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141A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8141A
CN106458141A CN201580024118.0A CN201580024118A CN106458141A CN 106458141 A CN106458141 A CN 106458141A CN 201580024118 A CN201580024118 A CN 201580024118A CN 106458141 A CN106458141 A CN 106458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bar
gas
wide diameter
fractur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41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睦治
山崎征幸
福本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58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1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13/00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 F17C13/002Details of vessels or of the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vessels for vessels under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7STORING OR DISTRIBUTING GASES OR LIQUIDS
    • F17CVESSELS FOR CONTAINING OR STORING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FIXED-CAPACITY GAS-HOLDERS; FILLING VESSELS WITH, OR DISCHARGING FROM VESSELS, COMPRESSED, LIQUEFIED, OR SOLIDIFIED GASES
    • F17C2270/00Applications
    • F17C2270/01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 F17C2270/0165Applications for fluid transport or storage on the road
    • F17C2270/0181Airba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点火机构室、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上述加压气体室和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在上述点火机构室和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向上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上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的杆扩径部,上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上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周壁部,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上述非破坏部,是在上述前端面部的包含周缘的部分形成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上述非破坏部的周向的范围是以上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用于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的、使用了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在JP-A No.9-58394的图1中,记载了组合使用加压气体和气体发生剂作为气体源的气囊装置用气体发生装置。
图1的气体发生装置是通过以下进行工作的:在储气瓶15内部填充有加压气体,对于利用封板17封闭的瓶,利用起爆构件32的工作而使活塞22飞翔,从而打开储气瓶15的开口部。
在活塞22的前端部配置有切刀部23(图6),该切刀部23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状。
封板17受到填充气体的影响而向切刀部23变形成凸状(凸形部37)(图3、图4),在工作时,切刀部23与封板17的平板部36与凸形部37的边界部分发生碰撞并将上述边界部分切断成半圆形状,由于来自储气瓶15内的气体的流出而从没有切断的部分向活塞22侧弯折(图9)。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1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
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
上述加压气体室与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
在上述点火机构室和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具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的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向上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上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上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上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上述前端面部至上述杆主体部的周壁部,
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上述非破坏部是在上述前端面部的包含周缘的部分形成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上述破坏部是除了上述前端面部的上述凹部以外的剩余部分,
作为由上述凹部构成的非破坏部在周向的范围,是以上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2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
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
上述加压气体室与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
在上述点火机构室和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具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的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向上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上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上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上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上述前端面部至上述杆主体部的周壁部,
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是沿相对于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垂直的方向或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上述破坏部是上述前端面部除了上述切断部以外的剩余部分,
作为由上述切断部形成的非破坏部在周向的范围,是以上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小于180度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X轴方向的截面图。
[图2]图2中,(a)是利用图1的部分放大图示出了工作前的状态,(b)是利用图1的部分放大图示出了工作之后的状态。
[图3]图3中,(a)~(f)是示出了可以使用于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图4]图4中,(a)是图1所使用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b)是(a)的正面图,(c)是(a)的平面图。
[图5]图5为与图4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
[图6]图6中,(a)、(b)均为与图4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
[图7]图7中,(a)为与图4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b)是(a)的平面图。
[图8]图8中,(a)为与图4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b)是(a)的正面图。
[图9]图9中,(a)、(b)均为与图4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杆部(杆主体部和杆扩径部)的立体图。
[图10]为示出使用了具有图3(e)所示的杆部的破坏机构的气体发生器的致动的轴向截面图。
[图11]为示出使用了具有图3(d)所示的杆部的破坏机构的气体发生器的致动的轴向截面图。
发明详述
在JP-A No.9-58394中,认为在封板17已被切刀部23切断的情况下,例如,在切断了平板部36与凸形部37的边界部分的2/3、且1/3未被切断的情况下,像图9那样的弯折较容易进行。
但是,认为在切断了平板部36与凸形部37的边界部分的一半的情况下,由于一半未被切断仍然残留,如图9所示那样的弯折较难进行。
另外,即使如图9所示地弯折,也存在当凸形部37向活塞22侧弯折时会与活塞22接触、从而开口变得不充分的隐患。
进一步,即使凸形部37已经弯折成图9的状态,也存在来自储气瓶15的气体流出口减小、阻碍气体流出的隐患。
本发明提供可以用于搭载于车辆的气囊装置的、使用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在车辆耐用的数年间可以保持工作的可靠性。
对于本发明的发明1进行详述,点火机构室为在气囊装置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的众所周知的包含电气式点火器的那些,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传火药、气体发生剂。
由气体发生剂产生的气体可用于气囊展开。
在加压气体室中,以所需压力填充有氩、氦、氮气等气体。
在形成气体流入室的筒状外壳上形成有气体排出口。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筒状过滤器配置于从内侧覆盖气体排出口的位置。
破裂板是封闭加压气体室和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的构件,破裂板的周边部相对于筒状外壳的内壁面焊接固定。
气体流出口是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之前的加压气体室与气体流入室之间的开口部,整体被破裂板封闭。
在点火机构室和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机构。
破坏机构包括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向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而杆部进一步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在半径方向上进行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基底部通过其外周面与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将点火机构室与气体流入室分离。基底部的外径和筒状外壳的内径为同程度。
杆部从基底部向破裂板侧延伸,与基底部的外径相比,杆部的外径足够小。
杆扩径部具有朝向上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上述前端面部至上述杆主体部的周壁部。
杆扩径部可以为如下所述的构造。
(I)杆扩径部是比杆主体部的外径大的圆板部。上述圆板部的破裂板侧的面作为前端面部,上述圆板部的周面和与上述前端面部的相反面作为周壁部。
(II)杆扩径部是从杆主体部延伸的圆锥台部。上述圆锥台部的破裂板侧的面作为前端面部,上述圆锥台部的斜面作为周壁部。
(III)杆扩径部是比杆主体部的外径大的圆板部,和从上述圆板部延伸至杆主体部的斜面部。上述圆板部的破裂板侧的面作为前端面部,上述圆板部的周面和斜面部两者作为周壁部。
杆扩径部的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可以与前端面部的中心(在前端面部不是圆形、正多边形的情况下,为其面积中心)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杆扩径部是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和前端面部的中心不一致的情况时,为诸如从杆主体部的中心轴仅向一个方向进行扩径而成的部件。
对前端面部而言,包含中心(在前端面部不是圆形、正多边形的情况下,为其面积中心)的部分可以是在厚度方向上凹下,也可以是形成同一平面。
上述前端面部具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上述前端面部之内的破裂板的破坏部,是工作时与破裂板进行接触(碰撞)的部分,上述前端面部之内的破裂板的非破坏部,是工作时不与破裂板进行接触(碰撞)、或与上述破坏部比较,进行接触(碰撞)的程度小(即,与破坏部比较,给予破裂板的冲击的强度小)的部分。
非破坏部是在上述前端面部的包含周缘的部分形成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或沿相对于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而前端面部的没有凹部的部分作为破坏部。
上述凹部是在前端面部的一部分形成的切口,呈比没有切口的部分凹陷的状态,对切口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作为非破坏部的凹部,其在周向的范围是以前端面部的中心(在前端面部不是圆形、正多边形的情况下,为其面积中心)作为原点时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可以在前端面部的半径方向上扩展,也可以延伸至前端面部的中心。
作为非破坏部的凹部的周向的范围(切口的宽度),可以根据切口的形状不同而在20度~100度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对形成上述非破坏部的凹部的深度而言,在将没有上述凹部的破坏部的厚度设为1时,可以使具有凹部的非破坏部的厚度为0.5~0.9的范围。
凹部的深度也可以是不均一的,可以使得周缘部最深、而中心方向相对地变浅。
在破坏机构与破裂板碰撞时,虽然造成杆扩径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但这时,向气体流入室侧弯曲的破裂板被杆部按压而向加压气体室侧变形。在该状态下,由于上述没有凹部的部分(破坏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而切断破裂板,而凹部(非破坏部)不与破裂板发生碰撞(或即使发生了碰撞,与破坏部比较,碰撞时给予破裂板的冲击也足够小),因此和凹部正对的破裂板未被切断。
因此,形成破裂板在没有切断的部分发生弯折,比JP-A No.9-58394的情况易于弯折。
需要说明的是,杆扩径部的最大外径(d2)为仅稍小于加压气体室与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的内径(d1)的程度(d1>d2,且d1/d2为接近1的数值)。
就上述气体发生器的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而言,可以形成为沿相对于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包含周缘的部分的垂直方向进行切断而成的切断部。
作为非破坏部的切断部,与上述发明相同,其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在破坏机构与破裂板碰撞时,虽然造成杆扩径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但这时,由于上述没有切断部的部分(破坏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并切断破裂板,而切断部(非破坏部)不与破裂板发生碰撞,或即使发生了碰撞,与破坏部比较,碰撞时给予破裂板的冲击也足够小,因此与切断部正对的破裂板不会被切断。
对上述气体发生器的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而言,可以形成为在上述前端面部与上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形成的曲面部。
作为非破坏部的曲面部,与上述发明相同,其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在破坏机构与破裂板碰撞时,虽然造成杆扩径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但这时,由于上述没有曲面部的部分(破坏部)与破裂板发生碰撞并切断破裂板,而曲面部(非破坏部)即使与破裂板发生了碰撞,与破坏部比较,碰撞时给予破裂板的冲击也足够小,因此与曲面部正对的破裂板不会被切断。
对上述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而言,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杆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或相对于上述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倾斜的平面。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垂直的平面的情况下,破坏部首先与破裂板发生碰撞,而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即使发生碰撞时也是较迟发生碰撞。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在与破裂板的位置关系上,具有最接近破裂板的倾斜面部分(前端部)和离破裂板最远的倾斜面部(后端部),前端面部被形成为从前端部到后端部离破裂板越来越远。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形成前端部首先与破裂板发生碰撞、后端部最后与破裂板发生碰撞的情况。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从破裂板被破坏时保留破裂板的非破坏部分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非破坏部的形成位置形成于包含后端部的部分。
本发明的发明2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中,
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
上述加压气体室与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
在上述点火机构室和上述气体流入室之间配置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外周面与上述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的基底部、和从上述基底部向上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和上述杆部的前端部在半径方向上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上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上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上述前端面部到达上述杆部的前端部的周壁部,
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上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是沿相对于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垂直方向或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上述破坏部是上述前端面部除了上述切断部以外的剩余部分,
作为由上述切断部构成的非破坏部的周向的范围,是以上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小于180度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明2虽然具有作为非破坏部的切断部,但切断部的周向的范围小于180度,这点与上述发明1的气体发生器不同。
作为非破坏部的切断部的周向的范围,优选为大于100度~小于180度的范围,更优选为105度~175度的范围。
对上述发明2的气体发生器的上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而言,可以形成为相对于上述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或相对于上述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倾斜的平面。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平面的情况下,破坏部首先与破裂板发生碰撞,而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即使发生碰撞时也是晚些发生碰撞。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在与破裂板的位置关系上,具有最接近破裂板的倾斜面部分(前端部)和离破裂板最远的倾斜面部(后端部),前端面部形成为从前端部到后端部离破裂板越来越远。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形成为前端部首先与破裂板发生碰撞、后端部最后与破裂板发生碰撞。
在前端面部为上述倾斜面的情况下,从破裂板被破坏时保留非破坏部分的观点出发,优选将非破坏部的形成位置形成于后端部。
在本发明的发明1及发明2的任一之中,破坏机构可以是在工作时,基底部沿轴向在筒状外壳滑动,杆扩径部使破裂板破坏的结构,也均可以是基底部固定于筒状外壳,杆部和杆扩径部从基底部脱离并飞出,杆扩径部使破裂板破坏的结构。
在基底部为沿轴向移动的结构的情况下,基底部使用在厚度方向上具有贯通孔的基底部。上述贯通孔作为用于使从点火机构产生的气体等流入气体流入空间内的通过孔。
在基底部为被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基底部使用在中心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的贯通孔,且杆部嵌入于上述贯通孔的基底部。杆部脱离之后的贯通孔,作为用于使从点火机构产生的气体等流入至气体流入空间内的通过孔。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在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时,可以在车辆耐用的数年间保持工作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的气体发生器1在筒状外壳10内,从点火器25侧依次配置有点火机构室30、气体流入室40、及加压气体室50。
虽然筒状外壳10是包括了点火机构室壳体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12的外壳,但也可以是作为整体由1个壳体形成的外壳。
点火机构室壳体11在第1端部11a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电气式点火器25。
加压气体室壳体12的第2端部12a侧被封闭(封闭面13)。
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第2端部11b的开口部,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的第1端部12b的开口部在接合部14焊接一体化。
筒状外壳10(点火机构室壳体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12)由铁、不锈钢等形成。
在加压气体室50内,以高压填充了氩、氦等气体。
气体从加压气体室壳体12的封闭面13的气体填充孔进行填充。
在填充气体后并插入销15的状态下,气体填充孔通过销15和封闭面13一起焊接而得以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50和气体流入室40之间利用破裂板47进行封闭。
破裂板47由铁、不锈钢等形成,破裂板周缘部48被焊接固定于点火手段室壳体11侧。
破裂板47由于填充在加压气体室50中的加压气体的压力而向气体流入室40侧弯曲。
气体流入室40是工作时气体从加压气体室50流入、燃烧气体从点火机构室30流入的空间。
如图2所示,在面向气体流入室40的点火机构室壳体11中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29。
沿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周向隔着均等间隔形成多个气体排出口29,气体排出口29从内侧被密封带28封闭。
也可以在从内侧覆盖多个气体排出口29的位置配置筒状过滤器。
气体流入室40在从点火机构室30到破裂板47之间形成台阶部17。虽然台阶部17是通过使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内径在从点火机构室30到破裂板47之间减小而形成的,但也可以用从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内周壁面11c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来代替台阶部17。
在气体流入室40和点火机构室30之间配置有破坏机构60,破坏机构60包括:基底部61、和从基底部61向破裂板47侧延伸的杆部62。
图1~图3所示的破坏机构60是基底部61与杆部62形成为一体的,但也可以将为不同构件的基底部61与杆部62进行组合而成。这种情况下,使得工作时杆部62不会从基底部61脱离。
基底部61包括:沿厚度方向具有多个贯通孔64的圆板部65、和从圆板部65的外周向点火器25侧延伸的筒状壁面部66。
贯通孔64利用由铝形成的密封带从点火机构室30侧进行封闭。
对于基底部61而言,筒状壁面部66的外周面66a以能够沿X轴方向滑动的方式与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内周壁面11c抵接。由于筒状壁面部66的X轴方向的长度大于圆板部65的厚度,因此杆部62不会相对于X轴倾斜,基底部61会平行于X轴地滑动。
就筒状壁面部66而言,被从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内周壁面11c向内侧隔开间隔地突出的2个部位的突起16a、16b从厚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夹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筒状壁面部66的外周面66a与点火机构室壳体11的内周壁面11c之间,涂布有用于保持气密性的密封剂。
杆部62具有:从基底部61延伸的杆主体部68、和从杆主体部68向半径方向外侧进行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69。
杆扩径部69在X轴方向上与破裂板47隔着间隔正对。
杆扩径部的外径(d2)为比加压气体室50与气体流入室40之间的气体流出口46(参照图2)的内径(d1)仅稍小的程度(d1>d2,且d1/d2为接近1的数值)。
可使杆扩径部69的外径为杆主体部68的外径的1.2~1.5倍左右。
可以使图1、图2所示的杆部62的杆主体部68和杆扩径部69为例如图3(a)~(f)所示那样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
图3(a)的杆部具有:杆主体部5、和从杆主体部5向周向整体扩径而成的圆板形状的杆扩径部6。圆板形状的杆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周壁部8包括周面8a、和与前端面部7的相反面8b。
图3(b)的杆部具有:杆主体部5、和从杆主体部5向周向整体扩径而成的圆锥台形状的杆扩径部6。圆锥台形状的杆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外径在杆主体部5侧减小的周壁部(斜面状周壁部)8。
图3(c)的杆部具有:杆主体部5、和从杆主体部5向周向整体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6。杆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周壁部8包括:垂直于前端面部7的周壁8a、和从周壁8a延伸至杆主体部5为止的斜面8b。
图3(d)的杆部具有:杆主体部5、和从杆主体部5仅向一个方向扩径而成的扩径部6。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杆主体部5的中心轴与前端面部7的中心不一致。
图3(e)的杆部的杆主体部5的前端部具有杆扩径部6,杆扩径部6的前端面部7相对于杆主体部5的中心轴倾斜。杆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周壁部8a、8b)。杆主体部5的中心轴与前端面部7的中心不一致。
图3(f)的杆部的杆主体部5的前端部,具有从前端部仅向一个方向扩径而成的扩径部6。杆扩径部6具有: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周壁部8a、8b)。前端面部7的一部分形成了倾斜面7a,倾斜面7a在前端面部7和周壁部8之间形成。倾斜面7a也作为非破坏部发挥功能。杆主体部5的中心轴与前端面部7的中心不一致。
图3(a)~(f)所示的杆部均在前端面部7的包含周缘的部分具有:选自凹部、切断部及曲面部的非破坏部、和剩余部分的破坏部。
在点火机构室30中,点火器25固定于第1端部11a侧,在X轴方向上的相反侧利用基底部61进行划分。
在点火机构室30内,填充有所需量的气体发生剂成型体26。
对图1、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所使用的破坏机构60的杆部62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4的实施方式>
如图4(a)、(b)所示,杆部62具有:从图1、图2所示的基底部61延伸的杆主体部68、和从杆主体部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69。
杆扩径部69具有:从杆主体部68延伸的环状斜面部70、和从环状斜面部70的最大直径部延伸的圆板部71。环状斜面部70和圆板部的周面71a形成了周壁部。
圆板部71的表面侧(与杆主体部68的安装部相反侧的面)具有前端面部72,前端面部72包括包含中心的内侧圆形部72a、和内侧圆形部72a的外侧的环状面部72b,其中,内侧圆形部72a整体呈在厚度方向凹下的球面。
环状面部72b的一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74,凹部74扩展至内侧圆形部72a的中心。
如图4(c)所示,凹部74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在图4中,角度α为45度以下)的范围。
虽然图4所示的杆主体部68和杆扩径部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凹部74的那些。该凹部74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凹部74以外的前端面部72与周面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图5的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杆部162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168、和从杆主体部1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169。
杆扩径部169具有:从杆主体部168延伸的环状斜面部170、和从环状斜面部170的最大直径部延伸的圆板部171。环状斜面部170和圆板部的周面171a形成了周壁部。
圆板部171具有前端面部172,前端面部172包括包含中心的内侧圆形部172a、内侧圆形部172a的外侧的环状面部172b,其中,内侧圆形部172a整体呈在厚度方向凹下的球面。
环状面部172b的一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174,凹部174形成于环状面部172b,且未形成在内侧圆形部172a。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凹部174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1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在图5中,角度α为45度以下)的范围。
虽然图5所示的杆主体部168和杆扩径部1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凹部174的那些。该凹部174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凹部174以外的前端面部172与周面1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图6的实施方式>
如图6(a)所示,杆部262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268、和从杆主体部2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269。
杆扩径部269具有:从杆主体部268延伸的环状斜面部270、和从环状斜面部270的最大直径部延伸的圆板部271。环状斜面部270和圆板部的周面271a形成了周壁部。
圆板部271具有前端面部272,前端面部272包括包含中心的内侧圆形部272a、内侧圆形部272a的外侧的环状面部272b,其中,内侧圆形部272a整体呈在厚度方向上凹下的球面。
环状面部272b的一部分具有沿相对于环状面部272b的垂直方向进行切断而成的切断部274a。切断部274a是跨越圆板部271和环状斜面部270两者进行切断而成的部分。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切断部274a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2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虽然图6(a)所示的杆主体部268和杆扩径部2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切断部274a的那些。切断部274a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切断部274a以外的前端面部272与周面2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对图6(b)所示的杆部262而言,切断部274b是沿相对于环状面部272b倾斜的方向切断而成的,除此以外,与图6(a)所示的相同。切断部274b仅将圆板部271倾斜地切断。对切断部274b的周向的范围而言,虽然是以前端面部2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的范围,但也可使其为大于100度,且小于180度的范围。切断部274b可以是曲面。
虽然图6(b)所示的杆主体部268和杆扩径部2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切断部274b的那些。切断部274b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切断部274b以外的前端面部272与周面2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图7的实施方式>
如图7所示,杆部362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368、和从杆主体部3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369。
杆扩径部369具有:从杆主体部368延伸的环状斜面部370、和从环状斜面部370的最大直径部延伸的圆板部371。环状斜面部370和圆板部的周面371a形成了周壁部。
圆板部371具有前端面部372,前端面部372包括包含中心的内侧圆形部372a、内侧圆形部372a的外侧的环状面部372b,其中,内侧圆形部372a整体呈在厚度方向上凹下的球面。
环状面部372b的一部分具在有环状面部372b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的凹部374。
凹部374包括:沿环状面部372b的周方向隔开间隔形成的2个部位的第1切口部375a及第2切口部375b、和将第1切口部375a及第2切口部375b沿周方向夹着的部分的面沿着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376。
就切断部376而言,仅圆板部371被倾斜地切断。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虽然凹部374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3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的范围,但也可以使其为大于100度,且小于180度的范围。
虽然图7所示的杆主体部368和杆扩径部3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切断部376的那些。切断部376、第1切口部375a及第2切口部375b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非破坏部以外的前端面部372与周面3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图8的实施方式>
如图8所示,杆部462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468、和从杆主体部4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469。
杆扩径部469具有:从杆主体部468延伸的环状斜面部470、和从环状斜面部470的最大直径部延伸的圆板部471。环状斜面部470和圆板部的周面471a形成了周壁部。
圆板部471具有前端面部472,前端面部472包括包含中心的内侧圆形部472a、内侧圆形部472a的外侧的环状面部472b,其中,内侧圆形部472a整体呈在厚度方向上凹下的球面。
环状面部472b的外周部的一部分不是角部,形成圆滑的曲面部474。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曲面部474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472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在图8中,角度α为45度以下)的范围。
虽然图8所示的杆主体部468和杆扩径部469采用了图3(c)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曲面部474的那些。曲面部474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曲面部474以外的前端面部472与周面4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图9的实施方式>
如图9(a)所示,杆部562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568、和从杆主体部5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569。
杆扩径部569具有从杆主体部568延伸的圆板部571,周面571a形成周壁部,包含凹部574a的面作为前端面部572a。前端面部572a为平坦面,没有凹陷等。
圆板部571的包含周边部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574a。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凹部574a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前端面部572a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的范围(在图9(a)中,角度α为45度以下)。
虽然图9(a)所示的杆主体部568和杆扩径部569采用了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凹部574a的那些。凹部574a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凹部574a以外的前端面部572a与周面5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如图9(b)所示,杆部具有:从基底部(未图示)延伸的杆主体部568、和从杆主体部568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569。
杆扩径部569具有从杆主体部568延伸的圆板部571,包含周面571a的面形成周壁部,包含切断部574b的面作为前端面部572b。前端面部572b为平坦面,没有凹陷等。
圆板部571的包含周边部的面的一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的四边形形状的切断部574b。
与图4(c)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切断部574b的周向的范围为,以圆板部571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α为100度以下(在图9(b)中,角度α为45度以下)的范围。
虽然图9(a)所示的杆主体部568和杆扩径部569采用了图3(a)所示的实施方式,但也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其它实施方式且具有切断部574b的那些。切断部574b作为非破坏部。另外,将在除了切断部574b以外的前端面部572b与周面571a的边界部形成为在圆周上延伸的角部,该角部作为破坏部。
接着根据图2、图4~图9对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致动进行说明。
点火器25工作而产生的燃烧产物导致气体发生剂成型体26着火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燃烧气体导致点火机构室30内的压力升高,破坏机构60的基底部61越过突起16b,一边沿X轴方向在点火机构室壳体的内周壁面11c滑动一边移动。
随后,基底部61与内径减小的台阶部17发生碰撞而停止,而杆部62(杆主体部68的杆扩径部69)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而进行破坏。
在使用包含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如图2(a)所示,破裂板47为向气体流入室40侧弯曲的形状,图4示出的前端面部72的具有凹陷的内侧圆形部72a和环状面部72b(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环状面部72b的具有凹部74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凹部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72b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凹部74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开口。
随后,加压气体室50内的气体,从破裂板47开裂之后的气体流出口46与杆主体部68之间向气体流入室40内流入(图2(b))。
与此同时,堵塞基底部61的贯通孔64的密封带被破坏,燃烧气体从贯通孔64向气体流入室40内流入。
流入气体流入室40内的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从气体排出口29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认为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的排出状态是:在任一者气体的一部分从气体排出口29排出之后、剩余部分气体以混合气体的形式排出,但对气体的排出状态、时机没有限定。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在使用包含图5所示的杆部162来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前端面部172的具有凹陷的内侧圆形部172a和环状面部172b(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环状面部172b的具有凹部174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即使在凹部174发生了碰撞的情况下,与凹部174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172b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凹部174的部分不被破坏(非破坏部分),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形成与图2(b)相同的状态,在非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在使用包含图6(a)、(b)所示的杆部262来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前端面部272的具有凹陷的内侧圆形部272a和环状面部272b(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环状面部272b的具有切断部274a或切断部274b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切断部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272b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切断部274a或切断部274b的部分不被破坏(非破坏部分),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形成与图2(b)相同的状态,在非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在使用包含图7所示的杆部362来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前端面部372的具有凹陷的内侧圆形部372a和环状面部372b(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环状面部372b的具有凹部374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凹部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372b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凹部374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形成与图2(b)相同的状态,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在使用包含图8所示的杆部462来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前端面部472的具有凹陷的内侧圆形部472a和环状面部472b(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环状面部472b的具有曲面部474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曲面部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472b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曲面部474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形成与图2(b)相同的状态,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在使用包含图9(a)、(b)所示的杆部562来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破坏机构的情况下,如下进行致动。
前端面部572a、572b的中心部分与弯曲的破裂板47的中心部分发生碰撞之后,在杆部562(扩径部569)一边按入破裂板47一边向加压气体室50侧移动的过程中,前端面部572a(破坏部)与破裂板47发生碰撞,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侧变形。此时,具有凹部574a或切断部574b的部分(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凹部以外的剩余部分的环状面部周边的角部分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凹部574a或切断部574b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形成与图2(b)相同的状态,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图10的实施方式>
图2(a)、(b)所示的致动中,通过图10(a)对使用图10(b)示出的杆662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实施方式的致动进行说明。
图10(b)的杆部662相当于图3(e)所示的杆部。
杆部662的杆主体部668的前端部具有杆扩径部669,杆扩径部669具有相对于杆主体部(前端部)668的中心轴倾斜的平面(前端面部672)和周壁部671。
杆扩径部669的前端面部672,在与破裂板47的位置关系上,具有距离破裂板47最近的部分(前端部)672a和距离破裂板47最远的部分(后端部672b)。
在前端面部672的后端部672b,形成有切断部674。切断部674是相对于前端面部672倾斜的面。
在工作前,杆扩径部669配置为从前端部672a朝向后端部672b呈离破裂板47越来越远的方式。
工作时,在扩径部669的前端面部672内,最接近破裂板47的前端部672a首先发生碰撞,离破裂板47最远的后端部672b最后发生碰撞。此时,切断部674(非破坏部)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除了后端部以外的先端面部672周边的角部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切断部674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被先端面部672按压,从而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
<图11的实施方式>
在图2(a)、(b)所示的致动中,通过图11(a)对使用图11(b)示出的杆部762代替图4所示的杆部62的实施方式的致动进行说明。
图11(b)的杆部762相当于图3(d)所示的杆部。
杆部762的杆主体部768的前端部具有杆扩径部769,杆扩径部769具有从杆主体部(前端部)768的中心轴仅向一个方向扩径而成的前端面部772和周壁部771。
在前端面部772的一端部侧,形成了作为非破坏部发挥功能的曲面部774。
工作时,扩径部769的前端面部772进行碰撞时,破裂板47向加压气体室50变形。此时曲面部774不发生碰撞,或者即使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前端面部772周边的角部相比,给予破裂板47的冲击也小。
因此,破裂板47的正对曲面部774的部分不被破坏,而剩余部分被破坏,因此,在未被破坏的部分残留的状态下,被破坏的剩余部分被曲面部774按压,从而向加压气体室50侧弯折而气体流出口46开口。需要说明的是,对杆主体部768而言,形成有曲面部774的部分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平面。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6)

1.气体发生器,其中:
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
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
在所述点火机构室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具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向所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所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所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所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所述前端面部至所述杆主体部的周壁部,
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所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所述非破坏部是在包含所述前端面部的周缘的部分形成的在厚度方向上的凹部,所述破坏部是除了所述前端面部的所述凹部以外的剩余部分,
由所述凹部构成的非破坏部的周向的范围,是以所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为100度以下的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是沿相对于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包含周缘的部分垂直的方向或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是在所述前端面部与所述周壁部的边界部分形成的曲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是相对于所述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或相对于所述杆主体部的中心轴倾斜的平面。
5.气体发生器,其中,
筒状外壳在第1端部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点火机构、且沿轴向的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在该筒状外壳内,从第1端部侧依次配置有:具备点火机构的点火机构室、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及加压气体室,
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流出口利用破裂板进行封闭,
在所述点火机构室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具有破坏机构,该破坏机构包括外周面与所述筒状外壳的内周面抵接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向所述破裂板侧延伸的杆部,所述杆部具有杆主体部、和在杆主体部的前端部向半径方向扩径而成的杆扩径部,
所述杆扩径部具有朝向所述破裂板侧的前端面部、和从所述前端面部至所述杆主体部的周壁部,
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具有所述破裂板的破坏部和非破坏部,
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的非破坏部是沿相对于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垂直的方向或倾斜方向切断而成的切断部,所述破坏部是所述前端面部除了所述切断部以外的剩余部分,
由所述切断部构成的非破坏部的周向的范围,是以所述前端面部的中心作为原点的角度小于180度的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所述杆扩径部的前端面部是相对于所述杆主体部前端部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或相对于所述杆主体部前端部的中心轴倾斜的平面。
CN201580024118.0A 2014-05-28 2015-05-14 气体发生器 Pending CN10645814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10264 2014-05-28
JP2014110264A JP2015223962A (ja) 2014-05-28 2014-05-28 ガス発生器
PCT/JP2015/063854 WO2015182389A1 (ja) 2014-05-28 2015-05-14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8141A true CN106458141A (zh) 2017-02-22

Family

ID=54698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4118.0A Pending CN106458141A (zh) 2014-05-28 2015-05-14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043743A1 (zh)
JP (1) JP2015223962A (zh)
KR (1) KR20170012215A (zh)
CN (1) CN106458141A (zh)
DE (1) DE112015002485T5 (zh)
WO (1) WO201518238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05768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开孔器、分注移液管架、核酸提取组件、开孔方法及核酸提取方法
CN110914948A (zh) * 2017-08-18 2020-03-24 株式会社大赛璐 发射体的组装体和电路断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4420B2 (ja) * 2014-04-23 2018-02-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インフレータ
JP2015205661A (ja) * 2014-04-23 2015-11-19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312545B2 (ja) * 2014-07-24 2018-04-18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2017088092A (ja) 2015-11-16 2017-05-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JP2017121858A (ja) * 2016-01-07 2017-07-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DE102016001611A1 (de) * 2016-02-12 2017-08-17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Hybridgasgenerator,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ybridgasgenerators, Gassackmodul und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JP6813997B2 (ja) * 2016-09-02 2021-01-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小型飛行体
KR20180087925A (ko) 2017-01-25 2018-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논리 어드레스와 물리 어드레스 사이에서 해싱 기반 변환을 수행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JP6880505B2 (ja) * 2017-07-14 2021-06-02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放出装置、及びガス発生器
AU2019321459A1 (en) * 2018-08-14 2021-02-18 Halkey-Roberts Corporation Large bore pierce pin for an infl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0531A (en) * 1990-10-22 1993-07-27 Oea, Inc. Gas generator ignition assembly using a projectile
US5345876A (en) * 1993-02-04 1994-09-13 Atlantic Research Corporation Hybrid inflator
JPH0958394A (ja) * 1995-08-29 1997-03-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用ガス発生装置
JP2007091184A (ja) * 2005-09-05 2007-04-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ガス発生器
DE102011075272A1 (de) * 2010-11-04 2012-05-24 Takata-Petri Ag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von Gas in einem Personen-Schutzsystem eines Fahrzeugs
JP5985960B2 (ja) * 2012-11-08 2016-09-0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4948A (zh) * 2017-08-18 2020-03-24 株式会社大赛璐 发射体的组装体和电路断路装置
CN110914948B (zh) * 2017-08-18 2022-06-17 株式会社大赛璐 发射体的组装体和电路断路装置
CN110305768A (zh) * 2018-03-27 2019-10-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开孔器、分注移液管架、核酸提取组件、开孔方法及核酸提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043743A1 (en) 2017-02-16
JP2015223962A (ja) 2015-12-14
DE112015002485T5 (de) 2017-03-02
WO2015182389A1 (ja) 2015-12-03
KR20170012215A (ko)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8141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6255625B (zh) 充气机
US20050236821A1 (en) Cold gas generator
EP1262380B1 (en) Inflator
JP2008265434A (ja) 車両の人員拘束用ガス発生器
CN106232436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9311445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6660510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9906176A (zh) 气体发生器
JP5181971B2 (ja) ガス発生装置
WO2006025960A2 (en) Inflator projectile
US6786507B2 (en) Hybrid gas generator
CN105579302A (zh) 破裂板及使用其的充气机
CN108349457A (zh) 气体发生器
JP6283252B2 (ja) 穿孔器およびガス排出装置
CN105980218A (zh) 气体发生器
US20180118154A1 (en) Gas generator
JP2010125892A (ja) インフレーター
US8713912B2 (en) Solid propellant rocket motors employing tungsten alloy burst discs and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JP6467232B2 (ja) ガス発生器用の閉塞部材の支持構造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CN107074189B (zh) 气体发生器
CN107074190B (zh) 气体发生器
US20140210194A1 (en) Inflator with shaped charge initiator
US7040656B2 (en) Inflator
CN108463379A (zh) 气体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222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