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9758B - 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89758B CN106089758B CN201610232262.XA CN201610232262A CN106089758B CN 106089758 B CN106089758 B CN 106089758B CN 201610232262 A CN201610232262 A CN 201610232262A CN 106089758 B CN106089758 B CN 106089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ripheral surface
- inner peripheral
- frame
- diameter portion
- flow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04D19/005—Axial flow fans reversible f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2—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04D29/023—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26—Details of the casing section radially opposing blade ti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20—Three-dimensional
- F05D2250/29—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 F05D2250/292—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tape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具有:能正反向旋转的马达;动叶部件,具有多个叶片部,并且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外壳,具有供所述马达安装的安装部、形成通风孔的框部、以及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的多个辐条部,多个所述叶片部在所述通风孔内旋转,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连结,所述框部的内周面具有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增宽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的间隔。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4月24日向日本特许厅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5-089226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13128号公开了一种轴流风机装置。在该轴流风机装置中,马达通过被多个辐条支承而配置在文丘里外壳内。通过安装于马达的叶轮旋转,能够在文丘里外壳内生成单向的空气流。
另外,考虑在轴流风机装置中,采用可正反向旋转的马达,使安装于马达的动叶部件进行双向旋转。通过马达反向旋转,动叶部件也反向旋转。由此,能够生成与正向旋转时相反方向的气流。
然而,在通过简单地将驱动动叶部件旋转的马达由能够单向旋转的马达变更为能够正反向旋转的马达而构成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中,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很难如正向旋转时般良好。
例如,在双向轴流风机装置中,为了在文丘里外壳内配置马达,使用多个辐条。此外,为了避免正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恶化,该多个辐条被配置在动叶部件的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当在这样的文丘里外壳内使动叶部件反向旋转时,动叶部件会从多个辐条间吸入空气。即,动叶部件吸入在多个辐条的周围紊乱的气流。其结果,例如,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变大。
这样,在双向轴流风机装置中,要求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本轴流风机装置)具有:能正反向旋转的马达;动叶部件,具有多个叶片部,并且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外壳,具有供所述马达安装的安装部、形成通风孔的框部、以及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的多个辐条部,多个所述叶片部在所述通风孔内旋转,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连结,所述框部的内周面具有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增宽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的间隔,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具有:配置在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小径部、配置在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大径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之间的中间锥形部,所述叶片部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缘以所述动叶部件的外侧比所述动叶部件的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且所述缘的延长线相对于所述中间锥形部的倾斜的内周面以垂直的角度交叉。
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外壳的框部的内周面形成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由此,多个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框部的内周面的间隔变宽。
因此,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例如,与框部的内周面平整且非多段形状的情况相比,多个叶片部的该顶部与框部的内周面的间隔变宽。由此,能够抑制反向旋转的叶片部的外周缘的吸气侧的顶部的附近处的空气的压力变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而且,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框部的内周面形成为多段形状。由此,在框部的内周面,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与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相比形成为大径化。因此,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例如像将框部的内周面整体上大径化的情况那样抑制正向旋转时的静压降低。
另外,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框部的内周面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即,反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被形成为大径化。因此,尽管在反向旋转时的吸气侧设置多个辐条部,却能够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即,能使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接近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
这样,在本轴流风机装置中,能够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使其接近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进而,能够抑制对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以及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产生大的影响,并且能够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部分剖面的说明图。
图3为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部分剖面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的一例以及比较例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的一例的特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10…文丘里外壳(外壳)
12…通风孔
13…固定孔
14…凸缘部
15…安装部
16…辐条部
20…马达
21…转子磁轭
22…旋转轴
23…轴承部件
24…转子磁铁
25…定子铁心
26…定子线圈
30…动叶部件
31…杯部
32…叶片部
32a…外周缘
32b…顶部
32c…缘
41…开口锥形部
42…小径部
43…中间锥形部
44…大径部
51…大锥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彻底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然而,显然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前提下实施一个或更多的实施方式。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简化制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立体图。图2为表示图1所示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部分剖面的说明图。在图2中示出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上半部的剖面。
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中,在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内,马达20驱动动叶部件30正反向旋转。由此,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能够从通风孔12的一侧向另一侧送风,并且能够从通风孔12的另一侧向一侧送风。这样,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的一侧在正向旋转时成为吸气侧,在反转时成为排气侧。另外,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的另一侧在正向旋转时成为排气侧,在反转时成为吸气侧。
文丘里外壳1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文丘里外壳10具有:包围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外周的框部11、由框部11形成的通风孔12、马达20的安装部15、以及连结框部11与安装部15的多个辐条部16。
框部11形成为大致筒状或者大致圆环形状。通过将框部11形成为大致圆环形状,形成将框部11同心贯通的通风孔12。在大致圆环形状的框部11形成有多个固定孔13。在框部11的外周立起设置一对凸缘部14。
固定孔13将大致圆环形状的框部11从其一侧的面贯通直至另一侧的面。通过在该固定孔13例如插入螺钉,能够将文丘里外壳10例如安装于其他框体。
安装部15例如形成为圆板形状。安装部15例如可以形成为与马达20的外周相同的尺寸。辐条部16为了难以妨碍通风孔12内的空气流,形成为细的棒状。本实施方式的辐条部16被弯曲形成。此外,多个辐条部16在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即另一侧,连结安装部15与框部11。另外,安装部15在通风孔12的中心与通风孔12同轴配置。
马达20能够正反向旋转。马达20为外转子型,具有转子磁轭21、旋转轴22、转子磁铁24、定子铁心25以及定子线圈26。转子磁轭21具有大致杯形状。旋转轴22立起设置在大致杯形状的转子磁轭21的内侧中心。旋转轴22相对于安装部15以能够经由轴承部件23旋转的方式安装。
在由大致杯形状的转子磁轭21与安装部15包围的空间内,转子磁铁24与定子铁心25以相互之间隔开缝隙的方式配置。转子磁铁24设置在大致杯形状的转子磁轭21的内周面。定子铁心25安装于安装部15。定子线圈26卷绕在定子铁心25。通过对定子线圈26通电,在定子铁心25产生的磁场与转子磁铁24的磁场相互排斥与吸引。由此,转子磁铁24、转子磁轭21以及旋转轴22旋转。通过切换流经定子线圈26的电流的方向,马达20的旋转方向反转。由此,马达20进行正反向旋转。
动叶部件3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动叶部件30具有供转子磁轭21嵌入的大致杯形状的杯部31与多个叶片部32。多个叶片部32以从大致杯形状的杯部31的外周面向外突出的方式排列。各叶片部32相对于旋转方向倾斜。因此,通过动叶部件30旋转,能够生成气流。通过旋转方向反转,气流的朝向也反转。
另外,在这样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中,通过马达20驱动动叶部件30旋转,由此能够生成双向的气流。例如,通过马达20正向旋转,能够生成从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的一侧向另一侧的气流(参照图1以及图2的箭头A。该箭头A表示正向旋转时的风向)。在该情况下,在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吸气侧不存在多个辐条部16之类的妨碍吸气的结构。因此,生成紊乱较少的空气流,能够将该空气流朝向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的另一侧排气。
与此相对,当马达20反向旋转的情况下,在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吸气侧存在多个辐条部16之类的妨碍吸气的结构。因此,当不采取任何对策的情况下,吸入因多个辐条部16而紊乱的气流,该紊乱的气流朝向文丘里外壳10的通风孔12的一侧被排气(参照图1以及图2的箭头B。该箭头B为反向旋转时的风向)。其结果,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变大,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也降低。
对此,本实施方式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以及送风音之类的送风特性。以下,对于本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2所示,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内周面从作为一侧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起依次具有开口锥形部41、小径部42、中间锥形部43以及大径部44。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内周面为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与通风孔12对应的内周面(由通风孔12形成的内周面)。
小径部42具有圆环形状的内周面。在小径部42的剖面中,内周面为直线状。小径部42的直线状的内周面与动叶部件30的叶片部32的直线状的外缘边隔开缝隙地大致平行对置。
大径部44具有比小径部42大径的圆环形状的内周面。在大径部44的剖面中,内周面为直线状。大径部44的直线状的内周面与动叶部件30的叶片部32的直线状的外缘边隔开缝隙地大致平行对置。大径部44与叶片部32的外缘边的缝隙比小径部42与叶片部32的外缘边的缝隙大。此外,小径部42与大径部44同轴形成。由此,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二段的多段形状。
中间锥形部43具有内周面。中间锥形部43的内周面以半径从大径部44侧向小径部42侧变小的方式呈直线状倾斜。通过中间锥形部43的内周面使小径部42的内周面与大径部44的内周面形成为连续的面。此外,像这样,通过在小径部42与大径部44之间设置中间锥形部43,从而在通风孔12的内周面不会形成相对于旋转轴22的延伸方向垂直立起的壁面以及内径急剧变化的部分。上述部分会在将小径部42与大径部44直接连结的情况下形成。
开口锥形部41具有内周面。开口锥形部41的内周面以半径从小径部42向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一侧变大的方式呈曲线状倾斜。开口锥形部41的圆弧状的内周面与小径部42的内周面形成连续的面。此外,通过开口锥形部41在框部11的一侧形成的开口与通过大径部44在框部11的另一侧形成的开口被一致地形成为大致相同尺寸。
另外,如图2所示,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作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另一侧的部分(例如,包括大径部44的内周面的部分)比作为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一侧的部分(例如,包括小径部42的内周面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另外,中间锥形部43位于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的外侧(例如,径向外侧)。其结果,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增大。
另外,叶片部32的另一侧的缘32c以作为缘32c的外周端的顶部32b靠向一侧的方式弯曲。由此,叶片部32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缘32c以动叶部件30的外侧(顶部侧)比该动叶部件30(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其结果,如图2所示,该缘32c的延长线相对于中间锥形部43的倾斜的内周面以大致垂直的角度交叉。由此,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附近处的气流成为相对于旋转轴22倾斜的气流。
当采用这样的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内周面的形状以及叶片部32的形状的情况下,在正向旋转时,在从文丘里外壳10的一侧的开口到最少间隔部分Gmin的附近之间,通过负压导入空气。最少间隔部分Gmin为框部11的内周面与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间隔最少的部分中的最靠另一侧的部分。
此外,通过负压导入的空气从该最少间隔部分Gmin的附近向文丘里外壳10的另一侧的开口送出。因此,从不存在多个辐条部16的一侧的开口吸进的空气从因开口锥形部41而增宽的开口通过负压被高效地收集。该空气沿小径部42的均匀尺寸的内周面的内侧顺利地通过。随后,该空气经过最少间隔部分Gmin,在尺寸因大径部44而增宽的内周面不受大的通气阻力地,从另一侧的开口扩散排出。其结果,正向旋转时的气流以高静压被送风,而不会由于设置在另一侧的开口的近前的多个辐条部16而产生大的紊乱。
另外,在反向旋转时,在从文丘里外壳10的另一侧的开口到最少间隔部分Gmin的附近之间,通过负压导入空气。然后,通过负压导入的空气从该最少间隔部分Gmin的附近向文丘里外壳10的一侧的开口送出。因此,从另一侧的开口吸进的空气,尽管存在多个辐条部16,却可以从开口面积因大径部44而增宽的开口通过负压被高效地收集,而不会产生大的紊乱。随后,该空气通过最少间隔部分Gmin,沿小径部42的均匀尺寸的内周面的内侧顺利地通过,从因开口锥形部41而增宽的开口扩散排出。其结果,尽管有多个辐条部16配置在吸气侧,但反向旋转时的气流也会以良好的静压被送风,而不会因多个辐条部16产生大的紊乱。
接着,与比较例进行比较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送风特性进行说明。图3为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图3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部分剖面的说明图。在图4中示出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上半部的剖面。在图3以及图4中,箭头A表示正向旋转时的风向,箭头B表示反向旋转时的风向。
图3以及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与本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相比,区别在于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内周面的形状不同。此外,为了便于与本实施方式作对比,在比较例中的与本实施方式对应的部分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符号。不过,即使使用相同的名称以及符号,也存在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的部件具有相互不同的结构的情况。
具体地说,比较例的框部11的内周面从作为一侧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起依次具有开口锥形部41、小径部42、大锥形部51。框部11的内周面未形成为多段形状。大锥形部51具有内周面。大锥形部51的内周面以半径从另一侧的开口向小径部42侧变小的方式呈直线状倾斜。大锥形部51的倾斜角度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锥形部43(参照图2)的倾斜角度小。另外,大锥形部51位于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中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的外侧。其结果,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与本实施方式的间隔相比较小。
另外,叶片部32的另一侧的缘32c以作为缘32c的外周端的顶部32b靠向一侧的方式弯曲。由此,该缘32c的延长线相对于大锥形部51的倾斜的内周面以大致垂直的角度交叉。
这样,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中,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变宽。而且,叶片部32的另一侧的缘32c的延长线相对于大锥形部51的内周面大致垂直交叉。因此,在该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中,例如,与仅通过与小径部42同径的直线状的内周面形成框部11的内周面的情况相比,可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
表1为本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的一例和比较例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的一例的比较表。表1中比较示出反向旋转时的最大风量、反向旋转时的最大静压、反向旋转的旋转速度、反向旋转时的音压等级以及反向旋转时的消耗电力。此外,如表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最大风量以及最大静压为与比较例大致相同的值。另外,当使本实施方式与比较例的旋转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音压等级与比较例相比,降低3dB。而且,对于相同的旋转速度下的反向旋转时的消耗电力,本实施方式的值与比较例的值大致相同。
表1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的一例以及比较例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的一例的特性图。图5的横轴为反向旋转时的风量,图5的纵轴为反向旋转时的静压。此外,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与比较例的反向旋转时的风量静压特性大致相同。
如上所述,在比较例中,例如与仅通过与小径部42同径的直线状的内周面形成框部11的内周面的情况相比,可期待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的改善。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这样的比较例同等的送风特性,而且能够进一步降低反向旋转时的音压等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作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另一(另一端)侧的部分比作为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一(一端)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由此,多个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变宽。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与框部11的内周面为不是多段形状的均匀的圆环形状的情况相比,多个叶片部32的该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变宽。由此,能够抑制反向旋转的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顶部32b的附近的空气的压力变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形成大锥形部51的情况相比,也能够抑制反向旋转的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顶部32b的附近的空气的压力变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多段形状。由此,在框部11的内周面,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形成为大径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了例如像将框部11的内周面整体上形成为大径化时那样使正向旋转时的静压降低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内周面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即,反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形成为大径化。因此,尽管在反向旋转时的吸气侧设置有多个辐条部16,却能够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即,能够使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接近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使其接近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进而,能够抑制对上述正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以及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造成大的影响,并且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部11的内周面中的小径部42与大径部44之间设置中间锥形部43。因此,在框部11的内周面未形成相对于空气流立起的壁面。该壁面例如在小径部42与大径部44直接连续的情况下形成。当存在相对于空气流立起的壁面的情况下,空气与该壁面碰撞,产生涡流,容易发生空气滞留。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难以发生这样的情况。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空气流更为平顺,改善反向旋转时的静压特性,进而抑制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叶片部32的作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另一侧的缘32c,以动叶部件30的外侧(顶部侧)比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因此,在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附近,导入叶片部32的空气流相对于沿着通风孔12以及旋转轴22的方向倾斜。其结果,该空气流方向成为沿着中间锥形部43的内周面的方向。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使空气流更为平顺。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向旋转时的外周缘32a的附近处的压力变动。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反向旋转时的送风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通风孔12的内周面具有开口锥形部41。开口锥形部41在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扩宽框部11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开口。因此,能够使通过通风孔12形成在框部11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开口的尺寸接近通过大径部44形成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开口的尺寸。其结果,得到以下的效果。
例如,将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安装于装置框体。在该情况下,将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在框部11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安装到装置框体时在该装置框体形成的通气孔的尺寸,与将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在框部11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安装到装置框体时在该装置框体形成的通气孔的尺寸,能够一致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尺寸。由此,无需根据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的安装于框体装置的侧而变更框体装置的通气孔的尺寸。
此外,具有这样的良好的送风特性的能够正反向旋转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例如可以作为个人计算机以及电源装置等电子机器中的冷却风机使用,还可以作为洁净室的换气扇使用。由此,在正反的双向上都可获得高的送风特性,并且可以获得高的静音特性。
以上的实施方式为本公开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不过,本公开的技术并不局限于此。以上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的变形或者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具有大径部44以及小径部42的二段的多段形状。除此之外,例如,框部11的内周面可以形成为三段以上的多段形状。在该情况下,同样通过将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及增宽多个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可以期待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大径部44与小径部42之间设置中间锥形部43。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将大径部44与小径部42直接连结。在该情况下,框部11的内周面也会成为多段形状。通过增宽多个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能够期待包括静音特性在内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得到改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叶片部32的作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另一侧的缘32c,以动叶部件30的外侧(顶部侧)比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除此之外,例如,也可以使叶片部32的作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另一侧的缘32c相对于旋转轴22大致垂直地立起。在该情况下,同样通过将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及利用大径部44增宽多个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能够期待包括静音特性在内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得到改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框部11的内周面的比小径部42靠一侧的开口侧的部分设置开口锥形部41。由此,使一侧的开口的尺寸与另一侧的开口的尺寸大致一致。除此之外,例如,框部11的内周面可以不具有开口锥形部41。在该情况下,小径部42可以直接成为一侧的开口。在该情况下,同样通过将框部11的内周面形成为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及利用大径部44增宽多个叶片部32的外周缘32a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32b与框部11的内周面的间隔,能够期待包括静音特性在内的反向旋转时的送风特性得到改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马达20为外转子型。在马达20中,固定于旋转轴22的转子磁轭21在定子铁心25的外侧旋转。除此之外,例如,马达20也可以是内转子型。在该情况下,在马达20中,具有旋转轴22的转子在圆筒形状的定子铁心内旋转。另外,旋转的转子可以是卷绕有转子线圈的转子铁心,而不是包含永磁体的转子磁铁24。
此外,图3以及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也包含在本公开的技术范围中。即,在本公开的一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1中,上述框部的内周面可以不具有多段形状。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具有:能够正反向旋转的马达;动叶部件,具有多个叶片部,并且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外壳,具有供所述马达安装的安装部、形成通风孔的框部、以及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的多个辐条部,多个所述叶片部在所述通风孔内旋转,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连结,所述框部的内周面具有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形状,以增宽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的间隔。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是与动叶部件的多个叶片部在外壳的通风孔内正反向旋转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相关的实施方式。
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内周面可以表现为文丘里外壳10的框部11的基于通风孔12的内周面。
叶片部32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缘32c可以以旋转的动叶部件30的外侧比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部11的基于通风孔12的内周面可以在小径部42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具有增宽框部11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开口的开口锥形部41。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可以为以下的第1~第4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第1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具有:能够正反向旋转的马达;具有多个叶片部且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的动叶部件;外壳,具有供所述马达安装的安装部、形成通风孔的框部、以及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的多个辐条部,多个所述叶片部在所述通风孔内旋转,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连结,所述框部的基于所述通风孔的内周面以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直径大的方式形成多段形状,以增宽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所述框部的内周面的间隔。
第2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在第1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框部的基于所述通风孔的内周面具有: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小径部、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大径部、以及所述小径部与大径部之间的中间锥形部,所述中间锥形部位于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所述顶部的外侧。
第3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在第2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基础上,各所述叶片部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缘以旋转的所述动叶部件的外侧比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
第4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在第2或第3双向轴流风机装置的基础上,所述框部的基于所述通风孔的内周面在所述小径部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具有增宽所述框部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开口的开口锥形部。
在第1双向轴流风机装置中,外壳的框部的内周面以正转时的排气侧比正转时的吸气侧直径大的方式形成为多段形状,由此增宽多个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框部的内周面的间隔。因此,与假设例如框部的内周面平整且非多段形状的情况相比,增宽了多个叶片部的该顶部与框部的内周面的间隔,能够抑制反向旋转的叶片部的外周缘的吸气侧的顶部的附近处的空气的压力变动。其结果,能够抑制反转时的送风音。而且,将框部的内周面形成为多段形状,由此将正转时的排气侧相比正转时的吸气侧形成为大径化。因此,不会发生假设例如将框部的内周面整体上形成为大径化的情况那样正转时的静压降低的情况。另外,框部的内周面的正转时的排气侧、即反转时的吸气侧形成为大径化,因此尽管在反转时的吸气侧设置多个辐条部,却能够改善反转时的静压。能够使反转时的静压特性接近正转时的静压特性。这样,在第1双向轴流风机装置中,能够改善使反转时的静压特性接近正转时的静压特性,并且能够改善反转时的送风音,以避免对所述正转时的静压特性以及反转时的静压特性产生大的影响。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所述详细的说明。根据上面的教导,许多变形和改变都是可能的。所述的详细说明并非没有遗漏或者旨在限制在这里说明的主题。尽管已经通过文字以特有的结构特征和/或方法过程对所述主题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不是必须限于所述的具体特征或者具体过程。更确切地说,将所述的具体特征和具体过程作为实施权利要求书的示例进行了说明。
Claims (4)
1.一种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能正反向旋转的马达;
动叶部件,具有多个叶片部,并且被所述马达驱动旋转;以及
外壳,具有供所述马达安装的安装部、形成通风孔的框部、以及连结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的多个辐条部,多个所述叶片部在所述通风孔内旋转,
多个所述辐条部在所述马达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将所述安装部与所述框部连结,
所述框部的内周面具有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部分比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部分直径大的多段形状,以增宽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转时的排气侧的顶部与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的间隔,
所述框部的所述内周面具有:配置在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小径部、配置在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大径部、以及配置在所述小径部与所述大径部之间的中间锥形部,
所述叶片部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缘以所述动叶部件的外侧比所述动叶部件的中心侧靠向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方式弯曲,且所述缘的延长线相对于所述中间锥形部的倾斜的内周面以垂直的角度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锥形部位于多个所述叶片部的外周缘的正向旋转时的排气侧的所述顶部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部的内周面在比所述小径部靠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具有增宽所述框部的正向旋转时的吸气侧的开口的开口锥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轴流风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锥形部在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之间直线状倾斜配置,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设置成与所述旋转轴平行,所述小径部在轴向的长度比所述大径部在轴向的长度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89226 | 2015-04-24 | ||
JP2015089226A JP5832052B1 (ja) | 2015-04-24 | 2015-04-24 | 双方向軸流ファ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89758A CN106089758A (zh) | 2016-11-09 |
CN106089758B true CN106089758B (zh) | 2020-01-10 |
Family
ID=5487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32262.XA Active CN106089758B (zh) | 2015-04-24 | 2016-04-14 | 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60519B2 (zh) |
EP (1) | EP3085962B1 (zh) |
JP (1) | JP5832052B1 (zh) |
CN (1) | CN106089758B (zh) |
FI (1) | FI3085962T3 (zh) |
PH (1) | PH12016000156B1 (zh) |
TW (1) | TWI69948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66476B2 (ja) * | 2016-05-04 | 2021-11-17 | フィッシャー アンド ペイケル ヘルスケア リミテッド | 呼吸補助システム及び呼吸補助システムのための送風機 |
JP6802022B2 (ja) | 2016-09-29 | 2020-12-16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リバーシブルファン |
CN108691786A (zh) * | 2017-04-10 | 2018-10-23 |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 轴流风扇及电子装置 |
US11884128B2 (en) | 2017-12-18 | 2024-01-30 | Carrier Corporation | Fan stator construction to minimize axial depth |
USD911512S1 (en) | 2018-01-31 | 2021-02-23 | Carrier Corporation | Axial flow fan |
JP2020172913A (ja) * | 2019-04-12 | 2020-10-22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のファンフレーム構造 |
JP2022175000A (ja) * | 2021-05-12 | 2022-11-25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リバーシブルファン |
US20240102491A1 (en) * | 2022-09-27 | 2024-03-2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nfigurable bi-directional airflow fa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30770A (en) * | 1974-02-26 | 1978-12-19 | Papst-Motoren Kg | Axial flow fan having improved axial length structure |
DE3227698A1 (de) * | 1982-07-24 | 1984-01-26 |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7742 St Georgen | Axialventilator |
JP4284751B2 (ja) * | 1999-05-31 | 2009-06-2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4442029B2 (ja) * | 2000-12-15 | 2010-03-3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JP4060252B2 (ja) * | 2003-08-25 | 2008-03-12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ファンモータ |
JP4588350B2 (ja) * | 2004-04-12 | 2010-12-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送風装置 |
CN100353077C (zh) * | 2004-05-25 | 2007-12-05 |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轴流风扇的出风构造 |
US7416386B2 (en) * | 2005-09-21 | 2008-08-26 | Delta Electronics, Inc. |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
JP3953503B1 (ja) * | 2006-07-05 | 2007-08-08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ブラシレスファンモータ |
JP3904595B1 (ja) * | 2006-11-08 | 2007-04-11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
JP4909762B2 (ja) * | 2007-02-22 | 2012-04-04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送風ファンと、吸気専用換気扇または排気専用換気扇 |
JP5739200B2 (ja) * | 2010-04-20 | 2015-06-24 |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 送風機 |
JP2013113128A (ja) | 2011-11-25 | 2013-06-10 | Sanyo Denki Co Ltd | 軸流ファン |
JP6082520B2 (ja) * | 2011-12-20 | 2017-02-15 |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 軸流ファン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ペ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軸流ファン |
-
2015
- 2015-04-24 JP JP2015089226A patent/JP5832052B1/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4-13 EP EP16165162.5A patent/EP3085962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4-13 FI FIEP16165162.5T patent/FI3085962T3/fi active
- 2016-04-14 CN CN201610232262.XA patent/CN106089758B/zh active Active
- 2016-04-15 US US15/130,353 patent/US102605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21 TW TW105112434A patent/TWI699484B/zh active
- 2016-04-21 PH PH12016000156A patent/PH12016000156B1/en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832052B1 (ja) | 2015-12-16 |
TWI699484B (zh) | 2020-07-21 |
PH12016000156A1 (en) | 2017-10-30 |
PH12016000156B1 (en) | 2017-10-30 |
EP3085962A1 (en) | 2016-10-26 |
FI3085962T3 (fi) | 2023-05-22 |
JP2016205274A (ja) | 2016-12-08 |
TW201641824A (zh) | 2016-12-01 |
EP3085962B1 (en) | 2023-03-15 |
CN106089758A (zh) | 2016-11-09 |
US20160312792A1 (en) | 2016-10-27 |
US10260519B2 (en) | 2019-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89758B (zh) | 双向轴流风机装置 | |
JP5562443B2 (ja) | サーキュレータ | |
US20130052049A1 (en) | Centrifugal fan | |
JP2014015849A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JP2008261280A (ja) | 軸流ファン | |
JP6012034B2 (ja) | 軸流ファン | |
EP2597314A2 (en) | Axial-flow fan | |
JP3809438B2 (ja) | 遠心ブロワ | |
JP2019218938A (ja) | 軸流ファン | |
EP2884111A1 (en) | Axial flow fan and series axial flow fan | |
JP5992778B2 (ja) | 軸流ファン | |
JP5905052B2 (ja) | 遠心式ファン | |
JP4670285B2 (ja) | インペラ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送風ファン | |
JP2001295793A (ja) | 軸流送風装置 | |
JP6297467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JP2005171987A (ja) | 小型斜流ファンモータ | |
JP2019103355A (ja) |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送風装置 | |
JP2019100314A (ja) | 送風装置 | |
JP2018112190A (ja) | 直列式軸流ファン | |
JP5414392B2 (ja) | 遠心ファン | |
JP2007198327A (ja) | 送風機 | |
JP6917347B2 (ja) | インペラ及びファン装置 | |
KR200254082Y1 (ko) | 송풍압을 증대시키는 승압단과 이를 구비한 팬 | |
JP5630516B2 (ja) | 遠心送風機 | |
JP2019173734A (ja) | ファ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