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0141B -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0141B
CN110870141B CN201880042707.5A CN201880042707A CN110870141B CN 110870141 B CN110870141 B CN 110870141B CN 201880042707 A CN201880042707 A CN 201880042707A CN 110870141 B CN110870141 B CN 110870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ing
substrate
shield
connector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7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70141A (zh
Inventor
宫村哲矢
田端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70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86Programmable, customizable or modifiable circuits
    • H05K1/0295Programmable, customizable or modifiable circuits adapted for choosing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r different location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13Electrical arrang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1/0216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 H05K1/0218Reduction of cross-talk, noise 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by printed shielding conductors, ground planes or power pla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1Pads for surface mounting, e.g.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89Non-printed conn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使得电路基板的种类数不增加。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具备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和左右一对端子零件(31),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具备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和左右一对端子零件(31)。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一对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w)比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宽,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一对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n)比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窄,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和非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大致相同。

Description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安装于电路基板的基板用连接器。基板用连接器具备固定于电路基板的端子保持构件和以贯穿状态安装于端子保持构件的多个端子零件。端子零件具有:线束侧连接部,其收纳于端子保持构件的罩部内,与线束连接;和基板用连接部,其在端子保持构件的后方露出,通过焊接连接到电路基板的电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005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的基板用连接器的多个端子零件在左右方向以预定间距排列配置。端子零件的适当的排列间距在端子零件由外导体包围的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和端子零件与双绞线连接的非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中不同。因此,电路基板的导体图案中、基板用连接部所连接的焊盘的间隔也在屏蔽用的电路基板和非屏蔽用的电路基板中不同。因此,为了与屏蔽用的电路基板和非屏蔽用的电路基板对应,需要准备焊盘的间隔不同的两种电路基板。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使得电路基板的种类数不增加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发明第1方面的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具备:
电路基板;和
能选择性地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基板用连接器,
所述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其能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其具有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和屏蔽用基板连接部,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以贯穿状态保持于所述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在所述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的外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焊盘连接,
所述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构成为具备: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其能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其具有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和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以贯穿状态保持于所述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在所述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的外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焊盘连接,
所述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的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宽,
所述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的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窄,
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和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大致相同。
另外,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是已规定各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中心间的距离。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是已规定各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一对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中心间的距离。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是已规定各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中心间的距离。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是已规定各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一对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中心间的距离。
发明第2方面的基板用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用连接器具备:
端子保持构件,其能安装于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
左右一对端子零件,其具有突片状连接部和基板连接部,所述突片状连接部以贯穿状态保持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所述基板连接部在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外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焊盘连接,
所述一对端子零件的所述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和所述基板连接部的间距不同。
发明效果
根据发明第1方面,因为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和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为大致相同尺寸,所以能够将屏蔽用的电路基板的焊盘的间隔和非屏蔽用的电路基板的焊盘的间隔设定为相同间距。由此,能够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中共用电路基板。
根据发明第2方面,在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中,以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大的方式将一对端子零件安装于端子保持构件,在非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中,以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小的方式将一对端子零件安装于端子保持构件。在此,当使得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和非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的间距成为大致相同尺寸时,能够在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和非屏蔽用的基板用连接器中共用电路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中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X-X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图5的Y-Y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中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0是表示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2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3中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4是表示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16是表示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安装于电路基板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在将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w、将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n、将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及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o时,Po=Pw/2+Pn/2。根据该结构,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Pw和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Po的尺寸差、与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Pn和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Po的尺寸差成为相同尺寸,所以能够共用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和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屏蔽用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连接的屏蔽用腿部,所述屏蔽用腿部相对于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根据该结构,由左右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的间隔的原因而带来的高通信性能维持到电路基板的附近。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非屏蔽用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连接的非屏蔽用腿部,所述非屏蔽用腿部相对于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根据该结构,由左右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的间隔的原因而带来的高通信性能维持到电路基板的附近。
发明第2发明也可以为,所述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基板连接部连接的腿部,所述腿部相对于所述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配置成同心状。根据该结构,由左右一对端子零件的间隔的原因而带来的高通信性能维持到电路基板的附近。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3、7中的上方及图4、8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2、4、5、6、8所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2、3、6、7所表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左方、右方。
本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使用于因特网(注册商标)的高速通信电路。该连接结构构成为具备在屏蔽用和非屏蔽用中共用的电路基板10、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以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在电路基板10仅安装有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任一方。
<电路基板10>
电路基板10在水平的方向配置,在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通过印刷形成有导体图案(省略图示)。如图3所示,在电路基板10的比前端缘靠后方的区域配置有构成导体图案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焊盘11。一对焊盘11的俯视形状呈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大致长方形。一对焊盘11配置成以预定的间距Po在左右排列。另外,间距Po是已规定各焊盘11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焊盘11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焊盘11的中心间的距离。
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中比一对焊盘11靠前方的区域成为用于配置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或者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的固定空间。电路基板10的导体图案及安装于电路基板10的电子部件(省略图示)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共用。电路基板10收纳于被电磁屏蔽的框体(省略图示)内。
<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
如图1~4所示,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构成为具备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和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零件31(屏蔽用端子零件)。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在功能上构成为具备:壁状的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其相对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竖直;和屏蔽用罩部23,其从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外周缘向前方呈方筒状延伸出。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在部件结构上通过将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壳体24、外导体28以及介电体29组装而构成。
绝缘壳体24是具有构成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屏蔽用壁状主体部25、和从屏蔽用壁状主体部25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屏蔽用罩部23的单一部件。在屏蔽用壁状主体部25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安装孔26。在安装孔26中以贯穿状态安装有屏蔽端子27。
屏蔽端子27通过将侧视形状折弯成大致L字形的方筒状的外导体28、收纳于外导体28内的后端部的介电体29、以及左右一对端子零件31组装而构成。在介电体29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左右一对屏蔽用压入孔30,一对端子零件31以压入状态单独地贯穿各屏蔽用压入孔30。
屏蔽端子27中、外导体28的后端部嵌合到安装孔26内。屏蔽端子27中、外导体28的前端侧区域和端子零件31的前端侧区域(突片状连接部32的前端侧区域)从屏蔽用壁状主体部25向前方突出而收纳于屏蔽用罩部23内。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构成为具备屏蔽用壁状主体部25和介电体29。一对端子零件31以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状态保持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
如图2、3所示,一对端子零件31是左右对称的形状。各端子零件31是对一根细长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为预定形状的端子零件。如图4所示,端子零件31具备突片状连接部32(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腿部33(屏蔽用腿部)、以及基板连接部34(屏蔽用基板连接部)。
突片状连接部32为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屏蔽用压入孔30。突片状连接部32的前端侧区域向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屏蔽用罩部23内。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部向构成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介电体29的后方突出,由外导体28的后端部覆盖。
腿部33从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出,由外导体28的后端部覆盖。基板连接部34从腿部33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34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焊盘11的宽度尺寸小。如图3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34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3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34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于焊盘11的上表面。
一对端子零件31以安装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的状态左右对称地配置。安装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的状态下的一对端子零件31成为突片状连接部32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w比基板连接部3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大的尺寸。另外,间距Pw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的中心间的距离。另外,间距Po是已规定各基板连接部34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基板连接部34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基板连接部34的中心间的距离。
如图2、3所示,在俯视及后视时,突片状连接部32和腿部33处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一致的同心的位置关系。基板连接部34的宽度方向中心相对于突片状连接部32及腿部33是向左右任一方偏心的位置关系。即,在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31中,突片状连接部32和腿部33向比基板连接部34靠左方偏心,在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31中,突片状连接部32和腿部33向比基板连接部34靠右方偏心。
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嵌合屏蔽连接器(省略图示),屏蔽连接器安装于屏蔽线束(省略图示)的末端部。屏蔽线束形成为将一对非屏蔽电线用编织线等筒状屏蔽构件包围、且在各非屏蔽电线接合有阴端子零件的形态。一对阴端子零件收纳于屏蔽连接器内,由构成屏蔽连接器的屏蔽壳包围。当将屏蔽连接器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的屏蔽用罩部23嵌合时,一对阴端子零件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单独地连接,并且屏蔽壳与外导体28连接。
如上所述,左右两个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w比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宽,但这是为了使左右两个突片状连接部32间的间隔与屏蔽端子27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和外导体28的距离一致。突片状连接部32和外导体28的距离是与屏蔽连接器中的阴端子零件和屏蔽壳的距离大致相同的尺寸。突片状连接部32和外导体28的距离在考虑屏蔽功能后设定成为最佳。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
如图5~8所示,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构成为具备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和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零件31。一对端子零件31是将与构成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的一对端子零件31相同的部件更换成为左右相反的配置的端子零件。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在整体形状上构成为具备:壁状的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其相对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竖直;和非屏蔽用罩部38,其从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外周缘向前方呈方筒状延伸出。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由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39构成。
连接器壳体39是具有构成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非屏蔽用壁状主体部40、和从非屏蔽用壁状主体部40的外周缘向前方突出的非屏蔽用罩部38的单一部件。在非屏蔽用壁状主体部40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左右一对非屏蔽用压入孔41。一对端子零件31在以压入状态单独地贯穿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的状态下保持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
如图6、7所示,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一对端子零件31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同样,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突片状连接部32为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突片状连接部32的前端侧区域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非屏蔽用罩部38内。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部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后方突出。
腿部33从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34从腿部33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如图7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34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34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34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于焊盘11的上表面。
一对端子零件31以安装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的状态左右对称地配置。关于安装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的状态下的一对端子零件31,突片状连接部32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n成为比基板连接部3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小的尺寸。另外,间距Pn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的中心间的距离。因此,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相反,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和腿部33向比基板连接部34靠右方偏心,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和腿部33向比基板连接部34靠左方偏心。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基板连接部3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是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基板连接部3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相同的尺寸。因此,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n比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w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w、以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n成为Po=Pw/2+Pn/2的尺寸关系。
通过该尺寸关系,能够将一对端子零件31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双方共用,同时能够使电路基板10的一对焊盘11的位置关系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共用。由此,仅用两种端子零件31和一种电路基板10就能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双方对应。
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嵌合非屏蔽连接器(省略图示),非屏蔽连接器安装于双绞线(省略图示)的末端部。双绞线是将一对非屏蔽电线以预定的间距绞合成螺旋状而形成为一根电缆状的,为在各非屏蔽电线接合有阴端子零件的形态。一对阴端子零件收纳于非屏蔽连接器内。当将非屏蔽连接器与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的非屏蔽用罩部38嵌合时,一对阴端子零件单独地连接到一对突片状连接部32。
<实施例1的作用及效果>
本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具备电路基板10、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以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根据用途所选择的任一方安装于电路基板10。
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具备: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其能安装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屏蔽用的端子零件31,其保持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一对端子零件31具有:屏蔽用的突片状连接部32,其以贯穿状态保持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和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34,其在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的外部连接到电路基板10的焊盘11。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具备: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其能安装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非屏蔽用的端子零件31,其保持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一对端子零件31是与屏蔽用的端子零件31相同的部件,具有:非屏蔽用的突片状连接部32,其以贯穿状态保持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和非屏蔽用的基板连接部34,其在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的外部连接到电路基板10的焊盘11。
安装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的一对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比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宽,与此相对,安装于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的一对端子零件31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比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窄。另一方面,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
根据该结构,因为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为大致相同尺寸,所以能够将屏蔽用的电路基板10的焊盘11的间隔和非屏蔽用的电路基板10的焊盘11的间隔设定为相同间距。由此,能够实现共用屏蔽用的电路基板10和非屏蔽用的电路基板10。
另外,在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设为Pw、将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设为Pn、将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设为Po时,成为Po=Pw/2+Pn/2。根据该结构,因为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w和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的尺寸差、与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的突片状连接部32的间距Pn和基板连接部34的间距Po的尺寸差成为相同尺寸,所以能够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共用一对端子零件31。
另外,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20的端子零件31具有将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和基板连接部34连接的腿部33,腿部33在左右方向上与突片状连接部32配置成同心状。根据该结构,通过适当设定左右一对端子零件31的间隔而带来的高通信性能维持到电路基板10的附近。同样,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也是,端子零件31具有将突片状连接部32的后端和基板连接部34连接的腿部33,腿部33相对于突片状连接部3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因此,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35中也是,由左右一对端子零件31的间隔的原因而带来的高通信性能维持到电路基板10的附近。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9~图12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连接结构是将安装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零件43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连接结构。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的左右一对端子零件43(屏蔽用端子零件)以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状态保持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如图9、10所示,一对端子零件43是左右对称的形状。各端子零件43是对一根细长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为预定形状的端子零件。端子零件43具备突片状连接部44(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腿部45(屏蔽用腿部)、以及基板连接部46(屏蔽用基板连接部)。
突片状连接部44为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屏蔽用压入孔30。突片状连接部44的前端侧区域向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屏蔽用罩部23内。突片状连接部44的后端部向构成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介电体(省略图示)的后方突出,由外导体28的后端部覆盖。
腿部45从突片状连接部44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延伸出,由外导体的后端部覆盖。腿部45的后视形状以在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上端侧区域和在大致上下方向延伸的下端侧区域向左右偏移的方式折弯。基板连接部46从腿部45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46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焊盘11的宽度尺寸小。如图10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46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4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46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于焊盘11的上表面。
一对端子零件43的突片状连接部4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w成为比基板连接部46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大的尺寸。另外,间距Pw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44的宽度方向(与两个突片状连接部44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44的中心间的距离。另外,间距Po是已规定各基板连接部46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基板连接部46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基板连接部46的中心间的距离。
如图9、10所示,在俯视及后视时,突片状连接部44和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处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一致的同心的位置关系。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和基板连接部46也处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一致的同心的位置关系。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和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为向左右任一方偏心的位置关系。在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43中,突片状连接部44和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相对于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和基板连接部46向左方偏心,在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43中,突片状连接部44和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相对于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和基板连接部46向右方偏心。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的一对端子零件43在以压入状态单独地贯穿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的状态下保持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如图11、12所示,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的一对端子零件43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同样,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突片状连接部44是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突片状连接部44的前端侧区域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非屏蔽用罩部38内。突片状连接部44的后端部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后方突出。
腿部45从突片状连接部44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46从腿部45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如图12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46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4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46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于焊盘11的上表面。
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相反,一对端子零件43的突片状连接部44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n成为比基板连接部46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小的尺寸。另外,间距Pn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44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44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44的中心间的距离。因此,在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43中,突片状连接部44和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相对于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和基板连接部46向右方偏心。在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43中,突片状连接部44和腿部45的上端侧区域相对于腿部45的下端侧区域和基板连接部46向左方偏心。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的基板连接部46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是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中的基板连接部46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相同的尺寸。因此,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的突片状连接部44的间距Pn比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中的突片状连接部44的间距Pw窄。基板连接部46的间距Po、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中的突片状连接部44的间距Pw、以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的突片状连接部44的间距Pn成为Po=Pw/2+Pn/2的尺寸关系。
通过该尺寸关系,能够将一对端子零件43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双方共用,同时能够将电路基板10的一对焊盘11的位置关系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中共用。由此,仅用两种端子零件43和一种电路基板10就能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2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7双方对应。
<实施例3>
接着,参照图13~图16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3的连接结构是将安装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零件50设为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的连接结构。关于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因此对相同结构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结构、作用及效果的说明。
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的左右一对端子零件50(屏蔽用端子零件)以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状态保持于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21。如图13、14所示,一对端子零件50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各端子零件50是对一根细长的金属材料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为预定形状的端子零件。端子零件50具备突片状连接部51(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腿部52(屏蔽用腿部)、以及基板连接部53(屏蔽用基板连接部)。
突片状连接部51为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屏蔽用压入孔30。突片状连接部51的前端侧区域向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屏蔽用罩部23内。突片状连接部51的后端部向构成屏蔽用端子贯穿部22的介电体(省略图示)的后方突出,由外导体28的后端部覆盖。
腿部52从突片状连接部51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出,由外导体的后端部覆盖。基板连接部53从腿部52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53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比焊盘11的宽度尺寸小。如图14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53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5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53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与焊盘11的上表面。
一对端子零件50成为突片状连接部51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w比基板连接部53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大的尺寸。另外,间距Pw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51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51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51的中心间的距离。另外,间距Po是已规定各基板连接部53的宽度方向(与一对基板连接部53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基板连接部53的中心间的距离。
如图13、14所示,在俯视及后视时,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处于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心一致的同心的位置关系。突片状连接部51相对于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是向左右任一方偏心的位置关系。在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50中,突片状连接部51相对于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向左方偏心,在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50中,突片状连接部51相对于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向右方偏心。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的一对端子零件50在以压入状态单独地贯穿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的状态下保持于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36。如图15、16所示,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的一对端子零件50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同样,是左右对称的形状。突片状连接部51是在前后方向(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态,在前后方向贯穿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非屏蔽用压入孔41。突片状连接部51的前端侧区域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前方突出并收纳于非屏蔽用罩部38内。突片状连接部51的后端部向非屏蔽用端子贯穿部37的后方突出。
腿部52从突片状连接部51的后端大致垂直地向下方(接近电路基板10的方向)呈直线状延伸出。基板连接部53从腿部52的下端以与电路基板10的上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出。如图16所示,在俯视时,一对基板连接部53以与一对焊盘11重叠的方式配置,各基板连接部5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焊盘11的中央位置。基板连接部53通过回流焊能导通地接合于焊盘11的上表面。
在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相反,一对端子零件50的突片状连接部51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n成为比基板连接部53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小的尺寸。另外,间距Pn是已规定各突片状连接部51的宽度方向(与一对突片状连接部51的排列方向平行的左右方向)的中心时的、左右相邻的一对突片状连接部51的中心间的距离。因此,在位于左侧的端子零件50中,突片状连接部51相对于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向右方偏心。在位于右侧的端子零件50中,突片状连接部51相对于腿部52和基板连接部53向左方偏心。
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的基板连接部53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是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中的基板连接部53彼此的左右方向的间距Po相同的尺寸。因此,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的突片状连接部51的间距Pn比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中的突片状连接部51的间距Pw窄。基板连接部53的间距Po、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中的突片状连接部51的间距Pw、以及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的突片状连接部51的间距Pn成为Po=Pw/2+Pn/2的尺寸关系。
通过该尺寸关系,能够将一对端子零件50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双方共用,同时能够将电路基板10的一对焊盘11的位置关系在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中共用。由此,仅用两种端子零件50和一种电路基板10就能够与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8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49双方对应。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1~3中,共用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和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但是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和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也可以是形状相互不同的专用的端子零件。
(2)在上述实施例1~3中,将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但是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也可以为左右不对称。
(3)在上述实施例1~3中,将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设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但是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也可以为左右不对称。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路基板
11:焊盘
20、42、48: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
21: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
31、43、50:端子零件(屏蔽用端子零件、非屏蔽用端子零件)
32、44、51:突片状连接部(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
33、45、52:腿部(屏蔽用腿部、非屏蔽用腿部)
34、46、53:基板连接部(屏蔽用基板连接部、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
35、47、49: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
36: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
Pw: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中的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
Pn: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中的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
Po:基板连接部的间距

Claims (5)

1.一种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具备:
电路基板;和
能选择性地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和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
所述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其能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其具有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和屏蔽用基板连接部,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以贯穿状态保持于所述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在所述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的外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焊盘连接,
所述非屏蔽用基板用连接器构成为具备: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其能安装于所述电路基板的上表面;和左右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其具有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和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以贯穿状态保持于所述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在所述非屏蔽用端子保持构件的外部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所述焊盘连接,
所述一对屏蔽用端子零件的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宽,
所述一对非屏蔽用端子零件的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比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窄,
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和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大致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w、将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n、将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及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的间距设为Po时,Po=Pw/2+Pn/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用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连接的屏蔽用腿部,
所述屏蔽用腿部相对于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用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屏蔽用基板连接部连接的屏蔽用腿部,
所述屏蔽用腿部相对于所述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屏蔽用端子零件具有将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的后端和所述非屏蔽用基板连接部连接的非屏蔽用腿部,
所述非屏蔽用腿部相对于所述非屏蔽用突片状连接部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成同心状。
CN201880042707.5A 2017-07-05 2018-06-15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Active CN110870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1868 2017-07-05
JP2017131868A JP6881102B2 (ja) 2017-07-05 2017-07-05 回路基板と基板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PCT/JP2018/022966 WO2019009048A1 (ja) 2017-07-05 2018-06-15 回路基板と基板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0141A CN110870141A (zh) 2020-03-06
CN110870141B true CN110870141B (zh) 2021-04-23

Family

ID=64949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707.5A Active CN110870141B (zh) 2017-07-05 2018-06-15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9415B2 (zh)
JP (1) JP6881102B2 (zh)
CN (1) CN110870141B (zh)
WO (1) WO20190090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44005B2 (ja) * 2020-09-16 2024-03-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92173A1 (ru) 1977-08-05 1983-01-30 Физ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Н БССР Способ магнитно-абразив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JPH10308265A (ja) * 1997-05-09 1998-11-17 Omron Corp 基板実装用コネクタ及び電子スイッチ
JP3227138B2 (ja) 1999-03-01 2001-11-12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高電圧用コネクタ
JP4844131B2 (ja) 2006-01-23 2011-12-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路構成体および電気接続箱
CN102315534B (zh) * 2010-07-08 2014-08-20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5628653B2 (ja) 2010-12-13 2014-11-19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15176657A (ja) * 2014-03-13 2015-10-0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205509074U (zh) * 2016-03-28 2016-08-24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插座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81102B2 (ja) 2021-06-02
JP2019016476A (ja) 2019-01-31
CN110870141A (zh) 2020-03-06
US11329415B2 (en) 2022-05-10
WO2019009048A1 (ja) 2019-01-10
US20210367368A1 (en)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48043B (zh) Pcb連接器佈線
US860281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JP6423060B2 (ja) コネクタ
US9136623B2 (en) Connector
US906521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contact with a solder portion and a pair of grounding contact portions
US932511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apacitor with low cross talk
US20200083648A1 (en)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7041341A (ja) 回路基板用コネクタ
US6623301B2 (en) Plug connector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13013680B (zh) 连接器组件
KR100297956B1 (ko) 신호단자 및 접지단자를 갖는 커넥터조립체
JP5419077B2 (ja) コネクタ
CN106852180A (zh) 通信用连接器
US10170868B1 (en) Connector
CN112448202A (zh) 电连接器
CN106663901A (zh) 通信用连接器
CN110870141B (zh) 电路基板和基板用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及基板用连接器
WO2020262138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KR101324656B1 (ko) 쉘의 구조가 개선된 인터페이스 커넥터
WO2011090928A1 (en) Connector having shield structure
CN110086046A (zh) 屏蔽连接器
JP6619495B2 (ja) コネクタ
CN113078520A (zh) 电路板屏蔽连接器
KR101493842B1 (ko) 전기 커넥터 장치 및 이 전기 커넥터 장치에 이용되는 리셉터클 커넥터
CN111052513A (zh) 接触元件、插头联接单元和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