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3935B - 密封部件 - Google Patents

密封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3935B
CN106463935B CN201580033883.9A CN201580033883A CN106463935B CN 106463935 B CN106463935 B CN 106463935B CN 201580033883 A CN201580033883 A CN 201580033883A CN 106463935 B CN106463935 B CN 106463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guide member
hole
rubber stopper
she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38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3935A (zh
Inventor
小森洋和
平井宏树
坂田知之
东小园诚
筒木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6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3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3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13Sealing means for cable inl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2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moisture, corrosion, chemical attack or weather
    • H01B7/282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fluid, e.g. water or humidity, into conductor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5Sealing means between cable and housing, e.g. gromme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through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e.g. into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5/00Cable fittings
    • H02G15/02Cable terminations
    • H02G15/04Cable-end sealings
    • H02G15/043Cable-end sealings with end caps, e.g. sleeve closed at one end
    • H02G15/046Cable-end sealings with end caps, e.g. sleeve closed at one end with bores or protruding portions allowing passage of cable condu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密封部件(10)设置有:橡胶塞(15),所述橡胶塞设置有电线贯穿部(21),电线贯穿部具有多个第一到第四贯穿孔(22A、22B、22C、22D),多根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13D)中的每根从所述贯穿孔中穿过;和引导部件(16),其具有多个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38D),所述引导部件在穿过该多个第一到第四贯穿孔(22A、22B、22C、22D)的多根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13D)延伸的延伸方向(A)上布置在电线贯穿部(21)之后,该多根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13D)中的每根插入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38D)中,并且与橡胶塞(15)的该多个第一到第四贯穿孔(22A、22B、22C、22D)相对准。

Description

密封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部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在JPH11-329567A(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用于集中地保护多根电线防水的橡胶塞。该橡胶塞包括多个电线通孔。电线分别地从电线通孔中穿过。电线的外周紧密地抵靠相应的通孔的内壁,以将电线紧密地装配在橡胶塞中。进而,橡胶塞的外周紧密地外壳的橡胶塞安装孔的内壁,以将橡胶塞紧密地装配在外壳中。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H11-329567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已知技术中,盖经由锁定部被装配在外壳的后端上,以被移除。盖包括供电线分别从中穿过的电线通孔。
在已知技术中,如果相对较强的作用力被施加到电线,则橡胶塞会被电线拉动并且移位。结果,橡胶塞的电线通孔相对于盖的电线通孔的位置可能偏移,并且电线可能相对于通孔的延伸方向并非平直。从而降低了电线的周边和电线通孔的内壁之间的密封性,并且可能降低电线和橡胶塞之间的密封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密封部件包括橡胶塞和后引导部件。橡胶塞包括电线贯通部。电线贯通部包括电线分别地从中穿过的通孔。后引导部件包括与电线贯通部相比在穿过通孔的电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更向后布置的引导孔,并且电线穿过引导孔。引导孔与橡胶塞的通孔相对准。
根据本发明,电线分别穿过后引导部件的引导孔并且被适当地引导到通孔。根据该构造,电线分别地被抵靠通孔的内壁紧密保持。因此,在橡胶塞和电线之间的密封性不太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以下方面可以应用于优选实施例。
后引导部件可以包括用于与橡胶塞锁定的锁部。橡胶塞可以包括与锁部接合的锁捕捉部。在锁部与锁捕捉部接合时,橡胶塞可以相对于后引导部件被保持在一定位置处,以使橡胶塞的通孔与后引导部件的引导孔相对准。
根据以上方面,引导孔被适当地保持在引导孔分别地与通孔相对准的位置处。因此,在橡胶塞和电线之间的密封性不太可能降低。
密封部件可以包括与电线贯通部相比在延伸方向上更向前布置的前引导部件。前引导部件可以包括与橡胶塞的该多个通孔相对准的引导孔。
根据以上方面,电线分别地被从与电线贯通部相比在延伸方向上更向前的一侧引导到通孔。进而,电线分别地被从与电线贯通部相比在延伸方向上更向后的一侧引导到通孔。因此,在橡胶塞和电线之间的密封性不太可能降低。
可以在通孔的内壁上形成电线侧唇部。电线侧唇部可以分别地被抵靠电线的外周紧密保持。
根据以上方面,电线侧唇部被抵靠电线的外周紧密保持。因此,在橡胶塞和电线之间的密封性不太可能降低。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会降低橡胶塞和电线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多芯缆线的密封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5中的线III-III-的横截面图。
图4是沿着图5中的线IV-IV-的横截面图。
图5是密封部件的前视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VI-VI-的横截面图。
图7是沿着图2中的线VII-VII的横截面图。
图8是示出橡胶塞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橡胶塞的前视图。
图10是示出橡胶塞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橡胶塞的平面图。
图12是示出帽的后视图。
图13是示出帽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引导部件的前视图。
图16是示出引导部件的平面图。
图17是示出引导部件的后视图。
图18是示出与多芯缆线的电线安装的引导部件的立体图,包括剥离了护套的部分。
图19是示出装配在多芯缆线的护套的端部上的橡胶塞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到19描述包括应用本发明的密封部件10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可用于安装在车辆(未示意)中的电动停车制动器的线束。在以下说明中,图2中的水平方向对应于电线13A、13B、13C和13D延伸的延伸方向A。图2中的右侧对应于沿着延伸方向A的前部,图2中的左侧对应于沿着延伸方向A的后部。
多芯缆线11
如图1到4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多芯缆线11包括电线13A、13B、13C和13D(在本实施例中,四根电线),所述电线被绝缘合成树脂制成的护套14所包裹。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包括金属芯线(未示意)。芯线的外周分别被绝缘膜(未示意)覆盖。多芯缆线11具有圆形截面。
如图6到7中所示,四根电线13A、13B、13C和13D包括具有不同外径的两种电线13A、13B、13C和13D。本实施例包括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第一电线13A和第二电线13B用以连接到电动停车制动器的马达。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用于防抱死制动系统中的传感器。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分别具有圆形截面。
第一电线13A和第二电线13B的外径大于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外径。第一电线13A和第二电线13B的外径大致彼此相等。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外径大致彼此相等。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一部分从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的端部14A伸出并且分支。
密封部件10
如图1到4中所示,密封部件10安装到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的端部14A以及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从护套14的端部14A伸出且分支的部分上。密封部件10限制诸如水和油这样的流体通过护套14的端部14A进入。密封部件10包括橡胶塞15、引导部件16(后引导部件的实例)和帽17(前引导部件的实例)。橡胶塞15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引导部件16安装到橡胶塞15的内侧。帽17被装配在橡胶塞15上。
橡胶塞15
如图3和4中所示,橡胶塞15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橡胶塞15包括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的护套装配部18。护套装配部18具有这样的罩形:其沿着与护套14的端部14A相反的方向(朝向图3中的左侧)延伸,并且朝向与护套14的端部14A相反的方向(朝向图3中的左侧)敞开。即,护套装配部18具有在延伸方向A上朝后延伸并且在延伸方向A上朝后敞开的罩形。在护套装配部18的边缘处形成有凸缘部19。凸缘部19在护套装配部18的径向方向上向外凸出。护套装配部18在自然状态下基本呈管形。
护套侧唇部20
如图3、4和8所示,向内凸出的护套侧唇部20沿着护套装配部18的周向方向成环状地形成在护套装配部18的内周上。当护套装配部18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时,护套侧唇部20抵靠护套14的外周而被紧密地保持。根据该构造,橡胶塞15被紧密地装配到护套14。
电线贯通部21
如图3、4和9中所示,橡胶塞15在与护套装配部18相反的一端处包括电线贯通部21。电线贯通部21包括通孔22A、22B、22C和22D(在本实施例中,四个通孔),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分别地从所述通孔中穿过。通孔22A、22B、22C和22D包括第一电线13A从中穿过的第一通孔22A、第二电线13B从中穿过的第二通孔22B、第三电线13C从中穿过的第三通孔22C和第四电线13D从中穿过的第四通孔22D。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在延伸方向A上延伸。
如图9所示,电线贯通部21具有带圆角的梯形截面。电线贯通部21的截面包括长边23、平行于长边23且比长边短的短边24和将长边23的端部与短边的端部连接的两个斜边25。
第一通孔22A和第二通孔22B在电线贯通部21的更靠近长边23的部分中沿着长边23延伸的方向(图9中的竖直方向)并排地形成。第三通孔22C和第四通孔22D在电线贯通部21的更靠近短边24的部分中沿着短边24延伸的方向(图9中的竖直方向)并排地形成。
第一通孔22A的内径稍大于第一电线13A的外径。如图9和10中所示,第一电线侧唇部26A沿着第一通孔22A的周向方向成环状地形成在第一通孔22A的内壁上。当第一电线13A穿过第一通孔22A时,第一电线侧唇部26A抵靠第一电线13A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为。根据该构造,橡胶塞15抵靠第一电线13A而被紧密保持。
第二通孔22B的内径稍微大于第二电线13B的外径。如图9和10中所示,第二电线侧唇部26B沿着第二通孔22B的周向方向成环状地形成在第二通孔22B的内壁上。当第二电线13B穿过第二通孔22B时,第二电线侧唇部26B抵靠第二电线13B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根据该构造,橡胶塞15抵靠第二电线13B而被紧密保持。
第三通孔22C的内径稍微大于第三电线13C的外径。如图9和10中所示,第三电线侧唇部26C沿着第三通孔22C的周向方向成环状地形成在第三通孔22C的内壁上。当第三电线13C穿过第三通孔22C时,第三电线侧唇部26C抵靠第三电线13C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根据该构造,橡胶塞15抵靠第三电线13C而被紧密保持。
第四通孔22D的内径稍微大于第四电线13D的外径。如图9和10中所示,第四电线侧唇部26D沿着第四通孔22D的周向方向成环状地形成在第四通孔22D的内壁上。当第四电线13D穿过第四通孔22D时,第四电线侧唇部26D抵靠第四电线13D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根据该构造,橡胶塞15抵靠第四电线13D而被保持。
如图3和4中所示,橡胶塞15包括保持部28,所述保持部在护套装配部18的内侧位于护套侧唇部20和电线贯通部21之间。保持部28用于保持引导部件16,所述引导部件16包括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分别从中穿过的引导孔38A、38B、38C(引导孔的实例)和38D(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孔)。
帽17
如图3和4中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帽17被装配在橡胶塞15上。帽17从护套14的端部14A(从在图3中的右侧)装配到橡胶塞15,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一部分从该端部14A暴露。即,帽17从延伸方向A的前方装配到橡胶塞15。
帽17包括从暴露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的端部朝向于护套14(朝向图3中的左侧)延伸的孔。即,帽17沿着延伸方向朝后敞开。帽17的开口边缘从沿着延伸方向A的前方与橡胶塞15的凸缘部19接触。
帽17包括大直径部30,大直径部30在靠近帽17的开口边缘的部分处(在图3中的左侧上)装配在橡胶塞15的护套装配部18上。如图12所示,大直径部30具有沿着护套装配部18的轮廓的圆形截面。大直径部30的内周抵靠形成在护套装配部18的外周上的大直径部侧唇部31(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唇部)而被紧密保持。如图10和11所示,大直径部侧唇部31从护套装配部18的外周向外突出。进而,大直径部侧唇部31沿着护套装配部18的周向方向形成。在大直径部侧唇部31抵靠帽17的大直径部30的内周而被紧密保持的情况下,帽17的大直径部30抵靠橡胶塞15的护套装配部18而被紧密保持。
如图6和12中所示,帽17的大直径部30包括位于内表面上的帽锁部3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帽锁部)。帽锁部32具有沿着帽17的中空部延伸的方向延伸的肋条形。两个帽锁部32形成在大直径部30的内表面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6和10中所示,橡胶塞15在护套装配部18和保持部28的外周中包括两个帽锁捕捉部33。帽锁部32(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帽锁部)分别接合在帽锁捕捉部33中。帽锁捕捉部33具有在护套装配部18延伸的方向上延伸的凹槽形状。帽锁捕捉部33分别形成在与大直径部30的帽锁部32相对应的位置处。
在大直径部30的帽锁部32和护套装配部18的帽锁捕捉部33被装配到一起时,限制了橡胶塞15沿着橡胶塞15的周向方向围绕帽17的旋转。
如图3和4中所示,在帽17的大直径部30被装配在橡胶塞15的护套装配部18上时,大直径部30沿着护套装配部18的径向向内挤压护套装配部18。因此,护套装配部18从外侧压靠护套14的外周。结果,护套装配部18的护套侧唇部20与护套14的外周紧密接触。
如图3和4中所示,帽17在相对于大直径部30更远离帽17的开口的位置处(在图3中的右侧上)包括小直径部34。小直径部34被装配在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上。小直径部34的外径小于大直径部30的外径。如图12中所示,小直径部34沿着电线贯通部21的轮廓具有带圆角的梯形截面。
如图3和4中所示,小直径部34的内周抵靠形成于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上的多个小直径侧唇部35(在本实施例中,三个小直径侧唇部)而被紧密保持。如图10和11中所示,小直径侧唇部35沿着电线贯通部21的周向方向形成在电线贯通部21的外周上,以使小直径侧唇部35向外凸出。在小直径部侧唇部35抵靠帽17的小直径部34的内周而被紧密保持时,帽17的小直径部34和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被紧密地装配到一起。
如图3和4中所示,在帽17的小直径部34被装配在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上时,小直径部34沿着电线贯通部21的径向向内挤压电线贯通部21。因此,电线贯通部21受到来自外侧力的挤压。根据该构造,第一到第四电线侧唇部26A、26B、26C、26D分别地紧密地接触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的外周。
如图3和4中所示,帽17包括端壁36,端壁36位于帽17的开口的相反侧。端壁36与橡胶塞15的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前布置。如图13中所示,端壁36包括第一出口孔37A(引导孔的一个实例)、第二出口孔37B(引导孔的一个实例)、第三出口孔37C(引导孔的一个实例)和第四出口孔37D(引导孔的一个实例)。出口孔37A到37D分别是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第四电线13D从中通过离开帽17的通孔。
具体地,第一电线13A穿过第一出口孔37A,第二电线13B穿过第二出口孔37B,第三电线13C穿过第三出口孔37C,并且第四电线13D穿过第四出口孔37D。
如图6中所示,当帽17的大直径部30的帽锁部32接合在橡胶塞15的护套装配部18的帽锁捕捉部33中时,限定橡胶塞15相对于帽17的位置。根据该构造,如图3和4中所示,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分别与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相对准。具体地,第一通孔22A与第一出口孔37A相对准,第二通孔22B与第二出口孔37B相对准,第三通孔22C与第三出口孔37C相对准,并且第四通孔22D与第四出口孔37D相对准。
引导部件16
如图14到17中所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引导部件16包括第一引导孔38A、第二引导孔38B、第三引导孔38C和第四引导孔38D,这些引导孔是第一电线13A、第二电线13B、第三电线13C和第四电线13D分别从中穿过的通孔。
当引导部件16被橡胶塞15的保持部28保持时,引导部件16与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后地布置。
如图6和8中所示,橡胶塞15包括从保持部28的内周向内突出的多个引导部件锁部39(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引导部件锁部39)。
引导部件16包括多个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引导部件锁部39被装配在引导部件锁捕捉部。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是在引导部件16的外周中形成的凹部。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分别地位于与引导部件锁部39对应的位置处。
橡胶塞15的保持部28的引导部件锁部39和引导部件16的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相应地接合。根据该构造,引导部件16被保持在阻止引导部件16相对于橡胶塞15沿着引导部件16的周向方向旋转的状态下。即,限定橡胶塞15相对于引导部件16的位置。如图3和4中所示,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分别与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相对准。具体地,第一通孔22A与第一引导孔38A相对准,第二通孔22B与第二引导孔38B相对准,第三通孔22C与第三引导孔38C相对准,并且第四通孔22D与第四引导孔38D相对准。
制造过程
将描述制造过程的实例。根据本实施例的制造过程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制造过程。
首先,利用已知方法剥离多芯缆线11的护套14的一部分。结果,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的一部分从护套14的端部14A暴露。
接着,如图18所示,将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穿过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具体地,将第一电线13A穿过第一引导孔38A,将第二电线13B穿过第二引导孔38B,将第三电线13C穿过第三引导孔38C,并且将第四电线13D穿过第四引导孔38D。
接着,将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穿过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具体地,将第一电线13A穿过第一通孔22A,将第二电线13B穿过第二通孔22B,将第三电线13C穿过第三通孔22C,并且将第四电线13D穿过第四通孔22D。然后,将橡胶塞15移动到引导部件16所处的位置。
接着,调节橡胶塞15相对于引导部件16的位置,使得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分别与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相对准。在这个位置,橡胶塞15的引导部件16侧锁部被接合在引导部件16的引导部件16侧锁捕捉部中。根据该构造,引导部件16被橡胶塞15的保持部28所保持,其中,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分别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然后,如图19所示,将橡胶塞15移动到护套14的端部14A,以将橡胶塞15的护套装配部18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
接着,分别将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穿过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具体地,将第一电线13A穿过第一出口孔37A,将第二电线13B穿过第二出口孔37B,将第三电线13C穿过第三出口孔37C,并且将第四电线13D穿过第四出口孔37D。然后,将帽17移动到橡胶塞15被装配在护套14的端部14A上的位置。
接着,调节帽17相对于橡胶塞15的位置,使得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在这个位置,橡胶塞15的引导部件16侧锁部被接合在引导部件16的引导部件16侧锁捕捉部中。帽17被装配在橡胶塞15上,其中,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分别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然后,推动帽17,直至帽17与橡胶塞15的凸缘部19接触。由此完成根据本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0,并且形成多芯缆线11的密封结构12(见图1)。
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接着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穿过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并且分别穿过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根据该构造,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被适当地引导到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因此,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分别抵靠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的内壁而被紧密保持。因此,不会降低橡胶塞15与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施例,引导部件16包括用于与橡胶塞15锁定的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橡胶塞15包括与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接合的引导部件锁部39。在引导部件锁部39与引导部件锁捕捉部40接合时,引导部件16相对于橡胶塞15的位置被维持在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的位置处。根据该构造,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被适当地保持在引导部件16的第一到第四引导孔38A、38B、38C和38D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的位置处。因此,不会降低橡胶塞15与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施例,帽17包括用于与橡胶塞15锁定的帽锁部32,橡胶塞15包括与帽锁部32接合的帽锁捕捉部33。在帽锁部32与帽锁捕捉部33接合时,帽17相对于橡胶塞15的位置被维持在帽17的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与橡胶塞15的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的位置处。根据该构造,第一到第四出口孔37A、37B、37C和37D适当地与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相对准。因此,不会降低橡胶塞15与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施例,帽17与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前布置,引导部件16与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后布置。根据该构造,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从与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前的一侧分别被适当引导至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进而,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从与电线贯通部21相比在延伸方向A上更向后的一侧分别被适当引导至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因此,不会降低橡胶塞15与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施例,分别抵靠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的第一到第四电线侧唇部26A、26B、26C和26D形成在第一到第四通孔22A、22B、22C和22D的内壁上。因为第一到第四电线侧唇部26A、26B、26C和26D分别抵靠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的外周而被保持,所以不会降低橡胶塞15与第一到第四电线13A、13B、13C和13D之间的密封性。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已经使用前面的说明和绘图描述的实施例。例如,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还涵盖以下描述的实施例。
密封部件可以构造为包括定位构件,且该定位构件是与引导部件和橡胶塞不同的构件。在引导部件相对于定位部件定位并且橡胶塞相对于定位部件定位的情况下时,通孔和引导孔布置成使得通孔与引导孔相对准。
在以上实施例中,密封部件10包括间隙17和引导部件16。然而,密封部件10可以仅包括帽17,或仅包括引导部件16。
多芯缆线11可以包括两根或三根电线,或五根或者更多根电线。
电线包括具有两种不同外径的两种电线。然而,电线可以包括具有三种不同外径的三种电线。
电线可以具有相同的外径。
电线可以是屏蔽电线。电线可以是每根包括被绞合在一起的多根金属细丝的绞合电线。电线可以是每根都具有作为芯线的金属杆材的单芯电线。电线可以被适当地选择。
多芯缆线11可以是包括有包裹在屏蔽层中的多根电线的包胶缆线或多芯屏蔽电线。多芯缆线11能够从任何缆线中适当地选择。
根据该实施例的密封部件10能够阻挡任何类型的液体,诸如水、油和有机溶剂。
在该实施例中,将引导部件16、橡胶塞15和帽17按照该顺序附接到多芯缆线11的被剥离了护套14的部分,以制备多芯缆线11的密封部件10和密封结构12。然而,可以通过将多芯缆线11的无护套14的电线穿过预先附接的密封部件10,而将多芯缆线11和密封部件10组装到一起。
附图标记列表
10:密封部件
13A:第一电线
13B:第二电线
13C:第三电线
13D:第四电线
15:橡胶塞
16:引导部件
17:帽
21:电线贯通部
22A:第一通孔
22B:第二通孔
22C:第三通孔
22D:第四通孔
26A:第一电线侧唇部
26B:第二电线侧唇部
26C:第三电线侧唇部
26D:第四电线侧唇部
32:帽锁部
33:帽锁捕捉部
38A:第一引导孔
38B:第二引导孔
38C:第三引导孔
38D:第四引导孔
39:引导部件锁部
40引导部件锁捕捉部
A:延伸方向

Claims (17)

1.一种密封部件,包括:
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包括电线贯通部,所述电线贯通部包括多个通孔,多根电线分别从所述多个通孔中穿过;
后引导部件,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在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所述电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向后布置,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并且
所述橡胶塞包括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位于所述橡胶塞中,用于保持所述后引导部件,
用于保持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保持部在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延伸方向上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靠后,
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橡胶塞锁定的多个锁捕捉部,所述多个锁捕捉部是形成在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外周中的凹部,
所述橡胶塞包括从所述保持部的内周向内突出的多个锁部,所述多个锁部被装配至所述多个锁捕捉部,从而与所述多个锁捕捉部相接合,并且
在所述锁部与所述锁捕捉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橡胶塞相对于所述后引导部件被保持到位,以阻止所述后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橡胶塞沿着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周向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相对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靠近所述多芯缆线的所述端部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
所述橡胶塞包括装配在所述护套上的护套装配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周上形成有护套侧唇部,所述护套侧唇部抵靠所述护套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电线侧唇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侧唇部和所述电线侧唇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进一步包括前引导部件,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述电线贯通部相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更向前布置,所述前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所述前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电线侧唇部,所述电线侧唇部分别抵靠所述电线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7.一种密封部件,包括:
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包括电线贯通部,所述电线贯通部包括多个通孔,多根电线分别从所述多个通孔中穿过;
后引导部件,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在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所述电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向后布置,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橡胶塞锁定的多个锁捕捉部,所述多个锁捕捉部是形成在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外周中的凹部,
其中,用于保持所述后引导部件的保持部在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延伸方向上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靠后,
所述橡胶塞包括从所述保持部的内周向内突出的多个锁部,所述多个锁部被装配至所述多个锁捕捉部,从而与所述多个锁捕捉部相接合,并且
在所述锁部与所述锁捕捉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橡胶塞相对于所述后引导部件被保持到位,以阻止所述后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橡胶塞沿着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周向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相对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靠近所述多芯缆线的所述端部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
所述橡胶塞包括装配在所述护套上的护套装配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周上形成有护套侧唇部,所述护套侧唇部抵靠所述护套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电线侧唇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侧唇部和所述电线侧唇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部件,进一步包括前引导部件,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述电线贯通部相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更向前布置,所述前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所述前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电线侧唇部,所述电线侧唇部分别抵靠所述电线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13.一种密封部件,包括:
橡胶塞,所述橡胶塞包括电线贯通部,所述电线贯通部包括多个通孔,多根电线分别从所述多个通孔中穿过;
后引导部件,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在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所述电线延伸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向后布置,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以及
前引导部件,所述前引导部件与所述电线贯通部相比在所述延伸方向上更向前布置,所述前引导部件包括多个引导孔,所述前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与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相对准,
用于保持所述后引导部件的保持部在所述电线穿过所述多个通孔的延伸方向上比所述电线贯通部更靠后,
所述后引导部件包括用于与所述橡胶塞锁定的多个锁捕捉部,所述多个锁捕捉部是在形成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外周中的凹部,
所述橡胶塞包括从所述保持部的内周向内突出的多个锁部,所述多个锁部被装配至所述多个锁捕捉部,从而与所述多个锁捕捉部相接合,并且
在所述锁部与所述锁捕捉部相接合的状态下,所述橡胶塞相对于所述后引导部件被保持到位,以阻止所述后引导部件相对于所述橡胶塞沿着所述后引导部件的周向方向旋转,从而所述橡胶塞的所述多个通孔与所述后引导部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孔相对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靠近所述多芯缆线的所述端部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电线从多芯缆线的端部暴露,所述多芯缆线包括被包裹在护套中的所述电线,
所述橡胶塞包括装配在所述护套上的护套装配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
所述护套装配部的内周上形成有护套侧唇部,所述护套侧唇部抵靠所述护套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分别形成有电线侧唇部,并且
所述后引导部件位于所述护套侧唇部和所述电线侧唇部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密封部件,其中,所述多个通孔的内壁上形成有电线侧唇部,所述电线侧唇部分别抵靠所述电线的外周而被紧密保持。
CN201580033883.9A 2014-06-26 2015-06-23 密封部件 Active CN106463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1701A JP5862710B2 (ja) 2014-06-26 2014-06-26 シール部材
JP2014-131701 2014-06-26
PCT/JP2015/067970 WO2015199056A1 (ja) 2014-06-26 2015-06-23 シール部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3935A CN106463935A (zh) 2017-02-22
CN106463935B true CN106463935B (zh) 2019-06-25

Family

ID=54938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3883.9A Active CN106463935B (zh) 2014-06-26 2015-06-23 密封部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6671B2 (zh)
EP (1) EP3148025B1 (zh)
JP (1) JP5862710B2 (zh)
CN (1) CN106463935B (zh)
WO (1) WO20151990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9672B2 (ja) * 2015-12-22 2018-12-19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ケーブルの保持構造
DE102017121459B4 (de) * 2017-09-15 2024-03-14 Auto-Kabel Management Gmbh Kabelabdichtung sowie Anordnung mit einem Gehäuse
JP6924387B2 (ja) * 2018-03-15 2021-08-2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線の保持構造
JP2019178696A (ja) * 2018-03-30 2019-10-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Oリング、oリング係止構造、端子台及び車載機器
EP3864729A1 (en) * 2018-10-12 2021-08-18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Cable gland including internal dam
JP7298502B2 (ja) * 2020-02-18 2023-06-27 株式会社プロテリアル 複合ハーネス
DE102020208964A1 (de) * 2020-07-17 2022-01-20 Conti Tech Techno-Chemie Gmbh Ladeleitung für ein Elektrofahrzeug
JP7476752B2 (ja) * 2020-10-02 2024-05-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22183830A (ja) * 2021-05-31 2022-12-13 日本電産コパル電子株式会社 封止部材とそれを用いた封止構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874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密封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及设置有密封构件的充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17811C1 (de) * 1984-05-14 1985-10-17 kabelmetal electro GmbH, 3000 Hannover Verfahren zum Anbringen eines Kupplungsteils am Ende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EP0580130A1 (en) 1992-07-21 1994-01-26 Ichikoh Industries Limited Lead-wire grommet
JP3121128B2 (ja) 1992-07-21 2000-12-25 市光工業株式会社 コード用グロメット
JPH0822862A (ja) * 1994-07-07 1996-01-23 Yazaki Corp 防水ゴム栓
JP3267240B2 (ja) * 1998-05-11 2002-03-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JP2000348815A (ja) 1999-06-03 2000-12-15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及び該防水コネクタの組付方法
CN2615930Y (zh) 2003-03-13 2004-05-12 许玉玲 可防止电缆潜动的管路封塞
JP5380751B2 (ja) * 2009-12-24 2014-01-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11303943B2 (en) * 2010-09-17 2014-08-28 Roxtec Ab Modular connector for cables or pipes and system comprising such modular connector
JP5738604B2 (ja) * 2011-01-12 2015-06-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保持・防水構造、及びledユニット
JP2012243546A (ja) * 2011-05-19 2012-12-10 Yazaki Corp 防水コネクタ
JP5790492B2 (ja) * 2011-12-28 2015-10-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固定部材
US20140045357A1 (en) * 2012-08-13 2014-02-13 John Mezzalingua Associates, LLC Integrated Retainer and Seal for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CN203218581U (zh) * 2013-04-10 2013-09-25 镇江惠通元二接插件有限公司 水密连接器
CN203589673U (zh) * 2013-12-06 2014-05-07 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井下仪器连接电缆的密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4874A (zh) * 2011-10-28 2013-05-08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密封构件及其安装方法及设置有密封构件的充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48025B1 (en) 2019-07-31
US10236671B2 (en) 2019-03-19
EP3148025A4 (en) 2018-02-14
JP5862710B2 (ja) 2016-02-16
EP3148025A1 (en) 2017-03-29
CN106463935A (zh) 2017-02-22
WO2015199056A1 (ja) 2015-12-30
US20180109097A1 (en) 2018-04-19
JP2016010304A (ja) 2016-0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63935B (zh) 密封部件
EP3142204B1 (en) Seal member, and seal structure for multicore cable
CN107801423B (zh) 多芯电缆的密封结构
CN108292834B (zh) 电缆的保持结构
CN107069318A (zh) 导电路
US20180041020A1 (en) Seal structure for multiple-core cable
JP6458723B2 (ja) 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US9837806B1 (en) Seal structure for multicore cable, and seal member
JP6465988B2 (ja) 組合せケーブルのためのシールモールド分割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04241A1 (ja) 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JP6376107B2 (ja) シール部材、及び多芯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
JP6458710B2 (ja) ケーブルのシール構造、及びシール部材
CN109792142A (zh) 包括滑套护线套的电缆接头
JP2006271119A (ja) グロメ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