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05823A - 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05823A
CN105705823A CN201480060986.XA CN201480060986A CN105705823A CN 105705823 A CN105705823 A CN 105705823A CN 201480060986 A CN201480060986 A CN 201480060986A CN 105705823 A CN105705823 A CN 105705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steady flow
liquid
communication paths
teat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098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705823B (zh
Inventor
植木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log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705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8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7058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0582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 F16F13/107Passage design between working cha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ined Devices Of Dampers And Springs (AREA)

Abstract

隔振装置(10)包括:分隔构件(16),其分隔出第一液室(14)和第二液室(15)。连通通路(30)设置于分隔构件(16),并且该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设置有变流突部(31、32),变流突部(31、32)朝向连通通路(30)的径向内侧突出并使沿连通通路(30)的轴向流动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变化。当从穿过连通通路(30)的轴线(O)和变流突部(31、32)的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和变流突部(31、32)相对于轴线(O)呈对称形状。变流突部(31、32)的突端部形成朝向轴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31c、32c)的内周缘部。作为隔振装置(10)的结果,确保了产品特性、抑制了异常噪音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Description

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适用于例如机动车、工业机械等并吸收和衰减诸如发动机等的振动产生部的振动。
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1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33281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隔振装置,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构造。这种隔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其使两个安装构件彼此联接;以及分隔构件,其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该隔振装置还包括: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其使两液室彼此连通;缸室,其设置在两液室之间;以及柱塞构件,其以能够在该缸室的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移动的方式配置。
例如,该隔振装置会被输入诸如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等的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在该隔振装置中,第一限制通路和第二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被设定(转变)为不同种类的振动的频率。柱塞构件根据输入振动的频率而在开放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时,使得供液体流过的限制通路在第一限制通路与第二限制通路之间切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0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传统的隔振装置中,在抑制柱塞构件移动时所发生的异常噪音、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此外,在传统的隔振装置中,例如,在诸如频率比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振动被输入时,动态弹簧常数会因限制通路的阻塞等而增大。结果,这可能会影响诸如机动车的乘坐舒适性等的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注意,限制通路的共振频率由限制通路的通路长度、截面面积等确定。
鉴于上述问题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隔振装置: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异常噪音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完成该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联接;以及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连通通路。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设置有变流突部,所述变流突部朝向该连通通路的径向内侧突出并被构造成使在该连通通路内沿该连通通路的轴向流通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变化。当从穿过所述连通通路的轴线和所述变流突部的纵截面观察时,所述连通通路和所述变流突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轴线呈对称形状。所述变流突部的突端部形成朝向所述轴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的内周缘部。
在本发明中,当振动被输入时,液体经由位于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连通通路沿上述轴向流动。当液体到达连通通路内的变流突部被定位的部分时,流过连通通路的液体中的在连通通路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沿着变流突部的表面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流动,使得流动被改变成朝向径向内侧流动。此外,流过连通通路的液体中的在连通通路内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液体沿上述轴向流过连通通路。
在该情况下,当液体的流速升高时,液体的压力损失会因例如沿上述轴向穿过通过孔的液体与流动被变流突部改变的液体彼此碰撞时所发生的能量损失等而增大,由此吸收和衰减振动。
这里,在该隔振装置中,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和变流突部被形成为相对于轴线呈对称形状。因此,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在上述径向上的两外侧的部分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被变流突部以相对于轴线对称的方式改变。由于流动被以该方式改变的液体与从上述径向上的两外侧沿轴向穿过通过孔的液体碰撞,所以有效地增大了液体的压力损失。
另一方面,如果液体的流速慢,则液体的因上述的液体碰撞的压力损失会被抑制,液体在连通通路内平缓地流动,由此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
根据该隔振装置,液体的压力损失根据在连通通路内流通的液体的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从而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结果,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均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因此,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了异常噪音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在流速慢的液体的压力损失被抑制的同时该液体在连通通路内平缓地流动,由此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因此,例如,当液体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的液体的流速慢时,例如当诸如频率比普通振动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的振动被输入时,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此外,所述变流突部可以将所述连通通路的内部分隔成变流空间和通过空间,所述变流空间形成在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与该变流突部之间并被构造成使流入所述变流空间内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变化,所述通过空间具有所述通过孔并且供流入所述通过空间内的液体穿过。
在该情况下,当在连通通路内流通的液体到达连通通路内的变流突部被定位的部分时,液体中的在连通通路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流入变流空间并沿着变流突部的表面朝向变流突部的突端部侧流动,由此将流动改变成沿径向流动。此外,在连通通路内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液体穿过通过孔、流入通过空间并沿上述轴向穿过通过空间。
根据该隔振装置,由于变流突部将连通通路的内部分隔成变流空间和通过空间,所以变流突部能够抑制流入变流空间的液体的流动受穿过通过空间的液体的影响,并且能够精确地改变流入变流空间的液体的流动。因此,当液体的流速升高时,能够可靠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所述变流突部可以被形成为沿所述轴向延伸且位于突端部侧的开口部为所述通过孔的筒状,所述变流空间形成在所述变流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之间,并且所述通过空间由所述变流突部的内周面形成。
在该情况下,由于变流空间形成在变流突部的外周面与连通通路的内周面之间,所以变流空间能够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形成。因而,流过连通通路的液体中的在连通通路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的流动能够在上述周向上被遍及整周地发生变化。因此,当液体的流速升高时,能够更可靠地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由于通过空间由变流突部的内周面形成,所以通过空间能够朝向上述轴向上的两侧开口。因而,穿过通过空间的液体能够沿上述轴向流过通过空间,使得液体能够在通过空间内平缓地流动。
此外,所述变流突部的外周面的直径可以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
变流突部的外周面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因此,流入变流空间内的液体的流动被改变成沿着变流突部的外周面流动,使得该液体绕着作为沿周向延伸的转向轴的圆周转向,从而能够将该液体的流动方向反转为上述轴向。因而,能够更可靠地增大沿上述轴向穿过通过孔的液体与流动被变流突部改变的液体碰撞时所发生的液体的压力损失。
此外,如果变流突部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则变流突部的两直径均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在该情况下,当从通过孔流入通过空间内的液体沿上述轴向流过通过空间时,因液体与变流突部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导致的能量损失能够被抑制,使得该液体能够更平缓地流过通过空间。
此外,可以设置第一变流突部和第二变流突部作为所述变流突部,在所述第一变流突部中,位于所述突端部侧的开口部在所述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一液室所在侧,在所述第二变流突部中,位于所述突端部侧的开口部在所述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二液室所在侧。
在该情况下,设置第一变流突部和第二变流突部作为变流突部。因此,从第一液室流向第二液室的液体的流动被第一变流突部改变,使得液体的压力损失增大。此外,即使当从第二液室流向第一液室的液体的流动被第二变流突部改变时,也能够增大液体的压力损失。因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衰减振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了异常噪音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是设置在构成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中的嵌合部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设置在构成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的分隔构件中的变流空间和通过空间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沿着图5中示出的箭头A-A截取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的纵截面图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3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隔振装置10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11,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第二安装构件12,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弹性体13,其被构造成使两个安装构件11和12彼此联接;以及分隔构件16,其被构造成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封入液体L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第一液室)14和副液室(第二液室)15,该主液室14在其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13。
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安装构件12被形成为柱状,弹性体13被形成为筒状,并且第一安装构件11、第二安装构件12和弹性体13以具有共用轴线的方式同轴地布置。以下,将该共用轴线称作轴线(第一安装构件的轴线或连通通路的轴线)O,将轴线O方向(连通通路的轴向)上的主液室14侧称作一侧,将副液室15侧称作另一侧。将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称作径向(连通通路的径向),并且将绕着轴线O的方向称作周向(连通通路的周向)。
当隔振装置10安装于例如机动车时,第二安装构件12与用作振动产生部的发动机联接,第一安装构件11经由支架(未示出)与用作振动接收部的车体联接,由此抑制了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体。隔振装置10为液体封入型隔振装置,其中诸如乙二醇、水或硅油等的液体L被封入第一安装构件11的液室中。
第一安装构件11包括:一侧外筒体21,其位于轴线O方向上的一侧;以及另一侧外筒体22,其位于轴线O方向上的另一侧。
弹性体13与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一侧的端部在液密状态下联接,并且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一侧的开口部被弹性体13封闭。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21a形成有比一侧外筒体21的其它部分大的直径。此外,一侧外筒体21的内部为主液室14。,主液室14的液压会随着振动被输入时弹性体13变形和主液室14的内容积改变而改变。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的环状槽21b形成在一侧外筒体21的从另一侧与联接有弹性体13的部分相连的部分。
隔膜17与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在液密状态下联接,并且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另一侧的开口部被隔膜17封闭。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一侧的端部22a形成有比其它部分大的直径并嵌合在一侧外筒体21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21a内。分隔构件16嵌合在另一侧外筒体22内,并且另一侧外筒体22的布置在分隔构件16与隔膜17之间的部分为副液室15。副液室15以隔膜17作为壁面的一部分并随着隔膜17的变形而扩展或收缩。另一侧外筒体22的几乎全部区域被与隔膜17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内螺纹部12a与轴线O同轴地形成于第二安装构件12的位于一侧的端面。第二安装构件12从第一安装构件11向一侧突出。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的凸缘部12b形成于第二安装部12。凸缘部12b向一侧远离第一安装构件11的位于一侧的端缘。
弹性体13由诸如橡胶等的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并且被形成为直径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增大的筒状。弹性体13的位于一侧的端部与第二安装构件12联接,弹性体13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一安装构件11联接。注意,第一安装构件11的一侧外筒体21的内周面的几乎全部区域被与弹性体13形成为一体的橡胶膜覆盖。
分隔构件16包括主体部16a和嵌合部16b。主体部16a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布置的有底的筒状并嵌合在第一安装构件11内。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16c设置于主体部16a。凸缘部16c设置在主体部16a的位于一侧的端部。凸缘部16c布置在另一侧外筒体22的位于一侧的端部22a内。
嵌合部16b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布置的柱状并嵌合在主体部16a内。嵌合部16b的面向一侧的端面与主体部16a的面向一侧的端面齐平。嵌合部16b的轴线O方向上的大小与主体部16a的底部的轴线O方向上的大小相等。
被构造成使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连通的连通通路30设置于分隔构件16。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仅经由连通通路30连通。连通通路30沿轴线O方向延伸并在分隔构件16的轴线O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开口。连通通路30沿轴线O方向直线状地延伸并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的圆柱状。连通通路30由沿轴线O方向贯穿嵌合部16b的第一通孔30a和沿轴线O方向贯穿主体部16a的底部的第二通孔30b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构造成使流过连通通路30的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的变流突部31和32设置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
变流突部31和32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并使在轴线O方向上流过连通通路30的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变流突部31和32使流过连通通路30的液体L沿着变流突部31和32的表面流动,由此使液体L的流动弯曲。变流突部31和32为具有防止其在接收液体L的流动时变形的刚性的刚性体。例如,使用诸如树脂等的材料将变流突部31和32与分隔构件16形成为一体。在轴线O方向上可以设置多个变流突部31和32,在图示的示例中,在轴线O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一对变流突部31和3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从穿过轴线O以及变流突部31和32的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以及变流突部31和32被形成为相对于轴线O呈对称形状。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以及变流突部31和32被形成为以轴线O为基准地线对称。在图示的示例中,变流突部31沿周向遍及整周地布置并沿周向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
变流突部31和32被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筒状(在图示的示例中为圆筒状)。变流突部31和32的轴线O方向上的一端部为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联接的基端部(固定端),变流突部31和32的轴线O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为不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联接的突端部(自由端)。
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具有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的直径并相对于轴线O直线状地倾斜。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变流突部31和32的两直径均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
变流突部31和32的突端部形成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31c和32c的内周缘部。在图示的示例中,变流突部31和32的位于突端部侧的两开口部为通过孔31c和32c,并且变流突部31和32的突端部构成通过孔31c和32c的整个内周缘部。通过孔31c和32c的最小截面面积为连通通路30的最大截面面积的一半以下。通过孔31c和32c的最小截面面积为通过孔31c和32c的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截面面积中的最小截面面积。连通通路30的最大截面面积为连通通路30的与轴线O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的截面面积中的最大截面面积。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第一变流突部31和一个第二变流突部32作为上述变流突部。作为第一变流突部31的突端部(自由端)侧的开口部的第一通过孔31c(通过孔)面向一侧。作为第二变流突部32的突端部(自由端)侧的开口部的第二通过孔32c(通过孔)面向另一侧。
第一变流突部31被定位在一侧,第二变流突部32被定位在另一侧。两个变流突部31和32的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被定位在连通通路30内。变流突部31和32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对称地形成。变流突部31和32的基端部(固定端)在轴线O方向上是分开的。第一变流突部31设置在第一通孔30a的内周面并与嵌合部16b形成为一体。第二变流突部32设置于第二通孔30b的内周面并与主体部16a形成为一体。
各变流突部31和32将连通通路30的内部分隔成变流空间31a和32a以及通过空间31b和32b,变流空间31a和32a被构造成使流入变流空间31a和32a内部的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通过空间31b和32b被构造成使流入通过空间31b和32b内部的液体L穿过。变流突部31和32在变流突部31和32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变流空间31a和32a。
变流空间31a和32a形成在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之间。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为被构造成限定变流空间31a和32a的限定面,并且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相对于轴线O倾斜。
通过空间31b和32b包括通过孔31c和32c。通过空间31b和32b由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形成。通过空间31b和32b由变流突部31和32的整个内部构成,也就是,变流突部31和32的整个内部为通过空间31b和32b。
第一变流突部31将连通通路30的内部分隔成用作上述变流空间的第一变流空间31a和用作上述通过空间的第一通过空间31b。
第一变流空间31a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的环状并朝向一侧开口。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第一变流空间31a的径向上的空间宽度从一侧朝向另一侧逐渐变小。第一变流空间31a的底面面向一侧并使第一变流突部31的外周面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联接。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第一变流空间31a的底面被形成为朝向另一侧凹陷的凹曲面状。
如图2所示,第一通过空间31b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的锥台状(在图出的示例中为截顶圆锥台状)并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第一通过空间31b的直径从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增大。
如图1所示,第二变流突部32将连通通路30的内部分隔成用作上述变流空间的第二变流空间32a和用作上述通过空间的第二通过空间32b。
第二变流空间32a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的环状并朝向另一侧开口。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第二变流空间32a的径向上的空间宽度从另一侧朝向一侧逐渐变小。第二变流空间32a的底面面向另一侧并使第二变流突部32的外周面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联接。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第二变流空间32a的底面被形成为朝向一侧凹陷的凹曲面状。
第二通过空间32b被形成为与轴线O同轴的锥台状(在图示的示例中为截顶圆锥台状)并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第二通过空间32b的直径从另一侧朝向一侧逐渐增大。
接着,将说明隔振装置10的作用。
当轴线O方向上的振动被从振动产生部输入图1中示出的隔振装置10时,在弹性体13弹性变形的同时两个安装构件11和12相对地移位,由此改变了主液室14的液压。然后,液体L经由连通通路30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往来(exchange)。在该情况下,当主液室14中的液体L经由连通通路30朝向副液室15流动时,液体L首先从连通通路30的位于一侧的开口部流入连通通路30内。此外,液体L到达连通通路30的第一变流突部31被定位的部分。
如图3所示,在液体L中,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流入第一变流空间31a,并且沿着第一变流突部31的表面朝向第一变流突部31的突端部侧流动,使得流动在径向上发生产生变化。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液体L穿过第一通过孔31c、流入第一通过空间31b、并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一通过空间31b。在该情况下,例如,流入第一变流空间31a内的液体L的流动被改变成沿着第一变流突部31的外周面流动,从而使该液体L能够绕着沿周向延伸的作为转向轴的圆周转向。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变流空间31a的底面被形成为凹曲面状,能够使该液体L的流动有效地变化。
这里,例如,隔振装置10通常被输入诸如怠速振动(例如,频率为18Hz至30Hz,振幅为±0.5mm以下)和具有比怠速振动低的频率和大的振幅的抖动振动(例如,频率为14Hz以下,振幅大于±0.5mm)等的振动。振动中的怠速振动的振幅相对小但频率高,而抖动振动的频率低但振幅大。因此,当这种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通路30内的液体L的流速能够升高至预定值以上。
结果,例如,液体L的压力损失会因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一通过孔31c的液体L与流动被第一变流突部31改变的液体L彼此碰撞时所发生的能量损失等而增大,由此吸收和衰减振动。使液体L的压力损失增大的因素的示例可以包括液体L的粘滞阻力、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并形成转向流时所发生的能量损失以及因液体L与第一变流突部31之间的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等。
这里,在隔振装置10中,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以及变流突部31和32被形成为相对于轴线O呈对称形状。因此,在当从纵截面观察时的径向上的两外侧的部分流动的液体L的流动被第一变流突部31相对于轴线O对称地改变。由于流动被以该方式改变的液体L会与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一通过孔31c的液体在径向上的两外侧发生碰撞,所以有效地增大了液体L的压力损失。
穿过第一通过孔31c并流入第一通过空间31b的液体L在第一通过空间31b内沿轴线O方向流动、穿过第一通过空间31b并到达第二通过空间32b的内部。然后,液体L在第二通过空间32b内沿轴线O方向流动、穿过第二通过空间32c并从连通通路30的位于另一侧的开口部流入副液室15。
此外,当副液室15内的液体L经由连通通路30朝向主液室14流动时,该液体L首先从连通通路30的位于另一侧的开口部流入连通通路30内并到达连通通路30的第二变流突部32被定位的部分。然后,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流入第二变流空间32a,由此使流动产生变化。另一方面,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液体L经由第二通过孔32c流入第二通过空间32b并穿过第二通过空间32b。即使在该情况下,当液体L的流速为预定水平以上时,流入第二变流空间32a的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使得能够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以吸收和衰减振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变流空间32a的底面被形成为凹曲面状,所以能够使液体L在第二变流空间32a内的流动有效地变化。
流入第二通过空间32b的液体L依次穿过第二通过空间32b和第一通过空间31b,并且从连通通路30的位于一侧的开口部流入主液室14。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隔振装置10会被不期望地输入频率比假定情况高和振幅比假定情况显著小的微振动等。当微振动被输入时,流入连通通路30的液体L的流速慢。因而,即使变流突部31和32使在连通通路30内的液体L的流动产生变化,也会抑制液体L的压力损失。结果,由于液体L穿过通过空间31b和32b并在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之间平缓地流动,所以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10,液体L的压力损失会根据流入连通通路30内的液体L的流速而增大,从而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结果,例如,当诸如怠速振动和抖动振动等的普通振动被输入时,无论振动的频率如何,均能够吸收和衰减振动。因此,在吸收和衰减具有不同频率的多种振动的同时抑制了异常噪音,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此外,在流速慢的液体L的压力损失被抑制的状态下,液体L在连通通路30内平缓地流动,由此抑制了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因此,例如,当液体L的流速比普通振动被输入时的液体L的流速慢时,例如当诸如频率比普通振动高且振幅极小的微振动等的不期望的振动被输入时等,能够抑制动态弹簧常数的增大,从而能够容易地确保隔振装置的产品特性。
由于变流突部31和32将连通通路30的内部分隔成变流空间31a和32a以及通过空间31b和32b,所以变流突部能够抑制流入变流空间31a和32a的液体L的流动受穿过通过空间31b和32b的液体L的影响,并且能够精确地改变流入变流空间31a和32a的液体L的流动。因此,当液体L的流速升高时,能够可靠地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
由于变流空间31a和32a形成在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之间,所以变流空间31a和32a能够沿周向遍及整周地形成。因而,流过连通通路30的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的流动能够在周向上遍及整周地变化。因此,当液体L的流速升高时,能够更可靠地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
由于通过空间31b和32b由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形成,所以通过空间31b和32b能够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因而,穿过通过空间31b和32b的液体L能够沿轴线O方向流过通过空间31b和32b,使得液体L能够平缓地流过通过空间31b和32b。
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因此,如图3所示,随着流入变流空间31a和32a内的液体L的流动被改变成沿着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流动,该液体L绕着沿周向延伸的转向轴转向,使得该液体L的流动流的方向能够在轴线O方向上反转。因而,能够更可靠地增大沿轴线O方向穿过通过孔31c和32c的液体L与流动被变流突部31和32改变的液体L碰撞时所发生的液体L的压力损失。
在本实施方式中,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的直径也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变流突部31和32的两直径均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在该情况下,当从通过孔31c和32c流入通过空间31b和32b内的液体L沿轴线O方向流过通过空间31b和32b时,因液体L与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导致的能量损失能够被抑制,使得该液体L能够更平缓地流过通过空间31b和32b。
第一变流突部31和第二变流突部32被设置作为上述变流突部。因此,从主液室14流向副液室15的液体L的流动被第一变流突部31改变,使得液体L的压力损失增大,甚至当从副液室15流向主液室14的液体L的流动被第二变流突部32改变时,也能够增大液体L的压力损失。因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和衰减振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
注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将省略其重复说明,并且将仅说明其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第一变流突部31和第二变流突部32在轴线O方向上彼此邻接地布置,并且变流突部31和32的基端部直接连接。各变流突部31和32的内周面在轴线O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并且通过空间31b和32b被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第一通过空间31b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与第二通过空间32b的位于一侧的端部直接连接。
在该隔振装置中,变流突部31和32的基端部直接连接的联接体40被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筒状。联接体40的内部形成通过空间31b和32b在轴线O方向上连接的连接空间40a。连接空间40a的内周面在轴线O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平滑地连续且不具有台阶部。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5和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
注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将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并且将仅说明其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变流突部33被形成为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突出的板状来代替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筒状。变流突部33可以沿周向遍及整周地断续布置,在图示的示例中,一对变流突部以夹着轴线O的方式地形成。变流突部33被形成为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等的大小。
当从连通通路30的与轴线O正交的截面观察时,变流突部33具有半圆形状。变流突部33的外周缘部由联接部34和连接部35构成。联接部34沿周向以圆弧状的方式延伸。联接部34在周向的整个长度上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连续地联接。连接部35直线状地延伸成与联接部34的周向上的两端部连接。当从上述截面观察时,一对变流突部33以夹着轴线O的方式对称地布置,并且一对变流突部33在径向上彼此相对。
当从穿过轴线O和联接部34的周向上的中央部的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和变流突部33被形成为相对于轴线O呈对称形状。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变流突部33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相对于轴线O方向倾斜地突出。
在该隔振装置中,通过孔33c形成在一对变流突部33的突端部之间。当从上述截面观察时,通过孔33c为位于连接部35之间的长孔状。此外,变流空间33a被限定成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一侧开口并形成在变流突部33的表面与连通通路30的内周面之间。此外,通过空间33b朝向轴线O方向上的两侧开口,并且通过空间33b的壁面的一部分由变流突部33的表面构成。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上述截面观察时,一对变流突部33以夹着轴线O的方式对称地布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一对变流突部:该对变流突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上彼此相对。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
注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元件,将省略其重复说明,并且将仅说明其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变流突部43和44被形成为在轴线O方向上开口的环状来代替形成为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筒状。变流突部43和44沿周向遍及整周地连续延伸。此外,在该隔振装置中,连通通路30的内部不被分割成变流空间和通过空间。在该隔振装置中,连通通路30的轴线O方向上的两端部的直径均比位于该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的直径小。变流突部43和44分别设置在连通通路30的轴线O方向上的两端部。
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变流突部43和44被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相对于轴线O倾斜的倾斜端面43a和44a以及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与轴线O正交的正交端面43b和44b设置在变流突部43和44的面向轴线O方向的端面。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第一变流突部43和一个第二变流突部44作为上述变流突部。第一变流突部43设置在连通通路30的位于一侧的端部,并且第一变流突部43的倾斜端面43a面向一侧。第一通过孔43c设置在第一变流突部43的内部作为上述通过孔。第二变流突部44设置在连通通路30的位于另一侧的端部,并且第二变流突部44的倾斜端面44a面向另一侧。第二通过孔44c设置在第二变流突部44的内部作为上述通过孔。
当振动被输入该隔振装置时,液体L经由连通通路30沿轴线O方向从主液室14朝向副液室15流动,并且从连通通路30的位于一侧的端部流入连通通路30内。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沿着第一变流突部43的倾斜端面43a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流动,使得该流动被改变成朝向径向内侧流动。流入连通通路30内的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内侧流动的液体L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一通过孔43c。
因此,当液体L的流速升高时,液体L的压力损失会因例如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一通过孔43c的液体L与流动被第一变流突部43改变的液体L彼此碰撞时所发生的能量损失等而增大,由此吸收和衰减振动。使液体L的压力损失增大的因素的示例可以包括有效截面面积因流在连通通路30的轴线O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分离而减小(参照图7的中央部中所示的双点划线)等。
这里,连通通路30的轴线O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直径比其端部的直径大。因此,当液体L穿过第一通过孔43c并流入连通通路30的中央部时,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向径向外侧扩展成沿着该中央部的内周面流动,并且沿轴线O方向流动。液体L从连通通路30的轴线O方向上的中央部穿过第二通过孔44c并流入位于另一侧的端部。在该情况下,液体L中的在连通通路30内的径向外侧流动的液体L沿着第二变流突部44的正交端面44b从基端部侧朝向顶端部侧流动,使得该流动被改变成朝向径向内侧流动。
因此,当液体L的流速升高时,液体L的压力损失会因例如沿轴线O方向穿过第二通过孔44c的液体L与流动被第二变流突部44改变的液体L彼此碰撞时所发生的能量损失等而增大,由此吸收和衰减振动。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
注意,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的元件,将省略其重复说明,并且将仅说明其不同之处。
在本实施方式的隔振装置中,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变流突部43和44被形成为矩形形状来代替形成为朝向径向内侧凸出的直角三角形形状。变流突部43和44的两端面均为正交端面43b和44b。第一通过孔43c以遍及第一变流突部43的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变流突部43内。第二通过孔44c以遍及第二变流突部44的轴线O方向上的整个长度的方式设置在第二变流突出部44内。第一通过孔43c和第二通过孔44c在轴线O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第一通过孔43c的直径比第二通过孔44c的直径大。
注意,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变型。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第一变流突部31和43被定位在一侧,第二变流突部32和44被定位在另一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变流突部可以定位在另一侧,第二变流突部可以定位在一侧。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和第五实施方式中,设置一个第一变流突部31和43以及一个第二变流突部32和44作为上述变流突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多个第一变流突部,或者可以设置多个第二变流突部。此外,可以设置第一变流突部和第二变流突部中的至少一者作为上述变流突部。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变流突部31和32的外周面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变流突部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在轴线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具有相同的直径的筒状,变流突部的基端部可以经由凸缘部与连通通路的内周面联接。
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连通通路30以及变流突部31、32、33、43和44可以不被形成为以轴线O为基准地完全线对称。例如,当从上述纵截面观察时,相对于轴线的位于径向上的一侧和另一侧的连通通路和变流突部的形状、大小等可以略不同。
在本发明中,可以设置一个连通通路30,或者可以设置多个连通通路30。当设置多个连通通路30时,例如,可以将多个连通通路设置于沿周向延伸的同心圆,以形成连通通路的环状列,并且可以设置具有不同直径的多列环状列。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通通路30与轴线O同轴地布置,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连通通路的轴线可以在连通通路沿轴线O方向延伸的同时相对于轴线O偏移,并且连通通路可以沿周向或径向延伸。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液室14与副液室15仅经由连通通路30连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除了连通通路以外,主液室与副液室可以经由与连通通路不同的限制通路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隔构件16将第一安装构件11内的液室分隔成主液室14和副液室15,该主液室14在其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1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轴线方向上设置一对弹性体来代替设置隔膜,可以设置压力接收液室并使该压力接收液室在其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来代替设置副液室。换言之,可以将本发明适当地改变成如下的其它构造:其包括分隔构件,该分隔构件将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其中两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即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这两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其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
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了发动机与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第一安装构件11与车体连接的情况,但这些连接颠倒的构造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隔振装置10不限于车辆的发动机支座,而是还能够适用于除了发动机支座以外的部件。例如,隔振装置还能够适用于搭载到建筑机械的发电机的支座,或者还能够适用于安装在工厂等中的机械的支座等。
此外,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利用众所周知的构成元件适当地替换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元件,并且能够与上述变型例适当地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隔振装置中,在确保产品特性的同时抑制了异常噪音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单化和制造的简易化。
附图标记说明
10:隔振装置
11:第一安装构件
12:第二安装构件
13:弹性体
14:主液室
15:副液室
16:分隔构件
30:连通通路
31、32、33、43、44:变流突部
31a、32a、33a:变流空间
31b、32b、33b:通过空间
31c、32c、33c、43c、44c:通过孔

Claims (5)

1.一种隔振装置,其包括:
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接收部中的一者联接;
第二安装构件,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与所述振动产生部和所述振动接收部中的另一者联接;
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使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与所述第二安装构件彼此联接;以及
分隔构件,所述分隔构件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安装构件内的封入液体的液室分隔成第一液室和第二液室,
其中,所述第一液室和所述第二液室中的至少一者在壁面的一部分具有所述弹性体,
所述分隔构件设置有被构造成使所述第一液室与所述第二液室连通的连通通路,
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设置有变流突部,所述变流突部朝向该连通通路的径向内侧突出并被构造成使在该连通通路内沿该连通通路的轴向流通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变化,
当从穿过所述连通通路的轴线和所述变流突部的纵截面观察时,所述连通通路和所述变流突部被形成为相对于所述轴线呈对称形状,并且
所述变流突部的突端部形成朝向所述轴向上的两侧开口的通过孔的内周缘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突部将所述连通通路的内部分隔成变流空间和通过空间,所述变流空间形成在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与该变流突部之间并被构造成使流入所述变流空间内的液体的流动产生变化,所述通过空间具有所述通过孔并且供流入所述通过空间内的液体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突部被形成为沿所述轴向延伸且位于突端部侧的开口部为所述通过孔的筒状,
所述变流空间形成在所述变流突部的外周面与所述连通通路的内周面之间,并且
所述通过空间由所述变流突部的内周面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突部的外周面的直径从基端部朝向突端部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隔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一变流突部和第二变流突部作为所述变流突部,在所述第一变流突部中,位于所述突端部侧的开口部在所述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一液室所在侧,在所述第二变流突部中,位于所述突端部侧的开口部在所述轴向上面向所述第二液室所在侧。
CN201480060986.XA 2013-11-11 2014-09-01 隔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58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3281 2013-11-11
JP2013-233281 2013-11-11
PCT/JP2014/072886 WO2015068449A1 (ja) 2013-11-11 2014-09-01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5823A true CN105705823A (zh) 2016-06-22
CN105705823B CN105705823B (zh) 2017-10-03

Family

ID=5304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0986.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705823B (zh) 2013-11-11 2014-09-01 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066695B2 (zh)
EP (1) EP3070365B1 (zh)
JP (1) JP6196681B2 (zh)
CN (1) CN105705823B (zh)
WO (1) WO2015068449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168A (zh) * 2017-04-17 2019-11-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N113915285A (zh) * 2021-09-14 2022-0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隔振装置
US20220074463A1 (en) * 2019-09-06 2022-03-10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sealing liquid composite spring
CN114245851A (zh) * 2019-06-11 2022-03-25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和托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74927B2 (ja) * 2014-03-17 2018-02-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00406B2 (ja) * 2014-04-24 2018-03-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00407B2 (ja) 2014-04-30 2018-03-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35622B2 (ja) * 2014-04-30 2018-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619702B2 (ja) * 2016-06-23 2019-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9448A (en) * 1981-04-27 1982-11-05 Bridgestone Corp Vibro-isolating rubber
JPS5818143U (ja) * 1981-07-29 1983-02-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防振体
CN1676968A (zh) * 2004-03-22 2005-10-05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CN1932329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JP2009150451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2734375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液封式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91127A (en) * 1981-05-18 1982-11-24 Nissan Motor Co Ltd Engine mount filled with fluid
US4483521A (en) * 1981-07-01 1984-11-20 Nissan Motor Company, Limited Rubber and fluid type vibration damper
US4573656A (en) * 1983-07-22 1986-03-0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uid-sealed engine mounting
DE3336966C2 (de) * 1983-10-11 1986-11-06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ämpfung
US4630808A (en) * 1983-12-28 1986-12-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ng devices
DE3402715A1 (de) * 1984-01-26 1985-08-01 Metzeler Kautschuk GmbH, 8000 München Zweikammer-motorlager mit hydraulischer daempfung
US4651980A (en) * 1984-02-21 1987-03-2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Vibration isolator
JPS60184737A (ja) * 1984-02-21 1985-09-20 Honda Motor Co Ltd 流体入りマウント
FR2575253B1 (fr) * 1984-12-24 1989-08-18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US4795140A (en) * 1986-12-30 1989-01-0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ng apparatus
US4903951A (en) 1987-05-12 1990-02-2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Fluid-filled vibroisolating device
JP3537872B2 (ja) * 1994-08-25 2004-06-14 倉敷化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エンジンマウン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645138A (en) * 1995-06-19 1997-07-08 Toyoda Gosei Co., Ltd. Dilatant fluid-sealed vibration-insulating device
JP4699863B2 (ja) 2005-10-27 2011-06-1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09236143A (ja) 2008-03-26 2009-10-15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2172736A (ja) 2011-02-18 2012-09-10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WO2014196284A1 (ja) * 2013-06-03 2014-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US9945442B2 (en) * 2013-11-11 2018-04-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or
CN105980733B (zh) * 2014-02-17 2017-09-1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JP6245646B2 (ja) * 2014-04-08 2017-12-1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00404B2 (ja) * 2014-04-09 2018-03-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84986B2 (ja) * 2014-04-24 2018-09-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00406B2 (ja) * 2014-04-24 2018-03-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00407B2 (ja) * 2014-04-30 2018-03-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335622B2 (ja) * 2014-04-30 2018-05-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79448A (en) * 1981-04-27 1982-11-05 Bridgestone Corp Vibro-isolating rubber
JPS5818143U (ja) * 1981-07-29 1983-02-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防振体
CN1676968A (zh) * 2004-03-22 2005-10-05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CN1932329A (zh) * 2005-09-14 2007-03-21 东海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流体填充式减振装置
JP2009150451A (ja) * 2007-12-19 2009-07-09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2734375A (zh) * 2011-03-31 2012-10-17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液封式防振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6168A (zh) * 2017-04-17 2019-11-26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CN110506168B (zh) * 2017-04-17 2021-06-2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隔振装置
US11371578B2 (en) 2017-04-17 2022-06-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dampening device
CN114245851A (zh) * 2019-06-11 2022-03-25 山下橡胶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和托架
US20220074463A1 (en) * 2019-09-06 2022-03-10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sealing liquid composite spring
US12025200B2 (en) * 2019-09-06 2024-07-02 Zhuzhou Times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for sealing liquid composite spring
CN113915285A (zh) * 2021-09-14 2022-01-1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液压隔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05823B (zh) 2017-10-03
US10066695B2 (en) 2018-09-04
JPWO2015068449A1 (ja) 2017-03-09
EP3070365A4 (en) 2016-12-21
JP6196681B2 (ja) 2017-09-13
EP3070365A1 (en) 2016-09-21
WO2015068449A1 (ja) 2015-05-14
US20160281814A1 (en) 2016-09-29
EP3070365B1 (en) 2018-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05823A (zh) 隔振装置
CN105705825B (zh) 隔振装置
JP6395323B2 (ja) 防振装置
JP6344870B2 (ja) 防振装置
CN105658990A (zh) 隔振装置
CN106460999B (zh) 隔振装置
JP6300406B2 (ja) 防振装置
US10030738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CN105247241A (zh) 隔振装置
CN106133384A (zh) 隔振装置
US10047819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CN105247240B (zh) 隔振装置
CN106104071A (zh) 隔振装置
CN110366648A (zh) 隔振装置
JP6595257B2 (ja) 防振装置
CN106233030B (zh) 隔振装置
JP2018112248A (ja) 防振装置
JP2018112249A (ja) 防振装置
JP2017003051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9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atentee after: Prolog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