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573464B -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 Google Patents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573464B
CN106573464B CN201580045142.2A CN201580045142A CN106573464B CN 106573464 B CN106573464 B CN 106573464B CN 201580045142 A CN201580045142 A CN 201580045142A CN 106573464 B CN106573464 B CN 1065734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ing
printing machine
plate
machin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4514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573464A (zh
Inventor
山本修
杉本和也
波多野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5734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4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5734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5734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5/00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 B41F5/24Rotary letterpress machines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50/88Printing; Emboss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F17/24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inting on flat surfaces of polyhedral articles
    • B41F17/26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printing on flat surfaces of polyhedral articles by rolling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08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with means for stamping or cutt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9/00Apparatus or machines for carrying out printing operations combined with other operations
    • B41F19/08Simultaneous moulding and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4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 B41F23/0443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4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 B41F23/045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by radiation
    • B41F23/0453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by radiation by ultraviolet dr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3/00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 B41F23/04Devices for treating the surfaces of sheets, webs, or other articles in connection with printing by heat drying, by cooling, by applying powders
    • B41F23/044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 B41F23/0463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by convection
    • B41F23/0466Drying sheets, e.g. between two printing stations by convection by using heat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1Ink mist preve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27Ink rail devices for inking ink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06Troughs or like reservoirs with immersed or partly immersed, rollers or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2Ducts, containers, supply or metering devices
    • B41F31/13Means for driving fountain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20Ink-removing or collec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28Spray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3/00Indicating, counting, warning,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B41F33/0036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 B41F33/0045Devices for scanning or checking the printed matter for quality control for automatically regulating the ink sup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5/00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5/02Clean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forme cylin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00Platen presses, i.e. presses in which printing is effected by at least one essentially-flat pressure-applying member co-operating with a flat type-bed
    • B41F1/26Details
    • B41F1/40Inking units
    • B41F1/46Inking units using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31/00Ink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41F31/005Ink viscosity control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5/00Cleaning
    • B41P2235/10Clea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r devices
    • B41P2235/14Clea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r devices using ultrasonic energ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35/00Cleaning
    • B41P2235/10Clea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r devices
    • B41P2235/26Spray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Printing Methods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版印刷机,其即使在提高印版的线数的情况下也确保印刷质量。该柔版印刷机具备:印版(31),在油墨转印部位(P2)向被印刷物(S)转印油墨;网纹辊(20),在油墨供给部位(P1)向印版(31)供给油墨;印版滚筒(30),卷绕有印版(31)而进行旋转;及油墨溶剂供给部(50),在相较于油墨转印部位(P2)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油墨供给部位(P1)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向印版(31)的表面(31a)供给油墨溶剂。

Description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版印刷机及具备该柔版印刷机的制盒机。
背景技术
使用印版进行印刷的印刷机的技术不仅适用于印刷物的印刷,而且适用于各种领域。这种印刷机中,气温、湿度等印刷气氛影响印刷质量,因此提出有调整印刷气氛,以使能够得到规定的印刷质量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使用凸版(印版)的柔版印刷来形成基板上的发光层的技术。该技术中,将使高分子有机发光体溶解于溶剂中并使其分散而成的发光层用油墨印刷在基板上而形成发光层。然而,由于溶剂气体的气氛而导致油墨膜厚不均。因此,提出有向通过印版套覆盖印版的周围而成的封闭空间供给油墨溶剂气体,从而调整溶剂气体的气氛的方案。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即在使用平版的胶版印刷中,通过水性油墨进行印刷时,含水率影响油墨转印性和图像形成性,因此对印版滚筒和橡皮布滚筒的周围的上墨至转印为止的部分通过印版套进行覆盖来调整其内部的湿度。
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技术,即在使用凹版的凹版印刷中,对上墨至转印为止的版面部分通过印版套进行密封,由此保持恒定的版面上的油墨溶剂浓度并得到规定的印刷浓度。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31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74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2928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使用凸版印版的柔版印刷中进行高清印刷的情况下,需要提高印版的线数。并且,为了防止高清印刷图案变形,需要也提高向印版的表面供给油墨的网纹辊的线数来抑制供给至印版的油墨膜厚。
关于印版表面的油墨膜厚,理所当然,相较于向被印刷物转印油墨前,转印后变薄与所转印的油墨量相应的量。高清印刷时,由于转印前的油墨膜厚本身变薄,因此转印后的印版表面的油墨膜厚变得极薄。柔版印刷中,一般使用水性的苯胺印刷油墨,因此在转印后再从网纹辊供给新的油墨为止的期间,有可能水分从印版表面的水性油墨蒸发而导致印版表面干燥。
若印版表面干燥,则即使从网纹辊供给新的油墨,也无法得到充分的油墨膜厚,由于转印性的降低、油墨沉积的不均等而有可能无法确保印刷质量,并且,在印版表面产生油墨的杂质并开始生长,由此,还有可能无法确保印刷质量。另外,在苯胺印刷油墨为油性的情况下,只要油墨溶剂蒸发,则也产生同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3中所示出的技术为调整转印油墨之前的版表面的气氛的技术,并且,未着眼于印版中的油墨转印后的区域中的上述课题,未能解决上述课题。
本发明的柔版印刷机及具备该柔版印刷机的制盒机为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一目的为即使在提高印版的线数的情况下也确保印刷质量。
另外,并不限于该目的,其发挥用于实施后述发明的方式中所示出的各结构而导出的作用效果,且通过以往技术无法得到的作用效果,这也能够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而进行定义。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柔版印刷机具备:印版,在油墨转印部位向被印刷物转印油墨;网纹辊,在油墨供给部位向所述印版供给油墨;印版滚筒,卷绕有所述印版而进行旋转;及油墨溶剂供给部,在相较于所述油墨转印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所述油墨供给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后区域内向所述印版的表面供给油墨溶剂。
(2)优选柔版印刷机具备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部覆盖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并将由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供给的油墨溶剂引导至所述印版的表面的导向件。
(3)优选本柔版印刷机具备接收附着于所述导向件的油墨溶剂的托盘。
(4)优选分体设置有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托盘。
(5)或者,优选一体设置有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托盘。
(6)优选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具有:储存部,储存油墨溶剂;超声雾化发生装置,在所述储存部通过超声波使油墨溶剂雾化;及连通部,连通所述储存部和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
(7)优选本柔版印刷机具有将由所述超声雾化发生装置雾化的油墨溶剂传送至所述连通部的送风装置。
(8)优选所述连通部具有随着靠近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而上升并倾斜的形状。
(9)并且,优选所述连通部具有折弯的曲柄结构。
(10)优选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具有混合油墨溶剂与气体的双流体并进行喷雾的双流体喷雾装置。
(11)优选本柔版印刷机具有检测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的温度或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
(12)优选本柔版印刷机具备根据由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或湿度控制基于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的油墨溶剂的供给量的控制装置。
(13)优选本柔版印刷机使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
(14)优选所述被印刷物一边被吸引一边被输送。
(15)本发明的制盒机具备上述柔版印刷机。
(16)优选本制盒机相对于所述柔版印刷机在所述被印刷物的输送方向下游具备加热经印刷的所述被印刷物并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柔版印刷机,由于油墨溶剂供给部在相较于油墨转印部位更靠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油墨供给部位更靠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后区域内向印版的表面供给油墨溶剂,因此通过在提高印版线数的情况下尤其容易干燥的油墨转印后区域内的印版表面供给油墨溶剂,即使在提高印版的线数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印刷质量。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制盒机,由于具备上述柔版印刷机,因此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放大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为抽取以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的水分供给装置(油墨溶剂供给部)为代表的主要部分并从后面(输送方向下游)侧进行观察的后视图。
图4为示意地表示适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的制盒机中的制盒生产线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5A、图5B及图5C为抽取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有关柔版印刷机的水分供给装置(油墨溶剂供给部)的结构并从后面(输送方向下游)侧进行观察时的后视图,图5A表示进水停止时的水分供给装置,图5B表示进水时的水分供给装置,图5C表示排水时的水分供给装置。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该图6表示与图2对应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柔版印刷机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重力的作用方向设为下方,将其反方向设为上方。
〔I.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进行说明。
〔1.结构〕
柔版印刷机用于使用水性油墨或UV油墨等各种油墨印刷瓦楞纸板或包装纸等被印刷物。在本实施方式中,例举使用水性油墨对瓦楞纸板进行印刷的柔版印刷机来进行说明。具体而言,对适用于由瓦楞纸板制造(制盒)瓦楞纸板箱的制盒机的柔版印刷机进行说明。
〔1-1.制盒机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制盒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制盒机中从程序(制盒生产线)上游侧依次设有进纸部A、印刷部B、开槽压线部C、冲切部D、折叠胶粘部E及计数排出部F。在该图4中,右侧为程序的上游且左侧为程序的下游,沿箭头a的方向输送瓦楞纸板S而进行制盒。
在进纸部A中,瓦楞纸板S朝向同一方向排列并堆叠。该进纸部A中,瓦楞纸板S从堆叠的多个瓦楞纸板S(瓦楞纸板组G1)的下层侧逐张进入(进料)印刷部B。
在印刷部B中,对瓦楞纸板S进行印刷,并干燥瓦楞纸板S上的油墨。在此,对瓦楞纸板S例如用与CMYK的4种颜色分别对应的印刷单元B11、B12、B13、B14的各种颜色进行印刷,在分别设置于各印刷单元B11、B12、B13、B14的正下游的干燥单元B21、B22、B23、B24瓦楞纸板S上的油墨经加热而被干燥。关于印刷单元B11、B12、B13、B14,除了所使用的油墨的颜色不同以外,以同样的方式构成,并且,干燥单元B21、B22、B23、B24分别以同样的方式构成。
另外,印刷部B中,除了使用4种颜色的油墨以外,还可以使用单色或6种颜色等的其他颜色数量的油墨。此时,与所使用的油墨的颜色数量对应地设有各印刷单元和各干燥单元。但是,可以省略干燥单元的一部分或整个干燥单元。
开槽压线部C中,沿输送方向在瓦楞纸板S的多个部位进行开槽加工和压线加工,从而形成格线b及槽c(两者均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并且,形成粘接片d。并且,在冲切部D进行指孔或气孔等的开孔加工。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制盒机中可以使用所谓的裹包式装箱机。裹包式装箱机是指如下机械,即不具有开槽压线部C,而在冲切部D进行指孔、气孔等的开孔加工和冲压加工,并且,进行用于制作特殊形状的箱子的开槽加工和压线加工,将经印刷及开槽、压线的瓦楞纸板S导入产品的制造生产线,并将物品堆积并装载于瓦楞纸板S上,一边裹包物品一边成型箱子,从而进行包装。
在折叠胶粘部E中,瓦楞纸板S粘贴于粘接片d且折弯,从而粘接片d与侧板e重合且粘接,由此成型四角能够以筒状展开的扁平状态的瓦楞纸板箱W。
在计数排出部F中,计数而朝向同一方向排列并堆叠瓦楞纸板箱W。并且,堆叠的每一规定数量的瓦楞纸板箱W(瓦楞纸板箱组G2)被捆扎并捆包后出货。
在本实施方式中,柔版印刷机能够分别适用于印刷部B的印刷单元B11、B12、B13、B14。在此,柔版印刷机适用于各印刷单元B11、B12、B13、B14。在以下的说明中,着眼于印刷单元B11、B12、B13、B14中的一个,并对柔版印刷机进行说明。
〔1-2.柔版印刷机〕
首先,关于柔版印刷机,对用于印刷瓦楞纸板S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在此,作为柔版印刷机的油墨供给方式,对腔室方式的油墨供给方式进行说明。但是,还能够采用双辊方式或刮墨方式等的其他油墨供给方式,所述双辊方式使用浸渍于储存在墨盘的油墨而设置的墨斗辊及网纹辊,向印版滚筒的印版供给油墨;所述刮墨方式使用浸渍于储存在墨盘的油墨而设置的网纹辊及刮掉网纹辊周面的油墨的刮墨刀片,向印版滚筒的印版供给油墨。
并且,例示出在瓦楞纸板S的上方设有油墨供给单元的一般的柔版印刷机来进行说明。但是,也可采用在瓦楞纸板S的下方设有油墨供给单元的柔版印刷机。
〔1-2-1.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柔版印刷机具备墨室10、网纹辊20、油墨接收盘29、外周卷绕有印版31的印版滚筒30及支承辊39。
网纹辊20的轴心C1、印版滚筒30的轴心C2及支承辊39的轴心C3彼此平行地设置,且沿柔版印刷机的装置宽度方向(以下,简称为“宽度方向”)配置。另外,宽度方向为与瓦楞纸板S的输送方向(图1中以双箭头表示)正交的方向。
这些网纹辊20、印版滚筒30及支承辊39如单箭头所示,相邻的滚筒或辊彼此向反方向旋转,且转速与瓦楞纸板S的输送速度对应。
墨室10具有储存油墨的内部空间100,分别经由油墨供给管10a及油墨流出管10b与省略图示的墨罐连接。油墨通过省略图示的泵被加压输送而在油墨流入管10a流通而从墨罐供给至内部空间100。从内部空间100溢流的(溢出的)油墨在油墨流出管10b流通而返回至墨罐。
该墨室10中安装有刮墨刀片11和密封刮片12。这些刀片11、12的前端与网纹辊20的周面20a接触或隔着微小的间隙安装于网纹辊20的周面20a。
网纹辊20对印版滚筒30的印版31涂敷油墨。该网纹辊20的周面20a中刻设有微细的凹部(也称为“浮雕”或“槽”)。
油墨从墨室10供给至网纹辊20的周面20a,油墨容纳于周面20a的凹部,无法容纳于凹部的油墨被上述刮墨刀片11刮掉。
随着印版31的线数的提高,凹部致细地(深度较浅)形成。换言之,随着印版31成为高线数而凹部的油墨容纳量变小的情况较多。另外,“线数”为表示印刷的精度的标准,是指相对于恒定范围(规定的范围)的网点的列数。
油墨接收盘29为如下结构,即用于接收从墨室10向网纹辊20供给油墨时所滴落(滴下或流下)的油墨或由刮墨刀片11刮掉的油墨,或者用于接收清洗墨室时的油墨或清洗液。因此,油墨接收盘29设置于从墨室10向网纹辊20供给油墨的油墨供给部位的下方。另外,关于油墨接收盘29的配置部位,详细内容进行后述。
印版滚筒30也称为印刷滚筒,其外周卷绕有印版31。
该印版滚筒30设置成外周的印版31在油墨供给部位P1与网纹辊20以规定压力接触。即,在油墨供给部位P1,从网纹辊20向印版滚筒30的印版31供给油墨。
并且,以外周的印版31在油墨转印部位P2与瓦楞纸板S以规定压力(例如与所谓的接触压力对应的压力)接触的方式印版滚筒30的印刷压力得到调整。因此,在油墨转印部位P2,从印版滚筒30的印版31向瓦楞纸板S转印油墨。
印版31为包含橡胶或树脂等的可挠性凸版。该印版31与上述网纹辊20同样地,随着线数的提高而载墨量变少。即,随着线数的提高而印版31的表面(以下,称为“印版表面”)31a的油墨膜厚变薄的情况较多。
支承辊39相对于印版滚筒30夹着输送带9而设置。转印油墨时,在输送带9与印版滚筒30之间夹着瓦楞纸板S进行输送。
输送带9具有通气性。具体而言,输送带9中形成有多个通气孔9a(为了便于理解,图1中夸大表示其大小)。通气孔9a形成为用于一边将瓦楞纸板S吸引(吸入)至输送带9一边进行输送。因此,相对于输送带9在与载置有瓦楞纸板S侧的相反一侧(在此为下侧)设有进行吸引的吸引装置(省略图示)。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也可以利用使用多个输送辊来代替输送带9,并在与印版滚筒30之间夹着瓦楞纸板S进行输送的结构。此时,由于输送瓦楞纸板S时不会受到输送带9的伸展性的影响,因此有助于进行高精度的印刷。
〔1-2-2.用于供给油墨溶剂的结构〕
接着,关于柔版印刷机,对作为用于向印版表面31a供给油墨溶剂(以下,简称为“油墨溶剂”)的油墨溶剂供给部的水分供给装置50及其周边结构进行说明。该柔版印刷机中,由于使用水性油墨,因此水相当于油墨溶剂。
水分供给装置50在相较于油墨转印部位P2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油墨供给部位P1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向印版表面31a供给水分。另外,对相较于油墨供给部位P1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油墨转印部位P2更靠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前区域R2,未供给水分。
在此所谓的油墨转印后区域R1为以印版滚筒30的轴心C2为基准,相较于与油墨供给部位P1对应的相位(以下,称为“油墨供给相位”)θ1更靠以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为基准的上游侧且相较于与油墨转印部位P2对应的相位(以下,称为“油墨供给相位”)θ2更靠以印版滚筒30的旋转方向为基准的下游侧,并且,是指在印版滚筒30的外侧沿印版滚筒30周边的空间。另一方面,油墨转印前区域R2是指在印版滚筒30的外侧沿印版滚筒30周边的空间中除了油墨转印后区域R1以外的区域。
水分供给装置50的周边设有从印版滚筒30的外部覆盖油墨转印后区域R1并将通过水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水分引导至印版表面31a的导向件60、设置于导向件60的上方的油墨接收盘29及接收附着于导向件60的水滴的托盘70。另外,导向件60和托盘70被分体设置。
并且,如图2所示,作为检测用于控制针对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水分(雾)的供给量的各种参数的传感器,设有检测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量的水位传感器80和检测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温度及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81。设有根据由这些传感器80、81所检测出的各种参数来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0。
另外,例示出相对于被省略图示的侧框架等支承的主框架40,经由支承台44并通过框架41、42、43支承水分供给装置50、导向件60、托盘70的结构,但能够根据设置于周围的框架、布局的约束,采用各种支承结构。
以下,依次对水分供给装置50、其周边结构及控制装置90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1-2-2-1.水分供给装置〕
水分供给装置50具有储存水的储存部51、在储存部51通过超声波使水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及连通储存部51和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连通部53。
<储存部>
储存部51储存油墨溶剂的水。在此,例示出储存部51形成为长方体形状,但作为储存部51的形状,能够根据周围的结构、布局而采用各种形状。在此,如图3所示,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在此为三个)储存部51。
如图2所示,在储存部51设有作为送风装置的风扇54及检测被储存的水的高度(水位)的水位传感器80。
风扇54在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的上方进行送风。在此,作为风扇54,例示出轴流送风型的风扇。另外,虽然未图示,但作为送风装置,代替风扇54或除了风扇54,还可以使用鼓风机。作为鼓风机,能够使用离心送风型的鼓风机。
并且,通过水位传感器80检测出的水位信息传递至控制装置90。
并且,在储存部51设有所储存的水进行流通的两个流水口511、512和在储存部51内部水面上方的空气进行流通的三个开口部513、514、515。
两个流水口511、512中,上部的流水口(以下,称为“上部流水口”)511在储存部51内的水上升时,作为排水口发挥作用,下部的流水口(以下,称为“下部流水口”)512作为储存部51的进排水口发挥作用。
在此,如图3所示,相邻的储存部51的上部流水口511彼此连接,并且,储存部51的下部流水口512与储存水的水槽59连接。在水槽59上游连接有未图示的进水源,水槽59与下部流水口512之间安装有进排水用的泵P。并且,相对于一个储存部51,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风扇54。与风扇54的排列设置对应地沿宽度方向也排列设置有多个以下进行说明的吸气开口部515(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另外,图3为从图2中以双箭头示出的方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观察以水分供给装置50为代表的主要部分的图。
如图2所示,三个开口部513、514、515中,一个开口部(以下,称为“风扇开口部”)513中流通通过风扇54产生的风即空气。另一开口部(以下,称为“导管开口部”)514为连通部53的内部与储存部51的内部的连通口,利用来自风扇54的送风将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产生的雾送出至连通路53。而且另一个开口部(以下,称为“吸气开口部”)515用于从风扇54的背面(输送方向下游侧)吸引外部气体而设置。
<超声雾化发生装置>
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也称为喷雾器,其设置于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中。例如,作为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能够使用压电陶瓷的振子。此时,通过对压电陶瓷的振子施加高频的交流电压而产生的超声波的振动能传达至水面,能够从水面产生雾(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的水滴)。
在此,如图3所示,相对于一个储存部51,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六个)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
<连通部>
如图2所示,连通部53连通储存部51内部的水面的上方的空间和油墨转印后区域R1,且为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产生的雾所流通的导管。
该连通部53具有储存部51侧的开口部(以下,称为“储存部侧开口部”)531和印版滚筒30侧的开口部(以下,称为“印版滚筒侧开口部”)532。正面观察时,储存部侧开口部531设置成与上述储存部51的导管开口部514重叠,正面观察时,印版滚筒侧开口部532设置成与后述的开口部43a、62a重叠。
该连通部53具有随着靠近油墨转印后区域R1而上升并倾斜的形状。并且,连通部53具有折弯的曲柄结构。另外,如图3所示,相对于一个储存部51设有一个连通部53(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连通部53按照由风扇54送出的雾所流通的顺序具有第1连通部53a,第2连通部53b及第3连通部53c。第1连通部53a与第2连通部53b以交叉的方式取向并连接,同样地,第2连通部53b与第3连通部53c以交叉的方式取向并连接。通过这种方式,连通部53呈曲柄结构。
第1连通部53a具有从储存部51侧朝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而高度位置上升并倾斜的形状。第2连通部53b沿上下方向延伸。第3连通部53c与第1连通部53a同样地,设置成朝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设置的高度位置上升。
另外,连通部53中设有排水口,该排水口中可以连接有排水管。
〔1-2-2-2.水分供给装置的周边结构〕
以下,对作为水分供给装置50的周边结构的导向件60、油墨接收盘29及托盘70进行说明。在此,例举导向件60与油墨接收盘29协同作用而将雾(水分)引导至印版表面31a的结构,并依次对油墨接收盘29、导向件60及托盘70进行说明。
<油墨接收盘>
油墨接收盘29具有在上方具有开口的容器状的主体部29a及以从主体部29a朝向油墨供给部位P1延伸的方式设置的延设部29b。主体部29a中的印版滚筒30侧的面部及延设部29b(以下,将面部和延设部29b统称为“印版滚筒侧面部291”)作为从外部覆盖印版滚筒30的印版套发挥作用。即,印版滚筒侧面部291配置成在导向件60的上方即油墨转印后区域R1沿印版滚筒30的周面30a。
<导向件>
导向件60与油墨接收盘29协同作用,并作为从印版滚筒30的外部覆盖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印版套发挥作用。该导向件60配置成在与印版滚筒30之间夹着油墨转印后区域R1沿印版滚筒30的周面30a。另外,导向件60由具有防锈性的不锈钢形成。
具体而言,导向件60以沿印版滚筒30的周面30a的方式弯曲形成,且能够从上方依次大致区分为上导向部61、中间导向部62及下导向部63的部位。
中间导向部62设置成沿铅锤方向延伸。该中间导向部62中穿设有导向件开口部62a。正面观察时,该导向件开口部62a设置成与连通部53的印版滚筒侧开口部532及框架43的开口部43a重叠,且成为将来自水分供给装置50的雾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供给口。
相对于该中间导向部62,上导向部61形成为以随着朝向上方而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方式倾斜,并且,相对于该中间导向部62,下导向部63形成为以随着朝向下方而朝向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方式倾斜。
在此,在上导向部61与油墨接收盘29之间形成有空间,上导向部61的延伸平面与油墨接收盘29中的印版滚筒侧面部291的延伸平面配置成重叠或接近。通过这种配置,油墨转印后区域R1在导向件60与油墨接收盘29的印版滚筒侧面部291,从印版滚筒30的外部遍及广范围而被包围。
另外,油墨接收盘29的设置部位可根据墨室10(参考图1)及网纹辊20的设置部位而设定。由此,在采用其他油墨供给方式或其他布局等而改变油墨接收盘29的设置部位的情况下,优选将导向件60的上导向部61延伸设置到与上述油墨接收盘29的印版滚筒侧面部291对应的区域。
在此,如图3所示,沿宽度方向分割设置有多个(在此为三个)导向部60(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另外,导向部60也可以沿宽度方向一体设置。
<托盘>
如上所述,托盘70接收附着于导向件60的水滴。以下,对托盘7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另外,作为雾的成分的微小的水滴悬浮于空气中,相对于此,作为托盘70的捕集对象的水滴是指因重力而滴落的程度的大小。例如,若雾的微小的水滴附着于导向件60而凝聚,则成为较大的水滴,因重力而滴落(流下、滴下)。
如图2所示,托盘70具有接收水滴的托盘部71及安装于框架42的安装部72。在此,在纵剖面中呈将“コ”字形的打开侧朝向下方的形状,以免安装部72干扰主框架40。另外,托盘70由具有防锈性的不锈钢形成。
如图3所示,并且,沿宽度方向结合设置有分割为多个(在此为三个)的托盘部71(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在这些托盘部71的长边方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安装部72。另外,托盘70可以沿宽度方向一体设置。此时,相较于结合多个托盘部71的结构,能够防止从结合部位漏水。
如图2所示,托盘部71设置于导向件60的下方。该托盘部71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71a及相对于水平部71a在印版滚筒30侧折弯形成的弯曲部71b。
水平部71a中穿设有排出所捕集的水滴的排水口78。该排水口78中连接有排水管79。
弯曲部71b在纵剖面中呈将“く”字形的打开侧朝向输送方向下游的形状,且具有水平部71a侧的第1弯曲部711和设置于其上方的第2弯曲部712。第1弯曲部711设置成位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的下端(输送方向上游端)的下方,并以随着靠近印版滚筒30而位于上方的方式折弯,且与“く”字的下边对应。第2弯曲部712以随着远离印版滚筒30侧而位于上方的方式折弯,且与“く”字形的上边对应。该第2弯曲部712配置成沿印版滚筒30的周面30a。
第2弯曲部712的前端设置成相较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的下端,位于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侧。
〔1-2-2-3.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90实施雾供给控制及进排水控制,该雾供给控制为控制由水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雾的供给量;所述进排水控制为根据由水位传感器80传递的储存部51内的水位的信息,使泵P(参考图3)工作。
<雾供给控制>
雾供给控制中,在存在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印版表面31a的水量不足的可能性的情况下,使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及风扇54连续或断续地工作(ON-OFF),并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供给雾。该雾供给控制中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在储存部51内的水面上方产生雾,该雾通过风扇54的送风而在连通部53流通并被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
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判定是否存在印版表面31a的水量不足的可能性。例如,检测温度为规定温度以上、检测湿度为规定湿度以下时,能够视为存在印版表面31a的水量不足的可能性。
在此所谓的规定温度及规定湿度分别为油墨转印后区域R1中的印版表面31a是否干燥的判定阈值,预先被实验性或经验性地设定。另外,控制装置90中可以存储印版表面31a存在干燥的可能性的规定温度与规定湿度的组合(图表),并根据该图表使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及风扇54工作。
例如,雾供给控制中,可以与检测温度高于规定温度且检测湿度低于规定湿度的量相应地增加通过超声波发生装置52产生的雾的产生量,也可以增加由风扇54送出的送风量。可以通过这种特性,将组合检测温度及检测湿度与规定温度及规定湿度而成的图表存储于控制装置90。即,雾供给控制可以为例如使用图表,且基于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的反馈控制。
而且,进行提高印版31a的线数的装饰印刷时,可以与一般印刷时相比,将规定温度设定在低温侧,与一般印刷时相比,将规定湿度设定在高湿侧。其理由为在装饰印刷中,印版31的线数提高,并且,印版滚筒30的转速得到抑制,由此向印版31的油墨供给量减少,且油墨的蒸发时间延长,因此印版表面31a容易变得干燥。因此,随着印版31的线数提高或随着印版滚筒30的转速降低,可以将规定温度或规定湿度设定为可变的形式。
另外,在此对控制装置90均利用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控制装置90可以利用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或湿度来实施雾供给控制。
<进排水控制>
进排水控制中,调整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量。具体而言,只要由水位传感器81检测出的水位为规定水位以下,则使泵P工作并实施向储存部51内进水的进水控制。在此所谓的规定水位作为能够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稳定地产生雾的水位,预先被实验性或经验性地设定。因此,规定水位设定成高于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从水中露出的水位,且设定成低于风扇54的水位。
另外,进排水控制中,例如通过操作员的指令而从储存部51或水槽59进行排水时,也实施使泵P工作的排水控制。
〔2.作用及效果〕
由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及具备该柔版印刷机的制盒机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因此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及效果。
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印版表面31a在提高印版31的线数的情况下,尤其变得容易干燥,但由于水分供给装置50在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向印版表面31a供给雾,因此从印版表面31a蒸发的水分通过由水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雾而相互抵消,从而能够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因此,能够将印版表面31a保持良好的保湿状态,且即使在提高印版31的线数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印刷质量。例如,即使进行基于CMYK油墨的全色印刷,也可确保所希望的质量。
并且,通过将雾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印版表面31a的气氛得到湿度调整并被加湿,从而即使雾未直接供给至印版表面31a也能够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且即使在提高印版31的线数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印刷质量。
若印版表面31a干燥,则再使柔版印刷机工作时,需要从印版表面31a擦去油墨的清洁工作,导致增大操作员的负担。并且,柔版印刷机适用于制盒机,因此需要停止整个制盒生产线,导致生产率降低。并且,为了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从需要向油墨中投入抗干燥剂或管理油墨粘度来进行对应的观点考虑,也增大了操作员的负担。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由于能够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因此能够减轻操作员的负担,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由于设有从印版滚筒30的外部覆盖油墨转印后区域R1并将由水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水分引导至印版表面31a的导向件60,因此能够抑制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雾的扩散,能够高效地向印版表面31a供给雾。
由于设有接收附着于导向件60的水滴的托盘70,因此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雾附着于导向件60并凝聚而生成较大的水滴,即使该水滴滴下,也能够用托盘70接收,从而能够防止水滴附着于瓦楞纸板S。
瓦楞纸板S中,若对水滴滴下的部位通过其他的柔版印刷机(印刷单元)进行印刷,则油墨无法良好地转印,有可能导致印刷质量的降低。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设有托盘70,因此能够防止水滴附着于瓦楞纸板S,从而能够提高印刷质量。
托盘70的水平部71a中穿设有排出所捕集的水滴的排水口78,排水口78中连接有排水管79,因此能够适当地处理捕集于托盘70的水滴。
托盘70中的第2弯曲部712的前端设置成相较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的下端,位于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侧。因此,水滴沿着导向件60滴落时,能够通过托盘70可靠地接收水滴。并且,第2弯曲部712配置成沿印版滚筒30的周面30a,因此第2弯曲部712作为从印版滚筒30的外侧覆盖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印版套发挥作用,并抑制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雾的扩散,从而能够高效地向印版表面31a供给雾。
而且,设置于第1弯曲部711的上方的第2弯曲部712设置成相较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的下端,位于更靠输送方向上游侧,因此能够防止从导向件60滴落的水滴飞散在印版表面31a。具体而言,第2弯曲部712阻止水滴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的下端滴落并撞击第1弯曲部711时的飞溅,从而能够抑制水滴附着于印版表面31a。
导向件60与托盘70被分体设置,因此能够分别独立地装卸,能够提高维修性。
水分供给装置50具有储存水的储存部51、在储存部51通过超声波使水雾化的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及连通储存部51和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连通部53,因此能够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将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高效地进行雾化,并能够通过连通部53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供给雾。
例如,在使用将水进行加热来产生水蒸气的装置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从该装置放射的热而促进水分从印版表面31a蒸发。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由于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产生雾,因此能够抑制从装置放射的热,有助于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
利用来自风扇54的送风将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产生的雾送出至连通路53,因此雾通过连通部53高效地传送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能够高效地抑制在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印版表面31a的干燥。
连通部53具有随着靠近油墨转印后区域R1而上升并倾斜的形状,因此即使雾附着于连通部53的内部并凝聚而生成较大的水滴,也能够使该水滴向储存部51流下。并且,连通部53具有折弯的曲柄结构,因此即使较大的水滴从储存部51流入连通部53,该水滴也附着于连通部53的折弯部位。具体而言,能够使水滴在倾斜形状的第1连通部53a及第3连通部53c中流下。并且,能够使水滴附着于与第1连通部53a交叉而连接的第2连通部53b的内壁或与第2连通部53a交叉而连接的第3连通部53c的内壁的折弯部位并使其流下或滴落。
因此,能够抑制较大的水滴流出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抑制水滴附着于印版31、瓦楞纸板S,从而有助于提高印刷质量。
连通部53中设有排水口,只要在该排水口中连接有排水管,则能够使附着于连通部53的较大的水滴迅速地向外部排出。
通过控制装置90能够适当地对印版表面31a进行加湿,并能够可靠地确保印刷质量,该控制装置90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控制由水分供给装置50供给的雾的供给量。并且,通过控制装置90实施进排水控制,从而能够减少有关进排水的操作员的负担。
瓦楞纸板S一边被吸引一边被输送,因此例如在向包围印版滚筒30整体的封闭空间供给雾的技术中,雾容易被吸出。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导向件60从印版滚筒30的外部覆盖油墨转印后区域R1而不进行封闭(密封),并未设有覆盖油墨转印前区域R2的结构。因此,能够稳定地输送瓦楞纸板S,并且,能够使雾留在油墨转印后区域R1,从而能够将水分高效地供给至印版表面31a。
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使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因此能够适用于广泛使用水性油墨的一般的柔版印刷机。此时,只要追加装配以水分供给装置50为代表的印版套60、托盘70等的各结构,则能够得到上述效果。同样地,只要对一般的制盒机中的印刷单元适用本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则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在适用柔版印刷机的印刷单元B11、B12、B13、B14的正下游分别设有干燥单元B21、B22、B23、B24,因此有可能由于从干燥单元B21、B22、B23、B24放射的热而促进水分从印版表面31a蒸发。如此,即使为印版表面31a的水分容易蒸发的状况,也能够通过水分供给装置50等而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并能够确保印刷质量。
另外,若干燥单元被省略,则一直以来从干燥单元放射的热也不会产生,能够可靠地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
〔I′.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接着,参考图5,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本变形例中,水分供给装置150所涉及的结构与上水分供给装置50所涉及结构不同。具体而言,与上述储存部51对应的储存部151的结构和与上述水槽59对应的水槽159的结构不同,并不使用上述水位传感器80、进排水控制所涉及的控制装置90。除了在此进行说明的点以外,与上述结构相同,对于这些,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各部的说明。
〔1.结构〕
首先,依次对储存部151、水槽159的各结构进行说明。
<储存部>
如图5A所示,储存部151中,在下部设有流水口(以下,称为“下部流水口”)112。在此,沿各储存部15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分别设有下部流水口112。另外,储存部151中,在下部流水口112的上部并未设有流水口。
储存部151与上述储存部51同样地,储存油墨溶剂的水(标注斜线来示出),且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在此为三个),在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储存部151的下部流水口112彼此经由储存部间进水管113连接。并且,各储存部151中与储存部51同样地,设有风扇54(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或未图示的鼓风机及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仅在一个部位标注符号)。
配置于宽度方向一端侧(图5A~图5C中为左侧)的储存部151中,宽度方向一端侧的下部进水口112经由水槽进水管114与水槽159连接。水槽进水管114及储存部间进水管113未安装有阀而连通,因此储存部151的水位与水槽159的水位联动而成为相同水位。
并且,配置于宽度方向另一端侧(图5A~图5C中为右侧)的储存部151中,在宽度方向另一端侧的下部进水口112连接有排水管115。该排水管115中安装有排水阀116。
<水槽>
水槽159用于储存向储存部151供给的水。
水槽159中,在上部连接有进水管160,在下部的流水口(以下,称为“下部流水口”)161中连接有上述水槽进水管114。并且,水槽159中设有浮子(浮标)170。另外,进水管160的上游连接有未图示的进水源。
浮子170具有在储存于水槽159的水中悬浮的浮子主体部171、与浮子主体部171和水槽159的立壁部159a连结的刚体浮子轴172。
浮子主体部171悬浮于储存于水槽159的水中,因此与其水位相应地上下位移。该浮子主体部171的浮力设定成大于来自进水管160的进水压。
浮子轴172中,基端部172a摆动自如地结合于水槽159的立壁部159a,且前端部172b与浮子主体部171结合。因此,若浮子主体部171与水槽159的水位相应地上下移动,则以浮子轴172的基端部172a为支点,浮子主体部171及浮子轴172进行摆动。
在浮子轴172中,基端部172a与前端部172b之间的中间部172c设有止水栓179。
止水栓179停止来自进水管160的进水。即,止水栓179通过封闭进水管160中的下游端的进水口160a,停止来自进水管160的进水。具体而言,止水栓179如图5A所示,若水槽159的水位上升则封闭进水口160a,图5B所示,若水槽159的水位降低则打开进水口160a。
由此,止水栓179设置成与进水管160的进水口160a的位置对应。
在此,水槽159的水位为规定水位时,在进水口160a被封闭的位置设有止水栓179。在此所谓的规定水位能够利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进水控制中所使用的规定水位相同的水位。
〔2.作用及效果〕
以下,对水分供给装置150的进排水进行说明。
首先,参考图5A及图5B,对水分供给装置150的工作时的进水进行说明。另外,水分供给装置150工作时,从未图示的进水源进水至进水管160,排水阀116处于关闭状态。
水分供给装置150工作时,通过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或风扇54,由储存部151内的水产生的雾被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参考图1、图2)。因此,如图5B所示,储存部151的水位降低,与其联动而水槽159的水位也降低。
若水槽159的水位降低,则浮子170的浮子主体部171也向下方移动,且浮子轴172向下方摆动。此时,设置于浮子轴172的中间部172c的止水栓179也向下方移动,从而封闭的进水管160的进水口160a被打开,经由进水管160进水至水槽159。
若因进水,水槽159的水位上升而例如成为规定水位,则如图5A所示,水槽159的水位上升,与其联动而储存部151的水位也上升。
若水槽159的水位上升,则浮子170的浮子主体部171也向上方移动,且浮子轴172向上方摆动。此时,设置于浮子轴172的中间部172c的止水栓179也向上方移动,从而被打开的进水管160的进水口160a被封闭,停止向水槽159的进水。
如此,通过与水槽159的水位联动而上下摆动的浮子170而向水槽159进水及停止向水槽159进水。
接着,参考图5C,对水分供给装置150停止时的排水进行说明。该排水在停止来自连接于进水管160的进水源的进水之后实施,例如在进行水分供给装置150的维修(维护)时等实施。
水分供给装置150停止时,排水阀116例如通过操作员被打开。由此,储存部151及水槽159的各内部的水从排水管115排出。因此,储存部151的水位降低,与其联动而水槽159的水位也降低。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从储存部151及水槽159排水。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是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因此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及效果。
本变形例中,通过与水槽159的水位(与储存部151的水位相同)联动而上下摆动的浮子170而向水槽159进水及停止向水槽159进水,因此能够省略上述进排水控制中所利用的水位传感器81、进排水控制所涉及的控制装置90,并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成本上升并且确保印刷质量。
〔II.第2实施方式〕
〔1.结构〕
接着,参考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中,在与第1实施方式的水分供给装置50对应的部位作为油墨溶剂供给部设有双流体喷雾装置100的点和托盘110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除了在此进行说明的点以外,与第1实施方式结构相同,对于这些,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各部的说明。另外,图6中为了便于理解,示意地放大表示出双流体喷雾装置100。
<双流体喷雾装置>
双流体喷雾装置100混合空气及水的双流体并从喷射口109进行喷雾。该喷射口109贯穿导向件60并突设于油墨转印后区域R1。因此,来自喷射口109的喷雾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
双流体喷雾装置100中连接有供给空气的进气管101和供给水的进水管102。进气管101及进水管102中分别安装有开闭阀103、104。另外,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双流体喷雾装置100。
在双流体喷雾装置100的内部,形成有空间(以下,称为“内部空间”)105(用虚线表示)。只要开闭阀103、104被打开,则在内部空间105通过所谓的汽化器或喷雾器而被雾化的方式来自进水管102的水被由进气管101供给的空气吸取而被雾化。通过这种方式,雾混合于空气而成的混合气体从喷射口102被进行喷雾。
开闭阀103、104分别经由控制线连接于控制装置90′。该控制装置90′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或湿度,分别对开闭阀103、104进行开闭控制。
具体而言,在存在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的印版表面31a的水量不足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控制装置90′打开开闭阀103、104来实施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内供给雾的雾供给控制。
是否存在印版表面31a的水量不足的可能性的判定,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温度及湿度来进行。
另外,开闭阀103、104可以采用能够调整开度的开闭阀。此时,在雾供给控制中,能够与检测温度高于规定温度且检测湿度低于规定湿度的量相应地,调整开闭阀103、104的开度来增加喷雾量。
<托盘>
托盘110与导向件60一体设置。该托盘110具有随着从导向件60中的下导向部63靠近印版滚筒30而位于上升的位置的形状。
另外,托盘110与导向件60的连接部位为托盘110及导向件60中铅锤高度最低的部位,在该部位穿设有排出捕集于托盘110的水滴的排水口118,该排水口118中连接有排水管119。
〔2.作用及效果〕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柔版印刷机是如上所述那样构成的,因此能够得到如下作用及效果。
设有混合空气及水的双流体并从喷射口109向油墨转印后区域R1进行喷雾的双流体喷雾装置100,因此通过向印版表面31a供给水分,即使在提高印版31的线数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印刷质量。
并且,沿宽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双流体喷雾装置100,因此能够均匀地向印版表面31a供给水分。能够可靠地确保印刷质量。
导向件60与托盘110一体设置,因此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和材料成本。
〔III.其他〕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根据需要能够进行取舍选择,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
还具备沿宽度方向使双流体喷雾装置100往复移动的移动机构,也可以设为使双流体喷雾装置100移动的结构。此时,即使减少双流体喷雾装置100的设置个数,也能够向印版表面31a均匀地供给水分。
并且,可以组合水分供给装置50和双流体喷雾装置100来进行使用。例如,水分供给装置50与双流体喷雾装置100沿宽度方向或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如此,通过并用水分供给装置50及双流体喷雾装置100,水分供给装置50对油墨转印后区域R1整体性地加湿,双流体喷雾装置100对印版表面31a局部性地加湿,由此能够进一步高效地抑制印版表面31a的干燥。
并且,瓦楞纸板S可以不被吸引而被输送。此时,瓦楞纸板S的输送稳定性下降,但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
并且,可以省略控制装置90、90′。此时,设置显示由水位传感器80或温湿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水位或温湿度的显示器(显示部),并根据其显示操作员能够调整进排水、雾的产生量及送风量。根据该结构,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装置成本。进一步而言,可以省略温湿度传感器81。此时,能够设定为更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并且,第1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的连通部53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也可以不折弯而形成为直线状。此时,水滴容易流入油墨转印后区域R1,但能够降低连通部53的制造成本。
并且,可以从第1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省略风扇54。此时,雾的供给效率降低,但也能够从储存部51中省略风扇开口部513及吸气开口部515,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并且,第1实施方式的柔版印刷机中,代替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或除了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2以外,还可以利用对储存于储存部51的水进行加热而产生水蒸气(油墨溶剂)的装置。此时,存在由水蒸气产生装置发散的热的影响,但能够利用通用的加湿单元来产生水蒸气。
并且,可以省略托盘70、110。此时,存在水滴从导向件60滴下,但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装置成本。进一步而言,可以省略导向件60。此时,供给至油墨转印后区域R1的雾容易扩散,但能够设为简单的结构,从而能够降低装置成本。
并且,在柔版印刷机中,可以不使用水性油墨而使用UV油墨或油性油墨。使用UV油墨的情况下,将干燥单元从加热型变更为UV照射型,由此能够通过从干燥单元发散的热抑制印版表面31的水量不足的情况。并且,使用油性油墨的情况下,作为油墨溶剂使用有机溶剂。
并且,柔版印刷机并不限于适用于制盒机,可以单独使用。
而且,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被印刷物例示出了瓦楞纸板,但本柔版印刷机还能够适用于其他各种板类的印刷。
符号说明
10-墨室,11-刮墨刀片,20-网纹辊,20a-周面,29-油墨接收盘,291-印版滚筒侧面部,30-印版滚筒,30a-周面,31-印版(凸版),31a-表面(印版表面),39-支承辊,50-水分供给装置(油墨溶剂供给部),51-储存部,511-上部流水口,512-下部流水口,513-风扇开口部,514-导管开口部,52-超声雾化发生装置,53-连通部,531-储存部侧开口部,532-印版滚筒侧开口部,53a-第1连通部,53b-第2连通部,53c-第3连通部,54-风扇(送风装置),59-水槽,60-导向件,61-上导向部,62-中间导向部,63-下导向部,70-托盘,71-托盘部,71a-水平部,72a-弯曲部,711-第1弯曲部,712-第2弯曲部,72-安装部,78-排水口,79-排水管,80-水位传感器,81-温湿度传感器,90、90′-控制装置,100-双流体喷雾装置(油墨溶剂供给部),101-进气管,102-进水管,103、104-开闭阀,105-内部空间,109-喷射口,110-托盘,150-水分供给装置(油墨溶剂供给部),151-储存部,112-下部流水口,113-储存部间进水管,114-水槽进水管,115-排水管,116-排水阀,158-进水管,159-水槽,159a-立壁部,160-进水管,160a-进水口,161-下部流水口,170-浮子,171-浮子主体部,172-浮子轴,172a-基端部,172b-前端部,172c-中间部,179-止水栓,a-箭头(输送方向),b-格线,c-槽,d-粘接片,e-侧板,A-进纸部,B-印刷部,B11、B12、B13、B14-印刷单元,B21、B22、B23、B24-干燥单元,C-开槽压线部,D-冲切部,E-折叠胶粘部,F-计数排出部,G1-瓦楞纸板组,G2-瓦楞纸板箱组,P1-油墨供给部位,P2-油墨转印部位,R1-油墨转印后区域,R2-油墨转印前区域,S-瓦楞纸板,W-瓦楞纸板箱,θ1-油墨供给相位,θ2-油墨转印相位。

Claims (15)

1.一种柔版印刷机,其具备:
印版,在油墨转印部位向被印刷物转印油墨;
网纹辊,在油墨供给部位向所述印版供给油墨;
印版滚筒,卷绕有所述印版而进行旋转;
油墨溶剂供给部,在相较于所述油墨转印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所述油墨供给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后区域内向所述印版的表面供给油墨溶剂;及
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不覆盖相较于所述油墨供给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下游且相较于所述油墨转印部位更靠所述印版滚筒的旋转方向上游的油墨转印前区域,所述导向件从所述印版滚筒的外部覆盖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并将由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供给的油墨溶剂引导至所述印版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具备托盘,所述托盘接收附着于所述导向件的油墨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分体设置有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托盘。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一体设置有所述导向件和所述托盘。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具有:
储存部,储存油墨溶剂;
超声雾化发生装置,在所述储存部通过超声波使油墨溶剂雾化;及
连通部,连通所述储存部和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具有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将被所述超声雾化发生装置雾化的油墨溶剂传送至所述连通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所述连通部具有随着靠近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而上升并倾斜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所述连通部具有折弯的曲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具有混合油墨溶剂与气体的双流体并进行喷雾的双流体喷雾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具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检测所述油墨转印后区域的温度或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根据由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或湿度控制基于所述油墨溶剂供给部的油墨溶剂的供给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使用水性油墨进行印刷。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其中,
所述被印刷物一边被吸引一边被输送。
14.一种制盒机,其具备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柔版印刷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盒机,其相对于所述柔版印刷机在所述被印刷物的输送方向下游具备加热经印刷的所述被印刷物并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
CN201580045142.2A 2014-10-20 2015-09-11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Active CN1065734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13577A JP6912155B2 (ja) 2014-10-20 2014-10-20 フレキソ印刷機および製函機
JP2014-213577 2014-10-20
PCT/JP2015/075788 WO2016063650A1 (ja) 2014-10-20 2015-09-11 フレキソ印刷機および製函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573464A CN106573464A (zh) 2017-04-19
CN106573464B true CN106573464B (zh) 2019-11-26

Family

ID=55760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45142.2A Active CN106573464B (zh) 2014-10-20 2015-09-11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0195B2 (zh)
EP (1) EP3210778A4 (zh)
JP (1) JP6912155B2 (zh)
KR (1) KR101981405B1 (zh)
CN (1) CN106573464B (zh)
WO (1) WO20160636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00917B1 (fr) * 2013-01-11 2015-02-20 Bobst Lyon Procede de commande, pour commander une machine de transformation, machine de transformation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pour realiser un tel procede de commande
JPWO2018003618A1 (ja) * 2016-06-27 2019-04-11 株式会社シンク・ラボラトリー グラビア印刷装置、グラビア印刷方法及び印刷物の製造方法
CN107856355A (zh) * 2017-11-22 2018-03-30 天津市津东华明纸箱厂 一种纸箱快速印图机
MX2020010453A (es) 2018-04-05 2020-10-20 Essity Hygiene & Health Ab Dispositivo de impresion flexografica y un metodo para imprimir simultaneamente al menos dos tramas de material teniendo diferentes grosores.
IT201800005172A1 (it) * 2018-05-08 2019-11-08 Un contenitore in cartone preferibilmente del tipo ondulato e con stampa digitale ad inchiostro UV
JP7139172B2 (ja) * 2018-07-10 2022-09-20 日本ボールドウィン株式会社 ローラ乾燥抑制装置
CN112123924B (zh) * 2020-10-19 2023-08-01 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浮子表面热转印系统
WO2022106427A1 (en) * 2020-11-19 2022-05-27 Bobst Lyon Converting machine with height adjustment
CN115625975B (zh) * 2022-12-07 2023-04-07 泉州市云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纸板用干燥机
CN116571982B (zh) * 2023-05-30 2023-12-12 阔然医学检验实验室(徐州)有限公司 一种肿瘤基因检测试剂盒组装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069A (en) * 1993-12-06 1996-04-02 Albert-Frankenthal Aktiengesellschaft Inking and printing system
EP1964678A2 (en) * 2007-02-27 2008-09-0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press
US9073328B2 (en) * 2012-03-02 2015-07-07 Océ-Technologies B.V. Inkjet mark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inkjet mark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72406A (en) * 1937-10-13 1942-02-10 Shellmar Products Co Printing mechanism
US2768576A (en) * 1951-07-20 1956-10-30 Maschf Augsburg Nuernberg Ag Drying means for offset rotary printing machine
DD34030A1 (de) 1962-11-20 1964-12-05 Georg Krause Gerät zum Reinigen von Druckzylindern an Druckmaschinen
JPS5232712A (en) * 1975-09-06 1977-03-12 Kikuma Yamagata Printing ink feeder
JPS61191231U (zh) * 1985-05-22 1986-11-28
JPS63116851A (ja) * 1986-11-05 1988-05-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フレキソ印刷機
JPH01208134A (ja) * 1988-02-15 1989-08-22 Isowa Ind Co 段ボールシート製函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管理せしめた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及び段ボールシート製函装置
JPH0280445U (zh) * 1988-12-12 1990-06-21
US5154602A (en) * 1990-07-23 1992-10-13 Ward Holding Company, Inc. Multiple ink roll system for flexographic printing stations
JPH0487240U (zh) * 1990-12-11 1992-07-29
JPH05138863A (ja) * 1991-11-19 1993-06-08 Umetani Seisakusho:Kk 水溶性紫外線硬化型インキ用プリンタスロツタ及びプリンタスロツタフオルダグルア
JPH06947A (ja) * 1992-06-17 1994-01-11 Isowa Corp インキ転移機構の湿度調整装置
JP2841175B2 (ja) * 1995-06-24 1998-12-24 株式会社東京機械製作所 インキ供給装置
JPH0929929A (ja) * 1995-07-13 1997-02-04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グラビア版面乾燥防止方法及び乾燥防止装置
DE19526574C1 (de) 1995-07-20 1996-10-17 Roland Man Druckmas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aschen eines Formzylinders und einer zugeordneten Auftragwalze in einer Druckmaschine
US5758580A (en) * 1996-03-13 1998-06-02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Printing unit using various ink types
DE19648567A1 (de) * 1996-11-23 1998-05-28 Decoufle Sarl Anordnung zum Zuführen von fließfähiger Druckfarbe zu einem Druckwerk
JPH10288784A (ja) * 1997-04-16 1998-10-27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6179763B1 (en) * 1999-01-22 2001-01-30 Sun Automation Inc. Box making machines and method of retrofitting
US6055905A (en) * 1999-08-19 2000-05-02 Lemaster; Milton R. Dual air curtai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infiltration of dampening solution in a lithographic printing press
EP1103377B1 (de) * 1999-11-29 2005-02-09 Goss International Montataire S.A. Einrichtung zur Abdichtung einer Farbversorgung an Druckmaschinen
JP4735916B2 (ja) 2001-04-02 2011-07-2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グラビア印刷機
JP2004001444A (ja) 2002-03-28 2004-01-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印刷装置
US20070245916A1 (en) * 2006-04-19 2007-10-25 The Diagnostic Group Corrugated sheet fed printing process with UV curable inks
US20080192105A1 (en) * 2007-02-13 2008-08-14 Xerox Corporation Digital printing apparatus fittable in a flexographic printing system
JP2008207458A (ja) 2007-02-27 2008-09-11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173341B2 (ja) 2007-09-26 2013-04-03 三菱重工印刷紙工機械株式会社 製函機の不良品除去装置および製函機
JP5509646B2 (ja) * 2008-09-03 2014-06-0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凸版印刷装置
JP5342495B2 (ja) * 2010-04-15 2013-11-13 株式会社梅谷製作所 段ボールシート印刷機
JP2013198997A (ja) * 2012-03-23 2013-10-03 Fujifilm Corp 塗布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FI124205B (en) * 2012-04-24 2014-04-30 Tresu As Coating device,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ating unit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577388B2 (ja) * 2012-08-30 2014-08-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そ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03069A (en) * 1993-12-06 1996-04-02 Albert-Frankenthal Aktiengesellschaft Inking and printing system
EP1964678A2 (en) * 2007-02-27 2008-09-03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ing press
US9073328B2 (en) * 2012-03-02 2015-07-07 Océ-Technologies B.V. Inkjet marking module and method for conditioning inkjet marking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60195B2 (en) 2018-12-25
US20170291408A1 (en) 2017-10-12
KR20170034906A (ko) 2017-03-29
KR101981405B1 (ko) 2019-05-22
WO2016063650A1 (ja) 2016-04-28
JP2016078374A (ja) 2016-05-16
JP6912155B2 (ja) 2021-07-28
CN106573464A (zh) 2017-04-19
EP3210778A1 (en) 2017-08-30
EP3210778A4 (en) 2018-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3464B (zh) 柔版印刷机及制盒机
CN103640334B (zh) 记录装置
JP2008207485A (ja) 印刷機及び印刷方法
CN207346836U (zh) 一种印刷机用纸张输送设备
CN107972358A (zh) 印刷覆膜装置
JP2007508166A (ja)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のインキングユニットのためのインキングローラ
CN205915806U (zh) 一种印刷机配套用的油墨箱
JP2010234743A (ja) 被印刷媒体排出部用排気装置および被印刷媒体排出装置、並びに印刷機
US20070172519A1 (en) Instant Sterile Adhering Functional Patch Manufacturing Machine
JP2003053933A (ja) ウエブ材を再加湿する装置
RU2010141963A (ru)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точн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одноразовых изделий с нанесенными термопечатью цветными восками и парафинами
CN207901856U (zh) 一种烫金覆膜一体机
CN206605976U (zh) 一种裱纸机的供胶机构
KR101917531B1 (ko) 산세장치
CN211467838U (zh) 一种胶印机用湿度调节装置
CN207901842U (zh) 一种烫印裁切一体机
WO2014119400A1 (ja) 液体転写装置
JP2009143182A (ja) コーティング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CN211756448U (zh) 一种砂轮标签用背涂干燥装置
JPS6063167A (ja) 印刷機における給肉装置
CN215792570U (zh) 一种印刷设备的烘干干燥装置
CN109094193B (zh) 一种用于印刷的上光装置
CN215104276U (zh) 一种造纸湿度控制用喷雾装置
CN218890315U (zh) 一种车间降尘装置
JPH01208134A (ja) 段ボールシート製函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管理せしめた印刷方法、印刷装置及び段ボールシート製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Electron Limited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ACHINERY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Electron Limited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echatronics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8

Address after: Tokyo Electron Limited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MECHATRONICS SYSTEMS, Ltd.

Address before: Hiroshima County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RINTING & PACKAGING MACHINERY,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