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40034A -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40034A
CN105840034A CN201610065639.7A CN201610065639A CN105840034A CN 105840034 A CN105840034 A CN 105840034A CN 201610065639 A CN201610065639 A CN 201610065639A CN 105840034 A CN105840034 A CN 1058400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ans
base portion
opening
inner spac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656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40034B (zh
Inventor
太田祐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 L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 L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 Lex Corp filed Critical Hi L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400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00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400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400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15/0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 E05F15/60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 E05F15/603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 E05F15/611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using electrical actuators using rotary electromotors for swinging w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5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vehicles
    • E05Y2900/53Type of wing
    • E05Y2900/531Doors
    • E05Y2900/532Back doors or end door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在具有收纳于壳体的内部空间的驱动部的驱动装置中,减少零件数量,提高制造作业性。驱动装置中,盖部具有以在关闭开口时使内部空间和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切口状部。驱动装置还具备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具有:基部,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及导出部,从基部延伸并经由切口状部向外部导出。保护罩具有插通路径,所述插通路径将设于导出部的端部的导出部侧开口和设于基部的开口侧开口连通且供马达的引线插通。基部具有抑制水分从外筒和盖部之间侵入的密封部、和以成为马达可向螺杆及导向螺母传递驱动力的位置的方式弹性施力的位置调整部。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对汽车的后门那样的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的装置,已知有开闭体驱动装置。开闭体驱动装置例如通过马达使轴伸缩,由此使开闭体开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4228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为开闭体驱动装置的驱动主轴21具有主体部23和主轴25。主轴25相对于主体部23可滑动地卡合。主体部23与躯体13连结,主轴25与后门11连结。主轴25通过马达及将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变换机构而相对于主体部23移动。由此,使驱动主轴21伸缩,由此对后门11进行开闭。
在上述驱动装置中,马达的引线以与驱动装置的外部的电源连接的方式从驱动装置被导出。但是,水容易从引线的导出部分侵入驱动装置的内部。
另外,马达由于尺寸公差等,为了将驱动力向动作部传递,需要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但是,个别地设置位置调整部件时零件数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具备具有收纳于壳体的内部空间的驱动部的防止水从外部侵入的构造,并能够以少的零件数量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以下,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说明多个方式。这些方式根据需要可以任意组合。
本发明一方面的驱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和以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开口;动作部,相对于壳体相对移动;驱动部,收纳于内部空间且使动作部动作;传递部,将驱动部的驱动力向动作部传递;及盖部,关闭开口。
盖部具有切口状部,所述切口状部以在关闭开口时使内部空间和壳体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
驱动装置还具备导出部件,所述导出部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及导出部,从基部延伸并经由切口状部向外部导出。
导出部件具有插通路径,所述插通路径将设置于导出部的端部的导出部侧开口和设置于基部的开口侧开口连通并供驱动部的引线插通。
基部具有:抑制水分从壳体和盖部之间侵入的密封部;及以成为驱动部可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的位置的方式弹性施力的位置调整部。
该驱动装置中,导出部件的基部的密封部抑制水分从壳体和盖部之间侵入,进而,通过导出部件的基部的位置调整部对驱动部弹性施力,从而成为驱动部可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的位置。
如上所述,由于导出部件具有密封部和位置调整部,所以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壳体的开口通过导出部件的基部的密封部,利用盖部和在盖部的切口状部配置导出部的导出部件闭塞。
也可以在基部的周面具有多个凸部,以凸部与壳体内面抵接的方式将基部收纳于内部空间。
该情况下,利用基部在壳体内将马达定心,进而,实现相对于马达的防振效果。
导出部也可以形成为褶皱状。由此,导出部可进行伸缩。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的开闭机构具备:上述的驱动装置;开闭体;及将驱动装置固定于其位置的固定对象物,以利用驱动装置的驱动来驱动开闭体的方式,将驱动装置的基端与固定对象物连接,将驱动装置的前端与开闭体连接,使开闭体进行开闭。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抑制水分的侵入和削减零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后部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是壳体的开口附近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盖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2的盖部的正面图。
图6是图2的盖部的剖视图。
图7是图2的盖部的平面图。
图8是图2的盖部的底面图。
图9是导出部件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导出部件和壳体的开口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开口附近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驱动装置
2:开闭体
3:车辆
5外筒
5a:内部空间
5b:开口
6:安装部件
7:马达
8:保护罩
9:螺杆
11:导向螺母
13:盖部
13a:封闭部
13b:切口状部
15:保护罩
17:基部
19:导出部
19a:端部
19b:导出部侧开口
19c:开口侧开口
21:插通路径
23:密封部
25:位置调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驱动装置的概略结构
以下,使用图1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图1是车辆后部的概略侧视图。
驱动装置1是用于使开闭体2开闭的装置。此外,驱动装置不限于开闭机构,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使物品或结构上下、左右或倾斜地移动的装置。驱动装置1作为基端与固定对象物即车身连接且前端与该开闭体连接而使该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的开闭机构的驱动装置使用,以利用驱动装置1的驱动来驱动开闭体。此外,驱动装置1只要通过固定于固定对象物而进行支承即可,也可以按照进行以与固定对象物的连接部位为中心的回旋动作的方式进行固定。
开闭体2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用于对车辆3的后部进行开闭的后门。不限于此,开闭体2例如也可以是进行侧面开口的开闭的滑动门,还可以是自动开闭窗等窗户。另外,开闭体2也可以是将一个空间与其它空间隔开的开闭式的壁(门)。
驱动装置1是通过将马达等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直线方向的伸缩运动来驱动开闭体2的装置。驱动装置1中,长度方向的一端与开闭体2的车身内部侧连接,另一端与车辆3的车身的后部端连接。驱动装置1可沿着长度方向伸缩而驱动开闭体2,以使开闭体2能够向全开位置或全闭位置移动的方式设置。
此外,驱动装置1只要可进行开闭体2的开闭,则配置位置或使用数目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车辆3及开闭体2的左右两侧各配置一个,也可以在车身左右的任一方配置一个。此外,驱动装置1也可以配置两个以上。另外,也可以将驱动装置1和气体阻尼器组合使用。
(2)驱动装置的详细结构
使用图2及图3说明驱动装置1的结构。图2是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是壳体的开口附近的剖视图。
驱动装置1具有壳体。壳体是具有内部空间和以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开口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壳体是外筒5。如后述,作为壳体的外筒5是收容驱动部和传递部的部件,只要驱动部相对于壳体可相对移动即可。外筒5具有内部空间5a、及以使内部空间5a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作为第一开口的开口5b。开口5b设于外筒5的基端侧(图2左侧)。
驱动装置1具有动作部。动作部是相对于壳体相对移动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动作部是安装部件6。如后述,作为动作部的安装部件6与传递部连接,通过从传递部传递驱动力而进行动作。另外,安装部件6例如具有球窝接头,相对于开闭体2的安装部件(未图示)转动自如地连接。
驱动装置1具有驱动部。驱动部被收容于作为壳体的外筒5的内部空间,产生使动作部动作的驱动力。驱动方向可以是直线和旋转中的任一方。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包含马达7。马达7具有后述的安装传递部的输出部51。输出部51只要与传递部连接并能够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则就不特别限定与传递部的连接方式,但如后述,优选能够通过花键嵌合而与传递部连接地形成,以使其与传递部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容易。在本实施例中,输出部51是花键轴。马达7被收容于内部空间5a。具体而言,马达7被配置在内部空间5a中的开口5b侧的位置。马达7在该位置固定于外筒5上。马达7的输出部51与设于螺杆9(后述)的端部的、可与输出部51花键嵌合的孔连接。由此,马达7基于来自控制部(未图示)的马达控制信号使螺杆9可绕轴旋转。本实施方式中,马达7是电动马达,是直流马达、或交流马达。在将驱动装置1作为汽车车门的开闭驱动装置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汽车的直流电源,因此,优选为直流马达。
驱动装置1具有传递部。传递部只要是将驱动部的驱动力向动作部传递的部件就可以是任意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传递部具有螺杆9及导向螺母11。螺杆9通过马达7的驱动力来旋转驱动。具体而言,螺杆9是在外周面上向周向外侧凸状地形成有螺纹牙的棒状的部件,通过固定于外筒5的内侧部分的轴承29将螺杆9的基端侧设置的轴部9a支承为可绕轴转动。作为传递部的螺杆9在基端具有输入部53。输入部53是输入来自马达7的驱动力的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是设于基端侧的前端、可与花键轴嵌合并且前端形成有在内壁设有多个沿轴向延伸的突条的孔的轴状的柱状体。输出部51和输入部53以相互卡合的状态沿旋转方向伴随另一方而旋转。此外,在马达7上也可以安装减速机构,还可以通过减速机构进行减速并从输出轴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
导向螺母11通过螺杆9的旋转来驱动,在螺杆9上向螺杆9的旋转轴方向移动。具体而言,导向螺母11为在内侧设有孔的筒状,具有在该孔的内侧设有与螺杆9螺合的阴螺纹的螺纹部11a、及从螺纹部11a与螺纹部11a同轴地延伸的圆筒部11b。圆筒部11b的前端被固定于作为动作部的安装部件6上。由此,安装部件6伴随导向螺母11的移动而与导向螺母11一体地移动。
内筒31设于外筒5的内侧,相对于外筒5沿螺杆9的旋转轴方向相对移动。内筒31的外径比外筒5的内径小,内筒31可以从设于外筒5的前端侧的第二开口即开口部5c从外筒5进退。具体而言,内筒31通过伴随着导向螺母11相对于螺杆9的相对移动的安装部件6的移动,能够相对于外筒5进退,可以反复进行收纳于外筒5的状态和从开口部5c延伸出的状态之间的位移。
以导向螺母11通过螺杆9的旋转而相对旋转的方式构成驱动装置1。具体而言,由于以限制内筒31的旋转而沿螺杆9的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方式进行导向,所以通过螺杆9向规定的旋转方向旋转,导向螺母11的圆筒部11b沿螺杆9的旋转轴方向以从外筒5进退的方式进行移动。圆筒部11b通过进行这样的移动而向螺杆9的绕轴方向的一方进行规定旋转时,能够以内筒31从外筒5突出而驱动装置1的长度伸长的方式进行移动,通过螺杆9向上述规定旋转的反向旋转,也能够以将内筒31向外筒5拉入而驱动装置1的长度缩短的方式进行移动。
驱动装置1具有盖部。盖部具有以在关闭开口时使内部空间和壳体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切口状部。盖部只要至少封闭开口的一部分即可。本实施方式中,盖部是盖部13。
使用图3~图8来说明盖部13。图4是盖部的立体图,图5是盖部的正面图,图6是盖部的剖视图,图7是盖部的平面图,图8是盖部的底面图。如图3~图8所示,盖部13具有用于关闭开口5b的封闭部13a。封闭部13a为与开口5b相对应的形状,被嵌入开口5b,具有与开口5b的内径同径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概略形状。封闭部13a相对于外筒5可以通过螺合、嵌合或铆接等公知的固定方法来固定于外筒5上。封闭部13a通过固定于外筒5上,也具有以后述的基部不会向壳体的外侧露出的方式进行按压的作为封固部的功能。具体而言,盖部13通过铆接在外筒5上而固定在该位置。切口状部13b为封闭部13a的外周缺损的形状,只要是至少后述的导出部可导出即可,且不产生导出部件脱落等不良情况,则大小没有限定。另外,切口状部也可以是孔。本实施方式中,在切口状部13b卡合从导出部件的基部延伸的部分。另外,切口状部13b平面观察是构成矩形的三边的形状,具有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平面和朝向圆周方向两侧的平面。
盖部13例如包含球窝接头,可以与设于车辆3的后部的安装部件49转动自如地连接。
驱动装置1具有导出部件。导出部件是用于将引线从外筒5的内侧导向外侧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部件是保护罩15。保护罩15是弹性部件,例如为橡胶制。导出部件具有基部。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内部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基部是基部17。基部17通过盖部13固定于外筒5上。因此,盖部13以不使导出部19从外筒5脱落的方式将开口封固。导出部件具有导出部。导出部从基部延伸并经由切口状部向外部导出。导出部在切口状部可以从盖部13的一方配置至另一方。
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部19从基部17延伸并通过切口状部13b而向外部导出。导出部19具有长度,从基部17的外周缘的一部位作为中空的管状而与基部的中心轴平行地延伸。导出部19与切口状部13b卡合。更具体而言,导出部19的与基部17相邻的根部分19d与切口状部13b密合嵌合。根部分19d的截面为大致矩形形状,无间隙地嵌入切口状部13b。由此,密封性提高。
使用图3、图9及图10说明保护罩15的详情。图9是导出部件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表示导出部件和壳体的开口的局部立体图。基部17实现密封开口5b的功能、调整马达7的位置的功能、在与马达7之间形成空间的功能。
导出部件具有插通路径。插通路径将设于基部的相反侧的导出部的端部的导出部侧开口和设于基部的开口侧开口连通,插通驱动部的引线。本实施方式中,插通路径21将设于导出部19的端部19a的导出部侧开口19b和设于基部17的开口侧开口19c连通。向该插通路径21内插通马达7的引线45。插通路径21的内径为在与引线45之间确保间隙的大小。因此,即使在保护罩15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作用于引线45的载荷也减少。
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部19的端部19a以其前端侧的一部分进入车辆3的壁面57的开口部59内的方式与开口部59卡合而进行支承。导出部19的导出部侧开口19b形成于端部19a的内周面,与车辆3的内部空间连通。保护罩15具有将壁面57的开口部59的两侧密封的密封部47。
本实施方式中,导出部19形成为褶皱状。因此,导出部19可柔软地变形。此外,导出部只要可追随驱动装置相对于车身的位移进行变形,则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基部具有密封部。密封部是抑制水分从壳体和盖部之间侵入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3是在基部17上形成于外周面的环状的凸部,与外筒5的内周面密合。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23沿径方向弹性变形而进行密封,但也可以为不弹性变形的构造。
如上所述,作为壳体的外筒5的开口5b由导出部件的基部17、盖部13、在盖部13的切口状部13b配置导出部19的保护罩15封闭。
如图3所示,也可以设置基端侧帽63。基端侧帽63覆盖盖部13及导出部件19的根部分19d的外周以及外筒5的基端侧部分的外周。由此,外筒5的基端侧部分的密封性提高。
基部具有位置调整部。位置调整部是以成为驱动部可向传递部传递驱动力的位置的方式弹性施力的部件。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是位置调整部25。位置调整部25是在基部17上形成于作为驱动部的马达7侧的面的弹性部。位置调整部25将马达7向螺杆9及导向螺母11侧弹性地施力。因此,马达7的输出部51相对于从螺杆9延伸的输入部53被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即,通过利用盖部按压基部17并将开口封固,可以将驱动部配置在可向螺杆9传递驱动力的位置,因此,即使驱动部的尺寸有偏差,也能够通过导出部件的弹性而容易地进行位置调整。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驱动部的输出轴和螺杆以进行花键嵌合的方式构成,所以驱动部和螺杆能够以可传递驱动力的状态相对移动,因此可以通过由导出部件进行的驱动部的弹性的按压而将驱动部和螺杆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在此,优选输出部51和输入部53的旋转轴方向间没有间隙,但也可以具有间隙。另外,由于导出部件具有弹性,所以也能够吸收驱动部的振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密封部和位置调整部分体构成,但也可以为一个部分具有两功能的构造。
本实施方式中,为马达7可沿着外筒5的轴向在外筒5内移动的构造。马达7以在与外筒5的内周面之间空出间隙的状态被缓冲部件支承。例如,在马达7的开口5b侧端的外周面安装有作为缓冲部件的马达帽61。马达帽61例如为橡胶制。如图10所示,在马达帽61上形成有多个凸部61a。凸部61a沿轴向延伸,成为与外筒5的内周面密合的状态。作为环状部件的马达帽61即使因公差而在马达7的大小上存在偏差,在与外筒5的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马达7的安装也容易,介于外筒5和马达7之间。这样,马达7被以防振状态保持于外筒5的内部空间5a。另外,通过上述的间隙使马达7容易地进入外筒5的内部空间5a。
此外,外筒5在内侧通过铆接而固定盖部13,进而通过铆接固定轴承29。轴承29是旋转自如地支承螺杆9的旋转轴的部件。在安装马达7时,在将马达7插入外筒5内并将保护罩15的基部17及盖部13安装于开口5b的状态下,将外筒5的上述两部位铆接。由此,马达7通过位置调整部25被以总是向螺杆9及导向螺母11侧弹性施力的状态定位。
对由保护罩15实现的盖部13的定位功能进行说明。如图3、图9及图10所示,在保护罩15的基部17的外侧平面形成有大致环状延伸的两个台阶部33、35。另外,在盖部13的内侧面形成有大致环状延伸的两个台阶部37、39。两段台阶部33、35与两个台阶部37、39相互密合。由此,导出部件的基部17的姿势稳定,密封性也提高。
另外,保护罩15的基部17的两级的台阶33、35在马达7侧确保空间55。由此,可以使从马达7延伸的引线45大幅弯曲。
螺旋弹簧41配置于导向螺母11的外周,与安装部件6的前端接触,相对于安装部件6沿旋转轴方向赋予作用力。本实施例中,导向螺母11被向远离外筒5的方向施力。通过利用螺旋弹簧41对内筒31赋予旋转轴方向的作用力,也可以抑制导向螺母11和螺杆9的螺合中产生的“游隙”,可以作为使安装部件6移动的力附加作用力。其结果,可以抑制例如从马达7开始旋转至导向螺母11及内筒31开始旋转轴方向的进退动作的时滞。
2.第二实施方式
对在基部的周面具有多个凸部并以凸部与壳体内面抵接的方式将基部收纳于内部空间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情况下,利用导出部件的基部在壳体内对马达进行定心,进而,实现相对于马达的防振效果。
使用图11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的开口附近的剖视图。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实施方式的位置调整部25和马达帽61形成为一体。即,本实施方式中,基部17具有马达帽61。在马达帽61的周面形成有多个凸部61a,以凸部61a与外筒5的内面抵接的方式将基部17收纳于内部空间5a。凸部61a沿轴向延伸,成为与外筒5的内周面密合的状态。
3.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广泛适用于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Claims (4)

1.一种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具备:壳体,具有内部空间和以使所述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开口;动作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相对移动;驱动部,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且使所述动作部动作;传递部,将所述驱动部的驱动力向所述动作部传递;及盖部,关闭所述开口,其中,
所述盖部具有切口状部,所述切口状部以在关闭所述开口时使所述内部空间和壳体外部连通的方式设置,
所述驱动装置还具备导出部件,所述导出部件具有:基部,所述基部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及导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并经由所述切口状部向外部导出,
所述导出部件具有插通路径,所述插通路径将设置于所述导出部的端部的导出部侧开口和设置于所述基部的开口侧开口连通并供所述驱动部的引线插通,
所述基部具有:抑制水分从所述壳体和所述盖部之间侵入的密封部;及以成为所述驱动部可向所述传递部传递驱动力的位置的方式弹性施力的位置调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在所述基部的周面具有多个凸部,以所述凸部与壳体内面抵接的方式将所述基部收纳于所述内部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导出部形成为褶皱状。
4.一种开闭机构,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开闭体、及将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其位置的固定对象物,以利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来驱动所述开闭体的方式,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基端与所述固定对象物连接,将所述驱动装置的前端与所述开闭体连接,使所述开闭体进行开闭动作。
CN201610065639.7A 2015-01-30 2016-01-29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Active CN1058400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6506A JP6242355B2 (ja) 2015-01-30 2015-01-30 駆動装置及び開閉機構
JP2015-016506 2015-0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40034A true CN105840034A (zh) 2016-08-10
CN105840034B CN105840034B (zh) 2019-09-20

Family

ID=56569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65639.7A Active CN105840034B (zh) 2015-01-30 2016-01-29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42355B2 (zh)
CN (1) CN10584003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863A (zh) * 2017-08-01 2017-11-24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侧门或后背门的轴向驱动执行器
CN107780751A (zh) * 2017-11-30 2018-03-09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厢车电动尾门撑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8401B2 (ja) 2016-08-05 2020-10-14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JP6930221B2 (ja) * 2017-05-30 2021-09-0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CN110528993A (zh) * 2018-12-28 2019-12-03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尾门撑杆总成
JP7004274B2 (ja) * 2019-04-17 2022-01-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開閉体の駆動装置
DE102019130651A1 (de) * 2019-11-13 2021-05-20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Antriebseinheit
CN111535695A (zh) * 2020-04-21 2020-08-14 上海欧硕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电动撑杆内部固定式防水结构
DE102020131723A1 (de) * 2020-11-30 2022-06-02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Antriebseinheit
JP2023028405A (ja) * 2021-08-19 2023-03-03 株式会社ハイレック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駆動装置およびブーツ
DE202022105894U1 (de) 2022-10-19 2024-01-23 Brose Fahrzeugteile Se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Kabeltülle für einen Antrieb zur Verstellung eines Verschlusselements eines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2628A1 (de) * 2006-05-31 2007-12-05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Verstell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zur Verstellung eines Verschließteils zum Verschließen einer Öffnung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JP2009235820A (ja) * 2008-03-27 2009-10-1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開閉制御システム
WO2013104622A1 (de) * 2012-01-12 2013-07-18 Stabilus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CN104024553A (zh) * 2011-12-28 2014-09-03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驱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03738A (ja) * 2001-06-26 2003-01-08 Ntn Corp ドアオープナー
DE102008008790B4 (de) * 2008-02-12 2011-06-01 Stabilus Gmbh Antriebsseinrichtung
DE102008062400B4 (de) * 2008-12-17 2016-07-21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pindelantriebs für ein Verstellelement eines Kraftfahrzeugs
DE102011082540A1 (de) * 2011-09-12 2013-03-14 Stabilus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62628A1 (de) * 2006-05-31 2007-12-05 Brose Schliesssysteme GmbH & Co. KG Verstellsystem eines Kraftfahrzeugs zur Verstellung eines Verschließteils zum Verschließen einer Öffnung einer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JP2009235820A (ja) * 2008-03-27 2009-10-15 Aisin Seiki Co Ltd 車両の開閉制御システム
CN104024553A (zh) * 2011-12-28 2014-09-03 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开闭体的驱动装置
WO2013104622A1 (de) * 2012-01-12 2013-07-18 Stabilus Gmbh Antriebseinrichtung
CN104040104A (zh) * 2012-01-12 2014-09-10 斯塔比卢斯有限责任公司 驱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86863A (zh) * 2017-08-01 2017-11-24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侧门或后背门的轴向驱动执行器
CN107386863B (zh) * 2017-08-01 2023-07-18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侧门或后背门的轴向驱动执行器
CN107780751A (zh) * 2017-11-30 2018-03-09 无锡典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厢车电动尾门撑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2355B2 (ja) 2017-12-06
JP2016141956A (ja) 2016-08-08
CN105840034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034A (zh) 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CN106795953B (zh) 伸缩驱动装置及开闭机构
US9689188B2 (en) Spindle drive for an adjustment el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US10900270B2 (en) Actuator for a vehicle-door
US10544615B2 (en) Actuator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a vehicle door
US20200232267A1 (en) Spindle drive
CN108368724B (zh) 主轴驱动器
JP6320378B2 (ja) スピンドル駆動装置
CN106460440B (zh) 开闭体开闭装置
CN107869559A (zh) 主轴驱动装置
CN107208436A (zh) 机动车锁
CN103835612A (zh) 门开闭装置
US20190284861A1 (en) Vehicle door opening and closing apparatus
CN217602420U (zh) 车门自动开闭执行器及机动车
PL2037068T3 (pl) Urządzenie napędowe do drzwi pojazdu mechanicznego
CN107109888B (zh) 伸缩驱动装置及开闭体开闭装置
KR100820020B1 (ko) 볼스크류형 리니어모션가이드
CN107314150B (zh) 调温阀
KR101124777B1 (ko) 자동개폐장치를 구비한 글로브박스
CN209776578U (zh) 用于充电或加油口盖的执行器
KR101439836B1 (ko) 차량용 테일 게이트의 전동식 액츄에이터
CN203416104U (zh) 一种汽车伸缩电动踏板的驱动电机
CN208369385U (zh) 一种内置推拉缓冲机构的电动缸
CN111911025A (zh) 一种外密封式钢制外管电动撑杆
KR101500142B1 (ko) 트렁크 개폐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