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13603A -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 Google Patents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13603A
CN105813603A CN201380081611.7A CN201380081611A CN105813603A CN 105813603 A CN105813603 A CN 105813603A CN 201380081611 A CN201380081611 A CN 201380081611A CN 105813603 A CN105813603 A CN 105813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artificial blood
connector
cylindrical body
sleev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8161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13603B (zh
Inventor
宫越贵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Yongren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 filed Critical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813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13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13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39/00Tubes, 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valves, access sites or the like,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use
    • A61M39/10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 A61M39/12Tube connectors; Tube couplings for joining a flexible tube to a rigid attach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60/00Blood pumps; Devices for mechanical circulatory actuation; Balloon pumps for circulatory assistance
    • A61M6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 A61M60/85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ther than related to driving of implantable pumps or pumping devices
    • A61M60/857Implantable blood tubes
    • A61M60/859Connection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04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implan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10/00Anatomical parts of the body
    • A61M2210/12Blood circulatory system

Abstract

一种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其具备:连接部(200),具有沿着外周面的周向交互形成有外螺纹部(211)和未形成有该外螺纹部的平面部(212)的第1筒状体部(210)、及可以嵌入到人工血管(20)的内部而成的第2筒状体部(220);套管(300),具有通过在人工血管(20)的表面上直线地滑动而介由人工血管(20)可套装到第2筒状体部(220)的外周面上的筒状部(310)、及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平面部(212)抵接的爪板部(320);及螺母(400),具有内螺纹部,通过在覆盖套管(300)的状态下使内螺纹部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而与连接部(200)连接。由此,能够事先防止人工血管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人工血管与人工血管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人工血管与血液泵或插管等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及在人工血管上安装有该人工血管连接件的人工血管单元。
背景技术
在将人工血管与血液泵或插管等连接对象连接时,需要用于将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以往已知有各种各样的此种人工血管连接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1是为了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而进行表示的图。如图11所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由具有外螺纹部911的接头部件910、及具有可以与接头部件910的外螺纹部911螺合的内螺纹部921的螺母920构成。并且,在接头部件910的外周面(外螺纹部以外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朝向该接头部件910的端部侧缩径的锥面912,且在螺母920的内周面(内螺纹部以外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具有与在接头部件910上形成的锥面912相同倾向的锥面922。此外,接头部件910被一体形成在插管930上。
如此构成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在使接头部件910的锥面912嵌入到人工血管940的状态下,通过使螺母920的内螺纹部921与接头部件910的外螺纹部911螺合并进行紧固,能够使该人工血管连接件900与人工血管940连接。
专利文献1:专利第52883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中,在使螺母920的内螺纹部921与接头部件910的外螺纹部911螺合并进行紧固时,螺母920的锥面922一边按压人工血管940的表面一边进行向周向旋转的动作。因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存在有下述课题,即,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人工血管产生磨损,从而导致人工血管产生损伤。
尤其,在人工血管940是由聚酯等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情况下,由于厚度也薄,从而怕磨损,因此当螺母920的锥面922一边按压人工血管940的表面一边进行向周向旋转的动作时,则该人工血管940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变得更高。因此,重要的是使与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进行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成为下述结构,即,不会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使该人工血管损伤的结构。
此外,在图11中,虽然表示有下述情况,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通过使螺母920的内螺纹部921与接头部件910的外螺纹部911螺合来进行接头部件910和人工血管940的连接,但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也可以通过爪部、凹凸部等来将两者卡合。确实,如果通过爪部、凹凸部等来将两者卡合而不使用螺母,则由于不进行螺母920的锥面922一边按压人工血管940的表面一边在圆周方向上旋转的动作,因此能够防止“人工血管因摩擦而磨损导致使人工血管损伤”,但存在有下述课题,即,对于不使用螺母而仅通过爪部、凹凸部等将两者卡合来说,可能会因某些原因而卡合发生脱离,从而与螺母的连接相比,将该人工血管连接件900与人工血管940连接后的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较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进行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提供一种能够事先防止人工血管的损伤、且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高的人工血管连接件的同时,提供一种人工血管单元,所述人工血管单元通过将这样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安装到人工血管,能够使构成人工血管单元人工血管成为无损伤的高质量的人工血管,而且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高。
(1)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为通过安装到人工血管,用来将该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在以朝向所述连接对象的一侧为前侧,以与该前侧的相反侧为后侧,并以沿着所述人工血管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时,具备:连接部,具有:第1筒状体部,沿着外周面的周向交互形成有外螺纹部和未形成有该外螺纹部的平面部;及第2筒状体部,形成于该第1筒状体部的后侧端部上,与该第1筒状体部相比外径为小直径,并且可以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的内部;套管,具有:筒状部,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2筒状体部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的状态时,通过使其在所述人工血管的表面上向前侧直线地滑动,从而介由所述人工血管可套装到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外周面上;及爪板部,从该筒状部沿着轴向突出而形成,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所述平面部抵接;及螺母,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在所述第2筒状体部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且所述套管被安装到所述连接部的状态时,通过在覆盖所述套管的状态下使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外螺纹部螺合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由于套管通过在人工血管的表面上直线地滑动而被安装到连接部,且形成以覆盖该套管的方式来使螺母与连接器螺合的结构,因此在使螺母的内螺纹部与连接部的外螺纹部螺合并进行紧固时,该螺母因套管的存在而不会与人工血管的表面接触。因此,在使螺母一边旋转一边进行紧固时,能够在人工血管上不产生因摩擦而导致的磨损,从而事先防止人工血管的损伤。另外,由于将螺母与连接部用螺纹紧固,因此能够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虽然如上所述,以朝向连接对象的一侧为前侧,并以与该前侧相反侧为后侧,但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存在有分别安装在人工血管的两端部(一个端部及另外一个端部)侧上的情况。如此,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被分别安装在人工血管的一个端部侧及另外一个端部侧时,分别单独对人工血管的一个端部侧及另外一个端部侧进行考虑,从而分别在人工血管的一个端部侧及另外一个端部侧上,将朝向连接对象的一侧作为前侧,并将其相反侧作为后侧。
(2)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上优选为,在所述连接部的第2筒状体部上,形成有:第1平坦外周面部,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倾斜外周面部,与该第1平坦外周面部连接而形成,外周面从所述第1平坦外周面部朝向后侧的方向呈锥状缩径;及第2平坦外周面部,与该倾斜外周面连接而形成,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且在所述套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1平坦内周面,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第1平坦外周面部相对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倾斜内周面部,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相对应;及第2平坦内周面部,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第2平坦外周面部相对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在以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的倾斜角度为θ1且以所述倾斜内周面部的倾斜角度为θ2时,该倾斜内周面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在0≦θ2≦θ1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第1平坦内周面部和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之间的分界线上形成有级差部,且在以所述套管的爪板部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所述平面部抵接的方式将该套管安装到所述连接部的状态时,所述级差部形成为,该级差部上的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的中途。
如此,在将套管安装到连接器后的状态时,由于级差部上的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位于连接部上的倾斜外周面部的中途,因此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人工血管也因级差部的存在而变得不容易向后侧脱落,由此,能够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连接部上的倾斜外周面部的倾斜角度是指,相对于将连接部上的第1平坦外周面部向后侧延长后的延长面的倾斜角度,套管上的倾斜内周面的倾斜角度是指,相对于将套管上的第2平坦内周面部向前侧延长后的延长面的倾斜角度。
(3)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在所述螺母具有按压力赋予部的同时,所述套管具有承受所述螺母的按压力的按压力承受部,所述按压力赋予部在将该螺母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赋予所述套管用于使所述套管向前侧直线地滑动的按压力,且通过所述套管承受所述螺母的按压力而向前侧直线地滑动,所述级差部上的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一边按压所述人工血管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的倾斜外周面部滑动的动作。
如此,通过套管承受螺母的按压力,级差部上的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一边按压人工血管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的倾斜外周面部滑动的动作,从而人工血管在级差部的前侧上产生有凸起部。由于该凸起部起到防脱的作用,因此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人工血管从连接部脱落,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
(4)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所述螺母所具有的所述按压力赋予部为,在该螺母的后侧端部上以沿着周向在径向内侧上延伸出的方式形成的内侧延伸出部,所述套管所具有的所述按压力承受部为,在该套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后侧端部上沿着周向而形成,能够使所述内侧延伸出部抵接的切口部。
通过使螺母及套管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随着进行螺母的紧固而使套管向前侧滑动。
(5)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还具备可以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环,该连接环在内周面上具有内螺纹部,通过使该内螺纹部与所述连接对象一侧所设置的内螺纹部螺合,可以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
通过具备这样的连接环,能够容易且切实地将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
(6)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还具备用于防止所述人工血管在螺母的后侧端部上急剧弯曲的弯曲防止部件。
通过具备这样的弯曲防止部件,能够防止人工血管在螺母的后侧端部上急剧弯曲。此外,作为弯曲防止部件,例如可以例示硅酮橡胶等具有挠性的筒状的覆盖体。
(7)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所述人工血管为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
由于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厚度也薄,从而怕磨损,因此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使该人工血管损伤的可能性较高。因而,通过将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应用于这样的人工血管,可得到特别大的效果。
(8)在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中优选为,所述连接对象为血液泵或插管。
如此,通过将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用作将人工血管与血液泵或插管连接时的人工血管连接件,能够事先防止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
(9)本发明的人工血管单元为具备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及用于将所述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且在所述人工血管上安装有所述人工血管连接件的人工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连接件为所述(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
根据本发明的人工血管单元,通过作为人工血管连接件,将(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安装到人工血管上,构成人工血管单元40的人工血管能够成为无损伤的高质量的人工血管,而且能够构成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高的人工血管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而进行表示的图。
图2是为了说明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连接环而进行表示的图。
图3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连接部200的图。
图4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套管300的图。
图5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螺母400的图。
图6是为了说明因进行螺母400的紧固而产生的套管300的动作而进行表示的图。
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安装到人工血管20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模式化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的使用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螺母400和人工血管20的规定范围内安装有弯曲防止部件500的情况的图。
图10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而进行表示的图。
图11是为了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900而进行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为了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而进行表示的图。图1(a)表示将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安装到人工血管20,且各部件彼此相互连接之前的状态,图1(b)表示将构成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安装到人工血管20,且各部件彼此相互连接之后的状态。此外,将图1(b)所示的状态的组件称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或单称为“人工血管单元30”。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人工血管20的连接对象为血液泵。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以朝向血液泵的一侧为前侧,以与该前侧的相反侧为后侧,并以沿着人工血管的中心轴X1的方向为轴向来进行说明。
图2是为了说明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连接环100进行表示的图。此外,图2是表示将连接环100从人工血管20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2(a)是连接环100的侧视图,图2(b)是从前侧朝向后侧对连接环100进行观察时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连接部200的图。此外,图3是表示将连接部200从人工血管20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3(a)是从斜后侧对连接部2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b)是从斜前侧对连接部2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3(c)是连接部200的沿着轴向的局部剖视图,图3(d)是图3(c)的虚线圆C1内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套管300的图。此外,图4是表示将套管300从人工血管20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4(a)是从斜后侧对套管3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b)是从斜前侧对套管3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4(c)是套管300的沿着轴向的局部剖视图,图4(d)是图4(c)的虚线圆C2内的放大图。
图5是表示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之中的螺母400的图。此外,图5是表示将螺母400从人工血管20卸下后的状态的图,图5(a)是从斜后侧对螺母4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5(b)是从斜前侧对螺母400进行观察时的立体图,图5(c)是螺母400的沿着轴向的局部剖视图,图5(d)是图5(c)的虚线圆C3内的放大图。
下面,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进行说明。
如图1~图5所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具备用于与血液泵(在图1中未图示)连接的连接环100、具有第1筒状体部210及第2筒状体部220的连接部200、具有筒状部310及从该筒状部310沿着轴向向前侧突出而形成的2个爪板部320的套管300、及以覆盖套管300的方式与连接部200连接的螺母400。
此外,人工血管20是由聚酯等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且厚度为0.2mm左右的薄的人工血管。该人工血管20其前侧端部通过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而与血液泵的血液流出口连接,其后侧端部例如通过缝合而与大动脉连接。
下面,针对每个构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各部件(连接环100、连接部200、套管300及螺母400)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2所示,连接环100构成前侧端部110及后侧端部120形成有开口的筒状,且在后侧端部120上,沿着周向的全周形成有沿着径向向内侧延伸出的内侧延伸出部121。此外,内侧延伸出部121还起到作为可以与连接部200卡合的卡合部的作用。
另外,在连接环100的内周面上,在从前侧端部110朝向后侧端部120的规定范围内形成有内螺纹部130。在将连接环100与例如血液泵等连接时,该内螺纹部130是用于与在血液泵侧的连接配件(未图示)上形成的外螺纹部进行螺合的。
另外,在连接环100的轴向的中央部附近沿着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140。在使连接环100与例如在血液泵侧的连接配件上形成的外螺纹部螺合并进行紧固时,该通孔140是用于插入紧固销等。
接下来,针对连接部2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连接部200具有第1筒状体部210和第2筒状体部220。第1筒状体部210沿着外周面的周向交互形成有外螺纹部211和未形成有该外螺纹部211的平面部212。另外,第2筒状体部220是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后侧连接而形成的,且与第1筒状体部210相比外径为小直径,并且可以嵌入到人工血管20的内部。
另外,在连接部200的前侧端部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檐部230。该檐部230是与在连接环100的后侧端部120上形成的内侧延伸出部121进行卡合的。
在第2筒状体部220上,形成有: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倾斜外周面部222,与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连接而形成,外周面在从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朝向后侧的方向上呈锥状缩径;及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与倾斜外周面部222连接而形成,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此外,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的外径具有与人工血管20的内径相同或比人工血管20的内径稍大的外径。
另外,在该第2筒状体部220的后侧端部(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的后侧端部)上,形成有圆形R。如此,由于在第2筒状体部220的后侧端部上形成有圆形R,因此可得到在该第2筒状体部220内流动的血液变得不容易产生溶血的效果。
此外,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为约10度。此外,连接部200上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是指相对于将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向后侧延长后的延长面的倾斜角度。另外,第1筒状体部210的内周面和第2筒状体部220的内周面构成不存在级差及接缝的平滑面。此外,虽然倾斜角度θ1此时为约10度,但不局限与此。
可是,在连接部200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周面上,如前所述,沿着外周面的周向交互地形成有外螺纹部211和未形成有该外螺纹部211的平面部212。该外螺纹部211被形成在从第1筒状体部210的后侧端部朝向前侧端部至大致中途位置。另外,在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2处平面部212,优选各平面部212被形成在夹着中心轴X1而相互成为相反侧的位置上。此外,平面部212形成比外螺纹部211更低的平面凹部。
另外,各平面部212在轴向上被形成在从第1筒状体部210的后侧端部至到达檐部230为止之间。另外,各平面部212的宽度(周向的宽度)W1被设定为,与后述的套管300的2个爪板部320的宽度W2(参照图4)大致相同或者稍大。
接下来,针对套管300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套管300具有:筒状部310,在连接部200的第2筒状体部220嵌入到人工血管20后的状态时,介由人工血管20而可套装;及爪板部320,从该筒状部310沿着轴向突出而形成,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平面部212抵接。
另外,在筒状部31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与连接部200的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相对应,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倾斜内周面部312,与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相对应;第2平坦内周面部313,与连接部200的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相对应,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
倾斜内周面部312从第2平坦内周面部312在朝向前侧的方向上呈锥状直径增大,其倾斜角度为θ2。此外,套管上的倾斜内周面312的倾斜角度θ2是指相对于将第2平坦内周面部313向前侧延长后的延长面的倾斜角度。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θ2是与连接部200上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相同的。
另外,在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和倾斜内周面部312之间的分界线上形成有级差部S1。在形成将该套管300安装到连接部200后的状态时,级差部S1形成为,该级差部S1上的倾斜内周面部312侧的端部e1(下面,也有时会略记为级差部S1的端部e1)位于第2筒状体部22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中途。
另外,在筒状部310的后侧端部上,沿着周向的全周形成有截面呈L字型的切口部314。该切口部314作为承受螺母400的按压力的按压力承受部而发挥功能。
2个爪板部320被设置为在径向上相对,在形成将套管300安装到连接部200后的状态时,各爪板部320形成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分别对应的平面部212抵接的状态,从而构成为,即使对套管300施加周向的旋转力,套管300也不进行旋转。
另外,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第2筒状体部220的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的外径稍大,且第2平坦内周面部313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第2筒状体部220的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的外径稍大。另外,2个爪板部320的径向的间隔被设定为比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的内径稍大。
由此,在第2筒状体部220被嵌入到人工血管20的状态的连接部200上,在对套管300进行安装时,可以通过使其沿着轴向直线地滑动来在被嵌入到人工血管20的状态的连接部200上进行套管300的安装,且不会使套管300在周向上旋转(非拧入)。此外,在将套管300安装到连接部200时,在下述状态下使套管300直线地滑动,即,以各爪板部320和第1筒状体部210的分别对应的平面部212成为同一直线上的方式进行定位后的状态。
如此,在将套管300安装到连接部200时,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与第2筒状体部220的第1平坦外周面部221介由人工血管20而大致相对的状态,第2平坦内周面部313则与第2筒状体部220的第2平坦外周面部223介由人工血管20而大致相对的状态。
另外,倾斜内周面部312与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介由人工血管20而形成大致相对的状态。此外,此时级差部S1位于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和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分界线上。具体而言,该级差部S1的端部e1位于连接部200上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中途。另外,如此被安装在连接部200上的套管300可以向前侧进一步仅滑动少许的量。对此进行后述。
接下来,针对螺母400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在螺母400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连接部200上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的内螺纹部410。另外,在螺母400的轴向中央部附近沿着周向以规定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420。该通孔420在使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与在连接部200上形成的外螺纹部211螺合并进行紧固时,用于插入紧固销等。
另外,在螺母400的后侧端部上,沿着周向的全周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稍微延伸出的内侧延伸出部430。该内侧延伸出部430是与在套管300的筒状部310上形成的切口部314抵接的,且作为给予套管300按压力的按压力赋予部而发挥功能。
如此构成的螺母400,在连接部200的第2筒状体部220嵌入到人工血管20且套管300被安装连接部200后的状态时,能够通过以覆盖套管300的方式使内螺纹部410与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与连接部200连接。
可是,构成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上述各部件(连接环100、连接部200、套管300及螺母400)使用有血液适应性优秀的原材料即纯钛。此外,也可以使用钛合金(优选Ti-6A1-4V合金)来代替纯钛。
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安装到人工血管20的步骤为,首先,形成在使螺母400套装到人工血管20的同时,使套管300套装到人工血管20的状态。另外,连接部200和连接环100以连接部200的檐部230与连接环100的内侧延伸出部121卡合的方式使两者连接。
然后,将连接部200的第2筒状体部220嵌入到套装有螺母400和套管300的状态的人工血管20上。其后,以套管300的2个爪板部320与连接部200上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分别对应的平面部212抵接的方式使套管300沿着轴向直线地滑动,在将套管300安装到连接部200之后,使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与连接部200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并进行紧固。
由此,可以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安装到人工血管20(参照图1(b))。此外,在进行螺母400的紧固时,通过将紧固销等插入通孔420并进行紧固,能够将螺母400与连接部200切实地连接。
如此,在进行螺母400的紧固时,该螺母400因套管300的存在而在未与人工血管20直接接触的状态下,一边旋转一边被紧固。因此,不会给人工血管20带来因螺母400旋转而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人工血管产生磨损,导致人工血管产生损伤”这样的不便。
可是,在使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与连接部200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并进行紧固时,在形成于螺母400的后侧端部上的内侧延伸出部430与形成于套管300的后侧端部上的切口部314抵接的状态下进行螺母400的紧固。
因此,当对螺母400进行紧固时,则给套管300带来从后侧向前侧的按压力。由此,套管300沿着轴向向前侧直线地稍微滑动。如此,由于套管300向前侧直线地稍微滑动,因此套管300的倾斜内周面部312介由人工血管20一边按压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一边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向前侧稍微滑动。此时,在套管300的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和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分界线上形成的级差部S1也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
图6是为了说明因进行螺母的紧固而产生的套管300的动作而进行表示的图。此外,图6是作为沿着轴向的局部剖面而对在连接部200上介由人工血管20安装有套管300和螺母400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模式图。图6(a)表示开始螺母的紧固前的状态,图6(b)表示完成螺母的紧固后的状态。
另外,在图6中对与图1~图5相同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符号。但是,由于图6是模式图,因此各构成要素存在有夸张表示的部分,另外,也存在有图示被省略的部分。
参照图6,针对因进行螺母400的紧固而产生的套管30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从图6(a)的状态起,使螺母400向时针方向旋转并进行紧固时,则螺母400随着旋转而向前侧前进,由此,在螺母400的后侧端部上形成的内侧延伸出部430与在套管300的筒状部310的后侧端部上形成的切口部314抵接,并将套管300向前侧推动。
由此,套管300向前侧直线地稍微滑动,套管300的倾斜内周面部312介由人工血管20一边按压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一边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向前侧稍微滑动。此时,套管300的级差部S1也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此外,在套管300的级差部S1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时,该级差部S1的端部e1则一边按压人工血管20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
如此,当级差部S1的端部e1一边按压人工血管20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时,如图6(b)所示,人工血管20在级差部S1的前侧产生有凸起部20a。该凸起部20a是因人工血管20被级差部S1的端部e1向前侧按压而产生的皱褶。此外,因人工血管20被级差部S1的端部e1向前侧按压,而在比该级差部S1的端部e1更后侧上,在人工血管20上变得不容易产生皱褶。
如图6(b)所示,当人工血管20在级差部S1的前侧上形成产生有凸起部20a的状态时,则该凸起部20a实现防脱的作用。因此,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20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人工血管20从连接部200脱落,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人工血管20和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连接的可靠性。
图7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安装到人工血管20后的状态的剖视图。此外,图7是以图1(b)的中心轴X1为中心并以90度的角度沿着轴向切断时的剖视图。因此,在图7中,中心轴X1的图示上侧表示套管300的爪板部320与连接部200上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平面部212抵接的部分,中心轴X1的图示下侧表示不存在套管300的爪板部320的部分,即未形成有第1筒状体部210的平面部212的部分(形成有第1筒状体部210的外螺纹部211的部分)。另外,在图7中,对与图1~图6所示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了相同符号。
如图7所示,连接环100和连接部200形成相互卡合的状态。连接环100和连接部200是在下述状态下被连接的,即,在连接环100的后侧端部120上形成的内侧延伸出部121与在连接部200的前侧端部上设置的檐部230卡合的状态。此外,由于连接环100是在例如与血液泵等连接配件进行连接时使用的,且对于与连接部200的连接结构,不是本发明的要点,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连接部200的第2筒状体部220嵌入到人工血管20。并且,形成套管300的2个爪板部320与在连接部200的第1筒状体部210上形成的2个平面部212抵接的状态。但是,在图7中,2个爪板部320及2个平面部212之中,仅可以目视到一侧的爪板部和一侧的平面部。
另外,套管300的筒状部310介由人工血管20而被套装到连接部200的第2筒状体部220上(详细参照图6)。螺母400通过在将该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与连接部20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的状态下进行紧固,将套管300如图6所说明的那样安装到连接部200。
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与人工血管20进行连接后的状态(参照图1(b)及图7)的组件形成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在将这样的人工血管单元30例如与血液泵的血液流出口连接时,使在连接环100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内螺纹部130与在血液泵的血液流出口侧的连接配件(未图示)上形成的外螺纹部螺合,并对连接环100进行紧固。此外,在进行连接环100的紧固时,通过将紧固销等插入通孔140并进行紧固,能够将连接环100与血液泵侧的连接配件切实地连接。此外,当将连接环100与血液泵侧的连接配件连接时,则连接部200在下述状态下被密合结合,即,在与血液泵侧的连接配件之间介有O型圈(未图示)等的状态。
图8是模式化地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的使用例的图。此外,在图8中,对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用于连接血液泵50的血液流出口51和人体60的大动脉70的情况进行了例示。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用于驱动血液泵50的外部控制装置及在人工血管上卷绕的螺旋等图示。
如图8所示,人工血管单元30的一侧(存在有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一侧)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连接环100与血液泵50上的血液流出口51的连接配件(未图示)连接,人工血管单元30的另一侧例如通过缝合等而与大动脉70连接。
此外,虽然在图8中对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与血液泵50的血液流出口51和大动脉70连接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将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大致相同结构的人工血管单元用于人体60的左心室80和血液泵50上的血液流入口52的连接。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能够事先防止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的损伤,且连接后的可靠性较高。
即,虽然在将螺母400安装到连接部200时,使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与连接部20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并紧固螺母400,但此时螺母400因套管300的存在而能够在不与人工血管20直接接触的状态下进行紧固。因此,不给人工血管20带来因螺母400旋转而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人工血管产生磨损,从而导致人工血管损伤”这样的不便,由此,能够事先防止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的损伤。
另外,当进行螺母400的紧固时,套管300被螺母400按压而向前侧稍微滑动。因此,人工血管20形成在级差部S1的前侧上产生有凸起部20a的状态,由于凸起部20a起到防脱的作用,因此人工血管20变得不容易从连接部200脱落。由此,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20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人工血管20从连接部200脱落,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的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通过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用作人工血管连接件,能够使构成人工血管单元40的人工血管20成为无损伤的高质量的人工血管,而且,能够形成人工血管20和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连接的可靠性高的人工血管单元。
此外,虽然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的将人工血管20与血液泵连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在与插管(未图示)的连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在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与插管连接的情况下,在插管一侧上预先形成连接环100的内螺纹部130可螺合的外螺纹部。由此,能够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30与插管连接。
可是,虽然未在图1(b)及图7中进行表示,但优选安装用于防止人工血管20在螺母400的后端部上急剧弯曲的弯曲防止部件。
图9是表示在螺母400和人工血管20的规定范围内安装有弯曲防止部件500的情况的图。在图9中,作为弯曲防止部件500,例示有例如使用了硅酮橡胶等具有挠性的筒状的覆盖体的情况。
通过将这样的弯曲防止部件500例如以覆盖螺母400和人工血管20的规定范围的方式进行安装,能够防止人工血管20在螺母400的后侧端部上急剧弯曲。在螺母400侧上,覆盖弯曲防止部件500的范围可以构成为覆盖螺母400整体,另外,也可以构成为覆盖螺母400的后侧端部的一部分。另外,在人工血管20侧上,在该人工血管20上存在有螺旋(未图示)的情况下,优选覆盖到存在有螺旋的部分为止。此外,作为弯曲防止部件500,不局限于图9所示的弯曲防止部件500。
(实施方式2)
图10为了说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而进行表示的图。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为在作为人工血管20的连接对象一侧上设置有连接部200的情况。在此,人工血管20的连接对象为插管90。
此外,图10(a)表示在人工血管20上安装有构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的各部件,且各部件彼此相互连接前的状态,图10(b)表示在人工血管20上安装有构成人工血管连接件10B的各部件,且各部件彼此相互连接后的状态。此外,将图10(b)所示的状态的组件称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40”或单称为“人工血管单元40”。
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中,连接部200被一体地设置在插管90的一个端部(与向生物体侧的连接部相反侧的端部)侧上。因此,不需要在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上使用的连接环100。
如此,在插管90的一个端部侧上一体地设置的连接部2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上的连接部200大致相同,另外,由于套管300及螺母400的结构也是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上的套管300及螺母400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相同部分分别标注了相同符号。
由于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安装到人工血管20的步骤可以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相同的步骤来进行,因此省略其说明。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安装到人工血管20后的状态的组件(参照图10(b))构成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40。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上的连接部200与插管90一体形成,因此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40中,该人工血管单元40也包含插管90。
即使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中,在使螺母400的内螺纹部410(参照图5)与连接部200的外螺纹部211螺合并进行紧固时,也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情况相同,螺母400因套管300的存在而在未与人工血管20直接接触的状态下,一边旋转一边被紧固。因此,不会给人工血管20带来因螺母400旋转而产生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因螺母的紧固所产生的摩擦而人工血管产生磨损,从而导致人工血管损伤”这样的不便。
另外,当进行螺母400的紧固时,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情况相同,套管300沿着轴向向前侧直线地稍微滑动。此时,级差部S1的端部e1也一边按压人工血管20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滑动的动作。由此,如图6(b)所示,人工血管20在级差部S1的前侧上产生有凸起部20a。因此,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20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人工血管20从连接部200脱落。
如以上说明,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相同,能够事先防止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的损伤,并且能够提高人工血管和人工血管连接件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单元40,通过使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作为人工血管连接件,能够使构成人工血管单元40的人工血管20成为无损伤的高质量的人工血管,而且能够构成人工血管20和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高的人工血管单元。
此外,虽然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人工血管连接件10B中,对与插管90一体地设置了连接部200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将连接部200与血液泵的连接配件一体地设置。
此外,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实施各种各样变形。例如,可以实施如下所示的变形。
(1)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设置有2根套管300的爪板部320的情况进行了例示,但套管300的爪板部320不局限于2根,也可以为3根以上。例如,在设置3根爪板部的情况下,在筒状部310的周向上以120度间隔对爪板部320进行设置。如此,在设置3根爪板部的情况下,连接部200的第1筒状体部210的平面部212也在第1筒状体部210的周向上以120度间隔形成。
(2)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人工血管是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并不局限于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其他的原材料(例如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等)的人工血管。
(3)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有下述内容,即,套管300上的筒状部310的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θ2是与连接部200上的第2筒状体部22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相同的内容,但不需要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θ2与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一定相同,如果在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和倾斜内周面部312之间存在有级差部S1,则也可以为比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更小的倾斜角度。此外,在使套管300的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θ2成为比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1更小倾斜角度时,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θ2也可以为0度。即,倾斜内周面312的倾斜角度θ2可以被设定在0≦θ2≦θ1的范围内。
如此,套管300的倾斜内周面312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0≦θ2≦θ1的范围内,并且如果在第1平坦内周面部311和倾斜内周面部312之间存在有级差部S1,则通过该级差部S1的端部e1一边按压人工血管20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200的倾斜外周面部222稍微滑动的动作,如图6(b)所示,能够在人工血管20上,在级差部S1的前侧上使凸起部20a产生。由此,即使假设在人工血管20上作用有向后侧的拉伸力,也能够切实地防止人工血管20从连接部200脱落,从而能够更加提高人工血管20和人工血管连接件10A的连接的可靠性。
符号说明
10A,10B-人工血管连接件;20-人工血管;30、40-人工血管单元;50-血液泵;90-插管;100-连接环;121,430-内侧延伸出部;200-连接部;210-第1筒状体部;211-外螺纹部;212-平面部;220-第2筒状体部;221-第1平坦外周面部;222-倾斜外周面部;223-第2平坦外周面部;230-檐部;300-套管;310-筒状部;311-第1平坦内周面部;312-倾斜内周面部;313-第2平坦内周面部;314-切口部;320-爪板部;400-螺母;410-内螺纹部;500-弯曲防止部件;e1-级差部S1上的倾斜内周面部312侧的端部(级差部S1的端部);S1-级差部;θ1-倾斜外周面部222的倾斜角度;θ2-倾斜内周面部312的倾斜角度。

Claims (9)

1.一种人工血管连接件,其为通过安装到人工血管,用来将该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以朝向所述连接对象的一侧为前侧,以与该前侧的相反侧为后侧,并以沿着所述人工血管的中心轴的方向为轴向时,具备:
连接部,具有:第1筒状体部,沿着外周面的周向交互形成有外螺纹部和未形成有该外螺纹部的平面部;及第2筒状体部,形成于该第1筒状体部的后侧端部上,与该第1筒状体部相比外径为小直径,并且可以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的内部;
套管,具有:筒状部,在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2筒状体部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的状态时,通过使其在所述人工血管的表面上向前侧直线地滑动,从而介由所述人工血管可套装到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外周面上;及爪板部,从该筒状部沿着轴向突出而形成,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所述平面部抵接;
及螺母,具有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外螺纹部螺合的内螺纹部,在所述第2筒状体部嵌入到所述人工血管且所述套管被安装到所述连接部的状态时,通过在覆盖所述套管的状态下使所述内螺纹部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外螺纹部螺合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2.根据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的第2筒状体部上,形成有:
第1平坦外周面部,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
倾斜外周面部,与该第1平坦外周面部连接而形成,外周面从所述第1平坦外周面部朝向后侧的方向呈锥状缩径;
及第2平坦外周面部,与该倾斜外周面连接而形成,外周面的外径在轴向上恒定,
且在所述套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
第1平坦内周面,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第1平坦外周面部相对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倾斜内周面部,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相对应;及第2平坦内周面部,与所述第2筒状体部的所述第2平坦外周面部相对应,内周面的内径在轴向上恒定,在以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的倾斜角度为θ1且以所述倾斜内周面部的倾斜角度为θ2时,该倾斜内周面的倾斜角度θ2被设定在0≦θ2≦θ1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第1平坦内周面部和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之间的分界线上形成有级差部,
在以所述套管的爪板部与所述第1筒状体部的所述平面部抵接的方式将该套管安装到所述连接部的状态时,所述级差部形成为,该级差部上的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所述倾斜外周面部的中途。
3.根据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母具有按压力赋予部的同时,所述套管具有承受所述螺母的按压力的按压力承受部,所述按压力赋予部在将该螺母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时,赋予所述套管用于使所述套管向前侧直线地滑动的按压力,
且通过所述套管承受所述螺母的按压力而向前侧直线地滑动,所述级差部上的所述倾斜内周面部侧的端部一边按压所述人工血管一边进行沿着连接部的倾斜外周面部滑动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母所具有的所述按压力赋予部为,在该螺母的后侧端部上以沿着周向在径向内侧上延伸出的方式形成的内侧延伸出部,
所述套管所具有的所述按压力承受部为,在该套管的所述筒状部的后侧端部上沿着周向而形成,能够使所述内侧延伸出部抵接的切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可以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的连接环,该连接环在内周面上具有内螺纹部,通过使该内螺纹部与所述连接对象一侧所设置的内螺纹部螺合,可以将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用于防止所述人工血管在螺母的后侧端部上急剧弯曲的弯曲防止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为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
8.根据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对象为血液泵或插管。
9.一种人工血管单元,其为具备由树脂纤维的编织物制作的人工血管、及用于将所述人工血管与连接对象连接的人工血管连接件,且在所述人工血管上安装有所述人工血管连接件的人工血管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血管连接件为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人工血管连接件。
CN201380081611.7A 2013-12-27 2013-12-27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Active CN105813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3/085257 WO2015097906A1 (ja) 2013-12-27 2013-12-27 人工血管接続具及び人工血管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13603A true CN105813603A (zh) 2016-07-27
CN105813603B CN105813603B (zh) 2017-09-08

Family

ID=5347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81611.7A Active CN105813603B (zh) 2013-12-27 2013-12-27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21099B2 (zh)
EP (1) EP3087950A4 (zh)
JP (1) JP6111406B2 (zh)
CN (1) CN105813603B (zh)
WO (1) WO201509790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6008A (zh) * 2017-10-31 2018-01-26 深圳核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血泵的出口连接机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12022431A (zh) * 2020-09-07 2020-12-04 浙江大学 一种带组装式免缝合分支的一体式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应用
CN112584891A (zh) * 2018-08-24 2021-03-30 株式会社太阳医疗技术研究所 管路形成单元及管接头
CN117298440A (zh) * 2023-11-28 2023-12-29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26701B2 (en) 2015-07-09 2020-01-07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ulti-cycle ALD process for film uniformity and thickness profile modulation
WO2019105597A1 (de) * 2017-12-01 2019-06-06 Berlin Heart Gmbh Kanüle, kanülensystem und blutpumpensystem
EP3329950B1 (de) * 2016-12-01 2019-09-04 Berlin Heart GmbH Kanüle, kanülensystem und blutpumpensystem
CN117357783B (zh) * 2023-12-07 2024-02-23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血泵出口连接结构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2227A (en) * 1965-08-18 1969-10-14 Burron Medical Prod Inc Hypodermic needle
CN86208746U (zh) * 1986-11-04 1988-08-24 杨国起 无损握裹可拆式全规格胶管接头
JPH03168495A (ja) * 1989-11-27 1991-07-22 Jun Taga 合成樹脂継手
JPH11294667A (ja) * 1998-04-10 1999-10-2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ホース端末部の組立方法及びゴムホース用端末金具
CN1590822A (zh) * 2003-05-29 2005-03-09 霓达摩尔株式会社 管接头
US20060020242A1 (en) * 2003-10-24 2006-01-26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system, connecting assist tool and blood pump system
CN101038057A (zh) * 2006-03-14 2007-09-19 住化农业资材株式会社 软质软管用连接器
JP2009254777A (ja) * 2007-07-19 2009-11-05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enter 人工血管又は血液通管の接続ユニット及び接続構造
WO2013058358A1 (ja) * 2011-10-20 2013-04-25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管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6463A (ja) * 1989-10-12 1991-05-29 Toyobo Co Ltd 人工心臓用コネクター
JPH10238678A (ja) * 1997-02-26 1998-09-08 Sanyo Kasei:Kk 管用回転自在継ぎ手
US7303553B2 (en) * 2002-06-24 2007-12-04 Berlin Heart Gmbh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cannula made of a flexible material with a tube
JP4730597B2 (ja) * 2003-11-20 2011-07-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エム・エス コネクタ及び接続構造
US9138228B2 (en) * 2004-08-11 2015-09-22 Emory University Vascular conduit device and system for implanting
JP4825895B2 (ja) * 2009-04-24 2011-11-30 株式会社タカギ 管用回転自在継ぎ手
JP5518408B2 (ja) * 2009-09-14 2014-06-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配管用継手
JP5337081B2 (ja) * 2010-03-03 2013-11-06 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循環器病研究センター 人工心臓ポンプの血管接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人工心臓ポンプ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72227A (en) * 1965-08-18 1969-10-14 Burron Medical Prod Inc Hypodermic needle
CN86208746U (zh) * 1986-11-04 1988-08-24 杨国起 无损握裹可拆式全规格胶管接头
JPH03168495A (ja) * 1989-11-27 1991-07-22 Jun Taga 合成樹脂継手
JPH11294667A (ja) * 1998-04-10 1999-10-29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ホース端末部の組立方法及びゴムホース用端末金具
CN1590822A (zh) * 2003-05-29 2005-03-09 霓达摩尔株式会社 管接头
US20060020242A1 (en) * 2003-10-24 2006-01-26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system, connecting assist tool and blood pump system
CN101038057A (zh) * 2006-03-14 2007-09-19 住化农业资材株式会社 软质软管用连接器
JP2009254777A (ja) * 2007-07-19 2009-11-05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Center 人工血管又は血液通管の接続ユニット及び接続構造
WO2013058358A1 (ja) * 2011-10-20 2013-04-25 株式会社トヨックス 管継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26008A (zh) * 2017-10-31 2018-01-26 深圳核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人工血泵的出口连接机构及其组装方法
CN112584891A (zh) * 2018-08-24 2021-03-30 株式会社太阳医疗技术研究所 管路形成单元及管接头
CN112584891B (zh) * 2018-08-24 2023-10-20 株式会社太阳医疗技术研究所 管路形成单元及管接头
CN112022431A (zh) * 2020-09-07 2020-12-04 浙江大学 一种带组装式免缝合分支的一体式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应用
CN112022431B (zh) * 2020-09-07 2021-09-07 浙江大学 一种带组装式免缝合分支的一体式支架人工血管及其应用
CN117298440A (zh) * 2023-11-28 2023-12-29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血泵出口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821099B2 (en) 2017-11-21
US20170000934A1 (en) 2017-01-05
WO2015097906A1 (ja) 2015-07-02
CN105813603B (zh) 2017-09-08
EP3087950A1 (en) 2016-11-02
EP3087950A4 (en) 2017-08-02
JP6111406B2 (ja) 2017-04-12
JPWO2015097906A1 (ja) 2017-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13603A (zh) 人工血管连接件及人工血管单元
US7150478B2 (en) Integrated seal for tube to hose connection
JP4092295B2 (ja) クイックリリース型管継手
US20080036206A1 (en) End fitting
US20110137294A1 (en) medical connector
JPH0451714B2 (zh)
JP2005192782A (ja) メスコネクタ
JPH01307592A (ja) ホースをパイプに連結する装置
EP3777958A1 (en) Male connection device for medical use
JP3042971B2 (ja) Oリング
RU2498146C2 (ru) Фитинг для герметичн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на конце трубы, система с фитингом (варианты), применение фитинга (варианты)
JP4853393B2 (ja) 医療用チューブ継手
JP2007016942A (ja) ホース継手
EP0940617B1 (en) Quick-action coupling system
JP2021004633A (ja) 管路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管継手
JP6234785B2 (ja) 継手
JP7051153B2 (ja) 管路形成ユニット及び管継手
JP5366904B2 (ja) 継手金具
JP4468722B2 (ja) 内視鏡装置及び光学アダプタ
JP2008101759A (ja) フレキシブルホース
JP5186153B2 (ja) 内視鏡の湾曲部構造
CN214405070U (zh) 具有弯通转接结构的控制阀
CN104338187B (zh) 人造血管保护套以及包括这种保护套的人造血管保护装置
JP6013147B2 (ja) 変換アダプタ
US20230107771A1 (en) Peristaltic pump tubing with outer sleeve tub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2

Address after: No. 5 Yunhan Avenue, Soil and Water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Beibei District, Chongqing, with No. 63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YONGRENXIN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UN MEDICAL TECHNOLOGY RESEARCH CORPO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