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55724B -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55724B
CN106255724B CN201580018205.5A CN201580018205A CN106255724B CN 106255724 B CN106255724 B CN 106255724B CN 201580018205 A CN201580018205 A CN 201580018205A CN 106255724 B CN106255724 B CN 1062557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shell
parts
stratum nucleare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8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255724A (zh
Inventor
大岳亚季
初野秀行
高桥和也
河合敦成
松冈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Tokyo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Tokyo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Tokyo Chemical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2557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7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2557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557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302Polyurethanes or polythiourethanes; Polyurea or polythioure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6Polyurethanes from polyest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7/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17/56Insulating bodies
    • H01B17/62Insulating-layers or insulating-films on metal bod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01B3/44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 H01B3/447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vinyl resins; acrylic resins from acryl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20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 C08L2203/202Applications use in electrical or conductive gadgets use in electrical wires or wire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4Thermoplastic elasto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53Core-shell polym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rganic Insulating Material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实现优异的阻燃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特性的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20)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Description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的提高及导体被覆材料的特性的提高。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阻燃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聚氨酯系弹性体和乙烯聚合物和/或乙烯系共聚物作为主成分,还含有特定的二种(聚)磷酸盐化合物和特定的磷酸酯化合物。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在使用氮-磷系阻燃剂进行了阻燃加工的基布的至少一面设置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而成的阻燃性合成树脂皮革。在该专利文献2的0014段记载了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单独也可以使用,但优选与丙烯酸系软质树脂并用;若在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中混合特定的软质丙烯酸树脂,则可以不使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的阻燃性变差而使其软化;以及通过在肖氏A硬度65~90的热塑性聚氨酯中混合肖氏A硬度50~80的丙烯酸系软质树脂,可以不使阻燃性变差而得到肖氏A硬度为60~80的混合树脂,在0018段中记载了丙烯酸系软质树脂优选多层结构聚合物、即2种以上的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核-壳型的多层结构的粒子状的聚合物,在0034段中记载了实施例中使用Kuraray公司制的SA-1000P(丙烯酸系软质树脂,肖氏A硬度70)作为丙烯酸系软质树脂。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层如上所述,仅作为阻燃性合成树脂皮革的一部分设置于使用氮-磷系阻燃剂进行了阻燃加工的基布的至少一面。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无卤阻燃性电缆,在将导体的外周具有绝缘层的绝缘电线多个捻合而成的多芯绞合线的外侧设置内层,在该内层上设置外层,该外层由相对于热塑性聚氨酯(TPU)100质量份含有30质量份以上的阻燃剂的树脂组合物构成,该内层由含有乙酸成分(VA)量33%以上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树脂组合物构成,该外层进行交联处理而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3739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159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508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以往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阻燃性未必充分。另外,以往的导体被覆材料的特性未必充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实现优异的阻燃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特性的导体被覆材料以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实现优异的阻燃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
另外,对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所述壳层含有交联壳层,所述交联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为选自下述(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核壳聚合物粒子;(b)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核壳聚合物粒子;(c)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以及(d)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此时,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a)。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b)。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c)。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d)。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构成所述交联壳层的所述共聚物可以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所述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进而,在这些情况下,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另外,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所述核层。此时,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所述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所述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可以由聚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另外,此时,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构成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的所述聚合物可以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另外,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可以为导体被覆材料用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将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混合,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实现优异的阻燃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特性的导体被覆材料。
另外,对于所述导体被覆材料,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所述壳层含有交联壳层,所述交联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为选自下述(a)~(d)中的一种以上:(a)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核壳聚合物粒子;(b)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核壳聚合物粒子;(c)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以及(d)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此时,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a)。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b)。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c)。另外,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可以至少含有所述(d)。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构成所述交联壳层的所述共聚物可以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所述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进而,在这些情况下,所述导体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另外,所述导体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所述核层。此时,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所述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所述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可以由聚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另外,此时,所述导体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另外,在这些情况下,构成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的所述聚合物可以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将树脂原料成型,所述树脂原料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特性的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实现优异的阻燃性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具有优异的特性的导体被覆材料和它们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一个例子示出其截面的说明图。
图2是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其它例子示出其截面的说明图。
图3是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又一例子示出其截面的说明图。
图4是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的再一例子示出其截面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磷酸酯系阻燃剂以及核壳聚合物粒子的重量份)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5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的配合(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磷酸酯系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的重量份)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阻燃性以及肖氏A硬度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5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6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7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8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9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性以及肖氏A硬度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0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和阻燃性的说明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1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导体被覆材料(本被覆材料)为被覆导体的构件。本被覆材料所被覆的导体只要是用于导电的构件就没有特别限定。导体例如可以为金属导体。构成金属导体的金属只要导电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选自铜、软铜、镀镍软铜、镀锡软铜、银、铝、金、铁、钨、钼和铬中的1种以上。导体可以为导线。此时,导体可以为金属导线。
图1、图2、图3和图4是对于本被覆材料的例子示出其截面的说明图。在图1~图4所示的例子中,本被覆材料为被覆导线的导线被覆材料。更具体而言,在图1~图4所示的例中,本被覆材料为电线1或电缆2的导线被覆材料。
图1中示出包含导体(导线)10和被覆该导体10的被覆材料20的电线1。图2中示出包含多个导线10a、10b、10c和将该多个导线10a、10b、10c合并被覆的被覆材料20的电线1。
本被覆材料可以为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的电线1的被覆材料20。电线1为所谓绝缘电线,被覆材料20可以为该绝缘电线的绝缘被覆材料。本被覆材料被覆导线时,由本被覆材料被覆的该导线的个数只要如图1和图2所示为1个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
图3中示出包含导体(导线)10、被覆该导体10的第一被覆材料20和被覆该第一被覆材料20的第二被覆材料30(介由该第一被覆材料20被覆该导体10的第二被覆材料30)的电缆2。此时,电缆2可以包含电线1和被覆该电线1的第二被覆材料20,所述电线1包含导体10和第一被覆材料20。
本被覆材料可以为如图3所示那样的电缆2的被覆材料20、30。即,本被覆材料可以为图3所示的第一被覆材料20和/或第二被覆材料30,优选可以为该第二被覆材料30。电线1为绝缘电线,第一被覆材料20可以为该绝缘电线的绝缘被覆材料。第二被覆材料30可以为被覆电线1的保护被覆材料(所谓护套)。
图4中示出包含多个导线10a、10b、10c、被覆该多个导线10a、10b、10c的多个第一被覆材料20a、20b、20c、被覆盖多个第一被覆材料20a、20b、20c的第二被覆材料40(介由该多个第一被覆材料20a、20b、20c被覆该多个导线10a、10b、10c的第二被覆材料40)和被覆该第二被覆材料40的第三被覆材料50(介由该多个第一被覆材料20a、20b、20c和第二被覆材料40被覆该多个导线10a、10b、10c的第三被覆材料50)的电缆2。此时,电缆2可以包含电线1a、电线1b、电线1c和将该多个电线1a、1b、1c合并被覆的第二被覆材料20,所述电线1a包含导体10a和第一被覆材料20a,所述电线1b包含导体10b和第一被覆材料20b,所述电线1c包含导体10c和第一被覆材料20c。
本被覆材料可以为如图4所示那样的电缆2的被覆材料20a、20b、20c、40、50。即,本被覆材料可以为选自图4所示的第一被覆材料20a、20b、20c、第二被覆材料40和第三被覆材料50中的1种以上。本被覆材料为电缆2的被覆材料时,由本被覆材料被覆的导线的个数只要如图3和图4所示为1个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多个电线1a、1b、1c为绝缘电线,第一被覆材料20可以为该绝缘电线的绝缘被覆材料。第二被覆材料40和第三被覆材料50可以为被覆电线1的保护被覆材料(所谓护套)。
本被覆材料为如上所述的电线或电缆的被覆材料时,该电线和电缆例如可以选自电力供给用的电线或电缆、通信用的电线或电缆和电气设备用的电线或电缆(例如,选自家电制品部件、电气部件、电子部件或汽车部件的配线、插头和连接器中的1种以上)。
本被覆材料包含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在本说明书中,称为“TPU”)、磷酸酯系阻燃剂(在本说明书中,称为“PE阻燃剂”)和核壳聚合物粒子(在本说明书中,称为“CS粒子”)。
本被覆材料通过包含将含有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的树脂原料成型的方法来制造。本被覆材料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树脂原料为导体被覆材料成型用树脂原料。
本实施方式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本组合物)含有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TPU)、磷酸酯系阻燃剂(PE阻燃剂)和核壳聚合物粒子(CS粒子)。上述的本被覆材料使用本组合物作为树脂原料来制造。即,本组合物可以为导体被覆材料用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因此,本实施方式包含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中的本组合物的使用、将本组合物用于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的方法和使用本组合物制造导体被覆材料的方法(更具体而言,将本组合物成型而制造导体被覆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提高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性的技术手段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意外地独自发现CS粒子对该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赋予高阻燃性,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为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本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还含有CS粒子作为阻燃剂。即,CS粒子为在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中显示阻燃性的成分。因此,本实施方式包含使用CS粒子作为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剂的方法。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对提高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性的技术手段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意外地独自发现通过对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添加特定范围的量的CS粒子,可以实现特别高的阻燃性,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包含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1.9重量份~40.7重量份的由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此时,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相对于TPU100重量份为63.2重量份~135.3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3.0重量份~40.7重量份的由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上述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优选含有59.2重量份~73.7重量份的TPU,更优选含有59.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在这些情况下,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进一步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上述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优选含有26.2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更优选含有26.5重量份~40.5重量份的CS粒子。在这些情况下,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进一步优异的阻燃性。
更具体而言,上述树脂成分100重量份优选由59.2重量份~73.7重量份的TPU和26.2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更优选由59.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0.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在这些情况下,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进一步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上述树脂成分100重量份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更优选含有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在这些情况下,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进一步优异的阻燃性。
更具体而言,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2重量份~73.7重量份的TPU和26.2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进一步优异的阻燃性。
进而,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0.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除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树脂成分”由TPU和CS粒子构成。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除上述“树脂成分”以外,也可以含有树脂。但是,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仅含有由TPU和CS粒子构成的上述“树脂成分”作为树脂。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中所含的TPU只要是通过多异氰酸酯和多元醇的反应而合成的具有热塑性的聚氨酯系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TPU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选自聚酯系TPU、聚醚系TPU和聚碳酸酯系TPU中的1种以上,更具体而言,可以为选自己二酸酯系TPU、己内酯系TPU、聚醚系TPU和聚碳酸酯系TPU中的1种以上。作为TPU,从后述的方面考虑,最优选聚酯系TPU,接着,优选聚碳酸酯系TPU。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聚酯系TPU。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聚酯系TPU(己二酸酯系TPU和/或己内酯系TPU)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除优异的阻燃性以外,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此时,本被覆材料即使在例如规定温度下加热规定时间(例如,136℃且168小时)后,也维持优异的拉伸伸长率特性。具体而言,例如,对于在规定温度下加热规定时间(例如,136℃且168小时)后的拉伸伸长率特性,含有聚酯系TPU的本组合物的试验片和本被覆材料与含有聚醚系TPU的本组合物的试验片和本被覆材料相比,显著优异。另外,例如,含有聚酯系TPU的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的耐热性比含有聚碳酸酯系TPU的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异。特别是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己二酸酯系TPU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兼具极高的阻燃性和上述优异的耐热性。另外,含有聚酯系TPU的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的树脂原料的加工性比含有聚碳酸酯系TPU的本组合物和该树脂原料以及含有聚醚系TPU的本组合物和该树脂原料优异。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聚碳酸酯系TPU。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聚碳酸酯系TPU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除优异的阻燃性以外,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即,此时,本组合物的试验片和本被覆材料即使在例如规定温度下加热规定时间(例如,136℃且168小时)后,也维持优异的拉伸伸长率特性。具体而言,例如,对于在规定温度下加热规定时间(例如,136℃且168小时)后的拉伸伸长率特性,含有聚碳酸酯系TPU的本组合物的试验片和本被覆材料与含有聚醚系TPU的本组合物的试验片和本被覆材料相比,显著优异。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聚醚系TPU。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聚醚系TPU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也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TPU可以为具有155℃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TPU。TPU的流动开始点只要为155℃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60℃以上,优选为170℃以上,更优选为175℃以上,特别优选为180℃以上。TPU的流动开始点为175℃以上时、特别是180℃以上时,含有该TPU的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除优异的阻燃性以外,还具有优异的耐热性。
即,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具有155℃以上、160℃以上、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TPU,可以含有具有155℃以上、160℃以上、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可以含有具有155℃以上、160℃以上、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己内酯系TPU,可以含有具有155℃以上、160℃以上、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聚碳酸酯系TPU,可以含有具有155℃以上、160℃以上、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醚系TPU。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中所含的TPU的量没有特别限定,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例如30~60重量%的TPU,优选含有30~55重量%的TPU,更优选含有35~55重量%的TPU。
CS粒子如上所述在含有TPU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中以及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中显示阻燃性。即,CS粒子例如是在如下所述的阻燃性试验中使含有TPU、PE阻燃剂和该CS粒子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试验片的消焰时间比含有该TPU和该PE阻燃剂且不含该CS粒子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试验片的消焰时间减少这样的CS粒子。
上述阻燃性试验使用将由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制造的片材或导体被覆材料的片材用冲切刀进行冲切而制作的试验片(125mm×13mm×3mm)和作为UL燃烧试验机的HVUL试验机(Atlas公司制)如下进行。(1)首先,以上述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上侧、另一端为下侧的方式将该试验片的上端固定于夹具,由此,垂直地悬吊该试验片。(2)接着,准备20mm的燃烧器火焰,使该燃烧器火焰的上部10mm与该试验片的下端的中心部接触10秒。(3)然后,测定使该燃烧器火焰从该试验片离开时到该试验片的火焰熄灭为止的时间(消焰时间)。需要说明的是,接触火焰处理结束后,试验片完全没有燃烧时,消焰时间为零秒。另外,产生试验片的滴落时以及试验片燃尽时,无法测定消焰时间。
CS粒子为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粒子。即,CS粒子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核层时,构成该2层以上的核层的聚合物可以彼此组成不同。另外,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时,构成该2层以上的壳层的聚合物可以彼此组成不同。
CS粒子的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例如可以为10~10000nm,优选为50~1000nm。在此,CS粒子的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该CS粒子的胶乳的体积平均粒径。CS粒子的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激光衍射法测定,例如使用MICROTRAC UPA150(注册商标)(日机装株式会社制)测定。
CS粒子可以通过乳液聚合法、分散聚合法、微悬浮聚合法聚合法或悬浮聚合法制造,优选通过乳液聚合法制造。
核层为由聚合物构成的粒子(聚合物粒子)。核层可以为由交联聚合物构成的粒子。此时,核层可以为由交联橡胶构成的粒子。
CS粒子如上所述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即,CS粒子可以含有1层核层,也可以含有2层以上的核层,但优选含有该1层核层(CS粒子由1层以上的壳层和1层核层构成或由1层壳层和1层核层构成)。
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Tg)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即,CS粒子含有1层核层(CS粒子的核层由1层核层构成)时,该1层核层为最外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
另一方面,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核层时,该2层以上的核层可以由构成CS粒子的最内层的1层最内核层粒子和被覆该最内核层粒子的1层以上的被覆核层构成。
即,CS粒子含有2层核层时,该2层核层由构成该CS粒子的最内层的1层最内核层粒子和被覆该最内核层粒子的1层被覆核层构成。此时,被覆最内核层粒子的1层被覆核层为最外核层。
另外,CS粒子含有3层以上的核层时,该3层以上的核层由构成该CS粒子的最内层的1层最内核层粒子和被覆该最内核层粒子的2层以上的被覆核层构成。此时,2层以上的被覆核层中,CS粒子的径向的最外侧的被覆核层为最外核层。即,CS粒子含有由1层最内核层粒子、被覆该最内核层粒子的第一被覆核层和被覆该第一被覆核层的第二被覆核层构成的3层核层时,该第二被覆核层为最外核层。
需要说明的是,2层以上的核层可以除最外核层以外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核层。即,2层以上的核层可以由如下核层构成: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核层和/或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核层。
另外,2层以上的核层可以含有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即,2层以上的核层可以由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构成,也可以由该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和被覆该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的1层以上的被覆核层构成。2层以上的核层由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构成时,该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为最外核层。另外,2层以上的核层由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和被覆该2层以上的核层粒子的1层以上的被覆核层构成时,该1层以上的被覆核层中,构成最外层的核层为最外核层。但是,CS粒子优选不是含有2层以上而是含有1层最内核层粒子。
最外核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35℃以下,特别优选为23℃以下。即,核层可以为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粒子。具体而言,CS粒子可以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核层。此时,CS粒子优选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所述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所述壳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核层可以为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交联聚合物构成的粒子,可以为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交联橡胶构成的粒子。
核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优选为例如0℃以下,更优选为-23℃以下。即,核层优选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更优选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此时,核层优选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核层,更优选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的1层核层。进而,此时,CS粒子优选由1层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所述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所述壳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更优选由1层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所述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所述壳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另外,CS粒子优选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所述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0℃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所述壳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更优选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所述核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3℃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所述壳层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核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为例如-140℃以上。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
在此,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可以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玻璃化转变温度由Fox的计算式求出,由下式(1)算出:1/(273+Tg)=Σ(Wi/(273+Tgi))。但是,由于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为微量,因此,该多官能性单体的使用量在本计算中未使用。
上述式中,Tg表示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i表示i成分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Wi表示i成分的质量比率(ΣWi=1)。另外,i成分的均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使用高分子学会编“高分子数据手册”(POLYMER HANDBOOK FOURTH EDITION Volume1,J.Brandrup,Interscience,1989)中所记载的值。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Tg)时,根据测定试验片的形状、升温速度等测定条件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发生变化,因此,对于聚合物中所含的各成分,需要以能够得到上述高分子数据手册中记载的值的方式将该测定条件优化。
构成核层的交联聚合物可以为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也可以为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和硅橡胶中的1种以上,优选为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和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更优选为选自丙烯酸橡胶和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特别优选为丙烯酸橡胶。
丙烯酸橡胶可以为丙烯酸酯、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此时,丙烯酸橡胶可以为丙烯酸酯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30.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另外,丙烯酸橡胶可以为丙烯酸酯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10.0重量%、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
丙烯酸酯可以具有烷基和/或环氧基。丙烯酸酯可以具有碳原子数为1~22的烷基,也可以具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
具有烷基的丙烯酸酯可以为选自丙烯酸烷基酯(例如,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辛酯、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丙烯酸硬脂基酯和丙烯酸山萮基酯中的1种以上)、丙烯酸羟基烷基酯(选自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1种以上)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选自丙烯酸甲氧基甲酯、丙烯酸甲氧基乙酯、丙烯酸乙氧基甲酯和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中的1种以上)中的1种以上。具有环氧基的丙烯酸酯可以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多官能性单体只要是在分子内具有多个含有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官能团(例如,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具体而言,例如,选自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和烯丙基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烷基酯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异氰脲酸缩水甘油基二烯丙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1种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即,(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丙烯酸酯,也可以为甲基丙烯酸酯,还可以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
可与丙烯酸酯和多官能性单体共聚的不饱和单体只要为具有可共聚的双键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选自具有烷基(例如,碳原子数为1~22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山萮基酯中的1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选自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1种以上)和甲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甲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中的1种以上)中的1种以上)和/或具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芳烃(例如,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单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和溴苯乙烯中的1种以上)、乙烯基羧酸(例如,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富马酸和中康酸中的1种以上)、卤乙烯(例如,选自氯乙烯、溴乙烯和氯丁二烯中的1种以上)、乙酸乙烯酯和烯烃(例如,选自乙烯、丙烯、丁烯和异丁烯中的1种以上)中的1种以上。
CS粒子中所含的核层的量没有特别限定,该CS粒子优选含有例如41重量%以上的核层(优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橡胶层)。即,核层的重量相对于CS粒子的重量(核层的重量和壳层的重量的合计)的比例优选为41重量%以上。
此时,CS粒子可以含有45重量%以上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以上的核层。更具体而言,CS粒子优选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核层,此时,可以含有45重量%~98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98重量%的核层。在这些情况下,CS粒子中所含的核层的量可以为97重量%以下,可以为96重量%以下,也可以为95重量%以下,还可以为94重量%以下。
进而,CS粒子优选含有41重量%~84重量%的核层(优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橡胶层)。此时,CS粒子可以含有41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41重量%~75重量%的核层。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45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45重量%~75重量%的核层。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50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核层。
壳层被覆核层的至少一部分。即,壳层由被覆核层的至少一部分的聚合物构成。更具体而言,壳层由被覆构成核层的聚合物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聚合物构成。
CS粒子如上所述含有1层以上的壳层。即,CS粒子可以含有1层壳层,也可以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但优选含有该1层壳层(CS粒子由1层壳层和1层以上的核层构成或由1层壳层和1层核层构成)。
构成壳层的聚合物可以为接枝聚合物。即,壳层可以由通过对于核层的接枝聚合而形成的接枝聚合物构成。
壳层可以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为60℃以上,也可以为8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壳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例如可以为160℃以下,也可以为150℃以下。
壳层可以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需要说明的是,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时,最外侧的壳层可以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该2层以上的壳层可以各自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此时,壳层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也可以为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饿到的共聚物,还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具体而言,壳层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30.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另外,壳层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10.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和/或甲基丙烯酸酯。即,(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丙烯酸酯,也可以为甲基丙烯酸酯,还可以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具有烷基和/或环氧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具有碳原子数为1~22的烷基,也可以具有碳原子数为1~12的烷基。
具有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和(甲基)丙烯酸山萮基酯中的1种以上)、(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中的1种以上)和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甲氧基甲酯、(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乙氧基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氧基乙酯中的1种以上)中的1种以上。具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烯基氰化合物可以为(甲基)丙烯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腈是指丙烯腈和/或甲基丙烯腈。即,(甲基)丙烯腈可以为丙烯腈,也可以为甲基丙烯腈,还可以为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
多官能性单体只要为在分子内具有多个含有聚合性不饱和键的官能团(例如,自由基聚合性官能团(具体而言,例如,选自丙烯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和烯丙基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烷基酯(例如,选自(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基烷基酯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酯(例如,选自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1种以上)、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氰脲酸三烯丙酯、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异氰脲酸缩水甘油基二烯丙酯和二乙烯基苯中的1种以上。
可与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共聚的不饱和单体只要为具有共聚的双键的单体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选自乙烯基芳烃(例如,选自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1-乙烯基萘、2-乙烯基萘、单氯苯乙烯、二氯苯乙烯和溴苯乙烯中的1种以上)、乙烯基羧酸(例如,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衣康酸、富马酸和中康酸中的1种以上)、卤乙烯(例如,选自氯乙烯、溴乙烯和氯丁二烯中的1种以上)、乙酸乙烯酯和烯烃(例如,选自乙烯、丙烯、丁烯和异丁烯中的1种以上)中的1种以上。
CS粒子可以含有至少一部分被交联的壳层。此时,壳层可以由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构成或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构成,且其至少一部分被交联。
更具体而言,壳层可以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30.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构成,且其至少一部分被交联。另外,壳层可以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60.0~99.9重量%、多官能性单体0.1~10.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0~39.9重量%的共聚物构成,且其至少一部分被交联。
CS粒子含有至少一部分被交联的壳层时,该壳层的交联度没有特别限定,但该CS粒子优选含有交联度为0.26%以上的壳层,此时,可以含有交联度为0.30%以上的壳层,也可以含有交联度为0.50%以上的核层。
在此,该壳层由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构成时,壳层的交联度为该多官能性单体的重量相对于该原料的重量的比例(重量%)。更具体而言,该壳层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共聚物构成时,壳层的交联度为该多官能性单体的重量相对于该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重量和该多官能性单体的重量的合计的比例(重量%)。另外,例如该壳层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构成时,壳层的交联度为该多官能性单体的重量相对于该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重量、该多官能性单体的重量和该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重量的合计的比例(重量%)。
具体而言,例如,壳层由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90重量%、多官能性单体1.0重量%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9重量%的共聚物构成时,该壳层为其一部被交联的壳层,其交联度为1.0%。另外,例如,壳层由多官能性单体100重量%的聚合物构成时,该壳层的交联度为100%。如此,通过调节形成共聚物的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单体、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比率,可以调节壳层的交联度。
壳层的交联度可以为0.26%~100%,也可以为0.30%~100%,还可以为0.50%~100%。另外,壳层的交联度可以为0.26%~30.0%,也可以为0.30%~30%,还可以为0.50%~30.0%。另外,壳层的交联度可以为0.26%~10.0%,也可以为0.30%~10%,还可以为0.50%~10.0%。需要说明的是,壳层的交联度例如可以通过CS粒子的基于NMR的分析来确认。
CS粒子含有至少一部分被交联的壳层时(例如,含有交联度为0.26%以上的壳层(更具体而言,例如,交联度为0.26%~30.0%的壳层或交联度为0.26%~10.0%的壳层)时、含有交联度为0.30%以上的核层(更具体而言,例如,交联度为0.30%~30.0%的壳层或交联度为0.30%~10.0%的壳层)时或含有交联度为0.50%以上(更具体而言,例如,交联度为0.50%~30.0%的壳层或交联度为0.50%~10.0%的壳层)的壳层时),该CS粒子可以含有41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上、55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上、65重量%以上、70重量%以上、75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上或85重量%以上的核层。
CS粒子含有上述至少一部分被交联的壳层中的任一者和上述下限值中的任一者以上的核层时,该CS粒子可以含有98重量%以下、97重量%以下、96重量%以下、95重量%以下或94重量%以下的该核层,进而,也可以含有84重量%以下、80重量%以下或75重量%以下的该核层。
CS粒子可以含有未交联的壳层。即,CS粒子含有未交联的壳层时,该CS粒子优选含有41重量%以上的核层,此时,该CS粒子可以含有45重量%以上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以上的核层。
更具体而言,含有未交联的壳层的CS粒子优选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核层,此时,可以含有45重量%~98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98重量%的核层。在这些情况下,CS粒子中所含的核层的量可以为97重量%以下,可以为96重量%以下,也可以为95重量%以下,也可以为94重量%以下。
进而,含有未交联的壳层的CS粒子优选含有41重量%~84重量%的核层(优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橡胶层),此时,该CS粒子可以含有41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41重量%~75重量%的核层。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45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45重量%~75重量%的核层。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50重量%~80重量%的核层,也可以含有50重量%~75重量%的核层。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CS粒子,该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该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该壳层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交联壳层,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该CS粒子可以为选自以下(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该核层,且该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该核层,且该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粒子;(c)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该核层,且该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0.1重量%~90.4重量%的该核层,且该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CS粒子含有上述(a)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1.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2.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另外,CS粒子含有上述(a)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7.1重量%~88.9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8.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更优选含有60.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
CS粒子含有上述(a),且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范围、51.0重量%~87.0重量%的范围、52.0重量%~85.0重量%的范围、57.1重量%~88.9重量%的范围、58.0重量%~87.0重量%的范围或60.0重量%~85.0重量%的范围的该核层时,上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可以为0.05%~0.42%,也可以为0.05%~0.43%。
CS粒子含有上述(b)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1.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2.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另外,CS粒子含有上述(b)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7.1重量%~89.4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8.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更优选含有60.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
CS粒子含有上述(b),且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范围、51.0重量%~89.3重量%的范围、52.0重量%~89.0重量%的范围、57.1重量%~89.4重量%的范围、58.0重量%~89.3重量%的范围或60.0重量%~89.0重量%的范围的该核层时,上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可以超过0.42%(或0.42%以上)且为0.45%以下,也可以超过0.43%(或0.43%以上)且为0.47%以下。
CS粒子含有上述(c)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2.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
CS粒子含有上述(c),且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范围或52.0重量%~89.5重量%的范围的该核层时,上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可以超过0.45%(或0.45%以上)且为0.50%以下,也可以为超过0.47%(或0.47%以上)且为0.70%以下。
CS粒子含有上述(d)时,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优选含有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
CS粒子含有上述(d),且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范围或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时,上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可以超过0.50%(或0.50%以上)且为5.00%以下,可以超过0.70%(或0.70%以上)且为5.00%以下,也可以超过1.50%(或1.50%以上)且为5.00%以下,还可以超过1.70%(或1.70%以上)且为5.00%以下。
具体而言,CS粒子可以为选自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选自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3%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3%且小于等于0.47%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7%且小于等于0.7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7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3%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3%且小于等于0.47%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7%且小于等于0.7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7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8.9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9.4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1.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0.1重量%~90.4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1.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8.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8.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1.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1.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8.0重量%~87.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3%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8.0重量%~89.3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3%且小于等于0.47%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1.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7%且小于等于1.7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1.7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为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60.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60.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1.5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1.5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以下的(a)~(d)中的1种以上:(a)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60.0重量%~85.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3%的CS粒子;(b)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60.0重量%~89.0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3%且小于等于0.47%的CS粒子;(c)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2.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7%且小于等于1.70%的CS粒子;以及(d)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0重量%~89.5重量%的该核层,且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1.70%且小于等于5.00%的CS粒子。
CS粒子为选自上述(a)~(d)中的1种以上时,该CS可以至少含有上述(a),也可以至少含有上述(b),还可以至少含有上述(c)或还可以至少含有上述(d)。另外,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a)和(b),此时,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c),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d)或也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c)和(d)。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a)和(c),此时,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d)。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a)和(d)。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b)和(c),此时,可以进一步含有上述(d)。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b)和(d)。CS粒子可以含有上述(c)和(d)。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上述(a)的CS粒子,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可以为0.10%以上,优选为0.15%以上,更优选为0.20%以上,特别优选为0.25%以上。这些上述(a)的交联度的各个下限值可以与上述的该交联度的各个上限值组合。另外,关于上述(d)的CS粒子,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优选为4.00%以下,更优选为3.00%以下,特别优选为2.00%以下。这些上述(d)的交联度的各个上限值可以与上述的该交联度的各个下限值组合。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该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该壳层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交联壳层,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该CS粒子为选自上述(a)~(d)中的1种以上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2重量份~73.7重量份的TPU和26.2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进而,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更优选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0.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CS粒子中所含的1层以上的壳层只要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上述共聚物构成的交联壳层就没有特别限定。即,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时,只要该2层以上的壳层中至少1层壳层为上述交联壳层即可。但是,CS粒子优选含有1层壳层,且该1层壳层为上述交联壳层。
另外,上述交联壳层优选为构成CS粒子的最外层的最外壳层。即,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时,该2层以上的壳层中作为CS粒子的径向的最外侧的壳层的最外壳层优选为上述交联壳。CS粒子含有1层壳层(CS粒子的壳层由1层壳层构成)时,该1层壳层为最外壳层,为上述交联壳层。
另外,构成上述交联壳层的共聚物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即,此时,交联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CS粒子可以分别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壳层,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此时,CS粒子可以分别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壳层,所述共聚物是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另外,CS粒子可以分别含有由聚合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壳层,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未交联的聚合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此时,CS粒子可以分别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1层以上的壳层,所述共聚物是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未交联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该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可以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该核层。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此时,CS粒子优选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8.0重量%~82.0重量%的该核层。进而,此时,CS粒子更优选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60.0重量%~82.0重量%的该核层。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该核层时,该CS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该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
此时,CS粒子的以上述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96,也可以为82~96,还可以为85~93。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且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该核层时,该1层以上的壳层可以由聚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即,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未交联的上述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此时,CS粒子优选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未交联的1层壳层构成,更优选由1层核层和未交联的1层壳层构成。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相对于核层和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该核层,且该壳层未交联时,CS粒子的以依据JIS K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所述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该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
进而,此时,CS粒子的以上述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96,可以为82~96,也可以为85~93,还可以为85~90。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该核层,该1层以上的壳层由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TPU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6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0重量份~72.0重量份的TPU和28.0重量份~41.0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进而,此时,更优选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60.0重量份~70.0重量份的TPU和30.0重量份~40.0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TPU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CS粒子构成,该CS粒子由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构成,相对于该核层和该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范围或比上述窄的范围的该核层,该1层以上的壳层由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的聚合物构成时,该CS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该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
进而,此时,CS粒子的以上述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可以为81~96,可以为82~96,也可以为85~93,还可以为85~90。
另外,如上所述,CS粒子的1层以上的壳层未交联时,构成该1层以上的壳层的聚合物可以为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即,此时,1层以上的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15942号公报)的0021段中记载了一种丙烯酸系软质多层结构树脂,其由以下的(A)、(B)以及(C)构成:(A)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80~98.99重量%、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1~20重量%、多官能性接枝剂0.01~1重量%和多官能性交联剂0~0.5重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成的最内层的硬质聚合物层5~30重量份;(B)将由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70~99.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0~30重量%、多官能性接枝剂0.5~5重量%和多官能性交联剂0~5重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成的中间层的硬质聚合物层20~45重量份;(C)将由甲基丙烯酸甲酯90~99重量%和具有碳原子数1~8的烷基的丙烯酸烷基酯10~1重量%构成的单体混合物聚合而成的最外层的硬质聚合物层50~75重量份。
在此,关于构成上述专利文献2的(B)的中间层的成分,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的丙烯酸烷基酯为丙烯酸甲酯,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5℃。因此,上述专利文献2的(B)的中间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最高的是组合使用丙烯酸甲酯70重量份和甲基丙烯酸甲酯30重量份的情况,此时,其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上述式(1),算出为33℃。即,上述专利文献2的(B)的中间层不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交联壳层。
另一方面,关于构成上述专利文献2的(C)的最外层的成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5℃,玻璃化转变温度最低的丙烯酸烷基酯的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左右。因此,组合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90重量份和上述丙烯酸烷基酯10重量份时的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根据上述式(1),在61℃附近。
构成壳层的聚合物优选与TPU的相容性优异。因此,壳层优选由其溶解度参数(SP)值与TPU的SP值的差分为5以下的聚合物构成。构成壳层的聚合物的SP值与TPU的SP值的差分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需要说明的是,CS粒子含有2层以上的壳层时,构成该2层以上的壳层的聚合物整体的溶解度参数(SP)值与TPU的SP值的差分可以为5以下(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如上所述优选以该TPU的重量份和该CS粒子的重量份的合计为100重量份的方式含有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CS粒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以该TPU的重量份和该CS粒子的重量份的合计为100重量份的方式含有58.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1.5重量份的CS粒子。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这些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和CS粒子时,该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由TPU和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5.2重量份~72.3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由TPU和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6.1重量份~7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这些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和CS粒子时,该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PE阻燃剂作为无卤(无卤素)阻燃剂。PE阻燃剂是在含有TPU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中显示阻燃性的磷酸酯。
即,PE阻燃剂例如是在对于CS粒子的如上所述的阻燃性试验中,使含有TPU和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试验片的消焰时间比含有该TPU且不含该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试验片的消焰时间减少这样的磷酸酯。
PE阻燃剂可以为缩合磷酸酯。另外,PE阻燃剂可以为其分子内含有环状结构的磷酸酯。此时,PE阻燃剂可以为其分子内含有环状结构的缩合磷酸酯。在这些情况下,环状结构可以为苯环和/或杂环(例如,含有选自磷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中的1种以上的杂环或含有磷原子和/或氧原子的杂环)。
PE阻燃剂优选与TPU的相容性优异。因此,PE阻燃剂优选为其溶解度参数(SP)值与TPU的SP值的差分为5以下的磷酸酯。PE阻燃剂的SP值与TPU的SP值的差分优选为3以下,更优选为2以下,特别优选为1以下。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如上所述优选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1.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这些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时,该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TPU、由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5.2重量份~72.3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和相对于该TPU和该CS粒子的合计100重量份为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PE阻燃剂。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TPU、由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6.1重量份~7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和相对于该TPU和该CS粒子的合计100重量份为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这些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时,该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优选含有由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1.9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由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2.4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也优选含有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3.2重量份~135.3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3.0重量份~40.7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此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6.2重量份~130.8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30.6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可以含有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4.3重量份~76.9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6.1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这些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时,该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显示特别优异的阻燃性。
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以如上所述的特定的重量比率含有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时,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例如可以含有聚酯系TPU(具体而言,例如,具有155℃以上、160℃以上、优选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TPU,更具体而言,具有155℃以上、160℃以上、优选170℃以上、175℃以上或180℃以上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和CS粒子,所述CS粒子含有至少一部被交联的壳层(具体而言,例如,优选交联度为0.26%以上(例如,0.26%~30.0%或0.26%~10.0%)的壳层、交联度为0.30%以上(例如,0.30%~30.0%或0.30%~10.0%)的壳层或交联度为0.50%以上(例如,0.50%~30.0%或0.50%~10.0%)的壳层)。
另外,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含有如上所述的特定的重量比率的特定的TPU、PE阻燃剂和含有上述至少一部分被交联的壳层中任一者的CS粒子时,该CS粒子可以含有41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或50重量%以上的核层。另外,在这些情况下,CS粒子可以含有98重量%以下、97重量%以下、96重量%以下、95重量%以下或94重量%以下的该核层,进而,可以含有84重量%以下、80重量%以下或75重量%以下的该核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组合物和本被覆材料例如可以不含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不含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可以不含固化剂。另外,本组合物可以不是固化性组合物。另外,本被覆材料的制造中所使用的树脂原料可以不是固化性树脂原料。
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含将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混合。即,本组合物制造成通过将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阻燃剂混合而得到的混合物。
另外,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例如将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例如,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混合,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例如,58.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例如,26.5重量份~41.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另外,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将TPU、由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5.2重量份~72.3重量份(例如,36.1重量份~7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和相对于该TPU和该CS粒子的合计100重量份为42重量份~87重量份(例如,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混合。
另外,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将由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1.9重量份~40.7重量份(例如,22.4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混合。另外,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也优选包含将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3.2重量份~135.3重量份(例如,66.2重量份~130.8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3.0重量份~40.7重量份(例如,30.6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混合。另外,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也优选包含将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4.3重量份~76.9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6.1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混合。
本组合物的制造方法的混合例如使用亨舍尔混合机、螺带式混合机、滚筒、玛泽拉(マゼラー(mazelar))、班伯里密炼机、捏合机、挤出机、混合辊等混合装置进行。
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包含将含有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的树脂原料成型。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将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例如,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树脂原料成型,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例如,58.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例如,26.5重量份~41.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另外,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将含有TPU、由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35.2重量份~72.3重量份(例如,36.1重量份~70.9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和相对于该TPU和该CS粒子的合计100重量份为42重量份~87重量份(例如,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树脂原料成型。
另外,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优选包含将含有由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1.9重量份~40.7重量份(例如,22.4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的树脂原料成型。另外,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也优选包含将含有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3.2重量份~135.3重量份(例如,66.2重量份~130.8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3.0重量份~40.7重量份(例如,30.6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的树脂原料成型。另外,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也优选包含将含有TPU、相对于该TPU100重量份为64.3重量份~76.9重量份的PE阻燃剂和由相对于该TPU和该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为26.1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阻燃剂的树脂原料成型。
本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的成型例如使用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辊成型或压制成型。本被覆材料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片状(包含片材、膜和带等)或筒状。
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将通过加热而熔融的树脂原料从挤出机挤出,制造膜状的被覆材料,接着,用该膜状的被覆材料被覆导体(例如,将该膜状的被覆材料缠绕在导线上),由此,制造被覆该导体的本被覆材料。另外,例如,可以将通过加热而熔融的树脂原料从挤出机挤出到导体的外周,由此,制造被覆该导体的本被覆材料。
本组合物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因此,本组合物优选应用于要求优异的阻燃性的用途,特别优选用于要求高阻燃性的用途。
本被覆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即,本被覆材料例如在对于CS粒子的上述的阻燃性试验中,使该燃烧器火焰与该本被覆材料的试验片首次接触后的该时间(第1次的消焰时间)可以为15秒以下。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含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壳层89重量%和由交联度为0.5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核层11重量%的核壳橡胶粒子(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87nm)。即,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
在CS粒子的制造中,首先,制造构成核层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的胶乳。即,在具有温度计、搅拌机、氮流入口和单体和乳化剂的添加装置的玻璃制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200重量份和数均粒径为目标值的量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0.02重量份,一边在氮气流中搅拌一边升温至40℃。接着,加入丙烯酸丁酯4.97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025重量份和过氧化氢异丙苯0.02重量份的混合物,然后,在10分钟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006重量份、硫酸亚铁·7水合盐0.001重量份和甲醛次硫酸钠0.2重量份。搅拌60分钟后,在其中加入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0.1重量份。搅拌10分钟后,在其中经360分钟滴加由丙烯酸丁酯94.525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475重量份和过氧化氢异丙苯0.2重量份构成的单体的混合物。另外,与上述单体混合物的添加一起用360分钟连续地追加1.0重量份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单体混合物的添加结束后,持续搅拌至转化率超过98重量%,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54℃的丙烯酸橡胶粒子的橡胶胶乳。
接着,形成壳层。即,制造上述的橡胶胶乳后,将温度调整为50℃,每1小时以25重量份连续地添加甲基丙烯酸甲酯11.68重量份、丙烯酸丁酯0.618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烯丙酯0.062重量份和过氧化氢异丙苯0.006175重量份的混合物。添加结束后,添加过氧化氢异丙苯0.1重量份,持续搅拌至聚合转化率为98%以上,结束聚合。这样,得到含有由共聚物构成的交联壳层的核壳橡胶粒子的胶乳,所述共聚物是通过由0.5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烯丙酯、5.00重量%的丙烯酸丁酯和剩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1.6℃。
进而,将核壳橡胶粒子胶乳使用作为加压喷嘴的一种的旋回流式圆锥喷嘴(喷嘴直径0.6mm)以喷雾压力3.7kg/cm2在距塔底部液面的高度10m、直径60cm的圆筒状的装置中以成为体积平均液滴直径约为200μm的液滴的方式喷雾。与此同时,将35重量%浓度的氯化钙水溶液一边以氯化钙固体成分相对于核壳橡胶粒子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5~15重量份的方式用二流体喷嘴与空气混合一边以液滴直径0.1~10μm喷雾。在塔内落下的胶乳液滴在塔底部投入到承接槽,将其回收。
在得到的核壳橡胶粒子浆料中,将5重量%浓度的棕榈酸钾水溶液以棕榈酸钾固体成分相对于核壳橡胶粒子固体成分100重量份为1重量份的方式添加,进行热处理后,脱水,得到脱水粉末。然后,将1000重量份的去离子水和脱水粉末混合,搅拌10分后,重复2次脱水操作后,在氮气流下以50℃使其干燥,得到核壳橡胶粒子粉末。
然后,使用混合辊(温度170℃~180℃)将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以不同的19种配合比率混合,由此制造组成不同的19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作为它们的混合物。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将如上得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成型,由此制造导体被覆材料。即,将熔融混炼的树脂原料的卷形片材通过压制成型(175℃、5分钟、200MPa加压)进行成型,制造组成不同的19种片状的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对如上制造的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如下进行阻燃性试验。即,使用将导体被覆材料的片材(由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制造的片材)用冲切刀冲切而制作的试验片(125mm×13mm×3mm)和作为UL燃烧试验机的HVUL试验机(Atlas公司制)如下进行阻燃性试验。(1)首先,以上述试验片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为上侧、另一端为下侧的方式将该试验片的上端固定于夹具,由此,垂直地悬吊该试验片。(2)接着,准备20mm的燃烧器火焰,使该燃烧器火焰的上部10mm与该试验片的下端的中心部接触10秒。(3)然后,测定使该燃烧器火焰从该试验片离开时到该试验片的火焰熄灭为止的时间(消焰时间)。另外,在测定消焰时间时,还确认有无产生试验片的滴落。需要说明的是,使燃烧器火焰从试验片离开后,该试验片完全没有燃烧时,消焰时间为零秒。另外,使测定第1次的消焰时间后的试验片(火焰熄灭的试验片)以上述要点再次与燃烧器火焰接触,同样地确认消焰时间和有无产生滴落,将其作为第2次的测定结果。对各试验片进行各2次这样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5A中示出例1A-1~例1A-19各自的配合(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的重量份)和阻燃性试验的结果。另外,图5B中示出例1B-1~例1B-19各自的CS粒子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的重量份和阻燃性试验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图5B中,例1B-1~例1B-19分别对应于图5A的例1A-1~例1A-19,CS粒子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的重量份是由图5A所示的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的重量份算出的值。
图5A和图5B的“阻燃试验”栏的“第1次”所示的消焰时间是在上述阻燃性试验中使燃烧器火焰与试验片首次接触后的消焰时间。另外,“阻燃试验”栏的“第2次”所示的消焰时间是使燃烧器火焰与测定上述第1次的消焰时间后的试验片(火焰熄灭的试验片)再次接触后的消焰时间。另外,在“消焰时间(秒)”栏中,“DR”表示产生滴落,“BO”表示产生燃尽,“-”表示无法测定。另外,“等级”栏中示出分级结果,将消焰时间为0~15秒的情况分级为等级“A”,将消焰时间为16~40秒的情况分级为等级“B”,将消焰时间为41~80秒的情况分级为等级“C”,将消焰时间为81秒以上分级为等级“D”和将产生滴落或燃尽的情况分级为等级“E”。需要说明的是,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A”、“B”或“C”时,确认到极优异的阻燃性。即,使导体被覆材料等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成型体着火时,若在最初着火后火熄灭,则能够有效地避免之后火延展而使损害扩大。因此,在最初着火后到该火熄灭为止的时间极短、即在阻燃性试验中第1次的消焰时间对应于等级A程度那样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图5A的例1A-1和图5B的例1B-1,产生试验片的一部分一边燃烧一边熔融而落下的滴落。对于图5A的例1A-2~例1A-4和图5B的例1B-2~例1B-4,在第2次的试验中,试验片燃尽。另外,对于图5A的例1A-16~例1A-19和图5B的例1B-16~例1B-19,在第1次的试验中,试验片燃尽。
另一方面,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以该TPU的重量份和该CS粒子的重量份的合计为100重量份的方式含有58.5重量份~73.5重量份的TPU和26.5重量份~41.5重量份的CS粒子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相对于TPU和PE阻燃剂的合计100重量份含有22.4重量份~40.1重量份的CS粒子)图5A的例1A-5~例1A-15和图5B的例1B-5~例1B-15,第1次的试验的消焰时间为0~6秒这样的极短时间,且即使在第2次的试验中试验片也未燃尽。
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通过以图5A的例1A-5~例1A-15和图5B的例1B-5~例1B-15这样的特定的配合比率含有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显示极高的阻燃性。
另外,进而,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以图5A的例1A-5~例1A-13和图5B的例1B-5~例1B-13的更限定的配合比率含有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时,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C”,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显示更高的极优异的阻燃性。
实施例2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只要改变PE阻燃剂的配合量,制造16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6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6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2-1~例2-17各自的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和阻燃性试验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作为例2-8,示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TPU和CS粒子的合计)配合了4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上述的例1-9的结果。
对于例2-1~例2-4,在第1次的试验中,试验片燃尽。对于例2-5和例2-6,在第2次的试验中,试验片燃尽。另外,对于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配合了88重量份以上的PE阻燃剂的例2-16和例2-17,无法混炼,无法制造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
另一方面,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相对于由TPU和CS粒子构成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43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相对于TPU100重量份含有66.2重量份~130.8重量份的PE阻燃剂)例2-7~例2-15中,第1次的试验的消焰时间为0~2秒这样的极短时间,且即使在第2次的试验中试验片也未燃尽。
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通过以例2-7~例2-15这样的特定的配合比率含有TPU、CS粒子和PE阻燃剂,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高的阻燃性。
实施例3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以不同的重量比率含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壳层和由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核层的10种核壳橡胶粒子(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81nm~188nm)。即,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
需要说明的是,构成CS粒子的壳层的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除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外,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而形成。另外,在改变CS粒子的核层的比例(重量%)时,维持构成该CS粒子的壳层的共聚物的组成比率。即,例如,制造由85重量%的核层和15重量%的壳层构成的CS粒子时,相对于核层100重量份,壳层为17.65重量份(=15×100/85)。在此,在本实施例中,壳层的交联度为0%,因此,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量为0重量份(=17.65重量份×0重量%),丙烯酸丁酯的量为0.883重量份(=17.65重量份×5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量为剩余的16.767重量份(=17.65重量份-0.883重量份)。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4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4种导体被覆材料。
[CS粒子的肖氏A硬度测定]
另外,对所使用的各CS粒子的肖氏A硬度进行测定。即,在依据JIS K 6253-3:2012(硫化橡胶和热塑性橡胶-硬度的测定-第三部:硬度计硬度)的方法中,在以下的条件测定由单一种类的CS粒子构成的试验片的肖氏A硬度。作为试验机,使用A型硬度计(高分子计器株式会社制的Asker橡胶硬度计A型、恒压载荷器CL‐150L型(载荷1.0kg))。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作为试验片,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片材(30mm×40mm)(导体被覆材料)而得到的层叠体。该试验片在测定前以温度23℃、相对湿度50%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然后,通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该试验片接触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来进行试验片的肖氏A硬度的测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压针前端距离试验片的一端12.0mm以上的位置进行测定。另外,测定点为5次,采用5个测定值的中央值(5个测定值中第3高的值)作为肖氏A硬度的值。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7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同样示出例3-1~例3-14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在图7的配合栏中,在“CS-ACR”的右侧标注的数字表示CS粒子的核层的重量%。即,例如,“CS-ACR89.0”表示含有89.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
对于使用了含有99.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3-1,在第1次的试验中,试验片燃尽。另外,对于使用了含有40.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3-14,在第2次的试验中,产生试验片的滴落。
另一方面,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包含含有50.0~94.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3-2~例3-13,试验片未燃尽。
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通过包含含有50.0~94.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高阻燃性。
进而,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包含含有50.0~82.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3-7~例3-12,第1次的试验的消焰时间为0~1秒这样的极短时间,且即使在第2次的试验中试验片也未燃尽。
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通过包含含有50.0~82.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高的阻燃性。
另外,进而,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包含含有60.0~82.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3-7~例3-10,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C”,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显示更高的极优异的阻燃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些例3-7~例3-10中所使用的含有60.0~82.0重量%的核层的CS粒子的肖氏A硬度为85~90。
实施例4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含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核层和由交联度不同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壳层的5种核壳橡胶粒子。即,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核壳橡胶粒子均含有89.0重量%的核层。
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CS粒子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壳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比率来调节。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1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1种类的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8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4-1~例4-11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在图8的配合栏中,在“CS-SC”的右侧标注的数字表示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即,例如,“CS-SC0.50”表示含有交联度为0.50%的壳层的CS粒子。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中,作为例4-1,示出使用了含有未交联的壳层(即,交联度为零%的壳层)的CS粒子(CS-SC0)的上述的例3-5的结果。
对于例4-1~例4-11中的任一者,试验片均未燃尽。即,对于例4-1~例4-11中的任一者,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均显示高阻燃性。另外,使用了含有交联度为0.25%的壳层的CS粒子的例4-2的阻燃性试验的结果虽然与使用了含有未交联的壳层的CS粒子的例4-1为同程度,但对于使用了含有交联度为0.45~2.00%的壳层的CS粒子的例4-7~例4-11,第1次的试验的消焰时间比该例4-1~例4-6的消焰时间显著短,为0~11秒。
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包含含有例4-7~例4-11那样的交联度为0.45%以上(更具体而言为0.45%~2.00%)的壳层的CS粒子时,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C”,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实施例5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以不同的重量比率含有由丁二烯橡胶或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构成的核层和由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壳层的11种核壳橡胶粒子和含有由硅橡胶(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橡胶)构成的核层和由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构成的壳层的市售的核壳橡胶粒子(聚二甲基硅氧烷橡胶70重量%)(Metablen SX005、三菱丽阳株式会社制)的合计12种核壳橡胶粒子(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81nm~191nm)。即,作为核壳橡胶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
构成核层的丁二烯橡胶粒子如下制造。即,在具有温度计、搅拌机、氮流入口和单体和乳化剂的添加装置的耐压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200重量份、乙二胺4乙酸2钠盐0.002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2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0.008重量份和数均粒径为目标值的量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进行脱氧·氮置换后,添加丁二烯100重量份、甲醛次硫酸钠0.05重量份和对烷过氧化氢0.2重量份,然后,经6小时滴加1.4重量份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保持至转化率超过97重量%,添加甲醛次硫酸钠0.1重量份,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0℃的丁二烯橡胶粒子的橡胶胶乳。
构成核层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粒子如下制造。即,在具有温度计、搅拌机、氮流入口和单体和乳化剂的添加装置的耐压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200重量份、乙二胺4乙酸2钠盐0.002重量份、硫酸亚铁0.0012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0.008重量份和数均粒径为目标值的量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进行脱氧·氮置换后,添加丁二烯75重量份、苯乙烯25重量份、甲醛次硫酸钠0.05重量份和对烷过氧化氢0.2重量份,然后经6小时滴加1.4份的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钠后,保持至转化率超过97重量%,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3.5℃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粒子的橡胶胶乳。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具有由硅橡胶粒子构成的核层的CS粒子,如上所述使用了市售的CS粒子,但构成核层的硅橡胶粒子例如如下制造。即,将由去离子水、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末端羟基有机聚硅氧烷(东丽道康宁有机硅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RX413)85重量份和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55重量份构成的混合液利用T.K.robomix(搅拌机)以得到目标的数均粒径的转数赋予10分钟机械剪切,制备乳化液。
将得到的乳化液与去离子水200重量份一起添加到具有温度计、搅拌机、氮流入口和单体和乳化剂的添加装置的玻璃制容器中,一边搅拌一边在25℃下使其反应24小时。然后,将体系的pH用氢氧化钠调节至6.8。接着,加入乙二胺4乙酸2钠盐0.006重量份、硫酸亚铁·7水合物0.001重量份和甲醛次硫酸钠0.2重量份后,加入异氰脲酸三烯丙酯2重量份和过氧化氢异丙苯0.01重量份,聚合3小时,得到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的硅橡胶粒子的橡胶胶乳。
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构成壳层的各橡胶粒子形成核层,由此制造核壳橡胶粒子的胶乳。即,构成含有由丁二烯橡胶构成的核层的CS粒子的壳层的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除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外,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而形成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1.6℃的共聚物。另外,构成含有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构成的核层的CS粒子的壳层的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且使用苯乙烯代替丙烯酸丁酯,除此以外,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而形成为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04.7℃的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含有由硅橡胶构成的核层的CS粒子的壳层的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也可以同样地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而形成。接着,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核壳橡胶粒子粉末。进而,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2种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2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9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5-1~例5-12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在图9的配合栏中,“CS-BR”表示含有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CS-SBR”表示含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CS-SiR”表示含有硅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另外,在“CS-BR”、“CS-SBR”和“CS-SiR”的右侧标注的数字表示CS粒子的核层的重量%。即,例如,“CS-SBR70”表示含有70重量%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
如图9所示,对于使用了含有63.0~78.0重量%的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5-1~例5-5、使用了含有45~75重量%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5-6~例5-11和使用了含有70重量%的硅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的例5-12中的任一者,试验片均未燃尽。
特别是使用了含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时,第1次的消焰时间短达0~3秒。但是,根据上述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结果,使用了含有丙烯酸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的情况与使用了含有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的核层的CS粒子的情况相比,显示高阻燃性。
实施例6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不使用CS粒子,取而代之使用不具有核壳结构的树脂粒子。即,使用市售的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N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粒子、EVA(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粒子或EEA(乙烯-乙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粒子。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4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4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在图10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6-1~例6-4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对于例6-1~例6-4中的任一者,在第1次的试验中产生试验片的滴落。即,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如例6-1~例6-4那样含有不具有核壳结构的树脂粒子且不含CS粒子时,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性极低。
实施例7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化学结构不同的7种市售的磷酸酯。作为CS粒子,使用含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核层89重量%和由交联度为0.5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壳层11重量%的核壳橡胶粒子。即,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7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7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11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7-1~例7-7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1中,作为例7-1,示出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的上述的例1-9的结果。在图11中,“PE-I”表示磷酸三(二甲苯)酯,“PE-II”表示磷酸三甲苯酯,“PE-III”表示磷酸三苯酯,“PE-IV”表示(1,3-亚苯基二氧基)双(膦酸二苯酯),“PE-V”表示甲苯基二2,6-二甲苯基磷酸酯,“PE-VI”表示包含含有磷原子和氧原子的杂环的缩合磷酸酯,“PE-VII”表示磷酸三乙酯,“PE-IX”表示在分子内具有4个二甲苯基的芳香族缩合磷酸酯。
如图11所示,对于例7-1~例7-7中的任一者,均得到显示优异的阻燃性的导体被覆材料。即,确认了例7-1~例7-7中使用的磷酸酯均可以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另外,特别是对于例7-1、例7-2、例7-4、例7-6和例7-7,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A”、“B”或“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实施例8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5种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含有由丙烯酸橡胶构成的核层89重量%和由交联度为0.50%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的壳层11重量%的核壳橡胶粒子。即,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粒子。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配合不同的7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7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12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8-1~例8-7各自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以及阻燃性试验的结果。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作为例8-1,示出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TPU的上述的例1-9的结果。
在图12中,“TPU-I”表示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二酸酯系)TPU,“TPU-II”表示具有16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二酸酯系)TPU,“TPU-III”表示具有19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内酯系)TPU,“TPU-IV”表示具有184℃的流动开始点的聚碳酸酯系TPU,“TPU-V”表示具有19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醚系TPU。
如图12所示,对于例8-1~例8-7中的任一者,均得到显示优异的阻燃性的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另外,特别是对于例8-1、例8-3、例8-5和例8-7,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A”,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A”、“B”或“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体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了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二酸酯系)TPU的例8-1与使用了具有16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二酸酯系)TPU的例8-2相比,得到高阻燃性。另外,使用了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酯系(己二酸酯系)TPU的例8-1与使用了具有190℃的流动开始点的聚醚系TPU的例8-6相比,得到高阻燃性。
实施例9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和1层壳层构成的CS粒子(一次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181nm~188nm),所述核层由丙烯酸橡胶构成,所述壳层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作为CS粒子,合成核层的含量(重量%)和/或壳层的交联度(%)不同的各种种类的粒子而使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在上述的实施例1的CS粒子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壳层的形成中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的比率来调节。壳层的交联度为0(零)(%)时,构成CS粒子的壳层的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除不使用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以外,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而形成。
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所述树脂成分由65重量份的TPU和35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CS粒子的肖氏A硬度测定]
另外,与上述的实施例2同样地测定所使用的各CS粒子的肖氏A硬度。
[结果]
图13中示出对于所使用的CS粒子的核层的含量(重量%)和/或壳层的交联度(%)不同的各种例子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的阻燃性试验的结果以及测定CS粒子的肖氏A硬度而得到的结果。
在图13中,各栏的上段表示阻燃性试验的消焰时间和等级,下段表示CS粒子的肖氏A硬度。即,例如,对于使用了由89.0重量%的核层和交联度为0.50%的壳层11.0重量%构成的CS粒子的情况,在核层的含量为“89.0重量%”且壳层的交联度为“0.50%”的栏中,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0(零)秒且等级为“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57秒且等级为C的情况以“A(0)/C(57)”的形式示于上段,该CS粒子的肖氏A硬度为67的情况以“<67>”的形式示于下段。
CS粒子的壳层未交联时(交联度为0(零)%时),如上述的实施例3中也示出的那样,在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60.0重量%~82.0重量%的范围中,该CS粒子的肖氏A硬度为85~90,在阻燃性试验中,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为0.25%、0.35%和0.42%的情况下,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85.0重量%时,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B”,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为0.45%的情况下,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89.0重量%时,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为0.50%和2.00%的情况下,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89.5重量%时,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为0.50%的情况下,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52.0重量%时,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B”,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另外,在CS粒子的壳层的交联度为2.00%的情况下,该CS粒子的核层含量为50.0重量%时,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C”,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实施例10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75.0重量%和1层壳层构成的CS粒子,所述核层由丙烯酸橡胶构成,所述壳层由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混合辊(温度170℃~180℃)将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以不同的10种配合比率混合,制造组成不同的10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作为它们的混合物。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10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图14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10-1~例10-10各自的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和阻燃性试验的结果。
如图14所示,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含有由60.0重量份~70.0重量份的TPU和30.0重量份~40.0重量份的CS粒子构成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例10-4~例10-6,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C”,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实施例11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的制造]
作为TPU,使用具有180℃的流动开始点的己二酸酯系TPU。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使用磷酸三(二甲苯)酯。作为CS粒子,使用由1层核层75.0重量%和1层壳层25.0重量%构成的CS粒子,所述核层由丙烯酸橡胶构成,所述壳层由未交联的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然后,与上述的实施例2同样地使用混合辊(温度170℃~180℃)将TPU、PE阻燃剂和CS粒子改变该PE阻燃剂的配合量且以不同的7种配合比率混合,由此制造组成不同的7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树脂原料)作为它们的混合物。
[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制造7种导体被覆材料。
[阻燃性试验]
与上述的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导体被覆材料(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试验片)的阻燃性试验。
[结果]
在图15中与上述的图5A同样地示出例11-1~例11-7各自的导体被覆材料的配合和阻燃性试验的结果。
如图15所示,对于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相对于由TPU和CS粒子构成的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含有41重量份~85重量份的PE阻燃剂的例11-3~例11-7,阻燃性试验的第1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且第2次的消焰时间为等级“A”或“C”,该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和导体被覆材料显示极优异的阻燃性。

Claims (27)

1.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
所述核层由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的交联聚合物构成,
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所述交联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
所述壳层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与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所述核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层含有交联壳层,所述交联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为选自下述(a)~(d)中的1种以上:
(a)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b)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c)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以及
(d)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b)。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c)。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d)。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交联壳层的所述共聚物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所述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所述核层,
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由聚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30mm×40mm的片材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所述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所述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的所述聚合物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导体被覆材料用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
14.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将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混合,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
所述核层由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的交联聚合物构成,
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所述交联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
所述壳层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与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所述核层。
15.一种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
所述核层由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的交联聚合物构成,
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所述交联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
所述壳层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与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所述核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层含有交联壳层,所述交联壳层由共聚物构成,所述共聚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为选自下述(a)~(d)中的1种以上:
(a)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8.9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为0.05%~0.42%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b)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89.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2%且小于等于0.45%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c)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0.1重量%~90.4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45%且小于等于0.5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以及
(d)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5.0重量%~90.0重量%的所述核层,且所述交联壳层的交联度大于0.50%且小于等于5.00%的核壳聚合物粒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a)。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b)。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c)。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至少含有所述(d)。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交联壳层的所述共聚物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所述多官能性单体和可与它们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6或21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9.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0.9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和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57.1重量%~82.0重量%的所述核层,
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由聚合物构成,所述聚合物是通过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且不含多官能性单体的原料的聚合而得到的,且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的以依据JIS K 6253-3:2012的方法测得的肖氏A硬度为81~100,所述方法如下:使用A型硬度计作为试验机,不使用自动定时装置,使用重叠6张厚度1.0mm~1.5mm的30mm×40mm的片材而得到的层叠体作为试验片,将所述试验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下进行24小时以上状态调节后,在温度23℃和相对湿度50%下使加压板与所述试验片接触,然后读取10秒后的测定值。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含有100重量份的所述树脂成分和41重量份~87重量份的所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6重量份~73.4重量份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6重量份~41.4重量份的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导体被覆材料,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1层以上的壳层的所述聚合物为所述选自(甲基)丙烯酸酯和乙烯基氰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和可与其共聚的不饱和单体的共聚物。
27.一种导体被覆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树脂原料成型,所述树脂原料含有100重量份的树脂成分和42重量份~87重量份的磷酸酯系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由58.1重量份~73.9重量份的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和26.1重量份~41.9重量份的核壳聚合物粒子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含有1层以上的核层和1层以上的壳层,
所述核层由选自丙烯酸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硅橡胶和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1种以上的交联聚合物构成,
所述核层含有由玻璃化转变温度小于40℃的所述交联聚合物构成的最外核层,
所述壳层由丙烯酸系共聚物构成,
所述核壳聚合物粒子相对于所述核层与所述壳层的合计100重量%含有41重量%~98重量%的所述核层。
CN201580018205.5A 2014-04-07 2015-04-07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2557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9021 2014-04-07
JP2014-079020 2014-04-07
JP2014079020 2014-04-07
JP2014-079021 2014-04-07
PCT/JP2015/060890 WO2015156295A1 (ja) 2014-04-07 2015-04-07 熱可塑性ポリウレタン系樹脂組成物、導体被覆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55724A CN106255724A (zh) 2016-12-21
CN106255724B true CN106255724B (zh) 2019-01-01

Family

ID=54287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8205.5A Active CN106255724B (zh) 2014-04-07 2015-04-07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11995B2 (zh)
EP (1) EP3130641B1 (zh)
JP (1) JP6847659B2 (zh)
CN (1) CN106255724B (zh)
WO (1) WO20151562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20073B2 (en) * 2015-12-11 2021-02-16 Kaneka Corporation Polyurethane curabl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polymer fine particles excellent in mechanical strength
WO2017145953A1 (ja) * 2016-02-22 2017-08-31 株式会社カネカ ポリオール組成物および熱硬化性樹脂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9257A2 (de) * 1990-05-31 1991-12-04 Bayer Ag Thermoplastische, flexible Polyurethan-Zusammensetz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5721380A (en) * 1994-05-18 1998-02-24 Facom Device for fastening an instrument to the drive head of a threaded memb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dynamometric appliance
US5785916A (en) * 1995-10-17 1998-07-28 Basf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mold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articles exhibiting improved UV and heat resistance
CN1408940A (zh) * 2001-09-13 2003-04-09 冈本株式会社 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38796A (ja) * 2002-02-15 2003-08-27 Okamoto Ind Inc シート状成形材料
CN101291988A (zh) * 2005-11-21 2008-10-22 赢创罗姆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低温抗冲击性的透明tpu(热塑性聚氨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
CN101351504A (zh) * 2005-12-30 2009-01-2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抗冲击性、高耐热性的阻燃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WO2010047469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Ls Cable Lt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based composition for insulation layers and electric cable equipped therewith
CN102112539A (zh) * 2008-08-01 2011-06-29 Adeka株式会社 阻燃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CN102203186A (zh) * 2008-07-30 2011-09-2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阻燃聚氨酯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92566A (ja) 1991-03-05 1994-07-12 Asahi Chem Ind Co Ltd 柔軟性の優れた樹脂組成物
US5731380A (en) 1997-04-11 1998-03-24 Hoechst Celanese Corporation Elastomeric compositions
JP4190236B2 (ja) * 2001-09-13 2008-12-03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レザー
JP4376005B2 (ja) 2003-06-25 2009-12-02 オカモト株式会社 難燃性合成樹脂レザー
EP1992663B1 (en) * 2006-03-06 2012-10-10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resin molded article
JP2009062494A (ja) 2007-09-10 2009-03-26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5636679B2 (ja) 2010-01-21 2014-12-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ノンハロゲン難燃性ケーブル
US10100195B2 (en) 2013-06-07 2018-10-16 Kaneka Corporation Curable resin composition, structural adhesive, coating material or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using the same, foam body using the same, laminate using the same, and cured material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59257A2 (de) * 1990-05-31 1991-12-04 Bayer Ag Thermoplastische, flexible Polyurethan-Zusammensetzungen und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S5721380A (en) * 1994-05-18 1998-02-24 Facom Device for fastening an instrument to the drive head of a threaded membe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dynamometric appliance
US5785916A (en) * 1995-10-17 1998-07-28 Basf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making mold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articles exhibiting improved UV and heat resistance
CN1408940A (zh) * 2001-09-13 2003-04-09 冈本株式会社 尿烷树脂类表皮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JP2003238796A (ja) * 2002-02-15 2003-08-27 Okamoto Ind Inc シート状成形材料
CN101291988A (zh) * 2005-11-21 2008-10-22 赢创罗姆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改进的低温抗冲击性的透明tpu(热塑性聚氨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
CN101351504A (zh) * 2005-12-30 2009-01-21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具有良好抗冲击性、高耐热性的阻燃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2203186A (zh) * 2008-07-30 2011-09-28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阻燃聚氨酯组合物
CN102112539A (zh) * 2008-08-01 2011-06-29 Adeka株式会社 阻燃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WO2010047469A1 (en) * 2008-10-23 2010-04-29 Ls Cable Lt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elastomer-based composition for insulation layers and electric cable equipped therewit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30641A1 (en) 2017-02-15
JP6847659B2 (ja) 2021-03-24
US10311995B2 (en) 2019-06-04
US20170032866A1 (en) 2017-02-02
EP3130641B1 (en) 2018-10-24
WO2015156295A1 (ja) 2015-10-15
CN106255724A (zh) 2016-12-21
JPWO2015156295A1 (ja) 2017-04-13
EP3130641A4 (en) 2017-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1157B (zh) 改进冲击性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TW201107415A (en) Thermoplastic/composition with epoxidized novolac
CN106255724B (zh) 热塑性聚氨酯系树脂组合物、导体被覆材料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KR101769178B1 (ko) 난연성 수지 조성물
CN103849133B (zh) 一种耐高温免辐照交联无卤阻燃电线电缆材料
CN106519144A (zh) 乙烯基系接枝共聚物和含有其的树脂组合物、及乙烯基系接枝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KR101747592B1 (ko) 폴리오르가노실록산 함유 그래프트 공중합체,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CN108368210A (zh) 热塑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JP5099957B2 (ja) 難燃性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CN105111571A (zh) 无磷系无卤阻燃绝缘电线和无磷系无卤阻燃电缆
CA2796084A1 (en) Styrenic block copolymer-based composition with enhanced flame-retardant properties
CN108623975A (zh) 电线包覆材料用组合物、绝缘电线和线束
CN109096640A (zh) 一种高耐热老化高绝缘电阻的聚氯乙烯合金弹性体聚合物
CN106519235B (zh) 聚硅氧烷系交联剂、利用该交联剂制得的乙烯基系接枝共聚物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TW201124461A (en) Thermoplastic polymer blends comprising dynamically crosslinked polyurethane in an olefin polymer matrix
CN108473739A (zh) 控制高抗冲聚苯乙烯中的交联的替代方法
TW473501B (en) Flame retardant for thermoplastic resins and flame retardant resin composition
CN107001543A (zh) 抗冲击改性剂和包含其的聚合物组合物
CN103804885A (zh) 一种无卤阻燃耐105℃高温的mppe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41621C (zh) 防带电性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成型品
JPWO2019168007A1 (ja) 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含有グラフト共重合体粉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樹脂組成物ならびに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KR101250229B1 (ko) 내열특성이 우수한 고충격 폴리스티렌 수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916898A (zh) 共聚物及成型体
JP2002327177A (ja) 難燃剤および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H10316724A (ja) シリコーン変性アクリルゴム粒子、シリコーン変性アクリルゴム系グラフト共重合体粒子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