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9974A - 电子照相用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用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9974A
CN105829974A CN201480069516.XA CN201480069516A CN105829974A CN 105829974 A CN105829974 A CN 105829974A CN 201480069516 A CN201480069516 A CN 201480069516A CN 105829974 A CN105829974 A CN 105829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fluororesin
elastic layer
amino
aroma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95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9974B (zh
Inventor
松本真持
松中胜久
马场祐介
井上哲孝
浅香明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829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9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9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9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03G15/2057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relat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heat element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 G03G15/02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 G03G15/02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laying down a uniform charge, e.g. for sensitising; Corona discharge devices by contact, friction or induction, e.g. liquid charging apparatus by bringing a charging member into contact with the member to be charged, e.g. roller, brush chargers
    • G03G15/0233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charging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donor member, e.g.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85Structure, details of the transfer member,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2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rotating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提供具有优异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电子照相用构件设置有: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该电子照相用构件的特征在于: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硅橡胶通过含酰胺键的基团键合;并且构成酰胺键的碳原子与构成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各自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直接键合。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用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作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设备的定影构件的电子照相用构件,还涉及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用作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中的定影装置的定影构件的电子照相用构件迄今已设置了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另外,包含氟树脂且具有优异的调色剂等的脱模性的脱模层已形成在弹性层的表面上。然而,包含氟树脂的脱模层具有与弹性层的粘合性不足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层压体,其包括:包含硅橡胶等和金属氧化物的基材(弹性层);和在基材上形成的包含具有如磷酸基等官能团的氟树脂的涂覆层,并且所述层压体能够适用于复印机或打印机等的辊。另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种构造可在具有官能团的氟树脂与金属氧化物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氟树脂与基材之间充分的粘合强度。
本发明人进行的研究已确认,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明具有改进基材(弹性层)与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包含氟树脂的涂覆层之间的粘合强度的效果。然而,本发明人已意识到,定影构件中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与在其表面上形成的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之间的粘合强度留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也就是说,近年来,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已实现了较高的处理速度和较高的节能性,并且与此相关地,定影温度降低。与此同时,为了维持良好的定影性,在定影装置中,已倾向于对通过由定影构件和与定影构件相对配置的加压构件构成的辊隙部的纸施加较高的压力。在此情况下,定影构件的弹性层当进入辊隙部时突然被压缩,使得弯曲应力施加到弹性层与脱模层之间的界面。另外,在辊隙部的后端部,弯曲应力在压力释放时施加到弹性层与脱模层之间的界面。
为了在此严苛环境下长期稳定地发挥定影性能,定影构件需要更高的耐久性。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5-21231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具有优异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展现优异的相互粘合性,并且表面层即使长期使用也几乎不从弹性层剥离,并且还提供该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发明旨在提供有助于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稳定形成的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其包括: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其中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弹性层通过含酰胺键的基团键合,和其中构成酰胺键的碳原子与构成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直接键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包括:定影构件;定影构件的加热装置;和与定影构件相对配置的加压构件,其中定影构件和加压构件中的至少之一包括上述电子照相用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定影装置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包含硅橡胶并且表面上包含氨基的弹性层;
(2)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作为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的聚酰胺酸、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接着在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上形成氟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层;和
(3)使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中的聚酰胺酸亚胺化,并且使氟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层中的氟树脂颗粒熔融以形成氟树脂层,
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当使聚酰胺酸亚胺化时,使直接键合至构成聚酰胺酸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的酸基与弹性层表面的氨基反应。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具有优异耐久性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展现优异的相互粘合性,并且表面层即使长期使用也几乎不从弹性层剥离,并且还提供该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有助于高品质电子照相图像的稳定形成的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热定影构件的定影膜的层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A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实例的示意图。
图2B为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3为用于生产定影膜的环涂机的示意图。
图4为说明剥离强度试验中定影膜表面的剥离端和剥离方向的定影膜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5A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5B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6A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图6B为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步骤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图2A为说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下文中,也简称为“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实例的示意性结构图,所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100配备有使用定影膜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定影构件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114作为配置为通过加热处理使记录材料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的定影装置。
图像形成设备100为电子照相型彩色打印机。图像形成设备100配置为基于由如个人计算机或图像阅读器等外部主机设备200输入至图像形成设备侧的控制电路部(控制部件)101的电子图像信号,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状记录材料P上形成彩色图像。控制电路部101包括CPU(处理单元)和ROM(记录部件)等,并且配置为与外部主机设备200或图像形成设备100的操作部(未示出)传递各种电子信息。另外,控制电路部101配置为根据预定的控制程序或预定的参照表综合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0的图像形成操作。
分别配置四个图像形成部Y、C、M和K以形成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的彩色调色剂图像,并以该顺序自下向上排列在图像形成设备内。图像形成部Y、C、M和K各自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电子照相感光鼓51,和作为作用于鼓51的处理部件的充电装置52、显影装置53和清洁装置54等。
黄色图像形成部Y的显影装置53容纳作为显影剂的黄色调色剂。青色图像形成部C的显影装置53容纳作为显影剂的青色调色剂。另外,品红色图像形成部M的显影装置53容纳作为显影剂的品红色调色剂。此外,黑色图像形成部K的显影装置53容纳作为显影剂的黑色调色剂。
配置为通过曝光于鼓51而形成静电潜像的光学系统55对应于上述四个彩色图像形成部Y、C、M和K而设置。光学系统55包括激光光学系统。在各图像形成部Y、C、M和K中,光学系统55对通过充电装置52而均匀带电的鼓51进行基于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扫描。因此,对应于图像模式的静电潜像形成在鼓51的表面上。
接着,显影装置53使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具体地,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黄色组分图像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对应于黄色的图像形成部Y的鼓51的表面上,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青色组分图像的青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对应于青色的图像形成部C的鼓51的表面上,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品红色组分图像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对应于品红色的图像形成部M的鼓51的表面上,和对应于全色图像中的黑色组分图像的黑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对应于黑色的图像形成部K的鼓51的表面上。
与各鼓51的旋转同步,在图像形成部Y、C、M和K各自的鼓51表面上形成的上述彩色调色剂图像以上述彩色调色剂图像按预定对准顺次重叠的方式一次转印至大致匀速旋转的中间转印构件56上。这样,在中间转印构件56上,合成上述彩色调色剂图像并形成为未定影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在示意性实施方案中,环形中间转印带用作中间转印构件56。中间转印构件56绕以下三个辊拉伸:驱动辊57;相对的二次转印辊58;和张力辊59,并且通过驱动辊57驱动。一次转印辊60用作配置为从图像形成部Y、C、M和K各自的鼓51的表面向带56进行调色剂图像的一次转印的单元。偏压电源(未示出)向辊60施加具有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这样,调色剂图像从图像形成部Y、C、M和K各自的鼓51的表面一次转印至带56。
在各图像形成部Y、C、M和K中,调色剂图像从鼓51的表面一次转印至带56之后,清洁装置54除去残留在鼓51的表面上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与带56的旋转同步,对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等各色进行上述步骤。通过以该方式顺次重叠在带56上形成这些颜色的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
要注意的是,为了进行单色图像形成(单色模式),上述步骤仅对所选颜色进行。同时,在预定时刻,给送辊62逐一分离并给送记录材料盒61内容纳的记录材料P。接着,在预定时刻,定位辊对63将记录材料P输送至转印辊隙部,所述转印辊隙部位于使勾住相对的二次转印辊58的中间转印带部分与二次转印辊64彼此压接处。
由从偏压电源(未示出)施加至二次转印辊64并具有与调色剂相反的极性的偏压,将在带56上形成的一次转印合成调色剂图像以整体方式二次转印至记录材料P。在二次转印后,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65除去残留在带56上的未转印的残余调色剂。二次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装置114在熔融混色的同时定影在记录材料P上,接着作为全色打印品经排出路径66排出至排出托盘67。
(2)图像加热定影装置
图2B为使用定影膜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定影构件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114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在以下有关于图像加热定影装置及其构成构件的说明中,"长度方向"意指在记录材料的面内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横向方向"意指在记录材料的面内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平行的方向。"宽度"意指记录材料沿横向方向的尺寸。"长度"意指记录材料沿长度方向的尺寸。本实施方案中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114基本上是作为公知技术的所谓的无张力膜加热型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这种膜加热型的图像加热定影装置使用环形带状或圆筒状的挠性耐热性定影膜2作为定影构件。在该装置中,定影膜2的外周部的至少一部分通常没有任何张力(在不施加张力的状态下),并且定影膜2配置为通过作为加压构件的加压辊(加压旋转构件)6的旋转驱动力驱动旋转。在本实施方案中,作为定影构件的定影膜2对应于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的膜。
在图2B中,支架(stay)1同时用作加热体支承构件(heatingmember-supportingmember)和膜导向构件。支架1为沿长度方向(沿与图面垂直的方向)伸长且横截面为大致半圆形槽型的由耐热性树脂制成的刚性构件。在本实施方案中,高耐热性液晶聚合物用作支架1的材料。另外,在支架1沿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用于容纳将与加热器3接触配置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5的孔1b与槽部1a连通设置。在本实施方案中,加热器3为所谓的陶瓷加热器,其嵌入在支架1的底面沿横向方向中央处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槽部1a内并由槽部1a固定支承。圆筒状的挠性高耐热性定影膜2作为定影构件在支承加热器3的支架1的外周留有周长余量地松弛外嵌。
另外,将润滑脂涂布至定影膜2的内周面(内面),从而改进相对于加热器3的滑动性。支架1、加热器3和定影膜2等构成加热组件4。加压辊(加压旋转构件)6用作支持构件(back-upmember)。本实施方案中的加压辊6通过以下来制备:使用作为耐热性弹性层6b的硅酮发泡体覆盖由铁、不锈钢或铝等制成的圆轴芯金属(coremetal)6a,接着使用作为脱模层6c的氟树脂管覆盖弹性层6b。加压辊6夹持定影膜2面向保持在支架1中的加热器3。另外,通过加压机构(未示出)在支架1和加压辊6之间施加预定的压力。通过压力,辊6的弹性层6b夹持定影膜2沿加热器3的长度方向弹性变形。结果,在定影膜2夹持在辊6与加热器3之间的情况下,在辊6与加热器3之间形成具有使由记录材料P承载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加热定影所必需的预定宽度的辊隙部(定影辊隙部)N。
加压辊6至少在图像形成的执行其间,通过由控制电路部101控制的马达(驱动部件)M以预定的速度沿图2B的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驱动旋转。借助由加压辊6的旋转引起的加压辊6与定影膜2之间的辊隙部N的摩擦力,将旋转力作用于定影膜2。由此,定影膜2在内面与辊隙部N中的加热器3的表面紧密接触滑动的同时,以与加压辊6的旋转圆周速度大致对应的圆周速度沿图2B的箭头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在支架1的外侧旋转。具体地,使定影膜2以与从图像转印部侧输送的、其上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的输送速度大致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另外,通过由电源装置102供给电力使加热器3升温。加热器3的温度用温度计5检测。检测的温度信息反馈至控制电路部101。控制电路部101配置为控制从电源装置102向加热器3输入的电力,以便使从温度计5输入的检测温度保持在预定的目标温度(定影温度)下。在加热器3加热至预定的定影温度并控温在该温度下并且辊6驱动旋转的状态下,其上承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P在保持调色剂图像承载面侧朝向定影膜2侧的状态下引入辊隙部N。使记录材料P在辊隙部N中与定影膜2的外面紧密接触,并且与定影膜2一起夹持输送而通过辊隙部N。结果,加热器3的热经由定影膜2施加至记录材料P,并且将压力施加至辊隙部N中的记录材料P。因而,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通过热和压力定影至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已通过辊隙部N的记录材料P从定影膜2的外周表面自分离,并输送到定影装置外。
(3)定影膜的构成
图1为说明用作上述定影装置114的定影构件的定影膜2的一部分的层结构的示意性截面图。定影膜2的基材2A为由金属或耐热性树脂制成的环形带构件。从减小热容量和改进快速启动性的观点,定影膜2的总厚度优选较小。基材2A的较小厚度也有利于定影装置114的快速启动。然而,极小的厚度提供不充分的强度,因而基材2A的厚度期望为20至100μm。另外,弹性层2B形成在基材2A的外周面上。弹性层2B通过追从并覆盖记录材料P或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上的凹凸而起到从加热器3向记录材料P或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导热的作用。作为弹性层2B的材料,可使用其中混有具有高热导性的填料的耐热性橡胶。
弹性层2B的较小厚度还有利于定影装置114的快速启动。另外,从确保对记录材料P或调色剂的覆盖效果的观点,弹性层2B的厚度优选在50μm至1mm的范围内,特别优选80μm至300μm。
用作定影膜2的最外层的脱模层(表面层)2D由具有良好脱模性的氟树脂形成,从而防止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的偏移。另外,在弹性层2B与表面层2D之间形成中间层2C和底涂层2C。考虑到容易从加热器3向记录材料P和未定影调色剂图像T导热,中间层2C、底涂层2C和表面层2D的总厚度期望为25μm以下。
(3-1)基材2A
作为基材2A的材料,可使用如不锈钢(SUS)、镍或镍合金等金属。还可使用作为具有高耐热性、强度和耐久性等的热固性树脂的聚酰亚胺或聚酰胺酰亚胺等。
(3-2)弹性层2B
弹性层2B包含硅橡胶。
(3-2-1)硅橡胶
包含液态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的液态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下文中还简称为"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优选借助其优异的加工性而用于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弹性层。即,根据本发明的弹性层优选包含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的固化物。
在本发明中,用于形成弹性层2B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包含根据以下项(a)、(b)和(c)的组分作为基本构成成分:
(a)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
(b)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和
(c)作为交联催化剂的铂化合物。
根据上述项(a)的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实例包括以下有机聚硅氧烷。
·直链有机聚硅氧烷,其中其分子两末端由R1 2R2SiO1/2表示,且其中间单元由R1 2SiO和R1R2SiO表示
·支链有机聚硅氧烷,其中其分子两末端由R1 2R2SiO1/2表示,且其中间单元包含R1SiO3/2和/或SiO4/2
这里,R1表示键合至硅原子的、不包含脂肪族不饱和基团的1价未取代的或取代的烃基。其具体实例包括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己基)、芳基(苯基和萘基)、和取代的烃基(如氯甲基、3-氯丙基、3,3,3-三氟丙基、3-氰基丙基和3-甲氧基丙基)。
特别是,优选50%以上的R1表示甲基,更优选所有R1表示甲基,这是因为容易合成和容易操作、以及优异的耐热性。
另外,R2表示键合至硅原子的不饱和的脂肪族基团。R2的实例包括乙烯基、芳基、3-丁烯基、4-戊烯基、和5-己烯基。特别是,优选乙烯基,这是因为容易合成和容易操作、以及与硅橡胶的交联反应容易。
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为用于通过借助铂化合物的催化作用与根据上述项(a)的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组分中的烯基反应形成交联结构的交联剂。
在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中,每分子中键合至硅原子的氢原子数优选平均超过三个。键合至硅原子的有机基团示例为与由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成分的R1表示相同的取代或未取代的1价烃基。特别是,由于容易合成和容易操作而优选甲基。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的分子量不特别限定。另外,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在25℃下的粘度落入优选10mm2/s以上且100,000mm2/s以下、更优选15mm2/s以上且1,000mm2/s以下的范围内。当粘度为10mm2/s以上时,有机聚硅氧烷在贮存期间几乎不挥发,并且得到的硅橡胶能够实现期望的交联度和期望的物性。另外,当粘度为100,000mm2/s以下时,有机聚硅氧烷容易操作,并且能够容易且均匀地分散在体系中。
另外,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的硅氧烷骨架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任意者,并且可以使用其混合物。特别是,从容易合成的观点优选直链状的。
此外,在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中,Si-H键可存在于有机聚硅氧烷分子的任何硅氧烷单元中,但至少其一部分优选存在于有机聚硅氧烷分子的末端,例如R1 2HSiO1/2单元。
根据上述项(a)的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和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优选共混在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中,以使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与硅原子数之比为0.001以上且0.020以下,更优选0.002以上且0.010以下。
另外,根据上述项(a)的具有不饱和脂肪族基团的有机聚硅氧烷和根据上述项(b)的具有键合至硅的活性氢的有机聚硅氧烷优选以使活性氢数与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之比为0.3以上且0.8以下来共混。当活性氢数与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之比为0.3以上时,固化后的硅橡胶能够稳定地实现期望的硬度。另外,活性氢数与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之比为0.8以下,能够防止硅橡胶的硬度过度上升。可基于使用氢核磁共振分析(1H-NMR(商品名:AL400型FT-NMR;由JEOLLtd.制造))定量测定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和活性氢数来计算活性氢数与不饱和脂肪族基团数之比。
在本发明中,弹性层2B的材料不限于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并且可使用缩合固化型硅橡胶。在使用缩合固化型硅橡胶的情况下,固化时间及其特征根据操作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等可能不稳定。因此,为了保持特别是深部的固化,期望一起使用固化剂。
(3-2-2)弹性层2B中的填料
作为可引入至弹性层2B中来提高弹性层的热导率的填料的具体实例,给出金属硅、氧化铝、氧化锌或碳化硅等。这些填料可单独使用,或者可组合使用从中选择的至少两种以上的填料。
(3-3)中间层2C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在弹性层2B与表面层2D之间包括中间层2C,以改进弹性层2B与表面层2D之间的粘合性。
中间层2C包含氟树脂,并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中的至少之一。
选自由以下树脂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期望作为氟树脂: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
另外,芳香族聚酰亚胺树脂材料的实例可包括:如聚均苯四酰亚胺系聚酰亚胺树脂材料和聚联苯四羧酸酰亚胺系树脂材料等热固性树脂;和如聚二苯甲酮四羧酸酰亚胺系树脂材料和聚醚酰亚胺树脂等热塑性聚酰亚胺树脂。
氟树脂与芳香族聚酰亚胺和/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以其中氟树脂与芳香族聚酰亚胺和/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彼此充分良好的相容的状态存在于中间层。结果,各自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和中间层可维持高的相互粘合性。
此外,当中间层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时,如下文所述,在弹性层2B与聚酰亚胺树脂之间形成含酰胺键的基团。更具体地,形成了芳香族酰胺键,其中构成酰胺基的碳原子与构成聚酰亚胺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直接键合。由此,弹性层与中间层之间的粘合性也可以提高。
(3-4)表面层2D
表面层(脱模层)2D用的氟树脂,由于该氟树脂由包含结晶性氟树脂的氟树脂混合物形成而不溶于溶剂。因此,氟树脂用作其中氟树脂的细颗粒分散于如水等溶剂中的分散液(涂料)。
结晶性氟树脂具有高耐热性和高耐久性,并且通常具有200℃以上的熔点。在本发明的定影构件中使用结晶性氟树脂的情况下,优选结晶性氟树脂即使在连续使用时也能够经受200℃以上的温度。
通常,高分子即使在等于或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下也会部分熔融。树脂熔融的温度范围以其熔点为中心扩展一定的宽度。因此,构成表面层的氟树脂优选具有250℃以上的熔点,从而抑制长期连续使用时表面层的劣化。
此类氟树脂的具体实例可以为选自由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及其共聚物和改性树脂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特别是,PFA是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氟树脂的最合适的材料,这是因为PFA的熔点为280℃至320℃,且具有相当令人满意的耐热性和令人满意的加工性。
PFA的共聚类型不特别限定,并且其实例包括无规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另外,PFA中四氟乙烯(TFE)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的含量之间的摩尔比不特别限定。具体地,可适当使用TFE与PAVE的含量之间的摩尔比为94/6至99/1的PFA。
另外,PAVE的具体实例包括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和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
(4)定影膜的制造方法
(4-1)弹性层2B的形成
在预先用底涂剂(primer)处理的基材2A上形成弹性层2B。
作为弹性层2B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使用环涂法。图3为说明在基材2A上形成硅橡胶层来用作弹性层2B的步骤的实例的图,并且为用于说明所谓环涂法的示意图。使作为环形带构件的基材2A覆盖截面为真圆、该圆的长度与基材2A的内周长度大致相等的圆筒状的芯筒(corecylinder)18,并安装在芯筒18上以防止基材2A松动。接下来,将其上已安装有基材2A的芯筒18用夹持连接件35固定在可移动台34上。将包含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和具有高热导性的填料并因而具有高热导性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填入缸泵32中。接着,通过由压力马达M1加压来供给组合物,用涂布液进料嘴33涂布至基材2A的周面上。此时,使包括固定于其上的基材2A和芯筒18的移动台34在涂布的同时通过驱动马达M2沿图3的右侧方向(箭头所示)以一定速度移动。由此,用作弹性层2B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组合物G的涂膜可形成在基材2A的整个外周面上。
用作弹性层2B的涂膜的厚度可以由涂布液进料嘴33与基材2A表面之间的间隙、硅橡胶组合物的供给速度或基材2A(台34)的移动速度等来控制。在基材2A上形成的加成固化型硅橡胶层通过如电炉或红外线加热器等迄今已知的加热方式加热一定的时间,从而进行交联反应。由此,硅橡胶层可以成形为作为固化硅橡胶层的弹性层2B。
弹性层2B的形成方法不限于上述环涂法。例如,可使用涉及以下的方法:将如液态硅橡胶等材料通过如刮涂法等方式涂布至金属层上以形成具有均匀厚度的涂膜、接着加热固化。可选地,可使用:涉及将如液态硅橡胶等材料注入模具、接着加热固化的方法;涉及将材料挤出成形、接着加热固化的方法;或者涉及将材料注射成形、接着加热固化的方法;等等。
(4-2)对弹性层的表面处理(1)
弹性层2B的表面期望在中间层2C形成之前进行表面处理。例如,期望进行如UV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亲水处理。UV处理(不是必需的)通过使硅橡胶层的表面亲水而促进该步骤之后的膜形成。
(4-3)对弹性层的表面处理(2)
进行上述表面处理(涂布预处理)之后的弹性层2B的表面用氨基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具体地,将氨基硅烷偶联剂通过喷射等均匀涂布在弹性层2B的表面上,然后在常温常湿环境下干燥。由此,可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含氨基的聚硅氧烷的层。
任何已知的硅烷偶联剂可用作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其具体实例包括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苯基-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丙基甲基双(三甲基甲硅烷氧基)硅烷、3-氨丙基二甲基乙氧基硅烷、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和4-氨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可更优选采用选自具有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的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和具有由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结构的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中的至少一种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
结构式(1)
结构式(2)
此处,硅烷偶联剂中氨基与硅原子之间的亚烷基(R11、R21)优选具有1至3个碳原子。此类亚烷基在定影膜长期暴露于高温时经受较少的热分解,并且可抑制由其引起的粘合不良。
另外,期望硅烷偶联剂中的烷氧基的R12、R13、R14、R23和R2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防止通过由脱水缩合反应生成的醇的挥发延迟引起的涂布表面的过度湿润。结果,在后述中间层2C的形成步骤中,可防止中间层2C的厚度不均匀。要注意的是,R22表示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单独使用一种硅烷偶联剂,或可组合使用其两种以上。另外,硅烷偶联剂可通过用溶剂稀释来使用。几乎任意有机溶剂如醇类、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丙酮、或者醇与水的混合体系可用作稀释用溶剂。
(4-4)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的形成
涂布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在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的涂膜干燥后或者在该涂膜仍轻微湿润时,将包含聚酰胺酸和氟树脂的水系分散液(下文中也称作"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通过喷射涂布至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的涂膜上,接着干燥。干燥后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的厚度优选约1至2μm。
作为要用于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氟树脂,可使用例如四氟乙烯和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树脂(PFA)、四氟乙烯和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树脂(FEP)、其共聚物、或其改性树脂。
另外,要引入至表面层和中间层的氟树脂优选为相同种类。这能够使中间层与表面层之间的粘合性进一步改进。因此,当如上所述将PFA用作表面层(脱模层)的氟树脂时,优选要引入至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氟树脂也为PFA。
当将PFA引入至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时,PFA的共聚形式不特别限定,并且其实例包括无规共聚、嵌段共聚和接枝共聚。另外,PFA中四氟乙烯(TFE)的含量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的含量之间的摩尔比不特别限定。具体地,可适当地使用TFE的含量与PAVE的含量之间的摩尔比为94/6至99/1的PFA。另外,PAVE的具体实例包括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和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
作为聚酰胺酸,可使用例如具有由以下结构式(3)或(4)表示的结构作为其重复单元的一部分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
结构式(3)
结构式(4)
另外,从成膜性的观点,除了这些组分以外,期望包含如具有支化烷基链和环氧乙烷(EO)链的表面活性剂、溶剂或水等组分。
(4-5)脱模层2D的形成用氟树脂颗粒分散液(涂料)的涂布
表面层2D用的氟树脂,由于该氟树脂由包含结晶性氟树脂的氟树脂混合物形成而不溶于溶剂。因此,氟树脂用作其中氟树脂的细颗粒分散于如水等溶剂中的分散液(涂料)。
将此类脱模层用的氟树脂分散液(涂料)进一步涂布至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上,接着干燥。作为表面层2D用的氟树脂分散液的涂布方法,可使用任意方法,只要分散液在辊表面上流平化以形成凹凸少的平滑未焙烧的氟树脂层即可。作为此类涂布方法,特别优选使用喷涂法,这是因为该方法提供容易的可操作性,但也可使用浸渍法等。用作表面层2D的未焙烧的氟树脂层的涂布厚度期望落入4μm以上且25μm以下的范围内,这是因为过大的涂布厚度容易在涂布后的干燥或焙烧期间发生裂纹,而相反,过小的涂布厚度在涂布期间的流平化时产生难度,并容易导致斑驳层(mottledlayer)。
(4-6)焙烧
作为用于焙烧用作表面层2D的未焙烧的氟树脂层的焙烧方式,可使用任意方式,只要该方式能够至少在等于或高于氟树脂熔点的温度下加热即可,更期望从熔点加热至高于熔点约20℃至50℃的温度。作为焙烧方法,例如,可给出下列方法:涉及使用其中循环热空气的电炉的方法;涉及使用利用辐射加热的红外线加热器的方法;涉及用筒状或线圈状加热元件等局部产生高温空气、接着使目标物穿过局部热空气以焙烧目标物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将包含具有选自由结构式(3)表示的结构和由结构式(4)表示的结构的任一种结构的聚酰胺酸、以及氟树脂的底涂剂涂布至形成在弹性层表面上的氨基聚硅氧烷,并将上述脱模层形成用的分散液涂布在其上之后,进行焙烧。结果,形成包含氟树脂的脱模层和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之一的中间层。这里,在该焙烧步骤中,促进聚酰胺酸的亚胺化反应,因而形成了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通过亚胺化,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与形成在弹性层上的氨基聚硅氧烷的氨基反应。结果,中间层和弹性层通过含酰胺键的基团彼此键合。
具体地,如图5A所示,当氨基改性的硅烷偶联剂涂布至在基层上形成的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上时,如图5B所示,含氨基的聚硅氧烷通过硅烷偶联剂的水解和缩合形成在弹性层的表面上。
接下来,将包含氟树脂和聚酰胺酸的底涂剂涂布至含氨基的聚硅氧烷(图6A),并将上述氟树脂颗粒分散液涂布至底涂剂上以使氟树脂颗粒附着至底涂剂(未示出)。其后,将氟树脂颗粒熔融并成形为涂膜,从而形成脱模层2D。此时,通过加热以使氟树脂颗粒熔融,使底涂剂中的聚酰胺酸的羧基、或者作为该聚酰胺酸的反应产物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内的羧基与聚硅氧烷中的氨基进行脱水反应(酰胺化)。因此,形成酰胺键(-NHCO-)(参见图6B)。结果,获得如下结构:其中中间层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弹性层的硅橡胶由含酰胺键的基团键合,并且其中构成酰胺键的碳原子与构成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直接键合。
要注意的是,构成酰胺键的碳原子与构成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的直接键合可通过例如FT-IR分析中在1,652cm-1处源自芳香族酰胺键的特征吸收的存在来确认。
在包含聚酰胺酸和氟树脂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中,从粘合性的观点,有利的是氟树脂与聚酰胺酸的混合比以质量比计为1:1至10:1。当采用上述质量比时,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氟树脂更充分地彼此相容。结果,可进一步改进弹性层与脱模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
另外,聚酰胺酸可可靠地存在于含氨基的弹性层的表面上,因此,可更充分地确保在聚酰胺酸的羧基与弹性层表面上的氨基之间的反应可能性。结果,可进一步改进中间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
即,期望的是,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在以下状态下焙烧:其中作为聚酰胺酸的反应产物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氟树脂相容、且其中聚酰胺酸可存在于含氨基的弹性层的表面上。由此,弹性层由芳香族含酰胺键的基团与中间层中的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键合。结果,提供其中弹性层和表面层(脱模层)显示高的相互粘合性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用构件。
实施例
下文中借助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实施例1)
(5-1)定影膜的弹性层的形成步骤
作为具有环形状的基材2A,制备尺寸为长度240mm、厚度40μm、外径30mm的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带。
将橡胶系底涂剂(商品名:X-33-174A,X-33-174B;由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涂布至金属带的外周面上,在两侧端各留出5mm,使涂布宽度为230mm。然后将所得物置于电炉中并在200℃下干燥30分钟,从而形成底涂剂层。将干燥后的底涂剂层的厚度设为2μm。
接下来,如下所述制备用于形成弹性层2B的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混合物。具体地,准备侧链具有甲基的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商品名:KE-1281-A,KE-1281-B;由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平均粒径为6.0μm的粉碎形状的金属硅(商品名:M-Si#600;由KINSEIMATECCO.,LTD.制造)作为热导性填料混合于其中,以使填料相对于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的比例为50体积%。其后,搅拌混合物直至混合物变得均匀,然后置于减压气氛下消泡。
通过上述环涂法(参见图3)将所得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混合物涂布至在金属带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底涂剂层上,从而形成厚度300μm的涂膜。接下来,将所得物置于加热炉内并在140℃的温度下加热10分钟,从而使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混合物的涂膜一次硫化。将所得物在同一炉内进一步在200℃的温度下加热4小时,从而使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混合物的涂膜二次硫化。因此,形成硅橡胶层。
(5-2)对定影膜的弹性层2B进行表面处理的步骤
接下来,使在由SUS制成的金属带2A上形成的弹性层2B的表面进行UV处理。具体地,使用UV装置进行处理约100秒。在该处理下,使由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2B的表面亲水化。
在UV处理后,将通过用乙醇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商品名:KBE-903;由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以重量比计稀释五倍获得的液体作为硅烷偶联剂通过喷射涂布至弹性层2B的表面,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1.0μm。将所得物置于常温常湿(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下以干燥。
(5-3)中间层形成用的涂料的制备及其涂膜的形成步骤
通过以6:1:1的质量比混合水、N-甲基吡咯烷酮和糠醇来制备溶剂。将3.75质量份的作为芳香族聚酰亚胺的前体的具有由以下结构式(5)表示的结构的聚酰胺酸(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15质量份的作为氟树脂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5质量份的作为无机填料的氧化铁(ironoxide)(氧化铁红,粒径:0.1μm,商品名:R-516-L;由TitanKogyo,Ltd.制造)、1.25质量份的作为表面活性剂的三甲基壬醇(商品名:T2279;由TOKYOCHEMICALINDUSTRYCO.,LTD.制造)添加至100质量份的所述溶剂,接着均匀地混合并分散于其中。由此,制备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
要注意的是,PFA为四氟乙烯(TFE)/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共聚物树脂或TFE/全氟烷基乙烯基(PAV)共聚物树脂,并且烷基乙烯基醚或烷基乙烯基组分相对于共聚物树脂的比例为9摩尔%。
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通过喷射来涂布以使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并置于常温常湿(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下以干燥。
结构式(5)
(5-4)脱模层2D的形成步骤
用作表面层2D的PFA分散液(商品名:EM-500;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通过喷涂涂布至上述(5-3)中形成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上。要注意的是,PFA为四氟乙烯(TFE)/全氟烷基乙烯基醚(PAVE)共聚物树脂或TFE/全氟烷基乙烯基(PAV)共聚物树脂,并且烷基乙烯基醚或烷基乙烯基组分相对于共聚物树脂的比例为9摩尔%。
此时,涂布分散液以便通过调整其涂布量和往复次数来获得湿表面,并在常温常湿(温度:23℃,相对湿度:45%)的环境下充分流平直至分散液干燥。
要注意的是,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和表面层形成用的PFA分散液以使焙烧前且干燥后的总膜厚度为15μm。
(5-5)定影膜的脱模层的焙烧步骤
在脱模层的涂布完成后,将定影膜置于电炉中并在350℃下焙烧15分钟。其后,定影膜通过空气冷却。由此,获得根据实施例1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5-6)定影膜的耐久试验
为了评价所得定影膜在高温环境下的耐久性,将由此获得的定影膜2作为定影构件安装至具有图2A和2B所示构成的彩色激光打印机(商品名:LBP9520C;由CanonInc.制造)。然后,在定影膜的表面加热至230℃的温度的状态下,将实心白色图像连续打印在A4尺寸的普通纸(商品名:CS814;由CanonInc.制造)上。在将图像输出500,000张后,将定影膜2从定影装置中取出并目视观察。未观察到表面层剥离。
另外,将单独制备的定影膜作为定影构件安装至彩色激光打印机,并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操作将实心白色图像输出100,000张。其后,将定影膜2从定影装置中取出并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剥离试验。
剥离试验的方法参照图4来说明。
具体地,将芯筒(未示出)置于定影膜2中,并且通过用沿图4的R方向可旋转的轴承(未示出)外侧夹紧芯筒的两端来保持。接下来,沿定影膜2的构件的周向用剃刀形成宽度为25mm的切缝,其中切缝从脱模层的表面到达弹性层的表面。此时,切缝深度的目标为约40至200μm。接下来,在切缝部沿定影构件的长度方向形成一个切口,并将所产生的边缘定义为剥离端H。要注意的是,切缝沿周向的长度设为从剥离端H起约50至90mm。
在剥离端H,在表面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界面部分用剃刀使表面层和弹性层强制彼此剥离,并将剥离端H用剥离试验机的测力计夹持。接下来,从芯筒转轴的正上方沿垂直方向F以50mm/min的速度牵引剥离端H,从而剥离表面部直至沿周向的剥离长度达到70mm。此时,重要的是,保持由符号F表示的剥离方向在剥离端H的基部(base)相对于定影膜2的主体的切线方向为90°,直至剥离长度达到至少70mm。作为保持90°的具体方法,给出以下方法:剥离端H用剥离试验机的测力计夹持,以使剥离表面部相对于切线方向形成90°;接着,在从芯筒转轴的正上方沿垂直方向F以恒定的移动速度(50mm/min)牵引剥离端H的同时,可使芯筒沿图4的R方向旋转,使得其沿芯筒切线方向的移动速度等于沿垂直方向F的移动速度。具体地,当定影膜2的外径为30mm时,通过使芯筒以0.53转每分钟(rpm)旋转,由符号F表示的剥离方向在剥离端H的基部相对于定影膜2的主体的切线方向的角度能够保持在90°。要注意的是,图4中的附图标记H'表示剥离状态下的剥离端。
弹性层的破坏方式通过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K6866:1999定义的"粘合剂-主要破坏样式的名称"评价由上述剥离试验形成的破裂面来确定。
粘合破坏:其中目视观察到断裂存在于粘合剂和被粘物之间的界面的粘合剂结合破坏
内聚破坏:其中目视观察到断裂存在于粘合剂或被粘物中的结合沉积物破坏
本发明中,弹性层的内聚破坏意指其中目视观察到破裂面的断裂存在于弹性层中的破坏。
结果是,在进行了100,000张图像输出后根据实施例1的定影膜的破坏方式为弹性层的内聚破坏,并确认了表面层和弹性层即使在100,000张图像输出后仍彼此牢固结合。
此外,剥离表面部的背面组合使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光谱分析仪(商品名:FRONTIERFT-IR/NIR/MIR;由PerkinElmer,Inc.制造)和显微红外成像系统(Spotlight400型;由PerkinElmer,Inc.制造)进行测量,并且获得其红外光谱。具体地,将线性MCT阵列检测器(商品名:Duetdetector;由PerkinElmer,Inc.制造)用作检测器,从而在温度为25℃和湿度为40%的环境下进行测量。
测量区域设为4,000cm-1至600cm-1的普通红外区域,分辨率设为4cm-1,并进行一次扫描。
结果是,在源自硅的1,022/cm和1,260/cm处、在源自氟树脂的1,153/cm和1,210/cm处、在源自芳香族聚酰亚胺的1,380/cm、1,503/cm、1,721/cm和1,774/cm处、以及在源自芳香族酰胺基团的1,652/cm处检测到各IR峰。
评价结果示于表1。
要注意的是,表1中"FT-IR的测定结果"的符号"Y"意指如上所述在源自硅的1,022/cm和1,260/cm处、在源自氟树脂的1,153/cm和1,210/cm处、在源自芳香族聚酰亚胺的1,380/cm、1,503/cm、1,721/cm和1,774/cm处、以及在源自芳香族酰胺基团的1,652/cm处检测到IR峰。
(实施例2)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将聚四氟乙烯(PTFE)用作氟树脂来代替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并在脱模层2D的形成步骤中,将PFA分散液改变为PTFE分散液(商品名:852N-201;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2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将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用作氟树脂来代替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并在脱模层2D的形成步骤中,将PFA分散液改变为FEP分散液(商品名:856N-200;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3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除了在对弹性层2B进行表面处理的步骤中,将3-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商品名:SIA0605.0;由Gelest,Inc.制造)用作硅烷偶联剂来代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4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除了在对弹性层2B进行表面处理的步骤中,将4-氨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商品名:SIA0587.0;由Gelest,Inc.制造)用作硅烷偶联剂来代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5的定影膜2。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在对弹性层2B进行表面处理的步骤中,将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商品名:Z-6519;由DowCorningTorayCo.,Ltd.制造)用作硅烷偶联剂来代替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比较例1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是,表面部的背面示出源自氟树脂和芳香族聚酰亚胺基团的IR峰,并且弹性层侧的剥离面示出源自硅的IR峰,但未发现源自芳香族酰胺的IR峰。
结果示于表1。要注意的是,表1中"FT-IR的测定结果"的符号"N"意指如上所述剥离表面部的背面示出源自氟树脂和芳香族聚酰亚胺基团的IR峰,并且弹性层侧的剥离面示出源自硅的IR峰,但未发现源自芳香族酰胺的IR峰。
(实施例6)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添加12.5质量份的聚酰胺酸和6.25质量份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作为氟树脂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6的定影膜2。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添加1.25质量份的聚酰胺酸和17.5质量份的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作为氟树脂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7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参考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7-314583号公开的发明制备的具有由以下结构式(6)表示的结构的聚酰胺酸用作脂环族聚酰亚胺的前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比较例2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结构式(6)
(实施例8)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步骤中,将由以下结构式(7)表示的聚酰胺酸用作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8的定影膜。发现脱模层的厚度为15μm。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结构式(7)
(比较例3)
除了在粘合用底涂液的制备和中间层2C的形成步骤中,使用根据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发明的含磷酸基的橡胶用氟树脂水性底涂剂(由DuPont-MitsuiFluorochemicalsCompany,Ltd.制造)以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比较例3的定影膜。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的定影膜的弹性层的形成步骤中,使用100质量份的缩合固化型硅橡胶(商品名:KE-4901-W;由Shin-EtsuAstechCo.,Ltd.制造)代替加成固化型液态硅橡胶,并将10质量份的氨乙基氨丙基甲氧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商品名:ATM-1322;由Gelest,Inc.制造)混入其中。将混合物充分搅拌并消泡。其后,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将所得混合物成膜,并在常温常湿(23℃/45%)下放置3天以自然固化。由此,得到弹性层2B。
接着,除了使弹性层的表面不用氨基硅烷偶联剂进行处理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生产根据实施例9的定影膜。
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耐久试验。
另外,定影膜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100,000张耐久试验,接着评价脱模层与弹性层之间的相互粘着力。此外,剥离面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FT-IR测量。结果示于表1。
表1
表1续
本发明要求2013年12月1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60363号的权益,在此将其全部内容引入以作参考。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图像形成设备
114图像加热定影装置
2作为热定影构件的定影膜
2A基材
2B弹性层
2C中间层
2D脱模层(表面层)

Claims (12)

1.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
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和
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
其中:
所述芳香族聚酰亚胺或所述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与所述弹性层通过含酰胺键的基团键合,和构成所述酰胺键的碳原子与构成所述芳香族聚酰亚胺或所述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直接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酰胺键通过以下来形成:在包含氨基的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聚酰胺酸和氟树脂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接着在聚酰胺酸的亚胺化时使所述聚酰胺酸的酸基与所述氨基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氨基通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处理所述弹性层的表面而引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氨基硅烷偶联剂包括选自具有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结构的硅烷偶联剂和具有由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结构的硅烷偶联剂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结构式(1)和(2)中,R11、R21和R22各自表示具有1至3个碳原子的亚烷基,和R12、R13、R14、R23和R2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者具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硅橡胶包括加成固化型硅橡胶的固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氨基包括所述硅橡胶的分子内存在的氨基。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中所述氟树脂与所述聚酰胺酸以质量比计的比例落在1:1至10:1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表面层包含作为所述氟树脂的选自由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其中所述中间层包含作为所述氟树脂的选自由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组成的组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定影构件;
所述定影构件的加热装置;和
与所述定影构件相对配置的加压构件,
其中所述定影构件和所述加压构件中的至少之一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用构件。
11.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
12.一种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用构件包括:包含硅橡胶的弹性层;包含芳香族聚酰亚胺和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中的至少之一、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和包含氟树脂的表面层,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包含硅橡胶并且表面上包含氨基的弹性层;
(2)在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包含作为芳香族聚酰亚胺或芳香族聚酰胺酰亚胺的前体的聚酰胺酸以及氟树脂的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接着在所述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上形成氟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层;和
(3)使所述中间层形成用材料混合物的层中的所述聚酰胺酸亚胺化,并且使所述氟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层中的氟树脂颗粒熔融以形成氟树脂层,
所述步骤(3)包括以下步骤:当使所述聚酰胺酸亚胺化时,使直接键合至构成所述聚酰胺酸的分子内的芳香环的碳原子的酸基与所述弹性层的表面上的氨基反应。
CN201480069516.XA 2013-12-17 2014-12-05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829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0363 2013-12-17
JP2013-260363 2013-12-17
PCT/JP2014/006103 WO2015093000A1 (ja) 2013-12-17 2014-12-05 電子写真用部材、定着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9974A true CN105829974A (zh) 2016-08-03
CN105829974B CN105829974B (zh) 2018-08-03

Family

ID=53402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9516.XA Active CN105829974B (zh) 2013-12-17 2014-12-05 定影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64450B2 (zh)
EP (1) EP3086183B1 (zh)
JP (1) JP6408892B2 (zh)
CN (1) CN105829974B (zh)
WO (1) WO20150930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670A (zh) * 2018-04-09 2020-10-09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飞行害虫驱避制品及飞行害虫驱避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88471B2 (en) 2014-09-30 2017-03-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US9665049B2 (en) * 2015-02-26 2017-05-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US9891565B1 (en) 2016-07-28 2018-0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mber,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98388B2 (ja) 2017-04-28 2022-07-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状シリコーンゴム混合物、及び電子写真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JP7013875B2 (ja) * 2018-01-04 2022-02-01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体、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フレキシブル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11561495B2 (en) 2020-12-25 2023-01-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essing rotating memb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fix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61832B2 (ja) * 2021-05-21 2023-04-20 三菱電線工業株式会社 ゴム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1162A2 (en) * 1987-12-14 1989-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rotatable member an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02150875A (ja) * 1988-12-02 1990-06-11 Canon Inc 弾性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US5709949A (en) * 1993-12-09 1998-01-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ated fuser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oated fuser members
JP2005164917A (ja) * 2003-12-02 2005-06-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弾性部材
JP200626743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用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ベルト定着装置
US20070054077A1 (en) * 2005-08-23 2007-03-08 Xerox Corporation Use of aminosilane as an adhesion promoter between a silcone layer and a fluoropolymer layer
CN101501576A (zh) * 2006-09-19 2009-08-05 新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用带
CN102782590A (zh) * 2010-08-31 2012-11-1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带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25008B2 (ja) 2004-01-30 2010-03-03 三井・デュポンフロロ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フッ素樹脂被膜を含む積層体及び被膜形成性フッ素樹脂
JP5263464B2 (ja) 2006-05-23 2013-08-14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脂環式ポリイミド前駆体、ポジ型感光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硬化膜
JP4853534B2 (ja) * 2009-03-13 2012-0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ック酸組成物、ポリイミド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00518B2 (ja) * 2010-08-20 2014-10-01 Ntn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のシート状剥離部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電子写真装置
JP5919213B2 (ja) * 2012-03-30 2016-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部材、加熱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321162A2 (en) * 1987-12-14 1989-06-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rotatable member an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H02150875A (ja) * 1988-12-02 1990-06-11 Canon Inc 弾性回転体の製造方法
US5709949A (en) * 1993-12-09 1998-01-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Coated fuser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coated fuser members
JP2005164917A (ja) * 2003-12-02 2005-06-23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弾性部材
JP2006267436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用ベル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ベルト定着装置
US20070054077A1 (en) * 2005-08-23 2007-03-08 Xerox Corporation Use of aminosilane as an adhesion promoter between a silcone layer and a fluoropolymer layer
CN101501576A (zh) * 2006-09-19 2009-08-05 新田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用带
CN102782590A (zh) * 2010-08-31 2012-11-1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定影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7670A (zh) * 2018-04-09 2020-10-09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飞行害虫驱避制品及飞行害虫驱避方法
CN111757670B (zh) * 2018-04-09 2022-10-14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飞行害虫驱避制品及飞行害虫驱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6183A4 (en) 2017-08-23
US20150241822A1 (en) 2015-08-27
EP3086183B1 (en) 2020-04-29
JP2015135483A (ja) 2015-07-27
CN105829974B (zh) 2018-08-03
WO2015093000A1 (ja) 2015-06-25
JP6408892B2 (ja) 2018-10-17
EP3086183A1 (en) 2016-10-26
US9164450B2 (en) 201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9974A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定影装置和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JP5424801B2 (ja) 定着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像加熱定着装置
US9268273B2 (en) Pressure applying rotatable member, having a porous elastic layer with greater thermal conductivities in the axial and circumferential directions than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and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6173040B2 (ja) 定着ベルトおよび定着装置
JP5919213B2 (ja) 定着部材、加熱装置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US9857739B2 (en) Coating apparatus, coating method, fix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ixing mem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fixing member
JP4853534B2 (ja) ポリアミック酸組成物、ポリイミド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65049B2 (en)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emb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07077089A (zh) 电子照相用构件、图像加热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电子照相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JP2013061383A (ja) 管状部材、無端ベルト、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795298B2 (en)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77411B2 (en) Fixing belt member,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142465B2 (ja) 無端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それからなる中間転写体
US10732552B2 (en) Fixing member, fix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dopting bonding layer containing siloxane polymer having glycidyl group
JPH10161448A (ja) 定着用ベルト
JP6289236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17047746A1 (ja) 画像形成装置用転写部材
JP2006292935A (ja) 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68678A (ja) 定着用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72269B2 (ja) 電子写真用部材
JP2007156363A (ja) 定着用ローラ、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22161A (ja) 定着部材、定着手段、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