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2411B - 组合计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组合计量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12411B CN105612411B CN201580002149.6A CN201580002149A CN105612411B CN 105612411 B CN105612411 B CN 105612411B CN 201580002149 A CN201580002149 A CN 201580002149A CN 105612411 B CN105612411 B CN 1056124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aged
- sidepiece part
- hook
- sidepiece
- art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02—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 B65G47/16—Devices for feed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to conveyors for feeding materials in bulk
- B65G47/18—Arrangements or applications of hoppers or chutes
- B65G47/20—Arrangements or applications of hoppers or chutes the hoppers or chutes being movabl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G01G19/393—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using two or more weighing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7/00—Connections of rods or tubes, e.g. of non-circular section, mutually, including resilient connections
- F16B7/04—Clamping or clipping connec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1/00—Apparatus for weighing a continuous stream of material during flow; Conveyor belt weighers
- G01G11/003—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387—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combinatorial weighing, i.e. selecting a combination of articles whose total weight or number is closest to a desired valu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23/00—Auxiliary devices for weighing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 Supply Of Fluid Materials To The Packaging Location (AREA)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组合计量装置,该组合计量装置在物品供给导槽设置于分散部上方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螺纹部件从支撑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下落而导致的异物混入物品中、且可靠性高。组合计量装置包括分散部、计量料斗、控制部、物品供给导槽(150)及支撑架(100)。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计量料斗配置于分散部的周围。控制部根据计量料斗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物品供给导槽配置于分散部的上方,向分散部供给物品。支撑架支撑物品供给导槽。支撑架包括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部件(111、113、114)、作为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的钩、和作为非螺纹部件的固定部件(140)。固定部件将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计量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分散部的上方包括物品供给导槽的组合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如下的组合计量装置:其通过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并用多个计量料斗对分散供给的物品进行计量,再根据其计量结果进行组合计量。在这样的组合计量装置中,为了将物品供给至分散部的适当位置,有时会在分散部的上方设置物品供给导槽。物品供给导槽由从具有分散部的主体延伸的支撑架支撑。对于支撑架,为了能够调整物品供给导槽的安装位置、在清扫时等能够进行物品供给导槽的拆装等,例如专利文献1(实开平5-14019号公报)所示而使用螺纹部件。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实开平5-14019号公报)所示,在支撑架上使用螺纹部件时,螺纹部件有可能松动下落而混入作为组合计量的对象的物品(产品)中。因此,需要频繁地进行确认螺纹部件是否松动的对应操作等,作业者的负担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在将物品供给导槽设置于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的分散部上方的情况下,能够防止由于螺纹部件从支撑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下落而导致的在物品中混入异物,可靠性高。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包括分散部、计量料斗、控制部、物品供给导槽和支撑架。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计量料斗配置于分散部的周围。控制部根据计量料斗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物品供给导槽配置于分散部的上方,向分散部供给物品。支撑架支撑物品供给导槽。支撑架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及非螺纹部件。非螺纹部件将卡合侧部件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支撑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中,将非螺纹部件用于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因此,与使用可能松动下落的某螺纹部件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螺纹部件作为异物混入物品中。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非螺纹部件至少局部地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力将卡合侧部件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由于卡合侧部件通过弹性力被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因此,容易在希望的位置牢固地固定卡合侧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在分散部和计量料斗的上方的、将卡合侧部件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中全部使用非螺纹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由于在分散部及计量料斗上方的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中仅使用非螺纹部件,因此,容易防止异物混入作为组合计量的对象的物品中。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任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卡合侧部件为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钩。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通过将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钩挂于被卡合侧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二者卡合。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任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非螺纹部件包括顶部。非螺纹部件通过顶部从上方覆盖被按往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侧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易于蓄积的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部分的上方被顶部所覆盖。因此,物品的碎渣等不易蓄积、干净卫生。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五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顶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由于顶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易于防止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顶部、干净卫生。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非螺纹部件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由于非螺纹部件以不能脱离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因此,能够防止非螺纹部件下落。并且,由于非螺纹部件以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因此,容易进行物品供给导槽的位置调整。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卡合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将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的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非螺纹部件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将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的卡合侧部件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非螺纹部件的上方被物品供给导槽所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将物品供给导槽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非螺纹部件上,干净卫生。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第一方面至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的基础上,支撑架还包括:向上方延伸的支柱部件、和支柱部件插入通过其内部的撑杆。支柱部件支撑包括被卡合侧部件和卡合侧部件的上部架。上部架具有插通卡合部,支柱部件插入通过插通卡合部的内部。撑杆配置于插通卡合部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由于支撑架包括撑杆,因此,无需使用螺纹部件即可容易地调整上部架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包括分散部、计量料斗、控制部、物品供给导槽和支撑架。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计量料斗配置于分散部的周围。控制部根据计量料斗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物品供给导槽配置于分散部的上方,向分散部供给物品。支撑架支撑物品供给导槽。支撑架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和固定部件。固定部件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第一状态是固定部件限制卡合于了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侧部件的移动的状态。第二状态是解除了卡合侧部件的移动限制的状态。固定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均与除该固定部件以外的支撑架的局部连接。
优选地,固定部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均与固定部件在第一状态下限制其移动的卡合侧部件所卡合的被卡合侧部件连接。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组合计量装置,在支撑架中,将与支撑架的局部(除了该固定部件本身以外的部分)连接的固定部件用于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件下落而作为异物混入物品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计量装置,在支撑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中,将非螺纹部件用于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因此,与使用可能松动下落的某螺纹部件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螺纹部件作为异物混入物品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简要侧视图。
图2为图1的组合计量装置的框图。
图3为描绘出安装于图1的组合计量装置的主体架上的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和支撑于支撑架的物品供给导槽的立体图。图3中描绘的是卸下了安装于主体架的分散台及放射送料器的状态。
图4描绘了在图3的支撑架中,解除固定部件对钩的固定,从棒状部件卸下钩,进而从支柱部件卸下上部架的局部后的状态。
图5描绘了图3的支撑架上的、通过固定部件固定钩的固定状态和钩的固定的解除状态。图5中描绘了第二固定部件将第二钩压抵于第三部件加以固定的状态。并且,图5中描绘了第三钩固定于第三部件的固定被解除了的状态。
图6放大描绘了图3的支撑架的钩。这里,尤其放大描绘了第二钩。
图7描绘了图3的支撑架上的、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固定第一钩的固定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为本发明的具体例,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整体构成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的简要侧视图。图2为组合计量装置10的框图。
组合计量装置10主要包括:物品供给导槽150、分散部200、多个储料料斗40、多个计量料斗50、集合排出导槽60、主体架80、支撑架100、和控制部70(参照图1~图3)。分散部200包括:分散台20和多个放射送料器30(参照图1)。多个放射送料器30以分散台20为中心,在分散台20的周围配置成环状。主体架80支撑分散台20、放射送料器30以及支撑架100(参照图3)。支撑架100支撑配置于分散部200上方的、更具体而言配置于分散部200的分散台20的正上方的物品供给导槽150。
组合计量装置10大致如下发挥作用。
作为组合计量装置10的被计量物的物品通过横向送料器(クロスフィーダ)90被输送至组合计量装置10。物品例如为食品,但不限于此。通过交叉送料器90输送的物品被投放至物品供给导槽150。投放至物品供给导槽150的物品被供给至分散部200、更具体而言被供给至分散台20。分散部200将经由物品供给导槽150供给的物品向周围分散供给。更具体而言,分散部200的分散台20边使物品分散的同时边对其进行输送,将物品供给至配置于分散台20周围的多个放射送料器30。分散部200的放射送料器30各自将从分散台20供给的物品输送至与各放射送料器30对应设置的储料料斗40,将物品供给至该储料料斗40。供给至各储料料斗40的物品被交接给配置于该储料料斗40下方的计量料斗50。控制部70根据多个计量料斗50内的物品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然后,控制部70选择组合计量运算的结果在给定的容许范围内并最接近目标值的物品的组合。所选择的组合中包含的计量料斗50内的物品向集合排出导槽60排出。排出至集合排出导槽60的物品例如被供给至设于组合计量装置10的后段的制袋包装机等。
(2)详细构成
对组合计量装置1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2-1)物品供给导槽
物品供给导槽150配置于将物品投放至物品供给导槽150的交叉送料器90的端部(将物品投放至物品供给导槽150侧的端部)下方(参照图1)。并且,物品供给导槽150配置于分散部200的分散台20的上方(参照图1)。物品供给导槽150接收交叉送料器90输送来的物品的供给,并向分散部200的分散台20供给物品。
物品供给导槽150主要具有圆锥台形状部150a和圆筒部150b(参照图3)。圆筒部150b在圆锥台形状部150a的下方,与圆锥台形状部150a连续地形成(参照图3)。圆锥台形状部150a形成为与上部(交叉送料器90侧)相比,下部(分散台20侧)形成得更窄的中空的圆锥台形状(参照图3)。圆筒部150b形成为中空的圆筒状。通过设置物品供给导槽150,从交叉送料器90投放的物品不会下落至分散台20之外,可被供给至分散台20上。
物品供给导槽150被支撑架100支撑。有关支撑架100将于后述。
(2-2)分散部
分散部200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由分散部200分散供给的物品经由储料料斗40而向配置在分散部200周围的计量料斗50供给。分散部200包括分散台20、在分散台20的周围配置为环状的多个(这里为14个)放射送料器30。需要注意的是,放射送料器30的数量为例示,并不限于此。
(2-2-1)分散台
分散台20是形成为圆锥状的台状部件(参照图1)。分散台20将从交叉送料器90供给的物品向多个放射送料器30分散供给。
分散台20经由物品供给导槽150从设置于分散台20上方的交叉送料器90接收物品的供给。分散台20通过未图示的电磁铁而被赋予振动,边使被供给的物品向周向分散的同时,边向径向外侧进行输送。输送至分散台20的外缘的物品被供给至配置于分散台20的外缘侧下方的多个放射送料器30。
(2-2-2)放射送料器
多个放射送料器30在分散台20的周围配置为环状。多个放射送料器30以分散台20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放射送料器30将从分散台20供给的物品供给至配置在分散部200周围的计量料斗50。
各放射送料器30通过未图示的电磁铁而被赋予振动,将从分散台20供给的物品向径向外侧(远离分散台20的方向)输送。输送至各放射送料器30的外缘的物品被供给至配置在各放射送料器30的外缘侧下方的储料料斗40。供给至储料料斗40的物品如后所述,被向配置于各储料料斗40下方的计量料斗50供给。
(2-3)储料料斗
组合计量装置10具有与放射送料器30相同数量的储料料斗40。在各放射送料器30的外缘侧下方各配置1个储料料斗40。从配置于上方的放射送料器30供给的物品临时储存在储料料斗40中。
在各储料料斗40的下部具有PH门40a(参照图1)。随着打开PH门40a,储料料斗40内的物品被供给至配置于储料料斗40下方的计量料斗50。通过步进电机41(参照图2)使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动作,从而来开闭各PH门40a。步进电机41的开关由控制部70控制。
(2-4)计量料斗
组合计量装置10具有与储料料斗40相同数量的计量料斗50。在各储料料斗40的下方各配置1个计量料斗50。计量料斗50配置于分散部200的周围。计量料斗50对从储料料斗40供给的物品的重量、即从放射送料器30经由储料料斗40供给的物品的重量进行计量。
在各计量料斗50的下部具有WH门50a(参照图1)。随着打开WH门50a,计量料斗50内的物品被供给至集合排出导槽60。通过步进电机51(参照图2)使未图示的连杆机构动作,从而来开闭各WH门50a。步进电机51的开闭由控制部70控制。
各计量料斗50具有用于对计量料斗50所保持的物品进行计量的称重传感器52(参照图2)。称重传感器52的计量结果作为计量信号经由未图示的放大器被发送至后述的控制部70的多路转换器71(参照图2)。
(2-5)集合排出导槽
集合排出导槽60使从计量料斗50供给的物品集中排出至组合计量装置10之外。排出至组合计量装置10之外的物品例如被供给至设于集合排出导槽60下方的未图示的制袋包装机等。
(2-6)主体架
主体架80为形成为圆柱状的架(参照图3)。主体架80主要支撑分散部200和支撑架100。
主体架80的上部从下方支撑分散台20及放射送料器30。具体而言,通过主体架80中央的上方突出部80a(参照图3)支撑分散台20。并且,通过主体架80的、配置于上方突出部80a的周缘且比上方突出部80a低的部分支撑放射送料器30。需要注意的是,图3描绘的是卸下分散台20及放射送料器30后的状态。
主体架80的侧面支撑支撑架100。具体而言,通过将后述的支撑架100的支柱部件120的端部固定于主体架80的侧面,从而主体架80支撑支撑架100(参照图3)。
(2-7)支撑架
支撑架100支撑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架100本身由主体架80支撑。支撑架100包括上部架110、固定部件140、4根支柱部件120、和撑杆(スペーサ)122(参照图3)。
(2-7-1)上部架
上部架110包括第一部件111、第二部件112、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参照图3)。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为被卡合侧部件的一例。上部架110包括第一钩131、第二钩132、第三钩133、第四钩134、第五钩135及水平卡合钩136(参照图4)。第一钩131、第二钩132、第三钩133、第四钩134及第五钩135为卡合侧部件的一例。
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为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地延伸的棒状部件(参照图3)。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为中空的圆管。在第一部件111的两端设有第二钩132及第四钩134(参照图4)。在第二部件112的两端设有第三钩133及第五钩135(参照图4)。第二钩132及第四钩134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的两端。其结果,第一部件111的端部被封闭,第一部件111的内部(圆管的内部)与外部隔离。并且,第三钩133及第五钩135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第二部件112的两端。其结果,第二部件112的端部被封闭,第二部件112的内部与外部隔离。通过封闭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的两端,能够防止尘埃等滞留于中空的圆管中、防止尘埃等下落至分散部200上。
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是通过对中空的圆管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形的部件。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大致形成为U字形状(参照图3)。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第三部件113的成为U字的底部的部分(以下称为水平部113a)沿水平方向且是与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交叉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水平部113a沿与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正交的方向延伸(参照图3)。并且,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第四部件114的成为U字的底部的部分(以下称为水平部114a)沿水平方向且是与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交叉的方向延伸。更具体而言,水平部114a沿与第一部件111及第二部件112正交的方向延伸(参照图3)。在第三部件113的两端分别设有插通卡合部113b(参照图4)。在第四部件114的两端分别设有插通卡合部114b(参照图4)。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圆管部件。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沿上下方向延伸。后述的支柱部件120的插入部121插入通过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的内部。通过将插入部121插入通过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而实现的上部架110和支柱部件120的连接将于后述。插通卡合部113b的周面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第三部件113的两端,从而第三部件113的内部(圆管的内部)与外部隔离。插通卡合部114b的周面通过焊接等而固定于第四部件114的两端,从而第四部件114的内部与外部隔离。通过封闭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的两端,能够防止尘埃等滞留于中空部件之中、防止尘埃等下落至分散部200上。
设于第一部件111的一端的第二钩132及设于第二部件112的一端的第三钩133与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卡合。并且,设于第一部件111的一端的第四钩134及设于第二部件112的一端的第五钩135与第四部件114的水平部114a卡合。以下,以第二钩132卡合于水平部113a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第二钩132如图6所示,主要具有2片板状部件132b。在各板状部件132b上形成有半圆形的缺口132a。2片板状部件132b平行地隔开间隔而配置。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向下方开口。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的半圆的直径与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的外径相等。更具体而言,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的半圆的直径形成为比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的外径大少许。第二钩132从与水平部113a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卡合于水平部113a。具体而言,第二钩132从与水平部113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卡合于水平部113a。换言之,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从上方卡合于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水平部113a。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从上方钩挂于水平部113a,缺口132a的内面沿着水平部113a的周面的局部与其相对,从而第二钩132与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卡合。第二钩132卡合于水平部113a的卡合位置根据物品供给导槽150的设置位置而调整。
第三钩133、第四钩134及第五钩135的形状与第二钩132的形状相同。并且,第三钩133卡合于水平部113a的卡合状态、第四钩134及第五钩135卡合于水平部114a的卡合状态与第二钩132卡合于水平部113a的卡合状态相同。因此,省略有关第三钩133、第四钩134及第五钩135的说明。
在物品供给导槽150的圆筒部150b的外壁固定有第一钩131及水平卡合钩136(参照图4)。第一钩131及水平卡合钩136在平面观察时相对于圆筒部150b的中心呈对称地被安装着。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第一钩131与第一部件111卡合,水平卡合钩136与第二部件112卡合。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钩131及水平卡合钩136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150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第一钩131及水平卡合钩136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150的圆锥台形状部150a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
第一钩131的形状与第二钩132的形状相同。并且,第一钩131卡合于第一部件111的卡合状态与第二钩132卡合于水平部113a的卡合状态相同。因此,省略有关第一钩131的说明。
水平卡合钩136主要具有2片板状部件136b(参照图4)。在各板状部件136b上形成有半圆形的缺口136a(参照图4)。2片板状部件136b平行地隔开间隔而配置。水平卡合钩136的缺口136a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向水平方向开口。并且,水平卡合钩136的缺口136a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于了支撑架100的状态下,向水平卡合钩136所固定的圆筒部150b的径向外侧开口。缺口136a的半圆的直径与第二部件112的外径相等。更具体而言,水平卡合钩136的缺口136a的半圆的直径形成为比第二部件112的外径大少许。水平卡合钩136从水平方向、即与第二部件11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卡合于第二部件112。具体而言,水平卡合钩136从与水平部113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卡合于第二部件112。水平卡合钩136卡合于第二部件112的卡合位置根据物品供给导槽150的设置位置而调整。
(2-7-2)固定部件
固定部件140为限制已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的移动的部件。固定部件140构成为能够在锁定状态(第一状态)与锁定解除状态(第二状态)间切换。锁定状态为固定部件140限制卡合于了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侧部件的移动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为固定部件解除了卡合侧部件的移动限制的状态。
固定部件140为非螺纹部件的一例,将被卡合侧部件压抵于卡合侧部件来进行固定。固定部件140包括第一固定部件141、第二固定部件142、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参照图3)。第一固定部件141、第二固定部件142、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全部配置于分散部200及计量料斗50的上方。
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于第一钩131所卡合的第一部件111来进行固定。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压抵于第二钩132所卡合的第三部件113来进行固定。第三固定部件143将第三钩133压抵于第三钩133所卡合的第三部件113来进行固定。第四固定部件144将第四钩134压抵于第四钩134所卡合的第四部件114来进行固定。第五固定部件145将第五钩135压抵于第五钩135所卡合的第四部件114来进行固定。也就是说,在锁定状态下,第一~第五固定部件141、142、143、144、145各自限制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各自的移动。
以第二固定部件142为例对固定部件140的形状进行说明。
第二固定部件142主要具有2片板状的侧壁部142a(参照图4)和连接2片侧壁部142a的板状的顶部142b(参照图5)。第二固定部件142通过2个侧壁部142a及顶部142b而形成为截面为U字的槽形形状(参照图4)。
在各侧壁部142a上形成有让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插入通过的孔142aa(参照图5)。孔142aa的直径形成为比水平部113a的直径稍大。通过让水平部113a插入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的2个侧壁部142a的孔142aa,从而第二固定部件142以不能脱离的方式装配在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三部件113上,第二固定部件142将作为卡合侧部件的第二钩132压抵于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三部件113来进行固定。也就是说,无论是限制第二钩132的移动的锁定装置、还是解除了第二钩132的移动限制的锁定解除状态,第二固定部件142都与第三部件113连接。第二固定部件142在水平部113a插入通过了孔142aa的状态下能够沿水平部113a移动。并且,第二固定部件142在水平部113a插入通过了孔142aa的状态下能够绕第三部件113旋转。侧壁部142a在安装于了水平部113a的状态下以水平部113a的径向为长度方向延伸。孔142aa形成于侧壁部142a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附近。
在第二固定部件142安装于了水平部113a的状态下配置于水平部113a侧的顶部142b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变形部142ba。弹性变形部142ba具有向槽形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内部侧突出的曲面。
第一固定部件141、第二固定部件142、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均为同一形状的部件。因此,省略对第一固定部件141、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的形状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固定部件141、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在第一固定部件141装配于第一部件111、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装配于第四部件114这一点上,与第二固定部件142不同。
下面,对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将作为卡合侧部件的第二钩132固定于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三部件113、以及固定的解除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关于第三~第五固定部件143、144、145将卡合侧部件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及固定的解除,由于与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固定于第三部件113及固定的解除相同,故省略说明。
通过使第二固定部件142围绕第二固定部件142所装配的水平部113a旋转,能够切换将第二钩132固定于第三部件113和固定的解除。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对将第二固定部件142安装于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的朝向进行说明。在将第二钩132压抵于水平部113a进行固定时,第二固定部件142以第二钩132将配置于形成为槽形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内部的方式卡合于水平部113a(参照图5)。也就是说,第二固定部件142以当为了将第二钩132压抵固定于水平部113a而进行旋转时,首先从形成为槽形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开口侧开始接近第二钩132这样的朝向装配在水平部113a上(参照图5)。换言之,第二固定部件142以当为了将第二钩132压抵固定于水平部113a而进行旋转时,形成为槽形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开口侧配置于旋转的前方侧的朝向装配于水平部113a(参照图5)。
第二钩132在以这样的朝向装配于水平部113a上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2片侧壁部142a之间被卡合于水平部113a(参照图5)。
在解除了第二钩132向水平部113a的固定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下,第二固定部件142处于图5所示的第三固定部件143这样的状态,弹性变形部142ba未与第二钩132接触。在该状态下,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力不作用于第二钩132。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第二固定部件142不限制第二钩132的移动。
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固定于水平部113a时,第二固定部件142旋转成为第二钩132被配置于形成为槽形形状的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内部的状态。使用图5说明的话,第二固定部件142从图5所示的第三固定部件143这样的状态向逆时针方向(图5中的箭头R的方向)旋转。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具有向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内部侧突出的曲面的弹性变形部142ba与第二钩132的、组合计量装置10的外部侧(相对于物品供给导槽150更远的一侧)的面接触。换言之,通过第二固定部件142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弹性变形部142ba与第二钩132的、相对于设有第二钩132的第一部件111更远一侧的面接触。弹性变形部142ba通过与第二钩132接触,从而以向组合计量装置10的外部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此时,弹性变形部142ba通过弹性力将第二钩132按往水平部113a。当使第二固定部件142进一步向图5中的箭头R方向旋转时,向第二固定部件142的内部侧突出的弹性变形部142ba的曲面嵌入形成于第二钩132的板状部件132b的凹部132c(参照图5)。凹部132c形成于作为第二钩132的板状部件132b的组合计量装置10的外部侧的面与上表面的边界的角部。在该状态下,向远离第二钩132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142ba通过弹性力将第二钩132压抵于第三部件113的水平部113a。更具体而言,弹性变形部142ba将沿着水平部113a的周面的局部与其相对的第二钩132的缺口132a的内面压抵于水平部113a进行固定。在这样的锁定状态下,第二固定部件142限制第二钩132的移动。通过使弹性变形部142ba的曲面嵌入凹部132c,得以防止第二固定部件142向图5中的箭头R的反方向旋转。需要注意的是,当解除第二钩132向水平部113a的固定时,对第二固定部件142施加力,使第二固定部件142向图5中的箭头R的反方向旋转,从而使弹性变形部142ba的曲面脱离凹部132c。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固定于了水平部113a的状态下,第二固定部件142通过顶部142b从上方覆盖被按往水平部113a的第二钩132(参照图5)。通过这样的构成,能够防止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第二钩132与水平部113a的卡合部。进一步地,在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固定于了水平部113a的状态下,顶部142b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参照图5)。由此,也能够防止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顶部142b。
下面,对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固定于第一部件111及固定的解除进行说明。
第一固定部件141与第二固定部件142同样地,通过围绕第一固定部件141所装配的第一部件111旋转来切换第一钩131向第一部件111的固定和固定的解除。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对将第一固定部件141安装于第一部件111的朝向进行说明。第一固定部件141以与将第二固定部件142安装于第三部件113的朝向相反的朝向安装于第一部件111。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件141以当为了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第一部件111而进行旋转时,首先从第一固定部件141的顶部141b侧开始接近第一钩131这样的朝向与第一部件111卡合(参照图7)。换言之,第一固定部件141以当为了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第一部件111而进行旋转时,第一固定部件141的顶部141b侧配置于旋转的前方侧这样的朝向装配于第一部件111(参照图7)。因此,当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于第一部件111进行固定时,第一钩131的大半配置于槽形形状的第一固定部件141的外部。
第一钩131在以这样的朝向装配于第一部件111上的第一固定部件141的2片侧壁部141a之间被卡合于第一部件111。
在解除了第一钩131向第一部件111的固定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的弹性变形部141ba(参照图7)不与第一钩131接触。在该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的力不作用于第一钩131。在锁定解除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不限制第一钩131的移动。
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固定于第一部件111时,第一固定部件141进行旋转,使弹性变形部141ba与第一钩131接触。使用图7说明的话,第一固定部件141向逆时针方向(图7中的箭头S的方向)旋转。通过第一固定部件141向图7中的箭头S的方向旋转,具有向第一固定部件141的内部侧突出的曲面的弹性变形部141ba与第一钩131的相对于物品供给导槽150更远一侧的面接触。通过弹性变形部141ba与第一钩131接触,弹性变形部141ba以向相对于物品供给导槽150更远的一侧扩展的方式弹性变形。此时,弹性变形部141ba通过弹性力将第一钩131按往第一部件111。当使第一固定部件141进一步向图7中的箭头S的方向旋转时,弹性变形部141ba的向第一固定部件141的内部侧突出的曲面嵌入形成于第一钩131的板状部件131b的凹部131c(参照图7)。凹部131c形成于作为第一钩131的板状部件131b的相对于物品供给导槽150更远一侧的面与上表面的边界的角部。在该状态下,向远离第一钩131的方向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141ba通过弹性力将第一钩131压抵于第一部件111。更具体而言,弹性变形部141ba将第一钩131的沿第一部件111的周面的局部与其相对的面压抵于第一部件111进行固定。在这样的锁定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限制第一钩131的移动。通过弹性变形部141ba的曲面嵌入凹部131c,得以防止第一固定部件141向图7中的箭头S的反方向旋转。需要注意的是,当解除第一钩131向第一部件111的固定时,向第一固定部件141施加力,使第一固定部件141向图7中的箭头S的反方向旋转,从而使弹性变形部141ba的曲面脱离凹部131c。
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了第一部件111的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150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更具体而言,在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了第一部件111的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150的圆锥台形状部150a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第一固定部件141。
并且,在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了第一部件111的状态下,第一固定部件141的顶部141b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参照图7)。因此,能够防止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顶部141b。
(2-7-3)支柱部件
支柱部件120(参照图3)为支撑上部架110的部件。4根支柱部件120均形成为L字状(参照图3)。各支柱部件120的一端固定于主体架80的侧面(参照图3)。各支柱部件120从圆柱状的主体架80的侧面沿径向水平延伸之后,改变方向而向上方延伸。需要注意的是,支柱部件120的上下延伸的部分上具有插入部121。插入部121插入插通卡合部113b或插通卡合部114b的内部。插入部121从支柱部件120的上下延伸部分的下部延伸至上端。插入部121除了插入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的内部之外,还插入后述的撑杆122的内部。撑杆122及插通卡合部113b和插通卡合部114b从下方开始,按照撑杆122、插通卡合部113b或者插通卡合部114b的顺序安装于插入部121(参照图4)。
(2-7-4)撑杆
撑杆122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的圆管部件。撑杆122在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在支撑架100上的状态下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柱部件120的插入部121插入通过撑杆122的内部。撑杆122配置于被相同的插入部121插入的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的下方。通过根据物品供给导槽150的安装位置适当变更撑杆122的长度,从而改变上部架110的高度位置,换言之,改变物品供给导槽150的高度位置。
(2-8)控制部
控制部70具有CPU76、ROM、RAM等存储器77(参照图2)。并且,控制部70具有多路转换器71、A/D转换器72以及DSP(数字信号处理器)73(参照图2)。
多路转换器71根据DSP73的命令,从称重传感器52的计量信号中选择一个计量信号发送至A/D转换器72。A/D转换器72根据从DSP73发送来的定时信号,将从多路转换器71接收到的计量信号(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DSP73。DSP73对从A/D转换器72发送来的数字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控制部70与分散台20、放射送料器30、步进电机41、51以及触摸面板75等组合计量装置10的各部连接。触摸面板75为兼具输入和输出两功能的液晶显示器(LCD),作为输入部及输出部发挥作用。触摸面板75接收与组合计量有关的各种设定等输入。例如,触摸面板75接收分散台20及放射送料器30的振动强度、放射送料器30的振动时间等运转参数的输入。
在控制部70中,通过CPU76执行存储于存储器77的程序,从而控制组合计量装置10的各部。
具体而言,控制部70例如如下控制组合计量装置10。
例如,控制部70控制分散台20、放射送料器30的未图示的电磁铁,使分散台20、放射送料器30振动。控制部70基于从触摸面板75输入的分散台20及放射送料器30的振动强度、放射送料器30的振动时间等运转参数,控制分散台20、放射送料器30的振动。
此外,例如,控制部70基于计量料斗50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具体而言,控制部70使用由DSP73进行过滤波处理的信号,算出保持于各计量料斗50中的物品的重量,并以使重量的合计在给定的目标重量范围内、且最接近目标值的方式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然后,控制部70根据组合计量运算的结果,确定计量料斗50的组合,并控制步进电机51的动作,使被确定的计量料斗50的WH门50a打开。并且,在任一计量料斗50为空的情况下,控制部70使步进电机41动作,打开配置于该计量料斗50上方的储料料斗40的PH门40a。
(3)特征
(3-1)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包括分散部200、计量料斗50、控制部70、物品供给导槽150和支撑架100。分散部200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计量料斗50配置于分散部200的周围。控制部70根据计量料斗50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物品供给导槽150配置于分散部200的上方,向分散部200供给物品。支撑架100支撑物品供给导槽150。支撑架100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以及作为非螺纹部件的一例的固定部件140。被卡合侧部件包括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卡合侧部件包括与第一部件111卡合的第一钩131、与第三部件113卡合的第二钩132及第三钩133、与第四部件114卡合的第四钩134及第五钩135。固定部件140将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具体而言,第一固定部件141将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第二固定部件142将第二钩132压抵固定于第三部件113。第三固定部件143将第三钩133压抵固定于第三部件113。第四固定部件144将第四钩134压抵固定于第四部件114。第五固定部件145将第五钩135压抵固定于第四部件114。
在此,在支撑物品供给导槽150的支撑架100中,将作为非螺纹部件的固定部件140用于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因此,与使用可能松动下落的某螺纹部件的情况不同,能够防止螺纹部件作为异物混入物品中。
(3-2)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固定部件140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变形部,其通过弹性力将卡合侧部件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例如,在第二固定部件142中,弹性变形部142ba发生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力将第二钩132压抵于第三部件113。第一固定部件141、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第五固定部件145也是同样。
在此,由于卡合侧部件通过弹性力被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因此,容易在希望的位置牢固地固定卡合侧部件。
(3-3)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在分散部200及计量料斗50上方的、将卡合侧部件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中全部使用固定部件140。也就是说,在分散部200及计量料斗50上方的、将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中之一上的固定中全部使用固定部件140。
在此,由于在分散部200及计量料斗50上方的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中仅使用作为非螺纹部件的固定部件140,因此,容易防止异物混入作为组合计量的对象的物品中。
(3-4)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卡合侧部件为与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中之一卡合的钩(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
在此,通过将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钩挂于被卡合侧部件,从而能够容易地使二者卡合。
(3-5)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固定部件140包括顶部。例如,第二固定部件142包括顶部142b。第二固定部件142通过顶部142b从上方覆盖被按往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三部件113的作为卡合侧部件的第二钩132。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也是同样。
在此,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易于蓄积的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部分的上方被顶部所覆盖。因此,物品的碎渣等不易蓄积、干净卫生。
(3-6)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固定部件140的顶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例如,第二固定部件142的顶部142b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第三固定部件143、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也是同样。
在此,由于固定部件140的顶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因此,易于防止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顶部、干净卫生。
(3-7)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固定部件140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具体而言,第一固定部件141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第一部件111上,第二固定部件142及第三固定部件143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第三部件113上,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第四部件114上。
在此,由于固定部件140以不能脱离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40下落。并且,由于固定部件140以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被卡合侧部件上,因此,容易进行物品供给导槽150的位置调整。
(3-8)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作为卡合侧部件的第一钩131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150的圆筒部150b的外周面。将固定于圆筒部150b的外周面的第一钩131压抵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的第一固定部件141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物品供给导槽150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
在此,将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150的第一钩131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的第一固定部件141的上方被物品供给导槽150所覆盖。因此,能够防止物品的碎渣等堆积于将物品供给导槽150固定于第一部件111的第一固定部件141上,干净卫生。
(3-9)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支撑架100包括:具有向上方延伸的插入部121的支柱部件120、和撑杆122。支柱部件120支撑包括被卡合侧部件(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及卡合侧部件(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的上部架110。支柱部件120的插入部121插入通过撑杆122的内部。上部架110具有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支柱部件120的插入部121插入通过插通卡合部113b及插通卡合部114b的内部。各撑杆122配置于插通卡合部113b或插通卡合部114b的下方。
在此,由于支撑架100包括撑杆122,因此,无需使用螺纹部件即可容易地调整上部架110的上下方向的位置。
(3-10)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10中,支撑架100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和固定部件140。被卡合侧部件包括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卡合侧部件包括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固定部件140构成为能够在锁定状态(第一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第二状态)间切换。锁定状态为固定部件140限制卡合于了被卡合侧部件的卡合侧部件的移动的状态。具体而言,锁定状态为第一~第五固定部件141、142、143、144、145各自限制卡合于了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各自的移动的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为固定部件140解除了卡合侧部件的移动限制的状态。固定部件140在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下均与除该固定部件以外的支撑架100的局部连接。具体而言,第一~第五固定部件141、142、143、144、145在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下均分别与该固定部件在锁定状态下限制其移动的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所卡合的被卡合侧部件连接。更具体而言,第一固定部件141被装配在第一部件111上,第二固定部件142及第三固定部件143被装配在第三部件113上,第四固定部件144及第五固定部件145被装配在第四部件114上。
在此,在支撑架100中,将装配于支撑架100的局部(除了该固定部件本身以外的部分)的固定部件140用于卡合侧部件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件140下落而作为异物混入物品中。
(4)变形例
以下示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以下的变形例在不相互矛盾的范围内也可以与其它变形例组合。
(4-1)变形例A
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非螺纹部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结构的固定部件140。非螺纹部件可以使用螺纹部件以外的、将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各种固定用部件。
例如,也可以在非螺纹部件中采用下述这样的结构,即、像弹簧锁(拖钩)这样将弹性部件(例如形成为板状、环状的部件)的一端侧挂在突起等上进行固定,通过放倒连结于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侧的杆而使弹性部件产生弹性力。此外,为了产生将卡合侧部件压抵于被卡合侧部件的力,非螺纹部件也可以使用弹簧、橡胶等。
(4-2)变形例B
本发明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也可以不像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一~第五钩131、132、133、134、135那样具有形成有半圆形的缺口的形状。
例如,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也可以具有沿被卡合侧部件(第一部件111等)的整个周面那样的相对面。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也可以形成为沿被卡合侧部件的整个周面那样的环状。并且,作为卡合侧部件的钩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被卡合侧部件配置于环状的钩的内部而钩挂在被卡合侧部件上。需要注意的是,在钩形成为沿着被卡合侧部件的整个周面的环状的情况下,优选采用能够容易地将钩安装在被卡合侧部件上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优选地,采用将钩的环例如一分为二而用铰链等将它们连结这样的结构等。通过这样地构成,容易进行钩向被卡合侧部件的安装、拆卸、位置调整等。
(4-3)变形例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空的圆管被用于作为被卡合侧部件的第一部件111、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对被卡合侧部件设置实心的棒状部件。不过,由于实心的棒状部件重量大,因此,优选使用中空的管。
此外,被卡合侧部件的截面不必为圆形,也可以使用截面为四边形等多边形形状、椭圆形状的管。钩的缺口也可以根据被卡合侧部件的截面形状而形成为适当的形状。不过,通过将像上述实施方式的圆管这样的、水平面少的形状的部件用作被卡合侧部件,从而易于防止飞散的物品的碎渣等蓄积在上部架110上、干净卫生。
此外,被卡合侧部件不必使用管等而形成为棒状,也可以为板状的部件。
(4-4)变形例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撑杆122进行上部架110的安装位置的高度调整,但不限于此。例如,在不需要高度位置调整的情况下等,也可以不设置撑杆122。
(4-5)变形例E
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架100的构成为例示,不限定于此。
例如,第三部件113及第四部件114的形状、使钩卡合于被卡合侧部件来通过固定部件140进行固定的位置数量等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与第一钩131同样形状的钩用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水平卡合钩136的部分上,并通过固定部件140进行固定。
产生上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物品供给导槽被设置于分散部上方的情况下,作为能够防止由于螺纹部件从支撑物品供给导槽的支撑架下落而导致的异物混入物品中的、可靠性高的组合计量装置是有用的。
符号说明
10 组合计量装置
50 计量料斗
70 控制部
100 支撑架
110 上部架
111 第一部件(被卡合侧部件)
113 第三部件(被卡合侧部件)
114 第四部件(被卡合侧部件)
113b、114b 插通卡合部
120 支柱部件
122 撑杆
131 第一钩(卡合侧部件、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的卡合侧部件)
132 第二钩(卡合侧部件)
133 第三钩(卡合侧部件)
134 第四钩(卡合侧部件)
135 第五钩(卡合侧部件)
140 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
141 第一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将固定于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的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被卡合侧部件的非螺纹部件)
142 第二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
143 第三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
144 第四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
145 第五固定部件(非螺纹部件)
142b 第二非螺纹部件的顶部(非螺纹部件的顶部)
150 物品供给导槽
200 分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开平5-14019号公报
Claims (10)
1.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包括:
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
计量料斗,配置于所述分散部的周围;
控制部,根据所述计量料斗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
物品供给导槽,配置于所述分散部的上方,向所述分散部供给所述物品;以及
支撑架,支撑所述物品供给导槽,
所述支撑架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和非螺纹部件,
所述非螺纹部件将所述卡合侧部件压抵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非螺纹部件至少局部地弹性变形,通过弹性力将所述卡合侧部件压抵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在所述分散部和所述计量料斗的上方的、将所述卡合侧部件固定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的固定中全部使用所述非螺纹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卡合侧部件为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非螺纹部件包括顶部,
所述非螺纹部件通过所述顶部从上方覆盖向所述被卡合侧部件按压的所述卡合侧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顶部相对于水平面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非螺纹部件以不能脱离但能移动的方式装配在所述被卡合侧部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至少部分所述卡合侧部件固定于所述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
将固定于所述物品供给导槽的外周面的所述卡合侧部件压抵固定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的所述非螺纹部件配置于在俯视观察时被所述物品供给导槽所覆盖而看不见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计量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架还包括:
支柱部件,支撑包括所述被卡合侧部件和所述卡合侧部件的上部架,并向上方延伸;以及
撑杆,所述支柱部件插入通过所述撑杆的内部,
所述上部架具有插通卡合部,所述支柱部件插入通过所述插通卡合部的内部,
所述撑杆配置于所述插通卡合部的下方。
10.一种组合计量装置,包括:
分散部,向周围分散供给物品;
计量料斗,配置于所述分散部的周围;
控制部,根据所述计量料斗的计量值进行组合计量运算;
物品供给导槽,配置于所述分散部的上方,向所述分散部供给所述物品;以及
支撑架,支撑所述物品供给导槽,
所述支撑架包括:被卡合侧部件、与所述被卡合侧部件卡合的卡合侧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其中,所述第一状态是所述固定部件限制卡合于了所述被卡合侧部件的所述卡合侧部件的移动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所述固定部件解除了所述卡合侧部件的移动限制的状态,
所述固定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均与除该固定部件以外的所述支撑架的局部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91869 | 2014-09-19 | ||
JP2014191869 | 2014-09-19 | ||
PCT/JP2015/073282 WO2016042969A1 (ja) | 2014-09-19 | 2015-08-19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12411A CN105612411A (zh) | 2016-05-25 |
CN105612411B true CN105612411B (zh) | 2017-09-22 |
Family
ID=55533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02149.6A Active CN105612411B (zh) | 2014-09-19 | 2015-08-19 | 组合计量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22886B2 (zh) |
EP (1) | EP3196610B1 (zh) |
JP (1) | JP6396983B2 (zh) |
CN (1) | CN105612411B (zh) |
DK (1) | DK3196610T3 (zh) |
WO (1) | WO20160429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804764B2 (ja) * | 2017-03-17 | 2020-12-23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CN112204361B (zh) * | 2019-03-13 | 2023-07-14 | 株式会社石田 | 组合计量装置 |
EP4206620A4 (en) * | 2020-08-26 | 2024-03-20 | Yamato Scale Co., Ltd. | ARTICLE TRANSPORT FEEDER AND COMBINATION SCALE WITH IT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109A (zh) * | 1999-11-10 | 2001-05-23 |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 把手装置 |
CN201215126Y (zh) * | 2008-06-30 | 2009-04-01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弹簧卡子 |
CN202522305U (zh) * | 2010-12-13 | 2012-11-07 | 株式会社石田 | 组合计量装置 |
CN103026187A (zh) * | 2010-10-29 | 2013-04-03 |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 组合秤 |
WO2013179849A1 (ja) * | 2012-05-31 | 2013-12-05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CN203687988U (zh) * | 2013-12-27 | 2014-07-02 | 电计科技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振动台面可扩展的振动温度组合测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546770A (en) * | 1947-10-08 | 1951-03-27 | Glen H Morey | Releasable heater support |
FR2247925A5 (zh) * | 1973-10-10 | 1975-05-09 | Itw De France | |
JPS6082929A (ja) * | 1983-10-14 | 1985-05-11 | Ishida Scales Mfg Co Ltd | 組合せ計量装置における組合せ計量方式 |
DE9107185U1 (de) * | 1991-06-11 | 1992-10-08 | Emhart Inc., Newark, Del. | Halter für längliche Gegenstände |
JP2546628Y2 (ja) * | 1991-06-26 | 1997-09-03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2533202Y2 (ja) * | 1991-06-26 | 1997-04-23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H0514019U (ja) | 1991-08-07 | 1993-02-23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H11118585A (ja) * | 1995-11-17 | 1999-04-30 | Toshihiro Komatsu | 組合せ計量装置のホッパ開閉装置 |
EP0852328B1 (en) * | 1996-07-03 | 2003-08-13 | ISHIDA CO., Ltd. | Measuring instrument improving fittability and removability of hopper |
DE19719212A1 (de) * | 1997-05-09 | 1998-11-12 | Vaude Sport Albrecht Von Dewit | Haltevorrichtung für Taschen |
JP2981660B2 (ja) * | 1998-03-05 | 1999-11-22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3074602B2 (ja) * | 1998-03-05 | 2000-08-07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2981659B2 (ja) * | 1998-03-05 | 1999-11-22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2981658B2 (ja) * | 1998-03-05 | 1999-11-22 |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 分散供給装置 |
JP2002296098A (ja) * | 2001-03-30 | 2002-10-09 | Ishida Co Ltd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US6809257B2 (en) * | 2001-06-22 | 2004-10-26 | Newfrey Llc | Capped clip for pipe, electric cable or the like |
JP5610431B2 (ja) * | 2009-10-26 | 2014-10-22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軸支構造、クリップ、および軸支構造の金型 |
DE102010035792A1 (de) * | 2010-08-30 | 2012-03-01 | C E S Control Enclosure Systems Gmbh | Rahmenschenkel für ein Schaltschrankgestell |
JP5844041B2 (ja) * | 2010-12-27 | 2016-01-13 | 大和製衡株式会社 | 集合シュート支持構造および組合せ計量装置 |
JP6050690B2 (ja) | 2013-01-21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
2015
- 2015-08-19 CN CN201580002149.6A patent/CN10561241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8-19 DK DK15842593.4T patent/DK3196610T3/da active
- 2015-08-19 US US15/508,352 patent/US1032288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19 WO PCT/JP2015/073282 patent/WO201604296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8-19 JP JP2016500015A patent/JP639698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08-19 EP EP15842593.4A patent/EP3196610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96109A (zh) * | 1999-11-10 | 2001-05-23 | 星本股份有限公司 | 把手装置 |
CN201215126Y (zh) * | 2008-06-30 | 2009-04-01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弹簧卡子 |
CN103026187A (zh) * | 2010-10-29 | 2013-04-03 | 大和制衡株式会社 | 组合秤 |
CN202522305U (zh) * | 2010-12-13 | 2012-11-07 | 株式会社石田 | 组合计量装置 |
WO2013179849A1 (ja) * | 2012-05-31 | 2013-12-05 | 株式会社イシダ | 組合せ計量装置 |
CN203687988U (zh) * | 2013-12-27 | 2014-07-02 | 电计科技研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振动台面可扩展的振动温度组合测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6042969A1 (ja) | 2017-06-29 |
CN105612411A (zh) | 2016-05-25 |
EP3196610A1 (en) | 2017-07-26 |
EP3196610B1 (en) | 2020-07-22 |
US10322886B2 (en) | 2019-06-18 |
DK3196610T3 (da) | 2020-08-31 |
WO2016042969A1 (ja) | 2016-03-24 |
JP6396983B2 (ja) | 2018-09-26 |
US20170305684A1 (en) | 2017-10-26 |
EP3196610A4 (en) | 2017-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12411B (zh) | 组合计量装置 | |
CN103159042B (zh) | 粉粒体供给装置 | |
US9603339B2 (en) | Pig feeder | |
CN202010652U (zh) | 一种清洗方便易保管的粉浆过滤振动筛 | |
CN107079598B (zh) | 物品处理装置 | |
KR101203417B1 (ko) | 금속가루 제거장치 | |
EP1764592A1 (en) | Combined weighing apparatus | |
CN109985801A (zh) | 一种凸轮振动式化工筛选装置 | |
JP2013141439A (ja) | 即時自動配合機 | |
CN109770700A (zh) | 一种新型的全自动蒸煮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 |
CN105214937B (zh) | 自动过滤筛装置 | |
CN207546285U (zh) | 一种番茄酱加工用搅拌装置 | |
JP2014114149A (ja) | 粒状原料供給装置 | |
CN104176391B (zh) | 一种旋转式定容灌装系统 | |
CN204223204U (zh) | 一种卫生级包装机 | |
CN104192481B (zh) | 振幅可调式马铃薯种输送装置 | |
CN103190456A (zh) | 一种袋式面粉处理装置 | |
CN208242815U (zh) | 一种魔芋搅拌机 | |
CN206969020U (zh) | 中药粉末分装装置 | |
CN203279760U (zh) | 一种袋式面粉处理装置及面粉搅拌机 | |
CN109303491A (zh) | 一种可退料和变量的定量及多种混合装置 | |
CN204341964U (zh) | 一种变频缩分系统 | |
CN208750411U (zh) | 一种氯气瓶生产厂家用的瓶组集格 | |
CN220723557U (zh) | 一种饮料定量分装设备 | |
CN207836721U (zh) | 一种用于饲料混合机的出料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