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09694A -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09694A
CN105609694A CN201510789193.8A CN201510789193A CN105609694A CN 105609694 A CN105609694 A CN 105609694A CN 201510789193 A CN201510789193 A CN 201510789193A CN 105609694 A CN105609694 A CN 1056096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m
lead member
insulating resin
resin film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891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野聪
宫泽圭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6096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096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04Hybrid capacitors
    • H01G11/06Hybrid capacitors with one of the electrodes allowing ions to be reversibly doped thereinto, e.g. lithium ion capacitors [L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4Terminals, e.g. extensions of current coll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提供提高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的接合强度的引线部件以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引线部件(3)从接合有第一金属(11)和与第一金属不同种类的第二金属(13)的扁平导体(4)的两面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5),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的接缝(S1)在扁平导体(4)的第一面(4c)及第二面(4d)中为直线,第一面的接缝(S1)和第二面的接缝(S1)配置为相对于扁平导体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4e)的距离相同。在侧面(4f、4h)中,接缝(S1)形成为锯齿状。绝缘树脂薄膜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长度方向上使扁平导体的两端部露出,在宽度方向上至少将第一金属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将绝缘树脂薄膜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

Description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从电池取电的端子使用的、由铝箔构成的引线部件以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由铝箔构成的引线部件,例如作为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的电池的正极侧引线部件而使用。该引线部件利用绝缘树脂薄膜将由铝箔构成的长方形形状的扁平导体的中央部分的两面覆盖,利用电池的封装体对该绝缘树脂薄膜部分进行密封封闭,向外部取电。
这种由铝箔构成的引线部件无法通过钎焊而进行简易的电连接。另外,为了获得期望的电压,有时将多个非水电解质设备串联连接而使用。在该情况下,使铝箔的引线和铜箔的引线接触而进行电连接,但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因结露等而产生的水分附着于接触部,则在不同种类金属间形成局部电池,使得离子化倾向大的金属腐蚀。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引线部件,即,通过冷压接而将铜箔的引线与铝箔的引线接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3531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所示,如果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接合,则接合部位的机械强度弱,容易被切断。另外,如果将铝箔和铜箔重叠而进行焊接,则接缝线在引线部件的表面和背面错开。因此,需要加长覆盖该部分的绝缘树脂薄膜的长度,电池尺寸会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高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的接合强度的引线部件以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
本发明所涉及的引线部件从接合有第一金属和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种类的第二金属的扁平导体的两面,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第一面,其是主表面;第二面,其是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以及侧面,其将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四周包围,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的接缝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中为直线,在将与所述接缝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将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时,所述第一面的接缝和所述第二面的接缝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扁平导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的距离相同,在所述侧面中的包含所述接缝的两个面的每一个面中,所述接缝形成为锯齿状,所述绝缘树脂薄膜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使所述扁平导体的两端部露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至少将所述第一金属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将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是具有上述的引线部件的非水电解质设备,发电元件收容于包覆件内,所述引线部件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电极连接,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外侧,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内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的接合强度的引线部件以及使用该引线部件的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使用方式的一个例子的图,(A)表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外观,(B)表示引线部件的密接状态。
图2是对引线部件的构造的概略进行说明的图,(A)表示正极侧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B)表示负极侧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
图3(A)是粘贴绝缘树脂薄膜之前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的斜视图,图3(B)是图3(A)的B部分放大图。
图4(A)是对变形例1所涉及的正极侧引线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4(B)是对变形例1所涉及的负极侧引线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5(A)是对变形例2所涉及的正极侧引线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图5(B)是对变形例2所涉及的负极侧引线部件的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的说明
1:非水电解质电池,2:封装体,2a:最内层薄膜,2b:金属箔层,2c:最外层薄膜,3、103、203: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103’、203’:负极侧的引线部件,4、4’、104、104’、204、204’:扁平导体,4a:上端部,4b:下端部,4c:第一面,4d:第二面,4e~4h:侧面,5:绝缘树脂薄膜,6:密封部,7:电极板引线,11、21:铝箔,13、23:铜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即,(1)一种引线部件,其从接合有第一金属和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种类的第二金属的扁平导体的两面,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该引线部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第一面,其是主表面;第二面,其是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以及侧面,其将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四周包围,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的接缝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中为直线,在将与所述接缝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将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时,所述第一面的接缝和所述第二面的接缝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扁平导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的距离相同,在所述侧面中的包含所述接缝的两个面的每一个面中,所述接缝形成为锯齿状,所述绝缘树脂薄膜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使所述扁平导体的两端部露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至少将所述第一金属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将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提高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的接合强度的引线部件。
(2)所述接缝可以处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外侧,且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靠近所述接缝侧的端部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耐电解液性优异的引线部件。
(3)所述接缝可以处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内侧,且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靠近所述接缝侧的端部开始的2mm以内的位置。(4)所述接缝可以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开始的1mm以内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不仅耐电解液性优异,而且大气中的耐腐蚀性以及耐振动性也优异的引线部件。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即,(5)一种电池,其具有(1)~(4)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引线部件,其中,发电元件收容于包覆件内,所述引线部件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电极连接,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外侧,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内侧。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具有提高了不同种类金属彼此的接合强度的引线部件且实现了小型化的电池。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引线部件及电池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示出的,包含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内容及其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参照图1及图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引线部件的概略及其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图1(A)是表示非水电解质电池的外观的图,图1(B)是表示引线部件的密接状态的图,图2(A)是表示正极侧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B)是表示负极侧的引线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A)所示,非水电解质电池1具有由包含金属箔的多层薄膜构成的封装体2(包覆件的一个例子)。对于封装体2,省略图示,但其收容有层叠电极组(发电元件的一个例子)和电解液,其中,所述层叠电极组隔着隔离件对正极板和负极板进行层叠而得到。在正极板连接有引线部件3,在负极板连接有引线部件3’。在密封封闭的状态下隔着绝缘树脂薄膜5而从封装体2的密封部6将引线部件3以及引线部件3’引出。
封装体2是非水电解质电池1的外装壳体,例如通过热熔接进行密封而对矩形形状的2片多层薄膜周围的密封部6进行密封。如后所述,用于封装体2的多层薄膜通过至少在金属箔的两面粘贴树脂薄膜而形成。预先通过热熔接而将绝缘树脂薄膜5与引线部件3、3’接合。该绝缘树脂薄膜5和封装体2的多层薄膜热熔融而对引线部件3、3’和多层薄膜进行密封。
如图1(B)所示,封装体2由至少3层的层叠体即多层薄膜2a~2c构成。作为不溶解于电解液并适合防止电解液从密封部6漏出的材料,最内层薄膜2a采用聚烯烃树脂(例:马来酸酐改性低密度聚乙烯或者聚丙烯)。金属箔层2b采用铝、铜、不锈钢等金属箔,提高针对电解液的密封性。最外层薄膜2c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形成而对薄的金属箔层2b进行保护。
如图2(A)及图2(B)所示,引线部件3、3’构成为将薄的导体箔切割为长方形形状的扁平导体4、4’。在扁平导体4、4’的从封装体2引出的引出部分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5。绝缘树脂薄膜5对准位置而贴合于扁平导体4、4’的两面。绝缘树脂薄膜5采用比扁平导体4、4’的长度(图2中的纵向)短且比扁平导体4的宽度(图2中的横向)宽的薄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后述的接缝S1、S2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与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
此外,作为非水电解质电池1,存在搭载于手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音乐播放器等仪器中的小型电池、电动汽车用的电池等大型电池。引线部件3、3’的扁平导体4、4’根据上述电池的形状、容量而不同,厚度为0.1mm~0.4mm,长度(纵向)为20mm~70mm,宽度(横向)为1mm~90mm。有时扁平导体4、4’的横向宽度比纵向长度大。绝缘树脂薄膜5采用厚度为70μm~150μm、长度(纵向)为10mm~20mm、横向宽度比扁平导体4、4’的宽度大1mm~10mm左右的薄膜。
引线部件3、3’以如下方式构成,即,由绝缘树脂薄膜5将扁平导体4、4’的除了长度方向的两端以外的部分(中间部分)覆盖,使扁平导体4、4’的上端部4a和下端部4b露出。上端部4a从封装体2向外侧露出,成为向外部装置等的连接端子,下端部4b在封装体2内成为与电池的电极板引线7之间的连接部。
如图1(B)及图2(A)所示,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形成为上端部4a侧的铜箔13与下端部4b侧的铝箔11接合。高电位施加于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因此将在高电位下不溶解于电解液的铝箔11用于与电极板引线7连接的下端部4b。此外,按照日本专利第5254493号中公开的方法,以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铝箔11和铜箔13的接合。
如图2(A)及图3(A)所示,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具有:第一面4c;第一面4c的背面侧的第二面4d;以及侧面4e~4h,它们将第一面4c以及第二面4d的四周包围。在第一面4c及第二面4d中,铝箔11的面积比铜箔13的面积大,经由绝缘树脂薄膜5在封装体2的密封部6对铝箔11进行密封封闭。
第一面4c及第二面4d中的铝箔11和铜箔13的接缝S1为直线。另外,从扁平导体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侧面4e或者4g)观察,第一面4c侧的接缝S1和第二面4d侧的接缝S1处于相同距离的位置。例如,在从侧面4e至第一面4c侧的接缝S1的距离L1为20mm的情况下,从侧面4e至第二面4d侧的接缝S1的距离L2也为20mm。不过,容许第一面4c侧的接缝S1的位置和第二面4d侧的接缝S1的位置在导体4的长度方向上错开0.2mm左右。
图3(A)是粘贴绝缘树脂薄膜5之前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斜视图,图3(B)是图3(A)的B部分放大图。如图3(A)及图3(B)所示,在扁平导体4的侧面4e~4g中的包含接缝S1的侧面4f以及4h中,接缝S1形成为锯齿状(W字状)。从铜箔13侧观察,接缝S1具有2个山部。接缝S1的山部可以为1个V字状,但从接合强度的方面来看优选具有至少大于或等于2个的山部。
接下来,对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进行说明。如图2(B)所示,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形成为上端部4a侧的铝箔21与下端部4b侧的铜箔23接合。在扁平导体4’中,下端部4b侧的铜箔23的面积比上端部4a侧的铝箔21的面积大,经由绝缘树脂薄膜5在封装体2的密封部6对铜箔23进行密封封闭。
与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相同,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具有:第一面4c;第一面4c的背面侧的第二面4d;以及侧面4e~4h,它们将第一面4c以及第二面4d的四周包围。与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相同,第一面4c及第二面4d中的铜箔23和铝箔21的接缝S2为直线,从扁平导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的端部(侧面4e或者4g)观察,第一面4c’侧的接缝S2和第二面4d’侧的接缝S2处于相同距离的位置。并且,虽然省略图示,但与图3(A)及图3(B)所示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扁平导体4的接缝S1相同,在扁平导体4’的侧面4e~4h中的含有接缝S2的侧面4f及4h中,接缝S2形成为锯齿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引线部件3、3’的腐蚀,利用含有树脂成分和金属盐的复合覆膜层对引线部件3、3’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其中,所述树脂成分含有聚丙烯酸以及聚丙烯酸酰胺。作为该情况下的金属盐,从环境污染的问题考虑,优选使用不包含铬的、例如锆盐、钛盐、其他的钼盐等。锆盐中能够使用氟锆酸盐、碳酸锆盐、磷酸锆盐等。钛盐中能够使用螯合物类的有机钛等。钼盐中能够使用钼酸盐。在用于这种表面处理的处理液中,为了提高粘接性而对树脂成分赋予恶唑啉基。
如图1(B)所示,绝缘树脂薄膜5由能够粘接或者熔接在引线部件3、3’的扁平导体4、4’的两面的内侧层5a、和与封装体2熔融接合的外侧层5b这2层形成。通过加热熔融而将内侧层5a与扁平导体4、4’密接,在导体界面处形成良好的密封封闭。外侧层5b使用熔点比内侧层5a的熔点高的材料,在与扁平导体4、4’进行密封封闭时其不产生熔融地保持形状。并且,在与封装体2进行密封时,对外侧层5b和封装体2进行熔融接合,由此能够使封装体2内的金属箔2b和扁平导体4、4’不发生电气短路。
在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中,绝缘树脂薄膜5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使得扁平导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面4e侧以及侧面4g侧的端部)露出的状态下,在扁平导体4的宽度方向上将下端部4b侧的铝箔11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并且,将绝缘树脂薄膜5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
另一方面,在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中,绝缘树脂薄膜5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使得扁平导体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侧面4e侧以及侧面4g侧的端部)露出的状态下,在扁平导体4’的宽度方向上将下端部4b侧的铜箔23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并且,将绝缘树脂薄膜5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
如图2(A)所示,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接缝S1配置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外侧。具体而言,接缝S1配置于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接缝S1侧的端部5a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如图2(B)所示,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的接缝S2配置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外侧。具体而言,接缝S2配置于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接缝S2侧的端部5a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铝箔11、21和铜箔13、23进行接合时,接缝S1、S2在侧面4f及4h中形成为锯齿状。因此,接缝S1、S2的机械强度大,难以被切断。另外,从扁平导体4、4’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侧面4e或者4g)观察,接缝S1、S2处于相同距离的位置。因此,与使铝箔和铜箔重叠并进行焊接的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缩短引线部件3、3’的长度,能够实现使用引线部件3、3’的非水电解质电池1的小型化。
以往,将铝用于正极侧的引线部件,将铜用于负极侧的引线部件。因此,在与外部电路连接时,针对正极侧的引线部件和负极侧的引线部件需要不同的连接条件。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以及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均由将铝和铜接合后的扁平导体4、4’构成,因此能够使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条件统一,能够削减连接时的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缝S1、S2处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外部(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接缝S1、S2侧的端部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并且位于封装体2的外部。因此,接缝S1、S2不可能和收容于封装体2内部的电解液接触,耐电解液性非常好。
此外,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采用与铝箔11相比价格更昂贵的铜箔13作为上端部4a侧的材料,但接缝S1配置于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上端部4a侧的端部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因此铜箔13的面积小,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并且,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采用与铜箔23相比价格低廉的铝箔21作为上端部4a侧的材料,因此与以往相比使用的铜箔23的面积减小,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变形例1)图4(A)及图4(B)表示变形例1所涉及的引线部件。如图4(A)及图4(B)所示,引线部件103、103’的扁平导体104、104’的接缝S1、S2可以配置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内侧。此时,优选接缝S1、S2处于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接缝S1、S2侧的端部(扁平导体4的上端部4a侧的端部)5a开始的2mm以内的位置。
在变形例1所涉及的引线部件103以及引线部件103’中,接缝S1、S2处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内部、且位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靠近接缝S1、S2侧的端部5a附近。因此,接缝S1、S2处于从收容于封装体2内部的电解液分离的位置,耐电解液性良好。另外,接缝S1、S2被绝缘树脂薄膜5保护,因此对于大气中的腐蚀及振动的耐受性强。
(变形例2)图5(A)及图5(B)表示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线部件。如图5(A)及图5(B)所示,引线部件203、203’的扁平导体204、204’的接缝S1、S2,可以配置于与绝缘树脂薄膜5的中心线C大致相同的位置,该中心线C从绝缘树脂薄膜5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通过且与宽度方向平行。此时,优选引线部件203、203’的接缝S1、S2例如配置于从中心线C开始的1mm以内的位置。
在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线部件203以及引线部件203’中,接缝S1、S2处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内部且位于绝缘树脂薄膜5的中心线C附近。即,接缝S1、S2被绝缘树脂薄膜5保护,并且位于由封装体2的多层薄膜2a~2c覆盖的部位。因此,对于大气中的腐蚀及振动的耐受性非常强。但是,接缝S1、S2处于与收容于封装体2内部的电解液接近的位置,因此与图2、图4所示的例子相比耐电解液性较弱。
(评价试验)对于图3(A)及图3(B)所示的引线部件3、3’、图4(A)及图4(B)所示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引线部件103、103’、图5(A)及图5(B)所示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引线部件203、203’,分别针对大气中的耐腐蚀性、耐电解液性、耐振动性进行了评价试验。表1中示出了其结果。
[表1]
循环进行60次[﹣40℃×1.5H(不对湿度进行管理)~80℃·80%Rh×6H]的耐腐蚀试验,如果未发生局部电腐蚀,则将表1中的“大气中的耐腐蚀性”设为良好。表1中的“不良”表示未完成上述试验。“良好”表示完成了上述试验但未坚持到80次循环。“非常好”表示完成了80次循环。“耐电解液性”表示在将引线部件浸渍于60℃的电解液(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的比例为1:1:1)中2周之后,相对导体接合力大于或等于5.5N/cm。表1中的“较弱”表示相对导体接合力为5.0~6.0N/cm。“良好”表示相对导体接合力大于或等于7.0N/cm。“耐振动性”表示在基于JISZ2103而反复进行107次的脉动拉伸疲劳试验之后,引线部件未发生断裂。“不良”表示引线部件在反复进行107次的脉动拉伸疲劳试验之前断裂。“良好”表示引线部件在反复进行107次~108次的脉动拉伸疲劳试验之间断裂。“非常好”表示即使进行了大于或等于108次的脉动拉伸疲劳试验,引线部件也未断裂。
如表1所示,在图3(A)所示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3以及图3(B)所示的负极侧的引线部件3’中,耐电解液性非常好得到了确认。但是,引线部件3、3’在与外部气体接触的表面具有接缝S1、S2,因此大气中的耐腐蚀性不良,无法在有可能受到腐蚀的情况下使用。并且,接缝S1、S2未被绝缘树脂薄膜5保护,因此应力容易施加于接缝S1、S2,在耐振动性的方面与图4及图5所示的引线部件103(103’)、203(203’)相比更差。
在图4(A)所示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103以及图4(B)所示的负极侧的引线部件103’中,如上所述,能够确认大气中的耐腐蚀性、耐电解液性、耐振动性均良好。
在图5(A)所示的正极侧的引线部件203以及图5(B)所示的负极侧的引线部件203’中,如上所述,能够确认大气中的耐腐蚀性以及耐振动性非常好但耐电解液性较弱。
以上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且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及范围地施加各种变更、修改。另外,上述说明的构成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本发明时能够变更为优选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利用含有树脂成分和金属盐的复合覆膜层对引线部件3、3’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的结构,但不限定于该例子。如果能够使用提高了耐腐蚀性的绝缘树脂薄膜,则无需利用复合覆膜层对引线部件3、3’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引线部件3的下端部4b的铝箔11的面积比上端部4a的铜箔13的面积大,但不限定于该例子。铝箔11和铜箔13的面积可以为同等程度,铝箔11的面积也可以比铜箔13的面积小。另外,对于引线部件3’也一样,铝箔21和铜箔23的面积可以为同等程度,下端部4b的铜箔23的面积也可以比上端部4a的铝箔21的面积小。

Claims (5)

1.一种引线部件,其从接合有第一金属和与所述第一金属不同种类的第二金属的扁平导体的两面,粘贴有绝缘树脂薄膜,其中,
所述扁平导体具有:第一面,其是主表面;第二面,其是所述第一面的背面;以及侧面,其将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的四周包围,所述第一金属和所述第二金属的接缝在所述第一面以及所述第二面中为直线,在将与所述接缝平行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并将与所述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设为长度方向时,所述第一面的接缝和所述第二面的接缝配置为相对于所述扁平导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侧的端部的距离相同,在所述侧面中的包含所述接缝的两个面的每一个面中,所述接缝形成为锯齿状,所述绝缘树脂薄膜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使所述扁平导体的两端部露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至少将所述第一金属覆盖并向外侧露出,将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互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接缝处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外侧,且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靠近所述接缝侧的端部开始离开大于或等于2mm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接缝处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内侧,且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靠近所述接缝侧的端部开始的2mm以内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所述接缝处于从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开始的1mm以内的位置。
5.一种电池,其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线部件,其中,
发电元件收容于包覆件内,所述引线部件与所述发电元件的电极连接,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一端和所述第二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外侧,所述绝缘树脂薄膜的所述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金属配置于所述包覆件的内侧。
CN201510789193.8A 2014-11-17 2015-11-17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Pending CN10560969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32418A JP6413682B2 (ja) 2014-11-17 2014-11-17 リード部材および電池
JP2014-232418 2014-11-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09694A true CN105609694A (zh) 2016-05-25

Family

ID=55989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89193.8A Pending CN105609694A (zh) 2014-11-17 2015-11-17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413682B2 (zh)
KR (2) KR20160058707A (zh)
CN (1) CN10560969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72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523113A (ja) * 2021-03-31 2023-06-02 寧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電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3531A (ja) * 2010-05-21 2011-12-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金属リ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49020A (ja) * 2010-08-27 2012-03-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ード部材及びリ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3054823A (ja) * 2011-08-31 2013-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異種金属接合体および端子接続部材
CN103579572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极耳以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34233A (ja) * 2005-11-11 2007-05-31 Toyota Motor Corp 電池端子構造
JP2011148164A (ja) * 2010-01-20 2011-08-04 Sanehiro Yamaguchi クラッ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790140A1 (en) * 2010-02-25 2011-09-01 Technical Materials, Inc. Methods for creating side-by-side metallic bonds between different materials using solid-phase bonding and the products produced thereby
JP2015187909A (ja) * 2012-08-09 2015-10-29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動車両並びに蓄電装置
JP6227756B2 (ja) * 2014-03-28 2017-11-08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電池用端子および電池
JP6342231B2 (ja) * 2014-06-19 2018-06-13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エナジーサプライ株式会社 電池用負極端子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43531A (ja) * 2010-05-21 2011-12-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金属リー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49020A (ja) * 2010-08-27 2012-03-0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リード部材及びリード部材の製造方法
JP2013054823A (ja) * 2011-08-31 2013-03-21 Sanyo Electric Co Ltd 異種金属接合体および端子接続部材
CN103579572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极耳以及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721A (zh) * 2016-10-24 2018-05-01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引线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52547A (ko) 2017-05-12
KR20160058707A (ko) 2016-05-25
JP6413682B2 (ja) 2018-10-31
JP2016096096A (ja) 2016-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346A (zh) 电池模块
US11043722B2 (en) Flexible rechargeable battery
JP6395208B2 (ja) 電気化学セル、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携帯機器、および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2782897B (zh) 层叠式外装蓄电设备
CN207743312U (zh) 电池模块
CN101459236B (zh) 保护电路组件及具有该组件的电池组
KR20160085061A (ko) 이차 전지
JP2010073408A (ja) 電池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CN103890996A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单元
JP2015032441A (ja) タブリード及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KR101520168B1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JP5269834B2 (ja) 二次電池
CN105609694A (zh) 引线部件以及电池
CN109937495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204257745U (zh) 极耳引线以及蓄电设备
JP6678036B2 (ja)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CN104425778A (zh) 袋型可再充电电池
JP6796417B2 (ja)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素子、ラミネート型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3161547A (ja) リード部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5079654A (ja) タブリード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JP3212090U (ja) リード部材
TW201705587A (zh) 蓄電裝置
JP6868399B2 (ja) ラミネート型蓄電素子
JP2004185959A (ja) 電池
JP3570070B2 (ja) 非水電解質電池用リード線および非水電解質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2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