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9483A -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9483A
CN106409483A CN201610443979.9A CN201610443979A CN106409483A CN 106409483 A CN106409483 A CN 106409483A CN 201610443979 A CN201610443979 A CN 201610443979A CN 106409483 A CN106409483 A CN 106409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in body
tabular
insulation molding
molding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439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9483B (zh
Inventor
朴根泳
张凤虎
严在根
卢永昇
崔兴均
金熙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Solu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09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94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94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94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66Combination of wires and she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19Planar transformers with printed windings, e.g. surrounded by two cores and to be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所述变压器包括:磁芯;一次线圈模块,包括布置在磁芯中的线圈支撑件和形成在线圈支撑件上的一次线圈;上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上板状线圈,上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上部,上板状线圈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下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下绝缘模制主体和下板状线圈,下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下部,下板状线圈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

Description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本申请要求分别与2015年7月31日和2015年9月4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5-0109156和10-2015-012571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供电装置等中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电力单元设置在电源装置中。设置在电力单元中的变压器的尺寸约为电力单元的总尺寸的1/3。变压器具有少量的组件(包括芯、线圈架和线圈)。然而,由于为了确保用于线圈之间所需的绝缘距离的空间并满足安全标准,设置在变压器中的一次线圈和二次线圈应彼此隔离,因此使用于制造变压器的过程复杂。
此外,在缠绕线圈的情况下,线圈的匝数和/或线圈的缠绕位置可能根据各个工人而不一致。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开发具有使变压器小型化并简化制造过程的新结构的变压器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克服了以上缺点以及上面未描述的其他缺点,并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并改善可装配性和生产率的变压器。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一次线圈模块和二次线圈模块之间的耦合系数并实现耦合系数的一致性的变压器。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漏电感并能够实施并管理一致的漏电感的变压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磁芯;一次线圈模块,包括布置在所述磁芯中的线圈支撑件和形成在线圈支撑件上的一次线圈;上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上板状线圈,上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上部,上板状线圈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下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下绝缘模制主体和下板状线圈,下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下部,下板状线圈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变压器包括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其中,上板状线圈和下板状线圈分别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下绝缘模制主体中,其中,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在一次线圈模块介于磁芯中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之间的状态下布置在上侧和下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次线圈模块可包括绝缘基板和形成为绝缘基板上的至少一层的导体图案。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次线圈模块包括线圈架和缠绕在线圈架上的导线。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变压器包括使板状线圈埋设在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二次线圈模块,其中,上一次线圈模块和下一次线圈模块在二次线圈模块介于磁芯中的上一次线圈模块和下一次线圈模块之间的状态下布置在上侧和下侧。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板状线圈模制主体,所述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包括:框架,被构造为通过水平框架和竖直框架的连接而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板状线圈,布置在所述框架中;绝缘模制主体,被构造为在所述框架中模制所述板状线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包括连接到框架的至少一个板状线圈,其中,所述板状线圈包括:第一板状线圈构件,具有连接到框架的两端部和在框架的容纳空间中缠绕成“U”形状的中间区域;第二板状线圈构件,具有在第一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伸出并连接到框架的两端部以及与第一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分开地缠绕成“U”形状的中间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板状线圈可具有连接到框架的外端部、与所述外端部平行地布置的内端部、以及在框架的容纳区域中从所述外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以被连接到的内端部的中间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板状线圈可具有连接到框架的外端部、与所述外端部平行地布置的内端部、以及在框架的容纳区域中从所述外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然后向上弯曲以被连接到的内端部的中间区域。
所述变压器能够提高一次线圈模块与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之间的耦合系数并降低漏电感。所述变压器可减少装配过程。
由于变压器可被小型化为具有减小的高度,因此用于冷却的气流可形成在安装有变压器的适配器的内部,以降低适配器的温度。
与通过缠绕导线来构造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情况相比,所述变压器可实现一次线圈模块与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之间的一致的耦合系数并能够实施并管理一致的漏电感。此外,所述变压器可减少劳动力并提供生产率。
本公开的另外和/或其他方面以及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地阐述,并且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明显,或者可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以上和/或其他方面将通过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而更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2是图1的变压器的正截面图;
图3是图1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从图3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5是图1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6是图4中的上板状线圈和下板状线圈中所使用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8是图7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9是图7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从图9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11是图10中的上板状线圈和下板状线圈所使用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的平面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13是图12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14是图12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5是从图14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17是图16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18是图16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19是从图18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20是图19中的上板状线圈和下板状线圈所使用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的平面图;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22是图21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23是图21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从图23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中的上板状线圈和下板状线圈所使用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的平面图;
图26是示出图25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的另一示例的平面图;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
图28是图27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29是图27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0是从图29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下面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全面地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因此,为了解释的清楚,可夸大附图中示出的一些组成元件形状和尺寸。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的变压器的正截面图。图3是图1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从图3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压器100包括磁芯110、一次线圈模块120、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
磁芯110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磁芯110的前侧和后侧形成为敞开的形状。这里,为了便于解释,前方和后方是基于一次线圈模块120以及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从磁芯110的内侧伸出到磁芯110的两侧的方向而定义的,但不限于此。上方和下方的限定也是为了便于解释。
磁芯110可包括上芯111和下芯112。上芯111可按照一对第一腿111a从上芯111的下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向下突出以及第二腿111b从下表面的中心向下突出的方式形成。也就是说,上芯111可由具有“E”形状的截面的“E”形状的芯形成。
下芯112可具有与上芯111的形状相同的形状,以与上芯111成对。下芯112可由“E”形状的芯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下芯112按照一对第一腿112a从下芯112的上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突出以与上芯111的第一腿111a接触以及第二腿112b从上表面的中心突出以与上芯111的第二腿111b接触的方式形成。
除了上面举例说明的那些之外,上芯111和下芯112中的一个可形成为“E”形状的芯,它们中的另一个可由具有“I”形状的截面的“I”形状的芯形成。作为另一示例,上芯111和下芯112可由“I”形状的芯形成。
在上芯111和下芯112之间,布置有一次线圈模块120、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上芯111和下芯112可通过带(tape)等包裹以被固定。上芯111和下芯112可以以固定的状态容纳在基底构件150中,并且可在它们容纳在基底构件150中的状态下被粘合剂粘合。
基底构件150形成为通过其上部开口将磁芯110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基底构件150通过其前部开口和后部开口使一次线圈模块120以及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的前部区域和后部区域伸出。在外部引脚126竖直地布置且与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后部区域接触的情况下,用于穿入地固定外部引脚126的引脚固定孔150a可形成在基底构件150的后部区域。
一次线圈模块120包括布置在磁芯110中的线圈支撑件和形成在线圈支撑件上的一次线圈。例如,线圈支撑件可由绝缘基板121构成。一次线圈可由形成为绝缘基板121上的至少一层的导体图案122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一次线圈模块120可由多层印刷电路板(MLB)构成。
MLB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导体图案112的多个基片层叠且层叠的基片的导体图案122通过过孔(vias)彼此连接。一次线圈模块120可形成为具有减小的高度。
在绝缘基板121的中心,形成通孔,上芯111和下芯112的第二腿111b和112b穿过所述通孔。绝缘基板121可形成为矩形板形状。绝缘基板121由绝缘树脂制成。导体图案122连接到电源以接收一次电压。导体图案122由导电金属形成。
虽然未示出,但一次线圈模块120还可包括辅助线圈,辅助线圈被构造为通过与导体图案122的电磁感应而产生和输出感应电压。辅助线圈具有与导体图案12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并且可形成在至少一个基片上,以被层叠在绝缘基板121上。
从辅助线圈输出的感应电压可用于驱动安装在适配器基板10上的IC元件等。绝缘基板121的导体图案122和辅助线圈可连接到外部引脚126。外部引脚126连接到适配器基板10。
一次线圈模块120可布置在上二次线圈模块130的下侧或下二次线圈模块140的上侧上,但不限于此。其也可以与接下来的实施例相同。
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包括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上板状线圈136。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布置在磁芯110中,以接触绝缘基板121的上侧。上绝缘模制主体131通过覆盖上板状线圈136的上部和下部的区域使上板状线圈136与一次线圈模块120和上芯111绝缘。
因此,可确保上板状线圈136和一次线圈模块120之间的绝缘距离,且可确保上板状线圈136和上芯111之间的绝缘距离。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以使上芯111的第二腿111b穿过。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可形成为矩形板形状,并可与一次线圈模块120和上芯111表面接触。
上板状线圈136在上板状线圈136的端部暴露的状态下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中。上板状线圈136被布置为以面对面的方式面向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导体图案122。上板状线圈136通过与导体图案122的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压。
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包括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和下板状线圈146。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布置在磁芯110中,以与绝缘基板121的下侧接触。下绝缘模制主体141通过覆盖下板状线圈146的上部和下部的区域而使下板状线圈146与一次线圈模块120和下芯112绝缘。
因此,可确保下板状线圈146和一次线圈模块120之间的绝缘距离,且可确保下板状线圈146和下芯112之间的绝缘距离。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以使下芯112的第二腿112b穿过。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可形成为矩形板形状,并可与一次线圈模块120和下芯112表面接触。
下板状线圈146在下板状线圈146的端部暴露的状态下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下板状线圈146被布置为以面对面的方式面向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导体图案122。下板状线圈146通过与导体图案122的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压。下板状线圈146可通过导线连接到上板状线圈136。
如上所述,由于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为板形状并以面对面的方式面向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导体图案122,因此可提高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与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导体图案122之间的耦合系数。由于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在一次线圈模块120介于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之间的状态下被布置在上侧和下侧,因此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被布置为最大程度地靠近导体图案122布置。因此,可降低漏电感。
此外,由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形成为将板形状的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埋设在其中,因此,与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装配到绝缘构件的情况相比,可减少装配程序。此外,由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变薄,因此变压器100可被小型化并具有减小的高度,因此,在变压器100安装在适配器中的状态下,可在适配器的内部形成程度与变压器100的减小的高度对应的用于冷却的气流,以使适配器的温度降低。
例如,如图3和图4中所示,上板状线圈136包括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下板状线圈146包括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
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的两端部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的前表面伸出并且中间区域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131的周向缠绕且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中。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的中间区域缠绕成“U”形状。
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两端部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的前表面伸出并位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的两端部之间,并且中间区域缠绕为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的内侧分开且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中。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中间区域可缠绕成“U”形状。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各自的中间区域位于相同的平面上。
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的两端部从下绝缘模制主体141的前表面伸出并且中间区域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141的周向缠绕且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的中间区域可缠绕成“U”形状。
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两端部从下绝缘模制主体141的前表面伸出并位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的两端部之间,并且中间区域缠绕为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的内侧分开且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中间区域可缠绕成“U”形状。
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各自的中间区域位于相同的平面上。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各自的中间区域具有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各自的中间区域的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各自的两端部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伸出相同的长度并向下弯曲以连接到适配器基板10。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各自的两端部从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伸出相同的长度并向下弯曲以连接到适配器基板10。
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各自的两端部伸出为比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各自的两端部短,因此不会干扰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各自的两端部。
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以及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可通过适配器基板10的电路图案由导线连接。例如,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137的一端部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147的一端部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138的另一端部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148的另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
另一方面,第一对齐突起131a可形成在绝缘基板121和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中的任意一个上,第一对齐突起131a插入其中的第一对齐槽121a可形成在绝缘基板121和上绝缘模制主体131中的另一个上。因此,如图5所示,如果第一对齐突起131a分别插入到第一对齐槽121a中,则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可相对于一次线圈模块120对齐。
此外,第二对齐突起141a可形成在绝缘基板12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的任意一个上,第二对齐突起141a插入其中的第二对齐槽121b可形成在绝缘基板12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的另一个上。因此,如果第二对齐突起141a分别插入到第二对齐槽121b中,则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可相对于一次线圈模块120对齐。
因此,可改善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与一次线圈模块120之间的可装配性,并且可一致地实现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与导体图案122之间的耦合系数。第二对齐槽121b可以可穿透地连接到第一对齐槽121a。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141还可包括下凸缘142和下对齐肋143。下凸缘142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14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下对齐肋143从下绝缘模制主体141的上表面突出并在下凸缘142的后侧与下凸缘142分开。
上绝缘模制主体131还可包括上凸缘132和上对齐肋133。上凸缘132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13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到下凸缘142的前方。上对齐肋133从上绝缘模制主体131的下表面突出并在上凸缘132的后侧与上凸缘132分开,并且下凸缘142的上端区域安装在上凸缘132和上对齐肋133之间。此外,上对齐肋133安装在下凸缘142和下对齐肋143之间。因此,如图5中所示,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可被支撑在对齐的状态。
作为另一示例,虽然未示出,但上凸缘132的下端区域可安装在下凸缘142和下对齐肋143之间,并且下对齐肋143可安装在上凸缘132和上对齐肋133之间。
另一方面,可通过钣金工艺(sheet metal process)和弯曲工艺获得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例如,如图6中所示,通过钣金工艺,板状线圈模制主体1000被制造为包括框架1100和板状线圈1200。框架1100形成为通过水平框架1110和竖直框架1120的连接而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
板状线圈1200形成为包括第一板状线圈构件1210和第二板状线圈构件1220,第一板状线圈构件1210的两端部连接到水平框架1110并且中间区域在框架的容纳空间中缠绕为“U”形状,第二板状线圈构件1220的两端部从第一板状线圈构件1210的两端部之间伸出以连接到水平框架1110,并且中间区域与第一板状线圈构件1210的内侧分开地缠绕成“U”形状。
多个框架1100可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限制多个容纳空间的布置。此外,多个板状线圈1200可形成为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布置,使得板状线圈120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为相同的形状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成关于水平轴对称。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多个板状线圈1200同时形成,因此可提高生产率。在如上所述制造板状线圈模制主体1000后,板状线圈1200可与框架1100分离,并可通过弯曲工艺而被用作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
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insert injection molding)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具体地,如果在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插入到注射模具之后,通过将注射树脂供应到注射模具而使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注射成型,则可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
在板状线圈模制主体1000插入到注射模具中的情况下,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可在两个板状线圈1200中的一个中注射成型,下绝缘模制主体141可在两个板状线圈1200中的另一个中注射成型,并与框架1100分离。
由于通过插入注射成型来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因此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可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中,以被固定在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141。
此外,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可具有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的缠绕位置被标准化的结构。此外,由于一次线圈模块120也具有导体图案122的缠绕位置被标准化的结构,因此与导线缠绕相比,上板状线圈136和下板状线圈146与导体图案122之间的耦合系数可被一致地实现,并且能够实现和管理一致的漏电感。
此外,由于一次线圈模块120以及上二次线圈模块1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140的制造是自动的,因此与导线被手动缠绕并被处理为绝缘的情况相比,可减少劳动力并提高生产率。
<第二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8是图7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图9是图7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从图9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7至图10,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变压器200包括磁芯210、一次线圈模块220、上二次线圈模块2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2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210和一次线圈模块220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和一次线圈模块120相同的方式构造。
上板状线圈236具有从上绝缘模制主体231暴露的内端部和外端部以及缠绕成螺旋形状以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231中的中间区域。下板状线圈246具有从下绝缘模制主体241暴露的内端部和外端部以及缠绕成螺旋形状以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241中的中间区域。下板状线圈246的中间区域沿着与上板状线圈236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缠绕成螺旋形状。上板状线圈236和下板状线圈246的中间区域可大体上按照矩形螺旋形状缠绕。
例如,上板状线圈2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246的内端部可通过线连接构件260由导线连接。上板状线圈2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246的内端部上下布置为彼此面对。上板状线圈236的内端部通过形成在上绝缘模制主体231的下表面上的插入槽暴露。下板状线圈246的内端部通过形成在下绝缘模制主体241的上表面上的插入槽暴露。
线连接构件260在线连接构件260的两端部与上板状线圈2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246的内端部接触的状态下插入结合到上绝缘模制主体2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241的插入槽。线连接构件260由具有导电性的矩形金属片构成。
上板状线圈236的外端部可通过上绝缘模制主体231的前表面伸出以向下弯曲。下板状线圈246的外端部可通过下绝缘模制主体241的前表面伸出以向下弯曲。上板状线圈2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246的外端部连接到适配器基板的电路图案。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241还可包括第一下凸缘242和第二下凸缘243。第一下凸缘242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24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第二下凸缘243与第一下凸缘242向后分开并从下绝缘模制主体24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突出。
上绝缘模制主体231还可包括第一上凸缘232和第二上凸缘233。第一上凸缘232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23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第一上凸缘232的下端区域与第一下凸缘242的上端区域接触。第二上凸缘233与第一上凸缘232向后分开并从上绝缘模制主体23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突出,使得第二上凸缘233的下端区域与第二下凸缘243的上端区域接触。因此,上绝缘模制主体2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241可彼此支撑。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绝缘模制主体231可通过第一对齐突起和第一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221对齐,下绝缘模制主体241可通过第二对齐突起和第二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221对齐。上绝缘模制主体2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241彼此竖直地对称。虽然未示出,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磁芯210可被容纳在基底构件中,用于穿入地固定外部引脚的引脚固定孔可形成在基底构件的后部区域。另一方面,可通过钣金工艺和弯曲工艺获得上板状线圈236和下板状线圈246。例如,如图11中所示,通过钣金工艺,线圈模制主体2000被制造为包括框架2100和板状线圈2200。框架2100形成为通过水平框架2110和竖直框架2120的连接来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
板状线圈2200按照如下方式形成:其外端部连接到水平框架2110,其内端部与外端部平行地布置,且其中间区域在框架2100的容纳空间中从外端部按照螺旋形状缠绕以连接到内端部。
多个框架2100可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限制多个容纳空间的布置。此外,多个板状线圈2200形成为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布置,使得板状线圈220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为相同的形状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成关于水平轴对称。在如上所述制造板状线圈模制主体2000后,板状线圈2200与框架2100分离,并可通过弯曲工艺而被用作上板状线圈236和下板状线圈246。
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2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240。在板状线圈模制主体2000插入到注射模具中的情况下,上绝缘模制主体131在沿水平方向彼此相邻的两个板状线圈2200中的一个中被注射成型,下绝缘模制主体241在另一个中被注射成型,并分别与框架2100分离。
<第三实施例>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13是图12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图14是图12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5是从图14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12至图15,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变压器300包括磁芯310、一次线圈模块320、上二次线圈模块3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3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一次线圈模块320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次线圈模块120相同的方式构造。
上芯311按照一对第一腿311a从上芯311的下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突出以与下芯312的上表面的左边缘和右边缘接触,以及第二腿311b从下表面的中心向下突出以与下芯312的上表面的中心接触的方式形成。下芯312形成为平板形状。也就是说,上芯311由“E”形状的芯形成,下芯312可由“I”形状的芯形成。
上板状线圈336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各自的中间区域按照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236和下板状线圈246的各自的中间区域相似的方式形成。上板状线圈3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内端部从上绝缘模制主体3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方伸出并被弯曲为彼此面对且彼此接触。可在上板状线圈336的内端部上形成圆形切割槽,且可在下板状线圈346的内端部上形成圆形切割槽。上板状线圈3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内端部可通过焊接经导线或诸如铆钉的紧固构件连接。
上板状线圈3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外端部可通过上绝缘模制主体331的前表面和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表面伸出,以向下弯曲。上板状线圈3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外端部连接到适配器基板30的电路图案。上板状线圈336和下板状线圈346可通过钣金工艺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3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340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制造。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341还可包括第一下肋342、一对第二下肋343和下延伸块344。第一下肋342从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突出。第二下肋343彼此分开地从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下侧突出,并且朝向前方的中心弯曲并延伸。第二下肋343的各自的下端区域可插入到适配器基板30的安装孔中以被支撑。下延伸块344延伸到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表面的前方。
上绝缘模制主体331还可包括第一上肋332、一对第二上肋333和上延伸块334。第一上肋332从上绝缘模制主体33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突出。第二下肋333彼此分开地从上绝缘模制主体33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上侧突出,并且朝向前方的中心弯曲并延伸。上延伸块334延伸到上绝缘模制主体331的前表面的前方。
如上所述,上延伸块334和下延伸块344延伸到上绝缘模制主体3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341的前表面的前方,即使省略基底构件,也可进一步确保上板状线圈3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外端部连接到适配器基板30的区域与上芯311和下芯312之间的绝缘距离。由于省去了基底构件,因此可减少装配过程并降低成本。
上延伸块334和下延伸块344通过第一上肋332和第一下肋342彼此分开以具有空间。上板状线圈3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346的内端部可暴露到上延伸块334和下延伸块344之间的空间,以通过导线彼此连接。一对第三下肋345突出到下延伸块344的上表面的左侧和右侧,一对第三上肋335可突出到上延伸块334的下表面的左侧和右侧,以与第三下肋345接触。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绝缘模制主体331可通过第一对齐突起和第一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321对齐,下绝缘模制主体341可通过第二对齐突起和第二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321对齐。
<第四实施例>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17是图16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图18是图16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从图18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16至图19,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例的变压器400包括磁芯410、一次线圈模块420、上二次线圈模块4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4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410和一次线圈模块420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和一次线圈模块120相同的方式构造。
上板状线圈436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以及中间区域,内端部和外端部从上绝缘模制主体431的前表面伸出,中间区域从外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然后向上弯曲以在中间区域连接到内端部的状态下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431中。
下板状线圈446具有内端部和外端部以及中间区域,内端部和外端部从下绝缘模制主体441的前表面伸出,中间区域从外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然后向下弯曲以在中间区域连接到内端部的状态下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431中。下板状线圈446的中间区域沿着与上板状线圈436的缠绕方向相反的方向缠绕成螺旋形状。上板状线圈436的中间区域和下板状线圈446的中间区域可大体上缠绕成矩形螺旋形状。
上板状线圈4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446的内端部分别从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441的前表面伸出并被弯曲为彼此面对且彼此接触。上板状线圈4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446的内端部可通过焊料或紧固构件经导线连接。
上板状线圈4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446的外端部可通过上绝缘模制主体431的前表面和下绝缘模制主体441的前表面伸出以向下弯曲。上板状线圈4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446的外端部连接到适配器基板的电路图案。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可通过钣金工艺制造。上二次线圈模块4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440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制造。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441还可包括下凸缘442和下对齐台阶部443。下凸缘442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44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下对齐台阶部443从下凸缘442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的边缘突出到前侧。
上绝缘模制主体431还可包括上凸缘432。上凸缘432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43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上凸缘432的下端区域与下凸缘442的上端区域接触。上绝缘模制主体431还可包括上对齐台阶部433,使得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形成为与下绝缘模制主体441竖直对称。
基底构件450通过其上部开口将磁芯410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在基底构件450的后端区域上,可形成用于穿入地将外部引脚426固定到基底构件450的后端区域的引脚固定孔450a。
基底构件450具有围绕前开口形成的左边框和右边框,以支撑上凸缘432和下凸缘442的后表面。基底构件450的前开口使得基底构件450的上部处于敞开状态。支撑台阶部451突出到基底构件450的前方,以支撑基底构件450的前表面的下侧上的下对齐台阶部443的各个下端区域。基底构件450具有形成在支撑台阶部451的上表面上的插入槽451a,以使下凸缘442的下端区域插入到插入槽451a中。因此,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441可被支撑在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441通过基底构件450对齐的状态。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可通过第一对齐突起和第一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421对齐,下绝缘模制主体441可通过第二对齐突起和第二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421对齐。
另一方面,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可通过钣金工艺和弯曲工艺获得。例如,如图20中所示,通过钣金工艺和弯曲工艺,板状线圈模制主体4000被制造为包括框架4100和板状线圈4200。框架4100形成为通过水平框架4110和竖直框架4120的连接而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
板状线圈4200形成为具有连接到水平框架4110的外端部、与外端部平行地布置的内端部以及在框架4100的容纳空间中从外端部按照螺旋形状缠绕并向上弯曲以连接到的内端部的中间区域。
多个框架4100可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限制多个容纳空间的布置。此外,板状线圈4200形成为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布置,使得板状线圈4200沿着水平方向被布置为相同的形状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成关于水平轴对称。在如上所述制造板状线圈模制主体4000后,板状线圈4200可与框架4100分离,以用作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
在框架4100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两个地限制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板状线圈4200的各个外端部可连接到中间的水平框架4110。
上二次线圈模块4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440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制造。如果板状线圈模制主体4000插入到注射模具中,则上绝缘模制主体431可在沿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板状线圈4200的一个中被注射成型,且下绝缘模制主体441可在两个板状线圈4200的另一个中被注射成型,以与框架4100分离。
<第五实施例>
图2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22是图21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图23是图21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24是从图23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21至图24,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例的变压器400包括磁芯510、一次线圈模块520、上二次线圈模块5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5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510和一次线圈模块520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和一次线圈模块120相同的方式构造。
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536和下板状线圈546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不同的点在于:各个中间区域中的连接到外端部的一端延伸的更长,因此,外端部基于内端部相反地设置。
此外,上板状线圈536的内端部和下板状线圈546的内端部分别被分为两部分,划分的区域536a和546a彼此交叉以彼此结合。因此,容易使上板状线圈536的内端部与下板状线圈546的内端部彼此机械地结合。上述结合的区域可被焊接。当然,也可使上板状线圈536和下板状线圈546除各自的内端部之外的区域按照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相同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541还可包括第一下凸缘542和第二下凸缘543。第一下凸缘542从下绝缘模制主体54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突出,且沿着突起的表面形成槽。第二下凸缘543从下绝缘模制主体54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上部的一侧突出并与上绝缘模制主体531的下表面接触。
上绝缘模制主体531还可包括第一上凸缘532和第二上凸缘533。第一上凸缘532从上绝缘模制主体53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突出,且沿着突起的表面形成槽。
第二上凸缘533从上绝缘模制主体531的前表面的外周的下部的一侧突出并与第二下凸缘543的侧表面接触。因此,上绝缘模制主体5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541可通过上第二上凸缘533和第二下凸缘543沿着上方、下方、左方和右方对齐并被支撑。可沿着第二上凸缘533和第二下凸缘543的突起的表面形成槽。
基底构件550通过其上部开口将磁芯510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围绕基底构件550的前开口,形成分别插入到第一上凸缘532和第一下凸缘542的左侧槽和右侧槽中的左边框和右边框以及插入到第一凸缘542的下侧槽中的下边框。因此,上绝缘模制主体5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541可被支撑在上绝缘模制主体5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541通过基底构件550对齐的状态。
基底构件550还可包括固定环551,固定环551设置在前表面的下侧,以使上板状线圈5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546的外端部插入并固定。用于穿入地固定外部引脚526的引脚固定孔550a可形成在基底构件550的后部区域。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绝缘模制主体531可通过第一对齐突起和第一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521对齐,下绝缘模制主体541可通过第二对齐突起和第二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521对齐。
另一方面,可通过钣金工艺和弯曲工艺获得上板状线圈536和下板状线圈546可通过。例如,如图25中所示,通过钣金工艺和弯曲工艺,板状线圈模制主体5000被制造为包括框架5100和板状线圈5200。框架5100形成为通过水平框架5110和竖直框架5120的连接而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
板状线圈5200形成为具有连接到水平框架5110的外端部、与外端部平行地布置的内端部以及在框架5100的容纳空间中从外端部按照螺旋形状缠绕并向上弯曲以连接到的内端部的中间区域。
多个框架5100可形成为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限制多个容纳空间的布置。此外,板状线圈5200形成为被容纳在容纳空间中并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布置,使得板状线圈5200沿着水平方向被布置为相同的形状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布置成关于水平轴对称。在如上所述制造板状线圈模制主体5000后,板状线圈5200可与框架5100分离,以用作上板状线圈536和下板状线圈546。
在框架5100沿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两个地限制容纳空间的情况下,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板状线圈5200的各个外端部可连接到中间的水平框架5110。作为另一示例,如图26中所示,板状线圈5200的沿着竖直方向布置的各个外端部可分别连接到外侧的水平框架5110。
上二次线圈模块5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540可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制造。如果板状线圈模制主体5000插入到注射模具中,则上绝缘模制主体531可在沿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板状线圈5200的一个中被注射成型,且下绝缘模制主体541可在两个板状线圈5200的另一个中被注射成型,以与框架4100分离。
<第六实施例>
图27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透视图,图28是图27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图29是图27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图30是从图29的变压器提取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的透视图。
参照图27至图30,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例的变压器600包括磁芯610、一次线圈模块620、上二次线圈模块6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6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610和一次线圈模块620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和一次线圈模块120相同的方式构造。
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相比,根据该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636和下板状线圈646与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436和下板状线圈446不同的点在于:上板状线圈636的内端部包括向下延伸一个台阶高度的上延伸片636a,下板状线圈646的内端部包括向上延伸一个台阶高度并与上延伸片636a接触的下延伸片646a。此外,在上延伸片636a和下延伸片646a上,形成使连接销660共同插入结合的结合孔。
上延伸片636a可从上板状线圈636的内端部向下弯曲90°并延伸,然后可向前弯曲90°并延伸。下延伸片646a可从下板状线圈646的内端部向上延伸90°并弯曲,然后可向前弯曲90°并延伸。
上板状线圈636的内端部(与上延伸片636a相邻的区域)可另外向下延伸一个台阶高度。下板状线圈646的内端部(与下延伸片646a相邻的区域)可另外向上延伸一个台阶高度。
上板状线圈636的外端部也可包括向下延伸一个台阶高度的上延伸片636b,下板状线圈646的外端部也可包括向上延伸一个台阶高度的下延伸片646b。连接销660所插入结合的结合孔形成在设置在上板状线圈636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646的外端部上的上延伸片636b和下延伸片646b上。连接销660连接到适配器基板。
另一方面,下绝缘模制主体641还可包括下凸缘642、第一下对齐肋643和第二下对齐肋644。下凸缘642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641的前表面的外周突出。
第一下对齐肋643从下绝缘模制主体641的上表面突出并在下凸缘642的后侧与下凸缘642分开。第一下对齐肋643可另外从下绝缘模制主体641的下表面突出。
第二下对齐肋644从下绝缘模制主体641的上表面突出并在第一下对齐肋643的后侧与第一下对齐肋643分开。第二下对齐肋644可另外从下绝缘模制主体641的左表面、右表面和下表面突出。
上绝缘模制主体631还可包括上凸缘632、第一上对齐肋633和第二上对齐肋634。上凸缘632形成在上绝缘模制主体631的前表面区域上。上凸缘632的下端区域可被布置为面对下凸缘642的上端区域。上凸缘632可形成为通过上绝缘模制主体631的左表面、右表面和部分上表面突出。
第一上对齐肋633从上绝缘模制主体631的下表面突出并并布置到上凸缘632的后侧,并被安装在下凸缘642和第一下对齐肋643之间。
第二上对齐肋634从上绝缘模制主体631的下表面突出以在第一上对齐肋633的后侧与第一上对齐肋633分开,并被安装在第一下对齐肋643和第二下对齐肋644之间。因此,上绝缘模制主体631可与下绝缘模制主体641对齐以被支撑。
基底构件650通过其上部开口将磁芯610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基底构件650具有前开口。基底构件650的前开口形成为使得其上部处于敞开状态。基底构件650形成为使得前开口的外周支撑上凸缘632和下凸缘642的后表面。
用于使第一下对齐肋643和第二下对齐肋644的各自的下端区域插入到前开口的下表面中的第一支撑槽651形成在基底构件650上。用于使第二下对齐肋644的左侧和右侧的区域插入到前开口的左侧表面和右侧表面中的第二支撑槽652形成在基底构件650上。因此,下绝缘模制主体641可与基底构件650对齐并被支撑。
基底构件650还可包括支撑台阶部653和支撑块654。支撑台阶部653从基底构件650的前表面的下侧突出,以支撑下凸缘642的下端区域。支撑块654形成为通过使连接销660插入到支撑台阶部653的上表面中而支撑支撑台阶部653。支撑块654具有使连接销660穿过的孔。支撑块654可支撑下凸缘642的前表面。用于穿入地固定外部引脚626的引脚固定孔650a可形成在基底构件650的后部区域。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绝缘模制主体631可通过第一对齐突起和第一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621对齐,下绝缘模制主体641可通过第二对齐突起和第二对齐槽相对于绝缘基板621对齐。
<第七实施例>
图31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压器的侧截面图。
参照图31,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压器700包括磁芯710、一次线圈模块720、上二次线圈模块7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7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710可被构造成各种形状,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或第三实施例的磁芯310。
虽然举例说明了上二次线圈模块7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740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上二次线圈模块5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540,但它们也可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以及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的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相同的方式构造。
一次线圈模块720的线圈支撑件可由线圈架721构成。一次线圈模块的一次线圈可由缠绕在线圈架721上的导线块722构成。一次线圈可由通过绞合几块导线形成的利兹线(Ritz wire)构成。
线圈架721具有用于使上芯711和下芯712的第二腿711b和712b穿过的通孔。线圈架721可连接到下绝缘模制主体741的上表面。线圈架721的通孔对应于下绝缘模制主体741的通孔。线圈架721可在下绝缘模制主体741形成时一体地形成。作为另一示例,线圈架721可与上绝缘模制主体731的下表面一体地形成。
<第八实施例>
图32是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32,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压器800包括磁芯810、上一次线圈模块820、下一次线圈模块830和二次线圈模块840。这里,根据该实施例的磁芯810可被构造成各种形状,如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芯110或第三实施例的磁芯310。
上一次线圈模块820包括布置在磁芯810中的上绝缘基板821和上绝缘基板821上形成为至少一层的上导体图案822。
绝缘基板821和下绝缘基板831为矩形板形状。
可通过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次线圈模块120分为两个模块来获得上一次线圈模块820和下一次线圈模块830。上一次线圈模块820还可包括辅助线圈,辅助线圈通过与上导体图案822的电磁感应而产生并输出感应电压。辅助线圈可包括在下一次线圈模块830中。
虽然未示出,但作为示例,可在导线缠绕在线圈架上的状态下构造上一次线圈模块820和下一次线圈模块830。线圈架可连接到二次线圈模块840的绝缘模制主体84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线圈架可在绝缘模制主体841形成时一体地形成。
二次线圈模块840包括绝缘模制主体841和板状线圈846。绝缘模制主体841在绝缘模制主体841介于绝缘基板821和下绝缘基板831之间的状态下布置在磁芯810中。板状线圈846在其端部暴露的状态下埋设在绝缘模制主体841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上导体图案822和下导体图案832。
虽然按照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136或下板状线圈146相同的方式举例说明板状线圈,但其也可按照与根据第二至第六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的上板状线圈或下板状线圈相同的方式构造。二次线圈模块840可布置在上一次线圈模块820的上侧或下一次线圈模块830的下侧,但不限于此。
<第九实施例>
图33是根据本公开的第九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33,根据本公开的第八实施例的变压器900包括磁芯910、一次线圈模块920、上二次线圈模块9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940。
磁芯910形成为具有内部空间,并且磁芯910的前侧和后侧形成为敞开的形状。由于磁性910的具体构造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磁性110的具体构造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一次线圈模块920包括布置在磁芯910中的线圈支撑件和形成在线圈支撑件上的一次线圈。由于一次线圈模块920的具体功能和形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一次线圈模块120的具体功能和形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上二次线圈模块930包括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和上板状线圈936。
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可布置在磁性910中,以与绝缘基板921的上侧接触。此外,上绝缘模制主体931通过覆盖上板状线圈936的上部和下部的区域而使上板状线圈936与一次线圈模块920和上芯911绝缘。如上所述的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可通过诸如液晶聚合物(LCP)的绝缘材料实现。
因此,可确保上板状线圈936和一次线圈模块920之间的绝缘距离,并且可确保上板状线圈936和上芯911之间的绝缘距离。
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以使上芯911的第二腿穿过的通孔。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可形成为矩形板形状,并可与一次线圈模块920和上芯911表面接触。
上板状线圈936在其端部暴露的状态下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中。上绝缘模制主体931被布置为以面对面的方式面向一次线圈模块920和导体图案922。上板状线圈936通过与导体图案922的电磁感应而产生感应电压。
上板状线圈936形成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上。具体地,上板状线圈936可通过一个上板状构件或多个上板状构件实现。
首先,在上板状线圈936通过一个上板状构件实现的情况下,上板状线圈936的两端部可伸出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前表面,其中间区域可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周向缠绕。此外,上板状线圈936的一端部可伸出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前表面,其中间区域可缠绕成螺旋形状,以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中,其另一端部可沿着向下的方向弯曲,以延伸伸出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在这种情况下,其另一端部可从螺旋状的内部延伸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下部,并可在其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中弯曲多次的状态下延伸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前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一次线圈与上板状构件的绕组比为36:4或36:2。
在上板状线圈936通过两个上板状构件实现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上板状线圈936可包括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伸出到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前表面的两端部以及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周向缠绕并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中的中间区域,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上绝缘模制主体931的前表面伸出且位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的两端部,以及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缠绕并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分开且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931中的中间区域。在示出的示例中,举例说明了使用两个上板状构件的情况。然而,在实施期间,上板状线圈可使用三个或更多个上板状构件实现。
下二次线圈模块940包括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和下板状线圈946。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布置在磁芯910中,并与绝缘基板921的下侧接触。
下绝缘模制主体941通过覆盖下板状线圈946的上部和下部的区域而使下板状线圈946与一次线圈模块920和下芯912隔离。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可通过诸如液晶聚合物(LCP)的绝缘材料实现。
因此,可确保下板状线圈946和一次线圈模块920之间的绝缘距离,且可确保下板状线圈946和下芯912之间的绝缘距离。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以使下芯912的第二腿穿过的通孔。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可以是矩形板形状,并可与一次线圈模块920和下芯912接触。
下板状线圈946在下板状线圈946的端部暴露的状态下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中。下板状线圈946被布置为以面对面的方式面向一次线圈模块920的导体图案922。下板状线圈946通过与导体图案922的电磁感应产生感应电压。下板状线圈946可通过导线连接到上板状线圈936。
下板状线圈946形成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上。具体地,下板状线圈946可通过一个下板状构件或多个下板状构件实现。
首先,在下板状线圈946通过一个下板状构件实现的情况下,下板状线圈946的两端部可伸出到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前表面,其中间区域可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周向缠绕。
此外,下板状线圈946的一端部可伸出到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前表面,其中间区域可缠绕成螺旋形状,以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中,其另一端部可沿向下的方向延伸,以伸出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在这种情况下,其另一端部可从螺旋状的内部延伸到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下部,并可在其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中弯曲多次以被另外向上弯曲的状态下伸出到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前表面。此外,下板状构件的螺旋方向可与上板状构件的螺旋方向相同或者可以是其相反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一次线圈与下板状构件的绕组比可以是36:4或36:2。
在下板状线圈通过两个下板状构件实现的情况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下板状构件946可包括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伸出到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前表面的两端部以及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周向缠绕并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中的中间区域,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前表面伸出且位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的两端部以及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缠绕并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分开且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941中的中间区域。在示出的示例中,举例说明了使用两个下板状构件。然而,在实施期间,下板状线圈可使用三个或更多个下板状构件实现。
如上所述,由于上板状线圈936和下板状线圈946为板形状并面对一次线圈模块920的导体图案922,因此可提高上板状线圈936和下板状线圈946与一次线圈模块920之间的耦合系数。由于上二次线圈模块9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940在一次线圈模块920介于上二次线圈模块930和下二次线圈模块940之间的状态下布置在上侧和下侧上,因此上板状线圈936和下板状线圈946可被最大程度地靠近导体图案922布置。因此,可减小漏电感。
此外,由于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941形成为将板形状的上板状线圈936和下板状线圈946埋设在其中,因此与上板状线圈936和下板状线圈946装配到绝缘构件的情况相比,可减少装配过程。此外,由于上绝缘模制主体931和下绝缘模制主体941的厚度变薄,因此,变压器900可被小型化并具有减小的高度。因此,在变压器900被安装在适配器中的状态下,可在适配器的内部形成程度与变压器100的减小的高度对应的用于冷却的气流,以使适配器的温度降低。
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和优点仅是示例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提出的教导可容易地应用于其他类型的设备。此外,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意图是描述性的,而非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且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

Claims (36)

1.一种变压器,包括:
磁芯;
一次线圈模块,包括布置在所述磁芯中的线圈支撑件和形成在线圈支撑件上的一次线圈;
上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上板状线圈,上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上部,上板状线圈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
下二次线圈模块,包括下绝缘模制主体和下板状线圈,下绝缘模制主体布置在一次线圈模块的下部,下板状线圈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并被布置为面对一次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包括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两端部以及沿着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周向缠绕并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
下板状线圈包括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两端部以及沿着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周向缠绕并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还包括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并位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的两端部以及缠绕为与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分开并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
下板状线圈还包括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具有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且位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的两端部以及缠绕为与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分开并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第一上板状线圈构件的一端部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的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
第一下板状线圈构件的一端部和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的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
第二上板状线圈构件的另一端部和第二下板状线圈构件的另一端部通过导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包括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一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并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以及沿向下的方向弯曲并伸出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另一端部,
下板状线圈包括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一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并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以及沿着向上的方向弯曲并从下绝缘模制主体伸出的另一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螺旋方向与下板状线圈的螺旋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螺旋方向与下板状线圈的螺旋方向相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一端部被弯曲,以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外部突出到下侧,
下板状线圈的一端部被弯曲,以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外部突出到下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所述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所述另一端部分别从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下绝缘模制主体伸出并弯曲为彼此面对以通过导线彼此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所述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所述另一端部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切割槽。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的末端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槽和突起中的至少一个,
下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的末端具有能够结合到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的所述末端的突起和槽中的至少一个。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在上板状线圈的螺旋和下板状线圈的螺旋中通过导线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被弯曲多次,并在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上通过导线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另一端部经导线通过焊接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上板状线圈包括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一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并被埋设在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以及经中间区域的上侧伸出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另一端部,
下板状线圈包括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伸出的一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并被埋设在下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中间区域、以及经中间区域的下侧伸出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另一端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上绝缘模制主体包括布置在上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上的上凸缘,
下绝缘模制主体包括布置在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上的下凸缘。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凸缘的截面具有使得左表面的高度与右表面的高度不同的形状。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下绝缘模制主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对齐肋,所述至少一个对齐肋从下凸缘的后侧沿着向上的方向突出并与下凸缘分开。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绝缘模制主体还包括至少一个对齐肋,所述至少一个对齐肋从上凸缘的后侧突出,并与上凸缘分开。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凸缘的下表面和下凸缘的上表面彼此相互匹配。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下绝缘模制主体包括从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突出的第一下肋、从前表面的外周的下侧彼此分开地突出并朝向前侧的中心弯曲并延伸的一对第二下肋、以及延伸到前表面的前侧的下延伸块,
上绝缘模制主体包括从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突出的第一上肋、从前表面的外周的上侧彼此分开地突出并朝向前侧的中心弯曲并延伸的一对第二上肋、以及延伸到前表面的前侧的上延伸块。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所述变压器还包括基底构件,基底构件将磁芯容纳在其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形成在基底构件上的侧壁。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基底构件还包括用于插入并固定所述上板状线圈的外端部和下板状线圈的外端部的固定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基底构件结合到布置在所述下绝缘模制主体的前表面上的下凸缘的下端区域,或结合到沿着向上的方向在下凸缘的后侧与下凸缘分开地突出的至少一个下对齐肋。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下绝缘模制主体包括第一下凸缘和第二下凸缘,第一下凸缘从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下侧突出并具有沿着突起的表面形成的槽,第二下凸缘从前表面的外周的上部的一侧突出并与上绝缘模制主体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上绝缘模制主体包括第一上凸缘和第二上凸缘,第一上凸缘从前表面的外周的左侧、右侧和上侧突出并具有沿着突起的表面形成的槽,第二上凸缘从前表面的外周的下部的另一侧突出并与下绝缘模制主体的上表面和第二下凸缘的侧表面接触,
所述变压器还包括基底构件,基底构件被构造为通过上部开口将磁芯容纳在内部空间中,并具有左边框、右边框和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围绕前开口形成以被插入到第一上凸缘和第一下凸缘的左侧槽和右侧槽中,下边框被插入到第一下凸缘的下部槽中。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磁芯包括上芯和下芯,其中,一对第一腿从上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以及下芯的左边缘和右边缘突出,第二腿从上芯和下芯的中心突出,使得磁芯穿入地结合到一次线圈模块、上二次线圈模块和下二次线圈模块。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变压器,其中,上绝缘模制主体和下绝缘模制主体上形成有通孔,所述第二腿穿过所述通孔。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线圈支撑件由绝缘基板形成,
所述一次线圈形成为绝缘基板上的至少一层。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所述线圈支撑件由线圈架形成,
所述一次线圈由缠绕在线圈架上的导线形成。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在线圈支撑件和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有对齐突起,在线圈支撑件和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对齐突起相对应的对齐槽。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其中,在线圈支撑件和下绝缘模制主体中的任意一个上形成有对齐突起,在线圈支撑件和上绝缘模制主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与对齐突起相对应的对齐槽。
33.一种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包括:
框架,被构造为通过水平框架和竖直框架的连接而限定至少一个容纳空间;
板状线圈,布置在所述框架中;
绝缘模制主体,被构造为在所述框架中模制所述板状线圈。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其中,所述板状线圈包括第一板状线圈构件,第一板状线圈构件具有连接到水平框架的两端部和在框架的容纳空间中缠绕成“U”形状的中间区域。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其中,所述板状线圈还包括第二板状线圈构件,第二板状线圈构件具有在第一板状线圈构件的两端部之间伸出并连接到水平框架的两端部以及与第一板状线圈构件的内侧分开地缠绕成“U”形状的中间区域。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板状线圈模制主体,其中,所述板状线圈具有连接到水平框架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地布置的第二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端部缠绕成螺旋形状然后向上弯曲或向下弯曲以连接到第二端部的中间区域。
CN201610443979.9A 2015-07-31 2016-06-20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Active CN1064094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50109156 2015-07-31
KR10-2015-0109156 2015-07-31
KR10-2015-0125713 2015-09-04
KR1020150125713A KR101590132B1 (ko) 2015-07-31 2015-09-04 트랜스포머, 및 판상 코일 성형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9483A true CN106409483A (zh) 2017-02-15
CN106409483B CN106409483B (zh) 2021-03-23

Family

ID=55354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43979.9A Active CN106409483B (zh) 2015-07-31 2016-06-20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8449B2 (zh)
KR (1) KR101590132B1 (zh)
CN (1) CN106409483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5660A (zh) * 2017-07-21 2019-01-29 株式会社搜路研 变压器及包括该变压器的电力供应设备
CN111083934A (zh) * 2018-08-22 2020-04-28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
CN112786288A (zh) * 2019-11-01 2021-05-11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用串联次级线圈组件
CN1128638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12972B1 (ko) * 2016-04-12 2017-12-28 주식회사 진산테크 2차코일 성형물 구조
JP6572871B2 (ja) * 2016-11-22 2019-09-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10892085B2 (en) * 2016-12-09 2021-01-12 Astec International Limi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having magnetic components
DE102017106970A1 (de) * 2017-03-31 2018-10-04 Epcos Ag Elektrisches Bauteil, Bautei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uteilanordnung
JP6869796B2 (ja) 2017-04-27 2021-05-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075185B2 (ja) * 2017-04-27 2022-05-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US10672553B2 (en) * 2017-05-10 2020-06-02 Raytheon Company High voltage high frequency transformer
JP6958164B2 (ja) * 2017-05-23 2021-11-0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イル装置、基板付きコイル装置及び電気接続箱
KR200487142Y1 (ko) * 2017-05-31 2018-08-10 주식회사 에이치에스씨 2차코일이 일체로 형성된 트랜스포머용 가이더
KR20190005647A (ko) * 2017-07-07 2019-01-16 한국광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이중 나선형 트랜스포머
JP7004142B2 (ja) * 2017-09-15 2022-01-21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装置
KR102018646B1 (ko) * 2017-10-31 2019-09-04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트랜스포머
KR101984631B1 (ko) * 2018-04-16 2019-05-31 (주)테라비 변압기
US11670448B2 (en) * 2018-05-07 2023-06-06 Astronics Advanced Electronic Systems Corp. System of termination of high power transformers for reduced AC termination loss at high frequency
JP7147266B2 (ja) * 2018-05-18 2022-10-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磁気部品、電子装置
KR102394410B1 (ko) * 2018-05-28 2022-05-04 주식회사 에이텀 변압기용 평판형 코일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2024844B1 (ko) * 2018-08-22 2019-09-24 주식회사 에이텀 변압기용 2차 코일 소자
KR102154155B1 (ko) * 2018-08-24 2020-09-09 주식회사 솔루엠 Y-커패시터를 구비한 평면형 트랜스포머
KR101943497B1 (ko) * 2018-08-27 2019-01-30 (주)테라비 트랜스포머
KR101943498B1 (ko) * 2018-09-03 2019-01-30 (주)테라비 트랜스포머
KR101943499B1 (ko) * 2018-09-06 2019-01-30 (주)테라비 트랜스포머
KR102174306B1 (ko) 2018-10-10 2020-11-04 이주열 성능 개선을 위한 절연 구조가 적용된 평면 트랜스포머
KR102204003B1 (ko) * 2019-03-15 2021-01-1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KR102500130B1 (ko) * 2019-03-29 2023-02-15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81276B1 (ko) * 2019-03-29 2021-07-23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26375B1 (ko) * 2019-05-09 2021-03-11 주식회사 솔루엠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81274B1 (ko) * 2019-05-28 2021-07-23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644201B1 (ko) * 2019-05-28 2024-03-07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용 1차측 코일 소자 및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62613B1 (ko) * 2019-06-18 2021-06-09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용 코일체 어셈블리 및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281278B1 (ko) * 2019-11-01 2021-07-23 주식회사 에이텀 변압기용 직렬 연결형 2차 코일 소자
KR102359291B1 (ko) * 2020-01-08 2022-02-07 주식회사 에이텀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383092B1 (ko) * 2020-05-05 2022-04-06 주식회사 에이텀 변압기
KR20210145938A (ko) 2020-05-26 2021-12-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완전 대칭성을 가지는 3차원 적층 병렬-병렬 전력 결합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통신 시스템
KR102421596B1 (ko) * 2020-08-17 2022-07-15 주식회사 에이텀 교차 삽입형 평판형 변압기
KR102424223B1 (ko) * 2020-08-31 2022-07-25 (주) 트랜스온 트랜스포머용 프라이머리 코일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트랜스포머
KR102227360B1 (ko) * 2020-10-22 2021-03-11 이지윤 변압기용 평판형 2차 코일소자
KR102313650B1 (ko) * 2021-06-18 2021-10-18 주식회사 엠에스티테크 트랜스포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2526063B1 (ko) * 2021-09-28 2023-04-2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슬림형 자성부품
US11842835B2 (en) * 2021-12-08 2023-12-12 Rompower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High density magnetic structur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0314A (en) * 1990-03-30 1991-04-23 Multisource Technology Corp. Low-profile planar transformer for use in off-line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US5559487A (en) * 1994-05-10 1996-09-24 Reltec Corporation Winding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planar magnetic devices
CN1282097A (zh) * 1999-07-26 2001-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变压器线圈的树脂模制件的方法
US7460002B2 (en) * 2005-06-09 2008-12-02 Alexander Estrov Terminal system for planar magnetics assembly
US7884692B2 (en) * 2009-03-18 2011-02-08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2412057A (zh) * 2010-08-26 2012-04-11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称型漏感可调式扁平变压器
US20140028433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Transformer
US20140327511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mary side module and transformer with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314A (en) * 1931-11-09 1935-08-06 Jr Earl B Millar Polisher
JP2008108936A (ja) * 2006-10-26 2008-05-08 Densei Lambda Kk トランス構造
KR20110051430A (ko) * 2009-11-10 2011-05-18 한국알프스 주식회사 인덕터, 변압기 및 코일
US8578010B2 (en) * 2009-12-17 2013-11-05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 for tracking web page analytics
JP2011192724A (ja) * 2010-03-12 2011-09-29 Murata Mfg Co Ltd 複合トランスモジュール
KR101133397B1 (ko) * 2010-04-05 2012-04-0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평면형 트랜스포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9378883B2 (en) * 2014-09-24 2016-06-28 Chicony Power Technologies Co., Ltd. Transformer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10314A (en) * 1990-03-30 1991-04-23 Multisource Technology Corp. Low-profile planar transformer for use in off-line switching power supplies
US5559487A (en) * 1994-05-10 1996-09-24 Reltec Corporation Winding construction for use in planar magnetic devices
CN1282097A (zh) * 1999-07-26 2001-01-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形成变压器线圈的树脂模制件的方法
US7460002B2 (en) * 2005-06-09 2008-12-02 Alexander Estrov Terminal system for planar magnetics assembly
US7884692B2 (en) * 2009-03-18 2011-02-08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2412057A (zh) * 2010-08-26 2012-04-11 康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称型漏感可调式扁平变压器
US20140028433A1 (en) * 2012-07-27 2014-01-30 Industry-Academic Cooperation Foundation Gyeongsang National University Transformer
US20140327511A1 (en) * 2013-05-03 2014-11-06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imary side module and transformer with sam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85660A (zh) * 2017-07-21 2019-01-29 株式会社搜路研 变压器及包括该变压器的电力供应设备
CN111083934A (zh) * 2018-08-22 2020-04-28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
CN112786288A (zh) * 2019-11-01 2021-05-11 株式会社艾特慕 变压器用串联次级线圈组件
CN112863815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CN112863815B (zh) * 2019-11-27 2024-04-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力转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9483B (zh) 2021-03-23
US20170032888A1 (en) 2017-02-02
KR101590132B1 (ko) 2016-02-01
US10388449B2 (en) 2019-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9483A (zh) 变压器和板状线圈模制主体
CN102592804B (zh) 先进的电子顶盖设备及方法
TWI379327B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CN103515044B (zh) 线圈组件及包括该线圈组件的显示装置
EP2012330A2 (en) Insulating cover-equipped transformer mounted on circuit board
JP3203802U (ja) 共振型高電流密度変圧器
KR102024849B1 (ko) 변압기용 평판형 2차 코일 소자 어셈블리
TW200929276A (en) Transforme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8471663B2 (en) Combined winding structure and magnetic device
CN206907633U (zh) 三相ac电抗器
TW459429B (en) Simplified microelectronic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6253172B (zh) 电连接箱
CN105761905A (zh) 谐振式高电流密度变压器
CN104426388B (zh) 电源用电路模块及电源用电路模块组装体
CN110517868B (zh) 电感骨架、电感装置及灯具
CN207381244U (zh) 一种平板变压器
KR20170087696A (ko) 하이브리드 트랜스포머
JP5954205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9536652B2 (en) Inductor
CN106158240A (zh) 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20130130366A (ko) 무선충전기용 수신모듈
US6271742B1 (en) Mains adapter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KR20190124167A (ko) 평판형 트랜스포머의 코일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21058041A (ja) ジョイントボックス、屋内配線用ユニットケーブル、及び屋内配線用ユニ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CN108428539A (zh) 线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