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64817B - 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664817B CN106664817B CN201480080124.3A CN201480080124A CN106664817B CN 106664817 B CN106664817 B CN 106664817B CN 201480080124 A CN201480080124 A CN 201480080124A CN 106664817 B CN106664817 B CN 1066648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p reel
- pair
- tape feeder
- protrudent pin
- maintain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式供料器,具备:带盘(84),以卷绕的状态保持带化元件;及带盘保持部(86),在一对侧壁板(100)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带盘,一对支撑销(104)以与一对侧壁板相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带盘在中心孔(98)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一对支撑销夹持。由此,能够抑制带盘的晃动,能够适当地防止带盘的上抬。另外,带盘经由一对支撑销之间而相对于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这样,根据本带式供料器,能够适当地兼顾带盘的更换的容易性和带盘的上抬的防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带盘和保持带盘的带盘保持部的带式供料器。
背景技术
带式供料器是从收容有电子元件的带化元件供给电子元件的装置,具备以卷绕的状态保持带化元件的带盘和保持带盘的带盘保持部。并且,从带盘拉出带化元件,并在供给位置处从带化元件供给电子元件,但是此时,带盘在带盘保持部的内部旋转。因此,带盘保持部将带盘保持为能够旋转的状态。另外,在带式供料器中,为了与电子元件的补充等相对应而进行带盘的更换。因此,带盘保持部被设为能够进行带盘的装卸的构造。在下述专利文献中,记载有这样的带式供料器的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6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为了确保带盘的旋转而以与带式供料器的外周部接触的方式配置有多个旋转辊。另外,该带盘通过被载置于上述多个旋转辊上而被带盘保持部保持。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然而,由于带盘被载置于多个旋转辊上,因此当带化元件的拉出速度成为高速时,存在有带盘上抬而无法适当地进行电子元件的供给的隐患。
另一方面,存在有以在带盘的中心孔插通销的状态保持带盘的带式供料器。若是这样的带式供料器,则即使带化元件的拉出速度为高速,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带式供料器的上抬。然而,在带盘的更换时需要进行销相对于带盘的中心孔的装卸,带盘的更换非常麻烦。
另外,存在有如下的带式供料器:带盘的中心孔在带盘的两侧面开口,通过使销卡挂于两侧面的开口中的一方来保持带盘。若是这样的带式供料器,则能够通过将保持于带盘保持部的带盘向上方拉动而从带盘保持部取出带盘,通过将带盘压入到带盘保持部而将带盘装填于带盘保持部。因此,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另外,由于销卡挂于带盘的中心孔的两侧面的开口中的一方,因此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带盘的上抬。然而,在销仅卡挂于带盘的中心孔的两侧面的开口中的一方的状态下,存在有带盘发生晃动而无法适当地防止带盘的上抬的隐患。本发明就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的,本发明的课题为适当地兼顾带盘的更换的容易性和带盘的上抬的防止。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具备:带盘,以卷绕的状态保持收容有电子元件的带化元件;及带盘保持部,在一对侧壁面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上述带盘,上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上述带盘保持部具有一对突出销,上述一对突出销以与上述一对侧壁面相向的方式配置,上述带盘在形成于上述带盘的旋转轴的轴孔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上述一对突出销夹持,并且经由上述一对突出销之间而相对于上述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突出销分别为直径从顶端部朝着基端部逐渐增大的形状。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一对突出销分别以能够以各自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上述一对侧壁面。
另外,根据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盘保持部具有一对突起部,上述一对突起部配置于上述一对侧壁面的上述一对突出销的至少上方,上述一对突起部的突出量比上述一对突出销的突出量小。
发明效果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一对突出销以与一对侧壁面相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带盘在中心孔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一对突出销夹持。由此,能够抑制带盘的晃动,能够适当地防止带盘的上抬。另外,带盘经由一对突出销之间而相对于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这样,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能够适当地兼顾带盘的更换的容易性和带盘的上抬的防止。
另外,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突出销为直径从顶端部朝着基端部逐渐增大的形状。即,突出销的形状为圆顶形状,换言之,为呈山形突出的形状。因此,突出销的侧面形成为倾斜面,当将带盘经由一对突出销之间而相对于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时,带盘以与倾斜面滑动接触的状态相对于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由此,能够在不施加较大的力的情况下进行带盘的更换。
另外,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突出销被设为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由此,能够确保带盘的顺畅的旋转,即使在带化元件的拉出速度成为高速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防止带盘的上抬。
另外,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带式供料器中,在侧壁面的突出销的至少上方配置有突起部。另外,该突起部的突出量比突出销的突出量小。在突出销能够旋转的情况下,为了确保突出销的顺畅的旋转而在突出销与侧壁面之间设有间隙。当带盘卡挂于该间隙时,存在有无法适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的隐患。于是,通过在侧壁面的突出销的至少上方配置突起部,能够通过该突起部来防止带盘向间隙的卡挂。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带盘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子元件装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带化元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带盘与带盘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带盘与带盘保持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支撑销的基端部侧的端面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电子元件装配装置的结构>
在图1中示出电子元件装配装置10。电子元件装配装置10由两台电子元件装配机(以下,有时省略为“装配机”)14构成。各装配机14主要具备装配机主体20、搬运装置22、移动装置24、装配头26及供给装置28。
装配机主体20由框架部32和架设在该框架部32上的横梁部34构成。搬运装置22具备两个输送装置40、42。这两个输送装置40、42分别沿X轴方向搬运支撑于各输送装置40、42的电路基板。
移动装置24是XY机器人型的移动装置,使滑动件50向任意的位置移动。并且,通过在滑动件50安装装配头26而使装配头26向框架部32上的任意的位置移动。装配头26具有设于下端面的吸嘴60。吸嘴60通过负压吸附保持电子元件,通过正压使保持的电子元件脱离。
供给装置28是供料器型的供给装置,配置于框架部32的前方侧的端部。供给装置28具有带式供料器70。带式供料器70以卷绕的状态收容有带化元件。并且,带式供料器70通过送出装置(省略图示)送出带化元件。由此,供料器型的供给装置28通过带化元件的送出而在供给位置处供给电子元件。
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带化元件72由载带74、电子元件76及上封带78构成。在载带74等间距地形成有多个收容凹部80及输送孔82,且在收容凹部80收容电子元件76。并且,收容有电子元件76的收容凹部80由上封带78覆盖。
另外,如图3所示,带式供料器70由带盘84、带盘保持部86及供料器主体部88构成。如图4所示,带盘84由一对凸缘部90和轴部92构成。一对凸缘部90形成为圆盘状,以彼此相向的状态在中心部处由轴部92连结。并且,在轴部92的外周部卷绕有带化元件72。此外,在轴部92形成有贯通其轴向上的中心部的中心孔98。
另外,带盘保持部86是保持带盘84的装置,由一对侧壁板100、多个连结件102及一对支撑销(参照图5)104构成。一对侧壁板100形成为大致半月状,以分离预定尺寸的状态彼此相向。并且,一对侧壁板100在各自的边缘部由多个连结件102连结。此外,一对侧壁板100之间的尺寸比带盘84的宽度长。由此,能够在一对侧壁板100之间插入带盘84。
另外,如图5所示,以与插入到一对侧壁板100之间的带盘84的中心孔98相向的方式在上述一对侧壁板100形成有一对贯通孔110。大致圆柱状的支撑轴112嵌合于该一对贯通孔110。上述一对支撑轴112向一对侧壁板100之间突出,一对支撑轴112的突出侧的端面以分离预定尺寸的状态相向。此外,支撑轴112的外径比带盘84的中心孔98的内径小。另外,一对支撑轴112的突出侧的端面、即顶端部侧的端面之间的尺寸比带盘84的宽度略短。
另外,支撑销104经由径向轴承114而嵌合于一对支撑轴112的外周面。支撑销104形成为圆顶形状。圆顶形状是指半球状、尖塔状、伞状及与这些形状接近的凸状。即,圆顶形状是直径从顶端部朝着基端部逐渐增大的形状。此外,支撑销104的轴线方向上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大致梯形。因此,支撑销104形成为基端部侧的端面116的外径比顶端部侧的端面118的外径大的形状,支撑销104的侧面形成为锥面。此外,基端部侧的端面116的外径被设为顶端部侧的端面118的外径的大致两倍。并且,以基端部侧的端面116与侧壁板100相向的方式配置支撑销104。此外,在基端部侧的端面116与侧壁板100之间略微设有间隙。由此,确保了支撑销104的顺畅的旋转。
另外,支撑轴112的顶端部侧的端面与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形成为同一个面。即,支撑轴112的顶端部侧的端面与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位于同一面上。因此,一对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之间的尺寸比带盘84的宽度略短。另外,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的外径比带盘84的中心孔98的内径略小。因此,在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略微进入到带盘84的中心孔98的内部的状态下,中心孔98的边缘部与支撑销104的侧面接触。由此,带盘84在中心孔98处由一对支撑销104夹持。
这样,带盘84由一对支撑销104夹持而在带盘保持部86处被保持。并且,从保持于带盘保持部86的带盘84拉出带化元件72,该拉出的带化元件72沿供料器主体部88的上表面延伸。在供料器主体部88内置有与带化元件72的输送孔82卡合的带齿卷盘(省略图示),该带齿卷盘通过送出装置而旋转。由此,带化元件72在供料器主体部88的上表面被向远离带盘84的方向送出。并且,通过剥离装置(省略图示)从载带74剥离上封带78,从而使收容有电子元件76的收容凹部80开放。由此,带式供料器70在供给位置处供给电子元件。
这样,在带式供料器70中,从带盘84送出带化元件72,并在供料器主体部88的上表面使电子元件76从带化元件72的收容凹部80露出,从而在该位置供给电子元件76。此时,带盘84在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旋转,但是在带化元件72的送出速度成为高速而带盘84无法适当地旋转的情况下,存在有带盘84向上方上抬而无法适当地供给电子元件的隐患。然而,在带式供料器70中,带盘84由一对支撑销104从两侧部夹持,且上述一对支撑销104能够旋转。因此,在从带盘84送出带化元件72时,带盘84在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顺畅地旋转。由此,即使带化元件72的送出速度为高速,也能够防止带盘84的上抬,能够适当地供给电子元件。
此外,在供料器70的带盘保持部86,支撑销104的侧面、即锥面的倾斜角度并不恒定,如图6所示,倾斜角度从基端部侧的端面116朝着顶端部侧的端面118逐渐减小。因此,越靠近基端部侧的端面116则支撑销104的侧面的倾斜角度越大,最接近支撑销104的侧面的基端部侧的端面116的位置处的倾斜角度成为支撑销104的侧面的最大倾斜角度。此外,支撑销104的侧面的最大倾斜角度被设为30度,且被设为平缓的倾斜面。
另外,在一对侧壁板100分别以包围支撑销104的方式形成有圆环状的突起部120。突起部120向一对侧壁板100之间突出,且该突出量比相当于支撑销104的高度尺寸的量小,且比相当于支撑销104的基端部侧的端面116与侧壁板100之间的间隙的量大。
<装配机的装配作业>
在装配机14中,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装配头26对保持于搬运装置22的电路基板进行装配作业。具体地说,根据装配机14的控制装置(省略图示)的指令,电路基板被搬运至作业位置,并被固定地保持在该位置。另外,带式供料器70根据控制装置的指令送出带化元件,并在供给位置处供给电子元件。并且,装配头26向电子元件的供给位置的上方移动,通过吸嘴60吸附保持电子元件。接着,装配头26向电路基板的上方移动,将保持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上装配。
<带盘的更换>
如上所述,装配机14构成为,通过装配头26的吸嘴60吸附保持由带式供料器70供给的电子元件,并将该被吸附保持的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上装配。在这样构成的装配机14中,为了与电子元件的补充等相对应而被设为能够更换卷绕有带化元件72的带盘84。即,被设为能够从带式供料器70的带盘保持部86取出带盘84,并将新的带盘84装填于带盘保持部86。
具体地说,如上所述,带盘84通过由一对支撑销104夹持而被保持于带盘保持部86。并且,如图5所示,该支撑销104以顶端部侧的端面118略微进入到带盘84的中心孔98内的状态夹持带盘84。另外,与中心孔98的边缘部接触的支撑销104的侧面为平缓的锥面。因此,通过将保持于带盘保持部86的带盘84向上方抬起,能够容易地将带盘84从带盘保持部86取出。此外,在将带盘84从带盘保持部86取出时,一对侧壁板100向分离的方向略微地弹性变形。
当将带盘84从带盘保持部86取出时,将新的带盘84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此时,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内的带盘84的下端部与一对支撑销104接触,但是由于支撑销104的侧面是平缓的锥面,因此带盘84易于进入到一对支撑销104之间。此时,一对侧壁板100向分离的方向略微地弹性变形。并且,通过将带盘84进一步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支撑销104的顶端部侧的端面118进入到带盘84的中心孔98内。由此,新的带盘84由一对支撑销104夹持而被保持于带盘保持部86。
这样,在带式供料器70中,能够容易地进行带盘84的更换。另外,如上所述,在带盘保持部86的侧壁板100形成有突起部120,通过该突起部120能够适当地更换带盘84。详细地说,在带式供料器70中,为了确保带盘84的顺畅的旋转,在支撑销104的基端部侧的端面116与侧壁板100之间设有间隙。因此,在将带盘84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时,存在有带盘84的凸缘部90被夹在支撑销104的基端部侧的端面116与侧壁板100之间的间隙中而无法适当地将带盘84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内的隐患。于是,以包围支撑销104的方式在侧壁板100形成有突起部120,该突起部120的突出量比相当于间隙的尺寸的量大。因此,在将带盘84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的内部时,带盘84的凸缘部90与突起部120接触,从而防止了凸缘部90向间隙的夹入。由此,能够适当地将带盘84插入到带盘保持部86内,能够适当地进行带盘84的更换。
顺便说一下,在上述实施例中,侧壁板100是侧壁面的一个例子。支撑销104是突出销的一个例子。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进的各种方式来进行实施。具体地说,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销104以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侧壁板100,但是也可以固定于侧壁板100。但是,为了确保带盘84的顺畅的旋转,期望将支撑销10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侧壁板100。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夹持带盘84的销而采用了圆顶形状的支撑销104,但是能够采用各种形状的销。但是,为了确保带盘84的更换的容易性,期望采用圆顶形状的支撑销104。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销104的侧面的最大倾斜角度被设为30度,但是能够将最大倾斜角度设为10度~80度左右。但是,当最大倾斜角度过小时,难以适当地夹持带盘84,当最大倾斜角度过大时,难以进行带盘84的更换。考虑到该情况,期望支撑销104的侧面的最大倾斜角度为20度~40度左右。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撑销104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从基端部朝着顶端部变小,但是能够使支撑销104的侧面的倾斜角度从基端部朝着顶端部增大。另外,也可以将支撑销104的侧面的倾斜角度形成为恒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以包围支撑销104的方式在侧壁板100形成有圆环状的突起部120,但是只要形成于侧壁板100的至少支撑销104的上方、即带盘保持部86的带盘84被取出/放入的一侧的方向,就能够防止带盘84的凸缘部90向间隙的夹入。
附图标记说明
70:带式供料器
72:带化元件
76:电子元件
84:带盘
86:带盘保持部
100:侧壁板(侧壁面)
104:支撑销(突出销)
120:突起部
Claims (3)
1.一种带式供料器,具备:
带盘,以卷绕的状态保持收容有电子元件的带化元件;及
带盘保持部,在一对侧壁面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所述带盘,
所述带盘保持部具有一对突出销,所述一对突出销以与所述一对侧壁面相向的方式配置,
所述带盘在形成于所述带盘的旋转轴的轴孔处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由所述一对突出销夹持,并且经由所述一对突出销之间而相对于所述带盘保持部进行装卸,
所述带式供料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突出销分别为直径从顶端部朝着基端部逐渐增大的形状,且以在所述突出销的基端部侧的端面与所述侧壁面之间存在间隙的状态配置于所述侧壁面,
所述带盘保持部还具有一对突起部,所述一对突起部以包围所述一对突出销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面,以防止所述带盘被夹入到所述突出销的基端部侧的端面与所述侧壁面之间的间隙,
所述一对突起部的突出量比所述一对突出销的突出量小,且比相当于所述突出销的基端部侧的端面与所述侧壁面之间的间隙的量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突出销分别以能够以各自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一对侧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部为圆环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4/067743 WO2016002035A1 (ja) | 2014-07-03 | 2014-07-03 | テープフィー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664817A CN106664817A (zh) | 2017-05-10 |
CN106664817B true CN106664817B (zh) | 2019-04-23 |
Family
ID=5501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80124.3A Active CN106664817B (zh) | 2014-07-03 | 2014-07-03 | 带式供料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66934B2 (zh) |
CN (1) | CN106664817B (zh) |
WO (1) | WO20160020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8107376A (ja) * | 2016-12-28 | 2018-07-0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テープリール支持装置、部品実装装置及びテープリール支持方法 |
JP6806743B2 (ja) * | 2018-08-24 | 2021-01-06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リールホルダ、テープ供給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7256705B2 (ja) * | 2019-06-25 | 2023-04-12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ロボットハンドおよびロボット |
JP7342521B2 (ja) * | 2019-08-23 | 2023-09-12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結束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0858B2 (ja) * | 1987-01-19 | 1995-07-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部品供給装置 |
JPH07206230A (ja) * | 1994-01-21 | 1995-08-08 | Kaneda Kikai Seisakusho:Kk | 巻取紙の回転支持装置 |
JPH09298387A (ja) * | 1996-05-08 | 1997-11-18 | Suzuki:Kk | 部品供給装置のテープリールの保持機構と部品供給装置 |
JP2004299886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Kenji Shimazaki | ロール部材用巻き戻し装置 |
CN103391706A (zh) * | 2012-05-07 | 2013-11-13 | Juki株式会社 | 带盘保持架以及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55747B2 (ja) * | 1998-12-09 | 2004-08-18 | 茨木精機株式会社 | 綿紙製シートロールの支持装置 |
-
2014
- 2014-07-03 WO PCT/JP2014/067743 patent/WO20160020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7-03 JP JP2016530753A patent/JP64669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7-03 CN CN201480080124.3A patent/CN1066648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0858B2 (ja) * | 1987-01-19 | 1995-07-31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部品供給装置 |
JPH07206230A (ja) * | 1994-01-21 | 1995-08-08 | Kaneda Kikai Seisakusho:Kk | 巻取紙の回転支持装置 |
JPH09298387A (ja) * | 1996-05-08 | 1997-11-18 | Suzuki:Kk | 部品供給装置のテープリールの保持機構と部品供給装置 |
JP2004299886A (ja) * | 2003-03-31 | 2004-10-28 | Kenji Shimazaki | ロール部材用巻き戻し装置 |
CN103391706A (zh) * | 2012-05-07 | 2013-11-13 | Juki株式会社 | 带盘保持架以及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6002035A1 (ja) | 2016-01-07 |
JPWO2016002035A1 (ja) | 2017-04-27 |
CN106664817A (zh) | 2017-05-10 |
JP6466934B2 (ja) | 2019-0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64817B (zh) | 带式供料器 | |
JP6031520B2 (ja) | 板ガラスのパッキング装置 | |
US9666468B2 (en) | Tray for a wafer with tape frame | |
JP2013179117A (ja) | 実装ヘッドユニット、部品実装装置及び基板の製造方法 | |
KR101764668B1 (ko) | 전지 부품의 회전 이송장치 | |
KR20140018783A (ko) | 기판 보유 지지 링 파지 기구 | |
JP2010182838A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のリール保持構造 | |
JP4853261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 |
KR20080112403A (ko) | 장축 컴포넌트 로더 | |
JP6653567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 | |
JP6578346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のリール保持装置 | |
KR101133789B1 (ko) | 부품실장기용 테이프 자동공급장치의 테이프 가이드 | |
CN100591595C (zh) | 工件输送装置 | |
JP6814504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 | |
TW201843085A (zh) | 包帶裝置 | |
CN108260340A (zh) | 带卷盘支承装置、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带卷盘支承方法 | |
JP4858450B2 (ja) | テープフィーダ | |
JP2011051727A (ja) | 部品供給装置 | |
CN221318173U (zh) | 一种磁铁上料装置 | |
US11167869B2 (en) | Taping device and taping method | |
CN214826853U (zh) | 一种多通道磁石上料机构 | |
JP7142204B2 (ja) | 吸着ノズル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 |
JP2019004037A (ja) | リール保持装置 | |
WO2022044148A1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電子部品の供給方法 | |
JP2006032687A (ja) | 被加工物搬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