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106B -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106B
CN106184106B CN201510303625.XA CN201510303625A CN106184106B CN 106184106 B CN106184106 B CN 106184106B CN 201510303625 A CN201510303625 A CN 201510303625A CN 106184106 B CN106184106 B CN 1061841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ystem
air charging
bracket
extension
ent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0362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84106A (zh
Inventor
崔在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K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Kia Motors Corp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84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7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 B60R21/2171Inflation fluid source retainers, e.g. reaction canisters; Connection of bags, covers, diffusers or inflation fluid sources therewith or togeth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ongated cylindrical or bottle-like inflators with a symmetry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main direction of bag deployment, e.g. extruded reaction canis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to vent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e.g. in case of over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7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they are fol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2Tear sea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with means other than bag structure to diffuse or guide inflation fluid
    • B60R21/262Elongated tubular diffusers, e.g. curtain-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包括充气装置和气囊垫。气囊垫,其包括主体部分、入口以及第一延长部;该主体部分配置为在需要时展开以保护乘客,该入口配置为将气体从充气装置传输到主体部分中,以及该第一延长部具有预定的长度,并且从入口向入口的充气装置侧延伸。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充气装置被支撑在支架处以及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其配置为固定充气装置并包围充气装置的外侧。

Description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与车体联接,以在需要时展开气囊垫,从而保护乘客的侧面。
背景技术
通常,帘式气囊在车辆的侧面碰撞中用于保护驾驶员和乘客,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当通过碰撞信号使充气装置的气体爆炸时,帘式气囊通过爆炸的气体而膨胀。
图1为显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的示意图,其中充气装置30的前侧插入气囊垫10的入口13中,并且固定部件70固定充气装置30和入口13,包围充气装置30和入口13的外侧。进一步地,充气装置30的后侧支撑到支架50,并且支架50支撑到车体。
然而,在如上所述结构的情况下,当在由充气装置30引起的高压下气体注入气囊垫10的主体部分11中时,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不能克服从充气装置30产生的压力,从而沿入口13与充气装置30分离,由此,气囊垫10不会正常展开,使得乘客可能不能有效地被保护。
因此,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存在这样的需要:当存在展开气囊垫的需求时,通过阻止充气装置从气囊垫分离以正常展开气囊垫,从而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乘客。
提供被描述为相关技术的内容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而不应认为是相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致力于提供一种帘式气囊装配装置,当存在展开气囊垫的需求时,通过防止充气装置与气囊垫分离以正常展开气囊垫,从而能够安全有效地保护乘客。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一种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可包括充气装置和气囊垫。气囊垫,其可包括主体部分和入口。该主体部分配置为在需要时展开以保护乘客。该入口配置为将气体从充气装置传输到主体部分中。入口可具有主体部分侧和相对的充气装置侧。气囊垫还可包括第一延长部,其具有从入口向充气装置侧延伸的预定长度。该装配装置还可包括至少一个支架,充气装置被支撑在支架处;以及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其配置为固定充气装置并包围充气装置的外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并且气囊垫的第一延长部可穿过第一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可穿过第一通孔,并且可朝向主体部分弯曲,并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到充气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可穿过第一通孔,并且第一延长部的端部可以预定长度弯曲,并且弯曲的部分可被缝合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厚度增加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气囊垫进一步包括第二延长部,第一和第二延长部可设置在充气装置的相对侧。与第一和第二延长部相应的第一和第二通孔可分别设置在支架的相对侧,并且第一延长部可穿过上方的第一通孔并可朝向主体部分弯曲。第二延长部可穿过第二通孔并可朝向主体部分弯曲。第一和第二延长部可通过固定部件同时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支架可包括联接部,该联接部将支架联接至车体。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延长部可设置在充气装置下方,并且通过绕着支架的联接部卷绕而固定。在某些实施方案中,通孔可设置在支架下面,并且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可穿过通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延长部可在入口的整个外周表面上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支架可包括在充气装置前方的第一支架,以及在充气装置后方的第二支架,并且通孔可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形成。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可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部件。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具有三个固定部件。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附图所呈现的详细描述将会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这些附图中:
图1为显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的示意图;
图2到1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图12为图11中A-A方向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帘式气囊装配装置参考附图将被描述。
图2到12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的示意图。在此,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包括:气囊垫100、支架500和至少一个固定部件700;该气囊垫100配置为包括主体部分110、入口13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该主体部分110装备于车辆中并且在需要时展开以保护乘客,该入口130配置为将由充气装置300产生的气体注入到主体部分110中,该第一延长部150配置为以预定长度从入口130侧延伸到充气装置300侧;充气装置300被支撑在所述支架500处;至少一个固定部件700配置为固定充气装置300,并包围充气装置300的外侧。进一步地,支架500在对应于气囊垫100的第一延长部150的点处设置有第一通孔510,并且由此第一延长部150形成为穿过该第一通孔510。
当通过车辆碰撞引起的冲击作用于车体,以及类似的情况时,气囊垫100具体可以是根据预定条件展开的各种气囊中的帘式气囊,其展开用于保护乘客的侧面。通常,气囊垫100固定至车体,折叠为预定尺寸,并且在需要保护乘客的时候展开。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主体部分110通过充分展开气囊垫100来保护乘客,入口130将通过充气装置300产生的气体注入到主体部分110中,并且第一延长部150从入口130延伸以具有预定的宽度和长度,这些将被分别描述。进一步地,由充气装置300产生的气体通过入口130注入到主体部分110中以展开气囊垫100,并且气囊垫100、支架500以及充气装置300的连接关系将参照附图更为详细地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
当存在超过一个的固定部件700(其包围充气装置300的外侧)时,固定部件700可以彼此分隔开。图2-12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具有设置在前侧、中间侧以及后侧的三个位置的固定部件700,但固定部件的数量、形状和材料是可以改变而不会根据设计或环境受到限制。
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和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和支架500;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例如单耳卡箍(1-earclamp)或捆扎卡箍(band-it clamp)可作为固定部件700使用,但固定部件700并不限于此。
通过上述方式,当气囊垫100装配有充气装置300,气囊垫100的第一延长部150以面对面的方式附着在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使得气囊垫100可以与充气装置300牢固地结合。进一步地,在不考虑位置的情况下,如有需要,固定部件700可设置为复数个,由此增加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
进一步地,即使由于气囊垫100展开时产生的瞬间压力使气囊垫100通过充气装置300膨胀,但支架500固定于车体,充气装置300固定于支架500,并且气囊垫100通过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的间隙穿过第一通孔510且随后通过固定部件700支撑,从而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由于压力而分离。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再次向前弯曲,由此,在第一延长部150折叠的状态下,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与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的外侧一起通过固定部件700包围。其结果,第一延长部150双倍地固定以增加充气装置300和气囊垫100之间的装配力。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从支架500的外侧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4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且第一延长部150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并且通过在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在支架500的外侧。即,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延长部150形成为长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延长部150,并且由此通过在支架500的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再次固定。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和支架50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设置在支架5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支架500和第一延长部150,由此增加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5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再次向前弯曲而折叠,随后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以预定长度再次向后弯曲,并且该弯曲的部分被缝合以形成厚度增加部151,该厚度增加部151形成预定的厚度。通过这种构造,厚度增加部151固定固定部件700以防止第一延长部150分离,从而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从支架500外侧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因此,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通过第一延长部150和固定部件700而增加,特别是,厚度增加部151具有增加的厚度以防止充气装置300轻易地与气囊垫100分离。
(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6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的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向后延伸并且随后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以预定的长度再次向前弯曲,且随后该弯曲的部分被缝合以形成厚度增加部151,该厚度增加部151形成预定的厚度。通过这种构造,厚度增加部151阻止了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即,在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状态中,第一延长部150设置有厚度增加部151,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在该厚度增加部151处弯曲并缝合。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和支架50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设置在支架5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支架500和第一延长部150,由此增加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
(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7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的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再次向前弯曲,由此,在折叠的状态下,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与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的外侧一起通过固定部件700而被包围,使得第一延长部150通过固定部件700双倍地固定。即,第一延长部150形成为比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更长,并且从而更长地向前延伸。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设置在入口130的外侧的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入口130和第一延长部15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从支架500外侧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因此,第一延长部150通过固定部件700双倍地固定,由此增加了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
(第七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8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再次向前弯曲而折叠,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以预定长度再次向后弯曲,并且随后该弯曲的部分被缝合以形成厚度增加部151,该厚度增加部151形成预定的厚度。通过这种构造,厚度增加部151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即,第一延长部150的长度比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更长,并且从而通过固定部件700固定到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以及在入口130的外侧设置有厚度增加部151的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入口130和第一延长部15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从支架500外侧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因此,通过具有增加厚度的厚度增加部151,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增加,并且同时,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通过固定部件700而加倍装配,从而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
(第八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9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的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为在入口130之下,并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且随后穿过第一通孔510。接下来,第一延长部150再次向前弯曲而绕着与车体联接的联接部530(支架500与联接部530联接)卷绕并固定至联接部530,从而增加充气装置300和气囊垫100之间的装配力。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从支架500的外侧弯曲的第一延长部15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第一延长部15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由此充气装置300和气囊垫100之间的装配力增加,从而当气囊垫100展开时,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
(第九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10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入口130之下,并且第一延长部150绕着与车体联接的联接部530(支架500固定到联接部530)卷绕并固定至联接部530,从而增加了充气装置300和气囊垫100之间的装配力。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示例将被描述。因此,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入口130;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支架500、延伸以绕着联接部530卷绕并随后向后延伸的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支架500以及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并且,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该固定部件700从最外侧包围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由此充气装置300和气囊垫100之间的装配力增加,从而当气囊垫100展开时,防止气囊垫100与充气装置300分离。
进一步地,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还可以形成为实现更牢固的装配,使得第一延长部150首先定位于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的外侧并随后再次向后延伸,绕着联接部530卷绕以将第一延长部150的端部定位于最外侧,并且将第一延长部150卷绕两次。
(第十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11和图12所示,气囊垫100的主体部分110的一侧设置有入口130,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而充气装置300通过在入口130的外侧的支架500来支撑。即,入口130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300,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500。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和第二延长部150和155形成在入口130的之上和之下。进一步地,支架500的第一和第二通孔510和515也同样位于入口130的上方和下方。因此,第一和第二延长部150和155插入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之间,每个相应地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510和515,并且随后向前弯曲。弯曲的第一和第二延长部150和155通过固定部件700同时固定,从而增加气囊垫100和充气装置300之间的装配力。
如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描述,其中固定部件700设置在前侧、中间侧和后侧的三个位置的某些实施方案将被描述。因此,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位于前侧的固定部件700包围并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入口130以及设置在入口130之上和之下的第一和第二延长部150和155。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位于中间侧的固定部件700包围并固定充气装置300、设置在充气装置300的外侧的第一延长部150、设置在第一延长部150的外侧的支架500以及第一和第二延长部150和155的从支架500的外侧弯曲的部分。截面图在图12中进行了显示。在某些实施方案中,位于后侧的固定部件700包围并固定充气装置300和支撑充气装置300的支架500。
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第一到第十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作为示例描述的形状之中,支架500的第一通孔510可形成为穿过支架500,其一体形成为如图2到图12所示。然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通孔510通过多个支架500之间的间隙形成,并且所形成的间隙可作为第一通孔510使用。例如,当设置有两个支架时,支架500配置为在充气装置300的前方的第一支架、在充气装置300的后方的第二支架,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可以形成第一通孔51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二通孔515也可通过两个支架500之间的间隙形成。
此外,第一延长部150可通过在如上所述的入口130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上延伸而形成,使得第一延长部150具有预定的长度和宽度。或者,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延长部150也可通过在入口130的整个外周表面上延伸而形成。因此,通过在支架500内侧穿过第一通孔510,第一延长部150可形成为包围充气装置300的外侧,这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而改变,而不会根据设计或环境受到限制。如有需要,多个固定部件700也可设置为在充气装置300和支架500的外侧,彼此间隔开。
如上所述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设置有入口,该入口形成在气囊垫的一侧以注入气体。入口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而充气装置在入口的外侧通过支架支撑。即,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入口具有插入其中的充气装置,但不具有插入其中的支架。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第一延长部设置在入口之上,插入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穿过第一通孔,并随后通过固定部件固定,以提高气囊垫和充气装置之间的装配力。
通过以上方式,当气囊垫与充气装置装配时,气囊垫的第一延长部面对面地附着于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由此增加了结合力。进一步地,如有需要,固定部件可设置为复数个而无需考虑位置,由此,相对于相关技术更加紧固地装配气囊垫与充气装置。从而,在碰撞时,气囊垫可快速和稳定地操作,由此安全地保护乘客避免危险。
进一步地,即使由于气囊垫展开时产生的瞬间压力,使气囊垫通过充气装置膨胀,但支架固定于车体,充气装置固定于支架,并且气囊垫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穿过第一通孔,并随后通过固定部件支撑,从而防止气囊垫与充气装置由于压力而分离。进一步地,钢构件的支架不直接插入气囊垫的入口中,由此避免了由于支架导致的气囊垫的损坏。
尽管本发明对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和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述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
充气装置;
气囊垫,其包括主体部分、入口以及第一延长部,该主体部分配置为在需要时展开以保护乘客,该入口配置为将气体从充气装置传输到主体部分中,该入口具有主体部分侧和相对的充气装置侧,该第一延长部具有从入口向充气装置侧延伸的预定长度;
至少一个支架,充气装置被支撑在支架处;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其配置为固定充气装置并包围充气装置的外侧;
其中,支架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穿过第一通孔,并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到充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穿过第一通孔后朝向主体部分弯曲,并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到充气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第一延长部的端部以预定长度弯曲,并且弯曲的部分被缝合以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厚度增加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气囊垫进一步包括第二延长部,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设置在充气装置的相对侧,并且与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相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设置在支架的相对侧,其中,第一延长部穿过第一通孔后朝向主体部分弯曲,第二延长部穿过第二通孔后朝向主体部分弯曲,并且第一延长部和第二延长部通过固定部件同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支架包括联接部,该联接部将支架联接至车体,第一延长部设置在充气装置下方,通孔设置在支架下面,并且第一延长部通过充气装置和支架之间的间隙穿过通孔后第一延长部通过绕着支架的联接部卷绕而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第一延长部在入口的整个外周表面上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支架包括:在充气装置前方的第一支架以及在充气装置后方的第二支架,并且通孔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间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包括三个彼此间隔开的固定部件。
10.一种车辆中的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该装置包括:
充气装置;
气囊垫,其包括主体部分、入口以及第一延长部,该主体部分配置为在需要时展开以保护乘客,该入口配置为将气体从充气装置传输到主体部分中,该入口具有主体部分侧和相对的充气装置侧,该第一延长部具有从入口向充气装置侧延伸的预定长度;
至少一个支架,充气装置被支撑在支架处;以及
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其配置为固定充气装置并包围充气装置的外侧;
其中,支架包括联接部,该联接部将支架联接至车体,第一延长部设置在充气装置下方,并且该第一延长部通过绕着支架的联接部卷绕而固定。
CN201510303625.XA 2014-10-27 2015-06-05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Active CN1061841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146257 2014-10-27
KR1020140146257A KR101673683B1 (ko) 2014-10-27 2014-10-27 커튼 에어백 체결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106A CN106184106A (zh) 2016-12-07
CN106184106B true CN106184106B (zh) 2019-09-24

Family

ID=55791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03625.XA Active CN106184106B (zh) 2014-10-27 2015-06-05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99442B2 (zh)
KR (1) KR101673683B1 (zh)
CN (1) CN1061841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06120B2 (en) * 2016-02-26 2018-10-23 Toyoda Gosei Co., Ltd. Head-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5316A1 (en) * 1997-01-24 1998-07-29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 bag device
JP2003160017A (ja) * 2001-11-22 2003-06-03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05110820A1 (de) * 2004-05-07 2005-11-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einheit
CN1751916A (zh) * 2004-09-21 2006-03-29 高田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和车辆
WO2009016738A1 (ja) * 2007-07-31 2009-02-05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3126760U (zh) * 2013-03-18 2013-08-14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安装支架的汽车安全气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87272B2 (ja) * 2000-08-08 2004-01-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403028B2 (ja) * 2004-06-30 2010-01-2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頭部保護用エアバッグの車体への取付装置
JP2007283930A (ja) * 2006-04-18 2007-11-01 Honda Motor Co Ltd 固定部構造
US7735853B2 (en) * 2006-11-22 2010-06-15 Honda Motor Co., Ltd. Side curtain air bag deflector bracket
US7677595B2 (en) * 2008-01-18 2010-03-16 Autoliv Asp, Inc. Curtain airbag mounting device
JP5061980B2 (ja) 2008-03-19 2012-10-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配設構造
JP5154297B2 (ja) * 2008-05-08 2013-02-27 タカタ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用ブラケット及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003920B1 (ko) 2008-05-09 2010-12-30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커튼 에어백
KR20090132940A (ko) 2008-06-23 2009-12-31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의 커튼에어백 장치
US8007000B2 (en) * 2010-01-07 2011-08-30 Autoliv Asp, Inc.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with an inflator bracket
JP2013169933A (ja) * 2012-02-22 2013-09-0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4180925A (ja) * 2013-03-19 2014-09-29 Autoliv Development Ab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855316A1 (en) * 1997-01-24 1998-07-29 Toyoda Gosei Co., Ltd. Side air bag device
JP2003160017A (ja) * 2001-11-22 2003-06-03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05110820A1 (de) * 2004-05-07 2005-11-24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einheit
CN1751916A (zh) * 2004-09-21 2006-03-29 高田株式会社 窗帘气囊装置和车辆
WO2009016738A1 (ja) * 2007-07-31 2009-02-05 Toyota Shatai Kabushiki Kaish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の取付構造
CN203126760U (zh) * 2013-03-18 2013-08-14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安装支架的汽车安全气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60049612A (ko) 2016-05-10
US9399442B2 (en) 2016-07-26
US20160114758A1 (en) 2016-04-28
CN106184106A (zh) 2016-12-07
KR101673683B1 (ko) 2016-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6452B (zh) 具有充气机支架的可充气气囊装置
CN101890930B (zh) 用于车辆的具有侧面气囊的座椅
KR101219703B1 (ko)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US9446733B2 (en) Vehicle with a gas bag arrangement of a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JP471459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03631B2 (ja) 側突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193151A5 (zh)
CN106184106B (zh) 帘式气囊的装配装置
CN102770314B (zh) 车辆的人员保护系统的气囊装置及生产该气囊装置的方法
KR101428244B1 (ko) 커튼에어백
JP5569377B2 (ja) 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CN105392677A (zh) 安全气囊
US9469258B1 (en) Airbag wire retention feature
JP5244776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00045003A1 (en) Airbag mounting system and method
US20100032929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with an airbag in the backrest thereof
WO2015054418A1 (en) Multi-wrap airbag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KR20150022257A (ko) 차량용 에어백 장치
CN116157302A (zh) 具有整体式气囊包裹部的帘式气囊
CN102248929B (zh) 充气式气囊装置
JP2009166794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0538621B1 (ko) 차량용 커튼 에어백모듈
JP6088037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取付構造
CN104325959A (zh) 气囊装置
CN114132285B (zh) 车辆帘式气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