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5954A -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5954A
CN105845954A CN201610206433.1A CN201610206433A CN105845954A CN 105845954 A CN105845954 A CN 105845954A CN 201610206433 A CN201610206433 A CN 201610206433A CN 105845954 A CN105845954 A CN 105845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k
fiber
silkworm
class graphene
deriva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64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罕
杜明亮
张明
姚菊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ci Tech University ZSTU
Priority to CN20161020643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45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845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5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86Inert electrodes with catalytic activity, e.g. for fuel cells
    • H01M4/96Carbon-based electrod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ert Electrode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由预处理后的蚕丝纤维经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碳化,冷却后而得。本发明以生物质蚕丝纤维为碳源制备的氧还原催化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和气体脱附,多孔结构的特性使得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耐酸性、耐碱性和稳定性,同时无需负载到电极上,可直接用做工作电极进行氧还原催化。

Description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氧还原催化材料,特别涉及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愈显重要和紧迫。燃料电池是直接以化学反应方式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是一种绿色的能源技术,对解决目前全球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可逆性很低,交换电流密度较小,过电位较高。因此,利用阴极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来降低阴极过电位,提高电池工作性能对燃料电池的商品化开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铂基催化剂仍是燃料电池阴极氧还原反应最常用的催化剂,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要瓶颈在于铂催化剂资源稀缺、价格昂贵。因此,发展高效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燃料电池催化剂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因此,寻找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低成本的氧还原反应催化剂来替代铂基催化剂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碳基材料用于催化氧还原反应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生物质基碳材料是利用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各种碳材料,生物质碳化后所得碳材料中氮元素含量较多,一部分氮元素会掺杂到碳骨架上。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出来的氮掺杂碳材料一般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超强的吸附能力以及极高的化学稳定性。此外,根据氮的连接位置不同,碳材料表面氮一般具有三种化学形态:连接在掺氮碳面边缘的2个碳上的氮原子被称为吡啶氮,带有2个p电子并与π键体系共轭的氮原子被称为吡咯氮,与三个碳原子相连的氮则被称为石墨氮。迄今,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的碳基氧还原电催化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其一,生物质的选择、碳化方法、以及所得材料的电催化性能的评价方法;其二,生物质碳氮材料在酸性和碱性中的稳定性和可循性问题;其三,探索掺杂原子的数量、比例以及材料的电子结构等因素可能影响材料氧还原电催化活性。大部分碳材料通常仅适用于碱性条件催化氧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性能大打折扣,这严重影响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如何设计和制备具有高催化活性和良好的稳定性的氧还原电催化生物质碳氮材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以生物质蚕丝纤维为碳源制备的氧还原催化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和气体脱附,多孔结构的特性使得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耐酸性、耐碱性和稳定性,同时无需负载到电极上,可直接用做工作电极进行氧还原催化。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由预处理后的蚕丝纤维经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碳化,冷却后而得。
本发明首先将蚕丝纤维在去离子水中浸泡并清洗数次,再将干燥好的蚕丝纤维浸泡在活化液里面。将活化后的蚕丝纤维放入管式炉中进行碳化,在碳化过程中形成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材料。
作为优选,蚕丝纤维的预处理工艺为:蚕丝纤维的预处理工艺为:将蚕丝纤维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3-6小时并清洗干净,真空干燥。预处理以清洗表面杂质,避免产品电催化活性受到影响。
作为优选,所述活化处理为:将蚕丝纤维在活化液中浸泡3-24小时,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真空干燥。活化作用是使石墨化温度下降,从而节能,同时活化还有产生多孔结构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活化液选自饱和氯化钾溶液、饱和氢氧化钾溶液、饱和氯化锌溶液、饱和乙酸锰溶液、饱和硝酸钴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饱和溶液均在25℃下溶解度饱和为标准。
作为优选,所述高温碳化为在保护气体保护下,600-1200℃下碳化5-12小时。加热至600-1200℃的升温速率为1℃-20℃/min。
作为优选,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保护气体由惰性气体90-99%和还原气体1-10%混合而成。保护气体中必须包含部分还原性气体,以提高结晶度,最终提高导电性。
作为优选,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所述还原气体为氨气或氢气。
作为优选,所述蚕丝纤维产自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天蚕中的一种。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用途。可以同时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作为燃料电池用氧还原催化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在氮被引入碳骨架后,相邻碳原子附近位点出现缺陷,电荷分布不均匀,碳材料的电中性受到破坏,更有利于成为氧分子吸附和还原的活性中心,具有较高的催化性能。
(2)所制备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有利于电解液的扩散和气体脱附。
(3)该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材料中吡啶型氮和石墨氮含量较高,对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大。
(4)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材料在酸性碱性环境中都有很高的氧还原电化学活性,赋予杂化材料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无需负载到电极上,可直接用做电极进行氧还原电催化。
附图说明
图1(a)蚕丝生物质衍生的氮掺杂碳纤维(CF)场发射扫描电镜形貌图;(b)蚕丝生物质衍生的类石墨烯氮掺杂碳纤维(GF)场发射形貌图;图1a和1b中的插图分别为CF和GF扫描电镜低倍图;(c)CF透射电镜图;(d)GF多孔表面透射电镜图;图1c和1d插图为低倍的透射电镜图;(e)CF高分辨透射电镜图;(f)GF多孔表面高分辨透射电镜图;(g)GF多孔表面扫描透射电镜图;(h-k)GF多孔表面元素映射图,分别为C、N、O三种元素。图中,wrinkles(褶皱),graphene(石墨烯),nanopore(纳米孔)。
图2本发明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的电催化活性。(a)CF、GF、商业Pt/C(20wt%)催化剂在O2饱和的0.5M H2SO4中的极化曲线,圆盘电极转速为800rpm;(b)GF在O2饱和的0.5M H2SO4中不同扫速下的极化曲线.(c)CF、GF、商业Pt/C(20wt%)催化剂的Tafel曲线;(d)分别在0.3V,0.35V,0.4V,0.45V和0.5V计算的K-L关系图;图2d中的插图为GF和CF的计算的电子转移数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采用的原料和设备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本发明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表面分散着不同尺寸的类石墨烯碳片,呈现多级孔结构,其大孔大小为100-200nm,纳米级小孔大小为10-20nm,类石墨烯碳氮纤维比表面积为100-500m2/g;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的细度为1-2μm。本发明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的氮掺杂量为1-20%。
实施例1: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蚕丝纤维(桑蚕)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3小时并且反复冲洗3次后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2)活化:将步骤(1)干燥好的蚕丝纤维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3小时,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3)碳化:将步骤(2)干燥好蚕丝纤维放入到一刚玉舟中,然后将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间部位。将蚕丝纤维开通保护气体使管式炉达到真空状态后开始升温;所述保护气体由惰性气体(氩气)90%和还原气体(氨气)10%混合而成。以1℃/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600℃,在该温度下高温碳化12小时,最后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即得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实施例2: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蚕丝纤维(柞蚕)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6小时并且反复冲洗3次后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2)活化:将步骤(1)干燥好的蚕丝纤维浸泡在饱和氯化锌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4小时,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3)碳化:将步骤(2)干燥好蚕丝纤维放入到一刚玉舟中,然后将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间部位。将蚕丝纤维开通保护气体使管式炉达到真空状态后开始升温;所述保护气体由惰性气体(氮气)99%和还原气体(氢气)1%混合而成。以2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200℃,在该温度下高温碳化5小时,最后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即得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实施例3: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预处理:将蚕丝纤维(木薯蚕)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5小时并且反复冲洗3次后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2)活化:将步骤(1)干燥好的蚕丝纤维浸泡在饱和硝酸钴溶液中,浸泡时间为10小时,结束后用去离子水冲洗3次放入真空烘箱干燥,烘箱温度设定在60℃下干燥6小时。
(3)碳化:将步骤(2)干燥好蚕丝纤维放入到一刚玉舟中,然后将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间部位。将蚕丝纤维开通保护气体使管式炉达到真空状态后开始升温;所述保护气体由惰性气体(氩气)95%和还原气体(氨气)5%混合而成。以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900℃,在该温度下高温碳化8小时,最后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即得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具体制备案例:
取300g蚕丝纤维经去离子水浸泡3h并反复冲洗5次后真空干燥,然后将其浸泡在饱和氯化钾溶液中12小时,浸泡结束后经去离子水反复冲洗5次后真空干燥。接着将活化后干燥的蚕丝纤维到刚玉舟中,刚玉舟置于管式炉中间加热部位,开通氩气30分钟后,氩气流速为150sccm,管式炉以2℃/分钟开始升温,此时开始通氨气,氨气流速为5sccm,管式炉升温至900℃,保温8小时。最后在保护气体保护下冷却至室温,得到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微观形貌见图1,图1表明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表面分散着不同尺寸的类石墨烯碳片,呈现多级孔结构,其大孔大小为100-200nm,纳米级小孔大小为10-20nm,氮掺杂类石墨烯碳氮纤维比表面积为100-500m2/g;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的细度为1-2μm。
将其直接作为电极,在0.5M硫酸溶液中测试其氧还原电催化活性,所得到的数据如图2所示,图2的数据说明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的初始电位为0.78V,非常接近商业Pt/C的0.85V。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9)

1.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由预处理后的蚕丝纤维经活化处理,然后高温碳化,冷却后而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蚕丝纤维的预处理工艺为:将蚕丝纤维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泡3-6小时并清洗干净,真空干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处理为:将蚕丝纤维在活化液中浸泡3-24小时,去离子水清洗干净,真空干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液选自饱和氯化钾溶液、饱和氢氧化钾溶液、饱和氯化锌溶液、饱和乙酸锰溶液、饱和硝酸钴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碳化为在保护气体保护下,600-1200℃下碳化5-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计,所述保护气体由惰性气体90-99%和还原气体1-10%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所述还原气体为氨气或氢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蚕丝纤维产自桑蚕、柞蚕、木薯蚕、樟蚕、柳蚕、天蚕中的一种。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作为燃料电池的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用途。
CN201610206433.1A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Pending CN105845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6433.1A CN105845954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6433.1A CN105845954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5954A true CN105845954A (zh) 2016-08-10

Family

ID=56596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6433.1A Pending CN105845954A (zh) 2016-04-01 2016-04-01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45954A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213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制备石墨烯基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6505217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制备碳基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6848332A (zh) * 2017-02-17 2017-06-1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为基底制备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方法
CN108695076A (zh) * 2018-05-21 2018-10-23 青岛大学 一种3d空心结构的电容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63207A (zh) * 2018-06-19 2018-12-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多孔金属掺杂的碳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49398A (zh) * 2018-10-23 2019-03-08 辽宁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38296A (zh) * 2018-11-08 2019-04-1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蒲公英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38289A (zh) * 2018-12-06 2019-04-16 辽宁大学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碳化蚕丝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97470A (zh) * 2019-01-22 2019-05-24 常州天宇宏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10248731A (zh) * 2016-12-30 2019-09-17 香港大学 用于氧还原反应的源自废生物质的无金属催化剂
CN110560177A (zh) * 2019-08-15 2019-12-13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碳化蚕丝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08177A (zh) * 2019-11-05 2020-02-18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蚕茧衍生碳/碳纳米管/硫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977648A (zh) * 2020-08-19 2020-11-24 苏州大学 一种丝素源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7766A (zh) * 2020-11-17 2021-03-23 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00535A (zh) * 2021-05-27 2021-08-03 复旦大学 Pd单原子定向锚定于rGO/g-C3N4二维界面的方法及材料
CN115050945A (zh) * 2022-07-15 2022-09-1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质氮掺杂碳包覆富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939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79939A (zh) * 2010-11-25 2012-05-30 上海交通大学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电极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IANHUA HOU等: ""Hierarchical Porous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sheets Derived from Silk for Ultrahigh-Capacity Battery Anodes and Supercapacitors"", 《ACS NANO》 *
QINGFA WANG等: ""Silk-derived graphene-like carbon with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RSC ADV》 *
TOMOYA IWAZAKI等: ""High-oxygen-reduction activity of silk-derived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05217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制备碳基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06505213A (zh) * 2016-10-31 2017-03-1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制备石墨烯基电催化剂的方法
CN110248731A (zh) * 2016-12-30 2019-09-17 香港大学 用于氧还原反应的源自废生物质的无金属催化剂
CN110248731B (zh) * 2016-12-30 2022-11-29 香港大学 用于氧还原反应的源自废生物质的无金属催化剂
CN106848332A (zh) * 2017-02-17 2017-06-13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以昆虫翅膀为基底制备高效氧还原催化剂的方法
CN108695076A (zh) * 2018-05-21 2018-10-23 青岛大学 一种3d空心结构的电容器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963207A (zh) * 2018-06-19 2018-12-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多孔金属掺杂的碳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963207B (zh) * 2018-06-19 2021-09-07 上海电力学院 一种多孔金属掺杂的碳复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449398A (zh) * 2018-10-23 2019-03-08 辽宁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导电剂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638296B (zh) * 2018-11-08 2021-06-04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蒲公英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38296A (zh) * 2018-11-08 2019-04-16 福建农林大学 一种基于蒲公英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38289A (zh) * 2018-12-06 2019-04-16 辽宁大学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导电添加剂碳化蚕丝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97470A (zh) * 2019-01-22 2019-05-24 常州天宇宏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导电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10560177A (zh) * 2019-08-15 2019-12-13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碳化蚕丝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21027491A1 (zh) * 2019-08-15 2021-02-18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碳化蚕丝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08177A (zh) * 2019-11-05 2020-02-18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蚕茧衍生碳/碳纳米管/硫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808177B (zh) * 2019-11-05 2021-10-12 武汉工程大学 一种蚕茧衍生碳/碳纳米管/硫化铜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977648A (zh) * 2020-08-19 2020-11-24 苏州大学 一种丝素源氮掺杂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37766A (zh) * 2020-11-17 2021-03-23 浙江大学自贡创新中心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碳氮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200535A (zh) * 2021-05-27 2021-08-03 复旦大学 Pd单原子定向锚定于rGO/g-C3N4二维界面的方法及材料
CN115050945A (zh) * 2022-07-15 2022-09-1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质氮掺杂碳包覆富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5050945B (zh) * 2022-07-15 2023-09-22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生物质氮掺杂碳包覆富锂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5954A (zh) 一种蚕丝衍生的氮掺杂类石墨烯纤维
Huang et al. Atomic modulatio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carbons fo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is in metal–air batteries
CN103227334B (zh) 一种碳载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69762A (zh) 一种氮掺杂碳纳米管/Co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1626083B (zh) 一种高催化剂利用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6549162B (zh) 复合电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全钒液流电池中的应用
CN106311282A (zh) 一种多孔单层1T MoS2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Jiang et al. Enhanced bioelectricity output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via electrospinning 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67/polyacrylonitrile carbon nanofiber cathode
CN103441287A (zh) 一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膜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7959006A (zh) 一种木质素基硬碳/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CN108754531A (zh) 一种含Co和Ru双金属碳纳米复合电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321363A (zh) 一种钯镍纳米合金结构的电解水催化材料
CN101227000A (zh) 核/壳结构气体多孔电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6058276A (zh) 一种二氧化硅修饰的多球腔碳材料的制法及其在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应用
CN104201396B (zh) 一种铈锆氧化物修饰的碳电极、制备方法及液流电池
CN104112864B (zh) 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
CN105576262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阴极的高氧还原活性的铁/碳化氮共掺杂复合材料
Wang et al. CeO2 overlapped with nitrogen-doped carbon layer anchoring Pt nanoparticles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toward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N102764648A (zh) 一种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由该方法制备的钯催化剂及应用
CN102145283A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负载型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55600A (zh) 碳布负载镍钴氧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极的应用
Cheng et al. High-graphitization, large-surface area, an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 A superior bi-functional electrode for 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
Tang et al. Stepwise fabrication of Co-embedded porous multichannel carbon nanofibers for high-efficiency oxygen reduction
Wang et al. Elaborately tailored NiCo 2 O 4 for highly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nd urea electrolysis
CN114614027B (zh) CoFe-S@3D-S-NCNT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准固态锌-空气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