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16372A -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16372A
CN106616372A CN201611093830.9A CN201611093830A CN106616372A CN 106616372 A CN106616372 A CN 106616372A CN 201611093830 A CN201611093830 A CN 201611093830A CN 106616372 A CN106616372 A CN 106616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parts
weight
polysaccharide
fuscoporia obliqu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109383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宇
邵珠领
邱洪斌
赵宏
王宇亮
高金波
刘立新
张羽男
吴莉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mus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mus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mus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61109383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6163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61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16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本产品其组成包括:速溶豆粉、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甜味剂、α‑环糊精、大豆磷脂,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89,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5,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3,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3,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大豆磷脂重量份数为1‑3。本发明用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褐菌目、多孔菌科、纤孔菌属;在我国俗称为白桦茸,欧洲称之为chaga,具有“西伯利亚灵芝”的美誉。主要分布在北纬45°-50°之间的俄罗斯、北欧、波兰、日本(北海道)以及中国黑龙江等地区。桦褐孔菌的主要成分有糖类、甾体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鞣质类、木质素类、酚类化合物、黑色素类、生物碱类、叶酸衍生物以及芳香族的丁香醛、香草醛等。随着人们对药食真菌的研究不断深入,桦褐孔菌已经发展作为各种饮料、调味品、饼干等的辅助品;具有巨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保持了豆粉的营养与口感,又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保健功能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组成包括:速溶豆粉、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甜味剂、α-环糊精、大豆磷脂,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3。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份的重量数为1,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3。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乳化剂由脂肪酸钠和酪蛋白酸钠组成;脂肪酸钠:酪蛋白酸钠=1:1;所述的甜味剂由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组成;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1:2:3。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4℃-18℃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1.5-4,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8-10,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中的桦褐孔菌经过机械粉碎,加入重量份数为88%的乙醇溶液,80℃超声3次,每次2小时;然后在5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60℃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12小时,得到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提取,将经过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加入适量的水,在100℃下提取2.5小时,提取液过滤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24小时,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将桦褐孔菌多糖进行除水干燥即可得到桦褐孔菌多糖粉末。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将苦瓜浸泡12小时,热水煎煮,热水煎煮的苦瓜与水的比例为1:8,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取澄清液,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乙醇浓度为75%,用膜封口,静置48小时,虹吸出上清液,对虹吸剩下的沉淀进行离心处理,保留沉淀,然后将沉淀于40℃干燥24小时,得到苦瓜多糖粉末。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取黄芪和蒸馏水按黄芪和蒸馏水的比例为 1:8,浸泡12小时,水煎煮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 小时,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黄芪粗多糖;取黄芪粗多糖加双蒸水溶解后再次醇沉,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纯化后黄芪多糖粉末。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的提取与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相同。
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四步所述的速溶豆粉采用湿法生产,将大豆浸泡后进行磨浆,然后进行浆渣分离,得到浆液,进行煮浆灭菌;浸泡大豆的温水的pH一般控制在6.5-7.0;用柠檬酸调节温水的pH;煮浆温度为80℃-85℃,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温度控制在135℃-145℃。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以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为主,苦瓜多糖、木耳多糖、南瓜多糖、红薯多糖、甘草多糖、黄芪多糖为辅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组方独特、制作方法独特、协同作用明显,不但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而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
2.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主要从桦褐孔菌细胞壁中得到;(桦褐孔菌菌丝和菌核中的多糖主要含有β-葡聚糖,蛋白复合物和杂多糖组成);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主要含有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研究发现,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抗肿瘤、降低血糖血脂及抗氧化作用;但对多糖的提取工艺不同,多糖的收率也不相同,因此本发明采用科学的提取方式方法独特、协同作用明显,使制成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不但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而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同时,未发现腹胀、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现象,使桦褐孔菌多糖能够工业化生产的保证。
本发明的甘草多糖粉末的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为豆科甘草属植物甘草、光果甘草、胀果甘草的根及根茎;气味甘,平,无毒;主要产于新疆、内蒙、山西、甘肃等地。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解止痛、缓和药性、泻火解毒之功效。甘草多糖是从甘草中提取出的一类杂多糖,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作用;
4.本发明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是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 var. mongholicus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Bge.的干燥根,气味甘,微温,无毒;黄芪多糖为黄芪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抗疲劳、控制血糖的作用。
本发明的速溶豆粉的豆粉具有降脂减肥、抗凝血、抗氧化、抗癌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深受中老年人群喜爱;
6.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苦瓜多糖、木耳多糖、南瓜多糖、红薯多糖均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防癌抗癌等作用,
糖尿病病人受到饮食低糖、低脂肪等严格限制,因此豆粉成为糖尿病病人的日常饮食、保健等必不可少的营养食品;但由于豆粉蛋白含量高,糖尿病病人大都数为中老年人,一般都伴有脾胃功能虚弱,有的甚至菌群失调,食用普通豆粉会出现严重消化不良、便秘或便溏等现象。本发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未发现腹胀、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现象,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且本豆粉不含蔗糖,特别适合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日常保健食用。
本发明的甜味剂均为非糖类天然甜味剂,甜度适中,热量低,安全性高,在代谢的过程中不受胰岛素的控制,不会引发肥胖、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特别适合糖尿病、高血压病人食用。
本发明采用的桦褐孔菌多糖为主,苦瓜多糖、木耳多糖、南瓜多糖、红薯多糖、甘草多糖、黄芪多糖为辅;复合多糖具有更强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防癌抗癌的作用;协同作用明显,不但具有很好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而且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同时,本发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未发现腹胀、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现象;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有效的解决了长期单独饮用豆粉会造成的腹胀及肠道菌群紊乱等问题,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发明加工工艺简单,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速溶性较好,日常饮用方便,既保持了豆粉原有的风味,又具有保健功能;长期饮用能够降低血压、血糖、血脂,同时还能扶植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增值,本发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未发现腹胀、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现象;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适合长期饮用。
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填补了桦褐孔菌多糖在豆粉领域应用的空白,充分发挥了桦褐孔菌多糖的保健作用,同时克服了脾胃功能虚弱的人群食用普通豆粉会出现严重消化不良、便秘、便溏等缺点,具有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丰富了豆粉的多样化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双歧杆菌染色后的实物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组成包括:速溶豆粉、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甜味剂、α-环糊精、大豆磷脂,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3。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份的重量数为1,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3。
实施例4:
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乳化剂由脂肪酸钠和酪蛋白酸钠组成;脂肪酸钠:酪蛋白酸钠=1:1;所述的甜味剂由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组成;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1:2:3。
实施例5: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4℃-18℃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1.5-4,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8-10,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实施例6: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中的桦褐孔菌经过机械粉碎,加入重量份数为88%的乙醇溶液,80℃超声3次,每次2小时;然后在5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60℃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12小时,得到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提取,将经过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加入适量的水,在100℃下提取2.5小时,提取液过滤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24小时,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将桦褐孔菌多糖进行除水干燥即可得到桦褐孔菌多糖粉末。
实施例7: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将苦瓜浸泡12小时,热水煎煮,热水煎煮的苦瓜与水的比例为1:8,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取澄清液,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乙醇浓度为75%,用膜封口,静置48小时,虹吸出上清液,对虹吸剩下的沉淀进行离心处理,保留沉淀,然后将沉淀于40℃干燥24小时,得到苦瓜多糖粉末。
实施例8: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取黄芪和蒸馏水按黄芪和蒸馏水的比例为 1:8,浸泡12小时,水煎煮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小时,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黄芪粗多糖;取黄芪粗多糖加双蒸水溶解后再次醇沉,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纯化后黄芪多糖粉末。
实施例9: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五步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的提取与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相同。
实施例10: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第四步所述的速溶豆粉采用湿法生产,将大豆浸泡后进行磨浆,然后进行浆渣分离,得到浆液,进行煮浆灭菌;浸泡大豆的温水的pH一般控制在6.5-7.0;用柠檬酸调节温水的pH;煮浆温度为80℃-85℃,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温度控制在135℃-145℃。
实施例11: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70,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2,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2。
实施例12:
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3。
实施例13: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4℃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1.5,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8,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实施例14: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8℃的温水中浸泡10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 4,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 10,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实施例15:
实施例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6℃的温水中浸泡9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3,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9,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实施例16: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制备桦褐孔菌多糖,桦褐孔菌经过机械粉碎,加入体积分数为88%的乙醇溶液,80℃超声3次,每次2小时。然后在5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60℃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12小时,得到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将经过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加入适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提取适当的时间,提取液过滤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24小时,离心沉淀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将桦褐孔菌多糖进行除水干燥即可得到桦褐孔菌多糖粉末。
将豆粉65份、桦褐孔菌多糖5份、苦瓜多糖3份、木耳多糖3份、南瓜多糖3份、红薯多糖3份、甘草多糖3份、黄芪多糖3份,在进口温度的150摄氏度,出口温度80摄氏度,对豆粉进行喷雾干燥,在干燥的过程中,通过风机鼓入桦褐孔菌多糖、苦瓜多糖、木耳多糖、南瓜多糖、红薯多糖、甘草多糖、黄芪多糖。
实施例17: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制备苦瓜多糖,将苦瓜浸泡12小时,热水煎煮,热水煎煮的料液比为1:8,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3小时。趁热过滤,取澄清液,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使醇沉浓度为75%,用膜封口,静置48小时,虹吸出上清液,对虹吸剩下的沉淀进行离心处理,保留沉淀,然后将沉淀用烘箱40℃干燥24h,得到苦瓜粗多糖粉末。
取豆粉89份、苦瓜多糖1份、桦褐孔菌多糖1份、木耳多糖1份、南瓜多糖1份、红薯多糖1份、甘草多糖1份、黄芪多糖1份、乳化剂1份、甜味剂1份、α-环糊精1份、大豆磷脂1份。
该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6
实施例18: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
制备黄芪多糖,取黄芪和蒸馏水按料液比为 1:8,浸泡12小时,水煎煮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 小时,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黄芪粗多糖。取黄芪粗多糖加双蒸水溶解后再次醇沉,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纯化后黄芪多糖。
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由以下重量比多糖与豆粉均匀混合喷雾干燥制成,桦褐孔菌多糖89份、苦瓜多糖1份、木耳多糖1份、南瓜多糖1份、红薯多糖1份、甘草多糖1份、黄芪多糖1份。
该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6。
下面是本发明创造所提供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中桦褐孔菌多糖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与分析讨论。
上述实施例中不同浓度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作用
将配制好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内,每孔100 μL,每孔细胞个数为103个,5%CO2、37 ℃培养24 h后,吸出原培养液,每孔加入不含FBS的培养液100 μL,培养16 h。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胰岛素组(10-7mmol·L-1)、二甲双胍组(10-3 mmol·L-1)、复合豆粉药物组(终浓度为0.0625、0.125、0.250、0.500、1.00 mg·mL-1),用移液枪轻吸去原培养液,加入各组所需的培养液,培养24 h后,用葡萄糖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计算各孔细胞的葡萄糖摄取量。各孔葡萄糖摄取量=空白孔含糖量-其余各孔含糖量。
如表1(不同浓度复合豆粉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所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均能促进HepG2细胞对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摄取,其作用效果表现为当复合豆粉浓度较小(0.0625、0.125、0.25 mg·mL-1)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逐渐增加,随着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浓度逐渐增大(0.5、1.0 mg·mL-1),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降低,当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浓度为0.25 mg·mL-1时,作用效果最好。
表1 不同浓度IOP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
注:表1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代表P<0.5,“**”代表P<0.01。
以上实验数据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其中,以0.25mg·mL-1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降糖效果最好。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材料
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根据本发明所述配方制得。
实验方法
(2.1)实验动物
雄性BALB/c小鼠,体重18~22g,由佳木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2)试剂配制方法
完全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和1%双抗):89mL 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10mL胎牛血清和1mL双抗,混合均匀,过0.22μm滤膜除菌后于4℃保存。
·mL-1ConA溶液:精密称取ConA1mg,溶于5mL不完全RPMI-1640 培养液中,过0.22μm滤膜除菌,-20℃避光保存。实验时,取0.5mL稀释至10mL。
·mL-1LPS溶液:精密称取LPS 1mg,溶于5mL不完全RPMI-1640 培养液中,过0.22μm滤膜除菌,-20℃避光保存。实验时,取0.5mL稀释至5mL。
·mL-1 MTT溶液:精密称取MTT250mg溶于50mL PBS溶液中,过0.22μm滤膜除菌,-20℃避光保存。
·mL-1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溶液:精密称取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10 mg溶于5mL不完全RPMI-1640 培养液中,实验中药物终浓度为200,400,800 μg·mL-1
常规制备脾淋巴细胞
取BALB/c小鼠10只,眼球放血后脱颈处死,用75%乙醇消毒。在无菌条件下取脾,于装有无菌PBS液的培养皿中研磨,过200目筛网后用PBS冲洗三次,离心(1000 r/min,5 min)弃上清;沉淀加6mL红细胞裂解液(4℃,3min),离心(1000 r/min,5 min)弃上清;加10mL完全培养液,混匀,用血球计数板计数细胞后调细胞浓度为5×107个·mL-1
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影响
(2.4.1)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脾淋巴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个复孔),每孔加细胞悬液100μL,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ConA使其终浓度为5 μg·mL-1(空白对照组除外),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各给药组分别再加入药物80μL/孔,空白组与模型组加入等体积不完全培养液,37℃、5% CO2培养48h后每孔加入5mg·mL-1 MTT 10 μL,孵育4 h,弃去上清,每孔加入二甲亚砜100 μL,振荡后在酶标仪上于492 nm处测吸光度(OD)值。
抑制率(%)=(1-实验组/模型对照组)×100%
(2.4.2)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将制备好的脾淋巴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6个复孔),每孔加细胞悬液100μL,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LPS使其终浓度为10 μg·mL-1(空白组除外),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各给药组分别再加入药物80μL/孔,空白组与模型组加入等体积不完全培养液,37℃、5% CO2培养48h后每孔加入5mg·mL-1 MTT 10 μL,孵育4 h,弃去上清,每孔加入二甲亚砜100 μL,振荡后在酶标仪上于492 nm处测吸光度(OD)值。
增值率(%)=(实验组/模型对照组-1)×100%
(2.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参数经LSD-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差异。
结果与分析
(3.1)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影响结果
(3.1.1) 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
表2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注:表2 中“*”代表P<0.5,“**”代表P<0.01。
附图1是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图。
由表2及附图1可知,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低剂量组OD值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高中剂量组OD值增高。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高中剂量组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低剂量组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见表3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及附图2。
注:表3 中“*”代表P<0.5,“**”代表P<0.01。
附图2是本发明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图。
由表3及附图2可知,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低剂量组OD值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高中剂量组OD值增高。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高中剂量组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或P<0.01),而低剂量组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3.2)分析
本试验选择的刀豆蛋白A(ConA)及脂多糖(LPS)均为丝裂原,可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静止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刀豆蛋白A(ConA)能选择性激活T(Ts)细胞,使T细胞在体外增殖;LPS能直接作用于B淋巴细胞,增加DNA合成,促进B淋巴细胞分裂,为B淋巴细胞的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故体外能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
在对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低剂量组OD值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高中剂量组OD值增高,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高中剂量组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低剂量组对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对LPS诱导小鼠脾细胞体外增殖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低剂量组OD值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高中剂量组OD值增高。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高中剂量组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低剂量组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因此,高中剂量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在体外均能促进ConA和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说明其具有免疫功能调节作用。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双歧杆菌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相比
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上升(P<0.05)。
图3 双歧杆菌染色后的实物图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具有明显的扶植双歧杆菌增殖的作用。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表5 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肠道菌群调节结果
同一时间每个多糖样品组分别随着浓度增加,大肠用药组、双歧用药组和大肠双歧组的E值分别增加;同一浓度每个多糖样品组分别随着时间的增加,大肠用药组、双歧用药组和大肠双歧组的E值分别增加;大肠用药组中,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样品均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双歧杆菌用药组中,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样品对双歧杆菌具有促进作用,大肠双歧用药组中,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样品均对大肠双歧混合菌具有促进作用。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大肠双歧用药组的每一个E值都比歧杆菌用药组相对应的E值高,其是由于双歧杆菌分别的乙酸等物质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增长。
以上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样品能够不同程度的扶植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以及对肠道菌群有益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服用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未发现腹胀、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现象。
以上实例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对其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组成包括:速溶豆粉、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甜味剂、α-环糊精、大豆磷脂,其特征是: 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特征是: 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65,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份的重量数为1,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1,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特征是: 所述的速溶豆粉粉末的重量份数为89,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5,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南瓜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红薯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甘草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乳化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甜味剂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的α-环糊精的重量份数为3,所述大豆磷脂的的重量份数为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其特征是: 所述的乳化剂由脂肪酸钠和酪蛋白酸钠组成;脂肪酸钠:酪蛋白酸钠=1:1;所述的甜味剂由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组成;甜菊糖:甘草甜素:木糖醇=1:2:3。
5.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方法包括五步,第一步将大豆放入14℃-18℃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1.5-4,第二步打浆,采用常温磨浆,磨浆时的大豆与水的比例为1:8-10,磨浆的过程中加入0.0005%的维生素C钠盐;第三步打浆后通过150目筛,进行过滤,煮浆灭菌制成浆液;第四步将浆液进行喷雾干燥,在喷雾干燥的过程中进口温度控制在150℃,出口温度控制在80℃,制成速溶豆粉;第五步通过风机吹入上述重量份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苦瓜多糖粉末、木耳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黄芪多糖粉末、乳化剂、α-环糊精、甜味剂、大豆磷脂、并混合均匀,即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第五步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中的桦褐孔菌经过机械粉碎,加入重量份数为88%的乙醇溶液,80℃超声3次,每次2小时;然后在5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60℃真空、冷冻或喷雾干燥12小时,得到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所述的桦褐孔菌多糖粉末的提取,将经过预处理的桦褐孔菌菌粉,加入适量的水,在100℃下提取2.5小时,提取液过滤离心弃去沉淀,上清液浓缩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使乙醇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24小时,离心弃去上清液,取沉淀干燥,得到桦褐孔菌多糖;将桦褐孔菌多糖进行除水干燥即可得到桦褐孔菌多糖粉末。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第五步所述的苦瓜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将苦瓜浸泡12小时,热水煎煮,热水煎煮的苦瓜与水的比例为1:8,煎煮温度为100℃,煎煮时间为3小时;过滤,取澄清液,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浓缩,待浓缩液冷却后,加入高浓度乙醇,乙醇浓度为75%,用膜封口,静置48小时,虹吸出上清液,对虹吸剩下的沉淀进行离心处理,保留沉淀,然后将沉淀于40℃干燥24小时,得到苦瓜多糖粉末。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第五步所述的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取黄芪和蒸馏水按黄芪和蒸馏水的比例为 1:8,浸泡12小时,水煎煮提取3 次,每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一定体积,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静置24 小时,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黄芪粗多糖;取黄芪粗多糖加双蒸水溶解后再次醇沉,上清液回收,下层离心后真空干燥或冷冻干燥或喷雾干燥,得纯化后黄芪多糖粉末。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第五步所述的木耳多糖粉末、红薯多糖粉末、南瓜多糖粉末、甘草多糖粉末的提取与黄芪多糖粉末的提取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第四步所述的速溶豆粉采用湿法生产,将大豆浸泡后进行磨浆,然后进行浆渣分离,得到浆液,进行煮浆灭菌;浸泡大豆的温水的pH一般控制在6.5-7.0;用柠檬酸调节温水的pH;煮浆温度为80℃85℃,时间为10-15分钟,然后进行超高温瞬时灭菌,温度控制在135℃-145℃。
CN201611093830.9A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66163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830.9A CN106616372A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1093830.9A CN106616372A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16372A true CN106616372A (zh) 2017-05-10

Family

ID=58814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1093830.9A Pending CN106616372A (zh) 2016-12-02 2016-12-02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6163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8004A (zh) * 2018-01-05 2019-07-12 黑龙江省宏达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桦树茸小分子肽固体饮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99A (zh) * 1992-09-26 1993-06-30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红毛五加多糖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267477A (zh) * 2000-01-27 2000-09-27 赵振山 方便豆腐粉的生产方法
CN1299834A (zh) * 2000-12-07 2001-06-20 扬州大学 银杏外种皮多糖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325631A (zh) * 2000-05-25 2001-12-12 上海蓝泰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豆粉的生产制备方法
CN1555713A (zh) * 2004-01-05 2004-12-22 �Ϻ���ͨ��ѧ 一种高分散性速溶无糖豆奶粉的加工技术
CN102648721A (zh) * 2011-02-28 2012-08-29 赵宪兰 一种速溶豆粉的制作方法
CN103478792A (zh) * 2013-09-25 2014-01-01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胃肠功能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1859A (zh) * 2012-09-06 2014-03-26 王晓宁 一种纯植物加工速溶豆粉的制备方法
CN104382925A (zh) * 2014-10-10 2015-03-04 佳木斯大学 纳米复合多糖结肠靶向微丸及制作方法
CN104997883A (zh) * 2015-06-18 2015-10-28 哈尔滨贝加尔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99A (zh) * 1992-09-26 1993-06-30 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 红毛五加多糖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267477A (zh) * 2000-01-27 2000-09-27 赵振山 方便豆腐粉的生产方法
CN1325631A (zh) * 2000-05-25 2001-12-12 上海蓝泰贸易有限公司 多功能豆粉的生产制备方法
CN1299834A (zh) * 2000-12-07 2001-06-20 扬州大学 银杏外种皮多糖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555713A (zh) * 2004-01-05 2004-12-22 �Ϻ���ͨ��ѧ 一种高分散性速溶无糖豆奶粉的加工技术
CN102648721A (zh) * 2011-02-28 2012-08-29 赵宪兰 一种速溶豆粉的制作方法
CN103651859A (zh) * 2012-09-06 2014-03-26 王晓宁 一种纯植物加工速溶豆粉的制备方法
CN103478792A (zh) * 2013-09-25 2014-01-01 中恩(天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善胃肠功能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82925A (zh) * 2014-10-10 2015-03-04 佳木斯大学 纳米复合多糖结肠靶向微丸及制作方法
CN104997883A (zh) * 2015-06-18 2015-10-28 哈尔滨贝加尔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桦褐孔菌树莓刺莓组合物、桦褐孔菌树莓刺莓复合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8004A (zh) * 2018-01-05 2019-07-12 黑龙江省宏达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桦树茸小分子肽固体饮料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31741B (zh) 一种谷物调理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92924B (zh) 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保健露酒及其制作方法
CN102827750A (zh) 一种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性活力的玛咖保健酒
JP2011062199A (ja) 甘酒の製造方法
CN108904563B (zh) 一种全株人参原浆加工方法及用途
CN104642702A (zh) 一种石斛蜜饯的制作方法
CN107518260A (zh) 一种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36815A (zh) 一种强体防癌调理三高抗衰老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907226A (zh) 一种混合果蔬汁饮料配方的制备方法
KR101716297B1 (ko) 생약성분이 함유된 노루궁뎅이버섯 추출 음료 제조방법 및 그 방법으로 제조된 음료
CN106616372A (zh) 一种桦褐孔菌多糖复合豆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19136A (zh) 一种具有降血糖功效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1166A (zh) 一种具有抗疲劳功效的食品、保健品或药物组合物
CN105902857A (zh) 一种黄芪玉米须枸杞子降血糖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87394A (zh) 一种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的沙棘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96604A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4992A (zh) 一种能快速醒酒的植物配方的解酒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80204B1 (ko) 당뇨병 또는 알코올성 간 손상 예방용 김치의 제조방법
CN110403967B (zh) 一种增加人参皂苷Rg3、Rh2含量的人参加工方法及得到的加工人参和应用
CN108567854A (zh) 参灵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92122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桂花糕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3516A (zh) 一种具有调节血糖作用的酱油
CN102907674A (zh) 一种益气强心的固体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82119A (zh) 一种蘑菇多元素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691A (zh) 一种具有改善胃肠功能的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