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864A - 改进的高速转动的多臂机 - Google Patents

改进的高速转动的多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864A
CN1068864A CN92108765A CN92108765A CN1068864A CN 1068864 A CN1068864 A CN 1068864A CN 92108765 A CN92108765 A CN 92108765A CN 92108765 A CN92108765 A CN 92108765A CN 1068864 A CN1068864 A CN 1068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dobbies
cam
driving shaf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21087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48C (zh
Inventor
科斯坦蒂诺·文奇盖拉
麦斯莫·阿尔塔芒
马辛里诺·博耐
麦斯莫·科平
弗朗西斯科·格里弗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uovo Pignone Holding SpA
Nuovo Pignone SpA
Original Assignee
Nuovopignone Industrie Meccaniche e Fonderia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uovopignone Industrie Meccaniche e Fonderia SpA filed Critical Nuovopignone Industrie Meccaniche e Fonderia SpA
Publication of CN1068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4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4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1/00Dobb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1/00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 F16D11/16Clutches in which the members have interengaging parts with clutching members movable otherwise than only axiall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01Cams
    • Y10T74/2107Foll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oy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转动多臂机,在该多臂机中每一键推动 机构包括两个以凸轮枢轴转动的键控装置杆,它们相 对于对应的键相对设备,并通过它们的相邻端与该键 相配合,而其另外的自由端相对于并且距多臂机驱动 轴的轴心线相等的距离完全相对的设置并与一个单 个控制装置交替配合,该控制装置设置在相应的主曲 柄臂的仅一侧上,并由一逻辑单元控制,所说的键控 装置杆具有相同的臂的比例,改进型连同所述控制装 置的特殊结构也都进行了描述。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改进的高速转动的多臂机,由于减少了需要用于运动键控制装置和用于锁定所说的主曲柄臂在适当的位置的推动构件的数量,该键控装置控制多臂机主曲柄臂摇动运动,并由此减少了机器运动中的惯性质量,而且操作所述的推动构件是通过仅在主曲柄臂的一侧上和位于多臂机能达到的区域上的单控制装置操作,并只是在由调节器用于驱动轴转动中的间歇期间移动其推动构件,其结果是不仅可以使成本显著地减少和容易维修,而且可满足现代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所要求的较高速度,同时甚至在控制随机故障的情况下也是相当可靠的极其安全的。此外对于所述控制的执行可获得时间的增加,并有可能实现驱动轴从任何角度位置回转而无需使用附加构件。
本发明尤其涉及的是新型键控装置推动机构,它们非常简单和有效,每个机构主要包括两个单个对置的键控装置杆,该杆在曲柄臂的凸轮上枢轴转动,它们在一端上与相应的键相配合,在其另一端与一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本发明还涉及一特殊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相同的凸轮系统,该凸轮系统在一单个操作单元上以多臂机驱动轴每转动一半交替地操作,单个操作单元包括有不同的动程的两个推杆,通过作用在键推动机构的所述的两个相对的键控装置杆当中的一个杆,分别地锁定凸轮和取出键。
众所周知,在一些转动的多臂机上,每一主曲柄臂通过一凸轮无工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该凸轮是置入在轴和曲柄臂的大端之间,通过一个键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的曲柄臂上或连接到所述的轴上,它以转动180°随之有一个间歇的形式进行周期性运动,其键是通过所述的凸轮被可动地支承,并且在驱动轴间歇期间由机械运动装置所推动,这样键的两端部的一端与设置在主曲柄臂的大端上的两个相对的径向凹槽中的一个凹槽相啮合或是与设置在驱轴上的两个相对的径向凹槽的一个凹槽相啮合。
由目前的工艺水平,已知有许多用于转动的多臂机的各种类型的键推动机构。
由本申请人申请的1992年1月15日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NO.0466243所描述的结构中,所述的机构主要包括一个共轴安装到多臂机驱动轴上并插入到设置在键体上的一个适当的横向凹槽里的椭圆形控制环,所说环被固定在一操作杆上,该操作杆总是在其中心静止位置上由一个复杂的弹性系统来复原位,并且在一不易接近的区域上有其支点。
尽管这种结构对于由位于在主曲柄臂仅一侧上的一个单个控制装置所能够进行的操作具有有利的条件,然而它有一些缺点,其主要缺点之一是来自于由相当大的运动质量而产生强大的惯性力,因此需要相应较大的控制力,并必然需要更昂贵和复杂的结构。另一缺点是安装由曲柄臂、环控制杆和弹性反作用系统所构成的单元是非常困难的。所述的这些缺点在已知的其它键推动机构中已减少,在这些技术中采用一个单个杆与键刚性安装并铰接到所使用的凸轮上(例如美国专利US454,400或欧洲专利申请EP239,514,该两专利都是由Staubli发明的),后面所述的这些技术对于所要求的控制装置也具有缺点,该控制装置必须作用在相对于多臂机驱动轴两个相对的位置上,除了结构和组装复杂外,这使得有必要在驱动轴间歇转动之外产生移动,因此减少了其可靠性。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的缺点,以提供极其简单和有效的键控装置推动机构,该机构质量小、可靠性大并可只当驱动轴的间歇期间通过只作用在主曲柄臂一侧上的控制装置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是借助使用两个在多臂机的每一主曲柄臂的凸轮上枢轴转动的键控装置杆来实现的,它们是以这样形式设置的:相对于键相互相向的放置并且通过它们一端它们与该键相配合,它们的另一自由端相对于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径向相对的放置且距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以相同的距离,所说的杆件具有一相同的臂的比例,并且它们的自由端交替地与一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
在这种形式中,例如所述的欧洲专利申请NO.0466234所述的类型中,键总是通过在一个方向上或另外一方向上的两个键控装置杆的一个或另外一个强制地运动而无实质区别,质量非常小的杆的配置需保证,在间歇期间,即主多臂机转动每一180°时,一个杆的自由端总是处在一适当位置上,以便与所说的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所说的键控装置杆的恒定臂比保证键的动程总是恒定。
因此,高速转动多臂机包括一系列的主曲柄臂,它们的每一小端铰接到一相应的主杆上,而其大端无工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该驱动轴通过一凸轮借助其多臂和主轴每180°的间歇转动的周期运动而被驱动,并具有每转其凸轮通过一键或是刚性地或是不刚性地连接到所述的驱动轴上,键是通过凸轮可动地被支承,并且在驱动轴间歇期间通过一单个控制装置所操作的一个键推动机构或是插入或是不插入到所述驱动轴上两径向相对的凹槽的一个凹槽里,这个单个控制装置位于主曲柄臂的仅一侧上并且通过一逻辑单元控制,根据本发明其特征是所述的键控装置推动机构包括两个键控装置杆,两个杆都在所说的凸轮上枢轴转动,两杆是这样放置的:相对于键相互相对的设置并通过它们端部的一端它们与该键配合,它们的另一自由端相对于多臂和驱动轴的轴心径向相对的放置且距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相同的距离,所说的杆具有一相同臂比并且它们的自由端交替地与所说的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所述的两个键控装置杆具有相同的形状,它们的自由端通过一销钉与所说的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该锁钉是从其所说的杆的一端垂直地凸出并且插入到设置在所说的控制装置上的一个C型导向件上,并且根据该键或是被插入到所述的驱动轴上的径向凹槽上或是从其凹槽上抽出,都径向地移动到一个方向上或其它方向上的驱动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说的键与所说的在凸轮上以相对放置枢轴转动的两键控装置杆其中之一的一端部刚性固定,另一杆用其相应的一端与所说的由键所构成的一端相配合。
这就实现了简化,即省去了用于凸轮上键的滑动导向件。
最后,代替在所说的欧洲专利申请公开号NO.0466234所描述类型的键,即提供两个活动的端部,在所述的驱动轴间歇期间,该端部或是与轴上的两个径向相对凹槽的一个凹槽相配合,或是与主曲柄臂大端上的两个径向相对凹槽的一个凹槽相配合,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使用的键呈一单钩状,它与凸轮上相对放置的枢轴转动的两键控装置杆的其中之一的一端部刚性固定,并且仅与驱动轴上的凹槽相配合。这个实施例避免了由键不完善的插入和抽出运行所引起的可能断裂的危险,在键仍处在同时与轴上的凹槽和曲柄臂大端上的凹槽啮合时,当驱动轴在间歇之后重新转动时,该键将引起轴-键-曲柄臂系统的损坏。然而由于在键从轴凹槽中每次抽出之后,例如当被插入到主曲柄臂的大端上的键不再存在的时候,主曲柄臂不再锁定在应有位置,因此本实施例要求使用特殊部件以实现所述的锁定。
实际上这是能够实现的,主要在于所述两键控装置杆以相对位置在所述的凸轮枢轴转动,在它们的一端部上相互配合,此处它们之一包括有单钩形式的键,所述的两键控装置杆在一个方向上被弹簧加载,在方向上键被插入到驱动轴上的径向凹槽里,并且由一凸轮所控制的操作单元来进行操作,两键控装置杆由不同运行长度的两推杆组成,该两推杆被弹簧加载,并且分别与所述的键控装置杆的两自由端的一端和与设置在凸轮上的两锁定槽的一个相配合,这两个锁定槽以相对的位置并以距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相同的距离沿直径方向相向的位置设置。在这种形式中,两推杆都锁住凸轮,并由此通过它们所被插入到所述的其中的一个锁定槽的一个推杆使主曲柄臂锁在适当的位置,并且通过作用在所述的两键控装置杆其中一个的自由端的另一推杆抽出键。
因此,该转动多臂机的特征是所述的两键控装置杆在它们相邻的端部相互配合,此处它们的一个杆含有一个单钩形式的键,所说的两键控装置杆定向地被弹簧加载,在该方向上所述的键被插入到驱动轴上的径向凹槽里,并且在它们的自由端部通过用于转动多臂机的所述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凸轮系统所控制的一系列操作单元中的一个单元被交替地操作,所说的操作单元包括两个具有不同动程的推杆,该两个推杆被弹簧加载,其控制推杆与键控装置杆的所述的一个自由端相配合,并且辅助推杆与设置在凸轮上的两锁定凹进部分之一相配合,其两锁凹进部分相对于并以距多臂杆驱动轴的轴心相同距离沿直径方向相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最佳实施例,用于所述键控装置杆的所述的反作用弹簧封装在所述的凸轮上所形成的一个槽里,该弹簧在将所述的单个钩键插入到多臂驱动轴的径向槽的情况下起作用,并且在所述槽的内壁与一个销钉之间以一倒V的形式延伸,其销钉把所述键控装置杆相邻端铰接在一起。
这就提供了双重优点,即显著地减小惯性质量以获得最佳减轻的凸轮,从而能够使用大尺寸的弹簧,因此具有最大的操作可靠性。
此外,由于锁定主曲柄臂的同时必然使键从驱动轴轴上的凹槽抽出,稍早所说的曲柄臂的锁定,更确切地是其凸轮相对于抽取的锁定将不仅会消除产生间歇作用时使驱动轴突然的暂停而引起的有害振动,而且使键能够较好地对准轴上径向凹槽中心,因此使其键后来的抽出非常容易,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所说的单个操作单元是由用于转动的多臂机的控制装置的一个凸轮系统所控制的,它由铰接在平行于多臂机驱动轴相同的轴上的两个可转动推杆所构成,其控制推杆通过从其端部的一端凸出的一个齿与所说的键控装置杆的一个自由端相配合。该控制杆通过一弹簧顶着一固定支座被推动到一个脱开位置上,并且使其通过控制装置的所说的凸轮系统相对于所说的弹簧转动,而第二辅助推杆通过从其端部凸出的一个相应的齿(这后述的这个齿比第一齿更凸出)与凸轮上所说的锁定凹进部分之一相配合,该第二辅助推杆是通过在所说的两推杆之间延伸的一个弹簧以这样的方式来推动的,即使第二辅助推杆朝着所述凹进部分转动,直到它达到一个与所说的第一或控制推杆刚性连接的一个支座。在这种形式中,为了抽出键,当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操作其操作单元的所述的第一可转动推杆时,所述的控制推杆也使第二辅助推杆转动,使其更为凸出的齿由此插入到凸轮上锁定凹进部分,使其在键抽出阶段开始之前便固定在应有的位置上,这时这个阶段所能发生的事在于,第一或控推杆能继续转动,但是以一个比正被固定的辅助第二推不同的运行距离转动,因此使在两推杆之间延伸的弹簧加载。
最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最佳实施例,所说的转动多臂机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包括以相同的方向作用在所述操作单元上的两个相同的控制单元,并且每一单元包括一组铁质材料的锤杆,其数量等于多臂机上的主曲柄臂的数量,所说锤杆在它们上端铰接到相应的臂上,相同地从用凸轮所摆动的一个单个轴上凸出,每一锤杆通过一弹簧,顶着它的各个伴同臂被加力,该伴同臂将锤杆从锤杆与其本身操作单元的控制推杆相配合的第一位置转动到该锤杆与根据所述的逻辑单元的预定程序所激磁的电磁铁相配合的第二个位置,每一控制单元的所有伴同臂与一单个轴固定,并且所述的两控制单元的臂的两个轴通过一连接杆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即通过另一凸轮使其相互相对摆动,其凸轮的外形作用于所说的多臂机驱动轴的间歇处的外侧,所说凸轮与所说的两控制单元凸轮同步,这两个控制单元凸轮相同,并且以相互相错角度固定到主多臂机轴上,以便交替地,并且仅在所述的主轴每个回转的间歇之内作用。
由于每一控制单元的所说的铁质材料锤杆甚至在它们通过它们的电磁铁而被吸引在相应的位置的时候可通过它们的操作凸轮使其产生摆动,为了防止有害的抵着的所说电磁铁的滑动接触并以此保证容易的摆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每一铁质材料锤杆移动到它的所说第二位置与一个磁铁凸出件相接触,安装该磁铁凸出件以便在所说的杆和相应的电磁铁之间所形成的一个非常小的空气间隙。
这种凸轮系统操作如下:
由于两个相同凸轮的适当的外形和交错,只有在转动的多臂机的驱动轴上的每一间歇期间,第一控制单元的锤杆从它们相应的控制推杆上抽出,而第二控制单元的锤杆朝着它们移动,在这些后面的杆中,那些已不被相应的电磁铁保持,并由此在所说的其与相应的控制推杆相配合的第一位置上的杆移动相应的操作单元,使得此后通过轴助推杆锁住相应的凸轮,随着键的轴出相继是借助控制推杆促使键控装置杆的运动,相反,所说第一单元的那些锤杆不被它们的电磁铁所保持住,它们与相应的控制推杆相配合,由于它们的抽出运动引起相应操作单元在其回复弹簧作用下而回复,并且相应的键控装置杆在其回复弹簧作用下,随着相应的键插入到驱轴上的两相向径向凹槽的其中一个上也回复,接着是由辅助推杆放开凸轮。此外,在一个间歇与另一间歇之间,凸轮系统的两个控制单元的所述的两组伴随的凸轮的这些凸轮组在间歇期间通过它们单个控制凸轮的外形保持静止,而作用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的那组伴随所述的第一控制单元的锤杆进入到所述的第二位置,即朝着相应的电磁铁方向,根据逻辑单元的程序该电磁铁或是被激磁或是不被激磁,甚至在下一个间歇开始之前当所述的凸轮向后返回时,所述的电磁铁使该铁质材料锤杆被吸住或不被吸住,因此作用于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的那一组与前面反向操作,而不影响第二控制单元的相应锤杆。在下一间歇期间和在所述的间歇与下一间歇之间的下一阶段期间,上述的动作重复,但在所述的两控制单元上具有相反的动作。
所述的凸轮系统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
首先,实际上不可能产生意外事故,因为与现在技术相比,挂键或脱键装置构件仅在间歇时运动并在其到达的位置上保持静止,直到下一间歇。此外,当两个所说的控制单元交替地操作时,在两单元其中之一静止的整个期间,该期间相应于两间歇之间的间隔,其整个时间适用于完成相对于静止的单元的操作,即在激励电磁铁和所伴随的凸轮移动之前,使所述单元的锤杆进入到由逻辑单元设定的位置上。而且由于转动的多臂机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的凸轮外形按照间歇相对称,就有可能使其从驱动轴的任何角度位置上以相反的方向移动。最后,由于电磁铁直接作用在压力构件上来实现挂键或脱键,则减少了控制连接的结构件数量。
下面结合附图更进一步清楚理解本发明,附图表示了最佳的实施例,其中借助非限定的实例,可以对其技术和结构进行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在所述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使用键推动机构的转动的多臂机的部分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正视图;
图3是在凸轮转过180°后图1的正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改进型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放大比例的部分正视图;
图7是图5放大比例的详细透视图;
图8和图9是转动的多臂机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的举例说明其操作的示意图。
在这些图中,标号1代表转动多臂机的一主曲柄臂,它的小端1′铰接到相应的主杆2上,而它的大端1″通过凸轮3无工作地安装在一转动轴4上,该转动轴的转动在主驱动(图中未示)轴每转动180°具有间歇,其转动是通过一已知类型的调节机构进行的,因而在图中未表示。所述的凸轮3通过一个键5交替地刚性的连接到所述的曲柄臂1上或所述的驱动轴4上,该键上被所述的凸轮被可动地支承,在其驱动轴间歇期间,其键两端的一端插入或不插到设置在所述驱动轴4上的两个相向径向凹槽6或6′的其中的一个凸槽,或插入到设置在主曲柄臂1的大端1″上的两相向径向凹槽7或7′的其中的一个凹槽里(见图1,2和3),所提供的径向凹槽7或7′分别地与两个镜状弹性半圆环8和9的相应的两个相邻对置端8′、9′和8″,9″相配合,其半圆环8和9通过固定销10在其中心线上固定到主曲柄臂1的头端1″上,并且对着放置在两个所述的径向凹槽7和7″上面的两个中心销11被预加负载,所述的键5通过一个片簧12保持压靠在所述的凸轮3上,所述的片簧12通过一销13支撑,该销13与凸轮固定并穿过设置在键上的一个槽。
所说键5的插入和非插入是通过一个键推杆机构14实现的,键推杆机构是通过设置在主曲柄臂一侧上并由一逻辑单元16控制的一单个控制装置15所操作的。
根据本发明所说的键推杆机构14(见图1至图3)包括两个大致形状相同的键控装置杆17和18,这两杆分别以凸轮3上的19和20枢轴转动,相对于键5相互相对地放置(如在图2中所清楚地示出),并且它们两个分别地通过从它们相邻端17′和18′凸出的一个销21与键5上的一个横槽22相配合,这时它们的自由端17″和18′通过从所述的自由端垂直凸出的一个销23交替地与所述的单个控制装置15相配合,该自由端插入到所述控制装置上的一个C形导向件里,这个导向件在箭头25的方向上径向地移动到驱动轴4上,并由此沿着轴心线26(见图2)穿过所述的驱动轴4的中心。在一个方向或是另一方向取决于键5是被插入到驱动轴4上的径向凹槽6,6′或是从其径向凹槽6,6′抽出。所说的键控装置杆17和18在它们臂之间有一个相同的比例,即在销23-19,19-21与23-20,20-21之间的距离的比例是恒定的,此外在所述自由端17″和18″上的销23相互完全相反,并且距驱动轴A(见图2)的轴心线27相同的距离,从而在所述的轴线26上。这就保证了凸轮3每转动180°总是在一个销23与控制装置15上的控制型导向件24相配合,如图2和3所示,键5的运动总是独立于其键控制杆的动作。
图4表示了一种改进,不同之处仅在于键5不再是一个独立的构件,但是它被装配到键控装置杆17的非自由端17′里。
在图5,6和7所示实施例中,键简化为从键控装置杆17的端部17′凸出的一个单个钩5′,端部17′通过一销28铰接到另一键控装置杆18的相邻端18′上。在促使键5插入到驱动轴4的径向凹槽6或6′的场合下,两杆17和18被弹簧29和30加载,两弹簧29和30封装于设置在凸轮3上的一个槽31里,并且在所述销28与所述槽31的内臂之间以倒V形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凸轮3和此时的主曲杆臂1通过相应的操作单元32被锁定在适当的位置上,操作单元32包括两个可转动的推杆33和34,该推杆被铰接在与多臂机驱动轴4平行的相同枢轴35上。所述的推杆中,其中所配置的控制推杆33通过从其端部凸出的一个齿36与所说的键控装置杆17和18的自由端17″和18″其中之一相配合,并且通过弹簧37顶着一固定支架37推动到一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的自由端被解脱。所配置的另一个或辅助推杆34与设置在凸轮3的附加件40和40′上的两锁定凹口39,39′的其中一个相配合,其锁定凹口39、39′以距驱动轴4的轴心线27相等的距离完全相反的位置设置(尤其见图7),其配合是通过从其比第一齿36凸出更长的端部凸出的一个对应齿41进行的,并且推杆34通过延伸在两推杆33和34之间一个弹簧42被推动,该弹簧导致其朝着所述的凹口39,39′转动,直到一与控制杆33固定的支座。
所述的每一操作单元32的不同动程推杆33和34,在分别背离键控装置杆17和18的端部17′和18′运动并进入到凸轮3的凹口39,39′的场合下,通过两个分离的相同的凸轮形式的控制单元44和44′来操作,每一控制单元包括一个铁质锤杆45(45′),它的两端的其中一端铰接到从一单轴47(47′)凸出的一个臂46(46′)上,与控制装置15的臂相对应的所有其它构件都安装在单轴上,所说的单轴是通过一个固定到多臂机主轴(图中未图示)上的一个凸轮48(48′),并由所说的轴凸出支承的一个触探罗拉49(49′)来进行摆动的。所说的锤杆45(45′)被一个弹簧50(50′)所推动,而使锤杆顶着伴同臂51(51′),该臂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它与相应的推杆33相配合(尤其见图6中杆45′的位置),在第二位置上它与一个磁铁凸出部52(52′)相配合,在锤杆与相应的电磁铁54(54′)之间,其磁铁凸出部产生一个非常小的空隙53,电磁铁根据所说的逻辑单元16的一个预定程序被激磁(特别见图6中的锤杆45的位置)。所说的伴同臂51(51′)与单轴55(55′)固定,所有其它相应的控制装置15的伴同臂都安装在该单轴上,所说的两轴55和55′通过一个连接杆56连接在一起,其连接杆56在所述杆的各自附加件57和58之间枢轴转动,以便由另外单个凸轮59通过一个附加件58所支承的一个触探罗拉60使其相互相对地摆动。
这个后述的凸轮59与所述的凸轮48和48′同步,并且有一外形(特别是图8,其中,多臂机驱动轴4的间歇由被包围在轴心线61和62之间的对置的扇形阴影线部分所表示),该外形使其作用部分的外侧所说的间歇在图9中由图形63清楚地示出,在该图形中,水平轴线表示整个其主多臂轴所转动的程度,驱动轴4的间歇由阴影区域所表示,该区域处于180°相隔的状态,而垂直轴线表示伴同臂51或51′的运动程度。两个相同的凸轮48和48′具有相等的外形,它们相互成交错角度的排列(这方面可见图8),以便它们交替地并且仅在所述的间歇期间在主轴的每半个转动的情况下作用。正如在图9中由图形64和65可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该图形中,水平轴线表示整个其主多臂轴所转动的程度。驱动轴4的间歇由阴影区所表示,该区域处于180°相隔的状态,而垂直轴线分别表示锤杆45和45′的运动。
以这种方式,象键控装置和曲柄臂锁定构件这样的装置,它们替代了那些会意外地产生严重损坏的装置,并且它们只是在间歇期间被移动,并由此在它们所到达的位置上保持静止,显然,这实际上不存在引起任何事故的可能性。

Claims (8)

1、一种高速转动的多臂机,包括一系列主曲柄臂,其每一小端铰接在一相应的主杆上,其大端无工作地安装在驱动轴上,该轴由主多臂机轴通过一凸轮驱动,并具有以每转动180°间歇一次的周期性运动,该凸轮通过一键或是刚性地或是非刚性地连接到所说的驱动轴上,键被凸轮可动地支承,并且在驱动轴间歇期间,该键通过一个键推动机构或是被插入或是不插入到在所述驱动轴上的两个相对的径向凹槽中的一个凹槽里,其键推动机构是由设置在主曲柄臂的仅一侧上并由一逻辑单元控制的单个控制装置所操作的,其特征是所说的键推动机构包括两个键控装置杆,它们都以所述的凸轮为枢轴而转动,相对于键相互相对设置,并且通过它们端部的一端与该键相互配合,它们另外的自由端相对于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线并且距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线相等的距离完全相对的设置,所说的键控装置杆具有一个相同的臂的比例,并且其所说的自由端交替地与所说的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两键控装置杆有相同的形状,它们的自由端通过从所述端部垂直凸出的一个销而与所述的单个控制装置相配合,其销被插入到设置在所述控制装置上的一个C型导向件里,该导向件径向地在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移动到驱动轴上,其方向取决于键是被插入到驱动轴上的径向凹槽或是从其驱动轴上的凹槽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是所述的键与所说的两键控制装置杆其中之一的一端固定,该两键控装置杆相互对置并以凸轮枢轴转动,而另一杆的相应一端与所说的包括有键的一端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之一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是所述的两键控装置杆在它们相邻的端部相互配合,在此它们的其中之一包括一个单钩形式的键,所说的杆在一定的方向上被弹簧加载,在该方向上所说的键被插入到驱动轴上的径向槽里,并且在其自由端由一系列操作单元的其中一个交替操作,其操作单元是由用于转动多臂机构的所说的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所控制,所说的操作单元包括两个不同动程的推杆,它们被弹簧加载,它们的控制推杆与键控装置杆的所说的自由端其中之一端配合,辅助推杆与凸轮上的两个锁定的凹进部分相配合,凹进部分设置在凸轮上并相对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线完全相反的设置以及距多臂机驱动轴的轴心线相同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是所述的用于键控装置杆的反作用弹簧,在所述单个钩状键插入到多臂机驱动轴上径向凹槽上的场合下起作用,它们被封装在形成于所述凸轮上的槽里,并在所述槽的内壁与一个销之间以一个倒向V的形状延伸,其销把所述键控装置杆的相邻端铰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是由用于转动多臂机的所说的控制装置的凸轮系统控制的所说的单个操作单元是由两个可转动的推杆构成,推杆铰接在平行于多臂机转动轴的相同轴心线上,其中,控制杆通过一个从其端部之一端凸出的齿与所述键控装置杆的自由端之一端相配合,该控制杆还通过一弹簧顶着一固定支座被推动到一脱开位置,并与所说的弹簧相反由控制装置的所说的凸轮系统来使其转动,而第二辅助推杆通过从其端部凸出的一个相应齿与所说的凸轮上的锁定凹进部分相配合,这个后述的齿比第一个齿凸出得更多,该第二辅助推杆被一个延伸于所说的两推杆之间的一个弹簧所推动,这样就使其第二辅助推杆朝着凹进部分转动,直到它达到与所说的第一推杆或控制杆刚性连接的支座上。
7、根据上述任何权利要求之一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转动多臂机控制装置的所说的凸轮系统是由以相同的方向作用在所说的操作单元上的两个相同的控制单元构成,并且每一个控制单元包括一组铁质材料的锤杆,该组锤杆的数量等于多臂机上的主曲柄臂的数量,所说的杆在其上端铰接到从一个被一个凸轮摆动的轴上相同凸出的相应的臂上,每一锤杆被一弹簧推动,顶着它的各个伴同臂,该臂将它从一个第一位置转动到一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上它与其本身的操作单元的控制杆相配合,在第二位置上它与一个根据所说的逻辑单元的预定程序所激磁的电磁铁相配合,每一控制单元的所有伴同臂与一个单个轴相固定,并且所说的两控制单元的臂的两个轴由一个连接杆连接在一起,按照这种形式以便由另外的一个单个凸轮使其相互相对的摆动,该凸轮的外形作用多臂机驱动轴的间歇外侧,所说的凸轮与所说的两控制单元凸轮同步,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被相互错开角度地固定到主多臂机轴上,以便交替地,并且仅在所述的主轴的每半个转动上的间歇内发生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转动多臂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控制单元的每一铁质材料锤杆由其本身的伴同臂移动到其所说的第二位置上,而与一个磁心凸部相接触,该磁心凸部安置成为在所述的杆与相应的电磁铁之间产生一个非常小的气隙。
CN92108765A 1991-07-25 1992-07-25 高速转动的多臂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4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MI91A002058 1991-07-25
ITMI912058A IT1251107B (it) 1991-07-25 1991-07-25 Perfezionamenti in una ratiera rotativa ad altissima veloci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864A true CN1068864A (zh) 1993-02-10
CN1032148C CN1032148C (zh) 1996-06-26

Family

ID=11360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21087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148C (zh) 1991-07-25 1992-07-25 高速转动的多臂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5259419A (zh)
EP (1) EP0525862B1 (zh)
JP (1) JP3256813B2 (zh)
CN (1) CN1032148C (zh)
BR (1) BR9202836A (zh)
CZ (1) CZ232792A3 (zh)
DE (1) DE69219414T2 (zh)
IT (1) IT1251107B (zh)
RU (1) RU2091640C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760B (zh) * 2006-02-28 2011-04-13 F.I.R.S.T.股份公司 改进的用于织机的旋转多臂机构中的连杆的联接滑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41340A (en) * 1991-08-14 1993-08-31 Coulter Corporation Electrophotographic microfilm camera/processor apparatus
IT1254219B (it) * 1992-02-25 1995-09-14 Eccentrico perfezionato per ratiera rotativa
IT1260291B (it) * 1992-12-18 1996-04-03 Lucio Burigana Ratiera rotativa
IT1265200B1 (it) * 1993-11-19 1996-10-31 Nuovo Pignone Spa Sistema perfezionato di eletromagneti-aste colpitrici per il dispositivo di una rattiera rotativa
IT1272875B (it) * 1995-01-10 1997-07-01 Nuovo Pignone Spa Corsoio per leva di ratiera
JP2000507310A (ja) * 1996-02-28 2000-06-13 クライナー、エルンスト 織機用カップリング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装置を有するドビー
IT1283717B1 (it) * 1996-04-04 1998-04-30 Fimtextile Spa Dispositivo per attuare la programmazione di ratiere rotative in macchine di tessitura.
SE508238C2 (sv) * 1997-02-06 1998-09-14 Texo Ab Skaftmaskin för att i vävmaskin styra skaftramarnas rörelser
RU2167964C1 (ru) * 2000-03-10 2001-05-27 Торицын Станислав Викентьевич Привод ремизных рам ремизоподъемной каретки
ITMI20010670A1 (it) * 2001-03-29 2002-09-29 Fimtextile Spa Dispositivo per attuare la programmazione di ratiere rotative per macchine di tessitura comportante mezzi di comando a motore elettrico line
FR2968317A1 (fr) * 2010-12-06 2012-06-08 Staubli Sa Ets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pour le controle d'une ratiere, ensemble de selection et ratiere controlee par un tel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CN102434645A (zh) * 2011-09-07 2012-05-02 浙江理工大学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旋转变速机构
CN106697163A (zh) * 2017-01-10 2017-05-24 李钢 一种上下往复踩踏式自行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396791A (de) * 1961-03-07 1965-07-31 Staeubli Geb & Co Fachbildungs-Vorrichtung für Webstühle
CH399351A (de) * 1962-03-19 1965-09-15 Staeubli Geb & Co Kupplungsschaltmechanismus für Schaftantrieb an Webstühlen
CH523984A (de) * 1970-05-29 1972-06-15 Staeubli Ag Verfahren zum Steuern einer Schaftmaschine und Schaftmaschin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DE2909131A1 (de) * 1979-03-08 1980-09-11 Johann Kaiser Gmbh & Co Kg Mas Schaftmaschine fuer webmaschinen
FR2515703B1 (zh) * 1981-11-05 1983-12-09 Staubli Sa Ets
EP0082906B2 (de) * 1981-12-28 1989-04-12 GebràœDer Sulzer Aktiengesellschaft Kupplungsanordnung zum Steuern der Schäfte einer Webmaschine
EP0185780B1 (de) * 1984-12-18 1989-03-01 Stäubli AG (Stäubli SA) (Stäubli Ltd.) Rotations-Schaftmaschine
CH671782A5 (zh) * 1987-01-05 1989-09-29 Ernst Kleiner
IT1237968B (it) * 1990-02-05 1993-06-19 Giobbe Srl Dispositivo desmodromico per il comando e controllo di una ratiera rotativa in macchine tessili
ATE154649T1 (de) * 1990-07-20 1997-07-15 Brevtex Sa Steuervorrichtung zum programmieren von rotationsschaftmaschinen für webmaschin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4760B (zh) * 2006-02-28 2011-04-13 F.I.R.S.T.股份公司 改进的用于织机的旋转多臂机构中的连杆的联接滑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TMI912058A1 (it) 1993-01-26
BR9202836A (pt) 1993-03-23
JP3256813B2 (ja) 2002-02-18
JPH05195362A (ja) 1993-08-03
IT1251107B (it) 1995-05-04
EP0525862B1 (en) 1997-05-02
RU2091640C1 (ru) 1997-09-27
DE69219414D1 (de) 1997-06-05
DE69219414T2 (de) 1997-10-02
ITMI912058A0 (it) 1991-07-25
CZ232792A3 (en) 1993-03-17
EP0525862A1 (en) 1993-02-03
CN1032148C (zh) 1996-06-26
US5259419A (en) 1993-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48C (zh) 高速转动的多臂机
US5803133A (en) Selvage-forming device for a power loom
JP3545185B2 (ja) ロータリードビー及びこのドビーを備えた織機
KR101002686B1 (ko) 직기용 회전식 도비 및 이러한 도비가 장착된 직기
US3804128A (en) Dobby for looms
US5918645A (en) Catch configurations for the pivot arms of a rotary dobby
US5341850A (en) Heddle frame levelling apparatus for a rocking lever cam drive
US4544000A (en) Synchronized rotating dobby for weaving looms
JP2896778B2 (ja) キー形結合装置の制御装置
US5538046A (en) Mechanism for controlling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griffe frames
CN1127807A (zh) 织机开口控制方法和装置
JPH0153371B2 (zh)
CN1046323C (zh) 提花机
US5020573A (en) Control mechanism for the selection of weft yarns in rapier looms
US4614212A (en) Shedding mechanism for weaving looms
CN1221818A (zh) 织造机构或织机上形成织机梭口的电动驱动装置的锁定机构
CN1101866C (zh) 将织造机构和织机的驱动轴旋转地连接在一起的联轴器
EP0467444B1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the programming of rotary dobbies in looms
SU1602396A3 (ru) Товарный регул тор на ткацком станке
SU978737A3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дачи уточной нити к прокладчику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CN1776054A (zh) 布移动式毛圈织机的起毛圈部件的驱动装置
EP0499305B1 (en) Improved device for selecting the shift of the rocker arm of the ree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a terry loom
US4412563A (en) Multiposition dobby
EP0799919B1 (en)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the programming of rotary dobbies in weaving machines
FI79808C (fi) Anordning foer styrning av radfoerflyttning vid skrivmaski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