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049B -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049B
CN106004049B CN201610169742.6A CN201610169742A CN106004049B CN 106004049 B CN106004049 B CN 106004049B CN 201610169742 A CN201610169742 A CN 201610169742A CN 106004049 B CN106004049 B CN 106004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collector
component
connecting hole
liquid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97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049A (zh
Inventor
林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55Devices for absorbing or preventing back-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41J2002/1424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having a cover around the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03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including a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液体排出装置包括: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和在第一方向上接合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的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具有形成在与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的喷嘴群和形成在共用流动通道构件侧的表面上的连接孔群;且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具有分别与连接孔群对应的集管流动通道。每个喷嘴群包括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喷嘴;且每个连接孔群包括在第二方向上排列且分别连接到喷嘴的连接孔。每个集管流动通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经由连接孔连接到喷嘴。本发明使得在抑制装置的尺寸的增加的同时加宽对多个喷嘴共用的集管流动通道的宽度成为可能。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喷嘴排出液体的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4-195929中描述的喷墨头的情况下,通过在传输方向上排列多个喷嘴而形成的每一个喷嘴列在扫描方向被布置成四个列。此外,在传输方向上延伸的集管流动通道在扫描方向上被分别布置在如从左侧数起的第一喷嘴列和第二喷嘴列之间以及在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一喷嘴列和第二喷嘴列之间。
在该背景下,如上所述,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4-195929中描述的喷墨头具有这种结构,使得集管流动通道在扫描方向上被布置在两个喷嘴列之间。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4-195929中描述的喷墨头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当压电致动器被驱动时在压力腔室中产生且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的压力波在集管流动通道中充分地衰减,需要集管流动通道的宽度(在扫描方向上的长度)应该被某种程度上加宽。当集管流动通道的宽度被加宽时,喷墨头的尺寸因此在扫描方向上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和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单元使得在抑制装置的尺寸的增加的同时加宽对多个喷嘴共用的集管流动通道的宽度成为可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装置,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包括: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在第一方向上接合到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其中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具有:喷嘴群,所述喷嘴群被形成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上;和连接孔群,所述连接孔群被形成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侧上的另一表面上,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具有:分别与所述连接孔群对应地形成的集管流动通道;和连接流动通道,所述连接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所述连接孔群之间,以分别连接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所述连接孔群,并且所述连接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喷嘴群中的每一个喷嘴群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喷嘴,所述连接孔群中的每一个连接孔群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且分别被连接到所述喷嘴的连接孔,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经由所述连接孔被连接到所述喷嘴,所述喷嘴群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布置,所述连接孔群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所述集管流动通道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所述连接流动通道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并且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大于所述连接孔群之间的间隔。所述连接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具有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孔群中的一个连接孔群的连接部,并且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使得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朝向所述一个连接孔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接近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液体排出装置基于第一方面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处形成液体引入端口,所述液体引入端口用于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一侧引入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单元,包括:液体排出装置,每一个液体排出装置均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液体排出装置构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的液体排出装置列,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布置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形成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列中的每一个液体排出装置列,并且构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液体排出装置列的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偏离的同时被布置。
附图说明
图1描绘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概要布置。
图2描绘了示出图1中描绘的喷墨头的平面图。
图3描绘了沿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面图。
图4描绘了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面图。
图5描绘了示出头芯片的平面图。
图6描绘了示出图5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7A描绘了沿图6中的线VIIA-VIIA截取的剖面图,并且图7B描绘了沿图6中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面图。
图8描绘了从图2去除了阻尼膜、板和过滤器的状态。
图9描绘了从图8去除了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的状态。
图10描绘了与图1对应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11描绘了示出从其去除了阻尼膜、板和过滤器的根据第一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平面图。
图12描绘了示出从其去除了阻尼膜、板和过滤器的根据第二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平面图。
图13描绘了示出根据第三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14描绘了示出根据第四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15A和15B分别描绘了示出根据变型实施例5A和5B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16描绘了示出根据第六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17描绘了示出根据第七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平面图。
图18描绘了示出根据第八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19描绘了示出根据第九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20描绘了示出根据第十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图21描绘了示出根据第十一变型实施例的喷墨头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打印机的总体结构>
如在图1中所描绘,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1包括例如滑架2、喷墨头3、两个记录纸传输辊4和压板5。滑架2由在扫描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导轨6支撑,并且滑架2能够沿导轨6在扫描方向上移动。注意将在如图1中所描绘的扫描方向上定义右侧和左侧的同时作出下列说明。
喷墨头3被搭载在滑架2上,并且喷墨头3从形成在喷墨头3的下表面上的多个喷嘴15排出墨。后面将详细说明喷墨头3的结构。两个记录纸传输辊4被布置在滑架2的在与扫描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上,两个记录纸传输辊4在传输方向上传输记录纸P。压板5在传输方向上在两个记录纸传输辊4之间与喷墨头3相对地布置,压板5从下侧支撑由记录纸传输辊4传输的记录纸P。
然后,打印机1在通过记录纸传输辊4传输记录纸P的同时通过从与滑架2一起在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喷墨头3排出墨而在记录纸P上执行打印。
<喷墨头>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喷墨头3。如图2和图3中所描绘,喷墨头3设有头芯片11、支撑基板12和集管单元13。然而,在图3中,例如,后文描述的凹部37和压电致动器24的高度被描绘成是高的以便更全面地示出绘图。
如图5至图7B所描绘,头芯片11设有喷嘴板21、压力腔室板22、振动膜23和八个压电致动器24。然而,在图5和图6中,支撑基板12和后面描述的凹部37的位置由双点划线描绘。
喷嘴板21由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组成。喷嘴板21由多个喷嘴15形成。多个喷嘴15通过在传输方向上排列而形成喷嘴列31。此外,喷嘴列31在喷嘴板21上在扫描方向上排列成八列。此外,形成在如从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奇数喷嘴列的多个喷嘴15相对于形成偶数喷嘴列31的多个喷嘴15向传输方向上的下游侧偏移一个长度,该长度是每一个喷嘴列31中喷嘴15之间的间隔(间隔距离或间距)的一半。
然后,黑墨从形成由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第一和第二喷嘴列31构成的喷嘴群32的多个喷嘴15排出。黄墨从形成由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三和第四喷嘴列31构成的喷嘴群32的多个喷嘴15排出。青墨从形成由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五和第六喷嘴列31构成的喷嘴群32的多个喷嘴15排出。品红色墨从形成由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七和第八喷嘴列31构成的喷嘴群32的多个喷嘴15排出。
压力腔室板22由例如硅(Si)组成,并且压力腔室板22被布置在喷嘴板21的上表面上。压力腔室板22形成有多个压力腔室10。所述多个压力腔室10相对于多个喷嘴15单独地设置。与用于形成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奇数喷嘴列31的喷嘴15对应的压力腔室10与在右端部处的喷嘴15重叠。与用于形成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偶数喷嘴列31的喷嘴15对应的压力腔室10与在左端部处的喷嘴15重叠。然后,多个压力腔室10如上所述布置,因而多个压力腔室10形成与八列喷嘴列31对应的八列压力腔室列33。
振动膜23由绝缘材料例如二氧化硅(SiO2)等组成,并且振动膜23被布置在压力腔室板22的上表面上。振动膜23连续延伸同时范围遍布多个压力腔室10,并且振动膜23覆盖多个压力腔室10。
八个压电致动器24与八列的压力腔室列33对应地设置。每一个压电致动器24均设有压电层41、共用电极42和多个单独电极43。压电层41由包含锆钛酸铅主要成分的压电材料组成,并且压电层41在传输方向上连续延伸同时范围遍布用于形成压力腔室列33的多个压力腔室10。共用电极42由导电材料例如金属等组成,并且共用电极42被布置在压电层41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上。共用电极42总是保持在地电位。多个单独电极43相对于多个压力腔室10单独地设置,并且多个单独电极43与对应的压力腔室10重叠。多个单独电极43连接到未图示的驱动器IC。地电位和约20V的预定驱动电位中的任一个通过驱动器IC被选择性地分别施加到多个单独电极43。此外,与共用电极42和多个单独电极43的布置对应,介于压电层41的共用电极42和相应的单独电极43之间的部分分别被在厚度方向上极化。
<用于驱动压电致动器的方法>
现在将对驱动压电致动器24以从喷嘴15排出墨的方法进行说明。在喷墨头3中,所有单独电极43以前保持在地电位。为了从喷嘴15排出墨,对应的单独电极43的电位从地电位切换到驱动电位。因此,根据单独电极43和共用电极42之间的电位差,在压电层41的介于电极之间的部分产生平行于极化方向的电场。根据该电场,压电层41的有关部分在与极化方向正交的平面方向上收缩。因此,压电层41和振动膜23作为整体变形以朝向压力腔室10侧突出,且压力腔室10的容积减小。作为结果,包含在压力腔室10中的墨的压力升高,并且墨从与压力腔室10连通的喷嘴15排出。
<支撑基板>
支撑基板12由例如硅(Si)组成,并且支撑基板12被布置在振动膜23的上表面上。支撑基板12在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板21、22短。板21、22从支撑基板12在扫描方向上的两侧突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穿透支撑基板12和振动膜23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被形成在支撑基板12和振动膜23的如下部分处,该部分与多个压力腔室10的设置于在扫描方向上与喷嘴15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重叠。因此,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形成与八列喷嘴列31对应的八列节流流动通道列35。此外,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一和第二节流流动通道列35、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三和第四节流流动通道列35、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五和第六节流流动通道列35和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七和第八节流流动通道列35在扫描方向上分别彼此紧密布置,从而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此外,凹部37被形成在支撑基板12的下表面的与相应的压电致动器24重叠的部分处。压电致动器24被容纳在该凹部37中。
<共用流动通道构件>
集管单元13被接合到支撑基板12的上表面。集管单元13设有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阻尼膜53、板54和过滤器55。
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由例如陶瓷构成。如图3和图8所描绘,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和第二共用通道构件52在上下方向上堆叠使得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被设置在下侧上。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被接合到支撑基板12上表面。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在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支撑基板12和板21、22长。扫描方向上的两端从支撑基板12和头芯片11突出。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形成有四个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和四个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
四个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被形成在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除了下端部之外的部分处。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分别在传输方向上延伸,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在扫描方向上排列。布置在最右侧的集管流动通道61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相比位于右侧,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1不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重叠。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62与在左端部处的节流流动通道群36b重叠。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三集管流动通道63与在右端部处的节流流动通道群36c重叠。布置在最左侧的集管流动通道64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相比位于左侧,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4不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d重叠。因此,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D1大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具体地,间隔D1约为间隔D2的1.5至2.5倍。例如,间隔D1为约1.5mm,间隔D2为约1mm。此外,至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宽度完全相同,是W1。传输方向上的长度也完全相同。因此,至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容积也完全相同。此外,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的宽度W1均大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
本文中所称的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是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相互对应部分之间的间隔,例如图3中描绘的相应的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扫描方向上的中央部之间的间隔。此外,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是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的对应部分之间的间隔,例如设置在用于构成图3中描绘的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中的每一个节流流动通道群的两个节流流动通道列35的左侧上的节流流动通道列之间的间隔。
形成四个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同时范围遍布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和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的下端部。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分别在传输方向上延伸,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在扫描方向上排列。此外,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具有在扫描方向上的宽度。
此外,设置在最右侧的连接流动通道66延伸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左侧降低。然后,连接流动通道66在连接流动通道66的右上端部与集管流动通道61的左下端部连通,并且连接流动通道66在连接流动通道66的左下端部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此外,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面66a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左侧降低,从而与如上描述延伸的连接流动通道66对应。换言之,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面66a被形成为具有被朝向对应的节流流动通道群36a引导的阶梯形状。此外,向上突出的多个突出部66b在与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用于分隔集管流动通道61和集管流动通道62的分隔壁51a重叠的部分处被形成在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面66a上。多个突出部66b在传输方向上排列,并且突出部66b的上端部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a的下表面。此外,如在图9中所描绘,突出部66b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66c当从上方位置观察时具有圆弧形弯曲表面。
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二连接流动通道67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连接流动通道67在连接流动通道67的上端部与集管流动通道62的左下端部连通。连接流动通道67在连接流动通道67的下端部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b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三连接流动通道68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连接流动通道68在连接流动通道68的上端部与集管流动通道63的右下端部连通。连接流动通道68在连接流动通道68的下端部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c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
设置在最左侧的连接流动通道69延伸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右侧降低。然后,连接流动通道69在连接流动通道69的左上端部与集管流动通道64的右下端部连通,并且连接流动通道69在连接流动通道69的右下端部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此外,与如上所述延伸的连接流动通道69对应,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右侧降低。换言之,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被形成为具有被朝向对应的节流流动通道群36d引导的阶梯形状。此外,向上突出的多个突出部69b在与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用于分隔集管流动通道63和集管流动通道64的分隔壁51b重叠的部分处被形成在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上。多个突出部69b在传输方向上排列,突出部69b的上端部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b的下表面。此外,如图9中所描绘,突出部69b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69c从上部位置观察具有圆弧形弯曲表面。
此外,上述支撑基板12的分隔如从右侧数起的第二和第三凹部37的分隔壁38a被布置成与第二流动通道形成构件52的分隔壁52a重叠,该分隔壁52a将连接流动通道66和连接流动通道67相对于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相互分隔。此外,支撑基板12的分隔如从右侧数起的第四和第五凹部37的分隔壁38b被布置成与第二流动通道形成构件52的分隔壁52b重叠,该分隔壁52b将连接流动通道67和连接流动通道68相对于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相互分隔。此外,支撑基板12的分隔如从右侧数起的第六和第七凹部37的分隔壁38c被布置成与第二流动通道形成构件52的分隔壁52c重叠,该分隔壁52c将连接流动通道68和连接流动通道69相对于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相互分隔。
阻尼膜53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上表面,并且阻尼膜53在四个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上连续延伸。因此,阻尼膜53的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重叠的部分分别作为用于形成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53a。当压电致动器24被驱动时,在压力腔室10中产生压力波。压力波被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在该情形下,阻尼膜53a变形,因而能够衰减压力波。
板54被接合到阻尼膜53的上表面。分别穿透板54和阻尼膜53的墨引入端口71被形成在板54和阻尼膜53的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的部分处。相应的墨引入端口71例如经由示未出的管被连接到未示出的墨盒。墨被从墨引入端口71引入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此外,在传输方向上延伸的通孔72被形成在板54的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除了两个端部之外的部分重叠的部分处。因此,阻尼膜53a的变形不被板54抑制。
过滤器55被接合到板54的上表面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并且过滤器55覆盖墨引入端口71。因此,当墨被从墨引入端口71引入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中时,包含在墨中的任何气泡、杂质等被过滤器55捕获。防止气泡和杂质流动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中。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例,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被布置在头芯片11和支撑基板12的上侧,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D1大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因此,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宽度能够被加宽(在扫描方向上的宽度能够被延长),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容积能够被增加,同时与集管流动通道被形成在头芯片中且喷嘴和集管流动通道被布置成在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情况相比,抑制喷墨头3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增加。作为结果,能够有限地衰减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压力波。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上壁表面由阻尼膜53a形成。因此,当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中的墨的压力波动时,阻尼膜53a则变形,因而能够更可靠地衰减压力波。
此外,当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D1不小于1.5倍且不大于2.5倍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时,能够可靠地衰减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中的压力波,同时尽可能缩短喷墨头3(集管单元13)的在扫描方向上的长度。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具有相同容积。因此,在节流流动通道列35中没有出现关于从节流流动通道16供应的墨量的离差。因此,对于从用于形成每一个喷嘴列31的多个喷嘴15排出的墨,能够获得均一的墨排出特征。
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墨引入端口71被布置在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的位置处。因此,例如,与墨引入端口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相比被布置在扫描方向上的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喷墨头3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增加。此外,与墨引入端口71被布置在仅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一侧上的端部重叠的位置相比,能够可靠地将墨供应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整个区域。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用于覆盖墨引入端口71的过滤器55。因此,当墨从墨引入端口71流动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时,包含在墨中的气泡和杂质可被过滤器55捕获。能够防止气泡和杂质流入喷墨头3中。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相比位于右侧,并且连接流动通道66延伸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左侧降低。因此,墨容易从集管流动通道61流动到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中。类似地,在第一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4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相比位于左侧,并且连接流动通道69延伸使得其位置朝向扫描方向上的右侧降低。因此,墨容易从集管流动通道64流动到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中。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的形成有集管流动通道61的部分从支撑基板12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突出。此外,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的形成有集管流动通道64的部分从支撑基板12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左侧突出。因此,如果突出部的刚性低,恐怕当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被接合到支撑基板12时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可能变形。此外,被包括在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的从支撑基板12突出的部分中且与支撑基板12远离分开的部分当刚性低时更容易变形。
与之关联,在第一实施例中,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面66a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使得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面66a的位置朝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左侧降低。因此,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的从支撑基板12向右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在扫描方向上越远离支撑基板12的位置处越增加的厚度。类似地,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使得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的位置朝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降低。因此,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的从支撑基板12向左侧突出的部分具有在扫描方向上越远离支撑基板12的位置处越增加的厚度。根据如上所述的事实,在第一实施例中,能够确保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从支撑基板12在扫描方向上突出的部分的刚性。能够防止当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被接合到支撑基板12时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变形。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突出部66b被形成在连接流动通道66的下表在66a的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共用流动通道51的用于分隔集管流动通道61和集管流动通道62的分隔壁51a重叠的部分处。突出部66b的上端部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a的下表面。因此,能够避免当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和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彼此接合时用作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a的部分向下侧变形的情形。
类似地,在第一实施例中,多个突出部69b被形成在连接流动通道69的下表面69a的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用于分隔集管流动通道63和集管流动通道64的分隔壁51b重叠的部分处。突出部69b的上端部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b的下表面。因此,能够避免当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和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彼此接合时用作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分隔壁51b的部分向下侧变形的情形。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当从上侧看时,突出部66b、69b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66c、69c具有圆弧形弯曲表面。因此,能够提供气泡难以停留在端表面66c、69c处的结构。
此外,在第一实施例中,使凹部37相互分开的分隔壁38a至38c被布置在支撑基板12的与用于使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相对于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相互分隔的分隔壁52a至52c重叠的部分处。因此,能够避免当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52被接合到支撑基板12时支撑基板12被分隔壁52a至52c推压且凹部37因此被压坏的情形。作为结果,能够避免压电致动器24的任何损坏。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压力腔室板22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压力腔室形成构件,并且支撑基板12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孔形成构件。然后,喷嘴板21、压力腔室板22、振动膜23和支撑基板12的组合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单独流动通道构件。此外,彼此连通的喷嘴15、压力腔室10和节流流动通道16的组合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单独流动通道。此外,节流流动通道16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孔,并且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孔群。此外,集管单元13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共用流动通道构件。此外,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和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的组合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共用流动通道。此外,上下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向,传输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并且扫描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向。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第二实施例。如图10中所描绘,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100包括头单元101,该头单元101在传输方向上布置在两个记录纸传输辊4之间。
头单元101具有六个喷墨头3和保持板103。喷墨头3被布置在使得多个喷嘴15(见图5)排列的喷嘴排列方向与传输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此外,六个喷墨头3中的每三个在喷嘴排列方向上排列以形成两个头列104a、104b。头列104a和头列104b在传输方向上排列。此外,用于形成头列104a的喷墨头3与用于形成头列104b的喷墨头3在喷嘴排列方向上偏离包括在头列104a、104b中的每一个头列中的喷墨头3之间的间隔的一半。
保持板103是在喷嘴排列方向上长且在记录纸P的在喷嘴排列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板形构件。六个喷墨头3被接合到保持板103的下表面,使得提供如上所述的位置关系。因而,六个喷墨头3被保持板103保持或保留。
此外,保持板103具有通孔103a,该通孔103a分别形成在与对应的喷墨头3的墨引入端口71重叠的部分处。因此,墨可经由通孔103a从墨引入端口71引入到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见图3)。此外,保持板103具有通孔103b,该通孔103b被形成在与相应的喷墨头3的除了在喷嘴排列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之外的部分重叠的部分处。形成通孔103b以便阻尼膜53a的变形不被保持板103抑制。
然后,在打印机100中,在通过记录纸传输辊4在传输方向上传输记录纸P的同时,通过从用于形成头单元101的六个喷墨头3的多个喷嘴15排出墨而在记录纸P上执行打印。
在第二实施例中,墨引入端口71被布置在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见图8)的在长度方向(喷嘴排列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处。因此,能够抑制喷墨头3在传输方向上的尺寸增加。因此,能够抑制头单元101在传输方向上的尺寸增加,头单元101具有在传输方向上排列的两个头列104a、104b。
在该背景下,在该第二实施例中,如在图10中所描绘,头列104b的两个相邻喷墨头3的墨引入端口71在喷嘴排列方向上被布置在用于形成头列104a的喷墨头3被布置的范围内。此外,头列104a的两个相邻喷墨头3的墨引入端口71在喷嘴排列方向上被布置在用于形成头列104b的喷墨头3被布置的范围内。因此,即使当考虑墨引入端口71的设置,喷墨头3的尺寸在喷嘴排列方向上增加时,头单元101在喷嘴排列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不那么严重。
注意在第二实施例中,头单元101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单元。此外,喷墨头3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排出装置。此外,上下方向(与图10的纸表面正交的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向,喷嘴排列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向,并且传输方向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向。
接下来,将说明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进行各种改变的变型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突出部66b、69b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66c、69c是弯曲表面。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一变型实施例中,如图11所描绘,突出部166b、169b的两个端表面166c、169c是与扫描方向平行的平表面。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下表面的突出部66b、69b被形成在连接流动通道66、69的下表面66a、69a上。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二变型实施例中,如在图12中所描绘,在连接流动通道66、69的下表面66a、69a上不形成突出部66b、69b(见图9)。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形成相应的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53a具有相同厚度和相同面积规格。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三变型实施例中,如图13中所描绘,用于覆盖集管流动通道61、64的阻尼膜201和用于覆盖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阻尼膜202代替阻尼膜53(见图3)被接合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的上表面。此外,阻尼膜201的厚度T1比阻尼膜202的厚度T2薄。
集管流动通道61、64不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36d重叠,而集管流动通道62、63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b、36c重叠。因此,与集管流动通道62、63相比,难以将压力波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61、64。因此,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b、36c对应的压力腔室10(见图5)中产生的压力波相比,难以衰减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36d对应的压力腔室10(见图5)中产生的压力波。在第三变型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阻尼膜201的厚度T1比阻尼膜202的厚度T2薄。因此,用于形成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201a的厚度T1比用于形成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202a的厚度T2薄。因此,与阻尼膜202a相比,阻尼膜201a容易变形。在难以传递压力波的集管流动通道61、64中压力波能够有效地衰减。
注意在第三变型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2、63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集管变形流动通道,并且集管流动通道61、64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
在第四变型实施例中,如在图14中所描绘,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36d重叠的集管流动通道221、224的宽度W2比不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b、36c重叠的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宽度W1宽。
以与第三变型实施例相同方式,与集管流动通道62、63相比,难以将压力波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221、224。如上所述,在第四变型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221、224的宽度W2大于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宽度W1。因此,用于形成集管流动通道221、224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53b的面积规格大于用于形成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上壁表面的阻尼膜53a的面积规格。因此,与阻尼膜53a相比,阻尼膜53b容易变形。在难以传递压力波的集管流动通道221、224中压力波能够有效衰减。
注意在第四变型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2、63对应于根据第一发明的第一集管流动通道,并且集管流动通道221、224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集管流动通道。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相对于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所有连接部与上下方向平行地延伸。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五变型实施例A中,如在图15A中所描绘,用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61和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连接流动通道231具有相对于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连接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使得其位置朝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左侧降低,换言之,连接部在更靠近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位置接近支撑基板12。此外,用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64和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连接流动通道234具有相对于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使得其位置朝向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降低,换言之,该连接部在更靠近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位置接近支撑基板12。在该情况下,包含在连接流动通道231、234中的墨更容易流动到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中。此外,如在图15B中描绘的第五变型实施例B中,集管流动通道361至364中的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可被形成为使得在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朝向下侧连续减少。连接流动通道266至269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可也被形成为使得在扫描方向上的宽度朝向下侧连续减少。集管流动通道361至364的下端中的每一个下端可被连接到连接流动通道266至269的上端中的每一个上端。而且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包含在集管流动通道361至364和连接流动通道266至269中的墨更容易分别流动到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中。此外,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方式,能够有效衰减传递到集管流动通道361至364的压力波,同时抑制喷墨头在扫描方向上的尺寸增加。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连接流动通道66、69的下表面66a、69a被形成为具有阶梯形状。然而,不限于此。在第六变型实施例中,如图16中所描绘,用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61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41的下表面241a和用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64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44的下表面244a是与扫描方向和传输方向平行的平表面。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墨引入端口71被布置在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的位置处。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七变型实施例中,如在图17中所描绘,墨引入端口71仅被布置在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上游侧上的端部重叠的位置处。相反,不同于第七变型实施例,也能够使得墨引入端口71被布置在仅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下游侧上的端部重叠的位置处。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也能够允许墨引入端口71被用作用于允许墨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流出到墨盒的墨流出端口,该墨引入端口71被设置在一侧且被包括于布置在与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的在传输方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的位置处的墨引入端口71中,并且墨在墨盒和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循环。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过滤器55被设置成覆盖墨引入端口71。然而,还能够允许没有过滤器55。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D1不小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的1.5倍且不大于该间隔D2的2.5倍。然而,不限于此。间隔D1可小于间隔D2的1.5倍,或者间隔D1可大于间隔D2的2.5倍,只要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间隔D1大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即可。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之间的所有间隔D1相等,并且间隔D1大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然而,不限于此。在第八变型实施例中,如图18中所描绘,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的集管流动通道251具有比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51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56宽的宽度。类似地,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的集管流动通道254具有比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54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59宽的宽度。
另一方面,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d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的集管流动通道252具有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52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b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57相同的宽度。类似地,与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c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连通的集管流动通道253具有与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53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群36c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的连接流动通道258相同的宽度。
然后,集管流动通道251和集管流动通道252之间的间隔以及集管流动通道253和集管流动通道254之间的间隔是比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D2大的间隔D3。另一方面,集管流动通道252和集管流动通道253之间的间隔与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之间的间隔是相等的间隔D2。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中的所有集管流动通道均具有相同容积。然而,也能够允许改变集管流动通道之间的容积。例如,在如上所述的第四变型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221、224的宽度W2宽于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宽度W1。因此,集管流动通道221、224的容积大于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容积。此外,在上述第八变型实施例中,集管流动通道251、254的容积大于集管流动通道252、253的容积。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1和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52的堆叠体形成有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和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然而,不限于此。在第九变型实施例中,如在图19中所描绘,一个流动通道构件260形成有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和连接流动通道66至69。注意在该情况下,例如,流动通道构件260由合成树脂组成,流动通道构件260通过树脂模制形成。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使凹部37相互分隔的分隔壁38a至38c被布置在与支撑基板12的分隔壁52a至52c不同的位置处。然而,不限于此。在第十变型实施例中,如在图20中所描绘,形成在支撑基板12的下表面上的一个凹部261容纳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第二和第三压电致动器24、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第四和第五压电致动器24和如从在扫描方向上的右侧数起的第六和第七压电致动器24中的每一个压电致动器。即,在第十变型实施例中,缺少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分隔壁38a至38c(见图3)。
此外,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喷墨头3包括例如在扫描方向上排列的四个节流流动通道群36a至36d和集管流动通道61至64。然而,不限于此。在第十一变型实施例中,如图21中所描绘,头芯片271形成有与包括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多个喷嘴列31(见图4)中的中央两列喷嘴列31对应的墨流动通道。此外,支撑基板272形成有分别由与墨流动通道对应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形成的两个节流流动通道列273a、273b。
此外,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275形成有与两个节流流动通道列273a、273b对应的两个集管流动通道276、277。此外,共用流动通道构件274、275形成有连接流动通道278和连接流动通道279,该连接流动通道278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76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列273a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并且该连接流动通道279连接集管流动通道277和用于形成节流流动通道列273b的多个节流流动通道16。集管流动通道276、277的形状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集管流动通道62、63的形状相同或等同。此外,连接流动通道278、279的形状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连接流动通道67、68的形状相同或等同。
此外,喷墨头可被构造成例如使得三个或五个或更多个喷嘴群、节流流动通道群和集管流动通道在扫描方向上排列。
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两个头列104a、104b在传输方向上排列。然而,不限于此。也能够允许头列以三列或更多列在传输方向上排列。
在前面的描述中,已经说明了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将本发明应用到通过从喷嘴排出墨来执行打印的打印机。然而,不限于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到不同于打印机的任何液体排出装置,用于从喷嘴或多个喷嘴排出任何不同于墨的液体。

Claims (13)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包括:
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和
共用流动通道构件,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在第一方向上接合到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
其中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具有:
喷嘴群,所述喷嘴群被形成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上;和
连接孔群,所述连接孔群被形成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侧上的另一表面上,
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具有:
分别与所述连接孔群对应地形成的集管流动通道;和
连接流动通道,所述连接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布置在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所述连接孔群之间,以分别连接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所述连接孔群,并且所述连接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在第二方向上延伸,
所述喷嘴群中的每一个喷嘴群包括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排列的喷嘴,
所述连接孔群中的每一个连接孔群包括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排列且分别被连接到所述喷嘴的连接孔,
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经由所述连接孔被连接到所述喷嘴,
所述喷嘴群被在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均正交的第三方向上布置,
所述连接孔群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
所述集管流动通道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
所述连接流动通道被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并且
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大于所述连接孔群之间的间隔,
其中所述连接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具有被连接到所述连接孔群中的一个连接孔群的连接部,并且
所述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使得所述连接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朝向所述一个连接孔群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接近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集管流动通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连接孔群相反的一侧上的壁表面由阻尼膜形成,以衰减压力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包括:
第一集管流动通道,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和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对应的连接孔群重叠;和
第二集管流动通道,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与和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对应的另一连接孔群重叠,并且
形成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的所述壁表面的所述阻尼膜具有比形成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的所述壁表面的所述阻尼膜的面积规格大的面积规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包括:
第一集管流动通道,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和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对应的连接孔群重叠;和
第二集管流动通道,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与和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对应的另一连接孔群重叠,并且
形成所述第二集管流动通道的所述壁表面的所述阻尼膜具有比形成所述第一集管流动通道的所述壁表面的所述阻尼膜的厚度薄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具有比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的长度长的长度,
与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相比,被包括在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中且位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两端处的两个集管流动通道在所述第三方向上位于外侧,
位于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所述两端处的两个连接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连接流动通道由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侧上的壁表面限定,并且
所述壁表面被以朝向与所述壁表面对应的连接孔群的阶梯形状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包括:
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所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形成有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
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所述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和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共用流动通道构件形成有所述连接流动通道的至少一部分,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与和所述壁表面对应的集管流动通道重叠的部分处,所述壁表面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突出的突出部,并且
所述突出部被接合到所述第一共用流动通道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表面是弯曲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包括:
压力腔室形成构件,所述压力腔室形成构件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喷嘴和所述连接孔连通的压力腔室;
振动膜,所述振动膜被布置成在所述压力腔室形成构件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侧上的表面上覆盖所述压力腔室;和
连接孔形成构件,所述连接孔形成构件被布置在相对于所述振动膜与所述压力腔室形成构件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上,并且所述连接孔形成构件形成有所述连接孔,
驱动元件被布置成在所述振动膜的在与所述压力腔室形成构件相反的一侧上的表面上分别与所述压力腔室重叠,并且
所述连接孔形成构件包括:
凹部,所述凹部被形成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压力腔室形成构件侧上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凹部在所述第三方向上排列以容纳所述驱动元件;和
至少一个分隔壁,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分隔所述凹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分隔壁被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共用流动通道构件的分隔所述连接流动通道的至少一个分隔壁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集管流动通道和所述连接流动通道形成共用流动通道,并且
所述共用流动通道具有完全相同的容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之间的至少一个间隔不小于所述连接孔群之间的间隔的1.5倍且不大于所述连接孔群之间的间隔的2.5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中在所述集管流动通道中的每一个集管流动通道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处形成液体引入端口,所述液体引入端口用于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一侧引入液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进一步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从与所述单独流动通道构件相反的所述一侧覆盖所述液体引入端口。
13.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单元,包括:
液体排出装置,每一个液体排出装置均是根据权利要求11限定的液体排出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排出装置构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布置的液体排出装置列,
通过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布置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形成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列中的每一个液体排出装置列,并且
构成在所述第三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液体排出装置列的所述液体排出装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彼此偏离的同时被布置。
CN201610169742.6A 2015-03-31 2016-03-23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Active CN1060040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4356A JP6492891B2 (ja) 2015-03-31 2015-03-31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ユニット
JP2015-074356 201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049A CN106004049A (zh) 2016-10-12
CN106004049B true CN106004049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62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9742.6A Active CN106004049B (zh) 2015-03-31 2016-03-23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9878539B2 (zh)
EP (2) EP3608107B1 (zh)
JP (1) JP6492891B2 (zh)
CN (1) CN106004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97195B2 (ja) * 2017-03-21 2021-06-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020021B2 (ja) * 2017-09-20 2022-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US11130333B2 (en) * 2017-12-28 2021-09-28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head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7176199B2 (ja) * 2018-02-28 2022-1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7106917B2 (ja) * 2018-03-23 2022-07-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7192333B2 (ja) * 2018-09-12 2022-12-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
CN109130509B (zh) * 2018-09-30 2024-01-09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微滴喷射打印头中的限流器
JP7305947B2 (ja) * 2018-11-29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301620B2 (ja) * 2019-06-19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20220242116A1 (en) * 2019-07-17 2022-08-04 Scrona Ag Electrohydrodynamic print head with structured feed layer
JP7388028B2 (ja) * 2019-07-26 2023-11-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384007B2 (ja) 2019-11-29 2023-11-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11673390B2 (en) * 2020-03-30 2023-06-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ead system, liquid supply system,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flow method
JP7452222B2 (ja) * 2020-04-22 2024-03-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08546B2 (en) * 1998-10-16 2003-01-2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 supply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ink jet printer
US6742873B1 (en) * 2001-04-16 2004-06-01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td Inkjet printhead construction
ATE367927T1 (de) * 1998-10-16 2007-08-15 Silverbrook Res Pty Lt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düse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kopf
WO2001042024A1 (fr) 1999-12-10 2001-06-14 Fujitsu Limited Tete a jet d'encre et imprimante
DE60040693D1 (de) * 2000-05-24 2008-12-11 Silverbrook Res Pty Ltd Laminierte tintendosier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drucker
EP1292450B1 (en) * 2000-05-24 2007-07-18 Silverbrook Research Pty. Limited Ink jet printhead nozzle array
JP4324757B2 (ja) * 2002-10-04 2009-09-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US6916090B2 (en) * 2003-03-10 2005-07-1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grated fluid ejection device and filter
JP2005161633A (ja) * 2003-12-02 2005-06-2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50219327A1 (en) * 2004-03-31 2005-10-06 Clarke Leo C Features in substrate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JP4587453B2 (ja) * 2004-09-27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ヘッド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376526B2 (en) * 2006-03-09 2013-02-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US8197048B2 (en) 2006-04-26 2012-06-12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07774A (ja) * 2006-05-17 2007-11-29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240529B2 (ja) 2006-07-24 2009-03-18 サーモス株式会社 飲料用容器
JP4941038B2 (ja) * 2007-03-23 2012-05-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WO2009088510A1 (en) * 2008-01-09 2009-07-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cartridge and method
US8636678B2 (en) * 2008-07-01 2014-01-28 Covidien Lp Inflatable member for compression foot cuff
US8177339B2 (en) * 2008-08-19 2012-05-15 Xerox Corporation Fluid reservoir with compliant wall
CN102470671B (zh) * 2009-07-27 2014-11-26 扎姆泰科有限公司 具有后侧电连接的喷墨打印头组件
US8404941B2 (en) * 2010-07-26 2013-03-26 Monsanto Technology Llc Soybean variety A1023667
WO2012023941A1 (en) * 2010-08-19 2012-02-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Wide-array inkjet printhead assembly
JP5126331B2 (ja) * 2010-09-30 2013-01-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41101B2 (ja) * 2011-03-18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837925B2 (ja) * 2011-05-28 2015-12-24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BR112013031747A2 (pt) * 2011-06-29 2016-12-13 Hewlett Packard Development Co leiaute de traços de cabeçote de impressão piezelétrico
JP2013028033A (ja) 2011-07-27 2013-02-07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35259B2 (ja) * 2011-08-03 2016-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757782B2 (en) * 2011-11-21 2014-06-2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5953723B2 (ja) 2011-12-06 2016-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19831B2 (ja) * 2012-01-17 2016-05-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014054796A (ja) 2012-09-13 2014-03-27 Ricoh Co Ltd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24908B2 (ja) * 2013-02-27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72352A (ja) 2013-03-12 2014-09-22 Ricoh Co Ltd 液滴吐出ヘッド、液滴吐出カートリッジ、液滴吐出装置。
JP2014195929A (ja) 2013-03-29 2014-10-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の製造方法
US9539809B2 (en) * 2013-06-28 2017-01-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ejection apparatuses including compressible material
EP2851200B1 (en) * 2013-08-27 2020-04-01 Konica Minolta, Inc. Inkjet head and method for driving inkjet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3536A (ja) 2016-11-17
CN106004049A (zh) 2016-10-12
US10442199B2 (en) 2019-10-15
US20180117911A1 (en) 2018-05-03
EP3075537A2 (en) 2016-10-05
US11654682B2 (en) 2023-05-23
US11155091B2 (en) 2021-10-26
EP3075537B1 (en) 2019-11-20
US20160288498A1 (en) 2016-10-06
US9878539B2 (en) 2018-01-30
US20190389212A1 (en) 2019-12-26
EP3608107B1 (en) 2021-12-15
US20220024209A1 (en) 2022-01-27
EP3075537A3 (en) 2016-10-19
EP3608107A1 (en) 2020-02-12
JP6492891B2 (ja) 2019-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049B (zh) 液体排出装置和液体排出装置单元
JP702002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EP1815991B1 (en) Piezoelectric inkjet printhead
US11117384B2 (en) Liquid discharging head
JP200426845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5348011B2 (ja)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481090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5402476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US20060061632A1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P1316426A1 (en) Inkjet head for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0629789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503028B (zh) 喷墨头
JP6809549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ユニット
JP6107520B2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CN100366428C (zh) 喷墨头和包括在喷墨头中的储墨单元
JP202118123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ユニット
JP592506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158869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935828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ユニット
JP2018167420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US11850858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US7735979B2 (en) Ink-jet printer and head for the same
JP200429154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11054592A (ja) 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