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31158A -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531158A
CN105531158A CN201380079571.2A CN201380079571A CN105531158A CN 105531158 A CN105531158 A CN 105531158A CN 201380079571 A CN201380079571 A CN 201380079571A CN 105531158 A CN105531158 A CN 105531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traint system
band
supplemental restraint
body memb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957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兑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 Fuxuan
Jin Minxuan
Original Assignee
Jin Fuxuan
Jin Minxu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 Fuxuan, Jin Minxuan filed Critical Jin Fuxuan
Publication of CN105531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31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or animals
    • B60R22/105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 or animals for childr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60R22/14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incorporating enlarged restraint areas, e.g. vests, nets, crash pads, optionally for childre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能被乘客穿着并能被附接到至少具有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的传统安全带的辅助约束系统(100)。辅助约束系统(100)主要包括本体部件(120)和带部件(140)。该本体部件(120)在其前本体构件(122)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每个第一带保持器位于靠近本体部件(120)的肩部。两个第二带保持器(128)被设置在延伸到乘客的膝部区域的前本体构件(122)的端部(122a)上。第一和第二带保持器(126,128)被构造成分别将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带部件(140)包括第一带构件(142)和第二带构件(144),第二带构件被构造成以阻止乘客的身体滑出辅助约束系统(100)的方式接纳就坐的乘客的臀部。

Description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涉及能被附接到传统安全带上的安全设备,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六个约束点并具有可附接到所述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和安全腰带部分的本体部件的辅助约束系统。
背景技术
车祸仍然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开车载有这些年轻人时,将他们的身体约束在车辆的座椅中以便保护他们远离可能由交通事故引起的潜在的伤害常常是安全的。尽管汽车一般装备有为乘客提供相当大安全性的安全带,但是由这些传统安全带所提供的保护水平可能不足以保护儿童,因为儿童身体尺寸通常小于成人。通常,这些安全带为标准尺寸且根据制造商的惯用说明安装。在这种传统安全带的尺寸的情况下,没有办法紧紧地约束儿童并约束在狭窄的限制内。即使是使用面向前和面向后的辅助车座椅也已经变得低效且经济上不现实,因为儿童很快长大使得这种辅助车座椅不能再使用。
1980年10月07日授权给DorothyRupert的美国专利第4,226,474号公开了一种安全背心,这种安全背心包括:一对肩带,由一对腰带互相连接;闭合装置,在安全背心的后面;以及紧固件接纳元件,位于肩带上及其中一个腰带上,与座椅有关的紧固装置可被附接到该紧固件接纳元件,用以将穿着安全背心的人可释放地紧固到座椅。
1998年3月31日授权给E-Z-OnProducts股份有限公司的美国专利第5,733,014号公开了另一种安全背心,这种安全背心主要具有背带,该背带具有:一对横向躯干带,适于围绕乘客的躯干放置;一对肩带,在肩膀上方延伸并与躯干带交叉;以及座椅带部分,紧固到座椅靠背并紧固到背带,其中现有的车辆安全带也被紧固到躯干带以将乘客固定到座椅。
2004年11月23日授权给HyunKim的美国专利第6,820,902号公开了另一种安全背心,这种安全背心利用通过结合传统的车辆约束系统和辅助约束系统而形成的五点约束系统,传统的车辆约束系统具有安全腰带部分以及安全肩带部分(前三个约束点沿这些部分设置),而辅助约束系统具有两个垂直定向的带(第四个约束点沿其设置)以及一个水平定向的带子(第五约束点沿其设置),其中传统的车辆约束系统的安全腰带部分和安全肩带部分被附接在辅助约束系统的竖直带和水平带上的夹子之内。系统还提供完全可调节到任何使用者的高度和腰身的带子。
尽管上述公开的安全背心和辅助约束系统考虑到将儿童保持在适当位置的安全方式,但是使用相同系统的儿童的整体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这是因为设置有背带的安全背心可能通过儿童的突然下降或滑动运动尤其是在儿童想要玩耍的时候被意外释放,例如,在背心松散磨损的位置。当儿童想要够到远处的目标并因此沿或由如美国专利第6,820,902号所公开的水平定向的带子形成、由如美国专利第5,733,014号所公开的臀带形成、以及由如美国专利第4,226,474号所公开的下部腰带形成的开口的方向持续按压,最后导致整个安全背心或辅助约束系统从儿童身体脱开的意外释放时,情况也相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儿童约束在车辆的座椅中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该座椅装备有具有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的安全背带,当身体被插入辅助约束系统中时,确保身体被保持在该辅助约束系统中,从而防止身体滑出辅助约束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约束系统,其包括:(a)本体部件,具有限定用于接纳穿着者的颈部和头部的颈部开口的前本体构件和后本体构件,该前本体构件具有延伸到穿着者的膝部的一个端部,该本体部件还具有设置在其前本体构件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带保持器,用于接纳安全背带的安全肩带部分,本体部件还具有设置在其前本体构件的端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带保持器,用于接纳安全背带的安全腰带部分,其中第一带保持器适于用作胸部约束系统,第二带保持器适于用作膝部约束系统;以及(b)带部件,具有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第一带构件被设置在本体部件上并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身体,第二带构件从本体部件延伸并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臀部。
设置从本体部件延伸的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臀部的第二带构件确保了在使用辅助约束系统时,防止穿着者的身体在任何时候从本体部件滑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带构件中设置吊钩,并且吊钩是具有可拆卸的连接点的连续环的形式。吊钩被布置为悬吊第二带构件的从前本体构件的下端部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并拢处设置的一部分。这样,就防止了第二背带构件沿远离穿着者臀部的方向的可能位移。
优选地,前本体构件包括形成胸部约束系统的部分的两个第一带保持器。两个第一带保持器中的每个包括侧释放紧固装置。因此,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可容易地插入两个第一带保持器之一。基于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优点,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还允许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容易从两个第一带保持器中的任一个移出。优选地,前本体构件还包括形成膝部约束系统的部分的两个第二带保持器。两个第二带保持器中的每个包括侧释放紧固装置。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腰带部分可容易地插入两个第二带保持器。基于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同样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优点,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也允许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腰带部分容易从两个第二带保持器移出。与在车辆碰撞期间易变形(这反过来可导致不释放第一带保持器和第二带保持器)的金属材料不同,耐用的塑料材料在由于这种车辆碰撞期间的过大冲击而被破坏时可容易从它们所附接的任何材料拆卸。一旦任何塑料的侧释放紧固装置被破坏,第一带保持器和第二带保持器可容易地单独释放,并因此被穿着者穿着的辅助约束系统可以立即与车辆的安全背带脱离。
优选地,前本体构件的第一带构件可调,并设置有另一侧释放紧固装置。因此,本体部件可以围绕辅助约束系统的穿着者的腰部紧紧地固定。更优选地,第一带构件可沿两侧方向围绕穿着者的腰部被拉紧或反向松开,以便第一带构件更好地适配穿着者的腰部。
优选地,后本体构件包括两种长度的支撑带,每个支撑带具有大体上窄的宽度。这些支撑带中的每个支撑带具有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被附接到从前本体构件和后本体构件的整体长度延伸的材料件,另一个端部是被设置成穿过形成在第一带构件中的通道的自由端。更优选地,支撑带由柔性材料制成,以适配穿着者的身体轮廓或曲线,且上述支撑带具有可调节的长度,以适应穿着者的躯干的长度。支撑带的长度被构造成可不使用任何硬件部件来调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示出如何实施本发明,现将仅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1a是图1的局部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用于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第一带保持器的优选实施例;
图1b是图1的另一局部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用于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第一带保持器的可选实施例;
图2是非常详细地示出用于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后本体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视图;
图2a是图2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用于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后本体构件的实施例;
图3是用于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第二带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等距视图;
图3a是图3的局部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用于如图3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的吊钩的优选实施例;以及
图4是用于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在使用中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优选实施例的辅助约束系统大体由附图标记100表示,其主要包括本体部件120和带部件140。更具体地,在图1中示出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等距视图,辅助约束系统100一般被设置为将乘客约束在车辆的座椅中,上述车辆的座椅通常装备有安全背带或更普遍地被称为“安全带”。已知在本领域中,这种传统安全带由环形成,该环以其一部分用作安全肩带而其另一部分用作安全腰带的方式使用。安全肩带是在使用中越过乘客的躯干区域的环的部分,而安全腰带是在使用中越过在车辆内处于就坐位置的乘客的腰部区域的环的部分。传统安全带的这些安全肩带和安全腰带部分在使用中固有地提供三点约束系统。为了将乘客约束在就坐位置,本体部件120和带部件140被乘客穿着,本体部件120被附接到由传统安全带形成的环的安全肩带部分及附接到安全腰带部分。在本体部件120上还有两个约束点。这意味着本体部件120与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和安全腰带部分的附接总的来说提供五点约束系统,目前这是美国交通运输部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和规定(FederalMotorVehicleSafetyStandardsandRegulationsoftheUnitedStatesDepartmentofTransportation)要求的。更具体地,如所述标准规定的安全带组件必须包括骨盆和上躯干约束。
所示的本体部件120主要包括前本体构件122和后本体构件124。前本体构件122和后本体构件124形成颈部开口,且该开口的尺寸足够大以便接纳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任何乘客的颈部和头部。当由乘客穿着时,前本体构件122的一个端部122a延伸到乘客的膝部区域,实际上靠近乘客的臀部的前部。当辅助约束系统100的穿着者处于就坐位置时,前本体构件122的端部122a适于被折叠。此外,本体部件120的端部122a和前本体构件122是一件式的,且由沿着本体部件120的端部122a与前本体构件122之间的边界线(BL)缝制的至少一层带分开。在本体部件120的前本体构件122上、优选地邻近本体部件120的肩部,设置第一带保持器126,其适于用作胸部约束系统。在一个实施例中,有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它们构成胸部约束系统的部分并被设置在靠近体部件120的肩部的表面,使得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可根据乘客就坐的位置被附接在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中的任一个上。优选地,每个第一带保持器126是快速释放或侧释放紧固装置的形式,正如本领域中已知的,典型地包括第一阴扣构件126a和第一阳扣件126b。第一阳扣构件126b典型地设置有第一锁定杆126c,该第一锁定杆适于被接纳在第一阴扣构件126a的开放腔中。侧释放紧固装置被连接到第一辅助带126d,该第一辅助带固定地附接到本体部件120的每一个肩部部分。适于用作膝部约束系统的第二带保持器128进一步设置在本体部件120的前本体构件122上,优选地邻近前本体构件122的端部122a。在一个实施例中,有两个设置在前本体构件122的端部122a的表面上的第二带保持器128。优选地,两个第二带保持器128也同样以侧释放紧固装置的形式,其中每一个第二带保持器具有第二阴扣构件128a和第二阳扣构件128b。第二阳扣构件128b同样设置有第二锁定杆128c,该第二锁定杆被接纳在第二阴扣构件128a的开放腔中。侧释放紧固装置被连接到第二辅助带128d,该第二辅助带固定地附接到本体部件120的前本体构件122的端部122a。
示出的带部件140包括第一带构件142和第二带构件144。第一带构件142适应性地与本体部件120连接,以便围绕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乘客的上腰部区域并在其下部躯干区域的下方适配。限定了以第一端部和大体上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为特征的一圆周的带部件140的第一带构件142连同本体部件120接纳乘客的身体。优选地,由第一带构件142所限定的圆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附接到本体部件120的前本体构件122。固定地附接到第一带构件142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的是第三侧释放紧固装置,该第三侧释放紧固装置包括第三阴扣构件142a和第三阳扣构件142b。第三阳扣构件142b设置有第三锁定杆142c,该第三锁定杆适于被接纳在第三阴扣构件142a的开放腔中。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带构件142可沿两侧方向围绕穿着者的腰部被拉紧或反向松开,以便使第一带构件142适配穿着者的腰部。第一带构件142包括至少两个分离部分,这使两侧能够调节。另一方面,第二带构件144被构造为从本体部件120延伸。优选地,第二带构件144包括附接到其两个端部的第四侧释放紧固装置。类似于第一带构件142的第三侧释放紧固装置,第四侧释放紧固布置设置有第四阴扣构件144a和第四阳扣构件144b,当第四阳扣构件144b的第四锁定杆144c被接纳在第四阴扣构件144a的开放腔中时,第四阴扣构件144a和第四阳扣构件144b可以被附接在一起。作为第四侧释放紧固装置的替换,诸如按扣或工业中公知的如按扭扣的紧固件也可以被使用。这种紧固件具有可用于紧固至少两层材料的一对互锁盘。实际上,第二带构件144提供就座乘客的臀部的另一约束点。该约束点是除了由本体部件120和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的附接提供的所需的五个约束点之外的约束点。因此,从本公开内容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在附接到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时,提供了六点约束系统。它是所需的五点约束系统的改进,并且是辅助约束系统100无意释放而离开乘客身体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六点约束系统还防止穿着者的头部与本体部件120接触,特别是在穿着者处于睡眠状态且因而无意识的情况下。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侧释放紧固装置有效地发挥它们预期的使用目的,使由通常预先安装在车辆中的传统安全带形成的环的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能够容易插入和移除,但是用于将辅助约束系统100附接到这些安全肩带和安全腰带部分的其他装置可以根据特定目的替代地使用。例如,也可以使用尼龙搭扣布置。使用这样的尼龙搭扣布置,为乘客或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使用者提供了极大便利,仅举起尼龙搭扣布置的一部分,以便允许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插入辅助约束系统100或解除与辅助约束系统100的附接。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由塑料材料制成的优点,使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允许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分别容易从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从两个第二带保持器移除。与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易变形(这反过来可导致不释放第一带保持器126和第二带保持器128)的金属材料不同,耐用的塑料材料在由于这种车辆碰撞期间的过大冲击而造成破坏时可容易从与它们附接到的任何材料拆卸。一旦任何塑料的侧释放紧固装置被破坏,第一带保持器126和第二带保持器128可容易地单独释放并因此被穿着者穿着的辅助约束系统可以立即与车辆的安全背带或安全带脱离。
仍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前本体构件122的特征在于整体长度的柔韧材料,如天然和/或合成纤维的纺织品、适于服装结构的弹性材料、和/或天然或合成的皮革材料、和/或任何前述材料的组合。还可以设置任何上述材料或它们的任何适当的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前本体构件122的材料可同样设置有衬垫或垫料。例如,前本体构件122可以设置有泡沫的形式的3mm的衬垫或垫料。衬垫或垫料吸收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可能给予乘客的任何冲击,因此为乘客提供足够的保护,防止可能的与碰撞有关的伤害。在需要高度保护的区域还可以在3mm衬垫之上增加7mm的开孔泡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理解,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前本体构件122可以进行各种修改。一个这种有利的修改是提供一系列的节段元件122b,它们可穿过前本体构件122的外表面形成。任何数量的适合的节段元件122b可设置在前本体构件122的表面上,以实现前本体构件122所需的弹性。节段元件122b可以通过缝合前体构件122的外表面形成。节段元件122b也可以与附接到前本体构件122的垫料缝合,只要该垫料具有合适的柔软度。例如由针和线形成的缝线压缩柔软垫料与前本体构件122的外表面,以形成这样的节段元件122b。
在图1a中,描绘了图1的局部视图,其被放大从而足以清晰地示出附接到如先前在图1中所描述的本体部件120的前本体构件122的第一带保持器126。本体部件120优选包括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被牢固地固定在前本体构件122的最接近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乘客的肩部的部分。有许多方式来构造第一带保持器126,以便使该第一带保持器126变为适于接纳传统车辆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并使其保持在适当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一带保持器126是类似于上面例示的紧固布置的那种侧释放紧固装置的形式。虽然侧释放紧固装置被认为足以将传统车辆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保持在适当位置,但是也可采用另一保护层。在一个实施例中,附加的保护层是尼龙搭扣布置的形式。当附接在一起时,尼龙搭扣布置基本上使得侧释放紧固装置不可接近。有了这种附加的保护层,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不仅更紧地保持在适当位置,而且仍然防止侧释放紧固装置被偶然、无意地释放。还应注意到,侧释放紧固装置经常是儿童的注意目标,因此由于侧释放紧固装置或多或少看起来像塑料玩具,所以儿童趋向玩耍该侧释放紧固装置。侧释放紧固装置的意外释放可能会危及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儿童的安全性。放置不同且在使用中,尼龙搭扣布置隐藏每个第一带保持器126。这实际上使得侧释放紧固装置不引起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儿童的注意,儿童玩耍该侧释放紧固装置的可能倾向即使没有完全消除也会大幅减少。
在图1b中,示出了图1的另一个局部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第一带保持器126的替代实施例。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带保持器126包括安全肩带定位件126e,该安全肩带定位件用作将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SB)保持在稳定位置的引导件。一旦所述安全肩带部分(SB)被定位件126e保持在稳定位置,则阴扣构件126a和阳扣构件126b可以适当地组装在一起。以这种方式,阴扣构件126a和阳扣构件126b的组件可以完成,且安全肩带部分(SB)不会干扰它们中的任何一个。这为使用者提供了用两手将阴扣构件126a和阳扣构件126b组装在一起的便利,因为两只手施加压力使安全肩带部分(SB)抵靠前本体构件122的表面都不受约束,由此防止安全肩带部分(SB)干扰阴扣构件126a和阳扣构件126b的组装。在效果上,定位件126e约束放置在第一带保持器126内的安全肩带部分(SB)的移动。
现在参照图2,非常详细地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后本体构件124。后本体构件124是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从前本体构件122延伸的一部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本体构件122和后本体构件124一体形成,为本体部件120提供了整体长度。虽然整体长度的本体部件120可能在制造期间有效率地被设置,但是乘客可能找不到其舒适性。特别是,本发明适用于儿童,包括年龄一般在3岁到8岁之间的幼儿,重要的是辅助约束系统100以提供良好通风的方式设置。例如,整体长度的本体部件120可以设置有多个孔(图中未示出),以便提供良好的通风。可选地,整体长度的本体部件100可同样地由天然舒适的合适材料构成。可选地,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包括两种长度的支撑带124a、124b的后本体构件124,上述支撑带具有大体上窄的宽度。每个支撑带124a、124b具有两个端部,其中一个端部被附接到从整体长度的前本体构件122和后本体构件124延伸的材料件,另一个端部是穿过形成在带部件140的第一带构件142中的通道的自由端(FE)。两个支撑带124a、124b中的每个的一端优选与前本体构件122的一部分缝合,以确保附接的可靠性。两个支撑带124a、124b可以彼此平行或以彼此交叉的方式被附接到带部件140。优选地,支撑带124a、124b由柔性材料制成,以适配穿着者身体的轮廓或曲线,上述支撑带具有可调节的长度,以适应穿着者的躯干的长度。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长度被构造成可不使用诸如方形环和双滑块的任何硬件部件来调节。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自由端(FE)穿过形成在带部件140的第一带构件142中的通道而形成的构造作用类似方形环或双滑块,其中所述通道在图2a中更好地示出。根据辅助约束系统100的整体尺寸,可使用一个带而不是两个带子。也可以提供三个带,仍根据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尺寸。已经发现,使用两个带(最佳地)提供了比使用一个带更稳定的约束力,因为单一的带对更大尺寸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能是不稳定的。借助使用两个长度的带,穿着辅助约束系统的乘客获得极大的舒适度,这是因为乘客靠在车辆座椅的背部能够充分通风。这特别有利,尤其是在车辆内部没有运转的空调单元循环空气的情况下。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两个长度的支撑带124a、124b的各端和第一带构件的部分相遇的点设置有小块垫料200。该垫料200用作在乘客的背部与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长度的自由端(FE)穿过形成在第一带构件142中的所述通道的点之间的缓冲材料。垫料可由与前本体部件122的材料相似的材料或可用作衬垫的任何材料制成,以便保护乘客的背部免受可能由被组装在一起的支撑带124a、124b和第一带构件142的部分引起的任何不适。
在图2a中,示出了图2的局部剖视视图,其中放大示出了每个支撑带124a、124b和第一带构件142以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长度被设置为可调节的方式的组装。每个支撑带124a、124b由开放环形成,该开放环与第一带构件142联接使得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自由端(FE)自由地穿过形成在第一带构件142与垫料200之间的第一通道220,随后穿过由第一带构件142形成的第二通道240。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期望长度可通过拉动其自由端(FE)或另一端决定。通过沿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拉动任一支撑带124a、124b的自由端(FE),相应支撑带124a、124b的全部长度可被缩短。通过沿由箭头B表示的方向拉动任一支撑带124a、124b的另一端,相应支撑带124a、124b的全部长度可被加长。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自由端(FE)及其另一端可例如使用典型的尼龙搭扣布置被附接在一起。用这样的结构,第一带构件142的功能类似于方形环或双滑块。因而,在使每个支撑带124a、124b的长度可调方面,不再需要使用这种硬件部件等。
参照图3,示出了用于辅助约束系统的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等距视图,其清晰地示出了第二带构件144。优选地,第二带构件144从本体部件120延伸并更具体地从本体部件120的第一带构件142延伸。第二带构件144的长度可调节,其可被布置成围绕穿着者的身体的下臀部和上腿部。作为替代,第二带构件144可被穿过穿着者的腿的并拢处的吊钩144a拉紧。吊钩144a是具有可拆卸连接点的连续环的形式。吊钩144a被设置为附接第二带构件144的沿着穿着者的臀部的并拢处到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的一部分。用这种方式,防止第二带构件144沿远离穿着者的臀部的方向位移。优选地,吊钩包括提供可拆卸连接点的侧释放紧固装置,使得如果需要的话,第二带构件能够从穿着者的臀部容易地移除。提供可拆卸连接点的该侧释放紧固布置也可以被卡扣或塑料钩合适地代替。为了使吊钩144a不断拉动第二带构件144并因此维持吊钩144a施加到第二带构件144的张力,吊钩144a可以挂在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122a。优选实施例提供了包括侧释放紧固装置的吊钩144a,该吊钩本质上连接第二带构件144与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122a。使用由吊钩144a悬挂的第二带构件144防止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乘客意外滑出辅助约束系统100。特别是在辅助约束系统100被儿童松散地穿着的情况下,存在儿童可能突然下降或滑出背心的倾向(特别是在儿童想要玩耍期间)。当儿童想要够到远处目标并因此沿由本体部件120及更具体地由第一带构件142形成的开口的方向保持按压时,情况也相同。然而,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了,第二带构件144可被布置成在第一带构件142附接到本体部件120的前侧从本体部件120延伸。随后,第二带构件144可适于位于从乘客的大腿的后侧向前侧围绕穿着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乘客的大腿内侧。在使用中,这种构造的第二带构件144可以以下述方式使用:如果传统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来自右侧方向,则位于围绕乘客的右大腿内侧,因此安全肩带部分不会干扰卷绕乘客的右大腿的第二带构件144。同样,相同结构的第二带构件144可以如下方式使用:如果安全肩带部分来自左侧方向,则位于围绕乘客的左大腿内侧。
参照图4,示出了使用中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正视图。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以容易地使用,并且适合于小孩。虽然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采用一些侧释放紧固装置是有争议的,它们反过来可能引起儿童的不便和不适,但是这些侧释放紧固以不与儿童的皮肤直接接触的方式设置。也就是说,每个侧释放紧固装置中的单一部分不会与穿着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儿童的皮肤接触。在优选实施例中,所有的侧释放紧固装置被垫料或缓冲材料覆盖,使得侧释放紧固装置被制成为对于穿着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儿童是不可接近的。覆盖这些侧释放紧固装置还减少了儿童玩耍它们的机会,从而也减少儿童受到相关伤害的机会。例如,当儿童试图脱开任何侧释放紧固装置时,尤其是当儿童使任何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阳扣构件和阴扣构件反向接合时,伤到手是经常发生的。儿童的手指被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阳扣构件和阴扣构件的接合夹到,或由于侧释放紧固装置上的突起、凹陷以及不平坦表面的存在被割伤。这些突起、凹陷以及不平坦表面可能具有通常由例如模制成型的制造操作造成的尖锐边缘。填料或衬垫应足以覆盖侧释放紧固装置,使得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阴扣构件和阳扣构件不易被穿着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儿童注意到。
在使用中,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在儿童进入车辆之前被儿童穿着。穿着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对帮助儿童穿着的人和儿童本人都非常方便。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以通过首先使儿童的头部经过颈部和头部开口直到本体部件120的肩部到达儿童的肩上而被安放在儿童的身体上。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以围绕儿童的躯干固定,并且可以如同普通的夹克被儿童穿着,该辅助约束系统通常设置有诸如侧释放带扣布置440形式的前身体封闭工具。这种前身体封闭工具通常设置在或邻近颈部开口之下的夹克的自由边缘。一旦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围绕儿童的躯干完全固定,则随后前本体构件122的开放部分可被侧释放紧固装置440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认识到,例如,侧释放紧固装置可以用已知的封闭工具适当地替换,例如拉链、一组按钮、钩和绒毛型紧固件以及卡扣。如图3a中所示,随后使用吊钩拉动第二带构件144沿儿童的腿的并拢处横卧的部分,该吊钩可以挂在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122a。用作前身体封闭工具的侧释放紧固装置被附接到可调节长度的第一带构件,以合适地适配儿童的躯干的直径大小。第二带构件144可同样被构造成可调,因此适合儿童的腿的直径大小。在每个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阴扣构件和阳扣构件脱开时,所有这些可以完成。
一旦儿童已进入车辆并坐在车辆里,则车辆座椅的预先安装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400和安全腰带部分420可被固定到辅助约束系统100。如果儿童在能够自己固定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400和安全腰带部分420的年龄,那么儿童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以下做到,通过拉动安全带的一部分、将安全带的被拉动部分固定在适当位置、确保安全肩带部分400穿过设置在前本体构件122的上部上的第一带保持器126中的一个并确保安全腰带部分420穿过在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122a的第二带保持器128、以及最后接合在儿童进入车辆之前已经脱离的每个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阳扣构件和阴扣构件。
一旦安全肩带部分400和安全腰带部分420用辅助约束系统100被牢固地保持在适当位置,牢固地约束儿童移动或意外脱离车辆座椅。安全带的安全肩带部分400与第一带保持器126之一的接合使得儿童仍然能够方便地转动他的脖子并移动他的头部,而不受被可靠地保持远离儿童的头部和颈部的安全肩带部分400的干扰。在这样的布置中,儿童仅从其上躯干到他的腰部、下到他的臀部被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约束。儿童从约束状态释放的唯一时间是当安全肩带部分400和安全腰带部分420从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脱离时。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安全肩带部分400和安全腰带部分420都被固定在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中的设置,但应理解的是,辅助约束系统100也可以单独与安全腰带一起使用。存在未配备具有肩部和腰部部分的安全带的车辆座椅。大部分汽车的后座不单独提供具有安全肩带部分的安全带。安全腰带通常在后面的座椅和诸如公交车、飞机的其他类型的车辆及如过山车和碰碰车的游乐设施中使用。这意味着,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使用并不限于采用具有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两者的传统安全带的类型的车辆。
在从儿童的身体释放辅助约束系统100时,所需要的仅是脱开被附接到辅助约束系统100的本体部件120的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阴扣构件和阳扣构件,脱开被附接到前本体构件122的下端部122a的侧释放紧固装置的阴扣构件和阳扣构件,使第一带构件142与第二带构件144脱开,且最终将本体部件120拉离儿童的身体,就像儿童只是脱掉普通的夹克。毋庸置疑,如本文实施的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尤其是在迫切需要将辅助约束系统100拉离儿童的身体的紧急情况下。
此外,辅助约束系统100的构造可以容易地提供方便的存放和携带。辅助约束系统100的本体部件120和带构件140由大体上柔软且轻质的材料制成,其可被折叠成紧凑单元,以容易储存和运输。辅助约束系统100,当被折叠成一个紧凑的单元时,可以用方便的方式存储在例如一个小袋子或儿童的背包中。本发明的辅助约束系统100的另一个显着优点是,它的任何部件都不包括金属材料。使用金属材料造成对乘客生命的一些严重风险。
上述实施例并非意在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仅描述材料、尺寸和形状以便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辅助约束系统,用于将个人约束在装备有具有安全肩带部分和安全腰带部分的安全背带的车辆的座椅中,所述辅助约束系统包括:
本体部件,具有限定用于接纳穿着者的颈部和头部的颈部开口的前本体构件和后本体构件,所述前本体构件具有延伸到穿着者的膝部的一个端部,所述本体部件还具有设置在其前本体构件上的用于接纳安全背带的安全肩带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一带保持器,所述本体部件还具有设置在其前本体构件的所述端部上的用于接纳安全背带的安全腰带部分的至少一个第二带保持器;以及
带部件,至少具有第一带构件和第二带构件,所述第一带构件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件上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身体,所述第二带构件从所述本体部件延伸用于接纳穿着者的臀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后本体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支撑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支撑带的长度被构造成不使用任何硬件部件来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带构件具有被构造成能调节的长度,其中所述第一带构件包括能够两侧调节的至少两个分离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第二带构件具有能调节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当所述辅助约束系统的穿着者在就坐位置时,所述前本体构件的所述端部适于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本体部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前本体构件是一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带保持器和所述第二带保持器包括侧释放紧固装置,所述侧释放紧固装置包括阴扣构件和阳扣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阴扣构件和所述阳扣构件由塑料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约束系统,其中,所述本体部件还包括安全肩带定位件,所述安全肩带定位件被构造为约束安全肩带部分的移动,以定位在所述第一带保持器中。
CN201380079571.2A 2013-09-12 2013-09-19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Pending CN105531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025,787 2013-09-12
US14/025,787 US20150069812A1 (en) 2013-09-12 2013-09-12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with six restraint points
PCT/IB2013/002246 WO2015036811A1 (en) 2013-09-12 2013-09-19 An improved 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with six restraint point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531158A true CN105531158A (zh) 2016-04-27

Family

ID=52624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9571.2A Pending CN105531158A (zh) 2013-09-12 2013-09-19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50069812A1 (zh)
EP (1) EP3044041A4 (zh)
JP (1) JP2016530164A (zh)
KR (1) KR20160055238A (zh)
CN (1) CN105531158A (zh)
WO (1) WO20150368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6913A (en) * 2015-03-31 2016-10-05 Osei-Owusu Paul Child safety harness
FR3055589B1 (fr) * 2016-09-06 2019-08-23 Dorel France Siege auto pour enfant a moyens de deconnexion securisee d'une liaison entre deux fourreaux
US20180125124A1 (en) * 2016-11-07 2018-05-10 Rachel Emily Jylkka-Tesler Garment Adapted for Child Car Seat and Method of Use
WO2018104858A1 (en) * 2016-12-06 2018-06-14 Smartridr Ag Supplemental restraint harness
KR101871164B1 (ko) * 2017-07-14 2018-06-27 김민선 조끼형 보조 구속 시스템
US10661749B2 (en) * 2017-11-08 2020-05-26 Hoon Y. Kim Adjustable restraint system
CN110154975A (zh) * 2018-02-13 2019-08-23 深圳市行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固定装置
US10640078B1 (en) * 2018-11-30 2020-05-05 Ellen K. Siegel Portable restraining passenger safety harness
KR102154612B1 (ko) * 2018-12-03 2020-09-10 와이. 킴 훈 조정가능한 구속 시스템
WO2023014615A1 (en) * 2021-08-02 2023-02-09 Universal City Studios Llc Riding harness system and method
US11820322B1 (en) * 2022-05-17 2023-11-21 Hoonyoung Kim Restraint system
KR102640402B1 (ko) * 2023-12-05 2024-02-23 주식회사 대진정공 소방차량의 장비벨트 및 안전벨트 연동 동작 시스템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6055A1 (de) * 1992-10-26 1994-04-28 W Markus Dr Med Schmitt Sicherheitsrückhaltesystem für Fahrzeuge
JP2001158323A (ja) * 1999-12-01 2001-06-12 Tonami Denki Kogyo Kk 車輌用着衣
US6314578B1 (en) * 1999-05-13 2001-11-13 Zenkoku Bousai Jigyo Kyogyo Kumiai Child protecting clothes for vehicles
CN101541598A (zh) * 2006-09-22 2009-09-23 汤米防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带保持装置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51033A (en) * 1954-04-19 1958-09-09 Posey John Thornton Supporting means
US3380776A (en) * 1966-06-23 1968-04-30 Irving Air Chute Co Inc Child harness adapter means for safety belts
DE2227454A1 (de) * 1972-06-06 1974-01-03 Keiper Recaro Gmbh Co Vorrichtung zum festschnallen einer person auf einem fahrzeugsitz
DE3445822A1 (de) * 1984-12-15 1986-09-18 Ever clean GmbH H. W. Nixdorf, 4790 Paderborn Gurtpolstervorrichtung
US4921273A (en) * 1986-01-13 1990-05-01 Weightman Judy M Shoulder belt minicover and cushion
US4795190A (en) * 1986-01-13 1989-01-03 Weightman Judy M Shoulder belt minicover and cushion
US4832367A (en) * 1987-10-13 1989-05-23 Lisenby David L Belt restraining apparatus for automobile passengers
US4951965A (en) * 1988-07-22 1990-08-28 Innovations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belt retainer for a child
US4878277A (en) * 1988-12-28 1989-11-07 Peter Portuese Child proof seat belt restraint
US4887318A (en) * 1989-03-03 1989-12-19 Weinreb Robert L Shoulder pad
US5135257A (en) * 1990-08-20 1992-08-04 Short Thomas T Adjustable breakaway seat belt shoulder harness comfort strap
US5080191A (en) * 1990-10-30 1992-01-14 Sanchez George S Sports harness
US5215354A (en) * 1991-02-15 1993-06-01 Ethel Grene Vehicle safety restraint
US5215333A (en) * 1992-02-07 1993-06-01 Knight Candice T Seat belt adjustment band
US5322349A (en) * 1992-10-09 1994-06-21 Gianino Peggy R Seat belt cushion apparatus
US5544363A (en) * 1993-09-02 1996-08-13 Mccue; Patrick O. Ambulance attendant's safety vest and harness
US5379725A (en) * 1993-11-19 1995-01-10 Roberson; Linda K. Safety and restraining harness
SE502519C2 (sv) * 1994-03-23 1995-11-06 Marianne Hansson Anordning vid fordon
US5421614A (en) * 1994-04-05 1995-06-06 Zheng; Yu Automobile seat belt adjuster
US6076527A (en) * 1998-01-08 2000-06-20 Rottinghaus; Herman James Adaptive patient support and restraint system
JP2000159056A (ja) * 1998-11-20 2000-06-13 Mac Sankoo Kk シートベルト補助具
US6086158A (en) * 1999-08-06 2000-07-11 Zeoli; Dorothy Padded cushioning device
US6364417B1 (en) * 2000-02-29 2002-04-02 Rick Owen Silverman Safety harness
US6467851B1 (en) * 2000-08-21 2002-10-22 Little Cliffies, L.L.C. Safety harness
US6499149B2 (en) * 2001-04-19 2002-12-31 Safety Solution, Inc. Race car driver helmet/head restraint
US6688701B1 (en) * 2001-07-09 2004-02-10 Mary A. Weaver Seatbelt routing and restraint system
JP2003034228A (ja) * 2001-07-23 2003-02-04 Fujikura Parachute Co Ltd 着用式年少者用ベルト
US7144085B2 (en) * 2002-03-05 2006-12-05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Passenger restraint system
US7210707B2 (en) * 2003-09-18 2007-05-01 Schroth Safety Products Gmbh Belt assembly
GB0323291D0 (en) * 2003-10-04 2003-11-05 Thomson Hugh Vehicle safety jacket
AU2004282149B2 (en) * 2003-10-10 2010-01-21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Vehicle safety restraint system
US20050121967A1 (en) * 2003-11-14 2005-06-09 Crowl Katherine S.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dverse restraining belt impact to apparel and restraining belt discomfort
US7318606B1 (en) * 2004-06-28 2008-01-15 Berke Joseph J Lap belt comfort cushion
EP1676759A1 (en) * 2005-01-04 2006-07-05 Kirsten Krabek Frantzen Safety harness for passengers in sleeping coaches or similar vehicles
US7488038B2 (en) * 2005-06-29 2009-02-10 Indiana Mills & Manufacturing, Inc. Portable restraint system for a vehicle
AU2010214645A1 (en) * 2009-08-26 2011-03-17 Shuan Therese Pereira Cover
US20120217786A1 (en) * 2009-11-06 2012-08-30 Dai-Gil Kim Support device for vehicle child seat belt
WO2012129613A1 (en) * 2011-03-31 2012-10-04 Infa-Secure Pty Ltd Restraint system for a child safety sea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36055A1 (de) * 1992-10-26 1994-04-28 W Markus Dr Med Schmitt Sicherheitsrückhaltesystem für Fahrzeuge
US6314578B1 (en) * 1999-05-13 2001-11-13 Zenkoku Bousai Jigyo Kyogyo Kumiai Child protecting clothes for vehicles
JP2001158323A (ja) * 1999-12-01 2001-06-12 Tonami Denki Kogyo Kk 車輌用着衣
CN101541598A (zh) * 2006-09-22 2009-09-23 汤米防护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全带保持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044041A4 (en) 2017-05-17
US20160200288A1 (en) 2016-07-14
WO2015036811A1 (en) 2015-03-19
JP2016530164A (ja) 2016-09-29
EP3044041A1 (en) 2016-07-20
US20150069812A1 (en) 2015-03-12
KR20160055238A (ko) 2016-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1158A (zh) 具有六个约束点的改进的辅助约束系统
US8272546B2 (en) Baby carrier support belt
US3992040A (en) Safety harness for use by a child in a vehicle
US20120217090A1 (en) Harness with suspension relief seat
US7954172B2 (en) Garment for retaining a child in a car-seat
JP6388132B2 (ja) 子供用にシートベルトを適合する装置
CA2956843A1 (en) A support device
US20150053734A1 (en) Pack assembly and integrated dog leash
US20110254344A1 (en) Wheelchair Seat Belt Cover Device
US20150001904A1 (en) Head restraint system
US20050121967A1 (en)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dverse restraining belt impact to apparel and restraining belt discomfort
US8561232B2 (en) Configurable cushion device
US10071658B2 (en) Disengagable head restraint apparatus
KR101931805B1 (ko) 유아용 안전 벨트 시트 장치
KR200495699Y1 (ko) 애완동물용 하네스를 기반한 캐어용품
CN207345598U (zh) 一种安全气囊的固定器
AU2015257322B2 (en) A safety device for use with a safety harness
CN207089234U (zh) 用于调整座椅安全带适用于儿童的设备
JP4468088B2 (ja) オートバイ用の二人乗り安全ベルト装置
US9371018B1 (en) Head restraint apparatus
CN117582079A (zh) 带有下巴支撑结构的旅行枕头
JP2001128586A (ja) ペット用胴輪
US20170320409A1 (en) Cushioned buckle guard for child's car seat
JP2020081232A (ja) キッズキャリア
JP2002180307A (ja) ハーネス型衝撃防止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7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