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64056B - 多孔质印章单元 - Google Patents

多孔质印章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64056B
CN105564056B CN201510718135.6A CN201510718135A CN105564056B CN 105564056 B CN105564056 B CN 105564056B CN 201510718135 A CN201510718135 A CN 201510718135A CN 105564056 B CN105564056 B CN 105564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mp
porous
ink
porous stamp
thermal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18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64056A (zh
Inventor
阿部荣次
内田成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chiha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achiha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chihata Inc filed Critical Shachiha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5564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64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64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r Reproduction Of Printing Formes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挥优良的操作性的、用于利用热敏头来制作印章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将墨水吸藏体(2)收纳于将上表面开口了的箱形的壳体主体(1)的内部,并用具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3)覆盖所述开口部,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和墨水吸藏体(2)之间以能够取出的方式设置分隔片(4),所述分隔片发挥如下两个作用,即:当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作为防止吸藏体(2)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屏蔽材料的作用;以及作为所述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

Description

多孔质印章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挥优良的操作性的、用于利用热敏头来制作印章的多孔质印章单元。
背景技术
多孔质印章通过在多孔质印章材料上形成具有盖印图案的盖印部(墨水透过部)和非盖印部(墨水不透过部)来制造,作为形成这样的盖印部(墨水透过部)和非盖印部(墨水不透过部)的方法,以往公知使用热敏头的方法。另外,该专利申请人开发了利用使用了热敏头的印字装置并通过数据处理来高精度地制作印章的方法,并率先进行了专利申请(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用于利用热敏头来制作印章的热敏孔版原纸,公知将由墨水吸藏体和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层叠的材料(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在这样的热敏孔版原纸中,以防止吸藏体的墨水从印面渗出为目的,在两者之间配置被称为分隔片的与墨水的浸润性差的薄膜。
上述那样的热敏孔版原纸能够容易地安放于采用了热敏头的印字装置中来使用,并且操作性优良。但是,当在印章制作时受到热敏头的推压的情况下,需要在印字装置中设置用于使多孔质印章材料不弯曲地保持水平的承受台,存在印字装置复杂且昂贵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31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827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平5-724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那样的问题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孔质印章单元,该多孔质印章单元在利用热敏头式的印面加工装置进行印面的加工的情况下,操作性优良,另外能够防止吸藏体的墨水从印面渗出,并且能够省略在印字装置中设置用于保持多孔质印章材料的承受台的操作。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将墨水吸藏体收纳于在上表面开口了的箱形的壳体主体的内部,并用具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的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覆盖所述开口部,所述多孔质印章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和墨水吸藏体之间以能够取出的方式设置分隔片,所述分隔片发挥如下两个作用,即:当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作为防止吸藏体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屏蔽材料的作用;以及作为所述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
所述分隔片优选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氟乙烯、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对优质纸实施了硅处理的离型纸、或者金属形成的硬质体,以此作为技术方案2的发明。
优选在所述分隔片的上表面设置摩擦力辅助部,以此作为技术方案3的发明。
发明的效果
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由于在将墨水吸藏体收纳于在上表面开口了的箱形的壳体主体的内部并用具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的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覆盖所述开口部的多孔质印章单元中,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和墨水吸藏体之间以能够取出的方式设置分隔片,所述分隔片发挥如下两个作用,即:当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作为防止吸藏体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屏蔽材料的作用;以及作为所述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因此,能够容易地设置于印字装置来使用,并且能够发挥优良的操作性,在印字装置中不需要设置承受台,能够使印字装置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由于使所述分隔片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氟乙烯、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对优质纸实施了硅处理的离型纸、或者金属形成的硬质体,因此,即使受到热敏头的推压也能够使多孔质印章材料不弯曲地保持水平,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承受台的作用。
另外,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由于在所述分隔片的上表面设置有摩擦力辅助部,因此,使分隔片的上表面与多孔质印章材料的背面的接触保持力更强,能够防止印面的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分隔片取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将分隔片取出而成为印章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向配件供给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印面加工装置和配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配件安放于印面加工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的一例的图,图1是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组装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另外,图9~图10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安放于印面加工装置30的工序的图。该印面加工装置30是使用热敏头进行印面印字的类型,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以安装于配件20的状态,向所述印面加工装置30被供给,并进行规定的印字处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构成为将墨水吸藏体2收纳于将上表面开口了的箱形的壳体主体1的内部,并用具有由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3覆盖所述开口部。
作为所述壳体主体1的原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化物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墨水吸藏体2是向所述壳体主体1内被收纳的板状的部件,并含浸墨水。作为其原材料,例如能够使用羊毛等天然纤维、聚酯、聚酰胺、腈纶等合成纤维。只要是能够对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供给墨水的材料即可,而不受硬度或形状等成型条件的限制。
此外,含浸的墨水不管是颜料类、染料类、油性类、水性类,只要是被人所知的印章用墨水都能够使用,向墨水吸藏体2含浸墨水的方法也能够采用真空含浸法等公知的方法。
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3将形成有印面的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与树脂制的框体3b的前端面密闭粘接并一体化。
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只要是由热塑性树脂形成并且在使用热敏头进行印面印字时加热熔融的多孔质体即可,例如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形成。具体来说,是聚烯烃类合成树脂、聚酰胺、聚氨酯、聚酯、聚乙烯、聚缩醛等各合成树脂、苯乙烯类、氯乙烯类、烯烃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聚氨酯类的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市面销售的产品,有将聚乙烯、聚丙烯、尼龙、聚氨酯、聚酯、聚氯乙烯、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聚缩醛树脂、聚碳酸酯等作为原料使用的多孔质体。
为了从所述原料得到多孔质体,利用加热加压捏合机、加热辊等机械将淀粉、食盐、硝酸钠、碳酸钙等溶解物质与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混揉,形成片状并冷却后,用水或稀酸性水将所述溶解物质溶出。用该方法制作的多孔质体的熔融温度与原料树脂的熔融温度相同,但通过混入颜料、染料、无机质等填充材料能够任意地改变多孔质体的熔融温度。在本例中进行印面形成的印章材料优选使熔融温度是70℃~120℃。
另外,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气孔率和气孔直径根据所述溶解物质的粒径和混揉含有量确定。由本例的印面形成装置进行印面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3a是一层或两层结构的多孔质体,优选气孔率是50%~80%,一层或两层结构的表面层的气孔直径是1~20μm,下层的气孔率是50~100μm。
此外,作为下层,也可以使用毛毡等墨水吸藏体。另外,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形状只要是片状或薄膜状的薄膜形状即可。
供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密闭粘接的框体3b是四边形形状,框体3b的截面形状具有大致L字形。以该大致L字形的宽的一端作为前端面3c,使侧壁3d从该前端面3c的周缘垂下。并且遍及所述前端面3c的整周地使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周缘部密闭粘接。
作为将该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与框体3b密闭粘接的方法,能够采用通过热熔接或粘接剂进行的密闭粘接等。本例中所说的粘接是指,将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与框体3b紧密地贴在一起。此外,所述框体3b的形状不限定于四边形,也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在该情况下,由于必须使拉出分隔片4的开口部变大,因此对于四边形以外的情况而言,优选从上方取出的方式。
作为所述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3的原材料,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化物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热塑性树脂。尤其是,从保持性能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与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相同或同类的原材料,在使用聚烯烃类热塑性树脂作为该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情况下,优选框体3b的原材料也同样地使用聚烯烃类热塑性树脂。
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和墨水吸藏体2之间,以能够拉出的方式设置分隔片4。在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该分隔片4发挥如下两个作用,即:作为防止吸藏体2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屏蔽材料的作用;以及作为所述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
即,在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存在多孔质印章材料3a被热敏头推压并弯曲而使印刷面发生错位的可能性,因此,以往在配件20设置支承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背面侧并防止弯曲的承受台。因此,在本发明中,通过以能够取出的方式设置发挥作为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的分隔片4,从而能够不需要以往的承受台,另外当然也能够防止吸藏体2的墨水从印面渗出。
作为取出的方法,在图示中,是将舌片部4a拉出的方式,但另外也能够将框体拆下从上方取出。另外,在分隔片4的侧面设置有掉落防止用突起4b,来防止不经意间分隔片4掉落或错位的情况。
作为所述分隔片4的原材料,能够使用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氟乙烯、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等树脂、对优质纸实施了硅处理的离型纸、或者金属形成的硬质体。
在这里,硬质体是指,具有能够防止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被热敏头推压而弯曲的程度的硬度,而不是指不弯曲。即,是具有使印刷错位不发生的程度的硬度的材料。其硬度的调整主要受材质和厚度这样的主要因素影响很大,能够任意地调整。
此外,所述分隔片4能够再利用。
另外,优选在所述分隔片4的上表面设置摩擦力辅助部(未图示),来使分隔片的上表面与多孔质印章材料3a的背面的接触保持力更强。作为该摩擦力辅助部,只要多孔质印章材料3a能够再剥离,能够从天然粘接剂、合成粘接剂中适当地采用。另外,也能够使用具有粘着性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像这样,通过在分隔片4的上表面设置摩擦力辅助部,能够防止局部地熔融了的多孔质印章材料被热敏头的移动拉拽而使得印面错位,能够如实地再现所希望的文字等。另外,制作的印面越大,该效果越好。
以下,说明如上构成的多孔质印章单元进行印字的顺序。
如图8所示,将多孔质印章单元(参照图2)嵌入配件20的收纳部21内,并可靠地安放。
该配件20是长方形的板状的部件,成为能够收纳于印面加工装置30的托盘31的结构。作为该配件20的原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氨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酯、聚碳酸酯、聚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丁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二烯类热塑性弹性体、聚氯化物类热塑性弹性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等热塑性树脂。
接下来,如图9~图10所示,将所述配件20收纳于印面加工装置30的托盘31内,然后在印面加工装置30中,按照程序的指示,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上形成印面。在由热敏头进行的印字过程中,根据输入的数据高精度地制作印字图案。另外,由于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3a和墨水吸藏体2之间设置有分隔片4,因此不会发生多孔质印章材料3a被热敏头推压并弯曲而使得印刷面产生错位的情况。此外,也不会发生吸藏体2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情况。
在印面的形成结束之后,将配件20从印面加工装置30中拉出,并将多孔质印章单元从该配件20取出。在该状态下,由于是在多孔质印章材料3a和墨水吸藏体2之间存在分隔片4的状态,因此,当如图6所示地拉出所述分隔片4时,墨水渗入多孔质印章材料3a中。只不过,当拉出分隔片4的情况下,为了解除干涉,需要将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3向上方抬起承受台的高度量。
将这样得到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安装于规定的外壳(未图示)中,从而将印章完成。
像这样,本发明的多孔质印章单元的结构简单,是仅以这种形式就能够作为商品流通的新类型的商品,通过与印面加工装置组合,任何人都能够高精度地制作任意的印刷图案。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主体
2 墨水吸藏体
3 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
3a 多孔质印章材料
3b 框体
3c 前端面
3d 侧壁
4 分隔片
4a 舌片部
4b 掉落防止用突起
20 配件
21 收纳部
30 印面加工装置
31 托盘。

Claims (2)

1.一种多孔质印章单元,将墨水吸藏体收纳于将上表面开口了的箱形的壳体主体的内部,并用具有由热可塑性树脂形成的多孔质印章材料的带有印章材料的框体覆盖开口了的部分,所述多孔质印章单元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和墨水吸藏体之间,以能够取出的方式设置分隔片,所述分隔片发挥如下两个作用:当利用热敏头在所述多孔质印章材料上形成印面的情况下作为防止吸藏体的墨水从印面渗出的屏蔽材料的作用;以及作为所述热敏头的承受台的作用,
并且,所述分隔片是由树脂、对优质纸实施了硅处理的离型纸或者金属形成的不容许实质变形的硬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质印章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分隔片的上表面设置有摩擦力辅助部。
CN201510718135.6A 2014-10-31 2015-10-29 多孔质印章单元 Active CN1055640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22336A JP6372312B2 (ja) 2014-10-31 2014-10-31 多孔質印判ユニット
JP2014-222336 2014-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64056A CN105564056A (zh) 2016-05-11
CN105564056B true CN105564056B (zh) 2020-01-10

Family

ID=5587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18135.6A Active CN105564056B (zh) 2014-10-31 2015-10-29 多孔质印章单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72312B2 (zh)
CN (1) CN1055640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97250B2 (ja) * 2019-08-08 2023-06-26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印判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728Y2 (ja) * 1992-01-20 1998-10-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熱性孔版原紙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72457U (ja) * 1992-03-03 1993-10-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用原板
JPH0582537U (ja) * 1992-04-17 1993-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孔版印刷用原板
US7073437B2 (en) * 2004-01-30 2006-07-11 Petersen Craig J Hand stamp with adhesively held ink cartridge
JP5789909B2 (ja) * 2011-01-28 2015-10-07 シヤチハタ株式会社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2728Y2 (ja) * 1992-01-20 1998-10-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熱性孔版原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087853A (ja) 2016-05-23
JP6372312B2 (ja) 2018-08-15
CN105564056A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05731B2 (ja)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多孔質印判、および多孔質印判の製造装置
JP5789909B2 (ja) 多孔質印判の製造方法
CN105564056B (zh) 多孔质印章单元
JPH07285255A (ja) 孔版印刷用原板
JP6508613B2 (ja) 多孔質印判
US20150001779A1 (en) Stamping-face plate holder
JP2010253857A (ja) オーナメント付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の成形方法及び成形用型
JP6402621B2 (ja) 多孔質印判
JPH09141991A (ja) スタンプ
WO1998010937A1 (fr) Dispositif a timbrer
JP2574209Y2 (ja) スタンプ装置
JP3299037B2 (ja) スタンプユニット
JPH0811410A (ja) 印 判
JP4369180B2 (ja) 浸透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79373U (ja) 印 判
JP5811104B2 (ja) スタンプ
JP5861498B2 (ja) 印褥具
JPS6331073Y2 (zh)
JPH09141994A (ja) スタンプの印面作成装置
JP2004195736A (ja) 浸透印用の印字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126074A (ja) 印褥具及びその印褥具を利用した印面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印面の捺印方法
KR20110007763U (ko) 원터치식 전사테이프 디스펜서
JP2005330597A (ja) 布帛のエンボス構造及び布帛のエンボス加工方法
JPH09131954A (ja) スタンプ
JP2001277685A (ja) 印 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