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14167B - 音响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14167B
CN106414167B CN201580030026.3A CN201580030026A CN106414167B CN 106414167 B CN106414167 B CN 106414167B CN 201580030026 A CN201580030026 A CN 201580030026A CN 106414167 B CN106414167 B CN 106414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sound
core material
head restraint
restrain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300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14167A (zh
Inventor
高田直树
中岛文彬
石川贵夫
长泽隆彦
伊藤康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hi S Co Ltd
Faurecia Clar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larion Co Ltd
Tachi 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326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39669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1326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461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larion Co Ltd, Tachi 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lari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414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14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14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79Head-rests with additional features not related to head-rest positioning, e.g.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or loudspea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25Arrangements for fixing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e.g. in a box, furni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07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 H04R1/2815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bass reflex type
    • H04R1/2819Enclosures comprising vibrating or resonating arrangements of the bass reflex type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音响装置,在头枕上具有扬声器,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来提高低音的播放能力。该音响装置具有:密闭构造的芯材,其成为头枕主体的芯;配置在芯材上的音响扬声器(50、50);和将芯材贯穿的中空的头枕支撑件(15、15),头枕支撑件(15、15)经由中空部使芯材的内部的空气向外侧流通。

Description

音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在座椅的头枕的壳体部件中内置了箱型扬声器的音响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73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音响装置中,由于扬声器的箱状的音箱(enclosure)被组入到头枕的内侧,所以受到作为头枕的尺寸制约而无法使用大型的音箱,低音的播放能力降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头枕中配备了扬声器的音响装置中以简单的构造提高低音的播放能力。
在本说明书中,包含2014年6月2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4-132670的所有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音响装置具有:密闭构造的芯材,其成为头枕主体的芯;配置在该芯材上的音响扬声器;和将上述芯材贯穿的中空的头枕支撑件(stay),该头枕支撑件经由中空部使上述芯材的内部的空气向外侧流通。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支撑件在管形状的端部或侧面具有空气的连通孔。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在座椅的靠背部上的扩展音箱,上述座椅的靠背部连接着上述头枕支撑件,上述头枕支撑件与上述扩展音箱连通。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扩展音箱具有使空气向上述靠背部的前表面侧放出的端口。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音响扬声器左右一对地设置,上述头枕支撑件在与上述音响扬声器接近的位置上左右一对地设置。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设在上述头枕主体的内侧的金属制的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一体地具有与座椅的靠背部连接的上述头枕支撑件,发热体固定在上述框架部件上。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头枕支撑件中,上述发热体附近的部分的截面面积形成得小。
而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框架部件设在上述芯材的内侧并支承该芯材,上述头枕支撑件使上述芯材内侧的空间与外侧连通。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发热体为上述音响扬声器的音响信号处理电路。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头枕支撑件使上述头枕主体的内部与上述靠背部的内部连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头枕中具有扬声器的音响装置中以简单的构造提高低音的播放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头枕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头枕主体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4是头枕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头枕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头枕装置的横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下部横梁的周边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头枕装置的音量与控制基板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框架的上部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Z向视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框架的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座椅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座椅的内部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装置10的立体图。在图1中,省略了后述的靠垫芯材12的图示。在图2中,省略了后述的靠垫13的前表面的图示。
头枕装置10(音响装置)设在配置于车室内的乘员用的座椅1上。作为上述车室,可以列举例如汽车、电车、飞机及船舶等的车室,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设在汽车的前部座席即供驾驶员落座的座椅1上的头枕装置10为例来进行说明。作为汽车,除普通的四轮车以外,还可以列举例如不具有侧面车门的小型的电动车。
座椅1具有:供驾驶员(落座者)落座的座面部(未图示);从座面部的后端以稍微向后倾斜的姿势向上方延伸的靠背部5;和安装在该靠背部5的上端的头枕装置10。
头枕装置10具有音响扬声器50及音响麦克风51,并且具有通信部(未图示),该通信部能够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使头枕装置10与便携终端等其他设备(未图示)协作。作为上述其他设备,可以列举例如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车载音频(car audio)及汽车导航系统等。作为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可以列举例如蓝牙(Bluetooth(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注册商标))。此外,头枕装置10和上述其他设备并不限于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连接,也能够通过例如有线方式来连接。
头枕装置10在与上述其他设备协作的状态下,将从其他设备读出的内容(content)的音频数据、和用于将车辆引导至目的地的引导音频数据等从音响扬声器50以音频输出。另外,落座者在头枕装置10与上述其他设备协作的状态下,能够将由音响麦克风51采集到的声音作为语音命令来对其他设备进行操作、或经由音响麦克风51来免提通话。
头枕装置10具有:作为头枕装置10的骨架的框架11(框架部件);与框架11连结的作为头枕主体的靠垫芯材12(芯材);和以覆盖靠垫芯材12周围的方式设置、且承接落座者的头部的靠垫13。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头枕主体是靠垫芯材12,但头枕主体只要是被最外层的靠垫13覆盖的部件即可,除靠垫芯材12以外还可以包含其他部件。
图3是将靠垫芯材12及框架11分解后的立体图。
框架11为金属制,将管材及板材焊接而一体地形成。框架11例如为钢铁材料制。
框架11具有:沿左右方向排列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头枕支撑件15、15;将头枕支撑件15、15的上端部沿左右连结的上部横梁16;和在上部横梁16的下方将头枕支撑件15、15沿左右连结的下部横梁17。
头枕支撑件15、15形成为中空的圆管状,在其全长的范围内具有截面大致圆形的中空部70。头枕支撑件15、15具有:与靠背部5大致平行地向上方延伸的支撑件部18、18;和在支撑件部18、18的上端以向前方弯曲而稍微前倾的姿势向上方延伸的内部框架部19、19。
内部框架部19、19在靠垫13的内侧位于头枕装置10的内部。支撑件部18、18插入到形成于靠背部5的上表面的安装孔部(未图示)中而固定在座椅1上。头枕装置10构成为,通过调节支撑件部18、18向上述安装孔部的插入深度,而能够与落座者的体格等匹配地改变安装的高度位置。
靠垫芯材12通过使后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前侧壳体30、和前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型的后侧壳体31以彼此的开口对合而形成为密闭的箱状。靠垫芯材12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长、在前后方向上短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是树脂成型品,由例如ABS树脂或聚丙烯树脂等树脂材料构成。
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在开口的周缘部上分别具有对合面32、33。详细地说,通过使后侧壳体31的对合面33与前侧壳体30的形成在对合面32上的槽部32a嵌合,而将对合面32、33闭合。通过在对合面32、33之间夹装框状的衬垫(未图示)而提高了密闭性。另外,对合面32、33也可以例如通过超声波焊接来接合并密闭。
在上部横梁16及下部横梁17的前表面上设有多个固定孔部20,在固定孔部20中紧固有将前侧壳体30固定在框架11上的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图5)。在上部横梁16及下部横梁17的后表面上设有多个固定孔部22,在固定孔部22中紧固有将后侧壳体31固定在框架11上的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图4)。
前侧壳体30具有多个供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穿插的固定部34。后侧壳体31具有多个供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穿插的固定部35。详细地说,固定部34、35形成为向靠垫芯材12的内侧凹陷的有底圆筒状,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及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穿插到该圆筒形状的底部。
前侧壳体30及后侧壳体31以从前后夹持框架11并且使对合面32、33彼此嵌合的方式配置,通过从外侧设置的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及后侧壳体固定螺栓23而固定在框架11上。即,框架11的上部位于形成为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内部。
靠垫芯材12在下部具有供支撑件部18、18向下方贯穿的支撑件用贯穿孔36、36。在支撑件用贯穿孔36、36与支撑件部18、18之间设有密封部件(未图示),而确保了靠垫芯材12内部的密闭性。
图4是头枕装置10的纵剖视图。图5是头枕装置10的纵剖视图。图6是头枕装置10的横剖视图。在此,在图4及图6中示出了从音响扬声器50通过的位置处的截面。在图5中示出了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的截面。
参照图3~图6,前侧壳体30在内部的下部具有向后侧壳体31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分隔板部37。后侧壳体31在内部的下部具有供分隔板部37的后端嵌合的卡合部38。
靠垫芯材12的内部的空间通过分隔板部37而被划分为下部的收纳部39、和收纳部39的上方的音箱部40。音箱部40具有比收纳部39大的内部空间40a。
靠垫芯材12具有:与落座者的后头部H相面对的前表面12a、后表面12b、顶面12c、下表面12d、右侧面12e和左侧面12f。
在靠垫芯材12上设有左右一对的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和重低音炮(subwoofer)52。详细地说,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及重低音炮52在前表面12a中安装在音箱部40的前表面即音响设备安装面41上。
另外,在靠垫芯材12的内侧收纳有控制基板53(发热体)、和用于向控制基板53供给电源的二次电池54。在控制基板53上搭载有将从外部输送的音频信号转换处理成数字扬声器用的音频信号而使音响扬声器50及重低音炮52动作的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对音响麦克风51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等。控制基板53具有放大器的功能。
在靠垫芯材12的左侧面12f上设有接口部55,该接口部55配置有从外部向控制基板53及二次电池54连接的连接端子和电源开关等。
头枕装置10具有二次电池54并且相对于靠背部5独立且装拆自如地设置,能够单独动作。
各音响扬声器50具有:与左右方向相比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椭圆状(大致跑道状)的振动膜57、和由音圈及磁铁等构成且驱动振动膜57的驱动部(未图示)。
如图2及图6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是承接落座者的后头部H的耐冲击面,具有:在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俯视下大致平坦地形成的承接面部58;和在承接面部58的左右侧方向音箱部40的内侧连通的扬声器支承孔59、59。音响扬声器50、50以嵌入到扬声器支承孔59、59中的方式固定。
如图6所示,音响扬声器50、50以位于后头部H的左右侧方的方式配置在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左右缘部上,并且以其长度方向指向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另外,音响扬声器50、50以能够大致水平地输出声音S1的方式将振动膜57朝向前方配置,并且以所输出的声音S1越趋向前方侧越向左右外侧扩开的方式向外倾斜地配置。
由于像这样将上下细长的音响扬声器50、50设置在头枕装置10上,所以能够在保持振动膜57整体的大小的同时缩小头枕装置10的横宽。因此,能够确保音质,并且当落座者确认后方时,头枕装置10不会造成干扰,后方的视觉辨认性良好。另外,头枕装置10即使具有音响扬声器50、50,由于其横宽不大,所以通用性高,能够适用于各种车型。
另外,由于音响扬声器50、50上下细长,所以如图4及图6所示,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在左右方向上以窄范围输出,在上下方向上以宽范围输出。即,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的指向性在左右方向上窄,在上下方向上比左右方向宽。
由此,能够在上下方向宽的范围内输出声音S1,能够不影响落座者的头部的高度位置和头枕装置10的上下的调整位置地始终向落座者提供音质高的声音。另外,由于声音S1在左右方向上难以扩开,所以能够对于落座者提供私人的音响空间,从而能够抑制头枕装置10输出的声音传到落座者的相邻的座椅侧。
而且,由于音响扬声器50、50以使所输出的声音S1越趋向前方侧越向左右外侧扩开的方式向外倾斜地配置,所以即使是缩小音响扬声器50、50的左右间隔并使头枕装置10小型化的结构,也能够使声音向左右扩开以使得声音传到落座者的耳中,从而能够使落座者感受到良好的立体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由靠垫芯材12支承音响扬声器50、50,而将密闭的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用作使低音增强的音箱。因此,无需设置专用的音箱,而能够简化构造。另外,由于将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40a的靠垫芯材12用作音箱,所以音质良好。
如图3及图5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在下部具有供重低音炮52安装的重低音炮安装面60。详细地说,重低音炮安装面60在扬声器支承孔59、59的下方设于靠垫芯材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并以朝向前下方的方式倾斜。重低音炮52通过安装在重低音炮安装面60上而朝向前下方,并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重低音炮52的振动膜通过由控制基板53控制的驱动部(未图示)而被驱动。像这样,通过将重低音炮52向下地设置,可得到如下效果:能够向落座者的身体的下部传递声音,能够使落座者容易感受到低音。
如图2、图3及图5所示,音响设备安装面41的承接面部58具有朝向音箱部40的内侧凹陷的集音部61。集音部61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配置于头枕装置1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并且在重低音炮52的上方配置于头枕装置10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且位于后头部H的后方。集音部61形成为越向后端侧则越尖细的大致圆锥状,集音部61的大致圆锥形状的轴线(未图示)向前方大致水平地延伸。在集音部61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向集音部61内收入声音的集音开口部61a。此外,集音部61只要为能够采集声音的形状即可,并不限定于大致圆锥形状。集音部61也可以为例如大致棱锥状或大致截锥形状等形状。
音响麦克风51以能够高效地向音响麦克风51采集声音的方式,配置在集音部61内的中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音响麦克风51配置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并将音响扬声器50、50向外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音响扬声器50、50的声音S1被音响麦克风51直接接收,从而能够防止音响麦克风51受声音S1影响。
而且,重低音炮52在音响麦克风51的下方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因此能够防止声音S2直接被音响麦克风51接收,从而能够防止音响麦克风51受声音S2影响。另外,由于重低音炮52从后头部H的后方侧向前下方输出声音S2,所以声音S2主要经由体积比头部大的落座者的躯干部来向落座者传递。因此,能够容易使落座者感受到低音,从而能够提供扣人心弦的低音。
另外,重低音炮52与音响扬声器50、50同样地,由密闭的中空的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支承,并将音箱部40用作使低音增强的音箱。因此,无需设置专用的音箱,而能够简化构造。另外,由于将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40a的靠垫芯材12用作音箱,所以音质良好。
即,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将靠垫芯材12的音箱部40作为音箱共用。在此,在将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设置在同一音箱部40上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相互干涉而会对音质造成影响,但由于头枕装置10与头部接近地设置,且声音的输出可以较小,所以上述干涉的影响小。
而且,供前侧壳体固定螺栓21穿插的固定部34(图2)在音响麦克风51的上方设在音响扬声器50、50之间,以及在音响扬声器50、50的下方分别设在重低音炮52的左右侧方。因此,能够保持平衡地配置音响扬声器50、50、音响麦克风51及重低音炮52,同时通过设置在能够牢固地固定前侧壳体30的位置上的固定部34来固定前侧壳体30,从而能够确保靠垫芯材12的密闭性。
如图4~图6所示,靠垫13具有: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前表面12a的前表面靠垫部62、和覆盖靠垫芯材12的剩余的面的后部侧靠垫部63。
后部侧靠垫部63覆盖剩余的面即后表面12b、右侧面12e、左侧面12f、下表面12d的后部及顶面12c的后部。前表面靠垫部62覆盖前表面12a的整体、下表面12d的前部及顶面12c的前部。前表面靠垫部62与后部侧靠垫部63在缘部接合而形成为袋状,并以包覆的方式安装在靠垫芯材12上。
后部侧靠垫部63具有由使声音高效地衰减的材料构成的衰减层63a、和由隔音性高的材料构成的隔音层63b这两层。
衰减层63a由例如聚氨酯等吸音性能高、且缓冲性高的树脂构成。聚氨酯例如通过使用具有多孔结构的连续气泡体,而得到高吸音性。
隔音层63b由能够缝纫且振动(声音)的衰减性及隔音性高的软质树脂材料构成。隔音层63b由例如弹性体构成,作为一个例子,由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构成。
衰减层63a是与靠垫芯材12的后表面12b密接的内层,隔音层63b是向外侧露出的外层。衰减层63a的外表面与隔音层63b的内表面密接地接合,从而衰减层63a与隔音层63b一体化。衰减层63a与隔音层63b相比形成得厚。
即,后部侧靠垫部63由具有作为头枕的缓冲性、并且能够高效地衰减声音及隔音的材料构成。
前表面靠垫部62是编织纤维体而构成为立体网状的立体网状垫体,是所谓纤维垫。作为上述纤维体,可以列举例如聚丙烯的纤维体、及聚丙烯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混织纤维体。详细地说,前表面靠垫部62具有由上述立体网状垫体构成的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和覆盖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的表面的前表面垫部62b。前表面垫部62b由与前表面靠垫部主体62a相比网眼粗的立体网状垫体构成。
前表面靠垫部62具有高缓冲性,并且通过立体网状构造而具有高透音性及透气性。即,前表面靠垫部62由具有作为头枕的缓冲性并且能够高效地透过声音的材料构成。
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前方输出的声音S1、S2从具有高透音性的前表面靠垫部62通过并向前方输出。另一方面,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后方输出的声音通过后部侧靠垫部63而在头枕装置10内被衰减及隔断,几乎不会输出到后方外侧。详细地说,从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向后方输出的声音首先由衰减层63a衰减并削弱,然后由隔音层63b衰减及隔音,因此能够有效地隔断向后方泄露的声音。由此,能够从透音性高的前表面靠垫部62通过并向前方供给声音,并且能够通过后部侧靠垫部63减小向后方泄露的声音,因此,能够给落座者提供一个私人的音响空间。
另外,前表面靠垫部62的大致整面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与在靠垫的一部分上设有透音孔等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前表面靠垫部62对声音造成的影响。因此,头枕装置10的音质良好。另外,在上述设置了透音孔等的结构中,可以想到透音孔会被头部封堵,在该情况下,音质会劣化。与此相对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前表面靠垫部62的大致前表面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且前表面靠垫部62整体不会被头部封堵,所以能够得到良好的音质。在此,期望前表面靠垫部62中的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的部分在从正面观察时设在比将头部投影到前表面靠垫部62侧的投影部的区域宽的区域范围内。即,期望前表面靠垫部62中的由透音性良好的材料构成的部分在头部与头枕装置10抵接的状态下,在正面观察时设至未被头部挡住的范围。
接下来,说明进一步增强头枕装置10输出的声音中的低音的播放能力的结构。
如图1、图3及图6所示,头枕支撑件15、15在其全长范围内形成为中空的管状,分别具有在头枕支撑件15、15内沿轴向贯穿的中空部70。中空部70具有在音箱部40内开口的上部开口71(连通孔)、和在该靠垫芯材12的外侧开口的下部开口72(连通孔)。下部开口72在靠背部5的内部开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部开口71位于头枕支撑件15、15的上端,下部开口72位于头枕支撑件15、15的下端。
即,音箱部40的内部空间40a和音箱部40的外侧的空间经由头枕支撑件15、15的中空部70而连通。
当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被驱动时,通过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的振动将音箱部40内的空气A压出。详细地说,如图1所示,该空气A从头枕支撑件15、15的上部开口71进入至中空部70,通过中空部70并从下部开口72向外侧流动。因此,能够将头枕支撑件15、15用作所谓低音反射管道(bass reflex duct),从而能够不设置专用管道地增强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的低音的播放能力。
此外,上部开口71及下部开口72的位置并不限于头枕撑件15、15的上端及下端,只要设在能够得到优异的音响特性的位置即可。上部开口71及下部开口72的位置和大小是考虑音箱部40的容积、音响扬声器50、50的尺寸及能力等而以能够得到优异的音响特性的方式设定的。例如,能够代替上部开口71及下部开口72而分别设置设在头枕支撑件15、15的侧面上并与中空部70连通的上部开口及下部开口,此时,也可以调整上部开口与下部开口之间的距离以得到优异的音响特性。另外,也可以根据所需的音响特性而仅在头枕支撑件15、15的单方上设置上部开口71及下部开口72,从而仅将一根头枕支撑件15用作低音反射管道。
另外,各上部开口71、71在正面观察时配置在与音响扬声器50、50重叠的位置上,分别位于音响扬声器50、50的后方。因此,能够使因左右的音响扬声器50、50的驱动而引起的空气流经由左右的上部开口71、71平衡良好地向中空部70、70流动,从而能够左右平衡良好地增强低音。
接下来,说明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进行冷却的结构。
图7是图5中的下部横梁17的周边部的放大图。
参照图3、图5及图7,下部横梁17形成为将头枕支撑件15、15沿左右相连的棒状。下部横梁17将板材折曲成大致L字状地形成,在与其长度方向垂直的剖视下,具有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横板部85、和从横板部85的一端向上方延伸的纵板部86。
纵板部86相对于铅垂方向而向横板部85的另一端侧倾斜,横板部85与纵板部86所成的角小于90°。
横板部85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从另一端向上方延伸的固定板部87,固定孔部22形成在固定板部87上。另外,横板部85在固定板部87、87之间具有从另一端侧将横板部85切缺而成的切缺部85a。
纵板部86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固定孔部20。纵板部86具有与头枕装置10的前表面侧相面对的外侧面86a、和外侧面86a的背侧的内侧面86b。
下部横梁1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经由横板部85的另一端及纵板部86的上端而分别与头枕支撑件15、15焊接。
控制基板53具有作为集成电路的LSI53a、和支承LSI53a的基板53b。控制基板53在内侧面86b上设在固定孔部20、20之间。
控制基板53隔着设在下部横梁17的内侧面86b与LSI53a之间的热传导部件88而安装在内侧面86b上。作为热传导部件88,能够使用由热传导率高的材质构成的薄板状的部件、或散热油脂。
控制基板53的热经由热传导部件88而向下部横梁17传递,并进一步从下部横梁17向头枕支撑件15、15及上部横梁16传递,从框架11的整体向空气中散热。即,将金属制且散热性高的框架11用作控制基板53的散热部件,因此能够不追加专用的散热板等地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的热进行散热。尤其是,头枕支撑件15、15的下部向音箱部40的外侧延伸,因此能够有效地散热。另外,由于不追加专用的散热板等,所以能够将音箱部40的内部空间40a的容积确保得大,低音的播放能力良好。
此外,在本第1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53设在音箱部40的内侧,但在不具有音箱部40的结构中将控制基板53设在靠垫13的内侧的情况下,只要控制基板53与框架11接触地设置,就能够通过经由框架11进行的热传导来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进行散热。
另外,音箱部40的内部空间40a的空气A(图1)通过头枕支撑件15、15的中空部70并从下部开口72向外侧排出。因此,能够将由于控制基板53的散热而被加热了的空气经由中空部70向外侧排出,从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的热进行散热。
另外,由于使热传导部件88与LSI53a接触,所以能够高效地将LSI53a的热向下部横梁17传递。
而且,通过落座者靠在靠背部5上,靠背部5的靠垫会发生变形,由此产生的空气流的一部分从下部开口72向中空部70流动,并流入到内部空间40a,从而对控制基板53进行冷却。因此,能够利用由于落座者的动作而产生的空气流来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进行冷却。
图8是表示头枕装置10的音量与控制基板53的温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在图8中,示出将控制基板53隔着热传导部件88安装在内侧面86b上的情况下的结果R1、和将控制基板53不与框架11接触地设在内部空间40a中的情况下的结果R2。
如图8所示,音量越大则音响扬声器50、50等所需要的电流越大,因此控制基板53的温度随着音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控制基板53安装到下部横梁17上,与使控制基板53不与框架11接触的情况相比,无论音量的大小如何均能够使温度下降大致20℃。
另外,音量越大则音响扬声器50、50等的振动越大,在中空部70中流动并排出的空气A的流量也增加。即,在本实施方式中,随着音量增大,空气A的流量自然地增加,对控制基板53的热进行散热的能力增加。因此,能够高效地对控制基板53的热进行散热。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头枕装置10具有密闭构造的靠垫芯材12、配置在靠垫芯材12上的音响扬声器50、50、和将靠垫芯材12贯穿的中空的头枕支撑件15、15,头枕支撑件15、15经由中空部70使靠垫芯材12的内部的空气向外侧流通。由此,能够将头枕支撑件15、15用作提高低音的播放能力的管道,能够以简单的构造提高低音的播放能力。
另外,头枕支撑件15、15在管形状的上端及下端具有作为空气的连通孔的上部开口71、71及下部开口72、72,因此通过与要求特性一致地设定上部开口71、71及下部开口72、72的位置,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优化音响特性。
另外,音响扬声器50、50左右一对地设置,头枕支撑件15、15左右一对地设在与音响扬声器50、50接近的位置上。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左右的音响扬声器50、50的低音的播放能力。
而且,由于下部开口72、72在远离落座者的耳朵的靠背部5内开口,所以能够抑制从下部开口72、72放出的空气流的声音被落座者听到。因此能够减少杂音而提高音质。
另外,根据适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头枕装置10具有设在头枕装置10的内侧的金属制的框架11,框架11一体地具有与座椅1的靠背部5连接的头枕支撑件15、15,作为发热体的控制基板53固定在框架11上。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经由包含头枕支撑件15、15的金属制的框架11向外侧散热。
另外,头枕支撑件15、15中空地构成,经由中空部70、70使头枕装置10的内部的空气向外侧流通,因此,能够通过从中空部70、70向外侧流动的空气A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向外侧散热。
而且,框架11设在密闭构造的靠垫芯材12的内侧并支承靠垫芯材12,头枕支撑件15、15使靠垫芯材12的内侧的内部空间40a与外侧连通。因此,能够使密闭构造的靠垫芯材12的内侧的内部空间40a的空气从中空部70、70向外侧流通,从而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向外侧散热。
另外,由于在靠垫芯材12上设有音响扬声器50、50,所以能够从头枕装置10输出声音,并且能够通过基于音响扬声器50、50的输出产生的空气流来促进中空部70、70中的空气A的流通。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向外侧散热。
另外,控制基板53为音响扬声器50、50的音响信号处理电路,因此能够通过从中空部70、70向外侧流动的空气A来高效地对音响信号处理电路所散发的热进行散热。
另外,由于头枕支撑件15、15使靠垫芯材12的内部空间40a与靠背部5的内部连通,所以能够通过因靠背部5的变形等产生的靠背部5内的空气流动来促进中空部70、70的空气流通。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向外侧散热。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9及图10来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控制基板53设在下部横梁17上的情况,但本第2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是,控制基板53设于不具有下部横梁17的框架311上。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框架311的上部的主视图。
框架311(框架部件)的上部位于靠垫芯材12的内侧,靠垫芯材12支承在框架311上。
框架311将金属制的中空的圆管弯曲成大致U字状地形成,具有大致铅垂地延伸的一对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头枕支撑件)、和将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相连的大致半圆的圆弧状的弯曲部316。框架311在其全长范围内具有中空部370。
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在下端部具有使中空部370与外侧连通的未图示的下部开口(连通孔)。另外,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在上端部具有使中空部370与外侧连通的上部开口371(连通孔)。上部开口371向内部空间40a开口。
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在中途具有与周围的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相比外径形成为小径的小径部317、317。小径部317、317的中空部317a、317a的内径小于周围的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的中空部370的内径。即,中空部317a、317a的截面面积小于其周围的中空部370的截面面积。因此,在中空部317a、317a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大于在其周围的中空部370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
控制基板53跨着左右的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地设置。详细地说,控制基板5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安装在小径部317、317上。
图10是图9的Z向视图。
控制基板53隔着设在小径部317、317的外周面与LSI53a之间的热传导部件88而安装在小径部317、317上。
在本第2实施方式中,在头枕支撑件部315、315中,作为控制基板53附近的部分的小径部317、317的中空部317a、317a的截面面积与周围相比形成得小,因此能够增大在控制基板53附近的中空部317a、317a中流动的空气的流速。因此,能够高效地将控制基板53的热向外侧散热。
另外,由于在向内侧凹陷的小径部317、317上配置控制基板53,所以能够紧凑地配置控制基板53。
而且,由于将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用作低音反射管道,所以能够增强低音。
此外,也可以不在头枕支撑件部315、315上设置小径部317、317而使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在全长范围内为大致相同的直径。在该情况下,控制基板53隔着热传导部件88安装在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的外周部上。
另外,也可以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头枕支撑件15、15的中途设置外径小于周围的头枕支撑件15、15的小径部,并减小该小径部的中空部的截面面积。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小径部设在控制基板53的两端部附近,而能够增大控制基板53附近的中空部的流速,从而能够提高散热的效率。
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头枕支撑件部315、315在中途具有与周围的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相比外径形成为小径的小径部317、317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小径部317、317而通过冲压加工等使头枕支撑件部315、315的中途凹陷而设置平面状的部分,并在该平面状的部分上配置控制基板53。即,上述平面状的部分在剖视下为半圆柱形状,通过在该半圆柱形状的平板状的部分上安装控制基板53,而能够增大头枕支撑件部315、315与控制基板53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将控制基板53的热高效地向头枕支撑件部315、315传递。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来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位置上设有空气的连通孔。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框架111的结构的图。
头枕装置110代替框架11而具有框架111。
框架111具有:插入在形成于靠背部5的上表面的安装孔部(未图示)中的头枕支撑件115、115、和在音箱部40(图4)的内侧将头枕支撑件115、115的上端部左右地连结的横梁117。
各头枕支撑件115、115具有中空的管状的支撑件主体175、与支撑件主体175的上端连结的中空的延长管部176、和将支撑件主体175的下端封堵的盖部件177。支撑件主体175及横梁117为金属制。延长管部176及盖部件177为比支撑件主体175的材质轻量的树脂制。
横梁117设在延长管部176上。支撑件主体175和延长管部176相连而一体化,且在其全长范围内具有中空部170。延长管部176在上端具有在音箱部40内开口的上部开口171(连通孔)。即,通过对支撑件主体175追加延长管部176,各头枕支撑件115、115的开口位置向上方移动。另外,延长管部176为树脂性质且轻量,因此能够不大幅增加重量地调整上部开口171的位置。
支撑件主体175的下端的开口175a被盖部件177封堵。支撑件主体175在比开口175a靠上方的侧面具有与中空部170连通的侧面开口172(连通孔)。侧面开口172向靠背部5的内部开口。即,通过以盖部件177封堵支撑件主体175的下端的开口175a并且在其上方设置侧面开口172,而中空部170的下端侧的开口的位置向上方移动。盖部件177为树脂性质且轻量,因此不会大幅增加各头枕支撑件115、115的重量。
像这样,通过向支撑件主体175追加延长管部176及盖部件177,而能够在音响特性优异的任意位置上设置上部开口171及侧面开口172。此外,无需同时使用延长管部176及盖部件177,能够根据所需的音响特性来单独地使用。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作为连通孔列举上部开口171及侧面开口172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连通孔只要在音箱部40的内侧和音箱部40的外侧上至少设置一对即可,连通孔的位置根据音响特性和配置空间的制约等而设定在任意位置上。即,连通孔也可以在头枕支撑件115、115的侧面上设置一对,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头枕支撑件115、115的端部和侧面上。
[第4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2及图13来说明适用了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构成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4实施方式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是,在靠背部5上设有与头枕支撑件15、15的下部开口72连通的扩展音箱281。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座椅201的构造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座椅201的内部结构的图。
作为音响装置的座椅201(音响装置)具有座面部3、靠背部5和头枕装置10。
靠背部5具有座椅框架(未图示)、设在座椅框架周围的靠垫(未图示)和覆盖该靠垫的罩部件280。
罩部件280具有:设在靠背部5的前表面的大致整体上且与落座者的后背接触的靠背前表面部280a、和靠背后表面部280b。
靠背前表面部280a由透气性好的例如树脂或布等材料构成。靠背后表面部280b由透气性比靠背前表面部280a低(透音性比靠背前表面部280a低)的例如木材、软木及树脂等材料构成。
在靠背部5的内部设有箱状的扩展音箱281。扩展音箱281以埋入上述靠垫的内部的方式配置。扩展音箱281在与靠背前表面部280a相面对的前表面上具有向落座者侧放出内部的空气的端口282。
头枕装置10的头枕支撑件15、15与扩展音箱281连接。详细地说,头枕支撑件15、15将扩展音箱281的上表面281a贯穿而侵入到扩展音箱281的内部空间,头枕支撑件15、15的下部开口72向扩展音箱281的内部空间开口。
即,音箱部40的内部空间40a和扩展音箱281的内部空间经由头枕支撑件15、15的中空部70而连通。
通过音响扬声器50、50及重低音炮52的驱动而从音箱部40放出的空气从中空部70通过而向扩展音箱281内流动,并从端口282向前方的落座者侧放出。
因此,能够通过扩展音箱281来扩大音响装置的音箱的容积而增强低音,并且能够使与音响扬声器50、50的驱动连动的空气流与落座者直接接触,从而能够容易使落座者感受到声音。此外,由于能够仅通过设置扩展音箱281来扩大音箱的容积而增强低音,所以可以为没有设置端口282的结构。
而且,靠背前表面部280a构成为与靠背后表面部280b相比透音高。因此,能够使扩展音箱281放出的声音指向靠背前表面部280a侧地输出,从而能够使落座者侧感受到良好的低音。
此外,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示出适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发热体的控制基板53搭载有音频信号处理电路和用于控制音响麦克风51的控制电路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发热体只要是与电子设备相关的物体即可,例如也可以为控制电动座椅的动作的控制基板、内置在头枕装置10中的传感器基板等。
另外,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靠背部5的内部设有箱状的扩展音箱281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不设置扩展音箱281而使靠背前表面部280a由开孔的表皮或透气性好的材料形成而成为透气性高的结构,且使靠背后表面部280b及靠背部5的左右的侧面的大致整体为由橡胶类等透气性低的材料覆盖的结构。在该情况下,能够使从靠背部5放出的声音指向靠背前表面部280a侧地输出,从而能够得到与设置了扩展音箱281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附图标记说明
1 座椅
5 靠背部
10、110 头枕装置(音响装置)
11、311 框架(框架部件)
12 靠垫芯材(芯材、头枕主体)
15、15、115、115 头枕支撑件
50、50 音响扬声器
53 控制基板(发热体)
70、70、170、170、370 中空部
71、171 上部开口(连通孔)
72 下部开口(连通孔)
172 侧面开口(连通孔)
201 座椅(音响装置)

Claims (9)

1.一种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芯材,其为成为头枕主体的芯的密闭构造,具备音箱部,该音箱部具有内部空间并成为使低音增强的音箱;以覆盖所述芯材的周围的方式设置的靠垫;安装在该芯材的所述音箱部的音响扬声器;和将所述芯材贯穿的中空的头枕支撑件,所述头枕支撑件插入到座椅的靠背部中而使所述头枕主体与所述靠背部连接,
至少一个所述头枕支撑件具备中空部,该中空部具有在音箱部内开口的连通孔和在所述靠背部的内部开口的连通孔,经由该中空部而使所述芯材的所述音箱部的所述内部空间和所述靠背部的内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枕支撑件在管形状的端部或侧面具有空气的连通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在所述靠背部的内部的扩展音箱,所述头枕支撑件与所述扩展音箱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音箱具有使空气向所述靠背部的前表面侧放出的端口。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响扬声器左右一对地设置,所述头枕支撑件在与所述音响扬声器接近的位置上左右一对地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在所述头枕主体的内侧的金属制的框架部件,该框架部件一体地具有所述头枕支撑件,发热体固定在所述框架部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头枕支撑件中,所述发热体附近的部分的截面面积形成得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部件设在所述芯材的内侧并支承该芯材,所述头枕支撑件使所述芯材的内侧的空间与外侧连通。
9.如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音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体为所述音响扬声器的音响信号处理电路。
CN201580030026.3A 2014-06-27 2015-05-15 音响装置 Active CN1064141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2668A JP6396698B2 (ja) 2014-06-27 2014-06-27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2014-132668 2014-06-27
JP2014132670A JP6446189B2 (ja) 2014-06-27 2014-06-27 音響装置
JP2014-132670 2014-06-27
PCT/JP2015/064052 WO2015198745A1 (ja) 2014-06-27 2015-05-15 音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14167A CN106414167A (zh) 2017-02-15
CN106414167B true CN106414167B (zh) 2018-12-21

Family

ID=54937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30026.3A Active CN106414167B (zh) 2014-06-27 2015-05-15 音响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28831B2 (zh)
EP (1) EP3162622B1 (zh)
CN (1) CN106414167B (zh)
WO (1) WO2015198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9208B2 (ja) * 2015-03-23 2019-03-06 アディエント ルクセンブルク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エス.エー アール.エル. 一体化された機能モジュールを含むヘッドレストを製造する方法
WO2017161472A1 (zh) * 2016-03-19 2017-09-28 汉得利(常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车载振动辐射头枕环绕音响系统
WO2017204125A1 (ja) 2016-05-25 2017-11-30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674850B2 (ja) * 2016-06-29 2020-04-01 クラリオン株式会社 収音装置
EP3370439A1 (de) * 2017-03-01 2018-09-05 Audio Mobil Elektronik GmbH Kopfstütze mit lautsprechern für fahrzeugsitz
US10717378B2 (en) 2017-06-30 2020-07-21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Headrest for a vehicle seat
CN207328217U (zh) * 2017-11-03 2018-05-08 苏州上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头枕及汽车座椅
US10596941B2 (en) * 2017-12-19 2020-03-24 Tachi-S Engineering U.S.A. Inc. Headrest
WO2019175967A1 (ja)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ソシオネクス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音声出力システム
CN108477899A (zh) * 2018-05-21 2018-09-04 浙江粤强家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能缓解压力的便捷办公椅
CN109327769B (zh) * 2018-08-24 2021-06-04 重庆清文科技有限公司 车载座椅独享声音设备
US10636408B2 (en) 2018-09-28 2020-04-28 The Boeing Company Headrest-integrated active noise control
US10672377B2 (en) 2018-09-28 2020-06-02 The Boeing Company Feedback-based correc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in an active noise control system
US10777184B2 (en) * 2018-09-28 2020-09-15 The Boeing Company Correc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in an active noise control headrest
FR3089901B1 (fr) 2018-12-17 2020-12-18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Appui-têt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muni d’enceintes audio
DE102019000120A1 (de) * 2019-01-11 2020-07-16 Grammer Ag Kopfstütze und Kopfstützensystem
US11535136B2 (en) * 2019-03-08 2022-12-27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Headrest with integrated nose and loudspeaker enclosure
DE102019206715A1 (de) * 2019-05-09 2020-11-12 Audi Ag Kopfstütze
WO2021000086A1 (zh) * 2019-06-29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微型扬声器的车内独立声场系统及控制系统
CN110509866A (zh) * 2019-08-09 2019-11-29 苏州凯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音响控制系统、方法及应用该音响控制系统的汽车
US11014481B2 (en) 2019-09-25 2021-05-25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Headrest for a vehicle seat
USD983582S1 (en) * 2020-03-27 2023-04-18 Sony Corporation Combined head rest and seat speaker
FR3109754B1 (fr) * 2020-04-29 2022-05-13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Appui-tête pour siège de véhicule et siège associé
KR102359742B1 (ko) * 2020-05-15 2022-02-08 박재범 다채널 사운드 시스템이 구비된 의자
CN111766923B (zh) * 2020-06-01 2022-03-08 山东余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音像处理系统
JP7431674B2 (ja) * 2020-06-10 2024-02-1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用スリーブ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FR3115504B1 (fr) * 2020-10-22 2022-10-14 Focal Jmlab Appui-tete sonorise et siege associe
JP7489915B2 (ja) * 2020-12-28 2024-05-24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FR3142136A1 (fr) * 2022-11-22 2024-05-24 Tesca France Appui-tête de sièg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8486U (zh) * 1981-05-22 1982-11-30
CN1042036A (zh) * 1988-10-19 1990-05-09 克雷克事业公司 扬声器装置
JPH07264689A (ja) * 1994-03-16 1995-10-13 Fujitsu Ten Ltd ヘッドレストスピーカ
JP2007276568A (ja) * 2006-04-04 2007-10-25 Toyota Motor Corp 騒音制御構造
JP2008206655A (ja) * 2007-02-26 2008-09-1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472197U (zh) * 2009-06-23 2010-05-19 西比爱斯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音响座椅
CN102343849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日本泰克尼卡株式会社 头枕支架的支承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56B2 (ja) * 1984-11-30 1995-03-29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
KR940005196B1 (ko) 1991-07-03 1994-06-13 삼성전관 주식회사 ZnS계 형광체
KR960001089Y1 (ko) * 1993-01-12 1996-02-07 조철수 자동차용 다기능 헤드레스트의 프레임
DE19949935C1 (de) 1999-10-16 2000-11-09 Daimler Chrysler Ag Kopfstütz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S6669285B1 (en) 2002-07-02 2003-12-30 Eric Park Headrest mounted video display
JP5118890B2 (ja) 2007-05-29 2013-01-1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18892B2 (ja) 2007-05-29 2013-01-16 株式会社イノア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
JP5301194B2 (ja) 2008-04-01 2013-09-25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
US20100148550A1 (en) * 2008-12-11 2010-06-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Audio headrest for attachment to a seat of a vehicle
JP5962444B2 (ja) * 2012-11-06 2016-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シート用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8486U (zh) * 1981-05-22 1982-11-30
CN1042036A (zh) * 1988-10-19 1990-05-09 克雷克事业公司 扬声器装置
JPH07264689A (ja) * 1994-03-16 1995-10-13 Fujitsu Ten Ltd ヘッドレストスピーカ
JP2007276568A (ja) * 2006-04-04 2007-10-25 Toyota Motor Corp 騒音制御構造
JP2008206655A (ja) * 2007-02-26 2008-09-11 Toyota Boshoku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CN201472197U (zh) * 2009-06-23 2010-05-19 西比爱斯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音响座椅
CN102343849A (zh) * 2010-07-30 2012-02-08 日本泰克尼卡株式会社 头枕支架的支承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198745A1 (ja) 2015-12-30
EP3162622A1 (en) 2017-05-03
US20170106775A1 (en) 2017-04-20
US10328831B2 (en) 2019-06-25
EP3162622B1 (en) 2019-04-24
EP3162622A4 (en) 2018-02-28
CN106414167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14167B (zh) 音响装置
CN105745119B (zh) 头枕装置以及声音采集装置
CN110049901B (zh) 具有声学通道的靠背扬声器
US9930433B2 (en) External attachments for speakers in seats
EP3094517B1 (en) Vehicle headrest
CN109070782A (zh) 通过头枕翼部进行声学输出
US11509981B2 (en) Loudspeaker arrangement
JP6396698B2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07592793B (zh) 保护头盔
JP2019516268A (ja) ヘッドレストウィングを通る音響出力の制御
JP6247907B2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JP6446189B2 (ja) 音響装置
JP6374153B2 (ja) 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CN109314817A (zh) 拾音装置
JP2006020163A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取付け構造および車両シート
CN114339496A (zh) 头枕和车辆
CN117082401A (zh) 一种座椅用音响系统及车辆座椅
JP2006026045A (ja) シート音響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