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5119A -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45119A
CN105745119A CN201480063131.2A CN201480063131A CN105745119A CN 105745119 A CN105745119 A CN 105745119A CN 201480063131 A CN201480063131 A CN 201480063131A CN 105745119 A CN105745119 A CN 105745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equipment
mike
seat
head re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31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45119B (zh
Inventor
高田直树
中岛文彬
石川贵夫
长泽隆彦
伊藤康行
吉川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arion Co Ltd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ion Co Ltd,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ar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45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1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451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451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2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 H04R5/023Spatial or 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f loudspeakers in a chair, pil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79Head-rests with additional features not related to head-rest position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or loudsp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17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loud-sp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17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loud-speakers
    • B60R11/022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loud-speakers of fla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47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microphones or earph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12Seats or parts thereof
    • B60R2011/0017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integrated articles, i.e. not substantially protruding from the surrounding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头枕装置能够满足冲击标准,并且能够以高效地发挥作为音响设备的性能的方式设置音响设备。头枕装置在头枕主体的芯材上形成有耐冲击面,在该耐冲击面上形成有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侧配置有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Description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头枕装置,其在座椅的头枕上设置振动拾取型话筒(麦克风),从而根据骨传导信号来检测落座者的声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83004号公报
然而,对于头枕装置,具有必须将落座者的头部按压头枕时的冲击设为规定值以下的标准,但若是在头枕上设置作为音响设备的扬声器,或者如上述以往的头枕那样地在头枕的前表面附近设置作为音响设备的麦克风的结构的话,由于音响设备会碰到头部而造成冲击,所以难以满足上述标准。另外,还期望以能够高效地发挥作为音响设备的性能的方式将音响设备设置在头枕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枕装置及头枕,其能够满足冲击标准,并且能够以高效地发挥作为音响设备的性能的方式设置音响设备。
在本说明书中,包含有2013年11月19日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3-239379的全部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头枕主体的芯材上形成有耐冲击面,在该耐冲击面上形成有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侧配置有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音响麦克风以符合使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细则所规定的头形来进行的实验的方式配置。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芯材的开口与所述音响麦克风之间配置有声音采集机构。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由大致圆锥型的声音采集部构成所述声音采集机构。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将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头枕主体的前表面。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在所述音响麦克风的周围配置有多个音响扬声器,并将该音响扬声器相对于所述音响麦克风而朝外地配置。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用易透声的材料覆盖所述音响麦克风的前方。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音响麦克风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音响麦克风沿纵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而且,本发明提供一种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将座椅的头枕与靠背部连接的头枕支撑件上的安装部;和由该安装部支承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安装部具有向落座者侧开口的声音采集部,所述音响麦克风配置在所述声音采集部内。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声音采集部形成为大致锥形。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安装部跨在一对所述头枕支撑件之间地安装,所述音响麦克风配置在所述一对头枕支撑件之间的中间部。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音响麦克风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另外,还可以为,在上述构成中,所述音响麦克风沿纵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头枕装置及头枕能够满足冲击标准,并且能够以高效地发挥作为音响设备的性能的方式设置音响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头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头枕主体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4是头枕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头枕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头枕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7是音响扬声器的主视图。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用音响麦克风来采集落座在座椅上的落座者的声音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音响麦克风的横向的指向性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音响麦克风的纵向的指向性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头枕装置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安装到头枕上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用声音采集装置来采集落座在座椅上的落座者的声音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6是从前方侧观察到的声音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如下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10的立体图。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靠垫芯材12的图示。图2中省略了后述的靠垫13的前表面的图示。
头枕装置10设置在配置于车室内的乘员用的座椅上。作为上述车室,例如可以列举汽车、电车、飞机以及船舶等的车室,但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以设在汽车的前部座位即供驾驶员落座的座椅上的头枕装置10为例进行说明。作为汽车,除了通常的四轮车外,例如还可以列举不具有侧面车门的小型的电动车。
座椅(未图示)具有:供驾驶员(落座者)落座的座面部(未图示);以从座面部的后端稍微向后倾斜的姿势向上方延伸的靠背部(未图示);和安装在该靠背部的上端的头枕装置10。
头枕装置10具有音响扬声器50及音响麦克风51,并且还具有通信部(未图示),该通信部能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而使头枕装置10与便携终端等其他设备(未图示)协作。作为上述其他设备,例如可以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作为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可以列举蓝牙(Bluetooth(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注册商标))。此外,头枕装置10与上述其他设备并不限于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还可以通过有线来连接。
头枕装置10在与上述其他设备协作的状态下,将从其他设备读取的内容的音频数据、和用于将车辆引导至目的地的引导音频数据等从音响扬声器50音频输出。另外,落座者在头枕装置10与上述其他设备协作的状态下,能够将由音响麦克风51采集到的声音作为语音命令来操作其他设备,或者经由音响麦克风51来免提通话。
头枕装置10具有:作为头枕装置10的骨架的框架11;作为与框架11连结的头枕主体的靠垫芯材12(芯材);和以覆盖靠垫芯材12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且支承落座者的头部的靠垫13。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头枕主体是靠垫芯材12,但头枕主体只要是通过最外层的靠垫13而被覆盖的部件即可,除了靠垫芯材12外还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图3是将靠垫芯材12及框架11分解后的立体图。
框架11具有:沿左右方向并列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主框架15、15;将主框架15、15的上端部沿左右连结的上部横梁16;和在上部横梁16的下方将主框架15、15沿左右连结的下部横梁17。框架11是金属制的。
主框架15、15形成为管状,具有:与上述靠背部大致平行地向上方延伸的支撑件部18、18(安装支撑件);和在支撑件部18、18的上端以向前方折曲而稍微前倾的姿势向上方延伸的内部框架部19、19。
内部框架部19、19在靠垫13的内侧位于头枕装置10的内部。支撑件部18、18插入至形成在上述靠背部的上表面的安装孔部(未图示)内而固定在座椅上。头枕装置10构成为,通过调节支撑件部18、18向安装孔部的插入深度,而能够与落座者的体格等配合地改变安装的高度位置。
使后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前侧壳体30与前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后侧壳体31通过彼此的开口而对合,由此靠垫芯材12形成为密闭的箱状。靠垫芯材1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长、且在前后方向上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是树脂成型品。
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在开口的周缘部分别具有对合面32、33。具体地说,通过使后侧壳体31的对合面33与形成于前侧壳体30的对合面32上的槽部32a嵌合,而将对合面32、33闭合。在对合面32、33之间,通过夹装框状的衬垫(未图示)而提高了密闭性。另外,对合面32、33例如还可以通过超声波焊接来接合并密闭。
在上部横梁16及下部横梁17的前表面设有多个固定孔部20,在固定孔部20内紧固有将前侧壳体30固定在框架11上的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图5)。在上部横梁16及下部横梁17的后表面设有多个固定孔部22,在固定孔部22内紧固有将后侧壳体31固定在框架11上的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图4)。
前侧壳体30具有多个供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穿插的固定部34。后侧壳体31具有多个供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穿插的固定部35。具体地说,固定部34、35形成为向靠垫芯材12的内侧凹陷的有底圆筒状,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及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穿插至该圆筒形状的底部。
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以从前后夹着框架11并使对合面32、33彼此嵌合的方式配置,通过从外侧设置的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及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而固定在框架11上。即,框架11的上部位于形成为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内部。
靠垫芯材12在下部具有供支撑件部18、18向下方贯穿的支撑件用贯穿孔36、36。在支撑件用贯穿孔36、36与支撑件部18、18之间设有密封部件(未图示),从而确保靠垫芯材12内部的密闭性。
图4是头枕装置10的纵剖视图。图5是头枕装置10的纵剖视图。图6是头枕装置10的横剖视图。在此,图4及图6中示出了供音响扬声器50通过的位置的截面。图5中示出了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截面。
参照图3~图6,前侧壳体30在内部的下部具有向后侧壳体31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分隔板部37。后侧壳体31在内部的下部具有供分隔板部37的后端嵌合的卡合部38。
靠垫芯材12的内部空间通过分隔板部37而被划分为下部的收纳部39、和收纳部39上方的音箱部(enclosure)40(中空部)。音箱部40具有比收纳部39大的空间。
靠垫芯材12具有:与落座者的头后部H面对的前表面12a(一部分的面)、后表面12b、顶面12c、下表面12d、右侧面12e和左侧面12f。
在靠垫芯材12上设有左右一对的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和重低音炮52。具体地说,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及重低音炮52在前表面12a安装于音箱部40的前表面即音响设备安装面41上。
另外,在靠垫芯材12上具有:控制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及重低音炮52的控制部53;和向音响扬声器50、音响麦克风51、重低音炮52及控制部53供给电力的充电式电池54。控制部53及电池54收纳在收纳部39内。上述通信部包括在控制部53中。
在靠垫芯材12的左侧面12f上设有接口部55,其配置有从外部向控制部53及电池54的连接端子和电源开关等。
头枕装置10具有电池54并相对于座椅的靠背部独立且拆装自由地设置,能够单独动作。
图7是音响扬声器50的主视图。
各音响扬声器5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框部56;由框部56支承的振动板57;和由音圈及磁铁等构成并驱动振动板57的驱动部(未图示)。
振动板57形成为与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椭圆形(跑道形)。具体地说,振动板57的外形具有:相互平行地以直线状沿上下延伸的左右侧缘57a、57a;和在左右侧缘57a、57a之间在上端及下端分别连接的半圆形的圆弧部57b、57b。
如图2及图6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是支承落座者的头后部H的耐冲击面,具有:在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形成为俯视下大致平坦的支承面部58;和在承托面板58的左右侧方朝音箱部40的内侧凹陷一层的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的底面59a以随着趋向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的外侧而深度变深的方式倾斜,并且具有供音响扬声器50、50嵌合的开口部。音响扬声器50、50通过经由框部56安装在倾斜的底面59a上而向外倾斜配置。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从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的前表面的开口向前方输出。
如图6所示,音响扬声器50、50以位于头后部H的左右侧方的方式配置在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左右缘部上,并且以其长度方向指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音响扬声器50、50以能够大致水平地输出声音的方式将振动板57朝向前方配置,并且以使所输出的声音越趋向前方侧越向左右的外侧扩开的方式向外倾斜地配置。
这样,由于将上下细长的音响扬声器50、50设置在头枕装置10上,所以能够在保持作为振动板57整体的大小的同时,缩小头枕装置10的横宽。由此,能够确保音质,并且当落座者确认后方时,头枕装置10不会造成干扰,后方的视觉辨认性很好。另外,头枕装置10即使具有音响扬声器50、50,其横宽也不会变大,因此通用性很高,能够适用于各种车型。
另外,音响扬声器50、50由于上下细长,所以如图4及图6所示,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在左右方向上以窄范围输出,并在上下方向上以宽范围输出。即,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的指向性在左右方向上窄,而在上下方向上比左右方向宽。
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宽的范围输出声音S1,能在不影响落座者的头部的高度位置和头枕装置10的上下的调整位置的情况下,始终向落座者提供音质高的声音。另外,由于在左右方向上声音S1难以扩开,所以对于落座者能够提供一个私人的音响空间,能抑制头枕装置10输出的声音传到落座者相邻的座椅侧。
进一步地,由于音响扬声器50、50以使所输出的声音S1越趋向前方侧越向左右的外侧扩开的方式向外倾斜配置,所以即使是缩小音响扬声器50、50的左右间隔而使头枕装置10小型化的结构,也能使声音向左右扩开以使声音传到落座者的耳中,能使落座者感受到良好的立体感。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由靠垫芯材12支承音响扬声器50、50,而将密闭的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用作使低音增强的音箱。由此,无需设置专用的音箱,能够简化结构。另外,由于将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的靠垫芯材12用作音箱,所以音质很好。
进一步地,能够将管状的主框架15、15用作使音箱部40与外部空间连通的低音通道。这种情况下,例如,经由在音箱部40内开口的主框架15、15的上端和在外部空间开口的主框架15、15的下端的开口,能够使空气在音箱部40的内外流通。由此,无需设置专用的导管就能提高音质。
如图3及图5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在下部具有供重低音炮52安装的重低音炮安装面60。具体地说,重低音炮安装面60在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的下方设于靠垫芯材12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并以朝向前下方的方式倾斜。重低音炮52通过安装在重低音炮安装面60上而朝向前下方,并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重低音炮52的振动板通过由控制部53控制的驱动部(未图示)来驱动。这样,通过将重低音炮52朝向下设置,能够获得如下效果:能够向落座者的身体的下部传递声音,能使落座者容易感受到低音。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支承面部58具有朝向音箱部40的内侧凹陷的声音采集部61。声音采集部61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配置于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并且在重低音炮52的上方配置于头枕装置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且位于头后部H的后方。声音采集部61形成为越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61的大致圆锥形的轴线(未图示)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声音采集部61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61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61a。此外,声音采集部61只要是能够采集声音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61例如还可以是大致棱锥形或大致截锥形等形状。
音响麦克风51配置在声音采集部61内。具体地说,音响麦克风51形成为圆柱形,并以使其轴线L与声音采集部61的轴线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声音采集部61的中央。这样,通过在声音采集部61内设置音响麦克风51,能够高效地向音响麦克风51采集声音,因此,即使是落座者朝向前方发出的声音,也能由音响麦克风51确实地接收。
音响麦克风51在头枕装置10的上下的中央部配置在最接近于头后部H的表面的位置上。落座者的声音不仅通过口和鼻孔,还可以通过头的表面的振动而放射至空中,因此,如本第一实施方式所述,通过将音响麦克风51靠近头部配置,能够用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在头枕中内置有骨传导式麦克风的以往的结构中,若非至少将头接触至头枕上的状态,则无法充分地采集声音。在车辆中,通常,落座者在头与头枕接触的状态下进行驾驶等的情况很少,因此声音采集很困难。但是,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即使不将头与头枕装置10接触也能用音响麦克风51采集声音,实用性好。
另外,落座者的声音不仅从落座者直接采集至音响麦克风51,还通过由周围的挡风玻璃等物体反射而采集至音响麦克风51。声音从在前方开口的声音采集开口部61a采集,因此,能够抑制来自侧方和后方的声音被采集至音响麦克风51,能准确地接收落座者的声音。即,声音采集部61构成优先采集来自前方的声音的声音采集机构。
另外,音响麦克风51在声音采集部61内配置于深处的位置,音响麦克风51的前端51a与承托面板58的表面相比位于后方。由此,能够防止头后部H接触音响麦克风51。
音响麦克风51及音响扬声器50、50被认为满足技术标准、具体为“规定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细则的告示(2005.11.09)附件30(座位及座位安装装置的技术标准)”。
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音响扬声器50、50、重低音炮52及音响麦克风51以符合上述安全标准的内部突起要求及R(曲率半径)要求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说,音响麦克风51在声音采集部61内配置于深处的位置,由此,配置成测定用的直径165mm的球体(头形)难以接触音响麦克风51,另外即使在其接触到音响麦克风51的情况下,接触部分也符合R要求。
另外,音响扬声器50、50在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内配置于深处的位置,重低音炮52也相对于音响设备安装面41配置在深处的位置,由此,配置成上述直径165mm的头形难以接触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另外即使在其接触到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的情况下,接触部分也符合R要求。
另外,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音响麦克风51设置在靠垫13的内侧,所以流入至车内的风不会直接接触音响麦克风51。由此,能够防止音响麦克风51采集风噪声,能降低向音响麦克风51输入的噪音。
另外,由于将音响麦克风51设置在靠垫芯材12上,所以能够将连接音响麦克风51与控制部53的布线设在头枕装置10内,能消除布线的干扰。另外,由于将音响麦克风51内置在头枕装置10中,所以音响麦克风51不会成为落座者的干扰。
另外,由于将音响麦克风51配置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并将音响扬声器50、50朝向外配置,所以能够防止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被音响麦克风51直接接收,能防止音响麦克风51被声音S1影响。
进一步地,由于重低音炮52在音响麦克风51的下方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所以能够防止声音S2直接被音响麦克风51接收,能防止音响麦克风51被声音S2影响。另外,由于重低音炮52从头后部H的后方侧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所以声音S2主要经由与头部相比体积更大的落座者的躯干部来向落座者传递。由此,能够使落座者容易感受到低音,能提供强劲的低音。
另外,重低音炮52与音响扬声器50、50相同地通过密闭的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来支承,并将音箱部40用作使低音增强的音箱。由此,无需设置专用的音箱,能够简化结构。另外,由于将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的靠垫芯材12用作音箱,所以音质很好。
即,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将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作为音箱共用。在此,在将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设置在同一音箱部40上的情况下,考虑到相互干扰而对音质造成影响,但由于头枕装置10靠近头部设置,且声音的输出较小即可,所以上述干扰的影响变小。
进一步地,穿插有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的固定部34(图2)在音响麦克风51的上方设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并在音响扬声器50、50的下方分别设在重低音炮52的左右侧方。由此,能够以良好的平衡配置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及重低音炮52,同时通过设置在能牢固固定前侧壳体30的位置上的固定部34来固定前侧壳体30,能确保靠垫芯材12的密闭性。
如图4~图6所示,靠垫13具有: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前表面12a的前表面靠垫部62;和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剩余的面的后部侧靠垫部63。
后部侧靠垫部63覆盖剩余的面,即后表面12b、右侧面12e、左侧面12f、下表面12d的后部及顶面12c的后部。前表面靠垫部62覆盖前表面12a的整体、下表面12d的前部及顶面12c的前部。前表面靠垫部62与后部侧靠垫部63在缘部接合而形成为袋状,并以能够包覆的方式安装在靠垫芯材12上。
后部侧靠垫部63具有由使声音以高效率衰减的材料构成的衰减层63a、和由隔音性高的材料构成的隔音层63b这两层。
衰减层63a例如由聚氨酯等吸音性能高、且缓冲性高的树脂构成。聚氨酯例如通过使用具有多孔结构的连续气泡体,而获得高吸音性能。
隔音层63b通过能够缝制、且振动(声音)的衰减性及隔音性高的软质树脂材料构成。隔音层63b例如通过弹性体构成,作为一例,其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衰减层63a是与靠垫芯材12的后表面12b紧密接触的内层,隔音层63b是向外侧露出的外层。衰减层63a的外表面与隔音层63b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接合,从而衰减层63a与隔音层63b一体化。衰减层63a与隔音层63b相比形成得厚。
即,后部侧靠垫部63由具有作为头枕的缓冲性、且能够高效地衰减声音及隔音的材料构成。
前表面靠垫部62是编织纤维体而构成立体网状的立体网状垫体,也就是所谓的纤维垫。作为上述纤维体,例如可以列举聚丙烯的纤维体、和聚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织纤维体。具体地说,前表面靠垫部62具有由上述立体网状垫体构成的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和覆盖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的表面的前表面垫部62b。前表面垫部62b通过与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相比网眼粗的立体网状垫体构成。
前表面靠垫部62具有高缓冲性,并通过立体网状结构而具有高透音性及透气性。即,前表面靠垫部62由具有作为头枕的缓冲性、且能够高效地透过声音的材料构成。
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前方输出的声音S1、S2通过具有高透音性的前表面靠垫部62并向前方输出。另外,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后方输出的声音通过后部侧靠垫部63而在头枕装置10内被衰减及隔断,几乎不会向后方的外侧输出。具体地说,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后方输出的声音首先由衰减层63a衰减并削弱,然后由隔音层63b衰减并隔音,因此,能够有效地隔断向后方泄漏的声音。由此,能够通过透音性高的前表面靠垫部62并向前方供给声音,并能通过后部侧靠垫部63减少向后方泄漏的声音,因此,能够给落座者提供一个私人的音响空间。
另外,前表面靠垫部62的大致前表面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与在靠垫的一部分上设有透音孔等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前表面靠垫部62对声音造成的影响。由此,头枕装置10的音质好。另外,在上述设有透音孔等的结构中,可以想到会由头部堵住透音孔,这种情况下,音质会劣化。与此相对地,在本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前表面靠垫部62的大致前表面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且头部不会堵住整个前表面靠垫部62,所以能够获得很好的音质。在此,优选为,前表面靠垫部62中的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所构成的部分在正视下设在与将头部投影至前表面靠垫部62侧的投影部的区域相比宽阔的区域内。即,优选为,前表面靠垫部62中的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所构成的部分在头部与头枕装置10抵接的状态下在正视下设至未被头部挡住的范围。
进一步地,由于落座者的声音通过透音性高的前表面靠垫部62而输入至音响麦克风51,所以能够抑制声音被前表面靠垫部62衰减,能向音响麦克风51准确地输入声音。
另外,由于能够通过后部侧靠垫部63来降低从后方和侧方输入至头枕装置10的声音,所以音响麦克风51能够准确地接收来自前方的声音。
如以上所说明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由于设置成由靠垫芯材12形成的密闭结构,并在该靠垫芯材12上配置有音响扬声器50、50,所以能够将靠垫芯材12用作音响扬声器50、50的音箱部40。由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头枕装置10上设置音响扬声器50、50。
另外,由于音响扬声器50、50形成为左右窄、且在上下方向上长,所以能够扩展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的上下方向的指向性。由此,不管头枕装置10的上下位置和听者的高度位置如何,都能提供高的音质。另外,能够将头枕装置10左右紧凑地形成。
另外,能够将一个靠垫芯材12用作多个音响扬声器50、50的音箱部40,能简化结构。
进一步地,由于左右的音响扬声器50、50朝向左右方向的外侧配置,且声音S1向左右的外侧扩展,所以即使是将头枕装置10左右紧凑化的结构,也能获得良好的立体感。
另外,由于靠垫芯材12包括重低音炮52,且重低音炮52朝向靠垫芯材12的垂直方向下方配置,所以能够主要向比落座者的头部靠下的部分传递重低音炮52的声音,能使落座者容易感受到低音。
另外,由于在靠垫芯材12上连结有通向座椅的一对支撑件部18、18,所以能够利用支撑件部18、18提高靠垫芯材12的支承刚性。
另外,还可以在靠垫芯材12的中空部连结有作为低音通道的主框架15、15。
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靠垫芯材12的中空部连结有作为低音通道的主框架15、15,所以通过调节低音通道的尺寸等的设定,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扬声器特性。
进一步地,由于在靠垫芯材12上形成有作为耐冲击面的音响设备安装面41,在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扬声器收纳凹部59、59形成有开口,在该开口的内侧配置有音响扬声器50、50,且音响扬声器50、50以符合使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细则所规定的头形来进行的实验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头枕装置10上设置音响扬声器50、50,并且还能满足安全标准。
另外,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靠垫芯材12上形成有作为耐冲击面的音响设备安装面41,在音响设备安装面41上形成有声音采集开口部61a,并在声音采集开口部61a的内侧配置有音响麦克风51。由此,能够经由声音采集开口部61a用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声音,并且通过在声音采集开口部61a的内侧配置音响麦克风51,能够防止头部用力地接触音响麦克风51而发生大的冲击,还能满足冲击的标准。
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51以符合使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细则所规定的头形来进行的实验的方式配置,所以能够经由声音采集开口部61a用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声音,并且还能满足规定的安全标准。
另外,由于在靠垫芯材12的声音采集开口部61a与音响麦克风51之间配置有声音采集部61,所以能够通过声音采集部61向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声音。
另外,由于由大致圆锥形的声音采集部61构成声音采集机构,所以能够向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声音。
进一步地,由于将声音采集开口部61a形成在靠垫芯材12的前表面,所以能够将来自前方的声音向音响麦克风51高效地采集。
另外,由于在音响麦克风51的周围配置有多个音响扬声器50、50,并将音响扬声器50、50相对于音响麦克风51朝向外配置,所以能够抑制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被音响麦克风51采集。
另外,由于用由易透音的材料构成的前表面靠垫部62覆盖音响麦克风51的前方,所以能够高效地向音响麦克风51采集声音。
另外,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靠垫芯材12上配置有音响扬声器50、50,用由易透音的材料构成的前表面靠垫部62来覆盖靠垫芯材12的一部分面即前表面12a,并用由衰减声音的材料构成的衰减层63a、及振动的衰减性和隔音性高的材料即隔音层63b这两层来覆盖剩余的面。由此,能够通过前表面靠垫部62从靠垫芯材12的前表面12a输出声音,并能用衰减层63a及隔音层63b这两层使从剩余的面输出的声音降低。因此,根据使用目的,能够向靠垫芯材12的前表面12a朝向的方向输出声音。
另外,由于衰减层63a是内层,且隔音层63b是外层,所以能够用隔音层63b隔断由衰减层63a衰减后的声音,能使从上述剩余的面输出的声音高效地降低。
另外,由于衰减层63a及隔音层63b紧密接触在一起,所以能够由隔音层63b限制衰减层63a的动作,能提高隔音层63b的振动(声音)的衰减性。
进一步地,由于上述一部分面是靠垫芯材12的大致整个前表面,所以能够不向其他方向泄漏声音而向前方输出声音,能对于落座者提供一个私人的音响空间。
另外,由于易透音的材料是纤维垫,所以能够使从前表面12a透出的声音良好地通过,并能在前表面12a侧获得良好的缓冲性。
进一步地,由于衰减层63a是聚氨酯类的材料,所以能够有效地衰减从剩余的面透出的声音。
另外,由于隔音层63b是弹性体类的材料,所以能够有效地衰减及隔断从剩余的面透出的声音。
此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表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头枕装置10相对于座椅的靠背部独立且拆装自由地设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头枕装置10还可以一体地设置在靠背部上。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重低音炮52通过驱动部来驱动振动板,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不具有驱动部,而是与音响扬声器50、50等共振并输出声音的无源辐射器。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由易透音的材料构成的前表面靠垫部62覆盖靠垫芯材12的一部分面即前表面12a,并用衰减层63a及隔音层63b这两层覆盖剩余的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将靠垫芯材12的右侧面12e及左侧面12f的至少任一方作为一部分面而由易透音的材料覆盖,并且以能够向侧方输出声音的方式设置音响扬声器,用衰减层及隔音层这两层来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剩余的面。这种情况下,例如,根据车辆的周围状况,当感知到侧方存在车辆或行人等时,能够从头枕装置的对应的侧面输出声音来报告车辆等的存在。另外,还可以将靠垫芯材12的顶面12c作为一部分面而用易透音的材料覆盖,并且以能够向上方输出声音的方式设置音响扬声器,用衰减层及隔音层这两层来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剩余的面。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8~图10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第二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音响麦克风51,左右一对地设有多个音响麦克风251、251,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210的主视图。在此,图8中省略了靠垫13的图示。
头枕装置210具有:框架11;靠垫芯材12;音响扬声器50、50;重低音炮52;和左右一对的音响麦克风251、251。
音响麦克风251、251在横向(头枕装置210的横宽方向)上直线地成对并列配置。各音响麦克风251、251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地配置。音响麦克风251、251以头枕装置2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线C为基准,左右大致均等地划分配置。
音响麦克风251、251是用振动板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电气信号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相对于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以往例所说明的骨传导式麦克风是与成为声源的物体接触来采集声音的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靠垫芯材12的音响设备安装面41具有左右一对的朝向音箱部40的内侧凹陷的孔状的声音采集部261、261。在声音采集部261、261内分别收纳有音响麦克风251、251。声音采集部261、261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配置于头枕装置2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并且在重低音炮52的上方配置于头枕装置2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位于落座者的头后部H的后方。声音采集部261、261形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261、261的大致圆锥形的轴线(未图示)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声音采集部261、261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261、261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261a、261a。此外,声音采集部261、261只要是能够采集声音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261、261例如还可以是大致棱锥形或大致截锥形等形状。
图9是表示用音响麦克风251、251采集落座在座椅200上的落座者的声音的状态的示意图。
落座者以使后背倚靠在座椅200的靠背部201上的方式落座,头枕装置210通过支撑件部18、18插入至靠背部201的上表面的安装孔部(未图示)而固定在靠背部201上。头枕装置210构成为通过调节支撑件部18、18向上述安装孔部的插入深度,而能够与落座者的体格等配合地改变安装的高度位置。
当落座者发出声音时,该声音作为声音V1从口M向前方输出,并从具有声带VC的颈部输出。从颈部N输出的声音的一部分即声音V2向后方发出并被音响麦克风251、251采集。
以往,在通过非接触型的声音采集麦克风来采集落座者的声音的情况下,为了高效地采集从落座者的口中输出的声音,一般将声音采集麦克风设置在落座者的前方。但是,在落座者的前方配置声音采集麦克风的情况下,若是车辆的话,则存在如下问题:安全气囊会干扰声音采集麦克风的配置,另外,由于将声音采集麦克风配置在离落座者远的仪表盘等的位置上,采集的噪音会变大。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从落座者的头后部H和颈部N向后方输出的声音V2对于用声音采集麦克风采集声音来说已经是足够的大小,通过在头枕装置210上设置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251、251,获得了能够高效地采集声音的显著效果。
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251、251是非接触型的,所以通过根据需要来调整声音采集部261、261的形状,而能够将音响麦克风251、251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容易采集落座者的声音的特性。即,通过改变声音采集部261、261的凹陷深度及斜面的形状、和声音采集部261、261的轴线的角度等,能够将声音采集部261、261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具有能够从头后部H和颈部N高效地采集声音的指向性。这种指向性无法用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获得。
另外,由于头枕装置210以与落座者的体格配合地方式调整上下的位置,所以音响麦克风251、251的位置也自动位于与该落座者相适的位置。由此,不管落座者的体格如何,都总是能用音响麦克风251、251高效地采集声音。
图10是表示音响麦克风251、251的横向的指向性的俯视图。
由于音响麦克风251、251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所以具有沿横向具有指向性的声音采集特性,如图10所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横向改变声音采集点P。
例如控制部53以从分别到达至音响麦克风251、251的声音的时间差来检测声音的方向并强调特定方向的声音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该声音采集特性。音响麦克风251、251是所谓的波束成形麦克风(beamformingmicrophone)。音响麦克风251、251的声音采集点P例如与各落座者的声带VC的位置配合地设定。
这样,通过将音响麦克风251、251沿横向并列地配置,能够与因落座者而不同的声带VC等的位置配合地设定声音采集点P,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由于将音响麦克风251、251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所以根据横向的声音采集特性,能够降低来自落座者的侧方的玻璃侧及侧方的同乘者或车辆的外侧的噪音,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音响麦克风251、251及声音采集部261、261以满足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安全标准的方式形成。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及图12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音响麦克风51,上下一对地设有多个音响麦克风351、351,这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图11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310的主视图。在此,图11中省略了靠垫13的图示。
头枕装置310具有:框架11;靠垫芯材12;音响扬声器50、50;重低音炮52;和上下一对的音响麦克风351、351。
音响麦克风351、351在纵向(头枕装置310的上下方向)上直线地成对并列配置。各音响麦克风351、351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地配置。音响麦克风351、351在头枕装置310的横宽方向的中心线C上配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音响麦克风351、351是由振动板来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声波并转换成电气信号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靠垫芯材12的音响设备安装面41具有左右一对的朝向音箱部40的内侧凹陷的孔状的声音采集部361、361。在声音采集部361、361内分别收纳有音响麦克风351、351。声音采集部361、361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配置于头枕装置3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并且在重低音炮52的上方配置于头枕装置31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于落座者的头后部H的后方。声音采集部361、361形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361、361的大致圆锥形的轴线(未图示)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声音采集部361、361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361、361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361a、361a。此外,声音采集部361、361只要是能够采集声音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361、361例如还可以是大致棱锥形或大致截锥形等形状。
头枕装置310在图9中取代头枕装置210而安装在靠背部210上。
根据本第三实施方式,由于在头枕装置310上设有音响麦克风351、351,所以能够采集从落座者的头后部H和颈部N向后方输出的声音V2,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351、351是非接触型的,所以通过根据需要来调整声音采集部361、361的形状,而能够将音响麦克风351、351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容易采集落座者的声音的特性。即,通过改变声音采集部361、361的凹陷深度及斜面的形状、和声音采集部361、361的轴线的角度等,能够将声音采集部361、361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具有能够从头后部H和颈部N高效地采集声音的指向性。
图12是表示音响麦克风351、351的纵向的指向性的俯视图。
由于音响麦克风351、351在纵向(上下方向)上并列地配置,所以具有沿纵向具有指向性的声音采集特性,如图12所示,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横向改变声音采集点P。
例如控制部53以从分别到达至音响麦克风351、351的声音的时间差来检测声音的方向并强调特定方向的声音的方式进行处理,从而获得该声音采集特性。
这样,通过将音响麦克风351、351沿纵向并列地配置,能够与因落座者而不同的声带VC等的位置配合地设定声音采集点P,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即,例如,即使是头枕装置310的上下高度无法改变的结构,通过上下调整声音采集点P,也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另外,在头枕装置310的上下高度可以改变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更大地确保声音采集点P的上下调整幅度。
另外,音响麦克风351、351及声音采集部361、361以满足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安全标准的方式形成。
[变形例]
在此,参照图13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该变形例中,对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该变形例具有应用麦克风(applicationmicrophone)371、371,这点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头枕装置370的主视图。
头枕装置370具有:通过输出与由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为反相的声音来消除声音而降低噪音的主动降噪功能;和基于由麦克风采集的声音以减少扬声器的声音的失真的方式补正的动作反馈功能。
应用麦克风371、371左右成对地设置在头枕装置370的下部的左右侧部。应用麦克风371、371在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下部分别配置于重低音炮52的左右。另外,应用麦克风371、371在音响扬声器50、50的下方配置于音响扬声器50、50的外侧方。
控制部53根据从应用麦克风371、371采集的声音驱动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并执行主动降噪功能和动作反馈功能。
在该变形例中,由于应用麦克风371、371在头枕装置370的前表面的侧部设于靠近落座者的耳朵的位置,能够消除耳朵附近的噪音,所以能够有效地消除噪音。另外,由于应用麦克风371、371设置在音响扬声器50、50的附近,所以能够准确地采集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的失真,并能高效地执行动作反馈功能。
即,通过将音响麦克风351、351设置在头枕装置37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能够有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并且,通过在头枕装置370的宽度方向的侧部设置应用麦克风371、371,能够使主动降噪功能和动作反馈功能有效地发挥。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4~图16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410安装到头枕401上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用声音采集装置410采集落座在座椅400上的落座者的声音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6是从前方侧观察到的声音采集装置410的立体图。
声音采集装置410设置在配置于车室内的乘员用的座椅上。作为上述车室,例如可以列举汽车、电车、飞机以及船舶等的车室,但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以在汽车的前部座位即驾驶员落座的座椅400上安装有声音采集装置410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座椅400具有:供驾驶员(落座者)落座的座面部(未图示);以从座面部的后端稍微向后倾斜的姿势向上方延伸的靠背部402;和安装在靠背部402的上端的头枕401。
声音采集装置410具有通信部(未图示),其能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而与便携终端等其他设备(未图示)协作。作为上述其他设备,例如可以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作为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可以列举蓝牙(Bluetooth(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注册商标))。此外,头枕装置10与上述其他设备并不限于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还可以通过有线来连接。
落座者在声音采集装置410与上述其他设备协作的状态下,能够将用声音采集装置410采集到的声音作为语音命令来操作其他设备,或者经由声音采集装置410来免提通话。
靠背部402在上表面402a具有供头枕401连接的左右一对的头枕连接孔部403、403。
头枕401具有:支承落座者的头部的块状的头枕靠垫404;和从头枕靠垫404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头枕支撑件405、405。头枕支撑件405、405例如是铁等金属制的管材。
头枕支撑件405、405配置在头枕靠垫404的下表面中的左右端部的附近,并以相互在左右方向上仅隔有规定距离的状态大致平行地向下方延伸。
头枕401通过使头枕支撑件405、405从上方插入至头枕连接孔部403、403而与靠背部402连接。落座者通过使头枕401沿上下滑动并在任意位置使头枕支撑件405、405与头枕连接孔部403、403的卡合部(未图示)卡合,而能够与体格和喜好等配合地调整头枕401的上下位置。
声音采集装置410具有: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的块状的安装部411;和设置在安装部411上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412。
安装部411具有:跨着左右的头枕支撑件405、405设置的壳体406;和设置在壳体406上的左右一对的作为固定部的磁铁407、407。
壳体406与上下方向相比在左右方向上形成得长。壳体406具有:设有音响麦克风412的中央部406a;和从中央部406a分别向左右侧方延伸的侧部406b、406b。
壳体406的中央部406a的前表面与侧部406b、406b的前表面相比向落座者侧(前方侧)鼓出,在中央部406a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后方侧凹陷的孔状的声音采集部408。声音采集部408形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并且在声音采集部408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408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408a。音响麦克风412配置在声音采集部408内。此外,声音采集部408只要是能够采集声音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大致圆锥形。声音采集部408只要呈大致锥形凹陷即可,例如还可以是大致棱锥形或大致截锥形等形状。
音响麦克风412是用振动板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电气信号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相对于此,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以往例进行说明的骨传导式麦克风是与成为声源的物体接触来采集声音的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在壳体406的侧部406b、406b的前表面,以向前方露出的方式设有磁铁407、407。从头枕401的正面来看,磁铁407、407配置在与头枕支撑件405、405重叠的位置上。
声音采集装置410通过从头枕401的后方侧设置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且磁铁407、407的前表面因磁力与头枕支撑件405、405的后表面紧密接合在一起,从而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
声音采集装置410在安装于头枕支撑件405、405上的状态下,位于左右的头枕支撑件405、405之间的中央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头枕靠垫404的下表面与靠背部402的上表面402a之间。
如图15所示,当落座者发出声音时,该声音作为声音V1从口M向前方输出,并从具有声带VC的颈部N输出。从颈部N输出的声音的一部分即声音V2向后方发出并被音响麦克风412采集。
根据本第四实施方式,由于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之间设有音响麦克风412,所以能够采集从落座者的头后部H和颈部N向后方输出的声音V2,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412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所以能够防止音响麦克风412干扰乘员前方的安全气囊的配置。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412离头后部H和颈部N很近,所以能够降低因音响麦克风位于离落座者远的位置上而造成的噪音。
另外,由于音响麦克风412是非接触型的,所以通过根据需要来调整声音采集部408的形状,而能够将音响麦克风412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容易采集落座者的声音的特性。即,通过改变声音采集部408的凹陷深度及斜面的形状、和声音采集部408的锥形的轴线的角度等,能够将声音采集部408的声音采集特性设成具有能够从头后部H和颈部N高效地采集声音的指向性。
进一步地,由于声音采集装置410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的后表面侧,所以即使对设有座椅400的车等作用了减速的加速度,座椅400也无法从头枕支撑件405、405之间通过而向落座者侧移动。由此,即使在产生了减速的加速度的情况下,也能防止声音采集装置410干扰落座者。
如以上所说明地,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声音采集装置410具有:安装在将座椅400的头枕401与靠背部402连接的头枕支撑件405、405上的安装部411、和由安装部411支承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412。由此,通过经由安装部411将声音采集装置410安装在座椅400的头枕支撑件405、405上,能够通过音响麦克风412非接触地采集从落座者的头后部H和颈部N输出的声音,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进一步地,由于安装部411具有在落座者侧开口的声音采集部408,且音响麦克风412配置在声音采集部408内,所以通过声音采集部408能够向音响麦克风412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由于声音采集部408形成为大致锥形,所以能够高效地采集声音。
另外,由于安装部411跨在一对头枕支撑件405、405之间地安装,且音响麦克风412配置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之间的中间部,所以能够将音响麦克风412配置在落座者的头后部H和颈部N的近处,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进一步地,由于声音采集装置410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的后表面侧而不是头枕靠垫404上,所以不会影响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冲击标准。
[第五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7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音响麦克风412,左右一对地设有多个音响麦克风512、512,这点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图17是第五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510的立体图。
声音采集装置510具有安装部411及音响麦克风512、512。安装部411的壳体406具有:设有音响麦克风512、512的中央部506a;和从中央部506a分别向左右侧方延伸的侧部406b、406b。
音响麦克风512、512在横向(头枕401的横宽方向)上直线地成对并列配置。各音响麦克风512、512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地配置。音响麦克风512、512以头枕401的横宽方向的中心线(未图示)为基准,左右大致均等地划分配置。
音响麦克风512、512是用振动板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电气信号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壳体406的中央部506a的前表面具有左右一对的向后方侧凹陷的孔状的声音采集部508、508。声音采集部508、508形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并且,在声音采集部508、508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508、508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508a、508a。在声音采集部508、508内分别收纳有音响麦克风512、512。
在本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音响麦克风512、512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所以具有沿横向有指向性的声音采集特性,根据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横向改变声音采集点P(参照图10)。
这样,通过将音响麦克风512、512沿横向并列地配置,能够与因落座者而不同的声带VC等的位置配合地设定声音采集点P,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另外,由于将音响麦克风512、512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所以根据横向的声音采集特性,能够降低来自落座者的侧方的玻璃侧及侧方的同乘者或车辆的外侧的噪音,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
[第六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8对适用了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相同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代替上述第四实施方式的音响麦克风412,上下一对地设有多个音响麦克风612、612,这点与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不同。
图18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声音采集装置610的立体图。
声音采集装置610具有安装部411及音响麦克风612、612。安装部411的壳体406具有:设有音响麦克风612、612的中央部606a;和从中央部606a分别向左右侧方延伸的侧部406b、406b。
音响麦克风612、612在纵向(头枕401的上下方向)上直线地成对并列配置。各音响麦克风612、612相互之间隔着规定间隔地配置。音响麦克风612、612在头枕401的横宽方向的中心线(未图示)上配置于大致一致的位置。
音响麦克风612、612是用振动板接收在空中传播的声波并将其转换成电气信号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壳体406的中央部606a的前表面具有上下一对的向后方侧凹陷的孔状的声音采集部608、608。声音采集部608、608形成为越趋向后端侧越尖细的大致圆锥形,并且,在声音采集部608、608的前表面,形成有向声音采集部608、608内收音的声音采集开口部608a、608a。在声音采集部608、608内分别收纳有音响麦克风612、612。
在本第六实施方式中,由于音响麦克风612、612在纵向(上下方向)上并列地配置,所以具有沿纵向有指向性的声音采集特性,根据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原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沿纵向改变声音采集点P(参照图12)。
这样,通过将音响麦克风612、612沿纵向并列地配置,能够与因落座者而不同的声带VC等的位置配合地设定声音采集点P,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即,例如,即使在由于设置空间的限制等而难以沿上下调整声音采集装置610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沿上下调整声音采集点P,也能高效地采集落座者的声音,另外,在声音采集装置610的上下高度可以改变的结构中,能够进一步更大地确保声音采集点P的上下调整幅度。
此外,在上述第四~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声音采集装置410、510、610通过磁铁407、407而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声音采集装置还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并安装在头枕支撑件405、405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210、310、370头枕装置
12靠垫芯材(芯材、头枕主体)
12a前表面
41音响设备安装面(耐冲击面)
50音响扬声器
51、251、351音响麦克风(音响设备)
61、261、361声音采集部(音响设备)
61a、261a、361a声音采集开口部(开口)
400座椅
401头枕
402靠背部
405头枕支撑件
408、508、608声音采集部(向落座者侧开口的声音采集部)
411安装部
412、512、612音响麦克风

Claims (15)

1.一种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头枕主体的芯材上形成有耐冲击面,在该耐冲击面上形成有开口,并在该开口的内侧配置有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麦克风以符合使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标准细则所规定的头形来进行的实验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芯材的开口与所述音响麦克风之间配置有声音采集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大致圆锥型的声音采集部构成所述声音采集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头枕主体的前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音响麦克风的周围配置有多个音响扬声器,并将该音响扬声器相对于所述音响麦克风而朝外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易透声的材料覆盖所述音响麦克风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麦克风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头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麦克风沿纵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10.一种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安装在将座椅的头枕与靠背部连接的头枕支撑件上的安装部;和由该安装部支承的非接触型的音响麦克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具有向落座者侧开口的声音采集部,所述音响麦克风配置在所述声音采集部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采集部形成为大致锥形。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跨在一对所述头枕支撑件之间地安装,所述音响麦克风配置在一对所述头枕支撑件之间的中间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麦克风沿横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声音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响麦克风沿纵向并列地配置有多个。
CN201480063131.2A 2013-11-19 2014-11-07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Active CN1057451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9379 2013-11-19
JP2013239379 2013-11-19
PCT/JP2014/079550 WO2015076120A1 (ja) 2013-11-19 2014-11-07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及び、集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45119A true CN105745119A (zh) 2016-07-06
CN105745119B CN105745119B (zh) 2020-05-12

Family

ID=5317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3131.2A Active CN105745119B (zh) 2013-11-19 2014-11-07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75459B2 (zh)
EP (1) EP3072733B1 (zh)
JP (2) JP6109960B2 (zh)
CN (1) CN105745119B (zh)
WO (1) WO2015076120A1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9734A (zh) * 2018-09-20 2019-01-08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主动降噪头枕
CN110199347A (zh) * 2017-01-17 2019-09-03 弗莱克斯奥德系统有限公司 声音和振动的主动控制
CN110303991A (zh) * 2019-06-14 2019-10-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发声功能的座椅以及车辆
CN110481401A (zh) * 2018-05-15 2019-11-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有源降噪头枕
CN11084362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温泽机械和制模(2009)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蓝牙扬声器的车辆头枕
CN111655537A (zh) * 2018-01-24 2020-09-11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2313111A (zh) * 2018-06-08 2021-02-02 伯斯有限公司 具有3d打印的格子格栅的扬声器
CN11293245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及磁共振扫描方法
CN114771379A (zh) * 2022-05-19 2022-07-22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车辆和疲劳等级检测方法
CN11794454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CN117944546B (zh) * 2024-03-26 2024-05-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9208B2 (ja) * 2015-03-23 2019-03-06 アディエント ルクセンブルク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エス.エー アール.エル. 一体化された機能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ヘッドレス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JP6611474B2 (ja) 2015-06-01 2019-11-27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集音装置、及び集音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212519B2 (en) 2015-11-19 2019-02-19 The Lovesac Company Electronic furniture systems with integrated internal speakers
US11689856B2 (en) 2015-11-19 2023-06-27 The Lovesac Company Electronic furniture systems with integrated induction charger
US11832039B2 (en) 2021-04-12 2023-11-28 The Lovesac Company Tuning calibration technology for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oustically correcting sound loss through fabric
US10052990B2 (en) 2016-01-25 2018-08-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tended seatback module head restraint attachment
US9756408B2 (en) * 2016-01-25 2017-09-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ound system
US10035442B2 (en) 2016-01-25 2018-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upper seatback module
US9776543B2 (en) 2016-01-25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WO2017204125A1 (ja) * 2016-05-25 2017-11-3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674850B2 (ja) * 2016-06-29 2020-04-01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収音装置
CN207328217U (zh) * 2017-11-03 2018-05-0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头枕及汽车座椅
KR102579909B1 (ko) * 2017-12-29 2023-09-18 하만인터내셔날인더스트리스인코포레이티드 원단 원격통신을 위한 승객실 내 음향 잡음 소거 시스템
US10453438B1 (en) * 2018-05-30 2019-10-2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broad-band active noise reduction
DE102018209962A1 (de) * 2018-06-20 2019-12-24 Faurecia Innenraum Systeme Gmbh Privataudiosystem für ein 3D-artiges Hörerlebnis bei Fahrzeuginsassen und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Erzeugung
DE102019206715A1 (de) * 2019-05-09 2020-11-12 Audi Ag Kopfstütze
JP7362320B2 (ja) * 2019-07-04 2023-10-17 フォルシアクラリオ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装置、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方法及び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EP4072901A1 (de) * 2019-12-11 2022-10-19 Adient US LLC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D983582S1 (en) * 2020-03-27 2023-04-18 Sony Corporation Combined head rest and seat speaker
FR3109754B1 (fr) * 2020-04-29 2022-05-1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Appui-tête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et siège associé
JP7439649B2 (ja) 2020-06-01 2024-02-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ヘッドレスト
JP7431674B2 (ja) * 2020-06-10 2024-02-1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用スリーブ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JP2022087575A (ja) * 2020-12-01 2022-06-13 アルプス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車載用発音装置
DE102021202122A1 (de) * 2021-03-04 2022-09-08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ingetragener Verein Soundsystem und Kopfstütze
US11647840B2 (en) 2021-06-16 2023-05-16 The Lovesac Company Furniture console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WO2023228961A1 (ja) * 2022-05-24 2023-11-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り物用シート
US20240157853A1 (en) * 2022-11-14 2024-05-16 Bose Corporation Upper seat position tracking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1675A (ja) * 1994-04-12 1995-10-27 Fujitsu Ten Ltd 騒音制御装置
JPH11342799A (ja) * 1998-06-03 1999-12-1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会話支援装置
JP2001260763A (ja) * 2000-03-22 2001-09-26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ハンズフリー電話機セット設置装置
JP2003111640A (ja) * 2001-10-05 2003-04-15 Honda Access Corp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へのスピーカ取付け構造
CN1516441A (zh) * 2003-01-07 2004-07-28 上海佰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液晶数码广告电视
JP2009291454A (ja) * 2008-06-06 2009-12-17 Inoac Corp スピーカ付きヘッドレスト
CN203093803U (zh) * 2013-02-21 2013-07-31 东莞市圣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骨传导车枕
CN103310796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姜鸿彦 语音信号提取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4748B2 (ja) * 1987-03-09 1995-05-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ホン
US5133017A (en) * 1990-04-09 1992-07-21 Active Noise And Vibration Technologies, Inc. Noise suppression system
JPH0481340A (ja) 1990-07-25 1992-03-16 Toshiba Corp 車載用マイクロホン装置
JPH04308899A (ja) 1991-04-05 1992-10-30 Mitsubishi Motors Corp 車室内音の適応型能動消音方式
DE19751920A1 (de) * 1997-11-22 1999-05-27 Pvt Praezisions Verbindungstec Elektroakustischer Wandler
US6445408B1 (en) * 1998-07-22 2002-09-03 D. Scott Watkins Headrest and seat video imaging apparatus
JP2001146136A (ja) * 1999-09-07 2001-05-29 Denso Corp 自動車用ハンズフリー通話装置
DE60125983T2 (de) 2001-05-28 2007-10-25 Mitsubishi Denki K.K. Im fahrzeug angebrachter stereo-schallfeldwandler
US7684577B2 (en) 2001-05-28 2010-03-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mounted stereophonic sound field reproducer
JP4375709B2 (ja) 2002-06-24 2009-12-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フォン内蔵シート
EP1415859A1 (en) * 2002-10-28 2004-05-06 Weiyang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Hands-free handset with noise reduction capability for a vehicular cellular phone
JP2006254376A (ja) 2005-03-14 2006-09-21 Swr Kk 集音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音響解析システム
DE102005020276B3 (de) * 2005-04-28 2006-09-14 Grammer Automotive Gmbh Kopfstütze für Fahrzeugsitze
JP2007278824A (ja) 2006-04-06 2007-10-25 Ono Sokki Co Ltd 自動車用異音計測装置
JP4535395B2 (ja) * 2006-12-19 2010-09-01 岩崎通信機株式会社 送話器
US20080236452A1 (en) * 2007-02-27 2008-10-02 Pratt Michael J Convertible Multi-Functional Furniture
JP4841495B2 (ja) * 2007-04-16 2011-12-2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響再生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
JP4722878B2 (ja) * 2007-04-19 2011-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ノイズ低減装置および音響再生装置
US20080273724A1 (en) 2007-05-04 2008-11-06 Klaus Hartu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ionally radiating sound
US8483413B2 (en) 2007-05-04 2013-07-09 Bose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ionally radiating sound
WO2010058231A1 (en) 2008-11-24 2010-05-27 Rati Kft. Vehicle seat coat hanger suitable for fastening to the headrest mount of a vehicle seat
JP2010193323A (ja) * 2009-02-19 2010-09-02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録音装置、再生装置、録音方法、再生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075591B2 (ja) 2012-05-16 2017-0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
US20160100250A1 (en) * 2014-10-02 2016-04-07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Noise-cancelation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headrest
US10793038B2 (en) * 2015-09-22 2020-10-06 Voxx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Headrest integrated entertainment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1675A (ja) * 1994-04-12 1995-10-27 Fujitsu Ten Ltd 騒音制御装置
JPH11342799A (ja) * 1998-06-03 1999-12-14 Mazda Motor Corp 車両用会話支援装置
JP2001260763A (ja) * 2000-03-22 2001-09-26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ハンズフリー電話機セット設置装置
JP2003111640A (ja) * 2001-10-05 2003-04-15 Honda Access Corp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へのスピーカ取付け構造
CN1516441A (zh) * 2003-01-07 2004-07-28 上海佰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液晶数码广告电视
JP2009291454A (ja) * 2008-06-06 2009-12-17 Inoac Corp スピーカ付きヘッドレスト
CN203093803U (zh) * 2013-02-21 2013-07-31 东莞市圣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骨传导车枕
CN103310796A (zh) * 2013-06-28 2013-09-18 姜鸿彦 语音信号提取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9347A (zh) * 2017-01-17 2019-09-03 弗莱克斯奥德系统有限公司 声音和振动的主动控制
CN110199347B (zh) * 2017-01-17 2023-05-05 弗莱克斯奥德系统有限公司 声音和振动的主动控制
CN111655537A (zh) * 2018-01-24 2020-09-11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1655537B (zh) * 2018-01-24 2023-02-03 Ask工业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座椅的具有扬声器的头枕
CN110481401A (zh) * 2018-05-15 2019-11-2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有源降噪头枕
CN112313111A (zh) * 2018-06-08 2021-02-02 伯斯有限公司 具有3d打印的格子格栅的扬声器
CN112313111B (zh) * 2018-06-08 2023-08-11 伯斯有限公司 具有3d打印的格子格栅的扬声器
CN110843627A (zh) * 2018-08-20 2020-02-28 温泽机械和制模(2009)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蓝牙扬声器的车辆头枕
CN109159734A (zh) * 2018-09-20 2019-01-08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主动降噪头枕
CN110303991A (zh) * 2019-06-14 2019-10-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发声功能的座椅以及车辆
CN11293245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设备及磁共振扫描方法
CN114771379A (zh) * 2022-05-19 2022-07-22 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头枕、车辆和疲劳等级检测方法
CN117944546A (zh) * 2024-03-26 2024-04-30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CN117944546B (zh) * 2024-03-26 2024-05-31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头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23906B2 (ja) 2018-11-14
JPWO2015076120A1 (ja) 2017-03-16
EP3072733A4 (en) 2017-07-26
EP3072733A1 (en) 2016-09-28
US20160257227A1 (en) 2016-09-08
WO2015076120A1 (ja) 2015-05-28
US9975459B2 (en) 2018-05-22
CN105745119B (zh) 2020-05-12
EP3072733B1 (en) 2021-03-17
JP2017105461A (ja) 2017-06-15
JP6109960B2 (ja)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45119A (zh)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CN106414167B (zh) 音响装置
CN104365116B (zh) 耳机用隔音罩及具备其的有线无线耳机
CN101448679B (zh) 车辆支承结构中的带通音箱
US20010040975A1 (en) Device including a built-i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for optimum speech reproduction
CN101497319B (zh) 整体式车座和扬声器组件
JP2009260524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CN112874400B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噪音消除头枕
CN108476353A (zh) 具有滤音器的噪音屏蔽耳机
CN204681578U (zh) 电声器件
EP3546285B1 (en) Automobile headrest and automobile seat
CN107592793B (zh) 保护头盔
US20180251079A1 (en) Speaker system for mobile object
KR102195441B1 (ko) 베타파 뇌파동조를 이용한 운전자 졸음방지 장치
CN109314817B (zh) 拾音装置
US20240101009A1 (en) Head restraint for a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CN112788506B (zh) 内置型扬声器模块
CN214481099U (zh) 一种大屏导航免调试专用音响
CN208801883U (zh) 汽车及汽车降噪座椅
JP2009260525A (ja) スピーカ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