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7333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73331A
CN106873331A CN201610971026.XA CN201610971026A CN106873331A CN 106873331 A CN106873331 A CN 106873331A CN 201610971026 A CN201610971026 A CN 201610971026A CN 106873331 A CN106873331 A CN 106873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t point
detection
transfer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9710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73331B (zh
Inventor
龟卦川竜
龟卦川竜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73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3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73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73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45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char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即使在少有的低温下也能够使用而不会发生机器停运,同时,在规定温度以上时会切换控制以进行通常的动作。先输出规定的转印电流,再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来检测环境温度,并判断检测温度是否不到规定温度T1。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T1而转印偏压在指定的电压以上时,就判断是否以t1秒来连续进行了规定次数的检测。如果是检测了的,就作为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来点亮服务人员呼叫(机器停运)。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T1时就禁止电压检测控制,并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以避免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然后,执行转印动作、结束转印动作。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包括接触转印方式的转印机构的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它们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等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公知的是根据温度来控制转印电压的技术。例如,公知的有在低温时提高转印电压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至3)。
在使用低价的高压电源(HVP)作为转印机构时,在低温环境(例如,5℃以下)下,转印辊的电阻值会升高,进行稳定电流控制的转印偏压会增大,高压电源的输出会发生异常,并且可能导致机器停运。还有,作为上述低价的高压电源,是通过降低最大电压来降低成本的。例如,相对于现在通常使用的7kv的高压电源来说,价格低的最大电压就会是5kv。还有,在以后的记载中,所述机器指的是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机器停运指的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包括图像形成动作)停止。
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原因如下。
在10℃15%的通常的低温环境下虽然没有问题,但在5℃以下的环境中,转印辊的电阻值会升高,进行稳定电流控制时会超过最大电压而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并导致机器停运。尤其是,由于低价格的高压电源的输出电压的上限值较低,发生这样的异常就较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58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080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783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环境温度不满规定温度时继续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形成有图像;转印机构,其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有转印部;电压施加机构,为了在所述转印部将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其对所述转印机构施加转印电压;异常检测机构,其对所述转印电压大小的异常进行检测;温度检测机构,其检测环境温度;和控制机构,当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无论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是否检测到异常,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机构继续施加所述转印电压。
根据本发明,在环境温度不满规定温度时,无论异常检测机构是否检测到异常,因为继续施加转印电压,所以就能够继续形成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的纵向正面图。
图2所示是将图1的打印机引擎的感光体周围的构成抽出来显示的放大正面图。
图3所示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4所示是用于说明通常控制所涉及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的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5所示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6是更加详细说明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模块图。
图7所示是图6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构成的补充图。
图8所示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转印电源的高压产生电路的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9所示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0所示是变形例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1所示是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12所示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3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4所示是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的用于进行调色剂附着量调整的动作流程图。
图15所示是变形例3的变形例4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6所示是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17所示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8所示是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5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图19所示是实施方式3、变形例5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不到规定温度的低温时禁止电压检测控制,并通过避免高压电源输出异常而在没有机器停运的情况下使用。
对于所述本发明的特征,参照以下附图进行详细说明。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及形状等的构成要素(构件或构成零件)等,只要是不会有混淆,就赋予同一符号。
图1所示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对象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的纵向正面图。该复印机1包括有配置在上部侧的扫描装置2,和将该扫描装置2读取的原稿的图像形成到转印对象物(例如,用纸)上的打印装置3。在打印装置3内形成有从对作为片材状记录介质一例的用纸进行层叠保持的供纸盘4或手动给纸来承接用纸的手动送纸盘5经过打印机引擎6、定影装置7后到达排纸存放部8的纸张输送路径9。
图2所示是将图1的打印机引擎6的鼓状的感光体10周围的构成抽出来显示的放大正面图。
在作为图像载体的一例的感光体10的周围,随着电子照相处理而依次配置和设定了充电辊11、光写入装置12(参照图1)的写入激光L的照射曝光位置、显影装置13、作为接触转印方式的转印机构的转印辊14、对转印机构施加转印电压的电压施加机构以及清洁刮板/清洁刮刀15等。显影装置13包括有显影套筒16、调色剂传感器17等。另外,符号18是用于检测形成在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浓度,即所谓的P传感器18。另外,19是用于控制用纸朝着转印位置的供纸搬送时机的对位辊。
在这样的构成中,基本上是通过充电辊11对感光体10表面提供均匀的电荷来使得感光体10表面均匀带电为一定的电位的。通过来自于光写入装置12的激光的写入光L照射到充电结束的感光体10表面来形成静电潜像,并在通过显影装置13时在感光体10上形成调色剂像。由供纸盘4等供纸并通过对位辊19被送入感光体10的用纸在通过转印部时,受到转印辊14的转印作用,来使得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朝着用纸上转印。被转印后的调色剂像在定影装置7中被熔融和定影到用纸上。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接触转印方式的说明如下。
在这种方式中,转印辊14是接触转印方式的转印机构。转印辊14的电阻值在常温常湿环境(例如,23℃50%Rh)、施加DC500V的条件下为107~109Ω。一般地,在低温低湿环境下电阻值会增大,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电阻值会降低。这种电阻值的变化对于通过纸张时的用纸来说也具有同样的倾向。因此,在进行稳定电流控制的转印装置中,虽然是对施加在转印辊14里的转印偏压进行调整以使得通过纸张时流过的电流值稳定,但一般来说,其大小会因为环境而大为不同。
作为转印的基本特性,需要的是通过在用纸背面施加与调色剂相反的电荷,来将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电吸引到用纸表面。使得转印电流稳定是因为不随环境变化地来将吸引该调色剂像所需要的电荷量施加到用纸的背面。当电流不足时,就不能够充分地吸引调色剂像,即,会导致转印不够的印刷图像。另外,当电流太大时,会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放电现象,其结果是,会导致调色剂的极性反转,或者是潜像或转印后的图像紊乱等的异常。另外,当用纸的尺寸不同时,在转印辊14和感光体10直接相接的部分中电流会容易流过,所以就需要增大用于将为了吸引调色剂像而需要的电荷施加到用纸背面的电流量。
考虑到这种情况后,一般来说就需要确定对应于用纸尺寸的转印电流的适当值。
另一方面,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也有在该装置内设有温度湿度传感器并根据该值来改变转印条件,但必然会导致成本的增加。在没有设置温度湿度传感器的装置中,在考虑环境的变动,尤其是双面打印时的第二面的阻力上升的同时,还需要即使温湿度发生变化也不会导致异常的转印条件。
(实施方式1)
以上述构成为前提,参照图3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控制构成。图3所示是在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了作为电压施加机构的高压产生电路20来作为对转印辊14施加转印电压的电源。为了以稳定电流控制的方式来控制对转印辊14施加转印电压的动作,设置有包括CPC电路等在内,并包括有作为进行后述的异常检测处理等的控制机构的CPU21等的控制部。
另外,还设置有操作面板23。在操作面板23中设置有例如液晶显示部或蜂鸣器等以及包括数字小键盘的各种按键、按钮等。液晶显示等的显示机构或蜂鸣器等的声音发生机构的功能是作为通知机构,包括数字小键盘的各种按键、按钮等的功能是作为选择机构。图中的22是作为温度检测机构、湿度检测机构的温度湿度传感器。
如图3所示地,在CPU21中电连接有温度湿度传感器22、操作面板23以及高压产生电路20。
还有,包括了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等的控制部也可以更加具体地具备以下的控制构成。也就是说,控制部的构成是具备了由具有计算机构及控制机构的功能的CPU21、RAM、ROM以及作为计时机构的定时器等构成的微型计算机。上述RAM对于CPU21的计算结果或各种数据进行一时性的存储。另外,不局限于ROM,也可以设置EPROM或EEPROM等的非挥发性存储器。
参照图4来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的通常的控制动作。
如图4所示地,先输出规定的转印电流(步骤S1)来判断转印偏压是否不满规定电压,反过来说就是,每t1秒的时间间隔就判断转印偏压是否在规定电压以上(步骤S2)。然后,判断是否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了(步骤S3)。如果判断为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步骤S3为“是”),作为高压电源输出异常就停止来自于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机器停运)以及在操作面板23上通知服务人员呼叫和点亮服务人员呼叫(步骤S4)。当转印偏压不到规定电压时(步骤S2为“是”),就执行转印动作(步骤S5)、结束转印动作(步骤S6)。
还有,当步骤S3为“否”时,也就是说,每t1秒的时间间隔没有规定次数的连续的检测时,就返回步骤S1并输出规定的转印电流。另外,当步骤S6为“否”时,并且转印动作没有结束时,就返回步骤S1并输出规定的转印电流。
参照图5以与图4所示通常的控制动作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实施方式1的动作。
图4的动作是从步骤S11开始的。图5的动作与图4所示通常的控制动作的不同点是,在步骤S12中,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22(也有仅具有温度传感器的情况)来检测环境温度,并判断检测温度是否不到规定温度T1,以及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T1时就进行后述的步骤S16~步骤S17的特有的控制。
检测温度是否不到规定温度T1,反过来说就是,当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T1以上时(步骤S12为“否”时)就进到步骤S13。在步骤S13之后,进行的是与从图4的步骤S2到步骤S4所示为同样的动作。也就是说,每t1秒的时间间隔来判断转印偏压是否在规定电压以上(步骤S13),接着是判断是否连续检测了规定次数(步骤S14)。如果判断为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步骤S14为“是”),作为高压电源输出异常就停止来自于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机器停运)以及在操作面板23上点亮服务人员呼叫(步骤S15)。
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T1时(步骤12为“是”),就禁止电压检测控制(盖上罩盖)并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步骤16),来避免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然后,执行转印动作(步骤17)、结束转印动作(步骤18)。当转印偏压不到规定电压时(步骤S13为“是”),也执行转印动作(步骤S17)、结束转印动作(步骤S18)。因此,在不到规定温度T1的低温时,能够在没有机器停运的情况下使用。还有,步骤S16所记载的“禁止检测高压电源输出异常”在说明中也可以说成是“禁止异常检测处理”(后述的各动作流程图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还有,当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T1以上时,因为能够在图4的通常的控制下使用,所以就返回到控制中,并解除对电压检测控制的禁止。在冬天的一大早还没有开启暖气设备的情况下启动机器时,可以设想是不到规定温度的低温的状态(尤其是休息日结束等)。但是,暖气开启后环境温度慢慢地上升,有时候检测温度会在规定温度以上,发生这种情况时就回到通常的控制。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T1以上时,即使是低价的高压电源也不会有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所以是返回通常的控制,并且不会有异常图像。也就是说,在少有的低温(不到规定温度)下也能够使用而不会发生机器停运的同时,在规定温度以上时会切换到控制模式里来进行通常的动作。
参照图6~图8来更加详细地补充说明实施方式1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构成。图6是更加详细说明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的模块图。图7所示是图6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构成的补充图。图8所示是作为实施方式1的电压施加机构的转印电源的高压产生电路的构成例的模块图。
在进行图像形成时,如图6所示地,PWM(控制信号)是从CPU21朝着高压产生电路20发送的。高压产生电路20将对应于PWM信号的电流朝着转印辊14(参照图3)输出。由此,就在转印辊14上施加了被控制为规定的电流值的转印偏压。
如图8所示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有CPU21和高压产生电路20。高压产生电路20是用于调色剂转印用的电源,包括有输出控制部211、驱动部212、变压器213、输出检测部214及输出异常检测部270。
在输出控制部211中输入有来自于CPU21并对转印电压的输出大小进行控制的PWM信号(控制信号)。PWM信号(控制信号)是对应于设定电流值的信号。另外,还从输出检测部214输入有通过输出检测部214检测到的变压器213的输出值。然后,输出控制部211根据输入的PWM信号的占空比以及变压器213的输出值,借助于驱动部212控制变压器213的驱动以使得变压器213的输出值成为由PWM信号所指示的输出值。
高压产生电路20的输出异常检测部270在图6、图7中是每t1秒的间隔来判断转印偏压是否在规定电压(V0)以上。在规定电压(V0)以上时,就朝着CPU21内的判定部21a传送SC信号(用于在停止图像形成动作的同时还在操作面板23上对服务人员呼叫进行点亮的信号)。判定部21a对于转印偏压变为规定电压(V0)是否连续检测了规定次数进行判断。当CPU21判断为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时,就停止来自于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也就是说,朝向转印辊14的转印偏压的输出),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以及在操作面板23上点亮服务人员呼叫(参照图5的步骤S15)。
在本实施方式1中,CPU21以及高压产生电路20为了将调色剂的转印率保持为稳定,既可以进行稳定电流控制,也可以进行稳定电压控制。稳定电流控制的时候,输出控制部211通过驱动部212来控制变压器213的驱动以使得变压器213的电流值成为由PWM信号所指示的电流值(即设定电流值)。稳定电压控制的时候,输出控制部211通过驱动部212来控制变压器213的驱动以使得变压器213的电压值成为由PWM信号所指示的电压值(即设定电压值)。
驱动部212按照输出控制部211的控制来驱动变压器213。
变压器213通过驱动部212来驱动,并进行正极性的直流高压的输出(DC偏压输出)。
输出检测部214定期检测变压器213的直流的高压输出的输出值,并输出到输出控制部211。
输出异常检测部270被配置在高压产生电路20(转印电源)的输出线上,当电压值在规定电压V0以上时,将SC信号输出到CPU21。由此,CPU21就能够进行用于停止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的控制了。
在本实施方式1中,指定电压V0被设定为高压产生电路的变压器213所能够输出的电压的最大值(最大电压),即被设定为5kV。作为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将V0设定为仅比最大电压小一些的值,例如4.8kV等。
CPU21具有判定部21a。判定部21a用于判断来自于输出异常检测部270的SC信号是否连续检测了规定次数。CPU21当判定部21a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到SC信号时,就停止来自于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也就是说,朝向转印辊14的转印偏压的输出),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以及在操作面板23上点亮上述的服务人员呼叫。
在本实施方式1中,CPU21的判定部21a以及输出异常检测部270的功能是作为检测转印电压大小的异常的异常检测机构。
在图8中,CPU21是如下(1)及(2)所述地来控制高压产生电路20的。
(1)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通过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异常(即,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到了SC信号)时,就控制高压产生电路20来停止转印电压的施加,即,停止从高压产生电路20来的高压输出。
(2)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无论是否通过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了异常(即,无论是否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到了SC信号),都控制高压产生电路20来继续转印电压的施加,即,继续从高压产生电路20来高压输出。也就是说,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CPU21是禁止CPU21的判定部21a以及输出异常检测部270执行的异常检测处理的。
由此,当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就能够预防因输出异常导致的异常图像了。另外,当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能够防止因检测到异常而频繁地发生机器停运,用户就能够继续进行图像形成。
还有,作为其他的方式,在(2)中,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CPU21也可以停止判定部21a对SC信号的接受动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即使使用低价格的高压电源,在不到规定温度的低温环境(例如,不满5℃)下禁止对高压电源的输出异常进行检测,并避免机器停运。由此,用户就能够继续使用图像形成装置,并进行进行图像的打印。
(变形例1)
在低价格的高压电源中,输出电压的上限值(即最大电压)较低。因此,就那样使用的话虽然会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但在实施方式1是盖上了罩盖来不让其发生的。但是,因为是在比原来所希望的电压还要低的电压来使用的,所以就有可能导致图像质量的下降(下落)。于是,是将该情况通知给用户的。在规定温度以上时就取消通知消息。这是因为,仅文字的图像时虽然没有问题,但在半色调图像较多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发生异常图像。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图9来对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进行说明。图9所示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变形例1的动作是从步骤S21开始的。
图9的动作流程与图5的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不同之处仅是在从步骤S26(相当于图5的步骤S16)向步骤S28(相当于图5的步骤S17)前进之间,加入了在操作面板23上将图像质量下降一事通知给用户的步骤S27。
也就是说,如果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是不到规定温度T1(步骤S22为“是”),就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禁止电压检测控制的同时还禁止对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步骤S26),并避免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接着,前进到步骤S27,在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操作面板23上显示图像质量下降一事(例如,显示“继续这样通过纸张的话,图像质量有可能下降”),并通知给用户。如前所述,因为是在比原来所希望的电压还要低的电压来使用的,所以就有可能导致图像的下落,因而是通知用户来使用的。也可以采用声音等来进行通知(以下的实施方式也是同样的)。
(变形例2)
在不满规定温度的时候,虽然作为机器是能够使用的状态,当图像质量会下降。因此,就由用户来选择是不满足该状态而等待温度到达规定温度以上,还是着急地立刻使用。由于能够根据用户的目的来选择使用状况,所以就根据温度在操作面板23上显示通知的内容,以便于选择。对于着急的用户来说是通知其能够立刻使用,另外,对于以图像质量为优先考虑的用户来说是通知其印刷之前的图像质量状态。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图10来对变形例1的变形例2进行说明。图10所示是变形例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变形例2的动作是从步骤S31开始的。
图10的动作流程与图9的变形例的情况相比,不同之处仅是在从步骤S37(相当于图9的步骤S27)向步骤S39(相当于图9的步骤S28)前进之间,加入了是否执行印刷动作(转印动作)的步骤S38。例如,在步骤S37,在操作面板23显示“继续这样通过纸张的话,图像质量有可能下降。请按操作面板23的键来选择是否执行印刷”。例如,就能够选择是继续印刷(再次印刷),还是等到图像质量稳定(等到温度在规定温度T1以上)。
还有,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或变形例1、2中,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是无视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这种做法的担心如下。
·假设高压电源发生故障时,施加在转印辊上的偏压失去,产生图像变薄的异常图像,于是,用户会发现。这时候没有冒烟、起火等的风险。
·转印辊的电阻变大,持续施加最大电压时,即使持续施加最大电压,作为高压电源也没有问题(最大也不会超过最大电压所以就没有问题,有异常时保险丝会动作的)。
如上所述,就没有在不检测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的冒烟、起火的风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变形例1、2中,虽然是对转印偏压被稳定电流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转印偏压被稳定电压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说,本发明也能够适用。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在例如不到5℃的环境下转印辊的电阻值上升并进行稳定电流控制时,是提高转印电压来阻止机器停运的(禁止异常检测处理的控制)。然而,在低温环境(不到规定温度)下转印电流太大时,会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放电现象,其结果是,会导致调色剂的极性反转,或者是潜像或转印后的图像发生紊乱等的异常图像。
于是,实施方式2的目的是,即使使用低价的高压电源(HVP),在禁止转印电压的异常检测处理时,采用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通过变更电流控制来改善异常图像。
参照图11来说明实施方式2的控制构成。图11所示是在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如图11所示地,实施方式2的控制构成与图3、图6~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控制构成相比,不同点仅在于电流设定部24是与CPU21电连接的。
电流设定部24具有根据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来对设定电流值进行设定的功能。电流设定部24如后述的表1~表3所示地,具有对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和设定电流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储的存储器。该存储器是还能够存储对应于上述检测温度的设定电流值的信息的非挥发性存储器。
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根据电流设定部24里存储和设定的设定电流值的信息来控制高压产生电路20。另外,CPU21执行的是与图4所说明的为同样的通常控制。也就是说,与图4的步骤S2~步骤S4同样地,CPU21在每t1秒的时间间隔来判断转印偏压是否在规定电压以上的同时,还判断是否连续检测了规定次数。如果判断为连续规定次数地检测,就作为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来停止高压产生电路20的高压输出,并停止图像形成动作(机器停运)以及在操作面板23上点亮服务人员呼叫。
参照图12,对于实施方式2的动作是以与图5的实施方式1的动作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图12所示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实施方式2的动作是从图12的步骤S41开始的。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与图5的动作相比,其不同点是,在检测到不满规定温度T1时而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步骤S46)后,执行转印动作时时执行了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时的表1所特有的转印电流控制(步骤S47)。
表1
如果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是不到规定温度T1(步骤S46),就禁止对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并根据表1来进行转印电流控制(步骤S47)。进行该转印电流控制时,因为不到5℃的低温环境是容易发生放电图像的环境,所以进行的是将设定电流值降到15℃以下的控制。不到5℃即成为规定温度T1。还有,在表1中虽然是以用纸尺寸A3来记载的,但转印电流是因尺寸而改变的。
也就是说,电流设定部24是根据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通过与表1所设定的温度和设定电流值的对照来对设定电流值进行设定的。另外,在图11中,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是根据电流设定部24设定的设定电流值来控制高压产生电路20的。CPU21将对应于由电流设定部24设定的设定电流值的PWM信号送到高压产生电路20,并对从高压产生电路20向转印辊14输出的转印电流进行控制。
由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例如不到5℃)时的设定电流值(例如表1中是8μA)不同于由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例如15℃以上)时的设定电流值(例如表1中是12μA)。具体来说就是,前者(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的设定电流值要低于后者(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的设定电流值。
另外,在步骤S47的转印电流控制中,因为不到5℃的低温环境是容易发生放电图像的环境,所以进行的是将设定电流值降到15℃以下的控制。
当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是不到规定温度T1时,就禁止对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并进行对应于表1的温度的电流控制。这时,在不到5℃(T1),更进一步的是在不到0℃(T2)的超低温环境中,因为容易发生放电图像,所以是对设定电流值进行分别设定,并在各自的环境下进行转印电流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就能够改善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导致的异常图像。另外,当高于规定温度T1以上时,因为与实施方式1为同样低价的高压电源(HVP)不会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所以就能够返回通常控制,并且不会发生异常图像。
另外,在不到5℃、不到0℃和不到规定温度的范围内,通过对应于各温度来进行改变设定电流的控制,就能够改善异常图像。另外,由于温度降低会导致转印辊的电阻值下降,通过将转印电流设定得较低,就能够提高对于改善异常图像的充裕度。
(变形例3)
如实施方式2所说明的,在低温环境(不到规定温度)下转印电流太大时,会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放电现象,其结果是,会导致调色剂的极性反转,或者是潜像或转印后的图像发生紊乱等的异常图像。
在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3中,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的转印电流控制之外,通过进行将调色剂附着量比高于规定温度时的调色剂附着量为减少的调色剂附着量的控制,来实现提高对于低温环境(不到规定温度)时的异常图像(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改善的充裕度。
参照图2来说明作为变形例3前提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还有,关于调色剂附着量控制的现有技术公知的有特开2015-060101号公报等。
以P传感器18检测到的在感光体10上由调色剂图像形成的检查图形时的输出为Vsp,以检测感光体10的表面的检查图形以外的部分(底面部)时的输出为Vsg,以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7的控制基准值为Vref,并以检测输出作为Vt。
首先,在投入图像形成装置的本体的电源(开启主电源)的同时,检测定影装置7的定影温度,如果其温度在100℃以下,就对反射型光电传感器构成的P传感器18进行校正。这里,采用电源电压5V来启动P传感器18,并通过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改变P传感器18的发光光量,从而将Vsg(的初始值),即相对于感光体10的底面部的P传感器18的检测输出调节为4.0V。这时的PWM控制值直到进行下一次的P传感器18的校正为止,都被存储在非挥发性存储器等里。
接着,对于将检查图形在感光体10上成像的检查图形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对于驱动感光体10的主马达、充电辊11(将带电电压切换成预先设定的规定值)等进行驱动后,在感光体10上进行检查图形的潜像电位的成像。接着,由显影装置13通过调色剂来对该检查图形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通过该成像、显影,就实现了检查图形形成机构。
该显影后的检查图形的调色剂附着量通过P传感器18来检测,这时的传感器输出就是Vsp。
另一方面,为了在感光体10上没有附着调色剂的部分(底面部)进行精度良好的检测,Vsg是感光体10的底面部上基本没有调色剂附着的区域,也就是当显影装置13没有动作时通过显影装置13的感光体10表面的不显影区域来检测的。然后,根据检测到的Vsp、Vsg的比率,根据后述的处理来决定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7的控制基准值Vref。显影装置13内的调色剂浓度的检测是在显影装置13的动作时通过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7来时常对显影装置13内的调色剂的浓度进行检测的,然后计算该传感器输出Vt和Vref的差值,并根据该差值来决定对显影装置13的调色剂补给量,通过调色剂补给来进行图像浓度的控制。
由于Vsp是对检查图形的反射光量检测而得到的,检查图形的调色剂附着量越少,也就是说,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浓度越低,因为反射光量增大就会导致传感器输出变大。在该例中,相对于Vsg为4.0V,Vsp是0.4V,也就是说,是以“Vsp/Vsg=1/10”为基准值来控制调色剂浓度的,“Vsp/Vsg”越高,就判断调色剂浓度为越低,然后变更Vref来提高调色剂浓度。通过改变该Vref,来实现图像浓度控制机构并改变附着量。
在变形例3中,对于去感光体10的调色剂附着量进行调整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是由CPU21、显影装置13以及P传感器18来构成的。
参照图13,对于实施方式3的动作是以与图12的实施方式2的动作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图13所示是变形例3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变形例3的动作是从图13的步骤S51开始的。图13所示的变形例3的动作与图12的动作相比,其不同点是,在检测到不满规定温度T1时而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步骤S56)后,就执行步骤S57特有的动作。在步骤S57中,参照表2来执行转印动作和调色剂附着量控制。
表2
如果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是不到规定温度T1(步骤S52),就禁止对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并根据表2来进行转印电流控制(步骤S57)。进行该转印电流控制时,因为不到5℃的低温环境是容易发生放电图像的环境,所以进行的是将设定电流值降到15℃以下的控制。这时,还同时进行表2的调色剂附着量降低控制。
关于这时进行的表2中的调色剂附着量降低控制,将参照图14来说明。图14所示是变形例3的用于进行调色剂附着量调整的动作流程图。
如图14所示地,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电源启动后,将检查图形在感光体10上成像(步骤S61)。然后,使用P传感器18来测量感光体10表面的检查图形以外的部分(底面部)的传感器输出Vsg,和感光体10表面的检查图形的传感器输出Vsp(步骤S62)。接着,判断是否执行了图13的步骤S56所说明的禁止对高压电源输出异常进行检测的动作(步骤S63)。在执行了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检测的动作时,为了降低调色剂附着量就在作为实际的读取值的P传感器18的传感器输出(Vsp)值里乘以系数后进行变更并进行补正(步骤S64)。如此,判断到Vsp/Vsg变低调色剂浓度变高,并通过将Vref设定得较高来降低调色剂浓度,使得调色剂浓度变低,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这时,如表2所示地,在不到5℃时,是通过α×Vsp来较高地设定(α是系数)后使得附着量下降3%的。
另外,在不到5℃,更进一步的是在不到0℃的超低温环境中,因为容易发生放电图像,所以是对设定电流值进行分别设定,并在各自的环境下进行转印电流控制。为了降低调色剂附着量,是提高检查图形的输出(Vsp)的。如此,判断到Vsp/Vsg变低调色剂浓度变高,并通过将Vref设定得较高来降低调色剂浓度,使得调色剂浓度变低,调色剂附着量下降。这时,在不到5℃时,是通过α×Vsp来较高地设定(α是系数)后使得附着量下降3%的。另外,在不到0℃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附着量,是通过β×Vsp来较高地设定(β是系数)的。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3中,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对上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的检测温度在不到规定温度时的调色剂附着量少于该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的调色剂附着量。另外,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对上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的检测温度在不到规定温度时的调色剂附着量为对应于检测温度而不同的调色剂附着量。另外,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对上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的检测温度在不到规定温度时的调色剂附着量是检测温度越低就越减少。
通过这种构成,根据变形例3,通过减少调色剂附着量,就能够改善在不到规定温度T1的低温(例如不到5℃)时所发生的(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所导致)异常图像。另外,由于温度降低会导致转印辊的电阻值下降,所以通过将转印电流设定得较低,就能够改善异常图像。
(变形例4)
参照图15来对变形例3的变形例4进行说明。图15所示是变形例4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
变形例4的动作是从图15的步骤S71开始的。图15所示的变形例4的动作与图13的动作相比,其不同点在于执行的是当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的检测温度比起不到规定温度T1来是不到更低的第二的规定温度T2时的转印动作和调色剂附着量降低控制(步骤S77)。在步骤S77中,参照表3来执行转印动作和特有的调色剂附着量控制。
表3
如图15所示地,在不到规定温度T2而禁止高压电源输出异常的检测时(步骤S76),是提高作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7的控制基准值的Vref并降低调色剂附着量的。这时,如表3所示地,另外,在T2(不到0℃)的超低温环境下,因为容易发生放电图像,为了进一步降低调色剂附着量,是通过β×Vsp来较高地设定(β是系数)的。
如上所述,在变形例4中,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对上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进行控制,以使得通过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的检测温度为比规定温度更低的不到第二规定温度时的调色剂附着量少于检测温度比规定温度高时的调色剂附着量。
通过这种构成,根据变形例4,通过减少调色剂附着量,就能够改善在不到规定温度T2的超低温(例如不到0℃)时所发生的(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所导致)异常图像。另外,由于温度降低会导致转印辊的电阻值下降,所以通过将转印电流设定得较低,就能够改善异常图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虽然是对转印偏压被稳定电流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转印偏压被稳定电压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说,本发明也能够适用。
当转印偏压被稳定电压控制时,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就根据设定电压值来控制电压施加机构。设定部根据作为温度检测机构的温度湿度传感器22的检测结果来对设定电流值进行设定。
由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的设定电压值不同于所述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的设定电压值。具体来说就是,由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的设定电压值被设定为低于所述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的设定电压值。即使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改善在转印夹持部及其附近因较强的电位差而产生的放电现象导致的异常图像。
(实施方式3)
转印辊的电阻值在历时时会倾向于上升。这时,由于低温时转印辊的电阻值会进一步上升,所以可以预见到的是,禁止异常检测处理的规定温度的阈值会因历时而改变。
于是,实施方式3的目的是,即使转印辊的电阻值因历时而变化,也可以避免高压电源输出异常导致的机器停运。
参照图16来说明实施方式3的控制构成。图16所示是在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转印辊的电源和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例的模块图。
图16所示实施方式3的控制构成与图3所示实施方式1的相比,不同点在于设有计数器30及存储器32。计数器30存储的是作为转印机构的转印辊14的移动距离、作为片材状记录介质的供给页数的印刷用用纸的通过纸张页数以及转印辊14的驱动时间中的某一个。存储器32是非挥发性存储器,存储的数据表格用来表示如后述表4那样的规定温度和历时信息的关系。
当转印辊14的电阻值因历时而上升时,因为在低温环境下转印辊14的电阻值会进一步上升,在当初设定的规定温度Tn(初始:n=1)下会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作为其对应,实施方式3的CPU21是根据存储在计数器30里的历时信息(这里是以用纸的通过纸张页数为例子),来参照存储器32改变规定温度的。
参照图17来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17所示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图17的动作流程是从步骤S81开始的。在步骤S81中,是从高压产生电路20在转印辊14里输出既定的转印电流(这时是规定温度T1)。接着,CPU21从计数器30获取现在的历时信息(通过纸张页数)并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2里的表4,当通过纸张页数超过100000页(10万张)时,变成n=n+1后变更到规定温度T2。
表4
规定温度(℃) 历时信息(页数/A4Y)
T1 -
T2 100000
T3 200000
T4 140000
与上述同样地,分别地在超过120000页(12万张)时进一步变成n=n+1后变更到规定温度T3,而在超过140000页(14万张)时进一步变成n=n+1后变更到规定温度T4。
这里,对于规定温度设置上限值Ts,在本实施方式3中通过设定上限值Ts=规定温度T4,重复规定温度的变更直到上限值Ts=规定温度T4(步骤S82~步骤S85)。在步骤S84中,如果规定温度Tn=上限值Ts,就禁止规定温度Tn的变更(步骤S93)。
另外,存在有转印辊14的电阻值容易上升的纸张种类(例如,碳酸钙的含有量较多的纸等),在以这样的纸张种类来印刷较多的装置中,有时候例如即使在100000页(10万张)以下,也以变更到规定温度T2里为好的情况。设想这种情况时,即使在比规定温度Tn更高的状态下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步骤S89),也是变更规定温度Tn的(n=n+1)。这里也是同样地,如果不是规定温度Tn=上限值Ts,就变更规定温度Tn(步骤S91),并且,如果规定温度Tn=上限值Ts,就禁止规定温度Tn的变更(步骤S92)。作为规定温度的具体例子可以是设定为T1:5℃、T2:6℃、T3:7℃、T4:8℃。
作为步骤S83的历时信息虽然是将用纸的通过纸张页数存储并保存在计数器30里,但也可以不局限于通过纸张页数,而是例如对用纸A4Y(横向通过纸张)时的100000页(10万张)的转印辊的移动距离或驱动时间进行计数。另外,也能够通过用纸A3等的尺寸、两面等模式来设置换算式子以获得历时信息。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3的CPU21具有根据转印辊14的历时信息(转印辊14的移动距离、印刷用用纸的通过纸张页数以及转印辊14的驱动时间中的某一个)来变更规定温度的功能。。
通过该构成,根据实施方式3,通过反馈历时信息并改变规定温度(变更几次),就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使得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不会发生并能够使用机器。
实施方式3的CPU21在比变更后的规定温度更高的状态下,通过异常检测机构来检测到异常时,具有改变规定温度的功能。
通过该构成,即使因为使用方法等设想之外的原因导致转印辊的电阻上升,也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使得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不会发生并能够使用机器。
另外,实施方式3的CPU21具有将变更后的规定温度设定为比变更前更高的功能。
通过该构成,即使转印辊的电阻值因历时而上升,也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使得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不会发生并能够使用机器。
另外,实施方式的CPU21具有对变更的规定温度设定上限值,并当变更后的规定温度变为上限值时,禁止其以后的变更的功能。
通过该构成,通过设定规定温度的上限值,当规定温度因温度变更而上升时,就不会发生即使不是低温环境的环境温度时,异常检测处理也被禁止的情况。
(变形例5)
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5中,当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可以从规定温度Tn(n=1)变到规定温度,并从下一次开始在历时中不会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
参照图18来对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5进行说明。图18所示是变形例5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图18的动作流程是从步骤S101开始的。图18所示的变形例5与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3相比,不同点在于,删去了对转印辊的历时信息的计数(删除了图17的步骤S82~步骤S85以及步骤S93),以及不需要事先设定的表4的数据表格并在高于规定温度的状态下检测到异常时就变更规定温度Tn。
在图18的步骤S105中,当发生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如果不是规定温度Tn=上限值Ts,就变更规定温度Tn(n=n+1)(步骤S107),并且,如果规定温度Tn=上限值Ts,就禁止规定温度Tn的变更(步骤S108)。如此,变形例5和图17的实施方式3相比,不是对转印辊的历时信息计数并记录,而且也不需要表4的数据表格。
如上所述,作为图18所示变形例5的控制机构的CPU21在由温度湿度传感器22检测到的检测温度高于规定温度的状态下,通过异常检测机构来检测到异常时,具有改变规定温度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3中,当转印辊的电阻值因历时而上升时,在低温环境下转印辊的电阻值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即使是当初设定的规定温度Tn,也有可能是转印电压超过设定值而导致服务人员呼叫的发生。
然而,通过变形例5的上述构成,根据变形例5,当发生高压异常时,通过改变规定温度(变更几次),就能够在低温环境下使得高压电源输出异常不会发生并能够使用机器。
(变形例6)
变形例6的目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3、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5中,当规定温度的变更是连续变更的时候,就判断有较高的异常的可能性,并通过执行机器停运以进行考虑到真的发生异常时的安全性的控制。
参照图19来对关于上述实施方式3、变形例5中的异常处理的变形例6进行说明。图19所示是实施方式3、变形例5中的变形例6所涉及的动作流程图。图19的动作流程是从步骤S121开始的。当规定温度的连续变更次数在N次(例如3次)以上,并且检测到高压电源输出异常时,就会机器停运(步骤S121~步骤S124)。这里所说的机器停运是指图像形成装置发生异常停止并显示服务人员呼叫以及到服务人员修理为止不能使用。
如上所述,在图19所示的变形例6中,作为控制机构的CPU21在规定温度的变更为连续的规定次数的状态下,通过异常检测机构来检测到异常时,具有机器停运的控制功能。
通过该构成,根据变形例6,在规定温度的变更是连续变更的时候因为判断有较高的异常的可能性并执行机器停运,所以就能够切实地确保真的发生异常时的安全性。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只要在上述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在权力范围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思想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或变形例等记载的技术内容进行适当的组合。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感光体来作为图像载体的一个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作为图像载体也可以采用带状的感光体带。
另外,也可以是这样一种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从图像载体或潜像载体转印来图像的中间转印体(例如,中间转印带)、与中间转印体之间形成有二次转印部的二次转印机构、为了在二次转印部将图像二次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而对二次转印机构施加二次转印电压的电压施加机构、检测环境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对二次转印电压大小的异常进行检测的异常检测机构,以及当通过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无论异常检测机构是否检测到异常,都控制电压施加机构继续施加二次转印电压的控制机构。也可以采用带形状的转印带来代替转印辊。
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恰当记载的效果仅仅是列举有本发明所产生的最佳效果,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

Claims (19)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载体,其形成有图像;
转印机构,其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形成有转印部;
电压施加机构,为了在所述转印部将图像转印到转印对象物上,其对所述转印机构施加转印电压;
异常检测机构,其对所述转印电压大小的异常进行检测;
温度检测机构,其检测环境温度;和
控制机构,当通过所述温度检测机构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不到规定温度时,无论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是否检测到异常,其控制所述电压施加机构继续施加所述转印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通过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异常时,所述控制机构就控制所述电压施加机构来停止施加所述转印电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测温度为不到所述规定温度,继续施加所述转印电压时具有对印刷图像的图像质量下降一事进行通知的通知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知所述图像质量下降一事后,还具有对是否印刷进行选择的选择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设定电流值或设定电压值来控制所述电压施加机构,并设有根据所述温度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来设定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的设定部,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不同于所述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被设定为低于所述检测温度在规定温度以上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根据所述检测温度被设定为不同的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设定电流值或所述设定电压值被设定为随着所述检测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9.根据权利要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调整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以使得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少于所述检测温度在所述规定温度以上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以使得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为根据所述检测温度而不同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以使得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所述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随着所述检测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调整对所述图像载体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调色剂附着量调整机构,来使得所述检测温度不到比所述规定温度还要低的第二规定温度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少于所述检测温度比所述规定温度高时的所述调色剂附着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有对所述转印机构的历时信息进行计数和记录的历时信息记录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历时信息来变更所述规定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历时信息是所述转印机构的移动距离、片材状记录介质的供给页数及所述转印机构的驱动时间中的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温度变更后的高于所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当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异常时,所述控制机构就变更所述规定温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测温度高于所述规定温度的状态下,当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异常时,所述控制机构就变更所述规定温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的设定是使得变更后的所述规定温度比变更前的要高。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对变更的所述规定温度设定上限值,当所述变更后的所述规定温度为所述上限值时,就禁止之后的所述规定温度的变更。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所述规定温度的变更为连续的规定次数的状态下,当所述异常检测机构检测到异常时就停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
CN201610971026.XA 2015-11-09 2016-10-28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8733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9027 2015-11-09
JP2015-219027 2015-11-09
JP2016184747A JP6848296B2 (ja) 2015-11-09 2016-09-21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84747 2016-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3331A true CN106873331A (zh) 2017-06-20
CN106873331B CN106873331B (zh) 2019-09-27

Family

ID=5876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71026.XA Active CN106873331B (zh) 2015-11-09 2016-10-28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48296B2 (zh)
CN (1) CN1068733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337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8062A (ja) * 2002-01-17 2003-07-25 Canon Inc 高圧故障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高圧故障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高圧故障検出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高圧故障検出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提供する媒体
JP2005258287A (ja) * 2004-03-15 2005-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39713A1 (en) * 2004-08-23 2006-02-23 Kazuhito Kishi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20060051119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Kazuhito Kishi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and fix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CN102117037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加热装置及其异常判断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6580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88184A (ja) * 1998-03-31 1999-10-19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507343B2 (ja) * 1998-08-28 2004-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15440A (ja) * 2001-06-29 2003-01-17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499A (ja) * 2003-06-19 2005-01-1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転写バイアス制御方法
JP2006337815A (ja) * 2005-06-03 2006-12-1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102074A (ja) * 2008-10-23 2010-05-06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875566B2 (ja) * 2012-12-27 2016-03-02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1657B2 (ja) * 2013-11-08 2017-09-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転写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転写装置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8062A (ja) * 2002-01-17 2003-07-25 Canon Inc 高圧故障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高圧故障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高圧故障検出方法、画像形成装置の高圧故障検出方法、画像形成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を提供する媒体
JP2005258287A (ja) * 2004-03-15 2005-09-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39713A1 (en) * 2004-08-23 2006-02-23 Kazuhito Kishi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fixing device, and fixing method
US20060051119A1 (en) * 2004-09-09 2006-03-09 Kazuhito Kishi Method for supplying power, and fixing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es
CN102117037A (zh) * 2010-01-05 2011-07-06 株式会社理光 加热装置及其异常判断方法,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865807A (zh) * 2014-02-24 2015-08-2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3372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73331B (zh) 2019-09-27
JP6848296B2 (ja) 2021-03-24
JP2017090897A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5586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334613A (zh) 显影装置及使用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6818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4219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873331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1000722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control supply of even abnormal levels of a transfer voltage, based upon temperature detected
JP20081706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1596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US6192213B1 (en) Double-side printing apparatus
US7929874B2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37071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トナー濃度制御方法
JP38033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826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027834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US1092175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monochrome and color printing modes
JP20141230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8347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3030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6136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60136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S581065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826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209254A (ja)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20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10314A (ja) 現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