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03232B -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 Google Patents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03232B
CN106403232B CN201610195995.0A CN201610195995A CN106403232B CN 106403232 B CN106403232 B CN 106403232B CN 201610195995 A CN201610195995 A CN 201610195995A CN 106403232 B CN106403232 B CN 1064032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vane
passage
main body
drain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59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03232A (zh
Inventor
小椋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032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2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032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032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2Centrifugal or rad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4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the ceiling or at the cei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245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air ducts; Method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5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with parallel simultaneously tiltab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以较少的部件数及工时提供能够在全方向高效地喷出调节空气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在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B),将用于安装设置于空气喷出通道(64)内的气流导向叶片(7)的、由与排水座(62)相同的材料构成的安装部(66)(螺丝固定部(66)),与排水座(62)一体地形成。

Description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基于2015年03月31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70932号,因此将所述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顶棚楼板与顶棚镶板之间埋设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更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具有从装饰镶板向全方向喷出空气的喷出构造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背景技术
在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中,将箱形的外壳主体埋设于在顶棚楼板与顶棚镶板之间形成的空间。在外壳主体的底面(朝向室内的面)安装有四边形形状的装饰镶板。通常,在装饰镶板的中央设置有空气吸入口,在其周围设置有空气喷出口。在外壳主体的内部具备:涡轮风扇、以包围上述涡轮风扇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热交换器、和配置于上述热交换器的下部的排水盘(例如参照专利第4052264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中,将空气喷出口配置于沿着装饰镶板的四边的四个部位。通过热交换器后的调节空气主要从装饰镶板的各边向四个方向喷出。另一方面,气流不在四角部(角部)流动。因此,对于室温,容易产生温度不均。
因此,在专利第4052264号公报中记载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中,在壳体内的排水盘的整个周围设置有空气喷出通道。并且,除了沿着装饰镶板的四边配置的空气喷出口以外,在装饰镶板的角部还设置有将各空气喷出口的相邻的端部间连上的辅助喷出口。由此,空气喷出口成为八角形的环状。通过在各个空气喷出口配置风向板,来向几乎全方向喷出空气。
根据上述专利第4052264号公报的以往技术,空气喷出口为八角形的环状,在各个空气喷出口配置有风向板。因此,结构必然变得复杂。其结果,部件件数及组装工时增加,因此在成本上不优选。
另外,排水盘通常由泡沫聚苯乙烯树脂材料构成。在上述以往技术中,在排水盘的整个周围利用泡沫聚苯乙烯树脂材料将空气喷出通道一体地形成于排水盘。因此,空气喷出通道的机械强度较弱。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以较少的部件数及工时提供能够在全方向高效地喷出调节空气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本发明一形态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本空气调节器)包括:外壳主体,其埋设在顶棚内;装饰镶板,其安装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底面;涡轮风扇,其配置于上述外壳主体内;热交换器,其以包围上述涡轮风扇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外壳主体内;排水盘,其在上述外壳主体内沿上述热交换器的下侧配置,包括泡沫树脂制的排水盘主体、以及在该排水盘主体的上述热交换器侧一体地形成的树脂制的排水座;空气吸入通道,其在上述排水盘的中央部分配置,直至上述涡轮风扇;空气喷出通道,其沿着包围上述空气吸入通道的假想四边形的各边设置于四个部位,是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后的调节空气的空气喷出通道;空气吸入口,其设置于上述装饰镶板,与上述空气吸入通道连通;以及空气喷出口,其设置于上述装饰镶板,是与上述空气喷出通道连通的长方形的空气喷出口,将上述各空气喷出通道设为,具有沿上述假想四边形的各边平行地以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的长边壁、和将上述长边壁的端部彼此连结的一对的短边壁的长方体状,而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排水盘,在上述各空气喷出通道内设置有使上述调节空气的喷出气流的一部分朝向上述空气喷出口的短边侧的气流导向叶片,在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开口部设置有由与上述排水座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用于安装上述气流导向叶片的安装部。
在更优选的方式中,上述气流导向叶片包括:基板,其沿着上述长边壁而配置;多个导流片,其从上述基板的表面垂直地立设,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以及卡止片,其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背面的上端,卡止于上述安装部。
在进一步优选的方式中,上述安装部具有卡止凹部,该卡止凹部通过使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向厚度方向下凹而形成,上述卡止片以与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上端部的上端面成为相同的平面的方式,容纳于上述卡止凹部。
另外,优选为,上述气流导向叶片以上述基板沿着与上述外壳主体的内表面相邻的、一方的上述长边壁平行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上述导流片从上述一方的长边壁侧向另一方的长边壁侧垂直地立设。
根据本空气调节器,在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开口部,用于安装在空气喷出通道内设置的气流导向叶片的安装部由与排水座相同的材料构成,与排水座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可靠地在机械强度较低的空气喷出通道内安装气流导向叶片。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上述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的要部剖面图。
图3是装饰镶板的、从底面侧观察到的状态下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风向板的主视图,图4B是风向板的俯视图,图4C是风向板的仰视图,图4D是风向板的左视图,图4E是风向板的中央纵剖面图。
图5是从底面侧(顶棚镶板侧)观察运行时的、打开了风向板的状态下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的主视图。
图6是将图5的角部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7是拆下装饰镶板并从底面侧观察主体外壳的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8是从底面侧(顶棚镶板侧)观察外壳主体的主视图。
图9是从底面侧(顶棚镶板侧)观察空气喷出通道的放大主视图。
图10是图8的A-A线剖面图。
图11是将排水盘的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开口部附近放大后的立体图。
图12A是从主视面侧观察第一气流导向叶片的立体图,图12B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一气流导向叶片的立体图,图12C是第一气流导向叶片的主视图,图12D是第一气流导向叶片的仰视图。
图13A是从主视面侧观察第二气流导向叶片的立体图,图13B是从背面侧观察第二气流导向叶片的立体图,图13C是第二气流导向叶片的主视图,图13D是第二气流导向叶片的仰视图。
图14A是用于说明气流导向叶片向空气喷出通道安装的方法的立体图,图14B是相同部分的剖面图。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技术不限定于此。
如图1及图2所示,该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1具备长方体形状的外壳主体2、和装饰镶板3。外壳主体2埋设于顶棚内。即,外壳主体2容纳于在顶棚楼板与顶棚镶板T之间形成的空间。装饰镶板3安装于外壳主体2的底面B。
外壳主体2是箱形容器。外壳主体2具有四边形形状的顶板21、和从该顶板21的各边向下方延伸的、四张侧板22a~22d。并且,外壳主体2的底面B(图1中为底面)开放。在外壳主体2的内周面例如设置有由泡沫聚苯乙烯构成的隔热材料23。
在外壳主体2的各角部、共计四个部位设置有悬吊金属零件4。通过将悬吊金属零件4卡止于从顶棚悬吊的、未图示的悬吊螺栓,来将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1悬吊固定于顶棚。
如图2所示,在外壳主体2的内部的几乎中央配置有作为送风机的涡轮风扇24。在涡轮风扇24的外周以包围涡轮风扇24的方式,将热交换器25配置为例如四方框状。
同时参照图8,在外壳主体2中,在四个部位的角部中的、一个部位的角部(作为该例为,侧板22a与侧板22d对顶的角部),通过使该角部从外侧向内侧明显凹陷,来形成凹部。在该凹部设置有将热交换器25的制冷剂配管25a、25b向外部引出的配管引出部P。
沿热交换器25的下部侧配置有在制冷运行时接住由热交换器25生成的凝结水的排水盘6(参照图2)。在该实施方式中,排水盘6为泡沫聚苯乙烯树脂制。排水盘6具备具有集水部68的泡沫树脂制的排水盘主体61、空气喷出通道64、和树脂制的排水座62。空气喷出通道64将通过热交换器25的调节空气向装饰镶板3的空气喷出口32引导。排水座62一体地形成于排水盘主体61的热交换器25侧。
排水盘6在俯视时形成为四方框状。排水盘6的四方框内成为,与装饰镶板3的空气吸入口31连通的空气吸入通道63。在空气吸入通道63内设置有钟形口27。钟形口27将从空气吸入口31吸入的空气向涡轮风扇24的吸入侧引导。即,空气吸入通道63是在排水盘6的中央部分配置,直至涡轮风扇24的通道。
同时参照图7,在钟形口27的空气吸入口31侧设置有电器部件盒28。在该实施方式中,电器部件盒28在距配管引出部P较近的角部侧配置为L字状。
在该实施方式中,空气喷出通道64设置于外壳主体2内的、与装饰镶板3的空气喷出口32对应的四个部位。即,沿着包围空气吸入通道63的假想四边形Q(图5中所示的双点划线)的各边,将空气喷出通道64设置于四个部位。四个空气喷出通道64的基本结构几乎相同,因此利用图7、图8对其一进行说明。
空气喷出通道64具有由一对的长边壁64a、64b、和一对的短边壁64c、64d包围的长方体状。一对的长边壁64a、64b沿着相互平行地形成的、外壳主体2的各侧板22a~22d(假想四边形Q的各边)平行且以规定的间隔相对配置。一对的短边壁64c、64d以将长边壁64a、64b的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式形成于长边壁64a、64b的端部间。空气喷出通道64在外壳主体2的上下方向(图8中为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贯通。在该实施方式中,空气喷出通道64与排水盘6一体地形成。
该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出侧的开口部64B与装饰镶板3的各空气喷出口32连通。再参照图1~图3,装饰镶板3为四边形形状的扁平的框体,被螺丝固定于外壳主体2的底面。
装饰镶板3在中央开口为四边形形状,具有与空气吸入通道63连通的空气吸入口31。沿着该空气吸入口31的四边,将与空气喷出通道64连通的长方形的空气喷出口32配置于四个部位。在空气吸入口31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有吸入栅格5。
吸入栅格5为具有许多吸入孔51的、合成树脂的成型件。在吸入栅格5的背面保持有滤尘器52。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吸入栅格5通过安装有泡沫聚苯乙烯制的隔热部件38的吸入栅格框37,安装于装饰镶板3。
设置于装饰镶板3的空气喷出口32将装饰镶板3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空气喷出口32在仰视时开口为长方形。各空气喷出口32以包围空气吸入口31的四边的方式,沿着假想四边形Q(图5中所示的双点划线)的各边平行地配置。
在四个角部36,各空气喷出口32的端部彼此相互相向。在四个角部36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34。导风通道34将从相邻的空气喷出口32喷出的空气向装饰镶板3的角部36引导。导风通道34为从装饰镶板3的表面(底面)向内侧明显凹陷的凹槽。导风通道34形成为L字状。导风通道34具有与一方的空气喷出口32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平行的部分、和与该部分正交的与另一方的空气喷出口32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平行的部分。
在各空气喷出口32可转动地配置有风向板33。如图4A~图4E所示,各风向板33具备直线部331、和倾斜部332、332。直线部331配合空气喷出口32的形状而形成为直线状。倾斜部332、332在直线部331的两端与直线部331一体地形成,将导风通道34覆盖。
直线部331形成为,表面侧(图4E中为上面侧)为平缓弯曲的凸曲面,背面侧(图4E中为下面)为配合表面而平缓弯曲的凹曲面。
与直线部331相同地,倾斜部332形成为,表面侧为凸曲面、背面侧为凹曲面的弯曲面。背面侧的凹曲面形成为,将空气向倾斜部332的前端332a引导。
在风向板33的背面设置有用于使风向板33转动的旋转轴333。在该实施方式中,旋转轴333设置于直线部331的、左右两端及中央这三个部位。为了将风向板33水平旋转,将旋转轴333设置于同一轴线上。
三个部位的旋转轴333中的两个部位利用设置于装饰镶板3的、未图示的轴承部而卡止。剩余的一个旋转轴333(该例中为旋转轴333M)与后述的步进电机35(参照图3)的旋转驱动轴连接。
在各导风通道34设置有使各风向板33转动的步进电机35。在该实施方式中,对每一张风向板33在一个部位(共计四个部位)设置有步进电机35。在该实施方式中,将步进电机35与空气喷出口32的一方的短边侧(空气喷出通道64的短边壁64c侧)相邻而设置。
据此,如图1所示,在运行停止时,各风向板33以沿空气喷出口32成为水平的方式转动,将空气喷出口32遮盖。这时,相邻的风向板33的倾斜部332彼此相互对顶。由此,还将各导风通道34一起进行遮盖。
另外,在运行时,如图5所示,各风向板33根据运行情况而转动。由此,空气喷出口32在装饰镶板3的底面显现。从各空气喷出口32喷出的空气的大部分沿着风向板33的直线部331的表面而被引导,以规定的喷出角度从四边方向向室内喷出。
另外,如图6所示,从空气喷出口32的两端喷出的空气的一部分沿着倾斜部332的内周面,而被向前端332a引导。由此,该空气从装饰镶板3的四个角的角部36向室内喷出。
这样,如图5所示,将调节空气向包括自装饰镶板3的各边的四个方向及自四个部位的角部36的四个方向的全方向(全八个方向)喷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所示,在空气喷出通道64的内部设置有气流导向叶片7。气流导向叶片7使在空气喷出通道64中流动的空气(调节空气)的一部分强制地向空气喷出口32的侧方(风向板33的倾斜部332侧、即空气喷出口32的短边侧)喷出。由此,朝向风向板33的倾斜部332的风量增加,从各角部36喷出的空气量增加。各气流导向叶片7为合成树脂制。优选在气流导向叶片7的表面施以凝结防止用的植毛处理。
在该实施方式中,气流导向叶片7具备在图12A~图12D中所示的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和在图13A~图13D中所示的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这两种气流导向叶片。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配置为,靠近空气喷出通道64的一方的短边壁64c。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配置为,靠近空气喷出通道64的另一方的短边壁64d。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2C(图13C)的上游侧(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设为基端部侧、将图12C(图13C)的下端侧(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出侧)设为前端部侧、将图12C(图13C)的左右方向设为宽度方向而进行说明。另外,在图12C中,空气的流动方向为从上向下的方向。
如图12A~图12D所示,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具备基板71a、三片导流片72a、73a、74a。基板71a沿着空气喷出通道64的外壳主体2侧的长边壁64a平行配置。导流片72a、73a、74a从基板71a的表面垂直地立设。即,导流片72a、73a、74a从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向长边壁64b垂直地立设。并且,导流片72a、73a、74a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
基板71a为平板,其背面沿着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平行地抵接。基板7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为,配合第一导流片72a及第三导流片74a的形状而成为规定的曲率的圆弧状。
第一导流片72a从基板71a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图12C中为左端)垂直地立设。第二导流片73a从基板71a的宽度方向的几乎中央垂直地立设。第三导流片74a从基板71a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图12C中为右端)垂直地立设。它们以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
在基板71a的上端设置有卡止片75a。卡止片75a用于将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固定于空气喷出通道64的螺丝固定部(安装部)66。卡止片75a卡止于螺丝固定部66。卡止片75a为等宽的舌片。卡止片75a从基板71a的背面上端(图12B中为纸面跟前侧的上端)以与基板71a呈直角的方式立设。卡止片75a延伸至基板7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在卡止片75a的中央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明显较低地形成的凹部751。在凹部751穿设有螺丝固定用的螺丝固定孔752。在卡止片75a的两侧部设置有卡止爪753、753。卡止爪753、753卡合于螺丝固定部66的卡止凹部662(参照图14A)。
接着,同时参照图12C,第一~第三导流片72a、73a、74a具备基端部721a、731a、741a,和前端部722a、732a、742a。基端部721a、731a、741a形成为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的平板状。前端部722a、732a、742a从基端部721a、731a、741a的各下端向下游侧,以规定曲率向相同方向倾斜为圆弧状。即,第一~第三导流片72a、73a、74a的、各自的前端部722a、732a、742a为圆弧面。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圆弧面具有60°的相对于假想水平面H的倾斜角θ1,向左斜下延伸。这样,该圆弧面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具有较缓的倾斜角。在该实施方式中,假想水平面H为与空气喷出通道64的空气的流动方向正交的面。
第一~第三导流片72a、73a、74a分别等间隔地配置。在第一导流片72a与第二导流片73a之间、和第二导流片73a与第三导流片74a之间分别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V1。
各基端部721a、731a、741a形成为,具有自基板71a的上端的长度L1a(图12D中为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各基端部721a、731a、741a的宽度W1a与空气喷出通道64的通道宽度W(参照图9)几乎相等。前端部722a、732a、742a具有从基端部721a、731a、741a的下端到前端部722a、732a、742a的前端的长度L2a。前端部722a、732a、742a的宽度W2a形成为,随着靠近前端而逐渐变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端部721a、731a、741a的长度L1a相当于从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放面F1到流出侧的开口面F2的通道长度L(参照图10)的1/3。
据此,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和与其相对的长边壁64b之间的间隙几乎未在与第一~第三导流片72a、73a、74a的、长度L1a的基端部721a、731a、741a对应的部分形成。该间隙在与长度L2a的前端部722a、732a、742a对应的部分逐渐变大。从而,被向空气引导通道V1引导的空气首先被沿着第一~第三导流片72a、73a、74a的侧面强制地沿左斜下方向引导。由于所述的间隙随着靠近流出侧而变大,所以被引导向左斜下方向的空气在流出侧汇集为一,将周围的空气卷进而倾斜地喷出。
接着,如图13A~图13D所示,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具有与上述的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几乎相同的形态。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具备基板71b、和三片导流片72b、73b、74b。基板71b沿着空气喷出通道64的外壳主体2侧的长边壁64a平行配置。导流片72b、73b、74b从基板71b的表面垂直地立设。即,导流片72b、73b、74b从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向长边壁64b垂直地立设。并且,导流片72b、73b、74b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
基板71b为平板,其背面沿着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平行地抵接。基板71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形成为,配合第一导流片72b及第三导流片74b的形状而成为规定的曲率的圆弧状。
第一导流片72b从基板71b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图13C中为右端)垂直地立设。第二导流片73b从基板71b的宽度方向的几乎中央垂直地立设。第三导流片74b从基板71b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图13C中为左端)垂直地立设。它们以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
在基板71b的上端设置有卡止片75b。卡止片75b用于将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固定于空气喷出通道64的螺丝固定部66(安装部)。卡止片75b卡止于螺丝固定部66。卡止片75b为等宽的舌片。卡止片75b从基板71b的背面上端(图13B中为纸面跟前侧的上端)以与基板71b呈直角的方式立设。卡止片75b延伸至基板71b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为止。
在卡止片75b的中央部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明显较低地形成的凹部751。在凹部751穿设有螺丝固定用的螺丝固定孔752。在卡止片75b的两侧部设置有卡止爪753、753。卡止爪753、753卡合于螺丝固定部66的卡止凹部662(参照图14A)
接着,同时参照图13C,第一~第三导流片72b、73b、74b具备基端部721b、731b、741b,和前端部722b、732b、742b。基端部721b、731b、741b形成为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的平板状。前端部722b、732b、742b从基端部721b、731b、741b的各下端向下游侧,以规定曲率向相同方向倾斜为圆弧状。即,第一~第三导流片72b、73b、74b的、各自的前端部722b、732b、742b为圆弧面。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圆弧面具有30°的相对于假想水平面H的倾斜角θ2,向右斜下延伸。这样,该圆弧面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具有较急的倾斜角。
第一~第三导流片72b、73b、74b分别等间隔地配置。在第一导流片72b与第二导流片73b之间、和第二导流片73b与第三导流片74b之间分别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V2。
各基端部721b、731b、741b形成为,具有自基板71b的上端的长度L1b(图13D中为上下方向上的长度)。各基端部721b、731b、741b的宽度W1b与空气喷出通道64的通道宽度W(参照图9)几乎相等。前端部722b、732b、742b具有从基端部721b、731b、741b的下端到前端部722b、732b、742b的前端的长度L2b。前端部722b、732b、742b的宽度W2b形成为随着靠近前端而逐渐变窄。在该实施方式中,基端部721b、731b、741b的长度L1b相当于从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放面F1到流出侧的开口面F2的通道长度L的1/3(参照图10)。
据此,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和与其相对的长边壁64b之间的间隙几乎未在与第一~第三导流片72b、73b、74b的、长度L1b的基端部721b、731b、741b对应的部分形成。该间隙在与长度L2b的前端部722b、732b、742b对应的部分逐渐变大。从而,被向空气引导通道V2引导的空气首先被沿着第一~第三导流片72b、73b、74b的侧面强制地沿右斜下方向引导。由于所述的间隙随着靠近流出侧而变大,所以被引导向右斜下方向的空气在流出侧汇集为一,将周围的空气卷进而倾斜地喷出。
在该实施方式中,在气流导向叶片7(7a、7b)设置有三片导流片72a、73a、74a(72b、73b、74b)。优选在气流导向叶片7(7a、7b)设置的导流片的片数至少为三片以上,更优选为三片或者四片。即,若将导流片的数量设为两片,则难以得到使气流转向的效果。
参照图10,将各气流导向叶片7(7a、7b)设置为,各导流片72a、73a、74a(72b、73b、74b)的前端部722a、732a、742a(722b、732b、742b)的前端(图10中为下端)位于比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出侧的开口部64B的开口面F2靠内侧的位置。据此,将导流片72a、73a、74a(72b、73b、74b)的下端配置为比空气喷出通道64的开口面F2靠内侧,从而不损害美观,并且由于导流片不易从底面B侧的流出侧的开口部64B飞出,所以也易于包装。
如上述那样,如图8及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空气喷出通道64内具备倾斜角不同的两种气流导向叶片7a、7b。其中,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距一方的短边壁64c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短边壁64c与第一导流片72a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V3。
另一方的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距另一方的短边壁64d以规定的间隔配置。在短边壁64d与第一导流片72b之间形成有空气引导通道V4。另外,在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与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之间形成有向空气喷出口32喷出空气的中央空气引导通道V5。
据此,如图10所示,被向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引导的空气通过空气引导通道V1,而被向左侧强制转向,向左斜下喷出。这时,该通过空气引导通道V1的空气在将在位于左侧方的空气引导通道V3中下降来的气流一起卷进的同时,从空气喷出口32向左侧方的导风通道34喷出。
在装饰镶板3的空气喷出口32的左侧(短边壁64c侧),将上述的步进电机35配置为几乎将导风通道34堵塞。因此,为了在避开步进电机35的同时喷出流速较快的风,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具备角度较缓的导流片72a~74a。通过使流速较快的风吹向风向板33,来将空气送入在风向板33与步进电机35之间形成的较窄的空间,将该空气送至角部36。另外,通过避开步进电机35而将空气向空气喷出通道64的、短边壁64c侧的侧方喷出。因此,还能够同时抑制在制冷运行时冷气遇到步进电机35而产生凝结的情况。
另一方,被向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引导的空气通过空气引导通道V2,而被向右侧强制转向,向右斜下喷出。这时,该通过空气引导通道V2的空气在将在位于右侧方的空气引导通道V4中下降来的气流一起卷进的同时,从空气喷出口32向右侧方喷出。
据此,空气通过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的、角度较急的导流片72b~74b,由此,虽然气流的流速会降低一些,但是能够可靠地确保向导风通道34流入的风量。由此,能够进行自角部36的、空气的稳定喷出。
即,如图5所示,以包围四条边的方式而配置的、四个部位的空气喷出通道64的端部在角部36彼此相向。在该角部36,来自相邻的一方的空气喷出通道64的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角度较缓的气流、和来自相邻的另一方的空气喷出通道64的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的、角度较急的气流进行合流,而从角部36向室内喷出。
另外,以下对各气流导向叶片7a、7b的配置的更优选的方式进行表示。如图9所示,设从一方的短边壁64c到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最外导流片(第三导流片74a)为止的距离为A。设从另一方的短边壁64d到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的最外导流片(第三导流片74b)为止的距离为B。并且,设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的长度为C。这时,
将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及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设置于满足下式的位置:
(A+B)/C<0.5
即,若(A+B)/C≧0.5,则相对于空气喷出通道64的开口长度C的、在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与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之间形成的中央空气引导通道V5的长度为1/2以下。因此,在中央空气引导通道V5中流动的空气的风速降低,因此难以向全方向高效地喷出。
如图11所示,各气流导向叶片7a、7b被螺丝固定于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A的边缘。在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A(图6的上面侧)的排水座62设置有用于将各气流导向叶片7螺丝固定的螺丝固定部66。以基板71a、71b沿着与外壳主体2的内表面相邻的、空气喷出通道64的一方的长边壁64a平行的方式,将气流导向叶片7a、7b安装于螺丝固定部66。
如图14A所示,螺丝固定部66为使用排水座62的排水座材料(与排水座62相同的材料)以在厚度方向上明显较低地下凹的方式成型的凹部。即,通过使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侧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A的一部分向厚度方向下凹,来形成螺丝固定部66。将螺丝固定部66在空气喷出通道64的长边壁64a侧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A以规定的间隔设置于两个部位。
各螺丝固定部66都是相同形状的凹部,在其中央形成有螺丝固定孔661。在螺丝固定部66的、底壁与两侧壁之间的角部设置有卡止凹部662、662。设置于气流导向叶片7的卡止爪753、753卡止于卡止凹部662、662。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安装了各气流导向叶片7a、7b,空气喷出通道64也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而将螺丝固定部66形成于树脂制的排水座62的一部分。特别地,螺丝固定孔661的周边形成为向排水盘主体61侧突出为柱状。
接着,参照图14B,对将气流导向叶片7向空气喷出通道64安装的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此外,由于气流导向叶片7(7a、7b)的安装方法是共同的,所以仅对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安装方法进行示例。
首先,在使卡止片75a的一方的卡止爪753卡止于一方的卡止凹部662的状态下,将另一方的卡止爪753压入另一方的卡止凹部662。由此,将卡止片75a暂时固定于卡止凹部662内。
接着,将螺丝S插入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卡止片75a的螺丝固定孔752。通过螺丝固定孔752及螺丝固定孔661,将卡止片75a螺丝固定于螺丝固定部66。由此,卡止片75a以成为与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上端部的上端面相同平面的方式,容纳于卡止凹部662。即,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上端面、与排水盘6的上端面成为相同平面。通过在该表面贴合密封材料67,来使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与空气喷出通道64一体化。据此,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的上端面与排水盘6的上端面为相同平面,所以易于在该表面粘贴密封材料67。其结果,还提高了密封材料67的密合性。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向空气喷出通道64流入的空气的流入量的降低,如图11所示,在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口部64A(图11的上面侧)设置有用于辅助空气喷出通道64的机械强度的支柱65。
支柱65架设于彼此相对的长边壁64a、64b的几乎中央部间。支柱65的至少其一部分向空气喷出通道64的流入侧的开放面F1的上方突出。具有这样的结构的支柱65不仅辅助了空气喷出通道64的机械强度,还不易妨碍空气在空气喷出通道64中的流动。因此,能够抑制从空气喷出口32喷出的风量的降低。
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于气流导向叶片7,在一方的短边壁64c侧配置有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在另一方的短边壁64d侧配置有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由此,从两个方向将气流汇集至各空气喷出口32的端部彼此相邻的角部36。但是,作为气流导向叶片7,只要设置有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及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的至少一者即可。例如,作为气流导向叶片7,不设置第一气流导向叶片7a,而仅设置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即可。据此,可以通过能够向导风通道34直接送入空气的第二气流导向叶片7b,来向角部36送风。由此也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充分的自角部36的喷出量。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形成为长方体状的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上端部,用于安装在空气喷出通道内设置的气流导向叶片的安装部由与排水座相同的材料构成,与排水座一体地形成。由此,能够可靠地在机械强度较低的空气喷出通道内安装气流导向叶片。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长方体、垂直、平行、直角、相同、正交、中央、全方向、及水平这样的表示形状或者状态的表达不只是严格的形状或者状态,还意味着在不失去其带来的作用及效果的范围内的、与这些形状或者状态存在偏差的近似的形状或者状态。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符号说明
1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2 外壳主体
21 顶板
22a~22d 侧板
23 隔热材料
24 涡轮风扇
25 热交换器
25a、25b 制冷剂配管
27 钟形口
28 电器部件盒
3 装饰镶板
31 空气吸入口
32 空气喷出口
33 风向板
34 导风通道
35 步进电机
4 悬吊金属零件
5 吸入栅格
51 吸入孔
52 滤尘器
6 排水盘
61 排水盘主体
62 排水座
63 空气吸入通道
64 空气喷出通道
64a、64b 长边壁
64c、64d 短边壁
64A 流入侧的开口部
64B 流出侧的开口部
65 支柱
66 螺丝固定部
7 气流导向叶片
7a 第一气流导向叶片
71a 基板
72a 第一导流片
73a 第二导流片
74a 第三导流片
75a 卡止片
7b 第二气流导向叶片
71b 基板
72b 第一导流片
73b 第二导流片
74b 第三导流片
75b 卡止片
V1~V5 空气引导通道
C 角部
P 配管引出部
Q 假想四边形

Claims (2)

1.一种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其中,包括:
外壳主体,其埋设在顶棚内;
装饰镶板,其安装于上述外壳主体的底面;
涡轮风扇,其配置于上述外壳主体内;
热交换器,其以包围上述涡轮风扇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外壳主体内;
排水盘,其在上述外壳主体内沿上述热交换器的下侧配置,包括泡沫树脂制的排水盘主体、以及在该排水盘主体的上述热交换器侧一体地形成的树脂制的排水座;
空气吸入通道,其在上述排水盘的中央部分配置,直至上述涡轮风扇;
空气喷出通道,其沿着包围上述空气吸入通道的假想四边形的各边设置于四个部位,是通过上述热交换器后的调节空气的空气喷出通道;
空气吸入口,其设置于上述装饰镶板,与上述空气吸入通道连通;以及
空气喷出口,其设置于上述装饰镶板,是与上述空气喷出通道连通的长方形的空气喷出口,
将上述各空气喷出通道设为,具有沿上述假想四边形的各边平行地以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的长边壁、和将上述长边壁的端部彼此连结的一对的短边壁的长方体状,而一体地形成于上述排水盘,
在上述各空气喷出通道内设置有使上述调节空气的喷出气流的一部分朝向上述空气喷出口的短边侧的气流导向叶片,
在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开口部设置有由与上述排水座相同的材料构成的、用于安装上述气流导向叶片的安装部,
上述气流导向叶片包括:
基板,其沿着上述长边壁而配置;
多个导流片,其从上述基板的表面垂直地立设,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地配置;以及
卡止片,其设置于上述基板的背面的上端,卡止于上述安装部,
上述安装部具有卡止凹部,该卡止凹部通过使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开口部的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下凹而形成,
上述卡止片以与上述空气喷出通道的、流入侧的上端部的上端面成为相同的平面的方式,容纳于上述卡止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其中,
上述气流导向叶片以上述基板沿着与上述外壳主体的内表面相邻的、一方的上述长边壁平行的方式,安装于上述安装部,
上述导流片从上述一方的长边壁侧向另一方的长边壁侧垂直地立设。
CN201610195995.0A 2015-03-31 2016-03-31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Active CN1064032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0932A JP6504349B2 (ja) 2015-03-31 2015-03-31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5-070932 201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03232A CN106403232A (zh) 2017-02-15
CN106403232B true CN106403232B (zh) 2020-03-10

Family

ID=55642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5995.0A Active CN106403232B (zh) 2015-03-31 2016-03-31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3752B2 (zh)
EP (1) EP3076099B1 (zh)
JP (1) JP6504349B2 (zh)
CN (1) CN106403232B (zh)
AU (1) AU2016201969B2 (zh)
ES (1) ES2934691T3 (zh)
PL (1) PL3076099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11827A (ja) * 2014-06-05 2016-01-21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天井埋込型室内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KR102313905B1 (ko) 2017-05-25 2021-10-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용 에어가이드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US11879662B2 (en) * 2018-03-02 2024-01-23 Decor Grates Incorporated Drop in flush mount register
WO2019239174A1 (en) 2018-06-11 2019-12-19 Carrier Corporation Impeller-air intake interface for a centrifugal fan, and centrifugal fan therewith
CN108917150A (zh) * 2018-08-10 2018-11-30 杭州温格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空调出风口组件
WO2020156906A1 (en) 2019-01-28 2020-08-06 Blueair Ab Air purifi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22A (zh) * 1993-03-05 1995-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风向调整装置
CN1295222A (zh) * 1999-11-05 2001-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CN1315638A (zh) * 1999-01-25 2001-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入式空气调节机
EP1589292A1 (en) * 2004-04-23 2005-10-26 Unico Consumer Products Co., Ltd. Ceiling-recesse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CN1688849A (zh) * 2002-08-30 2005-10-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顶板埋入型空气调节装置
CN10167663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吸顶式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234Y2 (ja) * 1979-04-20 1983-02-08 暖冷工業株式会社 冷暖房機等に於ける吹出口装置
US4505907A (en) 1982-09-02 1985-03-19 A. H. Robins Company, Inc. N-Formyl and N-hydroxymethyl-3-phenoxy-1-azetidinecarboxamides
JP3240854B2 (ja) * 1994-09-26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
JP4109771B2 (ja) * 1998-09-25 2008-07-0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4462389B2 (ja) * 1998-11-20 2010-05-12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US6598413B2 (en) * 1999-01-25 2003-07-29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eiling embedded-type air conditioner
JP2003194385A (ja) * 2001-12-28 2003-07-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JP4210493B2 (ja) * 2002-08-30 2009-01-21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JP4110038B2 (ja) * 2003-03-25 2008-07-02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4052264B2 (ja) 2004-03-05 2008-02-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7205584A (ja) * 2006-01-31 2007-08-16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4107334B2 (ja) * 2006-04-21 2008-06-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689577B2 (en) * 2006-08-25 2014-04-08 Sanyo Electric Co., Ltd.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indoor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ir conditioner
JP4827899B2 (ja) * 2008-08-07 2011-11-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JP5383628B2 (ja) * 2010-11-02 2014-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WO2014174625A1 (ja) * 2013-04-24 2014-10-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01702169B1 (ko) * 2013-10-02 2017-0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카세트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22A (zh) * 1993-03-05 1995-0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装置的风向调整装置
CN1315638A (zh) * 1999-01-25 2001-10-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入式空气调节机
CN1295222A (zh) * 1999-11-05 2001-05-1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天花板嵌装式空调装置
CN1688849A (zh) * 2002-08-30 2005-10-26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顶板埋入型空气调节装置
EP1589292A1 (en) * 2004-04-23 2005-10-26 Unico Consumer Products Co., Ltd. Ceiling-recessed air treatment apparatus
CN101676638A (zh) * 2008-09-19 2010-03-2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吸顶式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76099A1 (en) 2016-10-05
PL3076099T3 (pl) 2023-03-20
EP3076099B1 (en) 2022-12-07
ES2934691T3 (es) 2023-02-24
CN106403232A (zh) 2017-02-15
US10113752B2 (en) 2018-10-30
AU2016201969B2 (en) 2021-11-18
AU2016201969A1 (en) 2016-10-20
US20160290661A1 (en) 2016-10-06
JP6504349B2 (ja) 2019-04-24
JP2016191490A (ja) 2016-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6453B (zh)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CN106403232B (zh)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US8256241B2 (en) Air conditioner
US20160108928A1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EP1884718A2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016452B (zh) 顶棚埋入型空气调节器
US20150219348A1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EP2597393B1 (en)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750436B (zh) 天花板埋入式空气调节机
JP2014126282A (ja) 天井設置型室内機
KR20160044998A (ko) 원심팬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WO2017198056A1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758992B2 (ja)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EP1970636B1 (en) Air conditioner
JP661182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659991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16188578A (ja) 送風装置
JP2012002165A (ja) ターボファン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06275311A (ja) ファンフィルターユニット
JP2016132991A (ja) 送風装置
KR101226467B1 (ko) 고정압 고효율 환풍기 구조
JP649751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JP2006046170A (ja) ダクトファン
JP2017145738A (ja) 送風装置
EP3015774B1 (en) Air conditio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