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0292A - 膨胀箱 - Google Patents

膨胀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0292A
CN105840292A CN201610031253.4A CN201610031253A CN105840292A CN 105840292 A CN105840292 A CN 105840292A CN 201610031253 A CN201610031253 A CN 201610031253A CN 105840292 A CN105840292 A CN 105840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paration chamber
water
case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31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0292B (zh
Inventor
西口仁视
斋藤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840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0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0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0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F01P11/02Liquid-coolant filling, overflow, venting, or draining devices
    • F01P11/029Expansion reservoi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膨胀箱,维持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上述膨胀箱,箱(30)内被隔壁(42)分隔成多个分离室(R1~R6),分离室(R1~R6)经由形成在比满标度线低的位置的第一连通孔(44)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R4~R6)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三连通孔(45a)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R1~R3)经由形成在比上述满标度线高的位置的第四连通孔(45b)而连通,分离室(R1)和分离室(R4)经由形成在上述满标度线的高度的第二连通孔(45c)而连通。

Description

膨胀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装置,尤其涉及对伴随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并且进行该冷却水的气液分离的膨胀箱。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在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搭载有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以及在形成于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的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循环而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装置。而且,存在在该冷却水回路中搭载密闭式的备用箱(所谓的膨胀箱)的趋势,将包含于冷却水的空气除去,并且将内部所确保的空气室作为空气弹簧发挥作用来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
在以往的膨胀箱中,箱内被隔壁分隔成多个分离室,在各分离室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在分离室的相互间使冷却水流通的冷却水用连通孔,并且在各分离室的上部形成有用于在各分离室所确保的空气室的相互间使空气流通的空气用连通孔。从冷却水回路导入至箱内的冷却水一边通过箱内的多个分离室一边在气液分离后被送出至冷却水回路。
然而,在这种膨胀箱中,各分离室所确保的空气室的容量因箱的供水量而变动,因此向箱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各分离室中确保的空气室的容量减少,不能充分地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存在因冷却水回路的内压过度地上升而使构成冷却水回路的配件受损的隐患。对此,作为即使在使用者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的膨胀箱,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方案。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膨胀箱中,通过设置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就可以使该分离室的比冷却水用连通孔上方部分与箱的供水量无关地确保为空气室,因此即使在向箱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676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膨胀箱中,用于从发动机冷却装置将冷却水导入的导入口和用于从箱内向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在同ー分离室开口,因此冷却水通过分离室的次数较少因而在箱内形成的流道变短,不能充分地确保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假设,若使导入口和送出口分别在不同的分离室开口,并将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配置在形成有导入口的分离室和形成有送出口的分离室之间,则能够形成较长的流道。然而,仅形成有冷却水用连通孔的分离室比其他的分离室水位低,因此在冷却水通过该分离室时水流被搅乱而产生气泡,存在气液分离性能降低的隐患。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箱,确保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所伴随的压力变动吸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膨胀箱设置于发动机冷却装置,在相对于大气密闭的状态下对在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进行气液分离,在上述膨胀箱中,箱内被隔壁分隔成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用于从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导入冷却水的导入口形成为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用于从箱内向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形成为在比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分离室开口,用于向箱内供给冷却水的供水口形成为在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上述第一分离室和上述第二分离室经由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一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第二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上述预定的高度并将上述第二分离室的水位抑制在上述预定的高度。
在这样地构成的本发明中,通过将冷却水通过的多个分离室(第一分离室以及第二分离室)的水位保持在预定的高度以上来维持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与膨胀箱的供水水位无关地确保将比第二分离室的预定的高度更上方部分作为空气室,由此即使在向膨胀箱过剩地供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体积变化所伴随的压力变动吸收。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膨胀箱中,维持在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并且即使在过剩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的侧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A1-A1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1-B1剖视图。
图7是图3的C1-C1剖视图。
图8是表示在图3的C1-C1剖面中冷却水的主要流动方向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4的D1-D1剖面中供水时箱的水位的变化的图。
图10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侧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1的A2-A2剖视图。
图14是图11的B2-B2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C2-C2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1的C2-C2剖面中冷却水的主要流动的图。
图17是超于满标度线地供水的状态下的膨胀箱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7的D2-D2剖视图。
图中:30、30A—膨胀箱,31—供水接口(供水口),33—补充接口(送出口),34—除气接口(导入口),34a—除气接口(散热器侧),34b—除气接口(发动机侧),40—满标度线(水位线),42—隔壁,44—冷却水用连通孔(第一连通孔),45a—空气用连通孔(第三连通孔),45b—空气用连通孔(第四连通孔),45c—空气用连通孔(第二连通孔),50a—从发动机侧导入的冷却水的主要流道,50b—从散热器侧导入的冷却水的主要流道,60a—分离室组X的水位,60b—分离室组Y的水位,R1~R3—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第二分离室),R4~R6—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第一分离室),RA1~RA5、RA6、RA10、RA11、RA15、RA16、RA20~RA25—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第三分离室),RA7~RA9、RA13、RA14、RA17~RA19—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第四分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搭载在履带式的液压挖掘机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并不限于此,只要是在散热器和发动机之间使冷却水循环来对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则也能够广泛应用于搭载在轮式液压挖掘机、液压起重机、轮式装载机、拖拉机等其他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图9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实施方式的膨胀箱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发动机冷却装置90具备散热器80、水泵91、温控器92、水套93、EGR冷却器94以及膨胀箱30。此处,图1中的箭头表示冷却水(也包括在冷却水中包含空气的情况)的流道(配管,包含软管)以及流动方向。
散热器80具备:供来自发动机9的冷却水经由散热器上软管50流入的上箱80A;与上箱80A的下侧连接,具有多个冷却水细管以及设置于该多个冷却水细管的外周的多个散热片的散热器芯80B;以及与散热器芯80B的下侧连接,并使在散热器芯80B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经由散热器下软管51流出至发动机9的下箱80C。被导入散热器芯80B的冷却水细管的冷却水的热利用由被发动机9旋转驱动的冷却风扇10从机体外部吸入的冷却风来散热。此外,冷却风扇10的驱动源并不限于发动机9,也可以使用电动机等其他的驱动源。
水泵91被发动机9的动力驱动,通过将从温控器92或下箱80C吸入的冷却水向水套93以及EGR冷却器94吐出来使冷却水循环。
水套93是设置于发动机9的缸(未图示)的周围的水路,从水泵91送出的冷却水主要在通过这里时与发动机9热交换来冷却发动机9。
EGR冷却器94设置于EGR管道(未图示),利用通过该EGR配管的发动机排气的一部分(以下称为“EGR气体”)与冷却水的热交换来冷却EGR气体。被冷却的EGR气体与吸入空气混合并再次被导入缸内。此外,EGR冷却器94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冷却系统能够省略。
温控器92是按照冷却水温度来对水路进行开闭的阀装置,当冷却水温度在开阀温度以上时打开,由此向散热器80导入冷却水。另一方面,不足开阀温度时温控器92关闭,冷却水会不被导入散热器80地进行循环。此外,在图1的例子中,温控器92设置于冷却水向发动机9(水套93以及EGR冷却器94)的外部(上箱80A)出来的流道,但也可以设置于冷却水从外部(下箱80C)进入发动机9的内部(水泵91)的流道。
膨胀箱30是完全密闭式的备用箱,除去在发动机冷却装置90中循环的冷却水的空气(进行气液分离),并且通过使箱内的空气室作为空气弹簧而发挥作用,来将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冷却水回路内的压力变动吸收。
在箱30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供给冷却水的供水接口31,除了供水时,在供水接口31上安装有盖子32。在供给冷却水后通过拧紧盖子32来将箱30内密闭。另外,优选在箱30的上部或盖子32设置能够调整箱内部的空气压的压力阀(未图示)。
在箱30的侧面比箱水位高的位置设置有除气接口34,在除气接口34安装有用于从散热器80导入含有空气的冷却水的除气配管52的一端。除气配管52的另一端与散热器80的上箱80A的上端部连接。
在箱30的底面,设置有将除去空气后的冷却水送出至冷却水回路的补充接口33,在补充接口33安装有沿大致垂直方向设置的补充配管54的上端。补充配管54的下端连接于散热器下软管51。另外,箱30配置为补充接口33比上箱8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由此,从除气配管52导入至箱30的冷却水在箱30内被气液分离后,经由补充配管54供给至散热器下软管51。此外,在图1的例中,除气配管52与箱30的侧面连接,但也可以与箱30的上表面或底面连接。
图2是作为搭载有发动机冷却装置90的工程机械的一例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图。液压挖掘机1大致包括能够自行的下部行驶体2、能够回转地搭载在下部行驶体2上的上部回转体4、以及进行土砂的挖掘作业等的作业装置5。此外,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前”“后”“左”“右”是以就坐于驾驶席71的驾驶员为基准。
下部行驶体2具有:左右的履带框架21;分别卷绕于左右的履带框架21的左右的履带22;以及分别独立地驱动左右的履带22的左右的行驶马达23(全部仅图示左侧)。
上部回转体4具有作为支撑机构的回转框架6,在回转框架6的前部左侧设置有驾驶室7,该驾驶室7配设有驾驶员就坐的驾驶席71、用于操作各液压驱动器2A、5D、5E、5F的操作杆(未图示)等。在回转框架6的后端部,安装有用于取得与作业装置5的重量平衡的平衡重8。在回转框架6的后部,由外装罩11、发动机罩12以及平衡重8等划分机械室25。在机械室25搭载有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9(参照图1)、发动机冷却装置90(参照图1)、被发动机9驱动的液压泵、通过驱动回转装置3来相对于下部行驶体2使上部回转体4(回转框架6)回转驱动的回转马达(未图示)、以及将液压泵的吐出油分配并供给至各液压驱动器2A、5D、5E、5F的控制阀等。另外,在外装罩11形成有由用于向发动机冷却装置90(散热器80)供给冷却风的纵长的多个孔构成的流入口13。
作业装置5具有:能够俯仰运动地安装于上部回转体4的动臂5A;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动臂5A的前端的斗杆5B;以及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斗杆5B的前端的铲斗5C。动臂5A通过动臂缸5D的伸缩而俯仰运动,斗杆5B通过斗杆缸5E的伸缩而转动,铲斗5C通过铲斗缸5F的伸缩而转动。
参照图3~图8对发动机冷却装置90具备的膨胀箱(以下简称为“箱”)3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是箱30的侧视图,图4是箱30的俯视图。箱30的内部被隔壁42分隔成相互前后左右相邻的方柱状的六个分离室R1~R6。在箱30的上表面,以在分离室R5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向箱30供给冷却水的供水接口31,在供水接口31的上端,除了供水时,安装有带压力阀的盖子32。在箱30的侧面,以在分离室R6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连接除气配管52的除气接口34。在箱30的底面,以在分离室R2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补充配管54的补充接口33。在箱30的作业者能够目视确认的侧面显示有表示供水的标度的满标度线40和表示用于充分确保箱30的气液分离性所需要的水位的低标度线41。
分离室R1~R6分别经由形成于隔壁42的下端附近的冷却水用连通孔44而与相邻的分离室的任一个连通,并且经由形成于隔壁42的上端附近的空气用连通孔45a、45b或形成于隔壁42的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的空气用连通孔45c而与相邻的分离室的任一个连通。
图5是图3的A1-A1剖视图,是表示箱30的空气用连通孔45a、45b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5所示,分离室R4~R6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b连通,构成分离室组X。另一方面,分离室R1~R3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a连通,构成分离室组Y。构成分离室组X的各个分离室在空气用连通孔45a、45b的高度位置,不与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的任一个连通。此外,构成分离室组X以及Y的分离室的数量只要在一个以上就没有特别的限定。另外,在分离室组X或Y由一个分离室构成的情况下,不需要空气用连通孔45a或45b。
图6是图3的B1-B1剖视图,是表示箱30的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6所示,分离室R1和分离室R4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c连通。分离室R2、R3、R5、R6在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位置不与其他任一个分离室连通。
图7是图3的C1-C1剖视图,是表示箱30的冷却水用连通孔44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7所示,分离室R1~R6经由冷却水用连通孔44连通。
图8是表示在图3的C1-C1剖面中冷却水的主要的流动的图。如图8所示,分离室R1~R6在冷却水用连通孔44的高度位置形成一个流道50。由此,从除气接口34(参照图4)导入至分离室R6的冷却水的大部分一边通过形成有流道50的分离室R6、R5、R4、R1、R2一边被气液分离,并从在分离室R2的底面开口的补充接口33被送出。
接下来,使用图5~图7以及图9对向箱30超过满标度线40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的分离室R1~R6的水位的变化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在图4的D1-D1剖面中供水时的箱30的水位的变化的图。
从供水接口31供给至分离室R5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水用连通孔44而流入其他的分离室R1~R4、R6(参照图7)。在此,在比冷却水用连通孔44高的位置,分离室R1~R3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a而相互连通,分离室R4~R6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b而相互连通(参照图5),分离室R1和分离室R4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c而连通(参照图6),因此分离室R1~R6的上部的空气能够相互流通。因此,如图9(a)所示,随着水位的上升,滞留于分离室R1~R6的空气从在分离室R5开口的供水接口31排出至外部,分离室R1~R6的水位均匀地上升至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
在分离室R1~R6的水位到达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以后也继续供水的情况下,如图9(b)所示,分离室组X(分离室R4~R6)的空气从在分离室R5开口的供水接口31排出至外部,因此分离室组X(分离室R4~R6)的水位60a均匀地上升。在此,在比空气用连通孔45c高的位置分离室组X(分离室R4~R6)和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不连通(参照图5),滞留于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的空气从在分离室R5开口的供水接口31没有排出至外部,因此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的水位60b被保持在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此外,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优选设定为在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确保能够吸收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的空气量。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膨胀箱30,以从除气接口34导入的冷却水通过多个(至少五个)分离室的方式配置冷却水用连通孔44,由此能够确保冷却水的气液分离性能。
另外,即使在供水超过满标度线40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确保一定容量的空气室,并能够通过将该空气室用作空气弹簧而将伴随发动机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
再有,以在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确保将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冷却水回路内的压力变动吸收所需要的空气量的方式设定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由此即使在供水至箱30的上端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伴随发动机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
另外,使分离室组X(分离室R4~R6)内的空气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b而流通,并且使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的空气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a而流通,由此即使在箱30与机体一同倾斜的情况下,分离室组X(分离室R4~R6)的水位和分离室组Y(分离室R1~R3)的水位也分别均匀,在箱30内的流道50流动稳定,抑制空气向冷却水的混入。
再有,通过形成有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位置显示有满标度线40,作业者将满标度线40作为箱水位的标度进行供水。由此分离室组X(R4~R6)和分离室组Y(R1~R3)的水位变得相等,在箱30内的流道50中流动变得更稳定,进一步抑制空气向冷却水的混入。
<第二实施方式>
使用图10~图1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图10~图18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图1~图9)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图10所示的发动机冷却装置90A的结构,除了被导入有从发动机9的冷却水流道脱出的冷却水的除气配管53与膨胀箱30A连接的点外,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气配管53的发动机侧的端部与在发动机9内构成的冷却水流道中水位最高的部分连接,从该部分抽出包含空气的冷却水。另外,膨胀箱30A配置为,补充接口33比上箱8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成为比在发动机9内构成的冷却水流道中水位最高的部分更高的位置。此外,在图10的例子中,与EGR冷却器94的出口侧连接的流道通过发动机内最高的位置,因此虽然在该流道连接有除气配管53,但根据冷却水流道的高度,既存在连接于从水套93到温控器92的流道,也存在连接于其他流道的情况。
使用图11~图16对发动机冷却装置90A具备的膨胀箱(以下简称为“箱”)30A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1是箱30A的侧视图,图12是箱30A的俯视图。箱30A的内部被隔壁42分隔成相互前后左右相邻的方柱状的25个分离室RA1~RA25。在箱30A的顶面以在分离室R12开口的方式形成供水接口31。在箱30A的侧面以在分离室RA16开口的方式形成用于连接散热器侧的除气配管52的除气接口34a,并以在分离室RA6开口的方式形成用于连接发动机侧的除气配管53的除气接口34b。在箱30A的底面,以在配置于箱30A的中心附近的分离室RA13的底面开口的方式形成有用于安装补充配管54的补充接口33。
分离室RA1~RA25分别经由形成于隔壁42的下端附近的冷却水用连通孔44而与相邻的任一个分离室连通,并且经由形成于隔壁42的上端附近的空气用连通孔45a、45b或形成于隔壁42的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的空气用连通孔45c而与相邻的任一个分离室连通。
图13是图11的A2-A2剖视图,是表示箱30A的空气用连通孔45a、45b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13所示,配置于箱30A的外周的分离室RA1~RA5、RA6、RA10、RA11、RA15、RA16、RA20~RA25以及供水接口31开口的分离室RA12(配置于虚线框36的外侧的分离室)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a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X。另一方面,分离室RA7~RA9、RA13、RA14、RA17~RA19(配置于虚线框36的内侧的分离室)也同样地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b而连通,构成分离室组Y。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分别在空气用连通孔45a、45b的高度位置与构成分离室组Y的任一个分离室不连通。
图14是图11的B2-B2剖视图,是表示箱30A的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14所示,分离室RA3和分离室RA8、分离室RA4和分离室RA9、分离室RA14和分离室RA15、分离室RA18和分离室RA23、以及分离室RA19和分离室RA24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c连通。除此以外的分离室在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位置与其他任一个分离室都不连通。
图15是图11的C2-C2剖视图,是表示箱30A的冷却水用连通孔44的高度位置的剖面的图。如图15所示,分离室RA1~RA25分别经由冷却水用连通孔44与相邻的分离室的至少任一个连通。
图16是表示在图11的C2-C2剖面中通过箱30A内的冷却水的主要流道的图。如图16所示,分离室RA16、RA21、RA22、RA23、RA24、RA19、RA18、RA13形成从散热器侧的除气接口34a到补充接口33为止的主要流道50a,分离室RA6、RA1~RA4、RA9、RA8、RA13形成从发动机侧的除气接口34b到补充接口33为止的主要流道50b。从散热器侧的除气接口34a(参照图12)导入分离室RA16的冷却水的大部分一边通过形成流道50a的多个分离室一边进行气液分离,并从在分离室RA13的底面开口的补充接口33送出。另一方面,从发动机侧的除气接口34b(参照图12)导入分离室RA6的冷却水的大部分一边通过形成有流道50b的多个分离室一边被气液分离,并从在分离室RA13的底面开口的补充接口33被送出。此外,图16所示的流道50a、50b是从除气接口34a,34b均等地导入冷却水的情况的一例,可以按照冷却水用连通孔44的配置、冷却水用连通孔44的直径、从除气接口34a、34b各自导入的流量而形成不同的流道。
接下来,使用图17以及图18对向箱30A超过满标度线40地供给冷却水的情况下的分离室RA1~RA25的水位的变化进行说明。图17是超过满标度线40地供水的状态下箱30A的俯视图,图18是图17的D2-D2剖视图。
向本实施方式的箱30A供水的情况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一样,分离室RA1~RA25的水位均匀地上升至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分离室RA1~RA25的水位到达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以后还继续供水的情况下,滞留于分离室组X的上部的空气从在分离室R12开口的供水接口31排出至外部,因此分离室组X(图17中,由剖面线表示)的水位60a均匀地上升(参照图18)。这里,在比空气用连通孔45c高的位置,分离室组X和分离室组Y不连通(参照图13),分离室组Y的空气从在分离室R12开口的供水接口31没有被排出至外部,因此分离室组Y(图17中,无图案表示)的水位60b被保持在空气用连通孔45c(满标度线40)的高度位置(参照图18)。
根据如上所述地构成的膨胀箱30A,以从除气接口34a、34b导入的冷却水分别通过多个(至少八个)分离室的方式配置冷却水用连通孔44,由此从除气接口34a、34b导入的冷却水的双方能够确保气液分离性能。
另外,即使在超过满标度线40地供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分离室组X确保一定容量的空气室,并通过将该空气室用作空气弹簧而能够将报随发动机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
再有,以将伴随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冷却水回路内的压力变动吸收所需要的空气量被分离室组X所确保的方式设定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即使在供水至箱30A的上端附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伴随发动机冷却水的体积变化的压力变动吸收。
另外,在构成分离室组X的分离室间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a使空气流通,并且在构成分离室组Y的分离室间经由空气用连通孔45b使空气流通,由此即使在机体与箱30A一同倾斜的情况下,分离室组X以及分离室组Y的水位分别均匀,在箱30A内的流道50a、50b中流动稳定,抑制空气向冷却水的混入。
再有,通过在形成有空气用连通孔45c的高度位置显示满标度线40,作业者可以使箱水位以满标度线40为标度地供水。由此分离室组X和分离室组Y的水位变得相等,在箱30A内的流道50a、50b中流动更稳定,进一步抑制空气向冷却水的混入。
另外,通过形成为将补充接口33在配置于箱30A的中心附近的分离室RA13的底面开口,从而即使在机体与箱30A一同向任一方向倾斜的情况下,从补充接口33的开口部到水面为止的距离也被适当地保持,能够防止空气从补充接口33向冷却水回路内混入。
再有,通过将水位能够上升超过满标度线40的分离室组X以包围水位被保持在满标度线40的高度的分离室组Y的外周的方式配置,从而作业者能够从外部准确地掌握箱30A内的冷却水量的变化,供水时从箱30A溢水的隐患变少。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包含不超出其主要内容的范围内的多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箱30、30A中补充接口33配置得比上箱8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但若至少低标度线41比上箱8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高,则补充接口33也可以配置得比上箱80A的内部空洞的最上部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具备上述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所有的结构,还包含删除其结构的一部分的结构。另外,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追加或置换至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结构。

Claims (6)

1.一种膨胀箱,设置于搭载在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在相对于大气密闭的状态下对在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循环的冷却水进行气液分离,
上述膨胀箱的特征在于,
箱内被隔壁分隔成第一分离室和第二分离室,
用于从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向箱内导入冷却水的导入口形成为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
用于从箱内向上述发动机冷却装置送出冷却水的送出口形成为在比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在上述第二分离室开口,
用于向箱内供给冷却水的供水口形成为在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在上述第一分离室开口,
上述第一分离室和上述第二分离室经由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一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低的位置并使冷却水流通,上述第二连通孔形成在上述隔壁的上述预定的高度并将上述第二分离室的水位抑制在上述预定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预定的高度基于能够吸收上述冷却水的体积变化所伴随的压力变动的空气量而设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预定的高度显示有作为供水的标度的水位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分离室被上述隔壁分隔成多个第三分离室,
上述第二分离室被上述隔壁分隔成多个第四分离室,
多个上述第三分离室以及多个上述第四分离室经由上述第一连通孔而连通,
多个上述第三分离室经由使空气流通的第三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三连通孔形成于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
多个上述第四分离室经由使空气流通的第四连通孔而连通,上述第四连通孔形成于上述隔壁的比上述预定的高度高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箱,其特征在于,
多个上述第三分离室以包围多个上述第四分离室的外周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送出口形成为在多个上述第四分离室中最接近上述膨胀箱的中心配置的第四分离室的底面开口。
CN201610031253.4A 2015-01-29 2016-01-18 膨胀箱 Active CN105840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6041 2015-01-29
JP2015016041A JP6291431B2 (ja) 2015-01-29 2015-01-29 エクスパンションタン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0292A true CN105840292A (zh) 2016-08-10
CN105840292B CN105840292B (zh) 2018-09-18

Family

ID=54754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31253.4A Active CN105840292B (zh) 2015-01-29 2016-01-18 膨胀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3822B2 (zh)
EP (1) EP3051093B1 (zh)
JP (1) JP6291431B2 (zh)
KR (1) KR101770671B1 (zh)
CN (1) CN1058402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5583A (zh) * 2022-09-30 2023-01-10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冷剂循环系统中的膨胀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54443A (en) * 2016-09-28 2018-04-04 Mclaren Automotive Ltd Coolant header tank
JP7424835B2 (ja) * 2018-03-30 2024-01-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機械
GB2575454B (en) * 2018-07-09 2022-02-16 Ford Global Tech Llc A Combined Reservoir and Degas Bottle
KR102317609B1 (ko) * 2018-09-11 2021-10-25 바르실라 핀랜드 오이 액체 냉각제를 위한 구획화된 헤더 탱크, 다중 엔진 헤더 탱크 배열체 및 이러한 다중 엔진 헤더 탱크 배열체를 장착한 발전소 및 해양 선박
JP7218156B2 (ja) * 2018-11-21 2023-02-06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CN109184893B (zh) * 2018-11-22 2021-02-09 卡特彼勒S.A.R.L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用于其中的箱体以及作业机械
GB2582543B (en) * 2019-03-12 2021-12-29 Jaguar Land Rover Ltd Degassing apparatus having multiple chambers
DE102019212096A1 (de) * 2019-08-13 2021-02-18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Ausgleichbehälter
CN112096508B (zh) * 2020-08-04 2023-02-14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发电机高温水透气方法
CN115997069A (zh) * 2020-08-05 2023-04-21 现代威亚株式会社 用于集成热管理的储液罐以及包括其的集成热管理模块
DE102020122797A1 (de) 2020-09-01 2022-03-0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usgleichsbehälter für ein Kühlmittel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CN112096503B (zh) * 2020-09-21 2021-06-25 安徽金力泵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发动机冷却水泵
JP7471201B2 (ja) 2020-11-16 2024-04-19 タイガース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リザーバタンク
JP7359794B2 (ja) * 2021-03-03 2023-10-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冷媒回路
CN115075933B (zh) * 2021-03-10 2023-11-21 现代斗山英维高株式会社 双调压罐
US12000323B2 (en) 2022-10-07 2024-06-04 Harley-Davidson Motor Company, Inc. Coolant filler neck assembly having integrated coolant overflow reservoi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646B1 (en) * 1999-12-23 2001-04-1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Deaeration bottle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engines
US20020157621A1 (en) * 2001-04-27 2002-10-31 Gilbert Lefrancois Fluid reservoir
KR20080009563A (ko) * 2006-07-24 2008-01-2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냉각수 리저버탱크
JP2012092762A (ja) * 2010-10-28 2012-05-17 Toyota Motor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50553B2 (ja) * 1989-09-26 1999-09-20 株式会社日本自動車部品総合研究所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DE4025067C1 (zh) * 1990-08-08 1991-07-11 Mercedes-Benz Aktiengesellschaft, 7000 Stuttgart, De
US5256026A (en) * 1991-04-09 1993-10-26 Japanic Corporation Accessory detachable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JPH09317467A (ja) * 1996-05-27 1997-12-09 Suzuki Motor Corp 車両用リザーブタンク
US5680833A (en) * 1996-12-23 1997-10-28 Chrysler Corporation Combination coolant deaeration and overflow bottle
JP3867607B2 (ja) * 2002-03-28 2007-01-1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完全密封式のリザーブタンク
US7188588B2 (en) * 2004-11-15 2007-03-13 Mann & Hummel Gmbh Cooling system and coolant reservoir for a cooling system
US7654410B2 (en) * 2006-01-31 2010-02-02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Vehicle reservoir tank
US7383795B2 (en) * 2006-03-16 2008-06-10 Daimler Trucks North America Llc Surge tank
US8038878B2 (en) * 2008-11-26 2011-10-18 Mann+Hummel Gmbh Integrated filter system for a coolant reservoir and method
WO2010111064A2 (en) * 2009-03-27 2010-09-30 Caterpillar Inc. Air venting arrangement
JP6003243B2 (ja) * 2012-06-01 2016-10-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リザーブタンク
US9902536B2 (en) * 2015-03-17 2018-02-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urge tank and cap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16646B1 (en) * 1999-12-23 2001-04-1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Deaeration bottle for liquid cooling systems for automotive vehicle engines
US20020157621A1 (en) * 2001-04-27 2002-10-31 Gilbert Lefrancois Fluid reservoir
KR20080009563A (ko) * 2006-07-24 2008-01-29 쌍용자동차 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냉각수 리저버탱크
JP2012092762A (ja) * 2010-10-28 2012-05-17 Toyota Motor Corp リザーブタン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85583A (zh) * 2022-09-30 2023-01-10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冷剂循环系统中的膨胀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5585583B (zh) * 2022-09-30 2024-08-06 无锡冠亚恒温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载冷剂循环系统中的膨胀罐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22869A1 (en) 2016-08-04
US10233822B2 (en) 2019-03-19
KR20160093547A (ko) 2016-08-08
KR101770671B1 (ko) 2017-08-23
CN105840292B (zh) 2018-09-18
JP2016142136A (ja) 2016-08-08
JP6291431B2 (ja) 2018-03-14
EP3051093B1 (en) 2019-01-09
EP3051093A1 (en)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292A (zh) 膨胀箱
CN106661862B (zh)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KR101894980B1 (ko) 건설 기계
CN106103852B (zh) 混合动力式作业机
JP2012041819A (ja) ハイブリッド作業車両
JP6243005B2 (ja) ダンプトラック
JP2013047488A (ja) 冷却装置
JP7429176B2 (ja) 建設機械
JP2008190442A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および同タンクを備えた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WO2017209145A1 (ja) エクスパンションタンク
WO2021131734A1 (ja) 作業機械
JP2008082020A (ja) バックホー
JP6658558B2 (ja) 電動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
JP6549520B2 (ja) 建設機械
WO2024048151A1 (ja) 電動式建設機械
JP6482797B2 (ja) 乗用型草刈機
JP4186542B2 (ja) 冷却システム
JP2023130211A (ja) 建設機械
JP3300635B2 (ja) 旋回式建設機械
JP2004059279A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
JP2022186184A (ja) 作業機械
JP2023143527A (ja) 建設機械
JP2622285B2 (ja) 建設車両の防音構造
JP2004308131A (ja) 運転席へのエンジン熱伝達遮断構造
JP2003185384A (ja) 複合熱交換器及び建設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