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550B - 膨胀阀 - Google Patents

膨胀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550B
CN105531550B CN201480049889.0A CN201480049889A CN105531550B CN 105531550 B CN105531550 B CN 105531550B CN 201480049889 A CN201480049889 A CN 201480049889A CN 105531550 B CN105531550 B CN 105531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expansion valve
stream
axle center
valv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988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31550A (zh
Inventor
伊藤繁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531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31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5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actuated by temperature vari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00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 F16K1/14Lift valves or globe valves, i.e. cut-off apparatus with closure members having at least a component of their opening and closing mo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closing faces with ball-shaped valve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25B41/33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 pressure, e.g.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 F25B41/335Expansion valves with the valve member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 pressure, e.g. by the pressure of the refrigerant via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41/00Details of ejectors not being used as compression device; 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Details of flow restrictors or expansion valves
    • F25B2341/068Expansion valves combined with a sensor
    • F25B2341/0683Expansion valves combined with a sensor the sensor is disposed in the suction line and influenced by the temperature or the pressure of the suction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01Geometry problems, e.g. for reducing siz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在动力元件(34)向一轴心(CL1)方向鼓出时,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被固定于主体部(30)的盖部件(46)的推压部(462)推压,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膜片(341)越向外侧鼓出,则动力元件(34)的保持部件(343)越向从推压部(462)远离侧位移,该保持部件(343)的一轴心(CL1)方向的位移传递给球形阀(321)从而使球形阀(321)的阀开度增减,因此无需在保持部件(343)和球形阀(321)之间设置使膨胀阀(12)的加工变复杂的部件,无需设置例如需要复杂的焊接加工的部件。

Description

膨胀阀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3年9月1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188185,其公开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流体进行减压的膨胀阀。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膨胀阀,该膨胀阀形成有使流通流体减压的减压流路,并且该膨胀阀具备:对该减压流路进行开闭的阀芯;以及构成为具有膜片的膨胀部。该专利文献1的膨胀阀除作为膨胀部的动力元件和阀芯外,还具有感温响应部件和动作棒。该感温响应部件具有与膜片抵接的支承部和从该支承部轴状地延伸设置的感温部,在感温响应部件形成有扩及到感温部的内部空间。支承部形成为凸缘状的形状,从而不会局部按压膜片。并且,为了使膨胀部内的空间和感温响应部件的内部空间连通来在其中封入制冷剂,而在膜片设置有连通孔,膜片和感温响应部件通过焊接气密地接合。
另外,动作棒插装在感温响应部件的感温部和阀芯之间,将膜片鼓出引起的感温响应部件的轴向位移向阀芯传递。即,在专利文献1的膨胀阀中,膨胀部的膨胀从膜片顺序传递到感温响应部件、动作棒、阀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924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膨胀阀中,如上所述,感温响应部件以膨胀部内的空间和感温响应部件的内部空间具有气密性地连通的方式接合于膜片,因此有膨胀阀的加工变复杂这一担忧。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膨胀阀中,若仅仅移除感温响应部件,动作棒会局部地按压膜片,由此有在膜片产生应力集中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几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膨胀阀,其能够避免因设置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感温响应部件的部件而引起的加工的复杂化。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膨胀阀中,具备:膨胀部,该膨胀部具有向一轴心的轴向鼓出的膜片和相对于该膜片在轴向上层叠的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并且在轴向上,在该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和该膜片之间形成封入有封入流体的流体封入空间;
流路形成部,该流路形成部形成第1流路,该第1流路具有使流通流体减压的减压流路,并且该流通流体在该第1流路中流动;
开闭减压流路的阀芯;
推压部,该推压部固定于流路形成部,并且在膜片向轴向鼓出时,在该轴向上该膜片被该推压部推压;以及
位移传递部,该位移传递部将封入空间形成部件的轴向的位移传递给阀芯,使该阀芯的阀开度增减,
在轴向上,该膜片越向外侧鼓出,封入空间形成部件越向从推压部远离的一侧位移。
根据上述的公开,在膨胀部的膜片向一轴心的轴向鼓出时,该膜片被固定于流路形成部的推压部在轴向上推压。在轴向上,膜片越向外侧鼓出则膨胀部的封入空间形成部件越向从推压部离开侧位移。并且,封入空间形成部件的轴向的位移传递给阀芯,从而使阀芯的阀开度增减。其结果,在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和阀芯之间不需要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感温响应部件的部件。因此,能够避免因设置相当于该感温响应部件的部件而引起的膨胀阀加工的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动力元件34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是表示阀机构部32使节流通路363的制冷剂通路面积为最大的状态,即,使球形阀321的阀开度为最大的状态的图。
图5是放大图3的V部分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7是图6中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动力元件50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图13是第5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14是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第5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34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4的XV-XV剖视图。
图16是第6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17是从球形阀321侧观察到的第6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立体图。
图18是从图16抽出动力元件50来进行表示的动力元件50的详细剖视图。
图19是第7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20是从球形阀321侧观察到的第7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和三根动作棒323的立体图。
图21是从图19抽出动力元件50来进行表示的动力元件50的详细剖视图。
图22是第8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23是第9实施方式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
图24是第9实施方式的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在图中标记相同符号。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温度式膨胀阀12的剖视图。该温度式膨胀阀12(以下,简称为膨胀阀12)构成车辆用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的一部分,图1还示意性地图示膨胀阀12和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的各结构设备的连接关系。
在该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中,采用氟利昂系制冷剂(例如R134a)作为制冷剂。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构成高压侧制冷剂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循环。首先,在图1所示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中,压缩机14从未图示的车辆行驶用发动机经由电磁离合器得到驱动力,吸入并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16是如下散热用热交换器:使从压缩机14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通过未图示的冷却风扇吹送的作为外部气体的车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使高压制冷剂散热而冷凝。冷凝器16的出口侧例如经由对气液进行分离的未图示的接收器而连接于膨胀阀12。
膨胀阀12是使从冷凝器16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减压膨胀后向蒸发器18入口侧流出的减压装置。并且,膨胀阀12使从该冷凝器16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减压膨胀,并基于从蒸发器18流出的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使节流通路面积变化,以使得该蒸发器流出制冷剂的过热度接近预定值,从而调整向蒸发器18入口侧流出的制冷剂流量。另外,后述关于膨胀阀12的详细结构。
蒸发器18是如下吸热用热交换器:使在膨胀阀12减压膨胀后的低压制冷剂和通过未图示的送风风扇吹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使低压制冷剂蒸发而发挥吸热作用。进一步,蒸发器18的出口侧经由形成于膨胀阀12的内部的第2制冷剂通路38而连接于压缩机14的吸入侧。
接着,对膨胀阀1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膨胀阀12构成为具有主体部30、阀机构部32及动力元件34等。
主体部30构成膨胀阀12的外壳及膨胀阀12内的制冷剂通路等,例如对由铝合金等构成的圆柱状或棱柱状的金属块实施开孔加工等而形成。主体部30是形成膨胀阀12的外形的壳体,在主体部30形成有第1制冷剂通路36、第2制冷剂通路38及阀室40等。换言之,主体部30是形成第1制冷剂通路36和第2制冷剂通路38的流路形成部。
第1制冷剂通路36是作为流通流体的制冷剂流动的第1流路且是设置为用于使该制冷剂减压的流路。第1制冷剂通路36在其一端具有第1流入口361,在另一端具有第1流出口362。该第1流入口361连接于冷凝器16的出口侧,第1流出口362连接于蒸发器18的入口侧。
第2制冷剂通路38是制冷剂流动的流路,是与第1制冷剂通路36分开的第2流路。第2制冷剂通路38在其一端具有第2流出口382,在另一端具有第2流入口381。该第2流入口381连接于蒸发器18的出口侧,第2流出口382连接于压缩机14的吸入侧。
阀室40是设置于第1制冷剂通路36的中途且在其内部收容后述的阀机构部32的球形阀321的空间。具体而言,阀室40直接连通第1流入口361,经由节流通路363连通于第1流出口362。节流通路363构成第1制冷剂通路36的一部分,是通过将制冷剂流节流成较细使制冷剂减压的减压流路。即,节流通路363是使从第1流入口361流入阀室40的制冷剂一边减压膨胀一边从阀室40侧向第1流出口362侧导出的通路。
阀机构部32具备球形阀321、动作棒323、防振弹簧324及螺旋弹簧325,且收容于主体部30内。这些球形阀321、动作棒323、防振弹簧324及螺旋弹簧325配置于一轴心CL1上,球形阀321在该一轴心CL1方向上动作。
球形阀321是通过在一轴心CL1方向上位移来开闭第1制冷剂通路36的阀芯。详细而言,球形阀321通过在一轴心CL1方向上位移,从而开闭节流通路363并调节该节流通路363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即,球形阀321通过在一轴心CL1方向上位移来增减第1制冷剂通路36的制冷剂流量。
另外,在阀室40与球形阀321一起收容有防振弹簧324及螺旋弹簧325。防振弹簧324通过相对于阀室40滑动来抑制球形阀321的不必要的振动。螺旋弹簧325经由防振弹簧324对球形阀321施加负荷,该负荷是对球形阀321向使节流通路363闭阀的一侧上施力的负荷。另外,图1表示阀机构部32将节流通路363完全关闭的状态即第1制冷剂通路36的全闭状态。
另外,膨胀阀12具备调整螺纹42,该调整螺纹42以经由螺旋弹簧325将球形阀321向节流通路363的端部按压的方式螺合于主体部30。螺旋弹簧325对球形阀321施加的负荷能够通过使该调整螺纹42旋转来进行调整。另外,在调整螺纹42和主体部30之间设置有O型圈421,该O型圈421防止制冷剂从阀室40向膨胀阀12的外部流出。
动作棒323形成为沿一轴心CL1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形状,被插装在动力元件34和球形阀321之间。并且,动作棒323作为将动力元件34的保持部件343的一轴心CL1方向上的位移传递给球形阀321的位移传递部发挥功能。动作棒323通过将该保持部件343的一轴心CL1方向上的位移传递给球形阀321,从而增减球形阀321的阀开度。
动作棒323嵌入于嵌入孔301,嵌入孔301形成于主体部30,由此,相对于主体部30被约束在一轴心CL1的径向上。即,动作棒323相对于主体部30仅能够在一轴心CL1方向上移动。
动作棒323的一端在一轴心CL1方向上碰到动力元件34的保持部件343,动作棒323的另一端插通于节流通路363内并碰到球形阀321。
另外,插入了动作棒323的O型圈326通过止环327从而相对于主体部30被保持。该O型圈326防止制冷剂在第1制冷剂通路36和第2制冷剂通路38之间流传到动作棒323和主体部30之间的间隙而流通。
动力元件34收容于在主体部30形成的收容空间44内。详细而言,该收容空间44由主体部30和嵌入并铆接接合于该主体部30的盖部件46形成。另外,动力元件34和收容空间44的侧壁面44a之间形成有允许动力元件34的配置向一轴心CL1的径向偏差所充足的径向间隙。另外,在盖部件46和主体部30之间设置有O型圈461,该O型圈461防止制冷剂从收容空间44向膨胀阀12的外部流出。动力元件34与本发明的膨胀部对应。
盖部件46构成收容空间44的一部分,将动力元件34和膨胀阀12外部的空间隔开。盖部件46具备推压部462,该推压部462在动力元件34的膜片341向一轴心CL1方向鼓出时被该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推压。并且,在该推压部462形成有在一轴心CL1方向上与动力元件34的膜片341接触的接触面46a。该接触面46a是相对于主体部30被固定的固定面,膜片341通过向一轴心CL1方向鼓出而被该接触面46a推压,因此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膜片341越向外侧鼓出则保持部件343越向从推压部462离开一侧位移。
盖部件46优选由绝热性能优异的材质,例如由树脂构成。由于盖部件46铆接接合于主体部30,因此该盖部件46的推压部462是固定于主体部30的部位。
动力元件34配置为在一轴心CL1方向上安装在介于盖部件46的推压部462和动作棒323之间。
如图2及图3所示,动力元件34具备:圆盘状的膜片341;具有与该膜片341相同程度的直径的保持部件343;以及平板且圆环状的环部件344。图2是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动力元件34的俯视图。图3是该图2的III-III剖视图。
膜片341由薄壁的弹簧部件构成,配置为使一轴心CL1通过膜片341的中心。保持部件343是厚壁的金属部件,与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层叠。并且,膜片341根据动力元件34的内压和收容空间44(参照图1)内的压力的压差,向一轴心CL1方向的外侧鼓出,动力元件34与来自螺旋弹簧325(参照图1)的按压力对抗。总之,膜片341的中央部分根据该压差向一轴心CL1方向位移。另外,图1所示的收容空间44按如下方式连通于第2制冷剂通路38:阀机构部32位于任意的行程位置时,均使收容空间44内的温度及压力和第2制冷剂通路38内相同。
如图3所示,保持部件343在一轴心CL1方向上与膜片341层叠,因此在该保持部件343和膜片341之间形成闭空间34a。该闭空间34a是感知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的感温室,该闭空间34a内的压力越升高则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越向外侧鼓出。闭空间34a与本发明的流体封入空间对应,保持部件343与本发明的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对应。
另外,保持部件343具有环状的接触面343a,且与膜片341所具有的周缘部分341a在该接触面343a接触。
另外,在保持部件343中的与膜片341侧相反一侧形成有嵌合凹部343e,该嵌合凹部343e由作为嵌合孔的盲孔构成。在该嵌合凹部343e例如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嵌合有动作棒323(参照图1)的一端。由此,动力元件34不固定于动作棒323,以动力元件34的轴心与动作棒323的轴心一致的方式相对于动作棒323被保持。另外,动作棒323的一端碰到嵌合凹部343e的底面。
另外,在保持部件343形成有流体导入路343c,该流体导入路343c是向闭空间34a内导入制冷剂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流体用的细小的贯通孔。并且,在上述混合流体被导入闭空间34a后通过塞子346阻塞该流体导入路343c。即,该混合流体是被封入闭空间34a内的封入流体。另外,收容空间44(参照图1)内的温度被传递给闭空间34a内的混合流体,使该混合流体的温度成为与收容空间44内的温度一致。另外,收容空间44内的压力成为对该混合流体的压力的反作用力即对动力元件34的内压的反作用力。
环部件344相对于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配置于与保持部件343相反的一侧。并且,环部件344具有环部件接触面344a(参照图5),与膜片341的周缘部分341a在该环部件接触面344a接触。即,膜片341的周缘部分341a被夹持于该环部件接触面344a和保持部件343的接触面343a。
接着,对动力元件34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环部件344、膜片341及保持部件343(参照图3),按环部件344、膜片341、保持部件343的顺序在一轴心CL1方向层叠。
接着,夹着膜片341的环部件344和保持部件343在一轴心CL1的周向上遍及整周地例如被激光焊接。该焊接部分在图3中由点剖面线表示。进行该激光焊接以确保闭空间34a的气密性。
如从图3可知,在保持部件343中,在其接触面343a的内周端343d(参照图5)的一轴心CL1的径向外侧通过激光焊接与膜片341接合。另外,在环部件344中,在环部件接触面344a的内周端344b(参照图5)的一轴心CL1的径向外侧通过激光焊接与膜片341接合。
接着,将制冷剂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流体从流体导入路343c导入闭空间34a内。该混合流体所包含的制冷剂例如为气液二相的制冷剂。该制冷剂可以与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的制冷剂不同,也可以相同。
接着,在上述混合流体被导入闭空间34a内后,流体导入路343c被塞子346阻塞。并且,塞子346例如通过凸焊,在阻塞了流体导入路343c的状态下接合于该流体导入路343c的开口部分。通过这样阻塞流体导入路343c,从而使闭空间34a成为封入上述混合流体的流体封入空间。
接着,根据图4对阀机构部32和动力元件34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表示阀机构部32使节流通路363的制冷剂通路面积为最大的状态,即,使球形阀321的阀开度最大的状态。
在膨胀阀12中,若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上升,则收容空间44内的温度及封入动力元件34的闭空间34a内的混合流体的温度也随之上升,闭空间34a的内压变高。然后,若因该内压产生的动力元件34的膨胀力克服因螺旋弹簧325等产生的反作用力,则如图4的箭头AR01那样动力元件34向一轴心CL1方向膨胀。详细而言,膜片341向一轴心CL1方向的外侧鼓出。
若动力元件34如箭头AR01那样膨胀,则膜片341被按压于盖部件46的接触面46a,盖部件46固定于主体部30,因此动力元件34的保持部件343和被该保持部件343推动的动作棒323如箭头AR02那样向从接触面46a远离侧移动。与此同时,球形阀321被动作棒323推动而如箭头AR03那样移动。即,球形阀321打开节流通路363。并且,通过动力元件34推球形阀321的负荷和螺旋弹簧325推球形阀321的负荷的平衡,从而调节球形阀321的阀开度,即,调节膨胀阀12的阀开度。
如上所述,若保持部件343向箭头AR02方向移动,则在一轴心CL1方向上形成于保持部件343的与膜片341相反的一侧的止动面343f碰到与该止动面343f相对的主体部30的碰触面30a。图4表示该止动面343f碰到碰触面30a的状态,即,在止动面343f碰到碰触面30a时,膨胀阀12的阀开度为最大开度。另外,在图1所示的第1制冷剂通路36的全闭状态下,在该止动面343f和碰触面30a之间形成有一轴心CL1方向的间隙。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动力元件34向一轴心CL1方向鼓出时,膜片341在一轴心CL1方向上碰到被固定于主体部30的盖部件46的推压部462,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膜片341越向外侧鼓出则动力元件34的保持部件343越向从推压部462远离的一侧位移,该保持部件343的一轴心CL1方向的位移传递给球形阀321,从而使球形阀321的阀开度增减,因此在保持部件343和球形阀321之间无需相当于专利文献1的感温响应部件的部件。因此,能够避免因设置相当于该感温响应部件的部件而引起的膨胀阀12的加工的复杂化。
另外,在一轴心CL1方向上,在动力元件34中,并非是膜片341侧而是保持部件343侧朝向动作棒323,因此能够使动作棒323直接碰到保持部件343。例如,假设使动作棒323碰到膜片341,为了防止膜片341被局部按压,需要将以较广的面与膜片341面接触的部件安装到介于动作棒323和膜片341之间,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无需这样的面接触的部件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保持部件343的接触面343a在该接触面343a的内周端343d(参照图5)的一轴心CL1的径向外侧与膜片341接合。与此同时,环部件344在环部件接触面344a的内周端344b(参照图5)的一轴心CL1的径向外侧与膜片341接合。
例如,在放大了图3的V部分的图5中,膜片341在向一轴心CL1方向的外侧鼓出时,以环部件接触面344a的内周端344b为支点向箭头ARex方向弯曲。另一方面,膜片341在向一轴心CL1方向的内侧收缩时,以接触面343a的内周端343d为支点向箭头ARcn方向弯曲。
即,在膜片341变形时,由于以相对于膜片341的由焊接而形成的接合部分偏移的位置为支点弯曲,因此膜片341的变形时的应力集中部位从上述接合部分离开,能够使膜片341的耐久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保持部件343形成用于向闭空间34a内导入制冷剂与惰性气体的混合流体的流体导入路343c,因此无需在膜片341形成相当于该流体导入路343c的连通孔。因此,容易塞住该流体导入路343c以不使混合流体泄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动力元件34与膨胀阀12外部的空间隔开并被收容于主体部30内,因此能够容易实施膨胀阀12和相邻配置于该膨胀阀12的部件等之间的防水处理、隔音处理。另外,有如下优点:动力元件34的动作难以受到膨胀阀12周围的外部气体温度的影响。另外,由于将动力元件34和膨胀阀12外部的空间隔开的盖部件46为树脂制,因此与该盖部件46例如为金属制的情况相比,更加难以受到外部气体温的影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动作棒323相对于主体部30被约束在一轴心CL1的径向上,动作棒323的一端嵌合于在保持部件343形成的嵌合凹部343e,因此能够将动力元件34以一定的姿势相对于主体部30进行保持以使动力元件34的鼓出方向成为动作棒323的轴向即一轴心CL1方向。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另外,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相同或等同的部分进行省略或简单化说明。后述的第3实施方式之后也相同。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中,第1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34被置换为动力元件50。并且,动作棒323的长度比第1实施方式短。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34,与该动力元件34相比,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较长。详细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具备图6的保持部件501来代替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43,该保持部件501比第1实施方式的保持部件343长。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具备如图7及图8所示那样的形状。图7是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俯视图。图8是该图7的VIII-VIII剖视图。
如图7及图8所示,动力元件50除保持部件501之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具备膜片341和环部件344。另外,动力元件50与本发明的膨胀部对应。
保持部件501由通过激光焊接接合于膜片341的接合部501a和配置于第2制冷剂通路38(参照图6)内的流路配置部501c构成。该流路配置部501c是从接合部501a延伸设置的部位,并且是比接合部501a直径小的圆筒形状。另外,在膜片341和保持部件501的接合部501a之间形成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闭空间50a,但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该闭空间50a形成为扩及到流路配置部501c为止。
该动力元件50的闭空间50a与第1实施方式的闭空间34a相同,是封入了前述的混合流体的流体封入空间。并且,向闭空间50a内导入该混合流体用的流体导入路343c形成于流路配置部501c,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混合流体被导入闭空间50a后通过塞子346阻塞流体导入路343c。
在本实施方式中,嵌合凹部343e形成于流路配置部501c的顶端。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该嵌合凹部343e嵌合有动作棒323(参照图6)的一端。
另外,如图6所示,动力元件50配置成保持部件501的流路配置部501c横穿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流并位于第2制冷剂通路38内。由此,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的制冷剂与动力元件50直接接触并向下游流动,因此能够使动力元件50与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对应地精度高于第1实施方式地动作。
另外,封入了混合流体的闭空间50a形成为扩及到流路配置部501c为止,因此与闭空间50a不扩及到流路配置部501c的结构(参照图24)相比,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容易传递给闭空间50a内的混合流体,能够使动力元件50与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对应进行精度良好地动作。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9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其动力元件50不同。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俯视图与第2实施方式同为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图7的VIII-VIII剖视图不是图8而是图10。
如图9及图10所示,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还具备吸附材料502和保持部件503。
吸附材料502是根据吸附材料502的温度来吸附或放出封入在闭空间50a内的制冷剂。吸附材料502例如由导热性比保持部件501差的活性炭等构成。吸附材料502在动力元件50的闭空间50a内设置于属于流路配置部501c的部位。并且,吸附材料502以不向接合部501a侧流出的方式被保持部件503保持。保持部件503是具有透气性的部件,例如由金属网或过滤器等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动力元件50内设置有吸附材料502,因此能够使动力元件50对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的动作应答性变迟钝,抑制动力元件50的过度敏感的动作。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其动力元件50不同。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俯视图与第2实施方式同为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图7的VIII-VIII剖视图不是图8而是图12。
如图11及图12所示,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与第2实施方式相比,还具备壁部件504。
壁部件504由导热率比金属制的保持部件501低的材质例如树脂构成,形成为圆筒状。并且,嵌入于圆筒状的流路配置部501c内。因此,流路配置部501c的内周面501d被壁部件504覆盖。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流路配置部501c的内周面501d被导热率较低的壁部件504覆盖,因此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相同,能够抑制动力元件50的过度敏感的动作。
(第5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相对于第1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其动力元件34不同。详细而言,环部件344(参照图15)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图13所示的动力元件34的详细图在图14及图15表示。图14是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34的俯视图,图15是该图14的XV-XV剖视图。
如图14及图15所示,环部件344具备膜片按压部344c和延伸设置部344d,该膜片按压部344c在与保持部件343之间夹持并固定膜片341的周缘部分341a,该延伸设置部344d从该膜片按压部344c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该延伸设置部344d与本发明的限制部对应。
从图15可知,膜片按压部344c相当于第1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的整体,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是在第1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增加了延伸设置部344d。
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延伸设置部344d的中心部分形成有贯通孔344e,该贯通孔344e形成为不妨碍膜片341与盖部件46的推压部462(参照图13)接触。
环部件344的延伸设置部344d配置成若膜片341鼓出某种程度则与膜片341接触。并且,膜片341被延伸设置部344d限制,使得若膜片341鼓出到与延伸设置部344d接触,则不会鼓出到该接触的状态以上。
即,延伸设置部344d具备限制膜片341鼓出而变形的功能。因此,能够抑制膜片341的变形以使得不有损于耐久性。例如,在动力元件34的制造过程中,在动力元件34单体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膜片341的变形被盖部件46抑制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延伸设置部344d特别有效。
另外,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2~4实施方式的任一进行组合。
(第6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多个流路配置部501c且设置有多根动作棒323。
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30为两个部件的结构,由第1主体部件302和第2主体部件303构成。第1主体部件302被嵌入第2主体部件303内,这样使第1主体部件302和第2主体部件303成为一体,从而第1制冷剂通路36和第2制冷剂通路38形成于主体部30。
在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中,作为开闭节流通路363的阀芯,具备阀芯328来替代第2实施方式的球形阀321。该阀芯328形成圆锥形状且具备:使节流通路363的制冷剂通路面积增减的圆锥部328a;与该圆锥部328a构成为一体的动作棒323;以及承受来自螺旋弹簧325的负荷的支承部328b。螺旋弹簧325经由支承部328b将圆锥部328a向推压到节流通路363侧施力。即,螺旋弹簧325将阀芯328向闭阀的方向施力。
在第1主体部件302和第2主体部件303之间设置有O型圈304、305。O型圈304防止泄漏的制冷剂在第1制冷剂通路36和第2制冷剂通路38之间流通。另外,O型圈305防止泄漏的制冷剂在第1制冷剂通路36内的制冷剂流中的相对于阀芯328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流通。
动力元件50具备多个流路配置部501c,该多个流路配置部501c全部配置于第2制冷剂通路38内。该动力元件50的详细图在图17及图18中表示。图17是从球形阀321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立体图,图18是从图16抽出动力元件50来进行表示的动力元件50的详细剖视图。
如图17及图18所示,设置有三个流路配置部501c。该三个流路配置部501c沿一轴心CL1而相互平行地设置,以一轴心CL1为中心环状地排列配置。动作棒323(参照图16)的一端分别碰到流路配置部501c的顶端501f。即,三根动作棒323也以一轴心CL1为中心环状地排列配置。另外,如图16所示,动作棒323的另一端碰到阀芯328的支承部328b。根据这样的结构,若膜片341鼓出从而保持部件501向一轴心CL1方向的阀芯328侧位移,则三根动作棒323克服螺旋弹簧325的作用力使阀芯328向开阀方向位移。即,这三根动作棒323作为将动力元件50的保持部件501的一轴心CL1方向位移传递给阀芯328的位移传递部发挥功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动力元件50的保持部件501具有多个流路配置部501c,因此即使第1制冷剂通路36内的制冷剂温度有偏差,也能够使阀芯328与第1制冷剂通路36的制冷剂温度对应来进行动作以降低该偏差的影响。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多根动作棒323在一轴心CL1方向上插装在保持部件501和阀芯328之间,相互并列配置,因此能够以动作棒323不插通于节流通路363内的方式配置动作棒323。
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进行组合,使本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是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具有延伸设置部344d(参照图15)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第7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6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19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与第6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流路配置部501c为一个。
图20是从球形阀321侧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和三根动作棒323的立体图。另外,图21是从图19抽出动力元件50来进行表示的动力元件50的详细剖视图。
如图19~图21所示,与第6实施方式相同,三根动作棒323以一轴心CL1为中心且环状地配置。然而,由于动力元件50的流路配置部501c为一个,因此动作棒323的一端分别碰到接合部501a而非流路配置部501c。
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组合,使本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是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具备延伸设置部344d(参照图15)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第8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6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22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与第6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插装部件54。
膨胀阀12具备插装部件54,该插装部件54是平板形状的部件。流路配置部501c的顶端501f(参照图18)碰到插装部件54的一面侧。另一方面,动作棒323的一端碰到插装部件54的另一面侧。因此,在一轴心CL1方向上,若动力元件50膨胀,则保持部件501经由插装部件54按压动作棒323。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插装部件54插装在流路配置部501c和动作棒323之间,因此无需使动作棒323碰到流路配置部501c的顶端501f(参照图18)。因此,在膨胀阀12的组装工序中,无需使流路配置部501c相对于动作棒323位置对齐。另外,通过使插装部件54的外径比动力元件50的外径大,从而能够相对于动力元件50的外径在一轴心CL1的径向外侧配置动作棒323。
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组合,使本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是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具备延伸设置部344d(参照图15)的结构。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3实施方式或第4实施方式进行组合。
(第9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要对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图23是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的剖视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相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膨胀阀12,其动力元件50不同。从一轴心CL1方向观察到的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的俯视图与第2实施方式同为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图7的VIII-VIII剖视图不是图8而是图24。
如图23及图24所示,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动力元件50中,封入了混合流体的闭空间50a不形成于流路配置部501c。即,闭空间50a形成于膜片341和保持部件501的接合部501a之间,但该闭空间50a不形成为扩及到流路配置部501c为止,流路配置部501c为实心结构。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保持部件501的流路配置部501c不形成闭空间50a,但该流路配置部501c横穿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流而位于第2制冷剂通路38内,因此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从流路配置部501c经由接合部501a传递给闭空间50a内的混合流体。因此,应答性比第2实施方式低,但能够使动力元件50与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对应而进行比第1实施方式精度良好的动作。
另外,还能够将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组合,使本实施方式的环部件344是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的具备延伸设置部344d(参照图15)的结构。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的图12中,壁部件504覆盖流路配置部501c的内周面501d,但在该内周面501d之外或代替内周面501d,覆盖流路配置部501c的外周面501e也无妨。
(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流体导入路343c形成于保持部件343、501,但形成于膜片341也无妨。
(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膜片341整周焊接到保持部件343、501来确保动力元件34、50的气密性,但只要确保动力元件34、50的气密性,膜片341通过焊接以外的方法接合于保持部件343、501也无妨。
(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膨胀阀12构成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10的一部分,但用于其他的用途也无妨。
(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膨胀阀12构成为动力元件34、50与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对应而膨胀,但构成为根据该第2制冷剂通路38的制冷剂温度以外的其他的温度使动力元件34、50膨胀也无妨。
(6)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有与第1制冷剂通路36相同的流体的制冷剂,但在第2制冷剂通路38流动与在第1制冷剂通路36流动的流体不同的流体也无妨。
(7)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动力元件34、50的闭空间34a、50a为单一的空间,但分隔成相互独立的多个空间也无妨。
(8)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被封入动力元件34、50的闭空间34a、50a的封入流体是混合制冷剂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流体,但仅为制冷剂也无妨。进一步而言,该封入流体只要是随着温度上升而体积膨胀的流体则无特别限定。
(9)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膜片341以夹持于保持部件343与环部件344的状态接合于该保持部件343和环部件344,但不设置环部件344,膜片341接合于保持部件343也无妨。
(10)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保持部件343、501的一轴心CL1方向位移经由动作棒323传递给球形阀321或阀芯328,但不限于动作棒323,例如经由不为棒状的部件传递给球形阀321或阀芯328也无妨。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述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不是相互无关的结构除明显不能进行组合的情况外,能够进行适当地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被认为原理上明显为必需的情况等外,自不必说,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不一定为必需。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时,除特别明示为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被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结构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被限定为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外,不限定于其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Claims (16)

1.一种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具备:
膨胀部(34,50),该膨胀部(34,50)具有向一轴心(CL1)的轴向鼓出的膜片(341)和相对于该膜片在所述轴向上层叠的封入空间形成部件(343,501),并且在所述轴向上,在该封入空间形成部件(343,501)和所述膜片之间形成封入有封入流体的流体封入空间(34a,50a);
流路形成部(30),该流路形成部(30)形成第1流路(36),该第1流路(36)具有使流通流体减压的减压流路(363),并且所述流通流体在该第1流路(36)中流动;
开闭所述减压流路的阀芯(321,328);
推压部(462),该推压部(462)固定于所述流路形成部,并且在所述膜片向所述轴向鼓出时,在该轴向上该膜片被该推压部推压;以及
位移传递部(323),该位移传递部(323)将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的所述轴向的位移传递给所述阀芯,使该阀芯的阀开度增减,
在所述轴向上,所述膜片越向外侧鼓出,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越向从所述推压部远离的一侧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膜片在其周缘具有周缘部分(341a),
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具有与所述膜片的周缘部分接触的环状的接触面(343a),
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在所述接触面的内周端(343d)的所述一轴心的径向外侧接合于所述膜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部具有环状的环部件(344),在所述一轴心的轴向上,该环部件(344)相对于所述膜片设置于与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的接触面相反的一侧,
所述环部件具有与所述膜片接触的环部件接触面(344a),所述环部件在该环部件接触面的内周端(344b)的所述一轴心的径向外侧接合于所述膜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部件具备限制部(344d),该限制部(344d)限制所述膜片鼓出而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从所述环部件向径向内侧延伸,在所述膜片鼓出而变形时通过接触来限制该膜片的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流体在第2流路(38)中流动,该第2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分开地形成于所述流路形成部,
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501)具有配置于所述第2流路内的流路配置部(501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的收容空间(44)形成于所述流路形成部,
所述膨胀部中的所述膜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封入空间(50a)形成为扩及到所述流路配置部为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膨胀部(50)中,在所述流体封入空间内的属于所述流路配置部的部位具有吸附所述封入流体的吸附材料(50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配置部的内周面(501d)与外周面(501e)的一方或双方被导热率比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低的部件(504)覆盖。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具有多个所述流路配置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通流体在第2流路(38)中流动,该第2流路与所述第1流路分开地形成于所述流路形成部,
与所述第2流路连通的收容空间(44)形成于所述流路形成部,
所述膨胀部中的所述膜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传递部由动作棒构成,该动作棒相对于所述流路形成部被约束在所述一轴心的径向上,并沿所述一轴心的轴向延伸,
在所述一轴心的轴向上,在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的与所述膜片侧相反的一侧形成有嵌合孔(343e),
所述动作棒嵌合于所述嵌合孔。
14.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移传递部由沿所述一轴心的轴向延伸的多根动作棒构成,
在所述一轴心的轴向上,该多根动作棒插装在所述封入空间形成部件与所述阀芯之间,并且该多根动作棒相互并列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部收容于所述流路形成部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膨胀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由树脂构成。
CN201480049889.0A 2013-09-11 2014-09-02 膨胀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15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88185A JP6011498B2 (ja) 2013-09-11 2013-09-11 膨張弁
JP2013-188185 2013-09-11
PCT/JP2014/004489 WO2015037207A1 (ja) 2013-09-11 2014-09-02 膨張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550A CN105531550A (zh) 2016-04-27
CN105531550B true CN105531550B (zh) 2017-05-31

Family

ID=526653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9889.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31550B (zh) 2013-09-11 2014-09-02 膨胀阀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3779B2 (zh)
JP (1) JP6011498B2 (zh)
CN (1) CN105531550B (zh)
DE (1) DE112014004164T5 (zh)
WO (1) WO20150372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40831B2 (en) 2013-09-11 2019-03-26 Denso Corporation Expansion valve
DE112016002623B4 (de) * 2015-06-09 2019-12-24 Denso Corporation Druckreduzierventil
CN107191646B (zh) * 2017-06-07 2023-09-22 北京建筑大学 一种自力式恒温差控制阀、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7173837B2 (ja) * 2018-11-06 2022-11-16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温度式膨張弁
JP7349706B2 (ja) * 2019-07-04 2023-09-25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パワーエレメン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膨張弁
JP7483250B2 (ja) 2020-05-26 2024-05-15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膨張弁
JP7332565B2 (ja) * 2020-11-05 2023-08-23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温度式弁装置及び冷却装置並びに冷凍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5836A (en) * 1973-01-24 1974-12-24 Hitachi Lt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olant pressure in evaporator
JPS57208375A (en) * 1981-06-16 1982-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rain valve
CN102762935A (zh) * 2010-03-29 2012-10-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78879A (en) * 1958-06-30 1961-04-11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JPS6219575U (zh) 1985-07-19 1987-02-05
JPH0338600Y2 (zh) 1986-04-21 1991-08-14
JPH0470968U (zh) * 1990-10-30 1992-06-23
JP3341192B2 (ja) 1994-06-15 2002-11-05 株式会社テイエルブイ 熱応動式スチ―ムトラップ
JP3355386B2 (ja) 1994-07-15 2002-12-09 株式会社テイエルブイ 熱応動式スチ―ムトラップ
JP2000193347A (ja) * 1998-12-24 2000-07-14 Denso Corp 圧力制御弁
JP2002310539A (ja) 2001-04-09 2002-10-23 Tgk Co Ltd 膨張弁
JP2004028491A (ja) * 2002-06-27 2004-01-29 Fuji Koki Corp 膨張弁
JP2006242007A (ja) 2005-03-01 2006-09-14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ダイアフラムポンプ
JP4888327B2 (ja) * 2007-10-17 2012-02-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膨張弁
DE102009056281A1 (de) * 2008-12-02 2010-09-16 Denso Corporation, Kariya-City Expansionsventil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2010230249A (ja) * 2009-03-27 2010-10-14 Denso Corp 温度式膨張弁および温度式膨張弁の製造方法
JP5760201B2 (ja) 2010-11-15 2015-08-05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圧力制御弁
JP2012174256A (ja) 2011-02-22 2012-09-10 Ariizumi Sekkei:Kk 精密減圧弁
JP2013029241A (ja) * 2011-07-27 2013-02-07 Fuji Koki Corp 膨張弁
US10240831B2 (en) 2013-09-11 2019-03-26 Denso Corporation Expansion valv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855836A (en) * 1973-01-24 1974-12-24 Hitachi Lt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coolant pressure in evaporator
JPS57208375A (en) * 1981-06-16 1982-1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Drain valve
CN102762935A (zh) * 2010-03-29 2012-10-31 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膨胀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4164T5 (de) 2016-07-14
WO2015037207A1 (ja) 2015-03-19
CN105531550A (zh) 2016-04-27
JP6011498B2 (ja) 2016-10-19
US10113779B2 (en) 2018-10-30
US20160223233A1 (en) 2016-08-04
JP2015055388A (ja) 2015-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550B (zh) 膨胀阀
CN100582534C (zh) 热力膨胀阀
JP6085763B2 (ja) 電磁弁
JP6327401B2 (ja) 減圧弁
EP1857749A2 (en) Mounting structure of expansion valve
CN105579793B (zh) 膨胀阀
CN101294761B (zh) 热力膨胀阀
JP6569061B2 (ja) 制御弁
JP2013170734A (ja) 膨張弁
CN201251327Y (zh) 热力膨胀阀
JP6040374B2 (ja) 複合弁
JP2007315727A (ja) 膨張弁
JP2008039262A (ja) 膨張弁
JP2009092276A (ja) 冷凍サイクル
JP2007046808A (ja) 膨張装置
JP6011496B2 (ja) 膨張弁
JP6040372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0048529A (ja) 膨張弁
JP2017044357A (ja) 膨張弁
JP2010255945A (ja) 膨張弁および内部熱交換器
JP2013224638A (ja) 制御弁
JP6040343B2 (ja) 電磁弁
JP5292585B2 (ja) 可変容量圧縮機用制御弁
JP2018004234A (ja) 膨張弁
JP2006275329A (ja) 逆止弁一体型圧力開閉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5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