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9753A - 剥离片 - Google Patents

剥离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29753A
CN106029753A CN201580007679.XA CN201580007679A CN106029753A CN 106029753 A CN106029753 A CN 106029753A CN 201580007679 A CN201580007679 A CN 201580007679A CN 106029753 A CN106029753 A CN 1060297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adhesive sheet
deep
stripping film
adher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76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杉下芳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Lin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29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297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5/18Manufacture of films or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4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essential compon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剥离片,其能够制造可以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进行粘贴的粘接片。在一侧的相接面(RA)与粘接片(AS)暂时粘接的剥离片(RL)中,一侧的相接面(RA)具有第一凹部(HL),在该第一凹部(HL)中,在远离作为点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点状最深部(DP)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点状最深部(DP)侧均设置得比外缘(EG)侧深,第一凹部(HL)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AS)的粘接剂(AD)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点(TP)。

Description

剥离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剥离片。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不在粘接片与被粘接体的被粘接面间的粘接界面形成气泡,在粘贴粘接片与被粘接体时,以弯折粘接片及/或被粘接体来驱出空气的方式逐渐进行粘贴,或者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粘贴。
另一方面,已知一种能够在粘贴至被粘接体后去除粘接界面的空气的易贴性粘接片(粘接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粘接片具有粘着剂层(粘接剂层),该粘着剂层是用剥离片制造,并设置有多个球面状凸部,且在邻接的凸部间形成有空气流通路径而成的,在所述粘接片粘贴至被粘接体后,使粘接界面的空气经由该空气流通路径逃逸,使得在该粘接界面不形成气泡。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12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剥离片而制造的粘接片中,存在如下问题:在将该粘接片粘贴至被粘接体的操作后,要求进行用于将粘接界面的空气驱出的操作,即需要这两个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剥离片,其能够制造可以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进行粘贴的粘接片。
(二)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剥离片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一侧的相接面与粘接片暂时粘接的剥离片中,所述一侧的相接面具有第一凹部,在该第一凹部中,在远离作为点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点状最深部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点状最深部侧均设置得比外缘侧深,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点。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剥离片采用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一侧的相接面与粘接片暂时粘接的剥离片中,所述一侧的相接面具有第一凹部,在该第一凹部中,在远离作为线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线状最深部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线状最深部侧均设置得比外缘侧深,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线。
此时,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剥离片中,在位于所述一侧的相接面的相反侧的另一相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设置有作为点状的最深部的第二点状最深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为,在与所述粘接片不同的另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第二顶点。
另外,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剥离片中,在位于所述一侧的相接面的相反侧的另一相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设置有作为线状的最深部的第二线状最深部,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为,在与所述粘接片不同的另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第二顶线。
进而,优选地,在本发明的剥离片中,在所述第一凹部的最深部设置有空气逃逸部,该空气逃逸部在所述粘接片被暂时粘接时将介于与该粘接片之间的空气去除或储存。
(三)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发明,以使粘接剂进入一个第一凹部整体的方式进行层叠,由此,能够在每个第一凹部形成一个粘接片,所述一个粘接片具有粘接剂层,该粘接剂层具有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点或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线,并设置为在远离该第一顶点或第一顶线的任意位置处,该第一顶点侧或第一顶线侧的壁厚均大于外缘侧,进而能够制造可以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进行粘贴的粘接片。这样制造的粘接片通过使第一顶点或第一顶线与被粘接体抵接,并直接将粘接片按压在被粘接体上的这一个操作,从而能够以使粘接剂层与被粘接体的粘贴区域从第一顶点或第一顶线逐渐向外缘侧扩展并驱出空气的方式来进行粘贴。
此时,若在剥离片的另一相接面上设置设有第二点状最深部或第二线状最深部的第二凹部,则能够在另外的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第二顶点或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第二顶线。由此,通过以例如在层叠于第一凹部整体的粘接剂层上重叠第二凹部的方式将一个剥离片绕卷并按压或将多个剥离片堆叠并按压,从而使粘接剂层的上部进入第二凹部,能够在剥离片之间制造在第一顶部或第一顶线的相反侧具有第二顶点或第二顶线的双面粘接片。
进一步地,若在点状或线状的最深部设置空气逃逸部,则在以使粘接剂进入第一凹部整体或第二凹部整体的方式进行层叠时,通过将粘接剂与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之间存在的空气从空气逃逸部去除或储存于空气逃逸部中,从而能够防止在从粘接片的第一、第二顶点或第一、第二顶线起到外缘的部分上形成空气滞留,在粘接剂层形成凹凸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中的(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片的立体图,图1中的(B)是(A)的剥离片及粘接片的侧视图。
图2中的(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离片的立体图,图2中的(B)是(A)的剥离片及粘接片的侧视图。
图3中的(A)~(H)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剥离片的说明图。
图4中的(A)~(D)是本发明的另一变形例的剥离片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中的相同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X轴、Y轴、Z轴分别处于垂直的关系,将X轴及Y轴设为规定平面内的轴,将Z轴设为与所述规定平面垂直的轴。进一步地,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及变形例中,在以从与Y轴平行的箭头AR方向观察的情况为基准,表示方向时,“上”设为Z轴的箭头方向,而“下”设为其相反方向,“左”设为X轴的箭头方向,而“右”设为其相反方向,“前”设为Y轴的箭头方向,而“后”设为其相反方向。
在图1中的(A)、(B)中,剥离片RL用于制造与未图示的被粘接体(例如半导体晶圆)粘贴的粘接片AS。
剥离片RL的一侧的相接面RA与粘接片AS暂时粘接,一侧的相接面RA具有第一凹部HL,在该第一凹部HL中,在远离作为点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点状最深部DP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点状最深部DP侧均设置得比外缘EG侧深,第一凹部HL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AS的粘接剂AD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抵接的一个第一顶点TP。即,第一凹部HL中,第一点状最深部DP位于该第一凹部HL的中央,具备大致圆锥面形状的粘接面形成面FC及大致圆筒状的侧面形成面FD,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点状最深部DP向外缘EG侧呈直线状倾斜,并用于形成粘接剂AD层的粘接面FA,所述侧面形成面FD用于形成粘接剂AD层的侧面FB。由此,能够形成粘接片AS,该粘接片AS具有一侧面及位于该一侧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将一侧面作为粘接剂AD层,粘接剂AD层具备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点TP,并设置为在远离该第一顶点TP的任意位置处,该第一顶点TP侧的壁厚均大于外缘ED侧。粘接片AS的另一侧面作为基材BS,使其形成与被粘接体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例如圆形),粘接剂AD层中,第一顶点TP位于粘接片AS的中央,并具备大致圆锥面形状的粘接面FA及大致圆筒状的侧面FB,所述粘接面FA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顶点TP向外缘ED侧呈直线状倾斜。
此外,在第一点状最深部DP,还设置有空气逃逸部EX,在暂时粘接了粘接片AS时,该空气逃逸部EX能够去除或存储介于与该粘接片AS之间的空气。空气逃逸部EX可以例示为例如图1中的(B)中用附图标记AA所所示的用于去除空气的贯通孔HA、同图(B)中用附图标记BB所所示的空气储存用的有底孔HB等。
作为基材BS、粘接剂AD层及剥离片RL并无任何制限,基材BS可以例示出如优质纸、玻璃纸、铜版纸等的纸类、在这些纸类上层压有聚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的层压纸、由聚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烯烃(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醇、聚氨酯、丙烯酸类树脂等的塑料;三乙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赛璐酚等的纤维素;天然橡胶、硅橡胶等的橡胶;木材、金属、陶瓷、玻璃、石材等构成,并具有1μm~100mm厚度的材料。
粘接剂AD层可以例示出由丙烯酸类、橡胶类、硅类的粘着剂构成,并具有1μm~5mm厚度的材料。
剥离片RL可以形成为带状或片状,可以例示出构成为由上述基材BS所例示的材料、在上述基材BS所例示的材料上层叠硅类剥离剂、烷基侧链类剥离剂、聚合蜡类剥离剂、氟类剥离剂、聚酯类剥离剂等剥离剂而成的材料、或者由硅树脂、烷基侧链树脂、聚合蜡树脂、氟树脂、聚酯树脂等自身组成的材料等构成,并具有1μm~10mm的厚度。
此外,这些基材BS、粘接剂AD层及剥离片RL的厚度,依照技术常识可以为所述例示的厚度以上,也可以为例示的厚度以下。另外,第一点状最深部DP的深度DT可以例示为1μm~5mm,但考虑到剥离片RL的厚度,可以为这个范围以上的深度,也可以为这个范围以下的深度。
另外,粘接剂AD层优选在剥离片RL上层叠时、按压至被粘接体时具有流动性,在剥离片RL上层叠时,应合粘接面形成面FC进入第一凹部HL,或者在按压至被粘接体时,平整该粘接剂AD层的凸形状为厚度大致相同(大致均等)即可。此外,粘接剂AD层也可以通过施加加热或冷却等外力来发挥流动性、提高流动性。另外,在被粘接面侧可以变形的情况下,粘接剂AD层在按压至被粘接时流动性可以低,也可以没有流动性。
在使用如上所述的剥离片RL制造粘接片AS时,首先用人手或未图示的粘接片制造装置,在剥离片RL的一侧的相接面RA上涂布或层叠具有流动性的粘接剂AD,使其填塞至少第一凹部HL整体。接着,使用加热器或烘干机等干燥机、紫外线照射装置等硬化手段使粘接剂AD层硬化。该硬化可以为完全硬化,也可以为不完全硬化,也可以不通过硬化手段来硬化。接着,在硬化好的粘接剂AD层上粘贴或层叠基材BS后,使用切刀片或激光等切割手段,从该基材BS上沿第一凹部HL的外缘EG在基材BS及粘接剂AD层上形成切痕。形成该切痕的位置可以是与第一凹部HL的外缘EG完全一致的位置,也可以为外缘EG的内侧或外侧的位置,还可以在外缘EG的外侧形成切痕的情况下,在将粘接片AS粘贴至被粘接体后,切割该外缘EG的外侧并排除。之后,利用辊或吸引等缠绕手段将位于切痕外侧的带有粘接剂AD层的基材BS从剥离片RL剥离。由此,形成由通过粘接面形成面FC形成的粘接面FA、以及通过侧面形成面FD形成的侧面FB构成的粘接剂AD层,从而制造粘接片AS。此外,在一侧的相接面RA上涂布或层叠粘接剂AD时,通过使存在于粘接剂AD与第一凹部HL之间的空气从作为空气逃逸部EX的贯通孔HA去除至外部或存储在有底孔HB中,能够防止在粘接片AS的粘接面FA形成空气滞留而在粘接片AS形成凹凸的情况。
在将粘接片AS粘贴至被粘接体上时,使用具备由规定的平面构成的支承面的支承手段从基材BS侧支承该粘接片AS。之后,将被粘接体的被粘接面与支承着粘接片AS的支承面大致平行地配置,使支承手段和被粘接体沿与支承面大致垂直的方向相对移动并按压。由此,起初第一顶点TP与被粘接面抵接,之后也是通过它们的相对移动使粘接面FA逐渐朝向外缘进行粘贴。即,通过使第一顶点TP与被粘接体抵接并直接将粘接片AS按压至被粘接体的这一个操作,能够使该粘接片AS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将其粘贴至被粘接体上。
根据如上所述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制造可以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进行粘贴的粘接片AS。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图2中的(A)、(B)中,剥离片RLA用于制造与未图示的被粘接体(例如玻璃板)粘贴的粘接片ASA。
剥离片RLA的一侧的相接面RA与粘接片ASA暂时粘接,一侧的相接面RA具有第一凹部HLA,在该第一凹部HLA中,在远离作为线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线状最深部DL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线状最深部DL侧均设置得比外缘EG侧深,第一凹部HLA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ASA的粘接剂AD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线TL。即,第一凹部HLA中,第一线状最深部DL通过该第一凹部HLA的中央,具备粘接面形成面FC1及侧面形成面FD1,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1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线状最深部DL向外缘EG侧呈直线状倾斜,并由用于形成粘接剂AD层的粘接面FA1的两个面以规定角度连接而成,所述侧面形成面FD1用于形成粘接剂AD层的侧面FB1。由此,能够形成粘接片ASA,该粘接片ASA具有一侧面及位于该一侧面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一侧面作为粘接剂AD层,粘接剂AD层具备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线TL,并设置为在远离该第一顶线TL的任意位置,该第一顶线TL侧的壁厚均大于外缘ED侧。此外,第一顶线TL由粘接面形成面FC1的两个面的连接部形成。粘接片ASA的另一面作为基材BS,使其形成与被粘接体的形状相应的形状(例如圆形),在粘接剂AD层中,第一顶线TL通过粘接片ASA的中央,并具备粘接面FA1及大致圆筒状的侧面FB1,所述粘接面FA1由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顶线TL向外缘ED侧呈直线状倾斜的两个面以规定角度连接而成。
此外,在第一线状最深部DL,设置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空气逃逸部EX1。空气逃逸部EX1可以例示为例如图2中的(B)中用附图标记CC所所示的用于去除空气的贯通孔HA1、同图(B)中用附图标记DD所所示的用于储存空气的有底孔HB1等。此外,贯通孔HA1、有底孔HB1可以在第一线状最深部DL的长度方向的整体上连续性地或间断性地设置一个或多个,也可以仅在一部分上设置。
作为剥离片RLA,并无特别制限,可以例示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材料,第一凹部HLA的粘接面形成面FC1上的第一线状最深部DL的深度DT可以例示为1μm~5mm,但考虑到剥离片RLA的厚度,则可以为这个范围以上的深度,也可以为这个范围以下的深度。
在使用剥离片RLA来制造粘接片ASA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制造。
在将粘接片ASA粘贴至被粘接体时,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粘贴,通过使第一顶线TL与被粘接体抵接并直接将粘接片AS按压至被粘接体的这一个操作,能够使该粘接片ASA与被粘接体之间不形成气泡而简便地将其粘贴至被粘接体上。
通过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变形例)
如上所述,所述内容中已公开了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的结构、方法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本发明主要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特别图示并加以说明,但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性思想及目的的范围地对形状、材质、数量、其他详细的结构施以各种变形。另外,对上述已公开的形状、材质等进行限定的记述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例示性记载的内容,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因此以除去关于这些形状、材质等的部分限定或者全部限定以外的部件名称进行的记述也包含在本发明内。
例如本发明中的具有点状最深部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B,如图3中的(A)所示,在剥离片RLB中,第一点状最深部DP位于第一凹部HLB的中央,由大致四棱锥状的粘接面形成面FC2及侧面形成面FD2构成第一凹部HLB,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2在侧面观察或正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点状最深部DP向前后左右呈直线状或曲线状倾斜。此外,粘接面形成面FC2可以为大致三棱锥状,也可以为大致五棱锥、大致六棱锥……等大致五棱锥以上的锥状。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C,如图3中的(B)所示,在剥离片RLC中,包含在侧面观察下使圆弧状的最深部作为第一点状最深部DP或第一线状最深部DL的粘接面形成面FC3来构成第一凹部HLC。
另外,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D,如图3中的(C)所示,在剥离片RLD中,包含第一点状最深部DP或第一线状最深部DL从第一凹部HLD的中心偏移的粘接面形成面FC4来构成第一凹部HLD。即,不管粘接面形成面为何种形状,在其上形成的第一点状最深部DP或第一线状最深部DL的位置可以为第一凹部的中心或通过第一凹部的中心的位置,也可以为第一凹部的中心或不通过第一凹部的中心的位置。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剥离片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E、RLF,如图3中的(D)、(E)所示,在剥离片RLE、RLF中,包含在侧面观察下倾斜面呈凸状、凹状弯曲的曲线状的大致圆锥状或棱锥状的粘接面形成面FC5、FC6来构成第一凹部HLE、HLF。
另外,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G、RLH,如图3中的(F)、(G)所示,在剥离片RLG、RLH中,包含在侧面观察下倾斜面呈凸状、凹状弯折的折线状的粘接面形成面FC7、FC8来构成第一凹部HLG、HLH。
另外,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P,如图3中的(H)所示,其为用于制造如下所述双面粘接片AT的剥離片RLP,该双面粘接片AT是不具有基材BS且其一个面及另一面由一个粘接剂AD层构成的粘接片,其由在侧面FB的下侧及上侧设置有第一、第二粘接面FA21、FA22的粘接剂AD层构成,该第一、第二粘接面FA21、FA22形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接面FA相同的形状并具有第一、第二顶点TP1、TP2。具体来说,剥离片RLP在位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离片RL的一侧的相接面RA的相反侧的另一相接面RB上,设置设有作为点状最深部的第二点状最深部DPP的第二凹部HLP,第二凹部HLP设置为,在作为与双面粘接片AT不同的另一个粘接片的双面粘接片AT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第二顶点TP2。另外,另一相接面RB的第二凹部HLP的第二点状最深部DPP被设置为位移至比一侧的相接面RA的第一凹部HL的第一点状最深部DP更靠右侧或左侧(也可以不使其位移)。在使用这样的剥离片RLP来制造双面粘接片AT时,省略了在制造粘接片AS时的层叠基材BS的工序,在剥离片RLP上形成由第一粘接面FA21及侧面FB构成的粘接剂AD层。之后,通过以在粘接剂AD层上重叠第二凹部HLP的方式将一个剥离片RLP绕卷并按压或将多个剥离片RLP堆叠并按压,使粘接剂AD层的上部进入第二凹部HLP,从而在剥离片RLP间制造双面粘接片AT。此外,也可以在第二粘接面FA22上设置如扁平状的薄基材,该基材也与第二粘接面FA22同样地形成为尖形状。另外,第二点状最深部DPP可以在一个第二凹部HLP设置有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J,如图4中(A)所示,在剥离片RLJ中,第一线状最深部DL通过第一凹部HLJ的中央,由粘接面形成面FC9和侧面形成面FD3构成第一凹部HLJ,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9由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线状最深部DL向左右呈直线状、曲线状或折线状倾斜的两个面以规定角度连接而成。
另外,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K,如图4中的(B)所示,在剥离片RLK中,第一线状最深部DL与第一凹部HLK的左右任意一端缘一致,由一个粘接面形成面FC10和侧面形成面FD4构成第一凹部HLK,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10在侧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线状最深部DL起向左右任意另一端缘侧呈直线状、曲线状或折线状倾斜。
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L,如图4中的(C)所示,在剥离片RLL中,第一线状最深部DL通过第一凹部HLL的中央,由四个粘接面形成面FC11和侧面形成面FD2构成第一凹部HLL,所述粘接面形成面FC11在侧面观察或正面观察下从该第一线状最深部DL起向左右及前后呈直线状、曲线状或折线状倾斜。
另外,本发明中的剥离片也可以为如下所述的剥离片RLM,如图4中的(D)所示,在剥离片RLM中,包含不具备上述剥离片RLL中的前后任意的倾斜面的粘接面形成面FC12而构成第一凹部HLM。
进一步地,能够制造本发明的双面粘接片的剥离片,可以在一侧的相接面上做出图1、图2、图3中的(A)~(G)、图4中的(A)~(D)任一图中所示形状的第一凹部,在另一相接面上做出图1、图2、图3中的(A)~(G)、图4中的(A)~(D)任一图中所示形状的第二凹部,也可以是上下面为相同形状的第一、第二凹部,还可以为不同形状的第一、第二凹部,可以为相同深度,也可以为不同深度,在这些结构中,可以设置为使一侧的相接面的第一点状最深部或第一线状最深部相对于另一相接面的第二点状最深部或第二线状最深部向前后左右任意方向位移,也可以设置为不使其位移。此外,在将另一相接面的第二凹部做成如图2、图4中的(A)~(D)任一图中所示形状的情况下,在该另一相接面上,如图3中的(H)所示,设置有第二凹部HLP,该第二凹部HLP较深地设置有作为线状最深部的第二线状最深部DLL,第二凹部HLP的结构设置为在与第一凹部HL侧的双面粘接片AT不同的另一个双面粘接片AT的粘接剂AD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第二顶线TL2。此外,第二点状最深部DPP可以在一个第二凹部HLP中设置为一个或多个。
另外,在本发明中的剥离片RL、RLA~RLP的第一凹部也可以不设置侧面形成面FD、FD1~FD5。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剥离片的第一、第二凹部的平面形状、粘接片的平面形状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边形或五边形等多边形、以及其他不同形状,不受被粘接体的形状的任何影响,可以是不与该被粘接体的形状相应的形状。
另外,在第一、第二点状最深部DP、DPP或第一、第二线状最深部DL、DLL处,可以设置空气逃逸部EX、EX1,也可以不设置空气逃逸部,在设置的情况下,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另外,在一个第一点状最深部DP、DPP或第一线状最深部DL、DLL处,可以设置贯通孔HA和有底孔HB双方。
进一步地,第一线状最深部DL可以在正面观察(从图2的X轴方向观察)下向下方呈弯曲或折线状曲折,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从图2的上方观察)下呈弯曲或折线状曲折。
另外,第二线状最深部DLL可以在正面观察(从图3(H)的X轴方向观察)下向上方呈弯曲状或折线状曲折,也可以在俯视观察下(从图3中的(H)的上方观察)呈弯曲状或折线状曲折。
另外,在剥离片RL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第二凹部,多个第一、第二凹部可以分别为相同形状的第一、第二凹部,也可以为不同形状的第一、第二凹部。
进一步地,使用各剥离片RL、RLA~RLP制造粘接片AS、ASA、AT等的方法可以为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例如在像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制造粘接片AS、ASA时,可以不在基材BS及粘接剂AD层形成切痕而是做成带状的粘接片。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带状的粘接片粘贴至被粘接体后,只要切割该带状的粘接片使其成为任意形状即可。另外,在如上所述制造双面粘接片AT时,也可以不在粘接剂AD层形成切痕而是做成带状的双面粘接片。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带状的双面粘接片粘贴至被粘接体后,只要切割该带状的双面粘接片使其成为任意形状,并在其上粘接其他被粘接体即可。
进一步地,使用本发明中的剥离片制造的粘接片及被粘接体的材质、种类、形状等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粘接片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边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以及其他形状,也可以为压敏粘接性、热敏粘接性等粘接方式,在采用热敏粘接性的粘接片的情况下,只要通过设置加热该粘接片的适当的盘管式加热器或加热管等加热手段等适当的方法进行粘接即可。另外,这样的粘接片例如可以为仅有粘接剂层的单层,也可以在基材与粘接剂层之间具有与基材BS相同材料构成的中间层,也可以是在基材的上面具有覆盖层等三层以上的粘接片,进一步地,也可以是像能够将基材从粘接剂层剥离的所谓的双面粘接片那样的粘接片,双面粘接片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的具有中间层的粘接片,也可以为没有中间层的单层或多层粘接片。另外,作为被粘接体,例如食品、树脂容器、硅半导体晶圆或化合物半导体晶圆等半导体晶圆、电路基板、光盘等信息记录基板、玻璃板、钢板、陶瓷、木板或树脂板等、任意方式的部件和物品等都可以作为对象。此外,能够将粘接片更换为功能、用途上的读法,使例如信息记载用标签、装饰用标签、保护片、切割带、管芯附接薄膜(ダイアタッチフィルム)、管芯键合带(ダイボンディングテープ)、记录层形成树脂片等的任意形状的任意片材、薄膜、带等粘贴至如上所述的任意被粘接体。
附图标记说明
AD—粘接剂
AS、ASA—粘接片
AT—双面粘接片(粘接片)
DL、DLL—第一、第二线状最深部
DP、DPP—第一、第二点状最深部
EG—外缘
EX、EX1—空气逃逸部
HL、HLA、HLB、HLC、HLD、HLE、HLF、HLG、HLH、HLJ、HLK、HLL、HLM、HLP—第一凹部
HLP—第二凹部
RA、RB—一侧的、另一相接面
RL、RLA、RLB、RLC、RLD、RLE、RLF、RLG、RLH、RLJ、RLK、RLL、RLM、RLP—剥离片
TL、TL1、TL2—第一、第一、第二顶线
TP、TP1、TP2—第一、第一、第二顶点

Claims (5)

1.一种剥离片,其一侧的相接面与粘接片暂时粘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的相接面具有第一凹部,在该第一凹部中,在远离作为点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点状最深部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点状最深部侧均设置得比外缘侧深;
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点。
2.一种剥离片,其一侧的相接面与粘接片暂时粘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侧的相接面具有第一凹部,在该第一凹部中,在远离作为线状的一个最深部的第一线状最深部的任意位置,该第一线状最深部侧均设置得比外缘侧深;
所述第一凹部设置为,在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一个第一顶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一侧的相接面的相反侧的另一相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设置有作为点状最深部的第二点状最深部;
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为,使得在与所述粘接片不同的另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能够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点接触的第二顶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所述一侧的相接面的相反侧的另一相接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该第二凹部设置有作为线状最深部的第二线状最深部;
所述第二凹部设置为,在与所述粘接片不同的另一个粘接片的粘接剂层上形成可以与被粘接体线接触的第二顶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剥离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凹部的最深部设置有空气逃逸部,该空气逃逸部在所述粘接片被暂时粘接时将介于与该粘接片之间的空气去除或储存。
CN201580007679.XA 2014-02-26 2015-01-08 剥离片 Pending CN1060297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6024A JP6412699B2 (ja) 2014-02-26 2014-02-26 剥離シート
JP2014-036024 2014-02-26
PCT/JP2015/050329 WO2015129295A1 (ja) 2014-02-26 2015-01-08 剥離シ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29753A true CN106029753A (zh) 2016-10-12

Family

ID=54008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7679.XA Pending CN106029753A (zh) 2014-02-26 2015-01-08 剥离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412699B2 (zh)
KR (1) KR101893279B1 (zh)
CN (1) CN106029753A (zh)
TW (1) TWI609065B (zh)
WO (1) WO201512929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528A (zh) * 2019-12-18 2022-07-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合剂膜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2674A (zh) * 1999-05-13 2002-06-05 3M创新有限公司 背面有粘合剂的制品
US20050013958A1 (en) * 2003-07-17 2005-0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s and release liners with pyramidal structures
US20050227031A1 (en) * 2002-06-17 2005-10-13 Jie Yang Curable adhesive articles having topographical features therei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6230A (en) 1974-06-17 1975-10-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Liquid-cooled rotor for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CA2173855C (en) * 1993-10-29 2007-06-26 Mieczyslaw H. Mazurek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having microstructured surfaces
JPH1034781A (ja) * 1996-07-19 1998-02-10 Kimoto & Co Ltd 大面積用表面シート
JP2000072571A (ja) * 1998-08-26 2000-03-07 Kubota Corp 無機質建材の化粧方法
US6455152B1 (en) * 1999-08-31 2002-09-2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coating method and adhesive coated article
JP2003336017A (ja) * 2002-05-22 2003-11-28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粘着シート
JP4741232B2 (ja) * 2002-05-28 2011-08-03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トポグラフィー的特徴を有する硬化性接着物品
JP5232575B2 (ja) * 2008-09-04 2013-07-10 王子エフ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剥離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剥離紙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シート巻回体
JP2010083915A (ja) * 2008-09-29 2010-04-15 Nichiban Co Ltd 粘着シートの粘着剤層表面に凹凸を形成するための剥離シート
JP2013049818A (ja) * 2011-08-31 2013-03-14 Lintec Corp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2674A (zh) * 1999-05-13 2002-06-05 3M创新有限公司 背面有粘合剂的制品
US20050227031A1 (en) * 2002-06-17 2005-10-13 Jie Yang Curable adhesive articles having topographical features therein
US20050013958A1 (en) * 2003-07-17 2005-01-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s and release liners with pyramidal structur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9528A (zh) * 2019-12-18 2022-07-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粘合剂膜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9065B (zh) 2017-12-21
JP6412699B2 (ja) 2018-10-24
KR20160126995A (ko) 2016-11-02
WO2015129295A1 (ja) 2015-09-03
JP2015160879A (ja) 2015-09-07
KR101893279B1 (ko) 2018-08-29
TW201538673A (zh) 2015-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564755U (zh) Flexible display
JP2008222757A (ja) 剥離ライナー付き感圧接着シート
JPWO2014073316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両面粘着シート、離形フィルム付画像表示装置用両面粘着シート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てな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512163A5 (zh)
US2015005044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a First Film Web and a Second Film Web
WO2013031460A1 (ja) 樹脂製モールドの接合方法およびこの接合方法で製造されたロール トゥー ロール用連続モールド構成体
TWI638875B (zh) 具可計量分配的可分裂液態黏著劑之可分裂膠帶、製造其之方法、及其用途
CN102253433A (zh) 一种棱镜片光学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5174318A (ja) シート積層体
KR101437913B1 (ko) 복수의 스티커 원단지를 이용한 다중 구조의 라벨 스티커 제조방법 및 다중 구조의 라벨 스티커
CN106029753A (zh) 剥离片
JP6366969B2 (ja)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当該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TWI611225B (zh) 偏光結構
JP2017149052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15140384A (ja) テープロール体およびテープロール体の製造方法
TWI735864B (zh) 黏著結構與元件轉移方法
CN208834639U (zh) 多层标签
JP2022520554A (ja) 大面積シームレスマスター及びインプリントスタンプの製造方法
JP2011022178A (ja) 感熱ラベル長尺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28971B2 (ja) 接着シート
TWI821127B (zh) 用於晶圓的複合膠帶及其製法
CN203559007U (zh) 一种新型双面胶带
US20170247576A1 (en) Adhesive Strip Including An Array Of Apertures For Additional Retention Of Interlocking Bricks
CN105934489A (zh) 粘接片材
CN209307273U (zh) 泡棉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