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3809A -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3809A
CN105873809A CN201580003558.8A CN201580003558A CN105873809A CN 105873809 A CN105873809 A CN 105873809A CN 201580003558 A CN201580003558 A CN 201580003558A CN 105873809 A CN105873809 A CN 1058738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ood
external circumferential
circumferential ribs
ridge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355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3809B (zh
Inventor
大石浩二
山崎刚志
石飞秀树
吉田正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738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8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38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38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9/00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 B62D29/008Superstructures, understructures, or sub-unit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reof predominantly of light alloys, e.g. extru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具备铝制的发动机罩内侧板(20)、发动机罩缓冲件、缓冲件托架。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下表面的板角部(24)设有外周肋(30),在板角部(24)的外周肋(30)上配置有抵接部(21)。抵接部(21)呈凹形状,发动机罩缓冲件的上部与抵接部(21)的底面抵接。

Description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发动机罩内侧板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背景技术
前部发动机罩板等车辆用的发动机罩从车辆上方覆盖发动机室,且构成为能够开闭。该发动机罩具有构成外板的发动机罩外侧板和构成内板的发动机罩内侧板(例如专利文献1)。
发动机罩外侧板、发动机罩内侧板通常由铁制材料形成。为了实现车辆的轻型化,要求使用比铁制材料轻的材料。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30574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通过含有铝的材料(例如铝合金)形成发动机罩内侧板的情况下,若仅将铁制的情况下的形状直接置换,则可能无法确保该板的功能。需要改善与朝向板的各部分施加的载荷相对的耐久性、变形方式。
为了利用刚度比铁制板低且具有脆性的铝制的板来构成发动机罩内侧板,需要获得基本刚度并且进一步缓和局部的应力。在本案的基本结构中,构成外周闭合截面,且为了使发动机罩吸收来自车辆上方的载荷而在中央部形成筋形状,而且,为了尽量减少接合而将上述构件设为一体构造。对于采用这样的复杂构造来确保板刚度并且缓和了局部应力的内侧板,尤其期望容易集中应力的板角部的发动机罩缓冲件的抵接部的载荷分散及刚度确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利用包含铝的材料形成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内侧板时,提高该板的角部的刚度且能够分散载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包括:发动机罩内侧板,其构成从车辆上方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室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内板,且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发动机罩缓冲件,其与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罩内侧板的下表面的抵接部抵接;以及缓冲件托架,其在车身侧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缓冲件,在所述发动机罩内侧板的下表面的至少板角部设有向车宽方向与车辆后方延伸的外周肋,在所述板角部的外周肋上配置有所述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呈向车辆上方凹陷的凹形状,所述发动机罩缓冲件的车辆上部与所述抵接部的底面抵接。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一方式中,所述外周肋具备从所述下表面的基本面向车辆下方竖立设置的内侧棱线部、在所述内侧棱线部的车辆前方与车宽方向外侧从所述基本面向车辆下方竖立设置的外侧棱线部、以及连接所述内侧棱线部与所述外侧棱线部的朝下面部,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底面的形状以及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凹形状的外周棱线的轮廓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或者长圆形,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外侧棱线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凹形状的外周棱线的一部分成为一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一方式中,所述外周肋具备沿着所述车身侧面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伸设置部、在车身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以及由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与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相交的部分构成的肋角部,在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的车辆后部的所述朝下面部形成有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从所述抵接部至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的所述外周肋中,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与所述外侧棱线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形成。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一方式中,所述外周肋的所述朝下面部的宽度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或者随着从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
另外,在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一方式中,在所述外周肋的内侧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内侧肋,所述内侧肋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隔开间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在载荷作用于抵接部的凹形状时成为拉伸载荷,与平面、凸形状相比而能够承受产生的应力,通过外周肋能够使接受的载荷向车辆前后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扩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通过棱线部与平面部来构成外周肋,由此在横剖视下形成梯形,能够确保较高的刚度。并且,发动机罩缓冲件的抵接部的外周棱线呈无角的曲线,由此能够减少局部的应力的产生,通过使外周棱线与外周肋的棱线部一体化,由此能够使发动机罩缓冲件的抵接部的载荷有效地向棱线分散。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若棱线尽可能长地沿着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外周形成,则能够确保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刚度,并且通过连接各载荷部分也能够分散载荷。并且,通过使与板角部连续的棱线部向后方延伸、或者向车宽方向延伸,能够分散载荷的范围增大。特别是,在发动机罩铰链上作用有支承发动机罩整体的较大载荷,因此通过连续地形成外周肋的棱线部,能够使来自发动机罩缓冲件的载荷分散至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相反,在通过发动机罩铰链支承车辆用发动机罩时,能够确保从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至板角部的刚度,以便维持发动机罩形状。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作为确保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刚度的位置,在两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以外,还确保了两处车辆前部的板角部的刚度,由此能够确保对发动机罩内侧板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刚度。因此,能够将板角部的封闭截面(由发动机罩内侧板与发动机罩外侧板形成的封闭截面)设定为大于板角部的周边。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通过设置内侧肋,确保了刚度,且相对于从车辆上方向车辆用发动机罩施加的载荷,能够进行变形而吸收载荷。通常,通过在板上铺设肋来提高板的刚度。然而,对于肋呈T字状交叉的部分,由于肋的棱线中断而存在刚度降低的顾虑。在外周肋的(特别是前后延伸设置部的)棱线部中断的状态下,成为刚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使外周肋与内侧肋独立,从而避免棱线部中断。由此,能够提高发动机罩内侧板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在车辆斜前方从略下方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时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发动机罩内侧板的车辆仰视下表示车宽方向中央至右侧的局部仰视图。
图3是将图2的A部放大后的放大仰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图1~图4)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在车辆斜前方从略下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时的简要立体图,且示出了前部发动机罩板10稍微打开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对于车身主体侧进行了假想性表示。图2是在图1的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仰视下表示车宽方向中央至右侧的局部仰视图。图3是将图2的A部放大后的放大仰视图。图4是图3的B-B向视的简要剖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具有:车辆用发动机罩(前部发动机罩板10)、支承该前部发动机罩板10的发动机罩缓冲件2、以及支承该缓冲件的缓冲件托架3。另外,在具备该构造的车辆的前部具备灯支柱5、发动机罩锁定梁6以及围板侧梁7。
围板侧梁7在车宽方向(图1中箭头A1所示。)隔开间隔地配置成一对。各围板侧梁7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灯支柱5形成为从围板侧梁7的车辆前后方向(图1中箭头A2所示。)的前端部向车辆上方延伸。发动机罩锁定梁6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安装在一对灯支柱5的车辆上下方向(图1中箭头A3所示。)的上端部。发动机罩锁定梁6沿车宽方向延伸,将一对灯支柱5连结起来。
前部发动机罩板10是从车辆上方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的构件,具备构成外板的发动机罩外侧板12和构成内板的发动机罩内侧板20。这些板12、20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例如由铝合金形成。
发动机罩内侧板20配置为相对于发动机罩外侧板12向车辆下方隔开沿车辆上下方向间隔,且固定于发动机罩外侧板12。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上形成有多个肋。在该例子中,设有外周肋30与内侧肋40。这些肋的形状在后面进行说明。而且,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表面(以下为车辆下表面)设有供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抵接的抵接部21。另外,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部,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图2中的左侧)设有闩眼安装部29。
如图1所示,缓冲件托架3是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上部支承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构件,且形成为从灯支柱5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向车辆上方延伸。发动机罩缓冲件2配置在缓冲件托架3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上端部。该发动机罩缓冲件2与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抵接部21抵接,从而支承前部发动机罩板10。
在此,对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外周肋30、内侧肋40以及抵接部21等进行说明。
外周肋30是设于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下表面的肋。该外周肋30在车辆前部朝向板角部24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板角部24向车辆后方弯曲,在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部向车辆后方延伸(图2)。即,外周肋30是沿着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外周部分设置的肋。虽省略图示,但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仰视左侧,也同样设有外周肋30。
该外周肋30具有前后延伸设置部31、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33、肋角部32。前后延伸设置部31沿着车身侧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33在车身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肋角部32由前后延伸设置部31及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33相交的部分构成。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外周肋30具有内侧棱线部35、外侧棱线部36、以及朝下面部37。内侧棱线部35从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下表面的基本面39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竖立设置。外侧棱线部36在内侧棱线部35的车辆前方及车宽方向外侧从车辆下表面的基本面39朝向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竖立设置。朝下面部37将内侧棱线部35及外侧棱线部36连接起来。即,如图4所示,外周肋30的横截面形成向车辆下方突出的梯形。
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与外侧棱线部36的距离、即朝下面部37的宽度随着从前后延伸设置部31朝向肋角部32而扩大。同样,该宽度随着从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33朝向肋角部32而扩大。
抵接部21设于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下表面。该抵接部21呈向车辆上方凹陷的凹形状,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车辆上部抵接于凹形状的底面。此时,在发动机罩缓冲件2与凹形状之间具有能够供发动机罩缓冲件2自由出入的程度的间隙。该抵接部21形成在车宽方向两侧的板角部24所形成的外周肋30的区域内。在该例子中,抵接部21形成在外周肋30的肋角部32的区域内,且形成在肋角部32的朝下面部37内。
抵接部21的底面的形状与抵接部21的凹形状的外周棱线22的轮廓形状为圆形。凹形状的外周棱线22的一部分与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的一部分及外侧棱线部36的一部分成为一体。即,凹形状是使高度与宽度平缓地变化的构造。
另外,在前后延伸设置部31的车辆前后方向后部的朝下面部37形成有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虽省略了发动机罩铰链的图示,该发动机罩铰链是为了使前部发动机罩板10能够开闭而设置的构件。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设于车宽方向两侧的各个外周肋30的前后延伸设置部31。在图2中仅示出车辆仰视右侧。
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形成为在抵接部21至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的范围内连续地延伸。同样,外侧棱线部36在抵接部21至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的范围内连续地延伸。
如图2所示,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车辆下表面内,在外周肋30的内侧形成有多个内侧肋40。这些内侧肋40形成为,各自沿车宽方向延伸,且彼此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内侧肋40配置为与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隔开间隔。
另外,外周肋30构成为也将车宽方向两侧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彼此之间连接起来,从而设为在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外周整周范围内顺畅的截面相连的构造。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当载荷作用于抵接部21的凹形状时形成拉伸载荷,与平面、凸形状相比而能够承受产生的应力,通过外周肋30能够使接受的载荷向车辆前后与车辆宽度方向内侧扩散。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由棱线部35、36与平面部37构成外周肋30,由此在横剖视下形成梯形,能够确保较高的刚度。另外,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抵接部21的外周棱线22在车辆仰视下呈无角的曲线,由此能够减少局部的应力的产生,通过使外周棱线22与外周肋30的棱线部35、36一体化,由此能够使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抵接部21的载荷有效地向棱线部35、36分散。
另外,若棱线部35、36尽可能长地沿着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外周形成,则能够确保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刚度,并且通过连接各载荷部分也能够实现载荷的分散。在该例子中,使外周肋30在从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至闩眼安装部29的范围内不中断地顺畅相连,由此进一步抑制应力的集中,并能够使其分散。
另外,通过使在板角部24连续的棱线部35、36向后方延伸,或者向车宽方向延伸,能够分散载荷的范围增大。特别是,在发动机罩铰链上作用有支承发动机罩整体的较大的载荷,因此通过连续地形成外周肋30的棱线部35、36,由此能够使来自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载荷分散至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另一方面,在通过发动机罩铰链支承车辆用发动机罩时,能够确保从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至板角部24的刚度,以便维持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形状。
作为确保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刚度的位置,在两处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之外,通过确保两处车辆前部的板角部24的刚度,由此能够确保对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形状进行保持的刚度。因此,能够将板角部24的封闭截面、在该例子中为由发动机罩内侧板20与发动机罩外侧板12形成的封闭截面设定为大于板角部24的周边。
通过设置内侧肋40,由此确保了刚度,相对于从车辆上方向车辆用发动机罩施加的载荷,能够进行变形而吸收载荷。
通常,通过在板上铺设肋来提高板的刚度。然而,对于肋呈T字状交叉的部分,由于肋的棱线中断而存在刚度降低的顾虑。若外周肋30的特别是前后延伸设置部31的棱线部35、36中断,则成为刚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外周肋30与内侧肋40独立,从而避免棱线部35、36中断。由此,提高了发动机罩内侧板20的刚度。
另外,与缓冲件的抵接部21同样地在棱线内(朝下面部37)以凹形状设定热蜡作业口27,由此能够抑制来自发动机罩缓冲件2的输入在热蜡作业口27的周边集中。
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另外,本发明的各部分构成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发动机罩内侧板20与发动机罩外侧板12这两者设为铝合金制,但不限于此。发动机罩外侧板12也可以是钢铁制或树脂制。
另外,抵接部21的底面的形状与抵接部21的凹形状的外周棱线22的轮廓形状为圆形,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椭圆形或长圆形。
在上述例子中,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与外侧棱线部36这两者在从抵接部21至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25的范围内连续地延伸,但不限于此。只要使内侧棱线部35与外侧棱线部36中的至少一方延伸即可。
另外,在抵接部21中,凹形状的外周棱线22的一部分与外周肋30的内侧棱线部35的一部分以及外侧棱线部36的一部分成为一体,但不限于此。与内侧棱线部35以及外侧棱线部36中的任一方成为一体即可。
附图文字说明
1 前部发动机罩
2 发动机罩缓冲件
3 缓冲件托架
5 灯支柱
6 发动机罩锁定梁
7 围板侧梁
10 前部发动机罩板
12 发动机罩外侧板
20 发动机罩内侧板
21 抵接部
22 外周棱线
24 板角部
25 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
27 热蜡作业口
29 闩眼安装部
30 外周肋
31 前后延伸设置部
32 肋角部
33 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
35 内侧棱线部
36 外侧棱线部
37 朝下面部
39 基本面
40 内侧肋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包括:
发动机罩内侧板,其构成从车辆上方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覆盖发动机室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内板,且由包含铝的材料形成;
发动机罩缓冲件,其与形成于所述发动机罩内侧板的下表面的抵接部抵接;以及
缓冲件托架,其在车身侧支承所述发动机罩缓冲件,
所述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动机罩内侧板的下表面的至少板角部设有向车宽方向与车辆后方延伸的外周肋,
在所述板角部的外周肋上配置有所述抵接部,
所述抵接部呈向车辆上方凹陷的凹形状,所述发动机罩缓冲件的车辆上部与所述抵接部的底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肋具备从所述下表面的基本面向车辆下方竖立设置的内侧棱线部、在所述内侧棱线部的车辆前方与车宽方向外侧从所述基本面向车辆下方竖立设置的外侧棱线部、以及连接所述内侧棱线部与所述外侧棱线部的朝下面部,
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底面的形状以及所述抵接部的所述凹形状的外周棱线的轮廓形状是圆形、椭圆形或者长圆形,
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的一部分或者所述外侧棱线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凹形状的外周棱线的一部分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肋具备沿着所述车身侧面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后延伸设置部、在车身前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以及由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与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相交的部分构成的肋角部,
在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的车辆后部的所述朝下面部形成有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
从所述抵接部至所述发动机罩铰链安装面的所述外周肋中,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与所述外侧棱线部中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肋的所述朝下面部的宽度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或者随着从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周肋的所述朝下面部的宽度构成为,随着从所述前后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或者随着从所述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部朝向所述肋角部而扩大。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周肋的内侧设有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内侧肋,
所述内侧肋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周肋的所述内侧棱线部隔开间隔。
CN201580003558.8A 2014-04-18 2015-03-25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Active CN1058738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6417A JP6263074B2 (ja) 2014-04-18 2014-04-18 車両用フードの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14-086417 2014-04-18
PCT/JP2015/059248 WO2015159674A1 (ja) 2014-04-18 2015-03-25 車両用フードのクッション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3809A true CN105873809A (zh) 2016-08-17
CN105873809B CN105873809B (zh) 2018-09-14

Family

ID=54250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3558.8A Active CN105873809B (zh) 2014-04-18 2015-03-25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63074B2 (zh)
CN (1) CN105873809B (zh)
DE (1) DE102015105785B4 (zh)
WO (1) WO201515967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2477A (zh) * 2019-05-15 2020-11-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发动机罩支承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529A (zh) * 2016-04-01 2017-10-24 标致雪铁龙集团 发动机罩及其制造方法、含该发动机罩的机动车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4236A1 (de) * 1996-10-24 1998-04-30 Daimler Benz Ag Vorbaustruktur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JPH11198858A (ja) * 1998-01-13 1999-07-27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ードインナ構造
JP2001301658A (ja) * 2000-04-25 2001-10-31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ード構造
CN1762752A (zh) * 2004-09-30 2006-04-2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
CN101412410A (zh) * 2007-10-18 2009-04-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JP2013123959A (ja) * 2011-12-13 2013-06-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3693107A (zh) * 2013-11-29 2014-04-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块支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67Y2 (ja) * 1988-12-26 1995-01-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ードストツパ当接部構造
JP4645136B2 (ja) * 2004-09-30 2011-03-09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フードストッパ構造
JP4664874B2 (ja) * 2006-07-07 2011-04-0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用フード
JP4801524B2 (ja) * 2006-07-21 2011-10-2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用フード
JP5742816B2 (ja) * 2012-10-19 2015-07-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開閉体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44236A1 (de) * 1996-10-24 1998-04-30 Daimler Benz Ag Vorbaustruktur für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JPH11198858A (ja) * 1998-01-13 1999-07-27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ードインナ構造
JP2001301658A (ja) * 2000-04-25 2001-10-31 Nissan Motor Co Ltd フード構造
CN1762752A (zh) * 2004-09-30 2006-04-26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车辆发动机盖止动器结构
CN101412410A (zh) * 2007-10-18 2009-04-22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结构
JP2013123959A (ja) * 2011-12-13 2013-06-24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3693107A (zh) * 2013-11-29 2014-04-02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块支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42477A (zh) * 2019-05-15 2020-11-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发动机罩支承构造
CN111942477B (zh) * 2019-05-15 2022-12-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的发动机罩支承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5105785B4 (de) 2017-04-13
DE102015105785A1 (de) 2015-10-22
JP2015205566A (ja) 2015-11-19
JP6263074B2 (ja) 2018-01-17
CN105873809B (zh) 2018-09-14
WO2015159674A1 (ja) 2015-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04066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229676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JP6397534B1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2010221955A (ja) 車体構造
US20170057555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6178546B2 (ja) 車体構造
US10449840B2 (en)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EP3712044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US11192596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6203709A (ja) 車両後部構造
CN107097858A (zh) 车身结构
CN105873809A (zh)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缓冲构造
JP6229675B2 (ja) 車両の上部車体構造
CN105873810B (zh) 车辆用发动机罩的闩眼托架安装构造
WO2013161611A1 (ja) 対側突荷重伝達構造
JP2019064477A5 (zh)
JP2012206693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JP6136940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JP6073279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201022195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792795B2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ボディ構造
JP7188151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6137095B2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JP6921137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2003205858A (ja) 車体骨格フレームの補強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