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32502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325026B
CN106325026B CN201610514616.XA CN201610514616A CN106325026B CN 106325026 B CN106325026 B CN 106325026B CN 201610514616 A CN201610514616 A CN 201610514616A CN 106325026 B CN106325026 B CN 106325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rotatable
recording material
blade
clea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46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325026A (zh
Inventor
小俣晴彦
野口彰宏
村山龙臣
神森康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6325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325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325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 G03G15/163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the force produced by an electrostatic transfer field 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transfer through an air gap the field being produced by laying down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behind the base or the recording member, e.g. by a corona device
    • G03G15/16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 G03G15/1655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 G03G15/166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transport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transfer area, e.g. guides comprising a rotatable holding member to which the second base is attached or attracted, e.g. screen transfer holding drum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holding member,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ditioning the transfer element, e.g. clea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 G03G2215/0058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duplex mod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16Transferring device, details
    • G03G2215/1647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 G03G2215/1661Cleaning of transfer member of transfer bel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公开了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可移动中间转印构件、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可旋转转印构件、定影单元、记录材料馈送部、执行部以及第一和第二清洁单元。第一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刷辊、第一可旋转构件和第一刮刀构件。第二清洁单元包括第二刷辊、第二可旋转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第三刮刀构件相对于第二可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部的下游和第二可旋转构件与第二刷辊之间的接触部的上游,并通过第二可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第二可旋转构件刮掉。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类型)等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有中间转印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感光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并且然后,该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带和中间转印带之间形成的转印压合部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残留在感光鼓上而没有在转印期间被转印的转印残余调色剂,由于发生卡纸而没有被转印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以及被形成用于调节调色剂(图像)浓度的色块调色剂图像等的一部分会在调色剂带和二次转印带上沉积。因此,例如,为了除去沉积在二次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设有静电型的清洁设备。在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2005-316102中,在静电型的清洁设备中,二次转印带与两个毛刷在相对于二次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上游和下游位置处摩擦,并且这些毛刷中的一个被充电至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并且另一毛刷被充电至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并因此调色剂被吸附到毛刷。在这种情况下,被吸附到各毛刷的调色剂被移动到与毛刷摩擦的金属辊,并且然后被与金属辊接触的清洁刮刀从金属辊机械地刮掉。
在近年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甚至在低温下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调色剂包含在低温下熔化的这样的蜡。在用该调色剂在记录材料的哪(两)侧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第一面(正面)上的图像形成结束之后,记录材料被加热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其上,并因此有热,从而处于熔化的蜡从记录材料渗出的状态。当蜡从其上渗出的记录材料上下颠倒,并且然后在第二面(背面)上经受随后的图像形成时,蜡会通过从记录材料的第一面(正面)移动到二次转印带上而沉积在二次转印带上。然后,沉积在二次转印带上的蜡通过毛刷沉积在金属辊上,并因此,蜡被清洁刮刀从金属辊刮掉。
然而,清洁刮刀不能完全除去所有的蜡。通过清洁刮刀而没有被清洁刮刀从金属辊刮掉的蜡由于在清洁刮刀的自由端与金属辊接触的接触部(刮刀接触压合部)沉积在刮刀侧而滞留并生长,使得蜡容易变成蜡块。当产生蜡块时,刮刀接触部被蜡块抬高,并且不容易与金属辊接触,使得调色剂容易通过清洁刮刀,并因此,蜡块造成调色剂的不当清洁(清洁失败)。因此,JP-A2013-7796公开了如下的设备:在该设备中,通过加热二次转印带而使蜡熔化并且熔化的蜡被从二次转印带收集,并因此防止了由于蜡块导致的调色剂的不当清洁。
能够像以上描述的一样通过加热蜡来收集蜡的设备具有复杂的结构,使成本容易变得昂贵。因此,作为通过该方法上述的蜡块不容易产生的方法,可以考虑调色剂经由毛刷和金属辊供给到清洁刮刀。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调色剂被供给到与施加了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的金属辊接触的清洁刮刀,但没有多少被供给到与施加了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的金属辊接触的清洁刮刀。出于那个原因,在施加了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的金属辊侧,在接触部(刮刀接触压合部)产生蜡块,使得容易产生调色剂的不当清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成用含蜡的调色剂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能旋转的转印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其中在转印部中,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馈送到转印部的记录材料上的转印电场;定影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一起加热其上在转印部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和调色剂图像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馈送部,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将记录材料馈送到转印部,其中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以使得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面在转印部面向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执行部,被配置成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所述双面图像形成在记录材料的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通过由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而在记录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被配置成静电地除去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刷辊、第一能旋转构件和第一刮刀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包括第二刷辊、第二能旋转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刷辊和第二刷辊中的每个具有导电性并且在旋转的同时在与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接触的情况下静电地吸附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一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与所述第一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二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在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刮刀构件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刮掉,其中所述第二刮刀构件在清洁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以及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部的下游和接触部的上游,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包括以下的图像形成装置:能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成用含蜡的调色剂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能旋转的转印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其中在转印部中,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馈送到转印部的记录材料上的转印电场;定影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一起加热其上在转印部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和调色剂图像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馈送部,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将记录材料馈送到转印部,其中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以使得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面在转印部面向所述能旋转转印构件;执行部,被配置成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所述双面图像形成用于在记录材料的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通过由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而在记录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被配置成静电地除去所述能旋转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刷辊、第一能旋转构件和第一刮刀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包括第二刷辊、第二能旋转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刷辊和第二刷辊中的每个具有导电性并且在旋转的同时在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情况下静电地吸附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一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与所述第一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二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在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刮刀构件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刮掉,其中所述第二刮刀构件在清洁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以及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部的下游和接触部的上游,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根据以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参考附图)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在二次转印带上形成的调色剂带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在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3,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将描述本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串联型和中间转印型的全色打印机,其中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形成部(PY、PM、PC和PK)沿着中间转印带40布置。
在图像形成部PY中,黄色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Y上,并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在图像形成部PM中,品红色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感光鼓1M上,并被叠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上。在图像形成部PC和PK中,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被分别形成在感光鼓1C和1K上,并且被叠加地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中间转印带40在运送调色剂图像的同时旋转。
记录材料P通过拾取辊32从记录材料盒31取出并被送至对齐辊对13。对齐辊对13通过将记录材料P定时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图像而将记录材料P送至二次转印部T2。在其上二次转印了四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送至定影设备60,在定影设备60中,记录材料P通过用作加热装置的加热辊60a和加压辊60b而经受热和压力。结果,在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并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
<图像形成部>
图像形成部PX、PM、PC和PK除了它们所使用的调色剂的颜色不同(分别为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之外,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因此,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图像形成部PY,而对于图像形成部PM、PC和PK,它们的构成元件将通过把符号的后缀y分别改为M、C和K来进行描述。
图像形成部PY围绕感光鼓1Y包括充电设备3Y、曝光设备4Y、显影设备5Y、一次转印辊6Y和鼓清洁设备7Y。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光鼓1Y是鼓形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其被可旋转地支撑,并由未示出的感光鼓驱动马达以预定的处理速度在逆时针方向上(由图1中的箭头A指示)旋转。
充电设备3Y通过供给用AC电压偏置的负的DC电压形式的振荡电压来均匀地给感光鼓1Y的表面充电,使得充电设备3Y将感光鼓4Y的表面充电到均匀的负的暗部电势。曝光设备4Y通过经由旋转镜用激光束来扫描感光鼓1Y的表面而在感光鼓1Y的充电表面上写入(形成)静电潜像,其中激光束是通过开-关调制从各颜色的分离的颜色图像发展而来的扫描线图像数据而获得的。
显影设备5Y通过将被充电至作为第一极性的负极性(其为通常的电荷极性)的调色剂供给到感光鼓1Y而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在显影设备5Y中,被设置成与感光鼓1Y的表面具有小的间隙的未示出的显影套筒与感光鼓1Y反向地旋转。显影设备5Y给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充电,并在显影套筒上运送显影剂的同时将显影剂输送到感光鼓1Y的相对部分。用AC电压偏置DC电压的形式的振荡电压(显影电压)被施加到显影套筒,使得带负电荷的调色剂被移动到相对于带负电荷的调色剂为正的感光鼓1Y的曝光部分,并由此静电潜像被反向显影。显影剂供给部51Y依赖于图像形成的调色剂消耗来供给用于供给到显影设备5Y的显影剂。
一次转印辊6Y通过按压中间转印带40而在感光鼓1Y和中间转印带40之间形成一次转印部T1。一次转印辊6Y与一次转印高压(电)源D1连接,并且该一次转印高压(电)源D1将正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电压)施加到一次转印辊6Y,由此在感光鼓1Y上的带负电荷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顺便提及,在图1中,虽然一次转印高压源D1仅连接到一次转印辊6Y,但也类似地连接到其它一次转印辊6M、6Y和6C。
鼓清洁设备7Y与感光鼓1Y接触并且从感光鼓1Y除去通过一次转印部T1并沉积在感光鼓1Y上的调色剂等。
<中间转印带>
中间转印带40是与感光鼓1Y可旋转地接触的中间转印构件。中间转印带40通过在张力辊41、内部二次转印辊42和驱动辊43周围延伸而被支撑,并且由驱动辊43驱动,并因此例如以250毫米/秒-300毫米/秒的旋转速度在图中箭头G的方向上旋转。张力辊41用一定的张力来拉伸中间转印带40。
中间转印带40被形成为环形带形状,其中在作为基板的芯金属上,从芯金属侧起按顺序层压树脂层、弹性层和表面层。树脂层使用例如树脂材料(诸如聚酰亚胺或聚碳酸酯),并被形成为70μm-100μm的厚度。弹性层使用例如弹性材料(诸如聚氨酯橡胶或氯丁橡胶),并被形成为120μm-180μm的厚度。表面层要求小的调色剂沉积力以便于调色剂在二次转印部T2处从中间转印带40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出于那个原因,表面层使用例如一种树脂材料(诸如聚氨酯、聚酯和环氧树脂),或者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弹性材料(诸如弹性材料橡胶、合成橡胶和丁基橡胶)。此外,为了通过降低表面能来增强润滑性能,在表面层中,分散一种或两种或更多种的例如含氟树脂等的粉末或颗粒,或不同粒径的粉末或颗粒。表面层被形成为5μm-10μm的厚度。顺便提及,中间转印带40被调整为使得体积电阻率是例如109Ω.cm.
转印到中间转印带40上的四色调色剂图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部T2,并且被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诸如纸、OHP片等的片材材料)上。作为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的清洁刮刀45与中间转印带40接触并从中间转印带40除去诸如在二次转印后沉积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之类的沉积的物质。清洁刮刀45相对于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方向(图中箭头G的方向)反向地与中间转印带40接触,并将诸如调色剂之类的沉积物质机械地从中间转印带40刮掉。
<二次转印带单元>
通过使得作为可旋转的二次转印构件的二次转印带12运送记录材料P,二次转印带单元56使得该二次转印带12通过二次转印部T2。使用二次转印带12便于在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T2处二次转印之后记录材料P从中间转印带40的分离。
二次转印带单元56包括二次转印带12、外部二次转印辊10、分离辊21、张力辊22和驱动辊23。二次转印带12与中间转印带40接触以形成二次转印部T2。在二次转印部T2处产生转印电场,以使得在中间转印带40上运送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将调色剂供给到清洁刮刀91D和92D,在中间转印带40上运送的带状供给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2上。
二次转印带12通过使用高电阻树脂材料被形成为环形带的形状,并被外部二次转印辊10、分离辊21、张力辊22和驱动辊23拉伸。二次转印带12在图中箭头B的方向上以例如300毫米/秒与中间转印带40同步旋转,并通过使由对齐辊对13馈送的记录材料P通过二次转印部T2而将记录材料P馈送到定影设备60。二次转印带12通过当在中间转印带40上运送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时被充电而与记录材料P处于紧密接触的情况下馈送记录材料P,并将其上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从中间转印带40分离,并且然后朝向定影设备60馈送记录材料P。
二次转印带12是使用诸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之类的树脂材料形成的环形带,其中包含适当量的作为抗静电剂的炭黑。二次转印带12被调整为使得体积电阻率为109-1014Ω.cm。此外,二次转印带12被形成为0.07mm-0.1mm的厚度。另外,当通过拉伸试验方法(JIS K6301)进行测量时,二次转印带12具有不小于100MPa且小于10GPa的杨氏模量。
外部二次转印辊10被朝向中间转印带40和内部二次转印辊42按压接触到二次转印带12,并在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带12之间形成二次转印部T2。能够可变地改变偏置电压的二次转印高压源11被附连到外部二次转印辊10。在二次转印高压源11中,偏置电压经受恒流控制以使得+40μA-+60μA的转印电流流动。在将内部二次转印辊42连接到接地电势(0V)的同时,通过将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正极性的偏置电压(二次转印电压)从二次转印高压源11施加到外部二次转印辊10,而在二次转印部T2处产生转印电场。响应于该转印电场,在中间转印带40上运送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负(-极性)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材料P或二次转印带12上。
外部二次转印辊10是通过在作为基板的芯金属上层压离子导电泡沫橡胶(NBR橡胶)的弹性层来形成的。外部二次转印辊10被形成为例如24毫米的外径。弹性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为6.0μm-12.0μm,并且Asker-C硬度为约30-40。另外,当在常温/常湿(N/N)环境(23℃/50%RH)中施加2kV的电压下测量时弹性层的电阻值是105-107Ω。
分离辊21在二次转印部T2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位置处将记录材料P与二次转印带12分离。具体地说,在二次转印带12上的记录材料P到达分离辊21之后,记录材料P由于二次转印带12的沿着分离辊21的圆周面的弯曲面而与二次转印带12曲率分离。
驱动辊23连接至未示出的驱动马达并通过驱动二次转印带12而在图中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张力辊22包括未示出的推动(加压)弹簧,并通过该推动弹簧的推动力将二次转印带12从内侧向外侧推动,以使得预定的张力被施加到二次转印带12。
与二次转印带12曲率分离的记录材料P通过输送带61输送并送至定影设备60中。其上由定影设备60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被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然而,在单面打印模式中,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记录材料P被输送的地方不同于双(两)面打印模式中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记录材料P被输送的地方,其中,在单面打印模式中仅在记录材料P的第一面(正面)上形成图像,在双(两)面打印模式中在记录材料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
在单面打印模式中,通过定影设备60的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33按原样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用作馈送部的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馈送路径34和馈送路径35,并且然后被再次馈送到二次转印部T2,使得作为第一面的相对面的第二面(背面)为图像形成面,即,使得记录材料P翻转。具体地,通过定影设备60的记录材料P被送至反向馈送路径34中,并且然后在反向馈送路径34中经受回转操作,以使得记录材料P的前端与尾端相互替换,并且然后记录材料P被馈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馈送路径35。用于双面打印的馈送路径35通过用对齐辊对13合并记录材料P而将记录材料P再次送至二次转印部T2。在这种情况下,在调色剂图像也被二次转印到第二面(背面)上且被定影在该第二面上之后,记录材料P通过排出辊对33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要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但是各颜色的色块调色剂图像以预定的片材间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40上。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的色块调色剂图像的浓度通过光学传感器KS来测量。然后,所测量的浓度被反馈给控制,以用于控制各种操作。向其反馈了色块调色剂图像的浓度的控制包括,例如,曝光设备4Y的激光功率的设置、显影设备5Y的显影电压的设置、到显影剂供给部51Y的调色剂供给量的调整。当色块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部T2时,中间转印带40和二次转印带12被按压成相互紧密接触,并因此,色块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一部分可以从中间转印带40移动到二次转印带12。
此外,在记录材料P被卡在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馈送路径34、馈送路径35等中的情况下(在所谓的卡纸的情况下),甚至当记录材料P被从馈送路径除去时,没有被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图像也会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0上。在那种情况下,当图像形成装置在卡纸清除之后被再次致动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一部分沉积在二次转印带12上。沉积在二次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造成图像缺陷的产生,并因此有必要除去这些调色剂。出于该原因,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有静电型的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
<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
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从二次转印带12除去沉积在二次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具体地,在使用被施加了正极性(第二极性)的偏压的毛刷91B除去被充电至作为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的负极性(第一极性)的调色剂之后,使用被施加了负极性的偏压的毛刷92B除去被充电至正极性的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毛刷91B在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摩擦二次转印带12,并且毛刷92B在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摩擦二次转印带12。
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包括第一清洁部91和第二清洁部92。第一清洁部91包括作为第一毛刷的毛刷91B、作为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金属辊91C、电压(电力)源91E和作为第一刮刀的清洁刮刀91D。第二清洁部92包括作为第二毛刷的毛刷92B、作为第二可旋转构件的金属辊92C、电压源92E、作为第二刮刀的清洁刮刀92D和作为第三刮刀的清洁刮刀92F。毛刷91B和金属辊91C以及毛刷92B和金属辊92C由未示出的齿轮机构连接,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马达而被旋转。毛刷91B和92B在与二次转印带12分别处于接触的状态下在接触位置处在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摩擦二次转印带12。毛刷92B在毛刷91B摩擦二次转印带12的外周面之后摩擦二次转印带12的外周面。毛刷91B和92B中的每个是通过植入体积电阻率为105Ω.cm的导电尼龙纤维来制备的,并且被形成为例如18mm的直径。然后,毛刷被设置成使得其穿透到二次转印带12中的深度(量)是例如1.5mm。
另外,毛刷91B和92B分别摩擦金属辊91C和92C。毛刷91B通过在接触位置处与金属辊91C的旋转方向同向旋转而在与金属辊91C接触的状态下摩擦金属辊91C。毛刷92B通过在接触位置处与金属辊92C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而在与金属辊92C接触的状态下摩擦金属辊92C。金属辊91C和92C中的每个被形成为例如20mm的直径。此外,金属辊91C和92C被设置成使得它们分别穿透到毛刷91B和92B中的深度是例如2mm。
支撑辊91A被接地到接地电势(0V),且从内周面侧支撑与毛刷91B摩擦的二次转印带12,并被该二次转印带12旋转。支撑辊91A是圆柱形辊,并被形成为例如13mm的直径。驱动辊23被连接到接地电势(0V)且从二次转印带12的内周面侧支撑与毛刷92B摩擦的二次转印带12,并如上所述可旋转地驱动二次转印带12。驱动辊23通过将其外周面涂覆例如0.5mm厚的体积电阻率为105Ω.cm的导电橡胶而被形成为例如25mm的直径。
电压源91E通过将正极性(第二极性)的电压施加到金属辊91C而在毛刷91B和支撑辊91A之间产生电场。结果,摩擦金属辊91C的毛刷91B被充电至正极性,并因此能够吸附沉积在二次转印带12上且被充电至负极性(第一极性)的调色剂。被吸附到毛刷91B的调色剂被移动到正极性的电势更高的金属辊91C,并且然后被清洁刮刀91D刮掉。清洁刮刀91D与金属辊91C的旋转方向反向地与金属辊91C接触,并将调色剂从金属辊91C(第一可旋转构件)刮掉。被清洁刮刀91D刮掉的调色剂通过残余调色剂馈送螺杆94馈送到残余(废弃)调色剂盒。
另一方面,电压源92E通过将负极性(第一极性)的电压施加到金属辊92C而在毛刷92B和驱动辊23之间产生电场。结果,与金属辊92C摩擦的毛刷92B被充电至负极性。吸附到上述毛刷91B的调色剂的一部分与毛刷91B一起旋转而不被移动到金属辊91C。然后,没有移动到金属辊91C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从负极性改为正极性。电荷极性改变为正极性的调色剂从毛刷91B移回到二次转印带12,并之后被吸附到毛刷92B。被吸附到毛刷92B的调色剂被移动至负极性的电势更高的金属辊92C,并且然后被清洁刮刀92D从金属辊92C(第二可旋转构件)刮掉。清洁刮刀92D与金属辊92C的旋转方向反向地与金属辊92C接触并从金属辊92C除去调色剂。被清洁刮刀92D刮掉的调色剂通过残余调色剂馈送螺杆94馈送到残余调色剂盒。这些清洁刮刀91D和92D是被形成为板状的橡胶刮刀。在本实施例中,调色剂能够被大量供给到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并因此,特别优选的是,高清洁性能的橡胶刮刀被用作清洁刮刀91D。例如,优选地,可以使用杨氏模量小于200MPa且Asker-C硬度大约为60-90(优选为约70-80)的聚氨酯橡胶制作的橡胶刮刀。清洁刮刀92D可以与清洁刮刀91D相同。
清洁刮刀91D和92D不仅将调色剂从金属辊91C和92C刮掉,而且能够经由毛刷91B和92B刮除沉积在金属辊91C和92C上的蜡。然而,与调色剂不同,蜡具有粘附性,并因此不能被除去且通过清洁刮刀的蜡容易积累和沉积在清洁刮刀91D和92D的接触部(刮刀接触压合部)。出于那个原因,在双面打印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记录材料P的片材经受图像形成,蜡沉积量会增加。然后,当沉积的蜡的高度达到蜡能够通过清洁刮刀的高度时,会产生调色剂的不当清洁(除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在之后所述的,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供给调色剂图像(以下称为调色剂带),以使得调色剂经由毛刷91B和92B以及金属辊91C和92C供给到清洁刮刀91D和92D。通过供给调色剂,防止了在清洁刮刀91D和92D的接触部产生蜡块。
然而,在上述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的情况下,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大多数调色剂带被供给到第一清洁部91并因此很少供给到第二清洁部92。出于那个原因,在清洁刮刀92D的接触部产生蜡块,使得调色剂容易通过清洁刮刀92D。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相对于第二清洁部92的金属辊92C,第二清洁刮刀92F被设置在清洁刮刀92相对于金属辊92C的旋转方向的下游。清洁刮刀92F被设置成使得在垂直方向上看时作为与金属辊92C接触的部分的接触部EG不与清洁刮刀92D重叠。清洁刮刀92F被设置成用于刮掉通过清洁刮刀92D的诸如调色剂之类的沉积物质,并且特别是在调色剂通过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色剂带被供给到清洁刮刀91D和92D的情况下有效地起作用。这将在下面进行描述。
<控制器>
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设置有控制器(控制部)200和操作部201。
控制器200是例如CPU等,其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操作,并且包括诸如ROM和RAM之类的存储器。在存储器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各种程序、数据等。操作部201接收用户的诸如连续图像形成作业之类的各种程序的执行开始指令,用户的各种数据输入,等等,并且例如是诸如扫描仪或个人计算机的外部终端,或操作面板等。在该实施例中,用户能够过操作部201提供指令以执行作为打印模式中的操作的双面打印模式中的操作和单面打印模式中的操作,在双面打印模式中,在记录材料P的两个面上实现图像形成,在单面打印模式中,仅在记录材料P的一个面上实现图像形成。
在从操作部201提供了上述打印模式中的任意一个中的操作中的连续图像形成作业的开始指令的情况下,控制器200能够基于从操作部201输入的图像数据来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图像形成处理(程序)。控制器200基于图像形成处理的执行来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
这里,在如下期间执行连续图像形成作业:该期间从基于用于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地形成图像的打印信号的图像形成的开始直到图像形成操作完成为止。具体而言,这个期间是指从接收到打印指令信号后的预旋转(图像形成前的准备操作)到后旋转(图像形成后的操作)的期间,并且是包括图像形成期间和(一个或多个)片材间隔(非图像形成期间)的期间。顺便提及,例如,在一个作业之后另一个作业被顺序输入的情况下,这些作业作为整体被识别为一个作业。
图2示出了由控制器200执行的图像形成处理的流程图。如图2中所示,控制器200识别是否是双面打印模式被指示为打印模式(S1)。在控制器200识别出单面打印模式被指示为打印模式的情况下(S1:否),控制器200执行用于在记录材料P的第一面(正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控制(S2)。此后,控制器200的处理去到S5的处理。因此,在单面打印模式的情况下,不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后面描述的调色剂带(图3)。
在控制器200识别出双面打印模式被指示为打印模式的情况下(S1:是),控制器200执行用于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调色剂带的调色剂带形成控制(调色剂供给模式中的操作)(S3)。也就是说,在双面打印模式中该操作的执行期间,控制器200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0并在二次转印带12上在记录材料P和随后的记录材料P之间的片材间隔中形成调色剂带。控制器200通过使用图像形成部PY来形成颜色中亮度高的黄色转印,并且然后使中间转印带40运送该形成的黄色调色剂带。然后,控制器200控制二次转印高压源11,并将黄色调色剂带从中间转印带40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2上。这样,黄色调色剂带被形成在二次转印带12上。调色剂带是如下的实心图像:该固态图像被形成为使得例如其相对于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长度不小于清洁刮刀91D和92D相对于纵向方向的宽度,并且使得其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上的长度是例如约5mm。
图3示出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色剂带。在图3中,为了描述的容易理解,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色剂带以时间序列的方式示出,并为了方便,示出了记录材料P的位置(要形成调色剂图像的位置)。在图3中,第一面(“第一”)表示记录材料P的正面,并且第二面(“第二”)表示记录材料P的背面。
如图3中所示,调色剂带70是在记录材料P和随后的记录材料P之间的片材间隔中形成的。此外,期望的是调色剂带70可在记录材料P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紧挨在记录材料P的前面形成。这是因为当调色剂被过早地供给时,供给到清洁刮刀91D的调色剂随着时间的流逝几乎被清洁刮刀91D刮掉了,结果,产生蜡块变得容易。因此,优选地,调色剂可紧挨在形成于记录材料P上的蜡到达清洁刮刀91D之前被供给到清洁刮刀91D。本发明不限于此,但是调色剂带70也可以在记录材料P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紧挨在记录材料P的后面形成。另外,调色剂带70也可以紧挨在记录材料P的前面和紧挨在记录材料P的后面形成。
再参照图2,控制器200执行用于在记录材料P的第一面(正面)和第二面(背面)中任一面上顺序地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控制(S4)。然后,控制器200识别连续图像形成作业是否应该结束(S5)。在控制器200识别连续图像形成作业应该结束的情况下(S5:是),则控制器200结束图像形成处理。在控制器200识别连续图像形成作业不应该被结束的情况下(S5:否),则控制器使得处理回到S1的处理并且然后重复S1-S5的处理。
如上所述,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大多数调色剂带70被从毛刷91B移动到金属辊91C,并且然后被清洁刮刀91D从金属辊91C刮掉。出于那个原因,只有少量的调色剂被供给到第二清洁部92的清洁刮刀92D,其结果是在清洁刮刀92D的接触部产生蜡块,并因此调色剂容易通过清洁刮刀92D。
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中所示,设置与第二清洁部92的金属辊92C接触的清洁刮刀92F。清洁刮刀92F是形成为板状的树脂刮刀并且用例如500μm厚的PET片材(树脂片材)来形成。也就是说,到达清洁刮刀92D相对于金属辊92C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位置的调色剂的量小,并因此有可能当橡胶刮刀被用作第二清洁刮刀时,橡胶刮刀翻起。因此,作为清洁刮刀92F,使用与用聚氨酯橡胶形成的橡胶刮刀相比硬且抗翻起的树脂刮刀。对应于硬度程度,树脂刮刀的调色剂清洁(除去)性能次于橡胶刮刀,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面所描述的,到达清洁刮刀92D的下游位置的调色剂的量小,并因此甚至树脂刮刀也足以除去调色剂。具体地说,作为与金属辊92C接触的第一清洁刮刀92D,优选地,使用杨氏模量小于200MPa的橡胶刮刀。作为与金属辊92C接触的第二清洁刮刀92F,优选地,使用杨氏模量不小于200MPa的树脂刮刀。
(比较实验)
本发明人进行了如下的实验:通过改变附连到第一清洁部91和第二清洁部92的橡胶刮刀和树脂刮刀的组合来评价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的清洁性能。
实验结果在表1中示出。
表1
Figure BDA0001037985570000171
*1:“FCP”是第一清洁部。
*2:“SCP”是第二清洁部。
*3:“IC”是不当清洁。
*4:“RU”是橡胶刮刀。
*5:“RE”是树脂刮刀。
作为其中单个橡胶刮刀被附连到第一清洁部91和第二清洁部92二者的比较示例1(常规示例)的实验结果,如上所述,调色剂很少被供给到第二清洁部92,使得容易产生蜡块,并因此产生调色剂方面的不当清洁。
作为其中单个树脂刮刀被附连到第一清洁部91和第二清洁部92二者的比较示例2的实验结果,含有作为对蜡块的防范措施的调色剂带的调色剂被大量供给,并因此,难以用清洁性能次于橡胶刮刀的树脂刮刀将调色剂从金属辊充分地刮掉。出于那个原因,产生调色剂方面的不当清洁。
作为其中橡胶刮刀和树脂刮刀被组合使用并被附连到第一清洁部91和第二清洁部92二者的比较示例3的实验结果,大量的调色剂被供给到第一清洁部91,并因此,大量的调色剂被清洁部91处的橡胶刮刀刮掉。然而,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空间的原因,树脂刮刀被设置在橡胶刮刀相对于金属辊91C的旋转方向下游并且被设置成使得被橡胶刮刀刮掉的调色剂落在树脂刮刀上。因此,被刮掉的调色剂不被残余调色剂馈送螺杆94馈送而是容易引起所谓的堆积,使得调色滞留在树脂刮刀和橡胶刮刀之间的空间中。当产生堆积时,堆积的调色剂从树脂刮刀侧推起橡胶刮刀,使得橡胶刮刀的清洁性能降低,并因此难以通过橡胶刮刀将调色剂充分刮掉。此外,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和被充电至正极性的调色剂容易朝向第二清洁部92侧馈送,并且这些调色剂中,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按原样通过第二清洁部92。出于那个原因,产生调色剂方面的不当清洁。顺便提及,为了允许被第一清洁部91处的树脂刮刀刮掉的调色剂馈送到残余调色剂盒,可以使用其中通过确保橡胶刮刀和树脂刮刀之间的空间而降低馈送螺杆的位置的构造或者其中设计了刮刀的接触位置的构造。然而,在那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和成本增加,并因此难以采用该构造。
作为其中橡胶刮刀(91D)被附连到第一清洁部91且橡胶刮刀(92D)和树脂刮刀(92F)被附连到第二清洁部92的实施例1的实验结果,当大量调色剂被供给到第一清洁部91时,大量的调色剂被第一清洁部91处的橡胶刮刀(91D)刮掉。此外,即使当调色剂通过橡胶刮刀(92D),且在第二清洁部92处产生蜡块时,供给到第二清洁部92的调色剂的量小,并且调色剂被树脂刮刀(92F)充分地刮掉。出于这个原因,不产生调色剂方面的不当清洁。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清洁部92处,所谓的堆积使得被树脂刮刀(92F)刮掉的调色剂不被残余调色剂馈送螺杆94馈送并且会产生滞留。然而,到达树脂刮刀(92F)的调色剂量少,并因此,图像形成装置可在调色剂导致不当清洁之前定期经受维护。
如上所述,在施加了与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色剂带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偏置电压的第二清洁部92中,设置了杨氏模量小于200MPa的橡胶刮刀(92D)和杨氏模量不小于200MPa的树脂刮刀(92F)。其结果是,通过橡胶刮刀(92D)的调色剂可被树脂刮刀(92F)刮掉,使得调色剂不容易产生不当清洁。特别地,本实施例在大量的调色剂通过在二次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色剂带供给到第一清洁部91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并因此不容易产生蜡块。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描述第二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清洁二次转印带12的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是其中静电型的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45被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40的情况。这将使用图4来描述。
如图4中所示,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45A通过使用被施加负极性(第一极性)的偏置电压的毛刷192B来收集被充电至正极性的调色剂。
此后,使用施加了正极性(第二极性)的偏置电压的毛刷191B来收集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在本实施例中,毛刷192B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摩擦中间转印带40,并且毛刷191B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摩擦中间转印带40。
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90包括第一清洁部191和第二清洁部192。第一清洁部191包括作为第一毛刷的毛刷191B、作为第一可旋转构件的金属辊191C、电压(电力)源191E和作为第一刮刀的清洁刮刀191D。第二清洁部192包括作为第二毛刷的毛刷192B、作为第二可旋转构件的金属辊192C和电压源192E。第二清洁部192还包括作为第二刮刀的清洁刮刀192D和作为第三刮刀的清洁刮刀192F。毛刷191B和金属辊191C以及毛刷192B和金属辊192C通过未示出的齿轮机构连接,并通过未示出的驱动马达旋转。毛刷191B和192B分别在与中间转印带40接触的状态下在接触位置处在与中间转印带4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旋转,并且摩擦中间转印带40。毛刷191B在毛刷192B摩擦中间转印带40的周面之后摩擦中间转印带40的周面。这些毛刷191B和192B中的每个是通过植入体积电阻率为105Ω.cm的导电尼龙纤维来制备的,并且被形成为例如18mm的直径。然后,毛刷被设置成使得其穿透到中间转印带40中的深度(量)是例如1.5mm。
另外,毛刷191B和192B分别摩擦金属辊191C和192C。毛刷191B通过在接触位置处与金属辊191C的旋转方向同向旋转而在与金属辊191C接触的状态下摩擦金属辊191C。毛刷192B通过在接触位置处与金属辊192C的旋转方向同向旋转而在与金属辊192C接触的状态下摩擦金属辊192C。金属辊191C和192C中的每个被形成为例如20mm的直径。此外,金属辊191C和192C被设置成使得它们分别穿透到毛刷191B和192B中的深度是例如2mm。
支撑辊192A被接地到接地电势(0V),且从内周面侧支撑与毛刷192B摩擦的中间转印带40,并被该中间转印带40旋转。支撑辊192A是圆柱形辊,并被形成为例如13mm的直径。驱动辊43被连接到接地电势(0V)且从中间转印带40的内周面侧支撑与毛刷191B摩擦的中间转印带40,并如上所述可旋转地驱动中间转印带40。驱动辊43通过将其外周面涂覆例如0.5mm厚的体积电阻率为105Ω.cm的导电橡胶而被形成为例如25mm的直径。
电压源192E通过将负极性(第一极性)的电压施加到金属辊192C而在毛刷192B和支撑辊192A之间产生电场。结果,摩擦金属辊192C的毛刷192B被充电至负极性,并因此能够吸附沉积在中间转印带40上且被充电至正极性的调色剂。被吸附到毛刷192B的调色剂被移动到负极性的电势更高的金属辊192C,并且然后被清洁刮刀192D刮掉。清洁刮刀192D与金属辊192C的旋转方向反向地与金属辊192C接触,并将调色剂从金属辊192C刮掉。
另一方面,电压源191E通过将正极性(第二极性)的电压施加到金属辊191C而在毛刷191B和驱动辊43之间产生电场。结果,与金属辊191C摩擦的毛刷191B被充电至正极性并因此能够吸附沉积在中间转印带40上且被充电至负极性的调色剂。吸附到毛刷191B的调色剂被移动到正极性的电势更高的金属辊191C,并且然后被清洁刮刀191D刮掉。清洁刮刀191D与金属辊191C的旋转方向反向地接触金属辊191C并将调色剂从金属辊191C刮掉。这些清洁刮刀191D和192D是被形成为板状的橡胶刮刀。作为清洁刮刀191D和192D,优选地,可以使用杨氏模量小于200MPa且Asker-C硬度为约60-90(优选为约70-80)的聚氨酯橡胶制成的橡胶刮刀。
蜡不直接从记录材料P移动到中间转印带40上,但可以经由二次转印带12移动并沉积到中间转印带40上。此外,清洁刮刀191D和192D也能够刮除经由毛刷191B和192B沉积在金属辊191C和192C上的蜡。然而,没有被刮掉并且通过清洁刮刀的蜡容易积累并沉积在清洁刮刀191D和192D的接触部,并且当所积累的蜡的高度达到调色剂能够通过清洁刮刀的高度时,会产生调色剂的不当清洁(除去)。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如之后所描述的,在第一转印带40上形成调色剂带,以使得调色剂经由毛刷191B和192B以及金属辊191C和192C供给到清洁刮刀191D和192D。通过供给调色剂,防止了在清洁刮刀191D和192D的接触部处产生蜡块。
然而,在上述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45A的情况下,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的大多数调色剂带通过第二清洁部192并被供给到第一清洁部191。出于那个原因,在清洁刮刀192D的接触部产生蜡块,使得调色剂容易通过清洁刮刀192D。
因此,相对于第二清洁部192的金属辊192C,第二清洁刮刀192F被设置在清洁刮刀192D相对于金属辊192C的旋转方向的下游。清洁刮刀192F被设置用于刮掉通过清洁刮刀192D的调色剂,并且特别在调色剂通过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的调色剂带供给到清洁刮刀191D和192D的情况下有效地起作用。清洁刮刀192F是被形成为板状的树脂刮刀并用例如500μm厚的PET片材(树脂片材)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少量的调色剂到达清洁刮刀192D相对于金属辊192C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位置,并因此有可能当橡胶刮刀被用作第二清洁刮刀时,橡胶刮刀翻起。因此,作为清洁刮刀192F,使用当与用聚氨酯橡胶形成的橡胶刮刀相比硬且抗翻起的树脂刮刀。对应于硬度程度,树脂刮刀的调色剂清洁(除去)性能次于橡胶刮刀,但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如上面所描述的,到达清洁刮刀192D的下游位置的调色剂的量小,并因此甚至树脂刮刀也足以除去调色剂。具体地说,作为与金属辊192C接触的第一清洁刮刀192D,优选地,使用杨氏模量小于200MPa的橡胶刮刀。作为与金属辊192C接触的第二清洁刮刀192F,优选地,使用杨氏模量不小于200MPa的树脂刮刀。
如上所述,即使在中间转印带清洁设备45A的情况下,类似于上述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的情况下,调色剂不容易引起不当清洁。也就是说,在施加了与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的调色剂带的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偏置电压的第二清洁部192中,设置了杨氏模量小于200MPa的橡胶刮刀(192D)和杨氏模量不小于200MPa的树脂刮刀(192F)。其结果是,通过橡胶刮刀(192D)的调色剂可以被树脂刮刀(192F)刮掉,使得调色剂不容易产生不当清洁。特别的是,本实施例在大量的调色剂通过在中间转印带40上形成的调色剂带供给到第一清洁部191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并因此不容易产生蜡块。
[第三实施例]
在图5中,示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A。如图5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A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单个清洁刮刀92G与金属辊92C接触,并且其它构造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构造相同。与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将省略其描述。
本发明人从实验等已经证实在接触部产生的蜡块在树脂刮刀的情况下比在橡胶刮刀的情况下不容易变得更大,并且在树脂刮刀的情况下蜡块的生长比在橡胶刮刀的情况下慢。这是因为树脂刮刀比橡胶刮刀硬,并因此树脂刮刀的接触部的范围比橡胶刮刀的接触部的范围窄。例如,橡胶刮刀的接触部的范围是15μm,而树脂刮刀的接触部的范围为3μm。也就是说,在使得这些刮刀的接触压力相同的情况下,树脂刮刀在接触部的压力比橡胶刮刀在接触部的压力大5倍。换句话说,可以认为树脂刮刀用比橡胶刮刀的力大5倍的力来抑制沉积的蜡在向上推动刮刀的方向上的生长。因此,使用树脂刮刀,可以延长直到产生由于蜡块引起的不当清洁为止的周期。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使用杨氏模量不小于200MPa的树脂刮刀作为清洁刮刀92G。清洁刮刀92G被设置在与图1中所示的二次转印带清洁设备90的清洁刮刀92D的位置相同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二次转印带12上的大多数调色剂被极性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的第一清洁部91刮掉,并因此到达清洁刮刀92G的调色剂的量非常小。此外,如已经在上面所描述的,使用树脂刮刀,蜡块的生长变得比橡胶刮刀的情况下的蜡块的生长慢,并因此在产生由于蜡块的不当清洁之前实现定期维护,以使得不产生不当清洁(表1中的第三实施例)。
[其它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使用带状的可旋转二次转印构件(二次转印带),但是可旋转二次转印构件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具有圆柱形的形状(鼓形)。
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第一清洁部91被设置在上游侧,并且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第二清洁部92被设置在下游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相对于二次转印带12的旋转方向,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同极性的清洁部也可以被设置在上游侧,并且具有与调色剂的电荷极性相反极性的清洁部也可以被设置在下游侧。
顺便提及,在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使用全色打印机作为示例来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适用于任何图像形成装置,只要该装置通过使用中间转印构件实现二次转印。本发明可以通过使用中间转印构件实现二次转印的图像形成装置来执行,而不管该装置是否是串联型、单鼓型、充电型、电子照相图像形成型、显影型、转印型和定影型。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可以包括印刷机、各种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多功能(图像形成)机,等等。
虽然已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这类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
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成用含蜡的调色剂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能旋转的转印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其中在转印部中,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被馈送到转印部的记录材料上的转印电场;
定影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一起加热其上在转印部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和调色剂图像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馈送部,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将记录材料馈送到转印部,其中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以使得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面在转印部面向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
执行部,被配置成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所述双面图像形成用于在记录材料的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通过由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而在记录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被配置成静电地除去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刷辊、第一能旋转构件和第一刮刀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包括第二刷辊、第二能旋转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刷辊和第二刷辊中的每个具有导电性并且在旋转的同时在与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接触的情况下静电地吸附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
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一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与所述第一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
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二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在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刮刀构件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刮掉,
其中所述第二刮刀构件在清洁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部的下游和所述接触位置的上游,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的部分处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二刮刀构件的杨氏模量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执行部在调色剂供给模式中执行操作,在该调色剂供给模式中,在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期间,预定的供给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被转印到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并因此调色剂被供给到所述第一刮刀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刷辊相对于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刷辊的下游和转印部的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从垂直方向上看,所述第三刮刀构件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的部分被设置成不与所述第二刮刀构件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仅由所述第一刮刀构件清洁。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移动的中间转印构件;
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被配置成用含蜡的调色剂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能旋转的转印构件,被配置成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以形成转印部,其中在转印部中,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转印到被馈送到转印部的记录材料上的转印电场;
定影单元,被配置成通过一起加热其上在转印部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和调色剂图像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馈送部,被配置成在记录材料通过所述定影单元之后将记录材料馈送到转印部,其中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以使得记录材料的调色剂图像定影面在转印部面向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
执行部,被配置成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所述双面图像形成用于在记录材料的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通过由所述馈送部馈送记录材料而在记录材料的另一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被配置成静电地除去所述能旋转的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
其中所述第一清洁单元包括第一刷辊、第一能旋转构件和第一刮刀构件,
其中所述第二清洁单元包括第二刷辊、第二能旋转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刷辊和第二刷辊中的每个具有导电性并且在旋转的同时在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接触的情况下静电地吸附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
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一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与所述第一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
其中与调色剂的通常电荷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压被施加到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并且被吸附到所述第二刷辊的调色剂被静电地吸附到在接触位置与所述第二刷辊接触的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
其中所述第一刮刀构件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一能旋转构件刮掉,
其中所述第二刮刀构件在清洁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以及
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清洁部的下游和所述接触位置的上游,并通过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的旋转将沉积物质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刮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三刮刀构件在与所述第二能旋转构件接触的部分处的杨氏模量比所述第二刮刀构件的杨氏模量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执行部在调色剂供给模式中执行操作,在该调色剂供给模式中,在执行双面图像形成期间,预定的供给调色剂图像被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通过向所述转印部施加与转印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而通过转印部,并因此调色剂被供给到所述第一刮刀构件、第二刮刀构件和第三刮刀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刷辊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的旋转方向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刷辊的上游和转印部的下游。
CN201610514616.XA 2015-07-02 2016-07-01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6325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33807A JP6594068B2 (ja) 2015-07-02 2015-07-02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33807 2015-07-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325026A CN106325026A (zh) 2017-01-11
CN106325026B true CN106325026B (zh) 2020-04-24

Family

ID=56194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4616.XA Active CN106325026B (zh) 2015-07-02 2016-07-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760041B2 (zh)
EP (1) EP3118690B1 (zh)
JP (1) JP6594068B2 (zh)
CN (1) CN106325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9832B2 (ja) * 2015-07-02 2019-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26989A (ja) 2021-08-16 2023-03-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670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6572A (en) * 1994-01-03 1995-05-16 Xerox Corporation Cleaning apparatus for an electrophotographic printing machine
JPH08194344A (ja) * 1995-01-13 1996-07-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6631249B2 (en) * 2000-09-29 2003-10-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reventing the overflow of toner on a clean blade
JP4045397B2 (ja) * 2001-03-22 2008-02-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14802A (ja) 2003-10-03 2005-04-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87621B2 (ja) 2004-04-28 2010-06-2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870204B2 (ja) 2004-06-09 2007-0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610A (ja) 2005-08-22 2007-03-08 Fuji Xerox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前記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56943B2 (ja) * 2005-09-09 2012-06-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829661B2 (ja) * 2006-04-03 2011-12-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031454B2 (ja) * 2007-06-22 2012-09-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並びに、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464487B2 (ja) * 2010-03-18 201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07796A (ja) 2011-06-22 2013-01-10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95559A (ja) 2012-03-16 2013-09-30 Konica Minolta Inc 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1951A (ja) 2012-04-12 2013-10-28 Konica Minolta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747870B2 (ja) * 2012-06-21 2015-07-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4048536A (ja) * 2012-08-31 2014-03-17 Ricoh Co Ltd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圧設定装置
JP6429558B2 (ja) 2014-09-26 2018-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6670A (zh) * 2006-03-31 2007-10-03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18690B1 (en) 2018-10-31
JP2017015990A (ja) 2017-01-19
JP6594068B2 (ja) 2019-10-23
US9760041B2 (en) 2017-09-12
US20170003624A1 (en) 2017-01-05
EP3118690A1 (en) 2017-01-18
CN106325026A (zh) 2017-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85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3461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leaning member having a bias voltage
JP631609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32502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3409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2802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9849B2 (ja) 潤滑剤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31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355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8853A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47126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9497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5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8290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mage bearing members having different surface layer thicknesses
JP7362029B2 (ja)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ベルト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162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0346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8180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クリーニング部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7079332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5873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87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ベルト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10032832A (ja) 回転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2841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3100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5679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