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87782B -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87782B
CN105587782B CN201510745012.1A CN201510745012A CN105587782B CN 105587782 B CN105587782 B CN 105587782B CN 201510745012 A CN201510745012 A CN 201510745012A CN 105587782 B CN105587782 B CN 1055877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insertion hole
insertion section
rotation
drive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450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7782A (zh
Inventor
山下友骑
尾崎智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87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7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7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7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04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allow radial displacement, e.g. Oldham coupl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02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adapted to specific functions
    • F16D3/10Couplings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of two coaxial shafts during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3/00Automatic clutches
    • F16D43/02Automatic clutches actuated entirely mechanic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00Special features for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D2300/22Vibration dam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接头结构,其包括:驱动侧插入部,其设置在驱动轴的顶端部;从动侧插入部,其设置在从动轴的基端部;以及连结部件。连结部件具有供驱动侧插入部插入的驱动轴插入孔以及供从动侧插入部插入的从动轴插入孔。驱动轴插入孔具有供驱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从动轴插入孔具有供从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在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和驱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驱动侧容许缝隙,该驱动侧容许缝隙容许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在从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从动侧容许缝隙,该从动侧容许缝隙容许从动侧插入部在从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

Description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前,电动机例如如日本特开2012-82952号公报所记载,通过离合器(clutch)将被旋转驱动的驱动轴和传递驱动轴的旋转的从动轴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在上述公报中所记载的离合器通过接头结构将驱动轴和从动轴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在接头结构压入有驱动轴的顶端部。接头结构具有供从动轴的基端部游嵌的连结部件。
但是,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电动机中,由于驱动轴的顶端部压入于连结部件,所以当驱动轴摇动旋转时连结部件也与驱动轴一起摇动旋转。该连结部件的摇动旋转成为离合器产生异响的一个原因。“摇动旋转”是指揺动与旋转同时产生的状态。
并且,由于从动轴游嵌(即、间隙配合)于连结部件,所以在上述公报所记载的接头结构中,能够一定程度地允许从动轴与连结部件的轴偏移、乃至从动轴与驱动轴的轴偏移。但是,如果连结部件与驱动轴一起摇动旋转的话,连结部件与从动轴的轴芯会产生较大的偏移,从而不能在从动轴与连结部件之间允许从动轴与连结部件的轴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连结部件的摇动旋转的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接头结构将驱动轴和从动轴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所述接头结构包括:驱动侧插入部,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的顶端部;从动侧插入部,其设置在所述从动轴的基端部;以及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供所述驱动侧插入部插入的驱动轴插入孔、以及供所述从动侧插入部插入的从动轴插入孔。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具有供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所述从动轴插入孔具有供所述从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与所述驱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驱动侧容许缝隙,该驱动侧容许缝隙允许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在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和所述从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从动侧容许缝隙,该从动侧容许缝隙允许所述从动侧插入部在所述从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电动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电动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图3的连结部件的立体图。
图5A是沿图2的5A-5A线的离合器的示意剖视图。
图5B是沿图3的5B-5B线的离合器的示意剖视图,并且为了便于理解抵接面的形状而没有图示旋转轴。
图6是图4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7A是沿图2的7A-7A线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7B是沿图2的7B-7B线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8A以及8B是图2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9A以及9B是图2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10是其他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1是其他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2是其他方式的离合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3是其他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14是其他方式的离合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具备了具有接头结构的离合器的电动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动机具备电动机部1、减速部2、以及离合器3。在构成电动机部1的有底筒状的磁轭4的内周面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固装有一对磁石5。在磁石5的内侧配置有电枢6。电枢6具有配置于磁轭4的中央部的旋转轴7(驱动轴)。旋转轴7的基端部(图1中的上侧的端部)被轴承8枢转支承,该轴承8设置于磁轭4的底部中央。在该旋转轴7的顶端侧的部位固定有圆筒状的整流子9。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旋转轴7的顶端部形成有驱动侧插入部11。驱动侧插入部11在旋转轴7的顶端部具有从圆柱形状被平行地进行了倒角加工的窄宽部11a和肩部11b。窄宽部11a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坦面。肩部11b在窄宽部11a的基端向窄宽部11a的短边方向的两侧突出。肩部11b通过在旋转轴7的顶端部设置窄宽部11a而形成。窄宽部11a的短边方向的两个端面成为呈沿轴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平面状的旋转传动面11c。
如图1所示,在磁轭4的开口部侧的端部形成有朝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4a。在磁轭4的开口部嵌合有电刷保持体12。电刷保持体12包括呈将磁轭4的开口部闭塞的形状的保持体主体12a、以及向磁轭4的径向外侧突出的连接器部12b,并且该保持体主体12a和连接器部12b被一体地形成。保持体主体12a通过未予图示的布线而与连接器部12b连接,并保持与所述整流子9滑接的一对电刷13。在保持体主体12a的中央部形成有与所述轴承8成对的轴承14,并且该轴承14对枢转支承所述旋转轴7的整流子9与驱动侧插入部11之间的部位进行枢转支承。当经由连接器部12b供给至电刷13的外部电源经由整流子9供给至电枢6时,电枢6(旋转轴7)被旋转驱动、即电动机部1被旋转驱动。
所述减速部2包括树脂制的齿轮箱21、以及收纳于齿轮箱21内的减速机构22等。齿轮箱21在与电动机部1沿轴向对置的部位(图1中的上侧的端部)具备固定部21a,该固定部21a具有与磁轭4的凸缘部4a的外形同样的外形。在固定部21a形成有向磁轭4的内侧开口的嵌合凹部21b。在电刷保持体12嵌合于嵌合凹部21b内的状态下,固定部21a和与该固定部21a抵接的凸缘部4a由螺钉23固定,使得磁轭4被固定在齿轮箱21,从而使电动机部1与减速部2被一体化。
在齿轮箱21中,在嵌合凹部21b的底部中央沿轴向凹设有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并且在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的底部中央沿轴向凹设有直径比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小的第2离合器收纳凹部21d。在齿轮箱21凹设有从第2离合器收纳凹部21d的底部中央向旋转轴7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蜗杆收纳部21e。在蜗杆收纳部21e收纳有大致圆柱状的蜗杆24(从动轴)。蜗杆24被一对轴承25、26枢转支承,该一对轴承25、26分别配置在蜗杆收纳部21e的轴向的两端部。蜗杆24被轴承25、26枢转支承,而与所述旋转轴7成同轴配置(即、配置成旋转轴7的中心轴线L1与蜗杆24的中心轴线L2在一条直线上)。
在齿轮箱21中,在蜗杆收纳部21e的中央部的轴线正交方向(即、与轴线正交的方向)(图1中的右方向)上相邻的部位形成有与蜗杆收纳部21e连通的齿轮收纳部21f。在齿轮收纳部21f中能够旋转地收纳有与蜗杆24啮合的圆板状的蜗轮27。蜗轮27与蜗杆24一起构成减速机构22。该蜗轮27的径向上的中央部设置有输出轴28,该输出轴28沿蜗轮27的轴向(图1中的与纸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与该蜗轮27一体旋转。
在所述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以及所述第2离合器收纳凹部21d的内部收纳有离合器3,该离合器3将所述旋转轴7和所述蜗杆24连结。如图2所示,离合器3由离合器外壳31、连结部件32、支承部件33、滚动体34以及从动侧旋转体35构成。
离合器外壳31呈圆筒状,并在该离合器外壳31的轴向上的一个端部形成有凸缘状的固定凸缘部31a,该固定凸缘部31a向径向外侧延伸。离合器外壳31插入于第2离合器收纳凹部21d内,直到固定凸缘部31a与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的底面抵接,并且固定凸缘部31a被固定在第1离合器收纳凹部21c的底部。离合器外壳31以不能相对于齿轮箱21沿轴向移动且不能沿圆周方向旋转的方式固定。固定于齿轮箱21的离合器外壳31与旋转轴7以及蜗杆24配置在同一轴上。
如图2以及图4所示,构成所述连结部件32的轴连结部41呈具有比所述离合器外壳31的内径小的外径的大致圆柱状。在轴连结部41的径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驱动轴插入孔42。驱动轴插入孔42在从轴连结部41的靠向电动机部1的轴向上的一端(图2中的上侧)到该轴连结部41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范围内形成。驱动轴插入孔42在从轴向看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该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如图5所示具有沿径向分离且相互平行并与轴向平行的一对平面42a、以及将这些平面42a的两端彼此连结的圆弧状的两个连结面42b。也就是说,驱动轴插入孔42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平坦面。对于驱动轴插入孔42,在轴向看时与平面42a平行的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与平面42a正交的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为短边方向。驱动轴插入孔42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驱动侧插入部11的窄宽部11a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相等或稍微大。驱动侧插入部11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窄宽部11a在长边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如图2乃至图4所示,相对于驱动轴插入孔42靠向电动机部1的开口部为被扩径的扩径部42c。通过形成该扩径部42c,从而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靠向电动机部1的端部形成开口台阶部42d。开口台阶部42d具有朝向电动机部1并与轴向正交的呈平面状的抵接面42e。该抵接面42e为驱动轴插入孔42和扩径部42c的边界。
在扩径部42c的内周面设置有驱动侧弹性部件43。驱动侧弹性部件43设置于在扩径部42c上比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更向径向外侧的位置并呈环状。驱动侧弹性部件43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一对按压部43a。按压部43a在抵接面42e上且在成为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的位置各形成有一个。各个按压部43a呈沿圆周方向(与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相同)的圆弧状。
如图3、图4、图5B以及图6所示,在抵接面42e上,在成为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的两个位置分别形成有容许凸部44。容许凸部44在各个按压部43a的径向内侧各设置有一个,并向轴向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容许凸部44的表面呈球面状。
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驱动轴插入孔42插入有旋转轴7的驱动侧插入部11。具体地讲,驱动侧插入部11的窄宽部11a插入于驱动轴插入孔42。窄宽部11a以该窄宽部11a的短边方向与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一致的方式插入于驱动轴插入孔42,并且在窄宽部11a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旋转传动面11c与平面42a相对置并抵接。旋转传动面11c和平面42a通过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抵接而在旋转方向卡合,驱动侧插入部11和连结部件32能够一体旋转。窄宽部11a通过一对平面42a来限制驱动轴插入孔42相对于连结部件32沿短边方向移动。两个肩部11b插入于扩径部42c内,在扩径部42c内分别从轴向抵接于容许凸部44的顶端。在驱动侧插入部11的插入到扩径部42c内的部分的外周面接触有驱动侧弹性部件43的一对按压部43a。一对按压部43a从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向径向内侧按压驱动侧插入部11。在旋转轴7和连结部件32没有产生轴偏移时,驱动侧弹性部件43不会从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按压驱动侧插入部11。
如图5所示,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长于驱动侧插入部11的窄宽部11a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连结面42b)与窄宽部11a之间形成容许窄宽部11a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径向移动的驱动侧容许缝隙G1。驱动侧容许缝隙G1被形成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并容许窄宽部11a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的移动。
如图2所示,在轴连结部41的径向上的中央部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从动轴插入孔45。从动轴插入孔45在从轴连结部41的靠向减速部2的一端(图2中的下端)到该轴连结部41的轴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的范围内形成,并与所述驱动轴插入孔42连通。如图7(b)所示,从动轴插入孔45在从轴向看时具有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该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具有沿径向分离且相互平行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45a、以及将这些驱动侧传动面45a的两端彼此连结的两个连结面45b。也就是说,从动轴插入孔45具有相互平行地延伸的两个平坦面。对于从动轴插入孔45,在从轴向看时,与驱动侧传动面45a平行的方向(图7(b)中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与驱动侧传动面45a正交的方向(图7(b)中的上下方向)为短边方向。从动轴插入孔45的中心轴线与驱动轴插入孔42的中心轴线一致。从动轴插入孔45相对于驱动轴插入孔42沿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即、与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相同)偏移90°。也就是说,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相对于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沿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与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相同)偏移90°。因此,在从轴向看连结部件32时,穿过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中央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驱动轴插入孔42的中心线M1与穿过从动轴插入孔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中央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从动轴插入孔45的中心线M2正交。
在各个驱动侧传动面45a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缓冲部件46。缓冲部件46形成于各个驱动侧传动面45a的沿从动轴插入孔45的中心线M2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并沿轴向延伸。各个缓冲部件46相比于驱动侧传动面45a向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侧稍微突出。驱动侧传动面45a的形成缓冲部件46的位置与后述的驱动侧传动面45a上的第1从动侧传动面74和第2从动侧传动面75抵接的位置相对应。
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各个连结面45b设置有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从动侧弹性部件47。从动侧弹性部件47形成在各个连结面45b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部,并沿轴向延伸。各个连结部件32相比于连结面45b向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侧突出。
如图3所示,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靠向驱动轴插入孔42的轴向上的端部形成有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轴向缓冲部件48。轴向缓冲部件48设置于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靠向驱动轴插入孔42的轴向上的端部上相比于驱动轴插入孔42位于径向外侧的位置,并朝向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侧沿轴向突出。
在所述轴连结部41的靠向从动轴插入孔45的端部一体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圆环状的凸缘部49。该凸缘部49的外径形成为比离合器外壳31的内径稍微大。在凸缘部49一体形成有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1。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1形成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图7(b)中与中心线M2方向相同的方向)的两侧,并从凸缘部49沿轴向朝向与驱动轴插入孔42相反的一侧延伸。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1形成在沿圆周方向隔着180°间隔的位置。各个滚动体解除部51的径向内侧上的侧面、圆周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径向外侧上的侧面的顶端侧的部分被由橡胶材料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的冲击吸收部件52所覆盖。该冲击吸收部件52、所述驱动侧弹性部件43、所述缓冲部件46、从动侧弹性部件47以及轴向缓冲部件48与连结部件32的除了冲击吸收部件52、所述驱动侧弹性部件43、所述缓冲部件46、从动侧弹性部件47以及轴向缓冲部件48之外的由树脂材料形成的部位被一体成形。包括冲击吸收部件52的滚动体解除部51的形状形成为径向外侧的侧面呈圆弧状且径向内侧的侧面呈平面状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
如上述的那样,在连结部件32上,轴连结部41以及凸缘部49配置在离合器外壳31的外部(具体地讲,离合器外壳31与电刷保持体12之间),并且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1的顶端部插入于离合器外壳31的内部。配置在离合器外壳31的内侧的滚动体解除部51的顶端部与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在径向相对置。
如图2以及图7(a)所示,所述支承部件33由树脂材料形成。构成支承部件33的圆环状的环部61形成为其外径与所述连结部件32上的凸缘部49的外径相等。在环部61的沿圆周方向分离的两个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着180°间隔的2个部位)分别形成有一对辊式支承体62。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从环部61的内周缘朝向轴向延伸并沿圆周方向彼此分离。两对辊式支承体62的顶端部通过成圆弧状延伸的加强部63连结,并且在各个辊式支承体62的顶端部形成有向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之间突出(向圆周方向突出)的保持爪64。
在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上相互对置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外周侧保持部65沿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的相互对置的侧面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形成,内周侧保持部66沿该侧面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形成。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朝向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的中央突出。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的与轴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呈其径向的宽度随着朝向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的中央变窄的三角形状。各个辊式支承体62能够弹性变形。
在支承部件33的两对辊式支承体62分别插入有所述滚动体34。各个滚动体34呈圆柱状。两个滚动体34分别配置在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之间。在各个滚动体34的外周面,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的外周侧保持部65从支承部件33的径向外侧抵接,并且内周侧保持部66从支承部件33的内周侧抵接。也就是说,各个滚动体34被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夹持。通过具有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的辊式支承体62来限制各个滚动体34相对于支承部件33沿径向的移动以及沿圆周方向的移动。各个滚动体34由成对的支承部件33能够旋转地(能够绕滚动体34的中心轴线旋转)保持。一对滚动体34由成对的支承部件33以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的180°的间隔)相互大致平行地保持。各个滚动体34由保持爪64来防止从支承部件33脱落。
对两个滚动体34进行保持的支承部件33插入于离合器外壳31的内侧。支承部件33的环部61从靠向电动机部1的位置与离合器外壳31的固定凸缘部31a抵接。插入有滚动体34的辊式支承体62插入于离合器外壳31的内部。在环部61的内侧插入有连结部件32的两个滚动体解除部51,在两对辊式支承体62之间分别配置有滚动体解除部51。该支承部件33和连结部件32能够在圆周方向上相互相对旋转。如图7(a)以及图8(a)所示,当连结部件32相对于支承部件33旋转时,各个滚动体解除部51能够从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从圆周方向)与位于该旋转方向上的前方侧的辊式支承体62抵接。配置在离合器外壳31的内侧的滚动体34的外周面能够接触到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从动侧旋转体35形成在所述蜗杆24的基端部。从动侧旋转体35具备沿轴向排列的从动侧控制部71以及从动侧插入部72。
从动侧控制部71呈在蜗杆24的基端部朝向蜗杆24的轴向延伸的柱状。从动侧控制部71的中心轴线与蜗杆24的中心轴线L2一致,并从动侧控制部71与蜗杆24形成在同一轴上。从动侧控制部71的外径设定为蜗杆24的最大外径以下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侧控制部71的外径设定为与在蜗杆24上被轴承25枢转支承的部位的外径相等的值。如图7(a)所示,在该从动侧控制部71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控制面73。各个控制面73形成于在从动侧控制部71的外周面上沿圆周方向成等角度间隔(在本实施方式中180°间隔)地配置的2个部位,并呈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并且,一对控制面73呈相互平行,各个控制面73的轴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滚动体34的轴向上的长度。
如图2所示,所述从动侧插入部72一体地形成在从动侧控制部71的与蜗杆24的轴向上的中央部相反的一侧的轴向上的端部。也就是说,从动侧插入部72形成在比从动侧控制部71更靠向蜗杆24的基端侧。并且,从动侧插入部72和从动侧控制部71沿轴向连续地形成。从动侧插入部72呈沿蜗杆24的轴向延伸的柱状,并且从动侧插入部72的中心轴线与蜗杆24的中心轴线L2一致、且从动侧插入部72与蜗杆24形成在同一轴上。从动侧插入部72的轴向上的长度稍长于所述从动轴插入孔45的轴向上的长度。从动侧插入部72的外径设定为蜗杆24的最大外径以下的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侧插入部72的外径设定为比蜗杆24的被轴承25枢转支承的部位的外径小的值(即、比从动侧控制部71的外径小的值)。并且,从动侧插入部72形成为比所述从动轴插入孔45稍微细。
如图7(b)所示,从动侧插入部72形成为与轴向正交的截面形状呈大致椭圆形状,并且其截面形状以沿轴向呈恒定。如图7(a)以及图7(b)所示,在从轴向看从动侧插入部72时,该从动侧插入部72的长边方向(图7(b)中的左右方向)是与控制面73平行的方向,并且该从动侧插入部72的短边方向(图7(b)中的上下方向)是与控制面73正交的方向。在从轴向看时,从动侧插入部72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短于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如图2所示,从动侧插入部72的轴向上的长度稍长于所述驱动侧传动面45a的轴向上的长度。
如图7(b)所示,在从动侧插入部72的外周面形成有一对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以及一对第2从动侧传动面75。成对的两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中的一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形成在相对于另一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180°相反的一侧。两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分别呈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并相互平行。两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设置在连结部件32的从动轴插入孔45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45a之间的间隔相等。第2从动侧传动面75分别形成在两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之间,并且一个第2从动侧传动面75形成在相对于另一个第2从动侧传动面75成180°相反的一侧。两个第2从动侧传动面75分别呈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并相互平行。两个第2从动侧传动面75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设置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一对驱动侧传动面45a之间的间隔相等。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以及第2从动侧传动面75在轴向上从从动侧插入部72的轴向上的一端形成到另一端。
如图2以及图7(a)所示,如上述的从动侧旋转体35从与连结部件32相反的一侧插入到离合器外壳31以及支承部件33的内侧。从动侧插入部72插入到连结部件32的从动轴插入孔45,并且从动侧控制部71配置在被支承部件33保持的两个滚动体34之间。从动侧旋转体35与离合器外壳31、连结部件32以及支承部件33配置在同一轴上。
如图3以及图7(b)所示,从动侧插入部72以能够与连结部件32一体旋转的方式游嵌于从动轴插入孔45。从动侧插入部72的顶端面(即、蜗杆24的基端面)从轴向在连结部件32的内部与插入到驱动轴插入孔42内的驱动侧插入部11的顶端面(即、窄宽部11a的顶端面)抵接。轴向缓冲部件48从轴向与从动侧插入部72的顶端面(即、蜗杆24的基端面)抵接。在径向上相对置的从动侧插入部72的外周面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之间安装有从动侧弹性部件47以及缓冲部件46。一对从动侧弹性部件47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部从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侧与从动侧插入部72接触。4个缓冲部件46分别安装在两个第1从动侧传动面74和第2从动侧传动面75与驱动侧传动面45a之间。
当连结部件32相对于从动侧旋转体35绕中心轴线旋转时,根据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对置的驱动侧传动面45a从旋转方向与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以及第2从动侧传动面75中的任意一个从动侧传动面抵接。此时,驱动侧传动面45a使安装于第1从动侧传动面74或者是第2从动侧传动面75之间的缓冲部件46弹性变形的同时,与位于驱动侧传动面45a的旋转方向上的前方侧的第1从动侧传动面74或者是第2从动侧传动面75抵接。通过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以及第2从动侧传动面75中的一个从动侧传动面与设置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短边方向上的两端的驱动侧传动面45a抵接并在旋转方向卡合,从而从动侧插入部72能够与连结部件32一体地旋转。也就是说,连结部件32与从动侧旋转体35在旋转方向卡合,而使连结部件3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从动侧旋转体35。由于在连结部件32插入有旋转轴7的驱动侧插入部11,所以具有从动侧插入部72的蜗杆24和旋转轴7借由连结部件3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将旋转轴7和蜗杆24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的接头结构R由驱动侧插入部11、连结部件32以及从动侧插入部72构成。
在从轴向看时,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长于从动侧插入部72的长边方向(图7(b)中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因此,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连结面45b)和从动侧插入部72之间形成有容许从动侧插入部72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径向移动的从动侧容许缝隙G2。该从动侧容许缝隙G2形成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并容许从动侧插入部72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的移动。在从动侧插入部72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移动的情况下,从动侧插入部72使从动侧弹性部件47弹性变形的同时移动。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和从动侧插入部72之间的缝隙(即、从动侧容许缝隙G2)的宽度大于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短边方向上的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与从动侧插入部72之间的缝隙的宽度。
如图7(a)所示,从动侧控制部71以滚动体34分别介于各个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方式插入于支承部件33的内侧。在各个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在与控制面73正交的方向上的间隔)在从动侧旋转体35的旋转方向产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在各个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上最长,随着从各个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朝向圆周方向上的两端逐渐地变短。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长于滚动体34的外径。各个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端部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距离短于滚动体34的外径。
接着,以离合器3的动作为中心对如上述的方式构成的电动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电动机部1停止时、即旋转轴7非旋转驱动且连结部件32非旋转驱动时,如果由连接于输出轴28的负荷对该输出轴28施加载荷的话,从动侧旋转体35(蜗杆24)就会因为该载荷而想要旋转。于是,如图7(a)所示,从动侧旋转体35的各个控制面73向径向外侧按压配置于各个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滚动体34。被控制面73按压的滚动体34使对该滚动体34进行保持的辊式支承体62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外周侧保持部65向圆周方向上的两侧按开并向外周侧移动,从而滚动体34与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抵接。各个控制面73与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一起对配置在各个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滚动体34进行夹持。图7(a)图示了在从动侧旋转体35想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离合器3。离合器外壳31因为不能沿圆周方向旋转,所以通过离合器外壳31以及滚动体34而阻止从动侧旋转体35进一步旋转。其结果,由于蜗杆24的旋转被阻止,所以抑制旋转轴7从蜗杆24旋转。在控制面73上的与滚动体34抵接的部位是比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更靠向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端部的部位。图7(a)图示了从动侧旋转体35想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例子,但是即使是在从动侧旋转体35想要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的情况,也同样地旋转轴7的旋转被阻止。
在电动机部1驱动时、即旋转轴7旋转驱动时,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体地绕旋转轴7的中心轴线L1旋转驱动(参照图2)。图8(a)、图8(b)、图9(a)以及图9(b)图示了旋转轴7以及连结部件32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时的离合器3。连结部件32相对于停止的支承部件33旋转,连结部件32的各个滚动体解除部51与位于各个滚动体解除部51的旋转方向上的前方侧的辊式支承体62抵接并向旋转方向按压该辊式支承体62。于是,离合器外壳31和控制面73对被辊式支承体62保持的滚动体34的夹持被解除。由此,从动侧旋转体35的锁定被解除。此时,连结部件32的驱动侧传动面45a不会与从动侧旋转体35的第1从动侧传动面74抵接,从动侧旋转体35被维持在停止的状态。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对滚动体34的夹持被解除,被解除了夹持的滚动体34通过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以两个外周侧保持部65彼此靠近的方式恢复原形,而被压回到径向内侧。各个滚动体34处于通过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的外周侧保持部65和内周侧保持部66而被限制了相对于支承部件33沿径向以及圆周方向移动的状态。
如图9(b)所示,当连结部件32由旋转轴7进一步旋转驱动时,对介于连结部件32与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之间的缓冲部件46进行按压而使其弹性变形,并且驱动侧传动面45a从旋转方向与第1从动侧传动面74抵接。也就是说,连结部件32的驱动侧传动面45a和从动侧插入部72的第1从动侧传动面74在旋转方向卡合。由此,由于能够通过驱动侧传动面45a以及第1从动侧传动面74从连结部件32向从动侧插入部72传递旋转驱动力,所以从动侧旋转体35能够与连结部件32一起绕中心轴线(与蜗杆24的中心轴线L2相同)旋转。此时,如图9(a)所示,由于支承部件33被滚动体解除部51按压而与连结部件32一体地旋转,所以滚动体34也被支承部件33引导的同时,与从动侧旋转体35一起旋转。具体地讲,滚动体34分别以被辊式支承体62保持的状态配置在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部。滚动体34在不被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和控制面73夹持的情况下,被支承部件33保持,并与从动侧旋转体35一起绕该从动侧旋转体35的中心轴线旋转。
如图1所示,当蜗杆24随着从动侧旋转体35的旋转而旋转时,该旋转通过蜗杆24以及蜗轮27减速并从输出轴28输出。在图8(a)、图8(b)、图9(a)以及图9(b)中,图示了连结部件32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的离合器3,即使是在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也同样地从连结部件32向从动侧插入部72传递旋转驱动力。但是,在图8(a)、图8(b)、图9(a)以及图9(b)中,在连结部件32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下,驱动侧传动面45a与第2从动侧传动面75抵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通过设置于旋转轴7的顶端部的驱动侧插入部11插入到连结部件32的驱动轴插入孔42,从而旋转轴7和连结部件3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通过设置于蜗杆24的基端部的从动侧插入部72插入到连结部件32的从动轴插入孔45,从而蜗杆24和连结部件3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如此,旋转轴7和蜗杆24通过包括接头结构R的离合器3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该接头结构R具备分别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旋转轴7以及蜗杆24的连结部件32。
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和从动侧插入部72之间形成有从动侧容许缝隙G2。因此,从动侧插入部72在从动侧容许缝隙G2的范围内,且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能够沿该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移动。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和驱动侧插入部11之间形成有驱动侧容许缝隙G1。因此,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侧容许缝隙G1的范围内,且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能够沿该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不仅从动侧插入部72能够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径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移动,而且驱动侧插入部11能够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径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即使旋转轴7摇动旋转,通过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
接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特征性的优点。
(1)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径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的移动被驱动侧容许缝隙G1容许。因此,即使旋转轴7摇动旋转,通过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也就是说,能够抑制连结部件32的摇动旋转。其结果,能够抑制起因于连结部件32的摇动旋转的异响的发生。不仅是从动侧插入部72能够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移动,而且驱动侧插入部11也能够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不仅是蜗杆24,即使是旋转轴7也能够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轴偏移,所以能够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相对较大的轴偏移。由于抑制了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所以抑制了连结部件32从蜗杆24的轴芯较大地偏移。
(2)通过构成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的平面42a来限制驱动侧插入部11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的移动,所以能够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进行旋转轴7和连结部件32的轴芯对准。由于驱动侧容许缝隙G1形成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所以驱动侧插入部11能够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的情况下,通过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部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从而能够抑制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其结果,能够抑制起因于连结部件32的摇动旋转的异响的发生。
(3)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沿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偏移90°。因此,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轴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容许最大范围的旋转轴7和蜗杆24的轴偏移。
(4)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驱动侧插入部11与驱动侧弹性部件43接触,来缓和驱动侧插入部11撞击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时的冲击。
(5)驱动侧弹性部件43的一对按压部43a从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向径向内侧按压驱动侧插入部11。因此,能够通过驱动侧弹性部件43的按压部43a防止连结部件32从旋转轴7脱落。由于一对按压部43a从驱动轴插入孔42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向径向内侧按压驱动侧插入部11,所以即使不用通过驱动侧弹性部件43从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向径向内侧按压驱动侧插入部11,也能够防止连结部件32从旋转轴7脱落。因此,驱动侧插入部11能够容易地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既能够防止连结部件32从旋转轴7脱落,又能够抑制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按压部43a在从旋转轴7向连结部件32传递旋转时,缓和驱动侧插入部11和连结部件32之间的冲击。
(6)连结部件32的抵接面42e具有向轴向突出的容许凸部44。驱动侧插入部11的肩部11b和抵接面42e在容许凸部44的顶端部抵接。因此,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旋转轴7的动作被肩部11b与抵接面42e的接触部分阻碍。因此,更容易地容许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时的旋转轴7相对于连结部件32的轴偏移。其结果,更容易地抑制连结部件32与旋转轴7一起摇动旋转。
(7)蜗杆24从与该蜗杆24啮合的蜗轮27受到沿径向的负荷。在这样的电动机中,不仅是从动侧插入部72能够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移动,而且驱动侧插入部11也能够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移动。因此,由于不仅是蜗杆侧即使是旋转轴侧也能够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轴偏移,所以能够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更大的轴偏移。
(8)各个滚动体34夹于具有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的一对辊式支承体62之间。通过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与滚动体34的外周面抵接,从而限制滚动体34相对于支承部件33在径向以及圆周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在电动机驱动时、即旋转轴7旋转时,能够抑制滚动体34在与从动侧旋转体35一起绕该从动侧旋转体35的中心轴线旋转时,碰撞离合器外壳31和控制面73。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旋转轴7旋转时,在离合器外壳31以及控制面73与滚动体34之间产生碰撞声。
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离合器3是用于在电动机中将旋转轴7和蜗杆24连结,但是也可以是用于在电动机以外的装置中将旋转的驱动轴与传递该驱动轴的旋转的从动轴连结。并且,电动机也可以是代替离合器3而只具备将旋转轴7和蜗杆24通过连结部件32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的接头结构R的构成。并且,接头结构R只要是用于旋转的驱动轴和传递该驱动轴的旋转的从动轴的连结,也可以用于如上述电动机以外的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连结部件32的抵接面42e具备容许凸部44。但是,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不是抵接面42e,而是肩部11b具备容许凸部44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肩部11b与抵接面42e在向轴向(图10中的上下方向)突出的容许凸部44的顶端部抵接。并且,如图11所示,也可以是肩部11b和抵接面42e的双方均具有容许凸部44的构成。在这种情况下,肩部11b和抵接面42e在彼此的容许凸部44的顶端部从轴向抵接。即使是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6)同样的优点。另外,容许凸部44的形状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的表面呈球面状的形状,只要是向轴向突出的形状即可。例如,容许凸部44也可以是三角锥状、长方体状、圆锥台状以及圆锥形中的任意一个形状。
肩部11b以及抵接面42e并不一定非要具备容许凸部44。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2所示,接头结构R也可以具备在窄宽部11a和肩部11b的边界部分沿该边界部分延伸的圆弧状的圆弧凹面81、以及将开口台阶部42d的角部倒角加工成圆弧状的圆弧状缘部82。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圆弧状缘部82与圆弧凹面81面接触。如此,能够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时,抑制在窄宽部11a和肩部11b的边界部分或者是开口台阶部42d的角部产生应力集中的情况。并且,能够在旋转轴7摇动旋转而使驱动侧插入部11与连结部件32发生碰撞时,抑制窄宽部11a和肩部11b的边界部分以及开口台阶部42d的角部产生破损的情况。在图12示出的例子中,接头结构R为具备了圆弧凹面81和圆弧状缘部82的双方的构成,但是也可以是具备了圆弧凹面81以及圆弧状缘部82中的任意一方的构成。即使是这样,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优点。
·驱动侧弹性部件43并不一定非要具备按压部43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侧弹性部件43设置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开口台阶部42d的内周面。但是,驱动侧弹性部件43不限于开口台阶部42d,也可以设置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例如,驱动侧弹性部件43也可以以能够与驱动侧插入部11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平面42a。即使是是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4)同样的优点。并且,连结部件32不一定非要具备驱动侧弹性部件43。
·驱动轴插入孔42也可以不具备开口台阶部42d。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旋转轴7的窄宽部11a插入到驱动轴插入孔42,肩部11b从轴向抵接于在轴连结部41上靠向电动机部1的轴向端面。也就是说,只有窄宽部11a变成驱动侧插入部1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沿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圆周方向)偏移90°。但是,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不一定非要沿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偏移90°。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不是偏移90°,而是只沿旋转轴7的旋转方向偏移的情况下,能够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上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轴偏移。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与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为相同方向的情况相比,能够容许旋转轴7和蜗杆24的更大的轴偏移。并且,驱动轴插入孔42的长边方向和从动轴插入孔45的长边方向也可以是相同的方向。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的优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侧插入部11的窄宽部11a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平坦面。但是,驱动侧插入部11的顶端部并不限于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平坦面的形状,只要能够与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形状即可。驱动侧插入部11例如也可以是截面呈D字形的驱动侧插入部。同样地,从动侧插入部72的形状也可以是截面呈D字形等,只要是能够与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形状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轴插入孔42和从动轴插入孔45连通。但是,驱动轴插入孔42和从动轴插入孔45也可以在轴向间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轴插入孔42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平坦面,但是驱动轴插入孔42的形状并不限于此。驱动轴插入孔42只要是具有被插入的驱动侧插入部11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并且在驱动轴插入孔42的内周面和驱动侧插入部11之间形成有容许驱动侧插入部11在驱动轴插入孔42内沿径向移动的驱动侧容许缝隙G1的形状即可。“径向”是与旋转轴7(或者是连结部件32)的旋转方向正交且与旋转轴7(或者是连结部件3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例如,驱动轴插入孔42也可以是呈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状等)的插入孔。并且,驱动轴插入孔42只要是形成有容许驱动侧插入部11的径向移动的驱动侧容许缝隙G1,也可以是四角形状。同样地,从动轴插入孔45只要是具有供被插入的从动侧插入部72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并且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和从动侧插入部72之间形成有容许从动侧插入部72在从动轴插入孔45内沿径向移动的从动侧容许缝隙G2的形状即可。例如,从动轴插入孔45也可以是呈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的其他形状(例如长方形状)、或四角形状等的插入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设置有缓冲部件46以及从动侧弹性部件47。但是,缓冲部件46以及从动侧弹性部件47不一定非要设置在从动轴插入孔45的内周面。
·如图13所示,也可以在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两端部设置相对于该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的部分倾斜的倾斜面73a。图13示出的离合器91只是控制面73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离合器3不同。各个倾斜面73以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端部远离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的方式相对于该控制面73的圆周方向上的中央的部分倾斜。各个倾斜面73a呈与轴向平行的平面状。在该离合器91上,如果在电动机部1停止时蜗杆24想要旋转的话,在各个控制面73上位于蜗杆24想要旋转的方向上的后方侧的倾斜面73a向径向外侧按压配置于该倾斜面73a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的滚动体34。在图13中,蜗杆24(从动侧旋转体35)想要向逆时针方向旋转。被倾斜面73a按压的滚动体34使对该滚动体34进行保持的辊式支承体62弹性变形的同时,将外周侧保持部65向圆周方向上的两侧按开并向径向外侧移动,而使滚动体34与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抵接。滚动体34被夹持在倾斜面73a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其结果,通过离合器外壳31以及滚动体34来阻止从动侧旋转体35进一步地旋转。
如果以上述的方式在控制面73a设置倾斜面73的话,即使不将离合器91大型化或追加离合器91的部件,也能够容易地变更在由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夹持滚动体34时的楔角θ的大小。楔角θ是在从轴向看时,在控制面73上的接触到滚动体34的部分和穿过与滚动体34接触的触点的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的切线形成的角度。通过变更楔角θ的大小,从而即使不将离合器91大型化或追加离合器91的部件,也能够抑制在电动机部1停止时滚动体34从控制面73和离合器外壳31的内周面之间滑出,而使从动侧旋转体35旋转的情况。
·辊式支承体62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如图14示出的辊式支承体101的形状。在成对的辊式支承体101上相互对置的侧面分别形成有外周侧保持部65以及内周侧保持部66。在成对的辊式支承体101上相互对置的侧面弯曲成沿滚动体34的外周面的圆弧状并与滚动体34的外周面抵接。成对的辊式支承体101限制配置在成对的辊式支承体101之间的滚动体34相对于支承部件33的沿径向以及圆周方向的移动。即使是这样,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8)同样的优点。成对的辊式支承体62不一定非要是限制滚动体34相对于支承部件33在圆周方向上的移动的辊轴承。

Claims (9)

1.一种接头结构,将驱动轴和从动轴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所述接头结构具备:
驱动侧插入部,其设置在所述驱动轴的顶端部;
从动侧插入部,其设置在所述从动轴的基端部;以及
连结部件,具有供所述驱动侧插入部插入的驱动轴插入孔和供所述从动侧插入部插入的从动轴插入孔,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具有供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所述从动轴插入孔具有供所述从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的内周面,
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和所述驱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驱动侧容许缝隙,该驱动侧容许缝隙容许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
在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和所述从动侧插入部之间形成有从动侧容许缝隙,该从动侧容许缝隙容许所述从动侧插入部在所述从动轴插入孔内的径向移动,
所述驱动轴插入孔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
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在短边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
所述从动轴插入孔具有短边方向和长边方向,
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能够在短边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从动侧插入部在旋转方向卡合,
所述驱动侧插入部被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限制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短边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驱动侧容许缝隙形成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
所述从动侧容许缝隙形成在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上的端部,
在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开口部设置有驱动侧弹性部件,从所述驱动轴的轴向看时,所述驱动侧弹性部件位于比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具有位于所述驱动轴的顶端部的窄宽部和位于所述窄宽部的基端的肩部,所述窄宽部具有相互平行延伸的两个平坦面,所述肩部向所述窄宽部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突出,
所述驱动侧弹性部件从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短边方向上的两侧向径向内侧按压所述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中,
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和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偏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头结构,其中,
所述驱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和所述从动轴插入孔的长边方向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方向偏移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所述肩部从轴向抵接的抵接面,
所述肩部以及所述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具有向轴向突出的容许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头结构,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与所述窄宽部和所述肩部的边界部分抵接的台阶部,
所述接头结构具有如下2种结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驱动侧插入部具有在所述窄宽部和所述肩部的所述边界部分沿所述边界部分延伸的圆弧状的圆弧凹面;以及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将所述台阶部的角部倒角加工成圆弧状的圆弧状缘部。
6.一种离合器,具备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结构,
所述离合器构成为,将所述驱动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从动轴,不将来自所述从动轴的旋转传递到所述驱动轴。
7.一种电动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结构;
电动机部,其具有所述驱动轴并使该驱动轴旋转;以及
减速机构,其具有被传递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的所述从动轴并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
8.一种电动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合器;
电动机部,其具有所述驱动轴并使该驱动轴旋转;以及
减速机构,其具有被传递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的所述从动轴并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
9.一种电动机,其具备:
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头结构;
电动机部,其具有所述驱动轴并使该驱动轴旋转;以及
减速机构,其具有所述从动轴以及与该从动轴啮合的蜗轮,所述减速机构使所述驱动轴的旋转减速,所述从动轴是被传递所述驱动轴的旋转的蜗杆。
CN201510745012.1A 2014-11-12 2015-11-05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Active CN1055877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9980 2014-11-12
JP2014229980A JP6536015B2 (ja) 2014-11-12 2014-11-12 ジョイント構造、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87782A CN105587782A (zh) 2016-05-18
CN105587782B true CN105587782B (zh) 2019-06-14

Family

ID=55803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45012.1A Active CN105587782B (zh) 2014-11-12 2015-11-05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6262B2 (zh)
JP (1) JP6536015B2 (zh)
CN (1) CN105587782B (zh)
DE (1) DE102015118985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7574B1 (ko) * 2015-02-03 2021-01-2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동식 조향장치
JP6583075B2 (ja) * 2016-03-1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クラッチ、モータ及びパワーウインド装置
DE112017004972T5 (de) * 2016-09-30 2019-06-19 Denso Corporation Kupplung und Motor
JP7231384B2 (ja) * 2018-11-12 2023-03-01 株式会社ミクニ 連結ユニット、電動モータ及びバルブタイミング変更装置
CN109780072B (zh) * 2019-03-22 2024-02-23 广东肇庆爱龙威机电有限公司 驱动器及其一体式联轴器
JP7215374B2 (ja) * 2019-09-03 2023-01-3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7293A (zh) * 2000-06-06 2001-12-19 阿斯莫株式会社 带离合器的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US6527642B1 (en) * 1999-07-15 2003-03-04 Koyo Seiko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coupling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796812A (zh) * 2004-11-16 2006-07-05 阿斯莫株式会社 离合器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动机设备
JP2007267595A (ja) * 2001-04-25 2007-10-11 Asmo Co Ltd モータ
CN10240103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阿斯莫有限公司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128028A1 (de) 1971-06-05 1972-12-14 Langen & Co Elastische Kupplung
JPS6334252A (ja) 1986-07-30 1988-02-13 Aisin Seiki Co Ltd 自動車用パワ−シ−ト装置
US6727613B2 (en) 2001-04-25 2004-04-27 Asmo Co., Ltd. Motor having rotatable shaft coupled with worm shaft
DE50208947D1 (de) * 2002-02-27 2007-01-25 Siemens Ag Motor-Pumpen-Aggregat,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Bremsvorrichtung
JP5480080B2 (ja) 2010-09-15 2014-04-23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クラッチ及びモータ
JP5779469B2 (ja) 2011-09-30 2015-09-16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27642B1 (en) * 1999-07-15 2003-03-04 Koyo Seiko Co., Ltd. Power transmission coupling and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CN1327293A (zh) * 2000-06-06 2001-12-19 阿斯莫株式会社 带离合器的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267595A (ja) * 2001-04-25 2007-10-11 Asmo Co Ltd モータ
JP4540001B2 (ja) * 2001-04-25 2010-09-08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796812A (zh) * 2004-11-16 2006-07-05 阿斯莫株式会社 离合器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电动机设备
CN102401037A (zh) * 2010-09-15 2012-04-04 阿斯莫有限公司 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94966A (ja) 2016-05-26
CN105587782A (zh) 2016-05-18
DE102015118985B4 (de) 2023-06-29
US20160131199A1 (en) 2016-05-12
US10156262B2 (en) 2018-12-18
DE102015118985A1 (de) 2016-05-12
JP6536015B2 (ja) 2019-07-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87782B (zh) 接头结构、离合器以及电动机
JP4726185B2 (ja) 偏心揺動型歯車装置
US10514080B2 (en) Torsional vibration reducing device
US10265846B2 (en) Servo
JP6911892B2 (ja) トルク伝達用継手及びウォーム減速機
CN105697649A (zh) 扭转振动降低装置
TW201713879A (zh) 動力工具
CN104685258A (zh) 具有弹簧和倾转基座的扭转减震装置
JP2008267563A (ja) スプリングクラッチ
JP5716615B2 (ja) ウォータポンプ
JP6833872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2006234116A (ja) プーリ
JP6186840B2 (ja) 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2010249175A (ja) 遠心振子式動吸振器
JP2007327572A (ja) トルクリミター
JP6059922B2 (ja) カップリング
JP2014088889A (ja) ダブルローラタイプのトリポード型等速ジョイント
JP4584077B2 (ja) 軸継手
JP5183961B2 (ja) 軸・軸受兼用部材とその軸・軸受兼用部材を複数個用いた回転機構具備装置
JP6888489B2 (ja) ジョイント装置及びモータ
JP6805961B2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及び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1197623B (zh) 等速万向节及其组装方法
KR101824437B1 (ko)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디스크 및 허브 조립체
JP2005226768A (ja) 回転駆動力の伝達構造及びモータ装置
JP2006234115A (ja) プー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03

Address after: Kariy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Showa Cho 1 chome 1 GA

Applicant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Applicant before: Arsmo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