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7339A - 纽扣孔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纽扣孔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7339A
CN105747339A CN201610009013.4A CN201610009013A CN105747339A CN 105747339 A CN105747339 A CN 105747339A CN 201610009013 A CN201610009013 A CN 201610009013A CN 105747339 A CN105747339 A CN 1057473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electrode
sewn object
button hole
pair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90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玉木响
玉木响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47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733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H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KING CLOTHES, e.g. FOR DRESS-MAKING OR FOR TAIL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41H25/00Appliances or methods for marking-out, perforating or making buttonholes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一种纽扣孔形成装置,其能够更加适当地形成纽扣孔。纽扣孔形成装置(100)能够利用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对被缝制物(C)进行按压,在利用介质加热将被缝制物(C)熔敷而形成孔框(B)后,将该孔框(B)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H),因此与如现有所示、在使用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实施锁边缝之后形成纽扣孔的作业相比,能够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能够更加适当地形成纽扣孔(H)。

Description

纽扣孔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衣料等处形成纽扣孔的纽扣孔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其在西服的前襟部分处形成纽扣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的纽扣孔锁边缝纫机,例如在对布料实施锁边缝后,利用切刀将锁边部分的内侧裁断而形成纽扣孔。
另外,作为形成纽扣孔的其他方法,还已知下述方法,即,在向2片布料之间夹入热粘接片、取代锁边缝而利用熨斗将布料彼此粘接后,利用切刀将锁边缝状的粘接部分的内侧裁断而形成纽扣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8722号公报
但是,如果使用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形成纽扣孔,则有时锁边缝的线解开、或利用切刀裁断出的布料绽开,导致纽扣孔变形。
另外,在使用熨斗将布料粘接的方法中,熨斗的高热也会对形成纽扣孔的部位的周围作用,因此如果是不耐热的布料,则有时导致前襟部分在大范围内受到损伤。另外,如果使用熨斗将布料粘接,则有时在熨斗熨烫用的粘接剂硬化收缩时导致在布料处产生折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纽扣孔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具备以下(1)~(5)的任一项特征。
(1)
一种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高频电极,它们将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重叠地夹入;以及
裁断部,其将由所述一对高频电极夹着的所述被缝制物切断,
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所述一对高频电极,从而形成将所述被缝制物利用介质加热进行熔敷而成的孔框,然后,利用所述裁断部将该孔框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
(2)
一种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高频电极,它们将隔着片材而重叠的被缝制物夹入,该片材通过介质加热而熔融;以及
裁断部,其将由所述一对高频电极夹着的所述被缝制物切断,
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所述一对高频电极,从而利用因介质加热而熔融的所述片材将所述被缝制物彼此粘接,并且形成所述片材熔敷于所述被缝制物而成的孔框,然后,利用所述裁断部将该孔框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
(3)在上述(1)或(2)中记载的纽扣孔形成装置中,
所述裁断部能够进出地设置于一方的高频电极,
在另一方的高频电极处设置有刀进入孔,该刀进入孔能够使从一方的高频电极凸出的所述裁断部的前端侧进入。
(4)在上述(1)~(3)中任一项记载的纽扣孔形成装置中,
夹着所述被缝制物而相对的所述一对高频电极的按压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孔框对应的形状。
(5)在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纽扣孔形成装置中,
在所述一对高频电极的至少一方处,设置有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的通气孔。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纽扣孔形成装置具备上述的(1)~(5)中任一项的特征,从而与上述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更加适当地形成纽扣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形成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2(a)是表示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图,图2(b)是其剖视图,图2(c)是表示第2高频电极的仰视图。
图3(a)是关于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步骤的说明图,且是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b)是纽扣孔形成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4(a)是关于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步骤的说明图,且是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b)是纽扣孔形成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5(a)是关于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步骤的说明图,且是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b)是纽扣孔形成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6(a)是关于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步骤的说明图,且是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b)是纽扣孔形成装置的概略斜视图。
图7(a)(b)(c)(d)是关于在不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步骤的说明图,且是一对高频电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纽扣孔形成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斜视图。
图9(a)(b)是关于第2高频电极的按压面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底座部
11第1高频电极
11a刀进入孔
11b通气孔
12保持框
12a夹具
13框驱动部
13a臂部
2按压部
21第2高频电极
21a贯穿孔
21b通气孔
21c按压面
22电极驱动部
22a活塞杆
22b电极支撑部
23可动切刀(裁断部)
100纽扣孔形成装置
C被缝制物
B孔框
H纽扣孔
M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纽扣孔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以下进行说明的实施方式具备各种优选的特征,这些特征包含将本发明所涉及的纽扣孔形成装置的特征进行了具体化而得到的特征,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图1是纽扣孔形成装置100的概略斜视图。纽扣孔形成装置100是用于在被缝制物处形成纽扣孔的装置。作为形成纽扣孔的对象的被缝制物,例如是诸如纺织物、编织物的材料(布料)、纯皮、合成皮革等片状基材等。
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如图1、图2所示,具备底座部1、按压部2。
底座部1具备下述等部件:第1高频电极11;保持框12,其保持被缝制物;以及框驱动部13,其使保持框12沿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移动。
这些底座部1的各部配置在未图示的装置主体的工作台上。
第1高频电极11以位于保持框12的框内、且按压部2的下方的方式固定于工作台。
在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形成有刀进入孔11a,该刀进入孔11a具有能够使后述的可动切刀23进入的尺寸。
另外,在第1高频电极11的内部,如图2(a)所示,设置有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的通气孔11b。
保持框12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口字形状,固定于框驱动部13的臂部13a。
在保持框12处设置有用于保持被缝制物的夹具12a。
框驱动部13具备:臂部13a;以及未图示的X轴电动机及Y轴电动机,它们与臂部13a连结,伴随该X轴电动机以及Y轴电动机的驱动,使保持框12沿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在这里,将铅垂上下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与其正交的水平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将与Z轴方向和X轴方向这两者正交的水平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前后方向)。
该框驱动部13使保持框12移动,对由保持框12保持的被缝制物的位置进行调整。
按压部2具备下述等部件:第2高频电极21;电极驱动部22,其使第2高频电极21沿上下方向移动;作为裁断部的可动切刀23,其将由一对高频电极11、21夹着的被缝制物切断。
该按压部2以使第2高频电极21与第1高频电极11相对的方式,配置于未图示的装置主体的框架处。
第2高频电极21安装于电极驱动部22的与活塞杆22a一起移动的电极支撑部22b。
在第2高频电极21处,如图2(b)(c)所示,形成有贯穿孔21a,该贯穿孔21a用于使可动切刀23从第2高频电极21的底面进出。
另外,在第2高频电极21的内部,如图2(a)所示,设置有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的通气孔21b。
特别地,作为第2高频电极21的底面的按压面21c,具有与后述的孔框B对应的形状。该孔框B相当于在纽扣孔的周围实施的现有的锁边缝。即,第2高频电极21还具有作为在被缝制物处形成的孔框B的模具的功能。此外,第2高频电极21的按压面21c小于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
电极驱动部22例如是液压缸,通过使活塞杆22a上下进退,从而使第2高频电极21与电极支撑部22b一起沿上下移动。
活塞杆22a在其内部,具有收容可动切刀23的中空空间。
可动切刀23如图2(b)所示,设置于活塞杆22a的中空部分,由未图示的驱动部进行驱动,从而从第2高频电极21的底面(贯穿孔21a)凸出。
该可动切刀23的宽度和厚度,成为与将被缝制物切断而形成的纽扣孔的尺寸相对应的尺寸。
并且,该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具有下述功能:向由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夹着的被缝制物C实施介质加热(dielectricheating),在利用介质加热而熔敷后的部位处形成孔框B;以及利用可动切刀23将该孔框B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H。详细地说,在对被缝制物C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在被缝制物C处产生电场,从而对被缝制物内部的电介体进行感应,以几万Hz的频率重复进行上述动作,从而使电介体高速地振荡,利用该振荡的摩擦而引起发热。并且具有利用该摩擦热量将可熔敷部件熔化,使被缝制物C接合的功能。
此外,能够在一对高频电极之间实施介质加热的被缝制物C的材料优选是绝缘体(电介体),例如,是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纸、树脂片等。
然后,对利用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形成纽扣孔H的步骤进行说明。
此外,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能够举出尼龙、聚酯、聚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等。
首先,如图3(a)(b)所示,在将重叠状态下的2片被缝制物C设置于保持框12后,使该保持框12沿前后左右移动,使被缝制物C对位于纽扣孔形成点。
此外,设置于保持框12的被缝制物C,与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接触。
然后,如图4(a)(b)所示,使电极驱动部22的活塞杆22a下降,使第2高频电极21朝向第1高频电极11移动,利用第2高频电极21将被缝制物C向第1高频电极11按压。
并且,在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之间夹入被缝制物C、对该被缝制物C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使电流流过一对高频电极(第1高频电极11、第2高频电极21),从而对被缝制物C进行介质加热,在利用介质加热将被缝制物C熔接后的部位处形成孔框B。
具体地说,由于该被缝制物C包含热塑性树脂,因此由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所夹持部分的热塑性树脂由于介质加热而熔融,将被缝制物彼此熔敷。该介质加热作用的部分仅限于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之间,因此形成与第2高频电极21的按压面21c的形状相对应的孔框B,该按压面21c小于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
并且,在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后,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第1高频电极11的通气孔11b和第2高频电极21的通气孔21b,对各个高频电极进行风冷。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会被传递进行介质加热而温度上升的被缝制物C的热量,因此优选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冷却。
在利用介质加热将被缝制物C熔敷后,如果对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进行冷却,则能够使得将与高频电极接触的被缝制物C冷却,使熔融的树脂冷却,能够加快因介质加热而熔敷而成的孔框B的硬化。通过加快孔框B的硬化而能够防止熔敷部位的绽开,高品质地形成规定形状的孔框B。
然后,如图5(a)(b)所示,使可动切刀23下降,将由一对高频电极11、21夹持的被缝制物C的孔框B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H。此时,可动切刀23的前端侧下降直至进入第1高频电极11的刀进入孔11a为止。
此外,第1高频电极11的刀进入孔11a、和第2高频电极21的贯穿孔21a的开口,优选是比可动切刀23的宽度和厚度稍大的尺寸。如果刀进入孔11a和贯穿孔21a的开口尺寸过大,则在孔框B的内侧处被缝制物C没有被粘接的部分的比例增加,因此在被缝制物C绽开的情况下有时导致纽扣孔H的美观性变差。
另外,如果在第1高频电极11的下侧设置吸尘器而向刀进入孔11a下方进行吸气,则能够使在被缝制物C被切断时产生的线屑等不飞散而有效地集尘。
然后,如图6(a)(b)所示,使可动切刀23上升退避,使活塞杆22a上升而使第2高频电极21从被缝制物C分离,形成纽扣孔H的作业结束。
如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利用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对被缝制物C进行按压,在利用介质加热将被缝制物C熔敷而形成孔框B后,能够将该孔框B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H,因此与如现有所示、在使用纽扣孔锁边缝纫机实施锁边缝之后形成纽扣孔的作业相比,能够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
并且,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实施介质加热而形成的孔框B,由于是被缝制物C自身熔融并熔敷而成的,因此不会使被缝制物C从纽扣孔H的切断面绽开,而且不会如利用熨斗熨烫粘接的部位那样发生剥离。
即,利用该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形成的孔框B、纽扣孔H不易受到损伤,因此能够长期地维持起初的制品形状。
特别地,介质加热作用的部分限于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之间,因此除了形成有孔框B的部位以外不会被高温暴晒,因此孔框B的周围的被缝制物C不会因受热而发生损伤。
即,与利用熨斗熨烫将被缝制物C进行粘接的情况相比,能够大幅度地抑制因向被缝制物C传递的热量所造成的破坏,因此即使是不耐热的被缝制物C,也能够最小限地且仅对被按压的部分进行加热而形成孔框B,能够在该孔框B的内侧适当地形成纽扣孔H。
另外,在对被缝制物C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进行介质加热,进一步实施冷却而形成孔框B,因此能够形成扁平的孔框B。
另外,在利用一对高频电极11、21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的被缝制物C处利用可动切刀23形成纽扣孔H,因此例如即使是伸缩性高的材料,也能够稳定地形成纽扣孔H。
如上所述,如果是该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则能够更加适当地在被缝制物C处形成纽扣孔H。
然后,对利用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在不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形成纽扣孔H的步骤进行说明。但是,关于与前述的在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形成纽扣孔H的情况相同的步骤不进行详述。
此外,作为不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棉、麻、羊毛、丝绸等。
首先,如图7(a)所示,在将使利用介质加热会熔融的作为可熔敷部件的片材M插入并重合状态下的2片被缝制物C设置于保持框12后,使该保持框12沿前后左右移动,使被缝制物C对位于纽扣孔形成点。
设置于保持框12的、下侧的被缝制物C,与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接触。
在利用介质加热会熔融的片材M中,能够使用由热塑性树脂(例如尼龙、聚酯、聚乙烯、聚氨酯、聚氯乙烯等)构成的树脂片、或热熔片等。
然后,如图7(b)所示,使电极驱动部22的活塞杆22a下降,使第2高频电极21朝向第1高频电极11移动,利用第2高频电极21将被缝制物C和片材M的层叠体向第1高频电极11按压。
并且,在将被缝制物C和片材M的层叠体加入至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之间、对该层叠体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使高频电流流过一对高频电极(第1高频电极11、第2高频电极21),从而对层叠体(片材M)介质加热。利用因该介质加热而熔融的片材M将被缝制物彼此粘接,并且形成片材M熔敷于被缝制物C而成的孔框B。
具体地说,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的因介质加热而熔融的片材M浸入被缝制物C而将被缝制物彼此熔敷。该介质加热作用的部分限于第1高频电极11和第2高频电极21之间,因此一对高频电极之间的片材M选择性地熔融,形成与第2高频电极21的按压面21c的形状相对应的孔框B,该按压面21c小于第1高频电极11的上表面。
并且,在停止高频电流的通电后,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第1高频电极11的通气孔11b和第2高频电极21的通气孔21b,对各个高频电极11、21进行冷却。
然后,如图7(c)所示,使可动切刀23下降,将由一对高频电极11、21夹持的被缝制物C和片材M的层叠体中的孔框B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H。此时,可动切刀23的前端侧进行下降直至进入第1高频电极11的刀进入孔11a为止。
然后,如图7(d)所示,使可动切刀23上升退避,使活塞杆22a上升而使第2高频电极21从被缝制物C分离,形成纽扣孔H的作业结束。
如以上所述,在利用该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在不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形成纽扣孔H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因介质加热会熔融的片材M将被缝制物C熔敷而形成孔框B,则能够形成与前述的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的情况相同的孔框B以及纽扣孔H。
并且,熔融后的片材M浸入被缝制物C而熔接于被缝制物C而成的孔框B,是片材M进入被缝制物C的空隙部分硬化而成的,因此不会使被缝制物C从纽扣孔H的切断面绽开。
另外,由于在进行了按压的状态下进行介质加热后进行冷却而形成孔框B,因此该孔框B也成为扁平的形状。
如上所述,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则即使在不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C处形成孔框B以及纽扣孔H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被缝制物C处更加适当地形成纽扣孔H。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下述结构的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即,具备:底座部1,其并列设置有多个(在这里为4个)第1高频电极11;以及按压部2,其并列设置有多个(在这里为4个)第2高频电极21。
在该装置中,能够对第1高频电极11的间隔、和第2高频电极21(按压部2)的间隔进行调整,且能够与作为加工对象的衣料(被缝制物C)的尺寸和设计等相对应地,对形成孔框B以及纽扣孔H的位置进行变更。
如果是上述的纽扣孔形成装置100,则在同时形成多个孔框B后,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纽扣孔H,因此与如现有所示、使用纽扣孔锁边缝纫机逐个地进行锁边缝和形成纽扣孔的作业相比,能够大幅度地实现作业时间的缩短。
例如,如果是衬衫等纽扣孔较多的制品,则能够在对前襟进行一次按压的作业中形成前襟部分的全部纽扣孔H,因此预见到会大幅度地提高作业效率。
此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第2高频电极21的按压面21c的形状是大致长方形(参照图2(c)),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按压面21c的形状是任意的。
例如,如图9(a)所示,如果将按压面21c的形状设为花形,则能够形成富有装饰性的花形的孔框B。
另外,如图9(b)所示,在将按压面21c的形状设为锯齿形,将可动切刀23的截面形状也设为锯齿形时,能够形成富有装饰性的孔框B以及纽扣孔H。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裁断部以可动切刀23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作为裁断部也可以使用冲边机,对被缝制物C进行冲裁而形成纽扣孔H。
另外,除此以外,当然也能够对具体的细部构造等进行适当变形。

Claims (5)

1.一种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高频电极,它们将包含热塑性树脂的被缝制物重叠地夹入;以及
裁断部,其将由所述一对高频电极夹着的所述被缝制物切断,
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所述一对高频电极,从而形成将所述被缝制物利用介质加热进行熔敷而成的孔框,然后,利用所述裁断部将该孔框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
2.一种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一对高频电极,它们将隔着片材而重叠的被缝制物夹入,该片材通过介质加热而熔融;以及
裁断部,其将由所述一对高频电极夹着的所述被缝制物切断,
通过使高频电流流过所述一对高频电极,从而利用因介质加热而熔融的所述片材将所述被缝制物彼此粘接,并且形成所述片材熔敷于所述被缝制物而成的孔框,然后,利用所述裁断部将该孔框的内侧切断而形成纽扣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裁断部能够进出地设置于一方的高频电极,
在另一方的高频电极处设置有刀进入孔,该刀进入孔能够使从一方的高频电极凸出的所述裁断部的前端侧进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夹着所述被缝制物而相对的所述一对高频电极的按压面的至少一方,具有与所述孔框对应的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纽扣孔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高频电极的至少一方处,设置有使冷却用空气通过的通气孔。
CN201610009013.4A 2015-01-07 2016-01-07 纽扣孔形成装置 Pending CN1057473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01265 2015-01-07
JP2015001265A JP6486689B2 (ja) 2015-01-07 2015-01-07 ボタン穴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7339A true CN105747339A (zh) 2016-07-13

Family

ID=5613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9013.4A Pending CN105747339A (zh) 2015-01-07 2016-01-07 纽扣孔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86689B2 (zh)
CN (1) CN105747339A (zh)
DE (1) DE10201610018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0910A (zh) * 2017-10-12 2017-12-29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烫孔单元装置
CN110881732A (zh) * 2019-11-15 2020-03-17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服装生产开扣眼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7124B (zh) * 2020-09-03 2022-10-25 凤城市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 一种服饰用四孔纽扣均匀打孔机
CN112471654B (zh) * 2020-11-26 2022-10-14 永嘉县乔龙服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西服锁扣眼加工的自动切割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88280A (en) * 1965-08-17 1967-10-25 Pfaff Ag G M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welding and cutting of fabrics having a thermoplastic content
FR2079944A5 (en) * 1970-02-18 1971-11-12 Scotto Jean Pierre Buttonhole tool-comprising a knife flanked by ultrasonic - welding pads to create reinforcing seams around the hole
DE2118230A1 (en) * 1971-04-15 1972-11-02 Hoesch Ag, 4600 Dortmund Bonding steel plates together - by coating with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fusing the coats together in a welding machine
SU698608A1 (ru) * 1977-12-19 1979-11-25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Швей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петель на детал х одежды
JPS63183830A (ja) * 1987-01-27 1988-07-29 Kyoei Sangyo Kk 高周波熔着法
CN101283846A (zh) * 2008-05-27 2008-10-15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服装领花孔冲孔机
CN202898702U (zh) * 2012-10-30 2013-04-24 余姚博丰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
CN203977047U (zh) * 2014-07-12 2014-12-03 福建省长乐市福安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纺织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432760A (fr) * 1965-02-11 1966-03-25 Constr Telephoniques Perfectionnements aux postes téléphoniques
JPH092427A (ja) * 1995-06-16 1997-01-07 Material Eng Tech Lab Inc 樹脂シートのシール装置及びそのシール方法
JP6108742B2 (ja) * 2012-09-28 2017-04-05 Juki株式会社 ボタン穴かがりミシン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088280A (en) * 1965-08-17 1967-10-25 Pfaff Ag G M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welding and cutting of fabrics having a thermoplastic content
FR2079944A5 (en) * 1970-02-18 1971-11-12 Scotto Jean Pierre Buttonhole tool-comprising a knife flanked by ultrasonic - welding pads to create reinforcing seams around the hole
DE2118230A1 (en) * 1971-04-15 1972-11-02 Hoesch Ag, 4600 Dortmund Bonding steel plates together - by coating with thermoplastic resin and fusing the coats together in a welding machine
SU698608A1 (ru) * 1977-12-19 1979-11-25 Украин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Швейной Промышленност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изготовлени петель на детал х одежды
JPS63183830A (ja) * 1987-01-27 1988-07-29 Kyoei Sangyo Kk 高周波熔着法
CN101283846A (zh) * 2008-05-27 2008-10-15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服装领花孔冲孔机
CN202898702U (zh) * 2012-10-30 2013-04-24 余姚博丰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机
CN203977047U (zh) * 2014-07-12 2014-12-03 福建省长乐市福安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纺织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0910A (zh) * 2017-10-12 2017-12-29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烫孔单元装置
CN107520910B (zh) * 2017-10-12 2019-03-15 东莞市松研智达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烫孔单元装置
CN110881732A (zh) * 2019-11-15 2020-03-17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服装生产开扣眼装置
CN110881732B (zh) * 2019-11-15 2021-08-3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服装生产开扣眼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86689B2 (ja) 2019-03-20
JP2016125171A (ja) 2016-07-11
DE102016100185A1 (de)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7339A (zh) 纽扣孔形成装置
US4029535A (en) Process for seaming fabrics comprising thermoplastic fibers using laser beams
US5249323A (en) Method of fabric-to-fabric bonding and seamless quilt formed thereby
CN106104008B (zh) 带风扇安装部的片材
KR100835612B1 (ko) 웰딩 다운 자켓
JPH08107985A (ja) 結合毛皮織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658551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pleated curtains
JP6406903B2 (ja) 縫目構造
KR101678629B1 (ko) 원단 접착장치 및 그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된 블라인드용 원단장치
CA1036475A (en) Seaming process
JP2006231024A (ja) マット材、マット材の縫製方法、及びマット材の縫製装置
EP0308167B1 (en) Fabric to fabric bonding
EP2857564A2 (en) Thread
KR101796244B1 (ko) 라벨 절단 장치
GB719907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fabrics of synthetic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US11390040B2 (en) Method for sealing a seam region, and plastic skin
US2704123A (en) Sloping and marking apparatus
KR20130140456A (ko) 의류 부착 상표, 그 방법 및 장치
KR101024088B1 (ko) 세로 퀼팅형 다운 자켓
JPH11235488A (ja) ポケットセッターにおける折込み装置
KR102046284B1 (ko) 패딩용 제조틀 및 이를 이용한 패딩 제조방법
BRPI0615983A2 (pt) método de operação e dispositivo para operar uma máquina de processamento de linhas de costura com mecanismo de corte de linhas
KR20170079919A (ko) 우모가 이용되는 침구류의 털 빠짐 방지를 위한 재봉 구조 및 방법
KR101814289B1 (ko) 특수선이 부설된 박형 면상체, 그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KR20160144954A (ko) 다운 의류 원단의 재봉 방법 및 그에 의한 다운 의류 원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