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11225B - 偏光結構 - Google Patents

偏光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11225B
TWI611225B TW105140032A TW105140032A TWI611225B TW I611225 B TWI611225 B TW I611225B TW 105140032 A TW105140032 A TW 105140032A TW 105140032 A TW105140032 A TW 105140032A TW I611225 B TWI611225 B TW I61122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ing
film
polarizing plate
adhesive layer
bond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821834A (zh
Inventor
黃呈加
楊以權
陳東和
林如倫
Original Assignee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0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1122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1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122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1834A/zh

Link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偏光結構包括第一偏光板、第二偏光板和接合件。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各包括偏光膜、離型膜及保護膜。偏光膜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離型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一表面上。保護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二表面上。接合件接合第一偏光板與第二偏光板。

Description

偏光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偏光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以接合件連接的偏光結構。
受限於製程,傳統的偏光板的長度具有一定的限制。當需要更長的偏光板時,需要花時間改變製程,導致製程變得較為麻煩。
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新的技術去改善前述問題。
因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偏光結構,可改善習知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偏光結構。偏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一第一接合件及一填充部。第二偏光板與第一偏光板之間具有一間隔。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各包括一偏光膜、一離型膜及一保護膜。偏光膜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離型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一表面上。保護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二表面上。第一接合件接合兩偏光板的離型膜或該兩偏光板的該保護膜,其中該兩偏光板之間具有一間隔。填充部具有一第一填充部表面,其中填充部設置於間隔 內且填充部的第一填充部表面與第一接合件接合。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偏光結構。偏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及一第一接合件。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各包括一偏光膜、一離型膜及一保護膜。偏光膜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離型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一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一側面。保護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二表面上且具有一第二側面。兩離型膜的兩第一側面之間或兩保護膜的兩第二側面之間形成一第一凹部且第一凹部露出部分兩偏光膜。第一接合件設置於第一凹部內並接合露出的部分兩偏光膜,其中第一接合件與第一凹部之側壁未重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偏光結構。偏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第一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各包括一偏光膜、一離型膜及一保護膜。偏光膜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離型膜設置於第一表面上。第一偏光板之離型膜延伸至第二偏光板之偏光膜的該第一表面上或/及第一偏光板之保護膜延伸至第二偏光板之偏光膜的第二表面上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提出一種偏光結構。偏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及一第一接合件。第二偏光板及第二偏光板各包括一偏光膜、一離型膜及一保護膜。偏光膜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離型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一表面上。保護膜設置於偏光膜之第二表面上。第一偏光板的離型膜延伸至第二偏光板的離型膜上並具有重疊區域,並透過 第一接合件於重疊區域接合於兩偏光板的離型膜。
為了對本發明之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瞭解,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偏光結構
110‧‧‧第一偏光板
111、121‧‧‧偏光膜
1111、1211‧‧‧第一黏接層
111s、121s‧‧‧第三側面
111b、121b‧‧‧第一表面
111u、121u‧‧‧第二表面
112、122‧‧‧離型膜
112b、122b‧‧‧第三表面
112s、122s‧‧‧第一側面
113、123‧‧‧保護膜
1131、1231‧‧‧第二黏接層
113s、123s‧‧‧第二側面
113u、123u‧‧‧第四表面
120‧‧‧第二偏光板
130‧‧‧填充部
130u‧‧‧第一填充部表面
130b‧‧‧第二填充部表面
140‧‧‧第一接合件
150‧‧‧第二接合件
R1‧‧‧第一凹部
R2‧‧‧第二凹部
S1‧‧‧間隔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4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6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8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的示意圖。
請參照第1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00的示意圖。偏光結構100包括第一偏光板110、第二偏光板120、第一接合件140、第二接合件150、第一黏接層1111及1211以及第二黏接層1131及1231。
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的結構可相似或相同。透過第一接合件140或/及第二接合件150可接合二獨立且分離之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以獲得長度更長的偏光板。如此,可在不改變偏光板製程的情況下增加偏光板的長度及/或寬度。以下係詳細說明偏光結構100的結構。
第一偏光板110包括偏光膜111、離型膜112及保護膜113。雖然未繪示,然偏光膜111可包括二保護層及偏光層,其中偏光層位於二保護層之間。偏光層的材料例如是包含可為吸附配向之二色性色素之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薄膜或由液晶材料摻附具吸收染料分子所形成,而二保護層的材料例如是包含三醋酸纖維素(Triacetate Cellulose,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稀(Polypropylene,PP)、環烯烴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或上述之任意組合所組成的一族群。
偏光膜111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111b與第二表面111u。離型膜112設置於偏光膜111之第一表面111b上,而保護膜113設置於偏光膜111之第二表面111u上。
離型膜112可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或是例如但不限於矽樹脂,而保護膜113可由聚酯樹脂、烯烴樹脂、乙酸纖維素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polyethylene,PE)或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環烯烴樹脂或上述之組合,其中聚酯樹脂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而丙烯酸樹脂例如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第二偏光板120包括偏光膜121、離型膜122及保護膜123。雖然未繪示,然偏光膜121可包括二保護層及偏光層,其中偏光層位於二保護層之間。偏光膜121的保護層及偏光層的材料分別類似上述偏光膜111的保護層及偏光層,於此不再贅述。偏光膜121具有相對之第一表面121b與第二表面121u。離型膜122設置於偏光膜121之第一表面121b上,而保護膜123設置於偏光膜121之第二表面121u上。
此外,第二偏光板120的離型膜122可包含類似前述離型膜112的材料,而保護膜123可包含類似前述保護膜113的材料,於此不再贅述。
離型膜112和保護膜113與偏光膜之間具有黏接 層。舉例來說,如第1圖所示,離型膜112可透過第一黏接層1111黏貼於偏光膜111的第一表面111b上,且離型膜122可透過第一黏接層1211黏貼於偏光膜121的第一表面121b上。此外,保護膜113可透過第二黏接層1131黏貼於偏光板111的第二表面111u上,且保護膜123可透過第二黏接層1231黏貼於偏光板121的第二表面121u上。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離型膜112/122和保護膜113/123可作為表面保護膜,用以保護偏光膜之表面,以利後續製程或是運送過程中防止偏光膜之損壞。當偏光板欲貼至顯示裝置(例如:顯示面板、眼鏡等)時,離型膜112/122和保護膜113/123可被剝離去除。當去除保護膜(如113及/或123)時,保護膜及第一黏接層1131/1231亦會去除;當去除離型膜(如112及/或122)時,僅有離型膜去除,其上的第二黏接層1111/1211仍保留在偏光膜上,偏光膜可透過保留的第二黏接層1111/1211貼合至顯示裝置上。
在一實施例中,如第1圖所示,透過第一接合件140或/及第二接合件150接合之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之間具有間隔S1。間隔S1形成於第一偏光板110的側面與第二偏光板120的側面之間。例如,離型膜112及122分別具有第一側面112s及122s,保護膜113及123分別具有第二側面113s及123s,而偏光膜111及121分別具有第三側面111s及121s,其中間隔S1形成於第一側面112s與第一側面122s之間、第二側面 113s與第二側面123s之間及第三側面111s與第三側面121s之間。在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100可包括填充部130。填充部130設置於間隔S1內。填充部130具有支撐和增加接合面積的功用。詳言之,填充部130具有相對之第一填充部表面130u與第二填充部表面130b,其中第一填充部表面130u及第二填充部表面130b可分別與第一接合件140及/或第二接合件150貼合,如此可增加偏光結構100的穩定性而不會輕易脫落。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填充部表面130u與第二填充部表面130b只有一者與第一接合件140或第二接合件150貼合即可。此外,如第1圖所示,填充部130的側壁可和第一偏光板110的側面及/或第二偏光板120的側面切齊,然本發明實施例不受此限。在本實施例中,填充部130可緊配於間隔S1內。在另一實施例中,填充部130的外尺寸可小於間隔S1的內尺寸;在此設計下,填充部130可黏合在第一接合件140及/或第二接合件150,以固定於偏光結構100中。此外,填充部130的材料可包含例如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或其它合適材料。
在一實施例中,可藉由第一接合件140接合第一偏光板110的離型膜112的第三表面112b與第二偏光板120的離型膜122的第三表面122b,以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40例如是單面具有黏性的膠帶。
在另一實施例中,還可一併藉由第二接合件150接 合第一偏光板110的保護膜113的第四表面113u與第二偏光板120的保護膜123的第四表面123u,以更穩固地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接合件150例如是膠帶,如單面具有黏性的膠帶。
一般來說,在單卷之偏光板(如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其中一者成捲於一滾輪上)於一獨立產線上欲進行相關製程時,作業人員須將此卷材包括滾輪設置於產線上,並將此卷材捲出以進行所述製程。若此卷偏光板捲出之膜材已經全部捲出時,作業人員須將此卷材的滾輪取出,然後置換下一卷之偏光板(如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其中的另一者成捲於另一滾輪上)於產線上,然後再捲出換上之捲材進行處理。然而,每一卷之偏光板在進行完一道製程需更換下一卷之偏光板才能進行處理,在作業程序上效率並不佳。
據此,透過本發明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00,可將兩卷偏光板接合在一起,增加整體偏光板的長度,可省去置換整卷偏光板的手續和時間,進而提昇後段裁切或貼附其他光學膜之工程效率、降低設置成本、提昇產能,且可降低相關包材及運輸成本。
請參照第2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200的示意圖。偏光結構200包括第一偏光板110、第二偏光板120、第一接合件140、第二接合件150、第一黏接層1111及1211以及第二黏接層1131及1231。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2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1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200省略填充部130的設計且具有一凹部以容置接合件。
如第2圖所示,第一側面112s與第三側面111s彼此不共平面而露出偏光膜111的部分之第一表面111b,而第一側面122s與第三側面121s彼此不共平面而露出偏光膜121的部分之第一表面121b,其中第一側面112s、第一側面122s、部分之第一表面111b與部分之第一表面121b之間形成第一凹部R1。第一接合件140設置於第一凹部R1內,並接合露出之偏光膜111的第一表面111b及偏光膜121的第一表面121b,以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
其中,有數種方法可形成第一凹部R1,例如,先製作好第一偏光板110,其中原本製作完成的離型膜112的第一側面112s、偏光膜111的第三側面111s與保護膜113的第二側面113s係切齊(尚無凹部);然後,再採用機械加工或化學蝕刻,於離型膜112及保護膜113分別形成第一凹部R1的部分特徵。第二偏光板120可採用類似方法形成第一凹部R1的其它特徵。又例如,可在離型膜112及保護膜113的製作階段時形成第一凹部R1的部分特徵,而在離型膜122及保護膜123的製作階段時形成第一凹部R1的其它特徵。
另一方面,在一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凹部R1時,第一偏光板110中的部分離型膜112和部分第一黏接層1111可同 時除去,且第二偏光板120中的部分離型膜122和部分第一黏接層1211可同時除去,第一接合件140可為單面具有黏性之膠帶設置於第一凹部內並且黏貼露出之第一偏光膜111之第一表面111b和露出之第二偏光膜121之第一表面121b。在另一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凹部R1時,可僅去除第一偏光板110中的部分離型膜112並留下第一黏接層1111,且去除第二偏光板120中的部分離型膜122並留下第一黏接層1211,第一接合件140可為不具黏性之光學膜片(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設置於第一凹部內,並且透過第一黏接層1111和1211黏貼露出之第一偏光膜111之第一表面111b和露出之第二偏光膜121之第一表面121b,在此實施例中,因為使用原先之第一黏接層1111、1211進行黏接,可減少第一接合件140之製備時間或擴大材料選擇之範圍。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40部分位於第一凹部R1內,而另一部分突出於第一凹部R1的開口並延伸至離型膜112或122的表面上。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40可整個位於第一凹部R1內,亦即,第一接合件140之厚度可小於等於離型膜112和122之厚度,或是第一接合件140之厚度可小於等於離型膜112和第一黏接層1111之總厚度或是小於等於離型膜122和第一黏接層1211之總厚度。藉此,可讓接合後之偏光結構100的總厚度與接合前的第一偏光板110及第二偏光板120的厚度大致上相同,以避免在之後製程中因厚度不均而造成產品瑕疵。
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40之厚度亦 可大於離型膜112和122之厚度,或是大於離型膜112和第一黏接層1111之總厚度,或是大於離型膜122和第一黏接層1211之總厚度,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請參照第3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3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3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200的特徵,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凹部R1位於保護膜之側。例如,保護膜113的第二側面113s與偏光膜111的第三側面111s彼此不共平面而露出偏光膜111的第二表面111u,而保護膜123的第二側面123s與偏光膜111的第三側面121s彼此不共平面而露出偏光膜121的第二表面121u,其中第二側面113s、第二側面123s、第二表面111u與第二表面121u之間形成第一凹部R1。
類似地,在形成第一凹部R1時,可選擇性地保留或去除第二黏著層1131和1231,其具體實施方式可參考偏光結構200,於此不再贅述。類似地,第一接合件140之厚度可小於等於保護膜113和123之厚度,或是第一接合件140之厚度可小於等於保護膜113和第二黏接層1131之總厚度或是小於等於保護膜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之總厚度,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4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4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4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2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400更包括第二接合件150,第二接合件150設置於相對第一凹部R1之另一側,並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第二接合件150配置於保護膜113 及123上方並黏貼保護膜113和123,藉此可讓偏光結構400更加穩固。
請參照第5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5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5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3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500更包括第二接合件150,其中第二接合件150配置於離型膜112及122下方並黏貼離型膜112及122,藉此可讓偏光結構500更加穩固。
請參照第6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6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6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2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600於第一凹部R1之相對另一側(例如:保護膜113、123側)還形成第二凹部R2,其形成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另外,偏光結構600更包括第二接合件150,其中第二接合件150設置於第二凹部R2內,以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藉此可讓偏光結構600更加穩固。
請參照第7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7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7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600的特徵,此外,偏光膜111的第三側面111s與偏光膜121的第三側面121s之間具有間隔S1。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8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8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7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800更包括填充部130,其中填 充部130配置在偏光膜111的第三側面111s與偏光膜121的第三側面121s之間的間隔S1內,其中填充部130之具體實施方式可參考偏光結構100,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9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900的示意圖。偏光結構900包括第一偏光板110、第二偏光板120、第一黏接層1111及1211、第二黏接層1131及1231以及第二接合件150。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900,其第一偏光板110的保護膜113及第二黏接層1131延伸至第二偏光板120的偏光膜121之第二表面121u上,並藉由延伸之保護膜113和第二黏接層1131貼合第二偏光板120。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第二偏光板120的保護膜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延伸至第一偏光板110的偏光膜111之第二表面111u上,並藉由延伸之保護膜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貼合第一偏光板110。
一般來說,偏光膜之表面需要貼合一表面保護膜以防止偏光膜在後續製程或是搬運的途中損傷。當偏光膜進行與顯示裝置(如顯示面板、眼鏡等)之貼合程序後,表面保護膜即可剝離除去。表面保護膜可包括本體(如保護膜113和123)和黏著層(如第一黏接層1111和1211)。
據此,偏光結構900中的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之接合可透過第一偏光板110本身的膜材(即保護膜113和第二黏接層1131)或是第二偏光板120本身的膜材(即保護膜 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進行,藉此可減少接合所需之成本。另外,還可讓接合後之偏光結構900的總厚度與接合前的第一偏光板110及第二偏光板120的厚度大致上相同,以避免在之後製程中因厚度不均而造成產品瑕疵。
在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900還可包括第二接合件150貼合第一偏光板110之離型膜112和第二偏光板120之離型膜122,進而使兩者之接合更加穩固。在另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900還可包括另一接合件(圖未繪示)貼合第一偏光板110之保護膜113和第二偏光板120之保護膜123。
請參照第10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0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0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900的特徵,此外,第一偏光板110的離型膜112延伸至第二偏光板120的偏光膜121之第一表面121b上,並藉由延伸之離型膜112和第二偏光板120之第一黏接層1211貼合第二偏光板120。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第二偏光板120的離型膜122延伸至第一偏光板110的偏光膜111之第一表面111b上,並藉由延伸之離型膜122和第一偏光板110之第一黏接層1111貼合第一偏光板110。
一般來說,偏光膜包括黏著層(例如:第一黏接層1111和1211)用以跟顯示裝置貼合,然而,在未貼合顯示裝置前,黏著層需先貼合一離型膜112或122以避免黏著層在後續製程或是搬運中受外界的污染、沾黏其他偏光板或部件。當偏光膜要進 行與顯示裝置之貼合程序時,離型膜112或122即可剝離並留下黏著層以跟顯示裝置貼合。
據此,偏光結構1000中的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之接合可透過第一偏光板110本身的膜材(即離型膜112)和第二偏光板120本身之黏著層(即第一黏接層1211)或是第二偏光板120本身的膜材(即離型膜122)和第一偏光板本身之黏著層(即第一黏接層1111)進行,藉此可減少接合所需之成本。類似地,還可讓接合後之偏光結構1000的總厚度與接合前的第一偏光板110及第二偏光板120的厚度大致上相同,以避免在之後製程中因厚度不均而造成產品瑕疵。
在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1000還可包括第二接合件150貼合第一偏光板110之離型膜112和第二偏光板120之離型膜122,進而使兩者之接合更加穩固。在另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1000還可包括另一接合件(圖未繪示)貼合第一偏光板110之保護膜113和第二偏光板120之保護膜123。
請參照第11圖和第12圖,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100的示意圖,第1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200的示意圖。如第11圖所示,第二偏光板120的保護膜123及第二黏接層1231可延伸至第一偏光板110的偏光膜111之第二表面111u上,並藉由延伸之保護膜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貼合第一偏光板110。同時,第一偏光板110的離型膜112延伸至第二偏光板120的偏光膜121之第一表面 121b上,並藉由延伸之離型膜112和第一偏光板110之第一黏接層1111貼合第二偏光板120。於本實施例中,兩偏光板之保護膜和離型膜延伸方向並不相同。在另一實施例中,如第12圖所示,兩偏光板之保護膜和離型膜延伸方向亦可相同。據此,偏光結構1100和1200中的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之接合可透過第一偏光板110本身的膜材及/或黏著層和第二偏光板120本身的膜材及/或黏著層進行各種組合完成。藉此,可在不提升接合後整體厚度的情況下,減少接合所需之成本並增加兩者接合之穩固性。
請參照第13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3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300具有類似第10圖的偏光結構10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1300的保護膜113與123之間可形成第一凹部R1,第一接合件140設置於第一凹部R1內,以貼合從第一凹部R1露出的偏光膜111與121,其形成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方式,於此不再贅述。類似地,亦可由第一偏光板之保護膜延伸至第二偏光板之保護膜上或由第二偏光板之保護膜延伸至第一偏光板之保護膜上,且第一凹部形成在第一偏光板和第二偏光板之離型膜之間,其形成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方式,於此不再贅述。
請參照第14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400的示意圖。偏光結構1400包括第一偏光板110、第二偏光板120、第一黏接層1111及1211以及第二黏接層1131及 1231。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400的第二偏光板120的保護膜123和第二黏接層1231延伸至與第一偏光板110的保護膜113上並具有一個重疊區域,並透過第二黏接層1231於重疊區域接合保護膜113。在本實施例中,由於保護膜123與偏光膜121分開時,第二黏接層1231會黏貼於保護膜123上,因此保護膜123可透過此第二黏接層1231黏接於保護膜113上,而不須額外的接合件,以減少厚度。
類似地,亦可由第一偏光板110的保護膜113和第二黏接層1131延伸至與第二偏光板120的保護膜123上並透過第二黏接層1131於接合保護膜123。
請參照第15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500的示意圖。偏光結構1500包括第一偏光板110、第二偏光板120、第一接合件140、第一黏接層1111及1211以及第二黏接層1131及1231。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500的第二偏光板120的離型膜122延伸至與第一偏光板110的離型膜112上並具有一個重疊區域,並透過第一接合件140於重疊區域接合離型膜112。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接合件140可為雙面膠,因此可接合離型膜112與122。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將第二偏光板120的離型膜122和第一黏接層1211延伸至與第一偏光板110的離型膜112上,而第一接合件140可為具有單面黏性之膠帶,其具有黏性之一面可 與離型膜112黏合且不具黏性之另一面可與第一黏接層1211黏合。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保護膜113與123之一者延伸至保護膜113與123之另一者上,且透過第一接合件140位於保護膜113與123之間的重疊區域以接合兩者。
請參照第16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6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600更包括第二接合件150,其中第二接合件150接合保護膜113的第四表面113u與保護膜123的第四表面123u,以更穩固地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二接合件150例如是單面具有黏性的膠帶。
請參照第17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700的示意圖。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7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16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1700於相對具有延伸之離型膜之另一側,亦即,保護膜113、123側,具有第一凹部R1,且第二接合件150設置於第一凹部R1內並接合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第一凹部R1的形成方式可參考上述實施例,於此不再贅述。
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保護膜113與123之一者延伸至保護膜113與123之另一者上,且透過第一接合件140位於保護膜113與123之間的重疊區域用以接合兩者。而第一凹部R1可形成於離型膜112、122側,並透過第二接合件150設於第一凹部R1黏合偏光膜111和121之露出的第一表面。
請參照第18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800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8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15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1800於相對具有延伸之離型膜之另一側,亦即,保護膜113、123側,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之一者的保護膜延伸至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之另一者的偏光膜之第二表面上。其具體內容可參考上述實施方式,於此不再贅述。在另一實施例中,偏光結構1800還可包括另一接合件(未繪於圖示),用以黏合保護膜113和123以接合第一偏光板110和第二偏光板120。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由保護膜113與123之一者形成類似偏光結構1800的離型膜122的特徵,而第一接合件140位於保護膜113與123之間,且透過離型膜112和122其中一者延伸至另一者之光學膜的表面上。
請參照第19圖,其繪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900的示意圖。
本實施例之偏光結構1900具有類似偏光結構1500的特徵,此外,偏光結構1900的保護膜123從偏光膜121延伸至保護膜113的第四表面113u上方並與保護膜113具有一個重疊區域,並透過第二黏接層1231黏合於保護膜113的第四表面113u,以接合第一偏光板110與第二偏光板120。由於保護膜123與偏光膜121分開時,第二黏接層1231會黏貼於保護膜123上,因此保護膜123可透過此第二黏接層1231黏接於保護膜113上, 而不須額外的接合件,以減少厚度。本實施例中,保護膜和離型膜延伸之方向為相同。在另一實施例中,保護膜和離型膜延伸之方向可為相反,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在另一實施例中,保護膜113與123之間可透過另一接合件(圖未繪示)彼此結合,其中所述接合件例如是雙面膠。
綜上,本發明實施例的偏光結構係以接合件(例如:具單面黏性之膠帶或雙面膠帶)黏接二偏光板。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前述實施例的二偏光板之間可形成有間隔,間隔內可不填入任何實體材料,然亦可填入填充部。二偏光膜之間的間隔可視接合件的黏性及/或偏光板與接合件之間的接合面積而定。在另一實施例中,二偏光板的二離型膜或/及二保護膜可共同形成凹部,使二偏光膜從凹部露出,接合件可設置於凹部內,以接合露出之二偏光膜。在另一實施例中,接合件可整個位於凹部內,如此不會增加偏光結構的總厚度;或者,接合件也可部分位於凹部內,而另一部分突出於凹部。在另一實施例中,二偏光板之一者的離型膜及/或保護膜可延伸至與二偏光板之另一者的偏光膜上,並透過延伸之偏光板本身之膜材及/或黏著層黏合於該另一者的偏光膜。在另一實施例中,二偏光板之一者的離型膜及/或保護膜可延伸至與二偏光板之另一者的離型膜及/或保護膜上並具有重疊區域,並透過接合件黏合於兩離型膜及/或兩保護膜。
綜上所述,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 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偏光結構
110‧‧‧第一偏光板
111、121‧‧‧偏光膜
1111、1211‧‧‧第一黏接層
111s、121s‧‧‧第三側面
111b、121b‧‧‧第一表面
111u、121u‧‧‧第二表面
112、122‧‧‧離型膜
112b、122b‧‧‧第三表面
112s、122s‧‧‧第一側面
113、123‧‧‧保護膜
1131、1231‧‧‧第二黏接層
113s、123s‧‧‧第二側面
113u、123u‧‧‧第四表面
120‧‧‧第二偏光板
130‧‧‧填充部
130u‧‧‧第一填充部表面
130b‧‧‧第二填充部表面
140‧‧‧第一接合件
150‧‧‧第二接合件
S1‧‧‧間隔

Claims (5)

  1. 一種偏光結構,包括:一第一偏光板;一第二偏光板,其中該第一偏光板及該第二偏光板各包括:一偏光膜,具有相對之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一第一黏接層,設置於該偏光膜之該第一表面上;一第二黏接層,設置於該偏光膜之該第二表面上;一離型膜,透過該第一黏接層貼合該偏光膜,且具有一第一側面;及一保護膜,透過該第二黏接層貼合該偏光膜,且具有一第二側面;其中,該兩離型膜的該第一側面之間形成一第一凹部且該第一凹部露出部分該兩第一黏接層;及一第一接合件,設置於該第一凹部內並接合露出的該部分該兩第一黏接層,其中該第一接合件與該第一凹部之側壁未重疊,且該第一接合件係不具黏性。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結構,其中該第一接合件的最大厚度小於等於該第一凹部的最大深度。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結構,更包括一第二接合件設置於相對該第一凹部之另一側,並接合該兩偏光板。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偏光結構,更包括一第二接合件,其該兩保護膜的該第二側面之間形成一第二凹部且該第二凹部露出部分該兩偏光膜光之該第二表面,且該第二接合件設置於該第二凹部內並接合露出部分之該第二表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偏光結構,其中該兩偏光膜之間具有一間隔,該偏光結構更包括:一填充部,具有相對之一第一填充部表面和一第二填充部表面,其中該填充部設置於該間隔內且該第一填充部表面和該第二填充部表面分別與該第一接合件和該第二接合件接合。
TW105140032A 2016-12-02 2016-12-02 偏光結構 TWI611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032A TWI611225B (zh) 2016-12-02 2016-12-02 偏光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032A TWI611225B (zh) 2016-12-02 2016-12-02 偏光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1225B true TWI611225B (zh) 2018-01-11
TW201821834A TW201821834A (zh) 2018-06-16

Family

ID=6172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032A TWI611225B (zh) 2016-12-02 2016-12-02 偏光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1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6174B (zh) * 2018-07-25 2020-10-0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結構及其接合方法
TWI695780B (zh) * 2019-01-19 2020-06-11 住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膜片結構及其接合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45A (ja) * 1981-07-10 1983-02-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複合絶縁テ−プの接続法
US5472755A (en) * 1993-11-04 1995-12-05 Brown-Bridge Industries Splice
TW200941069A (en) * 2007-11-20 2009-10-01 Nitto Denko Corp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nnected sheet product, connected sheet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play unit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28345A (ja) * 1981-07-10 1983-02-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複合絶縁テ−プの接続法
US5472755A (en) * 1993-11-04 1995-12-05 Brown-Bridge Industries Splice
TW200941069A (en) * 2007-11-20 2009-10-01 Nitto Denko Corp Process for producing connected sheet product, connected sheet produ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optical display un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1834A (zh) 2018-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10462B1 (ko) 롤 원재료 및 롤 원재료 제조 방법
JP3681343B2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WO2009087895A1 (ja) 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システムおよび光学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725209B (zh) 光學薄膜組及其製造方法
JP6257824B2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4250213A (ja) ロールフィルムの貼合せ方法
WO2013146883A1 (ja) 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408639A (zh) 偏光板、液晶显示面板与装置以及偏光板的制造方法
TWI611225B (zh) 偏光結構
WO2017028423A1 (zh) 偏光片及具有该偏光片的触控显示装置
JP6532767B2 (ja) 貼合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1033623A (ja) 光学部材
TWI704058B (zh) 積層光學膜之製造方法
TWI723195B (zh) 光學顯示面板之製造方法與光學顯示面板之製造系統
TWI666474B (zh) 附保護膜之光學膜的製造方法
TW201821836A (zh) 偏光結構
TW201310114A (zh) 板材堆疊結構及板材堆疊結構製作方法
TWI695780B (zh) 光學膜片結構及其接合方法
JP4160418B2 (ja) フィルム層間剥離防止方法
JP2019215470A (ja) 液晶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I706174B (zh) 偏光結構及其接合方法
CN216848224U (zh) 一种偏光片和显示装置
CN215813420U (zh) 一种新型偏光片
JP2001166132A (ja) 光学フィルム
JP6573544B2 (ja) 剥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