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0733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80733A
CN105980733A CN201480075555.0A CN201480075555A CN105980733A CN 105980733 A CN105980733 A CN 105980733A CN 201480075555 A CN201480075555 A CN 201480075555A CN 105980733 A CN105980733 A CN 1059807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wall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liquid chamb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5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80733B (zh
Inventor
植木哲
永泽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9807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7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807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807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 F16F13/107Passage design between working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2/00Special physical effects, e.g. nature of damping effects
    • F16F2222/12Fluid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隔振装置(10)的分隔构件(16)设置有连通室(30)、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在轴线方向(O)上彼此错开。第一连通孔(31)由从第一壁面(30a)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一突出筒(31a)形成。第二连通孔由从第二壁面(30b)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二突出筒(32a)形成。作为该构造的结果,使结构简化了。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并吸收和衰减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
本申请要求2014年2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027649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隔振装置,例如,已知以下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构造。该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其使两安装构件彼此联接;以及分隔构件,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该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其允许两液室彼此连通;缸室,其设置在两液室之间;以及柱塞构件,其以能够在该缸室内在开放位置与闭塞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布置。
例如,该隔振装置会被输入诸如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等的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因而,在该隔振装置中,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的各自的共振频率被设定(转变)为不同种类的振动的频率。随着柱塞构件根据输入振动的频率在开放位置与闭塞位置之间移动,供液体流通的限制通路在第一限制通路与第二限制通路之间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0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在对抑制柱塞构件移动时异常噪音的产生、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
此外,在现有技术的隔振装置中,例如,当诸如如下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动态弹簧常数可能会因限制通路的阻塞而增大,这可能会影响诸如机动车的乘坐舒适性等的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该微振动具有比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和极小的振幅,其中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根据限制通路的通路长度、截面面积等确定。
鉴于上述事实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如下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联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由所述弹性体形成。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连通室。所述分隔构件中的形成所述连通室的壁面之中的隔着所述连通室彼此面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连通室开口的连通孔。作为所述连通孔,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并允许所述连通室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面并允许所述连通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彼此面向的面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彼此错开。所述第一连通孔由从所述第一壁面突出到所述连通室内的第一突出筒的内部形成。
在本发明中,如果振动被输入,则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在使弹性体弹性变形的同时相对移位时,液体流过位于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连通室。
这里,当第二液室内的液体通过连通室朝向第一液室流通时,液体的流速变快。然后,已经从第二连通孔流入连通室内的液体沿面向方向在连通室内流通并到达第一壁面,液体的流动被第一壁面改变。之后,液体的流动变成面向沿着第一壁面的正交方向,然后,该液体到达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并且沿着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的突出端部流动。然后,流动被以该方式改变的液体与通过第一连通孔从连通室向第一液室流出的液体彼此碰撞。由于由该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等,液体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吸收和衰减振动。
同时,如果液体的流速慢,则当如上所述的液体彼此碰撞时导致的液体的压力损失会被抑制,液体平缓地流过连通室,从而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
根据该隔振装置,能够通过与在连通室内流通的液体的流速相对应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来吸收和衰减振动。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或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均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相互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此外,在流速慢且液体的压力损失被抑制的状态下,液体平缓地穿过连通室并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因此,例如,当液体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的流速慢时,例如当诸如频率比普通振动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的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此外,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的直径可以从第一突出筒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在该情况下,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当流速已经变快的液体从第二连通孔流入连通室时,能够使该液体沿着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的突出端部平缓地流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第二连通孔可以由从第二壁面突出到连通室内的第二突出筒的内部形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第一连通孔由第一突出筒的内部形成,第二连通孔由第二突出筒的内部形成,所以流过位于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连通室的液体的流速会变快。因此,当液体通过连通室从第一液室向第二液室流通时以及当液体通过连通室从第二液室向第一液室流通时,均能够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从而能够可靠地吸收和衰减振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是构成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的平面图。
图3是构成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周围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13,其使两安装构件11和12联接在一起;以及分隔构件16,其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L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第一液室)14和副液室(第二液室)15,该主液室14的壁面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13。
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12被形成为柱状,弹性体13被形成为筒状。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和弹性体13以具有共用轴线的方式同轴地布置。以下,将该共用轴线称作轴线(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O,将轴线O方向(连通孔的轴向或连通孔的面向方向)上的主液室14侧称作一侧,将副液室15侧称作另一侧,将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并且将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周向。
在隔振装置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的情况下,第二安装构件12与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联接。同时,第一安装构件11经由支架(未示出)与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联接,从而抑制了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10为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其中,例如,诸如乙二醇、水或硅油等的液体L被封入第一安装构件11的液室中。
第一安装构件11包括:一侧外筒体21,其位于轴线O方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外筒体22,其位于轴线O方向上的另一侧。
弹性体13与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一侧的端部在液密状态下联接。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13闭塞。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21a形成有比一侧外筒体21的其它部分大的直径。一侧外筒体21的内部用作主液室14。主液室14的液压会在振动被输入时随着弹性体13变形和主液室14的内容积改变而改变。
此外,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的环状槽21b形成在一侧外筒体21的从另一侧与联接有弹性体13的部分相连的部分。
隔膜17与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在液密状态下联接,并且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17闭塞。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一侧的端部22a形成有比另一侧外筒体22的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嵌合在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21a内。此外,分隔构件16嵌合在另一侧外筒体22内,并且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在分隔构件16与隔膜17之间的部分用作副液室15。副液室15以隔膜17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随着隔膜17的变形而扩展和收缩。此外,另一侧外筒体22的几乎全部区域被与隔膜17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内螺纹部12a与轴线O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12的位于一侧的端面。第二安装构件12从第一安装构件11向一侧突出。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的凸缘部12b形成于第二安装部12。凸缘部12b向一侧远离第一安装构件11的位于一侧的端缘。
弹性体13由例如可弹性变形的橡胶材料等形成,并且被形成为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增大的筒状。弹性体13的位于一侧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构件12联接,弹性体13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构件11联接。
此外,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一侧外筒体21的内周面的几乎全部区域被与弹性体13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分隔构件16包括一对端面部16a和16b以及周壁部16c。
一对端面部16a和16b被形成为正面和背面均面向轴线O方向的板状并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一对端面部16a和16b中的位于一侧的第一端面部16a形成有比位于另一侧的第二端面部16b大的直径。
第一端部面16a和第二端面部16b在轴线O方向上间隔开地配置并在轴线O方向上夹着周壁部16c。周壁部16c被形成为在轴线O方向上开口的环状并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如图2所示,周壁部16c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16d。多个突出部16d在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配置并在轴线O方向上夹在一对端面部16a和16b之间。
如图1所示,周壁面16c的外径与第二端面部16b的外径相等。此外,周壁部16c和第二端面部16b嵌合在第一安装构件11内。
第一端面部16a的突出成比周壁部16c靠径向外侧的凸缘部16e配置在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一侧的端部22a内。
分隔构件16设置有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连通室30。连通室30设置在第一端面部16a、第二端面部16b和周壁部16c之间。周壁部16c的内部被第一端面部16a和第二端面部16b从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闭塞。连通室30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配置的扁平柱状。
分隔构件16的形成连通室30的壁面设置有隔着连通室30彼此面对的第一壁面30a和第二壁面30b。第一壁面30a和第二壁面30b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面对。第一壁面30a由第一端面部16a的面向另一侧的壁面构成。第二壁面30b由第二端面部16b的面向一侧的壁面构成。
第一壁面30a和第二壁面30b分别设置有朝向连通室30开口的连通孔31和32。作为连通孔31和32,包括设置于第一壁面30a的第一连通孔31和设置于第二壁面30b的第二连通孔32。
第一连通孔31允许连通室30与主液室14彼此连通,而第二连通孔32允许连通室30与副液室15彼此连通。分别设置多个第一连通孔31和多个第二连通孔32,在图示的示例中,设置了相同数量的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
这里,连通孔31或32由从第一壁面30a或第二壁面30b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突出筒31a或32a的内部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通孔31由从第一壁面30a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一突出筒31a的内部形成,第二连通孔32由从第二壁面30b突出到连通室30内的第二突出筒32a的内部形成。
第一突出筒31a和第二突出筒32a均沿轴线O方向延伸。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32两者均在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第一突出筒31a的轴线和第二突出筒32a的轴线被配置成在沿着与轴线O正交的正交面的正交方向上彼此错开。第一连通孔31和第二连通孔32被配置成在上述正交方向上彼此错开。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突出筒31a从第一壁面30a朝向另一侧突出并使用与第一端面部16a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一突出筒31a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并且多个第一突出筒31a构成与轴线O同轴配置且形成环状的筒阵列31b。
第二突出筒32被制成具有与第一突出筒31a相同的形状和大小。第二突出筒32a从第二壁面30b朝向另一侧突出并使用与第二端面部16b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多个第二突出筒32a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并且多个第二突出筒32a构成与轴线O同轴配置且形成环状的筒阵列32b。
第一突出筒31a的筒阵列31b的直径与第二突出筒32a的筒阵列32b的直径彼此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31a的筒阵列31b的直径比第二突出筒32a的筒阵列32b的直径小。第一突出筒31a和第二突出筒32a在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如图3所示,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31a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31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31a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此外,整个第一突出筒31a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在轴线O方向上没有任何台阶部的情况下平滑且连续地延伸,并且在穿过第一突出筒31a的轴线的纵截面图中,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沿与轴线O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一突出筒31a的内周面经由沿第一突出筒31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台阶部31c在轴线O方向上被分隔成斜面部31d和直面部31e两者。
第一突出筒31a的内周面的比台阶部31c靠一侧的斜面部31d的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同时,比台阶部31c靠另一侧的直面部31e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在穿过第一突出筒31a的轴线的纵截面图中,斜面部31d沿与轴线O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直面部31e沿着轴线O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轴线O方向上,斜面部31d比直面部31e大。同时,直面部31e使斜面部31d的位于另一侧的端缘与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的位于另一侧的端缘连接在一起。
第一连通孔31被构造成由斜面部31d限定的位于一侧的大直径部31f与由直面部31e限定的位于另一侧的小直径部31g在轴线O方向上联接在一起。大直径部31f的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减小,小直径部31g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
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32a的基端部朝向第二突出筒32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筒32a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此外,整个第二突出筒32a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在轴线O方向上没有任何台阶部的情况下平滑且连续地延伸,并且在穿过第二突出筒32a的轴线的纵截面图中,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沿与轴线O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第二突出筒32a的内周面经由沿第二突出筒32a的周向延伸的环状台阶部32c在轴线O方向上被分隔成斜面部32d和直面部32e两者。
第二突出筒32a的内周面的比台阶部32c靠另一侧的斜面部32d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逐渐减小。同时,比台阶部32c靠一侧的直面部32e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在穿过第二突出筒32a的轴线的纵截面图中,斜面部32d沿与轴线O方向倾斜的方向直线状地延伸,直面部32e沿着轴线O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在轴线O方向上,斜面部32d比直面部32e大。同时,直面部32e使斜面部32d的位于一侧的端缘与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的位于一侧的端缘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通孔32被构造成由斜面部32d限定的位于另一侧的大直径部32f与由直面部32e限定的位于一侧的小直径部32g在轴线O方向上联接在一起。大直径部32f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逐渐减小,小直径部32g在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
此外,第一突出筒31a与第二突出筒32a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重叠。
接下来,将说明隔振装置10的作用。
也就是,如果如图1所示的隔振装置10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轴线O方向上的振动,则两安装构件11和12相对于彼此移位,从而使弹性体13弹性变形,主液室14的液压变动。根据该液压变动,液体L通过连通室30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往来。
这里,隔振装置10通常被输入诸如怠速振动(例如,频率为18Hz至30Hz,振幅为±0.5mm以下)或具有比怠速振动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的抖动振动(例如,频率为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等的振动。也就是,虽然这些类型的振动中的怠速振动具有相对小的振幅但具有相对高的频率,而抖动振动具有低的频率但具有大的振幅。因此,当这些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室30的所有液体L的流速能够升高至固定值以上。
这里,如图3所示,当主液室14内的液体L通过连通室30朝向副液室15流通时,如上所述,液体L的流速变快。然后,已经从第一连通孔31流入连通室30的液体L沿轴线O方向在连通室30内流通并到达第二壁面30b,液体L的流动被第二壁面30b改变。在该情况下,液体L的流动变成面向沿着第二壁面30b的正交方向,然后,液体L到达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然后,液体L沿着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从第二突出筒32a的基端部朝向第二突出筒32a的突出端部流通。然后,由于当流动如上所述地改变的液体L与通过第二连通孔32从连通室30向副液室15流出的液体L彼此碰撞时导致的能量损失、当液体L的粘滞阻力和液体L的流动改变时导致的能量损失、由液体L与第二壁面30b之间的摩擦导致的能量损失等,使得液体L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吸收和衰减振动。
在该情况下,如果副液室15内的液体L通过连通室30朝向主液室14流通,则如上所述,已经从第二连通孔32流入连通室30的液体L沿轴线O方向在连通室30内流通并到达第一壁面30a,液体L的流动被第一壁面30a改变。在该情况下,液体L的流动变成面向沿着第一壁面30a的正交方向。之后,液体L到达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并且沿着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31a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31a的突出端部流通。然后,流动被以该方式改变的液体L与通过第一连通孔31从连通室30向主液室14流出的液体L彼此碰撞。由于由该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等,液体L的压力损失增大,从而吸收和衰减振动。
同时,例如,隔振装置10可能会被不期望地输入频率比假定频率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因为当微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室30的液体L的流速慢,所以抑制了上述液体L彼此碰撞时导致的液体L的压力损失。因此,因为液体L穿过连通室30并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平缓地流通,所以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能够通过与在连通室30内流通的液体L的流速相对应地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来吸收和衰减振动。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或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均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因此,能够在吸收和衰减具有相互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此外,在流速慢且液体L的压力损失被抑制的状态下,液体L平缓地穿过连通室30并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因此,例如,当液体L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的流速慢时,例如当诸如频率比普通振动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的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上升,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此外,第一连通孔31由第一突出筒31a的内部形成,第二连通孔32由第二突出筒32a的内部形成。因此,如果流过位于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的连通室30的液体L的流速变快,则当液体L通过连通室30从主液室14向副液室15流通时以及当液体L通过连通室30从副液室15向主液室14流通时,均能够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从而能够可靠地吸收和衰减振动。
此外,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31a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31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当流速已经变快的液体L从第二连通孔32流入连通室30时,能够使该液体L沿着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从第一突出筒31a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31a的突出端部平缓地流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32a的基端部朝向第二突出筒32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当流速已经变快的液体L从第一连通孔31流入连通室30时,能够使该液体L沿着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从第二突出筒32a的基端部朝向第二突出筒32a的突出端部平缓地流动,从而能够可靠地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一突出筒31a与第二突出筒32a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重叠,所以能够可靠地增大由液体L的碰撞导致的能量损失。
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改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一突出筒31a的基端部朝向第一突出筒31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此外,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的直径从第二突出筒32a的基端部朝向第二突出筒32a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突出筒31a的外周面可以在遍及该突出筒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此外,第二突出筒32a的外周面可以在遍及该突出筒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突出筒31a与第二突出筒32a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重叠,而第一突出筒31a和第二突出筒32a也可以彼此间隔开。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突出筒31a和第二突出筒32a两者。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第一突出筒31a或第二突出筒32a中的至少一者。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液室14设置在分隔构件16的一侧,副液室15设置在分隔构件16的另一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用作第一液室的副液室可以设置在分隔构件16的一侧,用作第二液室的主液室可以设置在分隔构件16的另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16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该主液室14的壁面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13。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一对弹性体13来代替隔膜17,或者可以设置压力接收液室并使该压力接收液室的壁面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13来代替副液室15。
也就是,可以将分隔构件16适当地改变成如下另一构造:在该构造中,在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被分割成第一液室14和第二液室15,并且第一液室14和第二液室15这两个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具有弹性体13。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发动机与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与车体连接的情况,但是与此相反,发动机可以与第一安装构件11连接,第二安装构件12可以与车体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10不限于车辆的发动机支座,而是还能够适用于除了发动机支座以外的部件。例如,还能够将适用于搭载到建筑机械的发电机用的支座。除此以外,还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安装在工厂等中的机械的支座。
此外,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能够由众所周知的构成元件替换。此外,可以适当地组合上述变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提供一种如下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能够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产生,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振装置
11:第一安装构件
12:第二安装构件
13:弹性体
14:主液室
15:副液室
16:分隔构件
30:连通室
30a:第一壁面
30b:第二壁面
31:第一连通孔
31a:第一突出筒
32:第二连通孔
32a:第二突出筒
L:液体

Claims (3)

1.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
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
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和所述第二安装构件联接;以及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其中,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的壁面的一部分由所述弹性体形成,
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允许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连通室,
所述分隔构件中的形成所述连通室的壁面之中的隔着所述连通室彼此面对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分别设置有朝向所述连通室开口的连通孔,
作为所述连通孔,具有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并允许所述连通室与所述第一液室连通,所述第二连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壁面并允许所述连通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
所述第一连通孔和所述第二连通孔被配置成在与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彼此面向的面向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彼此错开,并且
所述第一连通孔由从所述第一壁面突出到所述连通室内的第一突出筒的内部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筒的外周面的直径从该第一突出筒的基端部朝向该第一突出筒的突出端部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通孔由从所述第二壁面突出到所述连通室内的第二突出筒的内部形成。
CN201480075555.0A 2014-02-17 2014-07-22 隔振装置 Active CN1059807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27649 2014-02-17
JP2014-027649 2014-02-17
PCT/JP2014/069356 WO2015122034A1 (ja) 2014-02-17 2014-07-22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80733A true CN105980733A (zh) 2016-09-28
CN105980733B CN105980733B (zh) 2017-09-15

Family

ID=5379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555.0A Active CN105980733B (zh) 2014-02-17 2014-07-22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30738B2 (zh)
EP (1) EP3088766B1 (zh)
JP (1) JP6265562B2 (zh)
CN (1) CN105980733B (zh)
WO (1) WO2015122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6681B2 (ja) * 2013-11-11 2017-09-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274927B2 (ja) * 2014-03-17 2018-0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35622B2 (ja) * 2014-04-30 2018-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EP3614015A4 (en) * 2017-04-17 2021-01-2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7027147B2 (ja) * 2017-12-11 2022-03-0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EP3770463A4 (en) * 2018-05-10 2021-12-29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7438000B2 (ja) * 2020-04-08 2024-02-26 Toyo Tire株式会社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4031A (ja) * 1984-02-04 1985-08-27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液体入り防振体
JPS6124560U (ja) * 1984-07-20 1986-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型マウント
US4903951A (en) * 1987-05-12 1990-0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uid-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EP0848183A2 (de) * 1996-12-04 1998-06-17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Mehrkammer-Hydrauliklager
GB2402457A (en) * 2003-06-03 2004-12-08 Avon Vibration Man Syst Ltd A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CN101460762A (zh) * 2006-04-07 2009-06-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US20110042870A1 (en) * 2008-04-30 2011-02-2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nti-vibr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25700C1 (de) 1982-07-09 1983-11-17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Elastisches Gummilager
JPS6040841A (ja) * 1983-08-15 1985-03-04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S6073147A (ja) * 1983-09-30 1985-04-25 Nissan Motor Co Ltd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装置
DE3336966C2 (de) 1983-10-11 1986-11-06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ämpfung
DE3402715A1 (de) 1984-01-26 1985-08-01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aempfung
JPS60184737A (ja) 1984-02-21 1985-09-20 Honda Motor Co Ltd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
DE3526607A1 (de) 1985-07-25 1987-01-29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Hydraulisch gedaempftes elastisches lager
DE3632670A1 (de) 1986-09-26 1988-04-07 Boge Ag Hydraulisch daempfendes gummilager
GB2242724B (en) 1987-05-12 1992-01-22 Honda Motor Co Ltd Fluid 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JP2671001B2 (ja) * 1988-03-03 1997-10-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型防振装置
JPS646543A (en) 1987-06-29 1989-01-11 Bridgestone Corp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
FR2617931B1 (fr) * 1987-07-07 1993-10-15 Honda Giken Kogyo Kk Fixation antivibratoire
DE4204070C1 (zh) * 1992-02-12 1993-02-04 Fa. Carl Freudenberg, 6940 Weinheim, De
US5273262A (en) * 1992-06-15 1993-12-28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ydraulic mount with low amplitude, low-to-medium frequency vibration isolation
US5284330A (en) * 1992-06-18 1994-02-08 Lord Corporation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devices
JPH07208537A (ja) 1994-01-20 1995-08-11 Nippondenso Co Ltd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装置
US7475872B2 (en) * 2002-03-06 2009-01-13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ydraulic engine mount with center-clamped decoupler
JP4699863B2 (ja) 2005-10-27 2011-06-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DE112007002950B4 (de) * 2006-12-05 2014-05-28 Honda Motor Co., Ltd. Flüssigkeitsgedichtete Vibrations-Isolations-Vorrichtung
GB0806073D0 (en) * 2008-04-03 2008-05-14 Cadillac Rubber & Plastics Inc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CN102265059B (zh) * 2008-12-25 2013-08-07 东海橡塑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1813154B (zh) 2009-02-24 2013-02-13 仓敷化工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EP2441976B1 (en) 2009-06-10 2018-04-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proof device
DE102010048259A1 (de) * 2010-10-12 2012-05-10 Volkswagen Ag Hydraulisch gedämpftes Lager
DE102011102076B3 (de) 2011-05-19 2012-09-20 Carl Freudenberg Kg Hydrolag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4031A (ja) * 1984-02-04 1985-08-27 Kinugawa Rubber Ind Co Ltd 液体入り防振体
JPS6124560U (ja) * 1984-07-20 1986-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型マウント
US4903951A (en) * 1987-05-12 1990-0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uid-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EP0848183A2 (de) * 1996-12-04 1998-06-17 ContiTech Vibration Control GmbH Mehrkammer-Hydrauliklager
GB2402457A (en) * 2003-06-03 2004-12-08 Avon Vibration Man Syst Ltd A hydraulically damped mounting device
CN101460762A (zh) * 2006-04-07 2009-06-17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减振装置
US20110042870A1 (en) * 2008-04-30 2011-02-2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nti-vibration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8766A4 (en) 2017-01-18
US20170167564A1 (en) 2017-06-15
US10030738B2 (en) 2018-07-24
CN105980733B (zh) 2017-09-15
JPWO2015122034A1 (ja) 2017-03-30
JP6265562B2 (ja) 2018-01-24
EP3088766A1 (en) 2016-11-02
WO2015122034A1 (ja) 2015-08-20
EP3088766B1 (en) 2018-04-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80733A (zh) 隔振装置
CN105705825B (zh) 隔振装置
EP3070365B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6233029B (zh) 隔振装置
CN106460999B (zh) 隔振装置
CN104302942B (zh) 防振装置
CN107923475B (zh) 隔振装置
CN106133384A (zh) 隔振装置
CN105658990A (zh) 隔振装置
CN106133385A (zh) 隔振装置
CN106415055B (zh) 隔振装置
CN106255840B (zh) 隔振装置
CN106233030B (zh) 隔振装置
CN105247240A (zh) 隔振装置
JP2017044220A (ja) 防振装置
JP2018112248A (ja) 防振装置
RU2011134701A (ru)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ая виброопора
JP6836909B2 (ja) 防振装置
JP2012154420A (ja) 防振装置
JP2013036508A (ja) 防振装置
JP2017003051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