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61531B -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61531B
CN106461531B CN201580014243.3A CN201580014243A CN106461531B CN 106461531 B CN106461531 B CN 106461531B CN 201580014243 A CN201580014243 A CN 201580014243A CN 106461531 B CN106461531 B CN 106461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reference value
pulse width
pulse wav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42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61531A (zh
Inventor
小野雅之
柳生慎悟
糸长诚
长谷川祐一
辻田公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VCKenwoo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VCKenwoo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VCKenwood Corp filed Critical JVCKenwoo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61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61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61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15/1434Optical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66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 G01N33/5437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id-phase testing involving physiochemical end-point determination, e.g. wave-guides, FETS, grating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1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ological cells, e.g. blood cel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10Investigating individual particles
    • G01N15/14Optical investigation techniques, e.g. flow cytometry
    • G01N2015/1486Counting the parti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析装置,所述分析装置光学地扫描在表面上固定有检测对象(620)和标记检测对象的粒子(66)的基板(100);并对通过光扫描部(3)扫描基板(100)而从光扫描部(3)获取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脉冲波和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进行检测;当连续两次检测到分别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T2)的脉冲宽度(Ta)的两个脉冲波时,基于两个脉冲波的脉冲间隔(Tb),对检测对象(620)的数量进行计数,其中,第一基准值(T2)与光扫描部(3)扫描彼此邻接的多个粒子(66)的情况下的第一脉冲宽度(T1)对应。

Description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分析抗体、抗原等生物体物质的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免疫测量法(immunoassay),所述免疫测量法通过将与疾病相关联的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作为生物标记来进行检测,从而定量地分析疾病的发现或治疗的效果等。对通过酶来标记的抗原或抗体进行检测的ELISA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是免疫测量法之一,因成本等的优点而被广泛普及。在ELISA法中,预处理、抗原抗体反应、B/F(bond/free)分离、酶反应等的时间的合计为几小时到一天左右,需要的时间长。
与此相对,提出了以下技术:使固定于光盘的抗体和试样中的抗原结合、并使抗原与具有抗体的粒子结合、通过光学头进行扫描,由此短时间内对被捕捉到盘上的粒子(专利文献1)进行计数。另外,提出了以下技术:使生物试样或粒子附着在光盘中的形成有轨道构造的面上,并由光学拾取器对信号的变化进行检测(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5-57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表2002-5307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和2所记载的技术存在根据粒子的种类和配置等而得不到与粒子对应的检测信号的可能性。于是,存在粒子的计数结果不正确、而对检测对象的定量性变差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对检测对象的定量性的分析装置和测量的分析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扫描部(3),所述光扫描部(3)对在表面上固定有检测对象(620)和标记检测对象(620)的粒子(66)的基板(100)进行光学扫描;脉冲检测部(51),所述脉冲检测部(51)对通过光扫描部(3)扫描基板(100)而从光扫描部(3)获取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脉冲波和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进行检测;以及计数部(50),所述计数部(50)当由脉冲检测部(51)连续两次检测到分别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T2)的脉冲宽度(Ta)的两个脉冲波时,将检测对象(620)的数量作为1来进行计数。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在表面上固定有检测对象(620)和标记检测对象(620)的粒子(66)的基板(100)进行光学扫描;对通过扫描基板(100)获取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脉冲波和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进行检测;以及当从所述检测信号连续两次检测到分别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T2)的脉冲宽度(Ta)的两个脉冲波时,将检测对象(620)的数量作为1来进行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基本构成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框图;
图2(a)至(f)是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基板上固定抗体、抗原、珠子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基板的放大截面图;
图3是对在基板上两个珠子66与一个外来体结合的样子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图;
图4是按照邻接的珠子的数量来示出扫描基板时的点位置和信号强度的特性的仿真结果;
图5是按照邻接的珠子的数量来示出扫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基板时的点位置和信号强度的特性的图;
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存储部所存储的基准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存储部所存储的基准值的决定方法的图;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动作的图;
图1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中的生物标记浓度和珠子计数结果的特性与以往设备进行比较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了相同或类似的符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分析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板100;马达2,所述马达2使基板100旋转;光扫描部3,所述光扫描部3光学地扫描基板100;以及控制部5,所述控制部5对马达2和扫描部3进行控制。
基板100例如是具有与压缩磁盘(Compact Disk,CD)、数码多用途压缩磁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蓝光压缩磁盘(Blu-ray Disc,BD)等光盘同等尺寸的圆盘形状。基板100在表面上具有光扫描部3能够扫描的轨道构造。轨道构造由沟槽(groove)、平面(land)、坑(pit)等构成,并从内周侧向外周侧螺旋状地形成。基板100例如由用于一般光盘的聚碳酸酯树脂或环烯烃聚合物等具有疏水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另外,在基板100表面上能够根据需要实施薄膜形成或由硅烷偶联剂等进行的表面处理。
如图2所示,基板100在表面上固定有抗体61,抗体61与作为检查对象的生物体物质的抗原62特异性地结合。抗原62通过珠子(粒子)66来被标记,该珠子66在表面上固定有与抗原62特异性地结合的抗体65,由此,抗原62和珠子66相对于基板100的表面被相对地固定。抗原62通过与抗体61和抗体65特异性地结合而被用作生物标记,该生物标记作为疾病等的指标。
如图2的(a)所示,基板100预先在表面上固定抗体61。抗体61通过疏水键或共价键与基板100的表面结合。抗体61也可以经由抗生物素蛋白等物质固定到基板100的表面上。接着,如图2的(b)所示,将包括抗原62的试液63滴到基板100的表面。抗原62通过布朗运动在试液63中移动,由此与抗体61接触,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与抗体61特异性地结合。如图2的(c)所示,通过使用纯净水等对滴到基板100上的试液63进行旋转洗净,从而去除包括没有与抗体61结合的剩余的抗原62在内的试液63。
如图2的(d)所示,包括珠子66的缓冲液64被滴到基板100的表面上。缓冲液64也可以在残留有试液63的状态下滴到基板100上。固定于珠子66的表面的抗体65通过抗原抗体反应与抗原62特异性地结合。接着,珠子66通过与抗原62结合来对抗原62进行标记。
珠子66例如通过内包铁酸盐等磁性材料的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为大致球形。珠子66的直径是几十nm~几百nm左右,例如直径为200nm。通过在缓冲液64被滴下时在基板100的相反侧配置磁石,珠子66能够被迅速地汇集到基板100的表面,促进与抗原62的反应。另外,通过同时投入抗原62和珠子66,能够将对固定于基板100的抗原62进行标记为止的时间缩短到几分钟左右。
抗体61和抗体65只要是与抗原62特异性地结合的特异性生物体物质即可,且选择分别与不同部位结合的组合。例如,在将表面上发现有多种抗原62的外来体等膜囊泡作为检测对象的情况下,通过使抗体61和抗体65为不同的种类,能够对具有两种抗原62的生物试样进行检测。不限于此,外来体等与通常的抗原不同,在表面上作为同种蛋白质的抗原存在多个,因此抗体61和抗体65也可以为相同的种类。
如图2的(e)所示,通过使用纯净水等对滴到基板100上的缓冲液64进行洗净,从而去除包括没有与抗原62结合的剩余的珠子66在内的缓冲液64。如图2的(f)所示,通过由光扫描部3光学地扫描基板100,检测出珠子66,由此能够分析被珠子66标记的抗原62。
如图1所示,光扫描部3包括:激光振荡器31、准直透镜32、分束器33、执行器34、物镜35、聚光透镜36和光检测部37。光扫描部3是光学地扫描基板100的光学拾取器。
激光振荡器31根据控制部5的控制朝向准直透镜32射出激光。激光振荡器31例如是射出如下激光的半导体激光振荡器,该激光的波长为与BD的再生用波长相同的405nm,输出为1mW左右。准直透镜32使从激光振荡器31射出的激光平行。分束器33将通过准直透镜32变得平行的激光朝向物镜35反射。
物镜35通过与控制部5的控制对应的执行器34的驱动,将经由了分束器33的激光聚集到固定有抗体61的基板100的表面上,从而对点S进行成像。物镜35例如开口数是0.85。被物镜35聚集的激光在基板100上被反射,向分束器33入射。入射到分束器33的激光透过分束器33,经由聚光透镜36入射到光检测部37。聚光透镜36将基板100反射的激光聚集到光检测部37。光检测部37例如由发光二极管构成,将与从基板100反射的激光的光量对应的检测信号向控制部5输出。
控制部5经由旋转控制部21控制马达2的驱动。马达2通过控制部5的控制使基板100以线速度恒定(CLV)的方式旋转。线速度例如是4.92m/s。
控制部5经由光学系统控制部4对激光振荡器31和执行器34的驱动进行控制。执行器34通过控制部5的控制使光扫描部3在基板100的半径方向上移动,以使其对旋转的基板100的表面螺旋状地进行扫描。此外,控制部5根据从光检测部37输出的检测信号,检测出聚焦误差(FE)或轨道误差(TE)等误差。控制部5根据检测到的误差,控制执行器34等,以便适当地扫描基板100的表面。
控制部5包括:脉冲检测部51、存储部52和计数部50。脉冲检测部51被输入由光检测部37输出的检测信号。脉冲检测部51检测在从光扫描部3获取的检测信号中包含的脉冲波和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脉冲检测部51由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信号处理装置构成。存储部52由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装置构成。存储部52存储针对脉冲检测部51检测的脉冲波和脉冲宽度的基准值等。
计数部50基于由脉冲检测部51检测出的脉冲波和存储部52存储的基准值,对固定于基板100的表面的珠子66的个数进行计数。计数部50由中央运算处理装置(CPU)等构成。计数部50作为逻辑结构具有第一计数器501、第二计数器502和对象计数器503。
第一计数器501对由脉冲检测部51检测出的脉冲波的脉冲宽度Ta进行测量。第二计数器502根据由脉冲检测部51检测出的脉冲波的脉冲宽度Ta,对与下一个被检测的脉冲波之间的脉冲间隔Tb进行测量。对象计数器503基于第一计数器501和第二计数器502的测量结果以及存储部52所存储的基准值,对珠子66的个数进行计数,由此对检测对象的个数进行计数。
在图2(d)所示的例子中,假设珠子66对在表面上具有多个抗原62的外来体等生物体物质进行标记。通常,在癌的早期发现等、设想微量的外来体检测的情况下,液中的珠子66的量与外来体的量相比被过剩地投入。外来体一般具有50nm~150nm左右的各种直径。另一方面,珠子66的直径是200nm左右。
因而,例如,如图3所示,具有如下情况:在一个外来体620上结合两个珠子66,该外来体620的表面上的一个抗原62与基板100上的抗体61结合。即,在通过光学地检测珠子66来检测外来体620的情况下,与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对应的两个脉冲波为具有两个抗原62的一个外来体620的概率极高,其中,该两个抗原62分别被两个珠子66的各抗体65标记。图3示出了如下例子:在基板100的上表面配置具有通孔的槽(well)11,并由槽11的通孔和基板100构成滴下液体的容器。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基于检测信号和存储部52所存储的基准值等,判断检测到的脉冲波是不是由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造成的。并且,在检测到被判断为是由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造成的脉冲波的图案的情况下,将存在于对应的扫描范围内的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来进行计数,由此提高作为检测对象的外来体620的定量性。
-基准值-
图4所示的3个检测信号DS1~DS3对分别扫描假设基板100上有一个珠子的一个凸坑、假设有两个珠子的邻接的两个凸坑、假设有三个邻接珠子的邻接的三个凸坑时的检测信号进行了仿真的结果。横轴是针对某个区间中的前端的珠子66的点S的位置、纵轴是将检测信号以不存在珠子66时的检测信号进行了正规化的信号强度。认为检测信号DS1~DS3随着从孤立的一个珠子66如两个、三个这样珠子66的个数增加而脉冲宽度变大。
然而,如图5所示,扫描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时的实际的检测信号D2包括:脉冲宽度分别比扫描孤立的珠子66时的检测信号D1小、且彼此相同程度的两个脉冲波。三个珠子66彼此邻接的情况的检测信号也同样包括:与检测信号D2的脉冲宽度大致相等、且与检测信号D2相比脉冲间隔大的两个脉冲波。
如上所述,在珠子66的直径是进行扫描的激光波长的1/2左右、且存在邻接的多个珠子66的情况下,存在珠子66的计数结果不正确的可能性。发明人通过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关于时间和空间变量求解麦克斯韦方程式,由此明确了针对如上所述的、与一般的光盘的坑不同的、大小为光的波长以下的构造体(粒子)的光的作用。
并且,在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存在于基板100上的情况下,两个珠子66标记一个外来体620的可能性高。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如后所述,基于与珠子66的配置对应的检测信号的脉冲宽度Ta、脉冲间隔Tb、以及存储于存储部52的基准值,能够高精度地计数外来体620的个数。
如图6所示,存储部52预先存储光扫描部3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的情况的检测信号D2的两个脉冲波的第一脉冲宽度T1、以及根据第一脉冲宽度T1决定的第一基准值T2。第一基准值T2例如是第一脉冲宽度T1和预定值之和。被加到第一脉冲宽度T1上的预定值为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波动值即可。被加到第一脉冲宽度T1上的预定值也可以为波动值的100%~130%左右。此外,第一基准值T2可以为第一脉冲宽度T1的预定的比率。第一基准值T2的比率例如是第一脉冲宽度T1的100%~130%左右。
如图7所示,存储部52预先存储光扫描部3扫描到孤立于其它珠子66的珠子66的情况的检测信号D1的第二脉冲宽度T3、以及根据第二脉冲宽度T3决定的第二基准值T4。第二基准值T4例如是第二脉冲宽度T3和预定值之和。被加到第二脉冲宽度T3上的预定值为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波动值即可。被加到第二脉冲宽度T3上的预定值也可以为波动值的100%~130%左右。此外,第二基准值T4可以为第二脉冲宽度T3的预定的比率。第二基准值T4的比率例如是第二脉冲宽度T3的100%~130%左右。
并且,如图6所示,存储部52预先存储光扫描部3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的情况的检测信号D2所包含的两个脉冲波的脉冲间隔T5、以及根据脉冲间隔T5决定的第三基准值T6。第三基准值T6例如是脉冲间隔T5和预定值之和。被加到脉冲间隔T5上的预定值为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波动值即可。被加到脉冲间隔T5上的预定值也可以是波动值的100%~130%左右。此外,第三基准值T6可以为脉冲间隔T5的预定的比率。第三基准值T6的比率例如是第三脉冲间隔T5的100%~130%左右。
(分析方法)
使用图8的流程图对以下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中,光扫描部3光学地扫描基板100,计数部50将固定于基板100的外来体620作为检测对象进行计数,由此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操作员的操作,根据控制部5的控制的旋转控制部21和光学系统控制部4分别开始进行马达2和光扫描部3的驱动。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等在表面上固定有抗原62和珠子66的基板100通过马达2以线速度恒定的方式旋转,并通过光扫描部3被光学地扫描。光扫描部3在光检测部37中对从激光振荡器31射出、并在基板100的表面上反射的激光进行检测。光检测部37将与检测到的激光的光量对应的检测信号向脉冲检测部51输出。
在步骤S1中,脉冲检测部51获取从光检测部37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对所获取的检测信号的下降进行检测。脉冲检测部51预先保持被设定为扫描到珠子66时的检测信号的峰值的1/2左右的强度的阈值,将检测信号低于阈值的时间点作为检测信号的下降而检测出。
接着,在步骤S2中,第一计数器501如图9所示的那样从在步骤S1中检测到下降的时间点开始进行时间Ta的测量。
接着,在步骤S3中,脉冲检测部51对从光检测部37获取的检测信号的上升进行检测。脉冲检测部51预先保持被设定为扫描到珠子66时的检测信号的峰值的1/2左右的强度的阈值,并将检测信号高于阈值的时间点作为检测信号的上升而检测出。
接着,在步骤S4中,第一计数器501确定从在步骤S1中检测到下降的时间点到在步骤S3中检测到上升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Ta,并进行复位。对象计数器503获取由第一计数器501确定的时间Ta,作为在步骤S1~S3中被检测到的脉冲波的脉冲宽度(半幅宽)Ta而保持。
接着,在步骤S5中,对象计数器503从存储部52读出第一基准值T2,判定在步骤S4中保持的脉冲宽度Ta是否小于第一基准值T2。对象计数器503在脉冲宽度Ta小于第一基准值T2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6,当脉冲宽度Ta为第一基准值T2以上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1。
当在步骤S5中脉冲宽度Ta小于第一基准值T2时,在步骤S6中,对象计数器503判定邻接标签是否为高(High:1)。邻接标签是在对象计数器503中被与第二计数器502连动地设定的标签。对象计数器503在步骤S6中邻接标签为高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7,当邻接标签为低(Low:0)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4。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假设检测信号D2被输入到脉冲检测部51中、且在步骤S3中脉冲检测部51检测到了第一个脉冲波的上升。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6中邻接标签为低,计数部5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第二计数器502从在步骤S3中检测到上升的时间点开始进行时间Tb的测量。对象计数器503与第二计数器502连动地从在步骤S3中检测到上升的时间点开始将邻接标签设定为高,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
在步骤S10中,控制部5判定由光扫描部3进行的、针对预先设定的基板100的轨道范围的扫描是否结束。控制部5在扫描已结束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扫描还未结束的情况下,使处理返回步骤S1。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假设检测信号D2被输入到脉冲检测部51中、并在步骤S3中脉冲检测部51检测到了第二个脉冲波的上升。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6中邻接标签为高,计数部5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7。
在步骤S7中,第二计数器502确定从在步骤S3中检测到第一个上升的时间点到在下一次的步骤S3中检测到第二个上升的时间点为止的时间Tb,然后进行复位。对象计数器503获取由第二计数器502确定的时间Tb,作为在两次的步骤S1~S3中检测到的两个脉冲波的脉冲间隔Tb而保持,并将邻接标签设定为低。
接着,在步骤S8中,对象计数器503从存储部52读出第三基准值T6,对在步骤S7中保持的脉冲间隔Tb是否小于第三基准值T6进行判定。对象计数器503在脉冲间隔Tb小于第三基准值T6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9,在脉冲间隔Tb为第三基准值T6以上的情况下,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5。
当在步骤S8中脉冲间隔Tb小于第三基准值T6时,在步骤S9中,对象计数器503判断为光扫描部3扫描到了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将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来进行计数,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即,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在检测信号D2被输入到脉冲检测部51的情况下,虽然珠子66的个数为2,但是彼此邻接的两个珠子66与一个外来体620结合的可能性极高,因此将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进行计数。如上所述,对象计数器503在连续两次检测到具有小于第三基准值T6的脉冲间隔Tb的两个脉冲波时,将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来进行计数,其中,外来体620是检测对象。
当在步骤S9中脉冲间隔Tb为第三基准值T6以上时,在步骤S15中,对象计数器503将具有第三基准值T6以上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判断为是由异物、凝集块等引起的噪声,在计数时无视。即,彼此邻接的三个以上的珠子66在基板100上需要全部与多个外来体620结合,因此出现的可能性极低。因而,在计数时无视:噪声的可能性极高的、具有第三基准值T6以上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
当在步骤S5中脉冲宽度Ta为第一基准值T2以上时,在步骤S11中,对象计数器503从存储部52中读出第二基准值T4,对在步骤S4中保持的脉冲宽度Ta是否小于第二基准值T4进行判定。对象计数器503在脉冲宽度Ta小于第二基准值T4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当脉冲宽度Ta为第二基准值T4以上时,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3。
如图10所示,假设检测信号D1被输入脉冲检测部51中、并在步骤S3中脉冲检测部51检测到了脉冲波的上升。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5中脉冲宽度Ta为第一基准值T2以上,且在步骤S9中脉冲宽度Ta小于第二基准值T4,计数部5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对象计数器503判断为光扫描部3扫描到了孤立于其它珠子66的一个珠子66,并将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来进行计数。孤立的一个珠子66在基板100上与一个外来体620结合的可能性高。如上所述,对象计数器503在检测到具有第一基准值T2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值T4的脉冲宽度Ta的脉冲波时,将外来体620的个数作为1来进行计数。另外,对象计数器503将邻接标签设定为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10。
当在步骤S11中脉冲宽度Ta为第二基准值T4以上时,在步骤S13中,对象计数器503将具有第二基准值T4以上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判断为是由异物、凝集块等引起的噪声,在计数时无视。另外,对象计数器503将邻接标签设定成低,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8。
另外,假设在第一次的步骤S1~S3中检测到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T2的脉冲宽度Ta的脉冲波、而接着在第二次的步骤S1~S3中检测到具有第一基准值T2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值T4的脉冲宽度Ta的脉冲波。在该情况下,对象计数器503将先检测到的脉冲波判断为是由异物等引起的噪声,在计数时无视。
如上所述,对象计数器503在检测信号中连续两次检测到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T2的脉冲宽度Ta的脉冲波时,通过加上1,对外来体620的个数进行计数。另外,对象计数器503在检测信号中检测到具有第一基准值T2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值T4的脉冲宽度Ta的脉冲波时,通过加1,对珠子66的个数进行计数。
(比较例)
使用图11对由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进行的珠子66的计数结果和由以往方法进行的计数结果的比较例进行说明。横轴是作为检测对象的生物标记(外来体620)的浓度,纵轴是珠子66的计数结果。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计数结果示为曲线P1,将以往方法的计数结果示为曲线P2。
相对于曲线P1,曲线P2与生物标记的浓度无关地计数结果变少。如沿着曲线P1和曲线P2的虚线那样,理想的是,如果生物标记含有量为0,则计数结果也应为0。然而,在使用了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中,在基板100上除了由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结合之外还发生非特异性吸附。因此,即使生物标记的浓度是0,由于非特异性吸附而固定于基板100的表面的珠子66也被计数。
在曲线P1、P2中,将曲线P1、P2的生物标记浓度分别为0(图11中最左端的绘图(plot))的误差上限Q1、Q2称作背景噪声。将该背景噪声与各绘图的误差下限的接点(交点)分别称作最小检测灵敏度R1、R2。以往方法的计数结果是珠子66的计数数量本身,每次进行实验(分析)时都不同,因此偏差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计数结果是珠子计数数量=外来体数量,因此即使反复实验(分析)偏差也小。其结果是,知道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的最小检测灵敏度R1高于以往方法的最小检测灵敏度R2,生物标记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能够提高疾病等的检测灵敏度。
在以往方法中,将被两个珠子66标记的一个外来体620作为两个来进行计数,因此有可能成为与真实值的偏差大的计数结果。例如,在将噪声水平Q考虑为基准的情况下,以往方法具有对于浓度未达到基准的被检测体进行误诊的危险性。
例如,对于1万个外来体620,当假设与一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8千个、与两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2千个时,外来体620的计数结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是1万个,在以往方法的方法中是1万2千个。另外,当假设与一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5千个、与两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5千个时,外来体620的计数结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是1万个,在以往方法的方法中是1万5千个。并且,当假设与一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2千个、与两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是8千个时,外来体620的计数结果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是1万个,在以往方法的方法中是1万8千个。如上所述,每次进行分析时,与一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的个数和与两个珠子66结合的外来体620的个数的比例都不同。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即使在珠子66邻接固定于基板100上时,也根据检测信号的脉冲宽度,考虑珠子66的配置,对外来体620的个数进行计数。因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即使在由于珠子66的配置而在检测信号中检测到不规则的脉冲波的情况下,也能够高精度地计数外来体620的个数,能够提高对检测对象的定量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分析装置,第一基准值T2和第二基准值T4以及第三基准值T6考虑检测信号的波动值而被决定,因此在对脉冲宽度Ta分类时能够降低波动的影响,能够更高精度地计数外来体620的个数。
(其它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虽然通过实施方式记载了本发明,但是成为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和附图不应被理解为是限定本发明的。通过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各样的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和运用技术。
例如,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检测对象的生物体物质以及与检测对象特异性地结合的特异性生物体物质的组合不限于外来体620的抗原62以及抗体61和固定于珠子66的抗体65的组合。特异性地结合的组合例如可以是配体和受体(酶蛋白质、外源凝集素、激素等)的组合、具有彼此互补的碱基序列的核酸的组合等。
并且,在基板100表面设置以硅橡胶等制作的井型的槽(well),通过只在该槽内的区域进行对象的抗体61、抗原62、珠子66等的反应、未反应物的洗净,从而能够简化旋转洗净、干燥等工序,或者通过在基板100的面积允许的范围内将多个槽设置在同一半径上,也能够实现多个被检测体的同时测量。
另外,本发明包括用于使在计算机上执行已经叙述了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通知装置的功能的程序。程序既可以从存储介质读取而安装到计算机,也可以通过电通信线路传送并安装到计算机。
此外,本发明当然包括将上述的构成相互应用的构成等、此处没有记载的各种各样的实施方式等。从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根据上述的说明,仅通过合适的权利要求书所涉及的发明特定事项来确定。
此处引用专利申请2014-072552号(申请日:2014年3月31日)的全部内容。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根据检测信号的脉冲宽度来改变要加的数,从而提高对检测对象的定量性。
符号说明
2 马达
3 光扫描部
4 光学系统控制部
5 控制部
21 旋转控制部
31 激光振荡器
32 准直透镜
33 分束器
34 执行器
35 物镜
36 聚光透镜
37 光检测部
50 计数部
51 脉冲检测部
52 存储部
61 抗体
62 抗原
63 试液
64 缓冲液
65 抗体
66 珠子(粒子)
100 基板
501 第一计数器
502 第二计数器
503 对象计数器
620 外来体(检测对象)

Claims (7)

1.一种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扫描部,所述光扫描部利用激光光学地扫描基板,所述基板在表面上固定有检测对象和对所述检测对象进行标记的粒子,所述激光具有比所述粒子的直径长的波长;
脉冲检测部,所述脉冲检测部对检测信号所包含的脉冲波和所述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进行检测,所述检测信号通过所述光扫描部扫描所述基板而从所述光扫描部获取;以及
计数部,当由所述脉冲检测部连续两次检测到分别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两个脉冲波时,且当所述两个脉冲波的间隔小于第三基准值时,所述计数部将所述检测对象的数量作为1来进行计数,
所述第一基准值是第一脉冲宽度和预定值之和,所述第一脉冲宽度是在所述光扫描部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所述粒子的情况的检测信号的两个脉冲波的脉冲宽度,
所述第三基准值是脉冲间隔和所述预定值之和,所述脉冲间隔是在所述光扫描部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所述粒子的情况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所述两个脉冲波的脉冲间隔,
所述预定值是所述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波动值的100%~1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脉冲检测部中检测到具有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且小于第二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时,所述计数部将所述检测对象的数量作为1来进行计数,
所述第二基准值是第二脉冲宽度和所述预定值之和,所述第二脉冲宽度是在所述光扫描部扫描到孤立于其他粒子的所述粒子的情况的检测信号的脉冲宽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脉冲检测部中检测到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第一脉冲波,并检测到紧接在所述第一脉冲波后的第二脉冲波,且所述第一脉冲波和所述第二脉冲波的脉冲间隔是所述第三基准值以上时,所述计数部不对所述第一脉冲波和所述第二脉冲波进行计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脉冲检测部中检测到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第一脉冲波之后,接着检测到具有所述第一基准值以上且小于所述第二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的情况下,所述计数部不对所述第一脉冲波进行计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在所述脉冲检测部中检测到具有所述第二基准值以上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时,所述计数部不对具有所述第二基准值以上的脉冲宽度的脉冲波进行计数。
6.一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激光光学地扫描基板,所述基板在表面上固定有检测对象和对所述检测对象进行标记的粒子,所述激光具有比所述粒子的直径长的波长;
对通过扫描所述基板来获取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脉冲波和所述脉冲波的脉冲宽度进行检测;以及
当在所述检测信号中连续两次检测到分别具有小于第一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两个脉冲波时,且当所述两个脉冲波的间隔小于第三基准值时,将所述检测对象的数量作为1来进行计数,
所述第一基准值是第一脉冲宽度和预定值之和,所述第一脉冲宽度是在光扫描部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所述粒子的情况的检测信号的两个脉冲波的脉冲宽度,
所述第三基准值是脉冲间隔和所述预定值之和,所述脉冲间隔是在所述光扫描部扫描到彼此邻接的两个所述粒子的情况的检测信号所包含的所述两个脉冲波的脉冲间隔,
所述预定值是所述检测信号所具有的波动值的100%~13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检测到具有小于所述第一基准值的脉冲宽度的第一脉冲波,并检测到紧接在所述第一脉冲波后的第二脉冲波,且所述第一脉冲波和所述第二脉冲波的脉冲间隔是所述第三基准值以上时,不对所述第一脉冲波和所述第二脉冲波进行计数。
CN201580014243.3A 2014-03-31 2015-03-12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Active CN106461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2552 2014-03-31
JP2014072552A JP6225798B2 (ja) 2014-03-31 2014-03-31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PCT/JP2015/057304 WO2015151753A1 (ja) 2014-03-31 2015-03-12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61531A CN106461531A (zh) 2017-02-22
CN106461531B true CN106461531B (zh) 2020-03-27

Family

ID=54240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4243.3A Active CN106461531B (zh) 2014-03-31 2015-03-12 分析装置和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70003213A1 (zh)
EP (1) EP3128310B1 (zh)
JP (1) JP6225798B2 (zh)
CN (1) CN106461531B (zh)
SG (1) SG11201607752QA (zh)
WO (1) WO20151517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2276B2 (ja) * 2018-06-06 2021-11-0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分析用閾値決定装置及び分析用閾値決定方法
JP7218788B2 (ja) * 2018-06-06 2023-02-07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分析用閾値生成装置及び分析用閾値生成方法
JP7000998B2 (ja) * 2018-06-06 2022-01-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分析用閾値生成装置及び分析用閾値生成方法
JP7208468B2 (ja) * 2018-08-01 2023-01-19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6538A (ja) * 2003-10-30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の粒子カウント方法
CN102203587A (zh) * 2008-08-06 2011-09-28 因维特若克斯公司 聚焦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学应用中的用途
JP2012237711A (ja) * 2011-05-13 2012-12-06 Jvc Kenwood Corp 光学的分析装置、光学的分析方法
CN103026205A (zh) * 2010-07-26 2013-04-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使用发光探针检测溶液中稀疏颗粒的方法
JP2013064722A (ja) * 2011-05-13 2013-04-11 Jvc Kenwood Corp 試料分析用ディス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405C (zh) * 1999-08-18 2004-12-15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再现方法和再现装置
US7221632B2 (en) * 2001-07-12 2007-05-22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Optical disc system and related detecting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microscopic structures
EP1438566A2 (en) * 2001-10-24 2004-07-21 Burstein Technologies, Inc. Segmented area detector for biodrive and methods relating thereto
WO2004031756A1 (en) * 2002-10-02 2004-04-15 Airadvic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rticle sizing
JP2004309288A (ja) * 2003-04-07 2004-11-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分析装置
JP2008071422A (ja) * 2006-09-14 2008-03-2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トラックジャンプ制御回路
US8691160B2 (en) * 2011-05-13 2014-04-08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Sample analysis disc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sample analysis disc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56538A (ja) * 2003-10-30 2005-06-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学分析装置およびその粒子カウント方法
CN102203587A (zh) * 2008-08-06 2011-09-28 因维特若克斯公司 聚焦光散射技术在生物学应用中的用途
CN103026205A (zh) * 2010-07-26 2013-04-03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使用发光探针检测溶液中稀疏颗粒的方法
JP2012237711A (ja) * 2011-05-13 2012-12-06 Jvc Kenwood Corp 光学的分析装置、光学的分析方法
JP2013064722A (ja) * 2011-05-13 2013-04-11 Jvc Kenwood Corp 試料分析用ディス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Ultrahigh-Sensitivity Biomarker Sens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Optical Disc Technologies and Nanobead Technologies;Koji Tsujita1 et al;《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20130920;第52卷;09LB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88626A1 (en) 2020-03-19
EP3128310B1 (en) 2021-10-20
EP3128310A1 (en) 2017-02-08
JP6225798B2 (ja) 2017-11-08
SG11201607752QA (en) 2016-11-29
EP3128310A4 (en) 2017-04-19
JP2015194405A (ja) 2015-11-05
US20170003213A1 (en) 2017-01-05
CN106461531A (zh) 2017-02-22
WO2015151753A1 (ja) 2015-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7398B2 (en) Analysis device and analysis method
US20200088626A1 (en) Analysis device and analysis method
EP3460473B1 (en) Analysis method and analysis device
CN107076662B (zh) 分析装置以及分析方法
JP5776433B2 (ja) 光学的分析装置、光学的分析方法
JP2014219384A (ja) 試料分析用デバイス及びエクソソームの捕捉方法
JP2015127691A (ja) 分析用基板、分析用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基板分析装置
JP5899908B2 (ja) 試料分析用ディスク
JP5510388B2 (ja) 光学的分析装置、光学的分析方法
JP5939021B2 (ja) 試料分析用ディスク
JP2018136297A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6760508B2 (ja) 分析方法及び分析装置
JP5958066B2 (ja) 試料分析用ディスク
WO2019235209A1 (ja) 分析用閾値決定装置及び分析用閾値決定方法
WO2020026587A1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4606833B2 (ja) 粒状物判別方法
WO2022195994A1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2022144085A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2022144074A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