CN106901589A -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901589A
CN106901589A CN201710245551.8A CN201710245551A CN106901589A CN 106901589 A CN106901589 A CN 106901589A CN 201710245551 A CN201710245551 A CN 201710245551A CN 106901589 A CN106901589 A CN 106901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pot
stove
foo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45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俊
李林子
张弛
王海彬
徐少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2455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901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0690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901589A/zh
Priority to PCT/CN2018/081984 priority patent/WO201818851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24Warming devices
    • A47J36/2483Warming devices with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4Supports for cooking-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涉及给食物加热的翻转式加热技术。该技术如下:使用的分体式锅包括两个容器锅,两个容器锅扣合在一起组成加热锅体;给分体式锅加热的灶体总成包括两个容器灶体,其分别与两个容器锅相配合,两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组成灶体总成;灶体总成置于能使其转动的转动装置上;在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非扣合时,将分体式锅置于一个容器灶体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容器灶体扣合起来;启动加热源,使灶体总成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启动转动装置,使灶体总成转动,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开启灶体总成,取出分体式锅。

Description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食物加热的翻转式加热技术。
背景技术
现有自动炒菜机,主要有滚筒式翻炒、搅拌式翻炒、和掂锅等三种模式。上述炒菜机内均在发热源上置有一个锅,锅口朝上或斜向上,锅的上面可以设置锅盖。这些锅体积大,且均固定在发热源上,属于耐用品,可以反复使用。这些炒菜机一次可以加工很多人分量的食物,属于大锅。由于锅固定在发热源上,其清洗不方便。需要对锅进行清洗的时候,要么将锅从设备上拆卸下来;要么不拆卸锅体,而是将清洗液倒入锅内直接清洗。前者非常不方便,由于菜品繁多,所以该清洗方式无法实施;后者锅不容易洗干净,而且会残留洗涤液,为了洗的更干净,反复清洗工作量也很大。
此外上述几种炒菜方式,由于炒菜的时候,锅口都是敞开的,油烟会进入工作环境,给环境造成污染。在炒制食物前,需要先将食物置于保鲜容器中,锅内食物炒好后,需要将食物从锅内倒出,分装到小份的碗盘中。由此可见,整个食物加工,需要用到三种容器:保鲜容器、锅、碗盘。整个食物加工工序较多,人工参与较多,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搅拌式翻炒和颠簸式炒会打碎某些食材,例如豆腐,所以其使用范围有限。
发明创造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的食物加热或炒制过程中,需要洗锅、且会产生油烟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结构,用以解决现有的食物加热或炒制过程中,需要洗锅、且会产生油烟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食物加热或炒制过程中,需要洗锅、且会产生油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包括:
使用的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个容器锅扣合在一起组成加热锅体;
给分体式锅加热的灶体总成包括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其分别与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相配合,两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组成灶体总成;灶体总成置于能使其转动的转动装置上;
在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非扣合时,将分体式锅置于一个容器灶体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容器灶体扣合起来;
启动加热源,使灶体总成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
启动转动装置,使灶体总成转动,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
开启灶体总成,取出分体式锅。
优选地:在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置于灶体总成内之前,先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结合处进行密封封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锅体置于灶体总成内后再用封口设备进行密封。在第三实施例中,容器锅包括翻出的边,灶体总成在扣合时,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将容器锅的边夹紧,进而使两容器锅扣合处密封封口。
优选地:在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结合处进行密封封口之前,将待加热的食物置于一个容器锅内,然后封口。在另一实施例中,将食物分别放入两个容器锅内,然后冷冻,对于冷冻食品,食品会与容器锅冻在一起,在需要加热时,使两个装有冷冻食品容器锅扣合在一起,在加热过程中,食物解冻并融合在一起。
优选地:灶体总成转动方式为间歇性转动或连续性转动。间歇性转动的方式中,比较适合表面需要油炸的食物,停顿过程中,食物表面可以有较长时间的油炸效果。
优选地:灶体总成转动过程中,位于下部的容器灶体对食物进行加热。在灶体的两个容器灶体上均安装发热装置,但是利用电刷转换结构,可以只对位于下方的发热装置进行供电,使其发热。这样只是下位容器锅加热,加热效果最好。
优选地,其还包括:冷却分体式锅。在一个实施例中,锅内食物加工完成后,将灶体总成置于低温环境中,使锅降温到要求的温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锅内食物加工完成后,起锅,开启两容器灶体,取出两容器锅,对其进行冷却。
优选地:冷却分体式锅的方法为自然冷却或者用水冷。
优选地:所述分体式锅为铝、铝合金、铁或铁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开启灶体总成通过开启装置自动开启。
优选地:分体式锅的锅体内包括由锅底凸出的凸起物,灶体总成在转动的时候,引起该凸起物撞击锅内的食物。
优选地:所述分体式锅的两个容器锅的形状或容积相同,食物在翻转过程中由转到上面的容器锅内倒入转到下面的容器锅内,并在下面的容器锅内加热。两个容器锅容积相同,食物在由一个容器锅向另外一个容器锅内倾倒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翻炒效果更好。
优选地:置入所述灶体总成内的分体式锅为一次性锅,优选为一次性铝箔锅。
优选地:灶体总成通过电热体加热或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其包括灶体总成和锅体,以及
所述锅体为分体式锅,该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所述两容器锅至少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
所述灶体总成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容器锅的第一容器灶体和用于放置第二容器锅的第二容器灶体;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灶体总成;在灶体总成上设有发热源装置;
在所述第一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一容器锅,在所述第二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二容器锅。
优选地:所述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第一容器锅边和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灶体与第二容器灶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中至少一项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物。食物在翻转过程中,会撞击凸起物,有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黏在一起,该凸起物可以碰撞食物,使其分散,有利于食物均匀加热。凸起物可以是点柱状凸起物,也可以是线状筋条凸起物。该凸起物可以从容器锅的底部伸出,也可以从侧壁上伸出。凸起物的设计可以根据需要加工的食物种类、形状来进行个案设计。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锅边长于第二容器锅边;所述两容器锅边闭合在一起的结构为:所述第一容器锅边回折且压紧在第二容器锅边背面,使两容器锅内的腔体形成密封空间。这种结构两容器锅的结合处的凸出边口平滑,不坚韧伤人。由于边有一定的宽度,在两容器锅加热炒制食物的工作过程中,锅内形成微高压,该边可以使容器锅具有微量的膨胀空间,以减小锅的压力。此外,该边还用于固定锅,锅的外部为加热源体,加热源体可以夹住该边,带动锅转动。所以两容器锅的边包括供发热源体夹住的夹紧部。上述折叠的边有三层,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带动锅体转动。
优选地:所述两容器锅中至少一容器锅为金属箔。所述金属箔优选为铝箔。也可以是铝合金箔、铁箔或铁合金箔材质,或者为含铝或铁的复合层。铝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是作为锅的优质材料。其做成本发明的容器锅,成本较低,可以作为一次性材料。铝箔表面可以进行氧化处理,其表面可以有氧化铝薄膜层。金属箔为冲压一次形成的金属箔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选用耐受温度高于250摄氏度的无机导热材料或的高温有机导热材料,其在250摄氏度时,无软化和溶解变化。采用上述无机导热材料或有机导热材料时,为了增强导热,可以在其表面镀上金属薄膜,例如在其表面喷上锡,形成锡箔层。优选地,所述容器锅的材质软化的温度超过300℃。炒菜温度一般在250℃以下。一般为了保证容器锅材质的硬度,不允许在炒制食物的过程中,容器锅发生软化。因为炒制过程中产生可能产生的微压会使软化的容器锅发生破裂。所以容器锅的材质在300℃的环境下,要求其硬度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优选地: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锅体处于水平加热的时候,蜂巢式锅底可以是食物受热更均匀。两个容器锅的底部均为蜂巢式锅底,也可以是只有一个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
优选地:所述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筋条,筋条将容器锅空间隔断。优选地,筋条与容器锅的壁围成一个独立的、用于放调料的空间。炒菜前调料与食品分开,可以避免调料对食品的“腌制”的效应,从而影响食物的新鲜程度。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容器锅为四边形的方形盒子,筋条由容器锅底部凸出,筋条两端设在四边形的两个相邻的角处,呈“v”形状,这种V形设计,在容器锅内隔出一个V形小空间,在该空间内可以用于放调料。可以在每个容器锅的底部设两个这样的V形筋条,呈对称分布。在第二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平行于相对的第一侧壁的贯穿筋条,即筋条的两端设在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在第三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贯穿筋条可以相对于侧壁倾斜,即筋条的走向与侧壁有夹角。贯穿型筋条对食物的分割作用较强,但是筋条与筋条之间的空间较大,食物与储存调料会更多的接触,对于蔬菜类食物,容易造成明显的腌制效应。在第四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筋条在容器锅底部呈Y形,这种形状,既可以设计出小的空间(Y形上端V范围内的空间),其可以用于放置调料,又可以有Y形下部的条状长筋,用于分割食物;这种结构炒制效果效果理想,且可以最大程度使炒菜前的食物不受调料影响(例如,腌制、串味、油浸等)。
该筋条除了用于隔断容器锅的空间外,还可以加强容器锅的强度。筋条还可以使食物在炒制前,对食物进行分类,避免食物在炒制前的存放阶段互相串味、渗透,影响新鲜度和口感。
优选地:所述两容器锅为方形、圆柱形、纺锤形或球体,两容器灶体与两容器锅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两容器锅形状或容量相同,两容器灶体与两容器锅相适配。两容器锅也可以形状不同,转动停止时,需要调整锅的上下方向(例如计算锅的转动次数来调整)。该锅的容量可以设定为一个人的饭菜量,例如可以在0.5升~5升之间,优选在1升~2.5升。
优选地:所述凸起物为空心凸起物,在凸起物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槽的腔体为凸起物的空心腔。该空心腔可用于设置发热物体或导热物体,从而实现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而不仅仅限于食物四周的加热。
优选地:在第一容器锅、第二容器锅中至少一项中的内壁上涂有不粘涂层。不粘涂层可以设在内壁底部,也可以设在内壁侧壁上,或者两者均有设置。不粘涂层可以减小油的用量,使锅内食物转动过程中减小对壁的依附力,食物在锅内运动更频繁,所有的食物受热也更均匀,增加口感,且不容易糊锅。
优选地:所述灶体总成包括发热源装置,发热源装置为:发热管、发热盘、电磁线圈、PTC加热体或电阻丝五种发热源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中至少一项的壁上设有发热源装置。
优选地:在灶体总成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
优选地:所述发热源装置设置在容器灶体的底部外侧。
优选地:所述容器灶体为金属或陶瓷。
优选地:所述金属为铝、铝合金、铁或铁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灶体总成上设有锁扣结构,第一容器灶体与第二容器灶体闭合后通过锁扣结构锁定闭合状态。
优选地:在所述容器灶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灶体内空间分割成多个用于放置分体式锅的小空间。
优选地:连接所述第一容器灶体与第二容器灶体的连接件为铰链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本发明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包括前述的所述食物熟化加热结构;以及还包括,
用于灶体总成转动的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
优选地,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用于连接由两个敞口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形成的灶体总成、并使该灶体总成转动的转轴,以及转轴驱动装置;转轴设在安装架上;转轴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电机的传动机构;电机以及传动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设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其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固定在灶体总成的第一容器灶体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第一轴承,所述转轴通过第一轴承与安装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皮带轮及从动皮带轮;
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所述从动皮带轮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主动皮带轮与所述从动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为链轮传动机构,或者为齿轮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架体;所述电机固定在第一架体上;主动轮传动连接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轮位于主动轮的上方,其传动连接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包括底座和设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用于从灶体总成两端将其架起支撑;第一架体上设置有对灶体总成提供转动动力的所述转轴,转轴用于连接在第一容器灶体上;第二架体设置有从动转轴,从动转轴用于连接在灶体的两个敞口容器灶体中的第一容器灶体上,从动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架体转动连接。
本发明的灶体用于固定锅体,且由灶体中的加热源对锅体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当灶体固定住锅体后,设于安装架上的电机驱动转轴相对安装架转动,并由转轴带动灶体翻转,实现翻转动作,进而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翻炒”,本发明适用于双容器灶体的转动,实现了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进行上下位置互换的转动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开启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的起锅结构。
优选地:所述起锅结构包括: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使两个容器灶体发生绕轴转动的旋转装置;其中,电机、传动装置以及旋转装置依次传动连接,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旋转装置转动,使两个容器完成打开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为减速装置;以及还包括,
与所述两个容器灶体中之一的第一容器灶体固定的固定座;
电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旋转装置发生转动;所述电机和减速装置均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
所述旋转装置设在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上的铰链连接结构,铰链转轴与所述传动装置传动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容器灶体上设有固定部,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固定部上;所述第二容器灶体与所述减速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上进一步设有定位柱,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杆套为固定在所述第一容器灶体上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轴杆套为固定在所述第二容器灶体上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
所述轴杆结构穿接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中,且所述轴杆结构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相对转动连接、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相对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管状体,所述管状体的中空部分为所述第一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器灶体包括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侧的所述第二容器灶体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进一步设有转动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轴杆、用于固定在第一容器灶体上的第一轴杆套和用于固定在第二容器灶体上的第二轴杆套;轴杆穿过两轴杆套内,转动带动两轴杆套之间相对转动;减速装置与轴杆连接,驱动其转动。
优选地:所述减速装置为齿轮装置、皮带传动装置或链轮传动装置。
在容器灶体中设有加热源,炒菜时,第二容器灶体转动至与第一容器灶体相对位置处时,加热源对位于灶体内的锅体进行加热,以对锅体中的食材进行加热,而当炒菜结束或是需要打开第二容器灶体时,电机提供动力,驱动减速装置带动第二容器灶体相对第一容器灶体转动,形成自动起锅动作。本发明适用于双容器灶体自动起锅,实现了双容器灶体自动起锅的目的。
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锅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在其使用过程中,两部分对合且密封处理,通过上下转动的过程使上下两部分均作为锅体对锅内食物进行加热或炒制。锅在转动的过程中,锅内食物经过充分翻动,整体受热更均匀。本发明的锅为薄片,在食材炒制前,可以作为食材保鲜容器,用于分装调制好的食材;炒制时,可以直接置于发热源上进行加热炒制;食材加热完成后,可以直接作为饭盒,无需二次分装。本发明的锅结构简单,成本低,结合了传统的保鲜容器、炒锅、饭盒的功能,可以作为一次性厨具,干净卫生。由于其是密封炒制,整个过程无油烟,大大降低了油烟的污染。该厨具使用完后可以作为一次性餐具,不用清洗,无现有的炒锅存在的洗涤剂危害的情况,这样既有利于食客的健康,又可以减小工作量。本发明的锅作为一个可以模块化的组件,具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的中餐,以及个性化的口味定制。特别是实现中餐的小炒,解决现有中餐对于小炒只能人工用小铁锅炒制的问题,以及现有的大锅无法实现订制小炒的问题。本发明的锅特别适用于炒菜,炒出来的菜口感好,方便不同种类的菜进行定制,效率高,还可以人的饭量进行定制,能够实现适用于智能炒菜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容器锅的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2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合体的结构图。
图3是容器锅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4是容器锅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5是容器锅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6是容器锅的第五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7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合体时的密封结构折边前的剖面结构图。
图8是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合体时的密封结构折边后的剖面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容器灶体的结构图。
图10是第一发热管的结构图。
图11是第二容器灶体的结构图。
图12是第二发热管的结构图。
图13是灶体总成的分解图。
图14为起锅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5为起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第一灶壳和第二灶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炒菜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用于灶体的转动结构的示意图。
图19为第一容器灶体与安装架结合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7中沿P-P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锅体;2、第一容器锅;3、第二容器锅;4、容器锅边;5、第一容器锅边;6、第二容器锅边;7、弯折部;8、圆角部;9、V形筋条;10、V形小空间;11、槽;12、贯穿筋条;13、侧壁;14、斜筋条;16、Y形筋条;17、小空间;18、长筋;
21、第一容器灶体;22、第二容器灶体;23、第二发热管;24、管座;25、第一发热管;
311、第一动力组件;3111、第一动力源;3112、固定座;3113、减速装置;31131、第一轴杆;31132、主动齿轮;31133、从动齿轮;3122、第一连接件;31221、第一通孔;3123、动力连接轴杆;3124、转动限位轴杆;3125、定位柱;3132、第二连接件;31321、第二通孔;31322、转动限位部;314、第一灶壳;3141、第一镂空部;3142、第二镂空部;315、第二灶壳;316、第二动力组件;317、安装架;
4111、第一轴承;4112、第二轴承;4113、底座;4114、第一架体;4115、第二架体;412、转动机构第一动力组件;4121、传动机构;41211、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2、主动皮带轮;41213、从动皮带轮;4122、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3、灶体总成;4135、容纳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包括:使用的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个容器锅扣合在一起组成加热锅体;给分体式锅加热的灶体总成包括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其分别与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相配合,两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组成灶体总成;灶体总成置于能使其转动的转动装置上;在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非扣合时,将分体式锅置于一个容器灶体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容器灶体扣合起来;启动加热源,使灶体总成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启动转动装置,使灶体总成转动,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开启灶体总成,取出分体式锅。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其包括灶体总成和锅体;锅体为分体式锅,该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容器锅至少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灶体总成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容器锅的第一容器灶体和用于放置第二容器锅的第二容器灶体;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灶体总成;在灶体总成上设有发热源装置。在第一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一容器锅,在第二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二容器锅。
本发明的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包括上述食物熟化加热结构;以及还包括用于灶体总成转动的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结构参见图13,灶体总成413主要由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组成。使用时,需要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空间。该闭合空间安置分体式锅。在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的底部的外侧均设有发热管(即发热管),即在第一容器灶体21上设第一发热管25,在第二容器灶体22上设第二发热管23。发热管安装在陶瓷管座24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发热源装置还可以是发热盘、电磁线圈或电阻丝五种发热源中的一种。发热源装置采用电磁发热方式,则灶体总成一般采用陶瓷材料,陶瓷不导磁,且传热效果好。在分体式锅与电磁线圈之间需要安装用以产生热量的铁体。该铁体可以安装在灶体总成上,也可以增设在分体式锅的底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两者之中只设一个发热源装置。在灶体总成上安装有温度感应器,用于监控灶体总成的温度。灶体总成是加热源,电能在该处转换成热能或电磁能,其上布置有电线线路,故在其上安装温度感应器便于共享电路线布置的便利,又可以监控分体式锅的环境温度。
发热源装置设置在容器灶体的底部外侧。分体式锅与容器灶体接触,发热源装置安装在底部的外侧,使热管与食物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糊锅;此外一旦分体式锅内有液体泄漏,上述外侧设置也可以避免电路器件被污染或发生故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发热源装置设在容器灶体的内壁上。
容器灶体为金属、陶瓷或金属陶瓷复合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两容器灶体实用铝材质,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铁材质,或者含铝材质,或者含铁材质。
为了预防两个容器灶体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松动,即它们之间发生开口,可以在灶体总成上设有锁扣结构,第一容器灶体与第二容器灶体闭合后通过锁扣结构锁定闭合状态。锁扣结构是为了避免灶体总成在转动过程中,两个容器灶体打开。锁扣结构可以是手动锁扣,也可以是自动锁扣。在一个实施例中,锁扣结构可以是磁吸装置。磁吸装置的吸力不大,但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两个容器灶体发生开口事件,可以阻止形成缝隙造成锅体在两容器灶体内活动或跳动。也可以采用自锁机构(如蜗轮蜗杆减速电机)来实现锁紧。
灶体总成为方形体,此时,锅体也是为方形体。在其他实施例中,灶体总成可以是圆柱形、纺锤形或球体。两容器灶体除了形状相同外,还可以设计呈容量相同,此种情况要求敞口形状相同,这样才能扣合在一起。
为了可以一次装多个分体式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容器灶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容器灶体内空间分割成多个用于放置分体式锅的小空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灶体总成内可以放置多个分体式锅,例如,四个锅呈田字并排放置在灶体总成内。隔板可以很好地将它们分离隔开。并且保证每个锅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在两个容器灶体内安放分体式锅,用其进行食物加热处理,例如炒菜。分体式锅其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容器锅中至少有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第一容器锅边和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只有一个能够有效导热,另外一个可以不需要导热,如果能够导热的容器锅为铝箔的话,另外一个可以是食用级别的高温树脂。
分体式锅的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锅体1主要由第一容器锅2和第二容器锅3对合组成。两个容器锅结构一样,除了容器锅边长短有区别外。
在本实施例中,两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均能进行热交换,它们为压制成型的铝箔。第一容器锅2和第二容器锅3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两个容器锅的敞口处均有外翻的边,即容器锅边4。第一容器锅的为第一容器锅边,第二容器锅的为第二容器锅边,两容器锅边可闭合在一起使两容器锅内密封。
该容器锅为方形体,其与一次性饭盒方形体的外形相似。两容器锅折边密封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该锅为平底锅,这种锅比较适用于不容易结团的食物。在锅底涂覆有不粘涂层,其可以减少油的使用量,且食物不粘锅,不会糊锅。
参见图7和图8所示的结构,第一容器锅边5的宽度比第二容器锅边6宽出一段,该宽出的部分为弯折部7。该弯折部7主要用于密封两容器锅,弯折部7弯折在第二容器锅边6的背面,弯折部的弯折处形成圆角部8,该圆角部8使容器锅边缘圆滑,不会划伤人。弯折部7宽度优选与第二容器锅边7等宽,这样,弯折部7可以正好覆盖在第二容器锅边6的背面。两容器锅边同时作为锅体的固定部,即锅体通过容器锅边固定在发热源体上或支架上。
分体式锅的实施例二
参见图3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3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在于:在容器锅的底部的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V形筋条9,V形筋条9将容器锅空间隔断。V形筋条9两端设在四边形的两个相邻的角处,呈“v”形状,这种V形设计,在容器锅内隔出一个V形小空间10,在该空间内可以用于放调料。可以在每个容器锅的底部设两个这样的V形筋条,呈对称分布。
V形筋条9为空心凸起物,在凸起物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11,槽11的腔体为凸起物的空心腔。该空心腔可用于设置发热物体或导热物体,从而实现对食物内部进行加热,而不仅仅限于食物四周的加热。由于V形筋条9本身就是铝箔,其导热性良好,其处于食物内部时,可以从食物团内部给它们加热,使食物受热更均匀,熟的更快。
分体式锅的实施例三
参见图4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4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的在于:在容器锅的底部的凸起物为从容器锅内壁凸起的贯穿筋条12,贯穿筋条为一条或多条平行于相对的第一侧壁的贯穿筋条,即筋条的两端设在两个相对的第二侧壁上。在贯穿筋条所依附的容器锅外壁上有槽,槽的腔体为贯穿筋条12的空心腔。
分体式锅的实施例四
参见图5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5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在于:贯穿筋条为斜筋条14,斜筋条14相对于侧壁13倾斜,即筋条的走向与侧壁有夹角。斜筋条可以设两条或多条。
分体式锅的实施例五
参见图6所示的容器锅结构,本例的锅由两个如图6所示的容器锅组合而成。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在于:筋条在容器锅底部呈Y形,即Y形筋条。这种形状,既可以设计出小空间17(Y形上端V范围内的空间),其可以用于放置调料,又可以有Y形下部的条状长筋18,用于分割食物;这种结构炒制效果效果理想,且可以最大程度使炒菜前的食物不受调料影响(例如,腌制、串味、油浸等)。
本发明的锅的两容器锅优选为铝箔,但是不限于铝箔,其还可以为其他金属箔。例如可以是铝合金箔、铁箔或铁合金箔材质,或者为含铝或铁的复合层。铝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是作为锅的优质材料。其做成本发明的容器锅,成本较低,可以作为一次性材料。铝箔表面可以进行氧化处理,其表面可以有氧化铝薄膜层。金属箔为冲压一次形成的金属箔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选用耐受温度高于250摄氏度的无机导热材料或的高温有机导热材料,其在250摄氏度时,无软化和溶解变化。采用上述无机导热材料或有机导热材料时,为了增强导热,可以在其表面镀上金属薄膜,例如在其表面喷上锡,形成锡箔层。
在其他实施例中,两容器锅可以为圆柱体、纺锤体或球体。
在其他实施中,两容器锅也可以形状不同,转动停止时,需要调整锅的上下方向(例如计算锅的转动次数来调整)。该锅的容量可以设定为一个人的饭菜量,例如可以在0.5升~5升之间,在优选实施例中,锅的容积在1升~2.5升的范围,这个范围符合多数人的个人的饭量范围。
铝箔的软化温度很高,完全符合要求,但是选用其他材质时,则需要材质满足以下要求:容器锅的材质软化的温度超过300℃。炒菜温度一般在250℃以下。一般为了保证容器锅材质的硬度,不允许在炒制食物的过程中,容器锅发生软化。因为炒制过程中产生可能产生的微压会使软化的容器锅发生破裂。所以容器锅的材质在300℃的环境下,要求其硬度和形状不发生变化。在炒菜环境温度控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下模式的食物加工:
1、将炒菜温度控制在150~160℃,进行无烟热炒或煎炸;
2、将锅内温度控制在100~110℃,进行低温蒸炒;
3、将锅内温度控制在220~240℃,进行高温爆炒。
180~200℃也是高温炒菜的理想范围,这个温度范围可以保留很多菜品的营养,同时兼顾了炒菜效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锅体处于水平加热的时候,蜂巢式锅底可以是食物受热更均匀。两个容器锅的底部均为蜂巢式锅底,也可以是只有一个容器锅的底部为蜂巢式锅底。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锅的使用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向其中一个容器锅内装入菜。
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闭合,使其成为上下分体式锅;装入菜后如果不进行立即炒制,可以先放入冷藏待用。待客人点菜后及时加工。此时锅就是一个装鲜菜的容器锅。
可以在需要炒菜时,也可以在放入冷藏前,将两容器锅的闭合处进行密封处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容器锅边长于第二容器锅边。闭合处密封处理的方法为:密封时,使第一容器锅边向第二容器锅边回折,且覆盖且紧压在第二容器锅边的背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密封的方法还可以是:第一容器锅边与第二容器锅边的长度(也可以认为它们伸出的宽度)相等,使用机器将两个容器锅边重叠卷起,然后将卷起的边压扁,使容器锅内的空间密闭。
密封后,然后将分体式锅置于发热源体上,发热源体给锅加热。发热源体置于转动装置上。发热源体由转动装置带动转动,发热源体再带动锅转动。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对锅内进行加热,同时转动锅,使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锅内的食物的翻炒。
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控制锅内温度,使锅处于100℃~300℃的环境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启动锅外侧的发热源后,使锅处于160℃~240℃的环境中。
参见图14,本发明的起锅结构包括第一动力组件311,而其包括第一动力源3111、固定座3112及减速传动驱动装置3113,第一动力源3111固定设置于固定座3112上,减速传动驱动装置3113转动设置于固定座3112上,第一动力源3111与减速传动驱动装置3113连接。其中,固定座3112用于与第一容器灶体21固定连接,减速传动驱动装置3113用于带动第二容器灶体22相对第一容器灶体21转动,而第一动力源3111则为减速装置3113提供动力。减速传动驱动装置包括减速装置和旋转装置。在本例中,第一动力源3111为电机。
在第一容器灶体21中设有第一发热管25,在第二容器灶体22中设有第二发热管23,炒菜时,第二容器灶体22转动至与第一容器灶体21相对位置处时,第一发热管25和第二发热管23对位于第一容器灶体21、第二容器灶体22之间的锅体进行加热,以对锅体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当炒菜结束或是需要打开第二容器灶体22时,第一动力源3111提供动力,驱动减速传动驱动装置3113带动第二容器灶体22相对第一容器灶体21转动,形成自动起锅动作。
参见图15,其为第一容器灶体与第一动力组件结合结构示意图。此处,第一动力组件311的固定座3112为齿轮固定座,第一动力源3111为电机,减速传动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轴杆31131、主动齿轮31132及从动齿轮31133,第一轴杆31131转动设置于齿轮固定座上。主动齿轮31132套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齿轮31133套设于第一轴杆31131上,且主动齿轮31132与从动齿轮31133传动连接。
第一容器灶体21上设有固定部,固定座3112固定在第一容器灶体21的固定部位置处。第一容器灶体21呈槽状体,在其上设有第一连接件3122、动力连接轴杆3123及转动限位轴杆3124。第一轴杆31131贯穿第一连接件3122,且与第一连接件3122转动连接。动力连接轴杆3123与转动限位轴杆3124设于位置相对的第一容器灶体21上,动力连接轴杆3123与固定部可以位于第一容器灶体21上的同侧位置。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减速装置可以为链轮传动装置,即旋转装置与电机之间的传动通过链轮传动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速装置可以为皮带传动装置,即旋转装置与电机之间的传动通过皮带传动实现。
在固定座3112上进一步设有定位孔,在第一容器灶体21的固定部上进一步设有定位柱,定位柱穿接于定位孔中且固定。
参见图13,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均呈槽状体,二者的槽口相对设置,且用于形成装放且固定锅体的容纳腔体。第一容器灶体21的第一连接件3122上设有供第一轴杆(此处,轴杆结构为第一轴杆)穿接的第一通孔31221,第一容器灶体21上设有两个定位柱3125。更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122为管状体,而管状体的中空部分为第一通孔31221。
第二容器灶体22上设有第二发热管23、两个第二连接件3132及用于固定第二发热管23的安装槽,安装槽在管座24上。此处第二发热管23为U字型加热管。第二连接件3132上进一步设有与第一通孔31221对应第二通孔31321,在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结合时,两个第二连接件3132分别位于第一连接件3122的两侧。第一轴杆依次穿接于第二通孔31321和第一通孔31221中,第一轴杆与第一通孔31221的孔壁相对转动连接、与第二通孔31321的孔壁相对固定连接。
为限制第一容器灶体21相对于第二容器灶体22转动的最大角度,在第二连接件132上进一步设有转动限位部31322。
参见图16,在第一容器灶体外还进一步设有第一灶壳314,在第二容器灶体外还进一步设有第二灶壳315。第一灶壳314、第二灶壳315用于对对应的第一容器灶体、第二容器灶体形成包覆保护和隔热作用。在第一灶壳314上进一步设有第一镂空部3141和第二镂空部3142,第一镂空部3141与前述固定部的位置相对应,第二镂空部3142与前述的动力输入轴杆的位置对应。第一镂空部3141用以提供前述固定座与第一容器灶体的安装空间,第二镂空部3142用以提供第二动力组件与第一容器灶体的安装空间。
参见图17,其进一步包括安装架317,在安装架317上设有第二动力组件316,第二动力组件包括相互传动连接的两个皮带轮及第二动力源,第二动力组件316用于与前述的动力输入轴杆连接并用过动力输入轴杆驱动第一容器灶体及其上的第二容器灶体、第一灶壳及第二灶壳相对安装架317转动。
第一动力组件311带动第二容器灶体22相对第一容器灶体21转动,以使炒菜机呈打开状态。之后,将待炒食材放入第一容器锅2中,然后盖上第二容器锅3并将整个锅体1放入第一容器灶体21中固定。第二容器灶体22与第一容器灶体21相闭合以使炒菜机呈合盖状态,第一发热管25、第二发热管23加热并经第一容器灶体21、第二容器灶体22导热对锅体1中的食材加热,与此同时,第二动力组件316带动第一容器灶体21、第二容器灶体22及其中的锅体1翻转,从而实现对锅体1中食材的“翻炒”。在需要取出锅体1时,第一动力组件311带动第二容器灶体22相对第一容器灶体21转动即可。
本发明的用于灶体的转动结构与加热源的组合结构,参见图18。安装架317及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组件412,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组件412包括用于带动灶体总成413翻转的传动机构4121及用于向传动机构4121提供驱动力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为电机。在一个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121为皮带轮传动结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固定于安装架317上,传动机构4121转动设置于安装架317上,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与传动机构4121传动连接。
灶体总成413用于放置锅体,且由灶体总成413中的加热源对锅体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当灶体总成413固定住锅体后,设于安装架317上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驱动传动机构4121相对安装架317转动,并由传动机构4121带动灶体总成413翻转,实现翻转动作,进而对锅体中的食物进行“翻炒”。经安装架317的传动机构4121在带动灶体总成413进行翻转时,对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输出动力的传输稳定有效,负重能力较好,且结构简单。
参见图19,安装架317上设有第一轴承4111,第一轴承具有相对安装架317转动的第一转动内圈和与安装架317固定的第一固定外圈。
更具体地,安装架317进一步包括底座4113和设于底座4113上的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灶体设于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之间。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及传动机构设于第一架体4114上,在第二架体4115上设有第二轴承4112,第二轴承具有相对第二架体4115转动的第二转动内圈和与第二架体4115固定的第二固定外圈。设置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均提升灶体在转动时的平稳度,且负重能力强。
此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为电机,传动机构包括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主动皮带轮41212及从动皮带轮41213,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为转轴,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用于与第一容器灶体21连接且穿接于第一转动内圈中,主动皮带轮41212套设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从动皮带轮41213套设于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上,主动皮带轮41212与从动皮带轮412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第一容器灶体21上进一步设有第一连接件3122、用于与第二动力组件连接固定的安装固定部及转动定位件,其中,第一连接件3122用于连接第二容器灶体,在安装固定部上设有用于定位第二动力组件的定位柱3125,转动定位件位于与传动件(此处为第一轴杆)位置相对的第一容器灶体21上,且转动定位件穿接于第二转动内圈中。由此,使得第一容器灶体21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上。
参见图13,灶体包括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两容器灶体形状或容积相同。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与第一容器灶体21连接。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均呈槽状体,二者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容器灶体21设有第一连接件3122,在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同侧的第一容器灶体21上设有定位柱3125,在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对侧的第一容器灶体21上设有转动限位轴杆3124,转动定位件为从动转轴。第二容器灶体22设有两个第二连接件3132、第二发热管及用于固定第二发热管的安装槽,此处。第二发热管为U字型加热管。此外,第一连接件3122和第二连接件3132上均设有相互对应的铰接孔。
此处,进一步地,在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的末端上设有连接柱体,连接柱体具有由连接柱体的端部向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方向延伸设置的弧形柱面、由连接柱体的端部向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方向延伸设置且与弧形柱面连接的平直柱面,对应地,在主动皮带轮的轮轴位置处设有轴孔,轴孔具有与弧形柱面匹配的弧形孔壁、与平直柱面匹配的平直孔壁。
参见图17,安装架317的底座4113上设有相对的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而在第一架体4114和第二架体4115之间设有灶体总成413。在第一架体4114上设有用于使灶体总成413能够相对底座4113翻转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组件412,且灶体总成413具有第一灶壳314和第二灶壳315,且在其上还设有第一动力组件311,以使的灶体总成413的第二容器灶体能够相对第一容器灶体转动。
参见图20,其为图17中P-P视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在灶体总成413的第一灶壳314和第二灶壳315中,第一容器灶体21与第一灶壳314相对固定连接,第二容器灶体22与第二灶壳315相对固定连接,第一容器灶体21和第二容器灶体22形成用于固定且加热锅体的容纳腔4135。第一容器灶体21与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连接,在第一容器灶体21还设有转动限位轴杆3124,对应地,在安装架317的第一架体4114上设有第一轴承4111、第二架体4115上设有第二轴承4112,从而使得第一容器灶体21与安装架317转动连接。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组件412设置在第一架体4114上,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组件412的转动机构的第一动力源4122驱动主动皮带轮41212,通过皮带作用带动从动皮带轮41213转动,由于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与从动皮带轮41213连接,故其带动转动机构的第一轴杆41211转动,进而使得整个灶体总成413转动,实现翻转功能。
此处,在第一架体4114上进一步设有供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杆穿出的通孔,位于第一架体4114安装主动皮带轮41212、从动皮带轮41213的异侧,提高空间利用率。
进一步地,主动皮带轮41212和从动皮带轮41213的轮面上设有多个凸棱,以降低皮带打滑的风险。
灶体及用于灶体的转动结构具体应用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第二容器灶体相对第一容器灶体转动,以呈打开状态。之后,将待炒食材放入下锅体中,然后盖上上锅体并将整个锅体放入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形成的容纳腔中且固定,第一加热源、第二加热源加热锅体中的食材,与此同时,第一动力组件带动第一容器灶体、第二容器灶体及其中的锅体翻转,从而实现对锅体中食材的“翻炒”。在需要取锅体时,第二动力组件带动第二容器灶体相对第一容器灶体转动即可。
使用本发明设备和系统来加工食物,其加工方法包括:
使用的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个容器锅扣合在一起组成加热锅体。置入灶体总成内的分体式锅为一次性铝箔锅。
给分体式锅加热的灶体总成包括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其分别与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相配合,两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组成灶体总成。
灶体总成置于能使其转动的转动装置上。
在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非扣合时,将分体式锅置于一个容器灶体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容器灶体扣合起来。在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置于灶体总成内之前,先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结合处进行密封封口。在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结合处进行密封封口之前,将待加热的食物置于一个容器锅内。
启动加热源,使灶体总成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灶体总成通过电热体加热或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
启动转动装置,使灶体总成转动,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灶体总成转动方式为间歇性转动或连续性转动。灶体总成转动过程中,位于下部的容器灶体对食物进行加热。
分体式锅的锅体内包括由锅底凸出的凸起物,灶体总成在转动的时候,引起该凸起物撞击锅内的食物。
食物加工达到要求后,开启灶体总成,取出分体式锅。
使用水冷或者自然冷却的方式冷却分体式锅,使其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分体式锅经过防水处理,在开启灶体总成之前,对其进行水冷降温,使其降到要求的温度,然后通过起锅装置开启两个容器灶体,取出分体式锅。开启灶体总成通过开启装置自动开启。
分体式锅取出后,可以用专门的划开器进行划开,食客吃完锅内的食物后,由于锅体是铝箔,其可以作为一次性餐具回收。本发明有利于中餐的快餐普及,使中餐供应更加便利,实现了小炒的快捷和便利。本发明用于炒菜,效率高,且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味,实现了真正的自动化“小炒”定制。与现有的小锅小炒相比更高效和便捷,且有大锅炒菜的高效,也更卫生,可以完全进行标准化生产加工即食熟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包括:
使用的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两个容器锅扣合在一起组成加热锅体;
给分体式锅加热的灶体总成包括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其分别与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相配合,两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组成灶体总成;灶体总成置于能使其转动的转动装置上;
在灶体总成的两个容器灶体非扣合时,将分体式锅置于一个容器灶体内,然后将另外一个容器灶体扣合起来;
启动加热源,使灶体总成对分体式锅进行加热;
启动转动装置,使灶体总成转动,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
开启灶体总成,取出分体式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置于灶体总成内之前,先将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结合处进行密封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灶体总成转动过程中,位于下部的容器灶体对食物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分体式锅。
5.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其包括灶体总成和锅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体为分体式锅,该分体式锅包括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所述两容器锅至少一容器锅的内侧和外侧能进行热交换;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锅;
所述灶体总成包括用于放置第一容器锅的第一容器灶体和用于放置第二容器锅的第二容器灶体;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的敞口对合形成闭合的灶体总成;在灶体总成上设有发热源装置;
在所述第一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一容器锅,在所述第二容器灶体内设有第二容器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锅和第二容器锅中至少一项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物。
7.一种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至6任一项所述食物熟化加热结构;以及还包括
用于灶体总成转动的转动结构,该转动结构使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交换上下位置,实现对分体式锅内的食物的翻转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
用于连接由两个敞口容器灶体扣合在一起形成的灶体总成、并使该灶体总成转动的转轴,以及转轴驱动装置;转轴设在安装架上;转轴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电机的传动机构;电机以及传动机构均固定于所述安装架上;转轴与传动机构传动连接;转轴设在所述安装架上并与其转动连接;
所述转轴固定在灶体总成的第一容器灶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开启第一容器灶体和第二容器灶体的起锅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食物熟化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锅结构包括:电机、传动装置以及使两个容器灶体发生绕轴转动的旋转装置;其中,电机、传动装置以及旋转装置依次传动连接,电机通过传动装置驱动旋转装置转动,使两个容器完成打开的动作。
CN201710245551.8A 2017-04-14 2017-04-14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Pending CN106901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5551.8A CN106901589A (zh) 2017-04-14 2017-04-14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PCT/CN2018/081984 WO2018188516A1 (zh) 2017-04-14 2018-04-04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45551.8A CN106901589A (zh) 2017-04-14 2017-04-14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901589A true CN106901589A (zh) 2017-06-30

Family

ID=5921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45551.8A Pending CN106901589A (zh) 2017-04-14 2017-04-14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6901589A (zh)
WO (1) WO2018188516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34368A (zh) * 2017-09-05 2017-11-10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374329A (zh) * 2017-09-01 2017-11-24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705074A (zh) * 2017-10-25 2018-02-16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全链条餐饮制作配送熟化系统及方法
CN108175257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密封结构
CN108209537A (zh) * 2018-02-08 2018-06-29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熟化食物的方法及系统
CN108209536A (zh) * 2018-02-08 2018-06-29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灶体
CN108378674A (zh) * 2018-02-08 2018-08-10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炒菜机及自动炒菜方法
WO2018188516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WO2018188518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加热源及其与起锅结构或转动结构的组合结构
CN109090979A (zh) * 2018-06-29 2018-12-28 襄阳三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副产品精选加工用全自动电炒锅
WO2019154200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炒菜机及自动炒菜方法
CN110393430A (zh) * 2019-08-12 2019-11-01 麦维文 一种组合锅具及采用其的烹饪装置
CN111084536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富士新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95163Y (zh) * 2008-09-28 2009-08-26 宁波波佳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烤饼机
CN102003724A (zh) * 2009-08-29 2011-04-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用节能翻炒锅结构
CN103110339A (zh) * 2013-02-28 2013-05-22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
CN104605760A (zh) * 2015-03-09 2015-05-13 苏州昆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功能翻转烤饼机
CN204500314U (zh) * 2015-02-11 2015-07-29 李鸿跃 自动炒菜锅
US20150327724A1 (en) * 2012-08-22 2015-11-19 Jong Yon JO Cylindrical cooker
CN105078209A (zh) * 2015-08-03 2015-11-25 浙江翔鹰中央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器人
CN105147050A (zh) * 2015-10-23 2015-12-16 杨斌 一种自动炒菜锅具及其自动炒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5232B2 (ja) * 2014-04-22 2017-03-15 株式会社飯田製作所 撹拌装置
CN204427667U (zh) * 2015-01-23 2015-07-01 环球炉业(深圳)有限公司惠州分公司 一种自动炒锅
CN204889591U (zh) * 2015-08-11 2015-12-23 许耿斌 电动炒菜机
CN106901589A (zh) * 2017-04-14 2017-06-30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N106859293A (zh) * 2017-04-14 2017-06-20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加热源及其与起锅结构或转动结构的组合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95163Y (zh) * 2008-09-28 2009-08-26 宁波波佳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烤饼机
CN102003724A (zh) * 2009-08-29 2011-04-06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微波炉用节能翻炒锅结构
US20150327724A1 (en) * 2012-08-22 2015-11-19 Jong Yon JO Cylindrical cooker
CN103110339A (zh) * 2013-02-28 2013-05-22 许锦标 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炒锅装置
CN204500314U (zh) * 2015-02-11 2015-07-29 李鸿跃 自动炒菜锅
CN104605760A (zh) * 2015-03-09 2015-05-13 苏州昆仑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多功能翻转烤饼机
CN105078209A (zh) * 2015-08-03 2015-11-25 浙江翔鹰中央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器人
CN105147050A (zh) * 2015-10-23 2015-12-16 杨斌 一种自动炒菜锅具及其自动炒菜系统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8518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加热源及其与起锅结构或转动结构的组合结构
WO2018188516A1 (zh) * 2017-04-14 2018-10-18 深圳市鲸仓科技有限公司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N107374329A (zh) * 2017-09-01 2017-11-24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8552934B (zh) * 2017-09-01 2020-11-10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8552934A (zh) * 2017-09-01 2018-09-21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334368A (zh) * 2017-09-05 2017-11-10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7705074A (zh) * 2017-10-25 2018-02-16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全链条餐饮制作配送熟化系统及方法
CN107705074B (zh) * 2017-10-25 2021-09-03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全链条餐饮制作配送熟化方法
CN108175257A (zh) * 2017-12-26 2018-06-19 重庆凡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食材烹饪设备的密封结构
CN108209537A (zh) * 2018-02-08 2018-06-29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熟化食物的方法及系统
WO2019154200A1 (zh) * 2018-02-08 2019-08-15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炒菜机及自动炒菜方法
CN108378674A (zh) * 2018-02-08 2018-08-10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炒菜机及自动炒菜方法
CN108209537B (zh) * 2018-02-08 2020-12-25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加热熟化食物的方法及系统
CN108209536A (zh) * 2018-02-08 2018-06-29 深圳市饭立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灶体
CN109090979A (zh) * 2018-06-29 2018-12-28 襄阳三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一种农副产品精选加工用全自动电炒锅
CN111084536A (zh) * 2018-10-24 2020-05-01 富士新能源(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火锅
CN110393430A (zh) * 2019-08-12 2019-11-01 麦维文 一种组合锅具及采用其的烹饪装置
CN110393430B (zh) * 2019-08-12 2024-10-18 麦维文 一种组合锅具及采用其的烹饪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8516A1 (zh)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01589A (zh) 翻转式食物熟化方法以及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N106859293A (zh) 翻转式加热源及其与起锅结构或转动结构的组合结构
US5543166A (en) Cooking method and appliance
US6289793B1 (en) Cooking appliance
CN107692802A (zh) 一种智能烹饪机
CN103889282A (zh) 用于食物制备的容器中的食物移动和控制
CN107374329A (zh) 食物加热熟化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12426062A (zh) 一种基于食品加工用烧烤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207071047U (zh) 一种具有输送带式投菜机构的炒菜机
CN113842029B (zh) 一种炒菜机
CN107048978A (zh) 分体式锅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01453U (zh) 翻转式食物熟化加热结构和系统
CN207461913U (zh) 翻转式食物加热源
CN103315617A (zh) 滚筒洗衣机内胆电炒菜锅
CN214104130U (zh) 一种智慧厨房
CN211704337U (zh) 一种炒饭线用菜品保温装置
CN211432384U (zh) 一种使用净菜盒的共享式自动烹饪设备
CN212755321U (zh) 一种炒菜机
CN211091809U (zh) 一种多功能竹笋加工设备
CN209547778U (zh) 具有移动炉盘的食物加热熟化装置
TW201801656A (zh) 烹調機
CN110393430A (zh) 一种组合锅具及采用其的烹饪装置
CN206729724U (zh) 一种翻盖式炉头开合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烹饪机
JP3208854U (ja) 調理装置
CN213488305U (zh) 一种全自动滚筒式炒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12

Address after: 518053,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Shahe street, West Road, high incidence Ori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partment No. 4 overseas accord 2 units from the first floor to the 2 floor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ity dodo food culture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Keyuan Road, Nanshan Street East Technology Building 2306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whale Technology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30

Address after: 518054 Guangdong city of Shenzhen province Nanshan District Keyuan Road, Nanshan Street East Technology Building 2306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Bao Ba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3, Guangdong,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Shahe street, West Road, high incidence Ori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partment No. 4 overseas accord 2 units from the first floor to the 2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ity dodo food culture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