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16686B -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16686B
CN106716686B CN201580052138.9A CN201580052138A CN106716686B CN 106716686 B CN106716686 B CN 106716686B CN 201580052138 A CN201580052138 A CN 201580052138A CN 106716686 B CN106716686 B CN 1067166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silicon
layer
metal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5213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716686A (zh
Inventor
张民哲
金正奎
孙炳国
李昇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Chem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Chem Ltd filed Critical LG Chem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7166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6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7166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166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35Safety or regulating additives or arrangements in electrodes, separators or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4Electrodes based on metals, Si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6Composites as layered produ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1Alkaline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elements
    • H01M4/382Lith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01M4/386Silicon or alloys based on silic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Abstract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负极、包括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括所述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负极的方法。

Description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 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要求于2014年9月2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14-0130622号的优先权和权益,通过参考将其完整内容并入本文中。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负极、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负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电子设备变得紧凑且质轻的趋势,用作电源的电池也需要变得紧凑且质轻。作为变得紧凑且质轻并且能够以高容量充电和放电的电池,锂二次电池被投入实际使用,并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如小型摄像机、移动电话和膝上型计算机、通信设备等。
锂二次电池是具有高能量和高功率的能量存储装置,并且优势在于,容量或工作电压高于其它电池的容量或工作电压。然而,锂二次电池由于高能量而具有电池安全性的问题,并由此具有诸如爆炸或火灾的危险。特别地,由于近来成为关注中心的混合动力车辆等需要具有高的能量和输出特性,因此可以看出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通常,锂二次电池由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组成,通过首次充电从正极活性材料释放的锂离子用于在两个电极之间穿梭的同时转移能量,例如被插入到负极活性材料即碳粒子中并在放电期间再次解离,从而使得充电和放电成为可能。
同时,随着移动电子装置的开发持续需要高容量电池,已经积极地研究了与用作现有负极材料的碳相比每单位重量的容量高得多的高容量负极材料。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说明书旨在提供一种负极、包含所述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用于制造负极的方法。
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集电器;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锂金属层上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此外,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集电器;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并且包含其中硅或硅氧化物与锂合金化的锂-硅复合物的锂-硅复合物层。
此外,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负极和正极、以及设置在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的电解质。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所述锂二次电池作为单元电池的电池模块。
有益效果
在根据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中,改善了锂金属的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
改善了应用根据本说明书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的初始充放电效率。
改善了应用根据本说明书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由于锂金属的体积随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而变化,所以保护层(钝化层)剥离。
图2显示了当包含根据本说明书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不从锂金属层剥离。
图3显示了当包含根据本说明书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不从锂金属层剥离。
图4显示了当包含根据本说明书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锂金属层和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不剥离。
图5显示了当包含根据本说明书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被重复充电和放电时,锂金属层和硅层不剥离。
图6和图7是根据本说明书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对本说明书进行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并且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负极可以具有1μm以上且1000μm以下的厚度。
在本说明书中,负极可以用于电池,并且负极是指当电池放电时释放电子的电极。负极可以用于二次电池,并且负极是指基于电池放电时的时间释放电子的电极,并且可以在电池充电时用作正极(还原电极)。
锂金属层是指包含锂金属元素的层。用于锂金属层的材料可以是锂合金、锂金属、锂合金的氧化物或锂氧化物。
在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锂金属层可以是仅由锂金属构成的层。在这种情况下,锂金属层可能由于氧或水分而部分劣化,或者可能包含杂质。
锂金属层的锂金属是具有-3.040V的标准还原电位的金属,并且是非常强烈地趋于被氧化的金属。当锂金属遇到具有氧化倾向的异种材料如氧、硫或聚硫化物时,锂金属的氧化(腐蚀)快速进行。
当将锂金属用作电极时,在锂金属的表面上形成树枝状,从而劣化锂金属的反应性。
因此,使用具有相对稳定的锂离子的锂盐作为电极材料,但是由于持续需要高容量的电池,所以对于稳定地使用高容量锂金属作为电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
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层。具体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包含与锂反应以扩大其体积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
金属层可以是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的层。具体地,金属层可以是仅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构成的层。
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氧化物的层。具体地,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仅由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的氧化物构成的层。
作为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所含有的金属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金属是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即可,但所述金属可以包括例如:硅(Si)、锡(Sn)、锗(Ge)和钴(Co)中的任一种;其两种以上的合金;或其至少一种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制,只要金属氧化物包含硅(Si)、锡(Sn)、锗(Ge)和钴(Co)中的至少一种即可,但是金属氧化物可以是例如硅氧化物(SiO2)、锡氧化物(SnO2)、锗氧化物(GeO2)、钴氧化物(CoO、Co2O3、CoO2和Co3O4)等。
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包含:硅、锡和锗中的任一种;其两种以上的合金;或其至少一种氧化物。
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可以进一步包含设置在锂金属层与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锂-金属复合物层。
锂-金属复合物层可以包含通过使锂金属层的锂金属元素和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金属元素在锂金属层与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界面处接触而形成的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
在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可以进一步包含设置在锂金属层与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之间的锂-硅复合物层。
在负极中,通过使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锂合金化而形成的锂-金属复合物的含量可以受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含量的影响。能够与负极中包含的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与锂合金化以形成锂-金属复合物。
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负极中锂元素对硅元素的重量比可以为100:1~50。
在负极中,通过使硅与锂合金化而形成的锂-硅复合物的含量可以受硅的含量的影响。包含在负极中的硅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与锂合金化以形成锂-硅复合物。
锂-硅复合物层可以包含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具体地,锂-硅复合物层可以包含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化学式1]
LixSi
[化学式2]
LioSiOp
在化学式1和2中,x是1.0~4.0的实数,o各自是0.3~4.0的实数,p各自是0.1~2.0的实数。
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接收从锂金属层的界面或电解质转移的包含锂金属的离子,以包含其中所述离子结合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金属元素的锂-金属复合物。换句话说,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一部分金属元素可以与包含转移的锂的离子结合以形成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
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接收从锂金属层的界面或电解质转移的包含锂金属的离子,并且因此由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构成,其中离子结合到所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金属元素。换句话说,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所有金属元素可以结合到包含转移的锂的离子,以形成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可以包含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可以接收从锂金属层的界面或电解质转移的包含锂金属的离子以包含其中离子结合到硅层的硅元素的锂-硅复合物或金属-硅氧化物复合物。换句话说,硅层或硅氧化物层的一部分金属元素可以结合到包含转移的锂的离子以形成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在本说明书中,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可以由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构成。换句话说,硅层的所有硅元素可以结合到包含转移的锂金属的离子,以形成锂-硅复合物或金属-硅氧化物复合物。
锂金属是与水分具有高度反应性的材料,并因此可以与水分反应,从而使锂金属电极的表面劣化,或在锂金属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树枝状晶体。
为了确保锂金属的化学安全性和稳定性,如图1中所示,可以在锂金属电极上形成保护膜,但是由于在重复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时锂金属的体积改变,因此设置在锂金属上的保护膜可能剥离。
然而,本说明书的负极的优势在于,作为保护层的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不会因由重复充电和放电引起的锂金属层的体积变化而剥离。具体地,如图2和图3中所示,由于即使在锂金属层的锂被消耗的同时锂金属层的体积减小,作为保护层的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仍包含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所以可以在锂金属层与作为保护层的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之间形成锂-金属复合物层,结果,锂金属层与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之间的界面可以保持而不剥离。因此,本说明书的负极的优势在于,提高锂金属的化学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中,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时,如图4和5中所示,即使在锂金属层的锂被消耗的同时锂金属层的体积减小,硅层或硅氧化物层的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硅元素也与锂金属层的锂金属元素反应以在锂金属层与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之间的界面处形成锂-硅复合物层,结果,锂金属层与硅层之间的界面可以保持而不剥离。
应用了根据本说明书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负极的电池的初始充放电效率可以得到提高。由于锂金属层与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层之间的界面被保持而不剥离,因此提高了初始效率和循环效率。
负极可以还包含集电器。具体地,负极可以包含集电器、设置在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锂金属层上的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集电器收集负极的电流,使用具有导电性的任何材料而没有限制,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来制造。例如,可以使用选自如下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碳、不锈钢、镍、铝、铁和钛。
作为集电器的形状,可以分别使用各种形状,例如膜、片、箔、网、多孔体、泡沫体或无纺体。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集电器;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将省略对其中在锂金属层上设置有硅层或硅氧化物层的负极的重复说明,并且可以引用上述的内容。
负极可以还包含设置在锂金属层与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之间的锂-硅复合物层。
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可以包含其中硅或硅氧化物与锂合金化的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负极中锂元素对硅元素的重量比可以为100:1~50。
锂-硅复合物层可以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并含有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的锂-金属复合物层,在所述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中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与锂形成合金。
锂-金属复合物层可以是如下这样的层:其中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能够与锂合金化的所有金属元素都与包含锂金属的离子结合以形成锂金属复合物或锂-金属氧化物复合物。
如图6中所示,负极可以包含:锂金属层;和在锂金属层上的锂-金属复合物层。
锂-金属复合物层可以是含有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锂-硅复合物层。
锂-硅复合物层可以是其中硅层或硅氧化物层的所有硅元素都与包含锂金属的离子结合以形成锂-硅复合物或锂-硅氧化物复合物的层。
如图7中所示,负极可以包含:锂金属层;和在锂金属层上的锂-硅复合物层。
锂-硅复合物层可以包含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化学式1]
LixSi
[化学式2]
LioSiOp
在化学式1和2中,x是1.0~4.0的实数,o各自是0.3~4.0的实数,且p各自是0.1~2.0的实数。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集电器;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以及设置在锂金属层上并且包含其中硅或硅氧化物与锂合金化的锂-硅复合物的锂-硅复合物层。
将省略对其中在锂金属层上设置有锂-硅复合物层的负极的重复说明,并且可以引用上述的内容。
锂-硅复合物层可以包含由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负极;和正极;以及设置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的电解质。
锂二次电池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是例如硬币型、平板型、圆柱型、圆锥型、纽扣型、片型或层压型。
锂二次电池可以是锂空气电池。具体地,锂二次电池的正极可以是空气电极。
通过进一步包含存储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的各个罐和使得各种电解液移动到电极单元的泵,可以作为液流电池来制造锂二次电池。
电解质可以是其中浸渍负极和正极的电解液。
锂二次电池可以还包含设置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的隔膜。作为设置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的隔膜,可以使用任意隔膜,只要隔膜可以将负极与正极隔开或绝缘,并且使得离子能够在负极与正极之间移动即可。例如,隔膜可以是非导电性多孔膜或绝缘性多孔膜。更具体地,可以例示地有:聚合物无纺布如由聚丙烯材料形成的无纺布或由聚苯硫醚材料形成的无纺布;或由烯烃类树脂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形成的多孔膜,且也可以使用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锂二次电池可以还包含由隔膜分割的正极侧的正极电解液和负极侧的负极电解液。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可以分别包含溶剂和电解质盐。正极电解液和负极电解液可以包含彼此相同或不同的溶剂。
电解液可以是水性电解液或非水电解液。水性电解液可以包含水作为溶剂,且非水电解液可以包含非水溶剂作为溶剂。
作为非水溶剂,可以选择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物质,并且非水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例如可以选择选自如下中的非水溶剂及其组合:碳酸酯类、酯类、醚类、酮类、有机硫类、有机磷类和非质子溶剂。
电解质盐是指在水或非水有机溶剂中解离成正离子和负离子的盐,并且没有特别限制,只要电解质盐可以转移锂二次电池中的锂离子即可,并可以选择本领域通常使用的电解质盐。
电解质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可以为0.1M以上且3M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显示锂二次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电解质可以是固体电解质膜或聚合物电解质膜。
固体电解质膜和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材料。例如,固体电解质膜可以包含复合金属氧化物,并且聚合物电解质膜可以是其中导电聚合物设置在多孔基材内部的膜。
正极是指其中当在锂二次电池中对电池放电时接收电子并将含锂的离子还原的电极。相反,当电池被充电时,正极充当负极(氧化电极),使得正极活性材料被氧化以释放电子并失去含锂的离子。
正极可以包含正极集电器和形成在所述正极集电器上的正极活性材料层。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活性材料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所述材料与负极一起应用于锂二次电池,且结果含锂的离子可以在放电期间和充电期间分别被还原和氧化即可。例如,所述材料可以是过渡金属氧化物,且具体地,可以包含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LiCoO2、LiNiO2、LiFePO4、LiMn2O4、LiNixCoyMnzO2(此处,x+y+z=1)、Li2FeSiO4、Li2FePO4F和Li2MnO3
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包含锂二次电池作为单元电池的电池模块。
通过在根据本说明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两个以上锂二次电池之间设置有双极性板的情况下堆叠所述单元电池,可形成电池模块。
当锂二次电池是锂空气电池时,双极性板可以是多孔的,使得从外部供给的空气可以供给到包含在各个锂空气电池中的正极。例如,双极性板可以包含多孔不锈钢或多孔陶瓷。
电池模块可以具体地用作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或电力存储装置的电源。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负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准备锂金属层;准备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以及将准备的锂金属层附着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在将锂金属层附着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中,锂金属层可以通过压力压缩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或通过热和压力热压缩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负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准备锂金属层;以及在所述锂金属层上形成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在锂金属层上形成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方法中,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通过在锂金属层上沉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来形成或者将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施加到锂金属层上来形成。
包含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组合物可以还包含粘合剂树脂。
当准备含有硅原子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组合物可以包含硅或硅氧化物、粘合剂树脂和溶剂。
粘合剂树脂和溶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但可以使用本领域中通常使用的物质。例如,粘合剂树脂可以包含聚偏二氟乙烯(PVdF)。
基于100重量份的硅或硅氧化物,粘合剂树脂的含量可以为5重量份~20重量份。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制造负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准备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以及在所述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上形成锂金属层。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可以是包含硅元素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
作为在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上形成锂金属层的方法,可以通过沉积锂金属或施加软锂金属、或溅射法形成锂金属层。
当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是包含硅原子作为能够与锂合金化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时,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可以通过沉积硅形成,或者可以通过沉积或施加硅烷类化合物以形成层并还原所述层来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硅烷类化合物可以包括氢化硅(SinH2n+2)和其中氢化硅的氢原子被烃基、卤素基团、烷氧基和羟基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并且可以包括例如如下物质中的至少一种:硅烷、氯硅烷、二氯硅烷、三氯硅烷、四烷基硅烷、氯三烷基硅烷、二氯二烷基硅烷和三氯烷基硅烷,但是所述硅烷类化合物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烃基是仅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且烃基可以是如下基团中的任一种基团: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烯基、芴基、环烷基和芳基,或其中两个以上基团连接的基团。
在本说明书中,卤素基团的实例包括氟、氯、溴、碘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烷氧基优选具有1~12个碳原子,且其更具体的实例包括甲氧基、乙氧基、异丙氧基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烷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且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1~12。其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叔丁基、戊基、己基、庚基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烯基可以是直链或支链的,且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12。其具体实例包括:丁烯基;戊烯基;或连接有诸如茋基和苯乙烯基的芳基的烯基,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芴基具有其中两个环状有机化合物通过一个原子彼此连接的结构,并且其实例包括
Figure GDA0002592033190000151
等。
在本说明书中,芴基包括开环芴基(open fluorenyl group)的结构,并且在本文中,开环芴基具有其中在通过一个原子连接的两个环化合物的结构中一个环化合物的连接断开的结构,且其实例包括
Figure GDA0002592033190000152
等。
在本说明书中,环烷基可以是单环或多环的,且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6~40。其具体实例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等,但不限于此。
在本说明书中,芳基可以是单环或多环的,且其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为6~40。单环芳基的实例包括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芪基等,多环芳基的实例包括萘基、蒽基、菲基、芘基、苝基、
Figure GDA0002592033190000161
基、芴基等,但是实例不限于此。
在制造负极的方法中,对锂金属层和金属层或金属氧化物层的说明可以取决于上述的那些。
发明的模式
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说明书。然而,提供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说明书,但不意在限制本说明书。
实施例
[实施例1]
将包含重量比为90:10的硅和PVdF的组合物以具有10μm厚度的方式涂布在锂箔上,从而形成保护层(钝化层),由此制造负极。
[比较例1]
在无保护层的条件下将纯锂箔用作负极。
[比较例2]
使用锂磷氮氧化物(LiPON),通过溅射在锂箔上形成厚度为10μm的保护层以代替实施例1的保护层,由此制造负极。
[实验例1]
关于电池的效率,通过在以下条件下构成电池单元来测量循环效率特性。将结果示于下表1中。
-工作电极:实施例1以及比较例1和2的负极
-对电极:锂金属电极
-电解液:含有锂盐和溶剂的碳酸酯类电解液
[表1]
循环效率(%)
实施例1 96
比较例1 65
比较例2 72

Claims (9)

1.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
集电器;
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
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和
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与所述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之间的锂-硅复合物层,
其中所述锂-硅复合物层包含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化学式1]
LixSi
[化学式2]
LioSiOp
在化学式1和2中,x是1.0~4.0的实数,o各自是0.3~4.0的实数,p各自是0.1~2.0的实数,
其中所述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包含粘合剂树脂,且相对于所述硅层或硅氧化物层中的硅或硅氧化物100重量份,所述粘合剂树脂的量为5-20重量份,且
其中所述负极中锂元素对硅元素的重量比为100:1~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硅层或硅氧化物层包含锂-硅复合物,在所述锂-硅复合物中所述硅或硅氧化物与锂合金化。
3.一种负极,所述负极包含:
集电器;
设置在所述集电器上的锂金属层;和
设置在所述锂金属层上的锂-硅复合物层,
其中所述锂-硅复合物层包含锂-硅复合物,且其中所述锂-硅复合物是由硅或硅氧化物与锂合金化而形成的,
其中所述锂-硅复合物层包含粘合剂树脂,且相对于所述锂-硅复合物层中的硅或硅氧化物100重量份,所述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为5-20重量份,且
其中所述负极中锂元素对硅元素的重量比为100:1~5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极,其中所述锂-硅复合物层包含由如下化学式1表示的锂-硅复合物或由如下化学式2表示的锂-硅氧化物复合物:
[化学式1]
LixSi
[化学式2]
LioSiOp
在化学式1和2中,x是1.0~4.0的实数,o各自是0.3~4.0的实数,p各自是0.1~2.0的实数。
5.一种锂二次电池,所述锂二次电池包含:
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负极;和正极,
和设置在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的电解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是其中浸渍所述负极和所述正极的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二次电池,还包含:
设置在所述负极与所述正极之间的隔膜。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膜或聚合物电解质膜。
9.一种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包含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二次电池作为单元电池。
CN201580052138.9A 2014-09-29 2015-09-24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Active CN1067166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30622 2014-09-29
KR20140130622 2014-09-29
PCT/KR2015/010117 WO2016052932A1 (ko) 2014-09-29 2015-09-24 애노드,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상기 리튬 이차 전지를 포함하는 전지 모듈 및 애노드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16686A CN106716686A (zh) 2017-05-24
CN106716686B true CN106716686B (zh) 2020-09-22

Family

ID=55630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52138.9A Active CN106716686B (zh) 2014-09-29 2015-09-24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9693B2 (zh)
EP (1) EP3203548B1 (zh)
JP (1) JP6599449B2 (zh)
KR (1) KR101751601B1 (zh)
CN (1) CN106716686B (zh)
WO (1) WO20160529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0135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Metal alloy layers on substrates, methods of making same, and uses thereof
KR102264691B1 (ko) 2017-08-11 2021-06-15 (주)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금속과 무기물 복합층을 이용한 전리튬화
KR102617672B1 (ko) * 2017-08-29 2023-12-26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보호막이 코팅된 리튬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CN108063222B (zh) * 2017-08-31 2024-04-02 广东猛狮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
KR101979349B1 (ko) * 2017-09-11 2019-05-16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리튬 금속 전극,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2358448B1 (ko) * 2017-11-21 2022-02-0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490867B1 (ko) 2017-12-04 2023-01-2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금속전지용 음극 및 이를 포함한 리튬금속전지
KR102601605B1 (ko) 2017-12-27 2023-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음극,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전지 및 음극 제조방법
US10910653B2 (en) 2018-02-26 2021-02-02 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 Anodes for lithium-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O2020226334A1 (ko) * 2019-05-03 2020-1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고체 전해질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 전지
US11024842B2 (en) 2019-06-27 2021-06-01 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 Patterned anodes for lithium-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JP2022544959A (ja) 2019-08-13 2022-10-24 グラフェニクス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リチウムベースのエネルギー貯蔵装置用のアノ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1489154B2 (en) 2019-08-20 2022-11-01 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 Multilayer anodes for lithium-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EP4018503A1 (en) 2019-08-20 2022-06-29 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 Structured anodes for lithium-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US11495782B2 (en) 2019-08-26 2022-11-08 Graphenix Development, Inc. Asymmetric anodes for lithium-based energy storage devices
WO2021071125A1 (ko) * 2019-10-11 2021-04-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리튬 이차 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11653727B (zh) * 2020-06-30 2022-05-17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预锂化硅基薄膜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47863B (zh) * 2020-07-02 2022-03-25 河北大学 Li2FexSiO4正极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2909433B (zh) * 2021-01-28 2022-12-16 山东大学 一氧化硅/聚丙烯酸改性高安全电池隔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2140029A (ja) * 2021-03-12 2022-09-26 ソフトバンク株式会社 負極用材料、負極、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及び、負極用材料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6842A (ja) * 2001-05-31 2003-02-07 Samsung Sdi Co Ltd リチウム電池用リチウム金属アノード保護膜の製造方法
JP2011233402A (ja) * 2010-04-28 2011-11-1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正極体、正極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21734B2 (ja) * 1997-09-01 2005-11-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4752508B2 (ja) * 2003-12-26 2011-08-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用負極材料、二次電池用負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次電池
JP4368193B2 (ja) * 2003-12-26 2009-11-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前駆体電池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JP2007227219A (ja) * 2006-02-24 2007-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754390B2 (en) * 2006-03-14 2010-07-13 Panasonic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negative electrod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nonaqueous electrolytic rechargeable battery using it
JP2007280926A (ja) 2006-03-14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の製造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US8603196B2 (en) * 2008-08-04 2013-12-10 Panasonic Corporatio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manufacturing method comprising forming lithium metal layer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JP5095863B2 (ja) * 2010-04-23 2012-12-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用負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
CN103109400B (zh) * 2010-09-16 2016-01-20 株式会社Lg化学 新型电极活性材料和包含所述新型电极活性材料的锂二次电池
EP2696408B1 (en) 2011-05-23 2016-04-06 LG Chem, Ltd. High output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enhanced output density characteristic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36842A (ja) * 2001-05-31 2003-02-07 Samsung Sdi Co Ltd リチウム電池用リチウム金属アノード保護膜の製造方法
JP2011233402A (ja) * 2010-04-28 2011-11-1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正極体、正極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37782A (ko) 2016-04-06
KR101751601B1 (ko) 2017-06-30
EP3203548A1 (en) 2017-08-09
US10199693B2 (en) 2019-02-05
EP3203548A4 (en) 2018-04-18
JP6599449B2 (ja) 2019-10-30
CN106716686A (zh) 2017-05-24
EP3203548B1 (en) 2019-01-23
WO2016052932A1 (ko) 2016-04-07
JP2017528893A (ja) 2017-09-28
US20170279163A1 (en)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6686B (zh) 负极、包含该负极的锂二次电池、包含该锂二次电池的电池模块以及制造该负极的方法
JP7207829B2 (ja) アノード、これを含むリチウム二次電池、前記リチウム二次電池を含む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アノ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9326770B (zh) 通过气相沉积保形涂覆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锂阳极
US20060078797A1 (en)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US20110223487A1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sintered cathode and both solid and liquid electrolyte
CN105830266B (zh) 阶梯状结构的混合型电极组件
CN110036521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WO2018165825A1 (en) Methods to stabilize lithium titanate oxide (lto) by surface coating
JP2021141077A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6170883B (zh) 扁平型二次电池
JP2020126790A (ja) 全固体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08232113A (zh) 包含不可逆地释放锂的材料的电池组电池和电池组
CN114503311B (zh) 负极活性物质、负极以及二次电池
US20230344007A1 (en)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O2023002537A1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
CN11007133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7376393B2 (ja) 全固体二次電池用正極および全固体二次電池
WO2023166663A1 (ja) リチウム2次電池用電解液及びリチウム2次電池
CN111183539B (zh) 二次电池、电池包、车辆和固定电源
JP6979186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及び充電方法
CN115425176A (zh) 用于电池组单元的正电极的活性材料、正电极和电池组单元
CN117423905A (zh) 锂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09

Address after: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after: LG Energy Solution,Ltd.

Address before: Seoul, South Kerean

Patentee before: LG CHEM,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