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9357B - 净化剂注入 - Google Patents

净化剂注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9357B
CN105829357B CN201480070673.2A CN201480070673A CN105829357B CN 105829357 B CN105829357 B CN 105829357B CN 201480070673 A CN201480070673 A CN 201480070673A CN 105829357 B CN105829357 B CN 1058293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or
cleanser
separator
gas
recircul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067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9357A (zh
Inventor
J-L.沙马尤
R.维吉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eos Europe AG
Original Assignee
Ineos Europe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eos Europe AG filed Critical Ineos Europe AG
Publication of CN105829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9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9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9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4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 C08F236/06Butadi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02Scale prevention in a polymerisation reactor or its auxiliary parts
    • C08F2/005Scale prevention in a polymerisation reactor or its auxiliary parts by addition of a scale inhibitor to the polymerisation medi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B01J19/2455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provoking a loop type movement of the react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02Scale prevention in a polymerisation reactor or its auxiliary parts
    • C08F2/007Scale prevention in the auxiliary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1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eatures of the polymerisation apparatu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4Polymerisation in gaseous st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24Stationary reactors without moving elements insid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82Recycling of unreacted starting or intermediate materi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并且具体地提供一种用于在聚合反应器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该聚合反应器系统包括:(i)气相反应器,其具有气体出口和用于抽取含聚合物流的一个或多个抽取管线,(ii)再循环回路,其用于使经由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器的气体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iii)聚合物分离系统,其用于使反应物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的聚合物产品分离,以及(iv)再循环系统,其用于使从反应器移除的反应物在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

Description

净化剂注入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并且具体地涉及用于添加与催化剂毒物(例如水)反应的化合物的方法。
烯烃的聚合公知的是通过使它们在包括气相反应器的反应器系统中与催化剂体系接触。在流化床气相聚合工艺中,例如,聚合物床通过包含烯烃的流化气体的上升流而保持在流化状态,该气体离开反应器并且随后再循环。
聚合反应在气相中启动通常以下述方式进行,也即引入聚合物的预形成床(称为苗床)至反应器、使该苗床流化并在反应器中形成反应气体混合物,以及然后引入催化剂来开始反应。
聚合然后可持续地进行;催化剂体系和组成反应物以及其它反应气体混合物组分根据需要持续地或间歇地引入到反应器中。所制成的聚合物可持续地或间歇地从反应器中取出。预先形成的苗床形成初始的流化床,但这随着反应发生和聚合物固体粒子被取出而由已形成聚合物的床所取代。
离开反应器的气体通常在再循环返回到反应器之前被冷却。在优选的工艺中,该气体经冷却低于从气流中冷凝出液体组分的温度,并且液相和气相二者都再循环,其中已冷凝的液体组分在反应器中的蒸发对反应提供显著的冷却。由离开反应器的气体形成冷凝液体并将该冷凝液体引入反应器中通常称为“冷凝模式”操作。
在烯烃的工业生产中,有时需要停止聚合反应。这可能是由于众多的原因。例如,反应器可能由于反应器或反应系统的其它部分的预定或计划外的维护或清洁而停机。某些操作,例如一些过渡过程,也需要聚合停止。
杂质(“催化剂毒物”)例如水和/或氧气可在这些不同操作期间引入到聚合反应器中。例如,如果反应器在停机期间打开,则杂质例如水和/氧气可进入反应器。又如,如果在过渡期间引入新的苗床,则其可含有水、氧气或在苗床的储存期间所积聚的其它杂质。这些杂质可抑制聚合的重新启动,并且可导致显著困难。
为此,公知的是吹扫反应器和苗床以除去水和其它杂质。此外公知的是引入称为“净化剂”的化合物,其可与杂质反应且由此将它们除去。
吹扫方法包括在升高的温度下利用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的压力吹扫,或者在降低的压力下利用氮气或其它适合的惰性气体流动吹扫反应器。真空可置于反应器上,优选在升高的温度下,以降低水含量。
关于净化剂,在起动聚合之前已引入烷基铝和其它烷基金属化合物例如三甲基铝、三乙基铝和二乙基锌到反应器来作为用于催化剂毒物的净化剂。
碳氢化合物例如乙烷、乙烯、丙烷、丙烯、丁烷、异丁烷、1-丁烯、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和1-己烯也可引入并且在气态状态中循环以提高循环介质的热容量且因此加快干燥。例如,WO2004007571揭示了一种用于使烯烃(或多种烯烃)以气相聚合或共聚合的工艺,其通过使所述烯烃(或多种烯烃)在反应器中于聚合或共聚合状况下与催化剂体系接触,在该反应器中聚合物或共聚物保持在流化床中和/或利用机械搅拌进行搅动,该工艺包括启动前操作,其特征在于,在将催化剂体系引入反应器中之前,反应器经受清洁处理,该清洁处理包括下述步骤,也即将具有4至8个碳原子的烷烃引入到反应器中,在压力和升高的温度下使所述烷烃循环跨越反应器,使反应器减压和对其吹扫。
也可采用上述的组合。例如,反应器可经吹扫以减少水,并且随后添加净化剂以更进一步地减少水。
包括对空的反应器吹扫和净化(在引入新的苗床之前)的工艺的实例可见于WO00/58377。
在其中将苗床添加至反应器且随后进行处理的工艺的实例可见于EP180420。该文献揭示了一种用于在气相中启动聚合的工艺,也即通过在存在齐格勒-纳塔(Ziegler-Natta)类型的催化剂体系的情况下使烯烃在流化床中于聚合状况下和/或利用机械搅拌与充电粉末(也即苗床)接触。所用的充电粉末经脱水并且通过使所述充电粉末与有机铝化合物接触至少五分钟的时间来经受处理。
我们现在发现,水和其它杂质可在不是反应器的区域中积聚,并且如果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反应器系统但不是反应器自身的部分中则可实现改进的并且更为可靠的启动。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该聚合反应器系统包括:
(i) 气相反应器,其具有气体出口和用于抽取含聚合物流的一个或多个抽取管线,
(ii) 再循环回路,其用于使经由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器的气体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
(iii) 聚合物分离系统,其用于使反应物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的聚合物产品分离,以及
(iv) 再循环系统,其用于使从反应器移除的反应物在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
为避免疑义,应指出的是,聚合反应器系统为一种循环系统,并且因此在一个位置添加组分可导致此类组分传送至其它位置。如文中所用,用语“直接地引入”是指将净化剂在特定位置引入到反应器系统中,而非表示净化剂已在其它地方引入并且随后传送至循环系统内的所述其它位置。关于净化剂,以及在本申请中即使并未在每一情形中采用用语“直接”,任何提及在特定位置处引入或添加净化剂都可视作为在所述位置直接地引入净化剂。
根据本发明的“聚合反应系统”,其在文中也可称为“反应器系统”,包括
(i) 气相反应器,其具有气体出口和用于抽取含聚合物流的一个或多个抽取管线,
(ii) 再循环回路,其用于使经由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器的气体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
(iii) 聚合物分离系统,其用于使反应物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的聚合物产品分离,以及
(iv) 再循环系统,其用于使从反应器移除的反应物在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
用语“再循环回路”是指经由气体出口离开反应器的气体通过其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的整个系统。为避免疑义,这包括气体的一部分在其再循环至反应器之前被冷却和冷凝以形成液体的可能性(实际上是优选的)。用语“再循环回路”还包括再循环回路上的任何泄放口(或通风孔,vent)。如果新鲜进料通过与作为再循环回路的一部分的再循环流混合而传送至反应器,则再循环回路可包括新鲜进料管线。
用语“聚合物分离系统”是指反应物通过其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的聚合物产品分离的系统。这些可包括用于产品抽取的闭锁式料斗和本领域中公知为用于后续聚合物处理的脱气和/或吹扫步骤。
用语“再循环系统”是指从反应器移除的在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并且随后与该流分离的反应物通过其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的整个系统。再循环系统可使流再循环返回至再循环回路而非直接地返回至反应器。如文中所用,提及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的再循环系统包括再循环可经由再循环回路来发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本发明的目的,再循环系统认为是在再循环回路处终止。(通过其发生再循环至反应器的任何后续步骤和管都为再循环回路的一部分。)再循环系统可(并且典型地)使来自聚合物分离系统中的不同处理步骤的不同再循环流再循环。这些流可根据处理步骤且具体为流压力、温度和组成物而包括气态和液体再循环流二者。用语“再循环系统”还包括再循环系统上的任何泄放口。如果新鲜进料通过与作为再循环系统的一部分的再循环流混合而传送至反应器或再循环回路,则再循环系统可包括新鲜进料管线。
这可关于图1示出,该图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其提供为用于示出上文所定义用语中的一些。
因此,关于图1,示出有气相反应器(1),其具有气体出口(2)和用于抽取含聚合物流的抽取管线(3)。反应器系统包括再循环回路,其包括冷凝器(4)和分离器(5),用于使冷凝的液体与未冷凝的气体分离。再循环回路还包括用于将冷凝的液体传送返回至反应器(1)的液体再循环管线(6)和用于将未冷凝气体传送返回至反应器(1)的气体再循环管线(7)。
经由管线3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传送至聚合物分离系统,该系统具有示意性地由容器(8a)和(8b)表示的处理步骤。具体地,容器(8a)示意性地表示一个或多个闭锁式料斗,这些料斗为通常用于帮助从反应器(1)中的高压抽取聚合物且气态反应物为最小量的容器,而容器(8b)示意性地表示一个或多个脱气步骤。关于(8b),所抽取的聚合物与再循环的含氮吹扫气体接触,该吹扫气体经由图1中的管线(9)引入。经脱气的聚合物经由管线(10)抽取并被传送以便进一步处理,例如挤出(未示出)。
吹扫气体与所分离反应物(包括未反应的烯烃)的混合物经由管线(11)从上述一个或多个脱气步骤(8b)回收,并且传送至由容器(12)示意性地表示的烯烃回收系统。
包括烯烃的所回收反应物经由管线13传送,该管线可直接地传送返回至反应器(1)但在图1中示为连接至再循环回路,且具体地连接至恰好位于分离器(5)上游的管线,并且自该处反应物再循环至反应器(1)。
包括氮气的已与所回收烯烃分离的组分经由管线(14)移除。该流的至少一部分可再循环至管线(9)并且用作吹扫气体(未示出)。
此外在图1中示出有三个潜在的进料管线用于引入净化剂至反应系统,并且具体地引入至再循环回路。因此,管线(15)可在冷凝器(4)和分离器(5)之间引入组分至再循环回路;管线(16)可引入组分至冷凝器(4)上游的再循环系统,以及管线(17)可直接地引入组分到分离器(5)中。
如图1中所示以及如文中所限定,1-14中的每一个分别为反应系统的一部分,而管线15-17则不是。具体地,2和4-7表示再循环回路,8a和8b表示聚合物分离系统,以及11-13表示再循环系统。如文中所限定,在图1中的再循环系统终止在管线13与分离器(5)上游的再循环回路相交的部位处。
根据本发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
尽管本发明的目的具体为在由于它们位于反应器外部的这些位置处引入净化剂,但值得注意的是,经由此类位置所引入的净化剂也可终止于传送至反应器,但仅是间接地,并且具体为仅是经由再循环管线(要么经由再循环回路要么经由再循环系统)。
因此,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净化剂并未直接地也未经由任何新鲜进料管线传送至反应器,这些新鲜进料管线本身直接地进给至反应器,例如通向反应器的新鲜共聚单体进料管线。
优选地,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的净化剂并未在任何管线中直接地引入,即使在再循环回路或再循环系统中,该管线自身直接地进给至反应器。如果在管线和反应器之间没有中间装备(沿流动方向),则该管线认为是直接地进给至反应器。
如文中所用,用语“装备”专门地表示容器(鼓、分离器等)、泵、压缩机以及冷凝器。如文中所用,该用语因此排除了管道,并且尽管液体可存在于此种管道中并且沿其流动,但管道并不视作为液体可在其中积聚的装备。
因此,净化剂优选地引入到位于再循环回路中、聚合物分离系统中或者再循环系统中的装备中,或者引入到此种装备上游的管线中,使得其在能传送至反应器之前传送穿过所述装备。
优选地,净化剂引入到位于再循环回路中、聚合物分离系统中或者再循环系统中的容器中,或者引入到容器上游的管线或装备中,使得其在能传送至反应器之前传送穿过该容器。
为避免疑义,应指出的是,净化剂可以(并且优选地)在多于一个的位置处引入。在此类实施例中,净化剂可直接地引入至反应器或者经由新鲜进料管线引入至其中,但净化剂也必须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
最优选地,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和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上的多于一个的位置中。尤其发现的是,水和其它杂质可在聚合期间液体在其中积聚的区域中而积聚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例如,再循环回路可以(且优选地)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也即在聚合期间,已离开反应器的气体经充分地冷却来形成冷凝液体。
已发现,如果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反应器系统的这些部分中则可实现改进的且更为可靠的启动。因此,净化剂可直接地引入到反应器系统中在聚合期间存在液体的至少一个区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净化剂可引入到在聚合期间液体可在其中积聚的任何容器或其它装备中或者在该容器或其它装备的上游引入,尤其是引入作为再循环回路的一部分的任何此类容器或其它装备中。
例如,根据本发明的反应系统中的再循环回路可包括冷凝器,其用于充分地冷却已离开反应器的气体以形成气体和冷凝液体的混合物;以及后续的分离器,在其中冷凝液体的至少一部分自混合物中分离。此种系统例如根据WO94/28032是已知的,并且允许液体流和气体流分离地返回至聚合反应器。
在该实施例中,净化剂可引入到分离器上游的管线中,使得该净化剂在其可传送至反应器之前传送穿过分离器。
在一个实例中,净化剂可引入到冷凝器中或其上游,使得该净化剂在其可传送至反应器之前传送穿过冷凝器和分离器。例如,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其代替地再循环至冷凝器上游的再循环管线可连接至来自分离器的液体通过其传送返回至反应器的管线(图1中的液体再循环管线(6)),并且净化剂可添加在该再循环管线中且由此传送到冷凝器中。
净化剂可引入在聚合期间存在液体的管线中,该管线直接地或间接地进给至分离器。例如,净化剂可在冷凝器和分离器之间的管线中引入。
又如,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其代替地再循环至分离器的再循环管线可连接至来自分离器的液体通过其传送返回至反应器的管线(图1中的液体再循环管线(6)),并且净化剂可添加在该再循环管线中且由此传送到分离器中。
再如,新鲜进料,例如新鲜共聚单体,可经由通向分离器的进料管线传送至工艺并且净化剂可在相同管线中引入至分离器。(为避免任何疑义,新鲜进料管线自身并不视作为反应系统的一部分,而只是通向其的进料。在该实施例中,引入新鲜进料和净化剂至反应系统发生在新鲜进料管线进入分离器的情况下。)
作为另外一种选项,用于使与聚合物分离系统中已抽取聚合物分离的反应物再循环返回至反应器的再循环系统可经由通向分离器的进料管线如此操作,并且净化剂可在该管线中引入。
优选地,净化剂直接地引入至分离器。在分离器内,净化剂优选地在已冷却的再循环气体通过其传送到分离器中的入口下方引入,并且最优选地直接引入到分离器中的液相中。
备选地或者另外,净化剂可直接地引入反应系统的其它部分中,在这些部分中可存在液体/可积聚液体。
此类位置的实例包括在再循环系统中使烯烃冷凝的烯烃回收步骤,以及在再循环系统中冷凝的烯烃通过其再循环至反应器的管线或装备。
例如,从反应器移除的聚合物随其夹带大量的反应气体混合物。这些混合物在聚合物分离系统中与聚合物颗粒分离,通常是在聚合物分离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步骤中、且最常见地是在通常称为脱气的工艺中。这一般包括吹扫聚合物颗粒,优选地利用惰性气体、并且最优选地利用氮气。期望的是从吹扫气体中回收未反应的烯烃,这需要使其与吹扫气体分离。这通常要求低温冷凝烯烃以形成可分离和再循环的液体。因此,净化剂可直接地引入到该回收系统的、在聚合期间所回收的冷凝液体将存在/将积聚于其中的任何部分。
此种方法的实例可见于US7696289。具体地,图4和相关记载描述了至少部分地由离开吹扫容器(18)的吹扫气体获得的冷凝液体流的回收和再循环。
烯烃回收和再循环的又一实例发生在工艺通风处理中。工艺泄放口通常存在于聚合工艺以防止在工艺中惰性物质的积聚。(移除气态和液体流以防止在工艺中惰性物质积聚常常也称为“吹扫”。然而,为避免与其它类型的“吹扫”(包括反应器和苗床吹扫以在其中去除水和其它杂质,以及还有在产品处理期间的吹扫)的混淆,用语“通风”将在文中用于从工艺中去除气态流和液体流二者以防止积累惰性物质或重质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如上文所述,可具有工艺泄放口用于气态流和用于液体流二者,前者通常用于移除惰性气态组分,例如氮气,而后者可为移除惰性液体组分,例如2-己烯。在本发明中,工艺泄放口可存在于再循环回路上或者再循环系统上,并且任选地可存在于这两者上。可期望的是在这些泄放口中回收和再循环期望的烯烃(例如,乙烯、1-己烯),用于气态通风流的这些泄放口可承担对该流的低温处理以冷凝烯烃来形成液体。
这样的实例也在US7696289中示出,其中图4也示出传送至如吹扫气体那样相同步骤的反应器泄放口(17)。
尽管在US7696289中示出有常见的回收系统,但将显而易见的是单独的回收步骤也可用于工艺泄放口和用于吹扫气体处理。
用于在此类系统中添加净化剂的优选位置将为任何液体回收鼓,例如US7696289中所示的液体回收鼓(23)。
再如,催化剂注入至反应器可经由催化剂注入喷嘴来进行。再循环流有时也可用于经由催化剂注入喷嘴帮助催化剂注入至反应器。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净化剂可引入到再循环流中通向催化剂注入喷嘴。这在使用液体催化剂和/或使用液体来帮助催化剂注入时是特别优选的。
如在介绍中所提到,使用净化剂来与水和其它杂质反应且由此将它们从聚合反应器中去除是公知的。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净化剂是金属烷基化合物。可采用的非铝烷基类包括烷基锌化合物,例如二乙基锌,以及烷基硼化合物,例如三乙基甲硼烷。然而,烷基铝化合物是优选的。
可采用的烷基铝化合物的具体实例为三烷基铝化合物,例如三乙基铝(TEA)和三异丁基铝(TiBA),以及铝氧烷化合物,例如三异丁基铝氧烷(TiBAO)和甲基铝氧烷(MAO)。
净化剂的混合物也可使用。净化剂可作为纯化合物引入,或优选地在有机溶剂中稀释(例如在烷烃中、尤其是在反应中可用作/用作冷凝剂的烷烃中)。
净化剂优选地在开始催化剂注入至聚合工艺之前(文中称为“启动前”)引入至期望位置(或多个位置),但可在启动阶段期间添加至反应系统的某些部分,其中“启动阶段”在文中定义为在催化剂注入之后直至生产率超过目标稳态生产率的50%为止的时段。
例如,在聚合工艺的初始启动阶段期间,反应速率可相对较低。生产率随着时间爬升,但初始地可不要求再循环气体的冷凝。因此,在气体-液体分离器中添加净化剂以净化水或其它杂质即使已在反应器中启动聚合也可进行。
相似地,在启动期间可能并不需要具有工艺泄放口,且因此即使已在反应器中启动聚合仍能添加净化剂至通风回收系统来净化水和其它杂质。
应指出的是,用于净化剂注入的许多潜在位置仅在操作期间具有液体存在,且因此在催化剂注入之前或甚至是在启动阶段期间,在聚合期间液体存在于其中的全部区域并非都将具有液体存在。例如,通常期望的是即使在启动之前也具有液体存在于再循环回路上的分离器中,但并不发生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分离的反应物再循环直至聚合物生产启动为止,且因此在聚合期间存在液体的区域可初始地并不具有液体。
尽管如此,此类位置可经受来自在前操作的污染,并且在启动前或在启动阶段期间净化剂添加至此类位置仍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提及“在聚合期间”存在液体的区域是指液体存在于当以目标稳态生产率操作时的此类位置,而不是在引入净化剂时需要液体存在。
为避免疑义,在开始催化剂注入至聚合工艺之前(文中称为“启动前”)将净化剂引入至期望位置(或多个位置)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在开始聚合之后(例如,在启动阶段期间或在稳态时)还将净化剂添加至该期望位置(或多个位置)。
实例
一般方法
聚合方法在示意性地示出的图1中所示类型的流化床聚合反应器系统中进行。
反应器通过以下步骤来准备,也即在反应器(1)中加载聚合物的苗床并且利用热的反应气体混合物使其流化,该混合物包括乙烯、1-丁烯、氢气、氮气以及经由反应器循环的异戊烷。然后,将反应器温度调节至期望的反应温度。这发生持续数小时。
在此时段期间,分离器(5)部分地填充有准备在聚合期间使用的液体异戊烷。
随后通过注入聚合催化剂到反应器中来开始聚合。
从反应器经由气体出口(2)回收的流化气体经由再循环回路再循环至反应器。在催化剂注入之前,所回收的气体再循环而无需经由管线7冷却,同时管线6也未使用。一旦聚合开始,则所回收的气体被冷却但未初始地冷凝。随着反应率提高(且因此需要移除的聚合热量增多),冷却增强成使得在再循环气体中能冷凝的组分在冷凝器(4)中冷凝并且传送至分离器(5)。冷凝组分传送至分离器的基部,使得已存在的异戊烷移位,并且起动经由管线6从分离器至反应器的液体再循环。未冷凝的组分继续经由管线7再循环。
聚合物抽取经由管线3、闭锁式料斗容器(8a)和两级脱气系统(8b)来进行。吹扫气体和包括未反应烯烃的已分离反应物的混合物经由包括烯烃回收系统(12)的再循环系统回收。
烯烃回收方法包括低温冷凝吹扫气体中的烯烃以形成液体,该液体在再循环系统分离器中分离并且经由管线13传送至位于分离器(5)上游的再循环回路。
比较实例
在比较实例中,三乙基铝作为净化剂直接地添加至反应器,但没有三乙基铝添加在反应器外部,也即添加在再循环回路、聚合物分离系统或再循环系统中。
它在反应之前以2公斤/小时进给至反应器持续4小时,在该时段之后水分析器示出杂质水平适于启动(<1ppm vol),并且一旦反应已开始则以相同速率继续。
反应正如所料那样启动。随着冷却增强而导致再循环气体冷凝并且起动冷凝液体的再循环,观察到催化剂活性下降并且热点出现在反应器壁上(通常为附聚物形成的标志)。
对反应器气相组成物的分析验明存在水,其用来抑制催化剂,即使在此之前已进给净化剂至反应器持续数小时。
反应终止并且反应器经进一步净化且然后被吹扫以除去水。
该比较实例示出即使在离开反应器的气体经由再循环回路在其中循环的系统中,添加净化剂至反应器也不会从再循环回路中除去所有的水。
实例1
在催化剂注入至反应器之前的启动阶段期间,2公斤的纯三乙基铝进给至分离器(5)的基部成为在其中的异戊烷并且循环持续一小时。这然后被吹扫并且再以新鲜的异戊烷填充分离器。
否则反应通常如上文所述那样开始。
反应正如所料那样启动。在反应器中并未观察到过剩水呈气相的标志。
该实例示出通过将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再循环系统中且具体地引入到再循环系统上的分离器中的液相中而实现改进的启动。
实例2
除开在烯烃回收系统(12)中开始烯烃和来自吹扫气体的其它反应物的回收和再循环之前将TEAL添加至再循环系统分离器并且然后将其从分离器中吹扫,重复实例1。
反应如所料那样再次启动。在反应器中并未观察到过剩水呈气相的标志。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所述聚合反应器系统包括:
(i)气相反应器,其具有气体出口和用于抽取含聚合物流的一个或多个抽取管线,
(ii)再循环回路,其用于使经由所述气体出口离开所述反应器的气体再循环返回至所述反应器,
(iii)聚合物分离系统,其用于使反应物与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的聚合物产品分离,以及
(iv)再循环系统,其用于使从所述反应器移除的反应物在所抽取的含聚合物流中再循环返回至所述反应器,
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所述再循环回路、所述聚合物分离系统和所述再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或多个中并且进入位于所述再循环回路中、所述聚合物分离系统中或所述再循环系统中的容器或其它装备中,或者引入到此种容器或其它装备的上游,以及在聚合期间液体可积聚在所述容器或其它装备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循环回路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也即在聚合期间,已离开所述反应器的气体经充分地冷却以形成冷凝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反应器系统中的所述再循环回路包括:如下至少一个步骤,也即在聚合期间,已离开所述反应器的气体经充分地冷却以形成气体和冷凝液体的混合物;以及后续的分离器,在所述分离器中所述冷凝液体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混合物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引入到所述分离器上游的管线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在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分离器之间的管线中引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进料经由通向所述分离器的进料管线传送至所述反应器系统并且净化剂在同一管线中引入至所述分离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新鲜的共聚单体经由通向所述分离器的进料管线传送至所述反应器系统并且净化剂在同一管线中引入至所述分离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至所述分离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所述分离器中的液相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所述再循环系统中的、所述烯烃在其中冷凝的一个或多个烯烃回收步骤中,和/或所述再循环系统中的、已冷凝的烯烃通过其再循环至所述反应器的管线或装备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直接地引入到多个步骤中的一个,通过所述多个步骤,从工艺泄放口通过冷凝回收烯烃。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在再循环流中引入至催化剂注入喷嘴。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净化剂在开始催化剂注入之前引入至所述再循环回路、所述聚合物分离系统和所述再循环系统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
CN201480070673.2A 2013-12-23 2014-12-15 净化剂注入 Active CN1058293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3199329.7 2013-12-23
EP13199329 2013-12-23
PCT/EP2014/077774 WO2015097012A1 (en) 2013-12-23 2014-12-15 Scavenger inj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9357A CN105829357A (zh) 2016-08-03
CN105829357B true CN105829357B (zh) 2018-03-27

Family

ID=49880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0673.2A Active CN105829357B (zh) 2013-12-23 2014-12-15 净化剂注入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688799B2 (zh)
EP (1) EP3087106B1 (zh)
JP (1) JP2017500422A (zh)
KR (1) KR20160103039A (zh)
CN (1) CN105829357B (zh)
RU (1) RU2687495C2 (zh)
SG (1) SG11201604581PA (zh)
WO (1) WO20150970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81929A (en) * 1986-06-23 1991-01-01 Union Carbide Chemicals And Plastics Company, Inc. Catalyst productivity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olefins
CN1077111A (zh) * 1992-04-11 1993-10-13 韩建华 磁极针
ZA943399B (en) * 1993-05-20 1995-11-17 Bp Chem Int Lt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US5442019A (en) 1994-03-25 1995-08-15 Exxon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transitioning between incompatible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US5763543A (en) 1994-09-14 1998-06-09 Exxon Chemical Patents Inc. Olefi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with little or no scavenger present
US6245868B1 (en) * 1998-05-29 2001-06-12 Univation Technologies Catalyst delivery method, a catalyst feeder and their use in a polymerization process
CN1352657A (zh) 1999-03-31 2002-06-05 切夫里昂菲利普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不相容聚合催化剂之间转变的方法
EP1218417A1 (en) 1999-09-09 2002-07-03 BP Chemicals Limited Process for the continuous gas-phase (co-)polymerisation of olefins in a fluidised bed reactor
US20050148742A1 (en) 2004-01-02 2005-07-07 Hagerty Robert O.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heeting in gas phase reactors
DE602005011857D1 (de) 2004-11-15 2009-01-29 Ineos Europe Ltd Essfähigkeit von feingut und wiedereintragung davon in einen reaktor zur kontinuierlichen gasphasen(co)polymerisation von olefinen
CN101098897B (zh) * 2005-01-11 2010-05-26 尤尼威蒂恩技术有限公司 环境温度下的原料纯化方法
RU2427418C2 (ru) 2005-12-23 2011-08-27 Базелль Полиолефин Италия С.Р.Л. Газофазный процесс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имеризации олефинов
US8088870B2 (en) 2007-03-06 2012-01-03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Methods for applying solution catalysts to reactor surfaces
DE602008006714D1 (de) 2007-05-18 2011-06-16 Ineos Mfg Belgium Nv Schlammphasenpolymerisation
EP2103632A1 (en) * 2008-03-20 2009-09-23 Ineos Europe Limite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KR20110097788A (ko) 2008-11-18 2011-08-31 토탈 페트로케미칼스 리서치 펠루이 중합 반응기로의 촉매 슬러리의 공급을 최적화하는 방법
US8586685B2 (en) * 2009-07-23 2013-11-19 Univation Technologies, Llc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system
EP2374823A1 (en) 2010-04-07 2011-10-12 Borealis AG Production of alpha-olefin copolymers in a loop reactor with variable comonomer feed
CA2760264C (en) * 2011-12-05 2018-08-21 Nova Chemicals Corporation Passivated supports for use with olefin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BR112014016325A8 (pt) 2011-12-28 2017-07-04 Ineos Europe Ag processo de polimerizaçã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87106A1 (en) 2016-11-02
US9688799B2 (en) 2017-06-27
CN105829357A (zh) 2016-08-03
WO2015097012A1 (en) 2015-07-02
RU2016130151A3 (zh) 2018-08-08
KR20160103039A (ko) 2016-08-31
US20160326293A1 (en) 2016-11-10
RU2687495C2 (ru) 2019-05-14
EP3087106B1 (en) 2019-02-20
JP2017500422A (ja) 2017-01-05
RU2016130151A (ru) 2018-01-30
SG11201604581PA (en) 2016-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2467B (zh) 聚烯烴之精製方法
CN104918967B (zh) 用于处理通过气相聚合所获得的聚烯烃颗粒的方法
CN104870486B (zh) 用于对通过烯烃聚合获得的聚烯烃颗粒进行脱气和缓冲的方法
CN102020733B (zh) 一种多相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
EP2018899A1 (en) Method for cooling in distillation and polymerisation process by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CN101501079A (zh) 聚烯烃精制法
CN102030841A (zh) 一种丙烯气相聚合方法
RU2730015C1 (ru) Способ полимеризации, включающий выгрузку частиц полиолефина из реактора газофазной полимеризации
CN105829358B (zh) 用于在聚合反应器系统中使烯烃聚合的方法
EP2095048A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a polymer
CN105829357B (zh) 净化剂注入
US9790292B2 (en) Method of purifying polyolefin
NO309147B1 (no) Fremgangsmåte for polymerisasjon av olefin i gassfase
JPH062775B2 (ja) オレフインの気相重合方法
JPH0322405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