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14390A -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14390A
CN106114390A CN201610253213.4A CN201610253213A CN106114390A CN 106114390 A CN106114390 A CN 106114390A CN 201610253213 A CN201610253213 A CN 201610253213A CN 106114390 A CN106114390 A CN 106114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w
clamping
bulb
bearing system
afterbody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53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14390B (zh
Inventor
A.皮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dle LLC
Original Assignee
Edle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dle LLC filed Critical Edle LLC
Publication of CN106114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14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14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14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6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at vehicle front or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8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 B60R9/1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orts gear for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公开了这种类型的尾部承载系统,其具有承载机架和球头夹持部,所述球头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夹紧钳口以及能手动操作的夹紧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夹紧钳口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释放球头的打开位置与接触球头的关闭位置之间。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两个夹紧钳口能沿垂直方向移动地布置于在所述承载机架上固定的引导结构中,并且所述引导结构配设有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与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作用连接。用于轿车。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该尾部承载系统具有承载机架和球头夹持部,所述球头夹持部用于将所述承载机架固定在机动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上,其中所述球头夹持部包括至少两个夹紧钳口以及能手动操作的夹紧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夹紧钳口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释放所述球头的打开位置与接触所述球头的关闭位置之间。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尾部承载系统由EP 1 440 846 B1已知。已知的尾部承载系统具有球头夹持部,所述球头夹持部固定在承载机架上。所述球头夹持部用于,将承载机架固定在机动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上。所述球头夹持部具有两个彼此对置的夹紧钳口,其中一个夹紧钳口静止地支承在球头夹持部中且另一个夹紧钳口能摆动运动地支承。两个夹紧钳口设计成分别具有圆形开口的简单的板材冲裁件,球头的相应的球形截面在安装时进入到所述圆形开口中。夹紧装置用于,将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压到球头上并且固定在关闭位置中。为了安装尾部承载系统,将具有球头夹持部的承载机架从上面引导到拖挂装置的球头上。在此,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处于其打开位置中。通过从上面将球头夹持部安装到球头上,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的上支承腿抵靠在球头上,由此所述夹紧钳口必然摆动到贴靠在球头上的摆动位置中。通过夹紧装置,所述夹紧钳口被压入到关闭位置中,由此所述球头必然也被压到对置的、固定的夹紧钳口上。在此所述球头利用对置的球形截面伸入到两个夹紧钳口的球形凹部中,由此获得了承载机架在球头上的形状配合的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尾部承载系统,所述尾部承载系统能实现尤其操作有利地且可靠地安装在机动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上。
所述目的通过下述方式来实现,所述至少两个夹紧钳口能沿垂直方向(Hochrichtung)移动地布置于在所述承载机架上固定的引导结构中,并且所述引导结构配设有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Zwangsführung),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与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作用连接,并且所述夹紧钳口沿垂直方向的运动通过下述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的摆动运动叠加: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在相对于所述引导结构处于下方的位置中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并且当所述夹紧钳口在所述引导结构中沿垂直方向运动时向上转移到关闭位置中。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已经在将尾部承载系统从上面安装到相应的球头上时转移到关闭位置中。与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连接的引导结构确保了,已经通过将球头夹持部安装到拖挂装置的球头上这种方式将两个夹紧钳口转移到如此固定地包围球头的关闭位置中,使得在这种预安装位置中已经获得了承载机架相对于机动车的充分固定。此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能实现,所述承载机架在将球头夹持部安装到球头上时已经自动地对准水平位置,就这点而言在安装之后不必还通过操作人员进行校正。上述情况通过下述方式来辅助:所述夹紧钳口分别具有一支承轮廓,所述支承轮廓径向地支承在拖挂装置的球头的球颈上。由此得到了尾部承载系统在拖挂装置的球头上的尤其操作有利的安装。因为操作人员仅必须将尾部承载系统引导到球头上并且使得球头夹持部从上面滑到球头上。球头夹持部的正确取向通过尾部承载系统的自重自动地以下述方式实现,所述夹紧钳口沿垂直方向滑入到框架固定的引导结构中并且在此通过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移动到关闭位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适用于无支承的尾部承载系统,其在尾侧布置在机动车上并且仅通过固定在拖挂装置的球头上以车辆固定的方式安装。
在本发明的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引导结构和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设置在杯形的支承壳体中,所述支承壳体固定在所述承载机架上。杯形的支承壳体——在尾部承载系统水平取向时——朝向底侧面敞开,以便能从上面放置到拖挂装置的球头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在所述夹紧钳口沿垂直方向移动时作用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上。所述至少一个引导斜面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引导槽在支承壳体内侧形成。替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引导斜面可以设置在支承壳体的下边缘区域上,以便在所述夹紧钳口从下面进入到所述支承壳体中时迫使所述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径向地从外部向内部,并且从而引起夹紧钳口从打开位置摆动到关闭位置中,而所述夹紧钳口则在支承壳体中沿垂直方向向上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在上部区域中围绕横向于垂直方向延伸的枢转轴或者说摆动轴(Schwenkachse)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并且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在所述枢转轴下方的一定距离内作用在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上。根据本发明,所有夹紧钳口能沿垂直方向在引导结构上移动。根据本发明下述情况足矣:仅所述夹紧钳口中的一个附加地能摆动运动地支承。有利地总共设置两个夹紧钳口,所述两个夹紧钳口不仅沿垂直方向而且还沿摆动方向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设置两个夹紧钳口,这两个夹紧钳口围绕至少一个枢转轴能彼此反向摆动运动地支承。每个夹紧钳口可以围绕本身的枢转轴摆动运动,其中所述枢转轴彼此平行。替选地,所述夹紧钳口可以围绕单独的、共同的枢转轴布置。在此,共同的枢转轴分别定位在两个夹紧钳口的上部区域中,从而两个夹紧钳口在共同的枢转轴的区域中相互嵌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以悬挂的方式保持在枢转轴上。所述夹紧钳口在两种变型中爪形或嘴形地接合在一起或彼此分开运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夹紧钳口在下端部区域上具有支承轮廓,所述支承轮廓在所述夹紧钳口的关闭位置中支承在所述拖挂装置的球头的颈部上。所述支承轮廓在夹紧钳口的关闭位置中确保了所述尾部承载系统相对于机动车的水平取向,因为基于以下内容,所述球头颈部沿机动车的垂直方向取向,并且所述支承轮廓支承在球头颈部的径向面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为每个夹紧钳口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引导斜面,其中用于能反向运动的夹紧钳口的引导斜面相对于垂直轴彼此径向对称地取向。在这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引导斜面优选作为引导槽设置在杯形的支承壳体内,其中每个夹紧钳口借助滑动销伸入到相应的引导槽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用于至少两个夹紧钳口的引导结构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轨迹,所述引导轨迹引导所述夹紧钳口的至少一个枢转轴以用于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引导结构移动。优选地,所述引导轨迹设计成槽形的引导滑槽,并且滑动支承结构(Gleitlagerung)通过滑动螺栓形成,所述滑动螺栓伸入到所述引导滑槽中。替选地,所述引导轨迹可以设计成连接片状的引导廓型,在所述引导廓型上在至少一个枢转轴的区域中能沿垂直方向移动地引导分别具有一个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形成用于夹紧钳口的枢转轴的滑动支承结构。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每个枢转轴都设置在滑动支承结构的区域中,所述滑动支承结构具有滑动支承螺栓,所述滑动支承螺栓与所述枢转轴同轴地朝向对置的端侧突出并且分别在引导轨迹中引导。优选地,彼此对置的引导轨迹设计成槽形或缝隙形的引导滑槽,所述引导滑槽沿垂直方向设置在引导结构的对置的内壁的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引导斜面在关闭位置的区域中过渡为间隙区域,所述间隙区域允许夹紧钳口在关闭位置中附加限定地进行摆动运动,并且所述夹紧钳口通过弹簧装置沿着关闭方向加载转矩。所述间隙区域用于,在到达夹紧钳口的关闭位置时尽管强制引导仍允许夹紧钳口限定地摆动运动,以便能通过弹簧装置沿夹紧方向、即沿夹紧钳口的关闭方向实现(作用)到夹紧钳口上的夹紧力。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夹紧装置具有与夹紧钳口在关闭位置中形状配合地共同作用的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横向于引导结构的垂直方向作用到夹紧钳口上。因此,所述锁紧螺栓横向于引导结构的垂直方向能运动地布置,以便沿关闭方向、即沿夹紧方向从外部对夹紧钳口施加附加的转矩。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锁紧螺栓能借助曲柄杠杆装置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曲柄杠杆装置确保了,所述锁紧螺栓固定在其锁紧位置中,因为所述曲柄杠杆装置在该锁紧位置中处于其过死点位置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弹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螺旋扭力弹簧,所述螺旋扭力弹簧与枢转轴同轴地布置并且利用其对置的腿端部支承在两个夹紧钳口上。因此螺旋扭力弹簧的腿端部同时作用到两个夹紧钳口上,其中至少一个螺旋扭力弹簧通过下述方式构成:该螺旋扭力弹簧在夹紧钳口的关闭位置中对两个夹紧钳口加载转矩。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夹紧钳口具有朝向球头的支承轮廓,所述支承轮廓分别球缺形地弯曲。由此,夹紧钳口的压紧通过相对较大的、球形截面状的拱形的接触面实现,这一点能实现高的压紧力并且因此尾部承载系统特别可靠地定位在拖挂装置的球头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设置两个夹紧钳口,这两个夹紧钳口围绕两个彼此平行的枢转轴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因此所述夹紧钳口彼此不直接通过共同的枢转轴耦合,而是更确切地说间接地通过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部关于其摆动运动和垂直移动或者说高度移动(Höhenverlagerung)彼此同步。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与相应的枢转轴同轴地在每个夹紧钳口上设置两个朝向对置的侧面突出的滑动支承螺栓,所述滑动支承螺栓能在彼此平行的引导轨迹中在引导结构的对置的侧面上沿垂直方向移动。因此,每个夹紧钳口具有一对滑动支承螺栓,其在对置的侧面上在相应的引导结构上分别配设有一引导轨迹。相应的引导轨迹可以类似于之前描述的实施方式设计成槽形或缝隙形的引导滑槽或引导连接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引导结构的每个侧面上分别设置两个具有倾斜区段的引导轨迹,所述倾斜区段彼此间的距离——沿垂直方向看——从下端部区域开始至少在引导轨迹的整个长度的一部分上不断增大。因此在引导结构的两个对置侧面中的每一个上的引导轨迹——关于尾部承载系统的垂直的横向平面——镜像对称地倾斜地向上彼此远离地延伸。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在所述引导结构的每个侧面上的两个引导轨迹具有两个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平行区段,所述平行区段向上连接到所述引导轨迹的倾斜区段上。所述倾斜区段和所述平行区段敞开地过渡到彼此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每个夹紧钳口在所述枢转轴之上都具有一头部区域,所述头部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zuweisend)相邻的夹紧钳口的定心廓型。相邻的夹紧钳口的对置的头部区域的定心廓型彼此协调,其中特别是夹紧钳口具有形式为定心凸起的定心廓型,并且另一个夹紧钳口具有形式为定心叉的定心廓型,其置于定心凸起两侧。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强制引导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起弹簧弹性作用的头部支承装置,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彼此相对地对所述夹紧钳口的头部区域加载。所述头部支承装置通过相互拉动或按压头部区域的方式将拉力负荷或压力负荷施加到夹紧钳口的头部区域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在所述枢转轴上方的一定距离内起作用。所述头部支承装置是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的一部分,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使得夹紧钳口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在本发明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螺旋拉力弹簧(Schraubenzugfeder),所述螺旋拉力弹簧相互拉紧相邻的夹紧钳口的头部区域。所述螺旋拉力弹簧横向地在相邻的夹紧钳口的两个头部区域之间延伸。优选地,设置两个并排平行起作用的螺旋拉力弹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和特征从权利要求以及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得出,所述优选实施例借助附图示出。
图1以侧视图示意性示出了在安装在轿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上前不久根据本发明的尾部承载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2以部分剖开的图示示出了根据图1的侧视图,
图3至图6以部分剖开的侧视图示出了根据图2的尾部承载系统的不同的安装步骤,
图7以部分剖开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至图6的尾部承载系统,其处于安装在拖挂装置的球头上的中间阶段,
图8以类似于图7的图示示出了在通过夹紧装置的锁紧螺栓进行固定之前的安装终端位置,
图9在省略尾部承载系统的球头夹持部的支承壳体的情况下示出了根据图8的图示,
图10至图15以侧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尾部承载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其相对于机动车的球头处于不同的位置中,
图16以透视图在省略球头夹持部的部件的情况下示出了根据图10至图15的尾部承载系统的部分区域,
图17示出了根据图16的尾部承载系统,同时插入了球头夹持部的杯形的引导结构,
图18示出了根据图17的、处于另一个功能位置中的尾部承载系统,
图19以放大透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0至图18的尾部承载系统的部分区域,
图20在省略头部支承装置的两个螺旋拉力弹簧的情况下示出了根据图19的图示,
图21示出了根据图19的、相对于球头处于关闭位置中的尾部承载系统,且
图22示出了在添加头部支承装置的螺旋拉力弹簧的情况下根据图21的关闭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至图9,轿车1在尾侧具有拖挂装置,所述拖挂装置包括球头2。所述球头2以原则上已知的方式固定地与轿车1连接。在所述球头2之下设置球头颈部2a,所述球头颈部是拖挂装置的一部分并且沿车辆垂直方向向上取向。尾部承载系统3被设置用于在其上固定所述拖挂装置的球头,以便因此能由轿车1随同携带。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无支承式地构成并且仅通过固定在轿车1的球头2和球头颈部2a上固定在该轿车上。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具有承载机架4,所述承载机架包括球头夹持部5,所述球头夹持部下面将进行详细描述。所述球头夹持部5固定地且传递负载地与所述承载机架4连接。所述承载机架4承载用于休闲设备、如自行车等的未详细标记的接纳元件。所述球头夹持部5具有杯形或箱形的支承壳体7,所述支承壳体朝向上侧面敞开并且朝向下侧面封闭。所述支承壳体7的横截面设计成四边形且具有四个侧壁,所述侧壁彼此成对对置地从形成底部的上侧面向下突出。在所述支承壳体7中可移动地支承了两个夹紧钳口6。两个夹紧钳口6彼此径向对称,然而此外至少尽可能彼此相同地设计。两个夹紧钳口6在相对于对置的夹紧钳口6突出的内部面的区域中具有球缺形的接触面,该接触面与拖挂装置的球头2的球形轮廓相一致。在安装状态下,两个夹紧钳口6从对置的侧面分别形状配合地包围拖挂装置的球头2(参见图4至图6和图8、图9)。在球缺形的接触面之下,两个夹紧钳口6分别具有支承轮廓19,所述支承轮廓在夹紧钳口6的关闭位置中在尾部承载系统安装了的情况下支承在球头2之下、对置侧面上的球头颈部2a处。
两个夹紧钳口6围绕共同的枢转轴8彼此能反向摆动运动地支承。为此,两个夹紧钳口6在其上部区域中分别具有枢转铰链装置,所述枢转铰链装置根据图9交错地相互嵌接并且被支承螺栓穿过,所述支承螺栓形成用于枢转铰链装置的铰链轴进而形成枢转轴8。在夹紧钳口6之间如此形成的枢转铰链定位在夹紧钳口6的球缺形的接触面之上。因此两个夹紧钳口6在打开位置中(图1和图2)向外展开地布置并且沿关闭位置的方向彼此向内摆动。两个夹紧钳口6通过弹簧装置彼此反向地持续地沿其关闭位置的方向被加载弹簧力并且因此被加载转矩。为此根据图9设置两个螺旋扭力弹簧18,所述螺旋扭力弹簧在枢转铰链装置的对置的侧面上与枢转轴8同轴地布置在相应的支承螺栓上并且利用其对置的腿端部分别轴向地进入各个夹紧钳口6的相应的钻孔中。两个螺旋扭力弹簧中的每一个—其中在图9中仅示出了背面的那一个—通过弹簧钢丝形成,所述弹簧钢丝通过多次卷绕而螺旋形地弯曲并且通向两个直线形构成的腿端部内。
如借助图2至图9可以看出的那样,夹紧钳口6的枢转轴8在安装就绪且固定在轿车1上的状态下沿车辆横向方向且因此水平地取向。在这种固定状态下,夹紧钳口6沿车辆纵向方向定位在球头2之前并且另一个夹紧钳口6沿车辆纵向方向定位在球头2之后。
每个夹紧钳口6在其向外的轮廓的区域内根据长方体的形式块状地设计,其中所述夹紧钳口6在其共同的外部轮廓方面匹配于支承壳体7的内部轮廓。
两个夹紧钳口6保持在所述支承壳体7内并且以能沿垂直方向移位的方式支承。为此,所述支承壳体7在两个对置的侧壁上具有两个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滑槽9,在所述引导滑槽内形成枢转轴8的支承螺栓的、对置的端部区域能滑动运动地移动。
如借助图7和图8可以看出的那样,此外每个夹紧钳口6在侧面分别具有一向外突出的控制销17,所述控制销插入到用作引导斜面的引导槽15内。相应的引导槽15设置在支承壳体7的相应的侧壁的内侧并且以壳体固定的方式定位在所述支承壳体7之内。所述引导滑槽9还以壳体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支承壳体7中。两个引导槽15从所述支承壳体7的相应的侧壁的下边棱开始倾斜地向上朝向侧壁的中心延伸。两个引导槽15相对于垂直的中心横向平面镜像对称地取向,对置的引导滑槽9沿着所述中心横向平面彼此对准。在引导槽15的上端部区域中,所述引导槽拓宽并且形成间隙区域16。所述控制销17在下述情况下定位在所述间隙区域16中:所述夹紧钳口6根据图8在所述支承壳体7内向上移动到其关闭位置中,其中形成枢转轴8的支承螺栓的端部区域抵靠在各个引导滑槽9的上边缘处。所述间隙区域16用于,取消由引导槽15引起的对控制销17的强制引导,并且从而能实现通过螺旋扭力弹簧18使夹紧钳口6强制地摆动运动直至所述夹紧钳口6完全抵靠在所述球头2上。
替代通过引导槽15形成的引导斜面,本发明的替选的实施方式提出,夹紧钳口6的机械式的强制引导与沿垂直方向的移动叠加地通过支承壳体的对置的侧壁的、倾斜向外延伸的下边棱形成,如这一点可以借助图1至图9看出的那样。因为夹紧钳口6的、相对于夹紧钳口6的支承轮廓19和球缺形的接触面看到的背面贴靠在支承壳体7的对置的、沿车辆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侧壁上,其下边棱分别向外弯曲。这些向下弯曲的下边棱能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本发明的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的引导斜面,如上述情况是根据图7和图8的引导槽15。然而,所述引导斜面在夹紧钳口6垂直移动时仅在外侧支承所述夹紧钳口,而所述引导槽15根据图7至图9则沿相应夹紧钳口6的两个摆动方向强制引导所述控制销17,由此在所述夹紧钳口6沿支承壳体7的垂直方向移动时以改进的强制引导的方式实现将夹紧钳口6控制到所述支承壳体7中。
夹紧钳口6沿支承壳体7的垂直方向向上移动并且进而形成枢转轴8的支承螺栓的端部区域向上移动到引导滑槽9内以简单的方式在通过球头夹持部5和承载机架4的自重将尾部承载系统3安装到拖挂装置的球头上时实现。只要所述夹紧钳口6在其根据图3的打开位置中碰到球头2的上侧面上,则尾部承载系统3的自重必然向下按压支承壳体7,而两个夹紧钳口6的枢转轴8的枢转铰链装置支承在球头2的上侧面上。由此,形成枢转轴8的支承螺栓必然在对置的引导滑槽9中垂直向上滑动或者所述支承壳体7垂直向下滑动。同时,通过引导槽15使得所述夹紧钳口6沿其关闭位置的方向向内受控。一旦所述夹紧钳口6利用其上侧面撞击在支承壳体7的底部的内部面上,则所述夹紧钳口6处于其夹紧所述球头2的关闭位置中。相应的夹紧已经足够大,以便引起尾部承载系统在球头2上的位置固定。补充地,所述夹紧钳口的支承轮廓19径向地在外部支承在所述球头颈部2a上并且从而能够实现承载机架4相对于拖挂装置的稳定的、水平取向的支承。为了补充性地固定也用于轿车1的行驶运行,现在操纵夹紧装置10,所述夹紧装置包括锁紧螺栓11。所述锁紧螺栓11线性移动地支承在支承壳体7的沿车辆纵向方向向后突出的管突起中。所述锁紧螺栓11能在根据图5的释放位置和根据图6的锁紧位置之间移动。在其锁紧位置中,所述锁紧螺栓11在相邻的夹紧钳口6的外侧面区域中插入到互补地设计的凹部13内并且在夹紧钳口6上对球头2施加压紧力。由此,还通过螺旋扭力弹簧18同步地将对向的(gegengerichtet)转矩传递到对置的夹紧钳口6上,从而螺旋扭力弹簧18的弹簧力还将对置的夹紧钳口6更紧密地压靠到球头2或球头颈部2a的对置的球形接触面上。
为了操纵锁紧螺栓11,所述夹紧装置10包括能手动操纵的曲柄杠杆装置14。所述曲柄杠杆装置14在根据图6的锁紧螺栓11的锁紧位置中进入到张紧的过死点位置(Übertotpunktlage)中。为此,所述曲柄杠杆装置14包括未详细示出的操纵臂,所述操纵臂在根据图6的锁紧位置中被向下按压并且在所述锁紧螺栓11和曲柄杠杆装置14的释放位置中倾斜地向上突出(图5)。所述锁紧螺栓11通过将所述操纵臂从根据图5的位置向下压到根据图6的位置中来张紧,因此上述情况提高了夹紧钳口6在球头2上的夹紧以及支承轮廓19可靠地支承在球头颈部2a上,并且因此实现了尾部承载系统3的为了行驶运行而被固定的安装位置。
尾部承载系统3的拆卸以简单的方式以相应相反的功能顺序实现。在此首先手动地向上拉起夹紧装置10的操纵臂,由此所述曲柄杠杆装置14被松开并且将锁紧螺栓11拉回到释放位置中。然后,操作人员能以简单的方式抬起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由此必然也抬起所述支承壳体7,并且所述夹紧钳口6在支承壳体7内又向下受控。在此所述夹紧钳口通过机械式的强制引导借助引导槽15必然又被转变到分开的打开位置中,从而所述球头夹持部5和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可以从所述球头2被抬起。
根据图10至图22的尾部承载系统3a能以相同的方式安装到轿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2上,如上述情况已经在根据图1至图9的尾部承载系统3中进行描述的那样。尾部承载系统3a的功能相同的部件和区段设有与在根据图1至图9的尾部承载系统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然而加上了字母a。为了避免重复,补充性地参考对根据图1至图9的尾部承载系统3的描述。下面对尾部承载系统3a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a具有承载机架4a,所述承载机架能借助球头夹持部5a固定在球头2上。所述球头夹持部5a和所述承载机架4a固定地且传递负载地彼此连接。所述球头夹持部5a具有相对于承载机架4a固定地布置的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杯形的支承壳体7a。所述支承壳体7a被未详细示出的壳体外罩包围,所述壳体外罩遮盖支承壳体7a的相应的功能元件和功能区段(参见图10)。在支承壳体7a中,两个夹紧钳口6a能沿垂直方向–关于尾部承载系统3a的坐标系–移动。此外,两个夹紧钳口6a分别围绕自身的枢转轴8a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其头部区域中。两个枢转轴8a彼此平行地且沿尾部承载系统3a的坐标系的横向方向延伸。在尾部承载系统3a的安装状态下,尾部承载系统3a的坐标系相应于车辆坐标系,从而垂直方向相应于车辆垂直方向,横向方向相应于车辆横向方向,并且纵向方向相应于车辆纵向方向。两个夹紧钳口6a的每个枢转轴8a分别通过两个朝向对置的侧面突出的滑动支承螺栓形成。各个枢转轴8a的两个滑动支承螺栓彼此对齐并且从对置的侧面由夹紧钳口6a朝向侧面突出。定义两个枢转轴8a的滑动支承螺栓在所述支承壳体7a的对置的侧面上分别沿引导轨迹9a(图17和图18)在垂直方向上以能移动的方式引导。在支承壳体7a的对置的侧面上的两个引导轨迹9a彼此成对地对齐,其中所述引导轨迹分别具有下部倾斜区段以及敞开地连接到倾斜区段上的上部平行区段。所述引导轨迹9a通过形式为分别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的缝隙的引导滑槽在相应的引导轨迹9a的整个长度上形成。借助图17和图18可以看出,成对的引导轨迹9a的倾斜区段在每个侧面上相对于垂直的横向平面镜像对称地从下方开始倾斜地向上倾斜,此后所述倾斜区段过渡成平行延伸的平行区段。对置成对的引导轨迹9a相同地构成,从而枢转轴8a的对置的滑动支承螺栓同步地彼此平行地被引导。两个夹紧钳口6a在其头部区域20上通过形式为两个螺旋拉力弹簧21的头部支承装置相互拉紧。横向引导和定心通过定心廓型来实现,所述定心廓型在其中一个夹紧钳口6a上通过中心的定心凸起24形成并且在另一个夹紧钳口6a上通过两个分支的(zweischenklige)定心叉23形成。所述定心凸起24和所述定心叉23彼此插接,其中在所述定心叉23的腿之间的距离通过下述方式与所述定心凸起24的宽度协调一致:所述定心凸起24能进入到所述定心叉23的腿之间。所述头部区域20在其对置的边缘区域中设有悬挂槽22,两个螺旋拉力弹簧21的相应的弹簧端部被悬挂到所述悬挂槽中。两个螺旋拉力弹簧21预紧地被悬挂,从而所述螺旋拉力弹簧21在头部区域22中并且进而以一定的距离在枢转轴8a之上彼此反向向外地、即沿打开位置的方向将持久弹簧弹性的转矩施加到夹紧钳口6上。
所述支承壳体7a补充性地设置有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以相同的方式与夹紧钳口6a的相应的、处于外部的控制轮廓共同作用,如上述情况在根据图1至图9的实施方式中已经详细地描述的那样。相应的引导斜面和控制轮廓可以借助关于实施方式的附图根据图10至图22清晰地看出。为了避免重复,因此一方面参照根据图1至图9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且另一方面参照根据图10至图22的附图。
在根据图10至图22的尾部承载系统3a中的夹紧装置10a用于,使夹紧钳口6a在其关闭位置中固定在球头2上。为此,夹紧装置10a的拉紧杆以类似于根据图1至图9的夹紧装置10的方式作用到锁紧螺栓11a上以用于固定其中一个夹紧钳口6a。借助图11至图22,可以看出所述夹紧装置10a的设计方案和功能。所述锁紧螺栓11a作用到相对于车辆纵向方向在背面定位在球头2上的夹紧钳口6a上。所述锁紧螺栓的前端面在固定位置中被压入到夹紧钳口6a的背面的、截球形的接纳部中。
在根据图10和图11以及图19、图20的夹紧钳口6a的打开位置中,所述夹紧钳口6a随着其枢转轴8a移动到引导轨迹9a的倾斜区段的下部边缘区域中。所述头部支承装置的螺旋拉力弹簧21相互拉紧所述夹紧钳口6a的头部区域20,由此从支承壳体7a部分地向下突出的夹紧钳口6a保持在分叉的打开位置中。一旦现在尾部承载系统3a从上方安装到轿车的拖挂装置的球头2上,则球头2的上侧面从下方抵靠在夹紧钳口6a的头部区域20的定心廓型上。通过尾部承载系统3a的自重,所述支承壳体7a必然相对于球头2向下运行,由此所述夹紧钳口6a必然随着其枢转轴8a在所述引导轨迹9a内向上移动。通过在支承壳体7a的侧壁的相应倾斜向外延伸的下边棱的区域中的引导斜面,所述夹紧钳口的外部轮廓以强制引导的方式沿着所述引导斜面向内滑动到所述支承壳体7a的内部中,由此所述夹紧钳口6a必然围绕球头2封闭。一旦所述夹紧钳口6a的枢转轴8a已经到达所述引导轨迹9a的平行区段的上端部区域,则达到了夹紧钳口6a的终端位置。所述夹紧钳口占据了其包围球头2的关闭位置。借助所述夹紧装置10a,提高了施加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6a上的夹紧压力,由此实现了尾部承载系统3a在球头2上的固定。尾部承载系统3a的松开通过下述方式以相应反向的顺序实现:首先松开夹紧装置10a的拉紧杆,并且然后向上抬起所述尾部承载系统3a。由此,所述枢转轴8a在引导轨迹9a中平行地向下滑动,此后所述枢转轴在倾斜区段中彼此远离地运动。所述螺旋拉力弹簧21引起了夹紧钳口6a的自动分开,由此所述球头2被释放。
在关闭位置以及夹紧钳口6a在球头2上的固定位置中,夹紧钳口6a的头部区域20的定心廓型不再位于球头2的上侧面上。而是,所述球头2仅还被夹紧钳口6a的截球形的接纳部包围。

Claims (15)

1.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所述尾部承载系统具有承载机架(4,4a)和球头夹持部(5,5a),该球头夹持部用于将所述承载机架(4)固定在机动车(1)的拖挂装置的球头(2)上,其中所述球头夹持部(5)包括至少两个夹紧钳口(6,6a)以及一个能手动操作的夹紧装置(10,10a),其中至少一个夹紧钳口(6)能摆动运动地支承在释放所述球头(2)的打开位置与接触所述球头(2)的关闭位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夹紧钳口(6)能沿垂直方向移动地布置于在所述承载机架(4)上固定的引导结构中,并且所述引导结构配设有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与至少一个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6)作用连接,并且所述夹紧钳口(6)沿垂直方向的运动通过下述方式与所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6)的摆动运动叠加:能摆动运动的夹紧钳口(6)在相对于所述引导结构处于下方的位置中保持在打开位置中,并且当所述夹紧钳口(6)在所述引导结构中沿垂直方向运动时向上转移到关闭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的强制引导结构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斜面(15),所述引导斜面在所述夹紧钳口(6)沿垂直方向移动时作用到至少一个夹紧钳口(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夹紧钳口(6,6a),这两个夹紧钳口围绕至少一个枢转轴(8,8a)能彼此反向摆动运动地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夹紧钳口在下端部区域上具有支承轮廓(19),该支承轮廓在所述夹紧钳口(6)的关闭位置中支承在所述拖挂装置的球头(2)的颈部(2a)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为每个夹紧钳口(6)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引导斜面(15),其中用于能反向运动的夹紧钳口(6)的引导斜面(15)相对于垂直轴彼此径向对称地取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至少两个夹紧钳口(6,6a)的所述引导结构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引导轨迹(9,9a),所述引导轨迹引导所述夹紧钳口(6,6a)的至少一个枢转轴(8,8a)以用于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引导结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枢转轴(8,8a)都设置在滑动支承结构的区域中,所述滑动支承结构具有滑动支承螺栓,所述滑动支承螺栓与所述枢转轴(8,8a)同轴地朝向对置的端侧突出并且分别在一引导轨迹(9,9a)中被引导。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夹紧钳口(6a),这两个夹紧钳口围绕两个彼此平行的枢转轴(8a)能摆动运动地支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相应的枢转轴(8a)同轴地在每个夹紧钳口(6a)上设置两个朝向对置的侧面突出的滑动支承螺栓,所述滑动支承螺栓能在彼此平行的引导轨迹(9a)中在引导结构的对置的侧面上沿垂直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结构的每个侧面上分别设置两个具有倾斜区段的引导轨迹(9a),所述倾斜区段彼此间的距离——沿垂直方向看——从下端部区域开始至少在引导轨迹(9a)的整个长度的一部分上不断增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结构的每个侧面上的所述两个引导轨迹(9a)具有两个沿垂直方向延伸的平行区段,所述平行区段向上连接到所述引导轨迹(9a)的倾斜区段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夹紧钳口(6a)在所述枢转轴(8a)之上都具有一头部区域(20),所述头部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朝向相邻的夹紧钳口(6a)的定心廓型(23,24)。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制引导结构具有至少一个起弹簧弹性作用的头部支承装置,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彼此相对地对所述夹紧钳口(6a)的头部区域(20)加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在所述枢转轴(8a)上方的一定距离内起作用。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尾部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螺旋拉力弹簧(21),所述螺旋拉力弹簧相互拉紧相邻的夹紧钳口的头部区域(20)。
CN201610253213.4A 2015-04-24 2016-04-22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Active CN1061143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207606.7 2015-04-24
DE102015207606.7A DE102015207606A1 (de) 2015-04-24 2015-04-24 Heckträ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14390A true CN106114390A (zh) 2016-11-16
CN106114390B CN106114390B (zh) 2020-10-02

Family

ID=55527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53213.4A Active CN106114390B (zh) 2015-04-24 2016-04-22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085581B1 (zh)
CN (1) CN106114390B (zh)
DE (1) DE102015207606A1 (zh)
PL (1) PL3085581T3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375A (zh) * 2019-08-05 2021-02-05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WO2023202572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陶建波 一种双口自行车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2728B (zh) * 2018-11-08 2023-09-19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载架
TWI681887B (zh) * 2019-03-27 2020-01-11 昆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夾球結構及包括該夾球結構之攜車架
CZ309759B6 (cs) * 2020-07-14 2023-09-20 ŠKODA AUTO a.s. Držák pro upevnění jízdního kola na tažném zařízení vozidla
CN111923839B (zh) * 2020-07-24 2021-09-28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部自行车架的球夹固定座、球夹固定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4976A (en) * 1954-03-29 1959-02-24 Frank F Linn Ball and socket coupling with resilient liner
EP0665135A2 (en) * 1994-01-26 1995-08-02 Publiekrechtelijk Overheidslichaam Felua Groep Carrier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for example, bicycles
US8006876B2 (en) * 2007-06-11 2011-08-30 Chiu-Kuei Wang Secur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bicycle rack to vehicle
WO2013121271A1 (en) * 2012-02-13 2013-08-22 Majaro Bvba Carrier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towing hook
CN203305916U (zh) * 2013-06-17 2013-11-27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尾自行车架的球头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0302205D1 (de) 2003-01-23 2005-12-15 Chiu-Kuei Wang Spannvorrichtung für die Befestigung eines Lastträgers an eine Anhänger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74976A (en) * 1954-03-29 1959-02-24 Frank F Linn Ball and socket coupling with resilient liner
EP0665135A2 (en) * 1994-01-26 1995-08-02 Publiekrechtelijk Overheidslichaam Felua Groep Carrier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for example, bicycles
US8006876B2 (en) * 2007-06-11 2011-08-30 Chiu-Kuei Wang Securing device for connecting bicycle rack to vehicle
WO2013121271A1 (en) * 2012-02-13 2013-08-22 Majaro Bvba Carrier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towing hook
CN203305916U (zh) * 2013-06-17 2013-11-27 宁波晨帆汽车附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尾自行车架的球头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9375A (zh) * 2019-08-05 2021-02-05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CN112319375B (zh) * 2019-08-05 2024-05-03 杭州嘉迈机械有限公司 后负载携带架
WO2023202572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陶建波 一种双口自行车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5581B1 (de) 2020-04-29
CN106114390B (zh) 2020-10-02
PL3085581T3 (pl) 2020-11-02
EP3085581A1 (de) 2016-10-26
DE102015207606A1 (de) 2016-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4390A (zh) 用于机动车的尾部承载系统
CN101746245A (zh) 电动车辆
CN1321028C (zh) 高架输送机
JP2012510574A5 (zh)
CN106917559B (zh) 塞拉门开闭装置和塞拉门设备
JP6410845B2 (ja) 車両ルーフ用カバーを備えた機器
US11097865B2 (en) Pack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US10421652B2 (en) Rise prevention device for vehicle body and vehicle assembly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927775A (zh) 转向柱组件
CN109733791A (zh) 一种基于激光自动导引小车的载荷传送装置及运输方法
CN106163685A (zh) 用于拉丝机的拉丝组件
CN106132802A (zh) 具有轨道导引路线和被轨道所导引的至少一个车辆的游乐设施
KR200479478Y1 (ko) 통신케이블 지주용 축관장치
JP6804555B2 (ja) ケーブル輸送装置
JP2013517976A (ja) 外部ミラーユニット
CN107148325B (zh) 包括车身锚接系统和抬升每个悬挂臂的抬升部件的车辆后桥装配机器
CN217374235U (zh) 一种车辆座椅滑轨用保持架结构
CN203305915U (zh) 用于车尾自行车架的球头夹
CN105345551B (zh) 刹车蹄加工用固定装置
CN100377948C (zh) 包括可回缩挂车装置的车辆、特别是铁路车辆
CN102398636A (zh) 用于备用轮胎拾取系统的安全设备
CN105523048B (zh) 用于附连厢室的设备,装配该设备的缆车及安装设施
CN105500198A (zh) 后轿半轴密封盖用固定装置
US5520116A (en) Detachable grip for a vehicle towed by a cable
CN106335560A (zh) 备胎辅助装置和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