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92244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92244A
CN105892244A CN201510570813.9A CN201510570813A CN105892244A CN 105892244 A CN105892244 A CN 105892244A CN 201510570813 A CN201510570813 A CN 201510570813A CN 105892244 A CN105892244 A CN 105892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 transport
transport material
photosensitive layer
formula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081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92244B (zh
Inventor
岩崎真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92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92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92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18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and nitro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5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7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non-six-membered r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9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单层型感光层,其包含粘结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由下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由下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其中X1表示氧原子或=C(CN)2;R11至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18表示烷基、-L111-O-R112、芳基或芳烷基;条件是L111表示亚烷基,并且R112表示烷基, 其中X2表示氧原子或=C(CN)2;R21至R2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并且R28表示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等。本发明还提供了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位于导电性基体之上的感光层,所述感光层包含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联苯醌类化合物。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萘二羧酸酰亚胺化合物,并且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萘四羧酸二酰亚胺化合物。
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提供至少一层感光层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感光层包含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芴化合物。
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光导摄像部件,包括支承基体以及位于所述支承基体上的一个单层,其中,所述单层含有光产生组分、电荷传输组分、电子传输组分以及粘结剂的混合物,所述电子传输组分含有由特定式表示的(4-羰基-9-亚芴基)丙二腈的2-乙基己醇衍生物。
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单层型感光层,包含至少一种树脂粘结剂、电荷产生物质、空穴迁移物质和电子传输物质,其直接位于导电性基体上或通过底涂层位于导电性基体上,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联苯衍生物。
专利文献7中公开了一种带正电荷的单层型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形成在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其中所述感光层含有酞菁类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剂、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至少一种电子传输剂以及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三联苯化合物。
专利文献8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通过在导电性基体上提供至少一层感光层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感光层包含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芴化合物。
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设置有位于导电性基体上的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感光层包含由特定化学式表示的萘醌衍生物。
[专利文献1]JP-A-04-285670
[专利文献2]JP-A-05-25136
[专利文献3]JP-A-05-25174
[专利文献4]JP-A-09-43876
[专利文献5]JP-A-2005-215677
[专利文献6]JP-A-2000-314969
[专利文献7]JP-A-2001-242656
[专利文献8]JP-A-09-265198
[专利文献9]JP-A-10-25120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带正电荷的有机感光体,其中,与在感光层仅包含由式(1)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光层内更难以发生形态变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
导电性基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基体上的单层型感光层,
其中,所述感光层包括粘结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由下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由下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其中X1表示氧原子或=C(CN)2;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18表示烷基、-L111-O-R112、芳基或芳烷基;条件是L111表示亚烷基,并且R112表示烷基,
其中X2表示氧原子或=C(CN)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并且R28表示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L221-O-L221)n-;条件是L221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n表示1至10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式(1)中的R18是被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式(2)中的R28是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式(2)中的R28是由–(L221-O-L221)n-表示的基团,L221各自是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n是1至5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式(1)中的X1、R11、R12、R13、R14、R15、R16R17分别与式(2)中的X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整个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整个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所述感光层中全部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2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1/10至10/1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1/4至5/1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3/7至7/3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包括:
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处理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根据本发明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带正电荷的有机感光体,其中,与在感光层中仅包含由式(1)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光层中更难以发生形态变化。
根据本发明第六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括单层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带正电荷的有机感光体,其中,与在感光层中仅包含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或者仅包含由式(2)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获得更佳的电学特性,并能防止在图像上形成雾化或黑点。
根据本发明第十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超出10/1(按重量计)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光层内更难以发生形态变化。
根据本发明第十三或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盒或成像装置,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其是带正电荷的有机感光体,包括单层型感光层,其中与在感光层仅包含由式(1)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相比,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感光层内更难以发生形态变化。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示意性部分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另一构造图;
图4是示出在合成例1中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23)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5是示出在合成例2中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7)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图6是示出在合成例3中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19)的红外吸收光谱图;以及
图7是示出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感光体中的感光层焓松弛量变化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中称为“感光体”)是带正电荷的有机感光体,包括导电性基体和位于所述导电性基体上的单层型感光层(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中称为“单层型感光体”)。
此外,单层型感光层(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中简称为“感光层”)包含粘结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中简称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由下(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中简称为“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此外,单层型感光层是指具有空穴传输特性和电子传输特性连同电荷产生能力的感光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单层型感光层包括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因此,可以获得这样的感光体,其中,与在感光层仅包含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相比,它在感光层更难以中发生形态变化。其原因并不清楚,但是据推测如下。
通常,芴酮衍生物(具有芴酮骨架的化合物)是一种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因为芴酮衍生物具有高的电子迁移率和容易接收来自电荷产生材料(如酞菁化合物)的电子的特性。然而,当在感光层中仅包含芴酮衍生物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时,感光层中易于发生形态变化。具体地说,当重复形成图像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感光层中发生热扩散等现象并且芴酮衍生物在感光层中移动。当芴酮衍生物在感光层中移动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在感光层的表面上产生裂缝,或由于芴酮衍生物的扩散或凝集,在生产感光体之后难以立即保持电特性。由热扩散等引起的芴酮衍生物在感光层中的移动被认为是由于芴衍生物的分子量小而发生的。
另一方面,例如,如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使作为单体的芴酮衍生物进行二聚而获得的(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具有芴酮骨架的化合物))化合物具有高的分子量。因此,当在感光层中单独包含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单独作为电子传输材料时,在感光层中难以发生热扩散。然而,由于大多数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在树脂中具有低的溶解度,在单独使用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形成的情况。此外,即使当膜形成可行时,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芴酮衍生物二聚体的晶体随着时间析出,并且在感光层中发生形态变化。
相反,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将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是芴酮衍生物的单体和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其为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联合用作电子传输材料,由此,可以抑制由热扩散引起的芴酮衍生物单体的移动。据认为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下:芴酮衍生物单体和芴酮衍生物二聚体的联合使用使得芴酮衍生物二聚体表现出锚定效果,由此,抑制了芴酮衍生物单体的移动。此外,据认为,由于使用芴酮衍生物的二聚体提高了感光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并且改善了感光层的热稳定性,因此防止了热扩散的发生。另外,由于联合使用了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在树脂中的溶解度可被保持,因此可以形成这样的感光层,其中在长时间段内抑制析出现象。
根据上文描述,据推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由于使用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协同效果,即使当重复形成图像时,也能抑制在感光层中电子传输材料的凝集或扩散,并且在感光层内难以发生形态变化。
此外,在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联合使用的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即使当重复地形成图像时,带电持久性也是良好的,并且可以抑制在图像质量方面产生缺陷(例如黑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表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在图1中示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包括导电性基体3,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底涂层1和单层型感光层2依次设置在导电性基体上。
另外,底涂层1是根据需要而设置的层。也就是说,单层型感光层2可以直接设置在导电性基体3上,或通过底涂层1设置在导电性基体3上。
另外,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根据需要,在单层型感光层2上设置保护层。
(导电性基体)
导电性基体的例子包括含有金属(例如铝、铜、锌、铬、镍、钼、钒、铟、金和铂)及其合金(例如不锈钢)的金属板、金属鼓和金属带。另外,导电性基体的其它例子包括其上涂布、沉积或层压有导电性化合物(如导电性聚合物和氧化铟)、金属(如铝、钯和金)或其合金的纸、树脂膜和带。术语“导电性”是指体积电阻率小于1013Ωcm。
当电子照相感光体用于激光打印机时,优选使导电性基体的表面粗糙,以具有0.04μm至0.5μm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以防止激光照射到其上时形成干扰条纹。此外,当使用非相干光作为光源时,不特别需要使表面变得粗糙以防止干扰条纹,但能防止出现由于导电性基体表面上的不平整所导致的缺陷,因此其适于实现较长的使用寿命。
使表面粗糙化的方法的例子包括:湿式珩磨,其中研磨剂悬浮在水中并被吹到导电性基体上;无心磨削,其中通过将导电性基体压在旋转磨石上而连续地研磨导电性基体;和阳极氧化处理等。
表面粗糙化方法的其他例子包括这样的方法:其中,将分散有导电性或半导电性颗粒的树脂层形成在导电性基体的表面上形成层,从而由层中所分散的树脂实现表面粗糙化,而不需要将导电性基体的表面粗糙化。
在通过阳极氧化进行的表面粗糙化处理中,将金属(例如铝)导电性基体用作阳极以在电解液中将其阳极氧化,从而在导电性基体表面上形成氧化膜。电解液的例子包括硫酸溶液和草酸溶液。然而,利用阳极氧化而形成的多孔阳极氧化膜由于其具有化学反应性,容易受到污染并且其电阻随环境变化大。因此,优选进行密封处理,其中对于多孔阳极氧化膜来说,通过基于在加压水蒸汽或沸水(其中可以添加镍盐等金属盐)中的水合反应的体积膨胀来将氧化物变为更稳定的水合氧化物,从而进行将阳极氧化膜的细孔密封。
阳极氧化膜的膜厚度优选为0.3μm至15μm。当阳极氧化膜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时,趋向于展现出对注入的屏障特性,并且由于重复使用而导致的残余电势的增加趋向于被抑制。
可以用酸性处理溶液或勃姆石处理对导电性基体进行处理。
利用酸性处理溶液进行的处理按照如下方式进行。首先,制备包含磷酸、铬酸和氢氟酸的酸性处理溶液。酸性处理溶液中磷酸、铬酸和氢氟酸的混合比(例如)为这样的比例:磷酸占10重量%至11重量%、铬酸占3重量%至5重量%、氢氟酸占0.5重量%至2重量%。总的酸组分的浓度优选为在13.5重量%至18重量%的范围内。处理温度(例如)优选为42℃至48℃。所述膜的膜厚度优选为0.3μm至15μm。
通过将基体浸入90℃至100℃的纯水中5分钟至60分钟、或者通过使导电性基体与90℃至120℃的加热水蒸汽接触5分钟至60分钟来进行勃姆石处理。所述膜的膜厚度优选为0.1μm至5μm。可以通过使用膜溶解性较低的电解液(例如己二酸、硼酸、硼酸盐、磷酸盐、邻苯二甲酸盐、马来酸盐、苯甲酸盐、酒石酸盐和柠檬酸盐溶液)对膜进一步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底涂层
底涂层例如为包含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的层。
无机颗粒的例子包括粉末电阻率(体积电阻率)为102Ωcm至1011Ωcm的无机颗粒。
其中,作为具有上述电阻率值的无机颗粒,优选金属氧化物颗粒,例如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氧化锌颗粒和氧化锆颗粒,特别优选的是氧化锌颗粒。
通过BET法测定的无机颗粒的比表面积例如优选为10m2/g以上。
无机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例如优选为50nm至2000nm(优选60nm至1000nm)。
基于粘合剂树脂,无机颗粒的含量(例如)优选为10重量%至80重量%,并且更优选为40重量%至80重量%。
无机颗粒可以为经过表面处理的无机颗粒。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多种经过不同的表面处理或者具有不同粒径的无机颗粒。
表面处理剂的例子包括硅烷偶联剂、钛酸酯偶联剂、铝偶联剂和表面活性剂。特别地,优选使用硅烷偶联剂,更优选使用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
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这些硅烷偶联剂可以以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形式使用。例如,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和其它硅烷偶联剂组合使用。其它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使用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方法可以是任何一种已知的方法,并且可以是干法或湿法中的任一种方法。
基于无机颗粒,用于处理的表面处理剂的量优选为(例如)0.5重量%至10重量%。
此处,从电特性的长期稳定性和载流子阻挡性(carrier blocking)的观点出发,底涂层中优选地包含无机颗粒和受电子化合物(受体化合物)。
受电子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电子传输材料,例如醌类化合物,如四氯苯醌和四溴苯醌;四氰基醌二甲烷化合物;芴酮类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噁二唑类化合物,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氧杂蒽酮类化合物;噻吩类化合物;以及联苯醌类化合物,如3,3',5,5'-四叔丁基联苯醌。
特别地,作为受电子化合物,优选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作为具有蒽醌结构的受电子化合物,优选羟基蒽醌类化合物、氨基蒽醌类化合物、氨基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等;具体地,优选蒽醌、茜素、醌茜、蒽绛酚和红紫素等。
受电子化合物可以与无机颗粒一起分散包含在底涂层中,或者可以以附着于无机颗粒的表面的方式包含在底涂层中。
在无机颗粒的表面上附着受电子化合物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干法和湿法。
所述干法为用于将受电子化合物附着在无机颗粒表面的方法,其中,在利用具有较大剪切力的搅拌器等对无机颗粒进行搅拌的同时,将受电子化合物滴加至无机颗粒中,或者将受电子化合物直接地或以其溶液形式与干燥空气或氮气一起喷至无机颗粒中,在所述溶液中,受电子化合物溶解于有机溶剂。受电子化合物的添加或喷雾优选在不高于所述溶剂的沸点的温度下进行。在受电子化合物的滴加或喷雾之后,可进一步地在100℃或更高的温度下对无机颗粒进行焙烧。焙烧可以在任何温度和时间内进行而没有限制,由此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子照相特性。
所述湿法为用于将受电子化合物附着在无机颗粒表面的方法,其中,通过搅拌、超声波、砂磨机、碾磨机、球磨机等方式将无机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然后加入受电子化合物,所得混合物经进一步搅拌或分散,然后除去溶剂。作为除去溶剂的方法,通过过滤或蒸馏除去溶剂。在除去溶剂之后,将所述颗粒进一步在100℃或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焙烧。焙烧可以在任何温度和时间内进行而没有限制,由此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电子照相特性。在湿法中,可以在加入表面处理剂之前除去无机颗粒中所含的水分,除去水分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在溶剂中搅拌和加热无机颗粒以除去水分的方法,或者与溶剂共沸去除的方法。
另外,可以在用表面处理剂进行无机颗粒的表面处理之前或者之后进行受电子化合物的附着,也可以在用表面处理剂进行无机颗粒表面处理的同时进行受电子化合物的附着。
基于无机颗粒,受电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例如)0.01重量%至20重量%,更优选为0.01重量%至10重量%。
用于底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材料,例如,公知的聚合化合物,例如缩醛树脂(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缩醛树脂、酪素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脲醛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以及硅烷偶联剂。
用于底涂层的粘结剂树脂的其它例子包括具有电荷传输基团的电荷传输树脂和导电性树脂(如聚苯胺)。
其中,对于用于底涂层中的粘合剂树脂,不溶于上层的涂布溶剂的树脂是适合的;特别地,如下树脂是适合的:热固性树脂,如脲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聚氨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以及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树脂以及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与固化剂反应而得到的树脂。
当以两种或多种组合的方式使用这些粘结剂树脂的情况下,混合比例可适当地确定。
可以将不同的添加剂用于底涂层以改善电特性、环境稳定性、或图像品质。
添加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材料,例如,多环缩合类和偶氮类电子传输颜料、锆螯合物化合物、钛螯合物化合物、铝螯合物化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和硅烷偶联剂。如上所述,硅烷偶联剂用于无机颗粒的表面处理,其还可作为添加剂添加至底涂层中。
作为添加剂的硅烷偶联剂的例子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甲氧基硅烷、N,N-双(2-羟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锆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丁醇锆、乙酰乙酸乙酯锆、三乙醇胺锆、乙酰丙酮丁醇锆、乙酰乙酸乙酯丁醇锆、醋酸锆、草酸锆、乳酸锆、磷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十二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醇锆、硬脂酸丁醇锆和异硬脂酸丁醇锆。
钛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钛酸四异丙酯、钛酸四正丁酯、酞酸丁酯二聚体、四(2-乙基己基)钛酸酯、乙酰丙酮钛、聚乙酰丙酮钛、辛二醇酸钛、乳酸钛铵盐、乳酸钛、乳酸钛乙基酯、三乙醇胺钛和聚硬脂酸羟基钛。
铝螯合物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异丙醇铝、二异丙醇单丁氧基铝、丁酸铝、二乙基乙酰乙酸二异丙醇铝和三(乙基乙酰乙酸)铝。
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或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使用。
底涂层的维氏硬度优选为35以上。
为了防止出现莫尔图像(moire image),将底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十点不规则度)调节为(1/(4n))λ至(1/2)λ的范围内,其中λ表示用于曝光的激光波长,n表示上层的折射率。
为了调节表面粗糙度,可向底涂层中添加树脂颗粒等。树脂颗粒的例子包括有机硅树脂颗粒和交联型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颗粒。此外,可对底涂层表面进行打磨以调节表面粗糙度。打磨方法的例子包括擦光、喷砂处理、湿法珩磨和研磨处理。
对底涂层的形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使用已知的形成方法。但是,底涂层的形成是通过(例如)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涂膜、干燥所述涂膜以及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得以实现,其中所述涂布液是通过将上述组分添加至溶剂而得到的。
用于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溶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有机溶剂,例如醇溶剂、芳族烃溶剂、卤代烃溶剂、酮溶剂、酮醇溶剂、醚溶剂、和酯溶剂。
这些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常规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苄醇、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丙酮、甲乙酮、环己酮、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二氯甲烷、氯仿、氯苯和甲苯。
制备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时分散无机颗粒的方法包括已知的方法,例如辊磨机、球磨机、振动式球磨机、碾磨机、砂磨机、胶体研磨机和涂料振动器等等。
在导电性基体上涂布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常见方法,如刮涂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微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和帘涂法。
优选将底涂层的膜厚设定为(例如)15μm以上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为20μm至50μm。
(中间层)
尽管图中未示出,然而还可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之间设置中间层。
中间层为(例如)包含树脂的层。用于中间层中的树脂的例子包括聚合物,如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酪素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树脂。
中间层也可包含有机金属化合物。用于中间层中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例子包括含有锆、钛、铝、锰和硅等金属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用于中间层中的这些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者缩聚物使用。
其中,中间层优选包含含有锆原子或硅原子的有机金属化合物。
对中间层的形成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使用已知的形成方法。但是,中间层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例如):由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涂膜,将该涂膜干燥,随后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其中该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是通过将上述组分加入溶剂中而获得的。
对于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常规方法,如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涂法、气刀涂布法和帘涂法。
优选将中间层的膜厚设定为(例如)0.1μm至3μm。此外,也可将中间层用作底涂层。
-单层型感光层-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单层型感光层可包含粘合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传输材料、以及第一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其它的添加剂。
-粘合剂树脂-
对粘合剂树脂没有特别地限定,其例子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芳酯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有机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和聚硅烷。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混合使用。
这些粘合剂树脂中,从防止电子传输材料分离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聚碳酸酯树脂和聚芳酯树脂。
另外,从感光层形成特性的观点考虑,对于粘合剂树脂,例如,优选粘均分子量为30,000至80,000的聚碳酸酯树脂和粘均分子量为30,000至80,000的聚芳酯树脂。
另外,粘均分子量按照以下方法测量。具体地,将1g树脂溶解于100cm3的二氯甲烷中,采用乌氏粘度计在25℃的测量条件下测量比粘度ηsp。另外,特性粘度(η)(cm3/g)根据关系式ηsp/C=(η)+0.45(η)2c确定,其中c为浓度(g/cm3)。此外,粘均分子量Mv按照H.Schnell给出的等式(η)=1.23×10-4Mv0.83确定。同样地,对于粘均分子量的测定,例如,可采用单点测量法。
基于感光层中总的固形物含量,粘合剂树脂的含量为(例如)35重量%至60重量%,优选为40重量%至55重量%。
-电荷产生材料-
电荷产生材料的例子包括:偶氮颜料,如双偶氮颜料和三偶氮颜料;稠合芳烃颜料,如二溴蒽嵌蒽酮(dibromoanthanthrone)颜料;二萘嵌苯颜料;吡咯并吡咯颜料;酞菁颜料;氧化锌和三角硒。
其中,为了对应于近红外区内的激光曝光,优选使用金属酞菁颜料或不含金属的酞菁颜料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并且特别地,更优选的是羟镓酞菁、氯镓酞菁、二氯锡酞菁和氧钛酞菁。
另一方面,为了对应于近紫外线区域中的激光曝光,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优选稠合环芳烃颜料,如二溴蒽缔蒽酮;硫靛颜料;四氮杂卟啉化合物;氧化锌;三角硒;双偶氮颜料;等等。
即,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对应于使用具有380nm至500nm曝光波长的光源的情况,优选无机颜料;对应于使用具有700nm至800nm曝光波长的光源的情况,优选金属酞菁颜料或不含金属的酞菁颜料。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优选使用选自羟镓酞菁颜料和氯镓酞菁颜料中的至少一种颜料。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可以根据需要单独或组合使用这些颜料。另外,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从感光体的高灵敏度和防止图像产生点缺陷的观点考虑,优选羟镓酞菁颜料。
对羟镓酞菁颜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V型羟镓酞菁颜料。
具体地,作为羟镓酞菁颜料,例如,从赋予更优良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在600nm至900nm波长区域的吸收光谱内,最大峰波长在810nm至839nm范围内的羟镓酞菁颜料是优选的。当使用羟镓酞菁颜料作为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材料时,易于获得优良的分散性、足够高的灵敏度、带电性和暗衰减特性。
此外,最大峰波长在810nm至839nm范围内的羟镓酞菁颜料优选地具有特定范围内的平均粒径和特定范围内的BET比表面积。具体来说,所述平均粒径优选为0.20μm以下,并且更优选为0.01μm至0.15μm。另一方面,所述BET比表面积优选为45m2/g以上,更优选为50m2/g以上,特别优选为55m2/g至120m2/g。平均粒径为体积平均粒径(平均粒径d50),其值通过激光衍射散射粒度分布分析仪LA-700(Horiba公司制)测得。另外,采用BET比表面积分析仪(FLOWSORB II2300,Shimadzu公司制)按照氮气置换法测得所述BET比表面积的值。
此处,在平均粒径大于0.20μm或比表面积值小于45m2/g的情况下,在一些情况下,颜料颗粒变粗大或形成颜料颗粒聚集体。另外,分散性、灵敏度、充电性和暗衰减特性等性质趋于劣化,在某些情况下导致图像缺陷。
羟镓酞菁颜料的最大粒径(一次粒径的最大值)优选为1.2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下,甚至更优选为0.3μm以下。当最大粒径超过上述范围时,趋向于形成黑点。
从防止由于感光体曝光于荧光灯等所造成的密度不均匀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羟镓酞菁颜料的平均粒径为0.2μm以下,最大粒径为1.2μm以下,并且比表面积为45m2/g以上。
羟镓酞菁颜料优选为这样的V型羟镓酞菁颜料:在采用CuKα特征性X射线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所述颜料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3°、16.0°、24.9°和28.0°处具有衍射峰。
另一方面,对氯镓酞菁颜料没有特别地限定,但是优选地,在采用CuKα特征性X射线得到的X射线衍射光谱中,所述颜料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4°、16.6°、25.5°和28.3°处具有衍射峰,由此使电子照相感光体材料获得优异的灵敏度。
氯镓酞菁颜料的合适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峰波长、平均粒径、最大粒径和比表面积的值与羟镓酞菁颜料的相应值相同。
基于感光层中总的固形物含量,电荷产生材料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至5重量%,更优选为1.2重量%至4.5重量%。
-空穴传输材料-
空穴传输材料的例子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芳基烷烃化合物、芳基取代乙烯化合物、芪化合物、蒽化合物以及腙化合物。这些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但并不限于此。
从电荷迁移性的观点考虑,空穴传输材料优选为下式(B-1)所示的化合物、下式(B-2)所示的化合物和下式(B-3)所示的化合物。
式(B-1)中,ArB101、ArB102和ArB103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6H4-C(RB104)=C(RB105)(RB106)或-C6H4-CH=CH-CH=C(RB107)(RB108)。RB104、RB105、RB106、RB107和RB10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在各基团中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卤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以及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此外,各基团中取代基的例子还包括被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
式(B-2)中,RB8和RB8'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B9、RB9'、RB10和RB10'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RB11)=C(RB12)(RB13)、或-CH=CH-CH=C(RB14)(RB15),RB11至RB1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12、m13、n12和n13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2的整数。
式(B-3)中,RB16和RB16'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B17、RB17'、RB18和RB18'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的取代氨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C(RB19)=C(RB20)(RB21)、或-CH=CH-CH=C(RB22)(RB23),RB19至RB2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m14、m15、n14和n15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2的整数。
此处,在式(B-1)所示的化合物、式(B-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3)所示的化合物中,特别优选具有“-C6H4CH=CH-CH=C(RB6)(RB7)”的式(B-1)表示的化合物和具有“-CH=CH-CH=C(RB14)(RB15)”的式(B-2)表示的化合物。
式(B-1)所示的化合物、式(B-2)所示的化合物和式(B-3)所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
基于感光层中总的固形物含量,空穴传输材料的含量优选为10重量%至40重量%,并且更优选为20重量%至35重量%。此外,在使用多种类型的空穴传输材料的组合的情况下,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的含量为全部空穴传输材料的含量。
-电子传输材料-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单层型感光层中,如上所述,由式(1)所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由式(2)所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二者可联合用作电子传输材料。此外,只要不影响功能,也可以根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电子传输材料。
式(1)中,X1表示氧原子或=C(CN)2;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18表示烷基、-L111-O-R112、芳基或芳烷基。在该式中,L111表示亚烷基并且R112表示烷基。
由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卤原子的例子包括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等等。其中优选的是氟原子或氯原子,更优选的是氯原子。
由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2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支链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等。
支链烷基的例子包括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异己基、仲己基、叔己基、异庚基、仲庚基、叔庚基、异辛基、仲辛基、叔辛基、异壬基、仲壬基、叔壬基、异癸基、仲癸基、叔癸基,等等。其中烷基的碳原子数更优选在1至4的范围内,还更优选在1至3的范围内。
由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烷氧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优选1至3个碳原子)。其具体例子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等等。
由式(1)中的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芳基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其例子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芳基中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芳基、烷氧基、卤原子,等等。芳基的具体例子包括苯基、甲基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等等。
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芳烷基的例子包括由–R113-Ar114表示的基团。在这种情况中,R113表示亚烷基,Ar114表示芳基。
R113表示的亚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其具体的例子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叔亚丁基、正亚戊基、异亚戊基、新异戊基、叔亚戊基,等等。从兼容性或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由R113表示的亚烷基中碳原子数优选在1至1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至6的范围内。
由Ar114表示的芳基的例子包括与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所表示的芳基相同的基团,芳基中的取代基也与R11、R12、R13、R14、R15、R16或R17所表示的芳基中的取代基相同。
由式(1)中的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芳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苄基、甲基苄基、二甲基苄基、苯基乙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等等。
由式(1)中R18表示的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具有3至10个碳原子的支链烷基、具有3至8个碳原子的环烷基。
直链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正庚基、正辛基、正壬基、正癸基,等等。
支链烷基的例子包括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异己基、仲己基、叔己基、异辛基、仲辛基、叔辛基、异壬基、仲壬基、叔壬基、异癸基、仲癸基、叔癸基,等等。
环烷基的例子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等。
在由式(1)中R18表示的-L111-O-R112所表示的基团中,-L111表示亚烷基,并且R112表示烷基。
由L111表示的亚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其例子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叔亚丁基、正亚戊基、异亚戊基、新异戊基、叔亚戊基,等等。
由R112表示的烷基的例子包括与由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烷基相同的基团。
由式(1)中的R18表示的芳基可以具有或不具有取代基,其例子包括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芳基中取代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烷基、烷氧基、卤原子,等等。
此外,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芳基优选还被烷基或烷氧基取代。取代芳基的烷基或烷氧基的例子包括与由R11、R12、R13、R14、R15、R16或R17表示的烷基或烷氧基相同的基团。被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基的例子包括甲基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叔丁基苯基(对叔丁基苯基等)、甲氧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等)、乙氧基苯基,等等。
由式(1)中R18表示的芳烷基的例子包括由-R115-Ar116表示的基团。在这种情况下,R115表示亚烷基,并且Ar116表示芳基。
由R115表示的亚烷基的例子包括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其例子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叔亚丁基、正亚戊基、异亚戊基、新亚戊基、叔亚戊基,等等。
由Ar116表示的芳基的例子包括苯基、甲基苯基、二甲基苯基、乙基苯基,等等。
由式(1)中R18表示的芳烷基的具体例子包括苄基、甲基苄基、二甲基苄基、苯基乙基、甲基苯基乙基、苯基丙基、苯基丁基,等等。
以下将示出由式(1)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示例性化合物,但并不限于此。此外,以下示例性化合物的数字将例如以示例性化合物(1-数字)表示。具体而言,例如,示例性化合物数字将表示如“示例性化合物(1-15)”。
示例性化合物中的缩写如下所述。分别地,“Bu”表示丁基,“t-Bu”表示叔丁基,“Oct”表示辛基,“Cl”表示氯原子,“Me”表示甲基,“MeO”表示甲氧基,以及“Ph”表示苯基。
在式(2)中,X2表示氧原子或=C(CN)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28表示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L221-O-L221)n-。在这种情况下,L221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n表示1至10的整数。
由式(2)中的R21、R22、R23、R24、R25、R26或R27表示的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与式(1)中R11、R12、R13、R14、R15、R16或R17的那些相同。
由式(2)中的R28表示的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的例子包括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其例子包括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叔亚丁基、正亚戊基、异亚戊基、新亚戊基、叔亚戊基、正亚己基、正亚庚基、正亚辛基、正亚壬基、正亚癸基、正亚十一烷基、正亚十二烷基,等等。此外,它们的例子包括亚十三烷基、亚十四烷基、亚十五烷基、亚十六烷基、亚十八烷基、亚二十烷基,等等。其中,从树脂中溶解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在式(2)中R28所表示的–(L221-O-L221)n-表示的基团中,L221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n表示1至10的整数。L221的例子包括亚甲基、亚乙基、正亚丙基、异亚丙基、正亚丁基、异亚丁基、仲亚丁基以及叔亚丁基。从树脂中溶解性的角度考虑,L221优选是亚甲基,n优选是1至5的整数。
以下将示出由式(1)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示例性化合物,但并不限于此。此外,以下示例性化合物的数字将例如以示例性化合物(2-数字)表示。具体而言,例如,示例性化合物数字将表示如“示例性化合物(2-15)”。
式(2) X2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2-1) =C(CN)2 H H H H H H H -(CH2)6-
(2-2) =C(CN)2 H H H H H H H -(CH2)7-
(2-3) =C(CN)2 H H H H H H H -(CH2)8-
(2-4) =C(CN)2 H H H H H H H -(CH2)9-
(2-5) =C(CN)2 H H H H H H H -(CH2)10-
(2-6) =C(CN)2 H H H H H H H -(CH2)11-
(2-7) =C(CN)2 H H H H H H H -(CH2)12-
(2-8) =C(CN)2 H -t-Bu H H H -t-Bu H -(CH2)8-
(2-9) =C(CN)2 H -t-Bu H H H -t-Bu H -(CH2)12-
(2-10) =C(CN)2 H CI H H H CI H -(CH2)8-
(2-11) =C(CN)2 H CI H H H CI H -(CH2)12-
(2-12) =C(CN)2 H H H H H H H -(CH2OCH2)2-
(2-13) =C(CN)2 H H H H H H H -(CH2OCH2)5-
(2-14) =C(CN)2 H -t-Bu H H H -t-Bu H -(CH2OCH2)2-
(2-15) =C(CN)2 H -t-Bu H H H -t-Bu H -(CH2OCH2)5-
(2-16) =C(CN)2 H CI H H H CI H -(CH2OCH2)2-
式(2) X2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2-17) =O H H H H H H H -(CH2)6-
(2-18) =O H H H H H H H -(CH2)7-
(2-19) =O H H H H H H H -(CH2)8-
(2-20) =O H H H H H H H -(CH2)9-
(2-21) =O H H H H H H H -(CH2)10-
(2-22) =O H H H H H H H -(CH2)11-
(2-23) =O H H H H H H H -(CH2)12-
(2-24) =O H -t-Bu H H H -t-Bu H -(CH2)8-
(2-25) =O H -t-Bu H H H -t-Bu H -(CH2)12-
(2-26) =O H CI H H H CI H -(CH2)8-
(2-27) =O H CI H H H CI H -(CH2)12-
(2-28) =O H H H H H H H -(CH2OCH2)2-
(2-29) =O H H H H H H H -(CH2OCH2)5-
(2-30) =O H -t-Bu H H H -t-Bu H -(CH2OCH2)2-
(2-31) =O H -t-Bu H H H -t-Bu H -(CH2OCH2)5-
(2-32) =O H CI H H H CI H -(CH2OCH2)2-
式(2) X2 R21 R22 R23 R24 R25 R26 R27 R28
(2-33) =C(CN)2 CI CI CI CI CI CI CI -(CH2)7-
(2-34) =C(CN)2 CI CI H CI H CI H -(CH2)7-
(2-35) =C(CN)2 Me Me Me Me Me Me Me -(CH2)7-
(2-36) =C(CN)2 Bu Bu Bu Bu Bu Bu Bu -(CH2)7-
(2-37) =C(CN)2 MeO H MeO H MeO H MeO -(CH2)8-
(2-38) =C(CN)2 Ph Ph Ph Ph Ph Ph Ph -(CH2)8-
(2-39) =O CI CI CI CI CI CI CI -(CH2)7-
(2-40) =O CI CI H CI H CI H -(CH2)7-
(2-41) =O Me Me Me Me Me Me Me -(CH2)7-
(2-42) =O Bu Bu Bu Bu Bu Bu Bu -(CH2)7-
(2-43) =O MeO H MeO H MeO H MeO -(CH2)8-
(2-44) =O Ph Ph Ph Ph Ph Ph Ph -(CH2)8-
示例性化合物中的缩写如下所述。分别地,“Bu”表示丁基,“t-Bu”表示叔丁基,“Oct”表示辛基,“Cl”表示氯原子,“Me”表示甲基,“MeO”表示甲氧基,以及“Ph”表示苯基。
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X1、R11、R12、R13、R14、R15、R16、和R17以及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X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彼此相同或不同。
在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X1、R11、R12、R13、R14、R15、R16和R17与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X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彼此相同的情况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相容性提高,膜形成性质改善,并且易于防止晶体析出。
在该情况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X1优选是=C(CN)2,这是因为电子-传输特性高,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X2优选是氧原子,这是因为在树脂中的溶解性是优异的。从提高电子传输能力和提高树脂中的溶解性以及膜形成性质的角度考虑,更优选使用电子传输材料的组合,其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X1是=C(CN)2并且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X2是氧原子。在该组合的情况中,易于防止感光层中发生形态变化。
此外,取代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R11、R12、R13、R14、R15、R16和R17以及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R21、R22、R23、R24、R25、R26和R27的官能团可以在考虑树脂中溶解性、晶体的析出、电子传输能力等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例如,当卤原子(氯原子、氟原子等)被取代时,易于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此外,例如,当芳基被取代时,易于提高电子传输材料的电子传输能力,而且,具有芳环(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易于提高电子传输材料在树脂中的溶解性。
在整个感光层中,基于感光层中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计算,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量优选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此外,基于感光层中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计算,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量优选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重量%至10重量%的范围内。
基于感光层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计算,总的电子传输材料在整个感光层中的量优选为在2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5重量%至20重量%的范围内。当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在该范围内时,可以获得良好的电特性,并且电子传输材料变得易于防止在形成的图像上形成雾化或黑点。
此外,在使用下文描述的其他电子传输材料作为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中,相对于全部电子传输材料,联合使用的其他电子传输材料的量优选为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
感光层中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优选在1/10至10/1范围内,按重量计。从进一步提高电特性或膜形成性质的角度考虑,所述含量比优选在2/8至8/2的范围内,还更优选在3/7至7/3的范围内。特别是,在含量比在3/7至7/3范围内的情况中,发现电特性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其它电子传输材料的例子包括电子传输化合物,例如除上述式(1)和式(2)所示电子传输材料以外的芴酮衍生物;醌类化合物,如对苯醌、氯醌、溴醌和蒽醌;四氰基苯醌二甲烷类化合物;芴酮类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氧杂蒽酮类化合物;苯甲酮类的化合物;氰基乙烯类化合物;和乙烯类化合物。这些其它电子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但并不限于此。
其他电子传输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
按重量比计,空穴传输材料与电子传输材料的比值(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优选为在50/50至90/10的范围内,更优选为在60/40至80/20的范围内。
此外,在组合使用其它电子传输材料的情况下,该比值中的“电子传输材料”是指全部电子传输材料的总量。
-其它添加剂-
单层型感光层可以包含其它已知的添加剂,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和热稳定剂。此外,在单层型感光层相当于表面层的情况下,它可以含有含氟树脂颗粒、硅油等。
-单层型感光层的形成-
单层型感光层是通过使用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的,所述涂布液是通过在溶剂中加入上述各组分形成的。
所述溶剂的例子包括常规的有机溶剂,例如:芳族烃,如苯、甲苯、二甲苯和氯苯;酮,如丙酮和2-丁酮;脂肪烃的卤化物,如二氯甲烷、氯仿和二氯乙烷;以及环状或直链醚,如四氢呋喃和乙醚。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多种组合使用。
作为用于分散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颗粒(例如,电荷产生材料)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介质分散机,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和卧式砂磨机;或无介质分散机,如搅拌机、超声波分散机、辊碎机和高压均质机。高压均质机的例子包括:碰撞系统,其中通过使分散液在高压下撞击液体或机壁从而使得所述颗粒分散;和渗透系统,其中通过使分散液在高压下穿过微细流路从而使得所述颗粒分散。
用于将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的方法的例子包括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涂法、气刀涂布法和幕帘涂布法。
优选地,将单层型感光层的膜厚设定为5μm至6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为5μm至50μm,甚至更优选地为10μm至40μm。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充电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通过含有调色剂的显影剂使电子照相感光体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此外,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用作电子照相感光体。
作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可以使用已知的成像装置,所述已知成像装置包括:设置有包括定影单元的装置的成像装置,该定影单元将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设置有直接转印式装置的成像装置,其中该直接转印式装置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设置有中间转印式装置的成像装置,其中该中间转印式装置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然后将已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设置有清洁单元的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清洁单元用于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充电之前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以及设置有除电单元的装置的成像装置,所述除电单元用于在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充电之前用除电光照射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以进行除电;以及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加热部件的装置的成像装置,该加热部件用于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温度,以降低相对温度;等等。
在中间转印式装置的情况下,应用于转印单元的构造(例如)包括:中间转印材料,其表面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单元,其用于将形成于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以及二次转印单元,其用于将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为干式显影型成像装置和湿式显影型成像装置(使用液体显影剂的显影类型)中的任意一种。
而且,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中,例如,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的部分是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的盒结构(处理盒)。作为处理盒,例如,优选地使用包括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处理盒。此外,除了电子照相感光体之外,处理盒还可以包括(例如)选自由充电单元、静电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和转印单元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者。
下文中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一个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另外,对图中所示的主要部分进行说明,省略了对其它部分的说明。
图2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例子的示意性结构图。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0设有:图2所示的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处理盒300、曝光装置9(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一个例子)、转印装置40(一次转印装置)、以及中间转印部件50。此外,成像装置100中,曝光装置9设置在可以通过处理盒300中的开口而将光照射至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位置处,转印装置40设置在隔着中间转印部件50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相对的位置。中间转印部件50设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部分地接触。此外,虽然图中没有显示,但该装置还包括将已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5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例如,纸)上的二次转印装置。另外,中间转印部件50、转印装置40(一次转印装置)和二次转印装置(未示出)相当于转印单元的例子。
在外壳内,图2中的处理盒300一体地支承着电子照相感光体7、充电装置8(充电单元的一个例子)、显影装置11(显影单元的一个例子)和清洁装置13(清洁单元的一个例子)。清洁装置13具有清洁刮刀(清洁部件的一个例子)131,将该清洁刮刀131设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相接触。此外,所述清洁部件不只体现为清洁刮刀131,也可以是导电的或绝缘的纤维部件,该纤维部件可以单独使用或与清洁刮刀131组合使用。
此外,图2示出作为具有纤维部件132(辊状)和纤维部件133(平刷状)的成像装置的例子,其中所述纤维部件132向用作成像装置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提供润滑剂14,纤维部件133辅助清洁;然而,这些部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下文,对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各构造进行说明。
-充电装置-
作为充电装置8,例如,使用了利用导电性或半导电性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片、充电管等的接触型充电装置。此外,还可以使用已知的充电装置,如非接触型辊式充电装置、以及分别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充电装置和电晕器充电装置等。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9可以是根据图像数据使感光体7的表面曝光于射线的光学装置,所述射线为(例如)半导体激光射线、LED射线和液晶快门射线。光源的波长可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光谱敏感波长范围内。作为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主要是振荡波长在780nm附近的近红外波长。然而,待使用的激光射线的波长不局限于这种波长,可以使用振荡波长为600nm的激光、或者作为蓝色激光的具有400nm至450nm范围内的任意振荡波长的激光。为了形成彩色图像,使用能够获得多波束输出的平面发光型激光光源是有效的。
-显影装置-
作为显影装置11,例如,可使用常用显影装置,其中显影剂在显影图像时是接触或非接触的。对这种显影装置11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具有上述功能即可,并且可根据预期用途适当选择。其例子包括已知的显影装置,其中利用刷或辊将单组份或双组份显影剂粘附至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其中,采用在其表面上保留显影剂的显影辊的显影装置是优选的。
显影装置11中的显影剂可以是仅由调色剂形成的单组份显影剂或由调色剂和载体形成的双组份显影剂。另外,所述显影剂可以为磁性或非磁性的。作为显影剂,可以使用已知的显影剂。
-清洁装置-
作为清洁装置13,使用设有清洁刮刀131的清洁刮刀型装置。
此外,除了清洁刮刀型装置,还可使用毛刷清洁型装置、以及同时进行显影和清洁的装置类型。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40的例子包括已知的转印充电装置,如使用带、辊、膜、橡胶刮片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装置、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转印充电装置和利用电晕放电的电晕管转印充电装置。
-中间转印部件-
作为中间转印部件50,使用由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碳酸酯、多芳基化合物、聚酯、橡胶等构成的、并被赋予半导电性的带式(中间转印带)。另外,除带式以外,中间转印部件也可以呈鼓状。
图3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所示成像装置120为配备有四个处理盒300的串联式全色彩成像装置。在成像装置120中,四个处理盒300互相平行地置于中间转印部件50上,并且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可以用于一种颜色。此外,除了为串联式以外,成像装置120具有与成像装置100相同的构造。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0并不仅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其可以配置为在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外围,在转印装置40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清洁装置1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可设置第一擦除装置,其通过与残留调色剂的极性一致,从而借助于清洁刷更容易地进行清除;或者,在清洁装置13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充电装置8的电子照相感光体7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可设置第二擦除装置,其用于擦除电子照相感光体7的表面上的电荷。
此外,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0并不局限于上述构造,可以使用具有公知的构造(例如直接转印式)构造的成像装置,其中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7上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至记录介质上。
[实施例]
下文,将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说明,但是本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不表示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以下说明中,除非特别地另外指出,否则,“份”和“%”均是按重量计。
[电子传输材料的合成]
<合成例1>
-合成具有芴酮骨架化合物的二聚体(示例性化合物(2-23))-
将15克9-芴酮-4-羧酸溶于50毫升N,N-二甲基乙酰胺,之后将9.25克碳酸钾加至所得溶液中,将得到的混合物搅拌30分钟。此后,加入9.84克1,12-二溴十二烷,将得到的混合物加热,并在80℃下搅拌三小时。将反应溶液倾入100ml的水中并将析出的晶体过滤。
将晶体溶于200毫升甲苯中,用水洗涤,然后,用硫酸钠进行干燥,使之通过40g硅胶,然后从甲苯中重结晶,由此得到17克目标化合物(2-23)。
测量目标化合物(2-23)的熔点,结果是,熔点在100℃至101℃的范围内。红外吸收光谱示于图4。
<合成例2>
-合成具有芴酮骨架化合物的二聚体(示例性化合物(2-7))-
10克在合成例1得到的二聚体溶解在100毫升乙酸乙酯/甲苯(1/1)的混合液中,在室温下加入4.3克丙二腈和0.3g哌啶,然后将所得到的混合物加热并在50℃下搅拌一小时。此外,加入100毫升甲苯,用水洗涤有机层,并使用硫酸镁进行干燥。此后,通过使混合物通过20克硅胶以进行处理,使晶体从甲苯/乙酸乙酯(3/1)的混合液中重结晶,由此得到9.9克目标化合物(2-7)。
测量目标化合物(2-7)的熔点,结果是,熔点在148℃至152℃的范围内。红外吸收光谱示于图5。
<合成例3>
-合成具有芴酮骨架化合物的二聚体(示例性化合物(2-19))-
将2克1,8-辛二醇和3.06克三甲胺溶解在20毫升二氯甲烷中进行15分钟以得到溶液,然后将50ml的7.3克9-芴酮-4-羧酸氯化物的二氯甲烷溶液滴加到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将混合物搅拌一夜,将析出的晶体过滤,将依次用水和丙酮洗涤晶体,然后将晶体从四氢呋喃中重结晶,由此得到3.2克目标化合物(2-19)。
测量目标化合物(2-19)的熔点,结果是,熔点在152℃至154℃的范围内。红外吸收光谱示于图6。
<实施例1>
通过浸涂法,将用以下描述的步骤中制备的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直径为30毫米、长度为340毫米且厚度为1毫米的铝基体上,从而形成感光层,并将所述感光层在135℃下干燥1小时,由此形成膜厚为24μm的感光体1。
<实施例2至13以及比较例1和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备感光体2至13以及感光体C1和C2,不同之处在于:在存在或不存在底涂层的情况下,用于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空穴传输材料的类型以及第一电子传输材料和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类型和含量根据表1改变。
此外,底涂层按以下所述的步骤形成于铝基体上。
(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将1.5重量份的羟镓酞菁(在利用CuKα特征X射线的X射线衍射谱中,该羟镓酞菁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3°、16.0°、24.9°和28.0°处具有衍射峰)和1.5重量份的氯镓酞菁(在利用CuKα特征X射线的X射线衍射谱中,该氯镓酞菁至少在布拉格角(2θ±0.2°)为7.4°、16.6°、25.5°和28.3°处具有衍射峰)的混合物用作电荷产生材料,将49重量份的聚碳酸酯Z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并且利用直径1mmφ的玻璃珠将300重量份四氢呋喃在砂磨机中分散8个小时。
32重量份具有以下结构的空穴传输材料(HT-4)、作为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5重量份的示例性化合物(1-4),作为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5重量份的示例性化合物的(2-23),以及0.001重量份硅油KP340(由Shin-Etsu化学有限公司制造)加入到所得的分散液中,将混合物搅拌一夜,由此得到感光层形成用涂布液。
(底涂层的形成)
100份重量的氧化锌(平均粒径:70纳米,由TAYCA制造,比表面积:15m2/g)与500重量份四氢呋喃一同搅拌混合,并向其中加入1.2重量份的硅烷偶联剂(KBE502:由Shin-Etsu化学有限公司制造),接着搅拌2小时。随后,在减压下通过蒸馏将四氢呋喃蒸馏除去,将所得各组分在120℃下焙烧3小时,由此得到经硅烷偶合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锌。
110重量份所得到的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锌与500重量份四氢呋喃一同搅拌混合,并向其中加入通过使0.7重量份茜素溶于50重量份四氢呋喃而得到的溶液,接着在50℃下搅拌4小时。随后,通过减压过滤分离附着有茜素的氧化锌,并在减压下65℃下干燥,从而获得附着有茜素的氧化锌。
将60重量份附着有茜素的氧化锌、13.5重量份固化剂(封闭型异氰酸酯SUMIDUR3175,由Sumitomo Bayer Urethane株式会社制造)以及15重量份丁醛树脂(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制造)溶于85重量份甲乙酮中从而制备溶液,将38重量份该溶液与50重量份甲乙酮一起混合,利用直径为1mmφ玻璃珠在砂磨机中将混合物分散2小时30分钟,由此获得分散液。
向所述分散液中加入作为催化剂的0.005重量份二月桂酸二辛基锡和40重量份有机硅树脂颗粒(TOSPEARL145,由MomentivePerformance Materials制造),由此得到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法,将所得涂布液涂布到直径为30毫米、长度为340毫米且厚度为1毫米的铝基体上,在170℃下进行干燥并固化40分钟,从而获得厚度为4μm的底涂层。
此外,表1中的缩写详情如下所述。
-空穴传输材料–
·HT-1:由式(B-2)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性化合物(HT-1)
·HT-2:由式(B-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性化合物(HT-2)
·HT-4:由式(B-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性化合物(HT-4)
·HT-12:由式(B-1)表示的化合物的示例性化合物(HT-12)
-电子传输材料-
·第一ETM:由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
·第二ETM:由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2-7:在合成例2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7)
·2-19:在合成例3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19)
·2-23:在合成例1获得的示例性化合物(2-23)
·2-13:由式(2)表示的电子传输材料的示例性化合物(2-13)
·第一/第二: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重量比)
(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评价>
对所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以下评价,结果示于表2中。
-成膜特性评价-
在气温为28℃且湿度为85%的环境中,将在各实施例中获得的感光体储存48小时:目视观察表面状态。结果示于表2。
A:外观整体良好,没有任何问题。
B:观察到由结晶作用或较差的相容性导致的不平坦(可接受的图像品质)
C:观察到由晶体析出导致的明显缺陷(不可接受的图像品质水平)
-带电维持性评价-
对成像装置(由Brother Industries株式会社制造,HL-5440D)进行改装使得将外部电源连接至其上。在28℃室温和85%湿度的环境下对该成像装置充电至初始电荷电位为700V,在10,000次全黑色实心图像打印后,对电荷电位的下降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2。
A:电位下降40V以下,没有问题。
B:电位下降范围为高于40V至低于80V,这是可调节的范围,没有问题。
C:电位下降80V以上,这是不可调节的水平。
-黑点评价-
将所获得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安装在成像装置(由BrotherIndustries株式会社制造,HL-2240D)上,在28℃的室温和85%室温下打印10,000次50%半色调图像,利用以下标准评价第10,000次图像中直径为0.3μm以上的黑点。结果示于表2。
A:没有形成黑点。
B:观察到黑点,但图像品质没有问题(5个黑点以下)。
C:形成了大量黑点,存在实用性问题(6个黑点以上)。
表2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发现,与比较例相比,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成膜特性和带电持久性是优良的。此外,还发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黑点的评价是良好的。
-焓松弛量–
对实施例1所得的感光体1以及比较例1的感光体C1中感光层的焓松弛量的变化进行评价。
从按照与实施例1的感光体1完全相同的方式制备的感光体的感光层中切割出约3毫克并用作样品1。在黑点评价后,将实施例1的感光体1中的感光层切割出约3毫克并用作样品2。
接着,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6200(Seiko instruments制造)测量所谓的焓松弛,其中温度从室温开始每分钟升高10℃,玻璃化转变信号变为吸热峰。焓松弛峰是指在附图(图7)中由实线和虚线周围部分的面积。获得这两个样品的焓松弛之差。
图7示出了实施例1的感光体1在评价前后的焓松弛量变化的DSC曲线图,利用以下等式获得焓松弛量的变化量。
焓松弛量的变化量=(样品2的焓松弛)-(样品1的焓松弛)=0.533446-0.314624≈0.22[mJ/mg].
实施例5的感光体5以及比较例2的感光体C2的评价结果以相同的方式示于表3。
表3
感光体编号 焓松弛量的变化量
实施例1 感光体1 0.22mJ/mg
实施例5 感光体5 0.40mJ/mg
比较例1 感光体C1 0.62mJ/mg
比较例2 感光体C2 0.51mJ/mg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与比较例1和2相比,在实施例1至5中,焓松弛量的变化量较小,膜中残留的应变变化较小。因此,据发现,与比较例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感光层内不易发生形态变化,并且作为膜时感光体更稳定。
提供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是为了举例和说明。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各种变型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为的是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其多种变型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旨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
导电性基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基体上的单层型感光层,
其中,所述感光层包含粘结剂树脂;电荷产生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由下式(1)表示的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以及由下式(2)表示的第二电子传输材料,
其中X1表示氧原子或=C(CN)2;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R18表示烷基、-L111-O-R112、芳基或芳烷基;条件是L111表示亚烷基,并且R112表示烷基,
其中X2表示氧原子或=C(CN)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烷基、烷氧基、芳基或芳烷基;并且R28表示具有4至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或–(L221-O-L221)n-;条件是L221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n表示1至1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式(1)中,R18是被烷基或烷氧基取代的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式(2)中,R28是具有6至12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式(2)中,R28是由–(L221-O-L221)n-表示的基团,L221各自独立地是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并且n是1至5的整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式(1)中的X1、R11、R12、R13、R14、R15、R16和R17分别与式(2)中的X2、R21、R22、R23、R24、R25、R26和R27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1)表示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2)表示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整个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1)表示的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并且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所述感光层中的由式(2)表示的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1重量%至25重量%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就所述感光层中的固形物含量的比例而言,在所述感光层中的全部电子传输材料的量在2重量%至30重量%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1/10至10/1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1/4至5/1的范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所述感光层中,按重量比计算,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的含量比(所述第一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第二电子传输材料)在3/7至7/3的范围内。
13.一种处理盒,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处理盒能够从成像装置上拆卸下来。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CN201510570813.9A 2015-02-13 2015-09-09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Active CN105892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6759 2015-02-13
JP2015026759A JP6428343B2 (ja) 2015-02-13 2015-02-13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92244A true CN105892244A (zh) 2016-08-24
CN105892244B CN105892244B (zh) 2019-09-27

Family

ID=56621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0813.9A Active CN105892244B (zh) 2015-02-13 2015-09-09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63138B2 (zh)
JP (1) JP6428343B2 (zh)
CN (1) CN1058922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8241A (zh) * 2022-08-26 2022-11-22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2,7-二溴-9-芴酮-4-甲酸的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3074A (zh) * 2016-09-28 2019-04-16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5913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85670A (ja) 1991-03-15 1992-10-09 Mita Ind Co Ltd ジフェノキノン系化合物と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525174A (ja) 1991-07-16 1993-02-02 Kao Corp 新規ナフタレンテトラカルボン酸ジイミド化合物
JPH0525136A (ja) 1991-07-16 1993-02-02 Kao Corp 新規ナフタレンジカルボン酸イミド化合物
JPH0756369A (ja) * 1993-08-11 1995-03-03 Konica Corp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470160B2 (ja) 1995-07-27 2003-11-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9265198A (ja) * 1996-03-28 1997-10-07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3445913B2 (ja) 1997-03-06 2003-09-1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ナフトキノン誘導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感光体
JP2000314969A (ja) 1999-04-30 2000-11-14 Fuji Denki Gazo Device Kk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556146B2 (ja) 2000-02-25 2004-08-18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
KR100497496B1 (ko) * 2002-07-10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단층형 전자사진용 감광체
US7070892B2 (en) 2004-01-27 2006-07-04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s
JP2006178367A (ja) * 2004-12-24 2006-07-06 Kyocera Mita Corp 湿式現像用電子写真感光体および湿式現像用画像形成装置
JP5915363B2 (ja) * 2012-04-27 2016-05-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89500A (ja) * 2013-03-26 2014-10-06 Fuji Xerox Co Ltd 電荷輸送性化合物、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75913A1 (en) * 2004-02-09 2005-08-11 Xerox Corporation Photoconductive imaging member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68241A (zh) * 2022-08-26 2022-11-22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2,7-二溴-9-芴酮-4-甲酸的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38955A1 (en) 2016-08-18
CN105892244B (zh) 2019-09-27
US9563138B2 (en) 2017-02-07
JP2016148817A (ja) 2016-08-18
JP6428343B2 (ja)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76674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N10337667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450856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感光体盒、图像形成装置及三芳基胺化合物
CN104950602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786134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0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869372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89185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N105911822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JP676940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6588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601986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5892244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N107235979B (zh) 萘四碳二酰亚胺衍生物及电子照相感光体
CN10787052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06606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5425555B (zh) 电子传输材料、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601986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JP647732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184572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9924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1778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写真感光体用導電性基体
JP669926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347018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
CN10955777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