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38782B -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38782B
CN106338782B CN201610622136.5A CN201610622136A CN106338782B CN 106338782 B CN106338782 B CN 106338782B CN 201610622136 A CN201610622136 A CN 201610622136A CN 106338782 B CN106338782 B CN 106338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eight
coating
film
dispersed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221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38782A (zh
Inventor
林美笑
崔城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l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l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000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56267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10002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55793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07053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23938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0646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94584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olon Corp filed Critical Kol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33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8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38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38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7Coating with only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polymer bind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02Priming pai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67/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75/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6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coating or encapsulating of electronic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分散组合物和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能够具有高折射率、克服彩虹现象并且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粘合性的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Description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80048254.X”,申请日为2012年9月27日,发明名称为“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技术领域
下面的公开内容涉及水分散组合物和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更具体而言,下面的公开内容涉及能够具有高折射率、克服彩虹现象并且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粘合性的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另外,本公开内容涉及不会产生干涉条纹现象同时具有高透光率和低雾度的光学膜。
背景技术
光学膜是用作显示器的光学构件的膜,其用作液晶显示器(LCD)背光单元(BLU)的光学材料,或者用作保护各种显示器(例如LC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或触摸面板等)的表面的光学构件。在这种光学膜中,要求优异的透明性和可见性,并使用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和电学特性的双轴拉伸聚酯膜作为基膜。
一般而言,因为双轴拉伸聚酯膜具有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厚度均一性和透光性,所以双轴拉伸聚酯膜被广泛用作各种工业材料和光学材料。
在这种双轴拉伸聚酯层压膜用于光学的情况下,因为表面硬度低,并且耐磨性或抗划伤性不足,因此当该膜用作各种显示器的光学构件时,因为摩擦或与物体接触容易发生表面受损。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受损,在膜表面上层压硬涂层,并且为改善聚酯膜(即基膜)与硬涂层之间的紧密粘合,形成底漆层作为中间层。
底漆层通常由与聚酯膜具有优异粘合性的共聚聚酯树脂形成。但是,在单独使用共聚聚酯树脂的情况下,与聚酯基膜的粘合性是足够的,但是在使用棱镜透镜、减反射层或硬涂层等的各种后加工处理后使用共聚聚酯树脂时,共聚聚酯树脂可能是不足够的。为了弥补该问题,已经开展了研究涂布底漆层的方法来在制备聚酯时使用具有优异的易粘合性、柔韧性和耐磨性和强粘合性的聚氨酯树脂改善粘合力,由此用在要求粘合的各种领域中。但是,在底漆层由聚氨酯树脂制成时,与外层(例如硬涂层等)的粘合力优异,但是与聚酯膜(其为基膜)的粘合力不足,从而不能得到与外层的足够的粘合。
另外,作为评价后加工处理后的粘合性的方法之一,在高温高湿(65℃,90%)下评价耐湿性时,由于湿气渗入到后加工膜的背面会导致粘合力劣化,因此,已经开展了对解决该问题的方法的研究。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韩国专利No.10-1050216(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交联剂形成聚合物网络来提高耐久性的方法。
另外,为了提高基层和硬涂层之间的紧密粘合并消除由于硬涂层和聚酯膜之间的巨大折射率差异产生的彩虹现象,通常使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酯树脂等作为底漆层的材料。作为相关发明,在日本专利特许公开No.平10-110091(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聚酯树脂和氟化合物的水分散液改善与基膜的粘合性的方法。但是,如在相关发明中所显示,在添加氟化合物以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来提高抗粘连性(blocking resistance)的情况下,因为玻璃化转变温度(Tg)快速增加,在制备薄膜时,在热处理温度下没有发生充分的降解,这导致在膜中产生裂纹或者留下一区域,并且在膜中产生变白现象,使得该膜不适合用作光学膜。
另外,为了提高基层和硬涂层之间的紧密粘合并消除由于硬涂层和聚酯膜之间的巨大折射率差异产生的彩虹现象,通常使用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等用作中间层。然而,在仅使用上述树脂形成底漆涂层的情况下,折射率为约1.5,这接近于硬涂层的折射率,这是因为双轴拉伸聚酯膜的一般表面折射率为1.64并且硬涂层的一般折射率为1.52。因此,可能不能消除由于硬涂层和聚酯膜之间的巨大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光学干涉现象,并且在将该膜用在显示构件中时,这种彩虹现象会导致眼疲劳并且降低显示可视性。
作为克服这种眼疲劳的方法,在韩国专利特许公开No.10-2011-0034784中公开了通过在基膜的一侧涂布包括折射率为1.54至1.59的聚氨酯粘合剂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和在基膜的另一侧涂布包括折射率为1.4至1.5的丙烯酸粘合剂的丙烯酸涂料组合物形成的光学膜。在上述相关发明中,通过改变在聚氨酯涂料组合物中使用的异氰酸酯的结构来调节折射率,从而克服了彩虹现象。
另外,作为克服彩虹现象的相关发明,韩国专利No.10-0994051中公开了一种硬涂层膜,其包括用包含平均粒度为1至30μm的微粒的硬涂料组合物涂布的硬涂层和用于该硬涂层的预固化层,并具有500+/-50μm的最小反射波长和1.58+/-0.1的折射率。在上述相关技术中,通过向硬涂层中加入选自硅树脂珠粒和丙烯酸树脂珠粒的有机珠粒来调节折射率。然而,在硬涂层中使用有机珠粒的情况下,劣化了硬涂层本身的透明性,从而会降低可视性。
如上所述,为了克服硬涂层膜的彩虹现象,已经开发了调节用于硬涂层的涂料组合物和有机或无机微粒以调节折射率的各种技术,并且由于折射率根据涂料组合物和微粒的组合而不同,已经开展了寻找获得理想折射率的组合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提供一种水分散组合物,该水分散组合物具有在高温高湿下的优异粘合性、高折射率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涉及应用了所述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涉及提供一种水分散组合物,该水分散组合物通过增加交联密度能够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并克服彩虹现象和光学性质,并且涉及应用了所述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提供具有能够在形成膜时在表面上不产生裂纹和区域的底漆层的聚酯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克服光学性质(特别是彩虹现象等),并具有高温高湿下优异的粘合性。
进而,本发明涉及通过使聚酯树脂和无机微粒相互混合提供一种底漆涂料组合物,该底漆涂料组合物具有聚酯膜(其为基膜)和硬涂层的折射率之间的中间折射率,并且涉及通过将所述底漆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聚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底漆涂层而提供一种光学膜,其中克服了彩虹现象。
本发明涉及水分散组合物和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在一个一般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聚酯基膜和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底漆涂层的光学膜,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其中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50至150nm。
所述无机微粒可以具有1至50nm的平均粒度。
所述无机微粒可以为表面改性的氧化锆。
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锆可以在其表面上具有酰基或烷基化基团,并且可以使用Na+作为反离子。
所述光学膜在底漆涂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可以进一步包含折射率为1.51至1.53的丙烯酸树脂涂层。
所述丙烯酸树脂涂层可以具有1至10μm的干涂层厚度。
在丙烯酸树脂涂层仅在一侧上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膜可以具有1.0%以下的雾度和91%以上的总透光率,而在丙烯酸树脂涂层在两侧上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膜可以具有0.5%以下的雾度和92%以上的总透光率。
在另一个一般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底漆涂料的水分散组合物,该水分散组合物选自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和第三水分散组合物,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包含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含通过缩聚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得到的聚酯树脂,以及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中将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彼此混合。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端基可以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封闭。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如下制备: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离子基团封闭所述异氰酸酯端基。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具有10,000至20,000的重均分子量。
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1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含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
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具有50至1000nm的平均粒度。
所述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2-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以及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propane diol)、双酚A、双酚B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聚酯树脂可以具有1.58至1.64的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10至40重量%的水分散聚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微粒以具有2至10重量%的总固含量,所述水分散聚酯粘合剂包含所述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可以进一步包含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10重量%的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
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可以为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1:9至5:5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具有50至1000nm的平均粒度。
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具有1.57至1.62的折射率。
在另一个一般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膜,该光学膜包括通过涂布选自上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中的任何一种水分散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
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可以为50至100nm。
所述底漆涂层可以满足下面的物理性质:用下面公式1测量的溶胀比为35至100,用下面公式2测量的凝胶分数为75至85,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以上。
[公式1]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1中,所述保持后的重量是指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公式2]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2中,所述干燥后的重量是指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在70℃保持24小时,然后再将所述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具有适合用作硬涂层膜的粘合力并且克服了彩虹现象。
另外,在所述光学膜还包括硬涂层的情况下,因为该光学膜具有91%以上的高的总透光率和1%以下的低雾度,从而该光学膜可以满足优异的光学性质的要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具有优异的耐湿性并克服了彩虹现象。
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光学膜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含量比来调节折射率和粘合力,并且在通过在线工艺涂布涂料组合物的情况下,有利于通过拉伸工艺调节涂层厚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调节折射率,从而可以克服彩虹现象。另外,加入具有三个官能团的聚氨酯组合物的预聚物来增加交联密度,从而在高温高湿下的耐湿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的第一具体实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的第二具体实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的第三具体实例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学膜的第四具体实例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5是显示根据评价本发明的粘连的方法的评价标准的照片。
[主要元件的详细描述]
10:聚酯基膜
20、20a、20b:底漆涂层
30、30a、30b:硬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包括聚酯基膜和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底漆涂层的光学膜,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其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50至150nm。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微粒可以具有1至50nm的平均粒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微粒可以为表面改性的氧化锆。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锆可以在其表面上具有酰基或烷基化基团,并且可以使用Na+作为反离子。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涂料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30重量%的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0.1至0.4重量%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及0.5至30重量%的固含量5至40重量%的水分散无机微粒,并且该组合物的总固含量可以为2至10重量%。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学膜可以进一步包含在底漆涂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的折射率1.51至1.53的丙烯酸树脂涂层。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丙烯酸树脂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至10μm。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丙烯酸树脂涂层仅在一侧上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膜可以具有1.0%以下的雾度和91%以上的总透光率,而在丙烯酸树脂涂层在两侧上形成的情况下,所述膜可以具有0.5%以下的雾度和92%以上的总透光率。
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发现以下事实完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为了使得底漆涂层的折射率具有1.64(其为聚酯膜(基膜)的折射率)和1.52(其为硬涂层的折射率)的中间值,在涂料组合物包括折射率1.4至1.6的有机粘合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被调节从而具有1.56至1.6,更优选1.58的总折射率并被涂布的情况下,底漆涂层的折射率类似于基膜的折射率,从而克服了彩虹现象。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发现以下事实完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在使用平均粒度50nm以下,更具体而言1至50nm的无机微粒的情况下,在制造聚酯膜以后,当在一侧上形成硬涂层时,光学膜可以满足下列物理性质:总透光率为91%以上,并且雾度为1%以下,而当硬涂层同时在两侧上形成时,光学膜可以满足下列物理性质:总透光率为92%以上,并且雾度为0.5%以下,这意味着光学性质被进一步克服。
更具体而言,通过发现以下事实完成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使用聚酯树脂作为有机粘合剂,使用氧化锆溶胶作为无机微粒,特别是使用表面改性的氧化锆,从而可以克服与粘合剂的聚结,并且可以提高涂料组合物的存贮期,从而使其适合于制造聚酯膜的工艺,该工艺为连续工艺。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一具体实例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用途的聚酯膜,如图1所示,该聚酯膜包括聚酯基膜10和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聚酯基膜10的一侧上的底漆涂层20,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二具体实例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用途的聚酯膜,如图2所示,该聚酯膜包括聚酯基膜10和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聚酯基膜10的两侧上的底漆涂层20a和20b,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三具体实例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用途的聚酯膜,如图3所示,该聚酯膜包括聚酯基膜10、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聚酯基膜10的一侧上的底漆涂层20和丙烯酸树脂涂层30,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第四具体实例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用途的聚酯膜,如图4所示,该聚酯膜包括聚酯基膜10、用涂料组合物涂布在所述聚酯基膜10的两侧上的底漆涂层20a和20b和丙烯酸树脂涂层30a和30b,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而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
但是,展示这些实例是为了详细描述第一实施方案,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
考虑到透光率,优选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基膜为聚酯膜,更具体地,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这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优选使用拉伸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且可以使用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用基膜的厚度可以为25至250μm,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漆涂层由涂料组合物制成,所述涂料组合物包含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和折射率1.8至2.2的无机微粒,由此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在1.56至1.6的折射率范围内,所述底漆涂层可以用制备的水分散乳液涂布,在制备水分散乳液时使用了其他添加剂,因此所述水分散乳液具有类似于聚酯基膜的折射率。
更具体而言,所述聚酯树脂可以优选具有1.4至1.6的折射率。通过使用所述聚酯树脂可以增加与基膜的粘合力,无机微粒的用量可以减少,并由此可以降低成本,这是因为聚酯树脂的折射率高于其他树脂组合物,并且在回收再利用在制造该膜的工艺过程中产生的不良产品时,减少了切片的颜色变化和物理性质的劣化,从而可以降低膜成本。
此外,所述无机微粒可以具有1.8至2.2的折射率。例如,所述无机微粒可以为ZnO、TiO2、CeO2、SnO2和ZrO2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但是并不限于这些。优选地,可以使用氧化锆(ZrO2)。考虑到克服与聚酯树脂(其为粘合剂树脂)的聚结并增加组合物的稳定性,可以优选使用表面改性的氧化锆。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锆可以在其表面上具有酰基或烷基化基团,并且可以优选使用Na+作为反离子。所述酰基包括乙酰基、丙酰基、丙二酰基和苯甲酰基等。
制备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锆的方法如下。将锆盐(氯氧化锆等)与碱(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氨水等)在水中在10至50℃的温度下反应,来得到氧化锆微粒的料浆,并将该料浆过滤并洗涤。然后,基于1摩尔的氧化锆向其中加入1至3摩尔的有机酸(例如羧酸、羟基羧酸、甲酸或乙酸等),并在170℃以上的水温下进行热处理。
所述反离子不限于Na+,但是由于用作主粘合剂的聚酯粘合剂的离子化基团是NaSO3,为了保持离子平衡,可以优选使用Na+。当加入其它离子化基团时,会产生聚酯粘合剂的聚结。
使用所述表面改性的氧化锆微粒从而使得可以增加组合物稳定性,并且在制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的工艺(其为连续工艺)过程中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物理性质的在线涂布(ILC)膜。另外,所述无机微粒可以具有1至50nm的平均粒度。更优选地,所述无机微粒可以具有1至10nm的平均粒度。在所述无机微粒的尺寸小于1nm的情况下,进一步加速了聚结,从而使得可能减少组合物的贮存期,而在尺寸大于50nm的情况下,可能增加光学膜的光学性质,特别是雾度。
更优选地,所述无机微粒可以以固含量5至40重量%的水分散溶胶状态使用,并且在此情况下,pH可以为7至9,更优选8至8.5。当固含量为5重量%以下时,可能难以加入足够量的无机微粒,而当固含量为40重量%以上时,在无机微粒材料自身中可能产生聚结。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的特征在于,使用包含聚酯树脂和无机微粒从而具有1.56至1.6的总折射率的的涂料组合物。在折射率小于1.56的情况下,涂料组合物和基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大,使得彩虹现象变严重,并且因为高折射微粒的含量需要高于本发明的范围以增加折射率,在制造该膜时会增加在涂层外观中斑点的产生,并且由于制造成本增加,降低了商业化的可能。此外,在折射率高于1.6的情况下,涂料组合物和硬涂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大,从而彩虹现象变严重。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用于底漆涂层的涂料组合物可以为水分散或水性组合物,其包含聚酯树脂、润湿剂、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及固含量5至40重量%的水分散无机微粒。
更优选地,所述用于底漆涂层的涂料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30重量%的折射率1.4至1.6的聚酯树脂、0.1至0.4重量%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及0.5至30重量%的固含量5至40重量%的水分散无机微粒以具有2至10重量%的总固含量。
作为涂布所述用于形成底漆涂层的涂料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使用在拉伸聚酯膜的工艺过程中在表面上涂布该组合物的在线涂布法,也可以使用在制造该膜后的离线涂布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优选地,可以使用在线涂布法,这是因为同时进行涂布和成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拉伸比改变涂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在需要时,可以进一步包括在底漆涂层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的丙烯酸树脂涂层,所述丙烯酸树脂涂层具有1.50至1.54,优选1.51至1.53的折射率。另外,所述丙烯酸树脂涂层可以具有1至10μm的厚度。
所述丙烯酸树脂涂层可以由任何组分制成,只要该组分能够形成硬涂层。更具体地,作为市售实例,可以使用Z-711产品(AIKACo.),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中,形成底漆涂层以满足本发明的折射率和厚度的要求,使得光学膜可以满足下面的物理性能:当在一侧上形成丙烯酸树脂涂层时,雾度为1.0以下,并且总透光率为91%以上,以及当同时在两侧上形成丙烯酸树脂层时,雾度为0.5以下,并且总透光率为92%以上。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提供本发明第一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下面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显示的测量物理性能的方法如下。
1)总透光率的测量
整个膜的总透光率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300A)测量。
2)折射率的测量
2-1)用于底漆涂层的聚酯树脂的折射率的测量
将水分散聚酯树脂组合物涂布到聚碳酸酯膜上并干燥。然后,在室温下使用折射仪(阿贝折射仪,ATAGOCo.,DR-M2,@550)测量其折射率。
2-2)无机微粒的折射率的测量
以10重量%,至高达10至50重量%的范围将液体无机微粒加入到折射率1.52的水性树脂中,涂布到聚碳酸酯膜上,并干燥。然后,在室温下使用折射仪(阿贝折射仪,ATAGOCo.,DR-M2,@550)测量其折射率。
将测量的结果绘制曲线,并基于微粒含量与折射率彼此成比例的假设预测当无机材料具有100%含量时的折射率。
3)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1
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用裸眼确认是否产生彩虹现象。在暗室内在三波长灯下进行目测。
评价标准如下。
良好:没有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中等:微弱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差:强烈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强烈。
4)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2
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使用UV-可见(CARY 5000)测量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图案。
良好: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1%以下。
中等: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3%以下。
差: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不是500至600nm,或者不存在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
5)与硬涂层的粘合力的测量(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B905)
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光学膜后,在该膜用所述涂层组合物涂布的一侧上进行硬涂层处理,然后测量室温下的粘合力。在高温下热水处理(100℃,10min)后,评价硬涂层和在线涂层之间的粘合力。
在方格中剩余100%膜的情况、剩余95%膜的情况、剩余85至95%膜的情况、剩余65至85%膜的情况和剩余65%以下膜的情况分别被评价为5分、4分、3分、2分和0分。
6)干涂层厚度的测量
在整片膜上,在垂直于纵向(machine direction)的方向上以1m的间隔标出5个点,然后使用扫描电镜(SEM,Hitachi S-4300)测量其横截面。另外,所标出的区域以50000x的倍率放大,测量在该区域中30个点处的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值。
7)粒度的测量
将1%的液体样品注入UPA-UT151(NikkisoCo.),测量粒度,并给出其平均值。
实施例1
涂料组合物1的制备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4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5.5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8。
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涂料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longitudinal)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包含如图2所示的在其两侧上形成的底漆涂层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
在该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9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9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2]
涂料组合物2的制备
将17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4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5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9。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该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8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8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9。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3]
涂料组合物3的制备
将22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4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6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7。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该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104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104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7。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4]
涂料组合物4的制备
将1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2.6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3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6。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该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62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62nm,以及其折射率为1.6。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5]
单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在实施例1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一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一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底漆涂层的厚度为92nm,并且其折射率为1.58。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6]
单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在实施例2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2涂布在所述片的一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一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底漆涂层的厚度为85nm,并且其折射率为1.59。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7]
涂料组合物5的制备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8重量%的平均粒度65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CIKCo.,ZWR E-15)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5.5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8。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89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89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8]
涂料组合物6的制备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8重量%的平均粒度50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5.5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8。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89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89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9]
涂料组合物6的制备
将22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3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6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6。
用与在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95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95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6。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10]
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1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5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5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11]
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1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7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7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12]
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1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12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12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实施例13]
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使用实施例1中制备的涂料组合物1制造双面涂布聚酯膜。在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厚度为150nm,第二涂层的厚度为150nm,以及其折射率为1.58。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比较实施例1]
涂料组合物7的制备
将8重量%的水性丙烯酸粘合剂(折射率1.4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5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5重量%的丙烯酸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3。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比较实施例2]
涂料组合物8的制备
将6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1.6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2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7。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1中。
[比较实施例3]
涂料组合物9的制备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折射率1.54)、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8重量%的平均粒度6nm和折射率2.1的氧化锆溶胶(其具有30重量%的固含量并用柠檬酸钠进行表面处理)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总固含量6.5重量%的聚酯涂料组合物。该涂料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62。
[表1]
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根据本发明的涂布有底漆涂层组合物的聚酯膜的总透光率(TT)为90.1至91.7%,且其雾度为0.73至1.74。可以发现,在如实施例7中那样微粒的尺寸为65nm的情况下,雾度稍微增加。
[实施例14至22]
在实施例1至8中制造的膜的底漆涂层上形成硬涂层。
在此情况下,所述硬涂层由丙烯酸树脂(AIKA Co.,Z-711)制成,并且如下表2中所示调节其折射率和厚度。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2中。
[比较实施例4至6]
比较实施例1至3中制造的膜的底漆涂层上形成硬涂层。
在此情况下,所述硬涂层由丙烯酸树脂(AIKA Co.,KY-11)制成,并且如下表2中所示调节其折射率和厚度。
上述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2中。
[表2]
如表2所示,在折射率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比较实施例4(比较实施例1)的情况下,在300nm出现了波纹图案,并且在比较实施例6(比较实施例3)的情况下,在800nm出现了波纹图案。因此,可以理解为劣化了光学性质和产生了彩虹现象。此外,可以发现,在底漆涂层的涂层厚度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比较实施例5(比较实施例2)的情况下,在300nm出现了波纹图案。
接着,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具有至少三个异氰酸酯官能团(其为端基和封闭端基)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形成涂层的情况下,在后处理时在高温高湿的非常苛刻条件下提高了耐湿性,从而提高了与光学聚合物基膜(例如棱镜膜等)的粘合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涉及包含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以下称为“第一水分散组合物”),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膜,该光学膜包括聚酯基膜和通过在该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涂布聚氨酯涂料组合物形成的底漆层,所述聚氨酯涂料组合物包含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端基可以包括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封端的异氰酸酯基团以具有优异的水分散性。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可以优选使用用如下方法制备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离子基团封闭该异氰酸酯端基。
可以优选使用具有10,000至20,000的重均分子量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聚氨酯涂料组合物包括5至1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含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可以使用具有50至1000nm的平均粒度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50至100nm。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光学膜可以满足下面的物理性质:按照下面公式1测量的溶胀比为35至100,按照下面公式2测量的凝胶分数为75至85,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以上。因为只要满足上述物理性质,光学膜就不会溶胀,所以所述光学膜可以在基膜和底漆涂层之间具有优异的粘合力并且在层压功能层的后处理时显示优异的粘合力。也即是说,所述底漆涂层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也具有优异的粘合力。
[公式1]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1中,保持后的重量指的是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公式2]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2中,干燥后的重量指的是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在70℃保持24小时,然后再将所述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
作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基膜,由于优异的透光率,可以优选使用聚酯膜,更具体而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且所述基膜可以包括添加剂或微粒。作为这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优选使用拉伸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且可以使用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用基膜的厚度可以为50至250μm,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在光学聚合物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的底漆层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易粘性,即允许与其他基底粘合的性质。
作为底漆层,可以使用包含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包含:具有至少三个为端基的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支化聚合物,并且所述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更具体而言,例如硫酸盐的无机盐)封端;以及具有两个异氰酸酯官能团的线性聚合物,并且所述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更具体而言,例如硫酸盐的无机盐)封端。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由10至75重量%的所述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所述支化聚合物组成。在支化聚合物的含量小于25重量%的情况下,可能不能满足本发明所要求的溶胀比和凝胶分数,并且可能难以得到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粘合性的涂膜。此外,在支化聚合物的含量大于90重量%的情况下,由于过度凝胶化导致粘度的快速增加,可能难以制备水分散组合物,并且在用该组合物涂布膜的表面时会产生例如裂纹等的表面外观缺陷。在本发明中,支化聚合物指的是具有至少三个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聚氨酯涂料组合物包括5至1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含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考虑到调节涂层厚度,优选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并且其含量为整个聚氨酯组合物的5至10重量%。当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的含量低于5重量%时,涂布性能优异,但是可能难以实现粘合,而当含量大于10重量%时,粘合性优异,但是可能难以实现涂层的外观和透明性。
作为制备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方法,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如下方法: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硫酸盐的离子基团封闭所述异氰酸酯端基来制备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但是所述方法不限于此。
另外,当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10000至20000范围内时,所述聚氨酯树脂可能不会凝胶化而是分散在水中,并且可以得到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物理性质的涂膜。
重均分子量可以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多角度光散射(MALS)系统(WyattCo.)测量,并且MALS系统的配置如下。
MALS系统的配置
-GPC:Water 1525二元HPLC泵
-RI检测器:Optilab rex
-MALS:Wyatt Dawn 8+
-色谱柱:PLgel 5μm Mixed-C(7.5mmΦ×300mm)×2(Polymer Laboratories)
-流动相:DMF(50mM LiCl)
-流速:0.5mL/min
-温度:50℃
-进样量:0.5%,500μl
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基于聚酯的多元醇或基于聚醚的多元醇,并且优选使用基于聚酯的多元醇。基于聚酯的多元醇可以为通过将羧酸、癸二酸或酸酐与多元醇(polyhydric alcohol)反应制备的多元醇。对多元醇的种类没有限制,并且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600至3000的聚酯多元醇。多元醇的含量可以为39至45重量%。在含量小于39重量%的情况下,分子量变小,使得底漆层变得过硬,并且可能难以拉伸,从而涂层外观可能不好。在含量大于45重量%的情况下,在线涂布(ILC)层变得过软,从而可能劣化隔离性能。
三羟甲基丙烷用于制备具有三个官能团的预聚物,并且所用三羟甲基丙烷的含量可以为0.3至1.2重量%。在含量小于0.3重量%的情况下,交联密度会降低并且会降低抗粘连性,而在含量高于1.2重量%的情况下,交联密度过高,劣化了拉伸性能,从而涂层外观可能不好,并且粘合力会劣化。
对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限制,但是可以优选使用己二异氰酸酯。当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50至57重量%时,可以制备具有三个官能团的预聚物。
作为无机酸盐,可以优选使用硫酸氢钠,并且其含量可以为3至4重量%。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还可以包含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和胶体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添加剂,以有利于在光学聚合物基膜上的涂布性能和在底漆层上的耐热加工。
所述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的含量可以为0.1至0.5重量%,而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可以为0.1至0.5重量%。另外,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度可以为50至1000nm。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50至100nm。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在拉伸聚酯膜的工艺过程中在表面上涂布该组合物的在线涂布法,也可以使用在制造该膜后的离线涂布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优选地,可以使用在线涂布法,这是因为同时进行涂布和成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拉伸比改变涂层的厚度。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提供本发明第二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用下列测量方法测量物理性质。
1、使用聚氨酯涂料组合物的涂膜的物理性质的测量
将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15g)放入直径80mm和高度15mm的圆形容器中,并在65℃干燥72小时和在120℃干燥3小时。在将该干燥涂膜(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取出保持后的涂膜并测量其溶胀比。将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然后记录其重量,由此测量凝胶分数。
1)溶胀比:在将干燥涂膜(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取出保持后的涂膜并记录其溶胀比。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2)凝胶分数:将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然后记录其重量。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3)Tg的测量:使用两循环模式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PerkinElmer DSC 7)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下列条件下使用10至11mg的干燥涂膜和PerKinElmer DSC7测量Tg。
第一循环.=0~200℃,200℃/min,停留时间-3min//200℃~-40℃,200℃/min,停留时间-5min
第二循环.=-40℃~200℃,20℃/min
2、评价双层涂覆聚酯膜的粘连性的方法
在使用热梯度试验仪(TOYOSEIKI)在0.4MPa的压力条件下将膜在5个预设温度下压1分钟后,移除压板,并验证挤压度(pressed degree)。根据图5评价挤压度的差异。
-在恒湿度下的评价:在恒温恒湿室(20~25℃,40~50RH%)中进行试验。
-在增加的湿度下的评价:在使用超声加湿器的100%RH的湿度下进行试验。
[制备实施例1]
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1的制备
制备理论上具有25重量%的支化聚合物的水分散聚氨酯。
在通过使40重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polyethylene adipate diol)、0.3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6.7重量%的己二异氰酸酯彼此反应制备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端基的预聚物之后,通过使为预聚物末端功能团的异氰酸酯与3重量%的作为离子基团的硫酸氢钠反应制备具有离子基团和重均分子量为10,700的聚氨酯。通过将20重量%的上述制备的聚氨酯分散在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含量2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1。
[制备实施例2]
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2的制备
制备理论上具有50重量%的支化聚合物的水分散聚氨酯。
在通过使40重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0.6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5.9重量%的己二异氰酸酯彼此反应制备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端基的预聚物之后,通过使为预聚物末端功能团的异氰酸酯与3.5重量%的作为离子基团的硫酸氢钠反应制备具有离子基团和重均分子量为14,400的聚氨酯。通过将20重量%的上述制备的聚氨酯分散在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含量2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
[制备实施例3]
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3的制备
制备理论上具有90重量%的支化聚合物的水分散聚氨酯。
在通过使40重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4.8重量%的己二异氰酸酯彼此反应制备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端基的预聚物之后,通过使为预聚物末端功能团的异氰酸酯与4.0重量%的作为离子基团的硫酸氢钠反应制备具有离子基团和重均分子量为19,000的聚氨酯。通过将20重量%的上述制备的聚氨酯分散在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含量2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
[实施例23]
制备具有优异交联密度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1
将5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1中制备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聚氨酯涂料组合物1。
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聚氨酯涂料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该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氨酯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
[实施例24]
制备具有优异交联密度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2
将5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2中制备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聚氨酯涂料组合物2。
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聚氨酯涂料组合物2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氨酯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
[实施例25]
制备具有优异交联密度的聚氨酯涂料组合物3
将5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3中制备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聚氨酯涂料组合物3。
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聚氨酯涂料组合物3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氨酯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厚度为80nm。
[比较实施例7]
聚氨酯组合物的制备
将5重量%的水性聚氨酯粘合剂(具有20重量%的固含量、两个官能团和8000的重均分子量的水性聚氨酯粘合剂,Dai-ichi Kygyo Seiyaku Co.,UREKO H-3)、0.3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比较实施例7中的聚氨酯组合物。
通过与在实施例23中相同的方法使用该组合物制造双面涂布的聚酯膜。
测量在制备实施例1至3中制备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和比较实施例7中的水性聚氨酯粘合剂的物理性质并显示在表3中。
[表3]
溶胀比 凝胶分数 Tg(℃)
制备实施例1 99.8 81.5 61.3
制备实施例2 61.5 79.2 61.4
制备实施例3 36.5 82.1 627
比较实施例7 可溶 可溶 36
测量根据实施例23至25和比较实施例7的涂膜的物理性质并显示在表4和5中。
[表4]在恒湿度下评价粘连程度
80℃ 90℃ 100℃ 110℃ 120℃
实施例23 X X
实施例24
实施例25
比较实施例7 X X X X
[表5]在增加的湿度下评价粘连程度
70℃ 80℃ 90℃ 100℃ 110℃
实施例23 X X X
实施例24 X X X
实施例25
比较实施例7 X X X X X
如表4和5中所示,可以发现,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23中,在恒湿度下在100℃以上的温度下粘连性劣化,但是在实施例24和25中,在恒湿度下在高至120℃的温度下粘连都是优异的。
在增加的湿度下,可以发现,在实施例23和24中在高至80℃的温度下粘连都是优异的,并在实施例25中在高至110℃的温度下粘连是优异的。
考虑到这些结果,可以理解,通过调节在底漆层中使用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中的端基的数目可以制造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物理性质的膜。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涉及聚酯涂料组合物和使用该聚酯涂料组合物的聚酯膜。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涉及包含聚酯树脂的聚酯涂料组合物(以下称为“第二水分散组合物”),所述聚酯树脂如下得到:缩聚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和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本发明人进行研究以引入能够与聚酯基膜具有优异粘合力并控制干涉图案产生的底漆层。本发明人使用与基膜为相同系列的聚酯树脂乳液,以增加与为基膜的聚酯膜的粘合力,并且试图制备折射率为1.58以上,更优选地,折射率1.58至1.64的聚酯乳液以控制干涉图案的产生。
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在合成聚酯树脂时使用具有芳族结构的化合物作为羧酸组分和二元醇组分可以增加折射率。更具体而言,本发明人发现,在加入化学式1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的情况下增加了折射率。虽然上述芳族化合物可以增加折射率,但是同时增加了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在使用该化合物制备水分散乳液并在制造所述膜时使用该水分散乳液的情况下,在拉伸和热处理温度下不会进行足够的降解,从而在所述膜的表面产生裂纹或者在其中形成一个区域导致白色浑浊。
因此,本发明人进行研究以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发现下列事实完成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并且更优选地,在加入化学式2所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来合成聚酯树脂的情况下,形成了支化结构以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当在1至10摩尔%的范围内使用该化合物时,可以合成具有1.58至1.64的高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酯树脂。然后,使用该聚酯树脂制备用于底漆涂层的水分散乳液,并且在制造所述膜时使用该乳液形成底漆涂层,从而可以制造具有优异光学性质的聚酯膜。
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2-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和双酚B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酯可以满足下列的物理性质:折射率为1.58至1.64,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至60℃。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酯涂料组合物可以包括水分散聚酯粘合剂,该水分散聚酯粘合剂包含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聚酯涂料组合物可以包含10至40重量%的水分散聚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润湿剂、0.1至1.0重量%的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具有2至10重量%的总固含量,所述水分散聚酯粘合剂包含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根据需要还可以包含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范围包括:包含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涂布的底漆涂层的聚酯膜,更具体而言,包含聚酯基膜和用所述聚酯涂料组合物涂布在该聚酯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的底漆涂层的聚酯膜。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各种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具有1.58至1.64的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折射率低于1.58或高于1.64的情况下,涂料组合物和硬涂层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大,从而因为可能产生彩虹现象,使得该组合物不适合用于光学膜。此外,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高于60℃的情况下,在拉伸和热处理的工艺过程中不会进行足够的降解,从而可能产生发白现象。
为了满足上述折射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要求,根据本发明的聚酯组合物包含通过缩聚酸成分和二元醇组分得到的聚酯树脂,其中所述酸成分包括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而所述二元醇组分包括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酸组分的2,6-萘二甲酸为一种二羧酸组分,如下面化学式3所示具有两个芳环,由此提高了折射率。
[化学式3]
所使用的2,6-萘二甲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20至40摩尔%。在该含量低于2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使得聚酯树脂具有高折射率,而在该含量高于4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
另外,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用于确保在水中的可分散性,并且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更优选地,可以使用由化学式4表示的2,5-二羧基苯磺酸钠。所用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1至10摩尔%,并且在该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水分散性可能会劣化,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亲水性变得过大,使得处理性能可能会劣化或可能会产生膜的粘连。
[化学式4]
此外,所述芳香族二羧酸指的是除了包括2,6-萘二甲酸和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之外的其他二羧酸组分,并且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所用的芳香族二羧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1至10摩尔%,并且在该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于增加折射率,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b值可能会增加,并且由于在制造膜时芳族组分的增加可能导致粘合力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二元醇组分中,下面化学式1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用于增加折射率并且具有高透明性,并且其含量可以优选为10至30摩尔%。在该含量低于1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增加折射率,而在该含量高于3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
[化学式1]
另外,使用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是为了克服在涂布后在拉伸该膜的工艺过程中产生裂纹和非通过熔融形成区域的缺陷,并且为了具有均匀的涂膜和折射率,以及为了降低随着折射率增加而增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甘油三酯化合物用于引入具有长链的侧支链。所使用的甘油三酯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1至10摩尔%。在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转变温度(Tg)不会被充分降低,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折射率可能降低并且可能产生膜的粘连。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例如,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和双酚B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所使用的二醇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30至60摩尔%。在含量低于30摩尔%的情况下,酯化反应可能不充分,而在含量高于6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膜的粘连,耐热性可能劣化,并且折射率可能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通过缩聚上述组分得到的聚酯树脂可以具有0.1至1.0,更优选0.1至1.6的特性粘度。在上述范围内,所述聚酯乳液可以通过将该聚酯树脂分散或溶解在水或水性溶剂中制备。
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得到的聚酯树脂可以通过根据相关领域中的合成聚酯树脂的方法制备。例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将包括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的酸成分和包括10至30摩尔%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的二元醇组分彼此混合,将该混合物放入反应器中,然后通过加热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产生的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降低反应器中的压力同时升高温度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组分。
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促进缩聚反应的催化剂,例如,酯化反应催化剂、酯交换反应催化剂或缩聚反应催化剂等,并且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或无机微粒等。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用于形成底漆涂层的涂料组合物可以为水分散或水性组合物,其包含聚酯树脂、润湿剂、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及固含量5至40重量%的水分散无机微粒。
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的聚酯涂料组合物可以包括10至40重量%的所述聚酯树脂、0.1至0.5重量%的润湿剂、0.1至1.0重量%的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并被制造成使得该组合物的总固含量为2至10重量%。考虑到调节涂层厚度,优选的是,固含量在2至10重量%的范围内。
所述聚酯涂料组合物在需要时还可以包括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分散稳定性。
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使用二噁烷、丙酮、四氢呋喃和甲乙酮等,而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阴离子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此使得可以改善分散稳定性。优选地,所用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至5重量%。
作为涂布所述用于形成底漆涂层的聚酯涂料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使用在拉伸聚酯膜的工艺过程中在表面上涂布该组合物的在线涂布法,也可以使用在制造该膜后的离线涂布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
优选地,可以使用在线涂布法,这是因为同时进行涂布和成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拉伸比改变涂层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包含通过在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涂布所述聚酯涂料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的聚酯膜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里,作为在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中使用的基膜,由于优异的透光性,可以优选使用聚酯膜,更具体而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这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优选使用拉伸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且可以使用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
所述基膜的厚度可以为25至188μm,但是并不限于此。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提供本发明第三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在下面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中显示的测量物理性质的方法如下。
1)总透光率的测量
整个膜的总透光率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300A)测量。
2)折射率的测量
将一个组合物涂布到聚碳酸酯膜上并干燥。然后,在室温下使用折射仪(阿贝折射仪,ATAGOCo.,DR-M2,@550)测量其折射率。
3)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1
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用裸眼确认是否产生彩虹。在暗室内在三波长灯下进行目测。
评价标准如下。
良好:没有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中等:微弱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差:强烈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强烈。
4)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2
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使用UV-可见(CARY 5000)测量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图案。
良好: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1%以下。
中等: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3%以下。
差: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不是500至600nm,或者不存在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
5)涂层外观
在三波长灯下使光透射通过涂膜时观看该涂膜。
透射光似乎是透明的情况显示为◎,以及透射光似乎为浑浊的情况确定为变白。
6)玻璃化转变温度
使用两循环模式的DSC(PerkinElmer DSC 7)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
使用10mg的干燥涂膜和PerKinElmer DSC7测量TG。
第一循环.=0~200℃,200℃/min,停留时间3min,200℃~-40℃,200℃/min,停留时间5min
第二循环.=-40℃~200℃,20℃/min
7)雾度
使用NDH-5000(Nippon Denshoku Co.)测量雾度。
从整片膜上以0.5m的间隔取出10个样品(5cm x 5cm),并测量其雾度,从而显示平均值。
8)干燥层的涂层厚度的测量
在整片膜上,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以1m的间隔标出5个点,然后使用SEM(HitachiS-4300)测量其横截面。另外,所标出的区域以50000x的倍率放大,测量在该区域中30个点处的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值。
[实施例26]
1)聚酯涂料组合物1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20摩尔(13.3摩尔%)、甘油三酯(Kao Corp.,产品名称:85P)10摩尔(6.6摩尔%)和乙二醇70摩尔(46.4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5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60。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1。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实施例27]
1)聚酯涂料组合物2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30摩尔(20摩尔%)、甘油三酯(Kao Corp.,产品名称:85P)10摩尔(6.6摩尔%)和乙二醇60摩尔(40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6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62。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2。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2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实施例28]
1)聚酯涂料组合物3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0摩尔(6.66摩尔%)、甘油三酯(Kao Corp.,产品名称:85P)10摩尔(6.6摩尔%)和乙二醇80摩尔(53.33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5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58。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3。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3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实施例29]
2)单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涂料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一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包含在其一侧上形成的底漆涂层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所述聚酯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实施例30]
2)单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涂料组合物2涂布在所述片的一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包含在其一侧上形成的底漆涂层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所述聚酯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实施例31]
2)单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涂料组合物3涂布在所述片的一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包含在其一侧上形成的底漆涂层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所述聚酯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比较实施例8]
1)聚酯涂料组合物4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30摩尔(20摩尔%)和乙二醇70摩尔(46.66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5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62。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4。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4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比较实施例9]
1)聚酯涂料组合物5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20摩尔(13.33摩尔%)和乙二醇80摩尔(53.33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4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60。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5。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5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布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比较实施例10]
1)聚酯涂料组合物6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和乙二醇和丁二醇以1:1的比例的混合物100摩尔(66.66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0.4的聚酯树脂。
将75重量%的水加入25重量%的所制备的聚酯树脂中并乳化,由此制备25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所制备的水性聚酯粘合剂的折射率为1.54。
将20重量%的水性聚酯粘合剂、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3小时,由此制备固含量5.5重量%的底漆涂料组合物6。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底漆涂料组合物6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5℃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布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在该聚酯底漆涂层中,第一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并且第二涂层的干涂层厚度为100nm。上述得到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6中。
所制造膜的物理性能示于下表6中。
[表6]
如表6中所示,可以发现,根据本发明的聚酯粘合剂树脂具有1.58至1.62的高折射率和43至55℃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
因此,可以理解,所制造的膜的透光率高,雾度低,外观优异,在形成膜时没有白色浑浊产生,并且没有产生彩虹现象,从而该膜适合于用作光学膜。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涉及一种水分散组合物,其包括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以及
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括通过缩聚如下成分得到的聚酯树脂: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另外,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10重量%的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可以为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1:9至5:5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另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线性聚合物具有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封闭的端基。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如下制备: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离子基团封闭所述异氰酸酯端基。
另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具有10,000至20,000的重均分子量。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含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2-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化合物或至少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2-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中的任一种化合物或至少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以及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例如,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双酚B中的任一种化合物或至少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聚酯树脂可以具有1.58至1.64的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另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可以具有50至1000nm的粒度。
另外,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具有1.57至1.62的折射率。
此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中,包含通过涂布该水分散组合形成的底漆涂层的光学膜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光学膜可以包括聚酯基膜和通过在该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涂布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光学膜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50至100nm。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
本发明人进行研究以引入能够与聚酯基膜具有优异的粘合力并控制干涉图案产生的底漆层。本发明人使用与基膜为相同系列的聚酯树脂乳液,以增加与为基膜的聚酯膜的粘合力,并且试图制备折射率为1.57至1.62的聚酯乳液以控制干涉图案的产生。
本发明人发现,在使用具有至少三个异氰酸酯官能团(其为端基,并且该端基用金属离子封闭)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形成该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彩虹现象并在高温高湿的非常苛刻条件下提高耐湿性,从而在后处理时提高了与光学聚合物基膜(例如硬涂层膜等)的粘合性,由此完成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
以下,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各种配置。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涉及水分散组合物,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包含用于调节折射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和用于在高温高湿的非常苛刻条件下提高耐湿性以具有优异粘合性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水分散组合物,其包括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
其中,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以及
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括通过缩聚如下成分得到的聚酯树脂: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分散组合物还可以包含硅树脂润湿剂和胶体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添加剂以有利于在光学聚合物基膜上的涂布性能和在底漆层上的耐热加工。
更具体而言,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该方面中,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5至10重量%的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该方面中,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在需要时还可以包括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增加分散稳定性。
作为亲水性有机溶剂,使用二噁烷、丙酮、四氢呋喃和甲乙酮等,而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由此使得可以改善分散稳定性。优选地,所用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为0.1至5重量%。
另外,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可以为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1:9至5:5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与独立地使用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情况相比,在混合使用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调节粘合性和折射率并且可以克服例如彩虹现象等的光学性质。在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重量比小于1的情况下,提高粘合性的效果可能小,而在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重量比大于5的情况下,克服彩虹现象的效果可能被降低。
在整个水分散组合物中,所使用的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的含量可以为5至10重量%。当该含量低于5重量%时,涂布性能优异,但是可能难以实现粘合,而当含量大于10重量%时,粘合性优异,但是可能难以实现涂层的外观和透明性。
所述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的含量可以为0.1至0.5重量%,而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含量可以为0.1至0.5重量%。另外,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度可以为50至1000nm。在粒度小于50nm的情况下,可能难以起到抗粘连剂的作用,而在粒度大于1000nm的情况下,可能会增加雾度,从而光学性质可能劣化。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中,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端基的支化聚合物和水组成,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所述线性聚合物指的是线性聚氨酯树脂,而所述支化聚合物指的是支化聚氨酯树脂。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包含:具有至少三个为端基的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支化聚合物,并且所述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更具体而言,例如硫酸盐的无机盐)封端;以及具有两个异氰酸酯官能团的线性聚合物,并且所述异氰酸酯基团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更具体而言,例如硫酸盐的无机盐)封端。
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可以由10至75重量%的所述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所述支化聚合物组成。在支化聚合物的含量小于25重量%的情况下,可能不能满足溶胀比和凝胶分数,并且可能难以得到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粘合性的涂膜。此外,在支化聚合物的含量大于90重量%的情况下,由于过度凝胶化导致粘度的快速增加,可能难以制备水分散组合物,并且在用该组合物涂布膜的表面时会产生例如裂纹等的表面外观缺陷。在本发明中,支化聚合物指的是具有至少三个异氰酸酯官能团的树脂。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当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括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时,可以容易地混合该粘合剂,并且在将该组合物涂布到基膜上时容易调节干涂膜的厚度。
作为制备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方法,例如,可以优选使用如下方法: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硫酸盐的离子基团封闭所述异氰酸酯端基来制备所述水分散型聚氨酯树脂,但是所述方法不限于此。在使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可以制备混合了线性聚氨酯树脂和支化聚氨酯树脂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并且特别是,可以制备由10至75重量%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支化聚合物组成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
当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10,000至20,000范围内时,所述聚氨酯树脂可能不会凝胶化而是分散在水中,并且可以得到在高温高湿下具有优异物理性质的涂膜。
所述重均分子量可以使用GPC-多角度光散射(MALS)系统(WyattCo.)测量,并且MALS系统的配置如下。
MALS系统的配置
-GPC:Water 1525二元HPLC泵
-RI检测器:Optilab rex
-MALS:Wyatt Dawn 8+
-色谱柱:PLgel 5μm Mixed-C(7.5mmΦ×300mm)×2(Polymer Laboratories)
-流动相:DMF(50mM LiCl)
-流速:0.5mL/min
-温度:50℃
-进样量:0.5%,500μl
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基于聚酯的多元醇或基于聚醚的多元醇,并且优选使用基于聚酯的多元醇。基于聚酯的多元醇可以为通过将羧酸、癸二酸或酸酐与多元醇反应制备的多元醇。对多元醇的种类没有限制,并且优选使用重均分子量600至3000的聚酯多元醇。多元醇的含量可以为39至45重量%。在含量小于39重量%的情况下,分子量变小,使得底漆层变得过硬,并且可能难以拉伸,从而涂层外观可能不好。在含量大于45重量%的情况下,在线涂布(ILC)层变得过软,使得可能劣化了隔离性能。
三羟甲基丙烷用于制备所述具有三个官能团的预聚物,并且所用的三羟甲基丙烷的含量可以为0.3至1.2重量%。在含量小于0.3重量%的情况下,交联密度会降低并且会降低抗粘连性,而在含量高于1.2重量%的情况下,交联密度过高,劣化了拉伸性能,从而涂层外观可能不好,并且粘合力会劣化。
对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限制,但是可以优选使用己二异氰酸酯。当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量为50至57重量%时,可以制备具有三个官能团的预聚物。
作为无机酸盐,可以优选使用硫酸氢钠,并且其含量可以为3至4重量%。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具有高折射率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从而在制造该膜后在拉伸膜时不产生裂纹或区域。特别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用于克服例如彩虹现象等的光学性质,在使用聚酯膜作为基膜的情况下,优选具有1.58至1.64的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当折射率在上述范围内时,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和为基膜的聚酯膜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小,从而不会产生彩虹现象。另外,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0至60℃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在通过在线加工制造聚酯膜时,当在拉伸前涂布所述水分散组合物时,在拉伸和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会进行充分的降解,从而在膜中不会产生变白。
为了满足上述折射率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要求,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括通过缩聚酸组分和二元醇组分得到的聚酯树脂,其中所述酸组分包括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而所述二元醇组分包括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所述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2-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双酚B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中,所述聚酯树脂可以满足下列的物理性质:折射率为1.58至1.64,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至60℃。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可以包括水分散聚酯粘合剂,该水分散聚酯粘合剂包含所述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案中,所述酸组分的2,6-萘二甲酸为一种二羧酸组分,如下面化学式3所示具有两个芳环,由此增加了折射率。
[化学式3]
2,6-萘二甲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20至40摩尔%。在该含量低于2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使得聚酯树脂具有高折射率,而在该含量高于4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
另外,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用于确保在水中的可分散性,并且可以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更优选地,可以使用由化学式4表示的2,5-二羧基苯磺酸钠。所用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1至10摩尔%,并且在该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水分散性可能会劣化,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亲水性变得过大,从而处理性能可能会劣化或可能会产生膜的粘连。
[化学式4]
此外,所述芳香族二羧酸指的是除了包括2,6-萘二甲酸和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之外的其他二羧酸组分,并且可以为选自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1,3-环戊烷二甲酸和1,4-环己烷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所用的芳香族二羧酸的含量可以优选为1至10摩尔%,并且在该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于增加折射率,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并且b值可能会增加并且由于在制造膜时芳族组分的增加可能导致粘合力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案的二元醇组分中,下面化学式1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用于增加折射率并且具有高透明性,并且其含量可以优选为10至30摩尔%。在该含量低于1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增加折射率,而在该含量高于3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将该组合物分散在水中。
[化学式1]
另外,使用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是为了克服在涂布后在拉伸该膜的工艺过程中产生裂纹和非通过熔融形成区域的缺陷,,并且为了具有均匀的涂膜和折射率,以及为了降低随着折射率增加而增加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所述甘油三酯化合物用于引入具有长链的侧支链。所使用的甘油三酯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1至10摩尔%。在含量低于1摩尔%的情况下,转变温度(Tg)没有被充分降低,而在含量高于10摩尔%的情况下,折射率可能降低并且可能产生膜的粘连。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所述二醇化合物可以为,例如,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和双酚B等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但是不限于此。所使用的二醇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30至60摩尔%。在含量低于30摩尔%的情况下,酯化反应可能不充分,而在含量高于60摩尔%的情况下,可能产生膜的粘连,耐热性可能劣化,并且折射率可能降低。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通过缩聚上述组分得到的聚酯树脂可以具有0.1至1.0,更优选0.1至1.6的特性粘度。在上述范围内,所述聚酯乳液可以通过将该聚酯树脂分散或溶解在水或水性溶剂中制备。
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得到的聚酯树脂可以通过根据相关领域中的合成聚酯树脂的方法制备。例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将包括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和1至10摩尔%的芳香族二羧酸的酸组分和包括10至30摩尔%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的二元醇组分彼此混合,将该混合物放入反应器中,然后通过加热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产生的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降低反应器中的压力同时升高温度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组分。
在此情况下,可以使用促进缩聚反应的催化剂,例如,酯化反应催化剂、酯交换反应催化剂或缩聚反应催化剂等,并且可以加入各种添加剂,例如稳定剂或无机微粒等。
在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水分散组合物中,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可以具有1.57至1.62的折射率。当折射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在将该组合物涂布到聚酯基膜上时可以克服彩虹现象和光学性质。
另外,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另一方面涉及包含通过涂布该水分散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的光学膜。
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的光学膜可以包括聚酯基膜和通过在该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涂布所述水分散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50至100nm。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的光学膜中,由于优异的透光率,可以优选使用聚酯膜(更具体而言,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作为基膜,并且所述基膜可以包括添加剂或微粒。作为这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优选使用拉伸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并且可以使用单轴拉伸或双轴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所用基膜的厚度可以为50至250μm,但是并不限于此。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的光学膜中,在光学聚合物基膜的一侧或两侧上形成的底漆层具有优异的粘合性和易粘性,即允许与其他基底粘合的性质。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的光学膜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50至100nm。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在拉伸聚酯膜的工艺过程中在表面上涂布该组合物的在线涂布法,也可以使用在制造该膜后的离线涂布法。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优选地,可以使用在线涂布法,这是因为同时进行涂布和成膜,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并且可以通过拉伸比改变涂层的厚度。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所述方面的光学膜中,所述底漆涂层可以满足下面的物理性质:用下面公式1测量的溶胀比为35至100,用下面公式2测量的凝胶分数为75至85,以及折射率为1.54至1.62。
[公式1]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1中,保持后的重量是指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公式2]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2中,干燥后的重量是指将干涂膜(约1g)浸入蒸馏水(50g)中,在70℃保持24小时,然后再将所述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提供本发明第四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用下列测量方法测量物理性质。
1、涂膜的物理性质的测量
将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15g)放入直径80mm和高度15mm的圆形容器中,并在65℃干燥72小时以及在120℃干燥3小时。在将干燥涂膜(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取出保持后的涂膜并测量其溶胀比。将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然后测量其重量,由此计算凝胶分数。
1)溶胀比:在将干燥涂膜(1g)浸入蒸馏水(50g)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取出保持后的涂膜并记录其溶胀比。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2)凝胶分数:将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然后记录其重量。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3)Tg的测量:使用两循环模式的差示扫描量热计(DSC,PerkinElmer DSC 7)测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下列条件下使用10至11mg的干燥涂膜和PerKinElmer DSC7测量Tg。
第一循环.=0~200℃,200℃/min,停留时间-3min//200℃~-40℃,200℃/min,停留时间-5min
第二循环.=-40℃~200℃,20℃/min
2)折射率的测量
将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涂布到聚碳酸酯膜上,然后干燥。然后,在室温下使用折射仪(阿贝折射仪,ATAGOCo.,DR-M2,@550)测量其折射率。
3)总透光率的测量
整个膜的总透光率使用雾度计(Nippon Denshoku Co.NDH-5000)测量。
从整片膜上以0.5m的间隔取出10个样品(5cm x 5cm),并测量其雾度,从而显示平均值。
4)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1
在将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以200nm的厚度涂布到聚酯基膜(厚度18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侧上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用裸眼确认是否产生彩虹。在暗室内在三波长灯下进行目测。
评价标准如下。
良好:没有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中等:微弱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均匀。
差:强烈出现彩虹现象,并且色彩印象强烈。
5)彩虹现象程度的测量2
在将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以200nm的厚度涂布到聚酯基膜(厚度188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的一侧上制造光学膜后,在其一侧上进行硬涂层(折射率1.52)处理,而另一侧涂黑。然后使用UV-可见(CARY 5000)测量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反射图案。
良好: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1%以下。
中等:在500至600nm的波纹振幅与其他波长范围的波纹振幅相比减少该波纹振幅的3%以下。
差: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不是500至600nm,或者不存在波纹振幅减少的波长范围。
6、涂层外观
当观察带有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的涂膜时,同时在三波长灯下使光透射通过它们,
透射光似乎是透明的情况显示为◎,以及透射光似乎为浑浊的情况确定为变白。
7、粘合力的评价(ASTM B905)
在制造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光学膜后,将硬涂料组合物涂布到用所述涂料组合物涂布的一侧上。然后,通过如下方法评价室温下的粘合力:使用十字切割式粘附力检测仪(cross hatch cutter)(YCC-230)以1mm的间隔在1cm X 1cm的涂膜上划线,将粘合力测试带(Nichban No.405)粘附到其上,并从其上剥离该粘附带三次。在高温高湿下评价粘合力时,硬涂层和在线涂层之间的粘合力在进行热水处理(100℃,10min)后用上述方法进行评价。
8、干层的涂层厚度的测量
在整片用根据实施例和比较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涂布的膜上,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TD上以1m的间隔标出5个点,然后使用SEM(Hitachi S-4300)测量其横截面。另外,所标出的区域以50000x的倍率放大,测量在该区域中30个点处的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值。
9、雾度
使用NDH-5000(Nippon Denshoku Co.)测量雾度。
从整片膜上以0.5m的间隔取出10个样品(5cm x 5cm),并测量其雾度,从而显示平均值。
[制备实施例4]
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的制备
制备理论上具有50重量%支化聚合物的水分散聚氨酯。
在通过使40重量%的聚己二酸乙二醇酯二醇、0.6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5.9重量%的己二异氰酸酯彼此反应制备具有异氰酸酯官能团作为端基的预聚物之后,通过使为预聚物末端功能团的异氰酸酯与3.5重量%的作为离子基团的硫酸氢钠反应,制备具有离子基团和重均分子量为14,400的聚氨酯。
通过将20重量%的上述制备的聚氨酯分散在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含量20重量%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
[制备实施例5]
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制备
在无溶剂条件下,将2,6-萘二甲酸40摩尔(26摩尔%)、2,5-二羧基苯磺酸钠5摩尔(3.3摩尔%)、二甲基对苯二甲酸5摩尔(3.3摩尔%)、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20摩尔(13.3摩尔%)、甘油三酯(Kao Corp.,产品名称:85P)10摩尔(6.6摩尔%)和乙二醇70摩尔(46.4摩尔%)彼此混合并放入反应器中,通过以每分钟1℃将温度从170℃升温至250℃进行酯化反应,同时除去副产物水或甲醇。接着,通过在反应器中减压至1mmHg,同时升温至260℃进行缩聚反应,同时回收副产物二醇,由此制备特性粘度1.0的聚酯树脂。
通过将20重量%的上述制备的聚酯分散在80重量%的水中制备固含量20重量%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实施例32]
1)水分散组合物1的制备:以1:9的重量比混合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将0.6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5.4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水分散组合物1。
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1:9的重量比混合,并且测量涂膜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7中。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水分散组合物1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1制备的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100nm。
所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8中。
[实施例33]
1)水分散组合物2的制备:以2:8的重量比混合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将1.2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4.8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水分散组合物2。
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2:8的重量比混合,并且测量涂膜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7中。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水分散组合物2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2制备的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100nm。
所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8中。
[实施例34]
1)水分散组合物3的制备:以3:7的重量比混合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将1.8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4.2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水分散组合物3。
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3:7的重量比混合,并且测量涂膜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7中。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水分散组合物3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3制备的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100nm。
所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8中。
[实施例35]
1)水分散组合物4的制备:以4:6的重量比混合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将2.4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3.6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水分散组合物4。
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4:6的重量比混合,并且测量涂膜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7中。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水分散组合物4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4制备的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100nm。
所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8中。
[实施例36]
1)水分散组合物5的制备:以5:5的重量比混合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
将3.0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4中制备的第一水分散组合物、3.0重量%的在制备实施例5中制备的第二水分散组合物、0.3重量%的硅树脂润湿剂(Dow Corning Corp.,聚酯-硅氧烷共聚物)和0.3重量%的平均粒度140nm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加入到水中并搅拌2小时,由此制备水分散组合物5。
在此情况下,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5:5的重量比混合,并且测量涂膜的物理性质。结果显示在下面的表7中。
2)双面涂覆聚酯膜的制造
在将无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放入挤出机中并熔融挤出后,使用表面温度20℃的流延鼓快速冷却温度并硬化,由此制造厚度200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在80℃在纵向(MD)上将所制造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拉伸3.5倍并冷却至室温。接着,用棒式涂布法将水分散组合物5涂布在所述片的两侧上,以每秒1℃的速度升温至110至150℃,并通过预热和干燥将涂布片在横向(TD)上拉伸3.5倍。然后,在230℃在5级拉幅机中进行热处理,在200℃将热处理的膜在纵向和横向方向上松弛10%以使其热固化,由此制造在其两侧上涂覆并具有188μm厚度的双轴拉伸膜。用所述水分散组合物5制备的底漆涂层的干涂层厚度可以为100nm。
所制造的光学膜的物理性质显示在下表8中。
[表7]
溶胀比 凝胶分数 Tg(℃) 折射率
实施例32 98.2 81.4 36 1.594
实施例33 96.0 79.2 42 1.588
实施例34 92.4 76.5 46 1.582
实施例35 90.3 76.0 46 1.576
实施例36 88.7 77.2 48 1.57
如表7中所示,可以发现,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形成涂膜的情况下,该涂膜具有1.57以上的高折射率,48℃以下的低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优异的耐湿性。
[表8]
如图8所示,证实,在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分散组合物在聚酯膜的两侧上都形成涂层的情况下,该膜可以具有93%以上的优异的总透光率、低雾度和优异的涂层外观以及优异的粘合力,并且可以克服其中的彩虹现象。

Claims (16)

1.用于底漆涂料的水分散组合物,选自第一水分散组合物、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和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中的任意一种,其中
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包含由10至75重量%的具有两个异氰酸酯基为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和25至90重量%的具有至少三个异氰酸酯基为端基的支化聚合物组成的水分散聚氨酯树脂,
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含通过缩聚20至40摩尔%的2,6-萘二甲酸、1至10摩尔%的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1至10摩尔%的除2,6-萘二甲酸和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之外的芳香族二羧酸、10至3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1表示的双[4(2-羟基乙氧基)苯基]芴、1至10摩尔%的由下面化学式2表示的甘油三酯化合物和30至60摩尔%的二醇化合物得到的聚酯树脂,以及
[化学式1]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1至R3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含有或不含不饱和烃的(C1-C30)烷基,
在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彼此混合,以及
在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或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中,所述异氰酸酯基部分或全部用无机酸盐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是通过将39至45重量%的多元醇、0.3至1.2重量%的三羟甲基丙烷和50至57重量%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彼此反应来制备端基为异氰酸酯基的预聚物,然后再将该预聚物与3至4重量%的无机酸盐反应以用离子基团封闭所述异氰酸酯端基而制备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至20,0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水分散组合物包含5至10重量%的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所述水分散聚氨酯粘合剂包含所述水分散聚氨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30重量%的固含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度为50至100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芳香族二羧酸为选自二甲基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2-萘二甲酸、1,4-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所述包含磺酸盐的芳香族二羧酸为选自2,5-二羧基苯磺酸钠、5-磺基-间苯二甲酸、2-磺基-间苯二甲酸、4-磺基-间苯二甲酸和4-磺基-萘-2,6-二甲酸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以及所述二醇化合物为选自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五乙二醇、六乙二醇、丙二醇、三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丙二醇、双酚A、双酚B中的任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聚酯树脂具有1.58至1.64的折射率和40至60℃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包含10至40重量%的水分散聚酯粘合剂、0.1至0.5重量%的润湿剂、0.1至1.0重量%的平均粒度100至200nm的二氧化硅以具有2至10重量%的总固含量,所述水分散聚酯粘合剂包含所述聚酯树脂和水以具有10至40重量%的固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水分散组合物还包含亲水性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包含5至10重量%的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0.1至0.5重量%的基于硅树脂的润湿剂、0.1至0.5重量%的胶体二氧化硅微粒和余量的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的混合物为第一和第二水分散组合物以1:9至5:5的重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胶体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度为50至100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水分散组合物的折射率为1.57至1.62。
14.一种光学膜,所述光学膜包括通过涂布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分散组合物形成的底漆涂层。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底漆涂层的干涂层为50至100nm。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学膜,其中,所述底漆涂层满足下面的物理性质:按照下面公式1测量的溶胀比为35至100,按照下面公式2测量的凝胶分数为75至85,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以上,
[公式1]
溶胀比=(保持后的重量-原始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1中,所述保持后的重量是指将1g干涂膜浸入50g蒸馏水中并在70℃保持24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公式2]
凝胶分数=(干燥后的重量/原始重量)×100
在公式2中,所述干燥后的重量是指将1g干涂膜浸入50g蒸馏水中,在70℃保持24小时,然后再将所述保持后的涂膜在120℃干燥3小时后测量的重量。
CN201610622136.5A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Active CN106338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100075A KR101656267B1 (ko) 2011-09-30 2011-09-30 광학필름
KR10-2011-0100026 2011-09-30
KR20110099878 2011-09-30
KR10-2011-0099878 2011-09-30
KR10-2011-0100075 2011-09-30
KR1020110100026A KR101557938B1 (ko) 2011-09-30 2011-09-30 고굴절 프라이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012-0070530 2012-06-29
KR1020120070530A KR101923938B1 (ko) 2012-06-29 2012-06-29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KR1020120106469A KR101945844B1 (ko) 2011-09-30 2012-09-25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012-0106469 2012-09-25
CN201280048254.XA CN103842854B (zh)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254.XA Division CN103842854B (zh)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38782A CN106338782A (zh) 2017-01-18
CN106338782B true CN106338782B (zh) 2019-01-11

Family

ID=4903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22136.5A Active CN106338782B (zh)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CN201280048254.XA Active CN103842854B (zh)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8254.XA Active CN103842854B (zh) 2011-09-30 2012-09-27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5864760B2 (zh)
CN (2) CN106338782B (zh)
TW (1) TWI5276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64456B2 (ja) * 2013-03-28 2017-07-19 Dic株式会社 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プライマー、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657356B1 (ko) * 2013-09-30 2016-09-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기능성 코팅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및 화상표시장치
KR101630528B1 (ko) 2013-09-30 2016-06-14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리에스테르 수지를 함유하는 프라이머층을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편광판
KR102220972B1 (ko) * 2014-06-30 2021-02-25 코오롱인더스트리 주식회사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투명전극 필름
KR102050625B1 (ko) * 2016-08-31 2019-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편광판
CN109791223B (zh) * 2016-09-19 2021-07-09 依视路国际公司 用于铸造镜片中的层压件的粘附性底漆
WO2020196433A1 (ja) * 2019-03-28 2020-10-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水分散型樹脂組成物及び塗膜
CN111993738B (zh) * 2019-05-27 2023-11-07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层共挤光学增透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77864B1 (ko) * 2020-06-01 2022-03-23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KR102469378B1 (ko) * 2020-09-15 2022-11-23 경상국립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원단 표면 코팅용 조성물 및 이를 사용하여 원단의 코팅방법
KR102472872B1 (ko) * 2020-10-20 2022-12-01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보호용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243A (zh) * 2001-02-15 2004-04-21 巴斯福股份公司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CN101120030A (zh) * 2005-02-15 2008-02-06 巴斯福股份公司 用于复合膜层合的聚氨酯分散液
CN101189284A (zh) * 2005-06-03 2008-05-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水性树脂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涂料和层积体
JP5363206B2 (ja) * 2009-06-15 2013-12-11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0121B2 (ja) * 1985-04-01 1994-10-12 大日本インキ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イマ−コ−ト剤
WO2000050482A1 (de) * 1999-02-25 2000-08-31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Wässrige sperrschicht auf basis von polyurethan-dispersionen
JP3768411B2 (ja) * 2001-04-03 2006-04-19 第一工業製薬株式会社 水系ポリウレタン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用プライマー組成物
JP2004054161A (ja) * 2002-07-24 2004-02-19 Teijin Dupont Films Japan Ltd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838972B2 (ja) * 2003-03-25 2011-12-14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TWI295303B (en) * 2003-08-21 2008-04-01 Toyo Boseki Optical-use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and optical-use laminatede film
JP3632044B1 (ja) * 2003-08-21 2005-03-23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光学用易接着性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529072B2 (ja) * 2003-09-02 2010-08-2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成型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成型してなる成形部材
JP2007301982A (ja) * 2006-04-12 2007-11-22 Toray Ind Inc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4174739B2 (ja) * 2006-10-30 2008-11-05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光学機能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得るための密着性改質基材フィルム
ES2528213T3 (es) * 2007-07-24 2015-02-05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Composición de resina de poliuretano
CN102076498B (zh) * 2008-04-30 2014-12-17 东洋纺织株式会社 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和硬涂膜
KR101100382B1 (ko) * 2009-01-05 2011-12-30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향상된 휘도를 가진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적층필름
JP4488123B1 (ja) * 2009-01-30 2010-06-23 Dic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基材用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1243A (zh) * 2001-02-15 2004-04-21 巴斯福股份公司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CN101120030A (zh) * 2005-02-15 2008-02-06 巴斯福股份公司 用于复合膜层合的聚氨酯分散液
CN101189284A (zh) * 2005-06-03 2008-05-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水性树脂分散体及其制造方法、涂料和层积体
JP5363206B2 (ja) * 2009-06-15 2013-12-11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光学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3208A (zh) 2013-06-16
CN103842854A (zh) 2014-06-04
JP2015501230A (ja) 2015-01-15
JP2015163712A (ja) 2015-09-10
CN106338782A (zh) 2017-01-18
TWI527690B (zh) 2016-04-01
JP5864760B2 (ja) 2016-02-17
JP6133927B2 (ja) 2017-05-24
CN103842854B (zh) 2018-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8782B (zh) 水分散组合物以及使用该水分散组合物的光学膜
CN100384624C (zh) 光学用层压薄膜
CN102076498B (zh) 粘接性改性基材膜和硬涂膜
CN101970229A (zh) 易粘合性膜
TW201111422A (en) Adhesive polyester film
CN107267079B (zh) 聚酯膜
CN102762379A (zh) 叠层聚酯膜
CN101970552A (zh) 易粘合性聚酯膜
CN104603185B (zh) 聚酯薄膜
CN109476864A (zh) 聚酯多层薄膜
KR102128461B1 (ko) 기능성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트 강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20104963A1 (en) A polyester polyol and polyurethane polymers made therefrom
JP7024853B2 (ja) 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CN107075144A (zh) 具有优异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的光学膜及包括该光学膜的偏振板
CN105073418B (zh) 双轴取向层合聚酯膜及光学用层合膜
TWI510366B (zh) 光學薄膜
CN105307863A (zh) 装饰成型用膜及装饰成型体
KR101923938B1 (ko) 수분산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학필름
CN115287012A (zh) 一种超疏水自修复热固化pu胶膜制备方法及汽车保护膜
TW202229432A (zh) 易接著性聚酯薄膜
TWI531467B (zh) 光學膜
WO2021261174A1 (ja) 光学用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KR102501654B1 (ko) 친수성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9077755A (ja) 感圧式接着剤および感圧式接着フィルム
KR101648052B1 (ko) 광학용 폴리에스테르 적층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