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852180A - 通信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852180A
CN106852180A CN201580046209.4A CN201580046209A CN106852180A CN 106852180 A CN106852180 A CN 106852180A CN 201580046209 A CN201580046209 A CN 201580046209A CN 106852180 A CN106852180 A CN 106852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connector
wall parts
wall por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2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852180B (zh
Inventor
前岨宏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852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21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8521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8521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73Impedanc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通信用连接器(10)具备:传输通信用信号的多个电线(11A~11C、12A、12B、13、14);连接于各电线(11A~11C、12A、12B、13、14)的多个端子(20);收纳各端子(20)的外壳(30);以及将多个电线(11A~11C、12A、12B、13、14)之间分隔的分隔壁部(40)。

Description

通信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通信用连接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能够接受4个USB插头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器。该电气连接器具备外壳、由折弯成L字形的金属棒构成的电气触点、外部护罩以及内部护罩。多个电气触点沿左右排列固定于每个USB插头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8-507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作为导电体,在不使用金属棒而使用电线的情况下,由于电线容易挠曲,所以会产生多个电线之间的间隔较大地变化的部位。像这样电线之间的间隔较大地变化的部位成为电线阻抗的变化点,会产生信号反射,有可能导致通信品质下降。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抑制通信品质下降。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通信用连接器,具备:传输通信用信号的多个电线;与各个所述电线连接的多个端子;收纳所述多个端子的外壳;以及将所述多个电线之间分隔的分隔壁部。
根据本构成,分隔壁部将多个电线之间分隔,所以电线之间的间隔较大地变化的部位变少,能够抑制电线阻抗的变化点中的由信号反射等引起的通信品质下降。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如下方式。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第1电线和USB2.0的第2电线,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电线和所述第2电线之间。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第1电线和连接于电源的电源线,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电线和所述电源线之间。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第1电线之间。
所述多个电线排列而成的电线列并列地配置多列,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电线列之间。
所述分隔壁部具备:第1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电线列之间;以及第2壁部,立设于所述第1壁部,配置于各个所述电线列中的所述多个电线之间。
各个所述电线列分别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对于各个所述电线列,被所述第2壁部分隔的所述多个第1电线配置成不同的所述电线列中的所述多个第1电线位于对角的位置。
所述分隔壁部通过将在所述第1壁部立设有所述第2壁部的多个分隔板相连而形成。
所述分隔壁部被压入到所述外壳而被固定。
所述外壳具备收纳各个所述端子的多个腔,所述通信用连接器被搭载于车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通信品质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连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连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8是示出在外壳安装有第1屏蔽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10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分隔板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分隔板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分隔板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连接于屏蔽电线的末端部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7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8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20是示出在外壳安装有第1屏蔽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示出图20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22是示出分隔壁部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俯视图。
图24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主视图。
图25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28是示出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29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屏蔽电线以及端子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屏蔽电线以及端子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1是示出在外壳安装有第1屏蔽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3是示出与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的状态的屏蔽电线的末端部连接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4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5是示出卸下了第2屏蔽壳体以及屏蔽电线的状态的通信用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6是示出图35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37是示出在外壳安装有第1屏蔽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8是示出图37的状态的压入孔的高度处的俯视剖面图。
图39是示出分隔壁部的立体图。
图40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俯视图。
图41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主视图。
图42是示出分隔壁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图13来说明实施方式1。通信用连接器10被搭载于例如电动汽车、混动汽车等车辆,例如配置于车辆内的车载电气元件(导航仪、ETC、监视器等)与外部设备(照相机等)之间、车载电气元件之间的有线的通信路径。下面,对于上下方向(Y轴)、左右方向(X轴),以图2的方向为基准,对于前后方向(Z轴),将图4的左方设为前方、右方设为后方,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用连接器10具备:屏蔽电线17,其具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0根)电线11、12、13、14,其中电线11由2组第1电线11A~11C构成,电线12由1组第2电线12A、12B构成;以及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端子20,分别连接于各电线11~14的末端部;收纳多个端子20的外壳30;分隔壁部40,配置于外壳30的后方,将在外壳30的后方延伸的多个电线11~14之间分隔;以及将外壳30和多个电线11~14覆盖的屏蔽壳体50(参照图1)。
(屏蔽电线17)
屏蔽电线17为能够进行USB(Universal Serial Bus)3.0标准的通信的电线,具备:10根电线11~14;屏蔽层(未予图示),将10根电线11~14一并包围,由将金属细线编织而构成的编织线构成;以及绝缘包覆层15,将屏蔽层的外周覆盖,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
(电线11~14)
10根电线11~14之中,电线11是2组的USB3.0组(带屏蔽和漏极线的差动配对·电缆),电线12是1组的USB2.0组(无屏蔽的绞合·配对·电缆),电线13是连接到电源的1根电源线13,电线14是与接地连接的1根接地线14。
各电线11~14是用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层将由金属线构成的导体部包覆的电线。比屏蔽电线17的屏蔽层以及绝缘包覆层15的末端向前方延伸的10根电线11~14的末端部的绝缘层被剥去,与端子20连接的导体部露出。电线11~14朝向顶端侧上下各5根地分开,上下各5根横向排成一列,构成上下的电线列16A、16B。
(端子20)
如图5所示,端子20的前方侧被设为方筒状的端子连接部21,在端子连接部21的后方侧一体形成有与电线11~14的导体部连接的电线连接部23。在端子连接部21设置有与对方侧的阳端子连接的弹性接触片22(参照图14)。电线连接部23具有底板24、以及从底板24的侧缘延伸的一对桶形片25。电线11~14的导体部通过例如向底板24进行焊接或熔接等而与电线连接部23电气连接。
(外壳30)
如图8所示,外壳30为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具备:主体31,收纳各端子20的端子连接部21;以及延出部36,在主体31的后方以厚度尺寸减小的方式延伸。主体31为长方体状,收纳端子20的腔32如下配置:在上下2段分别沿左右隔开间隔地排列配置5个。
各腔32具有与端子连接部21的外周形状对应的矩形截面,与端子连接部21的长度对应地在前后方向延伸。在腔32的前端部形成有限制端子20向前方移动的前止挡壁34(参照图14)。前止挡壁34通过将腔32的孔径缩径成台阶状而形成。在腔32的内壁,向前方侧呈悬臂状地延伸着可挠曲的防脱片,防脱片卡止于端子连接部21,防止端子20向后方侧脱落。
延出部36从主体31的后端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呈板状向后方延伸,如图8所示,具有:槽状的多个载置部37,排列成能够载置各端子20的电线连接部23;以及向延出部36的后端面开口的压入孔38A、38B。载置部37具有底面37A和从底面37A的两侧缘立起的槽壁37B,在延出部36的上表面和底面分别左右排列形成有与端子20的数量对应的数量的载置部37。底面37A以中间侧变低的方式稍微弯曲,并且具有以顶端侧朝向前方侧变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37C。槽壁37B朝向前方侧以使底面37A变窄的方式倾斜而与腔32相连。
压入孔38A、38B以压入部44能够压入的深度凹设于延出部36的后端面。压入孔38A、38B以稍微不同的高度设置成左右一对,以中间部侧在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分隔壁部40)
如图10、图11所示,分隔壁部40通过将2个分隔板41、41连接而构成。2个分隔板41、41为相同形状,通过对铝、铝合金、铜、铜合金等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具备: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板状的第1壁部42;从第1壁部42的一个侧缘起立的第2壁部43;从第1壁部42的另一个侧缘朝向第2壁部43相反侧起立的壳体连接部45;以及压入部44,在第1壁部42的前方与第1壁部42对齐地相连,被压入到压入孔38A、38B。
第2壁部43为长方形状,沿着第1壁部42的侧缘的整个长度形成。第2壁部43的高度设定为与第2屏蔽壳体57的内壁抵接的高度。壳体连接部45具有与第2屏蔽壳体57的内壁弹性接触的挠曲片46。挠曲片46以后端侧为基端朝向前方侧悬臂状地延伸。压入部44形成于第1壁部42的大致整个宽度,顶端侧的两侧缘部呈倾斜状地被切削而顶端侧变细。
2个分隔板41、41在以第2壁部43为内侧且壳体连接部45为外侧的预定位置以表背相反的方式左右相连,从而构成第2壁部43将左右排列的电线11~14之间分隔的分隔壁部40。多个第1电线11A~11C隔着间隔配置于被第2壁部43分隔的左右区域之中的宽的一方,多个第2电线12A、12B或者电源线13与接地线14隔着间隔配置于被第2壁部43分隔的左右区域之中的窄的一方。上下的电线列16A、16B以各第1电线11A~11C相互位于对角的位置(远侧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另外,第2壁部43没有配置于各第1电线11A~11C之间、第2电线12A、12B之间、电源线13与接地线14之间(不设置于单独的各电线)。
(屏蔽壳体50)
如图1所示,屏蔽壳体50具备:第1屏蔽壳体51,将外壳30的主体31覆盖;以及第2屏蔽壳体57,配置于第1屏蔽壳体51的后方,将多个电线11~14覆盖。第1屏蔽壳体51是铝、铝合金等金属制,如图3所示,具备:将外壳30包囲的方筒状的外壳包囲部52;以及与第2屏蔽壳体57连接的连结连接部54。在外壳包囲部52的左右的侧面部设置有由能弹性变形的挠曲片构成的被卡止部53。将第1屏蔽壳体51从外壳30的后方侧嵌入到外壳30,被卡止部53卡止于通过将外壳30的侧面切削而形成的卡止部33(参照图7)。连结连接部54从外壳包囲部52的侧面部的后端向后方呈板状延伸,具有卡止片55。卡止片55是能弹性变形的挠曲片,与第2屏蔽壳体57的内表面接触,从而与第2屏蔽壳体57电气连接。
第2屏蔽壳体57是铝、铝合金等金属制,如图1所示,具备:前方侧开口的箱形的电线屏蔽部58;以及外嵌到屏蔽电线17的圆筒形状的屏蔽连接部59。电线屏蔽部58将多个电线11~14的整体包囲。屏蔽连接部59与例如在屏蔽电线17的末端部向绝缘包覆层15的外侧折返的屏蔽层连接。屏蔽连接部59与屏蔽层的固定能够通过例如熔接、压接等进行。
根据本实施方式,发挥以下的作用、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分隔壁部40将多个电线11~14之间分隔,所以多个电线11A~11C、12A、12B、13、14的位置偏离,电线11A~11C、12A、12B、13、14之间的间隔较大地变化的部位减少,所以能够抑制电线阻抗的变化点处的由信号反射等引起的通信品质下降。
另外,多个电线11~14具备USB3.0的第1电线11A~11C和USB2.0的第2电线12A、12B,分隔壁部40配置于第1电线11A~11C和第2电线12A、12B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第1电线11A~11C与第2电线12A、12B之间的通信品质下降。
此外,多个电线11~14具备USB3.0的第1电线11A~11C和连接到电源的电源线13,分隔壁部40配置于第1电线11A~11C和电源线13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由电源线13引起第1电线11A~11C的通信品质下降。
另外,多个电线11~14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11A~11C,分隔壁部40配置于多个第1电线11A~11C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多个第1电线11A~11C之间的通信品质下降。
此外,多个电线11~14排列成电线列16A、16B,电线列16A、16B并列地配置有多个,分隔壁部40配置于多个电线列16A、16B之间,所以能够抑制电线列16A、16B之间的通信品质下降。
另外,分隔壁部40具备:配置于多个电线列16A、16B之间的第1壁部42;以及第2壁部43,立设于第1壁部42,配置于各电线列16A、16B中的多个电线11~14之间,所以能够抑制多个段、多个列的电线11~14之间的通信品质下降。
此外,各电线列16A、16B分别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11A~11C,对于各电线列16A、16B,由第2壁部43分隔的多个第1电线11A~11C配置于不同的电线列16A、16B中的多个第1电线11A~11C成对角的位置。
像这样,将不同的电线列16A、16B的第1电线11A~11C配置成对角,从而不同的电线列16A、16B的第1电线11A~11C配置于远的位置,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不同的电线列16A、16B的多个第1电线11A~11C之间的通信品质下降。
另外,分隔壁部40通过将在第1壁部42上立设有第2壁部43的多个分隔板41、41相连而形成,所以容易形成分隔壁部40。
此外,分隔壁部40被压入到外壳30而被固定,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将分隔壁部40切实地固定到外壳30。
另外,外壳30具备收纳各端子20的多个腔32,所以即使将通信用连接器10搭载于车辆,也能够抑制由车辆的振动等引起的不良。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14至图2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由2张分隔板41、41形成分隔壁部40,但是实施方式2的通信用连接器,通过对1张金属板材进行冲裁加工以及弯曲加工而形成分隔壁部70。
如图20、图21所示,减小外壳61的厚度地向后方延伸的延出部62,在延出部62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形成有槽状的载置部37,槽状的载置部37能载置各端子20的电线连接部23。3个压入孔63A~63C隔着间隔形成于延出部62的后端面。压入孔63A~63C中,中间侧的压入孔63B的宽度比其他2个压入孔63A、63C的宽度大。
如图22所示,分隔壁部70具备: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1壁部71;被压入到压入孔63A~63C的3个压入部72A~72C;以及均从第1壁部71起立的多个第2壁部73、第3壁部77以及壳体连接部74。第1壁部71沿着外壳61的整个宽度形成,与延出部62的后方相连。第2壁部73在第1壁部71的上方以及下方起立,上侧的第2壁部73配置于比中间部靠近左右方向的一侧,下侧的第2壁部73隔着间隔配置于比中间部靠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第2壁部73通过将金属板材折返而形成。
在上侧的第2壁部73和第3壁部77之间插通着2根第2电线12A、12B,3根第1电线11A~11C隔着间隔插通于上侧的第2壁部73的右侧。在下侧的第2壁部73和第3壁部77之间插通着电源线13和接地线14,第1电线11A~11C相互隔着间隔插通于第2壁部73的左侧。在第2壁部73的前方形成有将电线11~14引导到预定路径的电线导向部76。电线导向部76在使第2壁部73和第3壁部77之间扩径的方向延伸。电线11~14的外周被电线导向部76支承,从而能够利用电线导向部76保护并引导电线11~14。
3个压入部72A~72C中,中间侧的压入部72B的宽度比其他2个压入部72A、72C的宽度大。压入部72A~72C的顶端部的侧缘被切削成倾斜状,顶端部稍微变细。压入部72A~72C被压入到压入孔63A~63C,从而分隔壁部70被固定到外壳61(参照图19)。
壳体连接部74在第1壁部71的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相对于第1壁部71相互向相反方向起立,能够挠曲变形的弹性接触片75以后方侧为基端向前方侧呈悬臂状地延伸。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26至图3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如图26所示,端子81的电线连接部82通过压接而将电线11~14连接。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端子81的电线连接部82具备从底板的两侧缘起立的一对线桶部83和一对绝缘桶部84。线桶部83将在电线11~14的末端部露出的导体部压接,绝缘桶部84将电线11~14的绝缘包覆层铆接保持。
在减小外壳86的厚度地向后方延伸的延出部88,如图29所示,在上表面和底面分别排列形成有多个载置部87,载置部87载置电线连接部82。各载置部87形成为与电线连接部82的宽度尺寸对应的槽状,具有底面87A和从底面87A的两侧缘起立的槽壁87B,电线连接部82嵌入。
<实施方式4>
接着,参照图32至图4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
实施方式4的通信用连接器中,由导电性树脂形成分隔壁部95。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37、图38所示,在减小外壳91的厚度尺寸地向后方延出的延出部92的后端面凹设有压入孔93,压入孔93沿着外壳91的大致整个宽度以预定的深度凹设。压入孔93的上下方向的孔径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压入孔的孔径大。
如图39所示,分隔壁部95具备:第1壁部96,以与外壳61的宽度尺寸对应的长度在左右方向延伸;第2壁部97,立设于第1壁部96,将多个电线11~14分隔;压入部98,被压入到压入孔93;以及与第2屏蔽壳体57连接的壳体连接部99。第2壁部97设置成上下一对,上方的第2壁部97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间部靠近一个壳体连接部99侧,下方的第2壁部97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间部靠近另一个壳体连接部99侧。
压入部98在第1壁部96的前方与压入部98对齐地相连,左右的侧缘的顶端侧被切削成倾斜状。壳体连接部99从第1壁部96的两侧缘部相互向相反方向起立。在壳体连接部99的外表面,与第2屏蔽壳体57的内表面接触的触点部100突出成半球状。
作为形成分隔壁部95的导电性树脂,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树脂,可以使用由高分子的结构衍生的具有导电性的导电性塑料,在非导电性塑料中加入无机导电体而具有导电性的材料。
根据实施方式4,分隔壁部95由导电性树脂构成,所以能够借助树脂的特性,容易进行形状加工的同时,将电线之间屏蔽。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记载以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分隔壁部40、70、95具备第1壁部42、71、96和第2壁部43、73、97,但也可以只具备第1壁部42、71、96和第2壁部43、73、97的一方。
(2)不同的电线列16A、16B的第1电线11配置成对角,但也可以不是对角。
(3)电线11~14的根数不限于上述的根数。另外,分隔壁部40将电线11~14分隔的部位能够根据电线的根数、电线的种类等任意设定。
附图标记说明
10:通信用连接器
11A~11C(11):第1电线
12A、12B(12):第2电线
13:电源线
14:接地线
16A、16B:电线列
17:屏蔽电线
20,81:端子
30,61,86,91:外壳
32:腔
36,62,88,92:延出部
37,87:载置部
38A、38B,63A~63C,93:压入孔
40,70,95:分隔壁部
41、41:2个分隔板
42,71,96:第1壁部
43,73,97:第2壁部
44,72A~72C,98:压入部
45,74,99:壳体连接部
50:屏蔽壳体

Claims (10)

1.一种通信用连接器,具备:
传输通信用信号的多个电线;
与各个所述电线连接的多个端子;
收纳所述多个端子的外壳;以及
将所述多个电线之间分隔的分隔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第1电线和USB2.0的第2电线,
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电线和所述第2电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第1电线和连接于电源的电源线,
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第1电线和所述电源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多个电线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
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第1电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多个电线排列而成的电线列并列地配置多列,
所述分隔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电线列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分隔壁部具备:第1壁部,配置于所述多个电线列之间;以及第2壁部,立设于所述第1壁部,配置于各个所述电线列中的所述多个电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各个所述电线列分别具备USB3.0的多个第1电线,对于各个所述电线列,被所述第2壁部分隔的所述多个第1电线配置成不同的所述电线列中的所述多个第1电线位于对角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分隔壁部通过将在所述第1壁部立设有所述第2壁部的多个分隔板相连而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分隔壁部被压入到所述外壳而被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用连接器,
所述外壳具备收纳各个所述端子的多个腔,
所述通信用连接器被搭载于车辆。
CN201580046209.4A 2014-09-04 2015-09-03 通信用连接器 Active CN1068521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80348 2014-09-04
JP2014180348A JP6330587B2 (ja) 2014-09-04 2014-09-04 通信用コネクタ
PCT/JP2015/075037 WO2016035844A1 (ja) 2014-09-04 2015-09-03 通信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852180A true CN106852180A (zh) 2017-06-13
CN106852180B CN106852180B (zh) 2019-10-25

Family

ID=5543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209.4A Active CN106852180B (zh) 2014-09-04 2015-09-03 通信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2133B2 (zh)
JP (1) JP6330587B2 (zh)
CN (1) CN106852180B (zh)
DE (1) DE112015004052B4 (zh)
WO (1) WO201603584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485A (zh) * 2018-12-27 2021-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部件以及连接器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9636B2 (ja) * 2015-01-29 2018-05-0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通信用コネクタ
JP6304059B2 (ja) * 2015-01-29 2018-04-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EP3285338A4 (en) * 2015-04-14 2018-11-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Multi-pole connector, connector device, case,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cable to multi-pole connector
US10237388B2 (en) * 2016-12-12 2019-03-19 Adidas Ag Wireless data communic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thletic apparel module
JP7315395B2 (ja) * 2019-07-11 2023-07-2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TWM600493U (zh) * 2020-02-10 2020-08-21 品威電子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軟性排線電連接器固定結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68A (zh) * 2008-02-01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03909U (zh) * 2013-08-14 2014-03-26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线缆连接器结构
CN203645065U (zh) * 2013-12-17 2014-06-11 深圳市创亿欣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线材固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81620A (en) * 1987-02-18 1988-11-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Flat ribbo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system
US5197893A (en) * 1990-03-14 1993-03-30 Burndy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S2135088T3 (es) * 1994-10-31 1999-10-16 Whitaker Corp Conector electrico de montaje a enchufe.
US5571035A (en) * 1994-10-31 1996-11-05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Divergent load bar
US5725387A (en) * 1996-03-01 1998-03-10 Molex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SG55278A1 (en) * 1996-03-01 1998-12-21 Molex Inc System for terminating the shield of a high speed cable
US6045389A (en) * 1998-06-30 2000-04-04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Contact and connector for terminating a pair of individually insulated wires
US6323430B1 (en) * 1999-07-28 2001-11-27 Itt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c. S-shaped cable holding clamp with grounding
JP2002203645A (ja) * 2000-12-27 2002-07-19 Nagano Fujitsu Component Kk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3564555B2 (ja) * 2001-03-05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高速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信号伝送用コネクタ
JP2003109708A (ja) * 2001-09-28 2003-04-11 D D K Ltd 多芯高速信号伝送コネクタ
JP3564556B2 (ja) * 2001-10-02 2004-09-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746250B2 (ja) * 2002-06-28 2006-02-1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04079377A (ja) * 2002-08-20 2004-03-11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多芯型ケーブルの端末接続構造
US6793520B1 (en) * 2003-03-20 2004-09-21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end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train relief
JP2004342563A (ja) * 2003-05-19 2004-12-02 Nec Corp モジュラプラグ
US7249962B2 (en) * 2003-11-13 2007-07-31 Belden Cdt (Canada) Inc. Connector assembly
US7081017B2 (en) 2004-07-19 2006-07-25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147512B2 (en) * 2005-04-19 2006-12-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70293097A1 (en) * 2006-06-15 2007-12-20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odular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JP4567079B2 (ja) * 2008-08-22 2010-10-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1498784U (zh) * 2009-08-10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
JP5066243B2 (ja) * 2010-06-08 2012-11-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ツイストペアケーブルと電気コネクタとの接続方法
CN203481460U (zh) * 2013-08-14 2014-03-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TWI607609B (zh) * 2014-03-24 2017-12-01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頭電連接器
TW201630279A (zh) * 2014-09-19 2016-08-16 鴻慶鑫電聲科技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具有該電連接器之連接裝置及連接組合
US9437989B2 (en) * 2014-11-16 2016-09-06 Yong Tai Electronic (Dongguan) Ltd. Plug for electrically mating with a receptacle
CN205070095U (zh) * 2015-09-15 2016-03-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9568A (zh) * 2008-02-01 2009-08-0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20090197459A1 (en) * 2008-02-01 2009-08-06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wire management members with low profile
CN203503909U (zh) * 2013-08-14 2014-03-26 品威电子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高频线缆连接器结构
CN203645065U (zh) * 2013-12-17 2014-06-11 深圳市创亿欣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线材固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69485A (zh) * 2018-12-27 2021-07-2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部件以及连接器组
CN113169485B (zh) * 2018-12-27 2023-07-1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连接器部件以及连接器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56894A1 (en) 2017-09-07
CN106852180B (zh) 2019-10-25
DE112015004052T5 (de) 2017-06-14
WO2016035844A1 (ja) 2016-03-10
US10122133B2 (en) 2018-11-06
JP2016054107A (ja) 2016-04-14
JP6330587B2 (ja) 2018-05-30
DE112015004052B4 (de) 2020-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52180A (zh) 通信用连接器
US972236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erminals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CN101728663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US9780500B2 (en)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US8465324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EP2688156A1 (en) Connector
CN104901086A (zh) 连接器
CN106663901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20709813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JP4900707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228145B2 (en)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CN107431312B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10021837A (zh) 端子零件以及连接器
JP520115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WO2016121565A1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105098426A (zh) 夹层式插座连接器
US20150017836A1 (en) Active plug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108232488B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102780101B (zh) 电子部件
CN110870141B (zh)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CN107431326A (zh) 通信用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通信用连接器
JP483674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組立体、並びに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CN104319580B (zh) 双接口电连接器
TWI472101B (zh) 連接器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