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99484B -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99484B
TWI699484B TW105112434A TW105112434A TWI699484B TW I699484 B TWI699484 B TW I699484B TW 105112434 A TW105112434 A TW 105112434A TW 105112434 A TW105112434 A TW 105112434A TW I699484 B TWI699484 B TW I6994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eripheral surface
inner peripheral
rotation
fan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2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41824A (zh
Inventor
藤卷哲
西沢敏
川島高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山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41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41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9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948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32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 F04D29/325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axial flow pumps for axial flow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9/00Axial-flow pumps
    • F04D19/002Axial flow fans
    • F04D19/005Axial flow fans reversibl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2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 F04D29/023Selection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5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 F04D29/52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axi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526Details of the casing section radially opposing blade ti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3Sound attenu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7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by influencing the flow pattern, e.g. suppression of turbule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DINDEXING SCHEME FOR ASPECTS RELATING TO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GAS-TURBINES OR JET-PROPULSION PLANTS
    • F05D2250/00Geometry
    • F05D2250/20Three-dimensional
    • F05D2250/29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 F05D2250/292Three-dimensional machined; miscellaneous tape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具備有:馬達,係可正逆旋轉;和動翼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扇葉部,並且藉由前述馬達而被旋轉驅動;和殼體,係具備被安裝有前述馬達之安裝部、和被形成有通風孔之框部、以及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之複數個輻條部,並在前述通風孔內使複數個前述扇葉部旋轉,複數個前述輻條部,係在前述馬達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係以將在複數個前述扇葉部之外周緣處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與前述框部之前述內周面,此兩者之間的間隔擴廣的方式,而具備有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

Description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關連申請案]
本發明係以2015年4月24日所申請之日本特開2015-089226作為基礎,並於此藉由引用而包含有其之全部內容。
本發明,係有關於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在日本特開2013-113128號公報中,係揭示有軸流風扇裝置。在此軸流風扇裝置中,馬達係藉由被複數個輻條所支持,而被配置在文氏(Venturi)殼體內。藉由使被安裝於馬達處之扇葉旋轉,在文氏殼體內,係能夠產生單方向之空氣的流動。
另外,在軸流風扇裝置中,係可考慮採用能夠進行正逆旋轉之馬達並使被安裝在馬達上之動翼構件在雙方向上旋轉。藉由使馬達作逆旋轉,動翼構件也會進行逆旋轉。藉由此,係能夠產生與正旋轉時相反方向的氣 流。
然而,在藉由單純地將使動翼構件進行旋轉驅動之馬達從能夠進行單方向旋轉者而變更為可進行正逆旋轉者一事所構成的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逆旋轉時之送風特性係難以如同正旋轉時一般地而成為良好。
例如,在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為了在文氏殼體內配置馬達,係使用有複數個輻條。而,此複數個輻條,係以不會使正旋轉時之送風特性惡化的方式,而被配置在動翼構件之於馬達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當在此種文氏殼體中而使動翼構件作逆旋轉的情況時,動翼構件係成為從複數個輻條之間而吸入空氣。亦即是,動翼構件,係成為吸入在複數個輻條的周圍而被攪亂了的空氣。其結果,例如,在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會變大。
如此這般,在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係要求能夠對於逆旋轉時之送風特性作改善。
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本軸流風扇裝置),係具備有:馬達,係可正逆旋轉;和動翼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扇葉部,並且藉由前述馬達而被旋轉驅動;和殼體,係具備被安裝有前述馬達之安裝部、和被形成有通風孔之框部、以及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之複數個輻條部,並在前述通風孔內使複數個 前述扇葉部旋轉,複數個前述輻條部,係在前述馬達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係以將在複數個前述扇葉部之外周緣處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與前述框部之前述內周面,此兩者之間的間隔擴廣的方式,而具備有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
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殼體之框部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藉由此,在複數個扇葉部的外周緣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與框部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係擴廣。
故而,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例如相較於框部之內周面為平坦而並非為多段形狀的情況,複數個扇葉部的該頂部與框部的內周間之間之間隔係擴廣。藉由此,係能夠對於進行逆旋轉之扇葉部的外周緣處之位於吸氣側之頂部之附近的空氣之壓力變動作抑制。其結果,係能夠對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抑制。
並且,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框部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多段形狀。藉由此,在框部的內周面處,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係相較於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化。故而,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例如係能夠對於當將框部之內周面全體性地作了大徑化的情況時一般之正旋轉時的靜壓降低的情況作抑制。
又,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在框部的內周面處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亦即是,逆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係被大徑化。因此,就算是在逆旋轉時之吸氣側處被設置有複數個輻條部,也能夠對於逆旋轉時之靜壓作改善。亦即是,係能夠使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成為接近於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
如此這般,在本軸流風扇裝置中,係能夠將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以成為接近於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的方式來作改善。進而,係能夠在對於此些之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以及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產生大幅度影響的情況作抑制的前提下,來對於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改善。
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10‧‧‧文氏殼體(殼體)
12‧‧‧通風孔
13‧‧‧固定孔
14‧‧‧凸緣部
15‧‧‧安裝部
16‧‧‧輻條部
20‧‧‧馬達
21‧‧‧轉子軛
22‧‧‧旋轉軸
23‧‧‧軸承構件
24‧‧‧轉子磁鐵
25‧‧‧定子鐵芯
26‧‧‧定子線圈
30‧‧‧動翼構件
31‧‧‧杯部
32‧‧‧扇葉部
32a‧‧‧外周緣
32b‧‧‧頂部
32c‧‧‧邊緣
41‧‧‧開口錐狀部
42‧‧‧小徑部
43‧‧‧中間錐狀部
44‧‧‧大徑部
51‧‧‧大錐狀部
圖1,係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的立體圖。
圖2,係為對於圖1中所示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的部分剖面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3,係為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的立體圖。
圖4,係為對於圖3中所示之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的部分剖面作展示之說明圖。
圖5,係為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其中一例和比較例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其中一例間的比較表。
圖6,係為對於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之其中一例和比較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特性圖。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為了解釋的目的,係揭示有複數個特定構成以對於所公開的實施方案作透徹理解,但是,當然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係亦可在並不具備此些特定構成的情況下實施。在其他實施例中,為了簡化圖示說明,係會有將公知的結構和裝置作示意性標示的情形。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根據圖面而作說明。
圖1,係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的立體圖。圖2,係為對於圖1中所示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的部分剖面作展示之說明圖。在圖2中,係展示有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之上半部的剖面。
在圖1以及圖2所示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中,於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內,馬達20係將動翼構件30作正逆旋轉驅動。藉由此,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係能夠從通風孔12之其中一側來對於另外一側進行送風,並且能夠從通風孔12之另外一側來對於其中一側進行送風。如此這般,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的其中一側,在正旋轉時係成為吸氣側,在逆轉時係成為排氣側。又,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的另外一側,在正旋轉時係成為排氣側, 在逆轉時係成為吸氣側。
文氏殼體10,例如係由合成樹脂所形成。文氏殼體10,係具備有將旋轉之動翼構件30的外周作包圍之框部11、和藉由框部11所形成之通風孔12、和馬達20之安裝部15、以及將框部11和安裝部15作連結的複數個輻條部16。
框部11,係被形成為略筒狀或是略圓環形狀。藉由將框部11設為略圓環形狀,係形成以同心來貫通框部11之通風孔12。在略圓環形狀之框部11處,係被形成有複數個固定孔13。在框部11之外周,係立起設置有一對之凸緣部14。
固定孔13,係將略圓環形狀之框部11,從其之其中一側之面起直到另外一側之面地來作貫通。藉由在此固定孔13中例如插入螺絲,係能夠將文氏殼體10例如安裝在其他的框體上。
安裝部15,例如係被形成為圓板形狀。安裝部15,例如係被形成為與馬達20之外周相同尺寸。輻條部16,係為了成為難以妨礙通風孔12內之空氣的流動,而被形成為細的棒狀。本實施形態之輻條部16,係被彎曲地形成。又,複數個輻條部16,係在身為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另外一側處,將安裝部15和框部11作連結。又,安裝部15,係在通風孔12之中心處,被與通風孔12同軸地作配置。
馬達20,係可進行正逆旋轉。馬達20,係為 外轉子型,並具備有轉子軛21、和旋轉軸22、和轉子磁鐵24、和定子鐵芯25、以及定子線圈26。轉子軛21,係具備有略杯形狀。旋轉軸22,係被立起設置於略杯形狀的轉子軛21之內側中心處。旋轉軸22,係相對於安裝部15,而以可經由軸承構件23來進行旋轉的方式被作安裝。
在藉由略杯形狀之轉子軛21和安裝部15所包圍的空間內,係以於相互之間空出有空隙的方式,而被配置有轉子磁鐵24和定子鐵芯25。轉子磁鐵24,係被設置於略杯形狀的轉子軛21之內周面處。定子鐵芯25,係被安裝於安裝部15處。定子線圈26,係被捲繞在定子鐵芯25處。藉由對於定子線圈26通電,在定子鐵芯25處所產生的磁場、和轉子磁鐵24之磁場,係相互進行吸引以及排斥。藉由此,轉子磁鐵24、轉子軛21以及旋轉軸22係旋轉。藉由對於在定子線圈26中所流動的電流之方向作切換,馬達20之旋轉方向係逆轉。藉由此,馬達20係進行正逆旋轉。
動翼構件30,例如係由合成樹脂所形成。動翼構件30,係具備有被嵌入有轉子軛21之略杯形狀之杯部31、和複數個扇葉部32。複數個扇葉部32,係以從略杯形狀之杯部31的外周面起朝向外側突出的方式,而被作配列。各扇葉部32,係相對於旋轉方向而有所傾斜。因此,藉由使動翼構件30進行旋轉,係能夠產生氣流。藉由使旋轉方向作逆轉,氣流之方向也會逆轉。
另外,在此種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中,藉由以馬達20來將動翼構件30作驅動旋轉,係能夠產生雙方向之氣流。例如,藉由使馬達20進行正旋轉,係能夠產生從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的其中一側起朝向另外一側之氣流(參考圖1以及圖2之箭頭A。此箭頭A,係代表正旋轉時之風向)。於此情況,在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的吸氣側處,係並不存在有如同複數個輻條部16一般的會對於吸氣造成阻礙者。因此,係產生攪亂為少之空氣流,而能夠將此空氣流朝向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的另外一側排氣。
相對於此,當使馬達20作逆旋轉的情況時,在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的吸氣側處,係存在有如同複數個輻條部16一般的會對於吸氣造成阻礙者。因此,當並不採取任何對策的情況時,係吸氣被複數個輻條部16所攪亂的空氣流,此被攪亂了的氣流,係朝向文氏殼體10之通風孔12的其中一側排氣(參考圖1以及圖2之箭頭B。此箭頭B,係代表逆旋轉時之風向)。其結果,在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會變大,並且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也會降低。
關於此事,本實施形態之可進行正逆旋轉的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係以能夠對於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以及像是送風音量之類的送風特性作改善的方式,而構成之。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作更詳細的說明。
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 的內周面,係從身為其中一側之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起而依序具備有開口錐狀部41、小徑部42、中間錐狀部43以及大徑部44。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的內周面,係為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中的與通風孔12相對應的內周面(藉由通風孔12所形成的內周面)。
小徑部42,係具備有圓環形狀之內周面。在小徑部42之剖面處,內周面係成為直線狀。小徑部42之直線狀的內周面,係與動翼構件30之扇葉部32的直線狀之外緣邊,空出有空隙地而略平行的相對向。
大徑部44,係具備有較小徑部42而更大徑的圓環形狀之內周面。在大徑部44之剖面處,內周面係成為直線狀。大徑部44之直線狀的內周面,係與動翼構件30之扇葉部32的直線狀之外緣邊,空出有空隙地而略平行的相對向。大徑部44和扇葉部32之外緣邊之間的空隙,係較小徑部42和扇葉部32之外緣邊之間的空隙而更廣。又,小徑部42和大徑部44,係被形成為同軸。藉由此,框部11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二段之多段形狀。
中間錐狀部43,係具備有內周面。中間錐狀部43之內周面,係以隨著從大徑部44側朝向小徑部42側而使半徑變小的方式,來以直線狀作傾斜。藉由中間錐狀部43之內周面,小徑部42之內周面與大徑部44之內周面係被形成為相連續的面。而,如此這般,藉由在小徑部42和大徑部44之間設置中間錐狀部43,在通風孔12之內周面處,係成為不會被形成相對於旋轉軸22之延伸 存在方向而垂直地豎起之壁面以及使內徑產生急遽性變化的部份。此些部分,例如,在將小徑部42和大徑部44直接作了連結的情況時,係會被形成。
開口錐狀部41,係具備有內周面。開口錐狀部41之內周面,係以隨著從小徑部42起朝向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之其中一側而使半徑變大的方式,來以曲線狀作傾斜。開口錐狀部41處之圓弧狀的內周面和小徑部42之內周,係成為相連續的面。又,藉由開口錐狀部41而被形成於框體11之其中一側處的開口、和藉由大徑部44而被形成於框部11之另外一側處的開口,係能夠成為略相同之尺寸。
又,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框部11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會使身為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另外一側之部份(例如,包含大徑部44的內周面之部分)成為較身為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其中一側之部份(例如,包含小徑部42的內周面之部分)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又,中間錐狀部43,係位置在扇葉部32之外周緣21a處的正旋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32b的外側(例如,徑方向外側)。其結果,在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係擴廣。
又,扇葉部32處之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係使邊緣32c之身為外周端的頂部32b以靠向其中一側的方式來作彎曲。藉由此,扇葉部32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 邊緣32c,係以相較於動翼構件30(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之中心側而使該動翼構件30之外側(頂部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其結果,如同圖2中所示一般,該邊緣32c之延長線,係相對於中間錐狀部43之有所傾斜的內周面,而以略垂直之角度來交叉。藉由此,扇葉部32之外周緣32a之附近的氣流,係成為相對於旋轉軸22而有所傾斜之氣流。
在採用了此種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的內周面之形狀以及扇葉部32之形狀的情況時,於正旋轉時,在從文氏殼體10之其中一側之開口起直到最小間隔部分Gmin之附近為止的部分處,係藉由負壓而使空氣被拉入。最小間隔部分Gmin,係為框部11之內周面與扇葉部32之外周緣32a之間的間隔為成為最小的部分中之成為最靠向另外一側的部份。
又,藉由負壓而被拉入之空氣,係從該最小間隔部分Gmin之附近而被朝向文氏殼體10之另外一側之開口送出。因此,從並不存在有複數個輻條部16的其中一側之開口所被吸氣之空氣,係從藉由開口錐狀部41來更作了擴廣之開口起,藉由負壓而被有效率地作集中。此空氣,係在小徑部42處之均一尺寸的內周面的內側而順暢地通過。之後,此空氣,係通過最小間隔部分Gmin,並且在藉由大徑部44而作了擴廣的尺寸之內周面處,不會受到較大的通氣阻抗地來從另外一側之開口而擴廣並吹出。其結果,正旋轉時之氣流,係並不會被設置在另外一側之開 口的前方之複數個輻條部16所大幅度攪亂地來以高靜壓而送風。
又,在逆旋轉時,於從文氏殼體10之另外一側之開口起直到最小間隔部分Gmin之附近為止的部份處,係藉由負壓而使空氣被拉入。又,藉由負壓而被拉入之空氣,係從該最小間隔部分Gmin之附近而被朝向文氏殼體10之其中一側之開口送出。因此,從另外一側之開口所被吸氣之空氣,就算是存在有複數個輻條部16,也仍可從藉由大徑部44來使開口面積更作了擴廣之開口起,藉由負壓而並不被大幅度攪亂地來有效率地作集中。之後,此空氣,係通過最小間隔部分Gmin,並且順暢地通過小徑部42處之均一尺寸的內周面之內側,並從藉由開口錐狀部41而作了擴廣之開口,而擴廣並吹出。其結果,逆旋轉時之氣流,就算是在吸氣側係被配置有複數個輻條部16,也並不會起因於該些輻條部16而被大幅度攪亂,並以良好的靜壓而被送風。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的送風特性,與比較例作比較並作說明。圖3,係為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的立體圖。圖4,係為對於圖3中所示之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的部分剖面作展示之說明圖。在圖4中,係展示有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之上半部的剖面。在圖3以及圖4中,箭頭A係代表正旋轉時之風向,箭頭B係代表逆旋轉時之風向。
在圖3以及圖4所示之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1,相較於本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在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的內周面之形狀上,係有所相異。另外,為了易於進行與本實施形態間之對比,在比較例中之與本實施形態相對應的部份處,係使用相同之名稱以及元件符號。但是,就算是使用相同之名稱以及元件符號,本實施形態和比較例之構件也會有具備互為相異之構成的情形。
具體而言,比較例之框部11的內周面,係從身為其中一側之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起,而依序具備有開口錐狀部41、小徑部42、大錐狀部51。框部11的內周面,係並未被形成為多段形狀。大錐狀部51,係具備有內周面。大錐狀部51之內周面,係以隨著從另外一側之開口起朝向小徑部42側而使半徑變小的方式,來以直線狀作傾斜。大錐狀部51之傾斜角度,係較本實施形態之中間錐狀部43(參考圖2)的傾斜角度而更小。又,大錐狀部51,係位置在扇葉部32之外周緣32a處的正旋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32b的外側。其結果,在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係較本實施形態者為更窄。
又,扇葉部32處之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係使邊緣32c之身為外周端的頂部32b以靠向其中一側的方式來作彎曲。藉由此,該邊緣32c之延長線,係相對於大錐狀部51之有所傾斜的內周面,而以略垂直之角度來交叉。
如此這般,在圖3以及圖4中所示之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中,在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 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係擴廣。進而,在扇葉部32處之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之延長線,係相對於大錐狀部51之內周面,而略垂直地交叉。故而,在此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中,亦同樣的,例如相較於將框部11之內周面僅藉由與小徑部42同直徑之直線狀之內周面來形成的情況,逆旋轉時之送風特性係有所改善。
圖5,係為本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其中一例和比較例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其中一例間的比較表。在圖5中,係對於逆旋轉時之最大風量、逆旋轉時之最大靜壓、逆旋轉之旋轉速度、逆旋轉時之音壓準位以及逆旋轉時之消耗電力,作了比較圖示。而,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本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最大風量以及最大靜壓,係為與比較例者略相同之值。又,在將本實施形態和比較例之旋轉速度設為相同的情況時,本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音壓準位,相較於比較例者,係降低了3dB。並且,關於在相同旋轉速度下的逆旋轉時之消耗電力,本實施形態之值,係為與比較例之值略相同。
圖6,係為對於本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之其中一例和比較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之其中一例作展示之特性圖。圖6之橫軸,係為逆旋轉時之風量,圖6之縱軸,係為逆旋轉時之靜壓。而,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本實施形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係與比較例之逆旋轉時的風量靜壓特性略相同。
如同上述一般,在比較例中,例如相較於將框部11之內周面僅藉由與小徑部42同直徑之直線狀之內周面來形成的情況,係能夠期待有逆旋轉時之送風特性的改善。本實施形態,係能夠得到與此種比較例同等之送風特性,並且係能夠將逆旋轉時之音壓準位作大幅度的降低。
如同上述一般,在本實施形態中,框部11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會使正旋轉時之身為排氣側的另外一方(另外一端)之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身為吸氣側的其中一方(其中一側)之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藉由此,在複數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係擴廣。
故而,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相較於框部11之內周面為並非為多段形狀之均一之圓環形狀的情況,複數個扇葉部32的該頂部32b與框部11的內周間之間之間隔係擴廣。藉由此,係能夠對於進行逆旋轉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位於頂部32b之附近的空氣之壓力變動作抑制。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就算是相較於形成有大錐狀部51的情況,亦能夠對於進行逆旋轉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位於頂部32b之附近的空氣之壓力變動作抑制。其結果,係能夠對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抑制。
並且,在本實施形態中,框部11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多段形狀。藉由此,在框部11的內周面處,正旋轉 時之排氣側的部份,係相較於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化。故而,在本實施形態中,例如係能夠對於當將框部11之內周面全體性地作了大徑化的情況時一般之正旋轉時的靜壓降低的情況作抑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框部11的內周面處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亦即是,逆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係被大徑化。因此,就算是在逆旋轉時之吸氣側處被設置有複數個輻條部16,也能夠對於逆旋轉時之靜壓作改善。亦即是,係能夠使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成為接近於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
如此這般,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能夠將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以成為接近於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的方式來作改善。進而,係能夠在對於此些之正旋轉時之靜壓特性以及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產生大幅度影響的情況作抑制的前提下,來對於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改善。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框部11的內周面處之小徑部42與大徑部44之間,係被設置有中間錐狀部43。因此,在框部11之內周面處,係並未被形成有相對於空氣之流動而豎立的壁面。此壁面,例如,在使小徑部42和大徑部44直接相連續的情況時,係會被形成。當存在有相對於空氣之流動而豎立之壁面的情況時,此空氣係會對於此壁面而產生碰撞,並產生渦流,空氣係變得容易滯留。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係難以發生此種事態。其結果,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能夠使空氣之流動成為 更加順暢,並改善逆旋轉時之靜壓特性,而能夠對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更進一步作抑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在各扇葉部32處之正旋轉時之身為排氣側的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係以相較於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之中心側而使該動翼構件30之外側(頂部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故而,在扇葉部32之外周緣32a的附近處之被拉入至扇葉部32中的空氣之流動,係相對於沿著通風孔12以及旋轉軸22之方向而朝向斜方向傾斜。其結果,此空氣之流動方向,係成為沿著中間錐狀部43的內周面之方向。其結果,在本實施形態中,係能夠使空氣之流動成為更加順暢。故而,係能夠對於在逆旋轉時之外周緣32a附近處的空氣之壓力變動作更進一步的抑制。藉由此,係能夠對逆旋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更進一步的抑制。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框部11處之通風孔12的內周面,係具備有開口錐狀部41。開口錐狀部41,係在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處,將框部11之正旋轉時的吸氣側之開口擴廣。故而,係能夠將藉由通風孔12而被形成於框部11處的正旋轉時之吸氣側之開口的尺寸,設為接近於藉由大徑部44所形成的正旋轉時之排氣側之開口的尺寸。其結果,係能夠得到以下一般之效果。
例如,假設係將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安裝於裝置框體上。於此情況,係能夠使在將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於框體11之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處而安裝在裝置框體處的情況 時,被形成於該裝置框體處之通氣孔的尺寸、和在將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於框體11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處而安裝在裝置框體處的情況時,被形成於該裝置框體處之通氣孔的尺寸,此兩者之尺寸成為略相同之尺寸。藉由此,係成為並不需要因應於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之被安裝於框體裝置處之側來對於框體裝置處之通氣孔的尺寸作變更。
而,此種具備有良好的送風特性之可進行正逆旋轉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例如,係可作為個人電腦以及電源裝置等之電子機器中的冷卻風扇來使用,亦可作為清淨室之換氣扇來使用。藉由此,係能夠在正逆之雙方向而得到高的送風特性,並且能夠得到高的靜音特性。
以上之實施形態,係為本發明之合適的實施形態之例。但是,本發明之技術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以上之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技術性要旨的範圍內,係能夠施加各種之變形或變更。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框部11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具備有大徑部44以及小徑部42之二段的多段形狀。除此之外,例如,框部11的內周面,係亦可被形成為三段以上之多段形狀。於此情況,亦同樣的,藉由將框體11之內周面設為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而更大徑一般的多段形狀,以及藉由將在複數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擴廣,係能夠期待有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效果。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於大徑部44與小徑部42之間,係被設置有中間錐狀部43。除此之外,例如,係亦可使大徑部44和小徑部42直接被作連結。於此情況,亦同樣的,框部11的內周面係成為多段形狀。藉由將在複數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擴廣,係能夠對於包含有靜音特性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改善有所期待。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扇葉部32之正旋轉時之身為排氣側的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係以相較於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之中心側而使動翼構件30之外側(頂部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除此之外,例如,扇葉部32之正旋轉時之身為排氣側的另外一側之邊緣32c,係亦可相對於旋轉軸22而略垂直地豎立。於此情況,亦同樣的,藉由將框體11之內周面設為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的多段形狀,以及藉由將在複數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以大徑部44來擴廣,係能夠對於包含有靜音特性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改善有所期待。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在較框部11的內周面處之小徑部42而更靠其中一側之開口側的部份處,係被設置有開口錐狀部41。藉由此,其中一側之開口的尺寸係 成為與另外一側之開口的尺寸略一致。除此之外,例如,框部11的內周面,係亦可並不具備有開口錐狀部41。於此情況,小徑部42,係亦可直接成為其中一側之開口。於此情況,亦同樣的,藉由將框體11之內周面設為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的多段形狀,以及藉由將在複數個扇葉部32的外周緣32a處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之頂部32b與框部11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以大徑部44來擴廣,係能夠對於包含有靜音特性之逆旋轉時的送風特性之改善有所期待。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馬達20,係為外轉子型。在馬達20處,於定子鐵芯25之外側,被固定在旋轉軸22處之轉子軛21係旋轉。除此之外,例如,馬達20,係亦可為內轉子型。於此情況,在馬達20處,於圓筒形狀之定子鐵芯內,具備有旋轉軸22之轉子係旋轉。又,進行旋轉之馬達,係亦可並非為包含有永久磁石之轉子磁鐵24,而是身為被捲繞有轉子線圈之轉子鐵芯。
另外,圖3以及圖4中所示之比較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亦係被包含於本發明之技術範圍中。亦即是,在本發明之其中一種形態的雙向軸流風扇裝置1中,前述框部的內周面,係亦可並不具備有多段形狀。
亦即是,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亦可構成為,係具備有:馬達,係可正逆旋轉;和動翼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扇葉部,並且藉由前述馬達而被旋轉驅 動;和殼體,係具備被安裝有前述馬達之安裝部、和被形成有通風孔之框部、以及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之複數個輻條部,並在前述通風孔內使複數個前述扇葉部旋轉,複數個前述輻條部,係在前述馬達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係以將在複數個前述扇葉部之外周緣處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與前述框部之前述內周面,此兩者之間的間隔擴廣的方式,而具備有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形狀。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係亦可為有關於在殼體之通風孔內而使動翼構件之複數個扇葉部作正逆旋轉的雙向軸流風扇裝置者。
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的內周面,係亦可表現為文氏殼體10之框部11中的由通風孔12所致之內周面。
扇葉部32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邊緣32c,係以相較於進行旋轉之動翼構件30之中心側而使外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
在本實施形態中,關於框部11之由通風孔12所致的內周面,係亦可在關於小徑部42之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處,具備有將框部11之正旋轉時的吸氣側之開口擴廣之開口錐狀部41。
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亦可為以下之第1~第4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第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具備有:馬達,係可正逆 旋轉;和動翼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扇葉部,並且藉由前述馬達而被旋轉驅動;和殼體,係具備被安裝有前述馬達之安裝部、和被形成有通風孔之框部、以及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之複數個輻條部,並在前述通風孔內使複數個前述扇葉部旋轉,複數個前述輻條部,係在前述馬達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將關於前述框部之由前述通風孔所致的內周面,形成為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而更大徑一般的多段形狀,而將關於複數個前述扇葉部的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頂部與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之間之間隔擴廣。
第2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在第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關於前述框部之由前述通風孔所致的內周面,係具備有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小徑部、和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大徑部、以及前述小徑部與大徑部之間之中間錐狀部,前述中間錐狀部,係位置在關於複數個前述扇葉部的外周緣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前述頂部之外側處。
第3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在第2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各前述扇葉部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邊緣,係以相較於進行旋轉之前述動翼構件之中心側而使外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
第4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係在第2或第3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具備有下述特徵:亦即是,關於前述框部之由 前述通風孔所致的內周面,係在關於前述小徑部之正旋轉時的吸氣側處,具備有將前述框部之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開口擴廣之開口錐狀部。
在第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殼體之框部的內周面,係被形成為會使正轉時之排氣側成為較正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一般之多段形狀,藉由此,來將關於複數個扇葉部之外周緣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與框部之內周面之間的間隔擴廣。故而,假設例如相較於框部之內周面為平坦而並非為多段形狀的情況,係將複數個扇葉部的該頂部與框部的內周間之間之間隔擴廣,而能夠對關於進行逆旋轉之扇葉部的外周緣之吸氣側的頂部之附近處之空氣的壓力變動作抑制。其結果,係能夠對逆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抑制。並且,係將框部的內周面形成為多段形狀,藉由此,來將正轉時之排氣側設為較正轉時之吸氣側而更大徑化。故而,係不會發生例如當將框部之內周面全體性地作了大徑化的情況時一般之正轉時的靜壓降低的情況。又,由於係將關於框體之內周面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亦即是將逆轉時之吸氣側大徑化,因此,就算是在逆轉時之吸氣側處被設置有複數個輻條部,也能夠對於逆轉時之靜壓作改善。係能夠使逆轉時之靜壓特性成為接近於正轉時之靜壓特性。如此這般,在第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中,係能夠將逆轉時之靜壓特性以成為接近於正轉時之靜壓特性的方式來作改善,並且能夠以不會對於此些之正轉時之靜壓特性以及逆轉時之靜壓特性產生大幅度之影響的方式,來對於 逆轉時之送風音量作改善。
前述之詳細說明,係僅作為進行說明和描述的目的,在上述內容之教示下,係可進行各種之變更或變化,上述說明,係並非為對於本案之實施形態作任何之限定者,雖然針對本發明而在技術構成或方法之動作上作了語言性之敘述,但是,應當理解到,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定義的範圍,係並不被限定於上述之實施例中的記載,上述實施例之具體特徵和動作,係僅作為用以實現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的例示。
1‧‧‧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10‧‧‧文氏殼體(殼體)
11‧‧‧框部
12‧‧‧通風孔
13‧‧‧固定孔
14‧‧‧凸緣部
15‧‧‧安裝部
16‧‧‧輻條部
20‧‧‧馬達
21‧‧‧轉子軛
22‧‧‧旋轉軸
23‧‧‧軸承構件
24‧‧‧轉子磁鐵
25‧‧‧定子鐵芯
26‧‧‧定子線圈
30‧‧‧動翼構件
31‧‧‧杯部
32‧‧‧扇葉部
32a‧‧‧外周緣
32b‧‧‧頂部
32c‧‧‧邊緣
41‧‧‧開口錐狀部
42‧‧‧小徑部
43‧‧‧中間錐狀部
44‧‧‧大徑部

Claims (4)

  1. 一種雙向軸流風扇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馬達,係可正逆旋轉;和動翼構件,係具有複數個扇葉部,並且藉由前述馬達而被旋轉驅動;和殼體,係具備被安裝有前述馬達之安裝部、和被形成有通風孔之框部、以及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之複數個輻條部,並在前述通風孔內使複數個前述扇葉部旋轉,複數個前述輻條部,係在前述馬達之正旋轉時的排氣側處,將前述安裝部與前述框部作連結,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係以將在複數個前述扇葉部之外周緣處的正轉時之排氣側之頂部、與前述框部之前述內周面,此兩者之間的間隔擴廣的方式,而具備有會使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部份成為較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部份而更大徑之多段形狀;前述框部之前述內周面,係具備有:被配置在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處的小徑部、和被配置在正旋轉時之排氣側處的大徑部、以及被配置在前述小徑部與大徑部之間之中間錐狀部,前述扇葉部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邊緣,係以相較於前述動翼構件之中心側而使該動翼構件之外側靠向正旋轉時之吸氣側的方式,來作彎曲;前述邊緣之延長線,相對於前述中間錐狀部之傾斜的 內周面,以垂直之角度交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錐狀部,係位置在複數個前述扇葉部的外周緣處之正旋轉時之排氣側的前述頂部之外側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其中,前述框部之內周面,係在較前述小徑部而更靠正旋轉時之吸氣側處,具備有將前述框部之正旋轉時的吸氣側之開口擴廣之開口錐狀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記載之雙向軸流風扇裝置,其中,前述中間錐狀部,在前述大徑部與前述小徑部之間直線狀傾斜配置,前述大徑部與前述小徑部設置成與旋轉軸平行,前述小徑部的軸方向長度較前述大徑部的軸方向長度更短。
TW105112434A 2015-04-24 2016-04-21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TWI699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9226A JP5832052B1 (ja) 2015-04-24 2015-04-24 双方向軸流ファン装置
JP2015-089226 2015-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824A TW201641824A (zh) 2016-12-01
TWI699484B true TWI699484B (zh) 2020-07-21

Family

ID=5487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2434A TWI699484B (zh) 2015-04-24 2016-04-21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0519B2 (zh)
EP (1) EP3085962B1 (zh)
JP (1) JP5832052B1 (zh)
CN (1) CN106089758B (zh)
FI (1) FI3085962T3 (zh)
PH (1) PH12016000156B1 (zh)
TW (1) TWI699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96763A (zh) * 2016-05-04 2022-07-29 费雪派克医疗保健有限公司 呼吸支持系统和用于呼吸支持系统的鼓风机
JP6802022B2 (ja) * 2016-09-29 2020-12-16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リバーシブルファン
CN108691786A (zh) * 2017-04-10 2018-10-23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轴流风扇及电子装置
US11884128B2 (en) 2017-12-18 2024-01-30 Carrier Corporation Fan stator construction to minimize axial depth
USD911512S1 (en) 2018-01-31 2021-02-23 Carrier Corporation Axial flow fan
JP2020172913A (ja) * 2019-04-12 2020-10-22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軸流ファンのファンフレーム構造
JP2022175000A (ja) * 2021-05-12 2022-11-2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リバーシブルファン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2278A1 (en) * 2005-09-21 2007-05-3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203009388U (zh) * 2011-12-20 2013-06-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用于轴流风扇的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轴流风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30770A (en) * 1974-02-26 1978-12-19 Papst-Motoren Kg Axial flow fan having improved axial length structure
DE3227698A1 (de) * 1982-07-24 1984-01-26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7742 St Georgen Axialventilator
JP4284751B2 (ja) * 1999-05-31 2009-06-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4442029B2 (ja) * 2000-12-15 2010-03-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JP4060252B2 (ja) * 2003-08-25 2008-03-12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ファンモータ
JP4588350B2 (ja) * 2004-04-12 2010-12-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
CN100353077C (zh) * 2004-05-25 2007-12-05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轴流风扇的出风构造
JP3953503B1 (ja) * 2006-07-05 2007-08-08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ブラシレスファンモータ
JP3904595B1 (ja) * 2006-11-08 2007-04-11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二重反転式軸流送風機
JP4909762B2 (ja) * 2007-02-22 2012-04-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送風ファンと、吸気専用換気扇または排気専用換気扇
JP5739200B2 (ja) * 2010-04-20 2015-06-24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送風機
JP2013113128A (ja) 2011-11-25 2013-06-10 Sanyo Denki Co Ltd 軸流ファン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22278A1 (en) * 2005-09-21 2007-05-31 Delta Electronics, Inc. Heat dissipation apparatus
CN203009388U (zh) * 2011-12-20 2013-06-19 美蓓亚株式会社 用于轴流风扇的叶轮及使用该叶轮的轴流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41824A (zh) 2016-12-01
FI3085962T3 (fi) 2023-05-22
US20160312792A1 (en) 2016-10-27
JP2016205274A (ja) 2016-12-08
EP3085962B1 (en) 2023-03-15
JP5832052B1 (ja) 2015-12-16
CN106089758A (zh) 2016-11-09
EP3085962A1 (en) 2016-10-26
PH12016000156A1 (en) 2017-10-30
CN106089758B (zh) 2020-01-10
US10260519B2 (en) 2019-04-16
PH12016000156B1 (en) 2017-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9484B (zh) 雙向軸流風扇裝置
JP5940266B2 (ja) 遠心式ファン及び遠心式ファンの製造方法
US20190226492A1 (en) Serrated fan blade, axial fan, and centrifugal fan
JP2013113128A (ja) 軸流ファン
JP3809438B2 (ja) 遠心ブロワ
US10511204B2 (en) Cooling fan structure with rotational cylindrical fan blades
JP2000217321A (ja) アウタ―ロ―タ型磁石発電機
JP2001295793A (ja) 軸流送風装置
JP2005171987A (ja) 小型斜流ファンモータ
JP2014167304A (ja) 遠心式ファン
JP6297467B2 (ja) 遠心ファン
JP2014051914A (ja) 軸流ファン
US9518586B2 (en) Inline axial flow fan
JP6588999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JP2016070075A (ja) 遠心送風機
WO2021033383A1 (ja) 軸流ファン
JP2007198327A (ja) 送風機
JP2012202263A (ja) シロッコファン用羽根車及びシロッコファン
JP5156477B2 (ja) 送風装置
KR200254082Y1 (ko) 송풍압을 증대시키는 승압단과 이를 구비한 팬
JP6294910B2 (ja) 遠心式ファン
KR200406160Y1 (ko) 임펠러 외륜 직접구동 방식의 축류형 송풍장치
JP5630516B2 (ja) 遠心送風機
CN117404313A (zh) 轴流风扇
JP2000337297A (ja) 軸流ファ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