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605274A -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605274A
CN106605274A CN201580046768.5A CN201580046768A CN106605274A CN 106605274 A CN106605274 A CN 106605274A CN 201580046768 A CN201580046768 A CN 201580046768A CN 106605274 A CN106605274 A CN 106605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electric wire
wire
crimp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67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05274B (zh
Inventor
大原俊英
古贺裕二
浅村贵雄
津村俊行
小楠正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5/077434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052465A1/ja
Publication of CN106605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05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05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线束制造装置(5)的特征在于,具有:保持多个第1连接器(11),并且保持第2连接器(12)的连接器保持单元(531、533);将电线(13)的一端压接在第1连接器(11)上的第1压接单元(532、536、537);一边拉出多条电线(13),一边使多个第1连接器(11)分别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到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的连接器移动单元(54);具有将电线(13)的另一端压接在第2连接器(12)并兼作电线切断单元的第2压接冲头(534)的第2压接单元(534、536、537),任意一个第1连接器(11)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不同于其他至少1个第1连接器(11)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

Description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造线束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移动体的汽车搭载有各种电子设备,为了向这些电子设备输送电力、控制信号,在车内布设有线束。在这样的线束中,有的线束的具有如下构成:在多条电线的一端设置有1个连接器,在另一端设置有多个连接器,并且在该另一端侧到各连接器的电线长度不同。而且,提出了以如下步骤制造这样构成的线束的线束制造装置。即,提出了以如下步骤来制造线束的线束制造装置:将在一端连接有1个连接器的多条电线拉出,并在每次电线长度到达与另一端侧的各连接器对应的长度时,将另一端侧的各连接器依次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88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线束制造装置中,对于与互不相同的电线长度的电线连接的各连接器,必须个别地连接,工时容易变多。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该问题。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线束制造装置,制造线束,上述线束具有:多条电线;多个第1连接器,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1个或者多个第2连接器,上述1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集中为1条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上述多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上述线束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电线供给单元,上述电线供给单元将上述多条电线能拉出地保持;连接器保持单元,上述连接器保持单元将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并列地保持在与预定的连接器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且保持上述第2连接器;第1压接单元,上述第1压接单元在被上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上分别压接上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一端;连接器移动单元,上述连接器移动单元一边将上述多条电线拉出,一边使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分别在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从被上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位置移动到各第1连接器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第2压接单元,上述第2压接单元在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移动到各自的拉出位置后,在被上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上述第2连接器压接上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另一端;以及电线切断单元,上述电线切断单元将上述多个电线的与被压接在上述第2连接器的部位相比靠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的后方的部位切断,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不同于其他至少1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单元将上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保持在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后方。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压接单元以比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个数少的次数,进行上述多条电线的压接。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移动单元被构成为:一并开始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移动,在各第1连接器的拉出位置停止该第1连接器的移动。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多条电线的拉出路径相应的部位,具有保持粘贴片的粘贴片保持单元,上述多条电线的上述拉出路径是与上述连接器移动单元进行的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移动相伴随的,上述粘贴片具有将上述多个电线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粘贴的粘贴面。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抬起单元,上述抬起单元以将预定条数的电线各自的通过预定弯曲部位的电线部分从下方抬起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其中,该预定条数的电线是被压接在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至少1个第1连接器上并被拉出,上述抬起单元将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外侧的电线部分抬起得越高,延长该电线部分所属的电线的电线长度。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间距变更单元,上述间距变更单元将从上述电线供给单元拉出的上述多条电线的上述正交方向的电线间距,在上述第1连接器所对应的第1间距与上述第2连接器所对应的第2间距之间变更。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压接单元具有:压接上述电线的压接机构;以及使该压接机构在上述正交方向滑行移动的移动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一种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线束,上述线束具有:多条电线;多个第1连接器,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1个或者多个第2连接器,上述1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集中为1条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上述多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上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上述线束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连接器保持工序,将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并列地保持在与预定的连接器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且保持上述第2连接器;第1压接工序,在上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上分别压接上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一端;移动工序,一边将上述多条电线拉出,一边使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分别在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从上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位置移动到各第1连接器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第2压接工序,在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移动到各自的拉出位置后,在上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上述第2连接器压接上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另一端压接;以及电线切断工序,将上述多个电线的与被压接在上述第2连接器的部位相比靠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的后方的部位切断,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不同于其他至少1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基于技术方案9所述的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保持工序是将上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上述多个第1连接器保持在上述连接器移动方向后方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和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被沿着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并列地保持。由此,能够以一系列的流程来进行向第1连接器的电线压接、第1连接器的移动所进行的电线拉出、向第2连接器的电线压接、和切断。并且,关于多个第1连接器,由于在所述正交方向并列地保持,因此,如下运用成为可能:例如以在1次中一并压接等方式抑制向第1连接器的压接所花费的工时。根据以上所述,例如与个别进行电线向各连接器的压接的情况、分别在个别作业场所进行与各连接器相应的长度的电线的切下等这些多个工序的情况等相比,能够抑制线束的制造所花费的工时。
根据技术方案2和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第2连接器相对于多个第1连接器被保持在连接器移动方向后方。由此,能够在连接器移动方向上,以连接器的并列顺序进行电线的压接。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电线向多个第1连接器的压接以比第1连接器的个数少的次数进行。由此,由于对于包含电线长度与其他不同的多个第1连接器,电线的压接与对于各第1连接器个别进行压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工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多个第1连接器的移动一并开始,在第1连接器的各自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分别停止第1连接器各自的移动。由此,例如与个别地依次进行第1连接器的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第1连接器的移动所进行的电线的拉出所花费的工时。即,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
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被粘贴片保持单元保持的粘贴片的粘贴面粘贴电线,从而捆扎电线来构成线束。由此,不仅不需要为了将连接器压接后的电线捆扎而移动到线路板等其他装置,而且不需要利用捆扎带来捆扎、覆盖波纹管等费事的作业,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
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利用抬起的单元将在弯曲部位的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外侧的电线部分抬起得越高,延长该电线部分所属的电线的电线长度。由此,使弯曲部位的电线的长度越是在弯曲的外侧越长(越是在内侧越短),能够调整为:可以使线束在该弯曲部位顺势地弯曲来布设的长度。
根据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通过利用间距变更单元进行电线间距的变更,不论第1连接器和第2连接器的个数、尺寸的不同如何,能够在两个连接器间可靠地配置电线。
根据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例如即使在第1连接器的个数较多而难以在1次中进行电线的压接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移动机构使压接机构在所述正交方向滑行移动并分为多次可靠地进行电线的压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平面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4是将图3所示的压接装置以第1压接冲头和第2压接冲头的周边的构造可见的方式示出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利用图4所示的缸来切换第1压接冲头的上下移动与第2压接冲头的上下移动的机构的图。
图6是示出具有使第1压接冲头和第2压接冲头在正交方向以及连接器移动方向移动的其他例子的移动机构的压接装置的图。
图7是示出图2和图3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的示意图。
图8是放大示出图7所示的电线把持块的示意立体图。
图9是示出利用图7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将电线间距设定为符合第2连接器的压接端子的间距的形态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所说的间距变更单元的其他例子即间距变更板的示意平面图。
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间距变更板的示意立体图。
图12是示出间距变更板的其他例子的示意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由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器移动装置进行的连接器移动的形态的图。
图14是图2和图3所示的电线夹具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示出使用图14所示的电线夹具,使连接器移动后的多条电线排列为以图1所示的分岔形状分岔的状态的形态的图。
图16是放大示出抬起机构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图19是详细示出图18示意示出的压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20是图19所示的压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21是图19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的平面图。
图22是以侧视图示出在第1连接器上压接了电线后,为了进行第1连接器的移动而使连接器移动装置的电线把持臂向压接装置的内部进入的状态的图。
图23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2所示的状态的图。
图24是以侧视图示出电线把持臂在连接器移动方向移动并到达压接装置的外部的状态的图。
图25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4所示的状态的图。
图26是以侧视图示出4个第1保持部分在正交方向移动并进行间距变更时的状态的图。
图27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6所示的状态的图。
图28是示意示出利用第1保持部分进行的电线的保持、以及其移动所导致的间距变更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随着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拉出电线而进行的第1连接器的移动中的粘贴片保持部、电线夹具、和第1连接器的载放部的图。
图30是示出第1连接器移动完成后的粘贴片保持部、电线夹具、和第1连接器的载放部的图。
图31是示出图29和图30所示的载放部、粘贴片保持部、和电线夹具由于对操作机构的操作而上升的形态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线束
5、8:线束制造装置
6:连接器架
7:片材切断机
11、11a、11b、21、21a、21b、21c:第1连接器
12、22:第2连接器
13、23:电线
14、24:粘贴片
14a、24a:粘贴面
51:电线供给装置(电线供给单元)
52、81:基座板
53、82:压接装置
54、83:连接器移动装置(连接器移动单元)
521a、521b:载放部
522、812:粘贴片保持部(粘贴片保持单元)
523、813:电线夹具
524:抬起机构(抬起单元)
531、821a:第1连接器搭载部(连接器保持单元的一部分)
532、821c:第1压接冲头(第1压接单元的一部分、压接机构的一部分)
533、821b:第2连接器搭载部(连接器保持单元的一部分)
534、821d:第2压接冲头(第2压接单元的一部分、压接机构的一部分、电线切断单元)
535、822:间距变更机构(间距变更单元)
535b:电线把持块
536:缸(第1压接单元的一部分、第2压接单元的一部分、压接机构的一部分)
537:移动机构(第1压接单元的一部分、第2压接单元的一部分、移动机构)
811a、821b、821c:连接器载放部
814:操作机构
821e:冲头移动机构(第1压接单元的一部分、第2压接单元的一部分)
822a-1:第1保持部分
822a-1a:台部
822a-1b:销
822b-2:第2保持部分
822b-2a:导管
D1:连接器移动方向
D2:正交方向
D3:上下方向
P111:片材下降位置
P112:片材上升位置
P121:电线下降位置
P122:电线上升位置
P131:连接器下降位置
P132:连接器上升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
图1是示出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的一个例子的图。该图1所示的线束1具有:4个第1连接器11,其设置在将多条电线13的各自的一端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4条电线束的末端;以及2个第2连接器12,其设置在将多条电线13的各自的另一端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2条电线束的末端。第2连接器12是与电力、控制信号的供给源的设备连接的母连接器,比该第2连接器12小的第1连接器11是与供给目的地的设备连接的子连接器。另外,虽然详细的图示省略,但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都是通过压接而连接电线的压接连接器。
在该线束1中,到4个第1连接器11中的2个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长度La,比到其他2个第1连接器11b的电线长度Lb长。多条电线13中,从第2连接器12的附近到分岔位置P1,所有电线13被捆扎为1个,从分岔位置P1朝向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13、和朝向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电线13分别被个别捆扎。
而且,在该线束1中,这样的电线13的捆扎时使用以平面状扩展且一个面为粘贴面14a的粘贴片14。粘贴片14是比多条电线13的各自的电线长度短的带状的片材,在从第2连接器12的附近到分岔位置P1的附近、从分岔位置P1的附近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附近、以及从分岔位置P1的附近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附近这3个部位各设置有1片,合计3片。而且,在该线束1中,电线13通过呈扁平缆线状地并列并被粘贴在各粘贴片14上,从而被捆扎。
另外,该线束1中,在位于粘贴片14的外侧的分岔位置P1(弯曲部位),朝向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13向弯曲方向R1弯曲地布设。因此,在相当于由长侧的电线13构成的支线部分1a的根部的分岔位置P1处的各电线13的电线部分的长度被调整为如下长度。即,在该分岔位置P1被调整为: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外侧电线部分更长(反之,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内侧的电线部分更短)。通过将分岔位置P1的电线部分的长度调整为这样的长度,从而在该分岔位置P1能够顺势地将该线束1弯曲并布设。
接下来,参照图2~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平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立体图。该线束制造装置5包括电线供给装置51(电线供给单元)、基座板52、压接装置53、以及连接器移动装置54(连接器移动单元)。
电线供给装置51将多条电线13能拉出地保持,包括多个电线卷筒511、电线输送机512、以及电线喷嘴513。多个电线卷筒511排列为多列。电线输送机512具有对置配置的2条辊512a,将从多个电线卷筒511拉出的多条电线13以并行排列在夹部的状态接受并送出。电线喷嘴513将从电线输送机512送出的多条电线13以维持该并行的排列状态向下游侧引导。
基座板52是长方形的板,在电线13从电线供给装置51的拉出方向上配置在电线输送机512的下游侧,并在该拉出方向延伸。在该基座板52上,电线供给装置51的电线喷嘴513、压接装置53、连接器移动装置54等该线束制造装置5的构成要素,沿着详细后述的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54进行的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
压接装置53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13压接到4个第1连接器11和2个第2连接器12,包括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第1压接冲头532、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第2压接冲头534、以及间距变更机构535(间距变更单元)。
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在与连接器移动方向D1正交的正交方向D2并列搭载4个第1连接器11。第1压接冲头532分别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13中的对应的电线13的一端,压接到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4个第1连接器1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压接冲头532的正交方向D2的尺寸为:分为比该第1连接器11的个数少的2次,将电线13压接到在正交方向D2并列的4个第1连接器11的尺寸。
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后方。在该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在所述正交方向D2并列搭载2个第2连接器12。第2压接冲头534将被压接了第1连接器11并被拉出的多条电线13中的对应的电线13的另一端压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压接冲头534的正交方向D2的尺寸为:分为与该第2连接器12的个数相同的2次,将电线压接到在正交方向D2并列的2个第2连接器12的尺寸。并且,该第2压接冲头534将压接后的电线13的与该压接部位相比靠近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的部位切断。
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组合相当于本发明所述的连接器保持单元的一个例子。
间距变更机构535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13的所述正交方向D2的电线间距,在第1连接器11所对应的宽的第1间距、与第2连接器12所对应的窄的第2间距之间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基座板52的侧方配置连接器架6。在连接器架6上,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分别被保持有多组线束1的量,从该连接器架6向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一次4个地供给第1连接器11,从连接器架6向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一次2个地供给第2连接器12。
下面,参照图4~图12,有时还交叉其他例子来说明压接装置53的构成要素的细节。
图4是将图3所示的压接装置以第1压接冲头和第2压接冲头的周边的构造可见的方式示出的立体图。在压接装置53中,第1压接冲头532在箭头D4方向上下移动自如地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正上方,第2压接冲头534在箭头D5方向上下移动自如地配置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正上方。
在压接装置53中设置有: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分别上下移动的缸536;以及使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连同该缸536一起在正交方向D2滑行移动的移动机构537。移动机构537包括台537b,台537b支持缸536并沿着轨道537a在正交方向D2移动自如。并且,移动机构537包括:沿着正交方向D2延伸的滚珠丝杠537c;对该滚珠丝杠537c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537d;拧合在滚珠丝杠537c上并且固定在台537b上的丝杠支撑部537e。移动机构537通过马达537d对滚珠丝杠537c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台537b经由丝杠支撑部537e沿着轨道537a在正交方向D2移动。由此,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连同缸536一起在正交方向D2滑行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滑行移动在图4中的跟前侧位置与内侧位置这2个部位之间进行。在处于跟前侧的位置时,在载放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4个第1连接器11中的跟前侧2个第1连接器11上压接电线13。而且,在处于内侧的位置时,在内侧2个第1连接器11上压接电线13。另外,在处于跟前侧的位置时,在载放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2个第2连接器12中的跟前侧的第2连接器12上压接电线13。而且,在处于内侧的位置时,在内侧的第2连接器12上压接电线13。
此处,在压接装置53中,缸536的第1压接冲头532的上下移动和第2压接冲头534的上下移动是利用如下机构切换而进行的。
图5是示出利用图4所示的缸来切换第1压接冲头的上下移动与第2压接冲头的上下移动的机构的图。如该图5所示,在第1压接冲头532的上部设置有接受来自缸536的上下方向的驱动力的突起532a,在第2压接冲头534的上部也设置有同样的突起534a。另一方面,从缸536的下部突出有:与第1压接冲头532的突起532a卡定并传递驱动力的第1活塞536a;以及与第2压接冲头534的突起534a卡定并传递驱动力的第2活塞536b。
此时,第1活塞536a和第2活塞536b在正交方向D2配置在偏离的位置。如图5所示,第1活塞536a配置在图中跟前侧,第2活塞536b配置在内侧。而且,第1活塞536a和第2活塞536b在正交方向D2在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自由移动,在该第1位置,第1活塞536a卡定在第1压接冲头532的突起532a且第2活塞536b从第2压接冲头534的突起534a脱离,在第2位置,第1活塞536a从第1压接冲头532的突起532a脱离且第2活塞536b卡定在第2压接冲头534的突起534a。在图5的例子中,第1活塞536a和第2活塞536b处于第1位置,第1活塞536a卡定在第1压接冲头532的突起532a且第2活塞536b从第2压接冲头534的突起534a脱离。
第1活塞536a和第2活塞536b通过缸536同时上下移动,但在处于第1位置时,仅第1活塞536a卡定在第1压接冲头532的突起532a并传递驱动力。此时,利用第1压接冲头532进行电线13向第1连接器11的压接。另一方面,在处于第2位置时,仅第2活塞536b卡定在第2压接冲头534的突起534a并传递驱动力,利用第2压接冲头534进行电线13向第2连接器12的压接。利用以上说明的机构来切换第1压接冲头532的上下移动与第2压接冲头534的上下移动,分别进行电线13向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的压接
在压接装置53中,将第1压接冲头532、缸536、和移动机构537组合的机构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的一个例子,将第2压接冲头534、缸536、和移动机构537组合的机构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2压接单元的一个例子。另外,将第1压接冲头532和缸536组合的机构、以及将第2压接冲头534和缸536组合的机构分别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压接机构的一个例子,移动机构537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移动机构的一个例子。另外,第2压接冲头534如上所述,被构成为也起到对压接后的电线13进行切断的作用,也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电线切断单元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移动机构的一个例子,例举了仅在正交方向D2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移动的移动机构537。然而,本发明中所说的移动机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在正交方向D2以及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
图6是示出具有使第1压接冲头和第2压接冲头在正交方向以及连接器移动方向移动的其他例子的移动机构的压接装置的图。另外,在该图6中,对于与图4等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与图4相同的附图标记,下面省略这些等同的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图6所示的压接装置53’所具有的其他例子的移动机构537’包括:沿着连接器移动方向D1延伸的滚珠丝杠537f;以及对该滚珠丝杠537f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537g,在固定于台537b的丝杠支撑部537e’以与正交方向D2的滚珠丝杠537c交叉的方式拧合有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滚珠丝杠537f。在该移动机构537’中,通过马达537g对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滚珠丝杠537f进行旋转驱动,从而使台537b经由丝杠支撑部537e’沿着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轨道537h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由此,使第1压接冲头532和第2压接冲头534连同缸536一起也向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后滑行移动。
在具有该其他例子的移动机构537’的压接装置53’中未设置有参照图5说明的那样切换机构。在该压接装置53’中,利用其他例子的移动机构537’使第1压接冲头532向连接器移动方向D1前方滑行移动到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正上方,进行向第1连接器11的压接。另一方面,使第2压接冲头534向连接器移动方向D1后方滑行移动到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正上方,进行向第2连接器12的压接。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装置53包括的间距变更机构535。图7是示出图2和图3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的示意图。如该图7所示,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4个第1连接器11的压接端子111、与配置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2个第2连接器12的压接端子121,正交方向D2的间距不同。因此,在各连接器11、12上压接电线13时,需要变更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13的在正交方向D2的电线间距,从而与各连接器11、12的压接端子111、121相一致。
间距变更机构535进行这样的电线间距的变更,包括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这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隔着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配置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后。这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互相具有相同的构成,包括:4个电线把持块535b;以及在正交方向D2延伸的导杆535c。4个电线把持块535b以在正交方向D2排列的状态在该正交方向D2移动自如地插通于导杆535c。
图8是放大示出图7所示的电线把持块的示意立体图。如该图8所示,在电线把持块535b上,在正交方向D2排列地设置有多条供1条电线13穿过的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延伸的电线槽535b-1。而且,电线把持块535b在正交方向D2移动自如地插通于导杆535c。
接下来,参照图7和图9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间距变更机构535中执行的电线间距的变更。图7示出电线间距被设定为符合第1连接器11的压接端子111的间距的形态。而且,图9是示出利用图7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将电线间距设定为符合第2连接器的压接端子的间距的形态的图。
在多条电线13的电线间距被设定为符合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4个第1连接器1的压接端子111的间距时,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各自的4个电线把持块535b如图7所示,相对于4个第1连接器1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一对一并列的位置。此处,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互相联动,电线把持块535b在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相互间在正交方向D2配置在相同位置。另一方面,在多条电线13的电线间距被设定为符合配置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2个第2连接器12的压接端子121的间距时,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各自的电线把持块535b如图9的箭头D6、D7所示,相对于2个第2连接器12靠近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各2个并列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的间距变更单元的一个例子,例举了包括上述的2个电线移动机构535a,并使电线13移动来变更电线间距的间距变更机构535这样的动态形态。然而,本发明中所说的间距变更单元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下面说明的静态形态。
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中所说的间距变更单元的其他例子即间距变更板的示意平面图。另外,图11是示出图10所示的间距变更板的示意立体图。图10和图11所示的间距变更板61如图11所示,包括在箭头D8方向开关自如地重合的上下2片板61a、61b。而且,在这些2片板61a、61b的对置面分别形成有槽,使得在2片板61a、61b重合时,形成多条供电线131条1条地通过内部的电线路径611。
在该间距变更板61中,如图10所示,各电线路径611从与该间距变更板61相邻配置的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上的第2连接器12的各压接端子121的附近,到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上的第1连接器11的各压接端子111的附近,在中途斜行并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分别1条1条地引导电线13。通过使各电线13通过各电线路径611,从而将多条电线13在正交方向D2的电线间距在第1连接器11的压接端子111的间距所对应的电线间距、与第2连接器12的压接端子121的间距所对应的电线间距之间变更。在压接到各连接器11、12后,打开2片板61a、61b并取出电线13。
图12是示出间距变更板的其他例子的示意立体图。在上述的图10和图11所示的间距变更板61中,多个电线路径611互相不交叉,在正交方向D2隔开间距地形成。与之相对,在图12所示的其他例子的间距变更板61’中,多个电线路径611’在中途交叉并斜行地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延伸。这样的电线路径611’的交叉是通过在交叉点使通过上侧的电线路径611’靠近上侧的板61a’来形成,使通过下侧的电线路径611’靠近下侧的板61b’来形成,从而做出的。根据该其他例子的间距变更板61’,不仅能进行电线间距的变更,而且还能进行电线13的正交方向D2的位置替换。
以上,结束了也包含各构成要素的其他例子的图2和图3所示的压接装置53的说明,说明该线束制造装置5的其他构成要素。
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器移动装置54在利用第1压接冲头532压接第1连接器11后,将多条电线13进一步分别拉出为如下各长度:到所述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长度、和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电线长度。连接器移动装置54通过使第1连接器11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从而进行该电线13的拉出。连接器移动装置54能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滑行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基座板52,如图3所示,包括4条电线把持臂541。
图13是示出由图2和图3所示的连接器移动装置进行的连接器移动的形态的图。各电线把持臂541把持被在压接装置53中压接在4个第1连接器11上的多条电线13的各第1连接器11的附近。连接器移动装置54通过在利用各电线把持臂541进行把持后,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滑行移动中进行连接器移动,从而进行被压接在各第1连接器11上的电线13的拉出。
如图2、图3所示,在基座板52上,在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长度所对应的拉出位置,设置有载放2个该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载放部521a,在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电线长度所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保持2个该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载放部521b。在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54进行连接器移动后,各第1连接器11a、11b被载放在各载放部521a、521b。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移动装置54在4条电线把持臂541都把持电线13的状态下,开始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滑行移动。之后,连接器移动装置54在电线把持臂541的末端到达短侧的载放部521b的附近的时间点,暂且停止滑行移动。然后,对短侧的电线13的第1连接器11b附近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臂541放开电线13,与电线13一起被释放的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被载放并保持在载放部521b。之后,连接器移动装置54重新开始滑行移动,接着在电线把持臂541的末端到达长侧的载放部521a的附近的时间点,停止滑行移动。然后,对长侧的电线13的第1连接器11a附近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臂541放开电线13,与电线13一起被释放的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被载放并保持在载放部521a。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移动装置54一并开始多个第1连接器11的移动,在第1连接器11各自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停止第1连接器11各自的移动。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5中,在基座板52上,在3个部位设置有保持所述粘贴片14的粘贴片保持部522(粘贴片保持单元)。在各粘贴片保持部522,设置有保持矩形的粘贴片14的4个角的爪522a。粘贴片保持部522通过用该爪522a保持粘贴片14的角,从而保持粘贴片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基座板52的侧方配置片材切断机7。在片材切断机7中设置有供给部,该供给部分别供给:设置在第2连接器12附近并将多条电线13全部捆扎的宽的粘贴片14;以及设置在第1连接器11附近并将长侧和短侧的各自的电线13捆扎的窄的粘贴片14。各宽度的粘贴片14被从供给部切出所需的长度。而且,使粘贴面14a朝向上方地被载放并保持在各粘贴片保持部522。利用该片材切断机7进行的粘贴片14的切断、以及粘贴片14向粘贴片保持部522的载放,是在用所述的压接装置53将电线13向第1连接器11压接之前进行的。
另外,在基座板52上载放有多个电线夹具523,该电线夹具523使连接器移动后的多条电线13分岔为如图1所示的分岔形状,并且在各部排列为使电线13呈扁平缆线状并列的状态。
图14是图2和图3所示的电线夹具的局部放大图。该图14所示的电线夹具523中,2条夹杆523a借助铰链523b沿箭头D9开闭自如地连结。2条夹杆523a闭合时,在两者间会产生比电线13的1条的粗细略宽程度的间隙。通过将多条电线13穿过该间隙,从而将这些多条电线13排列为呈扁平缆线状并列的状态。
图15是示出使用图14所示的电线夹具,使连接器移动后的多条电线排列为以图1所示的分岔形状分岔的状态的形态的图。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分岔位置P1的后方侧,为了将来自电线供给装置51的电线13全部捆扎而配置有较长的电线夹具523,在分岔位置P1的前方侧,为了将长侧的电线13、短侧的电线13分别个别地捆扎而配置有较短的电线夹具523。由此,所述连接器移动后的电线13以分岔为分岔形状的状态排列。另外,在此处的例子中,在各粘贴片保持部522的前后配置有电线夹具523,使得在由3个部位的粘贴片保持部522保持的粘贴片14的粘贴面14a(参照图3)上,电线13呈扁平缆线状并列并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直行。
并且,在基座板52上设置有电线13的抬起机构524(抬起单元),其目的在于调整该分岔位置P1的电线13的电线部分的长度,使得由长侧的电线13构成的支线部分1a能够在图1所示的分岔位置P1在弯曲方向R1顺势地弯曲并布设。
图16是放大示出抬起机构的立体图。抬起机构524从形成于基座板52的孔52a向箭头D10方向突出自如地设置。该抬起机构524在正交方向D2延伸,并且具有从基座板52的宽度方向中央侧向侧缘侧呈阶梯状变低的近似半圆锥状的形状。
该抬起机构524在接受操作时从基座板52的孔52a突出,以便将如上所述排列为扁平缆线状的长侧的电线13各自的分岔位置P1的电线部分从下方抬起。由此,在突出时,越是位于弯曲的外周侧的电线13的电线部分被抬起得越高,电线长度越被延长。其结果是,长侧的电线13的分岔位置P1的电线部分的长度被调整为: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外侧的电线部分越长(反之,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内侧的电线部分越短)。通过将分岔位置P1的电线部分的长度调整为这样的长度,从而能够在该分岔位置P1将制造后的线束1顺势地弯曲并布设。
接下来,参照图3、图13和图15,说明使用以上说明的线束制造装置5,制造图1所示的线束1的线束制造方法,可能与之前的说明有若干重复。
在该线束制造方法中,首先,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搭载4个第1连接器11,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搭载2个第2连接器12(连接器保持工序)。另外,此时,在3个部位的粘贴片保持部522分别载放并保持粘贴片14。
接下来,利用压接装置53的第1压接冲头532分为2次,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13压接到在正交方向D2上并列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531的4个第1连接器11(第1压接工序)。此时,利用间距变更机构535将多条电线13的电线间距设定为第1连接器11所对应的宽的第1间距。然后,在该压接后,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54进行连接器移动,以便将多条电线13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分别拉出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11a的电线长度、和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11b的电线长度(连接器移动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连接器移动后,首先进行排列工序,使用电线夹具523将多条电线13并列为扁平缆线状,并且在分岔位置P1使其分岔并排列。进一步,进行电线长度调整工序,利用所述抬起机构524的突出,将长侧的电线13的分岔位置P1的电线部分的长度调整为如上所述与弯曲对应的长度。
然后,在所述排列工序和电线长度调整工序之后,在粘贴片14的粘贴面14a的正上方并列为扁平缆线状直行的电线13,例如利用辊的按压等被粘贴到粘贴面14a。
之后,利用间距变更机构535,将多条电线13的电线间距从第1连接器11所对应的宽的第1间距,向第2连接器12所对应的窄的第2间距变更。在电线间距变更后,利用压接装置53的第2压接冲头534,将多条电线13分为2次压接到在正交方向D2上并列配置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533的2个第2连接器12,同时切断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侧的余长部(第2压接工序)。通过向该第2连接器12的压接和余长部的切断来结束1个图1所示的线束1的制造,线束制造装置5准备下面的制造。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5、以及使用该线束制造装置5的线束制造方法,将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沿着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D1并列地保持。由此,能够以一系列的流程来进行向第1连接器11的电线压接,基于第1连接器11的移动而进行的电线拉出、向第2连接器12的电线压接、和切断。并且,关于多个第1连接器11,由于在所述正交方向D2并列地保持,因此能够以分2次压接这样的方式抑制向第1连接器11的压接所花费的工时。由以上可知,例如与个别进行电线向各连接器的压接的情况、分别在个别作业场所进行与各连接器相应的长度的电线的切下等这些多个工序的情况等相比,能够抑制线束1的制造所花费的工时。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电线13向2个第1连接器11的压接能够以比第1连接器11的个数少的2次来进行。由此,由于对于包含电线长度与其他不同的多个第1连接器11,电线13的压接与对于各第1连接器11个别进行压接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工时,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1。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一并开始多个第1连接器11的移动,在第1连接器11各自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停止第1连接器11各自的移动,从而与个别依次进行第1连接器11的移动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连接器移动所花费的工时。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1。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被粘贴片保持部522保持的粘贴片14的粘贴面14a粘贴多条电线13,从而捆扎多条电线13而形成线束1。由此,不仅不需要为了将连接器压接后的电线13捆扎而移动到线路板等其他装置,也不需要利用捆扎带来捆扎、覆盖波纹管等这种费事的作业,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1。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利用抬起机构524,将越是位于弯曲的外侧的电线13电线长度越延长,从而能够容易在线束1的中途付与弯曲倾向。
另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通过利用间距变更机构535进行电线间距的变更,从而不论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的个数、尺寸的不同如何,都能够在两个连接器间可靠地配置电线13。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器11的个数为4个,但通过利用图4所示的移动机构537使第1压接冲头532在正交方向D2滑行移动并分为2次,从而能够可靠地进行电线13的压接。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首先,参照图17来说明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
图17是示出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的线束的一个例子的图。该图17所示的线束2与图1所示的线束1同样,具有:4个第1连接器21,其设置在将多条电线23各自的一端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4条电线束的末端;以及2个第2连接器22,其设置在将多条电线23的各自的另一端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2条电线束的末端。第2连接器22是母连接器,比该第2连接器22小的第1连接器21是子连接器。另外,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22都是压接连接器。
该图17所示的线束2与图1所示的线束1的不同在于其分岔形状。在该线束2中,到4个第1连接器21中的2个第1连接器21a的电线长度L2a,比到其他2个第1连接器21b、21c的电线长度L2b、L2c长。另外,到2个第1连接器21b、21c中的一个第1连接器21b的电线长度L2b,比到另一个第1连接器21c的电线长度L2c长。多条电线23中,从第2连接器22的附近到第1分岔位置P21,所有电线23被捆扎为1个,从第1分岔位置P21朝向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电线23、以及朝向中等长度侧和短侧的第1连接器21b、21c的电线23被分别个别地捆扎。并且,朝向中等长度侧和短侧的第1连接器21b、21c的电线23在第2分岔位置P22分岔。
具有粘贴面24a的粘贴片24在从第2连接器22的附近到第1分岔位置P21的附近、从第1分岔位置P21的附近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中间位置、从该中间位置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附近、从第1分岔位置P21的附近到第2分岔位置P22的附近这4个部位各设置有1片,合计4片。
接下来,参照图18~图31来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
图18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束制造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另外,在该图18中,关于电线供给装置(电线供给单元),由于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线供给装置51相同,因此标注与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51。另外,关于该电线供给装置51的构成要素也同样图示,关于该电线供给装置51省略重复说明。另外,关于该线束制造装置8的连接器移动方向和正交方向,由于与图3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移动方向D1和正交方向D2相同,因此分别标注与图3相同的附图标记D1、D2。
本实施方式线束制造装置8除了包括电线供给装置51之外,还包括基座板81、压接装置82、以及连接器移动装置83(连接器移动单元)。
在压接装置82中,将4个第1连接器21和2个第2连接器22分别并列地保持在与第1连接器21a的连接器移动方向D1正交的正交方向D2。另外,在该压接装置82中,进行电线23向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22的压接。之后详细说明压接装置82。
基座板81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压接装置82的前方,连接器移动装置83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自如地设置于该基座板81。
在用压接装置82压接第1连接器21后,连接器移动装置83将多条电线23进一步拉出为如下各长度:到所述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电线长度、到中等长度侧的第1连接器21b的电线长度、和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21c的电线长度。连接器移动装置83通过使第1连接器21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从而进行该电线23的拉出。连接器移动装置83包括4条电线把持臂8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器移动装置83中设置有4条开关柄832,用于将电线把持臂831开关。如图18所示,被构成为:开关柄832抬高时,与该开关柄832对应的电线把持臂831闭合,开关柄832下降时,与该开关柄832对应的电线把持臂831打开。通过开关柄832的操作,各电线把持臂831对压接后的各第1连接器21的附近的电线23进行把持时,连接器移动装置83在基座板81上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并进行电线23的拉出。
在基座板81上,在与到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电线长度对应的拉出位置,设置有载放2个该长侧的第1连接器21a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另外,在与到中等长度侧的第1连接器21b的电线长度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保持该中等长度侧的第1连接器21b的连接器载放部811b,在与到短侧的第1连接器21c的电线长度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保持该短侧的第1连接器21c的连接器载放部811c。在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进行连接器移动后,将各第1连接器21a、21b、21c载放在各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
另外,在基座板81上,在与伴随第1连接器21a、21b、21c的移动的电线23的拉出路径的相应的4个部位,设置有保持所述粘贴片24的粘贴片保持部812(粘贴片保持单元)。
并且,在基座板81上设置有电线夹具813,该电线夹具813用于相对于粘贴片保持部812在与连接器移动方向D1相邻的位置把持电线23来形成图17所示的分岔形状。
此处,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基座板52中,载放部521a、521b、粘贴片保持部522、电线夹具523在与连接器移动方向D1及正交方向D2交叉的上下方向D3,固定地配置在处于第1连接器11a、11b的移动路径的下方且不妨碍第1连接器11a、11b的移动的位置。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能在上下方向D3移动地设置。在第1连接器21a、21b、21c移动中,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位于其移动路径的下方并位于不妨碍第1连接器21a、21b、21c的移动的退避位置。而且,在第1连接器21a、21b、21c移动后,运动到后述的上升位置。
在基座板81上,在3个部位设置有供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在上下方向D3通过的通过孔81a。另外,在基座板81上设置有操作机构814,该操作机构814用于使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移动。之后详细说明利用操作机构814进行的各部的移动操作。
首先,参照图19~图28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压接装置82。
图19是详细示出图18示意示出的压接装置的立体图。该图19示出从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方观察压接装置82的立体图。该压接装置82包括压接机构821、以及间距变更机构822(间距变更单元)。间距变更机构822具有:位于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方侧的前方机构822a;以及位于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侧的后方机构822b。
图20是图19所示的压接机构的侧视图。压接装置82包括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第1压接冲头821c、第2压接冲头821d、以及冲头移动机构821e。
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将4个第1连接器21在正交方向D2并列地保持。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的前方,将2个第2连接器22在正交方向D2并列地保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分别能在上下方向D3移动地,被未图示的框架支持。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的组合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连接器保持单元的一个例子。
第1压接冲头821c以位于被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保持的4个第1连接器21各自的正上方的方式在正交方向D2排列设置有4个。另外,第2压接冲头821d以位于被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保持的2个第2连接器22各自的正上方的方式在正交方向D2排列设置有2个。
冲头移动机构821e将4个第1压接冲头821c和2个第2压接冲头821d能在上下方向D3移动地保持。在对4个第1连接器21压接电线23时,冲头移动机构821e使4个第1压接冲头821c朝向4个第1连接器21一次性地下降并进行压接。另外,在对2个第2连接器22压接电线23时,冲头移动机构821e使2个第2压接冲头821d朝向2个第2连接器22一次性地下降并进行压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压接冲头821c与冲头移动机构821e的组合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的一个例子,第2压接冲头821d与冲头移动机构821e的组合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2压接单元的一个例子。
图21是图19所示的间距变更机构的平面图。该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前方机构822a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上的第2连接器22的前方侧的位置。而且,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后方机构822b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前方机构822a的后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后方机构822b被构成为:在前方机构822a的后方,如后所述能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到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上的第1连接器21、第2连接器22的后方侧的相邻的位置。
前方机构822a包括4个各保持4条电线23的第1保持部分822a-1。各第1保持部分822a-1具有台部822a-1a和5根销822a-1b。5根销822a-1b从台部822a-1a在上下方向D3突出,并且相互间隔开供1条电线23通过的间隔地在正交方向D2排列。1个第1保持部分822a-1保持构成到达1个第1连接器21的1条电线束的4条电线23。
第1保持部分822a-1如图21所示,2个以俯视下成为C形的方式一体地并构成C形框822a-2。前方机构822a包括2个C形框822a-2,在俯视下各个C形框822a-2的开口相对。2个C形框822a-2的一个C形框822a-2的1个第1保持部分822a-1被配置为位于另一个C形框822a-2的内侧。
2个C形框822a-2能在正交方向D2移动。前方机构822a包括规定这2个C形框822a-2的移动范围的框架822a-3。框架822a-3具有朝向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开口的C形状,以便收纳2个C形框822a-2。在其内侧设置有朝向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突出的突出壁822a-3a。2个C形框822a-2、即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在被框架822a-3的内壁面和突出壁822a-3a规定的范围内能在正交方向D2移动。
另外,前方机构822a、即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详细如后所述地能在上下方向D3移动。
后方机构822b在矩形的框架板822b-1上支持有与前方机构822a的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一对一地对应的4个第2保持部分822b-2。
各第2保持部分822b-2被构成为将4条导管822b-2a在正交方向D2并列,该导管822b-2a将一端向第1保持部分822a-1延伸且将1条电线23穿通在内部。而且,各导管822b-2a的第1保持部分822a-1侧的一端能在正交方向D2移动地被框架板822b-1支持。1个第2保持部分822b-2与第1保持部分822a-1同样,对构成到达1个第1连接器21的1条电线束的4条电线23进行保持。
另外,在后方机构822b中设置有2个移动机构822b-3,该移动机构822b-3用于使4条导管822b-2a的第1保持部分822a-1侧的一端在正交方向D2如后所述那样移动。1个移动机构822b-3使2个第2保持部分822b-2各自的4条导管822b-2a的一端移动。另一方面,导管822b-2a的另一端被未图示的转动轴枢轴支持。由此,导管822b-2a被构成为一端以该转动轴为中心转动。
接下来,参照图22~图28说明在以上说明的压接装置82中,在第1连接器21上压接电线23后,直到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来移动第1连接器21并进行电线23的间距变更为止的一系列的运动。此外,此处所说的电线23的间距(电线间距)是指被与4个第1连接器21一起拉出并在各第1连接器21集中的4条电线束在正交方向D2的间隔。而且,间距变更相当于通过变更这4条电线束的间隔,从而每次集中2条而形成到达2个第2连接器22的2条电线束。这点对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间距变更也一样。
图22是以侧视图示出在第1连接器上压接有电线后,为了进行第1连接器的移动而使连接器移动装置的电线把持臂向压接装置的内部进入的状态的图。图23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2所示的状态的图。
在图22和图23所示的状态下,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后方机构822b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配置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上的第1连接器21的后方侧的相邻的位置。而且,利用第1压接冲头821c,将从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后方机构822b的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的一端各突出1条的电线23,压接到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上的第1连接器21。
此时,后方机构822b的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处于图23所示的状态。即,在移动机构822b-3中用于使导管822b-2a的一端移动的一对臂822b-3a如箭头D21所示,在正交方向D2以前端张开状打开。由此,将4个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的一端配置在与第1间距相应的第1位置,该第1间距与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上的4个第1连接器21对应。在该状态下,4个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都在正交方向D2并行地排列。
另外,此时,前方机构822a的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也以与后方机构822b的4个第2保持部分822b-2一对一地对应的方式,配置在与第1间距相应的第1位置。
此处,为了确保连接器移动装置83的电线把持臂831的移动路径、进而第1连接器21的移动路径,压接装置82的内部成为如下状态。即,如图22所示,利用冲头移动机构821e,将第2压接冲头821d向上方D31拉起。另外,将搭载有第2连接器22的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向下方D32下降。此时,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前方机构822a也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一起下降。由此,使该前方机构822a的第1保持部分822a-1在上下方向D3退避,使得第1连接器21能够在上方移动。电线把持臂831在进入方向D11进入到通过这样确保的空间,对压接于第1连接器21的多条电线23的各第1连接器21的附近进行把持。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线把持臂831的移动开始前,作业者操作开关柄832来打开电线把持臂831。然后,电线把持臂831进入到能把持位置时,作业者操作开关柄832来闭合电线把持臂831。由此,利用电线把持臂831进行把持。在该把持后,把持了电线23和第1连接器21的电线把持臂831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向压接装置82的外部移动。
图24是以侧视图示出电线把持臂在连接器移动方向移动并到达压接装置的外部的状态的图。图25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4所示的状态的图。
把持了电线23和第1连接器21的连接器移动装置83的电线把持臂831在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的上方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然后,将如上所述被拉起的第2压接冲头821d利用冲头移动机构821e向下方D33下降并返回到固定位置。另外,此时,如上所述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一起退避的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前方机构822a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一起向上方D34上升。此时的上升进行到直到前方机构822a的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到达保持电线23的电线保持位置为止。在第1保持部分822a-1到达电线保持位置时,各1条电线23被第1保持部分822a-1的5根销822a-1a的相互间的间隙引导,从而在每5根销822a-1a上保持4条电线23。
在利用第1保持部分822a-1完成保持电线23后,电线把持臂831仍然继续移动。另一方面,保持了电线23的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在正交方向D2以如下方式移动,进行间距变更。
图26是以侧视图示出4个第1保持部分在正交方向移动并进行间距变更时的状态的图。图27是以间距变更机构、第1连接器搭载部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的平面图示出图26所示的状态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第1保持部分822a-1保持有电线23的阶段,间距变更机构822的后方机构822b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移动到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相邻的位置。之后,后方机构822b的移动机构822b-3使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的一端移动,同时,利用前方机构822a的C形框822a-2的移动,使第1保持部分822a-1运动,进行间距变更。
在后方机构822b的移动机构822b-3中,一对臂822b-3a如箭头D22所示,在正交方向D2以前端关闭状闭合。由此,将4个第2保持部分822b-2的导管822b-2a的一端配置在与第2间距相应的第2位置,该第2间距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上的2个第2连接器22对应。
另外,在前方机构822a中,在图27中向左方开口的C形框822a-2在正交方向D2滑行移动,直到图中下侧的外侧面与框架822a-3的突出壁822a-3a抵接。而且,在图27中向右方开口的C形框822a-2在正交方向D2滑行移动,直到图中下侧的内侧面与框架822a-3的突出壁822a-3a抵接。由此,保持了电线23的4个第1保持部分822a-1如箭头D23所示在正交方向D2移动,配置在与第2间距相应的第2位置,该第2间距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上的2个第2连接器22对应。
图28是示意示出利用第1保持部分进行的电线的保持、以及利用其移动进行的间距变更的立体图。图28(a)示出电线23被第1保持部分822a-1保持的形态,图28(b)示出利用第1保持部分822a-1的移动来进行电线23的间距变更的形态。
参照该图28进行总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连接器21移动时,第1保持部分822a-1在上下方向D3退避到不妨碍第1连接器21的移动的位置。而且,在第1连接器21移动后,在所述第1位置,在上下方向D3向上方D34移动到电线保持位置,并且在正交方向D2向箭头D23方向移动到第2位置。另外,此时,对于第2保持部分822b-2,也将导管822b-2a的一端在正交方向D2运动至第2位置。利用以上的动作,将电线间距变更为与第2连接器22相应的第2间距。
在图18所示的线束制造装置8中,在压接装置82中,在电线23向第1连接器21压接后,在中途如上所述进行电线间距的变更,同时,一边拉出电线23一边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进行第1连接器21的移动。在随着该电线23的拉出而进行的第1连接器21的移动中,在基座板81中,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和第1连接器21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分别处于如下状态。
图29是示出随着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拉出电线而进行的第1连接器的移动中的粘贴片保持部、电线夹具、和第1连接器的载放部的图。另外,在该图29中,示出对基座板81去除了设置有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的通过孔81a的天花板部分,可见框架、各种机构的状态。图29(a)示出这样的状态的基座板81的俯视图,图29(b)示出基座板81的侧视图。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电线夹具813能在上下方向D3移动地设置。图29示出随着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拉出电线23而进行的第1连接器21移动中的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和电线夹具813。在该状态下,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和电线夹具813都退避到第1连接器21的移动路径的下方,以便不妨碍第1连接器21的移动。各部的退避是通过作业者如后所述操作操作机构814而进行的。
图30是示出第1连接器移动完成后,粘贴片保持部、电线夹具、和第1连接器的载放部的图。另外,在该图30中也与图29同样,对基座板81示出可见框架、各种机构的状态。图30(a)示出这样的状态的基座板81的俯视图,图30(b)示出基座板81的侧视图。
如上所述,第1连接器21的移动在进行时在4个第1连接器21的各自的拉出位置暂且停止,到达最远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的附近时完成。此时,在各停止时,在各拉出位置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载放第1连接器21。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和电线夹具813如图29所示,退避到第1连接器21的移动路径的下方,直到第1连接器21被载放到最远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而且,第1连接器21的移动和载放完成时,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粘贴片保持部812、和电线夹具813通过对操作机构814的操作,如图30所示的那样上升。
图31是示出图29和图30所示的载放部、粘贴片保持部和电线夹具由于对操作机构的操作而上升的形态的图。图31(a)示出粘贴片保持部812的上升,图31(b)示出电线夹具813的上升。另外,图31(c)示出最远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的上升以及相邻的电线夹具813的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贴片保持部812被设置为能在上下方向D3,在下降到第1连接器21的移动路径的下方而不妨碍第1连接器21的移动的片材下降位置P111、与从片材下降位置P111上升的片材上升位置P112之间移动。粘贴片保持部812在片材下降位置P111与片材上升位置P112之间的移动是通过使与该粘贴片保持部812对应的操作机构814的操作柄814a上下移动而进行的。各位置的粘贴片保持部812的固定是通过操作闩锁操作部814b而进行的。例如,粘贴片保持部812从片材下降位置P111向片材上升位置P112的移动是通过解除利用闩锁操作部814b进行的固定,如图31(a)所示,将操作柄814a向上方D35运动并使粘贴片保持部812向上方D36上升,从而进行的。利用对上升后的闩锁操作部814b的操作,将粘贴片保持部812固定在片材上升位置P112。粘贴片保持部812从片材上升位置P112向片材下降位置P111的移动是通过对操作机构814的反向操作而进行的。
同样,电线夹具813被设置为能在电线下降位置P121与电线上升位置P122之间移动。通过解除利用闩锁操作部814b进行的固定,如图31(b)所示,使操作柄814a向上方D37运动,从而电线夹具813向上方D38上升到电线上升位置P122。电线夹具813从电线上升位置P122向电线下降位置P121的移动是通过对操作机构814的反向操作而进行的。
另外,连接器载放部811a被设置为能在连接器下降位置P131与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之间移动。通过解除利用闩锁操作部814b进行的固定,如图31(c)所示,使操作柄814a向上方D39运动,从而连接器载放部811a向上方D40上升到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连接器载放部811a从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向连接器下降位置P131的移动是利用对操作机构814的反向操作而进行的。对于其他连接器载放部811b、811c也同样操作。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最远的连接器载放部811a和最近的连接器载放部811c被构成为与各个相邻的电线夹具813一起移动。中间位置的连接器载放部811b被构成为单独移动。
此处,在所述压接装置82中,在进行电线23的压接时,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和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将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22在上下方向D3保持在比所述片材下降位置P111高的连接器保持位置。而且,粘贴片保持部812的片材上升位置P112是与所述连接器保持位置相应的高度,具体而言是从片材下降位置P111上升到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另外,所述电线下降位置P121是在上下方向D3与片材下降位置P111相应的高度,具体而言是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而且,电线上升位置P122是与片材上升位置P112相应的高度,具体而言是从电线下降位置P121上升到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同样,所述连接器下降位置P131是在上下方向D3与片材下降位置P111相应的高度,具体而言是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而且,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是与片材上升位置P112相应的高度,具体而言是从连接器下降位置P131上升到大致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18~图31说明使用以上说明的线束制造装置8,制造图17所示的线束2的线束制造方法,可能与之前的说明有若干重复。
在该线束制造方法中,首先,在压接装置82的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搭载4个第1连接器21,在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搭载2个第2连接器22(连接器保持工序)。另外,在此时刻,在4个部位的粘贴片保持部812分别载放并保持粘贴片24。此外,此时,通过对操作机构814的操作处于如下状态:粘贴片保持部812下降到片材下降位置P111,电线夹具813下降到电线下降位置P121,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也下降到连接器下降位置P131。
接下来,利用压接装置82的第1压接冲头821c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多条电线23在1次中压接到4个第1连接器21(第1压接工序)。此时,利用间距变更机构822将多条电线23的电线间距设定为第1连接器21所对应的宽度的第1间距。然后,在该压接后,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进行连接器移动(连接器移动工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连接器移动时并行地,利用间距变更机构822将电线间距从与第1连接器21对应的第1间距变更为与第2连接器22对应的第2间距(间距变更工序)。
在连接器移动后,首先进行第1连接器21向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的载放。之后,通过对操作机构814的操作,将粘贴片保持部812提高到片材上升位置P112,将电线夹具813提高到电线上升位置P122,将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也提高到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
接下来进行排列工序,使用电线夹具813,将多条电线23并列为扁平缆线状,并且在第1分岔位置P21和第2分岔位置P22分岔并排列。
然后,所述排列工序之后,将在粘贴片24的粘贴面24a的正上方并列为扁平缆线状而直行的电线23例如利用辊的按压等,粘贴到粘贴面24a。
之后,利用压接装置82的第2压接冲头821d,将多条电线23在1次中压接到在正交方向D2并列配置于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的2个第2连接器22(第2压接工序),同时切断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侧的余长部(电线切断工序)。利用向该第2连接器22的压接和余长部的切断来结束1个图17所示的线束2的制造,线束制造装置8准备下面的制造。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8、以及使用了该线束制造装置8的线束制造方法,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当然能够抑制线束的制造所花费的工时。另外,根据使用第2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8、以及该线束制造装置8的线束制造方法,利用第1保持部分822a-1、第2保持部分822b-2的移动,不论第1连接器21和第2连接器22的个数、尺寸的不同如何,能够抑制电线间距的变更所花费的工时并在两个连接器间可靠地配置电线23。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在粘贴片24的粘贴面24a粘贴电线23,从而将电线23捆扎来构成线束2。由此,不仅不需要为了将连接器压接后的电线23捆扎而移动到线路板等其他装置,而且也不需要利用捆扎带来捆扎、覆盖波纹管等这种费事的作业,能够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2。另外,在第1连接器21移动中,粘贴片24在第1连接器21的移动路径的下方被保持在不妨碍第1连接器21的移动的位置。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合理地进行利用粘贴片24来抑制工时的线束2的制造。
此外,在所述第1实施方式中,也不论第1连接器11和第2连接器12的个数、尺寸的不同如何,能够利用电线把持块535b的移动来抑制电线间距的变更所花费的工时并在两个连接器间可靠地配置电线13。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利用粘贴片14进一步抑制工时来制造线束2。另外,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粘贴片14在第1连接器11的移动路径的下方被粘贴片保持部522保持,该粘贴片保持部522固定地设置在不妨碍第1连接器11的移动的位置。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如上所述合理地进行利用粘贴片14抑制工时的线束1的制造。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用隔着被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保持的第2连接器22排列且互相成对的第1保持部分822a-1和第2保持部分822b-2来保持电线23,因此,能够稳定地保持电线23并进行电线间距的变更。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方侧的第1保持部分822a-1相对于被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保持的第1连接器21,配置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前方。由此,在利用连接器移动装置83进行的移动之前,将压接电线23的第1连接器21尽可能接近电线供给装置51来配置,能够提高电线23相对于第1连接器21的对位的精度来进行压接。而且,在第1连接器21移动时,第1保持部分822a-1在上下方向D3退避到不妨碍第1连接器21移动的位置。而且,被构成为在第1连接器21移动后移动到电线保持位置而有助于电线间距的变更。因此,如上所述,能够提高电线23相对于第1连接器21的对位的精度,并合理地进行第1连接器21的移动和之后的电线间距的变更。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第1保持部分822a-1具有:能在正交方向D2和上下方向D3移动的台部822a-1a;以及从该台部822a-1a向上下方向D3突出,并且相互间隔开供1条电线23通过的间隔且在正交方向D2排列的多根销822a-1b。通过使第1保持部分822a-1为这样的构成,在第1保持部分822a-1在上下方向D3移动到电线保持位置时,在销822a-1b的相互间引导各1条电线23并合理地保持。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侧的第2保持部分822b-2相对于被第2连接器搭载部821b保持的第2连接器22、和被第1连接器搭载部821a保持的第1连接器21这两者,配置在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由此,能够将从电线供给装置51拉出的电线23在与第1连接器21、第2连接器22相比的连接器移动方向D1的后方侧,以第1间距、第2间距排列并稳定地向第1连接器21、第2连接器22引导。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使粘贴片保持部812移动至片材上升位置P112,从而能够将粘贴片24的上下方向D3的位置设定为与第1连接器21、第2连接器22的连接器保持位置相应的位置。由此,能够将拉出的电线23以与压接了其端部的第1连接器21、第2连接器22的连接器保持位置相应的高度,稳定地粘贴到粘贴片24。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使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移动至连接器上升位置P132,从而能够将拉出位置的第1连接器21的上下方向D3的位置设定为与所述片材上升位置P112相应的位置。由此,通过使拉出的电线23的高度对齐至到达拉出位置的第1连接器21,从而能够将拉出的电线23更加稳定地粘贴到粘贴片24。
另外,根据第2实施方式,通过使电线夹具813移动至电线上升位置P122,从而能够将电线23的上下方向D3的把持位置设定为与所述片材上升位置P112相应的位置。由此,通过将使高度对齐至到达拉出位置的第1连接器21的电线23,在粘贴片保持部812、连接器载放部811a、811b、811c的相邻的位置把持,从而能够更加稳定地粘贴到粘贴片24。
另外,例举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的构成。
例如,在所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所述的线束的一个例子,例举了4个第1连接器11、21和2个第2连接器12、22压接在多条电线13、23上并分岔的形态的线束1、2。然而,本发明中所说的线束不限于此,只要具有多条电线,则两端的连接器的个数、有无分岔、分岔的数量等是任意的。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线束制造装置5、8是制造上述形态的线束1、2的装置,但也可以用于在两端一个一个地压接有连接器的无分岔的1条形态的线束的制造、在两端各压接有2个连接器的无分岔的1条形态的线束的制造。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线束制造装置5、8,例如,能够同时制造4条如上所述的1条形态的线束,也可以同时制造2条在两端压接有各2个连接器的1条形态的线束。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线束的长度是与各第1连接器11、21的拉出位置相应的长度。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中所说的线束制造装置的一个例子,例举了使用电线夹具523、813来排列电线13、23的形态的线束制造装置5、8。然而,本发明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是如下形态的线束制造装置等:进行连接器移动,使得压接于多个第1连接器11、21的多条电线13、23通过宽的粘贴片的粘贴面的正上方,在连接器移动后不用特别进行排列等而用辊等粘贴到粘贴面。
另外,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关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和第2压接单元的各一个例子,都例举了在用移动机构537使第1压接冲头532、第2压接冲头534滑行移动的同时分为2次进行电线13的压接的形态,在第2实施方式中,关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和第2压接单元的各一个例子,都例举了用第1压接冲头821c、第2压接冲头821d在1次中一并进行电线23的压接的形态。然而,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和第2压接单元都不限于此。本发明中所说的第1压接单元和第2压接单元都可以是如下形态:只要是比第2连接器的个数少的次数,则可以分为3次以上的次数来进行。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示出本发明的代表性形态,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即,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以往已知的知识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只要根据该变形也具备本发明的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的构成,当然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制造装置,制造线束,所述线束具有:
多条电线;
多个第1连接器,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
1个或者多个第2连接器,所述1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集中为1条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所述多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
所述线束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电线供给单元,所述电线供给单元将所述多条电线能拉出地保持;
连接器保持单元,所述连接器保持单元将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并列地保持在与预定的连接器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且保持所述第2连接器;
第1压接单元,所述第1压接单元在被所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上分别压接所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一端;
连接器移动单元,所述连接器移动单元一边将所述多条电线拉出,一边使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分别在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从被所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位置移动到各第1连接器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
第2压接单元,所述第2压接单元在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移动到各自的拉出位置后,在被所述连接器保持单元保持的所述第2连接器压接所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另一端;以及
电线切断单元,所述电线切断单元将所述多个电线的与被压接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部位相比靠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的后方的部位切断,
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不同于其他至少1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保持单元将所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保持在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后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压接单元以比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个数少的次数,进行所述多条电线的压接。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移动单元被构成为:一并开始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移动,在各第1连接器的拉出位置停止该第1连接器的移动。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所述多条电线的拉出路径相应的部位,具有保持粘贴片的粘贴片保持单元,所述多条电线的所述拉出路径是与所述连接器移动单元进行的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的移动相伴随的,所述粘贴片具有将所述多个电线的全部或者一部分粘贴的粘贴面。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抬起单元,所述抬起单元以将预定条数的电线各自的通过预定弯曲部位的电线部分从下方抬起的方式突出地设置,其中,该预定条数的电线是被压接在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至少1个第1连接器上并被拉出,
所述抬起单元将越是配置在弯曲的外侧的电线部分抬起得越高,延长该电线部分所属的电线的电线长度。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间距变更单元,所述间距变更单元将从所述电线供给单元拉出的所述多条电线的所述正交方向的电线间距,在所述第1连接器所对应的第1间距与所述第2连接器所对应的第2间距之间变更。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压接单元具有:压接所述电线的压接机构;以及使该压接机构在所述正交方向滑行移动的移动机构。
9.一种线束制造方法,制造线束,所述线束具有:
多条电线;
多个第1连接器,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
1个或者多个第2连接器,所述1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集中为1条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所述多个第2连接器设置在将所述多条电线各自的另一端部以各预定条数集中而成的电线束的末端,
所述线束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连接器保持工序,将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并列地保持在与预定的连接器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并且保持所述第2连接器;
第1压接工序,在所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上分别压接所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一端;
移动工序,一边将所述多条电线拉出,一边使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分别在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从所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位置移动到各第1连接器的被预先决定的拉出位置;
第2压接工序,在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移动到各自的拉出位置后,在所述连接器保持工序中保持的所述第2连接器压接所述多条电线中的对应的电线的另一端压接;以及
电线切断工序,将所述多个电线的与被压接在所述第2连接器的部位相比靠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的后方的部位切断,
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不同于其他至少1个第1连接器的被决定的拉出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束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保持工序是将所述第2连接器相对于所述多个第1连接器保持在所述连接器移动方向后方的工序。
CN201580046768.5A 2014-09-30 2015-09-29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6052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99692 2014-09-30
JP2014-199692 2014-09-30
JP2015-127434 2015-06-25
JP2015127434A JP6176744B2 (ja) 2014-09-30 2015-06-25 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PCT/JP2015/077434 WO2016052465A1 (ja) 2014-09-30 2015-09-29 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605274A true CN106605274A (zh) 2017-04-26
CN106605274B CN106605274B (zh) 2018-06-15

Family

ID=55867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6768.5A Active CN106605274B (zh) 2014-09-30 2015-09-29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3) JP2016072223A (zh)
CN (1) CN10660527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744A (zh) * 2017-12-22 2018-05-04 天津立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绞式光缆成缆节距稳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195B (zh) * 2021-10-27 2022-09-23 安徽省亿嘉弘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感器线束生产的导正定位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585A (ja) * 1983-08-26 1985-03-18 山形スリーエ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取付装置
JPH10106371A (ja) * 1996-09-27 1998-04-24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
JPH10208841A (ja) * 1997-01-21 1998-08-07 Amp Japan Ltd ハーネス製造装置
CN101861630A (zh) * 2007-12-21 2010-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切断和压接安装装置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3415898A (zh) * 2011-03-08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167626A (en) * 1980-06-09 1984-05-22 Daniel B. Grubb Apparatus for, and a method of, serially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harness assembli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585A (ja) * 1983-08-26 1985-03-18 山形スリーエ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取付装置
JPH10106371A (ja) * 1996-09-27 1998-04-24 Harness Sogo Gijutsu Kenkyusho:Kk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
JPH10208841A (ja) * 1997-01-21 1998-08-07 Amp Japan Ltd ハーネス製造装置
CN101861630A (zh) * 2007-12-21 2010-10-13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切断和压接安装装置及线束的制造方法
CN103415898A (zh) * 2011-03-08 2013-11-27 日本自动机械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91744A (zh) * 2017-12-22 2018-05-04 天津立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绞式光缆成缆节距稳定装置
CN107991744B (zh) * 2017-12-22 2023-12-26 天津立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层绞式光缆成缆节距稳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72225A (ja) 2016-05-09
JP6176744B2 (ja) 2017-08-09
JP2016072224A (ja) 2016-05-09
CN106605274B (zh) 2018-06-15
JP2016072223A (ja) 201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9976B (zh) 用于为捆扎机输送捆的设备
US9721702B1 (en) Integrated wire harness batch production with double buffer assembly systems
WO2009112520A1 (de) Werkzeug, anla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abelbaums
CN103754806B (zh) 直列式旋盖机
CN107005134A (zh) 线圈成形装置和旋转电机的线圈
CN104319595A (zh) 一种四线三头全自动端子压着机
JP5194772B2 (ja) 切圧セット装置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RU2483405C2 (ru) Машин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жгутов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кабельных жгутов
EP1518474B1 (en) Slide fasten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CN104589019A (zh) 用以在保温管内穿入芯管的穿管机
CN106605274A (zh) 线束制造装置和线束制造方法
CN110104246A (zh) 轨距挡板自动扎捆机、轨距挡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US201601558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Contact Wires on Solar Cell Wafers
EP0703646B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drahten von Anschlussstellen von Komponenten elektrischer Geräte
CN102837959A (zh) 一种条烟分流补烟装置
CN107161415A (zh) 阀芯自动插板装置
JP2009152105A (ja) 電線セット揃え装置及びサブアッシーの製造方法
CN105788852A (zh) 一种电感线圈十轴自动绕线机
CN108233148A (zh) 多种端子供给装置、方法及复式压接装置
CN105208892B (zh) 拉头安装装置
US20160301178A1 (en) Wire discharge device
EP0817329A1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wire harnesses
CN106169338A (zh) 绞合线制造装置及绞合线制造方法
CN107785766B (zh) 一种全自动插针机
JPH0765652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ワイヤーハーネス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