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8562A - 升降机设施 - Google Patents

升降机设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58562A
CN105658562A CN201480054139.2A CN201480054139A CN105658562A CN 105658562 A CN105658562 A CN 105658562A CN 201480054139 A CN201480054139 A CN 201480054139A CN 105658562 A CN105658562 A CN 105658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car
rope
limiting member
elevator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541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58562B (zh
Inventor
霍尔格·泽雷莱斯
贝恩德·阿尔滕布格尔
罗纳德·迪策
尤里·舍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ublication of CN105658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5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58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585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2009/006Ganged elev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设施,该升降机设施具有竖井,在该竖井中,第一升降机轿厢和设置在第一升降机轿厢下方的第二升降机轿厢能够彼此分开地沿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每个升降机轿厢借助于线缆或带装置耦接至配重。至少一个线缆或带装置具有两个线缆或带部分,升降机轿厢中之一借助于该两个线缆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并且该两个线缆或带部分沿着另一升降机轿厢横向延伸。为了防止升降机轿厢受线缆或带振荡的不利影响,根据本发明的升降机设施具有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该至少一个限制构件保持在竖井中的预定位置,并且被分配给线缆或带部分,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该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能够根据升降机轿厢的位置在限制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移动,该升降机轿厢借助于相关联的线缆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在限制位置中,限制元件能够定位在线缆或带部分的面向升降机轿厢的一侧上,并且在释放位置中,限制元件释放该侧。

Description

升降机设施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竖井的升降机设施,在该竖井中,第一升降机轿厢和设置在第一升降机轿厢下方的第二升降机轿厢能够彼此分开地沿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其中,第一升降机轿厢经由第一绳或带装置耦接至第一配重,并且第二升降机轿厢经由第二绳或带装置耦接至第二配重,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绳或带装置具有两个绳或带部分,两个升降机轿厢中的一个升降机轿厢经由该两个绳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并且该两个绳或带部分沿着另一升降机轿厢的至少一侧布设。
为了借助于升降机设施在很短的时间内输送多个个体,从国际公开申请WO2004/048243A1获知:至少两个升降机轿厢在竖井中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上方,并且使至少两个升降机轿厢彼此分开地沿竖向进行相同的向上和向下移动。每个升降机轿厢被分配具有驱动滑轮的驱动装置,借助于该驱动装置可以驱动升降机轿厢。两个升降机轿厢可以沿着竖井中的共同轨道向上和向下移动。
两个升降机轿厢各自经由绳或带装置连接至配重。至少一个绳或带装置在这里具有两个绳或带部分,两个升降机轿厢中的一个升降机轿厢经由该两个绳或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并且该两个绳或带部分沿着另一升降机轿厢的至少一侧布设。例如,可以设置成第二升降机轿厢(该第二升降机轿厢设置在第一升降机下方)被悬挂在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上,第二升降架轿厢经由该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耦接至第二配重,并且该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从第二升降架轿厢沿竖向向上延伸并且各自沿着第一升降机轿厢的侧部布设,并且因此,第一升降机轿厢定位在第二升降机轿厢的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之间。
具有两个升降机轿厢的升降机设施特别地用在非常高的建筑物的情况下,所述两个升降机轿厢在竖井中一个设置在另一个上方并且能够彼此分开地移动。在这些情况下,绳或带装置具有很大的长度。在这方面,可能引起绳或带装置振荡,所述振荡例如由安装有升降机设施的建筑物的移动而引起。该类型的建筑物移动可能由于风荷载而产生,或例如也在地震的情况下产生。振荡导致绳或带装置沿水平方向偏转。在沿着升降机轿厢横向地布设的绳或带部分与升降机轿厢相接触的情况下存在风险。这可能会导致损坏升降机轿厢或者绳或带部分。此外,与升降机轿厢接触引起产生可能使升降机轿厢中的乘客不安的噪声。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开始提到的类型的升降机设施,使得能够避免绳或带部分由于发生的振荡而损害升降机轿厢。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该目的,在所讨论的类型的升降机设施的情况下,其特征在于,为了限制绳或带振荡,升降机设施具有至少一个限制构件,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被保持在竖井中的预定位置,并且被分配给绳或带部分,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其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能够根据经由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的升降机轿厢的位置而在限制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其中,在限制位置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能够定位在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的下述侧:所述侧面向经由绳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的升降机轿厢,并且其中,在释放位置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释放所述侧。
根据本发明的升降机设施具有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能够借助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来限制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的任何振荡。限制构件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能够在限制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可以进行设置以使用多个限制构件,其中,沿着升降机轿厢的一侧布设的每个绳或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在限制位置中,限制元件可以定位在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的下述侧:所述侧面向经由绳或带部分耦接至配重的升降机轿厢。在释放位置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释放绳或带部分的所述侧。
通过将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定位在绳或带部分的面向经由绳或带部分而耦接至配重的升降机轿厢的那侧上,能够阻挡绳或带部分沿升降机的方向偏转。在限制位置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由此抵消在升降机轿厢的方向上的绳或带部分的振荡。
然而,升降机轿厢在其行进经过至少一个限制构件时不应当受到该至少一个限制构件损害。这对以下升降机轿厢并不构成任何问题:该升降机轿厢不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而与其配重耦接,因为该升降机轿厢与其所有部件一起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与限制构件相距足够大的距离,使得即使该升降机轿厢占据与限制构件相同高度的位置,仍能够避免振荡。然而,对于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而耦接至其配重的升降机轿厢而言,出现的问题是,为了绳或带部分的固定或偏转,升降机轿厢可能具有一个或多个横向突出的紧固或偏转构件,所述一个或多个横向突出的紧固或偏转构件在升降机轿厢定位在与限制构件相同高度处的情况下可能与限制元件碰撞。为了避免这个,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可以占据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中,所述限制元件释放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的面向升降机轿厢的那侧。因此,在释放位置中也防止与升降机轿厢的部件的碰撞,其中该升降机轿厢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
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的定位是根据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的升降机轿厢的位置而进行。在释放位置中,至少一个限制元件也占据距升降机轿厢的一定距离,其中该升降机轿厢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因此,可靠地避免了与所述升降机轿厢的碰撞。使得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迅速占据其释放位置,限制元件的移动是根据经由分配给限制构件的绳或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的升降机轿厢的位置而进行。因此,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在限制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可选定位首先允许对绳或带部分的偏转的限制,其次确保了至少一个限制元件不能与升降机轿厢碰撞。
例如,可以提出,第二绳或带装置具有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第二升降机轿厢悬挂在该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上,并且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被导引围绕设置在两个升降机轿厢上方的第二驱动滑轮,并且将第二升降机轿厢耦接至配重,并且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具有沿着第一升降机轿厢横向地延伸的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其中,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中的每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的横向偏转(特别是沿第一升降机轿厢的方向,该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沿着该第一升降机轿厢的方向被横向地导引)能够被占据其限制位置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所限制。
特别地,可以提出,每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两个限制构件,借助于该至少两个限制构件可以限制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沿第一升降机轿厢的方向的偏转。
被分配给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的至少两个限制构件优选地设置为在竖井区域中沿竖向方向均匀地分布,该竖井区域在第一升降机轿厢的最上止挡部与第二升降机轿厢的最下止挡部之间延伸。
如果经过第一升降机轿厢横向布设的每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这将是有利的,其中,在位于限制构件下方的位置处的第二升降机轿厢超过距所述限制构件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自动地占据其限制位置,并且其中,在第二升降机轿厢达不到距所述限制构件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自动地占据其释放位置。特别地,可以提出,只要第二升降机轿厢超过预定最小距离,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即能够自动地移动到其限制位置。这确保了:在所述升降机轿厢在向下行程期间已经移动越过限制构件之后,只要第二升降机轿厢超过预定最小距离,则限制元件限制相关联的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的偏转。
如果第二升降机轿厢位于在至少一个限制构件上方大于最小距离的距离处,其中该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被分配给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第二升降机轿厢经由该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则所述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也位于限制构件上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限制构件的限制元件占据其限制位置还是释放位置均是无关紧要的,原因在于,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不是位于限制元件的接合区域中。
特别地,在非常高的建筑物并且因此非常长的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的情况下,如果每个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的重量由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来补偿,这将是有利的。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每个升降机轿厢不仅经由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耦接至其配重,而且经由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耦接至其配重。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经由定位在两个升降机轿厢上方的驱动滑轮而被导引,并且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经由定位在两个升降机轿厢下方的绳偏转装置而被导引。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的重量补偿了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的重量。
在本发明的有利配置中,第一绳或带装置具有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该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被导引围绕设置在两个升降机轿厢下方的绳偏转装置,并且将第一升降机轿厢耦接至第一配重,并且该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具有沿着第二升降机轿厢横向延伸的两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其中,每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通过相关联的限制元件占据其限制位置,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的横向偏转能够被限制,特别是沿第二升降机轿厢的方向,其中该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沿着该第二升降机轿厢的方向被横向地导引。
可以提出,每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两个限制构件。至少两个限制构件有利地设置为在竖井区域中均匀地分布,该竖井区域在第一升降机轿厢的最上止挡部与第二升降机轿厢的最下止挡部之间延伸。
如果经过第二升降机轿厢横向布设的每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这将是有利的,其中,在位于限制构件上方的位置处的第一升降机轿厢超过距所述限制构件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自动地占据其限制位置,并且其中,在第一升降机轿厢达不到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自动地占据其释放位置。特别地,可以提出,只要第一升降机轿厢超过预定最小距离,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即能够自动地移动到其限制位置。这确保了:在所述升降机轿厢在向上行程期间已经行进经过限制元件之后,只要第一升降机轿厢超过最小距离,限制元件即限制相关联的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的偏转。
如果第一升降机轿厢位于在至少一个限制构件下方大于最小距离的距离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被分配给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第一升降机轿厢经由所述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耦接至其配重,则所述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也位于限制构件下方。在这种情况下,无论限制元件占据其限制位置还是释放位置均是无关紧要的,原因在于,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不是位于限制元件的接合区域中。
在本发明的有利配置中,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具有两个紧固或偏转构件,所述两个紧固或偏转构件均在升降机轿厢的侧壁上横向突出,并且相应的绳或带部分被固定到所述紧固或偏转构件或在所述紧固或偏转构件处偏转,限制构件的被分配给所述绳或带部分的限制元件在其限制位置中进入紧固或偏转构件的竖向突出部的区域,并且在其释放位置中被设置在紧固或偏转构件的竖向突出部之外。设置在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上的紧固或偏转构件横向地向外突出,以将绳或带部分紧固至所述升降机轿厢或者在所述升降机轿厢处使其偏转。紧固构件的被分配给所述绳或带部分的限制元件在其限制位置中凸出到紧固或限制构件的竖向突出部的区域中。然而,为了避免损坏紧固或偏转构件,限制元件仅在升降机轿厢超过距离相应限制构件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占据限制位置。在升降机轿厢达不到最小距离的情况下,限制元件占据其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中,限制元件设置在紧固或偏转构件的竖向突出部之外,并且因此不会在升降机轿厢行进经过紧固或偏转构件时损害紧固或偏转构件。
如已经说明的,绳或带部分的水平偏转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而限制在升降机轿厢的方向上。如果绳或带部分的振荡还可以借助于限制元件而限制在其他方向上,这将是特别有利的。在根据本发明的升降机设施的有利实施方式中,出于此目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在其限制位置中在绳或带部分后面接合。因此,可以以结构简单的方式确保:阻止了绳或带部分沿升降机轿厢的方向的振荡,如同振荡在另一方向上,特别地在垂直于升降机轿厢的方向上。
至少一个限制构件优选地具有两个限制元件,所述两个限制元件在其限制位置中以夹具的方式在带或绳部分周围接合。
例如,可以提出,两个限制元件形成两个夹爪,所述两个夹爪安装成能够在释放位置与限制位置之间来回移动。夹爪例如可以是C形或L形配置。
两个夹爪有利地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可被固定至竖井壁的轴承元件上。
轴承元件有利地具有板状设计。
至少一个限制构件优选地具有可控的电动驱动元件,该可控的电动驱动元件耦接至控制装置。驱动元件可以例如构造为液压或气动活塞-汽缸单元,或者例如还构造为电机。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可以由驱动元件来移动。
可控驱动元件耦接至控制装置。控制整个升降机设施的操作的升降机控制设备可以用作控制装置。
可以提出,升降机设施具有振荡限制控制器,该振荡限制控制器连接至至少一个限制构件的可控驱动元件。振荡限制控制器可以附加地连接至升降机设施的升降机控制设备,其中,升降机控制设备将两个升降机轿厢的位置数据提供给至振荡限制控制器。基于位置数据,振荡限制控制器可以确定升降机轿厢距至少一个限制构件的距离。在达不到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振荡限制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号提供给驱动元件,在该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限制构件的至少一个限制元件被驱动元件移动到其释放位置。在超过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振荡限制控制器可以将控制信号提供给驱动元件,在该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限制元件被驱动元件移动到其限制位置。
本发明的有利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用于结合附图的更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升降机设施的有利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线2-2的简化截面图,其中,第一升降机轿厢超过距两个限制构件的限制元件的预定最小距离;
图3示出了对应于图2的简化截面图,其中,第一升降机轿厢达不到距两个限制构件的限制元件的最小距离;
图4示出了沿着图1中的线4-4的简化截面图,其中,第二升降机轿厢超过距两个限制构件的限制元件的预定最小距离,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图4的简化截面图,其中,第二升降机轿厢达不到距两个限制构件的限制元件的预定最小距离。
附图是根据本发明的升降机设施的有利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升降机设施被整体用附图标记10来表示。升降机设施10包括竖井12,该竖井12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有矩形横截面,该矩形横截面具有第一竖井壁14、第二竖井壁16、第三竖井壁18和第四竖井壁20。另外,竖井12具有竖井顶板22和竖井地板24。
在竖井12中,第一升降机轿厢26和第二升降机轿厢28能够沿着共同导轨彼此分开地沿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没有示出共同导轨以使附图更加清晰。第一升降机轿厢26设置在第二升降机轿厢28上方。第一升降机轿厢26被分配具有第一驱动滑轮(pulley)30的第一驱动装置,并且第二升降机轿厢28被分配具有第二驱动滑轮32的第二驱动装置。两个驱动滑轮30、32可以各自由驱动马达设置为旋转。驱动滑轮30、32的驱动马达连接至对驱动马达进行控制的升降机控制装置34。
第一升降机轿厢26经由第一绳装置耦接至第一配重36,并且第二升降机轿厢28经由第二绳装置耦接至第二配重38。在图2至图5中,没有示出配重36和配重38,以实现更好的清晰度。绳装置具有多根绳。替代性地,还可以使用带装置,在所述带装置中,升降机轿厢26和升降机轿厢28经由多根带耦接至配重36和配重38。如下面详细地说明的,绳装置具有沿着升降机轿厢26、28横向地布设的多个绳部分。以对应的方式,升降机设施10也可以具有拥有多个带部分的带装置,所述多个带部分以对应于绳部分的方式沿着升降机轿厢26、28布设。为简单起见,下面仅参照绳装置对升降机设施10进行更详细地说明。然而,本发明还以相同的方式涉及具有带装置的升降机设施。
第一升降机轿厢26至第一配重36的耦接首先经由第一支承绳装置40并且其次经由第一补偿绳装置42而发生,其中,第一支承绳装置40通过第一驱动滑轮30导引,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一升降机轿厢26沿竖向方向布设到竖井底坑44的区域中,并且在此处偏转,并且随后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一配重36。第一补偿绳装置42具有第一绳端46和第二绳端48。两个绳端46、48固定在第一配重36上。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一绳端46沿竖向向下延伸至绳偏转装置45的第一偏转滚子(deflectingroller)50。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一偏转滚子50沿水平方向布设至绳偏转装置45的第二偏转滚子52。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二偏转滚子52沿竖向方向向上布设至第一升降机轿厢滚子56,该第一升降机轿厢滚子56设置在第一升降机轿厢26的升降机轿厢顶板54上,并且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一升降机轿厢滚子56沿水平方向被导引至同样设置在升降机轿厢顶板54上的第二升降机轿厢滚子58。第一升降机轿厢滚子56和第二升降机轿厢滚子58形成偏转构件,并且有利地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第一补偿绳装置42从第二升降机轿厢滚子58竖向地再次向下延伸到竖井底坑中直至第三偏转滚子60,补偿绳装置42在该第三偏转滚子60处沿水平方向偏转。第三偏转滚子60邻近绳偏转装置的第四偏转滚子62,并且第一补偿绳装置从第四偏转滚子42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二绳端48。代替于在升降机轿厢顶板54上,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升降机轿厢的升降机轿厢地板55上。
在第二偏转滚子52与第一升降机轿厢滚子56之间的区域中,第一补偿绳装置42形成第一补偿绳部分64,并且在第二升降机轿厢滚子58与绳偏转装置的第三偏转滚子60之间的区域中,第一补偿绳装置42形成第二补偿绳部分66。第二升降机轿厢28设置在第一补偿绳部分64与第二补偿绳部分66之间,并且因此,第一补偿绳部分64和第二补偿绳部分66在第一升降机轿厢的相互相对侧以及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相互相对侧上延伸。代替于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还可以使用紧固构件,所述紧固构件构造为绳悬挂器件,并且在所述紧固构件上,补偿绳部分64和66固定在第一升降机轿厢的上侧或下侧上。在这种配置的情况下,可以省去补偿绳装置42在绳悬挂器件之间的水平部分。
第二升降机轿厢28经由第二支承绳装置68和第二补偿绳装置70耦接至第二配重38。第二支承绳装置68在第一绳端72处固定在竖井顶板22上。第二支承绳装置68从第一绳端72沿竖向向下延伸至第三升降机轿厢滚子76,该第三升降机轿厢滚子76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升降机轿厢地板74上,并且该第三升降机轿厢滚子76被分配给第三竖井壁18。第二支承绳装置68从第三升降机轿厢滚子76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第四升降机轿厢滚子78,该第四升降机轿厢滚子78同样地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升降机轿厢地板74上,并且该第四升降机轿厢滚子78被分配给第一竖井壁14。第二支承绳装置68从第四升降机轿厢滚子78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二驱动滑轮32,第二支承绳装置68在图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第二驱动滑轮32沿竖向方向向下延伸至配重滚子80,该配重滚子80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第二配重38上。第二支承绳装置68从配重滚子80沿竖向方向向上延伸至第二支承绳装置68的第二绳端82,该绳端固定在竖井顶板22上。代替于在升降机轿厢地板74上,升降机轿厢滚子76、78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升降机轿厢顶板75上。
在第一绳端72与第三升降机轿厢滚子76之间的区域中,第二支承绳装置68形成第一支承绳部分84,并且在第四升降机轿厢滚子78与第二驱动滑轮32之间的区域中,第二支承绳装置68形成第二支承绳部分86。第一升降机轿厢26(其设置在第二升降机轿厢28上方)定位在第一支承绳部分84与第二支承绳部分86之间,并且因此,两个支承绳部分84、86沿着第一升降机轿厢26的相互相对侧以及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相互相对侧延伸。
第二补偿绳装置70在第一绳端88处固定在升降机轿厢地板74上,并且第二补偿绳装置70沿竖向方向从第一绳端88向下延伸至绳偏转装置45的第五偏转滚子90。第二补偿绳装置70从第五偏转滚子90沿水平方向延伸至绳偏转装置45的第六偏转滚子92,并且第二补偿绳装置70从第六偏转滚子92延伸至第二补偿绳装置70的第二绳端94,该绳端固定在第二配重38上。
升降机设施10特别地用在很高的建筑物的情况下,并且因此,如同两个补偿绳部分64、66一样,两个支承绳部分84、86可以具有相当大的长度。支承绳部分84、86和补偿绳部分64、66的振荡可能会例如由于安装有升降机设施10的建筑物的移动而发生,其中,支承绳部分84、86和补偿绳部分64、66沿水平方向偏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支承绳部分84、86或者补偿绳部分64、66在其行进期间损害升降机轿厢26、28,升降机设施10具有振荡限制装置100,该振荡限制装置100具有总共八个限制构件,所述八个限制构件各自具有两个可动限制元件,以及可控电机形式的驱动元件,并且所述八个限制构件经由控制线连接至振荡限制控制器102,该振荡限制控制器102就其本身而言经由连接线连接至升降机控制装置34。
第一限制构件104和第二限制构件106被分配给第一支承绳部分84并且固定在第三竖井壁18上,该第二限制构件106设置为沿竖向方向排列并且距离第一限制构件104一定距离。第三限制构件108和第四限制构件110被分配给第二支承绳部分86,该第三限制构件108和第四限制构件110设置为相对于彼此沿竖向方向排列。第三限制构件108和第四限制构件110固定在第一竖井壁14上。
第一补偿绳部分64被分配以第五限制构件112和第六限制构件114,第五限制构件112和第六限制构件114沿竖向方向排列固定,并且在第三竖井壁18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并且第二补偿绳部分66被分配以第七限制构件116和第八限制构件118,第七限制构件116和第八限制构件118沿竖向方向排列固定,并且在第一竖井壁14上彼此相距一定距离。在图1中用虚线图示出第五限制构件112、第六限制构件114、第七限制构件116和第八限制构件118以实现更好的清晰度。
每个限制构件104至118具有以电机105至119形式的可控驱动元件。
限制构件104至118具有相同的配置。如从图2至图5清楚地看出,限制构件104至118各自包括板状轴承元件122,该板状轴承元件122能够固定在竖井壁上,并且第一限制元件124和第二限制元件126各自安装在该板状轴承元件122上以能够绕竖向定向的枢转轴枢转。两个限制元件124、126关于镜平面相对于彼此为镜面对称设计,该镜平面定向为垂直于板状轴承元件122。所述限制元件各自以夹爪(clampingjaw)的方式来配置,并且可以借助于已经说明的电机而在图2和图4中所图示出的限制位置与图3和图5中所图示出的释放位置之间水平地来回枢转。在限制位置中,与轴承元件122结合的两个限制元件124、126各自在相关联的绳部分周围接合(engage)。在该情况下,两个限制元件124、126可以在限制位置中定位在相应绳部分的面向升降机轿厢的那侧上,升降机轿厢经由该绳部分耦接至配重。
因此,支承绳部分84、86(第二升降机轿厢28经由该支承绳部分84、86耦接至第二配重38)不能沿第一升降机轿厢26的方向水平地偏转,在限制构件104、106、108和110占据其限制位置的情况下,支承绳部分84、86沿着第一升降机轿厢26被横向地引导。以对应的方式,补偿绳部分64、66(第一升降机轿厢26经由该补偿绳部分64、66耦接至第一配重36)不能沿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方向在水平方向上水平地偏转,在限制构件112、114、116和118占据其限制位置的情况下,补偿绳部分64、66沿着该第二升降机轿厢28被横向地引导。
限制元件124、126在其释放位置中释放绳或带部分的被分配给相应升降机轿厢的那侧。这从图3和图5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释放位置中,限制元件124、126沿竖井壁的方向向外枢转,相应的限制构件固定在该竖井壁上。
在限制位置中,限制构件104、106、108和110的被分配给支承绳部分84、86的限制元件124、126进入第二升降机轿厢28的升降机轿厢滚子76、78的竖向突出部的区域,然而,所述限制元件在其释放位置中占据升降机轿厢滚子76、78的竖向突出部之外的位置。以对应的方式,限制构件112、114、116和118的被分配给补偿绳部分64、66的限制元件124、126在其限制位置中进入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的竖向突出部的区域,然而,所述限制元件在其释放位置中占据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的竖向突出部之外的位置。
对分配给支承绳部分84、86的限制构件104至110的控制根据下述距离来进行:经由支承绳部分84、86耦接至第二配重38的第二升降机轿厢28与限制构件104至118的距离。以对应的方式,对分配给补偿绳部分64、66的限制构件112至118的控制根据下述距离来进行:经由补偿绳部分64、66耦接至第一配重36的第一升降机轿厢26与限制构件112至118的距离。为此,升降机控制装置34给绳振荡限制控制器102提供两个升降机轿厢26、28的位置数据。基于所提供的位置数据,振荡限制控制器102计算下述距离:第一升降机轿厢26和第二升降机轿厢28与相应限制构件104至118的距离。在当前距离超过预定的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振荡限制控制器控制相应限制构件104至118的限制元件124、126,使得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限制位置,在该限制位置中,所述限制元件在各自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周围接合。虽然,在该位置中,限制元件124、126进入相应升降机轿厢26和28的横向向外突出的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76、78的竖向突出部,但是由于升降机轿厢26、28超过预定的最小距离,因此不存在限制元件124、126与升降机轿厢26、28碰撞的风险。然而,在升降机轿厢26、28的当前距离达不到预定的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振荡限制控制器102控制相应限制构件104至118的限制元件124、126的运动,使得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释放位置,在该释放位置中,所述限制元件设置在升降机轿厢滚子56、58、76、78的竖向突出部之外,并且因此,升降机轿厢26、28可以在没有碰撞的情况下行进经过限制构件104至118。
通过使用可以在竖井12中彼此分开地沿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的两个升降机轿厢26、28,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借助于升降机设施10输送多个个体。补偿绳部分64、66(第一升降机轿厢26经由该补偿绳部分64、66耦接至第一配重36)沿着第二升降机轿厢28被横向地导引,并且支承绳部分84、86(第二升降机轿厢28经由该支承绳部分84、86耦接至第二配重38)沿着第一升降机轿厢26被横向地导引。在绳振荡发展(develop)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补偿绳部分64、66阻挡第二升降机轿厢28,或者支承绳部分84、86阻挡第一升降机轿厢,可以使用抵消该类型的绳振荡的振荡限制装置100。

Claims (12)

1.一种升降机设施,所述升降机设施具有竖井(12),在所述竖井(12)中,第一升降机轿厢(26)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6)下方的第二升降机轿厢(28)能够彼此分开地沿竖向方向向上和向下移动,其中,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6)经由第一绳或带装置(40、42)耦接至第一配重(36),并且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经由第二绳或带装置(68、70)耦接至第二配重(38),并且其中,至少一个绳或带装置(42、68)具有两个绳或带部分(64、66;84、86),所述两个升降机轿厢(26、28)中的一个升降机轿厢经由所述两个绳或带部分(64、66;84、86)耦接至配重(36、38),并且所述两个绳或带部分(64、66;84、86)沿着另一升降机轿厢(26,28)的至少一侧延伸,其特征在于,为了限制绳或带振荡,所述升降机设施(10)具有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06、108、110、112、114、116、118),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06、108、110、112、114、116、118)被保持在所述竖井(12)中的预定位置,并且被分配给绳或带部分(64、66、84、86),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能够根据所述升降机轿厢(26、28)的位置在限制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来回移动,所述升降机轿厢(26、28)经由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64、66、84、86)耦接至所述配重(36、38),其中,在所述限制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能够定位在所述相关联的绳或带部分(64、66、84、86)的下述侧:所述侧面向经由所述绳或带部分(64、66、84、86)耦接至配重(36、38)的所述升降机轿厢(26、28),并且其中,在所述释放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释放所述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绳或带装置具有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68),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悬挂在所述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68)上,并且所述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68)被导引围绕设置在所述两个升降机轿厢(26、28)上方的第二驱动滑轮(32),并且将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耦接至所述第二配重(38),并且所述支承绳或支承带装置(68)具有沿着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6)横向延伸的两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84、86),其中,每个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84、86)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06、108、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绳或支承带部分(84、86)中的每一个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06、108、110),其中,在位于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下方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超过距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的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限制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达不到所述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的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释放位置。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绳或带装置具有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42),所述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42)被导引围绕设置在所述两个升降机轿厢(26,28)下方的绳偏转装置(45),并且将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6)耦接至所述第一配重(36),并且所述补偿绳或补偿带装置(42)具有沿着所述第二升降机轿厢(28)横向延伸的两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64、66),其中,每个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64、66)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12、114、116、1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中,所述补偿绳或补偿带部分(84、86)中的每一个被分配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12、114、116、118),其中,在位于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上方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6)超过距所述限制构件(104、106、108、110)的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限制构件(112、114、116、118)的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限制位置,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升降机轿厢(28)达不到所述预定最小距离的情况下,所述限制构件(112、114、116、118)的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占据其释放位置。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升降机轿厢(26、28)具有两个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所述两个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均在所述升降机轿厢(26、28)的侧壁上横向突出,并且相应的绳或带部分(64、66、84、86)被紧固到所述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或在所述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处偏转,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06、108、110、112、114、116、118)的被分配给所述绳或带部分(64、66、84、86)的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在其限制位置中进入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的竖向突出部的区域,并且在其释放位置中被设置在所述紧固或偏转构件(56、58、76、78)的所述竖向突出部之外。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元件(124、126)在其限制位置中在绳或带部分(64、66、84、86)后面接合。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18)具有两个限制元件(124、126),所述两个限制元件(124、126)在其限制位置中以夹具的方式在绳或带部分(64、66、84、86)周围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元件(124、126)安装成能够在所述释放位置与所述限制位置之间来回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18)具有轴承元件(122),所述限制元件(124,126)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轴承元件(122)上,并且所述轴承元件(122)能够固定至竖井壁。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限制构件(104-118)具有耦接至控制装置(34、102)的可控的电动驱动元件(105、107、109、111、113、115、117、11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升降机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设施(10)具有连接至所述驱动元件(105、107、109、111、113、115、117、119)的振荡限制控制器(102)。
CN201480054139.2A 2013-09-30 2014-09-29 升降机设施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8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110792.3A DE102013110792A1 (de) 2013-09-30 2013-09-30 Aufzuganlage
DE102013110792.3 2013-09-30
PCT/EP2014/002638 WO2015043759A1 (de) 2013-09-30 2014-09-29 Aufzug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58562A true CN105658562A (zh) 2016-06-08
CN105658562B CN105658562B (zh) 2018-01-19

Family

ID=5162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4139.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658562B (zh) 2013-09-30 2014-09-29 升降机设施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834410B2 (zh)
EP (1) EP3052420B1 (zh)
CN (1) CN105658562B (zh)
DE (1) DE102013110792A1 (zh)
ES (1) ES2639232T3 (zh)
WO (1) WO201504375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141A (zh) * 2020-05-09 2021-11-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绳摆动阻尼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97543B (zh) * 2017-08-17 2022-04-15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CN107585652B (zh) * 2017-09-21 2023-02-17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电梯坠落智能对重减速装置
US20190177126A1 (en) * 2017-12-07 2019-06-13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rope sway restriction device
CN112520536B (zh) * 2020-11-30 2021-09-21 中国矿业大学 一种缠绕式提升机钢丝绳低温振动测试装置及方法
DE102022113871A1 (de) 2022-06-01 2023-12-07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Sicherheit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korb einer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Sensoreinrichtung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038A (ja) * 1996-07-17 1998-02-10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の調速機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2003252548A (ja) * 2002-03-01 2003-09-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側配線構造
CN1669901A (zh) * 2004-03-17 2005-09-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补偿机构导向装置的电梯设备
CN101563285A (zh) * 2006-12-20 2009-10-21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摇晃减轻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61035A (en) * 1975-11-14 1977-05-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Device for preventing ropes for elevator from vibrating
US5103937A (en) * 1991-03-28 1992-04-14 Robertson Leslie E Sway minimization system for elevator cables
JPH1136038A (ja) 1997-07-16 1999-02-09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耐熱鋳鋼
US5947232A (en) * 1997-12-23 1999-09-07 Otis Elevator Company Swing arm to prevent sway of elevator ropes
ATE352508T1 (de) 2002-11-26 2007-02-15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einer aufzuganlage sowie aufzug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US7793763B2 (en) * 2003-11-14 2010-09-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elevator cables
KR101169011B1 (ko) * 2006-12-20 2012-07-26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흔들림 제어방법
US8651241B2 (en) * 2007-12-21 2014-02-18 Inventio Ag Elevator system with two elevator cars
CN103003182B (zh) * 2010-07-30 2016-06-01 奥的斯电梯公司 具有绳索摇摆检测的电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038A (ja) * 1996-07-17 1998-02-10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エレベータの調速機ロープ振れ止め装置
JP2003252548A (ja) * 2002-03-01 2003-09-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乗りかご側配線構造
CN1669901A (zh) * 2004-03-17 2005-09-2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补偿机构导向装置的电梯设备
CN101563285A (zh) * 2006-12-20 2009-10-21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系统中的摇晃减轻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20141A (zh) * 2020-05-09 2021-11-09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绳摆动阻尼器组件
CN113620141B (zh) * 2020-05-09 2023-04-21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电梯绳摆动阻尼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297645A1 (en) 2016-10-13
WO2015043759A1 (de) 2015-04-02
EP3052420B1 (de) 2017-05-31
US9834410B2 (en) 2017-12-05
ES2639232T3 (es) 2017-10-25
CN105658562B (zh) 2018-01-19
EP3052420A1 (de) 2016-08-10
DE102013110792A1 (de)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58562A (zh) 升降机设施
US11208296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n elevator system having increasing usable lifting height
KR102151293B1 (ko) 리프트의 설치 방법
CN103979376B (zh) 用于阻尼固定到电梯单元的绳索状部件的横向摇摆的装置和电梯
CN102811936B (zh) 阻尼被固定到电梯轿厢的绳索状设备的横向摇摆的装置
RU2018125274A (ru) Способ сооружения лифтовой установки и адаптируемая к возрастающей высоте здания лифтовая установка
US20160251202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US10308479B2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4768863B (zh) 包括结构上独立的电梯曳引机导轨安装座的系统
CN104355207A (zh) 电梯系统
CN103221624B (zh) 电梯的轿厢
CN107618959B (zh) 卷扬机的安装方法及电梯
CN107207195A (zh) 用于致动电梯轿厢制动器的组件
CN111295351B (zh) 用于在电梯竖井中执行维护工作的装置
JP6819749B1 (ja) 主ロープの振れ抑制装置
CN103619746A (zh) 双层电梯
US11104549B2 (en) Machine mounting structure for elevator system
WO2009116985A1 (en) Autonomous sway damper for use in an elevator system
JP5081593B2 (ja) 階高調整式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移動ケーブル装置
CN108698792B (zh) 电梯装置
CN110054057B (zh) 电梯装置
JP5996593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テールコードの取付構造
JP6988876B2 (ja) 主ロープの振れ抑制装置
JP6939951B1 (ja) 主ロープの振れ抑制装置
KR101853774B1 (ko) 엘리베이터 도어 탈락 방지 장치 및 엘리베이터 도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