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68409A -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68409A
CN105768409A CN201610160759.5A CN201610160759A CN105768409A CN 105768409 A CN105768409 A CN 105768409A CN 201610160759 A CN201610160759 A CN 201610160759A CN 105768409 A CN105768409 A CN 1057684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upport layer
resin bed
band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075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68409B (zh
Inventor
北原政昭
田中慎
田中慎一
中原和美
本多洋二
相泽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zuno Corp
Casio Computer Co Ltd
Mizuno Tech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zuno Corp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zuno Corp,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zun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684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84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684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684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5/00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 A44C5/14Bracelets; Wrist-watch straps; Fastenings for bracelets or wrist-watch strap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of fastening to a wrist-watch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68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by incorporating or moulding on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or layers, e.g. foam blocks
    • B29C70/70Completely encapsula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next to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27Fastening elements
    • B29L2031/7276Stra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43Jewellery
    • B29L2031/7434Med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4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 Y10T428/24132Structurally defined web or sheet [e.g., overall dimension, etc.] including grain, strips, or filamentary elements in different layers or components paralle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提高带主体强度的带、手表、以及带的制造方法。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带长度调整孔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带主体具有: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带形状的支持层;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表面而设置的第1树脂层;以及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而设置的第2树脂层,上述支持层与上述第1树脂层及上述第2树脂层一起追随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伸长,上述第1树脂层与上述第2树脂层在上述支持层的整周上的接合面呈L字形状,并配置在上述支持层的背面的下方。

Description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第201010270819.1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表带以及游环,使用树脂制的材料。这样的树脂制的表带以及游环由于长年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有所谓断裂的切断问题。原因被认为是树脂吸收水分、霉菌等而引起性能退化。作为对于该所谓的断裂问题的对策,一直以来选定能够长时间使用的树脂。但是,仅通过树脂的选定,提高带的强度是有限度的。
因此,开发了将碳纤维纺织物作为加强材料嵌入树脂带中的表带。
例如,目前,如日本特开平7—136008号公报所示,已知有将如下带材料作为带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而构成的手表带,该带材料将由透明材料构成的外覆层、作为密接于该外覆层的下层而设置的碳纤维的纺织物、和作为密接于该碳纤维的纺织物的下层的带·芯材料层积而成。
在上述的日本特开平7—136008号公报记载的以往的表带中,意图提高与突柱嵌合的带长度调整孔的强度,但是,没有考虑到例如对手表的主体壳与表带的连接部分(弹簧柱孔周围)的加强,不涉及到解决表带从该连接部分的弹簧柱孔断裂的问题。
而且,在带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由于带的所谓断裂或扭曲导致的外涂层剥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带主体的强度,并且,能够预先防止带在使用过程中的所谓断裂或扭曲时其他部件剥离问题的发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带,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带长度调整孔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带主体具有:
由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带形状的支持层,该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织入或者编入由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而形成的;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表面而设置的第1树脂层;以及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而设置的第2树脂层,
上述支持层以使其纤维的伸长方向相对于上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提供一种带,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带长度调整孔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带主体具有:
由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纤维层和金属层构成的带形状的支持层,该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织入或者编入由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而形成的;该金属层是由在该纤维层的表面形成的铝合金、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构成的;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表面而设置的第1树脂层;以及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而设置的第2树脂层,
上述支持层以使其纤维的伸长方向相对于上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在15度至75度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层在其端部具有环,该环形成连接于被安装主体的弹簧柱孔,该端部的宽度稍微小于上述带主体的宽度,上述第1树脂层为透明或者半透明,上述第2树脂层与该支持层为相同色系,通过上述第1树脂层和上述第2树脂层形成上述带主体的外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带以及设置于该带上的主体壳。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提供一种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具有由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支持层的大张薄片,以相对于该大张薄片的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裁剪并取出多个带形状的支持层的步骤,上述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将由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以该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织入或者编入而形成的;
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从上述大张薄片取出的多个支持层各自的一个面侧的步骤;以及
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持层各自的另一个面侧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的方式,提供一种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具有由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纤维层和金属层构成的支持层的大张薄片,以相对于该大张薄片的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裁剪并取出多个带形状的支持层的步骤,上述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将由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以该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织入或者编入而形成的,上述金属层是由在该纤维层的表面形成的铝合金、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构成的;
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从上述大张薄片取出的多个支持层各自的一个面侧的步骤;以及
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持层各自的另一个面侧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上述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在15度至75度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上述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为45度。
根据本发明,上述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大张薄布使与上述第二树脂层相同的树脂浸渗于其纤维束。
根据本发明的带,由于支持层的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对于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其中,支持层由将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以该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织入或者编入而形成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所以,相对于带主体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力,构成支持层的纤维束跟随该伸长,变得容易在长度方向上伸长,能够大幅度提高相对于长度方向带的拉伸或者扭曲的强度。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在带的使用中的所谓断裂、扭曲所引起的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的剥离。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带的制造方法,从大张薄片以相对于该大张薄片的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倾斜预定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裁剪并取出多个带形状的支持层的步骤,上述大张薄片具有由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支持层,该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将由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以该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织入或者编入而形成的。因此,能够将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支持层迅速并且容易地取出。不仅如此,此后,能够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支持层的一个面侧,另一方面,能够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支持层的另一个面侧。因此,能够制造具有美观的外观形状并且具有高级感的带。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表带的手表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沿着在图1所示的表带中第1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2B是沿着第1带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图2C是沿着具有以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纤维层和表面的金属层所形成的中间层的第1带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3A是沿着图1的表带的游环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3B是沿着游环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4A是沿着图1所示的表带中第2带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4B是沿着第2带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图5是图1所示的表带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图。
图6A是表示以图5的表带的制造方法准备的大张薄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B是该大张薄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表示图5的支持层取出工序中大张薄片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8是在图7的支持层取出工序中取出的第2支持层的俯视图。
图9是在图5的支持层变形工序中在波形形成后的第2支持层的立体图。
图10是在图5的支持层变形工序中在环形成后的第2支持层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以第2带为例说明图5的第1树脂成型工序的过程的模具的剖面图。
图12是用于以第2带为例说明图5的第2树脂成型工序的过程的模具的剖面图。
图13是由第1树脂成型以及第2树脂成型得到的第2带的剖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第2带的成型时模具内的树脂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具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表带的手表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手表100是例如使秒针、分针以及时针等指针(未图示)旋转来表示时刻。当然,没有指针的手表,兼具指针、利用液晶表示部等表示时刻的手表亦可。
该手表100具有主体壳1,该主体壳1形成为中空的短柱形状。带安装部2、3形成于主体壳1的外周部。而且,在主体壳1的外周部设置有多个操作按钮4,该操作按钮用于输入对时指示等多种操作指示。图1中只记载一个操作按钮4。
表带10安装于上述带安装部2、3。在实施方式的手表100的情况下,表带10由第1带11和第2带12构成。搭钩即系紧用具14设置于第1带11。搭钩14由突柱14a和卡环14b构成。供搭钩14的突柱14a嵌合的带长度调整孔20形成于第2带12。
第1带11比第2带12短。在该第1带11上,用于安装到被安装主体的主体壳1上的被安装部13形成于基端部。弹簧柱孔13a形成于被安装部13上。而且,在第1柱11的前端部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搭钩14的安装部15。弹簧柱孔15a形成于安装部15。而且,在安装部15的一部分上形成与弹簧柱孔15a连通的缺口15b。并且,将弹簧柱16从弹簧柱孔13a的一端侧插入该弹簧柱孔13a,通过使该弹簧柱16的两端与带安装部2的孔2a卡合,将第1带11安装于主体壳1的安装部2。
另一方面,将弹簧柱17从弹簧柱孔15a的一端侧插入该弹簧柱孔15a,在中途,使弹簧柱17贯通位于缺口15b的突柱14a的基端部,通过使弹簧柱17的两端与卡环14b的孔14c卡合,将搭钩14安装于第1带11的安装部15。而且,游环18安装于第1带11。
在第2带12上,用于安装于主体壳1上的被安装部19形成于基端部。弹簧柱孔19a形成于被安装部19上。而且,在第2带12上沿着长度方向形成多个带长度调整孔20。
接下来,按顺序说明第1带11、游环18以及第2带12的材质。如图2A以及图2B所示,第1带11由上层、中间层以及下层的3层构造构成。图2A是沿着第1带11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2B是沿着第1带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上层是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的第1树脂层11a。中间层是由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构成的带形状的支持层11b。下层是与支持层11b相同色系的第2树脂层11c。该第2树脂层11c通过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构成。而且,从第1树脂层11a侧看,该第2树脂层11c和第1树脂层11a比支持层11b大一圈地形成,通过该第2树脂层11c和第1树脂层11a,遮盖支持层11b的全体使其隐藏。
在这里,上层为透明材料是为了使支持层11b作为外观而能被观察到。此外,上层为半透明材料是为了使支持层11b作为外观而能被观察到的同时,使表面擦伤等外观不良的状况变得不明显。半透明材料是指,在含有半透明、接近于透明的半透明、和接近于不透明的半透明的材料之外,还意味着混合颜料、染料而稍许添加颜色的半透明材料。
而且在这里,对中间层蒸镀、溅射铝合金和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使其成为由表面附着金属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带形状的支持层,并使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如果是该组合,则即使中间层为相同的支持层,通过改变上层的半透明材料的颜色添加和透明度,也能够成为外观有所不同的多样设计的带。
而且,使下层与支持层11b为相同色系是为了从第1树脂层11a侧不会明显看到支持层11b的织眼的间隙及端部的变形等外观不良的状况。而且,在第1带11中,以围成被安装部13的弹簧柱孔13a、安装部15的弹簧柱孔15a的方式配置支持层11b。即,支持层11b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环。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被安装部13以及安装部15的强度。
如图3A以及图3B所示,游环18由上层、中间层以及下层的3层构造构成。图3A是沿着游环18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3B是沿着游环18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上层为透明材料,例如,是由聚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或者由半透明材料构成第1树脂层18a。
中间层为由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构成的支持层18b。下层为与支持层18b相同色系的第2树脂层18c。该第2树脂层18c由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构成。
而且,从第1树脂层18a侧看,该第2树脂层18c和第1树脂层18a比支持层18b大一圈地形成,通过该第2树脂层18c和第1树脂层18a,遮盖支持层18b的全体。
在这里,上层为透明材料是为了以支持层18b为外观而能够被观察到。而且,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和上述情况一样,是为了在以支持层18b为外观而能够被观察到的同时,使表面擦伤等外观不良的状况变得不明显。半透明材料和上述情况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且在这里,和上述情况一样,对中间层蒸镀、溅射铝合金和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使其成为由表面附着金属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带形状的支持层,并使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如果是该组合,则即使中间层为相同的支持层,通过改变上层的半透明材料的颜色添加和透明度,也能够成为外观有所不同的多样设计的带。
而且,使下层与支持层18b为相同色系是为了从第1树脂层18a侧不会明显看到支持层18b的织眼的间隙及端部的变形等外观不良的状况。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第2带12由上层、中间层以及下层的3层构造构成。图4A是沿着第2带12的长度方向的剖面图,图4B是沿着第2带12的宽度方向的剖面图。
上层是由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构成的第1树脂层12a。中间层是由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构成的支持层12b。下层是与支持层12b相同色系的第2树脂层12c。该第2树脂层12c由例如氨基甲酸乙酯系树脂构成。而且,从第1树脂层12a侧看,该第2树脂层12c比支持层12b大一圈地形成。而且,在该第2带12中,设法以使支持层12b的碳纤维束不露出的方式使最外围形状以及带长度调整孔20的内周成为树脂层(第1树脂层12a或者第2树脂层12c)。
在这里,上层为透明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和上述情况一样,是为了以支持层12b为外观而能够被观察到。而且,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和上述情况一样,是为了在以支持层12b为外观而能够被观察到的同时,使表面擦伤等外观不良的状况变得不明显。半透明材料和上述情况具有相同的含义。而且在这里,和上述情况一样,对中间层蒸镀、溅射铝合金和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使其成为由表面附着金属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带形状的支持层,并使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如果是该组合,则即使中间层为相同的支持层,通过改变上层的半透明材料的颜色添加和透明度,也能够成为外观有所不同的多样设计的带。
而且,使下层与支持层12b为相同色系是为了从第1树脂层12a侧不会明显看到支持层12b的织眼的间隙及端部的变形等外观不良的状况。
而且,在第2带12中,以包围被安装部19的弹簧柱孔19a的方式配置支持层12b。即,支持层12b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环。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被安装部19的强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支持层介入到第1以及第2树脂层之间,能够预先防止由于带主体的断裂或扭曲导致的剥离的发生。
而且,由于相对于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使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碳纤维束与第1以及第2树脂层一起跟随带的伸长,在长度方向上的伸长变容易,因此上述各树脂层和由碳纤维束构成的该支持层之间不发生剥离。因此,相对于长度方向的拉伸和扭曲能够大幅度提高带的强度。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在带的使用中的、所谓扭曲导致的第1树脂层以及第2树脂层、与由碳纤维束构成的该支持层的剥离的发生。
在不倾斜的情况下,例如,在带的长度方向和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平行,倾斜角度为0度或者近似0度的角度的情况下,对于带主体在长度方向伸长的力,第1以及第2树脂层的各自追随着该伸长,但碳纤维束不追随带的伸长,因此上述各树脂层和由碳纤维束构成的该支持层之间发生剥离。因此,不能够相对于长度方向的拉伸或者扭曲大幅度提高带的强度。
而且,由于相对于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使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在成型时,在带的宽度方向中央沿着长度方向产生所谓的条纹,能够预先防止带的所谓断裂的发生,并且,能够提高带的外观性。
而且,由于使上层为透明系的第1树脂层,因此能够使使用者确实地看到作为设计的碳纤维束的支持层的颜色和色泽等的状态。而且,在使上层为半透明材料的第1树脂层的情况下,在能够使使用者确实地看到作为设计的碳纤维束的支持层的颜色和色泽的状态的同时,能够使表面擦伤等的外观不良的情况变得不明显。半透明材料与上述的情况具有相同的含义。
而且在这里,和上述情况一样,对中间层蒸镀、溅射铝合金和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使其成为由表面附着金属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带形状的支持层,并使上层为半透明材料,如果是该组合,则即使中间层为相同的支持层,通过改变上层的半透明材料的颜色添加和透明度,也能够成为外观有所不同的多样设计的带。
即,如图2C所示,由纤维层11b1和金属层11b2构成带形状的支持层11b,并由该支持层11b形成构成第1带主体11的中间层,上述纤维层11b1是织入或者编入从碳纤维、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从而形成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上述金属层11b2由形成于该纤维层11b1的表面的铝合金、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构成。另外,具有密接地设置于该支持层表面的第1树脂层11a、和密接地设置于支持层11b背面的第2树脂层11c。
而且,在使下层与支持层的颜色(例如,黑色)为相同色系的情况下,即使多少存在支持层的边缘12b1的歪斜、变形、织眼的不均等,该外观不良的状况也变得不明显,有很高的量产性。
而且,由于通过支持层围成供弹簧柱插入的弹簧柱孔,因此能够预先防止带主体从弹簧柱孔发生所谓的断裂的情况。
接下来,说明表带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表带100的制造方法含有支持层取出工序(步骤S1)、支持层变形工序(步骤S2)、第1树脂成型工序(步骤S3)、和第2树脂成型工序(步骤S4)。下面,按照顺序说明。
(带形状的支持层取出工序)
带形状的支持层取出工序(步骤S1)是从准备好的大张薄片上取下多个用于带的支持层。在图6中具体地表示大张薄片的一部分。图6A是俯视图,图6B是其局部放大图。而且,在图7中具体地表示第2带12的取出工序的情形。
首先,如图6A、B所示,准备大张薄片200。大张薄片200是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纤维束是捆扎例如1000根(1K)的单根直径例如为7μm的碳纤维形成的。
而且,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材质除了像本实施方式那样的碳纤维,也可以是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而且,该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是织入或者编入由从该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构成的纤维束而形成的。
大张薄片200有能够取下多个单片的带支持层的大小。在这里,取下多个支持层是指,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能够取下多个用于第1带11或者第2带12的某一方的单片支持层的情况;和能够取下多个混合存在的、用于第1带11及第2带12双方的单片支持层的情况。取下多个是包含取下多数个的概念。
在大张薄片200的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中,为了确保上层的第1树脂层(第1树脂层11a、第1树脂层12a、第1树脂层18a)以及下层的第2树脂层(第2树脂层11c、第2树脂层12c、第2树脂层18c)的材料间的亲和性,使与上述上层以及上述下层的树脂层同系的树脂浸渗于纤维束。或者使与上述上层以及上述下层的树脂层同系的树脂膜压接于该大张薄片200的表背面的某一面或者两面。或者使与上述上层以及上述下层的树脂层同系的树脂浸渗于纤维束,并且,使同系的树脂膜压接于该大张薄片200的表背面的某一面或者两面。
如图7所示从这样的大张薄片200裁剪取下多数个第2带12的支持层12b。在这里,以相对于大张薄片200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纵向的碳纤维束201和横向的碳纤维束202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使支持层的长度方向H以预定的45度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裁剪取下多数个支持层。例如通过冲压的打穿进行多数个支持层的取下。带长度调整孔20的打穿是在取下多数个该支持层12b的同时,或者在不同的时刻,例如通过冲压进行。
在图8中表示在支持层取出工序中取下的支持层12b单片的一个例子。同样地,取下多数个单片的第1带11的支持层11b和游环18的支持层18b。而且,如果可能,优选如下情况,即,如果取下了支持层11b、12b的大张薄片200有富余,从那里裁剪取下游环支持层18b。
(带形状的支持层变形工序)
然后,说明带形状的支持层变形工序。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该带的支持层变形工序是对在上述支持层取出工序中从大张薄片上取下的多数个个支持层11b、12b施行变形工序的工序。该支持层11b、12b的变形工序含有环形成工序。而且,根据需要对支持层11b、12b实施波形形成工序。
在图9以及图10中表示了由该带的支持层变形工序得到的第2带12的支持层12b的具体例子。这里,图9的支持层12b是波形形成后的制品,图10的支持层12b是在波形形成后实施了环形成工序的支持层12b。进行了波形形成的部分A在图9以及图10中表示,进行了环形成的部分B在图10中表示。而且,优选如下情况,即,在进行了环形成后,为使其形状不破坏而压接接合带支持层12b的重合部分。
同样地,进行第1带11的支持层12b的波形形成以及环形成。优选如下情况,即,在进行环形成后,为使其形状不破坏而压接接合带支持层12b的重合部分。而且,在游环18的支持层18b上进行用于成为游环18的形状的环形成。在这里,同样优选在进行环形成后,为使其形状不破坏而压接接合支持层的重合部分
(第1树脂成型工序以及第2树脂成型工序·注入成型)
图11至图13表示第2带12的第1树脂成型工序以及第2树脂成型工序的具体例子,在这两个工序中,第1树脂成型工序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是使用作为上模的固定侧模具300和作为下模的可动侧模具301,在用于构成该第2带12的支持层12b的一个面侧上,设置与该支持层12b相同色系的第2树脂层12c的工序。
而且,如图12所示,第2树脂成型工序是使用作为下模的可动侧模具301和另外准备的其他作为上模的固定侧模具303将透明系或者半透明系的树脂层12a设置于支持层12b、12b的另一个面侧的工序。该第1树脂成型工序以及第2树脂成型工序的顺序相反亦可。
图11到图13表示该第2带12的第1树脂成型工序以及第2树脂成型工序的具体例子,特别地,表示带长度调整孔20的部分的成型方法。
然后,说明第1树脂成型工序。如图11所示,带的支持层12b设置于作为上模的固定侧模具300的凹部300a内,在与支持层12b的带长度调整孔20对应的位置上,为了形成带长度调整孔20,使可动侧模具301侧的突部301a和固定侧模具300的突起300b相互突接地配置。而且,将固定侧模具300和可动侧模具301合模,将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填充到由固定侧模具300和可动侧模具301构成的多数个型腔302、302内。由此,第2树脂层12c设置于支持层12b的下表面,支持层12b远离固定侧模具300而贴附于第2树脂层12c。之后,使第2树脂层12c硬化。
然后,说明第2树脂成型工序。如图12所示,在可动侧模具301侧,保持着设置有第2树脂层12c的支持层12b,将可动侧模具301从固定侧模具300拉开,并接合于其他另外的作为上模的固定侧模具303。该固定侧模具303在与支持层12b上的带长度调整孔20对应的孔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与可动侧模具301侧的突部301a嵌合的突起303a。该可动侧模具301与其他另外的固定侧模具303合模。
然后,将用于形成第1树脂层12a的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填充到由固定侧模具303和可动侧模具301构成多数个型腔304、304内。由此第1树脂层12a设置到带支持层12b的上表面,支持层12b也与该第1树脂层12a贴附。之后,使第1树脂层12硬化。图13表示通过该第1成型工序以及第2成型工序得到的第2带12的一个例子。同样地,进行第1带11以及游环18的成型。在该情况下,在游环18成型时,在模具内,需要作为划分型腔的可动型芯的中模JIG。该中模JIG在游环18成型后从该游环18拔出。
但是,在第1成型工序以及第2成型工序中,如图14所示,一般情况下,树脂的填充方向(X)从支持层12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图14中的左)开始,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图14中的右)的方向。此时,填充的树脂,遇到固定侧模具300的突起300b或者固定侧模具303的突起303a之中的、树脂开始填充的突起303a、300b的前方外周面,而左右分为2部分,在沿着突起外周面流进之后,在突起300b或者303a之中的、树脂结束填充的后方外周面处合流,并在遇到下一个突起300b或者303a的前方外周面而左右分为2部分,在沿着突起外周面流进之后,在突起300b或者303a的后方外周面合流,这样反复进行。
在该情况下,如果相对于支持层12b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平行或者正交而不倾斜,即,支持层12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与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同或者正交,则熔融树脂迂回后再次合流产生的接合线(树脂的流道。树脂强度弱的部分)、和上述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的、相邻的纤维束与纤维束的织眼的间隙(没有纤维的空隙部分)呈直线状地重合。其结果是,在支持层12b上,在连结邻接的带长度调整孔20之间的线上,强度非常弱,在带的使用中容易断裂,形成所谓的条纹。
但是,由于相对于支持层12b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例如,45度)倾斜,即使在将带12向其长度方向拉伸时,能够防止只有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构成的第1树脂层12a、第2树脂层12c向长度方向伸长,而由碳纤维束构成的支持层12b不向长度方向伸长的情况,使以预定的倾斜角度(例如,45度)倾斜的碳纤维束构成的支持层12b、和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构成的第1树脂层12a、第2树脂层12c向长度方向伸长相同程度。因此,能够预先防止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氨基甲酸乙酯树脂构成的第1树脂层12a、第2树脂层12c从由碳纤维束构成的支持层12b伴随着异音地剥离。
并且,假设即使在第2树脂层12c上出现了由于熔融树脂迂回后再次合流而产生的接合线(树脂的流道。树脂强度弱的部分),也能够预先防止在带使用过程中,第2树脂层12c从出现接合线的带长度调整孔20的部分沿着长度方向向左右扩张而裂开,即带的所谓断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制造方法,准备由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地编织的碳纤维束所构成的大张薄片,从该准备好的大张薄片,以相对于该大张薄片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裁剪多个带的支持层并同时取出。因此,能够迅速且容易地制造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多个支持层。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制造方法,不仅如此,在之后,可以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在支持层的一个面侧,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在支持层的另一个面侧。由此,能够制造形成美观的外观形状并且具有高级感的带。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由多个带长度调整孔(图1的带长度调整孔20)的带主体(图1的带主体10),其特征在于,上述带主体具有:由碳纤维束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支持层(图2的支持层11b,图4的支持层12b);密接于该支持层的表面地设置的第1树脂层(图2的第1树脂层11a、图4的第1树脂层12a);和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地设置的第2树脂层(图2的第2树脂层11c、图4的第2树脂层12c),上述支持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相对于上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图7)。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为,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对于上述带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倾斜从15度至75度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的特征在于,上述预定的倾斜角度为,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对于上述带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倾斜45度的倾斜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层具有弹簧柱孔(图1的弹簧柱孔13a、15a、19a),并在对应于该弹簧柱孔的部分上形成包围该弹簧柱孔的环,并且,相比该带主体的最外围形状小一圈地形成,在上述支持层的表面密接地设置透明系或者半透明系的第1树脂层(图2的第1树脂层11a、图4的第1树脂层12a),在上述支持层的背面设置与该支持层相同色系的第2树脂层(图2的第2树脂层11c、图4的第2树脂层12c),通过上述第1树脂层和上述第2树脂层形成上述带主体的最外围形状。
本实施方式的手表的特征在于,具有带主体和设置于该带主体的表主体壳,上述带主体具有:由碳纤维束纺织物或者编织物构成的支持层(图2的支持层11b,图4的支持层12b);密接于该支持层的表面地设置的第1树脂层(图2的第1树脂层11a、图4的第1树脂层12a);和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地设置的第2树脂层(图2的第2树脂层11c,图4的第2树脂层12c),上述支持层以如下方式形成,即,相对于上述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图7)。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持层取出工序(图5的步骤S1;图6、图7、图8),该支持层取出工序准备以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编织的大张薄片(图6的大张薄片200),从该准备好的大张薄片,以相对于该大张薄片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以预定的倾斜角度倾斜的方式,裁剪并取出多个带用支持层(图7的支持层12b);第1成型工序(图5的步骤S3;图11),该第1成型工序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上述支持层的一个面侧;以及第2成型工序(图5的步骤S4;图12),该第2成型工序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上述支持层的另一个面侧。
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层取出工序包含以如下方式从上述大张薄片剪裁并取出上述支持层的工序,即,上述支持层的伸长方向相对于上述大张薄片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倾斜预定的倾斜角度,该预定的倾斜角度为45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带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大张薄片为,(1)使与上述第1树脂层和上述第2树脂层相同的树脂浸渗于上述碳纤维束,(2)或者使相同树脂系的树脂膜压接于该大张薄片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任意一面或者两面,(3)或者使与上述第1和第2树脂层相同的树脂浸渗,并且,使相同树脂系的树脂膜压接于该大张薄片的表面和背面中的任意一面或者两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大张薄片200为矩形,其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与该矩形的纵横的边平行。即,纵横的碳纤维束正交。而且,以支持层的伸长方向相对于大张薄片200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倾斜45度的倾斜角度的方式,剪裁并取出多个支持层。
与之相对,在大张薄片200为矩形并且其正交的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对于矩形的大张薄片200的纵边或者横边成45度地交叉的情况下,以支持层的伸长方向相对于该矩形的纵边或者横边平行的方式,剪裁并取出多个支持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形成为支持层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倾斜45度的倾斜角度,但是,也可以以43度、30度等其他的倾斜角度形成。
优选地,倾斜角度在15度到75度的范围内。
当倾斜角度小于15度或者大于75时,相对于带主体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力,第1和第2树脂层的各自跟随着该伸长,但是,碳纤维束不跟随带的伸长,所以,在上述各树脂层和由碳纤维束构成的该支持层之间会产生剥离。由此,不能够相对于长度方向的拉伸或者扭曲大幅度提高带的强度。
另外,在倾斜角度比15度小或者比75度大的情况下,有时,熔融树脂迂回后再合流而产生的接合线(树脂的流路。树脂强度弱的部分)与上述碳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的、相邻的纤维束和纤维束的织眼的间隔(没有纤维的空隙部分)呈直线状地重合。其结果是,在支持层12b中,在连接邻接的带长度调整孔20之间的线上,强度非常弱,在带的使用中容易断裂,形成所谓的条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支持层的构成材料,使用碳纤维束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但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如下纺织物或者编织物,即,在将从玻璃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以及硼纤维的纤维组中选取的1种或者2种以上的纤维束以该纤维束的伸长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式织入或者编入而形成的纺织物或者编织物的表面上,蒸镀、溅射铝合金或镍合金等的金属粒子,使金属附着在表面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对将本发明用于表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仅限定于此,还可以用于西装用的皮带、腕带等各种带。
不超出本发明的广泛的主旨以及范围,能够得到各种变形例。
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是本发明的例子,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的。本发明的范围包括上述实施例、变形例以及后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范围以及其等价物的范围内的各种变形都应当看作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内。

Claims (5)

1.一种带,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带长度调整孔的带主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带主体具有:
能够在长度方向上伸长的带形状的支持层;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表面而设置的第1树脂层;以及
密接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而设置的第2树脂层,
上述支持层与上述第1树脂层及上述第2树脂层一起追随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伸长,
上述第1树脂层与上述第2树脂层在上述支持层的整周上的接合面呈L字形状,并配置在上述支持层的背面的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层在上述多个带长度调整孔的内周面被上述第1树脂层覆盖。
3.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具有: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以及
设置于上述带上的主体壳。
4.一种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具有能够在规定的方向上伸长的支持层的大张薄片中,在该大张薄片的支持层的能够伸长的方向上裁剪并取出多个带形状的支持层的步骤;
使用模具将第2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从上述大张薄片取出的多个支持层各自的背面侧的步骤;以及
使用模具将第1树脂层密接地设置于上述多个支持层各自的表面侧的步骤,
上述第1树脂层和上述第2树脂层是与上述支持层一起追随带主体的长度方向上的伸长的材料,
使用的模具使上述第1树脂层与上述第2树脂层在上述支持层的整周上的接合面呈L字形状,并处于上述支持层的背面的下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大张薄片使与上述第2树脂层相同的树脂浸渗于其支持层中。
CN201610160759.5A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57684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01439 2009-09-01
JP2009201439 2009-09-01
JP2010181370A JP5153837B2 (ja) 2009-09-01 2010-08-13 バンド、腕時計及びバンドの製造方法
JP2010-181370 2010-08-13
CN201010270819.1A CN101999782B (zh)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0819.1A Division CN101999782B (zh)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68409A true CN105768409A (zh) 2016-07-20
CN105768409B CN105768409B (zh) 2018-07-06

Family

ID=4362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0759.5A Active CN105768409B (zh)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CN201010270819.1A Active CN101999782B (zh)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0819.1A Active CN101999782B (zh) 2009-09-01 2010-09-01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13544B2 (zh)
JP (1) JP5153837B2 (zh)
CN (2) CN10576840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4921A (zh) * 2016-07-25 2016-1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腕带
CN112584723A (zh) * 2018-03-26 2021-03-30 歌沃福风险投资公司 排气环及其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2983B (zh) * 2012-07-19 2016-01-06 力其国际有限公司 橡胶层面模压制品的制作方法
JP5447900B1 (ja) * 2012-08-30 2014-03-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指針
EP2742821B1 (fr) * 2012-12-17 2015-09-09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électronique portable flexible
JP2014236781A (ja) * 2013-06-06 2014-12-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部材連結構造、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時計
JP5800205B2 (ja) * 2013-02-22 2015-10-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部材連結構造、バンド取付構造、および時計
US10730210B2 (en) * 2013-10-31 2020-08-04 Apple Inc. Flexibility-controlled composite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2201921B1 (ko) * 2014-04-11 2021-0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버클을 갖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20160004222A1 (en) * 2014-07-03 2016-01-07 Everest Horology Products End links for use in coupling watch straps to bases of watches, and related methods
USD771036S1 (en) 2014-08-11 2016-11-08 Apple Inc. Wearable device
USD759725S1 (en) 2014-09-08 2016-06-21 Apple Inc. Wearable device
USD727198S1 (en) 2014-08-11 2015-04-21 Apple Inc. Band
USD755299S1 (en) 2014-09-05 2016-05-03 Apple Inc. Label
KR102329820B1 (ko) * 2015-01-29 2021-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신체 장착형 장치
JP6537014B2 (ja) * 2015-03-17 2019-07-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指針および時計
CN105058667A (zh) * 2015-07-20 2015-11-18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色手环的制作方法和制作设备
JP6284042B2 (ja) * 2015-12-10 2018-02-2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EP3189954A1 (fr) * 2016-01-07 2017-07-12 The Swatch Group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td. Bracelet et son procédé de fabrication
USD777163S1 (en) 2016-03-07 2017-01-24 Apple Inc. Wearable device
USD789822S1 (en) 2016-03-07 2017-06-20 Apple Inc. Band
USD781853S1 (en) 2016-03-07 2017-03-21 Apple Inc. Wearable device
USD795121S1 (en) 2016-03-07 2017-08-22 Apple Inc. Band
CN106579666A (zh) * 2016-12-15 2017-04-26 杭州盈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不可拉升硅胶导电腕带
KR101742766B1 (ko) 2017-01-17 2017-06-15 주식회사 지아이에스21 손목시계용 종이밴드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손목시계용 종이밴드
USD838619S1 (en) 2017-03-10 2019-01-22 Apple Inc. Band
KR102023636B1 (ko) * 2017-11-06 2019-09-20 주식회사 부일신소재 카본 복합재를 이용한 손목시계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971864B2 (ja) * 2018-01-15 2021-11-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ベルトの製造方法
USD853267S1 (en) * 2018-02-20 2019-07-09 Christopher A. Glover Watch band adapter
EP3758594A4 (en) * 2018-03-02 2021-12-08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BODY PORTABLE PHYSIOLOGICAL DEVICE AND DEVICE
JP6825597B2 (ja) * 2018-03-14 2021-02-0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バンドの製造方法
JP2019154901A (ja) * 2018-03-15 2019-09-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JP7324437B2 (ja) * 2018-03-15 2023-08-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バンドおよび時計
JP2019162202A (ja) * 2018-03-19 2019-09-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樹脂部材及びウェアラブルバンド
CN111741694B (zh) * 2018-05-15 2023-03-24 积水保力马科技株式会社 橡胶带的制造方法、橡胶带以及人体穿戴用电子设备
JP6913306B2 (ja) * 2019-04-01 2021-08-0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外装部材、ケースおよび時計
US11241068B2 (en) 2019-04-15 2022-02-08 Apple Inc. Watch band with braided strands
CN110103382B (zh) * 2019-05-10 2021-11-12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多色氟橡胶带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可穿戴设备
USD936166S1 (en) * 2020-07-24 2021-11-16 Eric Ehmer Interlocking elongate flotation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0511A (ja) * 1985-09-10 1987-03-1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用複合バンド
US5212966A (en) * 1991-05-15 1993-05-25 Casio Computer Co., Ltd. Resin wristwatch band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molded resin members
CN1889871A (zh) * 2003-12-06 2007-01-03 克斯迪安·格施文德 手提包固定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62595A (en) * 1966-02-09 1968-01-09 Bauer Gustav Watchband
US3578208A (en) * 1969-02-18 1971-05-11 Bauer Gustav Fa Watch band strap with releasable end connection
JPS58114109U (ja) 1982-01-29 1983-08-04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腕時計のバンド
JPS59108410U (ja) * 1983-01-12 1984-07-21 株式会社和久元 腕時計用バンド
JPH0796808A (ja) * 1993-09-28 1995-04-11 Achilles Corp 車輌用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と車輌用エアバッグ
JPH07136008A (ja) * 1993-11-18 1995-05-30 Seiko Instr Inc 時計用バンド
JP2835933B2 (ja) * 1995-01-12 1998-12-14 セイコー株式会社 腕時計用革バン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DE29801546U1 (de) * 1998-02-02 1998-04-09 Vedag Dachsysteme Gmbh & Co Kg Dampfsperrbahn
JP2000160475A (ja) * 1998-11-26 2000-06-13 Falcon Technology:Kk 布帛、および衣服
JP2001024343A (ja) * 1999-07-13 2001-01-26 Casio Comput Co Ltd 2色成形品および腕時計バンド
US7275667B2 (en) * 2003-06-04 2007-10-02 Bertucci Michael H Watch band construction
JP2005177007A (ja) 2003-12-17 2005-07-07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ベルト装着具
JP2006271610A (ja) 2005-03-29 2006-10-12 Casio Comput Co Ltd バンド
WO2009059209A2 (en) * 2007-10-31 2009-05-07 Movado Llc Integrated watchband and method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60511A (ja) * 1985-09-10 1987-03-17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時計用複合バンド
US5212966A (en) * 1991-05-15 1993-05-25 Casio Computer Co., Ltd. Resin wristwatch band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molded resin members
CN1889871A (zh) * 2003-12-06 2007-01-03 克斯迪安·格施文德 手提包固定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4921A (zh) * 2016-07-25 2016-12-0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腕带
CN112584723A (zh) * 2018-03-26 2021-03-30 歌沃福风险投资公司 排气环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9782A (zh) 2011-04-06
CN105768409B (zh) 2018-07-06
JP5153837B2 (ja) 2013-02-27
US8613544B2 (en) 2013-12-24
CN101999782B (zh) 2016-03-30
US20110051569A1 (en) 2011-03-03
JP2011072777A (ja) 201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68409A (zh) 带、手表及带的制造方法
CN105452152B (zh) 装饰条
JP5726803B2 (ja) バンド、腕時計及びバンドの製造方法
US11312047B2 (en) Method for making a smart bracelet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insert
JP4801002B2 (ja) ラッセルストレッチレース編地および編レース製品
JP2017522915A (ja) 腕時計のブレスレット
US10568396B2 (en) Woven material including bonding fibers
KR102144085B1 (ko) 전통가체 대수머리의 제조방법
US7146649B2 (en) Ornamentation for apparel article
KR100505849B1 (ko) 코인형 교통카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536824A (zh) 手环饰品
US20200081403A1 (en) Personalized watch
US10786053B2 (en) Woven material including double layer construction
WO2020044492A1 (ja) 靴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479483B (zh) 用于钟表或珠宝的外部部件
JP2016160546A (ja) 複合繊維構造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複合繊維構造体を用いた繊維製品
JP2020031690A (ja) バンドの製造方法、バンド及び時計
CA2632827C (en) Emblem for securing to an article
JP2016102278A (ja) 帽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帽子
KR20160017462A (ko) 사이클용 양말
CN100584583C (zh) 具有多颜色泡沫包层的转向盘及其生产方法
CN206197236U (zh) 一种手机链
JP5689555B1 (ja) 前頭周縁に迷彩機能を備えるカツラベース、およびカツラ
JP3809079B2 (ja) 押釦スイッチ用賦形フィルム、押釦スイッチ用カバー部材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3628144B2 (ja) 糸状体付き封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