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48591B -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 Google Patents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48591B
CN105648591B CN201510836629.4A CN201510836629A CN105648591B CN 105648591 B CN105648591 B CN 105648591B CN 201510836629 A CN201510836629 A CN 201510836629A CN 105648591 B CN105648591 B CN 1056485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port
drafting system
path
bottom roll
downstream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83662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48591A (zh
Inventor
森田晃弘
横田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chine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48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8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48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48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60Arrangements maintaining drafting elements free of fibre accumulations
    • D01H5/64Rollers or aprons with cleaning surfaces
    • D01H5/645Rollers or aprons with cleaning surfaces in cooperation with suction or blowing mea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1/00Arrangements for confining or removing dust, fly or the like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44Adjusting drafting elements, e.g. altering ra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牵伸装置具备:至少三对罗拉对,其分别具有成对的下罗拉和上罗拉,牵伸纤维束;以及纤维回收装置,其仅设置有一个吸引口,该吸引口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上述罗拉对的上述下罗拉相对。在相邻的上述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将上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一状态。在相邻的上述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将上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二状态。与上述第一状态时相比,在上述第二状态时,上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上述吸引口的端部更位于上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

Description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3-19333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牵伸装置,该牵伸装置具备:牵伸纤维束的多对罗拉对;以及纤维回收装置,其回收由多对罗拉对产生的纤维片(所谓飞花,然而,包含棉之类的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的纤维片,以下相同)。
发明内容
在上述牵伸装置中,根据纤维的种类不同,有时无法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的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具备至少三对罗拉对和纤维回收装置。至少三对的上述罗拉对分别具有成对的下罗拉和上罗拉,牵伸纤维束。上述纤维回收装置仅设置有一个吸引口,该吸引口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上述罗拉对的上述下罗拉相对。在相邻的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将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一状态。在相邻的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将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二状态。与第一状态时相比,在第二状态时,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吸引口的端部更位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
上述吸引口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二对和第三对的上述罗拉对的上述下罗拉相对。上述第一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上述纤维束的距离。上述第二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上述纤维束的距离。
在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罗拉对的下罗拉附近,由于纤维扬起等而容易产生纤维片。作为其对策,在上述牵伸装置中,纤维回收装置的仅一个的吸引口与该第三对罗拉对的下罗拉相对。另外,在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纤维束的情况下,在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二对罗拉对的下罗拉附近,也容易产生纤维片。作为其对策,在上述牵伸装置中,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纤维束的情况相比,在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纤维束的情况下,吸引口的端部更位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因此,在上述牵伸装置中,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纤维束”是指100%棉的混合比为50%以上的纤维束。“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纤维束”是指100%棉的混合比小于50%的纤维束,且是化学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32mm以上且51mm以下的纤维束。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纤维回收装置也可以具备: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吸引口调整部,其调整与吸引路径连接的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此,能够根据纤维的种类适当地调整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在本发明的牵伸装置中,纤维回收装置还可以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主体部相对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罗拉对的下罗拉进行定位。由此,即使在调整了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吸引口对位于容易产生纤维片的该第三对罗拉对的下罗拉附近。
本发明的牵伸装置还可以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罗拉对的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由此,能够从纤维容易扬起的该第三对以上的罗拉对的下罗拉中去除纤维。去除的纤维作为纤维片由纤维回收装置回收。
本发明的牵伸装置具备多个罗拉对和纤维回收装置。多个上述罗拉对分别具有成对的下罗拉和上罗拉,牵伸纤维束。上述纤维回收装置以与上述下罗拉相对的方式配置。上述纤维回收装置具备吸引路径和吸引口。上述吸引路径的吸引方向成为沿牵伸方向的方向。上述吸引口与上述吸引路径连接,并与上述下罗拉相对。
本发明的纺织机具备:上述牵伸装置;空气纺织装置,其对由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卷绕装置,其将由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纱线卷绕成卷装。
根据上述纺织机,设置有上述牵伸装置,因此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
本发明的纤维回收装置具备主体部和吸引口生成部。在上述主体部设置有吸引路径。上述吸引口生成部生成与上述吸引路径连接的吸引口。上述吸引口生成部在上述吸引口周围具有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倾斜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的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织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纺织机的纺织单元的侧视图。
图3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纺织单元的牵伸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图3的牵伸装置的纤维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图3的牵伸装置的纤维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图3的牵伸装置的纤维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3的牵伸装置的纤维回收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所示,纺织机1具备多个纺织单元2、接纱台车3、落纱台车(省略图示)、第一端架4以及第二端架5。多个纺织单元2排列成一列。各纺织单元2生成纱线Y并将其卷绕成卷装P。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某些理由而纱线Y断纱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在该纺织单元2中进行接纱动作。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落纱台车将卷装P落纱,并将新纱管B供给至该纺织单元2。
在第一端架4中收容有回收在纺织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和线头等的回收装置等。在第二端架5中收容有空气供给部,该空气供给部对向纺织机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空气压进行调整而对纺织机1的各部分供给空气。另外,在第二端架5中收容有用于对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供给动力的驱动电机等。在第二端架5中设置有机台控制装置41、显示画面42以及输入键43。机台控制装置41集中地管理和控制纺织机1的各部分。显示画面42能够显示与纺织单元2的设定内容及/或状态相关的信息等。操作员使用输入键43来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织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1和图2所示,各纺织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蓄留装置11、涂蜡装置12以及卷绕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按每规定数量的纺织单元2来设置,控制纺织单元2的动作。
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纤维束)S。牵伸装置6在纱条S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有后罗拉对14、第三罗拉对15、中间罗拉对16以及前罗拉对17。各罗拉对14、15、16和17具有下罗拉和上罗拉。下罗拉由设置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电机或设置于各纺织单元2的驱动电机进行旋转驱动。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下罗拉设置有龙带18a。对中间罗拉对16的上罗拉设置有龙带18b。
空气纺织装置7通过旋转空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更详细地说(但是省略图示),空气纺织装置7具有纺织室、纤维引导部、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以及中空引导轴体。纤维引导部将从上游侧的牵伸装置6供给的纤维束F引导至纺织室内。旋转空气流产生喷嘴配置在纤维束F行进的路径周围,在纺织室内产生旋转空气流。通过该旋转空气流,使构成纤维束F的多个纤维的各纤维端反转地旋转。中空引导轴体将纱线Y从纺织室内向空气纺织装置7的外部引导。
纱线监视装置8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监视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根据监视到的信息来检测有无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线缺陷的情况下,将纱线缺陷检测信号发送到单元控制器10。纱线监视装置8例如检测纱线Y的粗细异常及/或纱线Y内包含的异物来作为纱线缺陷。纱线监视装置8还检测断纱等。张力传感器9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纱线蓄留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将张力测定信号发送到单元控制器10。在根据纱线监视装置8及/或张力传感器9的检测结果而单元控制器10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织单元2中将纱线Y切断。具体地说,停止向空气纺织装置7的空气供给,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切断纱线Y。或者,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切断器来切断纱线Y。
涂蜡装置12在纱线蓄留装置11与卷绕装置13之间对纱线Y涂蜡。
纱线蓄留装置11在空气纺织装置7与卷绕装置13之前消除纱线Y的松弛。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稳定地引出纱线Y的功能、在基于接纱台车3进行的接纱动作时等使从空气纺织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蓄留装置11更靠下游侧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到空气纺织装置7的功能。
卷绕装置13将纱线Y卷绕于纱管B而形成卷装P。卷绕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卷绕筒22以及横动引导器23。摇架臂21将纱管B以能够选择的方式支承。摇架臂21通过支轴24而能够摆动地被支承,使纱管B的表面或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地的压力与卷绕筒22的表面接触。设置于第二端架5的驱动电机(省略图示)同时驱动多个纺织单元2的卷绕筒22。由此,在各纺织单元2中,使纱管B或卷装P向卷绕方向旋转。各纺织单元2的横动引导器23设置于由多个纺织单元2共有的轴25。第二端架5的驱动电机将轴25在卷绕筒22的旋转轴方向上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引导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纱管B或卷装P以规定幅度横动。
在某一纺织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由于某些理由而纱线Y断纱的情况下,接纱台车3行进至该纺织单元2,进行接纱动作。接纱台车3具有接纱装置26、吸管27以及吸嘴28。吸管27通过支轴31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捕捉来自空气纺织装置7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吸嘴28通过支轴32而能够转动地被支承,捕捉来自卷绕装置13的纱线Y并将其向接纱装置26引导。接纱装置26进行被引导的纱线Y彼此的接纱。接纱装置26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或将纱线Y机械地接纱的打结器等。作为接纱方式,也可以代替捻接器或打结器等接纱装置26而使用利用基准纱来进行接头接纱的接头器(piecer)。
在接纱台车3进行接纱动作时,使卷装P向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反转)。此时,以卷装P从卷绕筒22分离的方式通过气缸(省略图示)使摇架臂21移动,通过设置于接纱台车3的反转用罗拉(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
更详细地说明上述牵伸装置6。如图3和图4所示,后罗拉对14具有隔着供纱条S行进的行进路径R而相对的后下罗拉14a和后上罗拉14b。第三罗拉对15具有隔着行进路径R而相对的第三下罗拉15a和第三上罗拉15b。中间罗拉对16具有隔着行进路径R而相对的中间下罗拉16a和中间上罗拉16b。在中间下罗拉16a上架有龙带18a。在中间上罗拉16b上架有龙带18b。前罗拉对17具有隔着行进路径R而相对的前下罗拉17a和前上罗拉17b。
多个罗拉对14、15、16和17一边牵伸从条筒(省略图示)供给的纱条S一边使其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行进,将纤维束F向空气纺织装置7供给。以下,将沿行进路径R的方向称为“牵伸方向”。将牵伸方向上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将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后下罗拉14a被后罗拉壳体61能够旋转地支承。第三下罗拉15a被第三罗拉壳体62能够旋转地支承。中间下罗拉16a被中间罗拉壳体63能够旋转地支承。前下罗拉17a被前罗拉壳体64能够旋转地支承。使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以越靠近下游侧则越快的方式以相互不同的旋转速度旋转。
各罗拉壳体61、62、63和64安装于机台架20。后罗拉壳体61、第三罗拉壳体62以及中间罗拉壳体63的位置能够分别沿行进路径R调整。由此,能够分别调整前下罗拉17a与中间下罗拉16a之间的距离、中间下罗拉16a与第三下罗拉15a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下罗拉15a与后下罗拉14a之间的距离。
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被牵伸摇架65能够旋转地支承。使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接触从而使其从动旋转。
在牵伸摇架65的侧面安装有侧引导器66。侧引导器66规定前上罗拉17b与中间上罗拉16b之间的距离、中间上罗拉16b与第三上罗拉15b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上罗拉15b与后上罗拉14b之间的距离。侧引导器66准备有多种,根据前下罗拉17a与中间下罗拉16a之间的距离、中间下罗拉16a与第三下罗拉15a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三下罗拉15a与后下罗拉14a之间的距离来更换。
牵伸摇架65设置为能够以支轴67为中心转动至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以规定压力与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接触的位置、以及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从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分离的位置。牵伸摇架65将相邻的一对纺织单元2各自具备的牵伸装置6的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能够旋转地支承。
在后罗拉对14的上游侧配置有引导部件71(在图1和图2中省略)。在引导部件71上设置有供纱条S通过的贯通孔71a。引导部件71将从条筒(省略图示)供给的纱条S向行进路径R上引导。
在第三罗拉对15与中间罗拉对16之间配置有限制部件72(在图1和图2中省略)。在限制部件72上设置有供纱条S通过的贯通孔72a。限制部件72将纱条S的宽度限制为贯通孔72a的宽度。
在第三下罗拉15a上设置有清扫装置73(在图1和图2中省略)。清扫装置73具备主体部73a、接触部件73b以及磁体73c。主体部73a保持接触部件73b。接触部件73b具有与第三下罗拉15a接触的至少一个凸部。主体部73a和接触部件73b例如由树脂构成。磁体73c收容在主体部73a内。清扫装置73通过经由接触部件73b作用于第三下罗拉15a的磁体73c的磁力而贴在第三下罗拉15a的外周面,欲与第三下罗拉15a一体地旋转。但是,清扫装置73通过止动件(省略图示)而被防止旋转。由此,接触部件73b擦拭旋转的第三下罗拉15a的外周面,从而去除附着在第三下罗拉15a的外周面上的纤维。如上构成的清扫装置73还设置于后下罗拉14a。
相对于各下罗拉14a、15a和16a而在各上罗拉14b、15b和16b的相反侧配置有纤维回收装置80(在图1和图2中省略)。纤维回收装置80以与各下罗拉14a、15a和16a相对的方式配置。纤维回收装置80呈细长的形状,其长度方向成为沿牵伸方向的方向。如图5和图6所示,纤维回收装置80具备主体部81和吸引口调整部(吸引口生成部)82。此外,如图5所示,牵伸装置6配置成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为在后罗拉对14位于上侧且前罗拉对17位于下侧的状态下,使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b相对于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位于下侧。
在主体部81上设置有吸引路径83。吸引路径83与行进路径R平行地延伸。即,吸引路径83的吸引方向为与纤维回收装置80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成为沿牵伸方向的方向。在吸引口调整部82上设置有与吸引路径83的连接口83a连接的吸引口84。吸引口84针对牵伸装置6仅设置有一个,与从下游侧起第二对罗拉对即中间罗拉对16的中间下罗拉16a和从下游侧起第三对罗拉对即第三罗拉对15的第三下罗拉15a相对。在吸引口84与吸引路径83之间设置有从吸引口84至吸引路径83的连接口83a的吸引口倾斜面85。吸引口倾斜面85与吸引口84的开口面84a(吸引口84的开口区域所形成的面)成锐角,从吸引口84的下游侧的端部84b直到连接口83a的底部(在连接口83a中与开口面84a相对的部分)。
在吸引路径83中的与吸引口84相反一侧的连接口83b上连接有吸引管93。吸引管93与产生吸引空气流的鼓风机(省略图示)连接。由此,由牵伸装置6产生的纤维片被从吸引口84吸引,从吸引路径83和吸引管93通过而到达设置于鼓风机附近的纤维排出装置(省略图示)。此外,吸引路径83中的从连接口83a至连接口83b的截面面积的变化可以是没有(固定)、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中的任一种。在以逐渐减少的方式构成的情况下,有时能够抑制连接口83a附近的由流速高速化引起的纤维片堆积。
主体部81例如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吸引口调整部82例如也由树脂一体地形成。吸引口调整部82通过螺栓86而安装于主体部81,能够通过螺栓装拆机构相对于主体部81进行装拆。吸引口调整部82准备有多种,根据纱条S的纤维种类来更换。由此,吸引口调整部82调整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即,吸引口84的形状及/或位置)。
在主体部81上设置有定位部87。定位部87具有位于吸引口调整部82两侧的端面87a。定位部87使端面87a与固定在第三罗拉壳体62上的定位板91抵接,由此将主体部81相对于第三下罗拉15a定位。将主体部81在通过定位部87进行定位的状态下,通过螺栓88固定于在后罗拉壳体61上固定的支承板92。
在以下说明中,将相邻的罗拉对17、16间的距离、相邻的罗拉对16、15间的距离以及相邻的罗拉对15、14间的距离简称为“罗拉对间距离”。在纤维回收装置80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罗拉对间距离为用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的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化学纤维用(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用)的吸引口调整部82被安装于主体部81,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为化学纤维用的第一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在罗拉对间距离为用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第二距离的情况下,棉纤维用(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用)的吸引口调整部82被安装于主体部81,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被设为棉纤维用的第二状态。“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是指100%棉的混合比为50%以上的纱条。“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是指100%棉的混合比小于50%的纱条,且是化学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为32mm以上且51mm以下的纱条。此外,吸引口倾斜面85在第一状态下由吸引口调整部82形成,在第二状态下由主体部81形成。
若将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图5和图6示出的情况)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图7和图8示出的情况)进行对比,则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短。这是由于,棉纤维比化学纤维包含更多短纤维。关于吸引口84,与第一状态时相比,在第二状态时,下游侧的端部84b更位于下游侧(接近前罗拉对的位置)。这是由于,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相比,在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下,在从下游侧起第二对罗拉对即中间罗拉对16的中间下罗拉16a附近也容易产生纤维片。
在图7和图8示出的示例中,在吸引口调整部82的前端部(牵伸方向下游侧端部)设置有随着朝向前端侧逐渐向下方倾斜的前端倾斜面94。前端倾斜面94形成于吸引口84周围的左右两侧。在此,左右两侧是指牵伸罗拉轴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前端倾斜面94形成于吸引口调整部82的上表面(与下罗拉相对的面)。此外,前端倾斜面94的形状(倾斜角度及/或倾斜长度)并不限定于图7示出的形状。例如,还能够使前端倾斜面94的倾斜长度(沿牵伸方向的长度)比图7示出的形状更长。吸引口调整部82的前端部延伸至中间下罗拉16a的下方(与中间下罗拉16a相对的位置),并且吸引口调整部82具备前端倾斜面94,由此能够将中间下罗拉16a(龙带18a)与吸引口84之间的空间设为一定以上的尺寸。由此,能够防止在该空间堆积纤维片。
如上所述,纤维回收装置80具备设置有吸引路径83的主体部81以及吸引口调整部82,该吸引口调整部82调整与吸引路径83连接的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由此,在纤维回收装置80中,能够根据纤维的种类适当地调整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因此,通过纤维回收装置80,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
在纤维回收装置80中,设置有吸引口84的吸引口调整部8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81装拆。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调整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与为了使结构简化而例如将吸引口设置于主体部并由滑动部件、旋转部件等其他部件作为吸引口调整部而发挥功能的纤维回收装置相比,纤维片不容易堆积。
纤维回收装置80还具备定位部87,该定位部87用于将主体部81定位于从下游侧起第三对罗拉对即第三罗拉对15的第三下罗拉15a。由此,即使在调整了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吸引口84对位于因纤维的扬起等而容易产生纤维片的第三下罗拉15a附近。
在纤维回收装置80中,在吸引口84与吸引路径83之间设置有从吸引口84至吸引路径83的连接口83a的吸引口倾斜面85。由此,能够使纤维片经由吸引口倾斜面85从吸引口84向吸引路径83顺利地移动。因而,能够更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
纤维回收装置80能够通过螺栓88的装拆而相对于牵伸装置6装拆,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维护。
在牵伸装置6中,在罗拉对间距离为用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的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将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化学纤维用的第一状态,在罗拉对间距离为用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将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棉纤维用的第二状态。关于下游侧的吸引口84的端部84b,与第一状态时相比,在第二状态时,下游侧的端部84b更位于下游侧。
在第三下罗拉15a附近,因纤维的扬起等而容易产生纤维片。作为其对策,在牵伸装置6中,纤维回收装置80的仅一个的吸引口84与第三下罗拉15a相对。另外,在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下,在中间下罗拉16a附近也容易产生纤维片。作为其对策,在牵伸装置6中,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相比,在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纱条S的情况下,吸引口84的端部84b更位于下游侧(即,吸引口84的端部84b位于中间下罗拉16a附近)。因此,在牵伸装置6中,即使纤维的种类发生变化,也能够高效率地回收纤维片。
此外,吸引口84的端部84b向下游侧的位置调整不仅在牵伸由100%棉构成的纱条S的情况下有效,例如在牵伸由短纤维的比例大的粗梳棉(card cotton)与化纤原料的混纺原料构成的纱条S的情况下也有效。也就是说,吸引口84的端部84b向下游侧的位置调整在牵伸由在中间下罗拉16a下部容易堆积纤维片的原料构成的纱条S的情况下有效。另外,根据环境及/或条件来调整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也能够提高纤维片的回收效率。作为环境的一例,存在纺织机1运转的室内的温度及/或湿度。根据纺织机1运转的室内的温度及/或湿度不同,纤维向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的缠绕难易度发生变化。例如,当湿度高时,纤维容易附着于龙带18a。作为条件的一例,存在牵伸率(使纤维拉伸的程度)。当牵伸率高时,纤维容易缠绕于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
在牵伸装置6中,在第三下罗拉15a和后下罗拉14a上分别设置有清扫装置73。由此,能够从纤维容易扬起的第三下罗拉15a和后下罗拉14a分别去除纤维。如上所述,牵伸装置6配置成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向如下方向倾斜,该方向为,在后罗拉对14位于上侧且前罗拉对17位于下侧的状态下,使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相对于各上罗拉14b、15b、16b和17b位于下侧。因此,通过各清扫装置73去除的纤维作为纤维片由于重力而落下,由吸引口倾斜面85接收而被从吸引口84吸引。
在牵伸装置6中,仅设置有一个吸引口84,因此,与例如相对于各下罗拉14a、15a、16a和17a设置有多个吸引口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纺织机1整体的消耗流量。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如图5所示,纤维回收装置80还可以具备流量调整部89,该流量调整部89调整由吸引口84产生的吸引空气流量。作为流量调整部89的一例而存在孔口。通过在吸引路径83或吸引管93上设置流量调整部89,能够以与纤维的种类等相应的适当的吸引空气流量来实施纤维片的回收。
纤维回收装置80也可以应用于牵伸装置6以外的安装对象(产生纤维片的装置)。在该情况下,定位部87将主体部81相对于安装对象定位。由此,即使在调整了吸引口84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吸引口84与安装对象中的期望的位置进行对位。
吸引口调整部82也可以不使用螺栓86而例如通过嵌合安装于主体部81。由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吸引口84也可以不设置于吸引口调整部82,而是设置于主体部81。在该情况下,滑动部件、旋转部件等其他部件作为吸引口调整部而发挥功能。
清扫装置73也可以具有由树脂构成的刮板部件以及将刮板部件向下罗拉按压的施力部件。
为了防止纤维束F的捻度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上游侧,空气纺织装置7还可以具备针,该针配置成保持在纤维引导部并向纺织室内突出。另外,空气纺织装置7也可以代替这种针而通过纤维引导部的下游侧端部来防止纤维束F的捻度传递至空气纺织装置7的上游侧。并且,空气纺织装置7也可以代替上述结构而具备向相互相反方向对纤维束F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喷嘴。
在纺织单元2中,纱线蓄留装置11具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功能,但是也可以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在通过引纱罗拉和夹持罗拉从空气纺织装置7引出纱线Y的情况下,可以代替纱线蓄留装置11而设置利用吸引空气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弛的松管(slack tube)或机械性补偿器等。
在纺织机1中,在机台高度方向上,以在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以在下侧供给的纱线Y在上侧被卷绕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纺织机1中,使用来自第二端架5的动力(即多个纺织单元2共用)对牵伸装置6的下罗拉的至少一个和横动引导器23进行驱动。但是,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独立地对纺织单元2的各部分(例如牵伸装置6、空气纺织装置7、卷绕装置13等)进行驱动。
也可以是,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配置于纱线监视装置8的上游侧。也可以按每个纺织单元2来设置单元控制器10。在纺织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涂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
在图1中,图示了纺织机1卷绕圆筒状的卷装P,但是还能够卷绕锥形状的卷装P。在锥形状的卷装P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的横动而产生纱线的松弛,但是该松弛能够由纱线蓄留装置11吸收。

Claims (51)

1.一种牵伸装置,具备:
至少三对罗拉对,其分别具有成对的下罗拉和上罗拉,牵伸纤维束;以及
纤维回收装置,其仅设置有一个吸引口,该吸引口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相对,
在相邻的所述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的情况下,将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一状态,
在相邻的所述罗拉对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的情况下,将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设为第二状态,
与所述第一状态时相比,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的所述吸引口的端部更位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与从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二对和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所述纤维束的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所述纤维束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化学纤维的所述纤维束的距离,
所述第二距离是用于牵伸主要包含棉纤维的所述纤维束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调整部,其调整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调整部,其调整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调整部,其调整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调整部,其调整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的形状和位置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定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清扫装置,该清扫装置相对于从所述牵伸方向上的下游侧起第三对以上的所述罗拉对的所述下罗拉中的至少一个设置。
25.根据权利要求5~12、17~24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路径的吸引方向成为沿牵伸方向的方向。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以长度方向成为沿所述牵伸方向的方向的方式配置。
27.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生成部,其生成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在所述吸引口周围具有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前端倾斜面。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生成部,其生成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在所述吸引口周围具有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前端倾斜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回收装置还具备:
设置有吸引路径的主体部;以及
吸引口生成部,其生成与所述吸引路径连接的所述吸引口,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在所述吸引口周围具有朝向前端侧倾斜的前端倾斜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倾斜面形成于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的上表面,随着朝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向下方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倾斜面形成于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的上表面,随着朝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向下方倾斜。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倾斜面形成于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的上表面,随着朝向所述前端侧逐渐向下方倾斜。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5.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6.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8.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引口生成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装拆自由。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4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5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引口与所述吸引路径之间设置有从所述吸引口至所述吸引路径的连接口的吸引口倾斜面。
51.一种纺织机,具备:
权利要求1~50中任一项所述的牵伸装置;
空气纺织装置,其对由所述牵伸装置牵伸后的所述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以及
卷绕装置,其将由所述空气纺织装置生成的所述纱线卷绕成卷装。
CN201510836629.4A 2014-11-27 2015-11-26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Active CN1056485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9835 2014-11-27
JP2014239835A JP2016102267A (ja) 2014-11-27 2014-11-27 繊維回収装置、ドラフト装置及び紡績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8591A CN105648591A (zh) 2016-06-08
CN105648591B true CN105648591B (zh) 2019-09-24

Family

ID=54360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836629.4A Active CN105648591B (zh) 2014-11-27 2015-11-26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026152B1 (zh)
JP (1) JP2016102267A (zh)
CN (1) CN1056485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0731A1 (de) 2019-04-25 2020-10-29 Saur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AG Saugkanalendteil, Herstellverfahren und Streckwerk umfassend ein solches Saugkanalendteil
CN112626657B (zh) * 2020-12-01 2021-12-21 三阳纺织有限公司 纺织条并卷联合机牵伸区清洁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72312C (de) * 1951-06-28 1959-07-02 Lufttechnische Ges M B H Fadenbruchabsauganlage fuer Spinnmaschinen
US4590646A (en) * 1983-07-06 1986-05-27 Galipag Aspirator systems
EP0522463A1 (en) * 1991-07-05 1993-01-13 KITAMURA, Yoji Clearer apparatus for draft roller
CN1761780A (zh) * 2003-03-13 2006-04-19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CN101994177A (zh) * 2009-08-05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辊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CN103849959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7941Y2 (zh) * 1972-08-31 1977-06-25
JP3956689B2 (ja) 2001-12-19 2007-08-0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績装置
DE102008056518A1 (de) * 2008-11-08 2009-05-20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Ringspinnmaschin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72312C (de) * 1951-06-28 1959-07-02 Lufttechnische Ges M B H Fadenbruchabsauganlage fuer Spinnmaschinen
US4590646A (en) * 1983-07-06 1986-05-27 Galipag Aspirator systems
EP0522463A1 (en) * 1991-07-05 1993-01-13 KITAMURA, Yoji Clearer apparatus for draft roller
CN1761780A (zh) * 2003-03-13 2006-04-19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生产纺成纱的装置
CN101994177A (zh) * 2009-08-05 2011-03-30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辊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纤维机械
CN103849959A (zh) * 2012-11-29 2014-06-11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牵伸装置的清洁装置、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48591A (zh) 2016-06-08
EP3026152A3 (en) 2016-07-27
EP3026152B1 (en) 2017-12-27
EP3026152A2 (en) 2016-06-01
JP2016102267A (ja) 2016-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0849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8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787150A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纱线卷取方法
CN105908298A (zh) 接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4651984A (zh) 空气纺织装置及纺织机
JP2013049932A (ja) 紡績機
EP3153614B1 (en)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0816A (zh) 纱线卷取机
CN103373635A (zh) 纱线监视装置以及具备该纱线监视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CN105297197B (zh) 纺织机及纺织方法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5648591B (zh) 纤维回收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织机
CN105274666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EP3075890B1 (en) Draft device and spinning machine
CN103014937B (zh) 纺纱单元、纺纱机及纱线处理模块
CN205474168U (zh) 清洁装置、牵伸装置以及纺纱机
CN104562318B (zh) 牵伸装置及纺织机
CN106560535A (zh) 牵伸装置、纺织机以及纺织方法
CN110158207A (zh) 空气纺纱机和空气纺纱方法
CN106687628B (zh) 生产包芯纱的设备
CN111663210B (zh) 空气消耗量计算装置、纺纱机、纺纱系统及空气消耗量计算方法
CN105274664B (zh) 芯纱供给单元、芯纱供给装置、纺纱机及芯纱供给方法
CN103014952B (zh) 牵伸装置及纺纱机械
EP3505661A1 (en) Spinning machine and spinning method
CN105133100B (zh) 纺纱机及纺纱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