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7122A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207122A
CN106207122A CN201610663650.3A CN201610663650A CN106207122A CN 106207122 A CN106207122 A CN 106207122A CN 201610663650 A CN201610663650 A CN 201610663650A CN 106207122 A CN106207122 A CN 10620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battery
polymer
solvent
content
nega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636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啸天
黄保宁
罗炳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6636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207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0620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207122A/zh
Priority to US15/588,241 priority patent/US2018004802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62Composites
    • H01M4/364Composites as mix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4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 H01M4/483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oxides or hydroxides for non-aqueous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7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for inserting or intercalating light 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SiOx和导电剂。采用上述负极材料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或4.45V下使用性能稳定,且能量密度能够达到850Wh/L以上,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大于80%,显著提高了新一代高电压及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 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日本索尼公司于1990年最先开发成功。它是把锂离子嵌入碳中形成负极(传统锂电池用锂或锂合金作负极);正极材料用LixCoO2,或LixNiO2和LixMnO4;电解液用LiPF6、二乙烯碳酸酯(EC)和二甲基碳酸酯(DMC)混合电解液。
由于负极材料无毒,资源充足;同时锂离子嵌入碳中,克服了锂的高活性,解决了传统锂电池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正极材料LixCoO2在充、放电性能和寿命上均能达到较高水平,使锂离子电池的成本降低,综合性能大幅提升,因此锂离子电池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根据锂离子电池所用电解质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中,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由于用固体电解质代替了液体电解质,与液态锂离子电池相比,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可薄形化、任意面积化与任意形状化等优点,以及小型化、轻量化的特点,因此在智能手机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目前,智能手机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品都是采用石墨作为负极,即使有添加2~10%的纳米Si材料,也很难突破能量密度大于780Wh/L的局限,且首次效率低下,循环过程中由于Si负极膨胀大,导致循环寿命短,只能满足100-3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大于80%的水平,无法满足对能量密度及长循环寿命要求越来越高的智能手机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
石墨、SiOx和导电剂。
优选的,所述SiOx的含量为10wt%~50wt%。
优选的,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1wt%~5wt%。
优选的,所述SiOx为单质Si与SiO2均匀分散的三维网状复合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电剂为碳纳米纤维和/或碳纳米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负极材料。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包括:溶剂和添加剂;
所述溶剂包括:
第一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
所述第一溶剂为丙酸丙酯或丙酸乙酯;
所述添加剂包括:
硫酸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丁二腈、己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1,3-丙基磺酸内酯和氟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以溶剂含量为100%计,所述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为10%~50%;所述碳酸乙烯酯的体积含量为10%~50%;所述碳酸二乙酯的体积含量为10%~50%;
以电解液含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含量为5%~40%。
优选的,所述电解液还包括:第一锂盐和六氟磷酸锂;所述第一锂盐为二(三氟甲基磺酰)锂或双(氟磺酰)亚胺锂。
优选的,所述第一锂盐的含量为0.1~0.5mol/L;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1.0~1.2mol/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SiOx和导电剂。采用上述负极材料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或4.45V下使用性能稳定,且能量密度能够达到850Wh/L以上,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大于80%,显著提高了新一代高电压及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循环性能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温下储存厚度变化率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
石墨、SiOx和导电剂。
采用上述负极材料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或4.45V下使用性能稳定,且能量密度能够达到850Wh/L以上,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大于80%,显著提高了新一代高电压及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在石墨材料中添加了SiOx和导电剂。
所述石墨优选为人造石墨,更优选为二次颗粒混合单晶颗粒的纯人造石墨。
所述SiOx即硅氧化物,优选为单质Si与SiO2均匀分散的三维网状复合材料。其中,x优选为0.5~1.5,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x为0.8或1.1。
所述SiOx的含量优选为10wt%~50wt%,更优选为10wt%~30wt%,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含量为10wt%。
所述导电剂优选为碳纳米纤维(VGCF)和/或碳纳米管(CNT)。
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优选为1wt%~5wt%,更优选为1wt%~3wt%,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含量为1wt%。
本发明通过在石墨中混合SiOx,同时添加VGCF(纳米碳纤维)和/或CNT(纳米碳管)导电剂,制备得到负极材料,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克比容量至600~1500mAh/g,且由于有VGCF、CNT的纤维状纳米碳管导电网络,增强了C+SiOx负极的电子传导性,降低了循环过程中由于膨胀引起的阻抗变化,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包括上述负极材料。
本发明对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并无特殊限定,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以下电解液:
所述电解液包括:溶剂和添加剂;
所述溶剂包括第一溶剂、碳酸乙烯酯(EC)和碳酸二乙酯(DEC);
所述第一溶剂为丙酸丙酯(PP)或丙酸乙酯(EP);以溶剂含量为100%计,所述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30%~45%,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体积含量为40%。
以溶剂含量为100%计,所述碳酸乙烯酯的体积含量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20%~40%,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体积含量为30%。
以溶剂含量为100%计,所述碳酸二乙酯的体积含量优选为10%~50%,更优选为20%~40%,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体积含量为30%。
上述第一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的体积含量总和为100%。
上述体积含量即体积百分数。
本发明采用的上述环状碳酸酯EC(碳酸乙烯酯)与链状碳酸酯DEC(碳酸二乙酯)溶剂混合使用,再添加低粘度溶剂PP(丙酸丙酯)或EP(丙酸乙酯)的电解液溶剂体系,可以改善电解液对C+SiOx负极材料的浸润性,并且具有更高的介电常数,降低负极嵌锂阻抗,提高电导率,且具有较好的工作温度窗口范围,显著提高了电池循环性能的稳定性。
同时,其与C+SiOx负极材料的相容性可显著提高,且在C+SiOx负极表面可以形成更加稳定的SEI膜,使得电池的电化学稳定性增加,氧化电位大大提高。
本发明采用的添加剂包括:
硫酸乙烯酯(DTD)、氟代碳酸乙烯酯(FEC)、碳酸亚乙烯酯(VC)、丁二腈(SN)、己二腈(ADN)、乙二醇(双丙腈)醚(DENE)、1,3-丙基磺酸内酯(PS)和氟苯(Fluobenzene)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以所述电解液含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含量优选为5%~40%,更优选为20%~36%,在本发明的某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含量为23%,26%,30.2%或35.3%。
其中,所述硫酸乙烯酯的含量优选为0.5%~3%。
本发明在电解液中添加DTD(硫酸乙烯酯),其可以在C+SiOx负极材料表面优先EC被分解,形成离子导电性良好的有机磺酸盐,显著降低C+SiOx负极表面界面阻抗,降低电池内阻,显著提高了电池循环性能。
所述氟代碳酸乙烯酯的含量优选为10%~30%。
本发明在电解液中添加FEC(氟代碳酸乙烯酯)添加剂,可以在C+SiOx负极材料表面开环聚合,形成更薄的SEI膜,显著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所述碳酸亚乙烯酯的含量优选为0.5%~3%。
本发明在电解液中添加VC(碳酸亚乙烯酯),可以在C+SiOx负极材料表面形成更稳定和致密的SEI膜,显著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所述丁二腈的含量优选为1%~4%。
所述己二腈的含量优选为1%~4%。
所述乙二醇(双丙腈)醚的含量优选为1%~4%。
所述1,3-丙基磺酸内酯的含量优选为1%~5%。
所述氟苯的含量优选为2%~10%。
上述含量均为质量含量。
本发明添加的上述SN(丁二腈),DENE-乙二醇(双丙腈)醚,PS(1,3-丙磺内酯),可在高电压正极钴酸锂表面形成隔离保护层,CN基团会与高氧化态的Co发生络合,以保证正极表面的电荷平衡,能够有效抑制Co溶出和电解液在正极上的分解,显著改善高电压下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高温贮存性能,以及循环寿命的稳定性。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电解液还包括:第一锂盐和六氟磷酸锂。
所述第一锂盐为二(三氟甲基磺酰)锂(LiTFSI)或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其含量优选为0.1~0.5mol/L。
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优选为1.0~1.2mol/L。
本发明采用LiPF6混合LiTFSI或LiFSI锂盐,改善了C+SiOx负极界面阻抗,使SEI(固体电解质界面膜)更加稳定,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铜集流体底涂材料为碳黑(SP)、丁苯胶乳(SBR)和羟甲基纤维素(CMC)。所述底涂的厚度优选为0.5~2μm。
本发明通过碳黑SP+粘结剂SBR+分散剂CMC涂层进行铜箔集流体底涂,可以大大提高C+SiOx负极材料在铜箔集流体的粘结性,降低高电压下C+SiOx负极的电化学阻抗,降低负极嵌锂阻抗,另外,铜箔底涂可以抑制由于循环膨胀导致的粘结性变差问题,可显著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优选的,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以下隔膜:
所述隔膜包括隔膜基底;
复合在所述隔膜基底表面的水性功能层,所述水性功能层具有多个微孔,所述水性功能层具有粘性。
本发明采用上述隔膜,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局部析锂现象,电池极组也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形变和较大的膨胀现象,有利于循环寿命的稳定性。同时,隔膜的热收缩性能有所改善,且结合水性功能层的粘性等作用,将隔膜与电极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在安全测试过程中或电池被针刺\挤压\扭曲\弯折等滥用时,或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时,电池的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高。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多个微孔均匀分布,能使锂离子良好地传导。所述水性功能层,可以使电池内部电极与隔膜之间产生粘结,其还可以具有耐热层。
在本发明中,隔膜或隔离膜上复合的水性功能层具有大量的微孔通道,同时具有粘性,可以使电池内部电极与隔离膜之间产生粘结,电极不会发生形变且界面不会产生空隙,不影响锂离子传导的通道,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局部析锂现象,电池极组也不会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形变和较大的膨胀现象,有利于循环寿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性功能层是以能分散在水中的原料制备而成的,其具有大量的微孔通道,对电池制备过程中的热压或注液后陈化工艺不需要过多的要求和管控,无需担心电解液对粘结层的溶解和堵孔,电池的循环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性能更好。另外,由于是用水分散原料,不是油性溶剂如丙酮溶解原料,本发明实施例中水性功能层的多个微孔分布均匀,且不容易被电解液堵死,不影响锂离子传导的通道,在改善电池循环性能一致性与可靠性的同时,也对环境无污染。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水性功能层具有耐热性,在用于电池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时,能改善隔膜的热收缩性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隔膜用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安全测试过程中或电池被针刺\挤压\扭曲\弯折等滥用时,或长期在高温环境温度下使用时,内部电极与隔离膜不容易发生错位短路,隔离膜不容易被拉伤短路,即使内部发生短路,隔离膜的热缩面积不容易扩大,电池的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高。
所述水性功能层优选包括无机纳米陶瓷层和水性功能粘结剂层;
所述隔膜基底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
所述第一表面复合有所述无机纳米陶瓷层;所述第二表面复合有所述水性功能粘结剂层;
或者所述无机纳米陶瓷层和水性功能粘结剂层均复合在所述隔膜基底至少一个表面;
或者;
所述水性功能层为由包括无机纳米陶瓷和水性功能粘结剂的混合物料制成的混合材料层;所述隔膜基底至少一个表面复合有混合材料层。
所述复合可以为层叠复合。
所述无机纳米陶瓷优选为Al2O3纳米陶瓷和Mg(OH)2纳米陶瓷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水性功能粘结剂优选为水性功能粘结剂AFL、PVDF和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无机纳米陶瓷层的厚度优选为2~5μm,所述水性功能粘结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5~2μm。
所述混合材料层的厚度为1~5μ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无机纳米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隔膜的热收缩性能显著改善,且结合水性功能粘结剂层,将隔膜与电极很好地粘结在一起,在安全测试过程中或电池被针刺\挤压\扭曲\弯折等滥用时,或长期在高温环境温度下使用时,内部电极与隔膜不容易发生错位短路,隔膜不容易被拉伤短路,即使内部发生短路,隔膜的热缩面积不容易扩大,电池的安全性能可以大大提高。另外,本发明隔膜上形成的水性层具有大量的微孔通道,同时对电池制备过程中的热压或注液后陈化工艺不需要过多的要求和管控,无需担心电解液对粘结剂层的溶解和堵孔,电池的循环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性能更好,也对环境无污染。
本发明采用上述锂离子电池隔膜能使电池循环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安全性能更好,利于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或4.45V下使用性能稳定,且能量密度能够达到850Wh/L以上,循环寿命可以达到500次以上,容量保持率大于80%,显著提高了新一代高电压及高能量密度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以及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或程控系统等。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混合10%SiO0.8,同时添加1%的VGCF(纳米碳纤维)导电剂;
电解液溶剂为:30%EC(碳酸乙烯酯)、30%DEC(碳酸二乙酯)、40%PP(丙酸丙酯)混合;溶剂比例为总溶剂的体积比。
电解液锂盐为:1.00M LiPF6和0.20M LiTFSI;
添加剂为:10%FEC(氟代碳酸乙烯酯),0.5%DTD(硫酸乙烯酯),0.5%VC(碳酸亚乙烯酯),2%SN(丁二腈),2%ADN(己二腈),2%DENE-乙二醇(双丙腈)醚,2%PS(1,3-丙磺内酯),4%Fluobenzene(氟苯);
铜集流体底涂材料为:碳黑、粘结剂SBR、分散剂CMC的混合涂料,涂层厚度1μm;
正极材料为:正极钴酸锂湖南杉杉LC9000H。
隔膜为韩国SK,PE 7μm。
将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定,三组平行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表1为4.40V下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表2为4.45V下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上述测试检测方法及条件依据GB-31241。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与4.45V高电压下都可以具备性能稳定与提升的作用。
表1 4.40V下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
表2 4.45V下的主要性能测试结果
其能量密度4.40V体系大于750Wh/L,4.45V体系大于820Wh/L。
对其进行循环寿命测试,4.45-3.00V,25℃,0.5C/1C循环500次,取3组平行测定,结果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循环性能图,由图1可以看出,电池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
对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稳定性进行检测,60℃条件下储存15天,取3组平行测定,结果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高温下储存厚度变化率曲线图,由图2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15天后,厚度变化率低于6%,具有优异的高温储存稳定性。
实施例2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混合10%SiO1.1,同时添加1%的CNT(碳纳米管)导电剂;
电解液溶剂为:30%EC(碳酸乙烯酯)、30%DEC(碳酸二乙酯)、40%EP(丙酸乙酯)混合;溶剂比例为总溶剂的体积比。
电解液锂盐为:1.10M LiPF6和0.2M LiFSI;
添加剂为:15%FEC(氟代碳酸乙烯酯),0.6%DTD(硫酸乙烯酯),0.6%VC(碳酸亚乙烯酯),3%SN(丁二腈),2%ADN(己二腈),1%DENE-乙二醇(双丙腈)醚,3%PS(1,3-丙磺内酯),5%Fluobenzene(氟苯);
铜集流体底涂材料为:碳黑、粘结剂SBR、分散剂CMC的混合涂料,涂层厚度1μm;
正极材料为:正极钴酸锂湖南杉杉LC9000H。
隔膜为韩国SK,PE 7μm。
将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与4.45V高电压下都可以具备性能稳定与提升的作用。
其能量密度4.40V体系大于750Wh/L,4.45V体系大于820Wh/L。
对其进行循环寿命测试,4.45-3.00V,25℃,0.5C/1C循环500次,其容量保持率大于80%。
对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稳定性进行检测,60℃条件下储存15天,其厚度变化率低于6%,具有优异的高温储存稳定性。
实施例3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混合10%SiO1.1,同时添加1%的CNT(碳纳米管)导电剂;
电解液溶剂为:30%EC(碳酸乙烯酯)、30%DEC(碳酸二乙酯)、40%EP(丙酸乙酯)混合;溶剂比例为总溶剂的体积比。
电解液锂盐为:1.10M LiPF6和0.15M LiFSI;
添加剂为:10%FEC(氟代碳酸乙烯酯),1.0%DTD(硫酸乙烯酯),0.5%VC(碳酸亚乙烯酯),2%SN(丁二腈),3%ADN(己二腈),1.5%DENE-乙二醇(双丙腈)醚,4%PS(1,3-丙磺内酯),4%Fluobenzene(氟苯);
铜集流体底涂材料为:碳黑、粘结剂SBR、分散剂CMC的混合涂料,涂层厚度1μm;
正极材料为:正极钴酸锂湖南杉杉LC9000H。
隔膜为韩国SK,PE 7μm。
将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与4.45V高电压下都可以具备性能稳定与提升的作用。
其能量密度4.40V体系大于750Wh/L,4.45V体系大于820Wh/L。
对其进行循环寿命测试,4.45-3.00V,25℃,0.5C/1C循环500次,其容量保持率大于80%。
对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稳定性进行检测,60℃条件下储存15天,其厚度变化率低于6%,具有优异的高温储存稳定性。
实施例4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混合10%SiO1.1,同时添加1%的CNT(碳纳米管)导电剂;
电解液溶剂为:30%EC(碳酸乙烯酯)、30%DEC(碳酸二乙酯)、40%EP(丙酸乙酯)混合;溶剂比例为总溶剂的体积比。
电解液锂盐为:1.00M LiPF6和0.20M LiFSI;
添加剂为:12%FEC(氟代碳酸乙烯酯),0.5%DTD(硫酸乙烯酯),0.8%VC(碳酸亚乙烯酯),2.5%SN(丁二腈),2.5%ADN(己二腈),1%DENE-乙二醇(双丙腈)醚,4%PS(1,3-丙磺内酯),12%Fluobenzene(氟苯);
铜集流体底涂材料为:碳黑、粘结剂SBR、分散剂CMC的混合涂料,涂层厚度1μm;
正极材料为:正极钴酸锂湖南杉杉LC9000H。
隔膜为韩国SK,PE 7μm。
将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与4.45V高电压下都可以具备性能稳定与提升的作用。
其能量密度4.40V体系大于750Wh/L,4.45V体系大于820Wh/L。
对其进行循环寿命测试,4.40-3.00V,25℃,0.5C/1C循环500次,其容量保持率大于80%。
对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稳定性进行检测,60℃条件下储存15天,其厚度变化率低于6%,具有优异的高温储存稳定性。
比较例1
制备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负极采用人造石墨,添加10%纳米硅;
其余同实施例1。
将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在4.40V与4.45V高电压下循环不稳定,厚度变化率非常大。
其能量密度4.40V体系大于720Wh/L,4.45V体系大于780Wh/L。
对其进行循环寿命测试,4.45-3.00V,25℃,0.5C/1C循环500次,其容量保持率不到50%,厚度变化率大于30%。
对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高温储存稳定性进行检测,60℃条件下储存15天,其厚度变化率15%。
由上述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可知,本发明以石墨混合硅氧化物和导电剂材料作为负极,采用混合电解液,制备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性能,以及高温储存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
石墨、SiOx和导电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的含量为10wt%~50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的含量为1wt%~5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SiOx为单质Si与SiO2均匀分散的三维网状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剂为碳纳米纤维和/或碳纳米管。
6.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负极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包括:溶剂和添加剂;
所述溶剂包括:
第一溶剂、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二乙酯;
所述第一溶剂为丙酸丙酯或丙酸乙酯;
所述添加剂包括:
硫酸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丁二腈、己二腈、乙二醇(双丙腈)醚、1,3-丙基磺酸内酯和氟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以溶剂含量为100%计,所述第一溶剂的体积含量为10%~50%;所述碳酸乙烯酯的体积含量为10%~50%;所述碳酸二乙酯的体积含量为10%~50%;
以电解液总量为100%计,所述添加剂的质量含量为5%~4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还包括:第一锂盐和六氟磷酸锂;所述第一锂盐为二(三氟甲基磺酰)锂或双(氟磺酰)亚胺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锂盐的含量为0.1~0.5mol/L;所述六氟磷酸锂的含量为1.0~1.2mol/L。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CN201610663650.3A 2016-08-12 2016-08-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6207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3650.3A CN106207122A (zh) 2016-08-12 2016-08-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US15/588,241 US20180048020A1 (en) 2016-08-12 2017-05-05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63650.3A CN106207122A (zh) 2016-08-12 2016-08-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207122A true CN106207122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514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63650.3A Pending CN106207122A (zh) 2016-08-12 2016-08-12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20712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1772A (ja) * 2017-04-20 2018-11-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366666A (zh) * 2019-01-30 2021-09-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7458036B2 (ja) 2019-03-28 2024-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7519A (zh) * 2008-09-02 2011-09-21 阿克马法国公司 复合电极材料、由所述材料组成的电池电极、及包含这种电极的锂电池
CN103415951A (zh) * 2011-09-20 2013-11-2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电池
CN10397248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电极材料
CN104979589A (zh) * 2015-07-23 2015-10-14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5226324A (zh) * 2015-10-19 2016-01-06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5280880A (zh) * 2014-07-17 2016-01-2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其系统
CN105470473A (zh) * 2014-07-08 2016-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二次电池
WO2016076014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CN105637692A (zh) * 2013-10-07 2016-06-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硅基化合物的二次电池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7519A (zh) * 2008-09-02 2011-09-21 阿克马法国公司 复合电极材料、由所述材料组成的电池电极、及包含这种电极的锂电池
CN103415951A (zh) * 2011-09-20 2013-11-2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二次电池
CN103972483A (zh) * 2013-01-29 2014-08-06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复合电极材料
CN105637692A (zh) * 2013-10-07 2016-06-01 株式会社Lg化学 包括硅基化合物的二次电池
CN105470473A (zh) * 2014-07-08 2016-04-0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极活性材料及二次电池
CN105280880A (zh) * 2014-07-17 2016-01-2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以及其系统
WO2016076014A1 (ja) * 2014-11-11 2016-05-19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電池システム
CN104979589A (zh) * 2015-07-23 2015-10-14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105226324A (zh) * 2015-10-19 2016-01-06 东莞市凯欣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电压电解液及使用该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81772A (ja) * 2017-04-20 2018-11-15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005928B2 (ja) 2017-04-20 2022-02-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非水電解質蓄電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366666A (zh) * 2019-01-30 2021-09-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3366666B (zh) * 2019-01-30 2024-0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方形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JP7458036B2 (ja) 2019-03-28 2024-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8317B (zh)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以及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KR102639836B1 (ko) 혼합 고액 전해질 리튬 축전지
Huo et al. Challeng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with wid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for high energy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CN101379653B (zh) 使用离子性液体的锂二次电池
CN101276895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多孔隔膜层用组合物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TWI722527B (zh) 用於可充電鋰電池的固態聚合物基電解質(pme)以及用其製造的電池
CN102498590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隔板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US20180048020A1 (en) Lithium-ion polymer batter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470519A (zh) 一种高电压高体积能量密度低温型锂离子电池
CN111430793B (zh) 电解液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4810550A (zh) 一种含功能添加剂的锂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0165295A (zh) 复合电解质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06848162B (zh) 一种二次电池
CN101841013B (zh) 聚合物隔离膜及使用该聚合物隔离膜的锂离子电池
CN107417569A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用三级腈化合物、包含其的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07417530B (zh) 一种非水电解液用双羧酸酯化合物、包含其的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
CN114512723B (zh)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EP2837050A1 (en) Layer system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WO2021189255A1 (zh)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WO2021128206A1 (zh) 一种电解液及电化学装置
CN103178303A (zh) 聚合物凝胶电解液电芯的制备方法
JP2022517285A (ja) 電解液及び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01826640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极芯和使用该极芯的锂离子电池
WO2015046171A1 (ja) 二次電池用非水電解液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6207122A (zh)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