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58033B -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58033B
CN106458033B CN201580025349.3A CN201580025349A CN106458033B CN 106458033 B CN106458033 B CN 106458033B CN 201580025349 A CN201580025349 A CN 201580025349A CN 106458033 B CN106458033 B CN 1064580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e
vehicle
guide member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253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58033A (zh
Inventor
高桥伸幸
中村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2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047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2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086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2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0866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2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0475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212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8415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96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7062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496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6763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458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0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64580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58033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45Housing details, e.g. position adjust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Arrangement of adaptations of instruments
    • B60K35/23
    • B60K35/415
    • B60K35/425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18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ghost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1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of the optical waveguide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8Reflectors in projection beam
    • B60K2360/23
    • B60K2360/334
    • B60K2360/336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 G02B2027/012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comprising devices for attenuating parasitic image effects

Abstract

提供一种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其通过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而有效地降低乘客的不舒适感。反射部(422)形成在导光部件(42)的下表面上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从而有助于被引导的外部光向上反射,并且使光能够有效地从导光部件(42)朝着下行壁(411)照射。因此,能够防止下行壁(411)被昏暗地反射在挡风玻璃(F)上,从而使得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Description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上的边框体,以及设置有该边框体的车辆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一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一发明。传统地,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的车辆显示装置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见专利文献1)。如图4和13所示,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700安装在仪表板I中,该仪表板I具有开口H,该开口H形成在面朝挡风玻璃F的对置壁A上,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H投射到挡风玻璃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700可以具有闭合开口H的透明盖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C上反射以指向乘客的视点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该情况,考虑图5和14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800,作为防止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EP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800安装在仪表板I中。仪表板I具有在面向挡风玻璃F的对置壁A上形成的开口H,并且在开口H的前方处形成的前边框部W设置有透光的下行壁Wa,该下行壁Wa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5和14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C设置在开口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800使图像经过开口H投射到挡风玻璃F上。设置了下行壁W,并且盖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该盖C在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C,并且防止了在盖C上反射的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EP。
文献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7-148092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上述构造中,外部光未照射在前边框部W的下行壁Wa的附近,使得下行壁Wa与其周围部分之间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可能产生在挡风玻璃F上的反射变得可见的问题。鉴于此,考虑下行壁Wa由透光材料制成,并且导光部件802被安置在下行壁Wa下方,以从内表面照射下行壁Wa。因为透过下行壁Wa的光指向了挡风玻璃,所以该构造使得反射不太可见,从而能够降低乘客的不舒适感。
然而,在车辆显示装置800中,可能光不能充分地被导光部件802引导至下行壁Wa的附近,或者当被引导的光从导光部件802出射时,被引导的光不能充分地指向下行壁Wa。因此,下行壁Wa可能被反射为比周围部分更暗。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其通过使得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而有效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在另一方面,在车辆显示装置800中,为了使得外部光能够入射在导光部件802上,导光部件802的车辆前侧处的端面(光入射表面802a)从仪表板I露出,如图15所示,并且从而,担心灰尘从导光部件802与下行壁W之间的间隙进入。因此,由于灰尘沉积在导光部件802上而导致导光功能劣化,这导致了由导光部件802引导至下行壁W的光的量可能减少。另外,由于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从上方入射至导光部件802的光入射表面802a,所以入射至光入射表面802a并且到达导光部件802的下表面802b的光的入射角i变为小的,并且光不在下表面802b上全反射,而是光的一部分可能出射至导光部件802的外部。借此,由导光部件802引导至下行壁W的光的量可能减少。如果被引导至下行壁W的光的量减少,则不能使下行壁W明亮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可能不能充分地使挡风玻璃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体,其有效地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提供一种设置有该边框体的车辆显示装置。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所述边框体包括板状导光部件,其中所述边框部件具有前边框部,该前边框部相对于所述开口被安置在车辆的前侧处,所述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在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从所述对置壁升起,以与所述对置壁形成间隙;所述前边框部包括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所述开口的透光的下行壁,并且所述导光部件被安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下方,所述导光部件朝着所述下行壁引导入射至所述导光部件的在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并且在下表面上的车辆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上设置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通过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为厚度方向而反射光。
第二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边框体中,使向上发射的光漫反射的漫射部设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
在第三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面中描述的边框体还包括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从下方支撑导光部件,并且反射来自上方的光。
在第四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利用所述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所述边框体包括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方面所述的边框体。
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所述边框部件具有前边框部,该前边框部相对于所述开口被安置在车辆的前侧处,并且所述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在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从所述对置壁升起,以与所述对置壁形成间隙,所述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所述开口,所述边框体包括: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形成为板状形状,被安置为与所述前边框部的内表面重叠,并且朝着所述下行壁引导入射至该导光部件的在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外壳部件,该外壳部件被安置为与所述前边框部的内表面具有间隔,从而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所述间隙处开口;以及采光窗口部件,该采光窗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件之间,以闭合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并且将光从所述间隙引入到所述容纳空间中,在所述导光部件的在车辆的前侧处的所述端面面对所述采光窗口部件的情况下,所述导光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具有光偏转部,该光偏转部使从所述间隙引入的光偏转为指向所述导光部件的在车辆的前侧处的所述端面。
第六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特征在于,在第五方面中描述的边框体中,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具有板状窗口本体,并且所述光偏转部具有多个凸起或凹部,该多个凸起或凹部形成在所述窗口本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任意一个表面上,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楔形截面。
在第七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包括边框部件的边框体,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所述边框体由根据第五或第六方面所述的边框体构成。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前边框部的在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为上升以与对置壁形成间隙,并且导光部件被安置在前边框部下方,从而将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照射到车辆内部的外部光从导光部件的在前侧处的端面引入,并且能够利用导光部件朝着下行壁引导该外部光。另外,由于在导光部件的下表面上的车辆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形成反射部,所以被引导的外部光易于在其前进方向被改变为厚度方向的情况下向上反射,从而光能够有效地从导光部件朝着下行壁出射。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第二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由于用于漫反射光的漫射部形成在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所以防止了从导光部件的顶表面出射的光集中在特定部分上,并且从而,能够防止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中的不均匀性的产生。
根据第三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从下方支撑导光部件的支撑部件反射来自上方的光,从而可以从该导光部件向下出射的光能够被反射并且重新返回到该导光部件。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引入到导光部件内的光。因此,不需要为了增加被引入的光的量而竖直地增大前边框部的尺寸或者设置另一部件。
根据第四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在导光部件上形成的反射部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减小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在第五方面和第七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用于容纳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在仪表板的对置壁与边框部件的前边框部之间的间隙处开口,该容纳空间形成在前边框部与外壳部件之间。采光窗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件之间,以闭合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并且将光从所述间隙引入所述容纳空间中。所述导光部件以其在车辆前侧处的端面面对所述采光窗口部件的状态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包括光偏转部,该光偏转部使从所述间隙引入的光朝着所述导光部件的在车辆前侧处的所述端面偏转。利用该构造,由于用于容纳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的开口被采光窗口部件闭合,所以能够防止灰尘侵入容纳空间。此外,由于从间隙引入的光因采光窗口部件的光偏转部而朝着导光部件的在车辆前侧处的端面偏转,所以指向所述端面的光在与所述端面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方向上前进以入射在所述端面上,从而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的在车辆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因此,抑制了被引导到下行壁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为亮的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根据第六方面中描述的本发明,采光窗口部件具有板状窗口本体,并且光偏转部具有多个凸起或凹部,该多个凸起或凹部形成在内表面或外表面中的一个表面上,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楔形截面。根据该构造,光偏转部能够形成有简单的形状,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凸起或凹部的截面形状而容易地调整光的偏转方向。因此,抑制了被引导到下行壁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为亮的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沿着车辆显示装置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在放大时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根据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另一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根据第一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至仪表板的透视图。
图7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0A至10C是用于描述设置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采光窗口部件的图。
图11是用于描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用于描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第一发明的传统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第一发明的另一传统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5是用于描述图14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16是示出根据第二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
图17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线2000II-2000II的截面图。
图19是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0A是用于描述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并且图20B是沿着图20A中的线2000I-2000I的截面图。
图21是示出图16所示的导光部件的背表面的透视图。
图22是示出根据关于第二发明的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3是示出根据关于第二发明的另一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三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25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24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26是沿着车辆显示装置的线3000II-3000II的截面图。
图27是示出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在放大时的放大截面图。
图28是示出根据关于第三发明的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29是示出根据关于第三发明的另一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0是示出根据第四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
图31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32是沿着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线4000II-4000II的截面图。
图33是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4A是示出图32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在挡板打开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并且图34B是示出图32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在挡板关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图35是示出根据关于第四发明的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6是示出根据关于第四发明的另一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37是示出根据第五的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
图38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
图39是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0是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41是用于描述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42是用于描述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变形例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43是用于描述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另一变形例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44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第五发明的传统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5是示意性地示出关于第五发明的另一传统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46是用于描述图45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
图47是示出根据第六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透视图。
图48是沿着车辆显示装置的线6000II-6000II的截面图。
图49是示出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在放大时的截面图。
图50是示出根据第六发明的变形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1是示出根据第六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图52是示出根据关于第六发明的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3是示出根据关于第六发明的另一传统技术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车辆显示装置
2 图像投影仪
4 边框体
41A 前边框部
411 下行壁
42 导光部件
422 反射部
423 漫射部
43 支撑部件
I 仪表板
A 对置壁
S 开口
1001 车辆显示装置
1010 图像投影仪
1015 边框体
1020 边框部件
1020a 开口
1021 前边框部
1022 下行壁
1030 导光部件
1030a 光入射表面
1040 支撑部件(盖部件的一个实例)
1050 采光窗口部件
1051 窗口本体
1052 光折射部(光偏转部的一个实例)
1053 凸起
1060 盖
1000A 对置壁
1000F 挡风玻璃
1000I 仪表板
1000K 容纳空间
1000S 间隙
1000V 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1包括:图像投影仪2,其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I中;盖3,其设置在仪表板I的开口H上,该开口H形成在仪表板I的面对挡风玻璃F的对置壁A上;以及边框体4,其围绕盖3设置,并且车辆显示装置1是这样的装置:其用于将诸如速度或道路状况这样的车辆行驶状态作为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F上。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图1和2所示。
图像投影仪2包括投影仪本体21和反射镜22,并且使图像通过开口H而朝着挡风玻璃F投射。在该情况下,为了使乘客即使注意力集中于远距离处,也能够自然地识别图像,图像投影仪2在距乘客的远距离处形成图像。
盖3例如由透明树脂或玻璃形成。其使发射自图像投影仪2的光透射,并且保护图像投影仪2免受灰尘和水的侵入。另外,盖3的前端3a被定位为比后端3b低(即,盖3被设置为其前部下倾),以防止外部光被反射并且到达乘客的视点EP。
边框体4包括:边框部件41,其构成开口H的周缘;导光部件42,其设置在后文所述的前边框部41A下方;以及支撑部件43,其从下方支撑导光部件42。
边框部件41由颜色与对置壁A的颜色大致相同的树脂形成,边框部件41包括:在前侧处的前边框部41A;在后侧处的后边框部41B;以及左右边框部41C,其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处设置于前边框部41A与后边框部41B之间,边框部件41装配到对置壁A,并且支撑盖3。边框部41A、41B和41C可以分别分开地形成,或者可以一体地形成。
前边框部41A被安置为使得:其前侧处的端部从对置壁A上升以在该前侧处的端部与该对置壁A之间形成间隙,并且前边框部41A具有从前侧朝着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H的下行壁411。即,前边框部41A被构造为在下行壁411的下端(后端)处支撑盖3的前端3a。
下行壁411具有透光性,并且其顶表面具有与对置壁A大致相同的颜色。下行壁411被构造为从下方向上透射光,并且被构造为使得被透射的光具有与在对置壁A和边框部件41的顶表面上的反射光大致相同的颜色。注意,前边框部41A可以整体地形成为下行壁411。替代地,可以将前边框部41A的仅其上难以被外部光照射的一部分指定为下行壁411,并且其它部分可以是非透明的。
导光部件42由透明的并且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树脂。如放大的图3所示,导光部件42形成为板状形状,其在前边框部41A与支撑部件4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为使得从前侧的端面421朝向后方入射的光在内侧上全反射并且指向后侧。另外,导光部件42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前侧朝着后侧减小。
反射部422具有楔形截面,并且由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凸起组成,在导光部件42的下表面上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形成该反射部422。导光部件42通过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成厚度方向(即,向上)上而反射到达反射部422的光。应注意,根据导光部件42的折射率或形状,仅需在后侧处的至少适当区域中形成反射部422,并且也可以在整个下表面上形成反射部422。另外,具有微小的凹凸状的漫射部423形成在导光部件42的顶表面上的面对反射部422的区域中,用于使从导光部件42向上出射的光漫反射。注意,漫射部423可以整体地形成在导光部件42的顶表面上。
支撑部件43在支撑导光部件42的同时由边框部件41支撑。支撑部件43在其顶表面上设置有反射部件431,用以反射来自上方的光。另外,支撑部件43在前侧处的端部处于与对置壁A的顶表面大致相同水平面,并且与在前侧处的前边框部41A构成了采光部44。利用该构造,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F而照射的外部光能够通过采光部44而被引入到导光部件42的在前侧处的端面421中。注意,采光部44可以设置有透射光的窗口等。
接着,将描述向上出射引入到导光部件42内的外部光的过程。首先,透过挡风玻璃F并且指向采光部44的外部光入射在导光部件42的前侧处的端面421上。在到达顶表面或下表面之后,如果入射角小于预定值,则该光从该端面出射。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该光在其一部分从该端面出射的情况下被全反射,并且在导光部件42中朝着后侧前进。从顶表面出射的光被漫射部423漫反射为指向上方的前边框部41A,而从下表面出射的光被支撑部件43上的反射部件431向上反射,而再次入射在导光部件42上。当在导光部件42中朝着后侧前进的光到达下表面上的反射部422时,该光在厚度方向上反射以到达顶表面,而后在由漫射部423漫反射的同时而出射,或者在全反射的同时朝着后侧前进。
如上所述,外部光被导光部件42从前侧朝向后侧引导,并且朝着上方的前边框部41A出射。到达前边框部41A的下行壁411的光透过该下行壁411而指向挡风玻璃,并且产生下行壁411的反射。
以上描述的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效果。具体地,由于在导光部件42的下表面上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形成反射部422,所以被引导的外部光易于向上反射,从而光能够有效地从导光部件42朝着下行壁411出射。因此,该构造能够防止下行壁411在挡风玻璃F上被较暗地反射,从而使得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此外,由于漫射部423形成在导光部件42的顶表面上,所以防止了从该导光部件42的顶表面出射的光集中在特定部分上,并且从而,能够防止下行壁411在挡风玻璃F上的反射中的不均匀性的产生。
另外,由于支撑部件43具有反射部件431,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被引入导光部件42中的光。因此,不需要为了增加要引入到导光部件42中的光的量,而在前侧处竖直地增大采光部44或者导光部件42的端面421。
另外,由于导光部件42的厚度从前侧朝着后侧减小,所以在导光部件42中前进的光在厚度方向上(即,在竖直方向上)聚集,并且从而易于朝着下行壁411的下端引导。因此,能够使得下行壁411在挡风玻璃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构造,并且以下面描述的变形例包括在本发明中。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漫射部423形成在导光部件42的顶表面上的面对反射部422的区域中。然而,漫射部可以形成在导光部件的整个顶表面上。可选地,漫射部可以不设置在导光部件上,而是例如可以设置在下行壁的下表面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体4包括支撑部件43,并且反射部件431设置在支撑部件43上。然而,可以移除反射部件,并且可以在支撑部件的顶表面上进行镜面加工,以反射来自上方的光。此外,如果导光部件的下表面被构造为能够充分地反射光,则支撑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不反射光,并且如果边框部件被构造为能够支撑导光部件,则可以移除支撑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部件42的厚度从前侧朝着后侧减小。然而,仅需要导光部件以适当的厚度和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
[第二实施例]
将通过按考附图6至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图7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图8是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0A至10C是用于描述设置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采光窗口部件的图。图11是用于描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并且示出太阳位于相对低的位置的情况。图12是用于描述图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并且示出太阳位于相对高位置的情况。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顶、底、左和右”对应于车辆V的前、后、顶、底、左和右。
如图6和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1用作平视显示装置,其安装至车辆1000V的仪表板1000I,用以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1000F上。
如图8和9所示,车辆显示装置1001包括图像投影仪1010和边框体1015。
图像投影仪1010包括:显示源1011,用于投射图像;反射部1012,用于反射来自显示源1011的图像;以及壳体1013,其由合成树脂形成,用于容纳显示源1011和反射部1012。壳体1013包括:顶壁1013a;底壁1013b,其面对顶壁1013a的;以及周壁1013c,其在顶壁1013a和底壁1013a的周缘上连续地形成。在顶壁1013a上形成开口1013d,该开口1013d被安置为与后文所述的边框部件1020上的开口1020a重叠。图像投影仪1010在反射部1012上反射由显示源1011投射的图像,并且使图像通过开口1013d而投射到挡风玻璃1000F上。从而,车辆1000V中的乘客能够视觉地识别挡风玻璃1000F上显示的图像。
边框体1015包括边框部件1020、导光部件1030、充当外壳部件的支撑部件1040、采光窗口部件1050以及盖1060。
边框部件1020由半透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开口1020a形成在中心处,并且边框部件从外周缘向内周缘逐渐下降。换言之,边框部件1020具有通过将具有开口的上端面和开口的下端面的方形棱锥的中空截锥大致上下翻转而形成的形状。边框部件1020装配到形成于仪表板1000I的在面对挡风玻璃1000F的对置壁1000A上形成的孔中。具体地,边框部件1020装配至对置壁1000A,以构成开口1020a的整个周缘,利用安置在仪表板1000I中的图像投影仪1010使图像从该开口投射到挡风玻璃1000F上。
边框部件1020具有前边框部1021,当边框部件1020被装配至对置壁1000A时,该前边框部1021被安置在车辆1000V的前侧处。前边框部1021被安置成使得在车辆1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1021a从对置壁1000A向上升起(即,安置在对置壁1000A上方)以与对置壁1000A形成间隙1000S。另外,前边框部1021具有下行壁1022,该下行壁1022从车辆1000V的前侧朝向后侧逐渐降低至到达开口1020a。
当被装配至对置壁1000A时,边框部件1020被安置为使得该边框部件1020的外周边缘在前侧处的的一部分(即,前边框部1021的在车辆1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1021a)从对置壁1000A向上升起(图7),并且外周边缘的除了该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1020的外表面(顶表面)与对置壁A的外表面平滑地连续(图6)。此外,在该情况下,边框部件1020的开口1020a与图像投影仪1010的开口1013d被安置为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为了使边框部件1020与仪表板1000I的对置壁1000A之间在挡风玻璃1000F上的反射的差别不太可见,对边框部件1020进行使边框部件1020看上去像对置壁1000A一样的色调控制或表面处理。
例如,导光部件1030由具有高透明性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该导光部件1030形成为在俯视图中的大致矩形板状(图9)的形状,并且被安置与前边框部1021的该内表面重叠(即,沿着前边框部1021的内表面安置),同时与该前边框部1021的内表面相距小的间隔。导光部件1030形成为使得:前部是厚的并且后部是薄的,并且厚部与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前部朝着后部而逐渐变薄,如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8)中所示。具体地,导光部件1030的面向下方的表面是平坦的,并且面朝上方并且面朝下行壁1022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下降。
导光部件1030的在车辆1000V的前侧处的端面处的光是光入射表面1030a,导光部件1030形成为向后侧处的端部引导进入了该光入射表面1030a的光,并且该导光部件1030使该光从面对下行壁1022的表面出射。具体地,导光部件1030在从光入射表面1030a所在的前侧处的端部朝着后侧处的对置端部的光引导方向上引导光。从而,能够朝着透光的下行壁1022引导光,从而能够照明下行壁1022的开口1020a的附近。
支撑部件1040包括放置部1041和一对腿部1042,其由合成树脂形成。
放置部1041是导光部件1030放置在其上的部分,并且具有形成为比导光部件1030的平面形状稍大的大致板状的平面形状。放置部1041被安置为距离前边框部1021的内表面一定的间隔,并且被安置成使得:车辆1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1041a与前边框部1021的端部1021a在其之间留有空间的情况下被布置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并且放置部1041的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对置的两个端部与边框部件1020的内表面接触。借此,放置部1041与前边框部1021形成了用于容纳导光部件1030的容纳空间1000K。容纳空间1000K在间隙1000S处是开口的。导光部件1030以如下方式容纳在容纳空间1000K中:光入射表面1030a通过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而面对间隙1000S。
一对腿部1042连接放置部1041与图像投影仪1010的壳体1013,并且从壳体1013的周壁1013c的前表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向前且向上延伸(图9)。各个腿部1042的基端一体地固定至壳体1013,并且在放置部1041的下表面上形成的固定部1041b固定在先端。
采光窗口部件1050由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采光窗口部件1050被设置成为闭合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并且将光从间隙1000S引入容纳空间1000K。如图10A至10C所示,采光窗口部件1050包括窗口本体1051和充当光偏转部的光折射部1052。
窗口本体1051形成为在俯视图中与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一致的大致梯形板状形状(图7和9)。窗口本体1051被安置在前边框部1021的前侧处的端部1021a与支撑部件1040的放置部1041的前侧处的端部1041a之间,以闭合(密封)其内容纳了导光部件1030的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并且窗口本体1051的端面遍及整周地与边框部件1020的内表面和放置部1041的顶表面紧密接触。窗口本体1051的外表面1051a(面对车辆的前侧的表面)具有平板形状,并且利用折射而使光偏转的光折射部1052设置在内表面1051b(面向车辆的后侧的表面)上。
光折射部1052形成在窗口本体1051的内表面1051b上,并且具有在窗口本体1051的内表面1015b上在左右方向上整体地延伸的多个凸起1053,凸起1053具有楔形(棱镜状)截面。竖直地布置多个凸起1053以形成棱镜样式。光折射部1052上的凸起1053的形状被设定为使入射在窗口本体1051的外表面1051a上的光朝着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折射,即,使光折射至与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光折射部1052具有设置在窗口本体1051的内表面上的具有楔形截面的多个凸起1053。然而,不限于此。光折射部1052可以设置在窗口本体1051的外表面1051a上。可选地,光折射部1052可以具有成楔形截面的凹部,来代替一部分或者所有的凸起1053。另外,所有的多个凸起1053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或者多个凸起1053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形状的凸起(即,具有不同的光折射方向)。此外,光折射部1052利用折射来偏转光。然而,不限于此。可以代替光折射部1052而设置利用偏转来将光偏转的光衍射部。图10C示意性地示出入射在棱镜状透光部件上的光前进的路径的实例。认为在采光窗口部件1050上的凸起1053中,光经过相似路径。
盖1060使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而形成在薄板上,并且被安装成固定至边框部件1020的开口1020a的周缘以闭合开口1020a。盖1060被安置为从车辆1000V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延伸(图8)。这防止照射在盖1060上的光直接前进到乘客的视点。
接着,将参考图11和12描述上述车辆显示装置1001的操作的一个实例。
如图11所示,当外部光从诸如太阳这样的光源入射到车辆显示装置1001的采光窗口部件1050的外表面1051a上时,外部光在外表面1051a上折射,如图中箭头所示,并且进一步被光折射部1052折射至与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垂直的方向,从而到达光入射表面1030a。从而,入射在光入射表面1030a上的光透过光入射表面1030a,并且在导光部件1030中与光引导方向平行地朝着导光部件1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前进。因此,能够确保从导光部件1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出射的光的量。
此外,如图12所示,当外部光从诸如比图11中的情况高的太阳这样的光源入射到车辆显示装置1001的采光窗口部件1050的外表面1051a上时,外部光在外表面1051a上折射,如图中的箭头所示,并且进一步被光折射部1052折射至与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几乎垂直的方向,从而到达光入射表面1030a。从而,入射在光入射表面1030a上的光透过光入射表面1030a,并且在导光部件1030中相对于光引导方向倾斜地前进,以到达导光部件1030的下表面1030b。在该情况下,光到下表面1030b的入射角变为相对大的,使得光在下表面1030b上全反射,以指向导光部件1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因此,能够确保从导光部件1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出射的光的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用于容纳导光部件1030的容纳空间1000K在仪表板1000I的对置壁1000A与边框部件1020的前边框部1021之间的间隙1000S处开口,该容纳空间1000K形成在前边框部1021与支撑部件1040的放置部1041之间。采光窗口部件1050设置在前边框部1021与放置部1041之间,以闭合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并且将光从间隙1000S引入容纳空间1000K。导光部件1030以光入射表面1030a面对采光窗口部件1050的状态容纳在容纳空间1000K中,并且采光窗口部件1050包括光折射部1052,该光折射部1052朝着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折射从间隙1000S引入的光。利用该构造,由于用于容纳导光部件1030的容纳空间1000K的开口被采光窗口部件1050闭合,所以能够防止灰尘侵入容纳空间1000K。此外,由于从间隙1000S引入的光被采光窗口部件1050的光折射部1052折射为朝着导光部件1030的光入射表面1030a,所以指向光入射表面1030a的光在与光入射表面1030a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方向上前进,从而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1030的车辆1000V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因此,能够抑制被引导到下行壁1022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1022明亮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1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另外,采光窗口部件1050包括板状窗口本体1051,并且光折射部1052具有成楔形截面的多个凸起1053,所述凸起1053设置在窗口本体1051的内表面1051b上,并且在车辆1000V的宽度方向上延伸。根据该构造,光折射部1052能够形成有简单的形状,并且能够通过改变凸起1053的截面形状而容易地调整光的折射方向。因此,能够抑制被引导到下行壁1022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1022明亮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1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虽然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1020具有在俯视图中的环状,并且包括前边框部1021。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边框部件1020可以仅由前边框部1021组成,以仅构成开口1020a的在车辆1000V的前侧处的周缘,并且开口1020a的其余周缘可以由仪表板1000I的对置壁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1020整体地由透光的合成树脂制成。然而,不限于此。仅需要至少下行壁1022是透光的。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造和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地,虽然特别地关于特定实施例而主要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形状、材料、数量和其他任何细节构造的变形。因此,限定形状、材料等的描述仅是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实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从而本发明包括使用了名称而不对形状、材料等进行部分或全部限定的描述。
<第二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二发明。传统地,车辆显示装置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其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见专利JP 2007-148092A)。如图22所示,在该专利的文献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2700安装在仪表板2000I中,该仪表板具有在面朝挡风玻璃2000F的对置壁2000A上形成的开口2000H,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2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2000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2700可以具有关闭开口2000H的透明盖2000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2000C上反射以指向乘客的视点2000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该情况,考虑图23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2800作为用于防止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2000EP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2800安装在仪表板2000I中。仪表板2000I具有在面向挡风玻璃2000F的对置壁2000A上形成的开口2000H,并且在开口2000H的前方处形成的前边框部2000W设置有透光的下行壁2000Wa,下行壁2000Wa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23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2000C设置在开口2000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2800使图像通过开口2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2000F上。设置了下行壁2000Wa,并且盖2000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在其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2000C,并且防止了在盖2000C上反射的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2000EP。
在上述构造中,外部光未照射在前边框部2000W的下行壁2000Wa的附近,使得下行壁2000Wa与其周围部分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可能产生在挡风玻璃2000F上的反射变得可见的问题。鉴于此,考虑下行壁2000Wa由透光材料制成,并且导光部件2802被安置在下行壁2000Wa下方以从内表面照明下行壁2000Wa。因为透过下行壁2000Wa的光指向了挡风玻璃2000F,所以该构造使得反射不太可见,从而能够降低乘客的不舒适感。
然而,当车辆显示装置2800中的导光部件2802的上表面的形状与下行壁2000Wa的下表面的形状彼此不同时,导光部件2802的上表面与下行壁2000Wa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变化。因此,从导光部件2802入射在下行壁2000Wa上的光也变化,引起了在下行壁2000Wa上产生颜色不均匀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其通过使得挡风玻璃上的反射的难以可视而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1}是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图像由设置在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通过所述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以及板状导光部件,其安装在边框部件的前边框部下方,前边框部相对于开口被安置在车辆的前侧处,其中,前边框部被安置成使得: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在仪表板上方以与仪表板形成间隙,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并且导光部件引导从间隙入射的光以照明下行壁,并且导光部件具有顶表面,顶表面具有沿着下行壁的下表面的形状。
发明{2}是发明{1}中描述的边框体,其中,反射部设置在导光部件下表面的在车辆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该反射部通过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为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来反射光。
发明{3}是发明{1}或{2}中描述的边框体,边框体包括增亮膜,该增亮膜设置在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并且其上布置有多个棱镜。
发明{4}是在发明{1}中描述的边框体,边框体包括增亮膜,该增亮膜设置在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并且其上布置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棱镜,其中,反射部形成在导光部件的下表面上的车辆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在该反射部上,布置有在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棱镜。
发明{5}是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图像由图像投影仪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所述边框体由发明{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体组成。
根据发明{1}至{5},前边框部在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在仪表板上方,以与仪表板形成间隙,并且导光部件被安置在前边框部下方,从而导光部件能够引导透过挡风玻璃而从间隙入射的光以照明下行壁。此外,由于导光部件的顶表面具有沿着下行壁的下表面的形状,所以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与下行壁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变为定值,以降低下行壁上的颜色不均匀性。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发明{2},由于反射部形成在导光部件的下表面上的在车辆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该反射部通过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为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而反射光,所以易于朝着下行壁反射被引导的外部光,从而能够有效地从导光部件朝着下行壁出射光。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发明{3},在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形成有增亮膜,该增亮膜包括在其上布置的多个棱镜,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从导光部件朝着下行壁出射光。
根据发明{4},在导光部件的下表面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形成反射部,在该反射部上,多个棱镜被布置为在车辆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另外,在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设置增亮膜,在该增量膜上,布置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棱镜。因此,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散布的光能够通过将其前进方向改变为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而被有效地朝着下行壁出射。
将参考图16至2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图17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图18是沿着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线2000II-2000II的截面图。图19是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0A是用于描述图16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导光部件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并且图20B是沿着图20A中的线2000I-2000I的截面图。图22是示出图16所示的导光部件的背表面的透视图。如图16至1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2001用作平视显示装置,其安装至车辆2000V的仪表板2000I,用以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2000F上。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2000V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图16和18所示。
如图18和19所示,车辆显示装置2001包括:图像投影仪2010,其设置在车辆2000V的仪表板2000I中;以及边框体2015,其设置到仪表板2000I。
如图18所示,图像投影仪2010包括:显示源2011,其用于投射图像;反射部2012,其用于反射来自显示源2011的图像;以及壳体2013,其由合成树脂形成,用以容纳显示源2011和反射部2012。壳体2013包括:顶壁2013a;底壁2013b,其面对顶壁2013a;以及周壁2013c,其连续地形成在顶壁2013a和底壁2013b的周缘上。在顶壁2013a上形成开口2013d,该开口2013d被安置为与后文所述的边框部件2020上的开口2020a重叠。图像投影仪2010在反射部2012上反射由显示源2011投射的图像,并且使图像通过开口2013d而投射到挡风玻璃2000F上。从而,车辆2000V中的乘客能够视觉地识别挡风玻璃F上显示的图像。
如图18和19所示,边框体2015包括边框部件2020、导光部件2030、增亮膜2040、充当外壳部件的支撑部件2050以及盖2060。
边框部件2020由半透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开口2020a形成在中心处。边框部件2020从外周缘朝着内周缘逐渐下降,并且弯曲成使得倾斜朝着内周缘增加。边框部件2020装配至在仪表板2000I上形成的孔,以构成开口2020a的整个周缘,利用安置在仪表板2000I中的图像投影仪2010而使图像从该开口投射到挡风玻璃2000F上。
边框部件2020的相对于开口2020a安置在车辆2000V的前侧处的前边框部2021被安置为:使得车辆2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2021a位于仪表板2000I的上方,从而与仪表板2000I形成间隙2000S。另外,前边框部2021具有下行壁2022,该下行壁2022从车辆2000V的前侧朝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2020a,并且下行壁弯曲成使得朝着开口2020a倾斜程度增大。
当被装配至仪表板2000I时,边框部件2020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2020的外周缘的在前侧处的一部分(即,前边框部件2021的在车辆2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2021a)位于仪表板2001I上方(图17),并且外周缘的除了该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被安置为平滑地连续到仪表板2000I(图16)。此外,在该情况下,边框部件2020的开口2020a与图像投影仪2010的开口2013d被安置为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为了使边框部件2020与仪表板2000I之间在挡风玻璃2000F上的反射的差别不太可见,对边框部件2020进行使边框部件2020看上去像仪表板2000I一样的色调控制或表面处理。
导光部件2030由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并且形成为在俯视图中的大致矩形板的形状(图19)。导光部件2030被安置在前边框部2021下方,并且引导从上述间隙2000S入射的光,以照明前边框部2021(即,下行壁2022)。导光部件2030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前侧朝着后侧减小,如图20A和20B所示。
此外,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的形状形成为沿着具有下行壁2022的前边框部2021的下表面。更具体地,与前边框部2021的下表面一样,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从车辆2000V的前侧向后侧下降,并且弯曲成朝着后侧大幅倾斜。另外,尽可能小地设定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与下行壁2022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20A、20B、21和其它附图所示,反射部2030b形成在导光部件2030的下表面上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具有楔形截面的多个棱镜布置在反射部2030b上以在车辆2000V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沿着车辆2000V的前后方向布置反射部2030b的多个棱镜。到达反射部2030b的光被反射为其前进方向被改变至导光部件2030的厚度方向。应注意,根据导光部件2030的折射率或形状,反射部2030b仅需至少形成在后侧处的适当区域中,并且其可以形成在整个下表面上。
增亮膜2040涂覆在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上。增亮膜2040在顶表面上设置有具有楔形截面的多个微棱镜,微棱镜在车辆2000V的前后方向上延伸。沿着车辆2000V的左右方向布置增亮膜2040的多个棱镜。从增亮膜2040的下表面入射并且从上表面出射的光被折射为其前进方向被改变为导光部件2030的厚度方向。
支撑部件2050被安置在导光部件2030的下方以支撑导光部件2030。抛光后的反射部2051设置在支撑部件2050的顶表面上,以反射来自上方的光。此外,支撑部件2050被安置为使得前侧处的端部与仪表板2000I的顶表面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面,并且导光部件2030的前侧处的端面2030a被安置为面对间隙2000S。据此,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2000F而发射的外部光能够通过间隙2000S而从导光部件2030的前侧处的端面2030a引入。支撑部件2050固定至一对腿部2013e,该一对腿部2013e从壳体2013的周壁2013c向前凸出。
盖2060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而形成为薄板,并且被安装为固定至边框部件2020的开口2020a的周缘,以闭合开口2020a。盖2060被安置为从车辆2000V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延伸(图18)。该构造防止照射在盖2060上的光直接前进到乘客的视点。
接着,参考图20A和20B描述使引入到导光部件2030的外部光朝着前边框部2021出射的过程。首先,透过挡风玻璃2000F从间隙2000S进入的外部光入射在导光部件2030的前侧处的端面2030a上。在到达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或下表面之后,如果入射角小于预定值,则该光从顶表面或下表面出射。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则该光全反射,并且在导光部件2030中朝着后侧前进。从顶表面出射的光被形成在增亮膜2040上的棱镜折射,并且其前进方向改变为厚度方向,如图20B所示。
从下表面出射的光被支撑部件2050上的反射部2051向上反射,并且重新入射导光部件2030。当到达下表面上的反射部2030b时,在导光部件2030中朝着后侧前进的光被反射部2030b上的棱镜反射,以将前进方向改变为厚度方向,并且从顶表面出射,如图20A所示。
如上所述,导光部件2030从前侧朝向后侧引导外部光,并且朝着上方的前边框部2021出射该外部光。到达前边框部2021的下行壁2022的光透过下行壁2022,以指向挡风玻璃2000F,并且从而,产生下行壁2022的反射。
根据上述实施例,前边框部2021在前侧处的端部2021a被安置在仪表板2000I上方,以与仪表板2000I形成间隙2000S,并且导光部件2030被安置在前边框部2021下方,从而导光部件2030能够将透过挡风玻璃2000F而从间隙2000S入射的光引导为照明下行壁2022。此外,由于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具有沿着下行壁2022的下表面的形状,所以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与下行壁202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变为定值,以降低下行壁2022上的颜色不均匀性。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2022在挡风玻璃2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另外,由于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与下行壁2022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所以能够抑制从导光部件2030指向下行壁2022的光在空气中的损失。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反射部2030b形成在导光部件2030的下表面上的在车辆2000V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中,该反射部2030b通过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为导光部件2030的厚度方向而反射光,所以易于朝着下行壁2022反射被引导的外部光,从而能够有效地从导光部件2030朝着下行壁2022出射光。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2022在挡风玻璃2000F上的反射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在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上形成有上面布置了多个棱镜的增亮膜2040,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从导光部件2030朝着下行壁2022出射光。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反射部2030b上的棱镜在车辆2000V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增亮膜2040上的棱镜在车辆2000V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即,增亮膜2040上的棱镜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反射部2030b上的棱镜的延伸方向旋转了90度。从而,在前后方向上散布的光的前进方向能够被反射部2030b改变为厚度方向(图20A),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散布的光的前进方向能够被增亮膜2040改变为厚度方向(图20B)。因此,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散布的光能够通过将其方向改变至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而被有效地朝着下行壁2022出射。
注意,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光部件2030设置有反射部2030b或增亮膜2040,但是不限于此。仅需要导光部件2030的顶表面沿着下行壁2022的下表面,并且导光部件2030可以不设置有反射部2030b或增亮膜2040。可选地,导光部件2030可以仅设置有反射部2030b和增亮膜2040中的一者。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增亮膜2040上的棱镜被设置为沿着前后方向。然而,它们不限于此。可以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棱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2020具有在俯视图中的环状,并且前边框部2021是边框部件2020的一部分。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边框部件2020可以仅由前边框部2021组成,以仅构成开口2020a的在车辆2000V的前侧处的周缘,并且开口2020a的其余周缘可以由仪表板2000I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2020整体地由透光的合成树脂制成。然而,不限于此。仅需要至少下行壁2022是透光的。
另外,上述实施例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形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具体地,能够通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变形而实施本发明。
<第三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三发明。传统地,车辆显示装置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其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见专利JP 2007-148092A)。如图28所示,在该专利的文献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3700安装在仪表板3000I中,该仪表板具有在面朝挡风玻璃3000F的对置壁3000A上形成的开口3000H,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3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3000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3000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3700可以具有闭合开口3000H的透明盖3000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3000C上反射以指向乘客的视点3000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该情况,考虑图29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3800被视作防止外部光指向视点3000EP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3800安装在仪表板3000I中。仪表板3000I具有在面向挡风玻璃3000F的对置壁3000A上形成的开口3000H,并且在开口3000H的前方处形成的前边框部3000W设置有透光的下行壁3000Wa,该下行壁3000Wa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和29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3000C设置在开口3000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3800使图像通过开口3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3000F上。设置了下行壁3000Wa,并且盖3000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其在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3000C,并且防止了在盖3000C上反射的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3000EP。
在上述构造中,外部光未照射在前边框部3000W的下行壁3000Wa的附近,使得下行壁3000Wa与其周围部分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可能产生在挡风玻璃3000F上的反射变得可见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其通过使得挡风玻璃上的反射的不太可见而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6}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其设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并且包括产生显示光的显示源;以及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来自显示源的显示光通过该开口被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边框部件具有前边框部,该前边框部相对于开口安置在车辆的前测处,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朝着车辆的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车辆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光部件,其安置在下行壁下方;光源,其安装在基板上;以及第二导光部件,其朝着第一导光部件引导来自光源的光。
发明{7}是发明{6}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车辆显示装置包括:照明传感器,其检测外部照明强度;以及控制单元,其基于照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光源的亮度。
发明{8}是发明{6}或{7}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其中,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车辆前侧处的端部位于仪表板上方,以与仪表板形成间隙,并且第一导光部件引导从间隙入射的光以照明下行壁,并且引导从第二导光部件入射的光以照明下行壁。
如上所述,根据发明{6},来自光源的光被第二导光部件引导至第一导光部件,该第一导光部件安置于边框部件的下行壁下方。被引导的光被第一导光部件出射到下行壁,从而下行壁能够被照亮。此外,光源能够被安装在其上安装了显示源的基板上,并且这能够消除分开地设置用于显示源的基板和用于光源的基板的需要。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以低成本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发明{7},能够根据外部亮度控制光源的亮度,并且能够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发明{8},前边框部的前侧处的端部位于仪表板的上方以与仪表板形成间隙,并且第一导光部件被安置在前边框部下方,从而将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而照射到车辆内部的外部光从第一导光部件的前侧处的端面引入,并且能够利用第一导光部件朝着下行壁出射所述外部光。从而,能够结合来自光源的光而使反射不太可见。
将参考图24至2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25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24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图26是沿着车辆显示装置的线3000II-3000II的截面图。图27是示出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的放大截面图。如图24至2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3001用作平视显示装置,其安装至车辆3000V的仪表板3000I,用以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3000F上。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3000V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图24和26所示。
如图26所示,车辆显示装置3001包括:基板3003,用于产生显示光的充当显示源的显示装置3002安装在该基板上;反射镜3004和非球面镜3005,其反射来自显示装置3002的光,并且将光投射到挡风玻璃F上;以及壳体3006,其容纳基板3003和镜3004以及3005。
车辆显示装置3001还包括:边框部件3007,其装配至仪表板3000I,以构成开口3007a的全部周缘,使来自显示装置3002的显示光从开口3007a投射到挡风玻璃3000F上;盖3008,其覆盖开口3007a;第一导光部件3009,其安置在边框部件3007下方;光源3010,其安装在基板3003上;第二导光部件3011,其朝着第一导光部件3009引导来自光源3010的光;以及照明传感器3012。
基板3003设置有显示装置3002和光源3010,并且被安置在壳体3006中,使得显示装置3002和光源3010倾斜地面对车辆3000V的上方和后方。反射镜3004将来自显示装置3002的显示光反射到非球面镜3005。非球面镜3005将来自反射镜3004的光通过开口3007a反射到挡风玻璃3000F。从而,车辆3000V中的乘客能够视觉地识别挡风玻璃3000F上显示的图像。
如图26和其它视图所示,壳体3006具有:顶壁3006a;与顶壁3006a相对的底壁3006b;周壁3006c,其在顶壁3006a和底壁3006b的周缘上连续地形成;以及外壳部3006e,其从周壁3006c的位于车辆3000V的前侧处的前周壁3006d凸出。在顶壁3006a上的中心处形成开口3006f,该开口3006f形成为与边框部件3007的后文所述的开口3007a重叠,并且下文所述的第二导光部件3011所插入的开口3006g形成在顶壁3006a的在前侧处的端部上。
基板3003所装配到的开口3006h形成在前周壁3006d的下部处。此外,前周壁3006d向上并且逐渐向前延伸,以从下方支撑下文所述的第二导光部件3011。外壳部3006e也向上并且逐渐向前延伸,以支撑下文所述的第一导光部件3009。此外,外壳部3006e的前侧处的端部3006e1与仪表板3000I的顶表面大致处于相同的水平面。
边框部件3007由半透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开口3007a形成在中心处。边框部件3007从外周缘朝着内周缘逐渐下降,并且弯曲为使得倾斜朝着内周缘增大。边框部件3007装配至在仪表板3000I上形成的孔,以构成开口3007a的整个周缘,利用安置在仪表板3000I中的显示投影仪3002使图像从该开口3007a而投射到挡风玻璃3000F上。
边框部件3007的相对于开口3007a定位在车辆3000V的前侧处的前边框部3071被安置为使得:车辆3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3071a位于仪表板3000I的上方,从而与仪表板3000I形成间隙3000S。另外,前边框部3071具有下行壁3072,该下行壁3072从车辆3000V的前侧朝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3007a,并且下行壁弯曲为使得倾斜程度朝着开口3007a增大。
当被装配至仪表板3000I时,边框部件3007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3007的外周缘的在前侧处的一部分(即,前边框部件3071的在车辆3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3071a)位于仪表板3000I上方(图25),并且该外周缘的除了该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被安置为平滑地连续到仪表板3000I(图24)。此外,在该情况下,边框部件3007的开口3007a与容纳显示装置3002的壳体3006的开口3006f被安置为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为了使边框部件3007与仪表板3000I之间在挡风玻璃3000F上的反射的差别不太可见,对边框部件3007进行使边框部件3007看上去像仪表板3000I一样的色调控制或表面处理。
盖3008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而形成为薄板,并且被安装为固定至边框部件3007的开口3007a的周缘以闭合开口3007a。盖3008被安置为从车辆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延伸(图26)。这防止照射在盖3008上的光直接前进到乘客的视点。
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第一导光部件3009形成为俯视图中大致矩形板的形状。第一导光部件3009被安置在前边框部3071的下方,引导从上述间隙3000S入射的光,并且朝着前边框部3071(即,下行壁3072)出射光,从而前边框部3071被照亮。第一导光部件3009形成为使得:前部是厚的并且后部是薄的,并且厚部与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变薄,如前后方向上截面图(图27)所示。具体地,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面向下方的表面是平坦的,并且朝向上方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下降。
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前部由上述外壳部3006e从下方支撑,并且其后部位于外壳部3006e上方。如上所述,外壳部3006e在前侧处的端部3006e1与仪表板3000I的顶表面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面,并且第一导光部件3009在前侧处的端面3009a被安置为面对间隙3000S。据此,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3000F而出射的外部光能够通过间隙3000S而从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前侧处的端面3009a引入。第一导光部件3009朝着后侧引导从端面3009a引入的外部光,并且朝着下行壁3072出射光。
就像第一导光部件3009一样,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第二导光部件3001形成为板状形状。第二导光部件3011形成为沿着外壳部3006e和前周壁3006d而向上并且逐渐向前延伸。朝着基板3003上的光源3010凸出的入射部3011a形成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的后侧处的端部处。来自光源3010的光从入射部3011a入射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上。
另外,使从入射部3011a入射的光向前反射的反射表面3011b被设置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在后侧处的端部处的顶表面上。第二导光部件3011在前侧处的端部位于外壳部3006e与第一导光部件3009之间,并且被反射表面3011b向前反射的光被引导至第一导光部件3009。另外,遮光部3011c形成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的顶表面上的除了反射表面3011b和与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下表面重叠的部分之外的部位处,以防止光漏向显示装置3002。
照明传感器3012检测外部的照明强度,并且安装在车辆3000V的前侧处的仪表板3000I上。作为控制光源3010的亮度的控制单元的未示出的控制器也安装在基板3003上,并且照明传感器3012的检测结果输入到控制器。基于来自照明传感器3012的检测结果,如果外部明亮,则控制器控制提高光源3010的亮度,并且如果外部黑暗,则控制降低光源3010的亮度。
接着,将参考图27描述将朝着边框部件3007出射引入到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外部光的过程。首先,透过挡风玻璃3000F从间隙3000S进入的外部光入射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前侧处的端面3009a上。在到达顶表面或下表面之后,如果入射角小于预定值,则该光从顶表面或下表面出射。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该光全反射,并且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中朝着后侧前进。从顶表面出射的光指向上方的前边框部3071,并且从下表面出射的光被外壳部3006e反射,并且重新入射在第一引导部件3009上。因此,能够确保从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后侧处的端部所出射的光的量。
另一方面,从光源3010发射的光从入射部3011a入射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上,并且被反射表面3011b向前反射。被反射表面3011b反射的光到达顶表面,并且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该光全反射,并且朝着第一导光部件3009前进,即,朝着第二导光部件3011的前侧前进。在到达顶表面的光中,入射角小于预定值的光被吸收或者被遮光部3011c反射并且重新入射在第二导光部件3011上。
当到达下表面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被反射表面3011b反射的光全反射,并且朝着第一导光部件3009前进,即,朝着第二导光部件3011的前侧前进。在到达下表面的光中,入射角小于预定值的光被前周壁3006d反射,并且重新入射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上。因此,从光源3010发射的光被第二导光部件3011引导为入射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后端上。
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后端上入射的光在顶表面或下表面上全反射的同时向前前进,并且从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顶表面朝着前边框部3071出射,像外部光一样。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来自光源3010的光被第二导光部件3011引导至第一导光部件3009,该第一导光部件3009安置于边框部件3007的下行壁3072下方。被引导的光能够通过第一导光部件3009出射至下行壁3072。此外,光源3010能够被安装在上面安装有显示装置3002的基板3003上,并且这能够消除分开地设置用于显示装置3002的基板3003和用于光源3010的基板3003的需要。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3072在挡风玻璃3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以低成本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安装在基板3003上的未示出的控制器基于照明传感器3012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光源3010的亮度。据此,能够根据外部亮度控制光源3010的亮度,并且这能够使挡风玻璃3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前边框部3071的前侧处的端部3071a位于仪表板3000I的上方,以与仪表板3000I形成间隙3000S,并且第一导光部件3009被安置在前边框部3071下方,从而将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3000F照射到车辆内部的外部光从第一导光部件3009的前侧处的端面3009a引入,并且能够利用第一导光部件3009使该外部光出射到下行壁3072。从而,能够结合来自光源3010的光而使反射不太可见。
在上述实施例中,间隙3000S形成在前边框部3071的前侧处的端部3071a与仪表板3000I之间,以使得外部光能够入射在第一道光部件3009上。然而,实施例不限于此。可以不形成间隙3000S,以防止外部光入射在第一导光部件3009上。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分开地设置第一导光部件3009和第二导光部件3011,但是构造不限于此。可以考虑一体地设置第一导光部件3009和第二导光部件3011。在该情况下,安置在前边框部3071下方的前部被指定为第一导光部件3009,并且其上未设置前边框部3071的后部被指定为第二导光部件3011。
另外,虽然外壳部3006e与壳体3006一体地形成,但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外壳部3006e可以与壳体3006分开地设置,并且固定在壳体3006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3007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并且具有前边框部3071。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边框部件3007可以仅由前边框部3071组成,以仅构成车辆3000V的开口3007a的前侧处的周缘,并且开口3007a的其余周缘可以由仪表板3000I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3007整体地由透光的合成树脂制成。然而,不限于此。仅需要至少下行壁3072是透光的。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根据照明传感器3012的检测结果控制光源3010的亮度。然而,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当不接通灯开关时,可以判定处于日间的明亮,并且可以提高光源3010的亮度。当灯开关接通时,可以判定处于夜晚的黑暗,并且可以关闭光源3010,或者可以降低光源3010的亮度。
另外,上述实施例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形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具体地,能够通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变形而实施本发明。
<第四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四发明。传统地,车辆显示装置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其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见专利JP 2008-87733A)。如图35所示,在该专利的文献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4700安装在仪表板4000I中,该仪表板具有开口4000H,该开口4000H形成在面朝挡风玻璃4000F的对置壁4000A上,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4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4000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4000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4700可以具有闭合开口4000H的透明盖4000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4000C上反射以指向乘客的视点4000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该情况,考虑图36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4800,作为用于防止外部光指向视点4000EP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4800安装在仪表板4000I中。仪表板4000I具有开口4000H,该开口4000H形成在面向挡风玻璃4000F的对置壁4000A上,并且形成在开口4000H的前方处的前边框部4000W设置有透光的下行壁4000Wa,该开口4000H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和36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4000C设置在开口4000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4800使图像通过开口4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4000F上。设置了下行壁4000Wa,并且盖4000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其在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4000C,并且防止了在盖4000C上反射的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4000EP。
在上述构造中,外部光未照射在前边框部4000W的下行壁4000Wa的附近,使得下行壁4000Wa与其周围部分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可能产生在挡风玻璃4000F上的反射变得可见的问题。鉴于此,考虑下行壁4000Wa由透光的材料形成,并且前边框部4000W的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在对置壁4000A的上方,以从前边框部4000W的前侧处的端部与对置壁4000A之间的间隙引入外部光,从而从内表面照明下行壁4000Wa。因为透过下行壁4000Wa的光指向了挡风玻璃4000F,所以该构造使得反射不太可见,从而能够降低乘客的不舒适感。
然而,根据上述构造,下行壁4000Wa可能被来自迎面车辆的光或者夜间路上的光照明,并且这可能使得下行壁4000Wa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是可见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其通过使得挡风玻璃上的反射的不太可见而降低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9}是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利用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边框部件包括前边框部,该边框部被安置在相对于所述开口的车辆的前侧处,其中,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在仪表板上方,以与仪表板形成间隙,并且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以利用从间隙入射的光照明下行壁,边框部件包括光控制单元,该光控制单元控制从间隙入射的光的量。
发明{10}是发明{9}中描述的边框体,其中,光控制单元根据照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光的量,该照明传感器检测外部的照明强度或灯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
发明{11}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利用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边框本体由发明{9}或发明{10}中描述的边框体组成。
如上所述,根据发明{9}或发明{11},前边框部在前侧处的端部被安置在仪表板上方,从而与仪表板形成间隙,从而下行壁能够被从间隙入射的外部光照亮。此外,根据光控制单元,在外部明亮时的日间从间隙入射的光(外部光)的量增加,并且在外部黑暗时的夜间,防止光从间隙入射。该构造能够防止下行壁被来自迎面车辆的光或者街路上的光照亮。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在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根据发明{10},根据照明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者灯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光控制单元控制光的量,从而能够根据外部亮度来控制从间隙入射的光的量。
将参考图30至34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图3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图31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图32是沿着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线4000II-4000II的截面图。图33是图30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34A是示出图32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在挡板打开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并且图34B是示出图32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在挡板关闭的状态下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如图30至34B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4001用作平视显示装置,其安装至车辆4000V的仪表板4000I,用以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4000F上。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4000V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图30和32所示。
如图32和33所示,车辆显示装置4001包括:图像投影仪4010,其设置在车辆4000V的仪表板4000I中;以及边框体4015,其设置于仪表板4000I。
如图32所示,图像投影仪4010包括:显示源4011,其用于投射图像;反射部4012,其用于反射来自显示源4011的图像;以及壳体4013,其由合成树脂形成,用于容纳显示源4011和反射部4012。壳体4013包括:顶壁4013a;底壁4013b,其面对顶壁4013a;以及周壁4013c,其在顶壁4013a和底壁4013b的周缘上连续地形成。在顶壁4013a上形成开口4013d,该开口4013d被安置为与后文所述的边框部件4020上的开口4020a重叠。图像投影仪4010在反射部4012上反射由显示源4011投射的图像,并且使图像通过开口4013d而投射到挡风玻璃4000F上。从而,车辆4000V中的乘客能够视觉地识别挡风玻璃4000F上显示的图像。
如图32和33所示,边框体4015包括边框部件4020、导光部件4030、充当外壳部件的支撑部件4040、充当光控制单元的挡板机构4050;照明传感器4000SS;以及盖4060。
边框部件4020由半透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并且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开口4020a形成在中心处。边框部件4020从外周缘朝着内周缘逐渐下降,并且弯曲为使得倾斜朝着内周缘增大。边框部件4020装配至形成在仪表板4000I上的孔,以构成开口4020a的整个周缘,利用安置在仪表板4000I中的图像投影仪4010使图像从该开口投射到挡风玻璃4000F上。
边框部件4020的相对于开口4020a位于车辆4000V的前侧处的前边框部4021被安置成使得:车辆4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4021a位于仪表板4000I的上方,从而与仪表板4000I形成间隙4000S。另外,前边框部4021具有下行壁4022,该下行壁4022从车辆4000V的前侧朝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4020a,并且下行壁弯曲为使得倾斜程度朝着开口4020a增大。
当被装配至仪表板4000I时,边框部件4020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4020外周缘的在前侧处的一部分(即,前边框部4021的在车辆4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4021a)位于仪表板4000I上方(图31),并且该外周缘的除了该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被安置为平滑地连续到仪表板4000I(图30)。此外,在该情况下,边框部件4020的开口4020a与图像投影仪4010的开口4013d被安置为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为了使边框部件4020与仪表板4000I之间在挡风玻璃4000F上的反射的差别不太可见,对边框部件4020进行使边框部件4020看上去像仪表板4000I的色调控制或表面处理。
导光部件4030由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并且形成为在俯视图中的大致矩形板的形状。导光部件4030被安置在前边框部4021的下方,引导从上述间隙4000S入射的光,并且朝着前边框部4021(即,下行壁4022)出射光,从而照明前边框部4021。导光部件4030形成为使得:前部是厚的并且后部是薄的,并且厚部与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变薄,如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2)所示。具体地,导光部件4030的面向下方的表面是平坦的,并且朝向上方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下降。
支撑部件4040被安置在导光部件4030的下方以支撑导光部件4030。支撑部件4040被安置为使得:前侧处的端部与仪表板4000I的顶表面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面,并且导光部件4030的前侧处的端面4030a被安置为面对间隙4000S。据此,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4000F出射的外部光能够通过间隙4000S而从导光部件4030的前侧处的端面4030a引入。支撑部件4040固定至一对腿部4013e,该一对腿部4013e从壳体4013的周壁4013c向前凸出。
挡板机构4050包括:机械挡板4051,其安置于前边框部4021的前侧处的端部4021a的前方;未示出驱动单元,其驱动挡板4051;以及未示出的控制器,其控制驱动单元。
挡板4051由遮光材料组成。挡板4051设置为能够在打开位置(图34A)与闭合位置(图34B)之间移动,在打开位置处,挡板4051位于间隙4000S下方,用以使得光能够从间隙4000S入射,在闭合位置处,挡板4051关闭间隙4000S以遮蔽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能够通过调整挡板4051的位置来控制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的量。
照明传感器4000SS检测外部的亮度,并且在车辆4000V的前侧处安装在仪表板4000I上。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输入到挡板机构4050中的控制器。控制器基于来自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而控制驱动单元,以调整挡板4051的打开/闭合位置。
盖4060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而形成为薄板,并且被安装为固定至边框部件4020的开口4020a的周缘以闭合开口4020a。盖4060被安置为从车辆4000V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延伸(图32)。这防止照射在盖4060上的光直接前进到乘客的视点。
接着,将描述如此构造的车辆显示装置4001的操作。当基于来自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而判定处于日间并且外部明亮时,挡板机构4050中的控制器驱动挡板4051至打开位置,如图34A所示。从而,能够透过挡风玻璃4000F从间隙4000S引入外部光。透过挡风玻璃4000F从间隙4000S进入的外部光入射在导光部件4030的前侧处的端面4030a上。该光在导光部件4030的顶表面或下表面上反射的同时朝着后侧前进。到达顶表面的外部光的一部分朝着前边框部4021出射,从而照明前边框部4021。
另一方面,当基于来自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而判定处于夜晚并且外部黑暗时,挡板机构4050中的控制器驱动挡板4051至闭合位置,如图34B所示。从而,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被挡板4051遮蔽,并且据此,例如,前边框部4021不被来自迎面车辆的光或者道路上的光照亮。
根据上述实施例,前边框部4021的前侧处的端部4021a被安置在仪表板4000I上方,以与仪表板4000I形成间隙4000S,从而下行壁4022能够被从间隙4000S入射的外部光照亮。此外,根据挡板机构4050,当处于外部明亮的日间时,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外部光)的量增加,并且当处于外部黑暗的夜间时,防止从间隙4000S入射光,并且该构造能够防止下行壁4022被来自迎面车辆的光或道路上的光照亮。因此,该构造使得下行壁4022在挡风玻璃4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有效地降低了给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另外,根据以上实施例,挡板机构4050根据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而控制光的量,从而能够根据外部的亮度控制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的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用导光部件4030而有效地利用从间隙4000S入射的外部光照明前边框部4021。然而,构造不限于此。导光部件4030不是必须的,并且可以移除。另外,代替导光部件4030,可以设置反射板,该反射板朝着前边框部4021反射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使用具有机械挡板4051的挡板机构4050作为光控制单元,但是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控制透过的光的量的液晶体来代替挡板4051。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控制液晶体,使得当处于外部明亮的日间时,光能够从间隙4000S入射,并且当处于外部黑暗的夜间时,防止光从间隙4000S入射。
另外,可以使用光敏材料体来代替挡板机构4050。光敏材料体是根据入射光改变其颜色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光敏材料体在入射光弱时变得颜色浓度深,使得遮蔽了从间隙4000S入射的光。另一方面,当入射光强时,光敏材料体变得颜色浓度浅并且变为透明的,使得能够从间隙4000S入射大量光。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挡板机构4050中的未示出的控制器控制挡板4051至打开位置或闭合位置。然而,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控制为使得:由照明传感器4000SS检测到的明亮度越高,挡板4051的打开程度增加越多,并且明亮度越低,挡板4051的打开程度减小越多。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例,挡板机构4050中的未示出的控制器基于照明传感器4000SS的检测结果而控制挡板4051的打开/闭合。然而,构造不限于此。代替照明传感器4000SS,考虑基于打开或关闭车辆的头灯的灯开关的打开/关闭状态,来打开或闭合挡板4051。在该情况下,如果断开灯开关,则控制器判定处于日间并且外部明亮,并且控制挡板4051到打开位置,如图34A所示。另一方面,如果接通灯开关,则控制器判定处于夜晚并且外部黑暗,并且控制挡板4051到闭合位置,如图34B所示。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4020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并且具有前边框部4021。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边框部件4020可以仅由前边框部4021组成,以仅构成车辆4000V的开口4020a的前侧处的周缘,并且开口4020a的其余周缘可以由仪表板4000I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4020整体地由透光的合成树脂制成。然而,不限于此。仅需要至少下行壁4022是透光的。
另外,上述实施例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形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具体地,能够通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变形而实施本发明。
<第五的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五的发明。传统地,车辆显示装置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其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参见JP 2007-148092A)。如图44所示,在该专利文献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5700安装在仪表板5000I中,该仪表板具有开口5000H形,该开口5000H成在面朝挡风玻璃5000F的对置壁5000A上,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5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5000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5000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5700可以具有关闭开口5000H的透明盖5000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5000C上反射,以直接地指向乘客的视点5000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此,考虑图45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5800作为用于防止外部光指向视点5000EP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5800安装在仪表板5000I中。在面向挡风玻璃5000F的对置壁5000A上,仪表板5000I具有:下行壁5000W,其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45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开口5000H,其与下行壁5000W的下端相邻。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5000C设置在开口5000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5800使图像通过开口5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5000F上。设置了下行壁5000W,并且盖5000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其在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5000C,并且防止了在盖5000C上反射的外部光直接指向乘客的视点5000EP。
在以上构造中,外部光不照射下行壁5000W的处于仪表板5000I上的开口5000H的附近的部分5000Wa,使得该部分5000Wa变为暗的,并且与盖5000C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在挡风玻璃5000F上的反射可能变得可见。鉴于此,考虑下行壁5000W由透光的材料形成,并且板状导光部件5802被安置为面对下行壁5000W的内表面,以利用导光部件5802将外部光引导至下行壁5000W的位于开口5000H的附近的部分5000Wa,从而从内表面照明下行壁5000W。根据该构造,将下行壁5000W照亮以降低对比度,从而使得在挡风玻璃5000F上的反射不太可见,并且从而,能够减轻对乘客造成的不舒适感。
然而,在车辆显示装置5800中,为了使得外部光能够入射在导光部件5802上,导光部件5802的在车辆前侧处的端面(光入射表面5802a)从仪表板5000I露出,如图46所示。因此,可能由于灰尘沉积在导光部件5802上而使导光功能劣化,导致由导光部件5802引导至下行壁5000W的光的量可能减少。鉴于此,为了使端面不从仪表板5000I露出,考虑向内侧(向车辆的后侧)移动导光部件5802,并且利用防尘窗闭合仪表板5000I的暴露孔。然而,由于导光部件5802向内侧移动,所以光难以到达导光部件5802的光入射表面5802a,导致入射光的量可能减少。如果在导光部件5802上入射的光的量减少,则被引导至下行壁5000W的光的量减少,导致不能使得下行壁5000W明亮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可能不能充分地使挡风玻璃5000F上的反射的不太可见。
鉴于此,本发明主要针对上述问题,并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地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的边框体,以及设置有边框体的车辆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12}是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者全部周缘,利用设置在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边框部件具有相对于开口设置在车辆前侧处的前边框部,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车辆前侧处的端部位于对置壁上方,以与对置壁形成间隙,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边框体包括: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形成为板状形状,被安置为沿着前边框部的内表面,并且朝着下行壁引导入射至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外壳部件,该外壳部件被安置为与所述前边框部的内表面具有间隔,从而在所述前边框部与外壳部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间隙处开口;以及采光窗口部件,该采光窗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之间,以闭合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并且将光从所述间隙引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导光部件在其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面对所述采光窗口部件的情况下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形成为透镜形状,以将从所述间隙引入的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为朝着导光部件的端面。
发明{13}的特征在于,在发明{12}中,采光窗口部件使从间隙引入的光在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会聚。
发明{14}的特征在于,在发明{12}中,采光窗口部件使从间隙引入的光在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发散。
发明{15}的特征在于,在发明{14}中,为了使透过采光窗口部件的光在导光部件中在如下方向上前进,该方向与从导光部件的车辆前侧处的端面朝着后侧处的端部的方向平行,而使导光部件的端面形成为透镜形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发明{16}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仪表板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利用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边框本体由发明{12}至{15}的任意一项中所描述的边框体组成。
根据发明{12}和{16},在仪表板的对置壁与边框部件的前边框部之间的间隙处,用于容纳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开口,该容纳空间形成在前边框部与外壳部之间。采光窗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之间,以闭合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并且使光从所述间隙引入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导光部件在其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面对所述采光窗口部件的状态下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并且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形成为透镜形状,以将从所述间隙引入的光的光路径改变为指向导光部件的端面,即,形成为具有会聚功能的凸状,或具有发散功能的凹状。由于采光窗口部件形成为如上所述的透镜形状,所以从间隙引入的光的光路径被改变为指向导光部件的车辆前侧处的端面,并且从间隙引入的光确切地入射在该端面上。因此,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的在车辆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因此,抑制了被引导到下行壁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变为亮的,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上的反射不太可见。
根据发明{13},采光窗口部件使从间隙引入的光在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上会聚,该间隙位于仪表板的对置壁与边框部件的前边框部之间,从而光能够更确定地入射在导光部件的端面上。
根据发明{14},采光窗口部件使从间隙引入的光在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上发散,该间隙位于仪表板的对置壁与边框部件的前边框部之间,从而光能够在导光部件的整个端面上入射。
根据发明{15},为了使透过采光窗口部件的光在导光部件中在如下方向上前进,该方向与从导光部件的车辆前侧处的端面朝着后侧处的端部的方向平行,而使导光部件的端面形成为透镜形状。因此,透过采光窗口部件的光在导光部件中从车辆前侧处的端面朝着后侧处的端部前进而不减弱,从而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的车辆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
将参考图37至4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
图3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被组装到仪表板的透视图。图38是从车辆的前方观看的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视图。图39是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40是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41是用于描述图37所示的车辆显示装置中光的走向的放大截面图。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顶、底、左和右”对应于车辆V的前、后、顶、底、左和右。
如图37和3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5001用作平视显示装置,其安装至车辆5000V的仪表板5000I,用以将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5000F上。
如图39和40所示,车辆显示装置5001包括图像投影仪5010和边框体5015。
图像投影仪5010包括:显示源5011,用于投射图像;反射部5012,用于反射来自显示源5011的图像;以及壳体5013,其由合成树脂形成,用于容纳显示源5011和反射部5012。壳体5013包括:顶壁5013a;面对顶壁5013a的底壁5013b;以及周壁5013c,其在顶壁5013a和底壁5013b的周缘上连续地形成。在顶壁5013a上形成开口5013d,该开口5013d被安置为与后文所述的边框部件5020上的开口5020a重叠。图像投影仪5010在反射部5012上反射由显示源5011投射的图像,并且使图像通过开口5013d而投射到挡风玻璃5000F上。从而,车辆5000V中的乘客能够视觉地识别挡风玻璃5000F上显示的图像。
边框体5015包括边框部件5020、导光部件5030、充当外壳部件的支撑部件5040、采光窗口部件5050以及盖5060。
边框部件5020由半透光(透明)合成树脂形成,在俯视图中具有在中心处形成开口5020a的环状,并且边框部件从外周缘向内周缘逐渐下降。换言之,边框部件5020具有通过将具有开口的上端面和开口的下端面的方形棱锥的中空截锥大致上下翻转而形成的形状。边框部件5020装配到形成于仪表板5000I的面对挡风玻璃5000F的对置壁5000A上的孔中。具体地,边框部件5020装配至对置壁5000A,以构成开口5020a的整个周缘,利用安置在仪表板5000I中的图像投影仪5010而使图像从该开口投射到挡风玻璃5000F上。
边框部件5020具有前边框部5021,当被装配至对置壁5000A时,该前边框部5021被安置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前边框部5021被安置为使得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5021a从对置壁5000A向上升起(即,安置在对置壁5000A上方),以在前边框部5021与对置壁5000A之间形成间隙5000S。另外,前边框部5021具有下行壁5022,该下行壁5022从车辆5000V的前侧朝向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5020a。
当被装配至对置壁5000A时,边框部件5020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5020的外周边缘的在前侧处的一部分(即,前边框部5021的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5021a)从对置壁5000A向上升起(图38),并且该外周边缘的除此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被安置为使得边框部件5020的外表面(顶表面)与对置壁5000A的外表面平滑地连续(图37)。此外,在该情况下,边框部件5020的开口5020a与图像投影仪5010的开口5013d被安置为在竖直方向上互相重叠。另外,为了使边框部件5020与仪表板5000I的对置壁5000A之间在挡风玻璃5000F上的反射的差别不太可见,对边框部件5020进行使边框部件5020看上去像对置壁5000A的色调控制或表面处理。
例如,导光部件5030由高透明性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形成为在俯视图(图40)中的大致矩形板状的形状,并且被安置为与前边框部5021的内表面在其之间留有间隔的情况下重叠(即,沿着前边框部5021的内表面安置)。此外,导光部件5030形成为使得:前部是厚的并且后部是薄的,并且厚部与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为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变薄,如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9)中所示。具体地,导光部件5030的面向下方的表面是平坦的,并且朝向上方并且朝向下行壁5022的表面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处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从前部朝着后部逐渐下降。
导光部件5030形成为将进入光入射表面5030a的光向后侧处的端部引导,该光入射表面5030a为导光部件5030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的端面,并且该导光部件从面对下行壁5022的表面出射该光。具体地,为了在从前侧处的端部朝着与该前侧处的端部相反的后侧处的端部的导光方向上引导光,该前侧处的端部处形成有光入射表面5030a,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中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何位置均为凸状。从而,能够朝着透光的下行壁5022引导光,从而能够照明下行壁5022上的在开口5020a附近的部分。
支撑部件5040包括放置部5041和一对腿部5042,其由合成树脂形成。
放置部5041是导光部件5030放置在其上的部分,并且具有形成为比导光部件5030的平面形状稍大的大致板状的平面形状。放置部5041被安置为距离前边框部5021的内表面一定间隔,并且被安置为使得: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的端部5041a与前边框部5021的端部5021a在其之间留有间隔的情况下布置在大致竖直方向上,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互相对置的两个端部与边框部件5020的内表面接触。借此,放置部5041与前边框部5021形成了用于容纳导光部件5030的容纳空间5000K。容纳空间5000K在间隙5000S处是开口的。导光部件5030以光入射表面5030a经由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而面对间隙5000S的方式容纳在容纳空间5000K中。
一对腿部5042连接放置部5041与图像投影仪5010的壳体5013,并且从壳体5013的周壁5013c的前表面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向前且向上延伸(图40)。各个腿部5042的基端一体地固定至壳体5013,并且形成在放置部5041的下表面上的固定部5041b固定在先端。
采光窗口部件5050由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采光窗口部件5050被设置为闭合(密封)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并且将光从间隙5000S引入容纳空间5000K。
采光窗口部件5050形成为在俯视图(图38和40)中与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一致的大致梯形板状形状。采光窗口部件5050被安置在前边框部5021的前侧处的端部5021a与支撑部件5040的放置部5041的前侧处的端部5041a之间,以闭合其内容纳了导光部件5030的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并且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端面遍及整周地与边框部件5020的内表面和放置部5041的顶表面紧密接触。采光窗口部件5050形成为使得: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9)中,前侧处的外表面5050a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凹的,并且在后侧处的内表面5050b是平坦的。借此,采光窗口部件5050折射在外表面5050a上入射的光,并且使光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发散,从而使得光能够在导光部件5030的整个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
盖5060利用诸如玻璃或者包括丙烯醛基和聚碳酸酯的合成树脂这样的具有高透明度的材料而形成在薄板上,并且被安装为固定至边框部件5020的开口5020a的周缘以闭合开口5020a。盖5060被安置为从车辆5000V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延伸(图39)。这防止照射在盖5060上的光直接前进到乘客的视点。
接着,将参考图41描述上述车辆显示装置5001的操作的一个实例。
如图41所示,当外部光(平行光)从诸如太阳这样的光源入射到车辆显示装置5001的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上时,外部光在外表面5050a上折射,如图中箭头所示,并且进一步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发散,从而在导光部件5030的整个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由于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凸的,所以在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的光通过光入射表面5030a并且在导光部件5030中平行于光引导方向前进,以到达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因此,能够确保从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出射的光的量。
在本实施例中,采光窗口部件5050形成为使得: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9)中,前侧处的外表面5050a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凹的。然而,不限于此。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可以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凸的。
考虑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9)中,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形成为凸状的情况。如图42所示,当外部光(平行光)从诸如太阳这样的光源入射在车辆显示装置5001A中的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上时,光在外表面5050a上折射,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会聚,并且集中在焦点上。此后,光在厚度方向上发散,并且在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由于在前后方向的在截面图(图39)中,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凸的,所以在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的光通过光入射表面5030a,并且在导光部件5030中平行于光引导方向前进,以到达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因此,能够确保从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出射的光的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仪表板5000I的对置壁5000A与边框部件5020的前边框部5021之间的间隙5000S处,用于容纳导光部件5030的容纳空间5000K开口,在前边框部5021与支撑部件5040的放置部5041之间形成该容纳空间5000K。采光窗口部件5050设置在前边框部5021与放置部5041之间,以闭合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并且将光从间隙5000S引入到容纳空间5000K内。在光入射表面5030a面朝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情况下,导光部件5030容纳在容纳空间5000K中,并且采光窗口部件5050具有透镜形状,用于将从间隙5000S引入的光的光路径改变为朝着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利用该构造,由于用于容纳导光部件5030的容纳空间5000K的开口被采光窗口部件5050闭合,所以能够防止灰尘侵入容纳空间5000K。此外,由于从间隙5000S引入的光的光路径被采光窗口部件5050朝着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折射,所以从间隙5000S引入的光确定地在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因此,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5030的在车辆5000V的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因此,抑制了被引导到下行壁5022的光的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得下行壁5022变为亮的,以降低对比度,并且从而,能够有效地使挡风玻璃5000F上的反射的不太可见。
另外,采光窗口部件5050使从间隙5000S引入的光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发散,该间隙5000S处于仪表板5000I的对置壁5000A与边框部件5020的前边框部5021之间,从而从间隙5000S引入的光能够在导光部件5030的整个光入射表面5030a上入射。
另外,为了使透过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光在导光部件5030中在如下方向上前进,该方向与从导光部件5030的车辆前侧处的光入射表面5030a朝向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的方向平行,而使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是凸的。因此,透过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光在导光部件5030中从光入射表面5030a朝着后侧处的端部前进而不减弱,从而能够确保到达导光部件5030的车辆后侧处的端部的光的量。
在本实施例中,采光窗口部件5050形成为透镜形状,其用于使在外表面5050a上入射的外部光(平行光)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发散,即用于改变光的光路径。然而,不限于此。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可以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都是凸的,使在外表面5050a上入射的外部光以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会聚。
考虑在前后方向上的截面图(图39)中,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在左右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都形成为凸状的情况。如图43所示,当外部光(平行光)从诸如太阳这样的光源入射在车辆显示装置5001B中的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上时,光在外表面5050a上折射,如图中的箭头所示,以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会聚,并且在焦点附近入射在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上。然而,当在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外表面5050a上入射的外部光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形上会聚,并且入射在导光部件5030上时,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的仅汇聚的光入射的一部分可能劣化。鉴于此,采光窗口5050优选地形成为这样的透镜形状:能够利用该透镜形状而使外表面5050a上入射的外部光在导光部件5030的厚度方向上发散并且入射在导光部件5030上。
另外,如图43所示,导光部件5030的光入射表面5030a可以形成为平坦形状。在该情况下,透过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光在导光部件5030中在如下方向上前进,该方向不与从作为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入射表面5030a朝着后侧处的端部的方向平行。然而,只要能够确保在导光部件5030的后侧处的端部处出射的光的量,透过采光窗口部件5050的光就不必在导光部件5030中在与从车辆前侧处的端面朝着后侧的端部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前进。
虽然以上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
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5020在俯视图中具有环状,并且包括前边框部5021。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边框部件5020可以仅由前边框部5021组成,以仅构成开口5020a的在车辆5000V的前侧处的周冤案,并且开口5020a的其余周缘可以由仪表板5000I的对置壁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边框部件5020整体地由透光的合成树脂制成。然而,不限于此。仅需要至少下行壁5022是透光的。
上述实施例仅示出本发明的代表形式,并且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具体地,能够通过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根据传统已知的常识以多种方式变形而实施本发明。这样的变形例自然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只要它们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边框体和车辆显示装置的构造。
<第六发明>
下面将描述第六发明。传统地,车辆显示装置充当用于将图像投射到车辆的挡风玻璃上的平视显示装置,其已经安装在仪表板上(例如,参见JP 2007-148092A)。如图52所示,在该专利文献中描述的车辆显示装置6700安装在仪表板6000I中,该仪表板具有开口6000H,该开口6000H形成在面朝挡风玻璃6000F的对置壁6000A上,从而使图像通过该开口6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6000F上。为了防止灰尘或水侵入到开口6000H内,上述车辆显示装置6700可以具有关闭开口6000H的透明盖6000C。然而,诸如阳光这样的外部光在盖6000C上反射,以指向乘客的视点6000EP,这可能造成不舒服的感觉。
鉴于该情况,考虑图53示出的车辆显示装置6800作为用于防止外部光指向6000EP的视点的构造。车辆显示装置6800安装在仪表板6000I中。仪表板6000I具有开口6000H,该开口6000H形成在面向挡风玻璃6000F的对置壁6000A上,并且形成在开口6000H的前方处的前边框部6000W设置有透光的下行壁6000Wa,该下行壁6000Wa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在图和53中从左向右)逐渐下降。从车辆的前侧向后侧逐渐上升的盖6000C设置在开口6000H上,并且车辆显示装置6800使图像穿过开口6000H而投射到挡风玻璃6000F上。设置了下行壁6000W,并且盖6000C在车辆的前侧处的部分比其在后侧处的部分低,这样的构造使得外部光难以到达盖6000C,并且防止了在盖6000C上反射的外部光指向乘客的视点6000EP。
在上述构造中,外部光未照射在前边框部6000W的下行壁6000Wa的附近,使得下行壁6000Wa与其周围部分的对比度增大。从而,可能产生在挡风玻璃6000F上的反射变得可见的问题。鉴于此,考虑下行壁6000Wa由透光的材料制成,并且导光部件6802被安置在下行壁6000Wa下方,以从内表面照明下行壁6000Wa。因为透过下行壁6000Wa的光指向了挡风玻璃,所以该构造使得反射不太可见,从而能够降低乘客的不舒适感。
然而,在车辆显示装置6800中,可能由于照射下行壁6000Wa的光的强度不充分,而导致下行壁6000Wa被反射为比周围部分暗。此外,由于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黑陶瓷部设置在挡风玻璃6000F的下端上,所以外部光可能被遮蔽,导致不能获得充足量的光。鉴于此,为了增加引入的光的量,板状导光部件6802的厚度增大,并且前边框部6000W的前侧处的端部被定位为比对置壁6000A高。然而,利用该构造,边框体变为大尺寸,使得边框体在对置壁6000A上变得引人注意。这劣化了设计性能。另外,当用于朝着导光部件6802引入外部光的外部光引入部件设置到车辆时,因为外部光必须从前侧引入,所以外部光引入部件易于被乘客视觉识别。从而,劣化了设计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部光引入部件以及车辆显示装置,其能够在防止设置性能劣化的同时增加引入的光的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且实现目的,本发明的发明{17}是一种外部光引入部件,其朝着边框体引入外部光,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利用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其中,相对于开口安置在车辆前侧处的边框部件的透光前边框部从对置壁升起,以在前边框部与对置壁之间形成采光部,采光部引入光,用以从内表面侧照亮前边框部,外部光引入部件包括:引入部,其设置在黑陶瓷部上,该黑陶瓷部形成在挡风玻璃的下端上,引入部用于将外部光引入车舱中,引入部能够朝着采光部引导外部光。
发明{18}的特征在于,在发明{17}中,引入部被构造为使得能够透射光的透光层和不能够透射光的非透光层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交替地层叠,并且透光层和非透光层朝着车辆后侧向下倾斜。
发明{19}是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的仪表板中的面对挡风玻璃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图像投影仪使所述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挡风玻璃上;以及外部光引入部件,其朝着边框体引入外部光,其中,外部光引入部件由发明{17}或{18}中描述的外部光引入部件组成。
根据发明{17},引入部设置在黑陶瓷部上,以将外部光引入到车舱内,并且朝着采光部引导外部光,从而即使在挡风玻璃的下端处,外部光也能够被引入。因此,能够在抑制边框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增大的同时增加引入的光的量。另外,由于引入部设置在黑陶瓷部上,所以外部光引入部件不能被乘客注意,从而能够抑制设计性能的劣化。
根据发明{18},引入部构造为使得透光层和非透光层交替地层叠并且朝着后侧向下倾斜。借此,当乘客观看黑陶瓷部时,透过透光层的光的不太可见。这能够防止乘客具有不舒适感,并且使得外部光引入部件难以被视觉识别,以进一步抑制设计性能的劣化。
此外,从上方照射的日光或街路上的光能够由透光层透射,并且从前侧照射的外部光(例如,来自迎面车辆的头灯的光等)能够被非透光层遮蔽,从而能够防止多于需要的光的进入。因此,能够减小在边框体的顶表面上反射以指向挡风玻璃的光的强度与从采光部引入且透过前边框部以指向挡风玻璃的光的强度之间的差异,并且这能够防止前边框部的反射变得可见。
根据发明{19},引入部设置在挡风玻璃上的黑陶瓷部上,从而在能够抑制设置性能的劣化的同时,能够增加引入的光的量,如上所述。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图4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的透视图。图48是沿着车辆显示装置的线6000II-6000II的截面图。图49是示出车辆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在放大时的的截面图。如图47和4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显示装置6001包括:图像投影仪6002,其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6000I中;盖6003,其设置在仪表板6000I开口6000H上,该开口6000H形成于面对挡风玻璃6000F的对置壁A上;边框体6004,其围绕盖6003设置;以及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其设置在挡风玻璃6000F上。车辆显示装置6001是这样的装置:其用于将诸如速度或道路情况这样的车辆行驶状态作为图像投射到挡风玻璃6000F上。注意,根据本实施例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以及上侧和下侧如图47和48所示。
图像投影仪6002包括投影仪本体6021和反射镜6022,并且通过开口6000H而朝着挡风玻璃6000F投射图像。在该情况下,为了使得乘客即使注意力集中于远距离处,也能够自然地识别图像,而使图像投影仪6002在远离乘客的位置处形成图像。
盖6003例如由透明树脂或玻璃形成。其透射从图像投影仪6002放射的光,并且使图像投影仪6002免受灰尘和水的侵入。另外,盖6003的前端6003a定位成比后端6003b低(即,盖6003设置成其前部下降),以防止外部光被反射并且到达乘客的视点6000EP。
边框体6004包括:边框部件6041,其构成开口6000H的周缘;导光部件6042,其设置在后文所述的前边框部6041A下方;以及支撑部件6043,其从下方支撑导光部件6042。
边框部件6041由颜色与对置壁6000A的颜色大致相同的树脂形成,包括:在前侧处的前边框部6041A;在后侧处的后边框部6041B;以及左右边框部6041C,其在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处设置在前边框部6041A与后边框部6041B之间,边框部件6041装配到对置壁A,并且支撑盖6003。边框部6041A、6041B和6041C可以分别分开地形成,或者可以一体地形成。
前边框部6041A被安置为使得其前侧处的端部从对置壁6000A上升,以与对置壁6000A形成间隙,并且前边框部具有下行壁6411,该下行壁6411从前侧朝着后侧逐渐下降至到达开口6000H。即,前边框部6041A被构造为在下行壁6411的下端(后端)处支撑盖6003的前端6003a。前边框部6041A有透光性,并且其顶表面具有与对置壁6000A大致相同的颜色。前边框部6041A被构造为使来自下方的光向上透过,并且被构造为使得透过的光与对置壁6000A、后边框部6041B以及左右边框部6041C的顶表面上的反射光具有大致相同的颜色。
导光部件6042由透明的并且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形成,诸如玻璃或石英。如放大的图49所示,导光部件6042形成为在前边框部6041A与支撑部件6043之间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状形状,并且被构造为使得从前侧的端面6421朝向后方入射的光在内侧上全反射,并且指向后侧。另外,导光部件6042形成为使得其厚度从前侧朝着后侧减小。
支撑部件6043在支撑导光部件6042的同时由边框部件6041支撑,并且被构造为在顶表面上反射来自上方的光。另外,支撑部件6043在前侧处的端部与对置壁6000A的顶表面处于大致相同水平面,并且在前侧处与前边框部6041A构成了采光部6044。利用该构造,从前侧透过挡风玻璃6000F照射的外部光能够通过采光部6044而被引入到导光部件6042的在前侧处的端面6421中。注意,采光部6044可以设置有透射光的窗口等。
如图49所示,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设置在黑陶瓷部6000B上,该黑陶瓷部6000B在挡风玻璃6000F的内侧处的下端部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包括引入部6050,引入部6050形成为使得能够透射光的透光层6051与不能投射光的非透光层6052在前后方向上交替地层叠。诸如阳光或者街路上的光这样的照射到黑陶瓷部6000B上的外部光透过引入部6050的透光层6051,并且被引入车舱内。
引入部6050通过层叠透明树脂和非透明树脂而形成,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与前边框部6041A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设置于前边框部6041A的前方。透光层6051和非透光层6052朝着后侧向下倾斜。另外,黑陶瓷部6000B被构造为使得在与透光层6051相邻的部分处去除黑陶瓷部件,以使得光能够透过。此外,黑陶瓷部6000B和非透光层6052具有大致相同的颜色。
接着,将描述利用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引入外部光并且使得该外部光能够被引导至导光部件6042并且从前边框部6041A出射的过程。首先,发射到黑陶瓷部6000B的外部光透过透光层6051,并且被引入车舱中,如上所述。在该情况下,沿着透光层6051和非透光层6052的倾斜角的外部光通过,并且沿着除了上述角度之外的角度的外部光,特别是从前侧发射的外部光被非透光层6052遮蔽。
引入到车舱内的外部光透过采光部6044,并且从前侧处的端面6421入射至导光部件6042。该光在导光部件6042的顶表面和下表面上全反射,并且向后侧前进,或者从顶表面或底表面出射。当从底表面出射时,光在支撑部件6043上反射,并且重新入射在导光部件6042上。当从顶表面出射时,光朝向上方的前边框部6041A。到达前边框部6041A的光透过前边框部6041A,以指向挡风玻璃6000F,并且在其上引起反射。
以上描述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效果。具体地,由于引入部6050设置在黑陶瓷部6000B上,以朝着采光部6044和导光部件6042的端面6421引导外部光,所以即使在挡风玻璃6000F的下端处,外部光也能被引入,从而能够在抑制边框体6004在竖直方向上尺寸的增大的同时增加引入的光的量。另外,由于引入部6050设置在黑陶瓷部6000B上,所以即使设置了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其也不被乘客注意,从而能够抑制设置性能的劣化。
此外,由于透光层6051和非透光层6052朝着后侧向下倾斜,所以当乘客看见黑陶瓷部6000B时,透过透光层6051的光不太可见,并且这能够防止乘客有不舒适感。另外,由于非透光层6052具有与黑陶瓷部6000B的颜色大致相同的颜色,所以在黑陶瓷部6000B上引入部6050变得更不引人注意。因此,外部光引入部件6005不太可见,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设置性能的劣化。
另外,由于从前侧(例如,迎面车辆的头灯等)发射的外部光被非透光层6052遮蔽,并且沿着透光层6051和非透光层6052的倾斜角的外部光透过,所以能够减小在边框体6004的顶表面上反射以指向挡风玻璃6000F的光的强度与从采光部6044引入且透过前边框部6041A以指向挡风玻璃6000F的光的强度之间的差异。该构造能够防止前边框部6041A的反射变得可见。
注意,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包括其他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其他构造,并且以下面所述的变形例包括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引入部6050包括交替层叠的透光层6051和非透光层6052。然而,如图50所示,引入部6050B可以包括由多个百叶板构成的百叶窗6052B,其中百叶窗6052B可以用作非透光层,并且百叶板之间的空间可以用作透光层。利用该构造,可以根据挡风玻璃6000F的角度和边框体6004的尺寸和形状,而容易地设定每个百叶板的纵向尺寸或角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引入外部光。
此外,如图51所示,引入部5050C可以与具有预定厚度的黑陶瓷部6000B一体地形成,其中构成黑陶瓷部6000B的黑陶瓷部件可以是非透光层6052C,并且透光层6051C可以通过去除陶瓷部件而形成。在该情况下,透光层6051C可以是空隙,或者是透明树脂可以形成为透光层6051C。根据该构造,能够防止由于引入部6050C的形成而导致的构件的数量的增加。另外,引入部可以不为透光层与非透光层层叠的层叠结构。例如,引入部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构成黑陶瓷部的黑陶瓷部件可以从适当区域去除,以将外部光引入车舱内。
此外,在以上实施例中,边框体6004包括导光部件6042和反射来自上方的光的支撑部件6043。然而,只要透过采光部6044的外部光被充分地引导至下行壁6411,就可以消除导光部件,并且支撑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不能反射来自上方的光。
虽然以上已经描述了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构造和方法,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具体地,虽然特别地关于特定实施例而主要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各种形状、材料、数量和其他任何细节构造的变型。因此,限定形状、材料等的描述仅是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实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发明,从而本发明包括使用了名称而不对形状、材料等进行部分或全部限定的描述。

Claims (8)

1.一种边框体,包括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中的与挡风玻璃对置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所述挡风玻璃上,所述边框体包括:
板状导光部件,所述边框部件包括前边框部,所述前边框部相对于所述开口被安置在所述车辆的前侧,所述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其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从所述对置壁升起,以与所述对置壁形成间隙,并且所述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该下行壁从车辆的前方向后方逐渐下降至到达所述开口,
其中,所述导光部件被安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下方,朝着所述下行壁引导入射至所述导光部件的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并且所述导光部件在下表面上的所述车辆的后侧处的预定区域上设置有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将光的前进方向改变且反射为所述导光部件的厚度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体,其中,使向上出射的光漫反射的漫射部设置在所述导光部件的顶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框体,还包括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从下方支撑所述导光部件,并且反射来自上方的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框体,还包括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从下方支撑所述导光部件,并且反射来自上方的光。
5.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包括边框部件的边框体,该边框部件装配至所述车辆的所述仪表板中的与挡风玻璃对置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所述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所述挡风玻璃上;
其中,所述边框体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边框体。
6.一种边框体,包括:
边框部件,该边框部件装配至车辆的仪表板中的与挡风玻璃对置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设置在所述仪表板中的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所述挡风玻璃上,其中
所述边框部件具有前边框部,所述前边框部相对于所述开口被安置在所述车辆的前部中,并且所述前边框部被安置为使得其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部从所述对置壁升起,以与所述对置壁形成间隙,并且所述前边框部包括透光的下行壁,所述下行壁从所述车辆的前部向后部逐渐下降至到达所述开口,其中,
所述边框体包括:
导光部件,该导光部件形成为板状形状,被安置为与所述前边框部的内表面叠置,并且朝着所述下行壁引导入射至所述导光部件的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端面的光;
外壳部件,该外壳部件被安置为与所述前边框部的所述内表面具有间隔,从而与所述前边框部形成了朝着所述间隙开口的用于所述导光部件的容纳空间;以及
采光窗口部件,该采光窗口部件设置在所述前边框部与所述外壳部件之间,以闭合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并且将光从所述间隙引入到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
所述导光部件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且该导光部件的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所述端面面对所述采光窗口部件,
并且其中,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具有光偏转部,该光偏转部使从所述间隙引入的光偏转为指向所述导光部件的在所述车辆的前侧处的所述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框体,
其中,所述采光窗口部件具有板状窗口本体,并且
所述光偏转部具有多个凸起或凹部,该多个凸起或凹部形成在所述窗口本体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任意一个表面上,以在所述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楔形截面。
8.一种车辆显示装置,包括:图像投影仪,该图像投影仪被安置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以及包括边框部件的边框体,该边框部件装配至所述仪表板中的与挡风玻璃对置的对置壁,以构成开口的一部分周缘或全部周缘,所述图像投影仪使图像通过该开口而投射到所述挡风玻璃上,
其中,所述边框体是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边框体。
CN201580025349.3A 2014-06-12 2015-05-19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4580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21231 2014-06-12
JP2014121236A JP6284153B2 (ja) 2014-06-12 2014-06-12 外光導入部材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21232 2014-06-12
JP2014121230A JP6304756B2 (ja) 2014-06-12 2014-06-12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21236 2014-06-12
JP2014121232A JP6304757B2 (ja) 2014-06-12 2014-06-12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21235A JP6308667B2 (ja) 2014-06-12 2014-06-12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21230 2014-06-12
JP2014-121235 2014-06-12
JP2014121231A JP6308666B2 (ja) 2014-06-12 2014-06-12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49632 2014-07-23
JP2014-149633 2014-07-23
JP2014149632A JP6370625B2 (ja) 2014-07-23 2014-07-23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4149633A JP6367634B2 (ja) 2014-07-23 2014-07-23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PCT/JP2015/064300 WO2015190240A1 (ja) 2014-06-12 2015-05-19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58033A CN106458033A (zh) 2017-02-22
CN106458033B true CN106458033B (zh) 2018-11-30

Family

ID=54833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25349.3A Active CN106458033B (zh) 2014-06-12 2015-05-19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6941B2 (zh)
CN (1) CN106458033B (zh)
DE (1) DE112015002757B4 (zh)
WO (1) WO201519024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7507B2 (ja) * 2016-07-04 2018-07-11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6817088B2 (ja) * 2017-01-26 2021-01-2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本体
CN108020883A (zh) * 2018-01-17 2018-05-11 上海渺视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多层微结构的增强现实平面波导光学器件
JP7046769B2 (ja) * 2018-09-20 2022-04-04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US10996470B2 (en) * 2019-05-21 2021-05-0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Head-up display light trap
US11002964B2 (en) 2019-05-30 2021-05-1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Heads up display unit assembly guide and protector
US11353701B2 (en) 2019-06-19 2022-06-07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Multi-piece heads up display bezel with long chute
DE102022105513B3 (de) 2022-03-09 2023-05-04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Projektion von Darstellungen auf eine Frontscheibe eines Kraftfahrzeugs, Kraftfahrzeug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5084A (zh) * 2012-07-04 2012-10-24 浙江工业大学 多信息显示的车用抬头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76028U (zh) * 1985-04-23 1986-11-01
JPS62283388A (ja) * 1986-05-31 1987-12-09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ミラ−反射型表示装置
DE69715982T2 (de) * 1996-07-09 2003-06-1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Anzeigevorrichtung
JP3656794B2 (ja) 1998-06-04 2005-06-08 東急建設株式会社 採光・断熱窓
JPH11350844A (ja) 1998-06-11 1999-12-21 Tokyu Constr Co Ltd 採光・断熱窓
JP2000142176A (ja) * 1998-11-17 2000-05-23 Denso Corp 車両用電気製品の電気配線による接続方法
JP2006076633A (ja) 2004-09-10 2006-03-23 Isozaki:Kk 商品詰合せ容器
JP4779350B2 (ja) * 2004-12-14 2011-09-2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4760336B2 (ja) 2005-11-29 2011-08-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076633A (ja) * 2006-09-20 2008-04-03 Denso Corp 表示装置
JP4356844B2 (ja) 2006-10-05 2009-11-04 昭和飛行機工業株式会社 非接触給電装置
JP4895324B2 (ja) * 2006-11-27 2012-03-14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8149957A (ja) * 2006-12-19 2008-07-03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採光構造
JP4886751B2 (ja) * 2008-09-25 2012-02-29 株式会社東芝 車載用表示システム及び表示方法
JP5104694B2 (ja) * 2008-09-26 2012-12-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0208580A (ja) 2009-03-12 2010-09-24 Honda Motor Co Ltd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286243B2 (ja) 2009-12-18 2013-09-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646923B2 (ja) 2010-09-03 2014-12-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及び車両用表示システム
JP2013032087A (ja) * 2011-08-01 2013-02-14 Denso Corp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JP5919724B2 (ja) 2011-10-20 2016-05-18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5998578B2 (ja) 2012-03-29 2016-09-28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5084A (zh) * 2012-07-04 2012-10-24 浙江工业大学 多信息显示的车用抬头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2757T5 (de) 2017-05-04
WO2015190240A1 (ja) 2015-12-17
US20170052368A1 (en) 2017-02-23
CN106458033A (zh) 2017-02-22
US10036941B2 (en) 2018-07-31
DE112015002757B4 (de)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58033B (zh) 边框体及车辆显示装置
TWI504989B (zh) 面光源裝置、液晶顯示裝置及行動機器
US858228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RU2011102753A (ru)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EP2812752B1 (en) Backlight device
JP7224460B2 (ja) 照明装置
EP3933257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window with illumination function, and window building material
KR2001000752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7755827B2 (en) Display system with variable diffuser
RU2611688C2 (ru) Жидкокристаллическое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KR20160072603A (ko) 백라이트 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7163627A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WO2011030941A1 (ko) 로컬디밍 백라이트 장치
US20140313772A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KR101681327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4428664B2 (ja) 導光板
KR101429486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장치
WO2012133118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550847B (zh) 导光体、照明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883688B2 (en) Lamp device for vehicle
JP5179563B2 (ja) 照明構造、照明方法および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
KR20170049803A (ko) 격벽부재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EP2413169A1 (en) Backlight unit having dual display function
JP3514047B2 (ja) 表示部の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6367634B2 (ja) ベゼル体及び車両用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