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04903A -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4903A
CN106104903A CN201580012973.XA CN201580012973A CN106104903A CN 106104903 A CN106104903 A CN 106104903A CN 201580012973 A CN201580012973 A CN 201580012973A CN 106104903 A CN106104903 A CN 1061049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cell
accumulator battery
power consumption
power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29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4903B (zh
Inventor
远矢正
远矢正一
大岛和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49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49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8End of discharge regulating meas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10/4257Smart batterie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side the housing of the cells or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5Heating or keeping wa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7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by electric or electromagnetic means
    • H01M10/6571Resistive hea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6Overdischarg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4Gastight accumulators
    • H01M10/345Gastight metal hydride 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8Systems for data transfer from batteries, e.g. transfer of battery parameters to a controller, data transferred between battery controller and main controll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5Detection of state of health [SO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一种蓄电池组(100),具备二次电池(101)和电路(116),电路(116)包含消耗二次电池(101)的电力的电力消耗部(105),并使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

Description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蓄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用于向电力设备供给电力的蓄电池组,通过充电装置而被充电。
在此,曾提出下述方案:如果具备二次电池的蓄电组发生异常,则将发生异常的电池组设为无法使用,在内部与虚拟电阻连接,使二次电池所积蓄的能量强制性地放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曾提出下述方案:在将多个二次电池的单电池并联而成的电池组中,如果预定的单电池发生异常,则从充放电电路切断并且与放电电路连接,除去单电池中不需要的容量(电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511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28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安全性方面的研讨并不充分。
本公开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安全性的蓄电池组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蓄电池组,具备二次电池和电路,所述电路包含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电力消耗部,并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
再者,这些概括或具体的方式,可以利用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能够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实现。另外,这些概括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利用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和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实现。
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蓄电池组等,与以往相比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的、与充电装置分离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的、与充电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中的另一例的蓄电池组的外观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图18是实施方式2的蓄电池组的外观立体图。
图19是实施方式2的蓄电池组的系统构成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基本工作的第1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基本工作的第2图。
图2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基本工作的第3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二次电池的第1放电和第2放电的图。
图24是第1放电和第2放电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的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加热器的构成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工作例的图。
图29是具备图像显示部的蓄电池组的外观立体图。
标号说明
100 蓄电池组
101 二次电池
101a、101b、101c 单元电池
102 连接部
103、104、128a、128b、128c 开关
105 电力消耗部
106 储存部
107 控制部
108 电压检测部
109 显示部
109a 余量显示按钮
109b 余量显示部
109c 异常显示部
109d 放电显示部
110 电流测定部
111 通信部
112 异常检测部
114 受理部
115 图像显示部
116 电路
118a、118b、118c 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120、210 主体部
130 保持部
140 加热器
141 发热部
142 绝缘体
143 引线
200 充电装置
201 插头
202 端子部
300 信息终端
301 服务器装置
302 回收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已经公开了在上述以往的蓄电池组中发生异常时将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放电,但没有研究放电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
另一方面,二次电池中,通常如果电压成为标准值(放电终止电压)则保护电路工作,放电停止。二次电池中,如果在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下进行放电则二次电池的性能会劣化,因此通过保护电路工作来保护二次电池。保护电路包含开关元件,在保护电路工作时开关元件被断开(OFF)。
本发明人经过专心研讨,结果得到了以下的见解。如果使二次电池放电直到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则即使将二次电池在废弃处理中破坏,由二次电池产生的起火、冒烟的可能性也会变小。但是,即使放电到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也存在二次电池的残余容量,因此根据情况在废弃处理等中会发生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触电、由发热导致的烧伤等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第1方式是一种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具备二次电池和电路,所述电路包含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电力消耗部,并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
由此,与以往相比,发生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等的可能性降低,安全性提高。
在此,上述电压可以是电压本身和与电压相关的物理量的任一者。作为与电压相关的物理量,可例示二次电池的容量、二次电池的输出电流等。
本公开的第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方式中,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断开,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所述电路不包含所述开关元件。
由此,即使二次电池的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也能够通过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方式中,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所述电路在相对于所述二次电池比所述开关元件靠上游的电通路中,与包含所述开关元件的电路分支。
由此,即使二次电池的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也能够通过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从外部受理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指示的受理部,当所述受理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所述电路工作,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发生蓄电池组的异常,在由外部执行所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以下,也称为剩余电力消耗),如果没有执行所述指示则不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也就是说,例如即使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也会根据需要适当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换言之,例如能够减少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尽管不需要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但仍然执行消耗的情况。
在此,所谓外部,只要能够执行使电路工作的指示,就可以是任一种形态,例如可举出蓄电池组的使用者、蓄电池组的回收人员、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等。
本公开的第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4方式中,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所述指示时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发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4方式中,所述受理部是操作者所操作的机械式开关,当操作者对所述机械式开关进行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时,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操作者的机械式开关的操作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产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中,所述受理部是操作者所操作的开关,当操作者对所述开关进行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操作者的开关操作降低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产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中,所述受理部是利用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指示的接收部,所述控制部在经由所述接收部收到所述指示时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无线通信的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产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4~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报知部。
当由所述受理部进行上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例如与随着蓄电池组发生异常而报知所述蓄电池组预定废弃的情况相比,在蓄电池组的使用者预计想要废弃蓄电池组时报知预定废弃。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使用者不想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报知预定废弃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1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消耗结束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报知部。
当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利用者不想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报知预定废弃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1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4~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指示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报知器。
当由所述受理部进行上述指示时,由电力消耗部执行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例如与随着蓄电池组发生异常而报知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执行废弃的可能性更高时向便携终端报知上述信息。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利用者不想废弃但仍然向信息终端报知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1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消耗结束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报知器。
当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能够降低尽管蓄电池组的利用者不想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向信息终端报知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1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12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正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报知部。
由此,能够掌握蓄电池组的剩余电力正在被电力消耗部消耗。
本公开的第1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1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的电力消耗已结束的报知部。
由此,能够掌握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
本公开的第1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第3、第10、第12~第14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控制部,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在蓄电池组异常时能自动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第1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和第15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剩余自身能够工作的容量的状态下,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由此,在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结束后,能够进行经由控制部的工作。上述工作被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经由在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向外部发送蓄电池组的状态信息的工作。在此,蓄电池组的状态信息是表示蓄电池组的状态的信息,例如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残存容量等,但不限定于本例。另外,所谓外部,可例示保存蓄电池组的信息的服务器装置、蓄电池组的使用者的信息终端等。
本公开的第1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第15方式和第16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能够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所述控制部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
由此,能够掌握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因此,能够掌握是否切实地执行了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
在此,所谓表示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可以是残存容量本身和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的任一个。作为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例如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输出电流等。
本公开的第1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第15方式和第16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能够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所述控制部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后,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
由此,能够掌握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因此,能够掌握是否切实地执行了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
在此,所谓表示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可以是残存容量本身和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的任一个。作为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例如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输出电流等。
本公开的第1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和第15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所述控制部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在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时,优选各单元电池的SOH(劣化状态;State ofHealth)均一,但随着蓄电池组的使用,各单元电池的SOH会变得不同。再者,SOH是表示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的指标,例如是当前的满充电容量相对于未使用时的二次电池的满充电容量之比。在此,如果进行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则各单元电池的电压也会不同,出现残存容量相对快地变为0,也就是电压变为0V的单元电池。如果对变为0V的单元电池进一步放电则会发生极性反转,在安全性上存在问题。
因此,通过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变为0V之前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消耗,与放电直到全部单元电池的电压变为0V为止的情况相比,发生极性反转的单元电池数量减少,安全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2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9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至少一个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时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并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由此,因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而发生极性反转的单元电池数量减少,安全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2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第15方式~第20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与电力设备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控制部不仅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还经由所述连接部使所述电力设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
由此,能够更快速地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本公开的第2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8方式、第15方式~第20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为了将所述二次电池充电而与充电装置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当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用于判定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第1阈值以下为止。
由此,上述放电在充电时进行,所以使用者无需为了判定能否继续使用而另行使二次电池放电。另外,在推定为蓄电容量变少的充电时进行二次电池的放电,因此能够缩短放电所需的时间。
由于在如上所述的适当时机进行放电,因此使用者容易确保能够将蓄电池组用于向电力设备供给电力的时间,蓄电池组的便利性提高。
在此,表示残存容量的值可以是残存容量本身和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的任一个。作为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二次电池的输出电流等。
本公开的第2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1方式~第22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多个单元电池,所述电力消耗部包含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单元电池间的电压的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这样,在二次电池的放电中可以使用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本公开的第24方式可以是一种发热体,在上述第1方式~第2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电力消耗部通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放出的电力而发热。
由此,能够利用电力消耗部加热蓄电池组。
本公开的第2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4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围所述二次电池的周围。
由此,能够利用电力消耗部加热二次电池的周围。
本公开的第2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4方式或第25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组内部的温度下降时使所述电路工作,通过所述电力消耗部加热所述二次电池。
由此,蓄电池组的温度下降被缓和,与二次电池的低温化相伴的工作不良的产生频率被缓和。
本公开的第2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大于所述第1阈值且为第2阈值以下时进行所述放电,所述第2阈值比表示满充电的值小。
由此,在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比满充电少时进行上述放电,因此与在满充电时执行上述放电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使二次电池放电。
本公开的第2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中,具备储存所述放电的历史记录的储存部,所述控制部在进行所述放电后经过预定期间时进行下一次放电。
由此,二次电池的放电不是连同二次电池的充电一起进行,而是以经过预定期间为条件来进行。因此,根据预定期间的设定,能够减少认为充电的时间间隔短、寿命的变化小之类的时候的不必要的放电。进而,通过减少放电次数,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劣化(寿命的缩短)。预定期间设定得比执行充电的时间间隔长。
本公开的第29方式,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和第2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控制部进一步基于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从表示满充电的值成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量,判定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
本公开的第3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和第2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从表示满充电的值成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量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并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
这样,放电后的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既可以由蓄电池组判定,也可以由外部装置(例如,充电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等)判定。
本公开的第3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第30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将表示处于所述放电中的信息和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进行显示。
由此,能够利用蓄电池组单体来确认二次电池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3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和第2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所述控制部经由所述通信部将表示处于所述放电中的信息和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
由此,能够经由外部装置掌握二次电池的状态。在此,外部装置可例示充电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等。
本公开的第3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第32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当判定为所述二次电池无法继续使用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比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
这样,通过使判定为无法继续使用的二次电池进一步放电,能够降低起火、冒烟等危险性。因此,能够提高蓄电池组的废弃时的安全性。
在此,第3阈值可以是表示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
此时,能够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等危险性。
本公开的第3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第27方式~第3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检测所述蓄电池组的异常的异常检测部,当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组的异常时,所述控制部使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比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
由此,当检测到蓄电池组的异常时使二次电池进一步放电,能够降低起火、冒烟等危险性。因此,在检测了异常的蓄电池组的废弃方面,能够提高安全性。
本公开的第3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34方式中,还具备显示部,当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组的异常时,所述显示部将表示异常的信息进行显示。
由此,在二次电池发生异常时能够利用蓄电池组单体向外部通知异常。
本公开的第3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34方式中,还具备与充电装置通信的通信部,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异常检测部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组的异常时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充电装置发送表示异常的信息。
由此,能够在充电装置侧检测蓄电池组的异常发生。
本公开的第37方式,在第22方式、第27方式~第36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电流测定部,所述电流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二次电池流向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力设备的电流、和从所述二次电池流向所述电力消耗部的电流,所述电流测定部设置在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力消耗部之间。
由此,能够确认利用电力消耗部使二次电池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电流值。
在此,上述电力设备例如是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能够通过充电装置内的负荷来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本公开的第3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22方式中,所述控制部不仅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还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力设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
由此,能够更快地判定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
在此,上述电力设备例如是对蓄电池组进行充电的充电装置。能够通过充电装置内的负荷来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本公开的第3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在上述第5方式、第7方式、第15方式~第38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切换所述二次电池是否与所述电力消耗部电连接的切换部,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所述切换部将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力消耗部电连接来进行所述放电。
这样,上述放电具体例如基于切换部的控制而进行。
另外,本公开的第4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具备使包含电力消耗部的电路工作的步骤(a)、和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的步骤(b)。
由此,与以往相比降低了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等发生的可能性,安全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4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方式中,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断开,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所述电路不包含所述开关元件。
由此,即使二次电池的电压比放电终止电压小,也能够通过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4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方式中,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所述电路在相对于所述二次电池比所述开关元件靠上游的电通路中,与包含所述开关元件的电路分支。
由此,即使二次电池的电压比放电终止电压小,也能够通过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电力。
本公开的第4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方式中,具备从外部接收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指示的步骤(c),当收到所述指示时执行所述步骤(a)。
由此,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发生蓄电池组的异常,在从外部执行所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以下,也称为剩余电力消耗),如果没有执行所述指示则不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也就是说,例如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根据需要适当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换句话说,例如能够降低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尽管不需要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但仍然执行消耗的情况。
本公开的第4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3方式中,当受到所述指示时,在所述步骤(a)中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通过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发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4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3方式中,在所述步骤(c)中,设置于所述蓄电池组的机械式开关接收操作者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
由此,能够通过操作者对机械式开关的操作,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发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4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中,在所述步骤(c)中,设置于所述蓄电池组的开关接收操作者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
由此,能够通过操作者操作开关操作而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发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4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中,在所述步骤(c)中,利用无线通信从外部接收所述指示。
由此,能够通过经由无线通信而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蓄电池组发生异常,也能根据需要适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本公开的第4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3~第4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步骤(d3)。
当进行上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例如与随着蓄电池组发生异常而报知所述蓄电池组预定废弃的情况相比,在蓄电池组的使用者预计想要废弃蓄电池组时报知预定废弃。也就是说,例如能够减少在发生了蓄电池组的异常时,尽管蓄电池组的使用者不想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报知预定废弃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4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第4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消耗结束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步骤(d4)。
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使用者不想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报知预定废弃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5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3~第4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指示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步骤(d5)。
当进行上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例如与随着蓄电池组发生异常而将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报知的情况相比,在蓄电池组的使用者预计想要废弃蓄电池组时,上述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使用者不想废弃但仍然将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5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第4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消耗结束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步骤(d6)。
当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通常在之后进行蓄电池组的废弃。
所以,由此能够减少尽管蓄电池组的使用者不想要废弃蓄电池组但仍然将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情况发生。
本公开的第5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第51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正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步骤(d1)。
由此,能够掌握蓄电池组的剩余电力正在被电力消耗部消耗。
本公开的第5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第52方式的任一项中,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的步骤(d2)。
由此,能够掌握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
本公开的第5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第49、第51~第53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执行所述步骤(a)。
由此,在蓄电池组异常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以往相比能够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第5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和第54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在剩余自身能够工作的容量的状态下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的步骤(e)。
由此,在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结束后也能够进行蓄电池组的工作。上述工作被适当设定,例如可以是经由在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向外部发送蓄电池组的状态信息的工作。在此,蓄电池组的状态信息是表示蓄电池组的状态的信息,例如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残存容量等,但不限定于这些。另外,所谓外部,可例示保存蓄电池组的信息的服务器装置、蓄电池组的使用者的信息终端等。
本公开的第5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第54方式和第55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在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向外部装置发送的步骤(f1)。
由此,能够掌握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因此,能够掌握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是否被切实地执行。
本公开的第5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第54方式和第55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后,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在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向外部装置发送的步骤(f2)。
由此,能够掌握结束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后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因此,能够掌握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是否被切实地执行。
本公开的第5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和第54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所述工作方法具备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的步骤(g)。
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时,优选各单元电池的劣化度(SOH)均一,但随着蓄电池组的使用,各单元电池的劣化度会变得不同。在此,如果进行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则各单元电池的电压也会不同,出现电压相对快地成为0V的单元电池。如果对成为0V的单元电池进一步放电则会发生极性反转,在安全性上存在问题。
因此,通过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消耗,与放电直到全部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的情况相比,发生极性反转的单元电池数量减少,安全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5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58方式中,在步骤(g)中,当至少一个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时,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由此,因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而发生极性反转的单元电池数量减少,安全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6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第54方式~第59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在所述步骤(b)中,不仅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还经由将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电力设备电连接的连接部向所述电力设备供给所述蓄电的电力,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
本公开的第6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47方式、第54方式~第59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步骤(h),在步骤(h)中,当在为了将所述二次电池充电而与充电装置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连接到所述充电装置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开始时,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用于判定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第1阈值以下。
由此,上述放电在充电时进行,因此使用者无需为了判定能否继续使用而另行使二次电池放电。另外,在推定为蓄电容量变少的充电时进行二次电池的放电,因此能够缩短放电所需的时间。
由于在如上所述的适当时机进行放电,因此可确保使用者能够将蓄电池组用于向设备供给电力的时间,能够使蓄电池组的便利性提高。
本公开的第6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方式~第61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多个单元电池,所述电力消耗部包含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单元电池间的电压的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这样,可以在二次电池的放电中使用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本公开的第6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0方式~第62方式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电力消耗部是通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放出的电力而发热的发热体。
由此,能够利用电力消耗部加热蓄电池组。
本公开的第6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3方式中,所述发热体包围所述二次电池的周围。
由此,能够利用电力消耗部加热二次电池的周围。
本公开的第6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3方式或第64方式中,具备当所述蓄电池组内部的温度下降时使所述电路工作,通过所述电力消耗部加热所述二次电池的步骤(i)。
由此,蓄电池组的温度下降被缓和,与二次电池的低温化相伴的工作不良的产生频率被缓和。
本公开的第6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中,在所述步骤(i)中,当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大于所述第1阈值且为第2阈值以下时进行所述放电,所述第2阈值比表示满充电的值小。
由此,在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比满充电少时进行上述放电,因此与在满充电时执行上述放电的情况相比,能够在短时间使二次电池放电。
本公开的第6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中,具备储存所述放电的历史记录的步骤(j)、和当进行所述放电后经过预定期间时进行下一次放电的步骤(k)。
由此,二次电池的放电不是连同二次电池的充电一起进行,而是以经过预定期间为条件来进行。因此,能够减少认为充电的时间间隔短、寿命的变化小之类的时候的不必要的放电。进而,通过减少放电次数,能够抑制二次电池的劣化(寿命的缩短)。预定期间被设定得比执行充电的时间间隔长。
本公开的第6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66方式和第6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基于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从表示满充电的值变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量,判定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步骤(l)。
本公开的第69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66方式和第6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经由在所述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从表示满充电的值变为所述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量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步骤(m)、和从所述外部装置接收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步骤(n)。
这样,放电后的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既可以由蓄电池组判定,也可以由外部装置(例如,充电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等)判定。
本公开的第70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46方式~第69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将表示处于所述放电中的信息和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进行显示的步骤(o)。
由此,能够利用蓄电池组单体确认二次电池的状态。
本公开的第71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66方式和第6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经由在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将表示处于所述放电中的信息和表示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步骤(p)。
由此,能够经由外部装置掌握二次电池的状态。在此,外部装置可例示充电装置、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等。
本公开的第72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66方式~第71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当判定为所述二次电池无法继续使用时,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成为比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的步骤(q)。
这样,通过使被判定为无法继续使用的二次电池进一步放电,能够降低起火、冒烟等危险性。因此,能够提高蓄电池组的废弃时的安全性。
在此,第3阈值可以是表示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
此时,能够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等危险性。
本公开的第73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第66方式~第72方式的任一方式中,还具备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比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的步骤(r)。
由此,在蓄电池组异常时使二次电池进一步放电,能够降低起火、冒烟等危险性。因此,在蓄电池组的废弃时能够提高安全性。
在此,第3阈值可以是表示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时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
此时,能够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等危险性。
本公开的第74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73方式中,具备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将表示异常的信息进行显示的步骤(s)。
由此,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能够利用蓄电池组单体向外部通知异常。
本公开的第75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73方式中,具备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经由在所述蓄电池组设置的通信部将表示异常的信息向所述充电装置发送的步骤(t)。
由此,能够在充电装置侧检测蓄电池组的异常产生。
本公开的第76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第61方式、第66方式~第75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具备通过电流测定部测定从所述二次电池流向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力设备的电流的步骤(u)、和测定从所述二次电池流向所述电力消耗部的电流的步骤(v),所述电流测定部设置于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力消耗部之间。
由此,能够确认利用电力消耗部使二次电池放电时的二次电池的电流值。
本公开的第77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61方式中,在步骤(h)中,不仅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还使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电力设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由此,能够更快地判定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
本公开的第78方式可以是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在上述第44方式、第46方式、第54方式~第77方式的任一方式中,切换所述二次电池是否与所述电力消耗部电连接,将所述二次电池与所述电力消耗部电连接,由此使所述电路工作。
这样,上述放电例如切换所述二次电池是否与所述电力消耗部电连接而进行。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具体说明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蓄电池组。
再者,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全都是表示本公开的一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和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只是一例,其主旨并不限定本公开。另外,对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之中表示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未记载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再者,各图为示意图,不一定严格地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构成附带相同的标记,重复的说明有时会被省略或简化。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进行说明。
[整体构成]
对实施方式1的蓄电池组100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图1和图2是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和充电装置的外观立体图。图1表示蓄电池组100与充电装置200分离的状态,图2表示蓄电池组100与充电装置200连接的状态。
首先,对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蓄电池组100具备主体部120、连接部102和显示部109。
蓄电池组100是与电力设备连接的蓄电池组。例如,蓄电池组100被用作针对电动移动体、电力消费者使用的电力设备、电动工具等的电源。作为电动移动体,可例示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轮椅、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作为消费者使用的电力设备,可例示空调、照明装置、冰箱、医疗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作为电动工具,可例示电钻。
再者,蓄电池组100可以是特定的电力设备专用的蓄电池组。
另外,蓄电池组100可以被用于多种不同的电力设备。例如,蓄电池组100可被用于例如电动助力自行车和照明装置这两者。
主体部120是在内部设置有二次电池和/或二次电池的控制电路等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蓄电池组100的主体。在主体部120的上表面设有使用者用于保持蓄电池组100的保持部130和受理部114,在主体部120的下表面(底面)设有连接部102。在本例中,保持部130是蓄电池组100的提手,但这是例示,并不限定于此。
受理部114从外部接收使包含电力消耗部的电路工作的指示。只要受理部114能够接收上述指示,就可以是任一种形态。受理部114例如可以是开关,也可以是利用无线通信接收上述指示的通信部。开关在由操作者进行接通(ON)操作时,既可以是不经由控制部地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的机械式开关,也可以是经由控制部执行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消耗的开关。再者,受理部114也可以构成为仅能够利用销等的顶端按下的方式,以使得不会发生使用者的误按。
另外,在受理部114为开关时,也可以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120的下表面设置。作为受理部114的开关如图3所示,可以由密封件114a覆盖。此时,将密封件114a取下从而操作开关。
另外,上述外部既可以是指示者,也可以是外部装置。作为指示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等。作为外部装置,可例示信息终端、服务器装置等。信息终端例如可例示智能手机等移动电话、智能平板、笔记本电脑等。
当利用受理部114受到上述指示时,通过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由此,能够利用来自外部的指示降低蓄电池组的处理者的烧伤、触电的可能性。另外,例如即使发生蓄电池组的异常,在由外部执行所述指示时执行由电力消耗部进行的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在没有执行执行所述指示时不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也就是说,例如在蓄电池组发生异常时,能根据需要适当地执行上述剩余电力消耗。换句话说,例如能够减少在蓄电池组产生异常时尽管不需要上述剩余电力消耗但仍然执行该消耗的情况。
连接部102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电力设备上。在连接部102内设置有用于将蓄电池组充电或放电的多个端子。与连接部102连接的电力设备既可以是消耗二次电池101的电力进行工作的电力设备,也可以是将二次电池101充电的充电装置200。如果连接部102与充电装置200的端子部202连接,则这些端子与充电装置200的内部电路电连接。再者,可以对连接部102个别地设置充电用的端子、放电用的端子和通信用(控制用)的端子。
显示部109具备余量显示按钮109a、余量显示部109b和异常显示部109c。
余量显示部109b是主要显示蓄电池组100内置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显示部。具体而言,余量显示部109b具备多个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通过点亮的LED的个数来显示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另外,余量显示部109b可以作为不仅报知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还报知蓄电池组的其它状态的报知部发挥作用。例如,可以在余量显示部109b为LED等发光部时,通过发光部闪烁来报知电力消耗部105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蓄电池组100正在充电、蓄电池组异常等。另外,也可以利用发光部的闪烁速度和闪烁数量的至少一者,将这多个状态区分报知。
余量显示按钮109a是由使用者按压的按钮。通过余量显示按钮109a被压下,使余量显示部109b之中与蓄电池组100内置的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相对应的个数的LED(余量显示部109b)点亮。
异常显示部109c将表示蓄电池组100的异常的信息向外部报知。由此,在蓄电池组100发生异常时,能够利用蓄电池组100单体向使用者通知异常。异常显示部109c例如由LED构成,但只要能够向外部报知异常,就可以是任一种形态。例如,可以在显示画面中将表示发生异常的文字信息、图像信息等信息进行显示。
接着,对充电装置200进行说明。充电装置200具备主体部210、端子部202和插头201。
充电装置200是蓄电池组100的充电器。
主体部210是收纳充电装置200的内部电路等的充电装置200的主体。在主体部210的上表面设置的凹部是与蓄电池组100的连接部102连接的端子部202,在主体部210的侧面经由电源电缆设置有插头201。
端子部202是适合于连接部102的形状和大小的凹部,连接部102被装卸自如(能够装卸)地连接。在端子部202的底面设置有与连接部102具备的多个端子相对应的多个端子。通过端子部202与连接部102连接,端子部202内的各端子与设置于连接部102内的各端子连接。由此,蓄电池组100的内部电路与充电装置200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插头201是受电部(电力受理部)的一例,为了使充电装置200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的供给而与该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部(例如插座)连接。在此,作为外部电源,可例示商业系统或太阳能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等的自发电式的电源。再者,充电装置200也可以由USB连接器(USB插口)等来替代插头201而从外部电源接收电力的供给。
[系统构成]
接着,对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如图4所示,蓄电池组100具备二次电池101、连接部102、开关103、开关104、电力消耗部105、储存部106、控制部107、电压检测部108、显示部109、异常检测部112和电路116。
二次电池101通过多个单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即单元电池并联和串联而构成。
连接部102如上所述为了将二次电池101充电而与充电装置200的端子部202装卸自如地连接。另外,连接部102能够与电力设备装卸自如地连接(能够电连接和机械连接)。
开关103是基于控制部107的控制,切换二次电池101与电力消耗部105的电连接的连通和断开,也就是切换是否电连接的切换开关(切换部)。作为开关103,例如可使用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继电器等。另外,在受理部114和开关103为机械式开关时,开关104不利用控制部107的控制来切换打开和关闭,而是通过操作者对受理部114的操作来直接切换打开和关闭。
开关104是基于控制部107的控制,切换二次电池101与连接部102的电连接的连通和断开的切换开关(切换部)。作为开关104,例如可使用MOSFET等。开关104在二次电池101的电压成为二次电池101的放电停止的标准值(放电终止电压)时,通过控制部107的控制而断开。也就是说,开关104是本公开的开关元件的一例。
电力消耗部105是用于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的负荷。电力消耗部105例如为电阻体、加热器或PTC热敏电阻等。
储存部106保存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另外,不只是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还可以保存表示二次电池的状态的其它状态量的值。作为二次电池的其它状态量,可例示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二次电池的输出电流、二次电池的温度、二次电池的劣化度等。作为二次电池的劣化度,例如可以采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次数、二次电池的内阻、二次电池的学习容量等。再者,二次电池的电压值、二次电池的输出电流值可以作为与残存容量相关的物理量的值而包含在表示残存容量的值中。
储存部106例如可以是闪存等半导体记忆体等的各种储存装置。
控制部107控制电路116的工作。控制部107只要具有控制功能即可,具备运算处理部(未图示)和存储控制程序的储存部(未图示)。作为运算处理部,可例示MPU、CPU。作为储存部,可例示内存。控制器既可以由进行集中控制的单独的控制器构成,也可以由相互协同进行分散控制的多个控制器构成。再者,存储控制程序的上述储存部可以兼用储存部106。
具体而言,控制部107通过向开关103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103的打开和关闭。由此,能够使电路116的工作打开和关闭,将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电力消耗打开和关闭。另外,控制部107通过向开关104输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104的打开和关闭。控制部107通过这样的开关104的控制,能够将二次电池101经由连接部102向电力设备的电力供给打开和关闭。另外,在二次电池101经由连接部102与充电装置200连接时,通过将开关104打开和关闭,能够打开和关闭向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另外,控制部107输入表示由电压检测部108检测出的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的数据并储存于储存部106。具体而言,控制部107是微型计算机,可以由处理器、专用电路构成。
电压检测部108检测二次电池101的电压。电压检测部108例如既可以检测二次电池101的电压本身,也可以检测与电压相关的物理量。作为与电压相关的物理量,例如可列举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二次电池101的输出电流。具体而言,电压检测部108是专用电路(IC),可以作为微型计算机、处理器而实现。
显示部109将利用图1和图2说明的二次电池101的各种状态或工作进行显示。
异常检测部112检测蓄电池组100的异常并向控制部107通知。异常检测部112只要是检测蓄电池组100的异常的传感器,就可以是任一种形态。具体而言,异常检测部112例如是检测二次电池的状态量的传感器、震动传感器、潜水传感器或分解传感器等。在异常检测部112为震动传感器时,不仅能够测定蓄电池组100是否受到震动,还能够测定大小和方向,并且可以是能够记录受到的震动的历史记录的传感器。作为二次电池的状态量的异常,例如可例示二次电池的电压异常、温度异常、劣化度异常(电池寿命)、短路异常等。作为电压异常,可例示构成二次电池101的单元电池的电压平衡的异常。作为温度异常,可例示二次电池101的温度成为阈值以上的温度的时候(高温异常)。作为电池寿命,可例示二次电池101的充放电循环数成为阈值以上的时候。作为短路异常,可例示没有进行二次电池101的放电时的二次电池101的电压下降量为阈值以上的时候。再者,上述异常包含二次电池的电压异常时,电压检测部108兼作为异常检测部112使用。
电路116是包含电力消耗部105的电路。具体而言,电路116具备二次电池101、开关103、电力消耗部105和将它们连结的电导体。电导体例如为导线。另外,电路116如图4所示,电路116在相对于二次电池101比开关104靠上游的电通路中,与包含开关104的电路分支。换句话说,电路116不包含作为开关元件的开关104。由此,当电路116工作时,即使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也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
[实施例1]
对于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中,当利用异常检测部112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异常时(S101),利用异常显示部109c将异常的发生向外部报知(S102)。本例中,如图5(a)所示,通过作为异常显示部109c的LED点亮来报知异常发生。
在此,当操作者对作为受理部114的开关进行ON操作时(S103),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闭合(ON),电路116进行工作,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104)。另外,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105)。具体而言,执行S104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小于放电终止电压为止。即使电力设备与蓄电池组100的连接部连接,也会随着异常发生,通过控制部107使开关104断开(OFF),因此在S104中,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不向电力设备供给。另外,在S105中,具体而言如图5(b)所示,通过作为余量显示部109b的发光部闪烁,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蓄电池组100的回收人员、将回收的蓄电池组100废弃的废弃人员等。
当通过控制部107使开关103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106)。另外,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107)。本例中,如图5(c)所示,通过作为余量显示部109b的发光部的闪烁停止,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
[实施例2]
对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具备通信部111。通信部111与信息终端、服务器装置等外部装置无线通信。本实施例中,通信部111是进行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NFC、Wi-Fi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与信息终端通信。再者,通信部111也可以是进行与近距离无线通信相比通信距离长的LTE等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关于除此以外的构成,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是同样的。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中,当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异常时(S201),利用异常显示部109c向外部报知发生异常(S202)。本实施例中,如图8(a)所示,通过作为异常显示部109c的LED点亮来报知异常发生。
在此,当操作者对作为受理部114的开关进行ON操作时(S203),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闭合(ON),电路116工作,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204)。另外,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205)。再者,具体而言,S204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另外,S205中的报知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废弃人员等。
当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206)。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207)。再者,S206中,在剩余之后执行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S209)能够进行的容量的状态下,结束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具体而言,S207中的报知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接着,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对蓄电池组100进行确认蓄电池组100的残存容量的指示(S208)。蓄电池组100经由通信部111接收该指示,控制部107将储存部106所保存的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通信部111向信息终端300发送(S209)。信息终端300将收到的上述信息在画面中显示(S210)。本实施例中,如图8(c)所示,与蓄电池组100的残存容量有关的信息,由残存容量相对于蓄电池组100的满充电时的容量的比率(%)来表示。再者,在该比率的计算中,不将二次电池101的电压为放电终止电压(例如3.2V)时作为0%,而将0V时作为0%计算。
[实施例3]
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100与实施例1不同,受理部114是与信息终端300无线通信的通信部。本实施例中,受理部114是进行Bluetooth(注册商标)、Zigbee(注册商标)、NFC、Wi-Fi等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再者,受理部114也可以是进行与近距离无线通信相比通信距离长的LTE等无线通信的通信部。关于除此以外的构成,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1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是同样的。
接着,对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3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中,当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异常时(S301),从蓄电池组100向外部报知发生异常(S302)。本实施例中,由异常显示部109c执行报知。具体而言,如图10(a)所示,通过作为异常显示部109c的LED点亮来表示异常发生。另外,当进行异常报知时,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从而确认异常内容(S303)。具体而言,通过操作者的操作从信息终端300向受理部114发送异常内容的确认要求。当受理部114收到上述确认要求时,通过控制部107向信息终端300发送储存部106所保存的表示异常内容的信息(例如冲击异常),在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显示该信息。
在此,当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而进行使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指示时(S304),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闭合(ON),电路116工作,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305)。另外,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306)。具体而言,S305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另外,S306中的报知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废弃人员等。另外,随着由操作者进行的上述指示的操作,向回收人员302报知蓄电池组100预定废弃(S307)。本实施例中,具体而言,从信息终端300向服务器装置301发送表示蓄电池组100预定废弃的信息,该信息从服务器装置301向回收人员302报知。
当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308)。另外,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309)。具体而言,S309中的报知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接着,当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而对蓄电池组100进行确认蓄电池组100的残存容量的指示时,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显示于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S310-S312)。具体而言,与实施例2是同样的。
[实施例4]
对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与实施例3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受理部114是与信息终端300无线通信的通信部。
接着,对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3是表示实施例4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中,当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异常时(S401),从蓄电池组100向外部报知发生异常(S402)。另外,当进行异常报知时,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从而确认异常内容(S403)。关于异常的报知和异常内容的确认,具体而言与实施例3是同样的。
在此,当操作者利用信息终端操作信息终端300,进行使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指示时(S404),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闭合(ON),电路116工作,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405)。另外,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406)。具体而言,S405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另外,关于S406中的报知,执行由余量显示部109b进行的报知和经由受理部114向信息终端的报知。具体而言,如图12(b)所示,通过作为余量显示部109b的发光部闪烁,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另外,通过控制部107经由受理部114将表示正在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信息向信息终端300发送,在信息终端300显示该信息。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废弃人员等。
当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407)。另外,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408)。本实施例中,执行由余量显示部109b进行的报知和经由受理部114向信息终端300的报知。具体而言,如图10(c)所示,通过作为余量显示部109b的发光部的闪烁停止,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另外,通过控制部107经由受理部114将表示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的信息向信息终端300发送,在信息终端300显示该信息。
另外,当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将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300报知(S409)。具体而言,如图12(c)所示,在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通过控制部107经由受理部114将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300报知。该信息中包含例如催促与回收人员联络的消息,此外也可以包含回收人员姓名和回收人员的联络方式。回收人员姓名和回收人员的联络方式可以为多个,它们可以一并显示于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
[实施例5]
对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受理部114是接收操作者的操作的开关。
接着,对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5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通过服务器装置301向信息终端300发送表示蓄电池组100寿命耗尽的信息(S501),在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显示该信息(S502)。再者,虽然在图14、图15没有示出,但可以通过设置于蓄电池组100的报知部向外部报知电池寿命耗尽。该报知部例如可以利用异常显示部109c或余量显示部109b,也可以另行设置与它们不同的报知部。
当通过信息终端300的画面而确认电池寿命耗尽的操作者对作为受理部114的开关进行ON操作时(S503),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504),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505)。具体而言,S504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具体而言,S505中的报知如图14(b)所示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废弃人员等。
当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506)。另外,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507)。具体而言,S507中的报知如图14(c)所示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再者,虽然上述中没有示出,但蓄电池组100可以与实施例2同样地还具备通信部111,在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后,利用信息终端300确认蓄电池组100的残存容量。
[实施例6]
对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与实施例3是同样的。也就是说,受理部114是与信息终端300无线通信的通信部。
接着,对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6是表示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的工作流程的图。
图17是表示实施例6的蓄电池组的工作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的工作中,通过服务器装置301向信息终端300发送表示蓄电池组100寿命耗尽的信息(S601),在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显示该信息(S602)。再者,虽然在图16、图17中没有示出,但可以通过设置于蓄电池组100的报知部向外部报知电池寿命耗尽。具体而言与实施例5是同样的。
通过信息终端300的画面而确认电池寿命耗尽的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进行使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指示(S603)。于是,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闭合(ON),电路116工作,利用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604)。另外,向外部报知正在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S605)。具体而言,S604中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另外,具体而言,S605中的报知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再者,作为操作者,可例示蓄电池组100的使用者、回收人员、废弃人员等。另外,随着由操作者进行的上述指示的操作,向回收人员302报知蓄电池组100预定废弃(S606)。具体而言,S606中的报知与实施例3是同样的。
当开关103通过控制部107而断开(OFF)、电路116的工作停止时,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607)。另外,向外部报知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S608)。具体而言,如图16(c)所示与实施例1是同样的。
接着,当操作者操作信息终端300从而对蓄电池组100进行确认蓄电池组100的残存容量的指示时,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显示于信息终端300的画面中(S609-S611)。具体而言与实施例2是同样的。
[实施例7]
对实施例7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与实施例1~4不同,当利用异常检测部112检测到异常时,即使没有经由受理部114对蓄电池组100进行指示,控制部107也会进行控制而使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关于其它工作流程与实施例1~4是同样的。
[实施例8]
对实施例8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中,在实施例2~6的任一个中,控制部107在结束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通信部111(或者作为受理部114的通信部)向外部装置发送。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被保存在储存部106。作为外部装置可例示信息终端300、服务器装置301等,但不限定于此,可以是任一种形态。
另外,控制部107可以在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后,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向外部装置发送。此时,剩余能够向外部装置发送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的容量,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
[实施例9]
对实施例9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在实施例1~8的任一个中,二次电池101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控制部107在全部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停止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在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时,优选各单元电池的劣化度(SOH)均一,但随着蓄电池组的使用,各单元电池的劣化度变得不同。因此,如果进行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则各单元电池的电压也不同,出现电压相对快地成为0V的单元电池。如果对成为了0V的单元电池进一步放电则会发生极性反转,在安全性上存在问题。
因此,如本实施例这样,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消耗,由此与进行放电直到全部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到0V为止的情况相比,发生极性反转的单元电池数量减少,安全性提高。
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中,控制部107可以在至少一个单元电池的电压为0V、且全部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停止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实施例10]
对实施例10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蓄电池组100,在实施例1~9的任一个中,在蓄电池组100经由连接部与电力设备连接,电力消耗部105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时,电力设备也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由此,能够加快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
上述电力设备可以是电动移动体、空调、照明装置等使用二次电池101的电力工作的电力设备。另外,上述电力设备在内部具备放电用的负荷即可,可以不是使用二次电池101的电力工作的电力设备。例如,如果充电装置200在内部具备放电用的负荷,则上述电力设备可以是充电装置200。
(实施方式2)
蓄电池组100可以在通过控制部107的控制而使二次电池充电开始时,执行用于判定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放电(学习放电)。以下,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2中,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在实施方式1中已经说明过的构成要素的说明等。
首先,对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进行说明。图18是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外观立体图。
蓄电池组100具备放电显示部109d。放电显示部109d对表示蓄电池组100的控制部107正在进行学习放电的信息和表示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进行显示。具体而言,放电显示部109d具备LED,在进行学习放电中使LED闪烁,当判定为二次电池无法继续使用时使LED点亮。再者,关于学习放电和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的详情,会在后面进行描述。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如图19所示,蓄电池组100具备电流测定部110。
电流测定部110是在能够测定从二次电池101流向与连接部102连接的电力设备的电流、和从二次电池101流向电力消耗部105的电流这两者的位置配置的电流传感器。具体而言,电流测定部110在电路上设置于二次电池101与电力消耗部105之间。由电流测定部110测定出的电流值的测定数据向控制部107发送。例如,在将二次电池101完全放电时,控制部107观测电流测定部110测定的电流值,进行二次电池101的放电直到电流值变得充分小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组100中,控制部107基于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从表示满充电的值到成为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二次电池101的放电量,判定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
另外,当控制部107在连接部102与充电装置200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开始(例如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时,进行学习放电。所谓学习放电,是利用电力消耗部105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用于判定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放电(第1放电)。
并且,当控制部107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时,通过电力消耗部105进一步消耗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消耗可以利用受理部114收到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消耗的指示而执行,即使没有利用受理部114接收上述指示也可以通过控制部107的控制而执行。再者,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电力消耗部105进行放电直到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比上述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第2放电)。第3阈值可以是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值。另外,第3阈值也可以是二次电池101成为无法使用的状态的值。在此,二次电池101无法使用的状态,意味着由电力消耗部105进行的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后,即使进行蓄电池组100的充电也无法作为电池使用的状态。
关于上述的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第1放电和第2放电的详情,会在后面描述。
[基本工作]
接着,对蓄电池组100的基本工作进行说明。图20、图21和图22是用于说明蓄电池组100的基本工作的图。
控制部107在向与连接部102连接的电力设备进行电力供给时,如图20所示,断开开关103并且闭合开关104。此时的电流值能够通过电流测定部110测定。
控制部107在将二次电池101充电时也断开开关103并且闭合开关104。控制部107在使二次电池101为满充电状态时,进行充电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成为表示满充电的上限值(例如4.1V)为止。在此,上限值可以是二次电池101的充电时的标准值(充电终止电压)。
控制部107在利用电力消耗部105使二次电池101放电时,也就是在进行上述的第1放电和第2放电时,如图21所示,闭合开关103并且断开开关104。此时的电流值能够通过电流测定部110测定。
在此,控制部107在第1放电中,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成为第1阈值(例如3.3V)以下为止。再者,第1阈值是比能够进行二次电池101的放电的标准值即放电终止电压(例如3.2V)大的值。另外,在第1放电中,也可以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
控制部107在第2放电中,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值成为比第1阈值低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另外,在第2放电中,可以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低的电压为止,使二次电池101成为无法再次使用的状态。第3阈值例如为0V,只要是比放电终止电压低的电压(例如1.5V左右),就能够使二次电池101成为无法使用的状态。
再者,控制部107在想要加快二次电池101的放电时,可以如图22所示闭合开关103并且断开开关104。也就是说,在连接部102与电力设备连接时,可以利用电力消耗部105和与连接部102连接的电力设备这两者来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由此,能够加快二次电池101的放电。再者,与连接部102连接的电力设备,例如是利用二次电池101的电力进行工作的电力设备。充电装置200不是利用二次电池101的电力进行工作的电力设备,但在充电装置200内设置有二次电池101的放电用的负荷时,这样的负荷可以用于二次电池101的放电。因此,上述电力设备在内部具备放电用的负荷的情况下,也可以包含充电装置200。另外,利用了电力消耗部105和电力设备的放电,可以通过第1放电、第2放电的任一个而执行。另外,上述例中,使用电压值作为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残存容量本身的值。残存容量本身的计算中,采用对电流测定部110测定出的电流值进行时间积分而得到的值。
[第1放电和第2放电]
接着,对蓄电池组100的特征构成即第1放电和第2放电进行详细说明。
第1放电意味着为了进行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预定容量(预定的电压值)为止的放电。蓄电池组100中,其特征是在二次电池101的充电时使用设置于蓄电池组100内部的电力消耗部105进行这样的学习放电。图23是用于说明二次电池101的第1放电和第2放电的图。再者,图23是示意性地示出二次电池101的容量(残存容量)的时间变化的图。
实施方式2中,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是基于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是否低于预定容量D而进行的。在此,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是满充电时的容量(进行充电直到电压成为预定的上限值为止时的容量)和预定容量C(电压成为第1阈值时的容量)的差量。
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是基于从满充电时的容量直到减少为预定容量C为止的放电量算出的。具体而言,控制部107将从满充电时的容量减少到预定容量C为止的放电量储存于储存部106中,算出被储存的放电量的累计值作为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
在此,如图23所示,满充电时的容量在二次电池101的使用开始时为预定容量A,通过反复充电和放电而缓缓降低下去,因此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也降低下去。另外,当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低于预定容量D时,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为了算出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需要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预定容量C为止。
因此,在蓄电池组100中,如果控制部107在检测到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时,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大于预定容量C且为预定容量B以下,则进行第1放电,将二次电池101的容量放电直到预定容量C为止。换言之,如果当检测到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时,二次电池101的电压大于第1阈值且为第2阈值(例如3.5V)以下,则进行学习放电。第2阈值是比表示满充电的预定的上限值小的值。
由此,在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少时进行第1放电,因此控制部107能够在短时间使二次电池101放电。
另外,二次电池101的容量在短期间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低,因此不需要频繁进行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认为如果频繁进行学习放电,则有促进二次电池101的劣化这一缺点。
因此,实施方式1中,在储存部106储存学习放电的历史记录,控制部107在进行学习放电后经过预定期间T时进行下一次学习放电。
例如在图23中,在定时t1、t2、t3和t4的每一个定时检测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在任一个定时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都大于预定容量C且为预定容量B以下。
在此,在定时t1和t3开始进行学习放电,在定时t2中,由于从在定时t1开始进行学习放电后没有经过预定期间T,因此不进行学习放电,仅进行充电。同样地在定时t4中,由于从在时机t3开始进行学习放电后没有经过预定期间T,因此不进行学习放电。
这样,在实施方式1中,二次电池101的学习放电不是连同二次电池101的充电一起进行,而是以经过预定期间为条件而进行。因此,能够减少在认为充电的间隔短、寿命的变化小之类的时候的不必要的放电。进而,通过减少放电次数,能够抑制二次电池101的劣化(寿命的缩短)。
接着,利用图23对第2放电进行说明。
当二次电池101的最大容量低于预定容量D,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时,控制部107进行第2放电。具体而言,控制部107利用电力消耗部105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成为预定容量E为止。换言之,控制部107使用利用电力消耗部105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比第1阈值小的第3阈值以下为止。
例如在图23中,进行学习放电的结果,在定时t6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控制部107进行第2放电。
利用流程图对如上所述的第1放电和第2放电进行说明。图24是第1放电和第2放电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部107对表示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开始的信号进行检测(S11)。控制部107,例如作为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对蓄电池组100与充电装置200连接进行检测。另外,表示充电开始的信号,可以在蓄电池组100与充电装置200连接后,以对蓄电池组100或充电装置200进行的操作(例如充电开始按钮的按下)为契机向控制部107发送。
当检测到表示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开始的信号时(S11中为是),控制部107参照储存部106内的学习放电的历史记录,确认从上次的学习放电起是否经过预定期间(S12)。
当从上次的学习放电起经过了预定期间时(S12中为是),控制部107确认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S13)。当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为预定容量B以下时(S13中为是),控制部107进行学习放电(S14)。
进行学习放电直到残存容量成为预定容量C为止(S15中为否)。当残存容量成为预定容量C时(S15中为是),控制部107停止学习放电(S16),进行二次电池101是否无法继续使用的判定(S17)。
当判定为二次电池101能够继续使用时(S17中为否),进行二次电池101的充电(S18)。在从上次的学习放电起没有经过预定期间时(S12中为否)以及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比预定容量B大时(S13中为否),也进行二次电池101的充电。
当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时(S17中为是),控制部107进行第2放电(S19)。
[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蓄电池组100中,当在连接部102与充电装置200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表示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开始的信号时,进行第1放电。
由此,第1放电在充电时进行,因此使用者不需要为了判定能否继续使用而另行使二次电池101进行学习放电。另外,在推测蓄电容量变少的充电时进行二次电池101的学习放电,因此能够缩短学习放电所需的时间。
在如上所述的适当时机进行放电,因此使用者可确保能够将蓄电池组100用于向设备供给电力的时间,能够使蓄电池组100的便利性提高。
另外,在蓄电池组100中,当判定为二次电池101无法继续使用时,进行第2放电。
即使在将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放电终止电压后废弃,由于二次电池101中具有残存容量,在废弃处理等中,也存在发生二次电池101的处理者触电、与二次电池101的发热相伴的烧伤等危险。特别是二次电池101为锂离子电池时,这样的危险性高,需求安全的废弃方法。
上述第2放电中,通过使被判定为无法继续使用的二次电池101放电直到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能够使蓄电池组100成为无法使用的状态(即使再次充电也无法作为电池使用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烧伤、触电的危险性降低,能够提高将蓄电池组100废弃时的安全性。
[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2中,为了开始进行学习放电,将从上次的学习放电起经过第1预定期间T、且二次电池101的电压为第2阈值以下作为条件。此时,例如在学习放电不进行比预定期间T长的第2预定期间(例如2T)以上时,可以提升第2阈值。第2阈值例如从3.5V提升到3.7V。
由此,当不进行长期间学习放电时,学习放电变得容易进行,能够更切实地进行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涉及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3中,以不同于实施方式2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在实施方式2中已经说明过的构成要素的说明等。
实施方式3涉及的蓄电池组100具备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蓄电池组100的系统构成与图7中说明过的蓄电池组是同样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组100中,通信部111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状态的状态量的数据向外部装置发送。并且,通过通信部111从外部装置接收表示基于上述数据由外部装置判定出的二次电池101的状态的信息,控制部107能够确认二次电池101的状态。在此,外部装置可例示服务器装置、信息终端、充电装置等。
通信部111例如可以将表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的值从表示满充电的值成为第1阈值以下为止的二次电池101的放电量向外部装置发送,从外部装置接收表示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也就是说,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判定可以通过外部装置进行。
另外,通信部111例如可以将表示控制部107正在进行学习放电的信息和表示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的至少一者向外部装置发送。由此,可以通过外部装置保存表示二次电池101的状态的信息。
另外,也可以通过通信部111从外部装置接收对开关103和开关104进行控制的信号,由此切换(远程操作)二次电池101的充电和放电。
(实施方式4)
在上述实施方式4中,电力消耗部105典型地可以包含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以下,对实施方式4涉及的蓄电池组100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4中,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其它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某一个相同,因此省略具体的说明等。
图25是用于说明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的图。再者,图25为示意图,单元电池的数量等为了说明而被简化。
如图25所示,二次电池101例如通过单元电池101a、单元电池101b和单元电池101c的串联而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组100,为了调整这些各单元电池之间的电压,相对于一个单元电池,具备一个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和一个开关。另外,控制部107控制与各单元电池相对应而设置的多个开关的打开和关闭。
例如,开关128a通过控制部107而被打开或关闭,由此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118a与单元电池101a的电连接被连通或断开。同样地,开关128b被打开或关闭,由此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118b与单元电池101b的电连接被连通或断开。开关128c被打开或关闭,由此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118c与单元电池101c的电连接被连通或断开。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控制部107能够使各单元电池个别地放电,能够调整多个单元电池间的电压。这样的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可以作为电力消耗部105使用。
(实施方式5)
蓄电池组100可以具备加热器(发热体)作为电力消耗部105。以下,对实施方式5涉及的具备加热器的蓄电池组进行说明。再者,以下的实施方式5中,以不同于实施方式1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省略在实施方式1中已经说明过的构成要素的说明等。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加热器的构成的图。再者,图26中,连接部102的图示被省略。
如图26所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蓄电池组100中,电力消耗部105是通过消耗二次电池101放出的电力而发热的发热体,在这一点上与蓄电池组100不同。另外,作为发热体的一例的加热器140包围二次电池101的周围。
如图27所示,加热器140具体具备发热部141和覆盖发热部141的绝缘体142。发热部141与引线143的一端连接,引线143的另一端与二次电池101连接。引线143连接有切换开关103,切换开关103基于控制部107的控制而切换二次电池101与加热器140的电连接的连通和断开。
根据这样的构成,当控制部107进行使二次电池101放电的控制,二次电池101通过加热器140的发热而被加热。由此,能够防止二次电池101的温度下降所引起的性能下降。
另外,蓄电池组100可以具备检测蓄电池组100的内部温度的、未图示的温度检测部。此时,控制部107在蓄电池组100的内部温度下降时进行二次电池101的放电。
具体而言,当由温度检测部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内部温度为阈值温度以下时,控制部107将二次电池101放电,加热器140消耗电力而发热。由于加热器140包围着二次电池101的周围,因此二次电池101通过加热器140的发热而被加热。即,能够在低温时防止二次电池101的温度下降。利用图28对这样的控制部107的控制进行说明。图28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5涉及的蓄电池组的工作例的图。
如图28所示,当检测到蓄电池组100的内部温度为阈值温度T0以下时,控制部107使二次电池101放电,加热器140消耗电力而发热。此时,阈值温度T0被设定为比二次电池101变得无法使用的临界温度Tth高的温度。
接着,当检测到蓄电池组100内部温度为比阈值温度T0高的阈值温度T0′以上时,控制部107停止二次电池101的放电。也就是说,控制部107停止加热器140的发热。
二次电池101为锂离子电池时,二次电池101变得无法使用的临界温度Tth约为0℃。因此,阈值温度T0可以设定为约10℃,阈值温度T0′可以设定为约15℃。再者,上述温度Tth、T0和T0′的具体温度只是例示,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
通过如上所述的构成,能够防止在低温环境下降温到二次电池101变得无法使用的温度,并且能够控制加热器140的发热,以使得不会过度加热二次电池101。即,能够抑制二次电池101的无意义的放电,并且防止低温时的二次电池101的性能下降。
再者,加热器140不需要与二次电池101的侧面接触地包围周围。只要能够加热二次电池101,加热器140也可以安装在二次电池101的一部分。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实施方式1~5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1~5。
例如,蓄电池组可以具备具有显示画面的图像显示部,由该图像显示部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显示部109的功能。图29是具备图像显示部的蓄电池组的外观立体图。
图29所示的蓄电池组100具备图像显示部115。图像显示部115例如具备有机EL面板、LCD面板等显示面板。
图像显示部115能够显示二次电池101的残存容量、表示正在进行学习放电的信息、表示二次电池101能否继续使用的信息、表示蓄电池组100的异常的信息等。另外,图像显示部115具备触摸面板,作为操作界面发挥功能。也就是说,图像显示部115也作为余量显示按钮109a、受理部114发挥功能。
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蓄电池组100发生异常时,在受理部114收到指示,从而执行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消耗,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任意时机向受理部114进行指示,执行二次电池101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由专用的硬件构成、或通过执行适合于各构成要素的软件程序而实现。各构成要素可以通过CPU或处理器等的程序执行部读取并执行在硬盘或半导体记忆体等记录介质中记录的软件程序而实现。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构成要素可以是电路。这些电路可以作为整体构成一个电路,也可以是各自分开的电路。另外,这些电路既可以分别是通用的电路,也可以分别是专用的电路。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其它处理部可以执行特定的处理部执行的处理。例如,电压检测部108可以作为控制部107的一项功能而实现。另外,多个处理的顺序可以变更,多个处理也可以并列执行。
再者,本公开的概括或具体的方式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取的CD-ROM等记录介质而实现。另外,本公开的概括或具体的方式也可以通过系统、方法、集成电路、计算机程序或记录介质的任意组合而实现。例如,本公开可以作为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方法而实现。
再者,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只要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用于本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或者将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的构成要素组合而构建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作为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放电的蓄电池组是有用的。

Claims (27)

1.一种蓄电池组,具备二次电池和电路,
所述电路包含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力的电力消耗部,并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断开,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
所述电路不包含所述开关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开关元件,所述开关元件在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所述放电终止电压时使所述二次电池的放电停止,
所述电路在相对于所述二次电池比所述开关元件靠上游的电通路中,与包含所述开关元件的电路分支。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从外部接收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指示的受理部,
当所述受理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所述电路工作,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控制部,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受理部是操作者所操作的机械式开关,当操作者对所述机械式开关进行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时,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受理部是操作者所操作的开关,当操作者对所述开关进行使所述电路工作的操作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受理部是利用无线通信接收来自外部的所述指示的接收部,所述控制部在经由所述接收部收到所述指示时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9.根据权利要求4~8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所述指示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报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报知所述二次电池预定废弃的报知部。
11.根据权利要求4~8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当所述受理部从外部收到指示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报知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当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结束时将催促与所述二次电池的回收人员联络的信息向信息终端报知的报知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2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正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报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报知所述电力消耗部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已结束的报知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3、10、12~14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控制部,当所述蓄电池组异常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电路工作,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
16.根据权利要求5、7、8和15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控制部在剩余自身能够工作的容量的状态下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17.根据权利要求5、7、8、15和16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能够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
所述控制部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时,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
18.根据权利要求5、7、8、15和16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能够与外部装置通信的通信部,
所述控制部在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后,将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信息经由所述通信部向所述外部装置发送。
19.根据权利要求5、7、8和15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二次电池具备多个单元电池,
所述控制部在全部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之前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控制部在至少一个所述单元电池的电压成为0V时停止所述电路的工作,结束由所述电力消耗部进行的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的消耗。
21.根据权利要求5、7、8、15~20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与电力设备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
所述控制部不仅使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还经由所述连接部使所述电力设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所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放电终止电压为止。
22.根据权利要求5、7、8、15~20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具备为了将所述二次电池充电而与充电装置装卸自如地连接的连接部,
当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的状态下检测到所述二次电池的充电开始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使所述二次电池放电,直到表示所述二次电池的残存容量的值成为用于判定所述二次电池能否继续使用的阈值以下为止。
23.根据权利要求1~22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二次电池包含多个单元电池,
所述电力消耗部包含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单元电池间的电压的单元电池平衡用电阻。
24.根据权利要求1~23的任一项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电力消耗部是通过消耗所述二次电池放出的电力来发热的发热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发热体包围所述二次电池的周围。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蓄电池组,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蓄电池组内部的温度下降时使所述电路工作,通过所述电力消耗部加热所述二次电池。
27.一种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包括:
使包含电力消耗部的电路工作的步骤;和
利用所述电力消耗部消耗所述二次电池的剩余电力直到二次电池的电压成为比放电终止电压小的电压为止的步骤。
CN201580012973.XA 2014-07-11 2015-05-27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Active CN1061049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43622 2014-07-11
JP2014-143622 2014-07-11
JP2015-038811 2015-02-27
JP2015038811 2015-02-27
PCT/JP2015/002679 WO2016006152A1 (ja) 2014-07-11 2015-05-27 蓄電池パック、及び、蓄電池パックの動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4903A true CN106104903A (zh) 2016-11-09
CN106104903B CN106104903B (zh) 2019-01-04

Family

ID=5506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2973.XA Active CN106104903B (zh) 2014-07-11 2015-05-27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3) US10476113B2 (zh)
JP (2) JP6706844B2 (zh)
CN (1) CN106104903B (zh)
WO (1) WO201600615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998A (zh) * 2017-01-05 2018-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从电池组输出的电力的电路和电池组
CN110571897A (zh) * 2018-06-04 2019-12-13 日本影像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电池系统
CN111357147A (zh) * 2018-03-07 2020-06-30 株式会社尼罗沃克 电池以及充电器
TWI808396B (zh) * 2020-03-27 2023-07-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電系統及充放電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33572A1 (en) * 2015-07-27 2017-02-02 Robert Bosch Gmbh Capacity estimation in a secondary battery
JP2018117438A (ja) * 2017-01-17 2018-07-26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キャパシタを備えた電源モジュール
EA201992106A1 (ru) 2017-03-06 2020-02-03 Джапан Тобакко Инк.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блок, ингалятор для вкусоар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вещества,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м блоком и программа
WO2018163261A1 (ja) 2017-03-06 2018-09-13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ユニット、香味吸引器、バッテリユニットを制御する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068736B (zh) * 2017-03-06 2021-12-21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电池组件、香味吸入器、控制电池组件的方法、及记录介质
KR102371184B1 (ko) * 2017-03-06 2022-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배터리의 이상 여부를 확인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제어 방법
WO2019035338A1 (ja) * 2017-08-14 2019-02-21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気機器
JP6567014B2 (ja) * 2017-10-05 2019-08-28 東芝環境ソリュ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廃棄電池の放電処理方法および廃棄電池の放電処理装置
KR101840608B1 (ko) 2017-10-25 2018-03-20 곽복근 모바일 기기를 이용한 이동식 배터리 방전장치
JP6851105B2 (ja) * 2018-03-07 2021-03-31 株式会社ナイルワークス 無人飛行体、移動体
JP7073904B2 (ja) * 2018-05-21 2022-05-24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外部放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外部放電装置による放電方法
CN111216600B (zh) * 2018-11-27 2024-04-16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加热速度的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WO2020241330A1 (ja) * 2019-05-31 2020-12-03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の管理システム
US11545841B2 (en) * 2019-11-18 2023-01-03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utonomous balanc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a battery system
CN111786437A (zh) * 2020-07-31 2020-10-16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源、储能电源并联控制装置和并联控制方法
JP2022049532A (ja) * 2020-09-16 2022-03-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情報端末装置、処理システム
DE102020214386A1 (de) 2020-11-17 2022-05-1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Batteriesystem mit Notlaufeigenschaften
JP2022147665A (ja) * 2021-03-23 2022-10-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蓄電池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蓄電池制御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2162A (ja) * 2001-10-31 2003-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WO2009025307A1 (ja) * 2007-08-22 2009-02-26 Gs Yuasa Corporation 航空機、及び航空機の使用法
CN101477176A (zh) * 2007-12-03 2009-07-08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残余电容量的测量校正装置与方法
US20120126751A1 (en) * 2010-11-19 2012-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vice and Method of Battery Dischar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5671B2 (ja) * 1990-07-06 1999-07-2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ニッケル―水素蓄電池の充電方法
JPH04372532A (ja) * 1991-06-18 1992-12-25 Canon Inc 電池駆動機器
JPH05146086A (ja) * 1991-11-18 1993-06-11 Casio Comput Co Ltd 充電装置
JPH06124731A (ja) * 1992-08-31 1994-05-06 Toshiba Corp 外部バッテリ接続用アタッチメント、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バッテリ識別制御方法
JPH06113471A (ja) * 1992-09-29 1994-04-2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充電装置
US5530335A (en) * 1993-05-11 1996-06-25 Trw Inc. Battery regulated bus spacecraft power control system
JPH0746767A (ja) * 1993-08-02 1995-0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源装置
JPH07231573A (ja) * 1994-02-10 1995-08-29 Fujitsu Ltd バッテリ充電回路
US5694021A (en) * 1994-02-28 1997-12-02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ystem for executing charge control of a secondary battery and detecting the capacitance thereof
JP3285720B2 (ja) * 1994-11-08 2002-05-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組電池の劣化検出方法及び劣化検出装置
JPH11283592A (ja) * 1998-03-31 1999-10-15 Toshiba Corp 電池パック
US6222346B1 (en) * 1999-08-18 2001-04-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Battery protection device
US6624635B1 (en) * 1999-10-23 2003-09-23 Cisco Technology, Inc. Uninterruptable power supply
JP2001257010A (ja) * 2000-03-14 2001-09-21 Daikin Ind Ltd 二次電池状態判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2198894A (ja) * 2000-12-27 2002-07-12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JP3768106B2 (ja) * 2001-01-31 2006-04-1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2003070176A (ja) * 2001-08-27 2003-03-07 Ricoh Co Ltd 電子装置及びその電子装置を備えた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WO2003069715A1 (en) * 2002-02-12 2003-08-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for recycling secondary battery
JP4003689B2 (ja) * 2003-04-17 2007-11-07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組電池
KR101076953B1 (ko) * 2003-10-27 2011-10-26 소니 주식회사 전지팩
JP3922281B2 (ja) * 2003-11-14 2007-05-3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FR2862558B1 (fr) * 2003-11-20 2006-04-28 Pellenc Sa Outil portatif electrique autonome de puissance
US7507500B2 (en) * 2004-05-17 2009-03-24 Railpower Technologies Corp. Design of a large battery pack for a hybrid locomotive
WO2005117304A1 (ja) * 2004-05-31 2005-12-08 Casio Computer Co., Ltd. 情報受信装置、情報伝送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受信方法
US7661370B2 (en) * 2005-10-19 2010-02-16 Railpower, Llc Design of a large low maintenance battery pack for a hybrid locomotive
SG169379A1 (en) * 2006-02-02 2011-03-30 Coty S A S Enclosure for a pressurized spray container
US9860965B2 (en) * 2006-03-28 2018-01-02 Wireless Environment, Llc Cloud connected lighting system
US8295128B2 (en) * 2007-02-22 2012-10-23 Citizen Holdings Co., Ltd. Radio-controlled timepiece
EP2169760A4 (en) * 2007-05-18 2011-04-27 Panasonic Corp BATTERY PACK AND BATTERY SYSTEM
JP2009064682A (ja) * 2007-09-06 2009-03-26 Seiwa Electric Mfg Co Ltd 電池劣化判定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US8203305B1 (en) * 2008-07-02 2012-06-19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Enhanced voltage-based fuel gauges and methods
JP5509577B2 (ja) 2008-10-31 2014-06-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管理装置、バッテリシステム、バッテリ管理方法、およびバッテリ管理プログラム
US10008873B2 (en) * 2008-11-12 2018-06-26 Bruce Eric Zeier High frequency multiphase flyback power supply
JP2010182579A (ja) * 2009-02-06 2010-08-1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2010251104A (ja) 2009-04-15 2010-11-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パック電池
CN102082309B (zh) * 2009-11-27 2014-09-17 尹学军 电动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方法及其供电装置
US8928286B2 (en) * 2010-09-03 2015-01-06 Envia Systems, Inc. Very long cycling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with lithium rich cathode materials
US8981710B2 (en) * 2010-09-20 2015-03-17 Indy Power Systems Llc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JP2012182890A (ja) 2011-02-28 2012-09-20 Sharp Corp 二次電池用保護装置、二次電池装置、および二次電池
JP5662900B2 (ja) * 2011-08-08 2015-02-0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2013101830A (ja) * 2011-11-08 2013-05-2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廃棄電池の処理方法および電池構成要素の回収方法
DE102012205260A1 (de) * 2012-03-30 2013-10-02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s 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elektrischen Geräts
JP5891931B2 (ja) * 2012-04-27 2016-03-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携帯端末
JP2014050942A (ja) * 2012-09-10 2014-03-20 Hitachi Koki Co Ltd 電動工具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42162A (ja) * 2001-10-31 2003-05-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パック
WO2009025307A1 (ja) * 2007-08-22 2009-02-26 Gs Yuasa Corporation 航空機、及び航空機の使用法
CN101477176A (zh) * 2007-12-03 2009-07-08 加百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残余电容量的测量校正装置与方法
US20120126751A1 (en) * 2010-11-19 2012-05-2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evice and Method of Battery Discharg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1998A (zh) * 2017-01-05 2018-07-1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从电池组输出的电力的电路和电池组
CN108281998B (zh) * 2017-01-05 2023-05-3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从电池组输出的电力的电路和电池组
CN111357147A (zh) * 2018-03-07 2020-06-30 株式会社尼罗沃克 电池以及充电器
CN110571897A (zh) * 2018-06-04 2019-12-13 日本影像系统株式会社 电池充电器、电池系统
TWI808396B (zh) * 2020-03-27 2023-07-11 日商松下知識產權經營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電系統及充放電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76113B2 (en) 2019-11-12
CN106104903B (zh) 2019-01-04
JPWO2016006152A1 (ja) 2017-04-27
US10601084B2 (en) 2020-03-24
US20200036055A1 (en) 2020-01-30
JP2020124107A (ja) 2020-08-13
WO2016006152A1 (ja) 2016-01-14
US20170018819A1 (en) 2017-01-19
US20200185790A1 (en) 2020-06-11
JP6706844B2 (ja) 202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4903B (zh) 蓄电池组和蓄电池组的工作方法
CN105518924B (zh) 电池设备和电动车辆
CN105556775B (zh) 车载用蓄电装置
JP6488562B2 (ja) 電池及び充電装置の管理システム、方法並びに充電装置
EP2587582A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charge, battery pack, electrical storage system, electronic apparatus,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system
CN102859784A (zh) 电池组以及用于为电池组充电的方法
EP2963765A1 (en) Power tool charging device and power tool charging system
CN102340156A (zh) 一种终端的充放电方法及终端
KR20150110427A (ko) 배터리팩, 셀 모듈 및 셀 모듈 조립체
CN101604773B (zh) 电池包和电池包工作状态的检测方法
JP2013236492A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管理システム
CN101325342A (zh) 二次电池的充电装置
JP2014143771A (ja) 電源システム及び電源システムの識別情報設定方法並びに電池ユニット
CN103123991B (zh) 模块并联的锂系电池
CN106058961B (zh) 一种可充电电池、充电管理电路、电子设备及充电器
CN201309146Y (zh) 电动工具,以及电动工具和电池包的组合
TWI491140B (zh) 電池電源管理系統與方法
KR20060019766A (ko) 배터리팩의 모니터링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8398646A (zh) 电池组系统和用于测量在电池组系统中的测量电压的方法
CN102484375B (zh) 二次电池组系统
CN101602202A (zh) 电动工具,以及电动工具和电池包的组合
CN207398874U (zh) 锂电船电池管理系统
CN209217146U (zh) 目视识别锂离子电芯寿命的装置及方型锂离子电池
CN110474404A (zh) 一种电动工具充电装置及电动工具充电系统
JP2010011574A (ja) 充放電制御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